A股未納MSCI 基金讚好
1 :
GS(14)@2015-06-11 11:38:2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611/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繼2014年闖關失敗,中國A股昨日再次被MSCI拒諸門外。世界各地主要投資者認為進入A股市場仍存在三大主要問題:額度分配、資本流動限制及股票實際權益擁有權的問題。大行認為下半年「深港通」通車將再次帶來入摩機遇。基金經理則認為,A股估值已過高,不必此刻被綁架買入A股實屬幸事。
每日額度限制成主障礙
資本流動限制為市場關注焦點,滬港通每日額度限制為主要障礙。被問及是否一日不撤銷限制,一日便不會納入A股,MSCI董事總經理和全球研究主管Remy Briand回應,每日額度的限制,導致指數基金無法確定可在收市前掃貨跟蹤指數,的確是主要障礙,但由於還有RQFII等渠道,不能因為單一因素堵死整個納入指數的機會。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昨日更向外電表示,等A股納入MSCI指數時,滬港通限額可能取消。
對於QFII額度分配的問題,尤其是RQFII的額度,Remy Briand表示,大型投資者也希望,得到與自身資產管理規模匹配的額度,以實現自由分配買賣。
譚新強:A股市盈率降更有利
不過,A股未獲納入MSCI的決定,似乎早已被市場消化,甚至在本港「MERS」懷疑個案傳出前,中港兩地股市更齊齊向上發展,港股最高曾升見27,116點,上綜指也曾升見5,164點。
對於今次再被拒納入A股,香港對私募基金中環資產總裁譚新強表示,現時A股估值已經太高,若現時納入MSCI,不少國際基金經理會感覺被「逼住買A股」,反而等A股「一氣」市盈率降低一些,會更有利未來A股納入MSCI。道富環球投資管理策略主管吳重光亦稱,MSCI決策很合理,皆因現時仍有不少准入問題未得到解決。亦有美資基金交易員稱,市場普遍期望此次納入機會不高,故對現有投資策略影響細微,惟下半年深港通通車或令MSIC提早檢閱納入A股。
高盛:深港通開車後放行
大行高盛則看法樂觀,認為深圳佔A股41%份額,期待深港通開車後,屆時MSCI將開啟特殊審議程序放行A股。高盛又稱,現時投資者仍然低配中國市場,未來一到兩年將會出現大批被動資金流入A股,以及主動資金正常化的配置需求,因而高盛也看好中國股票市場。
今年5月底,富時宣布為A股創設兩隻過渡性指數,一周後,大型基金Vanguard更主動將旗下670美元資產的ETF轉入該指數。市場相信此舉或對MSCI造成壓力,不過,Remy Briand回應,MSCI也早在一年前已設置過渡性指數。
明報記者 顧冷冰、孫娜
股權高度集中港股MSCI指數將剔除
1 :
GS(14)@2016-02-02 15:33:42【明報專訊】指數公司MSCI明晟昨日決定,從本月開始,只要被本港證監會警告股權高度集中的港股,均不會被納入明晟旗下各個全球指數,原有已被納入指數的亦將會被剔除。此外,被剔除港股,即使及後獲證監會解除股權高度集中警告,亦要至少12個月後才可能重新被納入。
根據證監會紀錄,去年共有18家上市公司因股權高度集中而被警告,當中包括集成控股(1027)、恩達集團(1480)、BBI生命科學(1035)、以及高銀「孖寶」高銀金融(0530)和高銀地產(0283)。去年這些公司股價曾大上大落,令外界擔心股權集中帶來的股價操縱問題。
現時被納入MSCI中國指數、MSCI中國小型股指數及MSCI香港小型股指數的成分股,合共有18隻曾遭證監會點名有股權高度集中情?。其中MSCI中國指數分別有博華太平洋(1076)及高銀地產。MSCI中國小型股指數則包括集成控股及中國新城市(1321)等共12隻股份。MSCI香港小型股指數則有恒大健康(0708)及中國智慧能源(1004)等4隻股份。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02/news/ec_ecj1.htm
A股納MSCI 6月料有決定
1 :
GS(14)@2016-02-08 02:17:10【明報專訊】國家外匯管理局在剛過去的一周,推出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外匯管理規定,放寬單家QFII機構投資額度上限,根據機構資產管理規模的一定比例,作為投資額度基礎額度的依據,以及不再設置投資本金匯入期限。MSCI(明晟)認為,這項措施屬重大進展,更從4月份開始,再次尋求國際投資界的回饋,相信最終在6月就是否納入內地A股於指數內,作出決定。
放寬QFII投資額度上限
《彭博》引述上海Z-Ben Advisors分析報告表示,隨?外管局宣布最新舉措,相信所有對內地A股加入MSCI的主要障礙,已經移除。另Krane Fund Advisors LLC董事總經理Brendan Ahern亦對《彭博》表示,今次內地開放資本市場,更大程度讓外間進入內地市場,因此A股加入MSCI將變得更順理成章。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07/news/ea_eaa2.htm
MSCI開4條件 再研納A股 上證首季挫15% 業界﹕「入摩」機會微
1 :
GS(14)@2016-04-01 14:16:29【明報專訊】事隔一年,MSCI昨日宣布,將於6月份再次討論會否將市值約5%的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表明,會否納入將取決於4項考慮因素,其中包括有關防止大規模自願停牌的措施之執行情?。分析認為,去年下半年及今年初股市波動時發生的事件,均增加了MSCI對A股的憂慮,故料A股獲在6月納入的機會不大。另外,恒指昨日在季結日微跌26點,報20,776點,首季累積跌1138點。
明報記者 徐寶文
MSCI表示,因應中國有關部門近期加強了內地市場與國際投資者的聯動性,故MSCI決定將於6月,再次就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展開討論,並於同月宣布結果。若最終成事,將有市值約5%的A股獲納入指數,佔該指數總市值的約1.1%。
去年大規模停牌惹憂慮
不過,MSCI表明,MSCI的決定將取決於4項重要因素。首先,近期內地相關部門為改善QFII參與者在限額分配及資本流動性,實施了新政,MSCI將就此向國際機構投資者徵詢意見,以檢視其成效。第二,MSCI將繼續與內地相關部門,就處理在受益擁有權方面的問題繼續討論,因為這對投資者在委託基金經理投資時,有重大的影響。第三,內地去年下半年出現大規模自願停牌,以及今年初的股市波動,均令國際機構投資者對其流動性產生了憂慮,故其在防止大規模自願停牌的措施之執行情?,亦是考慮因素之一。最後,MSCI將繼續與中國證券交易所,就後者早前針對境外機構發行與A股掛?u的產品,而定出涉及反競爭的條款、限制產品上市等,展開商討。
恒指季結微跌 中壽累挫24%包尾
英皇證券(0717)研究部總監陳錦興認為,去年下半年大跌市時的「千股停牌」及「暴力救市」、今年初的「熔斷機制」事件等,均增加了MSCI對A股市場的憂慮;而MSCI雖然提出了4項「目標」,不過由於僅餘3個月,且內地市場及監管機構均正在整合中,故料屆時雖有進展,惟仍不足以說服MSCI將A股納入指數。
另外,昨日為季度結算日,恒指微跌26點至20,776點,累積全季跌1138點,跌幅約5.19%;季內表現最好的成分股為金沙中國(1928),升19.02%,最差的則是中壽(2628),跌幅達23.59%。上證及深成季內分別跌15.12%及17.45%,收報3003點及10,455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401/news/ec_eca1.htm
A股停牌新例快推 「入摩」除障礙 料下周頒布 趕及MSCI公告結果前
1 :
GS(14)@2016-05-19 02:04:42【明報專訊】MSCI下月中將公布決定是否將A股納入其指數,於最後衝刺階段,有內媒昨日指,相關部門最快會於下星期公布A股上市公司停牌復牌的最新規定,嚴格整治上市公司「任性」停牌的弊端,同時也迎合了上月MSCI就A股隨意停牌所提出的顧慮。分析指出,收緊停復牌制度固然是針對去年股災期間「千股停牌」亂象,但更是為A股納入MSCI掃除了其中一個重要障礙。
明報記者 陳子凌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引述上交所有關人士稱,上交所已就去年1月及11月發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信息披露及停復牌業務指引》和《關於進一步規範上市公司停復牌及相關信息披露的通知(徵求意見稿)》(見表)進行修訂,而新例將於下星期或再下星期發布。
是次修訂停復牌制度,一方面是杜絕去年股災時的停牌亂象,但更重要的是消除MSCI的一大顧慮。上月MSCI就A股納入其指數展開第二輪徵詢意見,並收到機構投資者提出對A股的新問題,包括隨意停復牌、廢除A股相關產品(如ETF)在海外上市預先審批及去年已提過的資金流通限制問題。
僅剩ETF等審批限制未應要求
過去1年中國已部份解決了MSCI對A股的一些顧慮,例如QFII相關限制於今年2月已逐步放寬,但目前還有停復牌制度及廢除A股相關產品(如ETF)在海外上市預先審批這兩點是未有任何進展(見表)。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易憲容指出,停復牌制度早應要修訂,否則難以保護投資者,所以不單單純粹只為迎合MSCI。去年A股股災,有逾1400間上市公司以「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為由停牌避免跌停,半壁股市無法交易,市?趨穩後,大多數公司的復牌理由粗疏牽強,結果遭市場詬病是罔顧投資者利益。
而MSCI董事總經理謝征儐早前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如果投資者能夠接受停牌現狀,那麼對A股納入沒有影響,反而最為關鍵是,A股相關產品海外上市預先審批的要求必須廢除,這是納入必要條件。只要這一點沒有變化,A股入MSCI就不會成事。
譚新強﹕A股將推更多新規則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則相信,A股獲納入的機會不小,停牌新規應該是為了鋪路,且很大機會接下來時間還會陸續推出其他新規,尤其是取消預先審批的條款,從而掃清所有障礙,「只做一件事情沒有意義,應當會幾件事情一起做。」
另外,中證監亦加強整頓A股亂象,近期亦針對大股東違規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問題重點調查,例如透過發行票據借走上市公司現金。同時據內地投行人士透露,證監部門亦將嚴控炒殼行為,嚴格規範借殼併購重組,借殼上市要執行與IPO同等的要求,涉及借殼重組的項目需經中證監審批,其他類型的並購重組則可直接公告實施。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18/news/ec_eca1.htm
星展:深港通有助A股納入MSCI
1 :
GS(14)@2016-08-18 05:59:27【本報訊】深港通對港股短期效用不大,不過星展香港財富管理投資產品及諮詢部主管張宏浩表示,深港通今年通車,屬於一個革命性的突破,相信增加來年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機會,本港亦會受惠,故此港股未來仍有憧憬。張宏浩又指,大陸投資環境一般,有居民因應人民幣貶值而希望將錢外流至其他地方,相信內地監管當局衡量風險後,才宣佈深港通今年可成行,而且港股估值較低廉,預計資金南流多於北上,意味港股市場受惠。他認為,雖然近日有投資者獲利離場,但認為在資本流通渠道擴闊後,長遠對於港股的影響不能忽視,又相信港股日均成交量要升至2,000億元,亦只是時間問題。他建議,本港投資者可以長時間注視AH差價大之股票,相信長遠仍會慢慢收窄,而資金亦會追捧如中移動(941)等內地人較熟悉的股票,而科技股、券商股等亦可留意。另外,中銀香港(2388)股票業務主管陳碧蓮表示,港股通新增接近100隻細價股,相信對吸引內地客有幫助,而內地客跨境來港開股票戶口數據依然是正增長,惟難如往年般倍增。至於深港通12月推出是否對該行股票成交量有幫助,她稱要視乎當時市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8/19740690
MSCI推新指數 反映納入A股影響
1 :
GS(14)@2016-09-15 08:07:43【明報專訊】路透報道,MSCI周二宣布,將於9月底推出20隻新指數,旨在反映若將中國A股的5%部分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帶來的潛在影響。A股入摩三度被拒,MSCI推出新指數是否為年內A股入摩鋪路?對此,摩根資產基金經理稱,對A股年內入摩看法正面,一旦納入亦將跟進新指數。
摩根:對今年入摩看法正面
路透社引述MSCI新聞稿稱,A股入摩,會給新興市場投資格局帶來明顯的影響,因而推出新指數,作為相關跟蹤產品的參考基準。新指數包括MSCI中國指數(含部分A股)、MSCI中國大中小盤指數(含部分A股)、MSCI新興市場指數(含部分A股)、MSCI全球市場指數(含部分A股)等。
摩根資產管理新興市場及亞太股票組別基金經理執行董事梁碧嫻表示,根據路透社的報道,MSCI的做法與富時類似,均是向市場提供一個過渡性的安排。但她相信ETF基金仍然會選擇觀察一段時間。
霸菱:深港通開通 入摩機會增
梁碧嫻又透露,摩根資產管理的基金產品主要以MSCI指數為基準(benchmark),且全線均是主動基金。「如果真的想買入A股,之前已經買了」,設立過渡性指數並無影響。
被問及是否歡迎MSCI今年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她表示看法正面,「如果納入,會照跟」。她認為A股入摩從流動性上,並不足以支持A股向上,初始納入僅5%,而且「A股本身是一個好大的市場,不像台灣、韓國這些市場,外資難以推動A股」,A股入摩真正的意義在於更多人研究並關注A股。
霸菱資產管理亞太區股票投資董事方偉昌表示,正常來講,隨着深港通的開通,A股今年入摩的機會增加。對於MSCI推出20個新的指數,他表示,推出的指數數量不是最重要,關鍵在於有代表性和市場需要,但需待指數正式推出後,看成交量才能判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198&issue=20160915
MSCI﹕深港通無助A股入摩
1 :
GS(14)@2016-11-20 22:19:03【明報專訊】儘管深港通漸行漸近,但國際指數公司MSCI表示,即使推出深港通,A股納入MSCI指數仍然存在一定障礙,若中國當局在明年6月前不解決這些問題,A股將連續第四年被拒「入摩」。
明年6月前不解決問題 將再度被拒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MSCI股票研究主管Dimitris Melas表示,深港通可以更便利外國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客戶認為這免去部分買入A股的限制,但同時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障礙。Dimitris Melas表示,有三個主要障礙需要消除,才能增加A股納入MSCI指數的機會。首先,客戶關注到,若海外投資者要賣出A股,每月匯出的資金不能超過其在中國境內資產的20%,這意味着他們需要5個月時間才能完全退出中國市場。此外,任何機構在海外發行A股相關金融產品,例如ETF(交易所買賣基金),都要先經中國監管機構批准。他認為,無論在成熟市場或是新興市場,這項限制都是相當獨特的。
最後一大障礙,是有關流動性的問題,主要源於去年7至8月A股大跌期間,中國監管當局為了救市,容許大量股票停牌,這對外國基金公司造成了切實的問題,因為如今還有許多股票未復牌。
MSCI於今年6月意外再拒絕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但隨着深港通最快在年底前推出,加上人民幣較早前成功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的特別提款權(SDR),較A股更早獲「國際認可」,市場對於A股「入摩」的期望再度增加。MSCI新興市場指數包含來自23個新興市場的833隻股票,市場預計若若A股被納入,最初會以5%的權重納入指數。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544&issue=20161119
內地限走資 或阻A股納MSCI
1 :
GS(14)@2017-01-26 18:04:52【本報訊】內地打擊走資初見成效,資本賬項目出現2015年8.11滙改後首次單月順差,不過卻嚇窒國際投資者,MSCI主席兼行政總裁Henry Fernandez向路透表示,倘中國開放資本賬計劃走回頭路,甚至嚴控資金外出,將停止A股納入MSCI指數進程。
滬深港通貢獻獲肯定
Fernandez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一論壇稱,目前資本管制尚未影響國際投資者,但卻是MSCI關注的潛在問題,或會影響向客戶提供的投資服務,不過他肯定內地滬港通擴容及深港通開通之貢獻,料農曆年假期過後,將開始與內地加快就納入A股磋商。花旗香港證券服務主管陳金丹接受本報查詢時指出,資本流動限制屬於A股能否納入MSCI的重要考慮,因為基金遇上投資者大型贖回時,需要將手上股票變現。她重申,今年A股尚有七成的機會納入MSCI,主要是因為中國並未有就QFII、RQFII、滬深股通增設限制,可以自由買賣而不須內地當局核准。不過,若果一旦資本賬管制牽涉外資未能將資金移返本國,MSCI難納入A股。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認為,內地現時首要任務是維持經濟穩定發展,以及重點關注資金外流等事宜,相信內地發展至較成熟體系需時,而且並不急於將內地股票納入任何指數。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亦同意,今年A股納入MSCI機會較低,主要是內地資本賬逐步收緊,加上目前內地對於開放股票市場予外資非常謹慎,不過他相信資金流走速度放緩後,收緊資本賬措施將會逐步放寬。
中證監:不急於加入
事實上,MSCI已經連續第三年拒絕將A股納入其全球新興市場指數,中證監副主席方星海上周曾表示,中國與MSCI觀點存在分歧,而中國並不急於加入MSCI,反而正在研究滬倫通,而其聯通機制將會側重於產品上市。外管局上周公佈12月銀行代客收付款數據,其中資本賬項目錄135億美元順差,為2015年8月滙改以來首次,分析認為,內地就跨境直接投資實行寬進嚴出,終實現資本淨流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5/19907923
近年表現大幅落後MSCI中國
1 :
GS(14)@2017-03-22 00:29:22【本報訊】H指在1994年8月推出,至今近23年,受惠內地經濟急速增長,累計至今升87%;相反,同樣定位在反映中國經濟表現的MSCI中國同期則狂升1.8倍。兩指數走勢的差異在近五年科網股大幅攀升之際,有更明顯距離,累計2012年至今,H指累升約半成,但恒指則大漲27%,兩者表現相差22個百分點。事實上,恒指公司目前亦有涵蓋國企、紅籌及民企的恒生中國(香港上市)100指數,由市值最大的100家香港上市內地公司所組成,指數表現看齊MSCI中國,累計過去五年上升25%。恒指公司董事兼總經理關永盛表示,選擇檢討H指、而非推廣已有的相關指數,是因為H指有成熟產品平台及廣泛知名度,優化H指是回應市場需求。恒生中國100的10大重磅股中,包括一隻民企及兩隻紅籌,分別為佔比10.18%與9.04%的騰訊(700)及中移動(941),另中海油(883)佔比亦達3.1%。其餘上榜內地企業有碧桂園(2007)、中芯國際(981)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20/19963919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