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李小鵬植樹:交通運輸綠色發展才能根深葉茂

一場春雨過後,北京市大興區新機場的植樹區域,泥濘、濕冷。

3月25日上午,中直機關、中央國家機關各部委、單位和北京市的162名部級領導幹部來到這里,參加2017年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

9時許,國家機關的車隊到達植樹現場,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部長李小鵬下車後,徑直走向植樹地點。由於泥濘路滑,工作人員事先在路上撒了一層碎石,但一腳下去,依然冒著泥水。

進入植樹現場,腳下全是粘粘的泥土。第一財經記者跟隨李小鵬剛走到第一個樹坑時,看到李小鵬的運動鞋上已經粘了厚厚的一圈泥。

植樹現場,工作人員已經把銀杏、白蠟、國槐和欒樹苗擺放在坑邊,一位誌願者扶著樹,李小鵬等領導培土、圍堰、澆水。

幾棵樹種完後,其他人拎著鍬往另一個樹坑走。這時,記者看到,李小鵬一個人仍留在原地,不停地用鍬反複拍打著圍堰,十分認真。

“很專業。”站在一旁的第一財經記者說。

“不行。”李小鵬謙虛地回應說:“樹有點歪。”

“你能否從交通運輸的角度,談談國土綠化的重要性?”記者問。

“今天我們以幹活為主。其實,我在央企的時候年年種樹,在山西工作的時候,每年也參加植樹活動。植樹造林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李小鵬回答說。

3月25日上午,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在植樹現場。攝影/章軻

李小鵬對自己的勞動成果感到滿意。攝影/章軻

3月25日上午,北京市市長蔡奇(右3)、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右2)、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右1)共同植樹。攝影/章軻

作為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是第一次參加一年一度的共和國部長植樹活動。但對於“綠色”,特別是“綠色交通”,他尤其看重。

2016年9月,李小鵬擔任交通運輸部部長一職。一個月後,李小鵬就到北京市延慶區、河北省張家口市,就冬奧會重大交通保障項目推進情況開展調研,要求相關單位切實做到“綠色辦奧”,發展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加快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幹、公交為主體的客運服務體系,依靠“互聯網+”等先進技術和理念,提高運輸組織效率。

緊接著在12月底召開的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李小鵬要求“加快推進智慧交通和綠色交通發展”,按照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積極推進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和汙染綜合防治。制定綠色交通發展制度體系框架。推廣交通運輸重點節能低碳技術和產品。實施綠色公路和綠色港航建設典型示範工程,在港口、機場等重點領域推進電能替代,在水運行業繼續推廣應用液化天然氣(LNG)船舶。推進原油成品油碼頭油氣回收工作。

“綠色交通是交通運輸行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實現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對推進交通運輸現代化具有引領作用。”李小鵬說。

今年初,交通運輸部發布《綠色交通標準體系(2016年)》,這是向全國交通運輸領域,也是向全社會展現的一幅綠色交通的畫卷和實施路線圖。

按照這一標準體系,未來,交通運輸領域的用能設備、設施能效和碳排放,以及交通運輸資源循環利用、汙染防治、節能環保評定與統計必須符合相關的標準要求。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小鵬主持召開部務會,研究推進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他明確表示,補交通服務短板主要是提升服務品質,發展綠色交通、智慧交通,讓人民出行更加便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的瓶頸制約是資源環境,最大“心頭之患”也是資源環境。以綠色謀劃未來,把行業發展融入國家長遠發展戰略,著力推進安全綠色發展,交通運輸事業就能根深葉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855

可圈可點:科技「揩嘢」根深柢固

1 : GS(14)@2010-10-09 20:59:2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535366
在國慶當天,一家打正現今最熱門的中國雲端計算概念的內容傳輸網絡商( CDN)--中國藍汛通信( ChinaCache)在納斯達克上市,原定招股價 10至 12美元,最後以 13.9美元出閘,首日勁升 95%。
電腦用戶不少都聽過「 cache」,指電腦或伺服器內的高速緩衝儲存器,把被頻繁使用的數據儲起來,不用每次到原儲存處索取。 CDN網絡就是利用這概念,把互聯網上時常被下載的內容,策略地分放在較接近用戶的地方,令下載速度更快,長途通訊成本更低。現時全球最大的 CDN公司 Akamai, 1999年已經上市,當時已與香港的互聯網供應商、包括筆者當年服務的公司合作放置伺服器。
藍汛的創辦人王松在美國上市路演後返回北京,前幾天在微博自道:「在美國有很多人問我,為甚麼到美國上市?我回答:這次我們從亞洲一路來到美國,在亞洲大部份投資者問我們,甚麼是 CDN? Akamai是幹甚麼的?到了美國,美國投資者都問,你們同 Akamai有甚麼不同?中國的 CDN市場有甚麼不一樣?這就是我們到 NASDAQ的原因。」
當然,美國投資者不但懂高科技,更對中國經濟增長垂涎,科技公司在美國市場可達市盈率比中國和香港高,從 IPO角度,價高者得,無可厚非。王松指,今天美國網絡總流量約三至四成通過 CDN分發,中國不及於百分之五。美國投資者聽了,一字咁淺,看見的是錢。
投資者仍未改觀香港的創業板經已失敗,香港主板上市審批要求亦比 NASDAQ緊,如「 3年盈利」要求已把藍汛拒諸門外。雖然香港主板有騰訊( 700)這「奇蹟」,可惜未能令投資者對科技股改觀,對他們騰訊只是個股票號碼。
為甚麼市場依然看不到中國互聯網和科技產業的巨大商機?除了根深柢固的「 high-tech揩嘢」成見,自 2000年 dotcom爆破後,筆者亦看不到有多少技術營運經驗的科技人,像在美國和中國常見地被邀轉型金融投資。別說 IT人擔心技術在香港前景,沒有最高增長潛力的科技成份的金融投資,只食老本同樣令人憂慮。
莫乃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0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