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高速傳動(0658)風電傳動設備增長助業績提升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967

中國高速傳動(0658)風電傳動設備增長助業績提升
作者:魯衡軍
投資要點
2014年經營業績大幅提升。中國高速傳動(0658.HK)330日公告2014年全年業績,營業收入81.47億元,增幅達24.6%;毛利20.2億元,增幅達23.9%;毛利率24.8%,基本與去年24.9%持平;凈利潤2.08億元,增幅達222.8%;每股基本盈利0.13(2013年同期:0.05)。公司整體經營業績受益於風電行業好轉而大幅提升,實際上利潤表中還包含了2014年一次性處臵合營鋼鐵廠股權虧損1.3億元。

風電傳動設備出貨量增加,提升整體業績。2014年全年,由於風電並網問題出現化解跡象,以及中國政府鼓勵政策的相繼出臺,風力發電齒輪傳動設備出貨量大幅度增加,銷售收入達58.02億元,同比增長40.1%;風電產品銷售收入占比總收入達71.2%;毛利率從2013年的29.4%提升1.7個百分點至31.4%。其他產品中,高速機車、地鐵和城市輕軌機車的傳動設備業務增速也相對較高,銷售收入增長48.3%1.58億元,但基數較小。

部分產品銷售同比下降。公司其他產品中,船舶傳動設備營收增長2,9%3.50億元;傳統大類中,高速重載齒輪及其他產品銷售收入分別上升34.2%21.5%0.15億元和7.77億元,而建築材料齒輪、通用齒輪和棒線板材軋機齒輪銷售收入分別為0.63億元、0.63億元和2.77億元,同比降幅分別為9.7%0.5%39.2%;數控機床產品收入2.25億元,同比下降5.4%;柴油機產品銷售收入1.52億元,同比下降16.1%。部分產品出現銷售下降主要是因為某些行業產能過剩嚴重,公司也采取了相應的降價策略。

風電傳動設備52015年計劃銷售14GW2014年風電行業整體成本下降,海上風電等相關政策相繼出臺以及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調整,風電裝機規模不斷擴大,2014年風電新增出廠吊裝容量創造新的歷史記錄,風電行業重新步入增長通道。2014年公司完成銷售風電設備大約12GW,而2013年為9GW,公司計劃2015年完成風電產品14GW。因為產能利用率的提升,分攤的折舊占比會下降,故風電產品毛利潤還有提升空間。目前公司1.5MW2MW3MW風電傳動設備已經大批量供應客戶,2014年還銷售15MW齒輪箱設備。

大規模投資結束,靜待收獲投資成果。公司前幾年在風電、船用和機車等行業的齒輪傳動設備業務外,還對多個領域進行投資,包括藍寶石襯底、煤礦機械產品、機床產品、風電場運營等等。公司本著審慎的原則,將不盈利的部分資產進行出售剝離。2015120日,公司公告出售虧損中的煤機公司和南京高特齒輪箱公司的股權,將虧損的業務繼續剝離。2014年公司資本開支約6億元,管理層估計今年不會超過3億元,公司的現金流將進一步好轉。另外,公司在前幾年投資過程中,不經意間投資了不少位臵較佳的土地,預計明年下半年已儲備的土地出售可能帶來額外的的投資收益。

我們的觀點:中國高速傳動在風機齒輪箱領域憑借產品質量和市場地位而具有極強的競爭優勢,公司占據此市場的約60%份額,公司今年的業績明顯受益於風電行業的複蘇進程。此外,公司投資的其他領域將采取區別對待,對於不盈利的資產進行剝離處理,其他有前景的新業務則有望能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建議投資者積極關註。

風險提示:行業競爭激烈,毛利率下降;公司投資的新業務進展低於預期。





來源:興證香港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296

昔日風電老大華銳風電黯然沒落:內耗嚴重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4-11/908850.html

華銳風電管理層“大換血”難掩業績敗象

昔日風電老大如今市場份額僅占全國的3.14%

李正豪

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銳風電”,亦即*ST銳電,601558.SH)董事會和管理層“大換血”。

4月2日,華銳風電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趙洋、白宇辭去副總裁職務。自2015年1月15日以來,華銳風電已經有副總裁陳黨慧、戚殿江、宿子鵬、趙洋、白宇以及財務總監蘇鳴6位高管離職。6位離職高管中,有5位是2006年華銳風電掛牌成立前後的創業老臣。

此前,9名董事組成的華銳風電新一屆董事會已經形成。6名非獨立董事中,新晉大股東萍鄉市富海新能投資中心(以下簡稱“富海新能”)占據2席,其中包括新任董事長肖群;原來的大股東大連重工仍然占據3個席位。華銳風電一位內部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新一屆董事會主導了這一輪管理層“大換血”,而這一輪的調整可能仍將持續。

雖然“2014年度業績預告”顯示,*ST銳電“將實現扭虧為盈……凈利潤1900萬元左右”,但連年虧損已讓該公司的“錢景”失色。中國風能協會的數據顯示,2006年2月掛牌成立的華銳風電,從2008年開始連續三年占據中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第一名的位置,但到2013年已經跌至第七名,2014年更是跌至第十名、份額僅剩3.14%。

纏鬥不休

華銳風電此輪調整的導火索,是2014年9月發布的一項“折價回購債券計劃”,這讓該公司可能無法償付28億元債務的財務風險大白於天下。

在償債最後時限到來之前的2014年12月22日,*ST銳電公告稱,該公司將以17.8億元的價格轉讓賬面原值為18.75億元的應收賬款,原因是“若公司未能在規定時間內籌集到足夠資金彌補缺口,屆時仍將面臨公司債券本息不能按期足額兌付的風險”。

富海新能和大連匯能投資控股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大連匯能”)由此走上前臺,兩家公司聯合註資17.8億元,有驚無險地化解了華銳風電的債券兌付危機。在受讓18.75億元應收賬款的同時,出資14.8億元的富海新能獲得了華銳風電19.85%的股份,代替大連重工成為第一大股東,出資3億元的大連匯能獲得了4.02%的股份,位列第七大股東。

2月12日,華銳風電選舉出新一屆董事會,共9位董事,其中獨立董事3名,在6名非獨立董事中,新晉大股東富海新能獲得兩個席位,新任董事長肖群同時是富海新能執行事務合夥人委派代表。以此為標誌,富海新能進駐華銳風電董事會。

值得註意的是,肖群是華銳風電歷史上第四位董事長,而富海新能入駐董事會則是華銳風電歷史上第二個“資本系”特色的董事會。公開報道顯示,創始人韓俊良自2006年2月開始擔任華銳風電董事長兼總裁,一直到2012年8月在PE機構壓力下辭任總裁,再到2013年3月辭任董事長;期間,“資本系”代表尉文淵開始取代韓俊良的總裁、董事長職位,掌舵華銳風電,但是到2013年5月尉文淵毫無征兆地“閃辭”;此後,“大連重工系”代表王原、劉征奇從尉文淵手中分別接過了董事長、總裁的權杖,但到了2014年7月王原也辭職了;在肖群成為新任董事長之前的半年多時間里,華銳風電董事長一直空缺。

熟悉華銳風電情況的一位業界專家告訴記者,該公司內部一直存在“大連重工系”創業團隊與“資本系”的纏鬥,內耗嚴重。

新的“資本系”——富海新能入駐董事會前後,華銳風電管理層新一輪的調整已陸續展開。記者得知,2015年1月15日以來已有6名高管離職,其中包括財務總監和5名副總裁。

不過,在目前華銳風電“一正八副”的高管團隊當中,除了新總裁徐東福是新晉第七大股東——大連匯能的代表之外,仍有四名副總裁是“大連重工系”的代表。

難言反轉

無論是在中國風電市場,還是在A股,華銳風電都曾經紅極一時。

韓俊良在2006年2月創立的這家企業,當年在4個月之內就下線了第一臺風機,當年就在國內市場上取得了超過5%的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市場份額;此後幾年,華銳風電快速擴張,2008年新增裝機容量排名中國第一、全球第七,2009年、2010年躍升至全球第三、第二。

華銳風電在2011年初登陸A股,因為成功塑造了新股發行之前的業績高速增長形象,所以在滬市創造了以90元/股高價發行新股的一大神話。通過上市,華銳風電募集了93.2億元的資金,並且“趁熱打鐵”在2011年發行了28億元的債券。

但此後,華銳風電迅速墜落。從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市場份額來講,華銳風電在2011年即滑落至全國第二,2012年、2013年的全國排名分別跌至第三、第七。

另外,在上市當年,募集到巨額資金的華銳風電,反而在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兩項財務指標上迅速下滑48.66%、72.84%;從2012年開始,華銳風電迅速陷入巨虧,2012年、2013年的虧損額度分別達到5.83億元、34.5億元。

有券商從業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華銳風電的故事就像是A股市場新股發行的一面鏡子——上市前成長性十足,然後高價發行“圈錢”,隨後業績迅速“變臉”,隨之而來的則是廣大中小投資者的慘重損失。

隨著富海新能與大連匯能的聯袂介入,華銳風電暫時化解了債券兌付危機,但是今後的華銳風電是繼續“內鬥”、繼續“擺爛”,還是趁勢而起、華麗轉身?答案尚需拭目以待。不過,前述接受記者采訪的業界專家認為,華銳風電已是積重難返,華麗轉身並不容易,因其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市場份額2014年已跌至全國第十,更因其品牌和口碑過去幾年已嚴重受損。

昔日風電老大華銳風電如今已黯然沒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360

上海電氣(02727)火電業務力爭穩定核電風電是新增動力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65

上海電氣(02727)火電業務力爭穩定核電風電是新增動力
作者:李明

1、風電業務概況:2013年風電行業回暖,2014年態勢延續,公司抓住機遇,有不錯的進展。從訂單來看,14年風電承接了94億訂單,同比增加135.4%,單價提升7%。同時,毛利率從13年的-4.4%提升到14年的5.7%,平均單價提升是主要原因。公司的銷售和訂單的增長幅度都超出行業表現,可見公司市場份額增加。2013年公司市場占有率大概6.3%,14年提升到7.5%,排名第六。由於14年末在手訂單達68億,預計15年銷售能夠增長至少20%。公司在風電業務方面希望能夠在陸上風電做到前三,海上風電爭取做到第一,通過三年努力銷售突破100億規模,盈利能力提升,毛利率有提升的空間。2014年風電業務仍然是虧損的,希望15年能夠扭虧。

2、核島設備:2014年略有下降,降幅為16%。從訂單看,14年新增29.7億,同比增加28%,14年末在手訂單160億,規模較大。盈利能力方面,14年毛利率為26.1%,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主要受銷售結構的影響。公司的控制棒、驅動結構的毛利率高,大概為40%以上,市占率90%以上。當然,新增對手長遠會導致公司市場份額和單價的下降,但是短期影響不明顯。其他的蒸汽發生器、壓力容器等競爭對手可以生產,毛利率只有20%多。所以去年控制棒等銷售占比下降導致毛利率變化。未來預計在20%-30%之間浮動。

我們覺得國家在節能減排、大氣汙染方面壓力較大,還需要加快核電建設,國際核電占比為16%左右,法國占比為75%,中國要更快。有望每年平均做到6-8套的規模。短期由於核電建設周期較長,審批比原來想象的慢,所以目前增長不明顯。但是審批和新的規模出來的話,17年、18年核電收入增長反映到報表上會更加明顯。另外,核電走出去也會帶動業務增長。

3、常規島:14年沒有承接訂單,因為只有一個項目投標,公司沒有中標。14年末常規島在手訂單132億。公司期內銷售也很少,大概為6.9億銷售收入,13年為24億,下降明顯。盈利能力方面,正常的毛利率應該是20%多,但是之前陽江有6套設備是為了爭取百萬千瓦級常規島的業績,所以公司承接了一個虧損項目。目前還沒有交付完,交付了3-4臺,會影響後續的毛利率。

4、鑄鍛件:06、07年,由於國家核電建設規模大,需要一些超大型的鑄鍛件,當時中國生產不出來,廢品率高,產能不夠。按發展速度和規模,瓶頸需要突破。所以公司就投入了鑄鍛件企業,想把熱加工能力提高到極端加工能力,投入較大。福島事件之後,這部分受到比較大的影響。鑄鍛件不光可以應用於核電,也可以應用於造船、火電等。4萬億拉動內需之後,客戶產能過剩嚴重,對鑄鍛件的需求也有大幅度下降,影響了公司的銷售。這部分在過去比較艱難,虧損厲害。現在核電建設加快,會改善鑄鍛件業務的情況,價格可能會有所回升。重工部分14年已經減少虧損幾個億,間接幫助盈利的回升。

5、高效清潔能源:2014年燃煤銷售下降11%左右,新增訂單214億,同比下降15%。平均單價從過去一直往下走的趨勢,改為上升4個百分點,盈利能力有改善。燃煤發電連同電站工程占比高,中國雖然空氣汙染嚴重,聚焦新能源發展,但是燃煤發電還是有空間。數據顯示,14年國家新增104GW,其中水電22GW,太陽能10GW,風電23GW,核電5GW,加到一起還有30-40GW的缺口,由火電補充。未來幾年,雖然核電建設要加快,但是在建規模僅為20GW,建設周期廠,每年僅能新增幾個GW。而風電2015年目標為100GW,2020年200GW,一年大概新增20GW。太陽能14年目標沒有達到,估計今年15-17GW。水電估計會放緩,因為能夠建設的場所越來越少了。未來幾年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加在一起一年60GW,缺口還有30-40GW,假設中國GDP增長7%,基數越來越大,平均一年90多GW的裝機規模估計還能維持。燃氣發電的氣供應不夠,所以由燃煤來補充缺口,燃煤發電未來幾年還是有一定空間的,不用太悲觀。從盈利能力來看,13年燃煤的毛利率下降0.3個百分點,14年的毛利率為18.3%,下降幅度加大。15年公司會努力通過采購降本、技術降本等措施,希望能夠把燃煤毛利率下降幅度控制在2個點以內。

6、電梯業務情況:14年房地產增速下降,公司銷售垂直梯和房地產相關,導致當年下降;但是扶梯業務仍然有增長。15年還是維持去年的態勢,電梯略有下降,扶梯和服務這部分希望能夠增長,維持電梯整個業務的增長。14年服務占比20%,但是增長30%,通過加強這部分來改善電梯業務。另外,公司看好電梯改造工程。15年前建的房,電梯進入更新換代和改造周期,公司在香港、上海都承接過電梯改造工程。這部分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因為一般高級商務樓很難長時間關閉,只能通過假期快速處理。這需要很好的組織安排和設計能力。這塊未來在機組改造服務上有能力做的更好。電梯產業能繼續保持增長。中長期來看,中國城鎮化進程繼續,生活水平提高,將帶動電梯的需求。


來源:國元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215

龍源電力 (916) :受益滬港通的風電龍頭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24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30 13:37 編輯

龍源電力 (916) :受益滬港通的風電龍頭
作者:殷磊

一季度業績超市場預期,風速、火電、財務費用是亮點

指引2015年風電利用小時數同比增長2.5%,新增裝機同比增長25%

當前估值低於港股和海外同業,資金南下預計帶來估值提升機會


事件,投資策略及建議

一季度公司收入48.95億元,同比增長11.8%;歸屬股東凈利潤人民幣10.29億元,同比增長43.1%。風電發電量6,910,512兆瓦時,同比增長17.46%,火電發電量2,565,174兆瓦時,同比增長9.37%。

我們的解讀/我們的觀點


業績好於市場預期、運營數據良好:一季度公司凈利RMB10.3億,好於市場預期(市場預期2015全年凈利RMB35億),財務費用同比下降是一個亮點,另外一季度平均風速同比上升(我們預計未來幾個月趨勢可以延續)。一季度火電業務凈利同比大幅增長46%,主要原因是去年因檢修利用小時數大幅下降,同時一季度煤價下降16%。

盈利預測調整:我們下調2015-2016年凈利預測0.9%、4.6%,但上調凈利潤率0.8、0.4個百分點:1)下調2015-2017年風電新增裝機17%、13%、8%,下調2015-2017年風電利用小時數2.4%、4.6%、0%,以使業務預測更加保守;2)公司2014年及2015年一季度財務費用控制良好,其中2015年一季度更同比下降11%,下調公司融資成本1.5個百分點至4.5%,反映當前降息周期以及公司利用多種融資工具降低融資成本。

估值與評級

我們的新DCF目標價HK$12.46(較前次目標價上升31%),隱含2015年P/E22x、2014年P/B2.4x,潛在漲幅22.4%。公司當前估值18x2015年P/E,低於歷史均值水平(20x),低於港股同業和國際同業;公司是國內最大、全球領先的風電運營商,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均領先同業;催化劑包括平均風速轉好、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出臺、海上風電啟動;公司以及港股風電運營板塊對於A股投資者而言具有稀缺性,預計迎來估值修複。

風險提示

平均風速不佳;新增裝機進度不達預期;限電率高於預期。










來源:招商證券香港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675

上海電氣(2727)總體業績平穩,風電業務較佳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59

上海電氣(2727)總體業績平穩,風電業務較佳
作者:魯衡軍

事件:我們於2015年4月27日參加了上海電氣(2727)一季度業績電話會議,公司吳總、李總等管理層就公司近期經營情與投資者做了溝通交流。

我們的觀點:
上海電氣(2727)是中國最大的綜合型裝備制造業集團之一,旗下有電站、輸配電、重工、軌道交通、機電一體化、機床、環保、電梯、印刷機械等多個產業集團。

2015年是上海電氣的“轉型發展關鍵年”,公司戰略性布局了一些新興產業,如環保節能、機器人、油氣、海工,高端醫療等領域。在國企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上海電氣母公司整體上市帶來資產註入上市公司的預期。

2015年第一季度業績平穩,毛利率因海外項目完成後計提撥備有所下降。伴隨著國內風電市場反轉,預計今年公司風電業務增速20%以上;國內核電重啟後,公司有望承接到新增訂單,但具體體現在業績上要3-4年的時間;電梯業務維持個位數增長。另外,公司積極處置業務持續虧損板塊,重工機械板塊和印包板塊有望減虧。

公司最新公告
2015年1季度業績:上海電氣(2727.HK)4月24日發布公告,2015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1.08億元,同比增長2.44%;毛利率19.5%,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於公司電站工程板塊海外某項目完工後,一次性計提部分風險準備;營業利潤12.05億元,同比下降5.85%,歸屬股東凈利潤6.51億元,同比下降2.77%,主要是營業利潤下降所致;每股收益為0.051元,同比下降2.68%。

會議要點如下:
1、2015年一季度各板塊的收入情況?
關於收入情況:2015年一季度風電設備收入9億元,核島設備4.55億元,燃煤發電設備23.8億元左右,核電常規島1.2億元,輸配電18.4億元,電梯34.8億元,機器人3.5億元,電站工程16.8億元,電站服務2.2億元。

2、2015年一季度各板塊毛利率情況?
2015年一季度主要板塊的毛利率情況:風電設備一季度毛利率15%,核島設備毛利率31%,燃煤發電、高效清潔能源設備板塊一季度毛利率16.8%,核電常規島毛利率17.6%,輸配電設備毛利率是22.2%,工業裝備最大的一塊電梯毛利率在21.7%,機器人毛利率38%(註:機器人業務公司股權只有50%),電站工程毛利率13.1%,電站服務毛利率24.9%,這是主要業務的情況。

3、2015年一季度新增訂單情況?
新增訂單今年一季度總金額是166億元左右,分板塊如下:
新能源板塊:核島新增訂單3.21億元,2015年一季度末,核島設備在手146.3億元;鑄鍛件,一季度新增訂單1.9億元,一季度末在手訂單17億元;風電設備一季度新增36.8億元訂單,一季度末在手訂單94.5億元;

高效清潔能源設備板塊:核電常規島一季度沒有招標,沒有新增訂單,一季度末在手訂單123-124億元;火電燃煤發電設備一季度新增25.3億元,一季度末在手訂單887.8億元;燃氣發電設備一季度新增8.8億元,一季度末在手訂單81億元;

其他設備和重型機械:一季度新增10.8億元,一季度末在手訂單75億元左右。

服務業板塊:電站工程一季度新增訂單63.7億元,一季度末在手訂單1,140.5億元;電站服務一季度新增訂單15.4億元,一季度末在手訂單38.7億元。

4、2015年一季度毛利率下滑原因?
毛利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電站工程,電站工程去年一季度是28.6億元,今年是一季度是13.1億元,電站工程正常的毛利率水平在8%左右,電站工程今年一季度主要還海外一個項目完工後,一次性計提了很多的風險準備,造成毛利率水平下降,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他都是很小的變化。

5、2015一季度有效所得稅稅率同比下降的原因?
公司15年一季度的稅率是16.6%,14年的一季度的稅率是26%左右相比之下比較低,但是14年全年稅率在15.9%。14年一季度由於母公司的利潤比較高,母公司的稅率在比較高的水平,25%左右,所以14年一季度的有效稅率比較高,15年一季度的稅率應該是比較正常的。

6、核電新增訂單的毛利率是多少?有多少產能?
核電毛利率會受到新增訂單的平均單價、實施過程成本的控制、采購材料的價格、進度等不同因素影響,所以有關承接訂單的毛利率現在比較難進行準確的判斷。關於產能方面,在福島事件之前,國家的建設規劃是宏偉的,當時產能估計在8-10套一年左右,現在的產能對標當時國家發展的需要,所以現階段產能是沒有問題的。

7、公司的核電產品訂單中有無巴基斯坦項目?
巴基斯坦說到的五個核電機組,這五個核電機組還沒有開始招投標,據我們了解中核集團用華龍一號,就是出口巴基斯坦的K2、K3同樣的技術路線,在核島、常規島主設備我們會具體的跟進。

8、核電產品的排產情況?近兩年的核電業績展望?
關於核電的排產,核電的周期比較長,整個建設一個核電要有5-7年,到我們這邊生產要3-4年,我們手上還有十幾個項目排產,新簽的合同真正排產要2-3年以後,具體排產難以講清楚,現在理清比較困難。今明兩年的情況,從宏觀的形勢來看,在今年在收入方面還是要爭取有所增長,這是我們的目標,從盈利目標來看,現在比較難以把握,各方面影響比較大,我們會爭取做好,為投資者做貢獻。

9、2015年一季度風機銷售,今年的風機銷售目標?
關於風機銷售,2015年一季度銷售9.03億,去年同期2億元,大幅度增加,今年的目標會有比較大的增長,應該有20%以上的增長速度。

10、電梯業務收入增長情況,全年預期在什麽水平?
電梯業務一季度收入34.77億元,同比增長3.5%,從全年來看,電梯業務的增長會在5%的水平,由於宏觀調控,電梯業務在量上大幅增長不可能,但是在維修保養業務,還會保持個位數增長。

11、輸配電業務的市場定位和增長情況?
輸配電業務一季度收入18.4億元,輸配電業務競爭格局在全國比較困難,業務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該業務比較平穩,要求增長幅度在10%左右,我們公司跟上海電力公司合作,對其一些業務進行了收購,輸配電業務增長比較平穩。

12、高效燃煤設備業務業績整體指引?
燃煤設備業務,由於價格下滑,需求量的變化,14年燃煤業務有所下降。從長遠看,燃煤在國內機組是最大的,中國用電需求量增加的話,燃煤整體發電量會減少,但是機組還是會保持一定的增長,新增及更新改造保持在4,000-4,500萬千瓦這個水平,跟14年的水平差不多,量上是按照這個數排產的,在全年能夠保持一個平穩的增長。訂單上全年目標爭取新增訂單140億,全年跟2014年保持同步,受毛利率的影響,我們采取進一步的措施,降本增效,降低毛利率的波動範圍。

13、重工板塊每月的虧損額?
重型機械廠虧損已經連續三年,今年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我們的目標是20-30%減虧,去年減虧了25%,今年繼續采取有力的措施減虧,現在還是有一個月4,000萬元左右的虧損,今年采取措施降低虧損。

14、印包板塊的資產處置情況?
關於印包的業務,我們在想辦法采取措施降低損失,國內三家印包的企業,我們作了很多工作、掛牌正在推進過程中,原計劃2014年應該完成,但是員工的處置是很難的,所以拖延了,兩家工廠已經完成,還有一家已經有了翻牌,我們正采取措施降低印包虧損。

15、與智慧能源的合作情況?
跟智慧能源的合作,我們是買了他的可轉債,可轉債之後,會有一些業務方面的合作,2014年已經完成了一個光伏項目的合作,接下來會有進一步的合作,光伏電站會由我們總包,主要基於業務合作。

16、上海電氣整體上市情況?
整體上市是上海國資委、上海市政府的要求,就是把有效資產整理以後,註入2727.HK,但是這也需要一個過程,需要2-3年進行計劃和推進,具體根據資產的合規性,一系列的進度後才能落實下去。

來源:興證香港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141

風電開發貸款有解 上緯董座蔡朝陽笑納200億


2015-08-03  TCW

不受上緯股價下挫影響,董事長蔡朝陽近來反而滿面春風,一掃過去愁容。原來,困擾他兩年之久的離岸風力發電場貸款問題,終獲得決,多家銀行聯貸二二六億元拍板定案,七月起分批撥款。

「謝謝《今周刊》報導,銀行高抬貴手了!」蔡朝陽看到本刊記者,高興地報好消息。

蔡朝陽從生產巨型風扇所需的複合材料,進而變身為支持政府發展綠能的風電開發商,光是標案、選址、環評、與漁民協調,到和政府簽約成為首位拓荒示範業者,這段路就走了五年。

去年底,蔡朝陽接受本刊專訪,提到他在苗栗後龍外海的風力發電,因政府不願背書,「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拿不到貸款。彼時,他一個頭兩個大。「後來,政 府和國泰世華、玉山、第一銀行同我談了數次,不再堅持實體抵押擔保或砍碼少貸,只要上緯母公司背書擔保,就能聯貸給我。」蔡朝陽說。

「再給妳一張新名片。」猛一看,看不出差別。蔡朝陽露出兩個招牌大酒窩笑道:「我終於打上『上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頭銜了。」新公司終於確定走得下去,首期資本額六億元入戶,蔡朝陽說,第一期兩支示範風電機組的建立,也就近在眼前了。

(林麗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48

【獨家】明年風電標桿上網電價或減2~3分 降幅仍在討論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4578.html

【獨家】明年風電標桿上網電價或減2~3分 降幅仍在討論中

一財網 王佑 2015-10-29 22:10:00

陸上風電的上網電價,於未來5年中可能下調。其中,2016年的調整幅度或在0.02元每千瓦時~0.03元每千瓦時之間。

多位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國家發改委近日下發了一則與陸上風電、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政策變動有關的討論稿。陸上風電的上網電價,於未來5年中可能下調。其中,2016年的調整幅度或在0.02元每千瓦時~0.03元每千瓦時之間。不過目前調整方案並未確定,記者也未從發改委網站上看到該消息。

《第一財經日報》從相關人士處獲得的消息顯示,風力發電分為四個資源區:一類資源區可能從現有的0.49元每千瓦時(下同),於2016年至2020年逐步下調至0.47元、0.45元、0.43元、0.41元和0.38元。該資源區包括了內蒙古自治區除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呼倫貝爾市以外其他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克拉瑪依市和石河子市。

陸上風電的二類資源區電價,可能從0.52元,下調至0.49元、0.47元、0.45元、0.43元和0.4元。這類資源區包括了河北張家口市、承德市;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呼倫貝爾市;甘肅省嘉峪關市和酒泉市。

三類資源區或從現行的0.56元,繼續下降至0.54元、0.52元、0.5元、0.48元和0.45元。這部分資源區包括了吉林白城、松原;黑龍江省的雞西市、雙鴨山市、七臺河市、綏化市、伊春市,大興安嶺地區;甘肅省除嘉峪關市、酒泉市以外其他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除烏魯木齊市、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克拉瑪依市、石河子市以外其他地區,以及寧夏回族自治區。四類資源區(除一到三類)或從現行的0.61元,降低至0.59元、0.58元、0.57元、0.56元以及0.52元。前述調價尚未向有關部門確認。

根據記者掌握的消息,此次通知的全稱為《關於完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的通知》(討論稿),目的是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2014年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關於“到2020年風電發電與煤電上網電價相當,光伏發電與電網銷售電價相當”的目標要求,長期合理引導新能源投資,促進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推動各地新能源平衡發展,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貼效率,依據《可再生能源法》,做的調價政策。

就在10月29日,本報也曾獨家報道了光伏電價可能會於明年下調的消息。相比風電,光伏上網電價的下調力度(討論稿)則更大一些,一類(最佳發電)區域的降幅或為0.05元(至0.85元);二類、三類資源區的降幅則是0.03元每千瓦時、0.02元每千瓦時。一位光伏行業內部管理層告訴本報記者,目前上述文件仍有待於業內進行探討。而據稱,就在今日,有關部門也組織了多家能源公司、國家電網就上網電價政策進行了商議,但這一說法未得到發改委及相關部門的最終證實。

附政策:

一、實行陸上風電、光伏發電(光伏地面電站或按地面電站管理的分布式光伏電站,下同)上網標桿電價隨發展規模逐步降低的價格政策,具體價格見附件一和附件二。陸上風電、光伏發電項目自投運起執行標桿上網電價或電價補貼標準,期限原則上為20年。今後經營期內出現運行成本大幅降低,相關新能源項目整體收益水平明顯偏高的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研究適當降低上述標桿電價。

二、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在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午那個電價(含脫硫、脫硝、除塵)以內的部分,由當地省級電網負擔;高出部分通過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予以補貼。其中,完成國家能源主管部門確定的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80%的省份,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含超低排放環保電價。

三、鼓勵各地通過招標等市場湖方式確定相關新能源項目業主和上網電價,但通過競爭方式形成的上網電價不得高於國家過頂的當地陸上風電、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水平。

四、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必須真實、完整地記載和保存相關發電項目上網交易量、價格和補貼金額等資料,接受有關部門監督檢查。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執行和電價附加補貼結算的監管,督促相關上網電價政策執行到位。

五、上述規定自2016年1月1日起執行。今後,每年1月1日以後備案(核準)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項目,以及當年1月1日以前備案(核準)但於第二年1月1日以後投運的陸上風電項目和當年1月1日以前備案(核準)但於當年4月1日以後投運的光伏發電項目執行當年的上網標桿電價。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52

證監會查處華銳風電造假責任人 強調“守門人”職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4886.html

證監會查處華銳風電造假責任人 強調“守門人”職責

一財網 杜卿卿 2015-11-20 18:27:00

證監會20日宣布將對華銳風電及其服務機構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新政處罰。原因是,華銳風電上市首年即財務造假。

證監會處罰華銳風電 嚴申“守門人”職責

記者 杜卿卿 發自北京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有弊,獨立董事推脫不知,諸如華銳風電一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令人擔憂。

證監會20日宣布將對華銳風電及其服務機構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新政處罰。原因是,華銳風電上市首年即財務造假。

據調查,為粉飾上市首年業績,華銳風電通過偽造單據等方式在2011年度提前確認收入,虛增2011年利潤總額近2.78億元,占2011年利潤總額的比例為37.58%。利安達作為華銳風電2011年年報審計機構,在華銳風電2011年年報審計業務中未能勤勉盡責,存在諸多執業問題。

因其情形嚴重,證監會處罰較為嚴厲。近日,證監會向華銳風電與利安打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與《市場禁入決定書》,責令華銳風電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14名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10萬元到30萬元的罰款,對其中5名責任人員采取市場禁入措施,其中1名為終身市場禁入。

同時,責令利安達改正,沒收業務收入95萬元,並處以95萬元罰款,對2名責任人員給予警告,分別處以10萬元罰款,並對兩人分別采取5年市場禁入措施。

上市公司造假,承擔“守門人”職責的會計師事務所、獨立董事又作何解釋呢?

據《第一財經日報》了解,證監會在此前已經應華銳風電及部分責任人員、利安達及責任人員的要求舉行了聽證會,聽取了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

對其申辯,證監會在周五發布會上也做出明確表態。“無論上市公司還是證券服務機構,在違反保護投資者法律規定後,均不得以內部糾紛為由,或者借口已經發布了單方面免責聲明,逃避證券執法的追究。”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稱。

同時,他強調,獨立董事也需要對公司信息披露事項實施必要的、有效的監督,對公司信息披露違法行為承擔責任,不知悉、未參與財務舞弊活動,或者曾對涉案財務數據提出過質疑,均不是當然的免責理由。

編輯:黃向東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226

華銳風電再度巨虧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096

華銳風電自主研發的海上風電機。 (CFP/圖)

華銳風電1月29日發布的業績預告給投資者帶來不小的驚嚇,公司2015年年度凈利潤將出現超過45個億的虧損,這也是其2011年上市以來出現的最大虧損。

昔日風電寡頭在前任董事長韓俊良帶領下,曾一度發展為中國第一大大風電設備生產商,僅次於全球風電巨頭丹麥維斯塔斯公司,全球排名第二。

然而業績造假和在行業收縮期的盲目擴張使其遭遇滑鐵盧。2011年,華銳風電以90元的新股發行價華麗登陸資本市場,創造了中國A股主板市場發行價的新紀錄,如今股價已縮水至3.1元。

華銳風電曾有一次翻身的機會。資本市場大佬尉文淵和闞治東均為華銳風電創投人和股東,2012年,在闞治東支持下,尉文淵終於應邀出山,出任華銳風電總裁。

當時,一位知情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尉文淵和闞治東作為中國股市元老,金錢早已不是最重要的了,他們在乎的是自己在中國證券史的清譽,他們希望拯救華銳風電,重塑一個有責任的正面的企業形象”。

可是,短期急於套現的眾多PE機構關心的是如何拯救股價,而不在乎拯救企業,選擇站在了韓俊良一邊。韓俊良原來的“大連重工”老部下隨後控制了華銳風電,但卻在2014年把公司帶到了破產邊緣。

隨後,萍鄉市富海新能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出手拯救華銳風電,並成為第一大股東,避免其連續三年虧損面臨暫停股票交易的結局。然而,2015年,華銳風電依然沒能擺脫巨虧的命運。

“華銳已經死了3年了。”一位風電知情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此前群雄逐鹿的風電行業已經趨於穩定,行業第二名至第四名風機銷售量加起來才能看齊第一名,而華銳已經排出了前十,“靠什麽扭轉頹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90

華銳風電巨虧44億元 現上市後最大虧損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23/1000274.html

2015 年華銳風電經營業績出現虧損,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4.5億元,這與2014年盈利0.8億元相比,減幅高達5614.82%。

繼成功扭虧為盈一年後,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銳風電”)再次陷入巨虧泥潭。

4月14日,根據華銳風電發布的2015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2015 年華銳風電經營業績出現虧損,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4.5億元,這與2014年盈利0.8億元相比,減幅高達5614.82%。

在業內人士看來,華銳風電此前積弊重重,特別是當初屢屢爆出的風機質量問題讓其在業內的口碑一落千丈,導致風電設備銷售大規模下降,這成為其虧損的主要根源。如今,隨著大批風機出質保期的臨近,在困境之下,華銳風電該如何重塑形象,已是一道亟待解決的難題。

逆勢巨虧44億

作為中國風電行業曾經首屈一指的龍頭企業,在歷經狂飆突進式的發展後,華銳風電於2008年正式超越金風科技,成為中國風電制造業老大,2010年更是躍居全球第二,占據11.1%的全球市場份額。

然而,好景不長,轉瞬間華銳風電便跌落神壇。2011年上市首年,華銳風電凈利潤便由原來的近30億元降至不到6億元,2012~2013年更是分別虧損近6億元和34多億元,隨即被給予退市風險警示。2014年,華銳風電使出渾身解數,保殼成功,當年實現凈利潤約0.8億元。

在過去的2015年,受益於風電行業的持續回暖,國內風電企業陸續交出了靚麗的“成績單”,唯獨華銳風電,卻又逆勢出現44.5億元的巨額虧損。

其中,其昔日競爭對手金風科技的業績表現異常搶眼。根據國際咨詢機構FTI Intelligence的初步統計,2015年金風科技在全球新增裝機排名還首次問鼎世界第一。

反觀華銳風電,2015年未能繼續成功扭虧的良好勢頭,營業收入為13.93億元,同比減少61.53%,凈利潤虧損44.52億元,同比大減5614.82%,這也是其自2011年登陸A股以來出現的最大虧損。

對於具體的虧損緣由,華銳風電在回應《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相關公告已有披露,可以查閱具體的公告內容。

華銳風電在年報中表示,盡管公司在2014年扭虧為盈,實現脫星摘帽,但受歷史遺留問題影響,公司經營面臨恢複業主和供應商信心、加速業務回款、處置庫存物資、恢複銀行融資、解決重大訴訟事項等困難,公司在應對過程中出現的主營業務利潤減少、質保期內運維支出增加、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增加等因素,使得公司出現巨額虧損。

質量糾紛纏身

“華銳風電虧損主要源於內因,風電設備銷售規模下降及公司戰略調整是導致其虧損的主要原因。”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對記者表示,想要擺脫當前的業績困境,華銳風電首先應該升級整機技術,改善產品質量,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降低質保期內運維支出,積極探索開發新的利潤來源。

記者獲悉,早前因為風機質量問題,華銳風電在業內累積的口碑下滑,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官司糾紛持續不斷。

起初,在國內風電“大躍進”式發展過程中,西北數個風電基地陸續上馬,並且當時國家有意扶持國內風電設備廠商,明文要求“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不滿足設備國產化率要求的風電場不允許建設”。

一位電力央企人士向記者表示,當時主管部門的領導表態,指定各大風電開發商采購華銳風電風機。一時間,華銳風電的發展如日中天,2010年其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就位居全球第二。

如今,隨著早期這些風機陸續出質保,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也相伴而生。在這其中,華能集團與華銳風電的系列糾紛尤為引人關註。

記者了解到,從2006年開始,華能集團就逐漸成為華銳風電最大的客戶。但在2014年,昔日的這兩家合作夥伴卻因風機質量問題而對簿公堂。

根據華銳風電公告,2014年華能阜新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等華能新能源相關子公司以買賣合同糾紛為由起訴華銳風電。資料顯示,華能新能源下屬的12家附屬公司於2007年購買華銳風電風機,但由於部分風機存在質量問題,華能新能源方面尚有質保金相關款項合計約11.327億元未支付給華銳風電。

最終,雙方達成和解協議,華銳風電方面表示,鑒於華銳風電提供的原合同設備中存在質量問題,同意給予華能新能源補償4.73億元。

除此之外,隨著風機出質保高峰期到來,華銳風電與各大風電場開發商、設備供應商的糾紛官司紛至沓來。記者梳理華銳風電公告發現,除了上述華能新能源及其附屬公司外,包括大連華銳重工集團、連雲港中複連眾複合材料集團、中航惠騰風電設備公司、龍源電力等上下遊客戶均與華銳風電產生過法律糾紛。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現在風電行業已經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因此風機制造商略顯被動,而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部分客戶已經對華銳風電的技術和產品喪失信心,所以其新增訂單一直難有起色,導致業績持續虧損。

最新的數據顯示,2015年華銳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已經下降至第16位。對此,沈宏文對記者表示,華銳風電裝機量排名下滑與其自身戰略失誤相關。此前華銳風電的激進擴張,導致公司產品質量下降,連年虧損,再加上財務造假、頻繁換帥,致使公司品牌和口碑嚴重受損。

如今,困境之下,華銳風電正通過發力運維市場進行自救。根據其最新發布的“十三五重生計劃”,華銳風電將開發風電運維服務市場,以此開辟新增盈利點,解決公司歷史遺留問題,重拾客戶信心。

華銳風電向記者提供的信息資料顯示,目前華銳風電在運維方面已建立了800多人的服務團隊。“一開始我們的工作重點是解決此前遺留問題,徹底化解和業主的糾紛,恢複業主信心。”華銳風電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後,華銳風電將會把風電運維作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全力拓展這塊業務。

  • 中國經營報
  • 文多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4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