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FBI查千封郵件或涉機密希拉莉再陷電郵門危機

1 : GS(14)@2016-10-30 14:35:42

■希拉莉競逐參議員期間,韋納(右)曾助選。



【美國大選倒數9天】美國大選進入衝刺階段,聯邦調查局(FBI)前日突然投下驚人炸彈:本已調查完畢的「電郵門」事件,上演續集。FBI告知國會,在一項不相關的調查行動中,發現了一批希拉莉任國務卿時期的電郵,現將研究是否涉機密資料。這個「10月驚奇」令希拉莉的誠信問題再成焦點,隨時令她領先優勢逆轉,大選增添變數。



FBI局長科米致函國會多名資深議員,稱發現新一批電郵,局方決定「採取適當的調查步驟」檢視有關資料,以確定是否有人不當處理機密資料。他明言局方目前仍未確定「有關資料是否重要」,亦無法確定調查需時多久。事件傳出後,美股一度大瀉,不過跌幅之後收窄。


從「契女」夫婦電腦發現

信中未披露電郵來源,但據美媒報道,FBI是在調查希拉莉視為「契女」的親信阿貝丁(Huma Abedin)分居丈夫、前眾議員韋納(Anthony Weiner)向未成年少女傳送情慾短訊的案件時,在夫婦倆曾共用的電腦上,發現了阿貝丁上千封工作電郵。當年阿貝丁任職國務院副幕僚長。希拉莉在2009至2013年任國務卿期間,使用私人電郵伺服器處理公務,惹起有事隱瞞和不當處理機密爭議,直到FBI今年7月宣告證據不足不建議起訴、調查結束,這宗選戰期間一直困擾她的風波似乎告一段落。誰知一口氣剛喘定,FBI又投下炸彈。希拉莉急忙止血,發聲明兼召臨時新聞會,敦促科米迅速公開更多有關調查的資料,「美國民眾有權立即獲知全部事實」,並強調「有信心」選民和FBI會發現她沒有做錯。但事實是多達52%選民認為她在電郵門上確違法,有40%更認為她是明知故犯;而且這項美聯社調查是在上周末、FBI未作最新公佈前進行。希拉莉的回應亦慢了一拍;據報她的競選專機一度WiFi故障,團隊在傳媒廣泛報道事件後才知出大事。因「非禮風波」而選情落後的對手特朗普則迅速出招,在新罕布什爾州拉票時狂轟希拉莉「腐敗程度前所未見」,「絕不能讓她把罪惡計劃帶入」白宮,更形容今次是「水門事件以來最嚴重政治醜聞」。


特朗普興奮 改口讚FBI

連月來炮轟FBI偏幫希拉莉的他改口說對「FBI與司法部極之尊敬」,讚兩部門「有勇氣糾正可怕的錯誤」,「正義也許終獲伸張」。他的支持者也為這「天賜禮物」而興奮,狂熱高喊「抓她關起來!」。共和黨籍的國會議員也是興高采烈落井下石。其中眾議院議長瑞安批評希拉莉「背棄了公眾信任……輕率使用私人伺服器」,一切是自作孽「與人無尤」。民主黨人則擔心,即使希拉莉勝出大選,亦會在受查的陰霾下上台,隨時重演克林頓任期內時醜聞屢爆、被查個沒完沒了的歷史。國務院與白宮都說事前未獲FBI知會有關新調查。國務院官員表示準備好「盡全力配合」調查。白宮則強調總統奧巴馬繼續支持希拉莉。奧巴馬前日在佛州為希拉莉助選時絕口無提事件。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



緊貼選情 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30/198168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072

希拉莉電郵門甩難美股早段漲236點

1 : GS(14)@2016-11-08 05:39:24

【本報綜合報道】希拉莉「電郵門」甩難,美股與美元強勢反彈。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昨日宣佈,維持7月不起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莉的結論,刺激環球股市上揚。美股周一早段大漲,並終止「九連跌」。道指升236點,報18124點;標普500指數升27點,報2112點;納指升77點,報5124點。至於歐洲市場方面,英、法及德股周一尾段漲幅介乎1.4至1.6%。


下月加息機會率達82%

美國大選明朗化,提高聯儲局下月加息機會率,促使美元轉強,追蹤美元兌一籃子貨幣的美滙指數昨日曾升0.7%至97.76。利率期貨市場顯示,投資者認為美國下月加息機會率為82%。美元兌日圓昨曾升1.5%至104.63,每百日圓兌港元曾跌至7.41。另由於希拉莉選情看漲,墨西哥披索昨日曾升2.4%至每美元兌18.55披索。資金避險情緒下降,現貨金昨日曾跌1.6%至每盎斯1,283美元。美國10年期國債價格亦跌,其孳息率昨日曾漲5點子至1.82厘。10年期德債孳息率昨日曾升3點子至0.17厘,同年期英債曾升5點子至1.18厘。美國最大原油儲存鎮發生地震,油價應聲反彈。紐約期油昨日曾升2.1%至每桶44.9美元,倫敦布蘭特期油曾漲1.8%至每桶46.38美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08/198263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383

選前最後驚奇 局長再函國會極速查完新電郵 FBI:不起訴希拉莉

1 : GS(14)@2016-11-08 05:45:34

■科米出人意表地迅速完成查核新發現的希拉莉電郵。



【美國大選 今日舉行】本屆美國大選峯迴路轉,在今天投票日前的48小時爆出最後驚奇──突然爆出的「電郵門續集」,發酵10天又突然落幕。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科米前日致函國會表示,已對早前發現的一批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莉擔任國務卿期間電郵完成審核,維持對希拉莉任內使用私人伺服器事件的「不建議起訴」決定。



科米前日給國會發信,信中寫道:「根據完成的查核,我們未改變今年7月份對希拉莉國務卿作出的結論。」這是他10天之內發給國會第二封信。上月28日他突然去信國會領袖,表示在跟電郵門不相關的調查行動中,發現一批希拉莉掌國務院時期電郵,準備審核是否涉機密資料。



■這是國會在10日內第二次接到科米的信。美聯社

特朗普質疑FBI馬虎

科米當日未提實質資料,只說「未確定電郵是否重要」,更不知調查需時多久,但這個「10月驚奇」大炸彈已撼動政壇,令原本勢頭大好的希拉莉支持率下滑,而原來受到非禮醜聞困擾的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則拜事件所賜,收窄民調差距。發首封信後科米被民主黨和輿論炮轟,認為他在如此接近投票日做動作,動機可疑,尤其是他是明知司法部反對。發第二封信後,科米更加兩面不是人,遭兩黨左右夾攻。



■希拉莉造勢集會上有「投票」標語。路透社

特朗普即晚就在密歇根州的造勢集會發炮質疑FBI馬虎,「你無法在8天內檢視65萬封電郵」(FBI從未披露電郵數量),更「宣判」說「希拉莉有罪。她知道,FBI知道……現在只能由美國人用選票伸張正義」。他重彈「希拉莉獲制度保護」的老調,但「FBI的探員不會讓她就此脫身」。支持者熱烈回應:「抓她關起來!」共和黨籍參院司法委員會主席格拉斯利批評,科米未交代電郵數量和內容。而表明支持特朗普的《紐約郵報》則指,之前公佈的電郵顯示,希拉莉經常吩咐無受保安審查的菲裔家傭代為打印公務電郵和文件,敦促FBI和國會調查。



民主黨:損失難全修復

對民主黨來說,電郵門陰霾終散是喜訊──有高級執法人員指科米的新信件反映電郵門調查結束。希拉莉前日在造勢集會絕口未提電郵門風波,但陣營就表示「高興事情終解決」,但民主黨中人不乏對科米「多此一舉」感憤慨。參院情報委員會民主黨籍議員范斯坦痛批科米首封信「令人對FBI調查的性質產生了錯覺」,第二封信「令他9天前的舉動更叫人憂慮」。她敦促司法部「研究措施防止再有同類左右選舉的行動」。接近希拉莉陣營的消息人士更指傷害已造成,據說電郵門風波再起,令一些本來倒戈的共和黨籍以至無黨派的女選民決定離棄希拉莉,這段期間的「損失不可能完全修復」。但電郵門續集在最後關頭倏然落幕,對希拉莉選情終究是利好因素。希拉莉不會被起訴的消息,亦令到原本擔心特朗普扳回劣勢入主白宮而連日下瀉的環球股市反彈回升。美聯社/法新社/美國有線新聞網絡



緊貼選情 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08/198264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403

防特朗普藉電郵門政治報復奧巴馬或特赦希拉莉

1 : GS(14)@2016-11-11 08:07:15

■希拉莉「電郵門」等醜聞纏身,特朗普曾揚言會窮追猛打。美聯社



【特朗普當選】美國大選結果塵埃落定,但候選人之間的恩怨未必就此了斷。贏家特朗普曾揚言上任總統後,會把牽涉「電郵門」等案件的對手希拉莉起訴及收監。有法律專家指,總統奧巴馬可運用特赦權助希拉莉避過牢獄之災。白宮前日接受傳媒查詢,未排除特赦她的可能,又暗示特朗普不應利用司法制度作政治報復。



■奧巴馬前日會見傳媒,有傳他會頒佈特赦令,給希拉莉「免死金牌」。美聯社

芝加哥肯特法學院院長克倫特指,奧巴馬肯定會把握任期的最後數周,考慮如何運用權力完成餘下目標,當中包括特赦權。他可赦免希拉莉在任國務卿期間,任何可能犯下的罪行或可能被起訴的控罪,屆時無論希拉莉有沒有被起訴,或接受與否,特赦令一樣有效。


白宮:將司法與黨派分隔

不過,若奧巴馬真的下特赦令,或要承擔處事不公的罵名,希拉莉也可能因此被外界視為「認罪」。而一旦希拉莉獲得特赦,與她同樣涉案的親信能否獲同樣待遇,亦將引發爭議。白宮發言人歐內斯特前日未有正面回應希拉莉會否被特赦,僅稱「總統過去曾寬恕過大量在聯邦監獄服刑的囚犯,但我們不會事前預告寬恕任何人的計劃」。他又意有所指地說:「在我國悠久歷史裏,當權者不會利用司法制度作政治報復,長久以來我們都把司法與黨派政治分隔。」特朗普競選經理康韋稱,特朗普與副手彭斯「目前正尋求團結國家」,沒有談論過新政府上任後,會否委任檢控官查希拉莉,而在特朗普勝選後與希拉莉的電話會談中,也沒有討論過這問題。域克森林大學政治學者哈里格認為,特朗普在勝利宣言中承諾團結美國,若他控告希拉莉,勢必帶來政治風險。


致電祝賀有「溫馨對話」

奧巴馬前日在白宮會見傳媒時,誓言盡力確保總統權力平穩過渡,並呼籲國民為特朗普打氣,支持他團結和領導國家,「我們不以民主黨人為先,也不以共和黨人為先,我們以美國人為先」。奧巴馬又透露已致電祝賀特朗普,雙方作出「溫馨對話」及「親切交流」,並邀請他今日前往白宮商討新舊政府交接的安排。不過,在場過百位白宮官員顯然不及奧巴馬豁達,顯得一臉木然,有人甚至難過得哭了起來。希拉莉在同日發表落敗宣言時,身穿黑紫色翻領的套裝亮相。紫色是紅藍混合的顏色,而紅和藍分別是代表共和黨及民主黨的顏色,此舉相信是想強調兩黨融和及團結。美國Politico網站/美聯社/路透社



緊貼選情 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11/198301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989

要失明者電郵聯絡 平機會捱轟

1 : GS(14)@2016-11-16 05:06:05

■失明投訴人李德明質疑平機會職員有心留難。王子俊攝



【本報訊】以消除歧視為宗旨的平機會,被投訴嚴重忽視殘疾人士需要。有失明人士去年向平機會投訴遭教會歧視,平機會卻要求他自行剪輯相關錄音證據,又堅持以電郵及PDF檔案跟他溝通,失明的事主控訴根本無法剪聲及閱讀PDF,質疑平機會故意留難。有議員批評平機會做法荒謬,會方未有正面回應指控,只稱一直有提供適切協助。


事主投訴遭教會歧視

失明人士李德明向《蘋果》表示,去年底因為覺得被所屬教會針對及歧視,於是向平機會投訴,期望取回公道,並提交一段與教會人士的6小時對話錄音作證據。不過,個案主任後來表示未能處理一段長達6小時的錄音,要求李自行剪輯,抽出最重要的部份再提交。李曾解釋自己無能力剪接,但對方堅持,李最後惟有用另一部錄音機,一邊播一邊翻錄,製作簡陋的剪接版本。李德明又投訴,平機會明知他是失明人士,而且沒有電郵信箱,卻堅持以電郵跟他聯絡,「職員話一定要開(電郵信箱),如果唔係好難處理個案」;李惟有開設電郵,並購買一部可發音讀出文字的智能電話以聆聽電郵。基本電郵讀得到,但今年7月平機會發電郵給他時,竟然附上3個PDF檔案附件,而且都以密碼保護,平機會卻無提供密碼;即使有密碼,但由於智能電話無法讀取PDF檔案中的文字,李根本無法聆聽電郵內容。李向平機會投訴後,平機會上月仍繼續傳送PDF檔案給他,「我覺得佢分明係玩嘢」。李質疑職員故意留難他,「叫得做平機會,接觸咁多殘疾人士,應該係有足夠訓練,但對我哋諸多刁難,令到我哋要放棄個投訴咁」。他早前再向平機會投訴該職員的行為,但投訴事務科總監9月書面回覆時「企硬」不代為剪聲的決定,稱平機會以客觀角色處理投訴,並非任何一方的代表,投訴人必須提供直接相關的資料,平機會不會代為處理;至於PDF事件,總監就最初無提供密碼表示抱歉,但就稱李從無表示讀不到PDF檔案。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表示未聽聞過類似事件,批評平機會的做法荒謬及無知,「我想像唔到一個推動平等、執行反歧視法例嘅機構,竟然咁唔敏感,同埋咁唔認識失明人士嘅需要」。失明人互聯會總幹事盛李廉則稱,一向都知道失明人士向平機會投訴時會遇到困難,例如要委託他人填寫表格,認為若平機會不減低他們的投訴成本,只會令他們卻步及啞忍。平機會接受查詢時拒絕評論個別個案,但強調一直有投放足夠資源,以協助殘疾人士提出投訴,確保能有效處理每宗個案,亦確保投訴人及答辯人都可得到合理安排與對待。平機會又指,為有效處理投訴,都會要求投訴人明確指出,在提供的資料當中,哪些部份是與投訴相關。■記者陳健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14/198330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597

到訪《紐時》稱「不想傷害克林頓一家」電郵門特朗普放生希拉莉

1 : GS(14)@2016-11-24 07:39:26

■特朗普深入「敵陣」,到《紐時》接受訪問。路透社



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期間常出爾反爾,如今勝出大選兩星期,他又開始對各項承諾「褪軚」,前日接受《紐約時報》專訪,將之前矢言要送對手希拉莉入獄、不相信全球暖化等講法拋開,表示無意調查希拉莉外,更不再堅持必定要退出《巴黎協定》。



特朗普一改競選時期發言充滿煽動性,在這次到訪《紐時》總部的訪談中,對多項議題的口風都明顯軟化,最矚目是表示放生希拉莉。事關把「奸狡的希拉莉」送進監牢,是他競選期間重要主張,甚至揚言上任後會下令徹查「電郵門」和克林頓基金會的運作,「抓她關起來!」之聲總是響徹他的造勢集會。但前日特朗普卻對《紐時》記者說「實在不想傷害克林頓一家」,又語帶同情說希拉莉「經歷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特朗普雖無明確地排除起訴的可能,但亦說「那並非我非常有興趣的事」。


不再堅持退出《巴黎協定》

特朗普認為對希拉莉窮追猛打會分化國家。但他的保守派支持者對他同情希拉莉卻深感不滿與失望,批評他言而無信。向來支持他的右翼網媒Breitbart在報道標題轟他「違背承諾」。特朗普改口的不只一件事。對於全球暖化問題亦改了口徑,沒再說全球暖化是騙局,反而稱相信人類活動與全球變暖「有些關連」;關於退出全球減排協議《巴黎協定》的競選承諾,他亦表示「持開放態度」有商量餘地。除了對希拉莉態度改變,特朗普講到曾被他譏為「史上最糟總統」的奧巴馬亦徹底改口,說早前跟對方會面後已改觀,「非常欣賞他」。特朗普同時明確地跟力撐他的白人優越主義者劃清界線;對於日前有「另類右翼」組織集會、有人邊做納粹敬禮邊歡呼慶賀特朗普當選,特朗普在訪問中表明譴責。但他堅持其首席智囊班農並非種族主義者。他昨天表示已選定由南卡羅來納州印度裔女州長黑利(Nikki Haley)出任駐聯合國大使,是他首個非白人和女性的內閣級官員人選。特朗普過去曾再三聲言支持以水刑等酷刑對付恐怖襲擊疑犯,但他在訪問中說,日前聽了中央司令部前司令馬蒂斯的意見後改變了看法。特朗普正考慮邀馬蒂斯出任國防部長。美聯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4/198436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803

【職場新氣象】80後辦公室上位掌舵 電郵地位勢不保

1 : GS(14)@2016-12-07 08:01:43

美國企業雜誌《Inc.》預測,千禧世代為辦公室帶來新氣象,並列出三大趨勢。



一年容易又年尾,打工仔除關心雙糧花紅外,來年辦公室的新趨勢亦十分切身。美國企業雜誌《Inc.》指,千禧世代(Millennials,即現年19-35歲人士)在2017年開始佔勞動人口的大多數,部份80後亦開始晉身公司管理層,預料會為辦公室帶來新氣象,並列出三大趨勢。根據政府統計處《2015年至2064年香港勞動人口推算》報告,2017年起,香港職場上1980年以後出生的人將佔多數,與《Inc.》推測相符,一眾打工仔不妨參考一下它們預測的趨勢。

趨勢一:電郵地位不保


電子郵件一直是員工間、公司間的溝通渠道,但「Noted with thanks」等無內容的電郵確實困擾着無數打工仔。隨着電腦及手提電話上的即時通訊軟件(如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Skype等)發展成熟,不少公司開始減少以電郵溝通,加上千禧世代熱衷於新科技,預料在工作上使用即時通訊軟件的機會將會大增,成為電郵的替代品。跨國市場調查公司The Radicati Group發表的電郵統計報告(Email Statistics Report)亦預計,每人日均寄出的電郵數量,將由2016年的33封,按年逐步跌至2019年的30封。


趨勢二:座位隔板消失


喬布斯(Steve Jobs)早年曾改革彼思(PIXAR)辦公室,將電腦工程師、動畫師等不同部門安排在同一工作環境,令不同問題在各部門的即時商討下迅速解決,各部門亦較容易交流意見。這種做法逐漸演變成現在十分流行的開放式辦公室(Open Office),座位間的隔板已不復見,方便員工溝通,會議亦不再於房內進行,讓員工能隨時發表意見及參與會議。預料開放式辦公室在2017年起,會更趨普及。


趨勢三:彈性上班


從前辦公室講求「朝九晚六」等有規律、硬性規定的工作時數,但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同時做有多份兼職,強調工作與生活間的平衡(work life balance),工作時間由自己話事,即使有正職亦如此,拒絕OT,向「奴性」說不。隨着這些追求平衡的年輕一代上位,加上雲端科技(如Google的G Suite)發達,預料將有更多公司容許員工自選工作地點及時間,不再規定員工必須在辦公室內工作。正所謂「各處鄉村各處例」,職場會否因為千禧世代晉身管理層而有一番新氣象,始終因人而異,你又是否希望這些預測成真?資料來源:3 Workplace Trends Millennials Are Eliminating in2017, Inc.記者:李煒汯


還在用電郵溝通?隨着即時通訊軟件發展成熟,預料它們將成電郵的替代品。

預料座位間的隔板將會逐步消失,方便員工溝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07/198572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657

FBI:俄以釣魚電郵攻擊

1 : GS(14)@2016-12-31 10:17:35

奧巴馬宣佈懲罰俄羅斯借黑客干預美國大選後,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隨即就有關黑客襲擊發表一份長達13頁、迄今最詳盡報告,公開黑客所用入侵方式及編碼等資料。這份由FBI及國土安全部合撰的報告指出,俄聯邦安全局(FSB)去年中起就已偽裝成美國官方或知名機構,向包括政府機關在內的逾1,000名目標人物寄出惡意電郵。這類魚叉式網路釣魚攻擊可騙取目標人物的賬戶名稱及密碼,而中招者之一就是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NC)。另外,DNC今年初亦遭另一情報機關、俄軍總參謀部情報總局(GRU)入侵。


大選後仍繼續

報告又指,此一系列名為「GRIZZLY STEPPE」的黑客活動在大選後仍未停止,更有民營情報公司甚至個人參與,而他們都「可能」與俄羅斯情報機構有關。從報告公開的俄羅斯黑客編碼所見,他們似乎對含「Bear」及「Duke」字眼的編碼情有獨鍾。這是首份羅列出詳細技術性分析的政府文件,但報告大部份資料,都與受委託調查事件的私營網絡公司CrowdStrike提出的相同,但有消息指這只是華府詳細調查報告的前奏。雖然國土安全部和國家情報總監早就指控俄羅斯是DNC電郵外洩事件的幕後黑手,但FBI卻是首次將矛頭指向俄羅斯。美聯社/路透社/美國商業內幕網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31/198824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770

雅虎電郵快歸Verizon旗下

1 : GS(14)@2017-01-11 04:40:58

【明報專訊】雅虎電郵和搜尋引擎等雅虎產品是很多本港市民常用的工具,但很快將被美國電訊巨擘Verizon收歸旗下。雅虎(Yahoo)宣布,將電郵、媒體資產等核心互聯網業務售予Verizon後,公司的餘下資產將改名為Altaba。

今次交易將結束雅虎過去21年作為獨立公司的歷史,但交易仍須獲監管部門審批,料今年首季可完成交易。

售產後易名Altaba

《衛報》引述知情人士稱,與Verizon合併的資產仍會名為雅虎。雅虎行政總裁Marissa Mayer及聯合創辦人David Filo將退出Altaba的董事會,但Mayer仍可望繼續掌舵售予Verizon的互聯網業務。完成交易後,雅虎股東仍掌握公司最重要的資產,包括阿里巴巴(Alibaba)15%股份(價值約350億美元)、Yahoo Japan的36%股份和專利權,但沒有產品或職員。持有這些資產的新公司將名為Altaba。《華盛頓郵報》引述知情人士稱,此名字是alternate(替代)和Alibaba兩個字合併。這個名字的構思是,Altaba的股票可充當追蹤阿里巴巴股票的替代品,因為雅虎擁有相當多的阿里巴巴股份。

《華郵》稱,雅虎曾是一代互聯網巨頭,從名字可看出雅虎淪落到什麼地步,現在基本上只是持有阿里巴巴股票的機構。

不過,雅虎去年披露遭黑客大規模入侵,令大量用戶資料外泄,與Verizon價值48億美元的交易仍可能會修訂或取消。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106&issue=201701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081

倫敦名校反恐 監察師生電郵

1 : GS(14)@2017-01-24 03:00:12

恐襲陰霾籠罩歐洲各國,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圖)承認有監察師生電郵,以配合政府防範校園內宣揚極端主義,引起學生抨擊。校方在電郵系統登入介面通知師生,指為配合政府反恐工作,「電郵或會被監察和紀錄」。學生會批評此舉令清白學生亦受到疑犯一樣的對待,更可能會針對黑人和穆斯林學生,令校園產生一種互不信任和抑壓氣氛,使學術自由受限制,合理化穆斯林恐懼症。校方發聲明解釋,師生使用電郵系統前已同意接受監察,校方有權和有責任匯報有關恐嚇、宣揚暴力、歧視或極端主義等資訊,並強調監察並不頻繁。負責監察學府落實反恐措施的英格蘭高等教育資助委員會指,國王學院的做法很平常,意味其他院校亦有類似措施。英國《獨立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23/199058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8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