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減持內房股 股壇老兵鍾記

http://blog.yahoo.com/_W7IRY52UUXB7Z6MXPPNXD2UOR4/articles/624444/index

 

當全世界都憂慮歐債還債高峰期而看淡港股上半年的走勢時,恆生指數偏偏從年初開始上漲了8%,再次證明短期股市是不可測的。關鍵是中國總理溫家寶說要支持國內A股二級市場的發展,令投資者相信股市已見底,基金急急補貨,因為之前實在看得太淡。

 

 

 

作為價值投資者,我從來不喜歡追貨,也不會急於沽出手上的愛股,尤其是那些擁有經濟專利而估值合理或便宜的股票,千萬不可因為蠅頭小利而沽出,必須長線持有。

 

 

我在去年十一月份,當股民非理性拋售的時候,趁低買入了一些二線內房股。這個星期,我把握機會沽出部份內房股獲利,其中包括雅居樂世茂,回報不錯。我認為如果中國政府打壓房價的前題沒變的話,內房股的股價不可能持續攀升,所以決定減持內房股在個人投資組合的比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48

趁低吸納國藥控股和上海醫藥 股壇老兵鍾記

http://blog.yahoo.com/_W7IRY52UUXB7Z6MXPPNXD2UOR4/articles/624656/index

 

醫藥股板塊是去年股價表現最差的板塊之一,主要原因是行業受到價格管制的影響(《國家基本藥品目錄》和《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令到藥廠和分銷商的毛利率下跌,盈利增長低於預期。整個板塊的估值出現下調(de-rating)的壓力,預計市盈率從高峰期的逾30倍,下跌到現時的10-20倍,我認為大部份的政策風險已被反映,今年醫藥股板塊大有機會跑贏大市。

 

 

 

疲弱的股價正為我提供低吸的黃金機會,我於本週買入了國藥控股(1099.HK)和上海醫藥(2607.HK),作中長線投資。前者今年預測市盈率大概18倍,後者是14倍,我認為她們作為國內最大和第二大的醫藥分銷商(市場佔有率分別是12%和5%),現價估值合理。假如股價再下跌的話,我樂於增持。

 

 

 

毫無疑問,我看好中國醫藥行業的長遠發展。人口老化、城鎮化、居民收入增長、醫療保健意識增強、政府增加醫療支出等都是長遠利好的因素。我相信醫藥行業未來幾年的發展速度一定高於中國GDP的增長。

 

 

 

藥 廠和分銷商兩個子行業之間,我寧願選分銷商來投資,原因很簡單,藥廠生產的藥品我完全不懂,不知怎樣分析。我只是知道,藥廠生產的藥都需要分銷商把她們的 產品銷售到醫院、社區醫療中心、診所(處方藥)或零售藥房(非處方藥)。擁有龐大的分銷網絡和渠道絕對是分銷商的競爭優勢和議價能力,所以國藥過去五年的 毛利率都能維持在8%以上,受到價格管制的影響不是很大。

 

 

 

現時醫藥分銷市場比較分散,頭三大分銷商只佔整個行業約20%的份額,相對其他發達國家的60-80%明顯偏低,未來整合趨勢會繼續,對龍頭分銷商有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49

技術分析只是輔助工具 股壇老兵鍾記

http://blog.yahoo.com/_W7IRY52UUXB7Z6MXPPNXD2UOR4/articles/746771/index

今天有位股民問我:「恒大的股價今天突破50天移動平均線,成交大增,技術上出現買入信號,可否短線買入?」

 

答曰:「買股票首要看基本因素,技術分析只是輔助工具,不可以本末倒置。沒有基礎分析,只看圖表來決定買賣策略,要做的功課無疑少很多(散戶最喜歡不勞而獲),但產生超回報的機會不高,而且風險很大。由於我對恒大的基本面很有保留,所以就算她的股價技術上出現突破,我不會建議買入。寧錯過機會,不要虧錢。」

 

謹記:「買股票投資的關鍵在於利用超值的價錢買入一門有前途的生意,并且中長期持有,絕對不是輕率地只看技術分析了事,如果買股票賺錢那么容易,這個世界怎麼會有窮人?還會有人讀書考CFA?

 

當然,我也會看圖表,但只是輔助性質,看看趨勢而已。

 

作為價值投資者,我很多時候都是等股價大跌后才買入心儀的股票,當時的技術走勢往往都是不好看的。每當我推薦估值便宜的優質股給散戶時,她們總會說:「這個股票的技術走勢很差,短期不會漲,我不會買,等股價上升,突破50天移動平均線才買都未遲。」這時,我無言以對. . . . .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08

不要預測大市 股壇老兵鍾記

http://blog.yahoo.com/_W7IRY52UUXB7Z6MXPPNXD2UOR4/articles/767498/index

一天,有一位朋友問我:「恆生指數過去一個月已上升超過2000點,短期大市點看?大盤會不會調整下跌到20,000點(萬一中日為了釣魚島事件而開戰的話)?還是一直上漲到23,000 點(中國經濟軟著陸,A股大升)?中國會不會減存款準備金和減息?現在入市買貨好不好?還是應該先獲利回吐,等調整再買回?

 

我的答案是:短期大市根本不可預測,老實說,我不知道市的去向。除非您在炒賣期指,不然估恆生指數有甚麼用?況且,問題是大市不一定會如您所下跌到20,000 點,只要找到估值仍然便宜的優質股,我認為便應該買入,不可能在最低價買貨。

 

解釋過後,朋友仍擔心大盤下跌,追問現水平應否先獲利回吐,等調整再買回?我認為有兩個問題,第一,大盤未必會下跌;第二,您沽出的股票未必會跟大盤下跌。

 

我認為沽出個股的原因只有三個:第一,股價大升後,估值變得很貴;第二,公司的基本因素變壞;第三,轉碼到另外一隻更好和升值潛力更大的個股。

 

沒有第四個:擔心大盤下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06

股壇老兵鍾記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30421/18234766

收到兩位讀者電郵,一位船務公司營銷經理C小姐話佢地集團每星期有六隻船經過香港,最近因碼頭罷工,已有一隻船取消經過香港上貨。事實上,珠三角貨物運往歐洲,可通過深圳蛇口,毋須來港,C小姐話佢地現在嘅華南業務只有大約兩成係由葵涌貨櫃碼頭處理嘅啫,假如罷工持續,呢個份額會更少。如果係咁就對香港就業量完全冇好處咯,左丁山以前有位朋友做C小姐類似職位(shipping manager),後來因為公司的貨運經由深圳辦公室處理,佢又唔肯到深圳返工,結果要提早退休,轉行。
另一位讀者K住在上水,佢話:「你好,本人乃《蘋果日報》讀者,習慣每天打開報紙先看『名采』後看A版,所以經常會讀到閣下的專欄『GG細語』。
對閣下近來撰文的立場與觀點,如我沒理解錯誤,先生非常反對政府的『限奶令』,反對取消一簽多行,認為大陸『自由行』對香港有益無害,支持擴大容許『自由行』的內地城市。
我不知道先生是否從商,有沒有持有大量某連鎖店的股份,或者甚至是某藥房的東主等。但從文章字裏行間看出先生的政商朋友不少,可能這令先生的立場往往站在商家角度,而且我希望先生不是住在港鐵東線沿線一帶,或經常乘港鐵東線(火車)出入,因為可能會令你有另一番看法。」
首先多謝讀者捧場,左丁山冇錯反對「限奶令」,反對撤消一簽多行,反對限制內地人民之旅行自由。可惜呢,自己冇買過任何店舖,唔係開藥房,亦無某連鎖店或任何零售行業公司嘅股票。讀者講上水火車站之擠逼混亂情況,當然係實情,但香港不能因噎廢食,上水火車站之秩序混亂,要鬧食環署、港鐵及香港警察扮懶蟲,管理不善,正如巴黎羅浮宮之保安做得太差,任由竊賊橫行,搞到職員罷工,停開羅浮宮咁笑話,但巴黎唔通因為咁,唔俾遊客參觀羅浮宮咩?香港特區政府依家話要講正能量就應該諗辦法疏導內地遊客,例如在落馬洲建立一個大型內地人跨境商場,等遊客買餐飽,買完即走唔使出市區干擾到讀者K及其他人正常生活!乜都話限制、禁制嘅話,香港容乜易在梁振英手中變成一個管制經濟,最後連自由都被侵蝕,溫水煮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22

從容面對跌市 股壇老兵鍾記

http://blog.yahoo.com/_W7IRY52UUXB7Z6MXPPNXD2UOR4/articles/1234281/index
今天有一個好朋友來電,他說這兩天已經沽出一部份股票套現,減持股票,多持有現金,原因是現時金融市場充滿壞消息,投資環境極度不明朗,並對後市走勢悲觀。

朋友是典型的趨勢投資者,絕對不是價值投資者。他不懂會計,也不懂財務分析,所以從來不看上市公司年報,也不會計算某個股票的真正價值。

他管理自己的股票投資組合策略很簡單------看大勢,買賣股票的方式是看市場氣氛,大盤氣氛好的時候買多一點貨,大盤氣氛不好的時候減持。他每天的工作便是看幾份財經報紙,瞭解環球的金融市場變化,並有時參考財經演員的個股推介。當然,他會經常問我的意見和心得。

朋友最近減持股票,我非常瞭解他背後的邏緝。打看報紙大部份都是負面新聞,金融市場股票價格大幅下跌和波動令他感覺不安,害怕自己持有的股票會跟著下跌,由於對持有股票的基本面認識不足,恐懼更大,不知股價下跌風險有多大。為了安全起見,還是減持或止蝕為佳。所謂「留得青山在,那怕沒柴燒」,等後市明朗化後,再入市博殺都未遲。

我當然不敢批評朋友的做法和策略是對或錯,我只是知道,跟據以往的經驗,他將會很快再次入市買貨,所謂「姣婆守不住寡」,最大得益者當然是股票經紀。

沒有朋友恐慌性沽出的行為,我也不可以從容地買到便宜貨,最後誰是贏家,只有留待時間證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663

價值投資很少止蝕 股壇老兵鍾記

http://blog.yahoo.com/_W7IRY52UUXB7Z6MXPPNXD2UOR4/articles/1231538/index
一般散戶經常在電台或電視台向財經演員提問:「我買入的股票現時市價已較成本價下跌了超過10%,是否需要沽出止蝕?」財經演員大多會答:「為了避免股價進一步下跌帶來更大的損失,最好先行沽出止蝕。」

我想發問的散戶應該不知道她們所買入并持有的股票究竟真正價值是多少,不然便不會問這個問題了。

我認為對於真正價值投資者而言,止蝕很少機會出現。其道理很簡單,價值投資者考慮買入她們認為有價值的股票時(即市價低於內涵價值),都已預留了充足的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假如買入后股價再下跌,安全邊際便會擴大,股票將會顯得更便宜低買,這個時候當然不應止蝕,反而是買入良機。

投資者要做的功課是估計或計算公司的真正價值,這個可以參考她們過去的估值區間和同輩的估值區間,加上公司本身的競爭優勢和有否價值重估的因素而得出。方法結合科學和藝術,易學難精。難怪股神「畢菲特」建議投資者在她們熟悉的範圍(circle of competence)內選股,而選股專家Peter Lynch就話不要追太多美女,只要追到的是美女便可。

我認為長期投資股票勝負的關鍵在於低價時敢於買入優質的股票,而不是股價下跌時止蝕!想深一層,如果不是散戶在恐慌性拋售,價值投資者(包括我在內)又怎能在低價買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664

貪婪(二) 股壇老兵鍾記

http://blog.yahoo.com/_W7IRY52UUXB7Z6MXPPNXD2UOR4/articles/1230457/index
今天,恒生指數跌破21,000點,壞消息很多,市場情緒頗悲觀,既擔心美國將會退市(減少買債或提早加息),又擔心中國經濟放緩(第二季度的經濟數據的確欠佳),加上最近港府有位重要官員說勢要令本地樓價下跌20%至2012年初的水平,地產股成為重災區。

當別人恐懼的時候,我開始貪婪,趁機買入我心儀的股票,這次我的對像包括匯豐、友邦、港交所、新地、金山、金蝶、比亞迪、廣汽等。

我認為現水平大盤的估值已經很便宜,恒指今年預測市盈率只有9倍,明年更低,接近過去十年的低位了,現在不買,還待何時?

百貨公司現進行大減價清貨,我的太座最歡喜,因為可以8折甚至7折買到她心儀的產品,平時嫌貴不買,現在可以痛快地買,何其快樂!

其實,投資和購物差不多,應該趁減價的時候出手。當然投資者必須檢視產品(股票)有否變質,如果公司的基本因素變壞了,即使股價下跌,也未必是抵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665

散戶的弱點 股壇老兵鍾記

http://blog.yahoo.com/_W7IRY52UUXB7Z6MXPPNXD2UOR4/articles/1262427/index
今天有一位朋友股民來電恭喜我,指我的愛股金蝶最近股價大幅攀升,賬面利潤肯定不俗。但可惜的是:他未能分享我的喜悅,何解?太早獲利所致。

我今年4月份介紹金蝶的時候,業績和股價都是低迷,朋友買入價大概1.3港元,算是低位了。5月份科網熱潮,股價大幅上升到1.8港元水平,他沒有把握機會獲利,說看長線,反而在股價跟隨大盤下跌時在1.45港元沽出「止賺」,微利只有10%!

中期業績後,基於復甦概念,我再次推薦這個股票,唯當時股價已是1.7港元,比他沽出價高出近20%,這次他沒有買入,人之常情,今天只能看著股價不斷攀升,更難上車了。

這次教訓是:千萬不要因為大盤下跌而沽出業務基本面在不斷改善的個股!不然,付出的代價可以很大。

另一位典型散戶也是賺不到大錢的。業績後第二天,她聽我的建議在1.69港元買入金蝶,第二天股價上升到1.95港元,上漲15%,開心到不得了,問我可否沽出獲利?我答升勢才剛開始,應再坐一會。不料,過了3天,當股價升破2.1港元時,她說後悔已經在1.95港元沽出。現在怎麼辦?應否買回?甚麼價格買回?我無言以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11

不看股票機的測試(二) 股壇老兵鍾記

http://www.bennychungwai.blogspot.hk/2013/12/blog-post_27.html
12月21至26號一連6天跟太座飛到臺灣,享受悠閑的圣誕假期。

整個行程中,我們2天住烏來溫泉酒店嘆溫泉、行山看瀑布、吃新鮮鱸魚和當地美食;3天住臺北,去了九份、淡水、故宮博物舘. . . . . .

總的來說,烏來值得再去,由於旅客不多,我認為較宜蘭焦溪更好。早上浸完溫泉吃早餐嘆咖啡,然后行山觀瀑,山上風景秀麗,人間仙境,晚餐於道地小店,返酒店后再浸一次溫泉,如此生活,夫復可求?

在享受假期中,我完全沒有用wifi看股票機、whatsapp等,心情經鬆。可以通過不看股票機的測試,證明自己選股的原則都是以中長線為主,根本不在乎短期的股價波動。

我認為經常看股票機的弊病是投資者很容易變得短線,往往為了蠅頭小利而沽出長線投資的優質股票,錯過中長線的優厚回報,得不償失。投資者的時間應該放在研究上市公司和有關行業的基本面,而不是股價的上上落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5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