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民主黨質疑稅改令貧富懸殊惡化

1 : GS(14)@2017-10-01 20:11:03

【明報專訊】特朗普聲言「很多民主黨人」會支持稅改,因為這是「正確做法」。不過民主黨內質疑稅改建議,是否特朗普背後的「高盛幫」團隊為富豪度身訂造的減稅方案,恐其令貧富懸殊惡化,批評稅改框架「道德上令人厭惡」,預期只有少數黨內議員支持。

桑德斯:廢遺產稅 「道德上令人厭惡」

民主黨領袖譴責減稅優惠建議,包括削減最高個人所得稅率及企業稅率,主要是為富豪省錢。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稱,稅改建議似乎是特朗普背後的前高盛要員,包括財長梅努欽、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科恩等撰寫,目的是在鄉村俱樂部和公司董事會博取掌聲。 佛蒙特州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亦批評,廢除遺產稅等建議,將加劇收入不平等,「道德上令人厭惡」。

也有參議員表示,反對現行建議,呼籲兩黨共同制定改革措施。密歇根參議員Debbie Stabenow稱,憂慮現行建議將給富裕階層大部分利益,底線是任何改革都必須經過兩黨商討。不過至少兩名即將面臨改選的民主黨議員——印第安納州參議員Joe Donnelly及北達科他州參議員Heidi Heitkamp,可能投向特朗普的稅改陣營。這兩個州分的選民,絕大多數支持特朗普。

分析:民主黨人支持 利營造跨黨合作形象

政界分析認為,只要有少許中間派民主黨人支持稅改,都可為特朗普營造跨黨合作的形象,特朗普更可以此作為籌碼,向共和黨內討價還價,威脅黨內若不團結支持,他就會給予民主黨更多甜頭,以換取對方支持。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321&issue=201709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591

周顯:富豪間貧富懸殊趨嚴重

1 : GS(14)@2018-03-12 02:02:27

【明報專訊】那天看新聞報道,看到「沙田第一城……38座連天台戶早前以實用呎價19,366元售出,將軍澳THE PARKSIDE錄呎價破頂個案,屋苑2座中層A室,實用面積698方呎,3房套房間隔,以1270萬元同類高價售出,實用呎價18,195元……」

這個價格是不是正常呢?我不算absolute value,只看比較。將軍澳THE PARKSIDE是新樓,先不去對比,沙田第一城是30幾年樓,以上單位是連天台,價格比較高,普通單位呎價是在1.5萬至1.7萬元之間。

對比同是30幾年樓的太古城,呎價就要1.9萬至2萬元了。沙田和港島的差價是不是正常呢?這裏也不先說,我只是想再對比另一些屋苑,例如說,大坑道的豪園,50年樓,呎價2萬;中半山的愛都大廈,35年樓,去年12月14日成交的2888方呎4樓標準單位,才是21,496元一呎。

「最低消費」十級跳

總括而言,幾億銀至十幾億元的豪宅,又或者是幾百萬元至千零萬的小型單位,相對來說,都算好貴。反而二千萬至六七千萬的樓,卻仍然有不少「平貨」。這在某程度上,說明一個現象,就是在有錢人之間,貧富懸殊愈來愈嚴重,有三幾億元身家的「中產階級」,也正在萎縮,反而是超級富豪,卻是愈來愈有錢。

記得在1997年,一堆富豪吃飯,有某人說:「身家不到10億元的,不准坐在這枱。」到了2007年,不准埋枱食飯的最低消費,變成了100億元身家。到了現在,那一伙人已經要用千億元來作單位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273&issue=201803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610

經濟樓價脫節加劇貧富懸殊

1 : GS(14)@2019-05-05 15:42:09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2134&issue=20190504
【明報專訊】政府周四公布香港今年首季經濟按年僅增長0.5%,表現為近10年最差,相對上今年首季恒指勁升近一成半和中原樓價指數急彈4.4%(最近數據更較1月低位升了約8.2%),反映股樓表現遠勝經濟,實在諷刺!

筆者一再指出,如樓價和租金升幅配合經濟增長,這是合理而問題不大,但如是因供應受阻,又或是人為推低利率和由投機資金推升樓價和租金,令其與經濟脫節,那便容易造成資金擁有者「玩晒」的局面,令到富者愈富,貧者愈貧,之前政府推出高成數按揭等辣招,令到最新新做按揭成數僅為47.8%(圖1),即平均買樓人士要支持逾一半樓價做首期,更令貧者更難儲首期上車。

辣招限按揭 貧者更難上車

還有,富者有資金和資源,也容易影響傳媒或透過意見領袖幫大眾洗腦,以環保或其他理由阻止政府造地,比如提出明日大嶼如倒錢落海的荒謬說法也有巿場,令小巿民受害也不自知。

其實,樓價和租金過高,也反過來不利經濟(最新GDP按年增長僅0.5%,除了因貿易戰等影響,也可能高樓價和高租金不利經濟活動有關),或許資產擁有者仍可印印腳賺錢,但這猶如埋下了計時炸彈,香港社會怨氣日益高漲,未必單是一些政治議題所造成。

地產股息率高收租回報1厘

說到經濟與樓價脫節,相對下租金會較「貼地」,因人工追不上,便只有租住租金較低的單位,但樓價除了由用家推動外,投資或投機者的推力可能更大,於是樓價跑離經濟增長,很多時便也同時跑離租金升幅,令到租金回報隨時只有兩厘或更低。相對下現時大型地產股的派息率普遍高於住宅租金回報,比方說其中如恒隆地產(0101)股息率有4.06厘,信置(0083)有3.91厘,恒基地產(0012)有3.72厘;至於新世界(0017)的股息率為3.69厘,新鴻基地產(0016)為3.49厘,在日前獲大行唱好的長實(1113)也有3.01厘(圖2)。

明顯地,上述的地產股股息率高於位四買樓收租回報約1厘,今年來,樓價指數較低位升逾8%已被唱好得不得了,反而不少地產股今年以來的升幅卻隨時超過兩成。

當然,買樓可自住,可省去租金升幅,但筆者也有朋友買地產股收息來交租,不同人有不同選擇。然而,現在政府限制按揭成數,要儲首期實在不容易,在儲夠首期買樓之前,投資地產股以股息補貼租金支出也是可考慮的方法,且如地產巿場,租金和樓價上升,地產股也可受惠,因此買地產股可看作是沒有樓的對冲樓價和租金上升的工具。

地產股屬投資工具,原來「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公司最近在中東開設了Berkshire Hathaway HomeServices Gulf Properties,評論指原因是阿聯酋的樓價較2015高峰期跌了約四分之一(圖3),顯露了投資價值,相對下香港樓巿去年8月見頂後只跌約一成便又再受追捧,是否投資者也太急?

最近看到一段頗有趣的新聞,乃《人民日報》引述「貝殼找房平台」的報告指去年內地物業買家中,女性買家佔比高達46.7%,其中30歲以上50歲以下的單身女性購房者佔比逐年增多。按城市看,北京、深圳兩座一線城市,買家性別比例接近1:1,鄭州、長沙、西安的3個二線城市大齡女性購房比例更明顯高於男性。

「貝殼找房平台」報告的數據顯示,30歲以上女性買家中,約四成半接受了父母的資助,只29%憑借一己之力獨立購房。另外,無論是一線還是二線城市,逾三成的單身女性選擇全額置業。

筆者和朋友就有關新聞作討論,有朋友說這是反映內地確是「女性站起來了」!也有說內地也盛行「靠父幹」才能買樓,另外有朋友說可能是因應內地的限購令,出現了「離婚多買一間房」潮流,而第二間房主要是假離婚由太太買樓,所以才令女性買樓比例高企!

穆迪投資最新報告維持今年本港樓價上升8%至10%的核心預測不變,不過,該行認為樓市對資金外流及內地經濟增長放緩的敞口正加大,以致樓市有機會面對持續及大幅調整的風險,但穆迪相信,即使樓價大跌,香港政府仍有能力應付經濟及財政可能受到的衝擊。

不怕賣地收入淢 應更堅持推動明日大嶼

穆迪指出,一旦樓市下滑將損害本港的主要收入,因賣地收入會減少,但因香港政府坐擁巨額儲備,而負債又低,所以仍有能力承受樓市下跌的衝擊,假設樓價跌幅接近亞洲金融風暴所見,估計港府收入減幅約為本港GDP的4.4%或財政儲備的10%。筆者覺得,如政府財力不怕樓巿下跌對財政收入構成太大打擊,應更堅持推動如明日大嶼的填海,以大規模增加土地供應,並同時產生壓抑樓價的作用。

[陸振球 樓市解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6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