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8 TWM 中國娛樂界大亨王中軍跨足藝術產業,宣布合資成立拍賣公司,準備進軍上海市場, 他在娛樂產業的營運思惟,是否會帶來創新,塑造出不一樣的企業家面貌,引人關注。 今年六月,中國娛樂業巨擘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宣布進軍拍賣事業,震撼藝術圈。此外,他的私人美術館「松」,也預計明年於北京落成。他是娛樂大亨、頂級藏家與感性畫家,三位一體的王中軍,正塑造不一樣的企業家面貌。 王中軍從小就愛畫畫,骨子、血液裡深植著藝術基因。創業致富後重拾畫筆,用他的畫作做公益,在中國偏鄉蓋美術教室,建零錢電影院,這幾年作畫募得的善款近兩千萬元人民幣(約台幣九千七百萬元),全數投入「華誼兄弟公益基金」這個平台,「我要用畫筆,為孩子的夢想添點兒色彩。」王中軍說。 建零錢電影院 助孩子圓夢二○一一年華誼兄弟公益基金成立,最初的核心發想是「零錢電影院」,靈感來源是《新天堂樂園》(Nuovo Cinema Paradiso)這部電影。片中,義大利西西里島小村莊中的一家電影院,點亮了小男孩薩爾瓦多的人生路,引領他走出鄉村成為大導演。王中軍,自己也是從東北家鄉,走向國際的中國夢代表。 這些年來,王中軍不僅僅是娛樂產業的鎂光燈競逐焦點,也成為收藏圈廣為人知的「大腕級﹂收藏家。 一四年十一月的紐約秋拍,蘇富比推出梵谷《雛菊與罌粟花》,這幅作品歷史價值非凡,蘇富比專家稱之為二十年來,出現拍賣市場中最珍貴的梵谷靜物油畫,估價為三千萬至五千萬美元,吸引現場藏家相繼舉牌,最後以六一七六萬美元成交(約合台幣十九.二億元),由一位電話上的藏家競得,背後的買主即為王中軍。 半年之後,一五年五月的紐約春拍,王中軍再次出手,以近三千萬美元的成交價,奪下來自「高文家族」舊藏的畢卡索《盤髮髻女子坐像》。 到了今年春拍,王中軍再次於中國嘉德春拍大手筆出價,以二.○七億元人民幣(約合台幣十億元)代價,競得北宋曾鞏《局事帖》。「我這回買《局事帖》,全是為了『松』美術館。」他說自己有一個收藏夢想,就是宋、元、明、清歷朝,都能擁有最好的各一件藏品,作為美術館的鎮館典藏。 從小繪畫訓練 最愛畫人物王中軍有非常精采的中國二十世紀藝術與當代藝術收藏。他創辦華誼兄弟時是一九九四年,最開始是一家廣告公司,電影事業漸漸在九八年成為公司的其中一個部門。 也就是約略在九八年,王中軍憑藉賺得的第一桶金,開始了第一階段的藝術收藏,艾軒、吳冠中、楊飛雲、羅中立等藝術家的畫作,就是他第一批收藏的作品,其中部分佳作,早已是逾百倍的漲幅。王中軍在一二年開始進軍西方藝術,如今同樣收穫斐然。 從小學三年級,王中軍就在北京市少年宮接受繪畫訓練,少年宮的美術教學與大學科目一致,都從基礎的素描與石膏造形開始,但王中軍對此興趣不是特別高昂,更喜歡畫自己喜愛的題材人物。他記得,「自己偷偷畫了很多連環畫,像是《三國》和《楊家將》裡的人物,班上同學誰能得到我畫的將軍或是馬,都很高興。」從小愛畫畫的王中軍,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師從錢紹武和楊飛雲;在當時中國美術體系下,一致的蘇聯式寫實教育環境,他接受扎實的訓練,也讓王中軍與藝術結下不解之緣。他在改革開放初期的八○年代,自己當個體戶,幫出版社設計圖書封面、畫冊、掛曆,從設計到印刷,全部一手包辦。 擁有美術基礎 打進電影圈
「不管我是去美國留學,還是回來創業,最後進入娛樂行業,我的人生和美術一直是密不可分的。」這是王中軍一路走來的感慨。他舉例,「當導演的好多人都有極好的美術基礎。像馮小剛、顧長衛、張藝謀,如果不當導演,也可能是不錯的畫家。」由於中國電影圈大量的人才,皆是美術專業出身,王中軍創辦華誼後開拍電影,他的美術背景,使得他與電影圈的人才交流都有著共通的語言。這或許也是華誼兄弟能迅速成長茁壯,獲得許多優秀影視人才加盟的重要關鍵。 王中軍這位娛樂業的巨擘,從愛畫畫、捐畫款的收藏家與藝術家身分,而今也正式跨足藝術產業。六月二十二日,王中軍旗下的華誼兄弟創投,與保利國際拍賣、天辰時代,共同在北京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宣布合資成立拍賣公司,將進軍上海市場,於今年底的秋拍季推出首場拍賣! 王中軍在新合資公司是股東角色,但他擘畫華誼兄弟這些年養成的企業決策思惟,會不會將娛樂產業裡更細緻的服務,乃至於營運創新,帶入藝術產業裡? 例如,華誼兄弟旗下的藝人經紀業務,擁有全中國最具競爭力的經紀人團隊,未來,這個經紀團隊的know how,有沒有可能帶入藝術產業裡?保利+華誼+天辰時代的三方組合,從拍賣開始,是否又會擴及到新的領域平台?這就是最引人入勝之處了。 (本文與《典藏投資》雜誌八月號同步刊載) 王中軍 出生:1960年 現職:華誼兄弟董事長 學歷:美國紐約州立大學 大眾傳播碩士 身價:約台幣316億元 公司市值:約台幣1668.7億元 「大腕級」藏家 砸38.4億競得珍品 《雛菊與罌粟花》2014年19.2億元《盤髮髻女子坐像》2015年9.2億元《局事帖》2016年10億元 撰文 / 林亞偉 |
華誼兄弟9月1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9月1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了260萬股掌趣科技股份,占掌趣科技總股本的0.09%,出售均價9.74元/股。本次交易的投資收益初步計算約為1500萬元。出售完成後,公司持有掌趣科技股份占其總股本的比例為4.91%。
華誼兄弟10月20日晚間披露三季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52億元,較上年同期相比上升7.96%;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6.22億元,較上年同期相比上升1.33%。
公司表示,報告期內,三大業務板塊穩健發展,影視娛樂板塊創造的IP價值不斷提升;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板塊發展迅速,經營模式持續創新和完善;互聯網娛樂板塊通過強強聯合,在娛樂元素與用戶之間進行了有效鏈接,業務發展態勢良好。對於掌趣科技、廣州銀漢的投資不僅讓公司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更為公司在互聯網娛樂領域的資源整合提供了更多可能。投資英雄互娛,使公司打通了從遊戲制作、遊戲發行到電子競技賽事的完整鏈條,使其互聯網遊戲布局更加完善,同時也為公司進一步豐富內容儲備創造了更大空間。
華誼兄弟同日公告,公司於10月17日再次出售掌趣科技1000萬股,出售均價9.08元/股,投資收益約5300萬元。公告稱,公司根據證券市場情況擇機對可供出售資產進行處置,可以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有利於提高公司整體資產的使用效率,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
馮小剛對彪王健林,表面看是萬達與華誼的恩怨糾葛,內里卻是反應了華誼兄弟的落寞......
本文系讀娛給i黑馬投稿,作者:趙二把刀。
《我不是潘金蓮》上映首日,因為排片場次少,馮小剛以“金蓮”的口吻在微博發長文炮轟王健林和萬達院線“壟斷”…….根據資料顯示,萬達院線給《潘金蓮》的排片大概是11%左右,不知道這算不算壟斷,但和票房號召力日趨衰減對應的是,馮小剛屢屢四處開炮,成為頭條的常客。
馮小剛“炮轟”王健林
《潘金蓮》背後是馮小剛的失落年代
讀娛君發現,雖然馮小剛是知名導演、大V,王健林是首富、大商人,但近兩年兩人都以“炮轟”的姿態屢屢登上頭條。
馮小剛炮轟的對象還是以文娛圈為主,比如為了舒淇手撕網友、為了從業者不專業手撕業界、炮轟小鮮肉、綜藝電影,以及近期剛剛說的拒絕整容演員…….
王健林也是一個話題高手,但炮轟的目標更是“高大上”。和馬雲打賭說電商搞不過萬達、說迪士尼在中國就是賺不到錢、放眼要買好萊塢六大,以及小目標賺一個億等等。當然,首富之子王思聰也是頭條常客,所以第一時間也是替父出征。
“小朋友講對錯,成人看利益”。馮小剛的炮轟當然是針對萬達的排片少,這極大的傷害了《我不是潘金蓮》的票房;但萬達方面的排片,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傳聞中葉寧的跳槽,還是不看好該片的票房前景。但如果馮小剛還是當年的商業片之王,萬達還會不會如此排片?
作為曾經的商業片之王,應該說從《唐山大地震》之後,作為華誼兄弟的招牌馮小剛就不可避免的步入票房衰落階段。
支持者會認為這是馮小剛不想拍純商業片,開始變得愛拍正片了;但如果從票房角度來看,曾經常年的票房之王,已經變得沒那麽有號召力了。回顧過往幾年超過10億的國產電影,《美人魚》《捉妖記》《港囧》《泰囧》《西遊降魔》《心花怒放》《煎餅俠》……除了周星馳外,其他的諸如徐崢、閆非、寧浩、大鵬等等,都是過去曾經不可想象的。
《潘金蓮》這部電影,褒獎者認為這是馮小剛導演的任性之作,但從首日的票房來看,很難成就爆款;雖然從開拍後話題不斷,但馮小剛的時代似乎已經開始落幕……
去電影化的華誼兄弟
在內容的風口中也失去了“一哥”的地位
《我不是潘金蓮》上映前夕,華誼兄弟的高端影院在北京開業,明星捧場、業界關註,但事實上,在整個院線市場來看,華誼兄弟在市場份額相當有限。
而在稍早之前發布的2016年Q3財報中,“去電影化”的華誼兄弟表現也堪稱一般,依靠出手掌趣科技股份獲得的超過7億現金,成為其財報最大的亮點。
作為曾經中國電影市場絕對的“一哥”。華誼兄弟自1994年創立至今,已成為國內民營影視行業的領頭羊。靠影視制作起家,隨後全面進入傳媒產業,投資及運營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唱片、娛樂營銷等領域,並且在2005年成立華誼兄弟傳媒集團,娛樂帝國版圖初現。
縱觀華誼兄弟創立至今的發展歷程,不僅成績突出,並且創造了很多行業“第一次”。華誼兄弟也是第一批登陸創業板的明星公司,並且在上市之後通過各種並購和資本運作,成為一家看起來相當有想象力的明星企業。
在影視產業,包括電影、電視、綜藝等內容成為風口的這些年,華誼兄弟提出了“去電影化”的戰略。2014年,華誼兄弟正式啟動去電影化戰略,將傳統的影視+藝人經紀的業務模式拓展成為三大板塊:影視娛樂、實景娛樂和互聯網娛樂,旨在打造一個牢固的三點式綜合性娛樂公司。
實景娛樂方面,華誼兄弟向迪士尼發展模式取經。蘇州的華誼影城項目進入實質性階段,華誼藝術家村項目已經建成並開始銷售,濟南項目也已經啟動。
互聯網娛樂方面,華誼兄弟收購了國內首家手遊產品銀漢科技,以及掌趣科技和賣座網、英雄互娛等,享受到了手遊爆發的紅利。
從牌面上來看,華誼兄弟享受了作為文創體殘登陸創業板的紅利,通過資本進軍影視房產、手遊等領域,也都趕上了房價高漲、手遊紅利等等。但從最近兩年的財報來看,華誼兄弟的盈利情況並不突出,總營收也當不起影視行業“一哥”的稱號。
從營收曲線和盈利曲線來看,總營收在行業中偏低、盈利狀況還尚可。但在近年來電影、電視、綜藝、音樂等領域全面爆發的內容創業風口中,華誼兄弟的明星色彩褪色不少,陷入了和馮小剛導演類似的尷尬局面。
錯過內容創業黃金年代
華誼兄弟淪為中庸的“明星”公司
前面提到,華誼兄弟“去電影化”的這幾年,是整個內容產業空前活躍的爆發期。無論是從地產強勢插入的萬達,還是騰訊、阿里、樂視等互聯網公司的布局,以及從遊戲而到影視的完美,還有包括制作人、導演、演員的IP運作,甚至寫小說的、唱歌的等等,都可以在資本市場獲得支持。
電影票房爆發、電視劇網劇流量飆升、綜藝和網綜成為流量擔當、網大風口論等等,每一個領域都湧現了受到資本和用戶追捧的公司,但在這些內容為本的風口中,華誼兄弟似乎慢慢失去了明星的色彩,有財經評論人甚至認為,從資本市場來看,華誼兄弟就是一家“中庸”公司。
電影。華誼兄弟在電影側基本上就是依賴每年誕生的超級大片,比如曾經的《西遊降魔》,還和周星馳鬧翻;去年的《老炮兒》,以及今年的《我不是潘金蓮》……應該說電影票房大爆炸的這幾年,華誼兄弟能夠撈到的好處不多。
電視劇。雖然據說還和張國立、張紀中等綁定,但總體來看,在這一輪又一輪的爆款大劇和超級網劇熱中,華誼兄弟已經在電視劇產業中銷聲匿跡。
經濟業務。雖然說在上市的過程中,造就了一批明星股東,但明星們有錢後也紛紛獨立,尤其是在明星作為IP可以獲得高估值的當下,華誼兄弟的經濟業務每年都在衰落。
院線業務:影院業務是典型的重資產業務,和萬達、橙天、UME比,華誼沒看出有什麽優勢。中國的院線是典型的重資產、低回報行業,而且競爭極為激烈, 從華誼和萬達的對比就可以看出來,萬達院線對影業的支持更大。
手遊業務:曾經市場最認可的題材,而且也在財報中屢屢拯救華誼兄弟的利潤,但這個市場是個充分競爭的市場,除了騰訊、網易外,難言常勝將軍,而華誼兄弟在影視產業的失控,也使得“影遊聯動”的概念難以充分發揮……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雖然自帶明星光環,但作為上市公司的華誼兄弟表現相當中庸,且不和萬達這種超級大鱷相比,就和慈文傳媒、華策影視等,華誼兄弟的表現都只能說是中規中矩:以慈文傳媒為例,專註電視劇領域,2016年Q3財報,營收入4.2億元,同比增長53.38%,三季度內總營收8.5億元,同比增長190.12%。
最後,讀娛作為一個股民和文娛產業的觀察者,對馮小剛炮轟王健林的個人恩怨並無特別看法,但對於華誼兄弟在面對龐大的萬達時候的無力感,唏噓不已。長線來看,華誼兄弟的股票持有還是要謹慎。華誼兄弟的真實ROE很不好看,盈利模式極不穩定,每一部大片就像一次賭博,盈利高度依賴大導演和大明星的的個人魅力……《我不是潘金蓮》能讓華誼兄弟的Q4財報眼前一亮嗎?
華誼兄弟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北京英雄互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份。本次交易具體方案仍在謹慎探討中,尚未最終確定。公司股票繼續停牌,不構成《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規定的重組上市的情形。
公告稱,目前,公司與本次重組交易對方正在就重組方案的具體內容進行溝通、協商、論證,但公司尚未與各交易對方就本次交易簽署任何正式協議。
據了解,英雄互娛成立於2001年,主要從事手機遊戲的研發與運營,目前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代碼為430127。英雄互娛實際控制人為自然人應書嶺。本次交易前,公司與英雄互娛的實際控制人不存在關聯關系。
英雄互娛的投資者包括紅杉資本、華興基金、真格基金等,王思聰也曾入股。
去年11月19日,華誼兄弟曾19億元人民幣入股英雄互娛,占股比例達20%。
英雄互娛公司股票自2016年10月13日開市起停牌,暫定恢複轉讓的最晚時點為2017年1月13日。
10月24日,英雄互娛公布了Q3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英雄互娛三季度共營收6.32億元,同比增長2554.38%,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3.69億元,同比增長2151.76%,第三季度單季度營收為2.54億元,凈利潤為1.44億元。除了公布了Q3財報外,英雄互娛還公開了其人事相關的變動,監事王思聰先生因個人原因提出辭職,鄭誌剛被提名為公司監事候選人,任職期限自選任之日起至第二屆監事會屆滿為止。
影視公司的天花板在於:受限於電影或電視劇的周期性影響太大,業績不穩定,以及很大程度的“靠天吃飯”!
本文系讀娛(微信ID:hanguoxingyule)對i黑馬的投稿,作者為趙二把刀。
《我不是潘金蓮》上映一周時間,票房卻未超過3億。雖說有保底,但作為出品方華誼兄弟也是屢被質疑。質疑不光是因為和萬達的排片糾葛,更深層次的質疑來自——深度綁定的商業片之王,馮小剛的票房號召力進入“下行通道”,作為創業板的明星公司如何能夠帶給投資者更多的回報?
答案可能是遊戲。11月25日消息,華誼兄弟發布公告,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新三板公司北京英雄互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份,在完成對英雄互娛的收購後,英雄互娛將會成為華誼兄弟控股子公司。此次收購,預示著華誼兄弟與英雄互娛兩者資源的互相轉化。
那麽,遊戲會成為華誼兄弟業績的拯救者嗎?又或者是僅僅和掌趣科技一樣,成為華誼兄弟的輸血機?
傳統行業以影視題材為破局所在
影視公司卻試圖通過遊戲破局
讀娛君發現,近年來影視題材似乎是一個資本市場的“羅生門”遊戲。很多傳統企業都看到了影視產業的發展,以及資本市場對於影視產業、明星、IP等題材的追捧,紛紛涉足影視產業。
搞房產的、挖煤的、開礦的都紛紛收購或者入股影視公司,極端案例就是之前A股上市公司鑫科材料擬以23.88億元現金收購 Midnight Investments L.P.的80%出資權,後者為一家美國獨立影視制作公司。在傳統行業眼里,電影、電視、明星、IP等似乎自帶光環,而且投資者似乎也很認可這樣的題材。
雖然近期證監會也加強了相關的監管,但毫無疑問,在中國經濟“下行”階段,來自傳統行業的影視沖動就保持下去。
“羅生門”有趣的地方在於,傳統行業以影視題材作為轉型方向;而身在題材中的影視公司們也往往不務正業,試圖多元化發展,突破影視行業的“天花板”。而影視公司的天花板在於:受限於電影或電視劇的周期性影響太大,業績不穩定,以及很大程度的“靠天吃飯”!
之前就有媒體曝出,新三板上市公司、胡歌的東家唐人影視,在登陸新三板後的最大的投資就是花了1.3億在北京購置房產。當然,這可以看做是固定資產投資,或者是看好北京的房價上漲空間。
作為文娛產業領頭羊的光線傳媒和華誼兄弟,將破局的希望放在的遊戲題材上。在讀娛之前推送的文章中,提到華誼的“去電影化”戰略,其中一個重要的破局方向就是“手遊”:
2010年6月,華誼兄弟以1.49億元自有資金獲得掌趣科技22%的股份,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
2013年7月,華誼兄弟斥資6.72億收購銀漢科技50.88%股權,成為該公司控股股東。
2015年11月,華誼兄弟19億入股新三板掛牌的英雄互娛,占股20.17%,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同時,光線傳媒也入股了天神娛樂等手遊公司。
泛娛樂布局的美好停留於紙面
掌趣科技淪為華誼的輸血機
作為上市公司,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的泛娛樂布局,收購、並購遊戲公司一度是受到市場的認可的,股價就是最好的驗證。
但是進入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增速突然放緩了。而網劇、網綜和網大為代表的網生內容成為影視產業的新風口。同時,手遊市場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網易為代表的精品手遊廠商開始占據了市場的主角,和騰訊共享行業巨頭的地位。
與此同時,被報以希望的“影遊聯動”也並沒有真正的形成氣候,在讀娛之前推送的內容中,也提到過無論是視頻網站還是熱門IP的版權所有者,似乎都沒有在影遊聯動上撈到真正的那一桶金,所以影視公司的業績也多受影響,為了挽救財報,上市的影視公司們開啟了“賣出”模式。
——進入2016年,7月以來,繼光線傳媒減持部分天神娛樂的股份,套現2億元,成為其Q3財報的支撐;
——2016年10月華誼兄弟發布公告,減持掌趣科技總價值3.44億元的股票。據統計,過去兩年多,華誼兄弟已經屢次減持掌趣科技,累計套現超過20億元。借拋售掌趣科技的股份,華誼兄弟的Q3財報保持了盈利狀態…...
從掌趣科技的股價曲線中可以看到,進入2016年基本上都是下跌曲線;而在華誼兄弟拋售之後,更是一蹶不振。讀娛君認為,之前認為華誼兄弟是掌趣科技的戰略投資者,但當拐點來臨的時候,華誼兄弟的表現其實很“遊資”——什麽影遊聯動戰略之類的都是浮雲,變現才是王道。
在華誼兄弟拋售掌趣科技的股份後,有遊戲行業的從業者認為:在騰訊和網易兩大巨頭的壓力下,所有以產品為導向的手遊公司都陷入到巨大的危機中。作為較早提出“去電影化”的行業巨頭,華誼兄弟此次以不太好的吃相連續減持收獲了“影遊互動”的早期紅利,但現在,卻不得不在擴張之後放慢腳步,調整策略,“回歸主業”。
華誼兄弟近年營收和盈利走勢
但回歸後的《我不是潘金蓮》卻表現相當一般,不僅曾經提出的8億票房看起來十分遙遠,就連保底的5億票房似乎也很難實現。
對賭壓力巨大的英雄互娛
是華誼兄弟的棄嬰嗎?
英雄互娛是新三板的絕對“明星”。讀娛君覺得如果以估值、投資人和投資機構的認可度來看,英雄互娛的成色應該屬於創業板或者納斯達克,而在新三板掛牌應該,估計就是看中了國內的高估值吧。
2015年6月16日,英雄互娛借殼賽爾瑟斯登陸新三板,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分別進入英雄互娛董事會監事會,這是國內三大VC創始人頭一次聯合進入所投公司經營決策層;9月“國民老公”王思聰入股,與創始人應書嶺“英雄惜英雄”。
2015年11月,華誼兄弟於11月19日發布公告,以19億人民幣入股新三板掛牌遊戲公司英雄互娛,持有20%股份,並將委任一人進入英雄互娛董事會。
至此,英雄互娛聚集5大天神,成為新三板的絕對明星公司,市值一度超過200億。
看,英雄互娛董事會也是集齊了王思聰和華誼兄弟的。但是華誼兄弟的天價入股是有條件的,對賭協議:根據與華誼兄弟的對堵協議,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的未來三年內,英雄互娛承諾2016年業績目標為當年經審計的稅後凈利潤不低於人民幣5億元,後兩年度則分別為上一年度凈利潤目標基礎上增長20%。這意味著未來三年內英雄互娛的凈利潤總和不能低於18.2億元。
但在之前英雄互娛發布的財報顯示,英雄互娛1-9月實現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3.69億元。完成對賭目標,壓力頗大,而未來兩年內英雄互娛要想脫穎而出,更是面對著巨大的市場競爭。
作為英雄互娛光環之一的王思聰也早早的賣出了股份。據媒體報道,6月6日、6月7日兩天,王思聰方面拋售的英雄互娛股份高達1.32億元,累計賺了5181萬元。業界都知道,王思聰是空前看好電競行業的,但是國民老公卻仍然賣出了。而時隔半年,華誼兄弟選擇了增持繼而控股。在電影方面,萬達和華誼兄弟的競爭也是針尖對麥芒;但在直播和電競領域,王思聰應該說是更有話語權?不知道華誼兄弟是出於何種目的選擇了增持?
英雄互娛的受追捧是移動遊戲電競概念被看好,之前掌趣科技是因為手遊題材火熱,電競新概念會不會和手遊概念一樣,在行業進入成熟階段就被拋售,成為財務報表中的現金收益?所以,華誼兄弟的一進一退之間,是回歸本業後再度看好遊戲行業?還是借機擡高股價,尋找類似掌趣科技的機會,為財報增光添彩?
如果真如此,未來華誼兄弟可能還會有更多的棄嬰和輸血機。那麽,中小投資者也需要留意了。
每經影視記者 牟璇
最近,馮小剛為了新片《我不是潘金蓮》的排片問題,竟然炮轟了“首富”王健林,這一背後究竟有多大恩怨不好說,但是馮小剛如此著急“撕”萬達的排片來聲援自己的電影,反而顯示出對票房的“不自信”。
事實上,馮小剛渴求好票房的心情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相較於去年電影市場的熱火朝天,今年“冷風陣陣”,不少大片票房都“撲街”。並且,在票房整體環境不好的背景下,兩大民營龍頭影視公司華誼兄弟(300027)、光線傳媒(300251)也開始了“賣股套現”的腳步,分別減持了掌趣科技(300315)、天神娛樂(002354)的股份,“炒股”的盈利讓這兩家公司都獲益頗豐。不過,若拋開減持套現的“粉飾”,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要持續增長,還是需要主業上多加努力。
今年光線傳媒投資出品的電影《美人魚》,狂攬33.9億元票房
光線傳媒、華誼兄弟齊減持遊戲股
11月18日,光線傳媒發布公告稱,分別於11月11日、11月14日、11月16日通過大宗交易出售了天神娛樂股份數分別為18萬股、80萬股、50萬股,出售均價分別為79.86元、79.86元、79.73元。合計出售天神娛樂股份數達到148萬股。
本次減持後,光線傳媒與一致行動人光線影業合計還持有天神娛樂1571.05萬股,占其總股本的5.38%。此次出售後投資收益初步計算約為0.75億元。值得提到的是,這已經不是光線傳媒首次減持天神娛樂股份了,早在7月20日、7月21日,光線傳媒就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了天神娛樂200萬股,7月的減持按光線傳媒的公告來看投資收益初步計算約為1.02億元。
如此來看,光線傳媒兩度減持天神娛樂所獲得的投資收益就達到了1.77億元。
需要提到的是,比起光線傳媒在“炒股”上的成績,先於它上市的華誼兄弟更是早就開始“賣賣賣”了。
最近一次在10月21日,華誼兄弟在公布三季報的同時,公告宣布於10月17日通過大宗交易平臺出售掌趣科技1000萬股,出售均價9.08元,投資收益約5300萬元。
事實上,從公告來看,華誼兄弟於3月17日、9月1日、9月7日、10月17日分別出售了掌趣科技1077.8萬股、260萬股、2000萬股和1000萬股。
經過歷次減持,華誼兄弟所持有的掌趣科技股份已經從最初的15.73%下降至目前的僅剩1.76%,幾近清倉。
而在炒股套現的背後,光線傳媒也交出了一份理想的三季報成績單。按照光線傳媒三季報來看,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9億元,同比增長了155.94%;由此公司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5.80億元,同比增長了216.55%。光線傳媒也坦言,主要原因是由公司本報告期電影收入增長、公司堅持天神娛樂股票投資收益大幅增長所致。
主業壓力大
作為民營影視公司里的龍頭老大,華誼兄弟與光線傳媒均紛紛走上了“炒股”賺錢的路,並且兩家公司減持的個股均是遊戲股。曾經“影遊互動”是華誼兄弟與光線傳媒這兩家上市公司不約而同喊出的口號,然而數年過去,這兩家影視巨頭又紛紛將此前投資的遊戲公司拋售,這背後是否意味著對遊戲產業的逐漸淡化甚至放棄?
不過,從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近期的頻繁講話來看,全產業鏈生態仍然是他所強調的。10月18日王中磊還在公開發言中提到:“以影視作品形態出現的優質內容只是華誼兄弟全產業鏈的第一環,通過三大業務板塊搭建的聯動平臺,優質內容可向線上流轉衍生為遊戲、網劇、網絡大電影、粉絲經濟等產品……”
另一方面,在影視產業已經紅火發展數年的今天,整個產業的增速有所放緩,這勢必會對身處其中的公司帶來一定壓力。
從今年光線傳媒投資出品的電影來看,除了《美人魚》這一爆款電影票房達到33.9億元,參與保底發行的光線傳媒大賺之外,其余電影例如《誰的青春不迷茫》《我叫MT》等票房的表現都較為一般;而華誼兄弟今年的電影作品壓力更大,包括《紐約紐約》《陸垚知馬俐》《搖滾藏獒》等電影均未出現爆款,被寄予眾望的投資較大的電影《搖滾藏獒》目前藝恩上的數據顯示累計票房僅為3961.9萬元,這背後還牽出萬達院線排片擠壓的一系列話題。而目前正在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累計票房2.39億元(截至2016年11月22日18時20分),離成為爆款還有較大差距。
對估值的落差,應該就是雙方價格無法達成一致的根源。
i黑馬訊 12月6日,英雄互娛今日發布公告稱:因重大事項,公司自2016年10月13日起暫停轉讓公司股票,股票暫停轉讓期間,公司根據相關規定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積極推進該重大事項的各項工作。鑒於交易各方對本次交易涉及資產的整體估值和交易價格未能達成一致意見,經友好協商和慎重考慮,交易各方決定終止本次交易事項,並向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申請自12月8日開市起在全國中小股份轉讓系統恢複轉讓。
上述重大事項指華誼兄弟擬以發行股份方式收購英雄互娛部分股份。11月24日,英雄互娛曾發布公告宣布此重大事項,引發市場關註。
針對雙方對估值的落差,有業內人士表示:根據停牌前的股價計算,英雄互娛的市值已經超過150億,比一年前華誼兄弟首次收購其股份時增長了近60億,這應該就是雙方價格無法達成一致的根源。
盡管收購暫告終止,但雙方合作的空間仍舊廣闊。基於對互聯網體育特別是“移動電競”行業進入爆發期的預判,英雄互娛依舊看好公司第二大股東華誼兄弟未來對英雄互娛泛娛樂成長的助力。同時,根據公告,雙方不排除將來在條件達成一致的情況下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繼續進行資本合作的可能。
今年10月24日,英雄互娛發布2016年第三季度報告公告顯示,英雄互娛1-9月實現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3.69億元,同比增加2151.76%。2016年英雄互娛對華誼兄弟的業績承諾為5億凈利潤,截至第三季度已經完成逾70%。
華誼兄弟宣布,董事會經審慎研究決定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並向深交所申請股票複牌。這個重大資產重組就是華誼兄弟擬以發行股份方式收購新三板北京英雄互娛部分股份。
據廣州日報報道,11月24日,華誼兄弟曾發布公告收購“英雄互娛”,引發市場關註,但很快又宣布終止收購。對此,華誼兄弟解釋稱,由於目標公司屬於公開掛牌公司,標的資產涉及股東眾多,華誼兄弟與交易對方經過多次協商,最終未能就本次重組標的資產的整體估值和本次交易價格達成一致意見。
針對雙方對估值的落差,有業內人士表示:根據停牌前的股價計算,英雄互娛的市值已經超過150億元,比一年前華誼兄弟首次收購其股份時增長了近60億元,這應該就是雙方價格無法達成一致的根源。
三年前我入行,這個行業的人很少,這三年時間遊戲行業的從業人員翻了十倍,就像當年的西部淘金,在河里篩沙子都有黃金。
12月6日,華誼兄弟發布公告,終止收購英雄互娛。華誼兄弟曾於11月24日發布公告宣布正在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標的公司為“英雄互娛”。
收購終止的原因顯而易見,英雄互娛的估值過高,已經超過150億元,比一年前華誼兄弟首次收購其股份時增長了近60億元。這直接導致了收購的流產。
在這場並購終止之前,英雄互娛CEO應書嶺剛剛主持召開了新品發布會。在這場發布會上,可以很明顯地看到,當大家在談論英雄互娛的高估值時,應書嶺更渴望公司的產品被認可。
“怎麽樣,夠創新嗎?”
12月3日晚,英雄互娛CEO應書嶺主持新品發布,在演示了海陸空策略競技手遊《戰爭公約》之後,向臺下的行業嘉賓和媒體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幾十分鐘前,他一登臺就翻出了今年9月莉莉絲CEO王信文的一張發布會照片。作為同行,王信文站在舞臺的左側,目視位於他右手邊的觀眾,身後的大屏幕上是一句對行業的反問:“國內手機遊戲真的很難再有創新了嗎?”
應書嶺像是在隔空回應。
當晚,英雄互娛發布了自研和代理的多款新品。包括人氣手遊續作《全民槍戰2:機甲》《影之刃2》,自研的《一起來飛車》《戰爭公約》。
應書嶺在臺上玩了兩局《戰爭公約》。第一局1V1,他翻盤取勝;第二局3V3,兩隊表現平分秋色,最終應書嶺隊壓哨取得拆塔數量領先,驚險戰勝對手。
這是英雄互娛的年終大事。為了增加人氣,他們特意請來了SNH48女子團體和藝人魏晨助陣。甚至,還把年中參與投資的Omni VR跑步機擺在了現場兩邊最顯眼的位置,打算幹脆就在HPL總決賽現場“開個VR電競的先河”。
但回歸賽事本身,你仍可發現,移動電競在國內已成賽事但未現規模。盡管HPL進行地如火如荼,但整個移動電競依然太過早期,後面是持續且海量的市場教育、培養、推廣投入。
“死磕。”會後,應書嶺在接受采訪時說。當天所有的提問都圍繞兩點:一個是移動電競,一個是VR;話題也都是老生常談:“被質疑的移動電競”與“被妖魔化的VR”。如果再“俗”一點,就加上“賺不賺錢?”、“賺了多少錢?”
應書嶺煙沒離手。臨近終了,他禁不住問道:“難道沒人問問我們的產品?怎麽沒人贊嘆我們遊戲怎麽做那麽好?”
當“資本”、“估值”、“營收”、“泡沫”等等字眼兒成為大家談論英雄互娛的關鍵詞時,你能看到,應書嶺更加渴望公司的產品被認可並賞識。目前,英雄互娛旗下業務設計遊戲研發運營、移動電競賽事、VR內容及營銷、VR賽事、體育生活等。
而這次收購的終止,又將人們的目光拉回了對其估值的關註。事實上,拋開這些,華誼兄弟已經是英雄互娛的第二大股東,盡管收購未能達成,但不排除雙方深度合作的可能。包括遊戲IP與影視IP之間的轉化等等。
以下為英雄互娛CEO應書嶺自述和問答,經i黑馬編輯。
三年前我入行,這個行業的人很少,這三年時間遊戲行業的從業人員翻了十倍,就像當年的西部淘金,在河里篩沙子都有黃金。
其實吧,後來淘金的人之所以變得非常少,是因為光靠在河里篩沙子已經得不到黃金了,而是要依賴大型設備和新技術開采。但是,還有很多淘金客不願意相信這個事實,於是他們在黃金河道邊、酒吧和妓院,花完了曾經淘金賺的錢。
沒有極強的創新能力和變態的執行力,其實可以帶籌碼離場了,還夠吃個宵夜。
這個行業里真正有情懷的真的很少。梁其偉(編者註:靈遊坊創始人兼CEO)是我做遊戲後拜訪的第一個開發者,現在也是我最愛的合作夥伴。四年前我去找他,他和團隊就在北京的一個地下室里搞遊戲開發。
我很震驚,我說我以前癡迷的《雨血》遊戲的開發團隊,原來是在地下室里的啊!
要知道,他是從海南高中到清華讀建築,再到耶魯讀設計。他是一個最終放棄了所學專業,放棄了無數offer、百萬年薪,選擇在地下室做遊戲的人。直到我們在北京的地下室相遇,我看到了《影之刃2》是他對《雨血》過去15年的情懷,對於品質的堅持,對於遊戲的熱愛。
作為雨血系列第五款作品,影之刃2被蘋果AppStore給予了首頁多位置推薦,並且蘋果全球第一場電子競技比賽,就來自於英雄互娛(代理)的《影之刃2》。
這是第一次有中國人的遊戲獲得這樣的尊敬,四年前那個在北京地下室創業的耶魯男孩,今天收獲了所有人的掌聲和喝彩。我喜歡對自己的事業有愛的人,因為他的專註、執著和熱情可以點燃所有人。
我們這一代人真的好幸福,可以把自己的愛好做成事業。我小時候最喜歡玩街霸,中學最喜歡玩戰錘40k,1999年開始玩萬智牌,一度全國排名前十。
原來還是魔獸世界的粉絲,當時在銀行上班,每天下班回到家里就是打開電腦下副本,享受跟朋友一起廝殺的樂趣,然後再回到公司加班。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幾年。
選擇做電競也跟團隊的基因有點關系。我們這個團隊就是打暴雪遊戲長大的一個團隊,玩的都是暴雪的遊戲,暴雪遊戲的特點基本都是競技性很強。我們覺得應該往這個方向做,我們希望做中國的暴雪。
站上這個舞臺的人,都想滿載而歸。七年前,我從資本圈來到IT圈,人生就是一個圍城,但我還是喜歡自己high自己的。去年創業,我說一定要做未來的東西,要做屬於未來年輕人的遊戲。
我們等於是獨行俠,早期大家都不看好移動電競,嘲笑你說,這傻X,移動電競之父!但現在你搜一下移動電競這四個字,你會發現中國所有的遊戲廠商都號稱在做這件事情了。英雄互娛想為這個浮躁的時代做一個典範。
誰都有年輕不被認可的時候,但是如果你堅信你的產品屬於下一個時代的年輕人,那麽請你相信自己。請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平臺是入口,年輕人才是真正的入口。
Q&A
問:行業內大家都覺得手機綁定做不了電競,那個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做移動電競的失敗或者玩家不認可怎麽辦?
應:死磕。因為如果你覺得這個東西是一個方向性正確的東西,既使是在短時間玩家不是太認可,就想辦法去做。
(大家不認可)說明你東西做的還不夠好,事實證明一件事情,當產品做得越來越好的時候,你會發現玩家的技術度也越來越高了,而且現在來講的話,移動電競應該沒有太多人會去質疑它了,還好。
問:2015年移動電競賽事都是以遊戲企業為主體,今年國家還有很多上市公司都來進行參與,英雄互娛怎麽應對上下遊產業都加入進來的局面?
應:移動電競整個賽道是非常寬闊的,它應該是一個千億美金的規模。這個階段因為移動電競非常火爆,導致有很多公司加入進來,我覺得這個OK,它只會把盤子越做越大,蛋糕越做越大,而且有人免費幫你遊戲做宣傳,這有什麽不好的呢。
問:就電競產業來說,除了產品本身對用戶的吸引力,最重要的環節是什麽?哪一個環節利潤最高。
應:目前來看的話,是生產遊戲這個環節利潤比較高,但是,放在歷史的長河里面,還是賽事的舉辦方利潤會高一點,我們都看到NBA、歐冠他們相對來說是比較大的生意,單單中國一個NBA的(5年新媒體)版權都可以賣5億美金,還是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在現在肯定還是遊戲公司賺的多一點。
問:電競的門票還有廣告收入這一塊有多少?
應:廣告收入你也看到有華為,有肯德基,具體的收入不必說,但是辦這場比賽掙錢了,這是第一個事。
第二個票賣的不是特別好,取決於一個事情,我們在深圳這里預熱的時間太短,我們所有人都出去幫別的遊戲做預熱了,這一次確實相對稍微有一點影響。轉播這一塊我們目前還是免費的策略,所有平臺都是免費拿到我們這個比賽的轉播。
在這個階段來講的話,我們覺得沒有必要收這個錢,之前也有直播平臺跟我們談過,就是掏一筆錢出來,我相信你們也看過一些新聞,某一個直播平臺出來掏一筆錢,把某個遊戲的直播權給買斷了,我覺得我們做的還不夠好,我覺得我們還希望更多的用戶看到我們的遊戲,所以我們現在還不想做獨家。
問:HPL總決賽今年看獎金這一塊會有一些壓縮?
應:確實,去年是10公斤黃金,第一名300多萬,今年大家看到第一名是50萬,因為今年我們推動了職業化,在推動職業化的時候,本質上來講比如一個遊戲大家都很喜歡玩。
他們會考慮要不要打職業,打職業就會耽誤學業,而且打職業以後發現收入並不是特別好,是一個不太好的現象。現在行業里面數一數二的遊戲公司辦的職業聯賽,其實運動員的薪水都是比較低的。
我們改變了一個方式,把部分獎金拿去做了戰隊扶持,這樣來講我們希望我們的職業戰隊可以過的更好,而且為了讓他們有更好的收入,我們還以大聯盟的身份,去和直播平臺去談打包的直播解決方案,也拿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價格,大幾百萬,這是他們戰隊單獨談不可能拿到的價格。
我們覺得這個階段要發揮大聯盟的價值,幫助職業聯隊拿到更高的收入,對這批孩子是更好的一件事情,讓他們有機會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他們可能是中國最早的一批移動電競的人,我希望他們過的好一點,不要因為那種辛苦就放棄了自己年少時期的夢想。
問:移動電競的職業化現在做得怎麽樣?
應:國內整個電子競技的職業化進程都不是特別好,反倒其實北美的電競職業化用兩年時間追上了中國15年,今年已經全面超過了。
人家美國還是厲害,當產業要起飛之前所有人重金進場,所以說你要問我職業化好不好,其實去年我就講過,當一個電競選手開始做奶粉廣告(就說明電競職業化做好了),我看到韓國的電競選手做了奶粉廣告,看他打遊戲的那些人長大了做父母了,說你看我孩子就吃這個奶粉效果倍好。
這代表一件事情,這個行業真正的職業化是行業要出現巨星,整個NBA只記住了一個人叫喬丹,整個西甲就記住了一個人叫C羅,整個英超只記住了一個人叫貝克漢姆,就是一個巨星出現才能代表真正的職業化,韓國出現了,美國這一次也出現了,這次S6打出來一個小夥子,在美國特別受追捧,打完S6廣告約都簽了兩千萬美金了,比賽都沒掙幾個錢。
中國職業化確實到目前為止做的並不高,還是玩票的人太多,真正用心想把它做好的人太少了,我覺得我們還會繼續努力,希望未來一到兩年有一個巨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