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BM董事長羅睿蘭走進清華:區塊鏈技術能應用於自動駕駛

IBM公司董事長、總裁兼CEO羅睿蘭(Ginni Rometty)日前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舉行了一場主題為“轉型,奔向認知商務時代”的主題演講,並與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展開對話。

在演講中,羅睿蘭首先提到了本次演講的兩大關鍵詞——數字轉型和認知計算。她指出,近年來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成為行業熱點,這其中大量的信息是在最近兩年產生的。而大部分的信息,如圖片、視頻等是非結構性的,以往計算機對這類問題無能為力,IBM認知系統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對這類信息的消化和解讀。

認知計算系統不需要進行編程,能夠自我學習,但羅睿蘭並不認同把IBM的認知系統等同於人工智能(AI),她認為人工智能只是認知系統的一部分,認知系統還包含其他多個方面內容。不同於霍金、馬斯克等人對人工智能持謹慎態度,羅睿蘭認為人工智能並不是為了取代人類,而是為了增強人類的智能,和人類應該是一種積極的關系。IBM的認知系統在未來5年內將幫助人類做出更多的決策。

隨後,她以IBM的沃森(Watson)為例介紹了認知系統。IBM把它用於醫療行業,幫助醫生診斷患者疾病。在癌癥的診療中,沃森已經能做到和99%的醫生做出一樣的決策。IBM讓沃森閱讀了2500萬頁文獻,現在它已經能夠讀懂患者病歷,幫助醫生診斷和治療患者。

而在談到IBM和中國的關系,羅睿蘭談到了此前在傳統行業,如個人電腦與銀行業等方面的合作。在人工智能沃森方面,IBM表示已經與杭州21家醫院展開了在腫瘤治療方面的合作。此外IBM還在中國推進了“綠色地平線”項目,即用人工智能預測和解決中國的環境汙染問題。

羅睿蘭表示目前IBM一直在轉型,從一家硬件公司發展成90%業務為軟件和服務的科技公司,IBM近年來賣出了80億美元的業務,並收購了50多家公司,將大部分的收入用於研發和轉型。

此外,羅睿蘭重點提到了近期大熱的區塊鏈技術。她認為區塊鏈技術能為供應鏈帶來變革。區塊鏈的主要作用不是在數字貨幣(如比特幣)方面,而是將在管理方面為全球節約千億美元資金。區塊鏈未來還能應用在自動駕駛技術上,它能夠利用分布式數據庫杜絕黑客篡改升級包導致的安全問題。IBM公司在這方面提供了大量技術代碼,也和多家公司建立了行業聯盟。區塊鏈的分布式數據庫技術能在融資、反洗錢、航運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羅睿蘭是IBM在105年歷史上的第一位女性CEO,曾連續三年榮登《財富》“全球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女性排行榜榜首”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781

現場直擊 | 中國鞋企自動化轉型 如何在8秒里做出一只鞋

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世界上60%的鞋子都是由中國生產的。河南隆豐集團是一家綜合性皮草大型企業,其中產品種類分布原料皮類及成品類。在成品類上,隆豐多年前開始為多家知名的品牌零售鞋商做OEM代工。

但隨著綜合成本的上升,工廠也開始意識到“危機”。

“現在的工資也不低,一個工人一個月工資三四千,與東南亞的一兩百美金的人工沒法比的。”隆豐執行總裁呂輝說。

於是,向自動化轉型必不可免。隆豐投資早在兩年前從德國DESMA公司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註射鞋機全套設備。

據說,這樣的全自動設備最快可在8秒鐘之內完成鞋面和鞋底的黏合,成功做成一只鞋的制作。

一位工廠生產條線上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前純人工時代,一條制鞋流水線上需要80~100人,但有了這樣的自動化機器,現在一條流水線上只需要十多名工人即可。省去了大量的人工成本。

據悉,整套設備投資花費了3.5億元。但該生產線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前期投入巨大,不過從長遠看來,對大批量的生產廠家來說還是有好處。人工制鞋在速度和工藝上無法與機器媲美。如果是人工,在制鞋時無法做到兩雙鞋子一模一樣,但機器就不會誤差。自動化也讓產品的次品率降低。

另外,自動化的好處也是可以讓生產規模擴大。作為一家大型的鞋業OEM工廠,目前隆豐一年生產加工超過1000萬雙成品鞋。但自動化的好處是如果未來規模需要2000萬甚至3000萬雙鞋子的產量,在不需要擴招勞動力的情況下也可以完成。

歡迎親們在留言區暢所欲言,並在第一財經客戶端參與提問區的互動哦,您可以到App Store、各大安卓市場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28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建立獨立自動駕駛研發部門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0-28/1048527.html

__6_02480thumb_head.thumb_head

谷歌母公司字母表打算讓自動駕駛研發項目從X實驗室“畢業”,成為獨立的業務部門。美國《華爾街日報》26日評論,這是字母表自動駕駛技術進入商業運營的重要一步。

【自立門戶】

報道援引X實驗室負責人阿斯特羅·特勒的話說,自動駕駛研發項目的財務今年1月1日起從X實驗室剝離,現在整個自動駕駛團隊已采取一系列企業和法律措施,準備“自立門戶”。

報道分析,成為字母表旗下的獨立部門後,自動駕駛業務預計將很快產生收入,但未必形成利潤。特勒未透露自動駕駛業務將采取何種商業模式,僅說“我們現在非常註重安全性”。

【曾出事故】

今年2月,字母表一輛“雷克薩斯”牌改裝自動駕駛汽車在芒廷維尤市街頭測試,為躲避路邊下水道入口處堆積的沙袋,先停車、再啟動,偏向內側車道,接著撞上一輛公交客車的側面,導致自動駕駛汽車的左側保險杠、左前輪和左側一個距離傳感器毀壞。所幸當時兩車車速都很低,車輛中沒有人員受傷。

字母表解釋說,自動駕駛汽車當時判斷自身車頭超出公交車,對方“理應”停車避讓。另外,試駕員在左側反射鏡內看到公交車,同樣推斷對方會避讓,所以沒有接手駕駛。

然而持懷疑態度的人士認為,自動駕駛技術至少現階段依然不成熟,無法與駕車人對交通狀況諸多因素、特別是突發事件的綜合判斷相比。

【完全自動】

特勒說,隨著汽車上路時間逐漸延長,字母表將在今後數年間逐漸擴大自動駕駛汽車業務的規模。

他說,字母表可能先選擇幾個路況、天氣條件都較好的城市,商業發布自動駕駛汽車,然後再把產品推廣至路況和天氣條件頗具挑戰的城市。

他說,字母表的自動駕駛汽車起點較高,從最初就是全自動駕駛,“你按下按鈕,告訴汽車你去哪兒”。

字母表和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今年5月宣布,雙方將合作生產100輛自動駕駛汽車,但這些車輛僅供測試自動駕駛技術。

字母表無人駕駛汽車項目始於2009年。2015年,其自動駕駛測試車走出矽谷,開始在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市測試。

字母表已制定到2020年向消費者提供自動駕駛汽車的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134

快遞業備戰“雙11”:自動化程度提升 快遞員增超50%

912億元成交額,4.67億個物流訂單——這是去年“雙11”阿里巴巴旗下平臺創造的紀錄。據中國快遞協會、菜鳥網絡預測,今年“雙11”的全民“買買買”或將給快遞業帶來超10億個包裹,短短一周產生並處理如此龐大的物流訂單,對中國整個快遞行業來說仍是巨大的挑戰。

快遞網點會爆倉嗎?送包裹的效率今年能提高多少?快遞業是否已經備戰到位?帶著這些問題,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走訪了多家快遞企業和電商企業。

自動化、智能化“緩解”高峰壓力

在韻達快遞的一處分揀中心,一條長達170米的傳送帶以2米/秒的速度運轉,傳送帶上的包裹自動掉入兩邊的編織袋中。該快遞企業運營副總監賴世強說:“這是我們引入的一臺全自動分揀系統,一小時最快能處理2萬件。”

隨後,賴世強給記者做了一道計算題:“一位普通分揀師一天的工作量約1000單,一臺機器不間斷運轉可以節省近480個師傅的勞動力,處理同樣數量快件節省的分揀人力會非常可觀。”並且分揀準確率達到99%,極大避免了人工分揀差錯率高帶來的二次處理成本和車線資源的浪費。

而實現機器自動分揀的“秘密”正是快遞包裹上貼有條形碼的“電子面單”。電子面單中“藏”著的數據可以自動串聯發貨商家、送貨快遞公司、收貨消費者以及幹支線路的數據信息,一個包裹才能在上億件包裹中被識別、處理、配送。而這一技術將在今年“雙11”大範圍應用,一定程度上緩解高峰壓力。

今年以來,各大快遞公司紛紛借助大數據和信息化改造,“軟硬兼施”打造中國物流升級版。圓通速遞運營中心高級總監王勇說,今年他們仍將依靠物流平臺的多維度數據支持,實時監控各個快遞網點的包裹情況,降低網點爆倉的可能性。

業內專家表示,往年“雙11”當天的運力壓力並不大,12、13日才是攬收高峰,隨著電子面單、智能分單等技術普及,各快遞公司自動化程度提升,預計今年“雙11”當天將成為攬收高峰期,這也將推動消費者簽收時效提前。

時效將提前10小時

除了智能的“電子面單”技術帶來了包裹運送效率的提升,今年各大快遞企業還借力“數據”做減法,即減少運送的中間環節。

金喜路是一家家紡類的電商企業,過去兩年的“雙11”當天,包裹都達到30萬個以上,物流壓力很大。其負責人黃炤華表示:“我們今年接入了電子面單和智慧物流平臺,很容易就能了解到每一家合作快遞公司的發貨進度,這些對我們在實際經營中及時調整和改善運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

據初步估算,今年“雙11”可實現大量訂單前置發貨,物流平臺菜鳥網絡首席技術官王文彬說:“時效將提升10小時以上。”而這一“加速度”是如何實現的?據菜鳥網絡方面介紹,過去是按照訂單產生的時間順序出訂單,現在基於大數據預測和雲計算,可以按照目的地進行訂單分配,這一分配環節在商家端訂單產生後即可實現。

天天快遞副總裁陳向陽說,今年快遞公司已經基於大數據對不少運力做了調整,屆時“雙11”期間實行的運轉圖與往年有所不同,有些貨運量的區域直接開通點對點的運力,減少運轉中心的壓力。

在跨境電商方面,各家電商平臺也是“各顯神通”。據網易考拉海購公關經理王崢表示,今年網易跨境電商進行了倉配擴容,並且提前1個月備足貨物,今年運送速度將大幅提升。記者了解到,國內多個電商平臺聯合網商都加大力度提升倉配能力,初步探索“物流先行、訂單隨後”,在沒有下訂單的時候,貨物已經布到客戶家門口了。

“智慧作戰”還較初級 仍靠傳統運力支撐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整體快遞業的“智慧作戰”仍處於初級階段,多家快遞公司雖尋求升級轉型,並開足馬力,但仍主要靠傳統運力支撐。菜鳥網絡聯合各大快遞企業公布了今年“雙11”的備戰情況,據統計,今年全行業將有268萬名一線人員投入到“雙11”快遞服務當中,較去年增長超過50%,幹線車輛增長59%,航空運力增長40%左右。

王勇表示,圓通速遞“雙11”的包裹量預計達到1.5億件,在高峰期全網包括末端派件、中間處理人員等增加20余萬人,幹線車輛及末端配送預計超過8000臺次。韻達速遞常務副總裁周柏根則表示,今年“雙11”預計將增加臨時人員11萬人左右,同時,10多個分撥中心已完成改造和倉配擴容,增加車輛16000輛左右。

在包裹量劇烈增長情況下,“雙11”快遞業確實壓力不小。“壓力還集中在末端配送部分。”王文彬說,除了人、車、場地的增設,今年計劃利用通過社區驛站、校園驛站、自提櫃等方式分流壓力,並且首次采用眾包服務,幾十萬眾包服務的快遞員也將加入末端派送。

“不過,怎樣使每一個包裹完成‘最後一公里’,完好無損地送達用戶手中,仍有很大的創新空間。”王文彬說。

僅僅10年間,中國躍升為全球第一的網購大國和快遞大國,有專家認為,快遞行業的發展速度十分驚人,但還未擺脫粗放、笨重的形象,離真正實現智慧物流尚有時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00

手機難做,不如開發自動駕駛軟件?黑莓這次要和福特合作

據路透社報道,黑莓表示,它已簽署一項協議,與福特直接合作以擴大汽車制造商使用其QNX安全操作系統。

此前,黑莓在智能手機領域曾經有過輝煌的業績,但在蘋果、谷歌和三星等對手的擠壓之下,黑莓在智能手機市場節節敗退。如今,黑莓已經將自己的未來寄希望於進一步拓展軟件產品方面,包括將軟件產品銷售給汽車制造商和其它制造商等方面。

“我們能夠奠定整個汽車的基礎,包括從自動駕駛到信息娛樂等過程在內。”黑莓旗下QNX部門總經理John Wall表示,福特一直在其Sync3車載信息娛樂系統中使用它們開發的軟件,但之前是通過松下采購的。雙方的合作將繞開中間商,使黑莓能與福特聯合開發更多軟件。

此前QNX軟件幾乎只應用在車載信息娛樂系統中。不過黑莓一直看好自動駕駛軟件的潛力,已經在與創業公司合作開發自動剎車技術。

黑莓把QNX看作是未來增長的一個關鍵引擎。QNX軟件已被應用在全球逾6000萬輛汽車中,這使得黑莓具備在汽車軟件領域繼續發揮重要作用。而QNX主被應用的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是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環節。

按照Wall的說法,QNX軟件已經獲準使用到無人駕駛和激活安全系統之中。Wall聲稱,“在最初的參與階段,你們可以考慮向駕駛員座艙、信息技術、信息娛樂服務等領域拓展。”

目前,黑莓和福特均拒絕透露QNX將如何整合到新系統之中,也沒有透露此次交易的金額等信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570

Model S又出事故兩人遇難!特斯拉稱不是自動駕駛的錯

11月5日,據福克斯新聞報道,近日,一輛特斯拉Model S電動汽車在美國印第安納州首府印第安納波利斯市發生了一起嚴重事故,導致整個車輛燃燒。但是特斯拉公司方面表示,否認該事故中自動駕駛功能Autopilot在車內運行。

據報道,美國當地時間11月4日淩晨,在印第安納波利斯,一輛Model S在高速行駛下與樹撞擊,造成車輛起火,車上兩名乘客身亡。根據現場的證人和證據,當局認為特斯拉在發生事故時處於超速狀態,高速碰撞系著火事故主因。

隨後特斯拉公司的一位發言人表示,該公司認為,自動駕駛功能Autopilot在這起Model S事故中並沒有開啟。如果自動駕駛功能打開的話,在事發地,當時這輛Model S的車速可能會限制在不到35英里每小時的速度之內,因而也可能就不會嚴重事故,而且破壞程度也會得到一定的控制。

特斯拉稱,汽車遭受了太多的損害,以至於汽車根本沒有向特斯拉服務器發送任何數據。數據將能夠顯示出駕駛員是否在汽車上開啟自動駕駛儀。

同時警方發言人理查德·里德爾周四早些時候也表示,調查人員正在查看自動駕駛儀是否在事故中發揮作用。

據悉,這已經是特斯拉汽車今年發生的第四起事故。其中一起發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收費公路的貝德福德市(Bedford)出口,車輛在駛離出口時撞上右側道路護欄,隨後反彈至中央隔離帶,並發生側翻。幸運的是,車主與乘客並無大礙。

而在另兩起事故中車輛均未受到碰撞,一起發生在挪威,在使用超級充電樁充電時發生自燃。另一起發生在法國,一輛Model S在試駕過程中意外起火。

作為四起著火事故的“主角”,特斯拉Model S是目前美國最受歡迎的豪華轎車之一。 據IHS Markit 發布的數據表明,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Model S轎車在美銷量超過了奔馳S級與寶馬7系轎車的銷量總和。第三季度,特斯拉Model S在美銷量同比大漲59%,達到9156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197

圖文|百度無人車首次行駛城市路段 超車轉彎自動完成

國內無人車首次在烏鎮實現了城市路面L4級別(最高級)的全程無人工幹預行駛,讓國內的自動駕駛邁上一個新臺階。

16日上午,烏鎮路面上18輛藍白相間的百度無人車投入測試運營。第一財經記者乘車體驗了其中一輛,由於監管方面只批準開辟了一條長約3公里的路面,因此體驗時長只有幾分鐘。行駛過程中,坐在駕駛位的工作人員只在啟動汽車時點擊了一下屏幕,全程中沒有手和腳參與汽車的速度調整、轉向、剎車、變道超車等。

去年12月,百度無人車曾在北京五環進行測試,當時使用的是寶馬車型,而且是在路況相對簡單的高速(高架)路面行駛。去年互聯網大會上,這輛車只是在烏鎮現場進行了靜態展示。今年的大會,百度無人車改為與奇瑞、北汽、比亞迪等國產車合作,是首次在城市道路進行無幹預自動駕駛,比高速路段更加複雜。

在烏鎮現場,盡管這段路是提前規劃化的,但並沒有限制社會車輛和行人通行。在考驗無人車系統算法與識別能力的掉頭轉彎環節,這輛車遇到左轉紅燈時緩慢停了下來,當倒數讀秒顯示為零後,無人車自動轉彎掉頭,整個過程表現順暢。當前方出現行駛較慢的另一輛車輛時,無人車自動給出左轉燈,從左側車道超車。

在技術原理上,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無人車車頂裝置一個不間斷旋轉的64線激光雷達。在車輛行進的過程中,激光雷達通過360度不斷旋轉,采集車輛周圍的環境數據,進行車輛自身定位及四周障礙物檢測。在車頂左右及後側還有3個16線激光雷達,以對車身周邊盲區障礙物檢測。在車頂上方,可以看到2個高動態範圍相機模組,它們主要是用於精確識別紅綠燈,路面交通線、各種交通標識,以及正前方障礙物。同時,百度無人車還配備了毫光波雷達和GPS/ IMU組合導航定位系統,以進行車距定位及點雲定位等檢測。這些傳感裝置共同組成了無人車的感知系統,就好像人的眼睛一樣,每時每刻向無人車輸入周邊外界信息。

占據無人車後備箱位置的是百度汽車大腦,相當於神經中樞,各種雷達與傳感器收集到的數據實時傳輸到這里做計算分析。汽車廠商向百度開放接口,理論上所有人為操作能控制的汽車部件,都可以由人工智能代替。

根據美國NHTSA公布的劃分標準,智能汽車可以分為4個級別,L4屬於全無人駕駛的最高級別,是汽車駕駛自動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級別。Google無人車、百度無人車等瞄準的就是這個方向,像人們熟悉的特斯拉電動汽車,屬於L3自動駕駛級別。

不久前,新加坡與芬蘭赫爾辛基先後進行了無人駕駛公交車的上路測試,全球首個無人駕駛出租車也亮相新加坡,但離規模化實際應用還有一段路要走。特別是國內路況通常比海外城市更複雜,無人車真正上路還需等待時日,盡管百度此前制定了“三年商用,五年量產”的目標。

從無人車這個縮影也不難看出國內這次烏鎮峰會背後的一個趨勢。與更重視技術創新的矽谷相比,中國互聯網公司普遍在模式與市場方面具備優勢,但進入“互聯網的下半場”,以BAT為主的國內公司紛紛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領域布局,技術正成為中國互聯網公司轉型的新驅動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09

郭臺銘:互聯網汽車我絕對不敢開 自動駕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在接受央視財經采訪時表示,經濟不能看一年,要看兩年、三年,甚至於看到2020年。

“我認為是2020年的經濟一定會複蘇,在那個時候,中國經濟不但會比現在結構調整更好,再加上互聯網的加持,不管是+互聯網,或者是互聯網+,再加上中國從制造大國走到制造強國,再加上本身中產階級人口的,中產人口結構的比例調整,我相信再加上有效率的政府,再加上領導中心的決策非常快,再加上政府對於制造、工業、出口、科技引領的措施,我認為這不是一個短線的,也不需要是短線的收效,是長效的。"郭臺銘說,“所以我認為2017年,不要期望它有過多的成長,因為我們要新常態來看,可是大家將來要看的是我們怎麽樣在未來2018年、2019年、2020年的成功,現在要去埋下所做的成功的種子、成功的基因、DNA。”

在談及傳統制造行業借助互聯網技術是否是轉型的方向時,郭臺銘表示,”其實不管馬雲、馬化騰跟李彥宏,包括我過去在投資跟收購項目過程中,他們派人到臺灣學習我們的科技,我覺得沒有一個互聯網企業,可以說富士康是一個傳統的制造業。其實很多年來,我們都已在支持很多互聯網公司做最新的科技的產品,用的都是互聯網的科技。我要強調這一點,不是說互聯網的公司會比較會宣傳,但是傳統的制造業他們不願意被人家知道他是在高科技里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說今天展出來的數字經濟。上一次互聯網大會,我也來參加了,再強調互聯互通、資源分享,這個是屬於理念層級、觀念層級的訴求,這一次互聯網大會在於強調能夠怎麽創新驅動,來改善人類科技的生活,讓人類真正享受到數字經濟和互聯網經濟帶來的生活的便利跟方便。所以這個議題出來,讓很多的硬件制造業,把他過去所做的,跟互聯網所相關的科技展現出來。“

郭臺銘還認為制造行業正好跟互聯網企業倒過來,”他們叫互聯網+,我們是+互聯網。每一個行業,比如汽車行業,大家說互聯網汽車,我認為做汽車的人,加上互聯網,比如寶馬、奔馳、豐田,甚至很多有名的汽車廠,他們其實都發展了很多年了,雲端網絡的技術,因為他們對於安全的監控,對於安全的重視性比較重要,所以他們對互聯網技術的推動比較緩慢。可是國內很多互聯網公司都爭相要去做互聯網汽車,我可以說那個汽車我絕對不敢開,因為它不是玩具的遙控汽車,因為汽車是有安全的顧慮。我在四年前到Google看過它的互聯網汽車,到現在他還是在非常早期的實驗階段。國內很多汽車廠說我可以做到無人駕駛,我覺得如果哪天有這輛車出來,我也勸你三思而後行,不要提早去買,因為這是一個真實的世界。互聯網汽車,我覺得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清潔能源汽車倒是可以先走,互聯網汽車有很長一段時間,還有自動駕駛,這是我的想法。“

而被問到關於中國制造的問題時,郭臺銘表示,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就是國家要定一個三個十年的工業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第一個十年要能夠跟德日美相抗,平起平坐,這個是有機會做到,這是因為中國有年輕人,中國的制造產業現在都有互聯網的基因,再加上互聯網在中國盛行很快,所以互聯網可以迅速運用在工業制造的領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08

遠不止是6s!iPhone還剩30%電量就自動關機

11月29日消息,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最近不少蘋果用戶在蘋果官網論壇和各大社交網站投訴稱,他們在iPhone上安裝了最新iOS升級後,手機耗電速度明顯比平時快了。而受到這個故障影響的設備不僅有蘋果官方已經承認的iPhone 6s,還有iPhone 6、iPhone 6s Plus和iPhone 5s。

用戶們稱,在將系統升級到iOS 10.1或iOS 10.1.1後,有些機型的iPhone就會出現自動關機的故障,哪怕手機顯示還有30%左右的電量也會像電量耗盡了一樣自動關機。他們給iPhone接上電源線後,手機就會迅速回到30%電量的位置。

Hacker News和Reddit網站的用戶也報告了類似的問題,有些用戶說最新系統升級還導致電池電量迅速被耗盡和電池電量計算錯誤等問題。

從用戶們提供的信息來看,發生這個故障的條件似乎各不相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手機自動關機的時候都是電池電量在30%左右的時候。

蘋果在本月早些時候宣布了一項“iPhone 6s電池免費更換計劃”,但它說只有“在2015年9月至10月期間生產的一小部分iPhone 6s”受到這個問題的影響。

因此,蘋果只會為一小部分iPhone 6s免費更換電池。但是除了iPhone 6s之外,似乎其他機型的用戶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可能某些iPhone用戶還在使用有缺陷的電池,而且暫時沒有合適的解決辦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356

松下定下目標:2020年開發出可完全自動駕駛電動汽車

11月30日消息,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松下為開發出能夠完全自動駕駛的小型電動汽車(EV)正在推進實證試驗。該技術利用圖像識別技術和人工智能(AI),力爭2020年左右完成開發。松下並非想銷售汽車本身,而是著眼於將來為汽車廠商提供技術或者接受設計外包等。

據報道,國內外的汽車廠商、IT企業爭相開發自動駕駛汽車,日本政府也將其列為經濟增長戰略的重點項目。松下公司亦希望將車載電池、傳感器、攝像頭等汽車相關業務培育成利潤增長點。

試驗中的EV是兩人乘坐的小型車,基本上保持時速40公里的低速行駛。目前設想在商業設施等限定區域使用。車上安裝有多個攝像頭和傳感器,以確認前後左右的狀況,防止碰撞。同時利用AI、衛星定位系統(GPS)等技術,力爭實現完全自動駕駛。

樣車已經在橫濱市內設置的測試道路開始行駛試驗。本年度還將在位於大阪府門真市的公司總部的附近公路進行試驗,之後會考慮在實際的公路上試行駛。

公司負責人預測稱,“除乘用車以外,還在設想運用於農用拖拉機、物流設施的裝卸車等車型的技術應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5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