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交易員看脫歐公投:長夜少眠 交投寡淡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679.html

托尼(化名)是美國一家大型銀行利率期權交易組的交易員。整個暑假期間原本交易室都比較安靜,無論是交易員同事還是買方的客戶都輪流休假。上班時間雖然還是那麽長,但是比較輕松。

“今年夏天市場因為美聯儲可能加息已經比以往幾年更加有波動性,加上英國脫歐公投,市場更加是過山車。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能找到機會休假帶孩子們出去旅遊一下。” 托尼說。

長夜少眠

托尼在英國脫歐公投投票日當天被全組同事一致推舉晚上留在辦公室值班。他的老板很開心地幫他定好了公司附近的賓館,然後鄭重地告訴他,全組今年的業績就靠他今晚的表現了。由於利率市場24小時不間斷,紐約時間前一晚投票結果陸續公布的時候,美國利率市場可能會劇烈波動。亞洲的交易員會承擔主要的做市任務,但是紐約交易室的風險還是要由紐約的交易員來掌控。已經交易了10年而還年紀不算太老的托尼被認為是最合適的熬夜人選。

 “這兩天市場流動性很差,沒人敢一次性吃進大單交易。客戶打來電話詢問價格時我都會告之,我只能在這個價格上做一個不大的交易。如果對方要多做很多,必須拆成小單等我慢慢的分批做完。整個市場都非常小心,所以流動性差,最後造成價格波動就特別大。稍有風吹草動就出現價格劇烈波動。” 托尼說。

 “打電話來詢問我市場情況的客戶很多。其中有些還會對市場可能出現的情況侃侃而談,但是一旦我問客戶是否要先根據他的預計建立一點倉位的時候,幾乎沒人真的和我交易。” 托尼說。“這種狀況也和讓人郁悶,相當於你可以看到很多機會卻無法抓住。”

其實,直到美國當地時間23日收盤,也就是英國公投快結束的時候,托尼還是挺自在的。和很多紐約的基金經理一樣,他認為脫歐的可能性不大,“80%的可能性是會留歐的。”

然而,隨著投票統計留歐和脫歐的支持人數交替上升,市場也不斷地過山車。托尼覺得,一個人坐在交易室看看市場,卻找不到交易對手,那確實是相當的郁悶。

交易量清淡

隨著英國公投計票結果的公布,24日美國主要股指大幅震蕩。托尼自然一清早就從床上跳起來。

“(24日)清晨2點以後基本上市場已經跌到底,沒想到經過雷曼兄弟風暴之後還能在這麽短的時間里再次見到這樣的暴跌。” 托尼說,“我睡了沒幾個鐘頭又早早的回到辦公室,結果大家都早到了。市場還沒有像樣的反彈,最後一整天都沒有反彈。電話倒是很繁忙,客戶都打來問詢情況,但是大家都很謹慎。基本上沒有人願意清倉,也沒人敢在沒有像樣的反彈出現前抄底。”

 其實,托尼的客戶有很多都來自基金公司。《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一些大型基金公司了解到,分析師對脫歐的投資影響看得很輕。

“大多數人說它不會走。而出來結果是脫歐,對市場來說,是一個預料之外的事,所以市場波動會很大。” 美國一家世界著名的基金公司資深風險分析師江平告訴本報記者 :“但其實,近幾年各國的央行很活躍,真正能夠讓英國,這個占全球2%的經濟體影響到其他國家經濟的概率是很小的,因為其他國家的央行會介入。所以,不會對我們的投資策略產生太大影響。反而會有5%的機會。”

江平說,對他們這樣的全球基金公司來說,主要的影響其實還是在運營方面,因為公司在倫敦有分部,以後基金在歐洲運作,除了要在倫敦申請資質,可能還需要到其他地方申請資質甚至設立分部了。

禁止言論影響公投

作為美國大型銀行的交易員,托尼講話非常謹慎,直到英國公投結束,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更多的工作內容。

 “法律部門兩天前專門發信給大家提醒大家,不要在公投結束前討論投票結果,以免觸犯法律。如果有人告訴你他統計的投票結果,必須立即報告法律部門。”托尼說。 這次英國的脫歐公投投票一直持續到紐約時間下午5點。“法律部門說,任何基金都可以雇人在投票站外通過問詢投票的人來估計最終結果。基金可以利用他們自己的統計來和我交易。但是他們不能告訴我他們發現了什麽,否則我必須報告法律部門。”

英國的該法律本意是禁止任何人或者機構通過發布提前統計結果來影響還未投票的民眾,但是也加重了信息的不對稱,對銀行交易員造成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37

英國脫歐覆水難收 二次公投幾多可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637.html

“我們簽名請求英國政府執行規則,即在投票率低於75%的情況下,若留歐或脫歐方的得票率均低於60%,應該啟動第二次公投。”在24日脫歐派以微弱優勢贏得公投之後,英國議會請願網站的頁面上,出現了這麽一條請願內容。截至《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稿時,關於啟動第二次“脫歐”公投的請願已經得到了超過270萬個簽名,忽然暴增的流量還一度造成該網站癱瘓。

但問題是,請願真的能力挽狂瀾,把英國拉回歐盟嗎?

刷屏的“悔脫”

按照規則,只要簽名超過1萬,政府將會進行回應,超過10萬,請願內容將會在議會進行討論。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民意眾籌,意味著,議會很快將會就二次公投進行討論。

有趣的是,觀察這次請願簽名的地區分布,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英格蘭東南部的請願數量最多,其中又以倫敦為甚。而公投當天,東南部正是遭到暴雨襲擊做多的地區,氣象部門在該地區發布了20多個暴雨警報。但從公投結果來看,東南部多數地區還是以留歐為主。

請願簽名分布

看來,不少英國選民後悔了。

從這場轟轟烈烈的退歐論戰開始之時,媒體和政治家創造了“Brexit”表示英國脫離歐洲。現在,社交媒體上開始出現了“Regrexit”的標簽,也就是“Regret”(後悔)和“Exit”的合體,來表示那些親手投出“脫歐”票的英國人現在後悔了。

從一些社交媒體的內容來看,許多表示後悔的選民稱,自己原本預料留歐的可能性會很大,因此自己投一張脫歐票可能不會有什麽影響。也有選民表示在看到卡梅倫辭職後才意識到這次“玩大了”。

在脫歐派占大多數的英格蘭東南部康沃爾郡,現在已經開始著手籌集資金,以填補原來的歐盟經費,這意味著需要得到等同於歐盟項目在過去十年里提供的、平均每年6000萬英鎊的投資。

二次公投希望渺茫

值得思考的是,二次公投是否能幫助留歐派翻盤?

公投之後宣布辭職的首相卡梅倫此前曾表示,公投是“一輩子就一次”的事情,英國不會對此舉行第二次公投。工黨領袖科爾賓也表示拒絕第二次公投。脫歐陣營領頭羊英國獨立黨(UKIP)領袖法拉奇5月就曾表示,如果最後留歐陣營以微弱優勢取勝的話,他將不可阻攔地發起重新公投。

有分析認為,即便請願得到了議會的關註和討論,實現二次公投的幾率幾乎為零。最重要的原因是,請願要求設置“投票率高於75%,勝方得票率應高於60”的門檻,但是,公投的規則是不可事後回溯的。

在英國歷史上,公投可以設置門檻。1979年的對是否成立蘇格蘭議會進行的公投,就因為有一個條款要求贊成票需要超過所有合格選民的40%而最終未通過。區別在於,門檻的設置必須發生在舉行公投之前,確保所有人都了解規則,而這次的請願給人的感覺則是,弱勢一方在敗局已定之後忽然提出了一個新的門檻。

另一個原因在於,即便議會承諾對超過10萬個簽名的請願進行討論,但並不意味著議會有需要通過這項請願的法律義務。

留歐須等待黑天鵝

卡梅倫在辭職聲明中稱,將由新的領導人帶領脫歐後的英國向新的方向走。這意味著,卡梅倫放棄了向女王請求提前解散議會進行大選的機會。他也表示,未來一段時間里他的主要任務就是確保政府的平穩過渡。

根據歐盟條約第50項條款,歐盟成員國脫離歐盟必須致信歐洲理事會並得到後者準許,經過兩年的時間才可以正式離開歐盟。所以,按照程序,英國至少在未來兩年內還是歐盟的成員。這段時間內,英國需要與歐盟進一步探討雙邊關系,協議在歐盟其他成員國集體同意之後便達成,歐盟在歐洲議會表決通過之後正式同意英國脫離歐盟,只有到這個時候,英國才算正式離開歐盟。

這個過程中存在的變數在於,歐盟與英國就二者關系的談判將持續多久?另外,歐盟內部如果對英國退出不能形成一致意見也將會延長英國脫歐進程。換句話說,英國脫歐的基本趨勢已定,但還有很長一段程序要走。

英國和歐盟談判的議題可能會包括,花了一半的歐盟預算怎麽辦?住在英國的歐盟公民怎麽辦?未來和歐盟之間的貿易條款怎麽定?從歷史經驗來看,這些談判同樣會是複雜而冗長的。

另一方面在於,脫歐的決定對英國帶來的影響未來將會逐步顯現,要麽經濟向好,要麽經濟衰退,一旦經濟出現導致衰退,那麽無論是民意還是精英,都會期待重回歐洲懷抱。

再者,從目前無論是工黨還是保守黨黨內的分裂態勢來看,現有的建制派面臨壓力,一旦政壇再發生某些“黑天鵝事件”,令英國面臨解散議會提前大選的局面,那麽新的政府如果傾向於脫歐,則加速英國脫離歐盟的進程,而如果傾向於留歐,則可能對重新回歸歐盟發起另一輪公投。

從歐盟方面來看,歐盟初始的6個國家發出了一致聲音,表示既然英國人做出了選擇,那麽就不應該再攔著他們,而是盡快讓路給英國出去。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甚至要求立即啟動程序。歐洲議會主席舒爾茨則表示,卡梅倫要等到10月才正式辭職換人,是“把整個歐洲綁為人質”。

工黨主席科爾賓和工黨影子外交大臣班恩(Hilary Benn)

公投結束以來,除了卡梅倫辭職外,英國政界比較重大的人士變動還有,英國歐盟委員會負責金融事務的委員希爾表示將會辭職。工黨內部因為工黨主席科爾賓在此次留歐造勢中的不作為而對其提出不信任案,要求投票令他下臺。隨後,工黨影子外交大臣班恩(Hilary Benn)也因表示支持不信任案而被踢出影子內閣,他表示不看好科爾賓的領導力,並預測將有更多影子大臣離他而去。

看來,公投覆水難收,後悔的英國人卻不知誰能為此買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39

一旦脫歐,誰將是人生贏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431.html

假如英國脫歐,哪些人群受到的影響最大?

地產擁有者

英國房地產界的共識是:假如英國脫歐,要麽導致房地產價格增速下降,要麽房地產價格會直接下跌。

英國房地產中介Winkworth表示:如果英國退出歐盟,任何移民人數的下降都會對住宅價格造成直接的下行壓力。對於投資者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壞消息;但對於有意向的買家而言,脫歐或許焉知非福——房地產中介機構Knight Frank認為,整個英國的購房成本都非常高,尤其倫敦是全世界房價最高的地區之一。

另一種可能性是,抵押貸款購房的月供將會下降。如果脫歐的確對英國經濟造成了沖擊,那麽英格蘭銀行(央行)可能會被迫進一步降低利率。對於某些類型的貸款方或新房買家而言,這將降低還貸難度。但由於整體利率已經處於歷史地位,央行的降息空間也會非常有限。

Winkworth公司CEO 阿加斯(Dominic Agace)表示,英國退歐一定會對房地產市場造成災難性的影響。英國和倫敦尤其“始終吸引著外商投資的流入——而且外資不僅來自於歐洲,還來自更遙遠的地方。我預計影響將會持續。”

投資者

除了地產投資者,金融投資者們也都在觀察著投票結果的動向。關於投票結果的不確定性已經拉低了英國的匯率和股市價格,但在一些民調發現投票結果可能出現反轉後,貨幣和市場在本周開始了轉向。

英格蘭銀行預計,脫歐的結果將會對英鎊和股市帶來下行壓力。如果跌幅過於明顯,央行必將出手幹預,例如用更多外匯購買英鎊,或者提高利率等,而這些都會沖擊那些借有抵押貸款的英國人。

不過,脫歐結果對於市場的長期效果還不得而知。脫歐陣營認為,歐盟的監管會拖累英國經濟,而脫歐可以帶來更多的繁榮。留歐派則警告稱,英國脫歐會導致大規模的裁員、以及外商投資的下跌。

學生

許多英國的頂尖學校都支持留在歐洲。大多數學者認為,脫歐會威脅到來自歐盟的研究資金、提高歐洲學術人員進入英國的門檻,並造成教員數量的下降。

“英國大學”報告顯示,2013-2014年英國的高等教育機構擁有約12.5萬名歐盟學生,占全國大學總體錄取人數的5%,同時每年會帶來37億英鎊的收入,並支持了3.4萬人的就業。

過去,由於英國的歐盟成員國屬性,歐盟學生被視同本國學生。他們交付同樣的學費,也可以獲得相同的助學貸款。因此,脫歐看起來可以給英國政府省點錢——因為不再需要為歐盟學生提供助援助。但學者們表示,研究資金的損失要遠遠超過這點利益。

駐派英國的外籍雇員

在過往的歲月里,由於歐盟內部勞動力的自由流動,英國公民可以自由地到其他國家工作,反之亦然。

但在當下,居住在英國的歐盟公民表達了自己的擔心:如果英國脫歐,自己可能會被逐出英國。不過,這也要取決於英國與歐盟國家的最終協定。一種可能性是,英國仍會被允許進入歐盟的單方市場,但為此英國也必須維持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在這種情況下,歐盟移民在英國工作依然會一切如常。但更大的可能性是“澳大利亞風格”,即點對點的移民系統。英國可能會確認一些特定行業、以及對特定技能工人的需求,允許這些移民在英國生活和工作。脫歐派領袖們給出的建議則是,已在英國的歐盟公民應該得到永久居留的許可,但未來希望移民的人則需要遵守新的規則。

2015年進入英國的移民人數已經接近創紀錄的33萬人,政府一直迫於壓力想減少移民數量。而由於歐盟內部勞動力的自由流動,政府一直專註於削減非歐盟成員國移民、收緊他們進入英國的條件。

為此,部分歐盟外地區——例如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公民已經開始抱怨這種歧視。一位來自孟加拉的咖喱店店主則表示自己無法從亞洲帶來足夠的廚師,因為英國針對非歐盟成員國的移民規則更加苛刻。

英國的駐外人員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約有450萬英國人旅居海外,其中有150萬人在歐盟國家。一種值得擔憂的可能性是:這些英國公民會在一夜之間變成非法移民。但一些律師認為,國際法對屬於此類情形的公民有所保護。1969年的維也納公約明確,當協定效力終止時,在協定生效期間獲得的人權、責任和法律情形會得到保護。

蘇格蘭人

假如英國脫歐,蘇格蘭會不會再來一次獨立公投?

民調顯示,蘇格蘭人支持留在歐盟,甚至有人建議,在英鎊失去價值的情況下,應該將其貨幣換成歐元。

但一名分析人士表示,盡管脫歐將會對蘇格蘭獨立運動造成影響,但蘇格蘭獨立公投不太可能近在眼前,“蘇格蘭民族黨(SNP)將會選擇自己的時機。假如英國脫歐,他們將會收好自己的籌碼,他們將擁有政治資本。他們也會觀察英國會首先提出怎樣的條件,然後再決定如何進行下一次公投。他們會等待最好的時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48

北約:英國“脫歐”將加速地區不穩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265.html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當地時間22日在布魯塞爾接受英國《衛報》訪問時強調,英國對歐洲抗擊恐怖主義和應對大規模非法移民非常重要,而一個分裂的歐盟將加速區域的不穩定。英國與其脫離歐盟而被歐盟的決策所影響,不如留在里面成為決策制定者。

呼籲英國留歐

“我不用去投票,這是英國人民的決定。”斯托爾滕貝格表示,“我能做的就是告訴人們對北約來說什麽是重要的,對英國和北約來說,一個存在於強大的歐盟體系內的強大的英國才是最佳選擇。”

“原因是,我們現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戰、恐怖主義、不穩定性和難以預測的安全環境,而一個分崩離析的歐盟將會增加這種不穩定性和不可預知性。”斯托爾滕貝格稱,“英國是北約在歐洲盟友中最大的軍事力量支持者,所以,英國的做法很重要,作為跨大西洋合作和歐盟-北約合作的倡導者,英國留在歐盟中產生的領導力對北約來說是一大優勢。”

斯托爾滕貝格強調,一直以來,英國在歐盟和北約關系中是一道重要的橋梁,包括促進了反恐情報共享,此外,歐盟和北約合作對於控制跨越愛琴海的難民潮起到很大作用。

“我們需要歐盟和北約共同合作來抗擊恐怖主義,二者之間應該加強合作。”斯托爾滕貝格稱,“如果我們的鄰居能夠穩定,我們就能更安全。”

1994年,斯托爾滕貝格作為挪威首相為挪威加入歐盟的公投造勢,他當時表示尊重選民不加入的決定,但是並不能改變他對歐盟成員國身份所帶來好處的判斷。

斯托爾滕貝格稱:“就挪威的國家大小來說,挪威比英國接受了更多比例的移民。所以,即使是在歐盟體系之外,還是會受到歐盟各種決定的影響,所以,我想最好還是留在里面成為影響決定的一方,而不是脫離歐盟成為被影響的一方。”

歐洲政客態度強硬

就在英國“留歐”和“脫歐”兩大陣營為拉選票最後一搏之時,北約秘書長也再一次表態支持英國留在歐盟。不過,在公投最後拉票時刻“下註”的歐洲政治家絕非斯托爾滕貝格一人。

法國總統奧朗德表示,歐盟的未來將在23日迎來風險。“英國面臨很大的風險令其無法繼續留在單一市場和歐盟所處的經濟區域。”奧朗德稱,法國會為英國“脫歐”的決定“推演出所有結論”,而這些“都是不可逆的”。

比利時首相夏爾·米歇爾,無論23日的公投結果如何,他都會與歐盟領導人舉行特別會談,評估那些將會令歐盟集團偏離軌道的因素。而且,米歇爾希望是一次非正式會談,因為不僅是在英國,對歐洲來說,也有明顯的跡象顯示當下的不滿情緒。“我們越來越多地感受到了在一些歐洲項目上出現的猶豫。”米歇爾如此表示。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則對英國選民提出警告,稱一旦英國脫離歐盟,將不會就應該在歐盟的地位重啟談判。“離開了就是離開了。”容克態度強硬,“英國的政策制定者們和英國選民們必須知道,沒有重新商量的余地。我們和英國首相之間已經簽署了協議。他拿到了他能為英國爭取的最多利益,我們也做出了最大讓步。所以,不會再有重新談判的余地了。”

除了斯托爾滕貝格外,也有不少北約官員認為,歐盟的分裂是包括“伊斯蘭國”在內的一些極端組織希望看到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51

“脫歐”公投在即 英國也將迎來“特朗普時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254.html

英國“脫歐”(Brexit)最近才在“對別國事務不熟悉”的美國引起熱烈討論。

而美國公眾知道英國“脫歐”的起因居然是,即將代表共和黨競選美國下一屆總統的特朗普在被記者問到有關“Brexit”的時候一臉茫然,似乎從未聽過也不知道這個詞。在被主持人兩次提醒之後才回答說,他支持英國“脫歐”。

在距離英國“脫歐”公投只有不到24小時的時候,特朗普坦誠表示,他確實只是“傾向於英國脫歐”,但是“任何人都不應該聽我的,因為我其實沒太關註這個問題。”

然而,有美歐問題專家認為,英國“脫歐”的相關議題其實和特朗普競選有著驚人類似的地方。

就連英美兩國選民對政治現狀的不滿,對如何作出選擇的茫然都非常相似。

獨立黨領袖堪比特朗普

在移民議題上。作為“反歐盟”,“反移民”代表的英國獨立黨領袖法拉奇 (Nigel Farage)在英國的“話題性”地位堪比特朗普在美國的“爭議性”,兩人的移民觀點也有著驚人的類似,並且在各自國家的年長白人藍領階層都有著很高的支持率。

“我要奪回我的國家!”法拉奇在上月的一次競選活動中如此表示。而他所說的“國家”就是之前的那個以白人占絕大多數,移民數量很少的英國。

“我們需要建一座墻,並且要盡快建。”特朗普在談到美國的邊境和移民政策時表示,一旦當選為美國總統,他將大規模遣返美國境內的非法移民,並將把那些想來美國的“壞人”都擋在墻的那邊。

在有關貿易的問題上。支持英國“脫歐”的力量都認為,在歐盟體系中存在大量把貿易協議搞砸的“官僚主義”,因此只有“脫歐”,英國才能重新和其他國家協商那些長期被擱置的貿易協議。

從宣布競選美國總統開始,特朗普就一直表示,美國的經濟處於這樣糟糕的狀態,原因就是“愚蠢的政客談出來的都是愚蠢的貿易協議,美國也因此遭受了上億美元的損失”。所以,特朗普表示,只有他當了總統才能改變這種狀況。

“偉大論”擁躉

同時,“偉大論”在“脫歐”力量和特朗普的競選中都是核心理念。“脫歐”派普遍認為,只有脫離歐盟體系,英國才能像當初獨立的時候那樣,“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一直批評“美國已經不再偉大”的特朗普的競選口號就是“讓美國再次偉大”,特朗普還指出,他當選為美國總統的話,美國會比以往都更加偉大。

此外,“脫歐”運動的推動者和特朗普的競選都帶有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將自己描繪成拯救各自國家走出困境的唯一希望。

唯一不同的是,特朗普的情況可能還更糟糕一些。因為他在有關穆斯林以及移民議題上所發表的出格言論不僅在美國國內遭到強烈抨擊,更招致英國議會提出考慮是否應該對特朗普頒發英國旅行“禁令”,因為之前英國曾有一百萬人聯名上書英國議會,要求“不讓特朗普走進英國一步”。

而英國的退歐運動也鬧劇不斷,除了包括獨立黨等在內的政黨“不停發表攻擊性的言辭外”,更多的時候包括獨立黨領袖和倫敦前市長等政客的言論更被批評是在“長篇大論但全是胡言亂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52

不妙!65%的英國報紙都在鼓吹“脫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236.html

參與英國“脫歐”公投辯論大戰的並不只有政治領袖們,英國各大媒體也是主力。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掌握了話語權的媒體也在卯足勁為各自的立場爭取盡可能多的選票。

最新的民調結果顯示,雙方陣營的力量十分接近,呈現出對半開的膠著狀態。但從英國媒體的表現來看,“留歐”情況似乎並不太樂觀。因為當地銷量前三的報紙都在積極鼓動英國公民投“脫歐”票。

另根據一份統計報告,英國每天發行的報紙中,有大約585萬份是支持“脫歐”的,其中包括發行量最大的《太陽報》(The Sun)和《每日郵報》(The Daily Mail)。而只有不到315萬份是支持“留歐”的,其中包括《衛報》(The Guardian)和《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等。也就是說,65%的英國報紙都在鼓動“脫歐”。

脫歐陣營:黃色小報

當地時間22日,英國銷量第二的《每日郵報》(The Daily Mail)在頭版上登出了這樣幾個大字:“如果你相信英國,那就投離開。”

這是英國發行量第二大的報紙,銷量超過150萬份。它的影響力不只體現在線下。宣稱自己擁有英國最受歡迎電子報網站的《每日郵報》說自己每天都有140萬的全球讀者,市場定位為“這是忙人的報紙,窮人的報紙”,“只賣半便士的便士報”。

它的競爭對手《太陽報》(The Sun)在脫歐問題上與它站在了同一陣營。

當地時間21日,英國銷量第一的《太陽報》(The Sun)在頭版最顯著的位置打出了“脫歐”標語:“請在英國投‘離開’票”,鼓動人們選擇離開歐盟。

“這是我們讓英國變得更強大、重塑我們的民主、保留我們引以為傲的價值觀和文化的機會!”該報在當天的頭版上這樣寫道。

《太陽報》是默多克(Rupert Murdoch)新聞集團旗下的一份小開型日報。作為以獵奇和炒作新聞出名的英國小報,它擅長煽情,讀者以社會中下層人士為主,久居英國報紙發行量榜首。

《太陽報》姊妹刊、英國銷量第三的《太陽報》周日版也援引了上述的標語,呼籲讀者“脫歐”。這份周報提出,歐盟這個“超級邦國已經成為了吞噬我們民主的惡魔”。

有評論稱,此刻無須討論報紙質量,畢竟在即將開啟的“一人一票”的公投中,數量是唯一的依據。

留歐陣營:高端報紙

雖然銷量最大的三份報紙都是煽情的脫歐派,但仍然有很多知名的英國媒體是堅定的留歐派,比如《衛報》(The Guardian)、《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倫敦標準晚報》(London Evening Standard)和《每日鏡報》(Daily mirror)等等。

和《太陽報》相比,《衛報》雖然報紙的發行量相對小,但在網上的閱讀量卻並不遜色。它是嚴肅、可信和獨立新聞的代名詞,定位於高端市場,讀者主要為政界人士、白領和知識分子。

“保持聯系和包容,而不是憤怒和孤立。” 《衛報》在20日用精煉的語言勸英國公民留下。

全球聞名的英國財經類刊物《金融時報》和《經濟學人》也都是堅定的反對脫歐者。“退出歐盟的投票將成為英國政治和經濟的墳墓並持續帶來傷害。”在最近的一期封面報道中,《經濟學人》這樣寫道。

英國各大媒體的表現反映的是整個英國國內的深層分化,即使是同一集團旗下的刊物也持有不同的立場。

《每日郵報》的姐妹刊物《星期日郵報》(The Mail on Sunday)就對讀者說,請投票留在歐盟。另外,英國第一主流大報《泰晤士報》(The Times)支持留歐,而《星期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卻呼籲退歐。這兩份和《太陽報》一樣,都屬於默多克的新聞集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53

英國人緣何執意要“脫歐”公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218.html

英國“脫歐”公投今日正式上演,結果將在24小時後揭曉。英國“脫歐”不僅影響到英國自身的經濟發展,也將同樣深刻影響歐洲甚至世界經濟的未來格局。從歐盟的角度來看,英國此番公投也是其多年來共同體凝聚力持續喪失的縮影。

有關英國“脫歐”將帶來的金融、貿易等經濟方面的影響,近來評論頗多,弊大於利幾乎是壓倒性的。實質上,英國政府和民眾對此亦心知肚明,那麽緣何執意要舉行“脫歐”公投,且在最後時刻支持者與反對者依舊旗鼓相當呢?

實質上,英國歷來就與歐盟維持著若即若離的關系。歐洲共同體的成立可從1957年算起,而英國直到1973年才加入,並且一直拒絕加入申根與歐元體系,在歐盟對歐債危機的救助中也幾乎是置身事外。而當年英國加入歐共體本就是支持派以微弱優勢獲勝的結果,國內的反對聲音從未停止過,這也不是英國第一次舉行是否留在歐盟的公投。

為何英國始終無法也不願更深一步融入歐盟呢?

這需要從英國自十六七世紀逐漸取代西班牙獲得海上霸主地位時說起,一直到一戰(1914-1918),英國都可以說占據著全球霸主的地位,世界經濟體系也以其為核心建立。二戰後,首先提議建立歐洲共同體的實際上是英國,戰後以英國為首的世界經濟體系開始讓位於美國,建立歐洲共同體對英國來說是重新獲得貨幣話語權的機會。

與此同時,德、法自然也有著同樣的想法。緣於一直以來的“光榮孤立”和“有限幹預”理論,英國最後錯過了成為由德、法牽頭的歐洲共同體創始國的機會。上世紀70年代英國經濟正處於蕭條時期,多年來的殖民地接連獨立對英聯邦也是一大打擊。當時,英國政客們將加入迅速崛起的歐洲共同體當作絕佳的歷史機遇,但1973年加入歐共體後,英國卻一直力圖避免歐洲一體化的進一步加深。換言之,英國需要的是更多優惠的歐洲貿易聯盟,而非一體化的政治經濟聯盟。

上世紀80年代撒切爾夫人上臺後,對英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英國一改頹態,直到90年代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經濟增速。在此背景下,英國政府和人民對歐洲一體化的需求進一步降低。也因為英國一如既往置身事外,多年來英國始終沒有成為歐盟的中心國,相反德國借此經濟迅速發展並在歐盟中占據了主導的話語權,這絕非英國政府和民眾理想的狀態。

然而,這一次的公投卻也並非是純粹民意的體現。一開始,這只是卡梅倫借以拉攏選票的籌碼,未曾想,最後卡梅倫政府失去了對此事的控制,以至於不少前期民調顯示“脫歐”陣營壓倒了“留歐”陣營。這絕非是卡梅倫政府所希望的結果。盡管英國並沒能借助歐盟獲得更大的主導權與話語權,但其貿易受惠卻也是不容小覷的。一旦英國脫離歐盟,本國的經濟發展同樣會受到重創,尤其是貿易與金融投資方面。再加上不久前發生的議員槍擊案,留歐的支持聲似乎在上升。

但即使英國這一次沒有脫離歐盟,歐盟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也值得反思。

首先,盡管歐盟倡導歐洲一體化,但歐洲人的國家認同感並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甚至發展到今天歐洲公民的概念幾乎沒有任何進展。各個國家仍舊以本國政務和經濟為核心,對他國事務作壁上觀的遠不止英國一家。如今,德國成為了歐盟事實上的“領頭羊”,東歐各國的加入為其提供了廣大的市場和勞力。但是對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國來說,他們的訴求並未得到滿足。比如,法國更著意於發展地中海貿易圈,而非東歐貿易網絡。在這種情況下,歐洲一體化陷入僵局。

其次,歐盟東擴對西歐較發達國家來說同樣是把雙刃劍。市場和人口的增大,伴隨著的是福利負擔的加劇。特別在雙方經濟差異巨大的情況下,移民潮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問題。移民壓力十分容易引起本國公民的不滿,這也是此次英國“脫歐”公投主因之一。

由於上述種種問題,歐盟現在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一方面,盡管不少國家受累於此前的歐債危機,出現經濟疲軟,但一旦脫離歐盟本國經濟又會立刻下滑;另一方面,各個國家民眾都或多或少出現了抵制一體化進程的聲音,在本國經濟發展都危機重重的情況下,拒絕為其他國家的債務買單。如今歐元體系依靠德國依舊堅挺,但在體制建設舉步維艱的情況下,歐盟將何去何從仍舊迷霧重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54

英國若“脫歐”,倫敦就“脫英”?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1672.html

如果英國公投決定退出歐盟,這會不會促使倫敦提出自己的獨立要求——幹脆退出英國?

卓爾不群的倫敦要單幹?

盡管這一可能性好似天方夜譚,但倫敦經濟學院教授托尼·特拉弗斯(Tony Travers)認為,盡管看來毫無根據,但至少長期而言,“倫敦脫英”並非完全不可能。據英國媒體報道,2014年蘇格蘭的獨立公投直接引燃了“倫敦民族主義”浪潮。民調顯示,目前20%的倫敦人都支持首都脫離英國。

事實上,對於倫敦人而言,首都一直是一個獨立的存在。特拉弗斯表示,如果最終的公投結果顯示“英國支持脫歐”,那麽倫敦的分離主義傾向恐怕會只增不減。“如果英國最終投票決定退出歐盟,那麽倫敦和蘇格蘭——乃至威爾士和北愛爾蘭也有可能——投的是留歐票。所有的民調結果都指向這一點。”特拉弗斯補充說,在這種情況下的邏輯應該是這樣的:“蘇格蘭和威爾士的經濟體量遠遠小於倫敦。和我們一樣,他們不會投票要求脫歐。我們(倫敦人)認為這是一個圖騰、一個標誌:倫敦與英國的其他部分多麽不同。因此,這也需要得到當地政府和稅收制度的承認。”

在特拉弗斯看來,新倫敦市長薩迪克·卡恩會“用他的權力告訴政府:倫敦沒有為退歐投贊成票,在他們眼中,英國政府已經失效”。同時,“如果我們投票決定離開歐盟,這一事件的沖擊力就好比當年處決查理一世。這會為英國帶來微妙而深遠的變化,促使人們更多地理解自己,以及他們希望如何管理自己。”卡恩說道。

特拉弗斯並不是唯一持有這種觀點的人。KBL歐洲私人銀行的首席戰略官、首席研究員凱文·多蘭(Kevin Doran)表示,倫敦成為一個獨立的城市國家是不可避免的,而這一可能性最早會在2035年發生。“在20-30年的時間里,他們(倫敦)就會舉行公投,最終離開英國。”多蘭早在2014年就做出了這一論斷。

事實上,倫敦更願意單幹,並不難理解。倫敦擁有870萬人口,2020年預計還將增加1000萬人,其人口總量已經遠遠大於蘇格蘭和威爾士的總合。同時,倫敦對英國國民收入的貢獻要高出該國其他地區70%,倫敦也為英國年均經濟的增長貢獻了22個百分點,而其人口在全國的占比僅為12.5%。整體上,作為一個經濟體,倫敦的經濟規模幾乎與歐洲第7大經濟體的瑞典;但同時,倫敦地方政府的權力要遠遠小於蘇格蘭和威爾士。

多數人:倫敦獨立純屬天方夜譚

盡管倫敦單幹的聲音不時出現,但對大多數人而言,倫敦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依然毫無可能。

倫敦金融城政府發言人表示:“倫敦成為一個獨立的城市國家的想法完全是無稽之談。倫敦金融城無論現在還是未來都不會支持這個決定。”他補充說,把英國這麽龐大的經濟體拆分成不同的部分是完全不現實的。

同時,鑒於倫敦對英國的影響力,假如倫敦脫離英國,這也會對英國的其他部分造成顯著的影響。“毫無疑問,倫敦是歐洲的經濟首都,但把倫敦想象成一座島嶼是一個錯誤。因為它仍然依靠著英國經濟的其他部分。”唐寧街前政策顧問、現“倫敦中心”智庫主席本·羅傑斯(Ben Rogers)表示:“如果倫敦是英國經濟的引擎,那麽英國的其他部分就在提供燃料。”

與倫敦金融城一樣,博格斯認為,倫敦與整個英國唇齒相依,不可分割。“我完全不能想象這樣的世界——其中倫敦變成一個獨立國家。”羅傑斯表示,“盡管從一些方面來看,倫敦開始變得獨特,但它依然與英國緊密相關。倫敦也不是蘇格蘭,它在歷史上從來都不是一個獨立國家。”

羅傑斯指出,高比例的英國大學畢業生會遷往首都工作——比例大約有38%畢業生。而這正是倫敦“與英國其他部分密切關系”的明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59

華爾街明星基金經理:就算脫歐,歐洲也比美國更有吸引力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1584.html

英國周四是否退出歐盟的公投舉世矚目,對英國、歐盟乃至全球市場都影響深遠。那麽投資者怎麽衡量這一事件,未來的歐洲還是否具有投資的吸引力。華爾街的明星基金經理羅格(Edwin Lugo) 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退歐的具體影響很難衡量, 對於歐洲的未來還是很有信心, 並且認為從投資的角度看,歐洲的公司要比美國更有吸引力。

羅格是全球最大的上市基金管理公司富蘭科林鄧普頓基金集團(Franklin Templeton Investments)的高級副總裁和基金經理。管理著Franklin European Small Mid-Cap 以及Franklin International Small Cap Growth Fund和Global Small Mid Cap總值53億美元的基金。其中European Small Mid-Cap 已關閉,不再接受新投資。羅格掌管的基金在歐洲非常活躍,在2011年歐債危機最甚時大舉投資其中。

第一財經:您覺得英國退歐的幾率大嗎?會不會對英國和歐洲造成巨大沖擊?

羅格:如果退歐將會對歐盟市場和英國市場乃至全球金融市場造成重大打擊。很難具體去衡量這個後果。這里有些數據可以簡單說明問題的嚴重:上周市場開始擔憂脫歐,股票開始下跌,而上周英國一位議員不幸被刺身亡後,脫歐聲勢下滑,市場開始反彈。今天英鎊對美元漲幅擴大至2%。這基本上就是目前的情況。

我們看了不同的民調,最近的一個民調顯示,44%的人支持退歐,44%支持留下。在英國你可以就任何事情下賭註,如果你去看這些博彩公司的數據,67%的可能性會留下,33%的可能性英國會退出歐盟。這些數據相比民意調查或許更具參考價值。

一財:如果英國退歐,你認為會對英鎊造成什麽影響?

羅格:如果英國退歐勢必會對英鎊造成很大影響。美元會變得更強,人們會傾向於投靠更安全的資產。結果是資金會從英國流出,繼而給英鎊施加壓力。你也知道,在過去幾天里英鎊浮動得很劇烈。美元會變得更強,英鎊在短時間內會變弱,大家可能會紛紛拋售持有的歐盟股票。還有一個原因是,英國退出歐盟,對於歐盟的其他國家來說這就變成了一個先例,這就是為什麽我們對於英國退歐持消極的態度。

一財:喬治·索羅斯說,如果英國退歐,將可能觸發黑色星期五,英國經濟會陷入衰退。

羅格:很難說他是如何得出的這個結論。英國退歐肯定不會是在一夜之間發生的。即便周四公投退歐,也需要一個大概3年的過程,到2019年完成退歐。現在市場出現了各種擔心,我想索羅斯指的是這種衰退的趨勢。如果英國退歐,一開始肯定會受到沖擊,但過幾個月後,一切都將變得正常。因為最終英國會和歐盟其他成員國在貿易、移民及其他規則上達成協議。

至於貿易,(脫歐)是會給英國與歐盟之間的進出口造成一定影響。受影響最大的會是愛爾蘭,它出口英國的貿易量占總出口的比重很大,我記得是50%左右。荷蘭也會受到很大影響。但過一段時間英國會和歐盟簽署新的貿易協定。有很多國家不是歐盟成員國,比如挪威他們和歐盟就有特殊的貿易協定。

很多我們看中的公司在英國經營得非常好,這也是為何我們選擇繼續持有的原因。如果英國退歐,短期內他們肯定會受到沖擊,但從長期來看這些公司應該都會沒事。

一財:即使英國可以和其他歐盟的國家協商制定協議,但是和歐盟成員相比,簽署的貿易協定層次肯定是不一樣的。

羅格:像你所說,他們可能不會像現在這樣擁有相同的準入條件,而且他們要和每一個國家去談貿易協議,這個過程會持續很長,也更艱難。但是現在還很難說英國退歐將直接且馬上產生什麽影響。

一財:作為一個基金經理,你的基金投資大量的歐洲公司。那麽英國退歐的行為是否會對你的投資增加風險?

羅格:很有可能會受到影響。我們以基準參照的指數小基金指數(Small Fund Index)也會受到影響。英國和歐洲市場的股票下跌,意味著參照指數也會下跌,我們很有可能會在短期內受挫得比指數更嚴重。

一財:不論結果如何,這場公投將改變歐盟。因為我們並不知道還會有多少個國家也采取類似的行動。所以當你以後再投資歐盟的企業時,會不會有一些別的考慮?這個事件會否增加投資的不確定性?

羅格:的確會考慮這方面的問題,事實上我們早已經歷過類似的事了。在2010和2011年的時候我們是很激進的。那時候歐元債務危機日益嚴重,人們在討論歐元區要解體,當時的導火索是希臘。隨後人們開始質疑西班牙和意大利。我們曾陷於非常艱難的情況之中,最後也都順利度過了。每次危機出現時,歐洲央行都承諾去盡其所能來解決。歐洲中央銀行昨天和今天都發表了聲明,說他們會竭力為市場提供流動性。

一財:很多人認為歐洲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歐洲面臨著恐怖襲擊和移民危機等問題。作為投資者,你覺得歐洲的未來是怎樣的?

羅格:有些人是在議論這些,但是事實上很多歐洲國家和公司都在從中慢慢恢複。我們看到了愛爾蘭的經濟在強勢反彈,已經達到了歷史巔峰,愛爾蘭現在已經是歐洲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了。在去年,愛爾蘭實現7%的GDP增長,這非常振奮人心。西班牙經濟也在提升中。現在希臘也終於穩定下來了,我們也希望希臘能夠通過與歐盟的協定。意大利的經濟也在緩慢提升,荷蘭的經濟雖然沒有戲劇化的好轉,但是也在緩慢回升。我們看到了歐洲國家的經濟改善。不單單是國家,而且我們投資的一些歐洲公司的表現也都不錯。以Page Group為例,這家英國最大的人力資源公司有26%的銷售額在英國,有40%的銷售額在歐洲,很長時間以來第一次出現了季度盈利。

歐洲的市場正在慢慢複蘇。現在歐洲部分地區的經濟在慢慢好轉,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我們看到全球經濟都在緩步回升。我們還處在歐洲經濟複蘇的早期,總是被其他事情分散註意力,因為現在的經濟複蘇還是有一些拖沓,每次在剛開始複蘇的時候就有一些事情發生,例如希臘總是在糾結是否退出歐元區。這就是為什麽歐洲總是看起來很糟糕。

一財:看起來你對於歐洲和歐盟的前景還是非常樂觀的?

羅格:我主要從估值的角度來看。歐洲有非常具有誘惑力的價格。還有亞洲,尤其是日本和中國,非常有吸引力。我們正在向亞太地區的發展投入資金,例如日本、香港(地區)、新加坡。投資要考慮公司的估值,要有很好的回報又必須要有低廉的成本。歐洲還是有很多投資機會的,不像美國,很多公司都被估值過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60

脫歐後黃金大漲,黃金理財行業創業機會在哪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7/156965.shtml

脫歐後黃金大漲,黃金理財行業創業機會在哪里?
浩哥說 浩哥說

脫歐後黃金大漲,黃金理財行業創業機會在哪里?

目前市場上有黃金理財業務的產品分為三類.

前幾天,英國脫歐公投成功,引起英鎊匯率、全球股市、黃金價格的波動。匯率、股市雙雙下行,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則受到大家喜愛,近段時間價格一路上揚。那回到國內的互聯網金融領域,黃金理財行業是否還隱藏著一些創業機會?今天特別邀請我的合夥人,國內互聯網金融首屈一指的專家田鴻飛,同大家分享他對這一行業的觀察。希望對大家也能有所幫助。

黃金投資市場概況

古諺雲“盛世藏古董,亂世買黃金”,黃金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心中保值避險的投資增值工具,同時黃金作為一種貨幣已有幾千年歷史,盡管自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後,黃金已經非貨幣化,不再具有本位貨幣的職能,但其仍然是世界各國公認的金融資產,是各國的戰略儲備資源和最終支付手段,目前各國央行的黃金儲備仍高達3.4萬噸。

1

中國目前已探明黃金儲量9000噸,位居世界第三;黃金產量超500噸/年,位居世界第一;黃金加工量超800噸/年,位居世界第一;黃金進口量超千噸,位居世界第二;黃金交易總量超4萬噸,位居世界第三;實際交割量超2000噸,位居世界第二。伴隨著“西金東移”以及“中國大媽”搶金潮,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黃金市場重要一極。

隨著黃金管制的放開,黃金市場迅速繁榮,2014年我國的黃金首飾消費用金667.06噸,位居世界第一,但更重要的是黃金投資和衍生品交易市場也快速發展起來,成百上千倍的擴大了黃金投資市場規模,目前黃金實物交易金額不足黃金交易總量的3%,90%以上的黃金交易是黃金投資產品的交易。

2014年,由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和商業銀行櫃臺市場構成的三大市場的黃金總交易量達4.66萬噸,以240元/克計算(截至2016年6月21日13:30,上海黃金交易所金價272.14元),2014年黃金交易金額11.184萬億元。

(註:上述內容部分數據參考《中國商業銀行黃金業務發展報告(2015-2016)》)

傳統黃金投資渠道

盡管黃金投資的價值和作用已經毋庸置疑,但目前國內已有的黃金投資渠道主要針對機構投資者和專業自然人投資者,針對普通投資者的黃金投資產品除實物黃金投資外,主要以銀行櫃臺市場為主,具體列表分析如下:

2

對比上述產品可以發現,上述產品面臨三大主要痛點:一、門檻高,費用高,除黃金ETF和建行紙黃金業務外,其他投資品種基本在3000元以上起投,認購、交易需繳納一定費用且需要專門賬戶操作;二、收益低,傳統黃金投資的實物資產利用效率低,有的投資還需繳納保管費,只能享受單純的金價波動收益;三、交易效率低:普通投資者現有投資渠道主要是商業銀行,很難及時自由出售變現。

互聯網黃金投資理財

互聯網黃金投資理財平臺旨在實現投資、消費聯動,打通線上線下,連通消費者、投資者和黃金企業,實現黃金產業鏈的整合。

對於投資者而言,互聯網平臺通過產品設計,除優化傳統投資產品,實現零錢投資(1元起投)、低費率(每克幾角錢)、高流轉(即投即賣)以及自由兌換(黃金實物提取和回收)外,還普遍提供“黃金利息”,實現黃金資產本身的增值收益,使得投資者享受黃金波動收益+黃金利息雙重收益,增強黃金投資理財產品的吸引力。

3

對於黃金銷售和用金企業而言,互聯網平臺可以客戶導流、黃金租賃和黃金回收服務或產品,打通黃金產業上下遊,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截至2014年,我國珠寶零售企業1.8萬家,門店6.4萬間,市場潛力巨大。

目前市場上有黃金理財業務的產品分為三類,第一類專門以黃金理財作為主要產品和服務,代表性產品黃金錢包;第二類為大理財平臺嵌套黃金理財模塊,例如螞蟻聚寶APP里面有存金寶理財產品(基礎資產為黃金ETF基金)和新浪金生寶等;第三類以黃金實物為準,兼顧黃金理財,例如買金網主打黃金產品設計、黃金中的“美團網”金可觀、主打黃金定制和產品海淘的淘金園等,其理財和增值屬性較弱。

第一類產品的功能模塊較為相似,一般包括三個版塊,第一大主要板塊是黃金購買,區別主要體現在產品線(產品期限)和收益率上;第二大板塊是實物黃金的提存和提取服務,實物黃金多為中國黃金的標準金條,用順豐快遞,部分平臺提供合作黃金零售企業提供存取服務;第三板塊系針對公司的介紹、黃金理財的介紹等,以增強客戶對產品的了解和擴大自身知名度,提供增信。前兩板塊的對比如下:

4

(註:統計日期為2016年6月18日;下載量是指在百度手機助手、360應用以及應用寶平臺的合計下載量)

投資機會和風險

黃金投資理財作為互聯網金融的垂直細分領域,以黃金作為基礎資產,發揮其投資、增值、消費、支付等諸多職能,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平臺想象力;同時黃金投資理財仍然面臨互聯網金融的固有問題,例如“黃金池”、期限錯配等問題,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將成為黃金投資理財平臺健康發展的關鍵。

關於作者:

田鴻飛,國內首屈一指的互聯網金融投資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碩士學位,博士休學,後去矽谷Oracle工作。田先生曾就職於SIG海納亞洲,負責互聯網金融、SaaS等領域的投資,在這兩個領域有超過17年的行業積累和創業者人脈積累。

黃金 理財 創業機會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2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