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英國脫歐被一面倒唱衰 [工作坊Q&A]

英國脫歐絕對是世界大事,公投結果一出,英磅即跌超過一成,多國股市應聲下跌,市場對脫歐公投的反應很鮮明,一致地負面,要是這麼大問題,為何英國又會出現這個公投結果呢?





Lanz:

能否分享大環境經濟之看法?如美加息/中國貶值降準/希臘國債。當國家為一門生意,又如何看其balance sheet?

001的價值有何看法?



止凡回應:

一來就問及世界觀,真是高估我的智慧,哈哈。對於國家的經濟看法,之前有文章提及過其循環性,這文章也被篇了進著作內,有空不妨參考一下: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28.html

我們看這些國家事件與政策的問題,今時今日都失去了其「正路」的影響,好像加息一向都是壞消息,生意融資成本增,股市會跌,但原來又會被說成是經濟好才加息,加不了息的話,股市也會跌。其他事件都一樣,市場是很複雜的地方,沒有一個很簡單的因果關係。我很認同巴黎兄在工作坊上所說,一間公司若有好的團隊,對不同的問題都會作出好的應對,長遠來說,這些世界性事件都變得未必重要。

001長和是由一個好的團隊去運作,不過業務不簡單,其年報不容易讀得懂,但感覺上,這企業的管理層都不是報喜不報憂的一類。


後記:

上星期英國脫歐公投有了結果,相信這樣的世界大事,大家都不會不知道的。如果當時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我相信這定必是參與者想了解的話題。

從工作坊當日看,即2015年8月中,我們能看見多少世界事件呢?包括美國加息/中國貶值降準/希臘國債等,當時無人可以預測到這近一年所發生的事情,例如內地的股市大跌,中央暴力救市,更不要說能預知英國有脫歐的可能了。就算是站在今天再看未來,英國是否真的會行使脫歐呢?其他歐盟成員國又會否相斷脫歐呢?仍是無人能預測,如果投資者太著意未來事件,可能辛苦一輪,結果仍是未必理想。

有關英國脫歐,市場都一面倒唱衰,而個人對這事件的看法,又沒有如市場般看得那麼負面,主要有幾個層面。

首先,脫歐對英國是福是禍都是未知素,今早跟朋友討論這事件,有時脫歐也未必是壞事,可能對英國來說只是「止蝕」,有機會遠離那些「窮親戚」。因今天歐盟可謂只得德國還有點實力,其他不少國家都成為福利主義國家,失業率高、福利好,可算經濟增長動力欠奉,「轉身」非常慢。其實,英國就算脫歐不脫歐,本身的經濟都不見得強,拿這作為一個轉捩點,未必是壞事。

另一方面,脫歐的影響,是好是壞,都是英國及相關企業,為何談到世界經濟上來呢?英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不算太大吧,今天世界經濟增長動力的火車頭都不是英國,就算只計算在歐盟內,英國也不是最強的一國,英國的好壞,是否足以影響全球市場呢?

還有,到今天為止,脫歐還未正式成事,英國國內已經在蘊釀另一次公投,想推翻脫歐的公投結果。假設,如果三兩個月後英國又話脫歐不成的話,今天跌了的價格又會否回升呢?就算真的脫歐成真,也不是明天就能脫,計劃要下任首相處理,傳聞話要處理兩年之久,合理地想,脫歐對英國經濟的影響可能是慢慢地消化及反映出來,今天的即時反應是否有點過份呢?

再者,可能好像巴黎兄於最近的直播(見《股票市場是個英雄塚》)中所言,如果脫歐了,真的使全球經濟受影響,有機會令各國再加印銀紙,介時資金可能會更氾濫,市場價格更水漲船高。其實,這也是近年的「反智」情況,每次公布的經濟數據越好,市場就越跌,因為怕經濟好了,各國會減印銀紙。所以,脫歐,經濟差,對市場格價是好是壞呢?未必是直接的,隨時是相反的。

所以,脫歐是好是壞?影響範圍如何?市場都是猜猜估估,但近日市場的反應非常大,把資金抽走到避險的地方,好像在低迷的市場下再「窄汁」。往後市場價格將會大幅波動,是危是機?投資者不妨研究一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339

脫歐後的英國,在歐洲VC行業中還能怎麽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9/157028.shtml

脫歐後的英國,在歐洲VC行業中還能怎麽玩?
華創資本 華創資本

脫歐後的英國,在歐洲VC行業中還能怎麽玩?

脫歐,也讓在歐洲風險投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英國遭遇巨大變數。英國的創投行業會變得更好或者更糟嗎?

文|華創資本

英國多年來一直在投資者與創業者之間扮演著關鍵角色,在一些占有強大優勢地位的投資類別如金融科技、遊戲和生物科技來說更是如此。業界普遍認為,英國選民的脫歐決定必將會在歐洲的風投產業中引起不可忽視的震動。

CB Insights近日發表文章,對英國脫歐後最令VC屆關註的問題以及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闡述,這些觀點來自於歐洲的投資人、創始人、企業高管、政府研究者和分析人士。

讓我們來看看英國和歐盟對此的看法吧。

歐洲VS英國,投資與交易之爭

首先可供參考的是,下面這張圖片說明了英國在整個歐洲VC所投公司數量中占據絕對優勢。正因為英國驅動著歐洲的VC投資活動和美元基金募集,所以當英國的地位發生變化,這個圖表必將發生徹底的改變。在最近的幾個季度里,有1/3歐洲VC所投公司都是來自英國的創業公司。

從美元基金的角度看,比例也差不多相同。2016年第一季度,英國公司獲得了13億美元的VC融資,而歐洲其他國家的公司獲得了22億美元的融資。

VC基金,LP和人才都要跑?

LP提款走人?

目前已經有一些機構投資者對位於英國的VC機構的前景表示擔憂。在歐洲風投基金中最重要的投資者是由歐盟支持的歐洲投資基金(EIF),它在VC基金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預計它將會從英國的VC機構中撤資。

“我們更大的擔憂是VC吸引機構基金的能力。歐洲VC行業中最大的機構投資者是EIF,如果他們撤資,這對風投企業將是一個無與倫比的災難性打擊。” 總部位於倫敦Augmentum Capital 創始人Tim Levene表示。

EIF也表達了自己對投票結果的遺憾,但同時表示暫時不會改變它的投資活動。當然,這也表明了巨大的改變即將到來。EIF的聲明表示:“EIF將積極的與歐洲投資銀行和相關歐洲機構合作,決定 EIF在英國的下一步的舉措。”

同樣來自倫敦的Hoxton Ventures 合夥人的Hussein Kanji說:“這也是國外投資者和國家財富基金的憂慮,他們或許會因為經濟和監管的不確定性而對英國的VC基金持懷疑態度。”“最大的問題是不確定性”,Hussein Kanji說,“這就像在離婚後你不知道孩子將會遭受什麽。”

人才流失?

以往英國和歐盟間的人才自由流動,使倫敦成為全歐洲頂尖技術創業人才的聚集地。但退歐的決定可能會造成人才流失,這將使在倫敦的創新能力後力不足。

Fred Destin是 Accel基金的合夥人,他們所投資的公司包括食品運送公司Deliveroo等。他表示他目前最主要的擔憂是公司招聘人才的能力,能順利、高效、簡單的找到橫跨歐盟的人才曾是一個極大的優勢。據說英國脫歐後將可能引入澳大利亞的積分移民制度,這對小型企業來說非常困難並且已經為時已晚。

Buzzfeed一位駐英國記者表示,英國的軟件人才被歐盟其他國家的公司盯上的說法已經廣為流傳。該記者稱,“如果愛爾蘭或法國不在吸引從英國流出的技術、科學、金融等人才上投資,我將非常震驚。”

保持冷靜,繼續前行

盡管如此,也有一些聲音認為天並非真要塌下來了,倫敦與歐盟創業者和VC生態系統的緊密聯系,意味著在未來幾年內不會有很大的變化。

“至少兩年內什麽都不會改變”,投資人、Seedcamp創始人Saul Klein表示,“(脫歐後)我們有了一個絕妙的機會來最優化歐洲關系,這樣可以符合每個人的利益。”

倫敦金融科技中心的地位岌岌可危

毫無疑問,此次退歐後,最受到威脅的行業就是倫敦如日中天的金融科技前景。之前作為歐盟的一部分,倫敦的優勢很明顯:倫敦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卓越地位、歐洲豐富的人才、能使倫敦公司輕易將產品銷往全歐洲的統一規章制度。但現在呢?

隨著英國脫歐,之前的優勢都至少部分已經遭受質疑。

《金融時報》對英國脫歐後倫敦金融科技的影響分析:

1.人力資源成本-英國金融技術的發展,取決於能否從歐盟吸引到最好和最有天賦的人力資源

2.軟件技術-英國金融技術需要先進的軟件技術,這些技術十分短缺。能不留痕跡的進入歐美5億人口的勞動市場需要能時刻保持競爭力

3.歐盟市場準入和擴張能力-英國脫歐後將不再可行

4.單一歐洲資本市場和單一數字市場的主動性-英國金融科技將只會部分受益,而且對規則沒有話語權

5.不含英國的歐盟的競爭性反應-潛在稅收增加。為競爭歐盟金融科技中心,阿姆斯特丹、法蘭克福、巴黎將努力獲取歐洲金融科技領導力,以便吸引成熟的金融科技公司。而柏林、赫爾辛基、斯德哥爾摩和都柏林都在不遺余力吸引金融科技創業者

6.金融科技投資-估計英國未來五年將損失高達5億歐元

已經有一些其他城市利用減稅優惠來吸引金融科技創業者,包括法蘭克福、阿姆斯特丹、都柏林、瑞士和紐約。當倫敦的優勢消失後,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投資和企業家向他們傾斜。例如,在瑞士德語地區的低稅率城市Zug已經成為加密數字貨幣創業者的天堂,與此同時整個瑞士聯邦也在積極的爭取金融科技公司。

此外,德國的創業投資生態系統也預期將會受益。“我們預期倫敦的新創業公司對柏林的青睞將顯著增強,倫敦的成功創業者也將流入柏林”,German Startups Group的CEO Christoph Gerlinger說,“對於德國創業市場來說,英國退歐是一個好消息,對非常活躍的金融科技行業更是如此。”

在埃森哲創新中心工作的Morgan Mullooly在推特上發文說:“稅收優勢和如Visa等主要支付公司的存在給都柏林吹來一陣東風。

金融服務產業或許會拋棄倫敦。現在已有摩根斯坦利和JP摩根表示他們在考慮為投資銀行和其他關鍵集團重新選址,如法蘭克福、巴黎、都柏林等地。這些或許在英國真正退歐完成前將就會發生。像將會使倫敦完全失去作為歐洲經濟中心的優勢,也會為金融科技行業帶來沈重的負面影響。

金融科技創業者對英國市場同樣持懷疑態度。Number26是一家德國面向銀行系統的初創企業,已經宣布它將縮減它在英國市場的規模,同時向歐洲大陸板塊和其他歐盟成員國擴張。“我們將更加關註其他市場,英國市場仍然非常有趣,但是......我們還不清楚如果我們想付額外的資金去進入英國市場後,制度規定將如何執行。” Number26的創始人兼CEO Valentin Stalf表示。

關於制度不確定性的相似憂慮,同樣也存在於生物技術領域中,因為在英國退歐後,藥品管制制度在英國和歐盟其他國家中會有不同。

華創eitu_1

英國脫歐 創投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446

美英反恐更鐵了!中情局局長稱脫歐後和軍情六處更親近

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出爐之後,歐盟開始催促英國加快退歐進程。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約翰·布倫南(John Brennan)表示,隨著英國退歐,歐盟集團內部也陷入了危機之中,這些因素綜合導致了美國正在面臨幾十年來最令人擔憂的國家安全挑戰。

當地時間6月29日,布倫南表示,歐盟已經陷在英國脫歐之後的一系列事務中難以抽身,但英國脫離歐盟的決定並不會對中情局和英國情報機構軍情六處(MI6)之間的反恐合作產生影響。

布倫南是中情局的第一把交椅,也曾在奧巴馬政府擔任首席反恐顧問,可以說,在白宮天天向美國總統匯報國家安全事務的情報機構高官中,無人能出其右。

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約翰·布倫南(John Brennan)

前所未有的挑戰

“為政府工作36年以來,我從沒看到任何一個時期我們的國家安全陷入如此令人擔憂的一系列挑戰之中。”布倫南在華盛頓向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發表講話時稱,“由於這些挑戰,一些原本在冷戰後的國際秩序中起支柱作用的機構和國家關系很顯然已經處於壓力之下。”

當地時間6月28日,歐洲議會在歐盟峰會前舉行特別全會討論英國脫歐問題,並通過決定,要求英國“盡早離開”。會上,在場議員以噓聲回應主張脫歐的英國獨立黨領袖法拉奇的勝利姿態,法拉奇還稱:“英國將不會是最後一個離開歐盟的國家。”

布倫南認為,英國公投脫離歐洲是最近幾年歐盟面臨的最大危機。“脫歐把歐盟逼到了一個反省階段,這種情緒將會蔓延到歐盟未來幾周、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所有安排中。”

在預警未來可能的影響時,布倫南稱:“那些丹麥、法國、意大利和荷蘭的疑歐派,都在以多種歐洲事務為由要求舉行他們自己的公投。這些變化會讓歐盟成員國間的決策和達成共識的過程變得更艱難。”

美英情報合作將加強

在英國之前,並沒有任何成員國離開歐盟,但也正因此,隨著英國和歐盟展開後續談判,歐洲開始了一段不穩定時期。

“在未來幾個月里,關於英國如何脫離歐洲的討論將主導歐盟日程。”布倫南對此表示擔心,但是,他依然認為英國和美國之間的情報合作不會受影響,原因是,歐盟此前在反恐行動上也沒有發揮過組織化的主導作用,因此英美之間的合作反而會加強。

英國軍情六處前處長迪爾洛夫(Richard Dearlove)此前曾表示,脫歐將會令英國更安全,並降低英國的安全成本。他給出的理由是,英國脫歐後一方面可以不再理會《歐洲人權公約》,更重要的是,可以對來自歐盟的移民采取力度更大的管控。

華盛頓還有一些觀察人士歡迎“脫歐”,脫離了歐盟決策和義務的英國,將會在與美國的防務合作上發揮更大的能動性。但這也取決於誰將取代卡梅倫成為下任英國首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644

旅企發“脫歐旅遊補貼” !你還有什麽理由不去英國?

英國“脫歐”當天,英鎊即暴跌10%,截至6月27日,英鎊兌人民幣匯率約為8.89元。未來還有可能持續下跌。英國瞬間成為消費者關註的焦點。

於中國遊客而言,英鎊下挫直接促使遊客赴英旅遊成本下降,甚至有一些“掃貨大軍”已謀劃集體動身。那麽恰逢暑期,作為旅客的你還有什麽理由不去英國走走?

第一財經記者6月28日獲悉,已經瞄準商機的國內旅行社迅速推出各類優惠甚至是補貼來迎接即將到來的英國旅遊熱潮。英鎊貶值加上旅行社大促補貼,業界預計今年暑期中國遊客赴英國旅遊能少花1/3旅費。

補貼促銷來了

英國“脫歐”結果公布後,攜程等企業迅速上線了“非常英國”系列產品,比如歐洲4、5鉆品質遊產品9999元起,跟團遊、自由行價格低於市場同類產品20%~30%。

鑒於匯率波動,近期的英國遊可能受惠,而旅遊企業為了更好地吸引客流,還推出了“買就立減”的促銷,攜程甚至推出金額達400元的“英國脫歐拼跌旅遊紅包”,以“脫歐旅遊補貼”的方式來拉動英國旅遊線路的售賣。

攜程方面透露,其一條“非常英國倫敦自由行7天5晚自由行”全程入住五星華爾道夫酒店,增接送機和倫敦門票的行程僅售14000元起,而平日該線路價格起碼20000元。加上英鎊下跌,預計今年“暑期英國旅遊+買買買”的產品價格可能比淡季還便宜,消費者的相關旅遊支出可以比往年暑期少1/3左右。

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赴英遊客人次較2014年增長了46%,達27萬;同時中國遊客消費金額也增長了18%,達到了5.86億英鎊。

英國脫歐後,從英鎊大幅下挫的情況來看,短期內對中國遊客赴英旅遊的提振作用應該是非常明顯的。

“這主要源於旅遊成本、當地購物成本的下降和性價比的大幅提升。”攜程相關負責人認為,匯率下跌之後,英國地接成本下降了9%左右,同樣的赴英旅遊產品的價格相較一個月前也會有一個相應的跳水,“可以說,這是前所未有的赴英旅遊的好時節”。

除了旅遊費用的降低,在英國當地購物的成本也將有所下降。

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指出,近兩年,除了出境人次的高速增長,中國遊客的購買力也聞名全球,英鎊的貶值將進一步刺激中國遊客赴英購物的欲望。部分“掃貨大軍”已籌劃前往英國。

攜程方面預計,今夏英國旅遊將出現爆發式的增長。

英國遊客量增長四成

2016年1月,新的兩年多次簽證實施後,英國人氣一直在穩定上升。今年1~6月,攜程的英國團隊遊、自由行、門票玩樂等業務服務超過萬人出行,同比去年增長40%。而其他OTA的英國旅遊同期增長數據也差不多在四成左右。

據各大OTA們統計,英國在最受中國遊客歡迎的海外目的地中排名第24位,在歐洲位列第二。2016年上半年,中國遊客去的最多的歐洲目的地分別是意大利、英國、德國、俄羅斯、法國。

攜程攻略提供的數據顯示,在中國遊客最想去的英國景點中,大英博物館毫無意外地排名首位,其後分別是白金漢宮、倫敦眼、泰晤士河、倫敦塔橋、愛丁堡、劍橋大學、曼徹斯特、牛津大學、巴斯、伯明翰等地。

在如今赴英旅遊成本出現大幅下降的當下,大英博物館不再“遙遠”。部分業者認為,近期想去英國旅行的人,其實“任性”就好,“這實在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找不出不去英國的理由了”。

據部分OTA統計,中國遊客平均花費15025元到英國旅行,其中團隊遊自由行比例為52:48,相對於往年連線產品為主流,今年開始英國選擇一地深度跟團遊以及自由行的遊客明顯提升,五成以上消費者選擇英國一地旅遊產品,近五成中國遊客在英國停留10天以上,四成遊客在英國停留7~10天。

目前,英國在中國一線城市中的影響力明顯超過二線城市,2016年上半年赴英人數最多的十個城市分別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成都、武漢、南京、杭州、沈陽、福州。

由於英國脫歐所導致的匯率下跌,業內專家預計將在暑期掀起一股英國遊熱潮。這幾天,攜程App英國線路搜索量增長200%,暑期英國旅遊訂單成交量環比上漲150%,很多路線截止8月初的班期都已告售罄。專家預計,如果匯率持續下跌,英國將成為今年下半年最大的出境遊“黑馬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774

脫歐“多米諾”:意大利會是下一個嗎?

英國全民公投決定離開歐盟震驚了全世界。專家、學者、媒體都在分析,英國脫歐將會對歐盟和全世界造成什麽樣的影響。而3個月後,歐盟還將舉行下一場公投,地點為意大利。這場公投倒並非關乎意大利是否要像英國那樣退出歐盟,它關乎的是意大利總理馬泰奧·倫齊的憲法改革。倫齊希望借此公投來讓意大利人同意進行若幹改革來精簡政治體系,並表示,如果公投未能通過改革,他將辭去總理一職。

倫齊政府目前面臨著多重嚴峻挑戰:既要與增長乏力的國內經濟和歐洲難民危機做鬥爭,又要在公共債務上與布魯塞爾方面周旋,還要絞盡腦汁想辦法進行改革。然而最令這位中左翼領導人頭疼的或許還是籠罩在意大利銀行業頭上的那一片陰雲。

求助被拒

在6月29日於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峰會上,意大利總理倫齊發出救助意大利銀行業的請求,遭到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拒絕,這直接導致今年以來已經暴跌了54%的意大利銀行股在第二天集體跳水。

倫齊原本希望,英國脫歐引發的“巨震”將說服默克爾暫時擱置國家援助條款,允許對意大利表現最疲弱的一些銀行進行資產重組。沒想到默克爾表示了拒絕,她表示:“我們為信貸系統編寫的規則,不能每兩年就變一變。”

歐洲央行也不贊成倫齊的提議。歐洲央行執委科爾(Benoit Couere)表示,如果將旨在保護納稅人、使其避免承受銀行救助重擔的新規則放在一邊,將會導致單一市場的終結。

今年4月,意大利為解銀行業燃眉之急倉促成立了一支由私人資本支持的Atlante基金(50億歐元)。“Atlante”是希臘神話中受罰以雙肩掮天的巨人,因此這只基金的成立目的便是要為意大利銀行業撐起一片天。然而,成立僅僅2個月之後其便顯現出了資金緊張的跡象,上個月接管區域性銀行Popolare di Vicenza令該基金消耗了一半多的“彈藥”。也就是說,已經沒有多少儲備資金可以用來解決意大利陷入經濟衰退3年來所累積的約2000億歐元不良貸款。在英國脫歐的影響下,意大利原本就非常脆弱的經濟將受到沖擊。有分析人士認為,意大利銀行業的不良貸款將可能增加至1000億美元。

據相關銀行家稱,意大利現在正在考慮通過從養老基金、國內外投資者處吸引50億歐元的方式為Atlante基金增加“彈藥”。

意大利的公共債務占其GDP的132%,該比例在全球位居前列。評級機構惠譽和穆迪估算,如果意大利通過借錢的方式來支持其銀行業系統,那麽債務增加將有損意大利的信貸評級。在歐元區,意大利早已經是評級最低的國家之一。

今年1月底,意大利銀行聯合協會發布消息稱,到2018年為止,意大利銀行業計劃裁員2.3萬人。業內調查數據顯示,2007年意大利銀行業人數為34.4688萬人,2013年銳減為30.3591萬人,到了2015年再度下滑到3.0198萬人。

英國脫歐影響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沃爾夫岡·明肖認為,英國脫歐對意大利的影響極其麻煩,原因有三,第一是經濟影響。在經歷長期衰退後,意大利經濟複蘇乏力。英國脫歐將對歐元區經濟增長產生嚴重影響,對意大利而言則可能意味著經濟增速重回1%以下甚至更糟。第二,意大利的銀行資本嚴重不足,需要加以小心。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現在意大利也要來一次公投,如果失敗將造成災難性的政治後果。意大利的政治形勢與英國沒有太大區別,意大利的選民中也有一股起義情緒。

自從1999年加入歐元區以來,意大利的生產率幾乎沒有增長。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幾個最大的歐盟成員國就民眾對歐洲一體化的態度所做的民調顯示,意大利人和希臘人對歐盟經濟治理的看法最為負面。

在明肖看來,如果意大利退出歐元區,則將在短時間內引發歐元區全面崩潰,引發史上最嚴重的經濟沖擊,就連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和1929年華爾街股災也不可同日而語。為了阻止此類災難發生,歐盟領導人應該認真考慮去做自2008年以來便一直沒有做到的事:解決歐盟的多重危機,而不是試圖蒙混過關。這就必須推出關於歐元區國家政治聯盟的計劃。

不過明肖認為,這一切都不是英國造成的,罪魁禍首是歐元區及其軟弱得可怕的領導人。但是英國脫歐很可能會成為這一切的導火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70

歐盟《全球戰略》:英國脫歐後 需要一個更強大的歐洲

英國舉行脫歐公投之後,恰逢歐盟公布其《全球戰略》文件。該文件提出要建立一個更強大的歐洲,指出歐洲繁榮與亞洲安全之間有直接的聯系,亞洲的和平與穩定是歐洲繁榮的先決條件。

“我們聯盟的目的,甚至是聯盟的存在,正在受到質疑。”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外交事務負責人莫蓋里尼表示, “然而,我們的公民和世界正前所未有地需要一個強大的歐盟。”

亞洲對於歐洲繁榮的重要性

此次,歐盟在該《全球戰略》文件中強調了亞洲地區的戰略重要性。在面對歐洲近鄰地區和亞洲地區所存在的國際挑戰時,歐盟對於“有原則的實用主義”進行了尤為詳細的闡述。這不僅包括歐盟在經濟上投入,也包括在應對地區安全挑戰上為亞洲提供幫助。

《全球戰略》還談到了歐盟與中國的關系,推進包括東盟在內的自由貿易協定,提高與印尼等國的安全合作關系,支持阿富汗,維護海上航行自由和海洋法等。

歐盟還計劃在亞洲深化反恐,打擊人口販賣和移民,以及在運輸、貿易和能源等領域的合作。氣候變化等仍將是歐盟議程的重要部分。

莫蓋里尼表示,務必要深化經濟外交並擴大歐盟在亞洲的安全作用。

“歐盟更廣泛的近鄰地區變得更加不穩定,更加不安全。我們的邊界內外的危機正直接影響著我們公民的生活。” 莫蓋里尼表示,在充滿挑戰的時代,一個強大的聯盟是一個進行戰略思考、擁有共同願景並且集體行動的聯盟。在英國全民公投之後,尤為如此。”

繼續深化跨大西洋紐帶

為了促進歐盟成員國共同利益,堅持明確的原則,歐盟在此次的《全球戰略》中提出,將繼續五個重點方面的工作。

首先,維護聯盟安全,歐盟的全球戰略始於歐洲。歐盟提出,保持適當水平雄心和戰略自主對歐洲推動國內和國外和平與安全的能力非常重要。因此,歐盟將加強在防禦、網絡、反恐,能源和戰略溝通方面的努力。歐盟將從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開始,與合作夥伴密切合作,為歐洲的集體安全做出進一步的貢獻。

莫蓋里尼表示:“現在不是全球警察和散兵遊勇的時代,我們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必須應對全球性壓力和本地動態,它必須既與超級大國打交道,又兼顧身份日益碎片化的群體。”

“我們的聯盟將努力支持我們的合作夥伴。我們將繼續深化跨大西洋紐帶以及我們與北約的夥伴關系,同時我們也將與新的參與者建立聯系,並探索新的模式。”她表示,將加大對地區秩序以及對區域內和區域間合作的投入,並應吸取教訓,“我的鄰居與合作夥伴的弱點就是我的弱點”。因此,將加大對雙贏的解決方案的投入,並超越國際政治只是零和遊戲這一假象。

其次,要增加對東部和南部的制度的彈性。歐盟提出,增加國家和社會對向東部延伸至中亞和南下到中非的制度的彈性符合歐盟公民利益。根據目前歐盟擴張的政策,基於嚴格和公正條件下的一個可信的加入程序對於提高西巴爾幹地區國家和土耳其的適應能力至關重要。歐盟將支持增強適應能力的不同路徑,針對政府、經濟,社會和氣候及能源脆弱性等亟待解決的問題,並制定歐洲及其合作夥伴更有效的移民政策。

第三,采取綜合方針處理沖突。當暴力沖突爆發,歐盟共同的重大利益受到威脅。歐盟將致力於實用和堅持原則建設和平,並通過綜合方式促進人的安全。歐盟隨時通過協調使用所有政策貫徹落實“用全面的方法來應對沖突與危機”必不可少。但“全面的方法”的含義和範圍將擴大。歐盟將在沖突周期的所有階段采取行動,迅速采取預防行動,負責並果斷地應對危機,維護穩定,並避免一個新的危機爆發時過早撤離。

第四,合作區域秩序。在面臨全球壓力和地區阻力的情況下,區域內部的動力脫穎而出。這是歐盟自身在21世紀和平與發展的一個基本原理,這就是為什麽將支持全球合作區域秩序的原因。在歐洲不同的地區,在地中海、中東和非洲、橫跨南北大西洋,在亞洲,在北極,歐盟將實現其具體驅動目標。

第五,全球治理21世紀。歐盟致力於在國際法基礎上建立國際秩序,將努力爭取一個強有力的聯合國作為基石以建立多邊規則為基礎的秩序,形成全球國際和地區組織,國家和非國家主體協調一致的政策應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71

算算英國脫歐這筆賬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005

 

6月15日,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上,“脫歐派”船只駛過議會大樓。(新華社/法新/圖)

英國只想要一個歐洲貿易聯盟而已。而歐盟的不斷擴大和一體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已經嚴重背離了英國的初衷。從過去四十多年的歷史可以看出,英國和歐盟在經貿整合上算是相當融洽,但是在政治整合上就一直格格不入。

英國脫歐之後,英國仍然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IMF、G8、OECD等多個國際組織中仍將具有重要地位,政治、外交、金融等等方面的實力也不會發生根本改變,因此支持退歐的人士認為英國會有更大的自由度。但與此同時,英國財政部在2016年5月23日的報告中就指出,英國退歐即使在政治上是勝利,在經濟上也將是巨大的失敗。退歐會導致每個家庭每年4800英鎊的損失,長達15年左右的經濟衰退。

而在英國脫歐之後,歐盟作為整體對外實力將被削弱,有一定的負面影響。英國脫歐的公投結果出來後,荷蘭已經承諾會在之後舉行脫歐公投。法國國民陣線的領導人瑪麗娜·勒龐也呼籲法國就退出歐盟舉行公投。可以說,英國的舉動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啟發了很多人的想象空間,類似的公投以後會陸續有來,歐盟能否存在下去面臨嚴峻考驗,歐洲一體化進程可能出現嚴重倒退。

英國脫歐,有卡梅倫判斷失誤、弄假成真的因素。不過從根子上講,英國不希望歐盟走向一體化,英國希望有自己獨立的財政政策,同時英國希望繼續強化自己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英國只想要一個歐洲貿易聯盟而已。而歐盟的不斷擴大和一體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已經嚴重背離了英國的初衷。從過去四十多年的歷史可以看出,英國和歐盟在經貿整合上算是相當融洽,但是在政治整合上就一直格格不入。

歐盟“瘋狂而不切實際”“昂貴且官僚”,“是一個50年之久的機構,而且走在錯的方向。現在已經到了需要改革的時候,而真正能達到此目標的方法就是離開”。這是脫歐派的代表人物、倫敦前市長鮑里斯·約翰遜眼里的歐盟,這些說法雖然有言過其實的成分,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目前,歐盟深陷三大危機:難民危機、債務危機和恐怖活動升溫的危機,這三大危機都從基本價值上對歐盟形成了挑戰。人員、貨物、服務和資本的廣泛自由流動是歐盟單一市場的基本支柱。但難民危機發生以來,匈牙利等國進行邊境管控限制人員自由流動;難民的大規模湧入也使得歐洲部分地區“反移民”情緒升溫、右翼排外勢力擡頭。在此背景下,難民危機進一步加劇了歐洲東西方、南北方的分裂。債務危機則暴露和擴大了以希臘為代表的“窮歐洲”和以德國為代表的“富歐洲”之間的漸行漸遠,雙方的心理鴻溝至今無法彌合。今年以來歐洲已經發生了兩次大規模的恐怖襲擊,其背後反映的是歐洲戰後多元文化政策的失敗、穆斯林二代融入困難等深層次問題。而這些危機與歐洲的文化衰落有密切的關系:歐洲在近代以來為全世界提供了啟蒙、自由、平等、進步、民主、博愛等價值觀念,然而,今天的歐洲受困於文化多元主義和相對主義,喪失了捍衛價值觀的意誌,進而失去了自己的政治意誌和行動能力。

而歐盟不顧內部的巨大差異不斷擴大,並在法德這些先進國家的主導下在一體化方面不斷深化的舉動,不但增加了其內部整合的難度,也讓一些國家嘖有煩言,為其內部的分裂埋下了伏筆。歐盟從歐洲煤鋼聯盟起步,最初加入的6個國家德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意大利都是歐洲的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宗教背景都比較一致。隨著歐盟的擴大,將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極大,民族宗教背景大相徑庭的國家也一並拉入,導致整合困難。債務危機之下,德國這樣的富國要拿出真金白銀來補貼財政狀況不佳、平日里花錢無度的窮親戚比如希臘,久了也不大願意;而受救助的窮國也是一肚子怨氣,對富國的指手畫腳心生怨恨。對這些,歐盟的大佬們為了維護自己的攤子不散,一直采取的是和稀泥的態度。

另外,自從2004年成立歐盟理事會後,歐盟的集權化傾向越來越明顯。歐盟現在有歐盟委員會主席,有歐洲理事會主席,有歐洲議會主席,有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還有不斷膨脹的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官僚機構,其淩駕於各成員國、代他們做出各種決定的趨勢不斷得以強化,很多問題在沒有得到成員國的通過之前,上述機關的大佬們已經按照政治正確的標準做出了決定,例如近來的難民分配問題。事實上,分配的名額完全形同虛設,是拍腦袋決策的結果。因為歐盟內部可以自由流動,名義上應該由挪威接受的難民,在歐盟內部可以自由流動,很快就可能到了英國德國。而移民問題,正是英國脫歐公投得以舉行的導火索之一。

可以說,英國脫歐不但反映了英國在變化的世界里重新尋找自身定位的努力,也是在對歐盟表達不滿和控訴,這些不滿和控訴有自私找借口的成分,卻也不乏對真問題的揭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93

脫歐災難正式開波

2016-06-30  NM

英國公投之前,全世界還在「食花生」。上週五,香港時間下午一時,點票出現戲劇性結果,英國宣布走上脫歐之路,首相卡梅倫請辭。市場隨即出現「劇痛」,全球股市出現骨牌效應,無一幸免。英國脫歐已成定局,面對市場不確定性,英國即將進入一段非常漫長而艱巨的時期。評級機構把英國信貸評級下調,而其餘歐盟國家脫歐聲音愈來愈大,歐盟解體已並非不可能,全球恐慌情緒蔓延。這邊廂,香港財金官員開口為脫歐對香港造成的影響降溫。但,真的與我們無關?事實上,多個在倫敦上市的基金,揸重港股。脫歐當日,這些基金股價大瀉三成,一旦班資回朝,勢必掟貨,當港股為自動櫃員機。

英國脫歐,信貸評級機構標普及惠譽已隨即把英國信貸評級由AAA降兩級至AA。本週一美股開市,標普、道指再跌2%,英國富時、德國DAX及法國CAC通通再挫3%。最大鑊是英鎊,週一跌至三十一年新低,本週二再抽升至10.31。避險情緒升溫,資金湧入日圓及黃金。每百日圓兌港元7.6,接近兩年以來高位,本港有市民擔心日圓會繼續升值,去中環找換店兌換日圓,大排長龍。現貨金亦升至每盎司1320美元。

滙控或撤離倫敦

英國脫歐已成定局,末日博士、著名經濟學家麥嘉華向本刊表示長遠來說並非壞事,他認為歐洲已大不如前,歐盟的法律及規矩過去阻礙了英國的經濟增長。英國脫歐,其實可以如瑞士一樣獨當一面,他亦希望有更多歐盟成員離開歐盟。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指出,英國本身是經濟強國,加上並非使用歐元,自主性較強。他指全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都是用英語,英國始終有優勢。只是還有太多未知因素,「加上炒家沽空,英鎊短期會可能有第二波跌勢。」在實現支持脫歐者心目中的烏托邦之前,相信英國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倫敦過去是全球金融市場中心之一,然而在公投結果之後,摩根大通及高盛等投行因擔心在英國不能向歐盟客銷售產品,先後表示考慮把業務搬到柏林和法蘭克福。而總部在倫敦的滙控,更是影響深遠,上週五滙控股價急插逾一成。滙控於英國的資產佔集團總資產百分之三十七,而佔收入約百分之二十五,在歐洲佔比亦不輕。英國脫歐,摩根大通估計,滙控每股盈利兩年後將大跌8%,派息亦要 大減。早前,滙豐已因英國監管要求零售與投資銀行業務分隔(ring-fence),把零售銀行在伯明翰另設總部,額外支出達二百多億港元。而本來留在倫敦的炒房業務,滙控則擔心脫離歐洲經濟區,銀行或失去向二十七個成員國銷售產品及服務的資格,或有需要把過千名員工調去巴黎。其他英資大行亦難獨善其身。英國大型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及巴克萊一度跌停牌,股價一度插水四、五成,截至本週二累跌近三成。

港股逃不了

英國脫歐,影響的又點只在英國有投資的長和主席李嘉誠。事實上,上週全球股市大跌,在倫敦交易所上市的兩大基金、安本資產及施羅德的股價一度跌近三成。過去兩隻基金一直持有多隻香港股票,安本資產(Aberdeen Asset Management)除持有滙豐及渣打等股票,手頭上還有近一成八的恒隆(10)、一成二太古B(87)等傳統藍籌股,施羅德亦持有中車時代電氣(3898)逾一成、周生生(116)等股票。基金客戶一旦因恐慌而要求提早贖回,手頭的港股,將成被掟對象。

歐債危機重臨

脫歐成功,亦令市場開始擔心其他歐盟成員國照辦煮碗。恒生投資服務首席分析員溫灼培直言,英鎊大跌,全球股市回落只是第一波;第二波就是其他歐盟成員國都搞公投,決定是否脫歐。「意大利的五星運動不容小覷,日前五星運動黨代表Virginia Raggi,更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市市長選舉勝出。荷蘭亦有極右派自由黨。以上組織都在呼籲舉辦脫歐公投。」他指,如果多幾個國家脫離歐盟時,歐盟好大機會瓦解︰「如果歐盟都瓦解得,歐元的前景點樣,真係不敢想像。」他預期歐元匯價下跌的機會大,有機會下試1.05兌一美元。若歐元日後大幅貶值,兌換美元計價收入大縮水,歐洲業務佔收入比重較高的公司將受影響,包括誠哥旗下的長和(1)及電能實業(6)。另外,思捷環球(330)的歐洲業務收入佔比高達百分之八十二;偉易達(303)及PRADA(1913)的有關收入亦分別佔百分之四十三及三十七,表現亦將受歐洲牽連。一旦歐盟解體,歐債危機問題將會很嚴峻,要注意持有歐債的上市公司,資產價格將受影響。如保誠(2378)去年持有的歐元區,包括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的主權債務為5.46億英鎊,當中75%獲AAA評級,持有英國主權債務為五十億英鎊。渣打(2888)雖然沒有來自歐豬五國的主權債務風險承擔,來自其他歐元區國家的直接主權債務風險承擔為十七億元。溫補充這是一場長遠的仗,「歐盟不會坐視不理,但佢出啲咩方案呢?有無效呢?呢啲完全係未知數。」

揸美金自保

公投脫歐後,已有反對者提倡再公投,當地已有三百多萬人聯署支持,而脫歐仍需待國會通過,到正式脫歐估計還有兩年時間,分手過程漫長而複雜,市場充斥不明朗因素。東亞銀行高級市場分析師賴春梅直指,這段期間英鎊繼續無運行,有機會跌至9.6(每百港元):「英國依家要同歐盟二十七個成員國去傾,最終能否達成協議都未知,英國經濟差,央行都無可避免改變貨幣政策。大家都預期嚟緊央行會加息,但係依家大環境轉晒,下一步減息,甚至再做QE(量化寬鬆)。」她不建議現階段買英國樓:「當地成個投資環境已經有根本性嘅轉變,加上之前當地樓市已經有一定嘅升幅,依家有一個調整都唔出奇,貿貿然入市風險太高。」日圓近期升幅顯著,但她認為日本經濟基本面差,升幅難以持續:「大家都預料到日本央行會加碼量寬,都會限制日圓嘅升幅。其實累積升幅對日本出口已經有比較大衝擊。」她指隨英國意外脫歐,美國聯儲局今年加息無望,要避險可揸美金:「美國整體經濟喺度溫和復甦,避險資金會為美元帶嚟支持作用,美匯指數嚟緊都仲有上升空間。」而黃金亦可考慮:「成個歐洲前景都唔明朗,依家對黃金都有支持作用,現貨金兌1,400美元都唔出奇。」

撰文:黃嘉慧、梁延宇攝影:關永浩攝錄:關永浩、鄭樹清[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075

【熱評】脫歐?“英國就是英國,從來也不是歐洲”

6月24日上午9點,英國公投“脫歐”結果一公布,一家英國公司K就在其內部網站上發了一條公告,由首席執行官先生簡述公投結果對公司的影響。其核心內容就是兩條:第一,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現在公投造成的短期內外部環境有很多不確定性和複雜性,大家要一如既往專心工作;第二,公司的歐盟籍在英員工和英國外派員工工作性質暫時不會受到影響,隨著英國脫歐進程逐漸明朗,公司會有進一步細節政策跟進。

公告底下員工紛紛留言評論:公告很及時。(然並卵!)

“在英國工作,就算沒脫歐,手續都已經很複雜了。這些麻煩事雖然不至於不能忍受,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即使是有權在這里工作的人來說——也非常折騰。”一名員工這樣留言道。

私下里,另一名該公司的員工告訴我說,脫歐導致英鎊貶值,對這些外派員工有沒有補償,公告上沒寫!她在中國工作,拿英鎊,收入瞬間減少10%左右,政治家的遊戲突然變成了普通人眼前的無解數學題!

“其實,在英國公司工作,最難的,還是融入他們的文化!”一名在英國500強A公司工作多年的高管告訴我。他叫J,灰頭發,瑞典人,是該公司的全球研發總裁。J在業界鼎鼎大名,在公司可謂一人(CEO)之下,萬人之上了,可是他坦言不適應英國的文化。

“瑞典人開會,比較講究效率。你可能覺得無聊,我們每次開會就列出今天議題,然後大家紛紛拿數據出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個是甲那個是乙,好了,接下來我們按照數據得出結論或者舉手表決就結束了。”J說。“但在A公司開會,這些英國人都極盡客氣,每個人都說者非常華麗的英式英語(British English),用些他們才用的古怪詞匯,長篇大論很久,中間夾著很多難懂的笑話。雖然他們的發言有時我不得不承認非常精彩(Brilliant),並且離開會議室的時候大家也都已經暢所欲言,可是也經常沒有一個結論。太獨特了!”這是他在A公司工作多年的觀察。

“脫歐”對以研發為重的A公司和平時就到處尋求投資夥伴的J來說,是個很大的考驗。英國的科研投入在全歐洲排名第一,但英國的研發資金非常依賴歐盟。2007到2013年,英國從歐盟得到了88億歐元科研經費,僅次於德國。英國“脫歐”,意味著未來英國研發投資可能縮水,不少項目將面臨資金短缺,甚至暫停。

2012年倫敦奧運會網球男單金牌得主安迪·穆雷,領獎穿的是蘇格蘭旗幟的上衣,他曾公開支持蘇格蘭公投獨立

特立獨行的“英國人”

不過的確如J所說,我工作接觸過的英國人都非常特立獨行,不光開會,他們做什麽事都有自己的一套。

不過這麽說也不準確,確切地說,我的同事里,沒有一個“英國人”。怎麽呢?一個英國人可能會告訴你,他是蘇格蘭人,偶像是暴脾氣網球大男孩安迪•穆雷。他們的傳統是穿花格裙子,沒有底褲,吹風笛。對了,臺球天才“火箭”羅尼•奧沙利文也是蘇格蘭的,《勇敢的心》里的華萊士也是蘇格蘭的。或者他會告訴你說,他其實是北愛爾蘭的,凱爾特人,就是電影《因父之名(In the name of father)》里面被英格蘭冤枉報複的北愛。再或者他會說,他來自威爾士的,說威爾士語,就是最近歐洲杯那個很火的貝爾帶領的唯一還在四強的英倫球隊。當然,也有正統的英格蘭人,他們最驕傲的是利物浦的甲殼蟲樂隊(Beatles)。對英格蘭人來說,足球只有英超,蘇格蘭超級聯賽是個平行且不相關的世界。他們也不覺得蘇格蘭的威士忌怎樣,因為吃炸魚薯條配的應該是蘋果酒。

英格蘭對熱心獨立的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會不經意流露出不屑,而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對歷史上英格蘭暴政的憎恨也不相上下。英格蘭在歐洲杯出局,威爾士晉級四強,這讓平時就喜歡在倫敦酒吧鬧事的很多帶反英格蘭情緒(Anti Brits sentiment)的人士(大部分來自前英國殖民地)津津樂道。忘了說,英倫三島在世界杯或者歐洲杯上可以派四支球隊各自參賽,這本身就跟別人不一樣……諸如此類特質讓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中的每個王國都自認舉世無雙,也互不買賬。他們錯綜複雜的歷史和互相的糾結及分裂,就像是一季季《權力的遊戲》,他們的外表謙虛得體但內心不停的算計就像是每天在排練輝煌下暗流湧動《唐頓莊園》。

不過,我們卻又不能否認,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每個拿著勃艮第酒紅色英國護照的人,都不會忘記帝國曾經的榮光。(英國加入歐盟後,護照上很法國的顏色一直讓很多英國人極為不爽。很多正宗的英國人在說臟話前都會禮貌性地說一句Excuse my French,直譯為我要說法語了,可見英法百年戰爭之傷遠非二戰的短暫盟軍友誼可彌合。)

在Adam Douglas著名的科幻小說《銀河系漫遊指南》中,他寫到宇宙中曾有個銀河帝國:“Far back in the mists of ancient time, in the great and glorious days of the former Galactic Empire, life was wild, rich and largely tax free.(在遠古的迷霧之中,在銀河帝國偉大而光榮的歲月里,生命是充滿野性、富足而且很大程度上不繳稅的。)”他懷念和諷刺的這個銀河帝國,就是靠工業革命起家,曾統治美洲、攫取南非、強盤南亞大陸印度、霸占東南亞直至中國香港,直到二戰結束才沒落的“日不落帝國”。雖然英國影響力的衰落已經曠日持久,但是那股子老皇室的精氣神,還在。

英國演員"憨豆"在影片Johnny English中竭盡所能嘲諷007為代表的間諜片

這也許從根子上解釋為什麽英國沒有加入歐盟取消邊檢和簽證申根協定,為什麽堅持使用英鎊作為貨幣。

在現如今的英國公司,這種帝國的榮光,也依然存在,而且根深蒂固。舉例來說,在英國公司里容易得到管理層信任的人,多來自澳大利亞、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這些英聯邦國家。他們的英文口音各異,可能是Hinglish(印度語Hindi和英語喜結連理)或者Singlish(同理,新加坡英文),但是他們國家間護照通行無需簽證,可以互相遊學且承認學歷,他們過慶祝的假期比如“女王生日”,熱捧著英聯邦運動會里才有的運動比如七人制橄欖球和板球……在大公司這個同文不同種的世界里,英國人和英聯邦人依舊演繹著曾經的君主和臣民這種微妙關系。“脫歐”從某種程度上,反而是促進英聯邦國家之間的關系。因為“脫歐”後的英國,必然要更靠近大西洋彼岸的美國,或者尋求昔日的舊故支持。

英國在中國的業務

“‘脫歐’對公司在中國的業務來說,沒什麽影響。”K公司的銷售主管分析說,“如果英鎊跌得厲害,公司的年報反而會因為匯率的原因更好看些了,因為英國公司的大部分收入在海外。但中國的銷售指標也不會因此改變啊,你知道,財務計算指標的時候都是去除匯率影響的。”

另一家V公司則很慶幸,他們在中國澳門一項需要英國總部拍板建賭場的大投資,在很久前就決定了。要是留到現在才討論,估計財務會第一個跳出來否決,因為匯率太不穩定了。V公司在澳門的副總裁B先生是蘇格蘭人,我們吃飯時閑聊,他認可的說法是,英國就是英國,從來也不是歐洲。

(作者為五百強公司管理人士,文章不代表本報觀點,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與作者交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199

脫歐公投後,英國商業悲觀情緒“翻倍”!

著名市場調查公司YouGov和英國經濟及商業研究中心(CEBR)的最新調查顯示,英國商業信心指數在脫歐公投後急劇下挫,對英國經濟感到悲觀的企業比例從公投前的25%上升到了49%。信心下降或導致企業減少、撤回投資並縮減招聘規模。

CEBR主任考夫(Scott Corfe)表示,這一數據是英國企業對上個月英國脫歐公投結果的“嚴重沖擊所作出的反應”。對於銷售和出口,企業變得更加謹慎,同時也在重新考慮投資計劃。“企業顯然是被公投結果嚇到了,從而減少了對資本支出的意願。另外,企業對出口和國內銷售額增長的預期也有所降低。”考夫稱,“商業信心是未來幾個季度經濟走向的主要指標。現下的商業信心表明,英國經濟在未來3~6個月將出現嚴重放緩。”

衰退將現?

上述調查顯示,英國企業對銷售、出口和投資的預期全線走低。資本投資計劃指數從公投前一周的108跌至100.1——100以上意味著增長,100以下意味著收縮。

出口預期從115.3下降至99.8,表明海外銷售出現下降。在全球範圍內出售產品的企業尤其面臨挑戰,因為脫歐公投後英國與其最大貿易夥伴歐盟之間的關系充滿了不確定性。

上周以來英國商業信心的下挫表明,消費者對英國經濟的預期出現了顯著的下跌。YouGov/CEBR表示,消費者信心指數已經回落到2013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經濟學家眼下正用消費者信心指數和商業信心指數來衡量公投結果所產生的不確定性將如何影響英國實體經濟,以及其是否會促使家庭推遲做出大筆購買行為、促使企業擱置投資計劃。高盛的經濟學家在上周撰文寫道:“我們預期,隨著企業投資減少的情況惡化,這種不確定性將引發一種由投資所帶領的衰退。”

房產市場陰雲密布

脫歐公投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也波及了英國的房地產市場。據英國國家房地產代理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state Agents)稱,買家需求在5月跌至三年來的新低。英格蘭銀行於上周三發布的相關數據也顯示,按揭貸款批準數量仍然低迷,自4月觸及低點以來未能出現反彈。

今年年初時,英國房地產市場曾經活躍過一陣,當時購買第二套房屋或是購入房產用於出租的買家紛紛趕在稅率更高的新印花稅生效之前完成交易。然而現在這種刺激效應早已消失殆盡。相關調查顯示,在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宣布之前,不少購房者已經開始產生猶豫情緒。

英國按揭貸款批準數量,圖片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英國第二季度房價較上季度下滑1.0%,增速為9個月最低。房地產分析公司Hometrack的理查德·多奈爾(Richard Donnell)預計,倫敦的房產交易量將下滑10~15個百分點,英國全國的交易量則將下滑5~10個百分點。他表示,具體數字還要取決於英國脫歐對實體經濟造成的影響幾何,不過,“僅僅是情緒上的沖擊對交易量的影響會較少些”。

國家房地產代理商協會董事總經理海沃德(Mark Hayward)認為,短期來說房價將維持穩定,但長期而言他就“不確定了”。

貸款利率目前仍維持在極低的水平,就業率也依然較高,這兩點或將為英國房地產市場提供一定的支撐。但更大的問題在於,脫歐公投將在何種程度上影響到消費者的支出決定。Retail Economics在上周三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有近60%的消費者表示目前打算減少在非必需品上的花銷。

非必需品花銷意願,圖片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安永統計俱樂部(EY Item Club)高級經濟顧問貝克(Martin Beck)表示,隨著公投結果影響的擴散,“消費者申請新貸款的意願可能會有所下降”。調研公司Pantheon經濟學家托慕思(Samuel Tombs)則表示,自公投以來,銀行資金成本已經上升,因此,“未來數月,貸款將有可能變得更加昂貴,並且更難申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2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