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英國人緣何執意要“脫歐”公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218.html

英國“脫歐”公投今日正式上演,結果將在24小時後揭曉。英國“脫歐”不僅影響到英國自身的經濟發展,也將同樣深刻影響歐洲甚至世界經濟的未來格局。從歐盟的角度來看,英國此番公投也是其多年來共同體凝聚力持續喪失的縮影。

有關英國“脫歐”將帶來的金融、貿易等經濟方面的影響,近來評論頗多,弊大於利幾乎是壓倒性的。實質上,英國政府和民眾對此亦心知肚明,那麽緣何執意要舉行“脫歐”公投,且在最後時刻支持者與反對者依舊旗鼓相當呢?

實質上,英國歷來就與歐盟維持著若即若離的關系。歐洲共同體的成立可從1957年算起,而英國直到1973年才加入,並且一直拒絕加入申根與歐元體系,在歐盟對歐債危機的救助中也幾乎是置身事外。而當年英國加入歐共體本就是支持派以微弱優勢獲勝的結果,國內的反對聲音從未停止過,這也不是英國第一次舉行是否留在歐盟的公投。

為何英國始終無法也不願更深一步融入歐盟呢?

這需要從英國自十六七世紀逐漸取代西班牙獲得海上霸主地位時說起,一直到一戰(1914-1918),英國都可以說占據著全球霸主的地位,世界經濟體系也以其為核心建立。二戰後,首先提議建立歐洲共同體的實際上是英國,戰後以英國為首的世界經濟體系開始讓位於美國,建立歐洲共同體對英國來說是重新獲得貨幣話語權的機會。

與此同時,德、法自然也有著同樣的想法。緣於一直以來的“光榮孤立”和“有限幹預”理論,英國最後錯過了成為由德、法牽頭的歐洲共同體創始國的機會。上世紀70年代英國經濟正處於蕭條時期,多年來的殖民地接連獨立對英聯邦也是一大打擊。當時,英國政客們將加入迅速崛起的歐洲共同體當作絕佳的歷史機遇,但1973年加入歐共體後,英國卻一直力圖避免歐洲一體化的進一步加深。換言之,英國需要的是更多優惠的歐洲貿易聯盟,而非一體化的政治經濟聯盟。

上世紀80年代撒切爾夫人上臺後,對英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英國一改頹態,直到90年代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經濟增速。在此背景下,英國政府和人民對歐洲一體化的需求進一步降低。也因為英國一如既往置身事外,多年來英國始終沒有成為歐盟的中心國,相反德國借此經濟迅速發展並在歐盟中占據了主導的話語權,這絕非英國政府和民眾理想的狀態。

然而,這一次的公投卻也並非是純粹民意的體現。一開始,這只是卡梅倫借以拉攏選票的籌碼,未曾想,最後卡梅倫政府失去了對此事的控制,以至於不少前期民調顯示“脫歐”陣營壓倒了“留歐”陣營。這絕非是卡梅倫政府所希望的結果。盡管英國並沒能借助歐盟獲得更大的主導權與話語權,但其貿易受惠卻也是不容小覷的。一旦英國脫離歐盟,本國的經濟發展同樣會受到重創,尤其是貿易與金融投資方面。再加上不久前發生的議員槍擊案,留歐的支持聲似乎在上升。

但即使英國這一次沒有脫離歐盟,歐盟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也值得反思。

首先,盡管歐盟倡導歐洲一體化,但歐洲人的國家認同感並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甚至發展到今天歐洲公民的概念幾乎沒有任何進展。各個國家仍舊以本國政務和經濟為核心,對他國事務作壁上觀的遠不止英國一家。如今,德國成為了歐盟事實上的“領頭羊”,東歐各國的加入為其提供了廣大的市場和勞力。但是對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國來說,他們的訴求並未得到滿足。比如,法國更著意於發展地中海貿易圈,而非東歐貿易網絡。在這種情況下,歐洲一體化陷入僵局。

其次,歐盟東擴對西歐較發達國家來說同樣是把雙刃劍。市場和人口的增大,伴隨著的是福利負擔的加劇。特別在雙方經濟差異巨大的情況下,移民潮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問題。移民壓力十分容易引起本國公民的不滿,這也是此次英國“脫歐”公投主因之一。

由於上述種種問題,歐盟現在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一方面,盡管不少國家受累於此前的歐債危機,出現經濟疲軟,但一旦脫離歐盟本國經濟又會立刻下滑;另一方面,各個國家民眾都或多或少出現了抵制一體化進程的聲音,在本國經濟發展都危機重重的情況下,拒絕為其他國家的債務買單。如今歐元體系依靠德國依舊堅挺,但在體制建設舉步維艱的情況下,歐盟將何去何從仍舊迷霧重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