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市回報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jw!G9qPswuRGxoAjkVjcnY-/article?mid=37796




2010年已經過了一半,你們的投資組合回報如何? 恆指從年頭到現在下跌8%,與美國S&P500跌幅相若,我個投資組合跌幅一成多,大部份投機賭徒在上半年上落市中損手,但有部份卻賺大錢,買中 一舖圍骰,當然出來也文也武,但如果你問佢地08年與09年戰績如何,衰野當然唔想講。

長線投資講求全盤策略考慮,如果由去年3月9日低位計,恆指升幅77.4%,勝過美國S&P500的52.4%回報率,我個投資組合又係跑 贏以上兩個指數,呢個就係長線投資嘅威力,經一事,長一智,跟隨我多年長線投資的網友們,經歷過金融海嘯手上股票市值大跌的痛苦,也經歷過牛市重臨,港股 由低位反彈一倍的喜悅,根據過往投資經驗與港股未來發展,我幫大家歸納出兩個投資策略重點:

(1) 未來投資於中國市場與中資股票,回報勝過投資於發達國業務與發達國企業。

(2) 長線持有並持續投資於優質中資股票更能長線跑贏恆指以及其他主要大市指標。

我在網上發表文章已經達5年,經歷過牛熊的折騰,並用實戰經驗說明長線投資的威力,正如智濤兄所講,我提倡的投資王道是一種「道」,但一般投資者追 求的操作方法基本上都是「術」,是不同層面的東西,其實長線投資是一種處世態度,只要打好基礎,以後勤於修煉,並且持之以恆,將來必成正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60

看世界杯學股市投資策略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html


世界杯比賽讓人獲益良多﹐而且不僅僅是與足球有關的內容。看比賽時我開始意識到它與股市在許多方面都很像﹐而且它實際上能教你一兩個賺錢之道。

不相信?下面是我從“綠茵賽場”上學到的與“金錢賽場”有關的七條經驗。

1. 不要大驚小怪。

誰能想像四年前打進決賽的法國隊如今卻如此丟臉地落荒而逃?誰能想到英格蘭隊會與阿爾及利亞隊戰平?誰能想到瑞士隊能戰勝西班牙隊?

然而這些令人震驚之事時有發生。

許多年前﹐我在寫一本與賭球期貨有關的書。當時﹐倫敦的一位頂級書商告訴我他的公司在此類不可能事件上賺了大錢。他說﹐廣大賭徒們通常低估了出現意外情況 的可能性。

投資領域也是如此。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稱此類不可能事件為“黑天鵝”。英國喜劇作家沃德豪斯(P.G. Wodehouse)曾說﹐永遠不要混淆不同尋常與不可能。不久之前﹐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或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似乎也不可能破產。

近幾年的事件提醒我們﹐不同尋常之事時有發生。這麼多人感到驚訝才是唯一令人驚訝之事。

2. 加強防御。

足球這行有句老話:進球只在一瞬間。但英格蘭隊與美國隊的比賽結束後﹐倒霉的英格蘭守門員格林(Robert Green)會告訴你﹐事實與此稍有出入。

失球只要一瞬間﹐攻破對方大門卻要一萬年。

投資者知道這種滋味。一個粗心的錯誤在一瞬間內可讓一筆極佳交易的利潤損失殆盡。

進攻(努力賺錢)比防御(努力不虧錢)更令人興奮﹐但反其道而行之才是明智地管理資金的開始。畢竟﹐為了彌補50%的損失﹐需要100%的利潤。或正如價 值投資者所說:第一條規則﹐不要失球。第二條規則是什麼?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

3. 要有全球意識。

能讓世界各地的球迷放棄他們對本國比賽、球員和球隊的迷戀並開始密切關注每一支其它球隊的機會不多﹐世界杯便是其中之一。

當然﹐你支持美國隊﹐日本人支持日本隊﹐等等。但每一個人都知道最重頭的是阿根廷隊、葡萄牙隊和巴西隊。而且無論如何我們全都關注。

投資者需要學習相同的訣竅。“偏愛本國股票”一直以來都是大多數投資組合中的一個大問題。大多數人一直把太多的錢留在本國股市。研究發現美國投資者的股票 投資組合中通常有80%以上的美國股票。據美國投資公司學會(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數據顯示﹐僅有不到一半的家庭在投資共同基金時還擁有投資於海外的基金。

這毫無道理。你已經在美國的經濟上押了重注──你的住房、工作和支持網絡均在美國。而美國僅佔全球股市市值的三分之一。因此﹐如果你只停留在本國市場﹐你 就錯失了其餘的三分之二。

全球投資使你的押注得以延伸並使你最大程度的擁有多樣化的投資。AQR Capital Management近期的報告發現全球性的投資組合通常讓投資者的長期收益更佳﹐且短期震盪更少。

4. 不要盲目期待

我理解為什麼不論朝鮮隊表現有多差(朝鮮隊兩場皆輸﹐被進了九個球)﹐某些朝鮮人都會為之歡呼。這畢竟是他們的國家。

我不能理解的是那些把他們的糟糕投資堅持到底的投資者﹐他們期待並祈禱拙劣的管理、糟糕的策略和差勁的產品將以某種方式產生好的結果。期待並不令人興奮。 除非真的在這家公司工作﹐否則沒人需要堅持持有他們在華盛頓互助銀行(Washington Mutual Bank)、房利美(Fannie Mae)或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的股票。如果它不能讓你高興﹐停止報怨或祈禱。拋了它。

5. 耐心才能贏。

英國隊再一次讓本國的球迷承受了巨大的失望。我曾在英國生活﹐這種事每四年便會發生一次。

多年前﹐巴西傳奇球星貝利(Pele)曾向一名英國電視記者解釋過這個問題。他說﹐英國隊在場上需要更多的耐心。

並非只有他們需要耐心。太多的球隊試圖速戰速決──把球一腳開出﹐然後期待最好的結果。偉大的球隊(尤其是巴西隊)採取完全不同的方式。他們賴以成名的是 把球傳得滿場飛﹐等待最佳的射門時機。這種辦法十分有效。

股市中也如此。從積極投資變成耐心持有的過程曾被投資界的貝利──巴菲特(Warren Buffett)稱作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像大多數偉大的投資者一樣﹐他會幾乎無限期的等待得分的機會。這是個更好的計劃。

6. 留意你的安全邊際

在對陣美國隊的比賽中﹐斯洛文尼亞隊在上半場領先兩分﹐他們看上去十分放鬆。但最後他們以平局結束這場比賽也算幸運。這種逆轉隨時都會發生。人不能太放鬆 ﹐幾乎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在1929年股市崩盤之後﹐謹慎型價值投資的宗師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在他的投資組合中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股價的跌幅比他曾想到的所有可能情況都大的多。(過去幾年﹐房地產投資者也有類似的經歷。)這就是為什 麼格雷厄姆開始關注“安全邊際”這一概念。他建議在股票至少低於其真實價值的三分之一時投資者再去購買。以防萬一。

7. 不要把希望全寄托在裁判身上

在金融危機後﹐包括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財政部(Treasury)和美聯儲(Federal Reserve)在內的金融監管者均受到嚴厲的批評﹐這不奇怪。他們不相信出現了房地產泡沫。他們不知道銀行在其資產負債表上做了手腳。他們不知道衍生品 市場究竟在發生什麼事情。這份清單令人惋惜。

但如果他們想自我感覺好一點﹐他們或許應當看一看世界杯的比賽。部分裁決極不尋常。在美國隊對陣斯洛文尼亞隊的比賽中﹐第一次擔任世界杯裁判的庫利巴利 (Koman Coulibaly)那富有爭議的、且或許是不公正的裁決不但讓美國隊少贏了一場球﹐也讓他本人無法再執法下一輪比賽。這並不是世界杯中唯一的爭議。從歷 史上看﹐這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不可靠的裁決是足球的特色之一﹐同樣也是股市的特色之一。對庫利巴利而言﹐或許我們可以幫他在華爾街找份差事──當個監管 者。

Brett Arends

(編者按:本文作者Brett Arends是《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專欄作家﹐他的專欄《投資回報》幫助投資者分析最新時事並做出相應投資決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62

未來股市回報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jw!G9qPswuRGxoAjkVjcnY-/article?mid=37912


上星期恆指又跌穿兩萬點,農行上市在即,中行又宣布A+H供股計劃,工行與建行都話要跟風集資,國內繼續行緊縮經濟政策,國內A股創09年4 月以來新低,明知市場缺水,還要到股市集資,唔通班國企齊齊作反? 解鈴還須繫鈴人,呢鑊野係阿爺攪出來,阿爺自然有辦法解決。

昨日Big Ox問我十年股市回報與CPI的關係,今日我發文講解。大部份散戶經常被誤導,以為股市回報決定於什麼什麼平均線與什麼什麼通道,認為圖表走勢就是真理, 其實那些技術指標與現實世界基本全無關係,長線股市回報只決定於兩個因素: 企業營利增長與股息收入,而長遠來講,這兩個因素又與該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成正比,不明白嗎? GDP就好比國內所有企業的營業額,營業額要減去經營成本才是毛利,長線而言,經營成本如人工、材料錢、地租等等又與通脹(CPI)掛鈎,所以GDP又分 為名義國內生產總值(Nominal GDP)與實際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 Nominal GDP - CPI)兩種,而長遠來講,CPI又與借貸利率掛鈎,所以如果長線的通脹與利率趨向平穩,經濟增長就會反映在企業營利增長與股息收入,那就是說,經濟增長 與股市回報成正比,那麼未來港股投資回報如何? 如果未來幾年國內CPI增長能夠控制在3%,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可達5%,那麼名義GDP可達8%(3% + 5% = 保8),再加上3%股息率與每年3%人民幣升值得益,以港元計,每年 8% + 3% + 3% = 14% 回報大有可能。如果是投資美國股市? 未來幾年美國GDP能夠每年增長2%已經偷笑,就算企業派2%股息,美元匯價與港元同步,每年股市回報 = 2% + 2% = 4% 已經計多了,所以多年來我只建議大家投資於優質中資企業,未來自然能獲得豐厚回報。





股市達人

2010-07-5  今周刊





自訂投資守則度過台股萬點崩盤、 金融海嘯工廠黑手長線投資身價翻十倍曾是領救濟金的一級貧戶,僅國中畢業的邱永章,從工廠黑手出身,憑藉著嚴謹的研究精神與投資紀律,透過長抱穩健、高現 金殖利率個股,並善用投資複利效果,征戰股市二十一年,變身上億元股市大戶的經驗,令人好奇。

撰文.林心怡

﹁買股票是賺耐心的酬勞,長期持有最能提高獲利機率!﹂今年五十八歲的邱永章初次見到記者一行人,話匣子打開後,便滔滔不絕地分享他對股市與節稅的觀念, 很難想像出口成章、滿口股票經的他,學歷僅只國中畢業,但卻能靠自修在股市賺進了上億元的身價。

雖然名片上印的是﹁維陽機械﹂的負責人,但邱永章卻自嘲是﹁三人公司﹂,公司目前僅接機械設備OEM訂單,再外包給協力廠商做,股市獲利早已超過本業,雖 然對於手中股市投資的資金規模,他顯得相當低調,但據了解,至少有八個證券帳戶的邱永章,每年光是核心持股的股票股利就有四、五百萬元,若以現金殖利率 五%至一○%,加計衛星持股計算,粗估手上持股市價至少有上億元的規模。

國中學歷讀透財報 金融研訓院進修勤讀財經相關的報章雜誌與書籍,也曾到金融研訓院上過課的邱永章,鍾情股市來自於強烈的賺錢動機。原來,雲林老家務農的邱永章,曾是領救濟 金的一級貧戶,古坑國中畢業後,十六歲就放棄升學,隻身北上,從工廠黑手開始做起。

﹁沒有學歷、沒有一技之長,一開始我從車床加工學徒做起,那時一天工資才五十元,只夠二餐溫飽而已,當時我就立下志向,任何可賺到錢的方法我都要盡力去 做。﹂邱永章不但積極學習更好的車床加工技術,也習得了做機械零件生意的訣竅,經過多年的奮鬥,二十八歲那年,不但是邱永章創業元年,也是他投入股市的開 始。﹁我記得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過,人要致富有兩個途徑,一是創業、二是投資,因此在開始那一天,我各投入了一百萬元在創業與股市中,沒想到後來股市投資的 報酬率比本業還要好。﹂﹁邱大哥的操作方式特別,比方說,他的資金操作規模若在一億元的話,他就會想辦法把成本降低在一千萬元以下,這種事只有原始股東做 得到,但他卻可以利用股票市場的波動,降低持股成本,利用配發現金股利再投入股市的觀念,長線持有,讓財富大躍進。﹂邱永章的友人,精宏投顧執行長鄭琮寰 如此形容。

在核心持股上,邱永章是屬於超長線投資人,股票常常一抱就是好幾年,因此當二○○八年台股指數下殺至三九五五點附近,跌破二十年線時,他見長線布局時點機 會難得,即拿出一部分資金大膽分批加碼,去年光這次操作的帳面獲利就有三倍之多。

鑽研費氏係數 金字塔式分批買進分析邱永章的選股邏輯一共有三,首先就是現金殖利率最好有一○%,以時間換取空間,降低投資成本;其次就是選擇可扣抵稅額在三○%以上的 股票,﹁這樣辛苦賺來的錢才不會被扣稅、侵蝕掉獲利,還會有退稅利益!﹂邱永章補充道。

最後則是要成立三十年以上的公司,他認為,這樣才能觀察該公司的歷史經驗與景氣循環,充分了解股性、價位的支撐與壓力,掌握每次進場點,並且以費波南西係 數的邏輯,金字塔方式分批往下買進持股,而且長線持有至少二十年。

其中,邱永章最經典的代表作就是中鋼,從二十年前以三十三元股價買進中鋼開始,長年來不斷買進,幾乎﹁只進不出﹂的操作方式,經過多年下來,每年穩穩坐收 二至三元的現金股利,然後將股利再投入買中鋼。五年前,手上中鋼估計一度有千張以上,價差所得加計現金股利收益,成本早已低於零,換句話說,光是中鋼這檔 股票,就有超過千萬元的帳面獲利。

成功的﹁中鋼﹂模式,不斷地被邱永章複製在其他股票上,目前,若一檔股票含買進張數與配發股票逾三百張,就會賣掉﹁溢出﹂股票的獲利,重新鎖定新標的。

﹁做股票不要快快決定,再慢慢後悔﹂細數邱永章核心重點持股,具代表性還有成本九元的大聯大(以十四元買進品佳,現已併入大聯大)、八元就陸續買進的佳 格,以及儒鴻、聚陽等,檔檔投資至少逾三年,平均投資報酬率從五至十倍不等,比較中線投資的衛星持股,則占整戶投資的一五%左右,作為可流動的資金調度之 用。

﹁做股票不要快快決定,再來慢慢後悔,投資一家公司要看財報、要看公司治理,不要胡亂投資,賠掉每一分賺來的辛苦錢!﹂在選股上,邱永章原則很多,也很謹 慎。邱永章拿出自己歸納的﹁買股必須注意的六十條法則﹂中,首重的前二十名就包括有公司的管理能力、經營誠信、公司治理、每年是否穩健配發現金股利、毛利 率不低於一○%,以及負債比不能過高等,他強調,長線股市投資人必須更仔細地挑對股票。

針對未來選股標的,邱永章認為二十五元以下的鋼鐵股豐興,可留意布局時點,至於泰銘也值得留意,﹁因為這檔股票每年總會在二十幾元左右盤整給你買!﹂熟悉 該檔股票股性的邱永章打趣地說。

另外,像是橡膠股南帝、成衣廠的儒鴻、中概鞋業廠商豐泰,都是可以鎖定布局的標的;此外,包括威健、大聯大待股價拉回整理時,都可伺機找長線買點。

或許,乍看之下,邱永章稍嫌保守,但誠如經營之神王永慶所言:﹁賺一塊錢不是賺,省一塊錢才是賺一塊錢。﹂穩健獲利保有戰果,正是邱永章征戰股市超過二十 年,得以順利度過台股萬點崩盤、金融海嘯,長期立於不敗之地的祕訣。

邱永章

出生:1952年

現職:維陽機械負責人

學歷:雲林縣古坑國中

經歷:車床加工黑手、

機械零件設備供應商

成功心法

1. 有耐性:股票是耐心的酬勞,長期持有較能提高勝率2. 要謹慎:慎選公司,安心投資3. 勤研究:選擇資本利得,股東權益、扣抵稅額高4. 善計算:運用複利效益,降低持股成本

致富三部曲

1. 黑手學徒期:工廠黑手,學專業技術,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2. 初試啼聲期:同時分別用100萬元創業與投資股市,齊頭並進,累積財富3. 股市收割期:至今核心持股每年光是現金股利高達4、500萬元,加計衛星持股,估計資金規模近億元

私房選股

以獲利穩健的傳產股或中概股為主,並可搭配選擇可扣抵稅率高的股票。

傳產股:儒鴻(1476)、豐興(2015)、泰銘(9927)、南帝(2108)、豐泰(9910)電子股:威健(3033)、大聯大(3702)邱永 章選股前的60個評估條件1 管理能力 16 毛利偏低 31 交叉持股

46 藍海紅海

2 經營誠信 17 持股過低 32 轉投複雜

47 胡亂增資

3 公司治理 18 淨值偏低 33 註冊爭議

48 胡亂減資

4 濫用公器 19 過度擴張 34 自設創投

49 不務正業

5 濫用獎投 20 愛上媒體 35 迂迴投資

50 夕陽產業

6 實施庫藏 21 愛徵委託 36 先斬後奏

51 對手強盛

7 不配股息 22 溝通障礙 37 會計異動

52 景氣循環

8 愛配股票 23 單化產品 38 監察異動

53 產業後段

9 愛配公積 24 董監身分 39 主管舉罰

54 老闆形象

10 保留盈餘 25 家族集中 40 欠稅不繳

55 粉飾太平

11 過度舉債 26 酬勞過高 41 官商勾結

56 巧立名目

12 高質設比 27 圖利員工 42 內線交易

57 蒙上欺下

13 高負債比 28 老愛申讓 43 長年虧損

58 花邊新聞

14 股價偏低 29 自肥自身 44 亂降財測

59 好近女色

15 股本過大 30 長年累訟 45 廉價搶單

60 資券過高




股市是乐观者的竞技场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8/387542.html

上期的《乐观者生存》一文,笔者谈到了一组数据:
“在过去十多年间,上证指数总是沿着这样一条轨道线在行走:它的中轴线是国内生产总值÷100,它的上轨线倾向于国内生产总值÷100×2.1,它 的下轨线倾向于国内生产总值÷100×0.6。换言之,每次上证指数的最低点达到国内生产总值÷100×0.6的时候,再熊的熊市也就结束了,而每当上证 指数的最高点等于国内生产总值÷100×2.1时,再牛的牛市也就到头了,社会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推动着股票市场的不断上涨。”

因篇幅关系,加之相同观点我在2009年2月28日《第一财经日报》的《中国股市大调整已经结束》中有过详细论述,因而未能详细展开。文章发表后,一位热心读者给编辑发了一份邮件,对这组数据提出如下疑问——

“我特意找了下中国1993年到2009年上证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作了如上的计算,发现算出来的答案不符,比如说,2003年的GDP为 13582300000000元,而2003年的上证指数理论中轴点为1916,13582300000000除以100,我怎么都无法得到1916这个 数值,且不说它们之间零的数目的巨大差异,就算是忽略后面的零,光看不是零的数字,也差得很远。在这里想请教一下,是我的数字找错了,还是什么其他的原 因?如果方便的话,可否提供解答、更为详细的计算以及举一些真实计算的例子。”

在解答前,我先要向读者致歉。

首先是没有把单位说清楚。我们知道,按约定俗成法,我们总是把亿作为GDP单位——连国家统计局都只讲到亿为止,为什么我们还要在后面无端地加上那 么多的零?而指数的单位则是点,GDP÷100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单位关系上的。联系到2003年,就是135823÷100=1358。

其次是没有把时间起点说清楚。该统计是从1994年算起的。1993年前的中国股市还处于新生阶段,无论是流通市值还是总市值,占GDP的比例几乎 都可忽略不计。如截至1992年底,我国上市公司家数仅50余家,流通市值仅210亿元,总市值刚刚超过1000亿元,为1048亿元。无论是流通市值还 是总市值,占当年26638亿元的GDP总量均可忽略不计。加之民众投资热情高涨,入市资金呈高速喷发状态,股票市场连续出现了两轮失控性上涨。直到 1993年5月开始的大扩容,才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态。因此,在笔者看来,1992年前我国股市与GDP在量上的关系没有太大的研究价值,而1993年 是中国股市从与GDP总量没关系到有关系的一个过渡年。因此,我们把这一关系研究放在了1994年后。

许多读者都知道,在涉及股市与宏观经济关系时,笔者有这样几个观点:

——GDP的升降和公司利润增减无法完全预测股市。

——GDP是经济的宏观指标,股价指数是股市的宏观指标,两个指标理应存在趋势的对应关系。但这种对应不是机械的,从某种方面说,GDP犹如主人, 股价指数犹如主人手中的一条狗,它时而欢快地跑在主人前头,时而沮丧地走在主人后头。但不管是前头还是后头,主人手中的绳子长度决定了股市能够超越宏观经 济的程度。

——宏观经济是正常人,股市是个疯子,疯子的行进步伐和路径是无法和正常人保持一致的。

因此,当我们谈到上证指数与GDP总量关系时,我们也不能做机械的对应式计算:今年GDP总量是多少,所以今年上证指数的中轴就应该是多少点。如是这样,那么股票市场也就太简单了。笔者的计算方法是:

1.算出每月上证指数的月平均值;

2.将当年的GDP总量(以亿为单位,再除以100后)减去上年的GDP总量(以亿为单位,再除以100后),然后将增加值除以12,作为月增加额,再以上年GDP总量为基准,将月增加额逐月加上去,形成月化后的GDP总量以及中轴线;

3.将月化后的GDP总量乘上2.1,作为通道上轨;

4.将月化后的GDP总量乘上0.6,作为通道下轨。

最后将上述4个数据绘制成一个曲线图,这样,关于上证指数与GDP总量的关系图就出来了。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按教科书观点,如果以某一数值为中轴, 那么,围绕这一中轴的上下波动应该是对称的,即上下应该是1:1的关系。这种全对称在别的地方也许是对的,但用在股市上却是错的。因为股票市场存在一个 6:4的比例,即无论涨跌时间还是涨跌幅度,均存在0.6~0.62:0.4~0.38的关系。因此,股票市场本质上是一个偏对称(偏向于上涨)波动的市 场。如此,我们就有了这种图表。

这张图我在2008年9月到2009年2月在很多场合向很多人展示过,并发表在《中国股市大调整已经结束》一文中,目的就是为了说明股市与宏观经济 既密切相关,又不存在机械的对应关系,因为股市是波动的,波动是股市最重要的生命,也是最基本的规律。决定股市运行的第一要素是价位,当股市涨到或跌到了 一定程度,达到了宏观经济这个主人手中的绳子长度时,哪怕经济形势再好或再坏,股市也到头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万种行情归于价!

第二要素才是宏观形势。比如,2005年的998点和2008年的1664点,一样都跌到了底线,但998点的行情直上云霄;而1664点的行情则仅仅涨到中轴线就戛然而止,原因就在两波行情的宏观形势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以GDP总量除100为中轴,以它的2.1倍为上轨,0.6倍为下轨,这一规律从1994年以来一直是股票市场战略性抉择的最好指 标。但它不一定能保证今后会一直有效,当一国股市的市价总值有效突破GDP的50%之后,股价指数与GDP总量间的比例就会发生重大变化,原来的中轴可能 不再是中轴,而会变成相对的上轨线,原来的上轨线将遥不可及,原来的下轨将变得更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美国股市就是如此(当然,道琼斯指数的中轴线 不是以GDP除以100计算的)。至于中国股市将会如何,目前尚无法定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只要你坚信,股市是有规律的。最重要的规律存在于两个地 方:一个是大家都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的地方;一个是大家均未涉及过的领域(这是当年在徽州读书时我的一位老师说的),我们就能及时地找出一种新的对应关系 来。

股票市场本质上是一个乐观者竞技场所——一切投资领域均如此,比试的仅仅是谁更能将它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度内,更能成为一个理智的乐观主义者。一切悲观主义在这里都是没有出路的,哪怕曾风云一时,也仅仅一时而已。

认识到这一点对我们每个人来讲都很重要。比如,近些年来,在我国财经界和评论界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以散布悲观主义为己任——无论对房市、股市还是 宏观经济;无论对错,对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和决策均一概持否定与攻击态度;以拾洋人牙慧妄自菲薄为能事,赢得广大弱势群体的共鸣与追捧,成为著名财经评论 人,又是签名售书,又是高价演讲,名利双收。而广大信众与追随者,除了能获得一些心理抚慰,释放一些胸中郁气外,实际所得只能是既错过了房市行情,又错过 了股市行情。错过之后只能再去经受相同的心理抚慰,再次错过相同的机会……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位名将之子,也是我原来的顶头上司。他曾对我说过这样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我就是死也要死在多头上的!话虽然有点绝对,但这么多年来,他在股市中都一直生存得很好。

(作者为上海金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兼运营总监)





泰國股市 左丁山


2010-8-5  AD





 

雖說泰國旅遊局 認為泰國旅遊不景,最近發生在市中心爆炸案,一死九傷,令好多國家維持旅遊泰國警告,令好多遊客望而卻步,特別係歐洲客到泰國之旺季,係每年十月至次年一 月,現在已是接訂單時節,但接單不如理想,頗令酒店及旅遊巴士業擔心。故此泰國旅遊局預測,全面旅遊復甦,要待明年夏季,如果曼谷緊急狀態令早啲撤銷,旅 遊業復甦可以早啲。

曼谷以外省份(泰國叫做府)已陸續撤銷緊急狀態令,點解曼谷還要維持?無他者,搞事分子,不論是何幫派,都希望在首都搗 亂,以引起民眾及國際注意,在北部緬甸邊境發生爆炸案喎,曼谷政府邊會理吖。雖然話處於緊急狀態,曼谷生活如常,大塞車情況不變,Siam Paragon遊人依然蜂擁,對平民嚟講,政治只係政客與軍人之間嘅鬥爭,與佢地無干,哪個總理在朝,人民還不是照樣納稅,照樣行賄與貪污!

上 半年泰國有紅衫軍示威作亂,政府無情鎮壓,好多外國人嚇怕咗,但泰國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長46.1%,股市上升逾八成,表現好過香港恒生指數與美國杜瓊斯指 數多多聲。出口勁升係因為泰國農產品有價,雖有大旱影響收成,但價錢因天旱而推高。股市方面,泰國積弱已久,現在泰國股市指數八百五十幾點,比起「冬蔭功 金融風暴」前之歷史高點一千七百幾點,只剩番一半,但其他國家早已創咗新高,超逾九七啦。兩位僑居泰國之中大經濟系校友對左丁山講:「外國基金追落後,認 為泰國股票相對便宜,今年上半年來泰國炒一浸,下半年要步步為營。」

泰國股市係一個小池塘,有外國錢嚟炒一浸,已足以令一啲股票起死回生。 同學炒家S炒足泰股二十年,曾經輸到一無所有,幸好家姐借佢二千萬銖,頂多五年,呢晚請佢到InterContinental嘅中菜廳夏宮金殿 (Summer Palace)吃晚飯,炒家S笑呵呵咁話:「今年頭幾個月已經還番一半俾家姐,就快鬆晒綁。」但願如此,既然咁開心,大家都唔介意夏宮金殿之菜式差勁(除 咗清蒸筍殼魚之外)。炒家S話揸車送我地去華欣玩一日,左丁山話千祈唔好,炒股要緊,勸炒家S千祈唔好一時分心,失咗沽售機會!炒股時時要記住:花開堪折 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平均成本法:股市投資的不二選擇 人世間 之 大象無形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11.html

過去幾個月中﹐股市經歷了極度緊張的時期﹐經歷了今年良好的開局後﹐5月初股市開始下跌﹐期間“閃電崩盤”加劇了跌勢﹐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7月。

隨著股價下跌﹐有關股市調整的傳言變為熊市里到處彌漫的言論。有勇氣就投資吧﹐這是肯定的。最近股市隨著企業公佈一連串強勁的獲利報告而活躍起來。

從目前向後回溯(事後諸葛亮不好嗎?)﹐今年春天和夏初那些黯淡的日子﹐尤其是閃電崩盤後的幾週﹐現在看起來是投資的良好時段。雖然不是2009年3月觸及的幾十年年低點﹐但卻是差不多的低位。

近幾個月股市的動盪凸顯了長期投資者面臨的難題:何時是入市的良好時機?尤其是你有大量資金要投資的時候﹐比如有了獎金、遺產或出售房屋所得收益的時候。

一個流行的方法是平均成本法(dollar-cost-averaging)﹐這一方法非常簡單:你在一段時間內﹐每月將一部分資金投入股市(在此情況下 ﹐我們將市場定義為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情況)﹐這就是逐漸涉足股市﹐而不是將所有資金一次都投入股市。隨著股市波動﹐當股價下跌時﹐按照平均成本法投資 將買入更多股票﹐而當股價上漲時﹐則買入的更少。

這跟從工資里扣除一部分錢、或將季度股息進行再投資的每月投資額有些不同﹐你是在定期向股市投入新錢﹐這對長期投資者來說是良好的自我要求﹐只要投資計劃是多元化的﹐包括的不僅是股票就好。

讓我們看看大量資金所面臨的進退兩難的局面吧。一次投入所有資金聽起來非常像是抓住了市場時機﹐而我們知道抓住市場時機幾乎是不可能的。鑒於投資的人有數千萬﹐一些局外人將在很長一段時間聲稱他們有市場時機的判斷能力﹐但那些人也常常翻船﹐就在你碰巧注意到的時候。

平均成本法會讓情況得好些嗎?讓我們從年初看看。如果你得到了8,000美元聖誕獎金﹐你是在一年的第一個交易日全都投到股市呢﹐還是在一年的前八個月每月投資1,000美元呢?

在8月5日股市收盤後﹐在1月將全部獎金一次性投入股市的投資者漲幅將約為2.2%﹐在8,000美元的初期股本上獲利173.60美元﹐而用平均成本法進行的投資表現稍好一些﹐漲幅為2.3%﹐獲利187.13美元。

原因在哪兒呢?投入全部資金的投資者在1月大舉買入時﹐股價相對較高﹐依平均成本法買入的投資者也一樣﹐但股市在7月跌向低點時﹐平均成本法的投資者還在買入﹐因此也以較低的水平買入﹐這是依平均成本法操作獲利稍多的原因。

平均成本法招來許多批評﹐舉例來說﹐如果股市上漲﹐立即投資是否明智?這些批評基本上說平均成本法披著華麗外衣﹐而實際卻是判斷市場時機﹐這些批評有一些道理。如果你在去年9月開始了上述買入股票的例子﹐平均成本法表現將落後﹐從2009年9月1日起是股市的低迷期。

其他人認為經紀商使用平均成本法以避開客戶可能發出的報怨:它不讓投資者在接近高點時買入﹐但也不會讓投資者抄底。隨著時間推移將投資資金分攤﹐將減少兩者出現的幾率。

但平均成本法確實有意義﹐尤其是在動盪的市場里﹐這似乎已越來越成為常態。隨著時間推移投資一些資金﹐可以確保你在股市下跌時買入更多股票﹐在股市上漲時買入更少。

許多投資者犯下了高買低賣的錯誤﹐高買是在股市大漲的時候買入﹐低賣是在人們都驚恐萬狀的時候賣出。平均成本法可以防範這些毀滅性的非理性行為。單是這一因素就是將其納入你投資方式的一個原因。

Dave Kansas


投資香港股市,外國股市,地產,樓市之(壹壹肆)發達三大要素之:買甚麼?(第九十九回) 阿牛

http://hk.myblog.yahoo.com/yomagyomag/article?mid=1608

投資港股:阿牛揀股法(十)

要講分散投資,最出名嘅名言,就喺   don’t 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真喺五年班小學生都識;之但喺我地一方面不停引用呢句說話,另一方面就從來都唔做,淨喺咁買蛋嘅。

                      

既然名言都喺講一套做一套,充滿矛盾;咁阿牛都唔爭在,講過唔算數喇。我八月八號講過:

唔好揀未發育股,揀已經考驗過嘅,參考番上次牛市三期嘅情形,決定買唔買。

咁而家阿牛冇左個地產板塊,就唯有講過唔算數,焗住改改句說話佢攞番嚟用。

呢個喺阿牛真實嘅心理歷情。到今時今日,阿牛自然好清楚已經冇左地產板塊,但喺當日揀南航嘅時候確實喺未知,所以今日喺Blog呢度就照寫出嚟,按時間過程,諗法嘅改變,俾大家參考。

其實啲未發育股,當中亦有啲好嘢嘅,嚟緊嘅日子可以升幾倍都唔定,佢地最大嘅問題,喺唔知邊隻會升,因為全部都未經過大牛市。我地先睇吓半新股,裡面亦有好掂嘅,例如750興業太陽能,上市一年,就已經升幾倍。

       

相反,好唔掂嘅,亦大有人在,大家睇吓1638佳兆業,上市半年就跌左幾倍。

       

點解呢?

阿牛唔知。

我亦唔相信有人知;因為剛上市,大家見到嘅業績都喺嗰一兩季,駛唔駛咁認真,炒高幾倍,或者質低幾倍呀!我亦唔信上市時個PE估得咁差,差幾倍,要個市場調節得『咁激』。

咁即喺點呀?

即喺人為囉。

根 本股票市場,幾乎全部都喺人為,同房地產市場唔同,房地產市場喺有實用價值嘅;例如一隻舖,你唔好信我值三千萬,但喺我個個月用佢搵廿萬,個租值就走唔甩 嘅,有數計。所以一舊磚頭,跌到盡有個譜,但更重要嘅喺,升到盡都有個譜,你夾硬炒到剛才間舖五千萬,佢嘅賺錢能力點谷上三十五萬一個月呀?所以咪爆煲 囉。相反,十隻股票,九隻唔派息,話值幾多錢,講嘅啫;PB點正斗,又喺講嘅啫,你明日可以攞佢去折骨賣咩?但炒起上嚟就反而冇束縛,話升幾倍就升幾倍。

我地又睇吓一隻人人都識嘅股票,1211比亞廸。

      

佢上市後,經歷多年都喺咁上下,2007年 就跟大隊升左三倍幾,都算有交代,後來跟隨著海嘯下跌,仲跌破埋上次牛二佢自己條底線;牛二都有廿蚊咁滯,熊市就得番十零蚊。如果攞嚟同早兩日我地睇各種 股票熊市反彈嘅力度比較,例如康師傅,國航等等,咁阿牛就唯有俾佢評級喺『惡劣』,同招金嘅走勢,差唔多衰。之但喺過左半年,阿李錄先生介紹巴菲特先生買 入比亞廸,於是乎市場上平地一聲雷,升價十倍。

你話點解間公司可以忽然叻八倍吖?你教我。

升在乜呢?

一個『口實』

口實即喺乜呢?即喺人人眾口一詞都話:『冇理由咁平喎,應該貴啲』

就喺要呢句說話。

要人講得出呢句說話,得兩個理由。第一,就喺信個人,巴菲特先生就喺人版,大家都唔喺買比亞廸,買巴菲特而已。第二就喺信事實,例如有間公司佢賣啲貨,去年值六十皮,今年市場公價賣百二,你話個股價應該點吖?都未計生意好做,會搏晒老命去增產,賺多左嗰啲。

有冇咁筍嘅嘢呀?

啱啱又有喎,就喺賣呢舊嘢喇。

                  

有『口實』,就有希望。



香港股市历史上十次暴跌 钱在谁的口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layp.html

第一次,1974年石油危机

恒生指数跌到150点,那时候是全世界经济大衰退。

香港股市现在每天成交量只有500亿,很多人说很少、很惨,但你知道1974年石油危机的时候,只有900万。

但不用2年,恒生指数升了3倍。

第二次,1976年毛泽东去世

恒生指数跌了20%,由400多点跌到300多点。

两年后恒指升了5倍。

第三次,1983年港币大贬值

恒生指数1800多点跌到600多点。

当时从1美元兑5块多港币跌到8块多,还传说港币会变水,将继续跌到1美元兑20块

那一年很多事情发生, 怡和迁册百慕大(注1)。

其后香港股市升了6倍。

第四次,1987年全球股市暴跌

恒生指数差不多4000多点跌到1800多点。

美国股市一天暴跌22%,香港停市4天。

后来两年升了2倍。

第五次,1989年64

恒生指数由3300多点跌到2000点。

之后升了1倍半。

第六次,1990年伊拉克打科威特

股市从那以后3年时间升了4倍半。

第七次,1995年霸菱事件。

当时股市也是大跌,其后恒指升了2倍半。

第八次,1998年索罗斯攻击香港联合汇率

还有港基银行挤兑、百富勤倒闭等一连串消息,股市也是暴跌,错误得离谱。

之后股市由6000多点升到18000多,差不多3倍。

第九次,2003年SARS(非典)

恒生指数过后从8000多点升到3万多。

第十次,就是现在美国次按危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就是重复,但不是简单的重复.

为什么不是简单的重复?因为总有人坚定地认为,我们的这一次有别于历史上以前的N次.

涨的时候还可以再看涨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经济特别地好,所以还会涨;

跌的时候还可能再跌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经济特别地差,所以肯定还要跌;

但前年五千点以上谁不知道那时的经济基本面特别地好,许多企业的赢利水平都创了历史新高;

现在是地球人都知道全球的经济基本面特别地差.

 



投資香港股市,外國股市,地產,樓市之(壹貳壹)發達三大要素之:買甚麼?(第一零六回) 阿牛

http://hk.myblog.yahoo.com/yomagyomag/article?mid=1741

投資港股:中信泰富(一)

中國鐵鈦講左幾日,大家都會感覺到,佢喺可能得,但唔喺實得嘅嘢。如果佢得,閒閒地升五六倍,如果佢唔得,只喺升一倍半倍都唔定;咁究竟買唔買好呢?

阿牛有一個提議,就喺將佢綑縛式,同另外一隻股票一齊買。今次嘅目標要搵隻百份百一定升嘅股票,咁兩隻一齊買就拉上補下;例如搵隻一定升嘅,假設升三倍,隻鐵鈦如果升五倍,打和之後就有四倍,隻鐵鈦如果只升一倍,打和之後都仲有兩倍。

咁有乜嘢股票一定升嘅呢?

穩陣嘅大企業囉,即喺大藍籌。但喺個唔好處就喺,升就一定升,但喺唔升得多。

今時今日,最落後嘅藍籌有四隻:和黃,富士康,招商局,中信泰富。

富士康,愛莫能助。招商局,落後唔多。和黃,唔好攪我。

                                             

大家睇吓中信泰富幅圖,你估吓下次牛市個高位喺幾多呀?

         

 

喺咪$50呀,都冇乜研究囉。

中信泰富,喺五百八十億嘅企業,比對先前嘅鐵鈦只喺五十八億,南航喺三百億。仲得人驚嘅喺,中信泰富只喺母公司中國中信嘅『一忽仔』;中國中信資產喺萬幾億。

中國中信喺鄧小平伯伯1979年改革開放的最早制成品;由他自己親手策劃,並指派紅色愛國資本家榮毅人先生創辦。

                      

 

業 務範圍主力『 非銀行性的金融事業,並兼營任何可以想象的業務』,廣東話就叫做『汁都撈埋』。當時中信喺全國最具規模嘅企業,所以曾幾何時,成為眾矢之的,話佢『官 倒』,即喺官商勾結,利益輸送。之但喺當時中國仲喺未有商營企業,只有國營企業;忽然話要攪個商業體制,又話要俾佢生存壯大,咁點先算『適當咁』幫助佢, 又點先算利益輸送呢?

後來大家都習慣左,知道開放改革喺有啲尷尬情況,漸漸就冇乜嘢喇。

 

中國中信喺以金融事業為主,於1990年來港,收購了一間叫泰富發展的公司,改名為中信泰富,注資上市。中信在香港的業務只有少量金融投資,反而是以鋼鐵業為主,包括在澳洲採鐵礦和運送回國生產鋼材;其他業務包括物業投資,海底隧道,國內的發電廠,電視衛星,和澳門電訊。

阿牛喺咪睇中佢嘅鋼鐵業呢?

唔喺。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