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群眾智慧 尋找入市機會 黃國英
1 :
GS(14)@2014-10-09 17:31:52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37013
股市有所謂反向操作,前設是群眾共識錯誤居多。但同時亦有「群眾的智慧」一說,如「百萬富翁現象」:電視節目「百萬富翁」中,現場觀眾提供的答案,高達九成正確,在所有答案中命中率最高;相反,參賽者自行致電的專家朋友,表現遜色得多。很多事項上,大至預測選舉結果,小至靠肉眼估計一個玻璃罐內有幾多粒豆,群眾意見的平均數,每每優於群體中的個體,甚至專家。
可是一到金融市場,此說法便不成立。股市名言謂:牛市總是沿着憂慮之牆爬升。不論大市、板塊、個股,剛開始升勢時市場共識總是看淡;最理想的時機,則是群眾半信半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時。到了諸般看好的理由成為常識,無人敢稍作質疑,往往便盛極而衰。似乎群眾智慧,在此忽然失靈。
在百萬富翁遊戲中,問現場觀眾得到正確答案機會高達九成,可見群眾智慧很值得參考。
其實箇中分別不難理解,首先群眾共識所以有用,全靠大家答案不一致。《群眾的智慧》一書的作者索羅維基,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架構,來分辨群眾的平均決策是否有效:當中獨立性是最重要一環,因為可以保障個別錯誤之間,互不關聯性,不會有系統地同步指向某一方向,從而出現集體謬誤;同時眾多獨立個體,更有可能發掘新資訊,而非人所共知的舊聞,才會有所謂的集體智慧。
不過相較於特行獨立,投資者多認為從眾相對舒適。人們慣於假設別人所做的事都是正確,特別是環境不明朗時,最易跟隨他人行動。從眾在原始環境具進化優勢,起碼感覺危險時跟大隊逃走,就算只是虛驚,長遠計保命的機會較大。這種傾向已深植基因,不隨時保持警覺,極難戒除。當多數人的決定互相依賴,便會退化成趨同思維。巴頓將軍的名言:大家用同一方式思考,就等於沒有人在思考。
金融市場與其他範疇的另一分別,是參與者的看法,會直接影響出現的結果。當大家競猜罐中的豆有多少,該數量是固定的,不受大家的共識影響;資產價格的走向,則受「競猜者」真金白銀下注直接推動。陳進郎在「股市大贏家」中,有個不錯的說法:股票與一般貨品不同,不可靠口碑行事。因為當別人推介一輛汽車,買輛新的是一模一樣;但隨股票的口碑累積,價格同步上揚,亦即「質素」已比早前下降,不可視為一樣。
換言之,資產的回報,來自原先未被說服的潛在投資者漸漸相信、魚貫入場,漸將價格推高。這就說明了為甚麼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時反而最好,因為可由質疑改為相信者尚大有人在。總括而言,如果當下的環境,仍然是陰晴不定,這段時間還未需要太擔心,走勢應該還會依循原有軌迹繼續下去;相反,若然發現某一觀點已廣為接受,所有人都不肯聽取其他可能性,趨勢反轉的機會便已大大提高。
下令開閘軍官歸功東德群眾
1 :
GS(14)@2014-11-09 13:58:44
在歷史書上,耶格(Harald Jaeger)是開放柏林圍牆的關鍵人物──在群情洶湧下,未獲上級清晰指示的他,自行下令開放關卡。但他謙說:「打開圍牆的人不是我,而是那天晚上聚集起來的東德群眾。」雖然已是25年前的舊事,但71歲的耶格對於1989年11月9日那一夜仍然記得清楚。官至中校的他,當年是博恩霍爾默街檢查站副主管。那天傍晚他接班後,突然聽到電視傳來官員宣佈「即時開放邊境」。他記得當時嚇一大跳。「我幾乎鯁到了,沒法相信耳朵。那是甚麼蠢話?」耶格立即致電上級請示,上司說沒有指令,但聽到宣佈而湧到檢查站的人越來越多,有人高呼:「讓我們走!」耶格之後兩度致電上司,第二次在9時後,當時站外已擠得水洩不通,上司着他讓為首那數人出境。結果群眾見狀更激動。耶格很擔心發生人踩人。「我跟自己說:你得行動。無論結果如何,你都要讓東德人越過邊境。」11時半左右,他發出歷史性的命令:「開閘!」下屬通通呆住了,結果他要把話再說一次。
「唯一功勞是沒流一滴血」
「群眾那股狂喜,我之前從未見過,之後也再沒遇過。」但耶格不肯居功,說:「我唯一的功勞是,整件事沒流一滴血。」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109/18929022
集合群眾智慧 得出準確估計 黃國英
1 :
GS(14)@2015-02-18 10:18:02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0526
集合群眾智慧 得出準確估計
二○一三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共有三位得主,其中兩位的理論,正好一百八十度相反。法瑪(Eugene Fama)以有效市場假說成名;希勒(Robert Shiller)則是行為金融學的先驅,專門研究市場失效、投資者不理性的行為,以及市場泡沫。有論指不明諾獎委員會搞甚麼,南拳北腿竟可同場雙冠軍?財經名家莫布新則有不同看法。他認為成功的投資者,應對這兩大概念均表認同,只是出現的時間不同。而分辨現時市場處於哪種情況,正是回報的來源。
就算是半桶水的投資者,都會聽過股神師傅葛拉漢筆下的「市場先生」:他是和你夾份做生意的拍檔,性格極端兩極化。他每日都會開價,去買你的股份,或讓你增持。金額則視心情而定:亢奮時開出天價;抑鬱時價賤如泥。葛拉漢建議搵市場先生笨,與其情緒逆向而行,趁機低買高賣。這與股神格言:別人恐懼我貪婪,成為投資者的金科玉律。
市場大部分時間都是有效的,所以集合群眾智慧,會得出合理價格。
但他們明白卻沒有明言的是,也有很多日子,市場先生表現正常,開價合理。否則只要單純機械式地相反理論,逢跌買見升沽,便已足夠,而不會像現在一樣,要取得超額回報愈來愈困難。換言之,很多時市場都是有效。日日夾硬話市場先生失常,失常的可能是自己。
傳統有效市場學說難以服眾,因其假設太超現實:人人都是理性投資者,對最新資訊瞭如指掌,還能迅速反應。就算只有一次半次投資經驗者,都可直指絕無其事。但有另一種說法,既可解釋為何市場多數時間有效,又可說明甚麼條件出現下,將會導致市場失效。
莫布新以一個實驗作引子:他找來自己投行中六十多名見習生,互相傳閱觀察一個玻璃罐,目測估計裏面有多少粒豆。大家各自呈交答案,最接近實際數字者有獎,又恐嚇答案相差最離譜者將被公開強力恥笑(最後沒有執行)。得出的結果,是個人的答案大多離行離列,平均相差53%;可是將所有人的估計取得平均,數字僅與實際數字僅相差1%!
這就是所謂群眾的智慧一說。這種系統複雜,包含很多相異的個體。個體之間的反應與互動,會隨環境改變,沒有一定的法則。而系統的整體效果,是大於個體之間的總和。用上例說明,就是一大堆誤差53%的估計,集合起來可以得出大致準確的估計。在動物、昆蟲的世界,甚至人體內,以及股票市場,都可以找到這種系統。
例如投資者之間其實可能人人對某公司的前景,預測都是錯誤,只是大錯與小錯之別。但當大家都是獨立地斷估,自然有死牛、大中小牛、小中大熊,到死熊一應俱存。眾人不同程度的誤判,正好互相抵銷,而集合所有人自以為是的合理價,反而將市價拉扯至合理水平。可是有數項條件一不符合,群眾的智慧便會消失,變成泡沫或恐慌。篇幅所限,留待下回續談。
湯文亮:從脫歐公投看香港群眾撤辣訴求
1 :
GS(14)@2016-06-21 07:10:44【明報專訊】有老友問對於英國脫歐公投有何睇法,民調贊成脫歐的較多,脫歐之後英國又何去何從,香港樓市又有什麼影響?我話關香港樓市什麼事,唔好聽那些專家亂講,世界上發生任何大事都會影響香港樓市,但唔會有正面影響,全部都是負面影響,我認為英國脫歐與香港樓市是風馬牛不相及,這條問題不用答。
至於脫歐公投後英國何去何從,我既然認為英國是不會脫毆,所以唔識答英國脫歐後將何去何從。
民調結果警惕政府 不能漠視民意
老友問我點解咁肯定,再提醒我的細價樓爆煲論要擺認輸宴,我話我認輸是我個人行為,是輸是贏,大家早有定論,而大家亦知道,英國人的政治智慧比香港人高出不知多少倍,公投之事,是由那些政客搞出來,並不是來自群眾訴求,所以,我認為今次公投脫歐是不會成功,甚至連小小機會也沒有。
昔推辣招稱有訴求 今對撤辣無回應
有人或者不明白,點解民調是贊成脫歐的比較多,而我反而肯定脫歐不會成功,我認為這是英國人的政治智慧表現,民調的結果是群眾警惕政府,不能夠漠視民意,否則,就會以投票反對政府,不過,到了正式投票的時候,英國人又會恢復理智,最後結果與民調不一樣,所以,英國政府亦不是太擔心,但依然要交足戲,除了首相對英國群眾作出呼籲之外,各大有影響力的人亦相繼表示不應該脫歐,他們趁機會攞一些政治本錢,這亦是人之常情。
香港雖然沒有公投,但當政府推出辣招時,兩名特首都曾經話應群眾訴求而出招,雖然未被證實,但一般市民都接受,現在群眾有聲音要求撤招,但政府沒有回應,是否漠視群眾訴求。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797&issue=20160621
群眾用私刑暴打吊死姦殺四歲女疑犯
1 :
GS(14)@2016-11-16 05:47:10玻利維亞(Bolivia)一名4歲女童慘被姦殺,警方拘捕一名孌童癖疑犯;民眾拒絕等待審訊判決,竟當眾執行私刑殺死疑犯。從片段看到,一群民眾瘋湧到警署,強行打開牢室的鐵欄將上身赤裸的疑犯拉走。民眾將他拖到街上不斷毆打他、在街上拖行他,最後將他綁在樹上絞死;警方雖在場但寡不敵眾,無法阻止民眾執行私刑。受害女童並非本地人,她與父母到當地參加祖母的葬禮後失蹤,警方早前發現失蹤女童屍體後拘捕這名男子。當局指正調查事件,暫沒有人被捕,警方正向當地人問話,又翻看現場拍攝的片段以便處理案件。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6/19835814
【我尋你開心】本土設計師:社會環境好灰 成功靠群眾力量
1 :
GS(14)@2016-11-20 23:52:082001年第一次同呢個大型商場合作嘅合照,大家認唔認得出邊個係Andy呀?(海港城提供圖片)
「你知o依家好唔開心,將啲唔開心嘅嘢化解一下先。忘我一陣,感受下呢度啲氣氛。」
唔理你係乜絲物絲﹑左膠﹑右膠定真心膠,相信大部分嘅香港人都會覺得o依家生活喺呢片曾經熟悉嘅土地,過得越來越唔開心,越來越灰……不過空間設計師湯兆榮(Andy)就希望為o依家灰到裂嘅香港,加番少少色彩同生氣。
Andy今年就以小雪人做主題,因為覺得小朋友一定鍾意喎
Andy話每逢節日都係佢最忙嘅時候
入行20多年,Andy堅持要用一支筆一張紙去起稿,佢話咁先有feel呀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舞台設計嘅Andy,入行廿幾年,單單為尖沙嘴呢個大型商場設計聖誕燈飾已經有14次經驗。聖誕係普天同慶嘅日子,但當大家好開心咁同燈飾影相打卡嘅時候,Andy就忙到甩晒轆:「做節日,我哋將自己嘅……有時辛苦啦,辛酸啦,換取就係人哋嘅快樂。其實我覺得某程度上,唔係唔值得嘅。」辛苦得嚟值得,全因為Andy覺得佢設計嘅聖誕裝飾,可以令到香港人暫時忘記現實中嘅煩惱:「坦白講個社會風氣大家都感受到嘅,姑勿論係咪serious啲嘅社會環境嘅政治現象,或者到一啲家庭呀生活呀;壓力呀賺錢呀,其實o依家唔容易㗎。咁如果你話樣樣都唔容易,我哋就好灰……我哋唔畀個心落去做件事,令到佢開心啲嘅時候呢。我覺得有一半嘅責任……令佢開心嘅話,或者一家大細有個好好嘅memory啦。」
大家嚟度呢度,會唔會感受到愛?
自認係「完美主義者」嘅佢,每件裝置都要check得好清楚o架
「令香港人開心啲」,呢個job絕對唔容易,但Andy都抱住個心態—「盡做」。但作為老闆,梗係搵錢大過天啦,講抱負﹑講理想?傻的嗎?攞過好多國際性獎項,揚威去到海外嘅Andy,以今時今日嘅名氣同江湖地位,要背靠祖國搵真銀,真係大把機會,但佢就唔係咁睇,仲覺得香港先係佢嘅根:「錢你賺唔晒嘅,香港比較共融啲,乜嘢文化都有。國內呢,有啲嘢要就佢哋囉,係嗰個價值觀問題。我自己比較喜愛多啲推動下本土嘅設計,即係本地設計師嘅一個認同,唔使下下要用外國嘅。」本土設計師要得到肯定,Andy話一定要凝聚群眾嘅力量,「成功嘅作品多數有群眾力量,喺個城市方面有一個共融嘅話,我覺得對個社會都有積極意義。如果有政府多啲推動,其實係緊要嘅,o依家有西九,但都搞咗好多年,暫時未見到有啲乜嘢。」
估唔到cool cool哋嘅Andy都幾有童真o架喎
你哋嘅聖誕回憶應該同Andy一樣,喺海傍睇燈飾度過。
聖誕節就嚟到,意味住新一年又即將來臨,希望新一年嘅香港唔好再有咁多事同人,令我哋灰落去啦。採訪:植詠珊(Cathy)編審、編導:懷鈺剪接:Roy拍攝:馮峰、Neo場地:ANDY TONG DESIGN、海港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119/19838612
【行為傳染】呵欠連連未必是太累 群眾原來會影響你的行為
1 :
GS(14)@2017-01-07 07:09:05集體打呵欠的事常常也發生,有時候連看照片和影片都會不自覺地受影響。(蘋果日報)
一班人圍在一起,你不小心打了個呵欠,身邊的人馬上接二連三的受感染,跟着你呵欠連連。到底打呵欠為何會傳染?其實一直眾說紛紜,到現在仍未有一個完全正確的答案。有人說可能跟空氣中的氧氣濃度過低有關,打呵欠時會呼出二氧化碳,現場的二氧化碳濃度隨即上升,所以令身邊的人都容易感到疲倦。也有人認為打呵欠是由原始祖先流傳下來,為了露出牙齒向人發出警告,是一種非語言溝通的方式。而最普遍的說法是同理心現象,美國有大學調查顯示,約六至七成的人會被打呵欠傳染,當同情心越強就越容易被傳染。
這個現象在社會心理學叫「順從」,簡單來說就是跟着大眾做的行為,同情心較強的人會容易被傳染,教育心理學顧問謝清美:「最主要人在陌生的環境裏面,安全感不太強,如果在擔心和沒有安全感的情況下,他不安的情緒會多點,那就會容易順從。」較著名的例子有史丹佛監獄實驗和升降機實驗。為了和周圍的社交環境保持一致,「通常來說是一些自尊感和自我價值比較低,即是沒甚麼安全感;另一方面就是自己的覺察力比較弱的,他們不知道自己內心的想法,比較容易受人影響。」謝清美說。除了打呵欠,還有其他行為都會傳染,如笑、清嗓子和抓癢等等。看畢,你又有沒有想打呵欠呢?記者:黎婉婷攝影:鄧鴻欣、周芝瑩
教育心理學顧問謝清美:「可從教育方面着手改善,培養每個人的自我價值,加強個人的獨特性。」(蘋果日報)
外國的一個電視整人節目,利用升降機的環境和從眾心理做了一個實驗,結果不知情的人都會慢慢跟着反方向轉身。(網上圖片)
史丹佛監獄實驗由在校的大學生分成兩批人充當獄卒和囚犯,原本只是角色扮演的實驗,到第二天兩派人就發生暴力事件。(網上圖片)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07/19888816
觀禮群眾遠遜奧巴馬就職
1 :
GS(14)@2017-01-23 07:45:02特朗普作為近40年民望最低的新總統,其觀禮群眾遠遠少過之前奧巴馬兩次就職禮,華盛頓國家廣場明顯有很多空位,巡遊時有不少路段空空如也,酒店入住率和地鐵載客人次亦較低。
2017年
國家公園管理局因曾被黑人團體投訴蓄意低估遊行人數,自1995年起不再提供華盛頓廣場集會官方數字。不過,從兩則相同位置所攝的鳥瞰圖可見,2009年奧巴馬就職時廣場人頭湧湧,連兩側草坪亦擠得水洩不通,惟前日特朗普就職禮卻留有極多空地,小半廣場沒有觀眾。總統就職禮向來是華盛頓特區最大盛事之一,今年當地酒店罕有地未見爆滿,就職禮早上地鐵載客人次亦相當低。地鐵公司指,該早11時的載客人次為19.3萬人次,奧巴馬2009年就職禮同一時段有高達51.3萬人次,2013年亦有31.7萬人次。籌辦就職禮的委員會指一共派出了約25萬張門票,與過去就職禮大致相若,因為大部份觀眾會在票站外觀賞儀式。另由於廣場附近有民眾集會示威,不少特朗普支持者一度受阻,無法進入現場,惟奧巴馬兩次就職禮亦因有嚴格安檢,數以千計民眾未能暢通無阻進場。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22/19905020
【紐約直擊】唐人街雞年巡遊50萬群眾興奮圍觀
1 :
GS(14)@2017-02-08 22:31:26金雞報喜,一年一度的第十八屆美國紐約曼哈頓華埠新年巡遊於周日中午舉行,一時之間唐人街地區萬人空巷,約五十萬民眾走上街頭一起鬧春,許多遠道而來的遊客也直呼:「太興奮了!」駐紐約記者:王筱辰洋今年的巡遊有約280個巡遊團體與組織參加,巡遊隊伍人數超過1.5萬人,不僅包括各大僑團、文藝社團,連美國民選官員也身體力行走在隊伍當中。其中包括紐約州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舒默(Charles Schumer)、州參議員史葛靜(Daniel Squadron)以及剛剛當選的台裔紐約州參議員牛毓琳。一直為移民發聲的舒默更向人群高呼:「我們需要更多移民!更多更多!移民讓美國更強大!」圍觀人群中不乏來自美國各地的非華人,對於中國的農曆新年巡遊,他們表示相當興奮!一位父親帶著兩個女兒特地從華府趕來,就是為了看巡遊:「我們支持美國的移民,我們也想成為他們中的一份子(一起慶祝),所以我們特地從華府趕來看巡遊,簡直太棒了!新年快樂!」一位來自多米尼加、在紐約定居的移民母親帶著女兒來看巡遊,她表示這已經是她第七年來了:「我很愛這些五顏六色的裝飾,也很喜歡舞龍,很有節日氛圍,以後還會每年都來!」而她也說,自己的家庭也是由移民組成:「我丈夫的父親是中國人,幸運的是今年我們終於要去中國看看了!」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巡遊隊伍中有一個收養華童的組織,由收養中國孩子的美國家庭組成。他們高舉手工製作的公雞玩偶向圍觀人群拜年,華裔孩子和美國父母們顯得其樂融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8/19921719
「朝陽群眾」爆明星吸毒
1 :
GS(14)@2017-04-12 22:42:28近年來,北京公安及國安部門經常以「朝陽區群眾舉報」為名,宣佈偵破一些違法案件,例如2013年8月網絡大V薛蠻子被以嫖妓抓獲等,京警首用「朝陽群眾舉報」稱謂;2014年發生多件明星吸毒案,當局也如法泡製,令「朝陽群眾」名聞遐邇。
被戲稱「世界最大情報組織」
朝陽區是北京面積最大的區,既是中心商務區,也是外國駐華大使館所在地、酒巴林立的三里屯以及高檔住宅區所在;當局動員該區民眾充當線人監視外來者和不法者,這些情報員多達數萬;「朝陽群眾」被戲稱為「世界最大情報組織」。其實早在1974年「朝陽群眾」就已出名,當年北京朝陽區群眾組織起來成為民兵,與警察一起在太陽宮破獲一宗「蘇聯間諜與中國線人接頭」案,當時新華社對此事作出了報道,標題為《蘇聯間諜落網記》。今年2月,北京公安更推出「朝陽群眾App」,用戶可借此軟件,上傳視頻、照片和文字進行「舉報」。《環球時報》評論認為,此招可令民眾「更廣泛便利地為警方提供重要信息」,深化當局提出的「服務群眾、依靠群眾」治理社會的觀念。《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11/1998670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