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老手藝“繼承者們”紮堆淘寶年貨節 創意傳統美食成新寵

最近,“酒狐”家的80後店掌櫃楊天吉剛剛帶著手藝師傅體驗了一把淘寶直播做“網紅”的樂趣,與網友分享客家米酒釀造技藝。這場長約1小時的直播為酒狐家吸引到超過3萬人圍觀。據第一財經獲悉,對於眾多亟待在新消費形勢下容光煥發的老手藝來講,淘寶年貨節的出現帶來了轉機。淘寶年貨節從1月5日到11日,意在幫助這些傳統手藝、老店傳承人創新產品形態及玩法,定位自己的新粉絲。

鄉村版“繼承者們”湧現年貨節

客家米酒要喝桂花紫薯味兒,寧波水磨年糕要有七彩,川式鹵味“冰火五重天”烹制很魔幻,浙派辣椒醬也進入彩色時代……這種消費趨勢正在成為今年年夜餐桌上的新潮流。數據顯示,一些經過創新“加持”的傳統美食更能贏得消費者青睞,在年貨節期間牢牢占據銷售榜單的前幾名。

做了十多年品牌咨詢的楊天吉前年毅然辭去工作,跟兄弟姐妹做起了“酒狐”品牌專註經營芷溪米酒。如何讓家鄉米酒成為如同紅酒、果酒一樣倍受年輕人喜歡的“時尚飲品”,這成了他現階段專註的小目標。楊天吉與黃保豐師傅共同改良工藝釀出“新派”甜米酒,仍用祖傳老缸釀酒,但不加一滴水,口感更顯醇厚;並創新地推出紫薯、檸檬、桂花等新口味。為與店鋪粉絲更好地了解和溝通,阿吉還通過微博、微淘等工具,義務做起了客家傳統文化的宣導,讓深厚的文化故事為好產品代言。

“現在,一方面我們主動驅動自己為用戶的口味轉變而創新,另一方面,互聯網消費者也推動我們做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嘗試。今年以來,很多人找到酒狐提出定制口感的需求,比如年底贛南臍橙豐收,有人找到我們定制了500份臍橙味米酒,我們也為對方開發了新口味。”楊天吉說。

“這些創新的背後,是淘寶嘗試對年輕人越來越多的、關於過年無趣和無聊抱怨作出的許多努力。我們鼓勵年輕人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參與到春節儀式中,創造性地繼承好春節這個中國人傳統文化當中最重要的時刻。” 淘寶年貨節負責人表示。

淘寶年貨店鋪大集畫風很“穿越”

憑借對年輕用戶的了解和令人稱絕的創意,今年,不僅提供繽紛的創意年貨商品,淘寶連同整套年俗大街“清明上河圖”也搬上了線。

據了解,這條極具穿越風的有聲版“清明上河圖”街市,囊括了酒狐米酒、俞家年糕等在內的近百家“山野小店”、明星美食、酒肆作坊,還把各地方言傳統吆喝聲采樣成背景音,讓消費者可以邊逛邊玩氣氛滿滿。自1月5日上線第一天,淘寶年貨大街引來超過四百萬人掃貨,三天累計吸引千萬剁手黨同逛這條街。

很多老手藝店鋪玩法愈發熟練,揉合著直播、短視頻等新玩法,方便用戶在逛街的同時隨時點擊進入店里直接觀看新打年糕、現寫春聯、炮制臘肉的“事發現場”,熱熱鬧鬧、會動會響的年貨場景星羅棋布,十分帶感。而這套古風畫卷里還埋著“彩蛋”,融合了滑板、比基尼等潮玩元素、黑貓警長等二次元文化以及中國網絡流行語等。

除此外,淘寶還提供了新審美下的“高顏值”年禮100、定制專屬門神等行動,號召年輕人用自己的創意和靈感為新年加入“非一般”的時髦畫風,將創意發揮到極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193

資本賞味下的網紅美食進化

“鮑師傅現貨要不要?現貨免排隊呦!”晚上九點的上海人民廣場附近,還有拎著食品袋子的人向路邊的顧客招徠生意。

“網紅”美食的吸引力不容小覷,排隊幾乎是網紅美食的標配。在上海被稱為“人廣雙雄”的喜茶和鮑師傅著實攢夠了人氣和註意力,堪稱掀起了新一輪的“排隊經濟”。

社交網絡、資本青睞和“跟風”潮流,網紅總是驚人的相似。盡管包含了顏值、情懷、社交傳播,但曇花一現是大多數網紅美食的宿命。此前的網紅冰淇淋WIYF、Farine 面包似乎也印證了這一發展規律。

快速崛起

“幾乎每年都會有一兩樣產品成為市場熱點,快速升溫成為人氣美食,但又快速降溫,最後留下一批退潮後裸泳的人。”上海新翔餐飲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文質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流行產品死掉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品類的單一性和制作的高度可複制性。”

新翔餐飲旗下擁有三個針對不同人群的小吃品牌,包括蜜堂手工拉茶、巴比大包早餐以及應對消費升級的途鴨老鴨粉絲。“對於輕餐飲來說,2~3個月就必須推出新品。目前市場對‘輕餐飲’有所誤解,其實輕餐飲並不意味著門檻低,所謂的‘輕’和‘簡’的內涵是‘精準’,喜茶正是抓住了這一點,過去,我相信它也是沈澱了很久。”陳文質向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上海市場,網紅美食的擁躉可謂是領先全國,從早前的鮮肉月餅、蔥油餅、青團、牛蛙火鍋、冰淇淋到近期的喜茶、鮑師傅,一輪接一輪的排隊潮,從側面反映出“網紅餐飲”所具備的市場爆發力。

根據中國烹飪協會的數據,2015年全國餐飲收入32310億元,同比增長11.7%。而這一年GDP增長只有 6.9%。這跟人們的消費結構有關系。在人均GDP處於5000美元至10000美元之間時,餐飲業總體上能保持穩定較快的增長速度。近五年,中國人均 GDP剛好在這個區間,而在達到10000美元之後,餐飲在消費支出中的比例反而會下降。

“茶飲在今年本來就是潮流,劉強東做因味茶、小天鵝老板的女兒做嫩綠茶等等。在喜茶之前,已經有很多茶飲品牌為這一產品做了市場教育和鋪墊。不僅僅是針對消費者,也包括對投資人。”易恵(上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潘明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據公開數據統計,不到一年時間,茶飲店行業宣布獲得融資的有喜茶、一點點、奈雪的茶、因味茶,自稱融資金額總共超過13億元。大部分一線投資機構已經開始在茶飲店領域布局,不完全統計顯示,IDG、京東、今日資本、天圖資本等投資機構和企業已經投資了此類創業型公司,市場中的玩家還在不斷入場。

餐飲行業目前的情況更多是叫苦,但輕餐飲目前看似乎是一個比較好的投資渠道。首先投資標的額相對較小,其次平均毛利率是正規餐廳毛利潤的1.6倍到2倍。加上消費升級和輕餐飲的主力消費人群的快速增長,覆蓋了14到35歲之間的人群,他們的消費力基本上以年均14%的速度增長。

對標星巴克

潘明輝則進一步補充說道:“輕餐飲到達一定規模後,投入也會急劇攀升,主要集中在產品標準化、團隊建設和穩定供應鏈上,倒不僅是開店上的硬件投資。像是喜茶,當它開到50家的規模後,一定會面臨轉型問題。轉型的難題就會是剛說到的三點。”

第一財經記者在位於人民廣場的喜茶門店體驗過程中確實感受到了其被認為是對標星巴克的服務,喜茶的價格在20元~30元之間,定價比普通奶茶稍高,但略低於星巴克,在常規品類外,還設了低脂低糖的品類。外形設計上也符合了年輕人對產品的需求。此類的“網紅美食”,從某種程度上迎合了人們消費升級的需求,讓更多的人可以消費到與高收入階層近乎相同的產品和服務。喜茶位於PRADA門店旁已經是最好的佐證。

“一定程度上確實是對標了星巴克‘第三空間’的理念(一個有別於辦公場所、家庭之外的休閑空間),但是從產品本身而言,奶茶這一產品在面世之初就已經被認定是中低端產品,比較難擴大到年輕人以外的群體,像是商務人士,在星巴克喝咖啡談工作再正常不過,但是在奶茶店總還是怪怪的。”潘明輝說道。

盡管如此,“網紅店”爆紅的速度還是越來越快,很大的原因在於新生代的消費者娛樂方式無時無刻不在圍繞著移動互聯網。

當排了很長的隊,終於買到網紅美食時,這些“深度網絡原住民”的行動往往出奇的一致:拍照、留言、發朋友圈和微博。不知不覺間,他們已自發成為新時代下網紅店的品牌代言人。

消費升級

就像硬幣有兩面,這邊熱火朝天,需要限購、實名購買,但另一邊卻是叫苦不叠。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餐飲業月倒閉率高達10%,年複合倒閉率超100%,北上廣深更是半年倒閉16萬家餐廳。

在新網紅崛起的同時,卻也有不少知名網紅餐飲相繼關門。水貨、小豬豬在鄭州、深圳相繼閉店;紅遍健身圈的“色拉日記”宣布停業;未開業就先紅的kuma cafe,在上海試營業後就被吐槽;雕爺牛腩、黃太吉漸漸沒了聲音,無人機、VR、智能機器人等黑科技相繼引入;便所、吸血鬼等奇葩主題輪番登場,這些以創意搏出位的網紅餐飲元老最後落得“一地雞毛”。

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表示,在不以品牌為主的情況下,“曇花一現”的情況時常會發生,不少“網紅產品”後繼乏力。同樣是以輕奢為賣點,以星巴克為例,除了感覺和品牌外,其還有隱性價值在支撐,如何打造隱性價值並植入消費者心中是取勝的關鍵。

此外,他也認為,網紅餐飲是餐飲行業的一個風口,關鍵的問題是新生代對於餐飲的認知不一樣了,他們的思維模式是“感覺為主,品牌為輔,價格為補充”,在這種思維模式下,“輕奢”已經成為整個快消品市場很重要的一個現象。

美食行業內的潮流變化像快時尚一樣,向來難以捉摸。“爆款”的生命力或像是人潮中的隊伍蜂擁來得快,消散去得也快。85度C顛覆了街客,1點點奶茶在CoCo茶飲和快樂檸檬的夾縫中迅速崛起,如今喜茶迅速爆紅。每一次品牌交替,都是產品和服務的一次升級,對消費者來說都可謂福音。

正如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所言,未來商業有兩個流派:一個是母愛算法,即用戶要什麽,你就給什麽,甚至他們沒說出來你就猜到了;另一個是父愛算法,即提供給用戶還不知道的好東西,背後的精神就是你不用懂,聽我的。

網紅經濟崛起的本質,就是靠父愛算法告訴用戶,放下你手里的爛東西,我告訴你一個好東西,跟我來,你一定會驚喜的!這正是未來商業最有意思的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43

創業維艱,誰是2017年美食圈最佳勞模?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02/162908.shtml

創業維艱,誰是2017年美食圈最佳勞模?
野草新消費 野草新消費

創業維艱,誰是2017年美食圈最佳勞模?

讓我們選出自己心中的五一勞模吧!

五一勞動節,大家一定會去各地旅遊並品嘗美食吧,但誰曾想過,餐飲和零食界大佬為了大家的口腹之欲作出的努力呢?那麽,今天野草君就帶著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這些大佬們所經歷的艱苦歲月,讓我們選出自己心中的五一勞模吧!

1、三只松鼠創始人章燎原

“為你吹過的牛逼去拼命!”

勞模自述

1994年,我表哥帶我一天消費了3000元。還買了3元錢的礦泉水洗手。這對當時的我來說非常不可思議,而站在我們旁邊,一個40多歲的中年男子正等著我們洗完手的礦泉水瓶。當時我就立誌要做表哥這樣的有錢人。之後,在我心中就有了個“改變自身環境”的夢想——創業。

從19歲開始邊創業邊學習營銷書籍,直到27歲之前大概幹了將近20件事,賣過服裝、冷飲、VCD,做過電工,開過摩的,卻從未成功過。由於沒有錢也沒有合適的機會,我就暫時放棄了創業的念頭,於是在老家安徽找了家小企業,去實踐自己多年積累的營銷知識。從營業員一不小心就做到了營銷副總經理的位置。沒有了賺錢的動力,於是我開始追求成就感,離開了企業,創辦了三只松鼠。

入選理由

章燎原在年輕的時候,不斷地學習的營銷知識在他的職業發展和創業道路上給予了極大幫助,在身居高位有房有車的情況下,看準時機,毅然辭職創業,有著一股與命運死磕的狠勁兒,他相信人生有起有落才能終成大將。於是我們看到了三只松鼠已於4月21日正式提交了上市招股書,擬登陸創業板。已過不惑之年的章燎原在打造自己的商業帝國之路上愈顯篤定。

2、百草味創始人蔡紅亮

“做食品電商是搭上了電商的末班車,幸運且充滿刺激。”

勞模自述

還記得1997年9月我從職業高中畢業了之後,就去橫店影視城做了電器維修學徒,過了三個月,我去了杭州打算開電器維修店,但是沒有找到合適的門面,只得進入康師傅旗下的食品工廠當起了工人。又過了四個月,我拿著借來的6000元開起了自己的電器維修店,可是一個月後只能關門大吉,我又回到康師傅做起了電器維修。

2002年的時候我在杭州發現了一個絕妙的商機:為下沙大學城的高校大學生開設一家專門買零食的店鋪。2003年看到淘寶的逐漸走紅我決定拓展線上的渠道。沒想到不僅僅是原料生產、產品包裝、物流和銷售,每個環節線上和線下都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第一次參加聚劃算他拿出三款單品做爆款,結果一天下來,所有的貨全都賣光,沒想到生產跟不上,供應鏈斷了。

當時我急得發瘋,像上了發條似的,完全感覺不到困,也不想睡覺。從提貨到發貨,每一個環節我都跟在邊上。一天晚上,我跟著司機的車從臨安趕往杭州發貨,淩晨四點天還沒亮,我在面包車里瞇了40多分鐘,醒來的時候心都快跳到喉嚨口了:“司機也睡著了,已經往中間的隔離帶開上去了,下面就是京杭大運河!”

之後我痛定思痛,深知自己不能再事事親力親為,但必須摸清所有電商流程。他花了一年,將電商的里里外外都學了個透,並用兩年時間來改善供應鏈、物流體系和用戶體驗。三年後,終於讓百草味的電商轉型成功。

入選理由

蔡紅亮在年輕時一直沒有放棄開店的夢想,借錢開的電器維修店倒閉了後敢於重頭再來,繼續借錢開了便利店,並抓住了大學城零食店鋪這一商機,成功做大。在如此風光得意之時能夠居安思危早早地把觸角伸到線上,使百草味最終成功地轉型。

3、周黑鴨創始人周富裕

“經營企業,逐利則敗;逐產品精進,則得人心。管理逐身先則得擁護,逐放逸則失愛戴。”

勞模自述

我在19歲從重慶窮困山區跟著哥哥姐姐來到武漢一家私人鹵菜作坊打工。艱辛的打工生涯和困難的生活現狀讓我明白了要想生活有所改變,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於是我在20歲時選擇了自主創業,在武漢市一家集貿市場有了自己的第一家鹵菜店。在我的不斷改進與發展下,終於有了今天的周黑鴨。

入選理由

彼時方才23歲的周富裕生意已經小有起色,本可以每天賺點錢打打牌喝喝酒,過上非常愜意的生活,周富裕卻認為,自己今後的路還很長,誰也無法擔保自己的未來,唯一能夠給自己保證的只有自己的不懈努力,所以他選擇了繼續開拓市場擴大自己的事業。

後來周富裕又去攻讀了商學院的EMBA課程,將原來對經營管理上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做到了與時俱進,實現了對人生的又一次轉型。如今周黑鴨在港上市,市值超過百億元。

4、喜茶創始人聶雲宸

“經營道理有很多,只有親自檢驗過才值得相信,好產品能帶來什麽我真的有信心。”

勞模自述

起初我開了家手機連鎖店,但是我發現依賴銷售源和缺乏自身品牌是硬傷,之後我就想做出自己的產品,於是我決定從門檻不高的茶飲行業切入,在開店前我用一年來調試產品,直到有一天覺得大家喜歡的味道,之後獨自裝修了門店,用電腦制作了廣告畫,自己調制奶茶,定制設計了菜單。

可是,開店後生意差的出奇,每天營業額只有幾十塊錢。當時沒有任何錢做營銷推廣,我能做的只有每天去微博搜評價,尤其是差評,從中了解顧客喜好,不斷不能修改配方,堅持了半年後,小店外開始排起了隊,我認為這是對我堅持做好產品的最好的肯定。今後,我希望把我的茶帶向世界!

入選理由

聶雲宸循著“奶茶就是奶家茶”這樣單純的思路,不斷找來鮮奶和茶葉進行調配,直到找到最適合的原料。直到現在,喜茶產品的研發、設計都是由他本人親自負責,這種事必躬親的精神和為顧客負責的態度值得廣大企業家多多學習。

5、海底撈創始人張勇

“我們不是在執行公司命令去關心員工,而是真正意識到我們都是人每個人都需要關心與被關心,而這個關心基於一種信念,那就是生而平等。”

勞模自述

對於高科技公司的員工來講,他們是追求幸福,但是我們的員工根本就不是追求幸福,我們追求的是做人的起碼尊嚴。所謂的家文化其實就是精神文明,但是當你沒有經濟文明做基礎的時候,什麽都是白搭。上市的話得有一個前提,你的企業可複制,標準化,流程化制度做的非常規範,我看不到海底撈有這種跡象。

我們上市的話基本上就是騙錢,因為我們現在口碑很好,大家給的估值很高,實際你拿了人家的錢,你自己的流程化標準化做不到。如果上天能夠讓我再選擇一次,如果有別的掙錢門道,我肯定不幹餐飲,太累……要是能天天玩,陪陪老婆孩子、打打高爾夫、玩玩牌,那多好。但今天海底撈已經成為了中國餐飲業一個“現象級公司”,我已是騎虎難下,還得繼續為海底撈籌謀。我怕風停的話我就摔死了……

入選理由

可能連張勇自己都沒想到海底撈能夠做到今天這麽大的規模。在張勇的帶領下,海底撈成功地經過了組織架構調整、分配與收入機制、高管調整以及開店策略調整,這麽大的企業張勇肯定不能做到事事都管,只能在安全、品牌、戰略、投資等大方向上做出一些把控。

由於身居高位,他的精神壓力非常之大,他希望企業越做越強從而能夠給予員工更好的薪資福利,所以才下了想出了不少激勵機制,但是這造成了員工之間的競爭,使得有的員工並不理解張勇的良苦用心,張勇對此也很無奈,可以說,張勇為了海底撈這個企業是操碎了心。

6、雕爺牛腩創始人孟醒

“學藝術的都知道,想成為大師,眼界比技法重要。眼界上去了,技法容易跟上。眼界上不去,技法越練,後果越慘——早日會被釘死在“匠”的層次。”

勞模自述

我在初三選擇了停學。停學之後,恰巧有一個親戚在做字畫生意,之後我就去幫忙,之後,我成為了一名培訓師,之後賣起了數碼產品,但是並沒有成功。我還是沒有放棄創業的念頭,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創業,賣美容儀器設備,比較順利地完成了財富自由。之後,我又創建了阿芙精油。

在2012年時,我花了500萬向戴龍買斷了獨家配方,開始做起了雕爺牛腩。後來我又開始進軍美妝行業,創立了河貍家,之後我又創立了三體空氣凈化、薛蟠烤串。我認為,人的一生不過匆匆幾十年,黃金時間,可能連二十年都不到,經不起浪費。

入選理由

白手起家的實戰派,亦是覽書無數的理論家,善於折騰的他已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連續創業者。

7、良品鋪子創始人楊紅春

“心誌決定視野,視野決定格局,格局決定未來,未來決定命運。”

勞模自述

1997年,我從大學畢業應聘到廣東順德的科龍總部做廣告策劃。和我一起去的同學嫌順德片偏僻,沒有去,只有我去了。最開始我被安排到生產車間做質檢工作,早上七點十五上班,晚上十二點下班,迅速地摸清了產品的生產流程。20天後,我就被調到了廣告策劃部做科員,9個月後被提拔為科長。

2002年我被調任為科龍廣西銷售部總經理,2005年,我的8年合同期滿了,我發覺自己更想體驗創業的激情和快感。無意間結識了上海久久丫連鎖企業董事長顧青,在一次聊天中,顧青無意中說道,如果將全國各地最好吃的東西放在一起賣,肯定是個不錯的生意。我認為這個生意完全可以做,經過周密籌備,對商業計劃書三易其稿,從三百多個店名中選出了“良品鋪子”。

為了開良品鋪子,我賣掉了一套位於廣東的房子,將60萬元全部投入於創業。三個月間,跑遍了全國20個省,跑了不下60家工廠,最後敲定了50余個品種。2006年第一家良品鋪子開業後一段時間都是入不敷出的狀態。我發現到,真正開始創業後,每天面對的是失敗而不是成功。能走到今天,朋友幫助也是非常重要的。

入選理由

楊紅春在科龍工作了8年,駐外時間就有5年,很少陪家人。在2005年開始將近一年的時間里,楊紅春一個人先後考察了不下150家食品生產企業,了解產品制作工程,僅機票費用就花了近10萬元。當時第一家店只有四個員工,楊紅春親自站櫃臺,去了解顧客口味的需求,這種認真鉆研對顧客負責的精神,堪稱勞模界的典範!

8、西少爺創始人孟兵

“在我們公司,產品的評價體系是1和0,而不是打70分、80分、90分。0分是你要覺得好吃,但是可能不會發朋友圈分享,這個就不行,這說明還是不夠好吃,沒有超出預期。1分就是合格,是不光好吃,還要發一個朋友圈、發一個微博,不光發了,恨不得自己還給自己點個贊,這個是1分。”

勞模自述

我的祖輩居住在西北縣城里,人們的世界觀十分固化,在那里,足夠優秀的小孩們被許以的最好前途,往往是一個會計。我有幸從封閉的環境中走出來,但同時要處理大量的認知落差,大家對我十分不能理解,說我從西安交大畢業後,居然沒有當公務員或做科研,反而跑到深圳那家叫騰訊的公司打工,他們覺得,這跟去富士康沒區別。我習慣於做一個過河卒子,不留回頭路。

自動化專業畢業後,完全不懂計算機的我帶著一張行軍床,一頭就紮進了騰訊大樓技術部,兩年後從百度離職時,我的技術職級高於任何一個計算機專業的同級校友。最初我們湊了12萬以繳納企業註冊資本,同時作為啟動資金,捉襟見肘的賬上數字,這就意味著每一筆房租、差旅和夥食支出都要嚴格控制,每天每人的夥食費標準定在20元,在長達半年的時間里,所有人都吃不飽。

開始的一段時間,我每天淩晨兩點才睡覺,五六點鐘就會起床,只能睡幾個小時。我每天會強迫自己花四五個小時去學習,學習怎麽管理,怎麽做好CEO。我的手提包里就放兩樣東西,一個是我的電腦,另外就是一本書。

入選理由

當初孟兵果斷放棄了30萬年薪的大公司職位跑去創業。2014年4月8日,西少爺五道口店正式開業。原本計劃在1整天送出的1000個肉夾饃,在中午11點就全部送罄,當日累計售出肉夾饃2300個。開業第100天,店鋪已累計售出20萬個肉夾饃。孟兵常常會將西少爺去對標麥當勞,所以他正在大力擴展規模,孟兵打算用西少爺的店鋪和品牌去丈量世界。

9、野草君李白

“歲月帶走了重要的人事物,而留下來的只有實在的脂肪。”

勞模自述

感覺自己一整天像狗一樣累,但是後來發現,狗都沒我那麽累……

入選理由

被這麽多的美食不斷誘惑而不能吃到,這或許是對吃貨最大的懲罰。

歡迎關註新消費第一媒體:野草新消費(ID:yecaoxxf)

微信圖片_20170428134145

五一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703

網紅經濟“墮落”史:知識、直播、美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0619/163672.shtml

網紅經濟“墮落”史:知識、直播、美食
歪道道 歪道道

網紅經濟“墮落”史:知識、直播、美食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網紅作為互聯網普及的特色產物,幾經波折,歸於平靜,不過當KOL、羅振宇、各色美女主播漸趨流失新鮮感之時,資本市場除了在頭部內容繼續做文章之外,也致力於尋找新的引爆點,現在看來美食倒是有成為下一屆網紅主體的苗頭。

比如最近火遍朋友圈的小龍蝦,同樣也得到了電商巨頭的青睞。今年上市時節因恰逢京東、天貓的年中購物節,小龍蝦迎來“集中放量”,在剛剛過去的6日聚劃算活動中,天貓生鮮戰績卓越,其中小龍蝦更是異軍突起,一個爆款小龍蝦,1小時售出150000只,儼然無愧於夜宵界“超級網紅”的名頭。

不僅如此,喜茶、喪茶、鮑師傅等餐飲食品也曾相繼引發過一陣追捧,雖然未能像小龍蝦一樣成為現象級產品,但從餐飲行業塑造出新的網紅品牌,無異於是打破網紅經濟沈寂態勢的一個新思路。

不過當網紅走過微博、微信、短視頻和直播崛起的時代,發展至現在的美食網紅,主體由人轉變為物,內容創造的實質正在被淹沒,這是不是網紅經濟的一種沒落?又或者階段性的曇花一現,是不是意味著網紅經濟只能是一種短暫的商業現象?

從人到物,是不是網紅經濟經的一種衰退?

當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逐漸成為傳播媒介的主流,網紅的誕生也就成為必然,這就和電視時代衍生出影視明星的情況類似,所以廣泛來講一切在互聯網平臺上火起來的人都可以稱之為網紅。只不過網紅經濟的產生就稍微緩慢一些,它的形成前提是網紅尋求變現成為普遍意義上的現象,這也就決定了它存在的根基是將人氣轉化為價值。

最早的網紅其實可以追溯到互聯網接入初期,眾多文學網站和社區催生了以思想和文筆見長的“互聯網人”,比如中文互聯網第一讀書社區榕樹下,曾經匯集了安妮寶貝、韓寒、寧財神、郭敬明等一批相當早的成名作家,而天涯風生水起之時他們又混跡於此,為其創造了“最有人情味的社區”。

雖然這並不是現在狹隘意義上的網紅,但明顯可以看到這個時期的名人,同樣是借助網絡媒體獲取粉絲,只不過更傾向於使用純粹的文字信息表達,這對應的反而正是以文字交流為主的社交方式。

2010年以後,微博和微信的相繼來臨除了湧現出一批入駐較早的明星達人和大V,還使得網紅群體從精英化逐漸轉向平民化。一方面是因為社交平臺的變化直接推進了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各類營銷或內容生產賬號層出不窮,尤其是各大平臺的助力,致使自媒體的門檻不斷降低。不過現在能真正擁有海量粉絲、流行於普通網民的自媒體“網紅”愈加減少。

另一方面,這個時期的網紅產生,顯然已經不是憑借內容輸出這種單一途徑,外貌、惡搞、言辭犀利等皆可以成為以“奇”致勝的方法,因而網紅的人群數量呈現指數式上升。同時也正是因此,網紅開始推動自身積累的名氣轉向商業價值變現,通俗意義上的網紅經濟應運而生,而且電商網紅、自媒體網紅等分支也意味著,網紅經濟在向縱深垂直方向發展。

隨後短視頻和直播的風口漸起,這種全新的社交互動方式,可謂是推動網紅經濟走向發展巔峰,當然背後不僅是移動互聯網普及帶來的改變,更是因為網紅泛娛樂化的趨勢更容易吸引網民的關註度,尤其是全民直播時代的火爆,即使是稍縱即逝,也使得“網紅”一詞深入人心,成為2016年資本競逐和市場追捧的集中對象。

且不論網紅變現的難題,單從人氣累積或者暴漲的時機來看,無論是曾經的微博大V、自媒體大V還是如今的短視頻網紅、直播網紅,背後或多或少都對應著一次次風口的掀起,甚至可以換句話說,這些社交平臺的產品更叠孕育了一批批風格各異的網紅群體。只是當這些風口次第回落,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被暴露出來的網紅經濟的真實面貌。

當然,網紅經濟發展至今少不了政策指令的幹預作用,尤其是近兩年互聯網經濟的風雲變幻,都跟其有直接聯系,也同時直接切斷了網紅的進階之路。

一則直播網紅的扼殺是因為其漸趨低俗性的錯誤方向,這令網紅經濟接觸了政策底線,二則涉及到內容輸出的短視頻、自媒體等形式,近來因為思想意識的抓緊而變得更加如履薄冰。所以現在想來,也唯有只能飽口舌之欲的美食和互聯網的結合,才不會遭致飛來橫禍似得的政策風險,由此短視頻網紅和直播網紅讓位於美食網紅。

不過縱觀這些沒有風口支撐的美食網紅,喜茶、鮑師傅等皆稍縱即逝,而且更多的只是小眾範圍的火爆,所以網紅經濟發展到這個階段,是不是代表著一種衰退呢?

現在的網紅經濟已經偏離內容創造的本質

隨著風口的持續消退,網紅經濟理所當然地進入緩慢成長期,甚至有很多已經在洗牌期被市場淘汰,因而這種衰退趨勢僅僅從相關數據就可以看出。

以直播網紅為例,騰訊研究院最近推出的《2017網絡主播新風尚》報告中顯示,在對全國4500多位主播進行問卷調查後統計發現,直播月收入1萬元以上的頭部主播占比僅為5%,而月收入在1萬元以下的普通主播占比卻高達95%,其中月收入僅在100元以下的主播占比超過7成。

再者,全民直播時代崛起的知名網紅如今也在面臨著大量粉絲流失的問題,據業內人士透露,2016年上半年幾大直播平臺上排名前五的頭部主播,活躍粉絲數據可以達到幾十萬個,但到了去年年底,活躍粉絲數據就已下滑到5萬個。

直播本身遭受的打擊使得該行業一蹶不振,不止如此,“直播+網紅+電商”這種一度被資本市場看好的商業模式,現在也因為直播受損,破壞了原本三角支撐的商業關系,從而重挫了網紅電商的行業發展。除此之外,邏輯思維和papi醬的分手似乎也是網紅難以為繼的重要信號,總而言之,種種數據和事件都在暗含失去風口後的網紅經濟,正在走向沈寂。

不過在網紅經濟的高潮期,政府的強制幹預扮演了太過重要的阻斷角色,它使得直播的步伐戛然而止,令短視頻、自媒體行業發展受限,因此這一外在阻礙似乎成了網紅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而且很多人認為政策清理低俗內容無可厚非,但它卻在用“一刀切“的方式,破壞網紅經濟已經成形的商業模式,所以必然要承擔主要責任。但現實情況真的如此嗎?

顯然這樣說只是表象,風口助推畢竟是外部力量,盡管它在網紅崛起的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但內因依然是網紅個體傳達的理念、價值觀甚至是性格特征,正因為這些內容在某種程度上切合普通網民或部分網民的需求,所以才能向品牌轉化、進而催生商業價值。一旦只依靠外在模式,等到風口停歇時自然會暴露在市場檢驗之下,淘汰只是遲早的事。

因而單從已經掃地出門和正在掙紮求生的網紅對比來看,即使是有內容輸出的網紅,在同質化競爭中也已舉步維艱,更何況是一些嘩眾取寵、圖一時之快的投機者,這也再次證明網紅經濟歸根結底還是一種內容生產形式,無論是營銷造勢還是資本運作,都是在為個性化品牌服務。

但是從知識網紅到現在的美食網紅,可以發現,隨著用戶群體的平民化和形式的多樣化,內容要素逐步受到強烈沖擊,不僅其內涵漸趨淺薄,而且內容對網紅發展的核心作用不斷被淡化。就比如從郭敬明到鳳姐,再到只會賣弄自己身體的美女主播,內容價值可謂是逐級遞減,而劣幣驅逐良幣,這部分人恰恰能迅速成為網紅群體的主流,這不可不謂是網紅經濟的畸形發展。

再來看如今的美食網紅,借助既定的商品,貼上某種精神需求的標簽,只不過是一種變相的營銷方式罷了,更何況在這一過程中連實質性的內容產出都沒有,因而也就導致各類網紅美食或者網紅店只能小規模、短時間地存續。而這種網紅主體由個人轉化為商品的趨勢,正是將內容要素近乎拋棄的表現。

總而言之,就像實體業少不了制造的內核、虛擬經濟少不了平臺和服務的根基,網紅經濟完全背離內容要素,實際上就是一種衰退。

網紅經濟在現階段依舊只是一種商業現象

網紅經濟經常被拿來和娛樂行業相比較,尤其是一夜爆紅的偶然性和依賴粉絲等特性,令這兩者有了很多相似性,再加上知名網紅和娛樂圈的相互輸出,已經預示著現實的商業聯系。也正是因此,通過兩者的對比,更能發現網紅經濟難以從商業現象轉化為成熟行業的原因。

其一,影視內容是普通觀眾或用戶的娛樂需求,甚至可以說在電視時代就已經形成剛需,因而盡管現在所處移動互聯網時代,本質上也只是拓展了其傳播的媒介,這就決定了影視資源在娛樂行業占有主動地位。

而網紅群體滿足的是多元化的娛樂需求,在波及範圍和持久性上難以和影視劇相比,再者他們更多的依附於互聯網平臺,尤其是過度地依賴風口之上的資本追捧。也就是說在運營過程中陷於被動,往往在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商業模式時,就被資本拋棄,因而網紅經濟帶有極強的短暫性。

其二,影視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穩固的運營模式,而且其音樂、影視、綜藝等細分市場,既擁有廣闊的開拓市場,也能夠彼此之間形成良性循環,況且相關娛樂公司、傳媒影視早已格局既定,所以只要內容過關一般情況下能夠獲得利益來源。

而網紅經濟仍在停留在尋求變現的道路上,僅靠打賞和小部分的廣告投放,難以維持穩定收益。而且背後維護網紅運營的孵化公司和承載平臺,有很多都是和網紅一樣處在發展初期,一方面要面臨各自的發展困境,另一方面它們的利益狀況和網紅收益並不是完全重合,也就是說即使平臺做大,網紅也不是最終的受益者。

當然影視行業畢竟已經發展了數十載,網紅經濟只是新興產物,如果有足夠的時間是不是也能成為一個成熟的行業?這點還有眾多現實性的困難,尤其是網紅經濟在還沒有穩固根基的情況下,受資本運作的影響太深,一次次短暫風口帶來的絕大多數是一地雞毛,這種大起大落式的發展於網紅經濟是極大的不利。

另外,網紅經濟終歸要靠內容維持,這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內容付費,在內容付費春天真正來臨之前,有多少網紅能夠安然度過數次洗牌期呢?總而言之,目前網紅經濟或許只能是一種短暫的商業現象。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或許等到潰散的網紅能夠自成一脈之時,網紅經濟才有形成固定行業的可能。

網紅 直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604

美食中介 让你在家享受美食大餐

1 : GS(14)@2010-12-17 13:11:10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215/173831.html

    “美食中介”公司,顾名思义就是提供一种烹饪的中介服务,将身怀技艺的烹饪高人集中起来,为客人提供临时性服务。让他们在家里也能从容待客,饱尝美食。
               
         
  当人们厌倦了酒店餐馆的餐饮时,想在家享受招待朋友、吃顿大餐的乐趣,这时,厨师上门服务便成了你的首选,美食中介公司则成了提供这一服务的桥梁。
  “美食中介”公司,顾名思义就是提供一种烹饪的中介服务,将身怀技艺的烹饪高人集中起来,为客人提供临时性服务。让他们在家里也能从容待客,饱尝美食。
  当然不是你当厨师,你可联系一些有好手艺的人(不一定是专业厨师),如退休的烹饪爱好者、厨师,赋闲在家的主妇,或是能制作西式餐点的人,把他们网罗起来,根据各自特长存入电脑,如中餐类、西餐类、点心类,这其中又可细化,如中餐类可分湘菜、杭帮菜、川菜等,一旦有客人提出口味要求,你可很快根据各人专长派出这些钟点师傅上门服务。
  兼职师傅不论年龄职业性别,只需要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喜爱烹饪,有展示自己手艺的强烈欲望;二是有一技在身,不求高难但求特色,能烧出几个特色菜或制作一些别致的西式餐点,中餐最好是家传的或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西餐类要精致可口,可为客人介绍些西餐类的饮食习惯礼仪等。
  公司成功离不开良好的宣传,可与当地报纸、电视台的美食栏目联合搞些与家庭烹饪有关的活动,如“民间厨艺高人大赛”、“拿手私房菜竞技”等,获奖者可被聘请为公司顾问或高厨,这对提高公司知名度大有好处,且会吸引不少慕名而来的美食爱好者。另外可在一些物业小区或居民区派发一些煽情的广告,将服务方式、收费等情况注明,使顾客一目了然。
  公司经营上可实行钟点式收费或全包式收费,钟点式收费可根据时间来收费,如对方提供原材料,师傅只负责烹饪烧制,那么三个钟点可收烹饪加工费100元左右。这三个钟点熟练的师傅完全可烧出一桌能招待七八个客人的菜来,菜的原材料价加上加工费对请客的东家来说还是很划算的,味道不比酒店差,但价格比在酒店消费便宜多了,起码酒水饮料这道就省了很多,且家庭宴客别有一咱温馨亲切而随意的气氛,主客自便,饭后还能进行一些赏花观鱼或卡拉等娱乐活动。
  全包式收费可包括代客采购材料,如客人给出一个标准,菜的道数、口味及晕素搭配,由公司师傅按客人要求的时间、菜式负责弄出一桌可口佳肴来。公司可与一些净菜公司、水产肉类公司建立起长期联系,以最优惠价格最新鲜品质采购到原材料。
  这种全包式收费对主顾来说十分方便,菜买烧一条龙服务,宾主只需聊天尽欢,无需为请客的繁琐伤神。比方主顾想请五个朋友在家吃饭,标准是300元左右,要求六荤四素四冷盘一汤一主食,那么师傅可扣除大约100元左右的人工服务费,余下全按标准去采买搭配,200元买菜完全可准备一桌丰盛的菜肴。
  西式餐点的烹饪服务可以成为公司吸引客人的一大亮点。西餐以其风雅简洁越来越为更多人青睐,凉拌沙拉,蕃茄酱凉面,奶油蘑菇汤,烤牛排,咖喱暑仔饭,蛋奶曲奇……西式餐点为你招待客人多添了别样风情,配上开胃红酒、午后红茶(咖啡)、方格台布、水瓶装鲜花、蓝调音乐,你和你的朋友一定会度过一个轻松浪漫的下午。而且西餐烹饪并不如你想象的那样神秘,越来越多年轻的美食爱好者从电视、时尚刊物里学会了西式餐点的厨艺,做烹饪钟点工,既可以赚到外快,又可以通过烹饪服务可以交到一些西餐爱好友。
  公司本身的赢利方式可通过中介费赚取,如一单业务提成百分之三十,一天如果派出十二位师傅为十二户家庭服务(中晚餐各六位),每个家庭每位师傅的平均收入是100元,公司中介费就有30元,十二位就是360元,如此每月就有过万的收入,除去房租水电人工开支,利润空间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080

美食情報 網人才

1 : GS(14)@2011-01-16 19:26:25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1381
2 : abbychau(1)@2011-01-16 21:38:05


[realblog]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1381[/realblog]


3 : GS(14)@2011-01-17 21:47:51

[realblog]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1381[/realblog]

試下先
4 : abbychau(1)@2011-01-17 21:57:43

真漂亮
5 : GS(14)@2011-01-17 22:05:49

唔唔,這個我們做到吧
6 : abbychau(1)@2011-01-17 22:13:44

做甚麼
7 : GS(14)@2011-01-17 22:16:11

6樓提及
做甚麼


方便囉
8 : abbychau(1)@2011-01-17 22:18:26

你更新blog 時它也會自動更新啊
9 : GS(14)@2011-01-17 22:19:34

8樓提及
你更新blog 時它也會自動更新啊


十個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616

工作篇》美女導演改賣關東煮 躍身台北十大美食名店 複製工作經驗創業 月營收破百萬

1 : GS(14)@2011-02-04 18:15:30

[realblog]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2060[/realblo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883

東京美食 投資股票、選舉政治 周顯

1 : GS(14)@2012-08-21 13:48:40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1571
東京美食 投資股票、選舉政治
常常有人對我說:「你介紹的餐廳都那麼貴,去吃很肉赤呢!」
其實,我不時會介紹價廉物美的餐廳,只是沒有標明,大家不留意罷了。以下介紹三間東京的性價比最高的餐廳。
1.尾花 8分 南千住5-33-1 電話:3801-4670
東京公認最好的鰻魚飯老店,但不是海鰻。在日本,舉凡燒鳥、鰻魚飯、老牌壽司吧等等,下午四五時開店,八時左右就關門,它在五時左右,便打蛇餅了。
2.瀨川 8分 築地4-9-12 位於築地場外市場
我每逢去築地,一定到瀨川,吃它的吞拿魚飯。瀨川最大的好處是它獨一無二,你能夠花比在大和多幾倍的錢吃到更好得多的壽司,但你花再多的錢,也吃不到比瀨川更好吃的吞拿魚飯。
價錢是八百円一碗,注意它的開店時間是早上八時半,偶然星期三休息。 它有一個貴幾百円的拖羅飯,不過並非天天供應,有供應時,用日文寫在紙上,貼在牆上。
3.いや 7分 千代田區神田神保町2-16和3-1 電話:3261-6247
這間完全只做本地低下階層生意的天婦羅專門店,一共有兩個店面,天天生意都其門如市。它同名店如樂亭或近籐的水準相差很遠,但我的高見是,你不可能用更低的價錢來吃到這樣高質素的天婦羅。
你絕對想不到其內裡的簡陋,得同地盤佬同桌爭吃。但這是在香港吃車仔麵的價錢。它在神田車站附近,請找。
近期很多殼股和垃圾股大炒特炒,一天升幾成,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不外只有一個:價錢平,如此而已。
計算方法是這樣:五至七千萬市值,殼價都接近兩億啦,即是殼價折讓七成。從高位跌了九成以上,即是上升一兩倍,都沒有阻力。又兼供過一兩次,再玩供股,都沒有old fish參與供股啦,必須炒番一轉,引入一些新魚,這遊戲才能繼續玩下去。
所以,我的看法是,藍籌股還有下跌空間,因為金融和經濟前景不明朗。地產股看高一線,因為大家看通了大局,在可見的三年內,供應量都不會上升。但是市場上最抵買的,還是垃圾股票,不是因為它們有質素,而是因為價錢平。比喻是這樣的:
如果價錢貴,黃金都買唔過。只要價錢平,舊報紙汽水罐都要狂買。不過,黃金是可以儲存的,但舊報紙汽水罐,放在家中,會發霉發臭。所以,垃圾股雖可因價平而買入,但卻要快速賣出,因為長期會變廢紙。
看立法會選舉戰,真是樂事,樂的地方在於:居然有如此愚妄的人,香港政客的政治水平真低呀!
例如說,陳家洛的廣告是「不認命」,嚇,選你就是為了你「不認命」?馮檢基的廣告是「不保皇,不暴力」。嚇,咁都得,在街上是但找一個茂李,都不保皇不暴力啦!至於另一位,抱著嬰兒大賣廣告的,由於是我的朋友,不述。
簡單點說,這些人全都是說他們不做甚麼,卻從來沒有說過,他們會做甚麼。甚麼都不做,就想當議員,不是一堆垃圾,又是甚麼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119

相同貨品 工展貴過美食節

1 : GS(14)@2012-12-26 13:00:47

貼錢買難受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226/18114016
冬日購物節及美食節舉行四日,今天閉幕,而多個品牌參展商則同步在工展會設攤位。兩個展場,同貨不同價,皇朝傢俬的鴨絨被,在會展美食節售269元,較工展會299元平逾一成。在會展皇朝傢俬攤位負責銷售的副經理孫小姐承認,會展生意較差才調低價格。
[■美食節的熱食暢銷,但售買咖啡包及海味等參展商大嘆生意遜去年。羅君豪攝] ■美食節的熱食暢銷,但售買咖啡包及海味等參展商大嘆生意遜去年。羅君豪攝
工展會攤位租金較便宜
美的電器產品售價,在兩個展場則各有平貴,2000W陶瓷搖擺暖風機在美食節較貴,折扣後達592元,工展會價558元,平34元;3公升電熱水瓶則在美食節較便宜,折扣後439元,工展會價448元,相差9元。在工展會的美的售貨員盧小姐表示,價錢由公司訂定,她只負責推銷產品,對同一產品出現差價不知情。
東方紅在美食節攤位的金絲蜜棗、淮山和桂圓較便宜,賣90元4包,每包僅22.5元;工展會賣72元3包,平均每包24元。該公司市場主任鄺熙婷指出,美食節這邊的生意略遜去年,故某些產品會有特別優惠;她指今日是美食節最後一日,部份湯包的優惠再擴大,由每包155元減至300元兩包,再加送贈品以求清貨。
至於榮華、天上野、佳存、海天堂和美味棧兩邊產品的價格則較一致,美味棧總經理余東峰坦言,兩邊展覽成本和人流不同,會展12平方米攤位日租8,000元,而工展會81平方米攤位日租僅2,000元。他指公司着重推廣產品,寧願統一兩邊產品價格。
冬日美食節主辦單位亞洲展覽發言人表示,今年會展的攤位未有加租,三呎乘三呎的攤位4日租金24,000元,認為會場較工展會更具競爭力。
2 : Sunny^_^(11601)@2012-12-26 15:10:38

美食節既次數多左好多...幾個月一次,我仲記得我暑假又去左一次...
3 : teddycmh(30805)@2012-12-26 15:20:07

我一次都未去過...見到個人海就怕怕
入面係咪真係多好野執?
4 : GS(14)@2012-12-26 15:28:58

我細佬可以免費入場,但我媽媽好似無野叫他買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070

冬日美食節120萬入場 日均人流遜去年

1 : GS(14)@2014-12-31 01:26:0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30/news/ec_gol1.htm

【明報專訊】一連5日的冬日美食節昨日煞科,主辦機構表示共錄得121.6萬人次進場,雖多於去年4日展期的105萬人次,但以平均每日計,僅得24.32萬人次,較去年跌約7%。有參展商慨嘆生意不如預期,感覺港人今年消費意欲不高。

今年冬日美食節由往年4日增至5日,場內攤位數目亦由去年400個增至今年逾550個,有市民昨趁最後一日到場「掃貨」,但昨日早上人流不算多,開場時只有約數十名市民排隊輪候入場,至中午人流才逐漸回升。

有參展商趁煞科日作最後優惠,當中Prime Food以半價140元4塊出售美國西冷及肉眼扒;北海道熟松葉蟹亦由原價約200元一隻,改售228元兩隻。

商戶﹕生意少預期一半

提供美食資訊的「MFood」則邀請模特兒在場推廣,市民只需即時下載手機應用程式,就可以用1元換購小鮑魚,負責人鄭先生稱參展期間錄得每分鐘約50次下載,營業額較去年增加了約20%。

亦有商戶於中午開始推出「賤賣價」搶客,以10元出售兩個中式蒸包。有推出「一元一口和牛」的商戶慨嘆生意額較預期少一半,感覺港人今年消費意欲不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9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