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繼美國財政部早前點名指控澳門滙業銀行為北韓洗黑錢,引發滙業銀行擠提後,美國政府有關部門對澳門的銀行及公司涉及洗黑錢等非法活動,仍然盯得十分緊,並不斷搜集有關證據。 原隸屬美國財政部,自二○○二年歸納美國國土安全部管轄的美國特工處(Secret Service),最近亦活躍於港澳搜集情報。 上 週五,何鴻燊的死對頭十姑娘,就與美國有關部門會面爆料。曾是何鴻燊左右手的十姑娘,熟知澳娛及誠興銀行的運作。其後兩兄妹因錢銀瓜葛反目,十姑娘被何鴻 燊踢出澳娛董事局兼除去股東身份。今次十姑娘利用美國與北韓敵對關係,大爆燊哥過往生意上的醜聞,來個絕地反擊,令兩兄妹恩怨情仇再度升級。 上 週五,兩名美國特工約了賭王何鴻燊胞妹何婉琪(十姑娘)會面搜集資料。當天晚上八時,兩名美國特工:一名為身高約六呎四吋,年約四十歲的黑人;另一名為約 五呎八吋高,約五十歲的白人,出現於金鐘港麗酒店大堂。與這兩名特工同行的,還有十姑娘媳婦陳復生、十姑娘律師莫超權及兩名中國面孔的男子。他們在大堂互 相交換名片、寒暄一番。約廿分鐘後,十姑娘在兩名女傭攙扶下出現酒店大堂,她與兩名特工握手,從態度表情看來,她與這兩名美國佬是第一次見面。接着,他們 一行九人齊往港麗酒店的中菜廳金葉庭晚膳。 在美國特工與十姑娘用膳攞料之際,約晚上九時四十分,身任澳門金管局監察委員會主席的歐安利,亦 從澳門風塵僕僕趕來赴會。○二年二月四日,十姑娘到澳門葡京賭場九樓辦公室查賬,其後聲稱遭受禁錮恐嚇一事,轟動一時。當時在十姑娘身邊的律師便是歐安 利,可見歐安利與十姑娘關係密切。 掩飾特工身份 晚膳至十時四十五分,身形高大的黑人特工步出金葉庭講電話,並好奇地走過隔籬的夏愨廳,當晚該宴會廳有律師團體舉辦酒席宴會,黑人特工在門口窺看了兩分鐘,才返回金葉庭。晚膳至十一時才結束,兩名特工先行離去;半小時後,十姑娘與媳婦等亦各自離開酒店。 本刊就美國特工找十姑娘「攞料」一事向她查詢,十姑娘道:「呢個問題好敏感,我只可以講我當晚同三方人會面:香港及澳門的律師;滿威利基金會的顧問;及兩位『外國的朋友』。」 據有份出席這次晚膳的人士透露,美國特工今次與十姑娘會面是用另一重身份。他們手頭所掌握的資料都十分充足,最有興趣就是北韓跟澳門賭場,特別是賭廳及銀行的生意關係。而這兩名美國人感到奇怪的是,澳門誠興作為一間銀行,怎可以只做賭客的生意。 本刊就此次會面,向美國駐港領事館詢問,領事館的回覆是:「領事館不會對所有on-going(進行中)的investigation(調查)作出評論。」 誠興銀行資料 股權:澳門旅遊娛樂佔70%,廖烈文、鄭裕彤等人共佔30% 主席兼董事總經理:何鴻燊 第一副主席:鄭裕彤 財務資料: 銀行數目8間 客戶存款159億元澳門幣* 貸款及墊支38.56億澳門幣* 稅後盈利1.6億澳門幣* *資料根據誠興銀行公布的二○○三年財務業績 擁過百億存款 自九月初美國《亞洲華爾街日報》指美國財政部正調查誠興銀行、中銀及滙業銀行與北韓的關係後,滙業銀行率先遭殃,並曾一度觸發擠提。 現美國財政部雖暫未對誠興銀行有任何指控,不過該局正在密鑼緊鼓搜集證據。誠興銀行由澳娛持有七成權益,在澳門共有七間分行,主要做葡京賭場的生意。據賭場中人透露:「葡京內所有賭廳的疊碼仔必定有一個戶口在誠興銀行,以維持銀行的營業額。」 而縱觀誠興銀行的財務資料,該行亦是非一般靠借貸賺取息差的銀行。以○三年業績為例,誠興的客戶存款高達一百五十九億澳門幣,但貸款只有三十八點六億,貸存比率只是兩成四,較一般銀行五成以上為低,而稅後盈利只有一億六。 據在誠興銀行工作的職員表示,銀行每年都有薪加、有雙糧,而且從無裁員,所以並無職員離任。美國當局對誠興銀行感興趣,他們約十姑娘見面亦不足為奇,事關自八九年至○二年,她一直任該行的董事,了解銀行的運作。 就十姑娘向美國佬爆響口,何鴻燊激動地說:「黐線!無咁嘅事」、「呢個世界上事不離實,影都無呀佢(十姑娘)!」他又不屑地說:「(美國方面)邊得閒見佢吖?佢依家有咩地位?佢乜都無得做咯,婦女會無埋,乜公司都無,好似退休咁,(美國當局)仲會見佢?你諗都諗到啦!」 記者追問他美國當局有沒有調查誠興,他亦連番否認:「無件咁嘅事,一啲都無,我哋同美國關係好到不得了。」 兄妹互片 一提起十姑娘,何鴻燊即無名火起,說話亦較平時大聲。賭王與十姑娘的恩怨○一年爆發,二人就澳娛股息起紛爭,何鴻燊把十姑娘踢出澳娛董事局,雙方爭拗不斷。 本 月六日,十姑娘分別刊登兩則致何鴻燊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公開信。信中指出,澳娛已歸還○一至○四年部分股東派息之欠款一億一千多萬元予十姑娘,她讚揚何鴻燊 「雖然遲,但總算踏出正確的第一步。」不過,十姑娘仍然要求何鴻燊歸還這幾年之股東派息餘數欠款數億元,及其餘歷年共數十億元的股東累積盈餘。 上 週五,十姑娘再次刊登公開信予何鴻燊。內容大意指澳娛股東之一信德集團,已取得本年一至六月的股息九千三百萬,但同為澳娛股東的她卻未取分毫。就十姑娘再 登報追討澳娛股息一事,何鴻燊顯得相當勞氣:「我哋賣咗五份報紙啦,係佢(十姑娘)唔抵得信德有幾千萬收,人哋呢啲係○四年嘅股息嚟。佢依家想我借錢俾 佢,我哋董事局決定咗,係佢一個唔借!因為佢成日騷擾我哋,借係人情,唔借係道理,決定唔借㗎喇!」 十姑娘在公開信中揚言:「本人將採取進一步行動追討。」據悉,在是次與美國特工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會晤中,十姑娘大爆澳娛及何鴻燊的醜聞。 翻燊哥舊賬 除了討論誠興銀行外,十姑娘力數賭王六宗事件。第一宗,是涉及湯臣系三間上市公司(即湯臣太平洋、川河和世貿中心集團)於九三年被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調查一事。當時警方不單止派員到湯臣總部搜查,連信德集團甚至何鴻燊位於淺水灣道一號的大宅亦要搜查。而十姑娘當時也有份作證,了解來龍去脈,並一一向美國特工透露。 去 年底逝世的湯君年,早於九十年代初已與何鴻燊合作做生意。他們的首宗合作是在九○年一月,當時湯君年的湯臣太平洋向何鴻燊的澳門娛樂購入澳門文華酒店對面 一幅大地皮的半數股權發展,交易大部分以發行新股支付。何鴻燊因而成為湯臣太平洋大股東之一,持有兩成股份,並任湯臣主席。 何鴻燊與湯君年合作,皆因他覬覦台灣財團資本雄厚,想借台灣資金發展他已承諾的澳門基建和地產項目。 上市公司被查 湯 君年九○年對已被滙豐接管的奔達集團虎視眈眈,因奔達擁有二、三十億元豐厚現金,但要全面收購得付上三十億。於是,他「諗計」以湯臣動用十億元買奔達百分 之三十四點五股權,以避過全面收購,然後安排第三者,買起餘下三成一,這樣他便可只用十億元買起一間有近三十億元現金的公司。 其 後本港財政司委任的調查員發現,獲配售奔達股份的所謂第三者,其實就是何鴻燊的左右手李志強、湯君年的姨仔和舅仔等人,錢銀來源相信來自賭王及湯君年。當 時在葡京黃金廳做經理的李志強,向調查員聲稱是透過在賭場兌現籌碼,來獲取資金認購奔達三千七百萬股份。但李志強堅稱自己是第三者,與何鴻燊無關,何鴻燊 因而得以開脫。 第二件事,就是涉及雅佳控股前主席丁謂造假賬一案,而何鴻燊曾任雅佳前身善美環球的主席。八十年代初,丁謂創辦善美集團,專做電腦生意,並在加拿大上市。丁謂在加拿大認識嘉域集團主席何永安,而何的太太余露絲是何鴻燊正式上契的契女。在何永安的介紹下,八七年善美分拆善美環球(後改稱雅佳)在香港上市,何鴻燊入股百分之三,並出任主席。丁謂於今年七月,已被裁定罪名成立,入獄六年。何鴻燊於九一年離任雅佳主席,與公司劃清界線。 何鴻燊十姑娘 甥舅不和 1/6/01:十姑娘被一名賭場人士劉永強入稟追討$1,200萬,何鴻燊透露麥舜銘嗜賭欠債纍纍,曾借$1.5億給他。 3/6/01:麥舜銘登報與何鴻燊劃清界線。 4/6/01:麥舜銘公開自揭是何鴻章的私生子。 10/01:十姑娘以「MVI」名義競投澳門賭牌,與何鴻燊交惡。 20/12/01:麥舜銘指何鴻燊故意拖延,令其「MVI」公司未能加入澳娛股東名冊。 26/12/01:何鴻燊痛斥麥舜銘挑撥離間他與澳門特首何厚鏵關係,着十姑娘管束兒媳。 兄妹決裂 1/02:十姑娘被罷免澳娛執行董事一職後,再被除去董事職位。 2/02 :十姑娘到澳娛查數後,報稱遭人禁錮兩小時,澳門檢察院於03年撤銷案件。 7/02 :十姑娘入稟高院指何鴻燊擅自取消二人共任股東的「雅景地產投資有限公司」,向何索償,04年3月庭外和解。 3/03 :十姑娘成立「滿威利基金會」,及向何鴻燊追討$30億澳娛盈利,何反駁十姑娘扣除多年債務後,只欠她約$1.1億。 出招互隊 10/04:十姑娘向證監會投訴信德股權交易有問題,令小股東受損,但證監拒絕受理。 4/05 :何鴻燊將兩股澳娛普通股,分別轉讓予三奶及四奶,每股作價$100萬,但被十姑娘出資$200萬承接。 5/05 :何鴻燊看中十姑娘財力不足,命八姑娘拿出200股澳娛股份轉讓予三奶、四奶,最後十姑娘只能付出$1,000萬購得十股,而三、四太就以$1.9億買得一百九十股,成為澳娛股東。 6/05 :澳娛在報章刊登通告,推舉三太陳婉珍及四太梁安琪入董事局,及將十姑娘於股東名冊上除名。 9/05:《亞洲華爾街日報》指由澳娛控制的澳門誠興銀行、中國銀行及滙業銀行,受到美國執法機構調查,涉嫌幫助北韓核武融資及洗黑錢,美國政府亦快將列三間銀行入黑名單。 與北韓往來 第 三件事,就是何鴻燊與北韓關係密切。北韓素來是美國的「眼中釘」,然而十姑娘透露何鴻燊一直與北韓友好,除九九年他與黃成華在北韓平壤的羊角島國際酒店開 設賭場外,私下與北韓大使亦有往來。黃成華的華材投資集團在澳門設有朝澳旅行社,九○年成為北韓在澳門的非正式領事館,有北韓簽證服務。十姑娘舉出何鴻燊 於二○○三年三月一日,接受《星島日報》的採訪內容加以佐證。在該篇專訪中,何鴻燊表示與北韓一位大使級人物共進午餐,大談美伊大戰見解。何鴻燊向報章引 述該名北韓高官的說話,表示只要薩達姆願意放棄權力,他可以退休名義去北韓,北韓願意收留他。 第四件事:十姑娘向「兩名美國朋友」又重提她去年六月接受《遠東經濟評論》的採訪內容,當中涉及不法分子如何利用賭場的貴賓房進行洗黑錢活動,以及在國內中銀可以直接匯錢到葡京賭場。 第五件事:就是重提去年六月,賭王四奶梁安琪有份的朗盈證券行,被警方專門調查洗黑錢的財富調查組人員,搜查一宗與四億元外圍馬有關的洗黑錢活動。 十月再出招 第六件事:就談及賭王誠信的問題。十姑娘表示早前何鴻燊自爆在董建華時代,他明知「八萬五」建屋目標勢必拖垮樓市,仍然「揞住個心」唱好樓市,「講咗七年大話」。十姑娘向本刊說:「細數何鴻燊以往所做的事情,是希望公眾了解,到底是誰破壞澳娛的公司聲譽呢?」 十 姑娘與何鴻燊兄妹反目的導火線,源於○一年四月。其時十姑娘欲把手頭澳娛股份轉到兒子麥舜銘名下,並打算安插他入董事局,然而何鴻燊對麥舜銘沒有好感,否 決了提議,紛爭由此而起,雙方招來招往,情節精彩,十姑娘兒子麥舜銘甚至自爆自己是何鴻章私生子的身世,以免何鴻燊以此對十姑娘作出要脅而要妥協。而何鴻 燊亦不認輸,不但奉勸十姑娘約束兒子,並陸續罷免十姑娘在澳娛董事甚至股東身份。十姑娘被逼上牆角,唯有絕地反擊,與美國當局合作,大爆何鴻燊與北韓的關 係。 十姑娘現把其在澳娛所持的百分之七點三,市值六十億元的股份,成立了滿威利基金作慈善用途,並準備下月中在北京舉行成立儀式,預料屆時十姑娘將會拉攏北京有勢力人士為基金出任顧問,以迫令賭王定時向其基金發放股息。 |
||||||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32685&time=2011-03-05&cl=115&page=all
2010年夏,華為與美國電信商Sprint公司洽談一份60億美元左右的電信合同。期間,華為聘請機構向美國政府進行遊說,同時華為高管向美國國防部保證,公司將積極配合美國政府各項審查要求,並進一步透明化。
據本刊記者多方瞭解,在上述交易洽談期間,美國政府一個並不公開的委員會一直對華為保持高度關注。這個委員會的官員偶然發現,3Leaf公司一 位創始人在社交網站LinkedIn上的頁面賬戶資料上顯示的職務為「華為顧問」。3Leaf公司是一家計算技術製造商,2010年5月拍賣部分資產,華 為以200萬美元購之,並僱傭了15名3Leaf員工。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下稱CFIUS)由此介入進一步調查,發現華為並未就這筆併購提出審查申請。
2月11日,CFIUS通知華為,建議其撤回3Leaf的收購計劃,華為最初拒絕接受這一建議。這在CFIUS是相當罕見的事件,但符合華為總 裁任正非一貫的強悍風格。按規定,被拒絕的申請將由美國總統來做最後決定。但短短一週後華為宣佈放棄,終止對3Leaf的收購計劃。
這宗偶然的「被發現」事件以華為認輸作結。而正好四年前,華為「被發現」竊取摩托羅拉商業機密,這宗官司目前仍在司法程序中,初定於今年11月開庭。連續的「被發現」事件,已令華為在美國市場的商譽大受傷害。
而美國作為全球最大通信市場被任正非視為非進不可的地方。2011年是關鍵一年。華為在歐洲市場已處於穩步上升階段,但在美國,在高度「政治 化」的陰影之下,華為只有一些小型客戶和多次收購受挫的經歷。惟一的一點安慰,是美國法院最近的一樁裁決。美國中部時間2月22日,美國當地法院就摩托羅 拉和諾基亞西門子(下稱諾西)在網絡設備併購中可能侵犯華為知識產權一案正式作出裁決,禁止摩托羅拉向諾西轉移華為公司的保密信息。
在經歷了審查、訴訟、收購失敗等一連串複雜問題之後,華為一改低調姿態,於2月25日由華為美國公司董事長胡厚崑出面,發表了一封公開信,試圖 澄清外界對其種種政治背景的「誤解」,聲稱華為立志於在美國市場進行長遠投資。發達國家中,美國是最難進入的市場,據本刊記者瞭解,攻堅複雜商業、政治、 法律環境之中的美國市場,已成為華為今年的一項重要任務。
在這封信中,華為還第一次公開陳述任正非的身世履歷。這是華為走出海外,尤其是近十年在美國市場屢屢受挫以來,首次正面且公開回應市場猜疑。顯然,華為正在試圖以這種方式改變其過往持續多年的封閉式公關策略。
這只是華為近期透明化行動的一部分。此前華為高管上微博已引起輿論熱烈關注。連一向拒不接受任何媒體採訪的任正非,近日也挑選了幾位媒體大佬私 下交流。而華為一位核心高管日前對本刊記者表示,對美國將不再採取「韜光養晦」的策略,要「正面競爭」。在華為看來,「美國這些大公司如果不要我們的合 同,也很難生存下來。」
這是值得鼓勵的一步,不過突入美國對於華為道阻且長。本刊記者根據十餘份美國法院司法文件,還原了華為與競爭對手、美國商業夥伴之間複雜的糾紛 過程。這些紛繁複雜的糾紛仍在繼續,而中美關係也正處於一個特殊敏感期。如何把握中美兩國投資審查高度政治化背後的市場空間,是橫亙在華為面前的巨大挑 戰。
不應該的「疏忽」
華為瞞報收購3Leaf,這一疏忽顯示了華為應對美國市場的稚嫩。實際上,這並非華為第一次遭遇CFIUS,早在2008年,華為與貝恩資本聯合併購3com一案即被CFIUS否決。
CFIUS是一家跨部委且直接向總統匯報的高級別政府機構,委員會主席由財政部長擔任,其他成員包括國務卿,國防、商務和國土安全部部長。
美國McDermott Will & Emery LLP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邁克爾·索卡拉斯(Michael Socarras)向本刊記者介紹,根據法律,CFIUS可以和國家情報局緊密合作,通過其法定權力評估那些可能導致美國商業由外國人控制的隱性交易,並 向總統提出建議。CFIUS的審查主要從美國國家安全角度進行。若被該委員會建議終止交易,相關企業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絕,選擇拒絕將交由白宮總統裁決。 但後一種情況不常見,而總統否決CFIUS建議的情況就更罕見了。
根據CFIUS的規定,在完成可能具敏感性的跨境併購前,企業需主動申請審查,但華為認為針對3Leaf的收購只涉及部分資產和員工,不是直接 併購企業,且金額不夠審查門檻,因此沒有申報。在CFIUS介入之後,華為於去年11月提交了審查申請。CFIUS對此項收購進行了為期75天的審查,並 作出了否決交易的建議。
邁克爾認為,像華為和3Leaf的這種應CFIUS要求反向提交交易審查申請的情況並不常見,這種情形的發生通常是因為這類交易有政治爭議。CFIUS有足夠的法律權力通過各項法規、條例和行政命令來終止這些隱性交易。
原美國國土安全部副助理部長、美國世強律師事務所Steptoe & Johnson LLP合夥人史蒂芬·赫爾芬茲(Stephen Heifetz)向本刊記者表示,CFIUS是一個多部門協作的委員會,他們是針對個案審核,並非針對某個公司。
史蒂芬在國土安全部的工作職責之一即協助CFIUS的工作,他介紹說,委員會主要關注三個方面:一是損害,即收購的是什麼資產,這個資產可能會 被如何利用來損害國家安全;二是威脅,買主是誰,他們可能會做什麼;三是結果,收購成功,可能帶來什麼糟糕的事情,比如是否會損害美國政府的通訊系統。
史蒂芬分析認為,美國確實沒有規定所有交易案都要由政府審核,公司的買家和賣家要判斷交易是否會涉及國家安全。「在我看來,華為和3Leaf是 做了錯誤判斷,不提交申請,反而讓監管部門更加懷疑公司是否故意躲避審核。而且從現有情況來看,CFIUS並不認為華為只買了一部分資產。」
摩托羅拉未了局
就在3Leaf收購案被阻同時,華為的另兩項美國訴訟也正在進行中。一則是華為就摩托羅拉和諾西併購案申請商業秘密和知識產權保護,已經得到美 國法院支持;另一則是摩托羅拉於2010年6月向其提起的「竊取商業秘密」案,此案初定於今年11月開庭。後者可能對華為的商譽帶來衝擊。
整整四年前,2007年2月28日,工程師Hanjuan Jin(拼音)在芝加哥國際機場被美國移民部門和海關執法部門扣留。他隨身攜帶大量摩托羅拉文件,聲稱自己同時被摩托羅拉和一家名叫Lemko的公司僱傭。
摩托羅拉隨後在內部調查中發現,Hanjuan Jin曾用Lemko的電腦接入摩托羅拉的系統,而當時他正向公司告病假。另外,還有多人也用Lemko公司電腦未經授權地接入摩托羅拉公司系統。
調查還發現,Lemko及其創始人潘少偉與摩托羅拉的合作夥伴華為聯繫緊密。摩托羅拉在訴訟意見書中稱,2001年,時任摩托羅拉高級工程師和 架構主任、負責新產品和新技術開發的潘少偉與華為總裁任正非在北京見面,之後潘少偉和其他幾名被告開始同時秘密為華為開發新產品。
對此,華為解釋任潘二人是親戚關係,任正非前妻的母親和潘妻的母親是姐妹,兩人十年來只見過幾次,大概發過八封電子郵件,其中只有三封是任親擬,其他都是秘書代寫。
直到2004年,潘少偉都一直在摩托羅拉負責開發一種無縫移動技術,開發該技術的其中一個關鍵是需利用摩托羅拉SC300基站收發台(BTS)。摩托羅拉將SC300視為具有革命性的技術,稱為「微蜂窩」(microcell),它非常小,只有53磅重。
SC300和無縫技術一起開啟了在鄉村地區、樓宇、城市購物中心和在移動與災難情況下的蜂窩應用機會。華為2001年時並沒有類似設備。
在潘少偉和Lemko公司向法院上交的電腦中,潘通過軟件銷毀了大部分內容,但仍有部分電子郵件被恢復。被恢復的郵件顯示,在華為要求下,潘 2003年3月給任正非與華為無線傳播業務的副總經理侯金龍傳遞了摩托羅拉SC300基站規範的專利和摩托羅拉的標準規範;還顯示潘於2003年2-3月 間去北京時曾開會並達成協議,潘在回美後就開始傳輸。侯金龍回覆表示收到。
潘少偉還在2002年4月告訴任正非,如果計劃進展順利,就從摩托羅拉獨立,自己建立Lemko公司。2002年9月,他還帶了些關鍵設備產品到中國展示。電腦恢復後還顯現了很多其他內容和技術信息,摩托羅拉認為公司信息有大部分被洩露給了華為和Lemko。
摩托羅拉稱,傳遞的SC300信息上標明是摩托羅拉機密知識產權,因此華為及其人員應知道得到的信息未經摩托羅拉授權或同意。
在其中一台電腦恢復的信息裡,還發現華為和Lemko2004年最後一次保存的OEM協議。這份協議規定了各層面的聯繫人。對此,華為沒有否認,但認為是正常合作。
2002至2004年間,Lemko和華為聯合開發了名為分佈式移動架構(DMA)及控制和軟交換元件 (CASSE)的技術。摩托羅拉認為,這來源於潘和其他人在摩托羅拉時開發的無縫移動技術。
而華為理應知道測試系統和試用系統都是來自於摩托羅拉的技術和僱員。由此,摩托羅拉認為華為的行為已構成惡意盜用自己的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並給公司造成損失。昔日合夥夥伴就此反目成仇。
華為則承認銷售了自己發明的BTS解決方案,也幫Lemko做過一些技術測試,但強調華為的技術是自己獨立開發,而非盜用。華為承認郵件信息, 也承認2003年3月任正非、侯金龍在北京與潘少偉見面,不過當時侯金龍的職位是無線產品市場開發總監而非副總。當時潘介紹了自己的系統,並詢問華為是否 有符合要求的基站以運行該系統。潘說自己還要和其他基站製造商見面。雙方同意潘給華為發郵件,以說明自己的具體要求。
有趣的是,華為否認要求潘把摩托羅拉的機密信息發給自己,但承認侯金龍給潘寫了回信,信中侯稱看到了「摩托羅拉機密」。
在向法院提交的答辯書中,Lemko稱Hanjuan Jin在2005年7月至9月間為該公司僱員,但否認瞭解Jin的個人活動以及和摩托羅拉相關的活動。
潘少偉則承認2001年見過任正非,在摩托羅拉期間確實是在開發無縫技術,2002年8月24日給任正非發過郵件,且去過中國和達拉斯,但對摩托羅拉所述來往郵件內容全部否認,特別否認給任正非發過帶有「摩托羅拉機密信息」的郵件。
真相大白天下尚需時日。而華為在美國來日方長。這次,華為當以3Leaf為鑑,對摩托羅拉案未來可能的局面做更成熟的應對準備。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41320&time=2011-03-26&cl=115&page=all
首都華盛頓的地鐵自動扶梯常常一半運行一半檢修,運行正常的也不斷發出吱吱的摩擦聲;走到超市深處,美國第二大電信公司AT&T的訊號 經常變得無影無蹤。
如此感受絕非財新《新世紀》記者個人獨有。去年11月底,《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裡德曼在一篇文章中假借中國人之口將美國的基礎設施之陋描繪得 異常生動:中國大使最近乘坐了美國的高速列車從華盛頓前往紐約,足足坐了三小時,而他們的子彈列車從北京到天津要30分鐘。大使在路上拿出手機給大使館打 電話,1個小時內他掉線了12次。
![]() |
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們對現有基礎設施的使用率已經超過了當初設計時的預 期,這進一步加劇了老化。Chris Hondros/Getty Images/CFP |
「當有人從中國給我們打電話過來,聲音聽上去就像他在隔壁;而當隔壁真有人給我們打電話時,他聽上去像從中國打過來的。」弗裡德曼說。
美國民用工程師協會前主席摩根(David Mongan)向財新《新世紀》記者介紹,目前美國四分之一的橋樑被判斷為存在結構性缺陷,並且橋樑設計壽命一般為50年,而目前美國橋樑的平均年齡已達 43年。另外,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人們對現有基礎設施的使用率已經超過了當初設計時的預期,這進一步加劇了老化。
「我們的基礎設施過去是最好的,但現在已經落後,韓國有比我們更快的互聯網,歐洲以及俄羅斯在公路和鐵路上的投資超過了我們,中國正在修建高鐵 和新機場。而我們自己的工程師給我們基礎設施的評分是D。」奧巴馬也在國情咨文中說道。發展本國基礎設施,在這次講話中被列為美國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現狀堪憂
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2月公佈的一份研究報告,美國的基礎設施已經無法滿足經濟增長的需要,從交通設施到水處理系統的質量正處在相對下降的狀 態,整體質量居於全球第23位,而在2008年時還處在第9。「基礎設施正在威脅美國的競爭力。」報告說。
造成這一原因的,是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在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上的投資一直不足。據布魯金斯學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上世紀50年代至70 年代,對這些領域的投資在美國GDP中只佔不到3%,進入80年代後比例進一步下降到2%。在此期間,日本的這一比例為6%,韓國為5%,澳大利亞為4%。
布魯金斯學會政府研究主管韋斯特(Darrel West)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美國政府部門在預算結構上存在缺陷,很多部門沒有發展基礎設施的預算,如果想投資建設高速公路、橋樑等,就必須挪用 其他運行費用。
「很多官員都不會考慮得太長遠,制定政策時基本是按每個預算年份為單位思考。而且美國的州政府官員或聯邦政府官員任期多為兩年或四年,他們不會 太關心10年或者20年的長期規劃。」韋斯特說。
由於在財政充裕時期忽略了對基礎設施的投資,美國基礎設施老化的現象日趨嚴重。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提到的「D分」是根據美國民用工程師協會 2009年的一份評估報告,該報告顯示美國的飲用水設施、大壩、航空運輸、公路等基礎設施的評分為D-,其中飲用水設施問題突出,大量設施已經接近設計的 使用壽命,單是更新已有設施的資金缺口每年就達110億美元。
從現在的財政能力來看,美國聯邦政府2011年的預算赤字估計高達1.5萬億美元,公共債務2000年至2007年間增長了50%,2010年 末時累計達到13.5萬億美元,利息支出達到4140億美元。美國各州的財政也陷入惡化,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債務從2000年開始以8.1%的年複合增 長上升,目前已接近2.5萬億美元。
美國的主要基礎設施建設由聯邦政府承擔大部分支出,州政府也需要承擔剩餘部分。比如在佛羅里達修建高速鐵路預算為26億美元,其中24億美元擬 由聯邦政府提供,剩餘缺口則由州政府填補。而地方性的一些基礎設施則主要由州或地方政府自行籌資和建設,對地方資金要求更大。
但由於州政府財政狀況惡化,過去作為基礎設施資金主要來源的市政債券市場變得日漸緊縮,投資者擔心州政府解決財政赤字的能力從該市場抽走了資 金;將來,隨著聯邦政府可能停止減免市政債券的稅收優惠,這一情況還有加速的趨勢。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從去年11月10日到今年1月中旬,市政債券市 場規模已萎縮5.3%,共有227億美元流出。
韋斯特介紹,2009年的經濟刺激計劃包括了發展高速鐵路的80億美元專項撥款,聯邦政府計劃先在一些特定地區修建以作為範例。但一些州面對財 政困境,加上政治考慮,採取抵制立場。比如,佛羅里達新任州長斯科特(Rick Scott)上月拒絕了修建高鐵的計劃,他是繼俄亥俄、威斯康星和新澤西州之後第四位反對高鐵項目的共和黨州長。
「公私合營」之路
民主黨重量級參議員克里和共和黨參議員哈金森(Kay Hutchison)3月16日聯合提出議案,擬建立「基礎設施銀行」,即由聯邦政府出資100億美元建立一個獨立機構,該機構通過提供貸款或貸款擔保以 槓桿撬動6000億美元私人資本投入新建、維護或升級基礎設施。按照設計,該機構參與的任何基建項目都必須能產生收入,且來自該機構的投資不會超過成本的 一半,以此吸引私人資本進入。
如果該議案通過,除了對美國私人資本打開投資基礎設施的大門外,對類似於中投公司這樣的外國主權基金也同樣如此。中投資產配置與戰略研究部主管 周元在去年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表示,建議奧巴馬政府在今後五年投資1萬億美元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此後又在紐約敦促美國政府建立一個公共-私人合作的機 制以投資基礎設施,並稱中投在風險和回報合適時有興趣投資美國基礎設施。
根據布魯金斯學會名為《外國資本和全球公共投資者的角色》的研究報告,基礎設施收益低,但能提供非常穩定的長期收入,且新的競爭者難以進入。從 資金需求角度來看,全面改善美國基建所需的資本大大超過美國國內私有機構投資者的能力;相較之下,主權基金偏好於可提供穩定、可預測且有政府支持的投資對 象。
「如果美國真心希望改善基礎設施現狀,它就應該對可能的外國資本保持開放態度。」報告作者韋斯特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
不過,韋斯特也承認,美國對國家安全的顧慮和對外國資本控制美國重要經濟資源的擔心是一個主要障礙,需要設計合適的機制以打消顧慮。目前對涉及 國家安全的投資項目都需經過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審批,今年華為收購3Leaf公司失敗就是因為未獲批准。
對此韋斯特表示「基礎設施銀行」或一些專門投資基金可作為外國主權基金的投資渠道,發揮資金池的作用,以此使投資方與管理權相分離,主權基金投 資者以有限合夥人的身份存在,只能從投資中獲取收益而不具有決策權。
「比如中國投資美國的電網建設,可以通過投資機構。該機構發揮資金池的作用,中國的主權基金可以往裡面投,但池子裡同時還有其他主權基金,也有 美國國內投資者,以此消除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上述報告的作者之一,高盛合夥人金博爾(Richard Kimball)說。
目前「基礎設施銀行」並未確定最終形式,也未提出是否會直接對主權基金開放。按照克里等議員的構思,該機構不會發行股票,但關於它的資金來源仍 處在爭議之中。眾議院交通和基礎設施委員會主席米卡(John Mica)稱希望看到「更多的私人投資」躋身其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186wk.html
展望未來25年,你知道哪些股票會睥睨市場、讓你一夕致富嗎?鑑古可推今,《今日美國》報本月列出25只25年來漲幅最高的股票。如果有人25年前,每隻押注100美元,當年2500美元的投資如今將可坐收68.5萬美元。
最大贏家是資產管理業者。富蘭克林資源公司(Franklin Resources)、伊頓范斯公司(Eaton Vance)與伯克夏公司,股價漲幅分佔第一、三與二十名,正應驗了那句老話:掏金不如賣鏟子給淘金的人。富蘭克林公司是全美第四大共同基金管理業者,過去25年的股價漲幅是令人難以置信的64224%,著名的投資大師巴菲特的伯克夏公司,股價漲幅19424%。
排名第二的是Danaher公司。雖然很少人聽過這家工業測量工具製造商,不過,不管什麼工業都需要用它的測量工具,從電到空氣品質,樣樣都可以測量。
誰都有生病的時候,排名第四的聯合健康集團(UnitedHealth)看準人們希望規避生病的風險的商機,股價也是長期扶搖直上。
排名第五的思科系統、第八的微軟公司與第十五的戴爾公司,為消費資訊科技產業的佼佼者。思科提供網絡時代所需的聯繫和速度;微軟提供九成電腦必要的軟件;戴爾提供機器本身。
排名第六的國際遊戲科技公司(IGT)生產遊戲機,提供的是運氣。
排名第七的生邁公司(Biomet)與第十一的Stryker公司製造人工關節。
排名第九的百思買公司是消費電子業界的迪斯尼樂園。
排名第十的甲骨文公司與第二十四的Pay-chex公司都提供企業用軟件,甲骨文的資料庫是企業資料的保衛者,而Paychex公司的軟件幫公司處理所有薪資問題。
排名第十二的Countrywide公司是次級房貸業領先者。長期房市榮景創造了它的神話。由於鎖定首次購屋者,使它倖免於受次級房貸風暴波及。
排名第十三的康捷空貨總代理(Expedition International)幫出口業者找艙位,可能是中國大陸興起的重要助力。
排名第十八的奧多比系統公司(Adobe)是少數未被微軟吞沒的倖存者。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4/zNMDAwMDIzMDYzNg.html
一齣電影《讓子彈飛》的現實翻版正在熱鬧上演。
3月28日,針對轟轟烈烈的「百度文庫門」事件,百度創始人兼CEO李彥宏稱,「如果管不好百度文庫,就關掉該產品。」此後兩天,百度火速刪除違規文檔,並悄然上線版權合作平台,推出銷售分成、廣告分成兩種合作模式。
這是中國市值最大互聯網公司百度,在面對數次版權糾紛時最為積極的一次回應。
此次的叫戰方也相當聰明:三個月前,姜文以刷新華語電影票房最快過億紀錄的速度講述了一個「善用力量」的故事;三個月後,他們中幾位最有號召力的作家選擇了一個特殊日子,以他們最擅長的方式——文字,在他們最擅長的領域——江湖,發出了檄文。
事 情似乎暫告一段落。不過,在對數字版權解決方案的追問中,一個有趣問題是,在數字音樂、數字影視和數字圖書這三大領域,互聯網產業在一次次創新與逐利衝動 下屢屢觸及卻始終繞不過去的「版權」問題,其在互聯網更發達的美國掀起過什麼樣的腥風血雨?大洋彼岸又曾上演過或正在上演什麼樣的大戲?
Napster的幽靈
要說到美國的數字版權史,不能不提到一個人物。
這 個人物在風靡一時的電影《社交網絡》中也曾出現,他幫助馬克走過了創業初期至關重要的幾步,後來因吸毒而鋃鐺入獄。他的名字叫肖恩·帕克,是美國免費在線 音樂服務Napster的創始人之一,而正是這個利用了P2P技術的音樂共享項目,在美國數字音樂版權史上搗騰出了一場大革命。
Napster 是P2P軟件成功進入人類生活的一個標誌。1998年,為解決室友如何在網上找到音樂這一問題,波士頓大學一年級新生肖恩·范寧編寫了一個簡單程序。該程 序能搜索音樂文件並提供檢索,把所有音樂文件地址存放在一個集中的服務器中,以讓使用者能方便過濾上百的地址,找到自己需要的MP3。
次年6月,范寧與商業夥伴肖恩·帕克正式發佈Napster。這一可以把音樂作品從CD轉化成MP3格式,同時提供平台供用戶上傳、檢索和下載作品的服務,說起來和百度文庫還真有點像。
它 使用戶非常方便地與他人分享自己的MP3;也使音樂愛好者相對容易下載一些較能獲得的歌曲,如老歌、未發行的錄音等;同時,有些用戶認為他們有理由下載自 己已經購買的音樂,只不過自己購買的內容並非MP3格式;而非常多用戶很享受這樣的免費下載服務,只需一個用戶名和密碼,他們就能刻錄自己的光盤合集,而 不用向藝術家支付任何版稅。
與百度文庫一樣,Napster的發展驚人,不到兩年半時間,它的全球用戶數已達2640萬,最高峰時有8000萬首共享歌曲。
但 巔峰的極致是大規模的侵權投訴。首先是重金屬樂隊Metallica發現他們的歌曲《我消失了》在未發行前已經在網絡上流傳,甚至上了數家美國電台的播放 節目。這一樂隊在2000年對Napster進行訴訟。接下來是越來越多的法律糾紛,後來天皇麥當娜也憤怒了,媒體對Napster進行了廣泛報導。
事 情很快推向高潮——同在2000年,美國眾多音樂公司根據美國數字千年版權法案聯手對Napster進行了一次「清理」,代表音樂行業對其提出主張。法院 裁決和Napster的上訴幾經曲折。最終,美國第九巡迴法院和區域法院都要求Napster具有監管其網絡和防止用戶訪問侵權材料的能力。 Napster無法做到這一點,於2001年7月暫關服務,以防止網絡交易中受版權保護的音樂發行。
與此同時,為承擔過去的責任,2001年9月,Napster同意向音樂創作者和版權擁有者支付2600萬美金的和解費,並向未來支付了一筆1000萬美金的版權許可費。它開始考慮將免費服務改為付費的訂閱系統。
這個時候Napster還希望東山再起,但也因為系統的改變使前來訪問的流量大為減少。2002年5月,Napster宣佈以8500萬美金的價格被德國貝坦斯曼收購,根據協議,其於當年6月申請破產保護。
不 過,這一交易受到了美國破產法院法官的阻止,法官要求Napster按美國破產法清算資產。最後,轟動一時的Napster成了這樣一個結局——它的品牌 和標識被一家成人娛樂公司以243萬美金收購;而在2008年9月,美國電子產品零售商Best Buy以1.2億美金購買了Napster。
頗 值得玩味的是,Napster在最開始時曾為蘋果iPod的進一步發展做出指引,它是iTunes系列應用程序的最早雛形。而目前美國最大的在線音樂服務 商潘多拉,雖然其也曾備受法律訴訟而活不下去,但Napster當年轉而進行付費訂閱系統的考慮,為潘多拉商業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寶貴思路。
此外,Napster曾因傷害唱片行業銷售而得到一片罵名,不過,也有一些人覺得情況恰好相反。他們認為,自己音樂的市場化是受到了Napster的正面刺激,而不是被破壞。
據維基百科記載,自2000年以來,美國許多音樂藝術家,特別是那些沒有簽署各大唱片公司、得不到傳統大眾媒體報導的音樂人,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工具,他們得到了Napster的幫助實現了口碑傳播,並可能在長期上改善他們的銷售。
縮影Youtube
正如Napster是美國數字音樂版權史的代表一樣,成立於2005年情人節的Youtube,是美國數字影視版權糾紛的代表。
2005年2月當Web2.0概念歡樂地到來,硅谷著名的「PayPal幫」(因很多PayPal出來的人物都建立了著名創業項目而得名)中的乍得·賀利、陳士駿及賈德·卡林姆在加州創建了Youtube。
這一項目的原意是,幫助朋友間的錄影片段分享,不過短短15個月內,它已超越MSN Video與Google Video等競爭對手,成為網民的回憶存儲庫和作品發佈平台。
但這一神話的發展史,也是一段聲勢浩大的版權訴訟史。比如人們上傳了本沒有權利上傳的視頻內容,留下Youtube收拾殘局。在記者檢索的史料中,曾有華盛頓版權律師認為,他相信創業初期,Youtube確實在版權問題上「有所鬆懈」。
Youtube運營方式簡單說是:在用戶上傳內容前給出建議,但本身不事先審核,直到被版權持有人要求才刪除內容。
自成立以來,Youtube的短片就被多家公司和機構批評為侵權,雖然2006年10月Google以16.5億美元將Youtube吃下,並與包括環球唱片、索尼BMG、華納音樂等公司達成內容授權及保護協議後,這一問題有所緩解,但Youtube仍時不時面臨訴訟。
經典案例是維亞康姆。2007年3月,維亞康姆向法院提交訴狀,起訴Youtube及Google,指稱已發現超過15萬美元價值的未經授權影片能直接在Youtube免費觀看,並要求賠償10億美元。
2008年7月,維亞康姆贏得法院裁決,並要求Youtube交出數據,且數據上需詳細附上每個用戶的瀏覽紀錄,以瞭解誰在網站上看過這些侵權影片。
維亞康姆的這一舉動讓有瀏覽習慣的個人用戶很是擔心,因為公司完全可以借由這些紀錄通過組合來確定他們的IP地址和登錄名。
而 這一決定也引起了美國相關基金會的批評,他們認為此次法院裁決「隱私權受到侵犯」。最終美國地方法院法官Louis Stanton認為這屬一個「投機」行為,駁回了這次有隱私權爭議的裁決,並要求Youtube交出約12太字節相關數據以供判決。他同時也駁回了維亞康 姆要求Youtube交出搜索引擎源代碼的要求,且表示沒有任何證據表明Youtube的影片處理侵犯版權。
目前,Youtube已導入修 正後的地區化版權控管機制,當地區代理商提出異議,就將該地區排除播放,以維護代理商的權利,這也使即使是原始版權持有人所經營的官方頻道,也不是任何地 區都能看。此外,Youtube還在網站上加入一名叫影片ID的系統,對用戶所上傳的影片與存儲有具版權內容影片的數據庫交互比對,以減少違法行為。
Google的數字圖書野心
還 有不得不提的谷歌圖書館計劃。據記者瞭解,Google於2004年推出的「Google Books」原為「Google Print」。之後,Google戰略思路逐漸清晰,「Google Print」演變為「學術搜索」(Google Scholar)和「圖書搜索」(Google Book Search)即「Google Books」。其中,後者又分為「圖書館計劃」和「出版社計劃」。
Google的這一訴求有一個美麗旗號,即跨越語言、時空,將所有書本數 字化,重建人類知識的「巴比倫塔」。因為互聯網構建了人類信息的全球平台,在改變生活尚未數字化的最後角落——閱讀。而這是音樂與影像之後的最後堡壘,通 過全球化的網絡平台和點石成金的搜索引擎,Google認為自己終可將信息聚集指尖,讓文明在虛擬王國中永生,使人類在同一個地平線相互守望。
率先響應Google「圖書館計劃」的是哈佛大學、牛津大學、斯坦福大學和紐約公共圖書館等幾家頂級的研究性圖書館。
他們對Google奉獻不受版權保護(版權在一定年代後已失效)的「公共圖書」,並經Google全文掃瞄後存儲於服務器,向用戶提供免費「全文瀏覽」。
通常,圖書館沒有盈利要求,衡量業績唯一指標是有多少人閱讀,但圖書館的「慷慨解囊」就得由上游的出版社埋單。
事實上,由於谷歌在全球平台營銷、廣告分成及返還營銷效果分析報告等對出版社利益的迎合,Google「出版社計劃」已得到上萬家出版社的支持,但出於對Google可能滲透出版業的恐懼,擁有版權並以銷售為根本利潤點的出版社對Google的圖書館計劃發起了猛烈抨擊。
為此,Google曾先後被美國出版商協會和法國出版集團馬帝尼耶起訴。兩者爭論焦點在——由圖書館提供給Google的那部分受版權保護書籍,是否可存儲在Google服務器,向公眾提供「全文檢索」?
2005年8月,Google被迫暫停掃瞄圖書,並在重啟項目時增加由出版社向其提交「禁掃」清單的補註。
與此同時因為利益紛爭,亞馬遜、微軟和雅虎也曾共同行動,反對Google建造數字圖書館,他們成立了「開放圖書聯盟」,批評Google的協議「形成一種前所未有的壟斷和定價壟斷」。
2006年6月Google該項目落地中國,三年後,引來了涉嫌大範圍侵權中文圖書的罵名。2009年,Google向中國作者提出「每本著作可獲至少約60美元賠償,以後還能獲得圖書在線閱讀收入的63%」的和解方案。但事情的進一步發展,在隨後的谷歌退出風波而告終。
事實上,Google不是「巴比倫塔」的唯一建設者,世界兩大非牟利電子書組織——古騰堡計劃和世界電子書圖書館也曾舉辦為期一個月的30萬本免費書展,任何人都可免費下載。
頗有意味的是,Google類似舉措也已引發了另一些擔心,即Google作為巴比倫塔的重建者是否已顯示出「文化動機」的危險。
「第一批數字化書籍已顯示Google以美國為中心的書目選擇。」法國國家圖書館館長讓·諾埃爾·讓納內在論文《當Google向歐洲挑戰的時候——為奮起辯護》就論述說,「美國出版物可能會壓倒多數」,「美語化的英語將加快吞噬歐洲其它語種的進程」。
2005 年9月,法國總統希拉克宣佈,為應對「文化新魔鬼」——Google和雅虎等美國新媒體勢力的壟斷,法國政府將投入20億歐元資助歐洲高科技公司,創建屬 於法國的搜索引擎。這恐怕比「圖書搜索」單純的商業競爭對手——微軟、雅虎——等更讓Google頭痛,因為這是歐盟23個成員國的國家圖書館、6個國家 元首和政府邀請作者發起的文化討伐,他們將為此組建「歐洲數字圖書館」。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48994&time=2011-04-16&cl=115&page=all
時隔一年,世界金融局勢動盪依舊。財新《新世紀》記者又一次對美國前財長亨利·保爾森(Henry Paulson)進行了專訪。
保爾森作為博鰲亞洲論壇理事,在本月初就已抵京,除了參觀企業和出席研討會,還與多位中國政府現任和已經離任的高層舊友會過面。採訪於4月9日在北京東方君悅大酒店行政層的房間裡進行,採訪的領銜者是財新《新世紀》總編輯胡舒立。
保爾森卸任美國財長一職已有兩年,身為高盛公司CEO更是五年以前的舊事,目前他特別關注的是全球經濟的能源瓶頸和可持續發展。不過,在金融界 戎馬一生的保爾森,不可能對當前時事充耳不聞。相反,由於已是「無官一身輕」,採訪中他更加揮灑自如,對全球經濟的熱點問題和大勢判斷依舊耐人尋味。
危機莫誤讀
對於本次金融危機可供其他國家借鑑的經驗,保爾森強調,絕不能由於危機而因噎廢食,逆轉金融市場的自由化、去管制化將是「大錯特錯」。市場化令全球數以千萬計的人口擺脫貧困,對美國乃至全世界的經濟發展和福利提高發揮了重大作用。
危機確實暴露了監管領域的重大缺陷,「但需要的不是更多規則,而是更好的規則」。保爾森認為,在危機前,美國監管體系沒能跟上市場發展,監管機 構與金融機構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政府沒有處理危機所需要的權力和靈活度;對房地產市場的過度刺激政策也有問題。金融行業中,銀行犯了大錯,金融機構槓桿 率過高,衍生品和證券化過於複雜。
「但我總愛對人們說,如果某個想法是錯的,它就根本不會帶來多大麻煩,因為它自身發展不到哪兒去。」保爾森說。證券化、衍生品之所以能引發如此大規模的危機,正是因為他們本身是個「好主意」,只是增長太快,而監管沒能與時俱進。
與前次採訪相比,最大的變化是美國已經出台了《華爾街改革及消費者保護法》,即「多德-弗蘭克法案」。
保爾森評價道:任何法律規章都無法避免金融市場的動盪,金融危機會不斷發生。但能夠做到的是,減少將來危機暴發時的危害,制定規則以更自如地管理危機。
「多德-弗蘭克法案」有幾個至關重要的突破。其一是給予政府緊急處置權,可在破產法庭之外應對銀行的「失敗」。只有這樣,當銀行破產倒閉時,才 能確保足夠快、有序地進行清算。其二是建立了系統性監管委員會,由財政部長牽頭,主要監管機構首腦組成一個工作組,對整個系統負有責任和權力。當監測到對 整個體系構成威脅的風險時,監管機構可及時介入。其三是美聯儲對所有大型、複雜的金融機構都有監管權。最後,還規定了對衍生品市場增強透明度,衍生品要麼 中央登記結算,要麼在場內交易。
保爾森尤為看重的是政府的緊急處置權。實際上,沒有任何機構太大而不能被清算,而是太大而不能「很快」被清算。監管者擁有了處置權,就意味著一 旦發生銀行「失敗」,他們知道應當怎麼做,而這意味著事前就要有一個清算計劃,也就是保爾森稱作的金融機構的「活遺囑」。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他們為自己的 行為付出代價,而不是普通的納稅人。「活遺囑」主要規定基本原則,但隨著金融機構的資本結構不斷變化,計劃應被定期審查和調整。
這部法案已經涵蓋了改革所必需的最重要領域,但數千頁的文本在將來的解釋、執行中還會遇到阻力。「也許比好的規則更重要的,是如何確保他們的實施,」保爾森說。
對美國國內要求審計美聯儲的呼聲,比如有些人要求,公開美聯儲在危機中對金融機構的窗口貼現貸款或內部評級。保爾森認為這些要求站不住腳,央行獨立性「至關重要」。
美聯儲的經驗值得中國借鑑,但實現央行獨立性是漸進的過程。從過去中國金融市場、監管框架來看,中國人民銀行的各項決策,比如擴大匯率機制的靈 活度,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說明中國央行也在不斷演進。保爾森稱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是「令人尊敬的國際領袖」。美國已有較長的演進歷史,實際上中國在各 個領域的變化用時更短,維持包括貨幣政策的改革勢頭符合中國自身利益。
臧否「居者有其屋」
保爾森曾在《峭壁邊緣》一書中寫道,2008年將房利美和房地美(下稱「兩房」)收歸國有時,對這兩個典型「大而不倒」的政府支持企業將來的道路還無暇顧及。在上一次採訪中,他認為全面改革的時機未到。但今年2月,奧巴馬政府已提出了一個改革方案。
保爾森指出,政府方案只是提供了三個選項,並沒有明確的方向。「兩房」改革不但是龐雜的經濟議題,更是巨大的政治挑戰,需要國會和政府的大量工 作和妥協努力。但可以肯定的是,當前「國有化」整個房屋市場行不通;回到危機前的架構亦不可取,因為它本身就是危機的一個重要誘因。
核心問題是,有必要重新定義政府在住房市場的角色。「兩房」的功能必須大幅縮減,或專門支持低收入借款人,或只在市場動盪、房地產抵押貸款信用大幅減少的情形下發揮作用。政府對「兩房」的支持必須顯性和透明。
「居者有其屋」在美國乃至全球都是一個重要的政策目標,保爾森說。但問題是,在過去短短幾年,美國房屋擁有率從65%增加到69%,難道真的要 讓所有人都擁有住房嗎?「不幸的是,有些人應當租房,」如果有人能夠獲得100萬美元的貸款,還由此享受到個人所得稅減免和利息支出部分的扣除,這對租房 人來說並不公平。
對「兩房」改革中如何保障投資者利益,保爾森指出,在他任上,政府已對「兩房」債務提供足額擔保,這一策略從未改變。改革指的是「兩房」未來業務的減少甚至消失,但這是指「增量」;而對已有的債務存量,任何路徑都會確保其背後的政府擔保。
保爾森表示,誠然,2008年7月授權政府處置「兩房」的《住房和復甦法案》有政府作為優先股股東注資「兩房」的規定,如起初的可注資2000 億美元到後來追加到4000億美元。但起到決定作用的是國會給予政府非明確的、無上限地支持「兩房」債務的權力。有這一權力,注資上限並非一個實質約束。
保爾森說,將「兩房」收歸國有時,美國政府在法律角度上異常謹慎,將來的改革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國有化的一種「逆轉」,同樣是美國從未經歷的情況。但確定的是,美國最引以為豪的對產權的保護絕對不會動搖。
美國長期最大的挑戰
歐債危機爆發已一年有餘,向歐洲金融穩定基金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救的已有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沒人能保證接下來不會再擴散至其他國家。
保爾森說,目前歐元區有起伏波動,主要由於一些國家的公眾壓力,政治上的困難很大。其實歐盟與歐洲國家具有應對危機、穩定市場的巨大經濟能力,關鍵是決心和意志力。
在他看來,歐盟是一個比較「奇怪」的結構,也就是統一的貨幣政策、各自獨立的政治體系。「看不到這樣一個群體國家的組織,如何採取單一的財政政策,但有理由期望的是,更加和諧、協調的財政政策,更強的約束力。」保爾森說。
看得再長遠,則是經濟結構調整與財政可持續性,這與美國及大多數發達國家面對的挑戰別無二致。
保爾森指出,美國財政是長期內的最大挑戰。好在過去半年多以來,對財政問題的關注,「比我畢生職業生涯中看到的還要多。」白宮成立的「鮑爾斯- 辛普森」(削減)赤字委員會的主要貢獻是它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向人們顯示,美國是一個非常富有的國家,如果社會的不同構成部分各自做出一些並不算大的犧 牲,集合起來對整個國家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作為家庭,我們都希望子孫的生活至少與我們一樣好。」保爾森說,「但作為一個整體的國家,我們卻總是很自私,因為老一輩不情願做出犧牲。」但他還是認為,美國政治家能解決財政可持續性的問題。「危機會迫使人們做一些以前不曾想過或忽視了的事,現在正是開始。」
改變「非常態」
保爾森曾說,沒有哪一國經濟能永遠一帆風順。
「我不相信運氣,只相信給自己創造運氣。」他認為中國經濟取得巨大成就是由於中國人民富有創造力、勤勉堅韌,還擁有卓越的領導人。不過,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一套經濟體系,能永遠避免金融問題。經濟變得越大、越複雜,就越難將市場機制與行政力量合理地結合起來。
十多年前,中國之所以能抵禦亞洲金融危機,是當時的經濟增長強勁,中國融入到世界經濟的程度不深。那時中國的銀行不賺錢,資產負債表上有巨大的 損失,隨後進行重組。本次危機中,西方銀行成了危機的爆發點,而中國銀行則在經濟刺激計劃中成了信貸的引擎。數據上看,中國在危機前債務佔GDP的比例在下降,所以在危機中承擔起更多債務而不至於引入過高風險。
面對將來,保爾森認為中國不可能再以封閉的金融體系應對危機,人民幣應逐漸市場化。中國是個「奇蹟般的非常態」(miraculous abnormality):一個人均GDP排在全球100位左右的國家,一個完全融入到國際貿易體系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匯率卻不夠靈活。
但保爾森並不懷疑中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自由化的決心,因為最明顯的原因不是要使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得到好處,而是為中國自身。「每當討論中國 經濟可能面對的風險,我總會下意識地想到,所有人在這一點上是一致的,就是需要中國經濟持續的增長和穩定。另一方面,改革的速度越慢,風險和成本越大。」
保爾森認為,「十二五」規劃的核心是繼續加大經濟結構調整,中國有很多重要工作,包括切實將經濟動力從低成本出口轉移到更有效地運用能源,更多依靠內需,依靠由市場決定、更好地傳遞價格信號的貨幣,更有效的政策以應對通脹。
但保爾森將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與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還是加以區分。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不是能「宣佈」出來的,這是一個自然、漫長的演變過程,前提是貨幣的價格由市場決定,開放的資本賬戶下可自由兌換。
他以美元為例,指出美元成為儲備貨幣,建立在一個長時間穩定的宏觀經濟政策之上,加上對產權的強有力保護,自身流動性非常強。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期,如果投資者需要變賣美國國債來充實現金,他們完全可以自由賣出,不會出現沒有買家的情形,這才是儲備貨幣的典型,保爾森說道。
財新《新世紀》實習記者余思偉、王宇倩對此文亦有貢獻
|
||||||
上週四,美國財政部確認,澳門匯業銀行涉及北韓洗黑錢活動,禁止美國所有金融機構與匯業往來。六方會談本週一在北京召開,被凍結在匯業的北韓資金亦隨即解凍。澳門這塊彈丸之地,一時之間成為國際政治舞台的主角。 ○五年時曾被美國懷疑協助北韓洗黑錢及核武融資的澳門誠興銀行,其主席何鴻燊最近亦成為美國的焦點。皆因自從上月底,網上流傳一份長達三百多頁,有關何鴻燊及其女兒何超瓊的檔案,揭露何氏父女不為人知的私隱及秘聞。 何 超瓊與美國美高梅集團(MGM Mirage)在澳門的合作,本已進入大直路,由於這個檔案揭示了何鴻燊與北韓,及澳門各社團的千絲萬縷關係,有新澤西州議員去信該州司法部長,大力反對 美高梅與何超瓊的合作大計,何超瓊能否透過與美高梅的合作而順利進身賭后,仍是未知之數。 四十四歲的何超瓊,一直生活在父親何鴻燊的影子之下。○二年澳門賭牌開放後,她與美國美高梅集團(MGM Mirage)合作,以二億美元向老父的澳博購入副牌,合資在澳門開辦美高梅金殿(MGM Grand Paradise),誓要接棒成為澳門賭后。 上月新葡京開張,何超瓊作為澳博的董事並沒有出席,除了要避免與老父何鴻燊的集團關係太密切;亦要做好準備應付美國的賭博監管機構。 她 與妹妹何超鳳,上月底親自前往美國拉斯維加斯,出席內華達州賭博監管廳(Nevada Gaming Control Board)的答問大會。事有湊巧,何超瓊出席答問會前一天,美國一個神秘網站刊登了一份三百多頁的文件,反對何超瓊與美高梅的合作計劃。這些文件當中, 更有兩份寫上「機密」字樣,關於何鴻燊及何超瓊,分別於○三及○四年所作的調查報告,那時內華達州剛剛展開對MGM澳門拍檔何超瓊的調查,但該州的賭博監 管廳否認文件來自他們。 機密文件網上發放 文件內容非常仔細,由何鴻燊發跡史開始,羅列他與港、澳、台各有勢力人士,包括黃成華、吳立勝、崔亞琳、紀寶、劉榮駒、吳文新等的友好關係,又指香港的執法機構有其個人檔案,是備受加拿大警方關注人物之一。 至於何超瓊的檔案則大量揭示她的私生活,有些甚為荒唐。 撰文者對她的過去亦瞭如指掌,包括以往在美國加州生活,所住的豪宅,是九七年以一百八十萬美金購入。 文中更指她在美國運通的信貸額十分高,擁有四張美國運通信用卡,其中一張仍由她與前夫許晉亨共同擁有。除了與前夫的關係,她的朋友圈子包括楊受成兒子楊其龍、星島集團主席何柱國、已故歌星張國榮及陳百強等等。 這 個神秘網頁是一個自稱反對賭場擴張,名為Family Focus Coalition的聯盟所設,自稱有宗教背景的主席Rev.Gary Kellner在網頁內說:「資料由一名美國監管賭業的告密者提供,希望發放這些資料令有關的決策人知道事實。」他在拉斯維加斯報章的訪問中,否認有接受 任何賭業經營者的財政支援。 Gary Kellner曾去信內華達州、新澤西州的政府官員,甚至美國總統布殊,反對何超瓊與美高梅合作,並認為何家跟北韓及有關集團過從甚密,一旦計劃通過,勢必影響國家安全。
秘密檔案揭露何鴻燊人脈關係 紀寶 ‧何鴻燊三太炒樓拍檔,04年以$6億購入君臨天下及凱旋門等豪宅。 ‧曾經營富城及富都夜總會,賣盤後擔任何鴻燊旗下亞洲郵輪公司行政顧問。 崔亞琳 ‧於美國亞肯色州經營食肆,認識前美國總統克林頓。 ‧99年涉及克林頓政治獻金醜聞,被指向美國民主黨捐出$64萬美元的政治獻金是來自非法渠道,最後被判罰美金五千元,緩刑3年。 吳文新(又名街市偉) ‧持有澳門希臘神話賭場,奧瑪仕股東。 ‧80年代因涉及傷人案,離港到菲律賓經營賭場,獲何鴻燊賞識,力邀返澳經營旗下賭場。 吳立勝 ‧澳門金碧賭場及財神酒店股東。 ‧96年藉崔亞琳向美國民主黨捐款,而捲入政治獻金醜聞。 劉榮駒 ‧老牌社團「公樂」創辦人。 ‧早年執掌葡京及回力的牌九經營權。 ‧何俊仁被襲後,曾被警方邀請協助調查。 黃成華 ‧葡京賭廳廳主。 ‧澳門開設公司代辦北韓簽證。 ‧協助何鴻燊到北韓平壤開設羊角島酒店賭場。 註:以上資料參考http://familyfocuscoalition.org/PansyHo_book.pdf 國會議員出招 秘密檔案還引起新澤西州共和黨國會議員Richard Merkt的回響。曾任前新澤西州副司法部長的他,看過Family Focus Coalition網頁及大堆有關何鴻燊的報導後,立即去信新澤西州的司法部長,反對美高梅與何超瓊在澳門合作的計劃。 美高梅在美國的密西西比州、密芝根州、伊利諾州、內華達州及新澤西州都設有賭場,美高梅要在海外開賭,便要根據以上每個州的法律,由各州的賭博監管廳及委員會批准,以防止其海外投資拍檔會涉及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的不法活動。 Richard Merkt寫給司法部長的信中指,「何鴻燊被美國司法部指為中國三合會合夥人,是共產獨裁之北韓的同盟……他的誠興銀行被懷疑資助北韓核武融資而被美國官方調查……本州不應批准獨裁的北韓成員在大西洋城做生意。」 被美國視為「邪惡軸心」的北韓,向來是美國的眼中釘,但與澳門的關係由來密切,北韓早年已在澳門設有窗口公司朝光貿易,是北韓在貿易禁運下的一條生路。北韓領導人金正日兒子金正男亦在澳門置有別墅,不時現身在賭場,上月才經澳門去北京。而何鴻燊更在澳門商人黃成華搭路下,與金正日旗下妙香集團,聯手投資三億港元在平壤最豪的羊角島國際酒店開賭場。 專為何鴻燊搞對外關係的黃成華,曾為何搭路向內地捐出三千萬,令何成功與前國家主席鄧小平見面。身為葡京賭廳廳主的黃成華,還開設朝澳國際旅行社,提供北韓簽證服務。 而何鴻燊的馬仔楊受成,亦於九六年斥資十四億港元,在北韓投資英皇娛樂酒店賭場。因此,楊氏一直受美國司法部關注而不獲發美國簽證。 ○ 二年金正日牛一,何鴻燊便和楊受成,出席北韓領事館在跑馬地山光道馬會為金正日祝壽的晚宴。難怪新澤西州議員Richard Merkt在接受本刊訪問時重申:「我懷疑何鴻燊與北韓的關係會影響美國的國防安全。我們擔心金正日會透過地下渠道,將核武售予伊斯蘭恐怖分子,再走私來 美國的城市引爆。」 重提政治獻金醜聞 秘密文件又提到葡京旗下賭廳金碧賭場及財神酒店老闆吳立勝,因捐款予克林頓而捲入美國政 治獻金事件,吳與其生意拍檔,曾在美開餐館的台灣人崔亞琳(Charlie Trie),合共捐款過百萬美金給克林頓及民主黨作為選舉經費。九九年崔亞琳被裁定違反聯邦競選捐款法,及以他人名義向民主黨提供政治獻金,贊助民主黨及 克林頓競選活動,結果被判罰五千美元及緩刑三年。 「我不明白為何有美國以外人士會拿大筆獻金給美國政黨。人們會問,為何有人對美國總統選舉 結果那麼有興趣,真的令我睇到眼都大埋(make my eyebrow goes up)。」明年總統大選是共和黨的布殊與民主黨的希拉莉之爭,共和黨的Richard Merkt乘機對民主黨踩多幾腳。 新澤西州這邊如此肉緊,相反靠賭業為生的內華達州卻見錢開眼。旗下的內華達州博彩監管廳Nevada Gaming Control Board,剛於上月底批准美高梅與何超瓊在澳門的合作。 內 華達州賭博監管廳共有三名委員。兩名委員是律師及一名執法人員出身,全由該州州長委任,主力州內博彩事宜的調查工作,並就是次何超瓊與美高梅的合作而對何 家進行大起底,更於去年來港向何鴻燊死敵十姑娘攞料。三名大會委員主要看重三點:何超瓊與美高梅的合作會否令內華達州及其賭博條例蒙羞;何超瓊是否一個不 合適的合夥人;及有沒有證據顯示何鴻燊能透過女兒影響合資的公司。其中一名執法出身的委員Randall Sayre向本刊說,調查工作足足進行了兩年。「一般調查為期大約一年,這次因為要查看澳門的事,就用了兩年時間,包括細閱相關人士的個人背景、財務狀況、政府系統、正牌及合約等事項。」 內華達州開綠燈 對於何超瓊與老父的關係,他認為不會影響美高梅金殿日後的營運。「我哋睇過副牌嘅內容同股東合作協議,相信協議條文已提供咗適當嘅防護,排除何鴻燊或澳博對合資公司嘅影響。」 通 過了主管調查的賭博監管廳,只是合格了一半。於接下來的本週五,何超瓊還要面對另一掌管裁決的內華達州賭博委員會(Nevada Gaming Commission)的宣判。但賭博監管廳委員Mark Clayton卻承認:「根據以往慣例,賭博委員會一般會依從賭博監管廳的建議來做決定。」亦即是說,何超瓊要在內華達州全面過關,已是意料中事。 不少當地人對這樁喜事拍手叫好,皆因這個沙漠城市,以錢字行先。「你們(香港及澳門)主要着眼於何超瓊,我們卻着眼於美高梅,因此對結果並不意外。美高梅是一間好公司,佢申請失敗才叫意外。」美國內華達州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William Thompson說。 他又指,如果不批准澳門的合作計劃,在經濟上是不合邏輯的做法。在他眼中,何鴻燊在澳門舉足輕重,可幫助內華達州的經濟。「我覺得何鴻燊好似擁有成個澳門政府,澳門可以將中國賭客及更多錢帶來美國,促進經濟繁榮。」 東西兩岸法制有異 通過內華達州的批准之後,何超瓊下一關要面對的,將是新澤西州。 美 高梅與何超瓊的合作計劃,○五年二月已得到密西西比州的批准,兩個月後雙方正式簽署合作,到年中更火速為澳門的地盤動工。這個合作名義上是何超瓊出面,但 錢卻來自何鴻燊。何超瓊出席內華達州賭博廳聆訊時,亦承認投資中的八千萬美元來自父親。在動土禮上,更請來何鴻燊做嘉賓,當時他還揚言:「(項目)會贏過 金沙!」儼然是典禮的主人翁。 然而要通過新澤西州的考驗,卻非易事。跟內華達州一樣,設有賭博執法部(Division of Gaming Enforcement)負責調查工作,而賭場監管委員會(Casino Control Commission)則依據賭博執法部的調查結果作判決。「新澤西州的條例向來以嚴厲見稱,我哋嘅賭博法律只係實行咗三十年左右,能取長補短,西岸實行 嘅嘢,我哋唔一定照搬來東面,因此法制比內華達發展得更完善。(何超瓊)好難喺呢度贏。」Richard Merkt說。 美高梅坐定粒六 新澤西州賭場監管委員會的發言人Daniel Heneghan對本刊說,現階段賭博執法部正對何超瓊及何鴻燊進行調查。他指雖然新澤西州賭場監管委員會無權批准美高梅與何超瓊的合作計劃,但會研究他們的合作會否影響到美高梅在該州再續賭牌的資格。 市值一百九十億美金的美高梅集團,是該州最大的納稅人,去年純利六億四千萬美元。面對同是美資,已在澳門飲了頭啖湯的永利和金沙,美高梅主席兼行政總裁Terrence Lanni與何超瓊組成合營公司美高梅金殿超濠,向何鴻燊控制的澳博以二億美元購入一個副牌,打算進軍澳門賭業。 表面上,合營公司由美高梅與何超瓊各佔一半權益,美高梅和何超瓊分別投放一億八千萬美元和八千萬美元,而美高梅另外要為合作計劃做融資。去年初,美高梅金殿超濠宣布從美國銀行、滙豐、中國銀行等方面融資七億美元發展澳門的賭場。 「美高梅與何超瓊的合作最初的構想是把項目上市籌集資金,而並非真金白銀拿錢去投資。」曾替美高梅在澳門做跑腿的人士透露。 美高梅的如意算盤是借其名聲,幫助該項目融資及上市集資,到時賭場建成,美高梅不費分毫便可以無本生利。 但若然合資計劃最終在新澤西州不獲通過,美高梅大不了把賭牌轉售。美高梅主席Terrence Lanni便曾說副牌買入價不過二億美元,現時轉售約值十五億美元,所賺甚豐。 若 美高梅得不到新澤西州的批准,又堅持不退股,便得放棄在新澤西州的賭業,「生意合夥人是否合適,在本州是甚受重視的大事,如果美高梅對本州法律視若無睹, 一意孤行要與不被批准嘅合夥人做生意,是非常危險的舉動,失去賭場牌照是其中一個嚴重的懲罰。」Richard Merkt警告。 現時美高梅在該州只得一間佔一半股權的Borgata賭場酒店,共一百七十二張賭枱,相比起在內華達州的廿間賭場,以及澳門這個新興賭業市場來說,只是濕濕碎。若新澤西州方面不開綠燈,他隨時可以放棄這個州份的生意,而爭奪澳門這塊肥豬肉。 另一個做法,是美高梅或何超瓊轉換拍檔,只要澳門政府及正牌持有人,即何鴻燊同意便可。澳門大學博彩研究所所長馮家超則表示,「即使最壞的情況出現,MGM要退股,何超瓊獨資的機會仍好微,如果佢一早想獨攬,就唔使花咁多時間搵拍檔。」 今次遇上美國爆料人士及新澤西反對派,為何超瓊進身賭后之路增添變數。 賭王星洲吃閉門羹 何鴻燊售出副牌,一心扶助女兒獨當一面,但最後卻變成何超瓊進軍賭業的絆腳石。其實,何鴻燊曾多次計劃走出澳門,包括九十年代嘗試進軍美國拉斯維加斯,及後來入股澳洲賭場等,均連番敗北。今年初,何鴻燊便再次碰灰,被新加坡政府拒諸 門外。 ○四年,新加坡為刺激經濟,決心解除禁賭令,發放兩個賭牌,並於○六年五月批出首個賭牌予美國金沙集團。當時,何鴻燊兒子何猷龍控制的新濠國際,參與競投第二個賭牌。最後由馬來西亞賭王林梧桐旗下的雲頂國際,及其子公司麗星郵輪,成功奪得聖淘沙名勝世界的經營權,其中雲頂及麗星分別佔七成半及兩成半權益。 明爭不成,何鴻燊仍不死心。今年一月,何鴻燊向雲頂國際與麗星郵輪的合資公司——New Orisol,出售澳門南灣湖畔賭場發展項目七成五的股權,換取麗星郵輪百分之六點九九的股份,間接擁有聖淘沙項目部分權益,涉獵新加坡賭業。新加坡政府隨即介入調查,並提醒雲頂釐清與何鴻燊的關係。 雲頂國際為保賭牌,於三月初宣布購入麗星郵輪所佔賭牌的兩成半權益,獨佔賭牌,實行踢走何鴻燊。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d4888a0100rxcc.html
不是很多人眼中的股神,但他是「股神」眼中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他曾經為價值投資之父,也是巴菲特的老師Ben Graham,工作將近十年。自立門戶後一直堅持獨立投資,直到今天,對,94了,他還在價值投資。
巴菲特2006年致股東信,專門重點講到Walter Schloss
「最後我想談談我在華爾街的一位老朋友,Walter Schloss,他去年已經90歲高齡。從1956年至2002年,他的投資都非常成功,而且除非他的基金賺錢,否則他一分錢手續費也不收。我對他的敬仰 不是馬後砲,我在五十年前就把他推薦給St. Louis家族,建議由Walter來管理他們的財富,他是我當時唯一推薦人選。Walter沒有上過大學,或者商學院。他的辦公室只有1間,直到 2002年才擴到4間。而且沒有秘書,沒有任何辦公人員,只有他的兒子幫他。他們從來不靠內幕信息,確切的說,內幕信息至少離他們有1英里遠。他們就設定 幾條標準挑選股票。1989年父子倆接受採訪,被問及投資理念,回答『我們儘量買便宜的股票』。聽到這些,什麼現代組合理論,技術分析,宏觀判斷和複雜模 型,都歇了吧。
Walter的策略是不要冒『真正的風險』(資本的永久損失)。以此為依託,他的投資回報遠超大盤,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投資過超過1000只股票,大部 分看上去都沒什麼吸引力。他多年來的成功不是依靠幾隻股票,也不可能是因為偶然。我第一次向公眾推薦Walter Schloss是在1984年,那時主流商學院盛行『市場有效理論』,即認為股票價格不會明顯被錯估,所以僅僅利用公開信息,投資者無法超越市場平均水 平。無數本來前途無量的年輕人就被灌輸了這樣的思想,而另一邊Walter卻繼續用事實說話—跑贏大盤。市場有效理論反而『幫助』了Walter,就像如 果你從事航運業,而你的競爭對手都被教育說,地球不是圓的,而是方的。從這個角度講,對Walter的投資者來講,他沒有上過大學,是件好事。」
巴菲特在The Superinvestors of Graham-and-Doddsville這樣形容Walter Schloss:
他真的知道怎樣找到『比賣給私人投資者價格低得多』的股票。他持有股票數量比我多得多,他對公司所處行業的性質等,沒有我關心得多。我也影響不了他。不過這是他的優勢之一,因為沒有人影響得了他」。
開場笑話,哈哈
1998年Walter Schloss參加了Jim Grant投資論壇,演講題目是「我的華爾街六十五年」,開場時他先講了一個笑話。「我有個朋友,在精神病院當醫生,他請我去給他的病人講講投資。我應邀 前往,剛講了幾句,一個坐在前排的病人,站起來衝著我喊,『閉嘴,白痴,坐下!』我頓時傻了,問我的朋友該怎麼辦,他說,『那你就坐下唄,這是他這幾個月 來說的最明智的一句話』」。
在那次演講中,Walter給大家介紹了他眼中的「價值投資之父」Ben Graham。Graham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聰明的他將自己的理念應用於投資,他定下的規矩是,有回報他要提取50%,而出現損失,他也會承擔 50%。不過,1929年的市場也讓他損失慘重,投資者紛紛贖回。1946年,Graham-Newman基金已經成立10年,表現一直很好。主要原因是 Graham二戰前買入很多規模和盈利一般的二線公司,這些公司不用繳納超額盈利稅,因此戰後反而經營和股價都表現很好。兩個小例子。Ben Graham的堅持。曾經有人給他推薦未來業績很看好的公司,他說「這不是我們的風格」。他所倡導的價值投資並不是預測企業未來幾年的盈利和增長。哪怕 「機會」再「確定」,他也會堅持原則。Ben Graham的價值發現。二戰前,市場熱捧波音公司,認為其前景巨大;而戰後,很多人都認為公司沒有前途,於是Ben Graham得以在20元股價買入(當時賬面價值為40美元)。當時沒有多少人會專門在股價跌時買入,Ben Graham已經在這樣做了,不過他不願意用逆向投資形容自己,他認為自己是在買入價值。所以你要教育你的投資人,除了浮盈,也要習慣浮虧,而且越跌越 買。
其他場合,Walter Schloss精彩問答:
1、你和巴菲特等人都曾師從Ben Graham,今天你們也成為非常成功的投資人,你們的共同點是什麼?
都不抽煙,呵呵。我想我們都很理性(rational),即使在非常不利的情況下,我們也不會很情緒化。當然,巴菲特是這方面做得更極致些。而且我們都很誠實,我們知道有些人賺了很多錢,但別人並不願意投錢給他們,因為他們人品有問題。
2、Tweedy Browne偏定量,而巴菲特偏定性,你呢?
我不是很擅長判斷「人」,我更喜歡跟數字打交道,除非上市公司離得很近,否則我不會去調研。我會從公司是否願意分紅,來判斷管理層是否為股東利益著想。因 為我們很「小」,所以我們不會去約見管理層,除非你是富達(Fidelity),否則他們怎麼會聽你的呢?在基金規模小的情況下,還是同數字打交道更容易 些。
3、買賣原則?
不要著急賣。如果股價已經到了你認為合理的價格,那你賣掉可以。但如果因為已經漲了50%,別人勸你要鎖定利潤,你不要急著賣。至少賣之前要重新評估一下 公司,要考慮當時市場的情緒(點位)是否對股價構成影響,人們是不是特別樂觀?買股票時,根據我個人經驗,買在過去幾年的歷史低點總歸會有好處。你看到股 價從125跌倒60,你認為有吸引力了,但可能三年前低至20,這說明這公司股價確實很脆弱。
4、你自己經歷了很多次經濟衰退(18次),還包括二戰後的市場,歷史在重複,還是你也在改變?
市場呈現兩極分化,一方面有些股票跌去50-60%,而有些股票創了新高。人們總喜歡買入表現很好的公司,而不喜歡那些表現糟糕的公司。有些人也許在想, 如果我現在賣掉這些差的公司,還可以抵消一些要繳納的盈利稅,不得不承認很多人為了各種各樣的原因賣股票,所以股價總是會比「應該」跌得更多。以前的價值 投資我們會買入股價跌到「流動資本以下」的公司,但現在這一條很難適用。現在的原則是買入股價被「打壓」的公司,股價在歷史低位(而不是創新高)的公司。 當然我們得弄明白,其他投資者為什麼不喜歡它們,是因為沒有業績,還是因為季報比市場預期低了一點點,我們願意與市場不同,因為我們不認為一個季度表現很重要。
5、你的投資很分散
巴菲特曾說我這樣做是為愚蠢進行對沖,我告訴他我們不會對公司盈利進行預測,而我們買入的又是些二線公司,我知道這裡面一定能出來不錯的公司,但我並不知 道是哪個,所以只能每個先買點。一定要買,哪怕只有一點點,這樣你才會記住它。遇到真正喜歡的公司,隨著股價下跌,還會繼續買。
6、很多人由於貪婪,撐不了你這麼久,你的秘訣?
很多人本不應該來這個市場,由於貪婪,才有他們的出現。我們有自己的潛在買入名單,當這個名單由50只減少到3只,我知道市場很危險了,也沒有那麼便宜了,於是是時候徹底撤出了。再說市場幾十年前哪有那麼多CFA。。。。。。
7、給年輕人忠告
對自己要坦誠,不要讓情緒左右你的判斷,要明確自己這輩子要什麼,不要因為華爾街賺錢就做這行。要與受人尊敬的人和好人打交道。
Walter Schloss工作習慣
他從來不用電腦,但堅持每天早上讀報,唯一其他參考資料是ValueLine雜誌,最喜歡看「表現最差股票列表」,找到理想標的後買入一些(股價較賬面價 值有折價,債務少最好沒有,管理層有一定持股比例),然後讓上市公司將財務報表郵寄到自家信箱。每天工作時間堅持上午九點半到下午四點半。1956年自立 門戶後,將近50年(2003年基金清盤,專門為自己理財)年復合收益率16%。難怪,Forbes雜誌曾在封面說,聽Schloss談「簡單」的價值投 資對現代人是一劑「補藥」。
|
||||||
五月三十日,國內券商排名第五、市占率約五%的永豐金證券,看好大陸企業海外籌資的資金市場,與過去三年協助陸企完成赴美掛牌最多的歐本海默公司(Oppenheimer & Co.)簽署合作備忘錄。 永豐金證不走最熱門的「大陸通道」,反而與美國金融業者結盟,打的是什麼算盤? 永豐金證總經理莊銘福說,「當然試著走出去;如果不走出去,台灣證券業就是高度夕陽產業。」 野村證券研究部主管王嘉樞分析指出,台灣券商的獲利狀況是其他亞太券商三分之一,突圍的最終目的勢必是西進能夠承做人民幣A股業務。但在目前大情況受限的 前提下,台資券商要打破過度殺價競爭的惡性循環,整併最重要;其次則是證券業務要做調整,通路和商品要能與其他金融通路互相融通、結合,真正發揮財富管理 的效果,證券業才有明天可言。 國內證券商,可說是兩岸金融合作中,最弱勢的金融次產業。保險業已全面登陸,銀行業也在去年底正式放行,但向來「看天吃飯」的券商,卻一直得不到主管機關的關愛眼神。 跨國結盟!資源互補,兼打品牌 國內券商兩大龍頭,元大金、凱基證以合併進行擴張,尋求自己的天空,但沒有資源進行擴張的業者,如何進行突圍,避免成為夕陽產業?永豐金證與美國歐本海默 合作,雙方將在投資銀行、財富管理、固定收益和研究資源四大方面互為奧援。正是缺乏資源的中型券商,另闢蹊徑的故事。 一位永豐金高層透露,由於ECFA對台灣證券業的開放一直沒發生,永豐金證與美國業者的合作,就是先想辦法借助中國市場的吸引力,連結出一條通往國際的橋樑。 對國內券商來說,ECFA簽約之後,參股大陸證券公司受限於三分之一股權,以及成立合資公司的高資本額限制,大多數券商苦於拿不到門票;中型券商缺乏資源,借道有中國客戶資源的外資券商,從短期業務面切入,尋求未來核心價值合作的可能。 然而,台灣券商又比大陸券商有國際化經驗,所以國際券商在既想打開兩岸三地市場,又不願意投入太多資源的前提下,永豐金證在香港、台灣可與國際券商互補,成了出路之道的做法。 各取所需!分食美國和港台資產配置 這個出路,就是「陸企到海外IPO(上市)的食物鏈,馬上可以做。」莊銘福說。 甚麼是「IPO食物鏈」?指的是大陸企業到國外IPO,加上後續的海外資產配置;以歐本海默○七到一○年一共完成六十一件陸企赴美掛牌的案子,總金額超過一百零八億美元的量,相當於大陸上市公司從美國拿走一百億美元。 這筆錢部分回到大陸境內做進一步投資,部分成為大老闆的獲利落袋,選擇留在海外,這些海外資產便需要資產管理。歐本海默與永豐金證合作以後,前者可負責陸 企赴美掛牌及美國資產配置,並且使用台灣永豐金證的研究資源,後者便可負責香港、台灣的資產配置,兩者各取所需,各自吃到食物鏈的一段。 以永豐金證為例,今年二月發行一檔永豐餘人民幣債券,當時歐本海默便是為旗下客戶的香港資產找固定收益商品,找上永豐金證,因此開啟業務合作。 一位資深證券業者分析,對中型券商而言,購併同業拚市占率回收不易,直接與大陸業者談合作也缺乏品牌能見度。迂迴結盟美國券商以加強品牌效益並擴大客戶規模,的確低風險也低成本,只是長期下來究竟能產生多少綜效?永豐金證的突圍策略,仍待評估。 |
|
||||||
去年,中國首度把「世界最大製造業國家」美譽的頭銜,從美國手中搶走,不過,這種情況正悄悄的出現變化中。 近來,包括全球最大的建築和工程機械生產商美國卡特彼勒(Caterpillar)、玩具巨頭Wham-o,以及NCR公司決定把主打產品ATM(自動提款機)遷回美國生產。明顯的,美國企業正吹起一股「返鄉潮」。 第一季,美國製造業成長率達九.一%,不僅超越其他產業,也比同期美國經濟成長率一.八%高出許多,全拜美國製造業回歸所賜。而美國州政府和當地政府,祭出各種優惠措施吸引企業回鄉,功不可沒。 此外,中國工資節節高漲具有絕對的影響力。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分析,目前,美國製造業工人的時薪約二十二美元,中國工人僅二美元,只有美國的九%。以目前中國製造業工人工資每年成長率約一七%,美國工資卻只增加三%。預期到一五年時,兩國的薪資水平差距將拉近到只剩下三成。 近來,中國溫州的中小型企業頻頻傳出倒閉風潮,就是高漲的工資與原物料價格,拖累了營運表現。看來,美國企業的回鄉潮恐怕還要持續一陣子。 (吳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