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劉天和從科技大亨跨足養殖慘賠十六億的教訓 分散風險 雞蛋別放同一個籃子裡

2011-7-11  TWM




澎湖的養殖漁業因外在競爭環境激烈,十年前開始走下坡,劉天和卻在此時踏入這個行業,一位科技人改行養魚,他如何面對一連串難以控制的失敗,又從失敗中學到什麼教訓?

撰文‧梁任瑋

一場大病,你願意花多少錢換回生命?他卻在八年內燒掉十六億元,賭上畢生積蓄追尋健康,別人笑他「何必將辛辛苦苦賺的錢,都填到海裡。」他回答,「我不介意拿錢填海,但如果可以圓夢,我覺得很值得。」他是劉天和,天和生物董事長,澎湖最大的海上箱網養魚業者。

天和生物目前在澎湖的海洋漁場有三百二十個箱網,加上六個潮間帶養殖區,面積高達二十五.五公頃,養殖魚類達三十餘項,全盛時期最大產能是六十萬尾魚,招牌商品海鱺魚,在全球海鱺市場占有率高達五○%。

劉天和另一個頭銜是宏瑞製程董事長,經營半導體製程設備業。他二十四歲就創業經營冷凍空調,當時因景氣好、市場大,讓他在一九八二年順利轉型至高科技半導體設備業,搭上台灣電子業最輝煌的年代,躋身科技新貴行列。

罹癌切除整條大腸

乾 脆自己養優質魚吃 五年慘遭三次天災九八年,劉天和在一次健康檢查發現罹患大腸癌,因癌細胞擴散,歷經八次手術,最後整條大腸全部切除,並嘗試過人工肛門,更動了以小腸取代 大腸的手術,但因此變成很多東西不能吃,醫生建議他吃軟質食物,吃魚是最佳的選擇,但是市面上要找到健康無毒的優質魚,並不容易,他心想:「何不自己來 養?」一轉念間,他跨足養殖漁業,選擇台灣尚未遭受工業汙染的澎湖海域當作創業原點。

劉天和在澎湖設立養殖漁場,將高科技管理經驗套入海鱺魚養殖,建立水產履歷制度,全程E化管理,曾在當地聲名大譟,雖然品質嚴格把關,但他同樣無法逃避天然海域的極端氣候變化衝擊,這讓他真正嘗到事業經營的挫折,而且五年內先後發生三次。

第 一次是○七年澎湖外海的龍捲風,將整座漁場捲走,他賠了一億元;幾番折騰,○八年二月又遇到「澎湖百年大寒害」,是第二次挫折,當時飼養的十幾萬條海鱺魚 全數死光,損失金額近一.八億元,正當虧損尚未彌平之際,今年元月又再遇寒害,水溫驟降至攝氏十三.一度,劉天和養的海鱺、鮸魚、青嘴龍占、石斑因不耐低 溫,九○%都耗損,又損失近五千萬元。

當時,劉天和正在台大醫院住院,太太蘇敏玉為了不讓他擔心,刻意隱瞞災情,不敢告訴他澎湖出事了,直 到出院才說「咱們澎湖的海鱺魚又死光光!」當時正忍受病痛折磨的劉天和,同時面對巨大的身心煎熬,「真的很痛苦、很痛苦,欲哭無淚。」「命運捉弄人!」劉 天和說,因為去年九月才剛標下澎湖區漁會水產加工廠,砸下大錢整修裝潢,寒害造成的損失,等於讓搖搖欲墜的營運雪上加霜。

茫茫大海摸黑而行

將死魚廢料回收再利用 提高飼料養分劉天和說,去年整個冬天他一直在擔心,「如果農曆春節前這一關過了,應該就沒問題了。沒想到,還是過不了。」劉天和說,復育期至少要一年半以上,所以現在完全無法供應海鱺,客戶也抱怨連連。

問 他從挫折中學到什麼?「我一開始太過天真。」劉天和當初單純地認為,只要與其他漁民有所區隔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甚至以為自己養的有機海鱺可以專攻高檔 餐廳通路,但廚師澆他冷水:「你的魚那麼貴,我用便宜的魚當食材又不會吃死人。」完全沒有養殖漁業經驗的他,只能一直盲目繳學費,所有制度都建立在沒有經 驗可循的基礎上,就像在茫茫大海上,摸黑而行。

一開始,澎湖漁民告訴劉天和,海鱺要養得好,就要給牠們多吃一點,於是每天飼料成本竟高達兩百餘萬元,但效果卻沒增加多少。

尤 其,劉天和養魚以不用抗生素與生長荷爾蒙聞名,以一條十五公斤的龍膽石斑為例,其他養殖業者可能一年多就可以把魚養大,但劉天和的養殖期至少要四年至五 年,「愈大條的魚,風險愈高,時間就愈長,因此稍有閃失就容易失敗。」養殖過程所費不貲,使天和的產品成本高於同業二五%,除了每天餵食以中藥調配的有機 飼料,每周還打氧氣到箱網替魚洗澡、換魚網,避免寄生蟲殘留在魚鱗上,劉天和說,「養魚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才做完一輪又要開始下一輪。」

建立一條龍產銷模式

也 經營牧場與農場 開直營商店增營收直到○八年劉天和遇到美國哈佛大學醫學中心教授康景軒,將死魚廢料、處理海鱺所放掉的魚血轉化為生物鏈一環,加上海藻變成有機肥料,大幅 提高飼料養分,也讓劉天和跨足畜牧業,用有機肥料養「海藻豬」,增加營收來源,這是他學到的第一個成功經驗。

天和生物開業八年來,以每年賠兩億元的速度,至今已燒掉十六億元。劉天和換算,一年至少要賺三億元才會打平,但難以掌握的天然環境,讓原本以零負債經營投入養殖漁業的他,兩年前遭遇澎湖百年大寒害受創慘烈,第一次向農業金庫貸款。

劉 天和也曾質疑自己「幹麼還要一直堅持下去呢?」但想到自己要吃健康的魚,天和生物在台灣又已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有一群死忠粉絲,「每次看到消費者鼓勵我 堅持下去,我又有信心了!」為了比別人更投入經營養殖漁業,原本在馬公市區租的透天厝,他留給員工當宿舍,八年來,劉天和都住在二崁辦公室樓上的鐵皮屋宿 舍,每天早上三點半就起床幫員工煮早餐,自己洗內衣褲,完全放下電子大亨的身段,甘願屈身住在漁場旁邊。

跨足養殖漁業不只改變劉天和的人生下半場,慢慢熟悉食物的生產鏈後,也讓他建立一套獨特的有機生活。

劉天和每天早餐喝五穀奶配地瓜,午餐是加熱太太一周前在台北冷凍好的飯團、蔬菜,已近十年不吃外食的他,因為怕防腐劑、化學添加物,每次出國,乾脆自備電鍋、有機米、小魚乾與醬油,就算在國外也自己煮飯的習慣,經常引起別人側目。

為了避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劉天和積極建立一條龍的產銷模式,是他翻身的第二個訣竅,除了海上養殖,他也在台中、嘉義開設牧場與農場,栽培有機蔬菜,養殖有機豬,並在三年前於台北市開設農漁畜牧直營商店「天和鮮物」,增加產品多樣性,希望創造更多營收。

跨足下游水產加工

超 低溫冷凍蚵仔 一年四季都能賣由於天然養殖漁業不可預測變數太多,原本只加工自己養殖水產品的劉天和,打算收購其他漁民的漁撈產品,跨足下游處理、冷凍保存市場,把規模 拉大,而不只專注於養魚,是他從失敗中學到的第三個啟示,今年下半年,位於澎湖的水產加工廠也將營運,是他跨向下游的第一步。

「我有澎湖唯 一的零下七十度超低溫冷凍技術,蚵仔一年只能收成一次,但我先冷凍起來,春夏秋冬都可以賣,將來就可以大幅降低看天吃飯的機率,也可以因應市場價格波 動。」站在澎湖西嶼鄉二崁村的舢舨上,回憶起過去這幾年在澎湖養魚的辛酸,劉天和希望公司能夠早日走出虧損的困境。

「他只要想完成一件事, 會不計一切代價達成。」天和生物轉投資的海島精品食材公司副總經理黃麗娟舉例,三年前在台北的天和鮮物超市開幕的天和烘焙麵包店,當時因為發生三聚氫胺毒 奶事件,為了讓消費者安心,劉天和要求員工把所有麵包的配方公布在收銀台後方,例如荔香玫瑰麵包,用的是真正的有機玫瑰花瓣,加上法國荔枝酒,這個舉動讓 麵包師傅一度無法接受。

但劉天和的堅持,最後換來的是客戶的信任,不僅嚴凱泰、蔡英文都是天和鮮物的客戶,目前在台北市北平東路的超市也逐漸損益兩平,今年甚至進軍貴婦百貨Bellavita,顯見品牌知名度已在上流社會打開。

曾經瀕臨死亡邊緣,逼得劉天和的人生沒有退路,他把活下來的日子當作多賺,積極運用原有的科技知識發展有機農業,打開多元通路,開發具健康概念的農產品,改寫看似走入夕陽的台灣農業市場,不再是無競爭力的代名詞。

劉天和

出生:1951年

現職:宏瑞製程董事長

天和生物董事長

經歷:空調設備工廠作業員

學歷:台中海墘國小

家庭:已婚,二子一女

從失敗中學到的三件事:

一、資源再利用,跨足畜牧業,增加營收。

二、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建立一條龍產銷模式。

三、跨足下游處理、冷凍保存,把規模拉大,不再只專注在養殖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6

雞蛋仔「包租公」 月賺$6萬

2011-11-24  NM

香港地寸金尺土,一個位於元朗新街,不足四百呎鋪位,租金竟達六萬元!老闆趙茨龍(Dee,四十八歲)在那兒賣雞蛋仔,十元一底,每月要賣足六千 底,亦即每日要最少賣出二百底雞蛋仔,才僅僅夠錢交租。 加上食物成本上升,生意日漸難做,雨水多的夏天試過月蝕萬多元,他唯有不停諗計抗貴租,試過兼賣自家製的雞蛋仔粉漿、賣做椰汁用剩的椰子肉及椰子芯等下欄 貨、端午節賣糉。最近還想到把鋪位分租出去賣胸圍、內褲,賺得的錢竟比賣雞蛋仔還多。現在,Dee不用蝕錢之餘,每月更淨賺六萬元。


這 間雞蛋仔鋪名為「脆無窮」,在飲食網站OpenRice中共十二個評語,當中有八個讚好,另外兩個說OK。部分留言的食評指:「好脆呀!」有人甚至誇口說 比得上北角的利強記。記者依地址,尋找這間位於元朗同益街市附近的雞蛋仔界「明日之星」,赫然發現門口一邊賣內褲,一邊賣保健棒。然後,一個穿着人字拖的 男人,拿着兩個空膠樽,一邊敲擊,一邊叫:「埋嚟有超脆雞蛋仔啦喂!」記者抬頭見到「脆無窮」的招牌,門口中間有輛小販車仔,陳列了一底雞蛋仔和格仔餅, 才敢肯定這就是「脆無窮」。


原來賣內褲及保健棒的檔攤都是分租出去的,著人字拖的老闆Dee說:「無辦法啦,加租 加得咁犀利,唯有分租出去幫補。」Dee指這兩年間,業主已先後加租兩次,由三萬五千元加至四萬五千元,再加至六萬元。而他賣雞蛋仔,冬天時最高峰每日可 賣出五百多底,但一到夏天或雨季,每日只能賣出二百多底,僅僅夠交租而已。他唯有把鋪位門口割成兩邊,一邊日租八百元,可放置一張枱,另一邊只有一個企 位,但「租戶」可用咪叫賣,日租七百元。Dee指假如每天都有人租,每月可額外賺四萬五千元,等於每日多賣一百五十底雞蛋仔。以今個月為例,一連數天下 雨,賣雞蛋仔連格仔餅營業額少了一半。

分租包底有賺
即使分租比賣雞蛋仔好做,變身「包租公」的Dee又不可以放棄本 業,因背後原來有協同效應。記者見其中一個雞蛋仔計時器在三分三十八秒響起,一邊說話一邊在門外搬貨的他,即時轉身揭起雞蛋仔爐蓋:「雞蛋仔要即叫即整先 好食。」原來,這三分鐘除了是雞蛋仔的黃金時間外,更能讓客人在等候雞蛋仔出爐期間,順便看看分租鋪的貨品,Dee說:「有人會等緊雞蛋仔時買襪,企喺度 睇睇吓就會買。」Dee和租客便可互惠互利,他說附近的菲傭喜歡在這兒買胸圍,同時買格仔餅食,「佢哋仲問我英文係咩,我咪答『Hong Kong Pizza』囉!」 為了避免租客與自己打對台,Dee對租客亦悉心挑選,「試過有人想賣麵包,我梗係唔租啦,咪即係同自己打對台?兩個租客賣相似嘅嘢我都唔會租。」如鞋鋪要 佔用太多位置的他不租,會弄髒地方的也不租。記者見有人想在其鋪賣豆漿和豆腐花,被Dee以搶生意及弄污地方為由而拒絕。


分 租的主要宣傳途徑只是在門口張貼「歡迎散租」的告示,不過要令分租長做長有,Dee會盡量方便租客,如延長開鋪及收鋪的時間。記者見當租客要去洗手間時, 他或其員工會自動自覺頂上替客人看鋪。收鋪後,又會順手替租客搬貨。現時Dee已儲下一批熟客,會定期在每個星期都租一至兩日。為了綁實這些熟客,他決定 聖誕、新年等旺季也不加價。他謂每天都有不少租客搵上門,「元朗人流多又有消費力,不時有自由行嚟買日用品,但鋪租好貴,所以佢哋見到分租都爭住租!」有 地產經紀亦表示元朗分租散貨場極受歡迎,更表示在聖誕、新年等檔期,二千蚊一日都有人租。Dee指租客要在最少一個星期前往銀行入數,現時已開始預約十二 月的檔期。記者第一次去見到鋪外賣內褲和保健棒,幾天後已經變了賣陳皮桔和胸圍。 鋪位是否可以分租,在於租戶與原業主的租約上有否列明禁止分租,或要得到業主的同意。Dee表示業主不時來巡視,早知他把鋪位分租,只要求他不弄髒地方及 準時交租。

日租一千 分租生果鋪
Dee十七歲中學畢業後,便跟隨父親在大牌檔開檔,由廚房、落單、執枱,到收錢一腳 踢,他矢志轉行賣雞蛋仔及格仔餅,貪其工夫少,本小利大,但他做落才發現,一底賣十元的雞蛋仔,毛利雖達八成,看似好搵,但鋪租昂貴,令他頭痛。本來平均 月賺三萬多元的Dee,試過每月倒蝕過萬元。他懂得用分租抗衡貴租,全因個人經驗。


六年前,每逢冬天就會到元朗一 間齋鋪門口賣雞蛋仔,直到齋鋪結業,他轉到元朗一間生果鋪的門口擺檔,日租六百元,冬天可每日賣五百多底雞蛋仔,日賺三、四千元。老闆見他好賺,便每個星 期都要求加租,最後加至日租一千元,即月租三萬元。他為了抗貴租,想過兼賣飲品,但生果鋪老闆不准,他認為不少人想學他一樣推車仔賣雞蛋仔賺快錢,又懶得 自行調校,於是出售用來做雞蛋仔的粉漿,每斤賣十元,每日增加六百元收入,冬天過後,Dee便決定不再續租。之後他花了近一年時間,都找不到租金合理兼人 流旺的鋪,故他跑了去開小巴及學童車幫補家計。直至○九年,他見到元朗新街有吉鋪,鋪外經常人來人往,即使鋪位面積比他需要的大都照租。

賣零成本下欄貨
決 定把鋪位分租之前,Dee為了抗貴租,已扭盡六壬。除了賣雞蛋仔和格仔餅外,還賣椰汁和蔗汁,「當時椰汁大王興起,我就跟風。」不過,一年過後業主把租金 加至四萬五千元,兼賣飲品已不足以回本。在街市附近開檔的Dee觀察到,不少師奶都喜歡買椰子煲湯,他就物盡其用,把用不完的椰肉和椰子芯以每斤二十二元 出售,在夏天時,他甚至在鋪裡種椰子,每個成本才十元,「有芽嘅椰子就可以種,當盆栽擺,又有人買喎,種得靚嘅賣三百蚊一盆!」端午節時,Dee會賣糉, 「每隻來貨三個半,我賣八蚊。」也試過兼賣滷水豬手,但一個月前因成本上漲而放棄,「開始時來貨廿五蚊一隻,我賣三十五蚊,但批發商加價至大約三十五蚊一 隻,仲話『係咁貴啦,你買唔買呀?』」


Dee認為現時把門口分租出去,令很多食客都對「脆無窮」印象模糊,他始終 希望可以做得專門一點,讓更多人認識。他對自己的雞蛋仔充滿信心:「雞蛋仔的做法和點心差不多,落生粉、麵粉、泡打粉等等十幾種材料,加上澄麵令口感煙韌 啲。」適逢最近不少台式飲品店相繼結業,多了不少吉鋪,他看中了一個在元朗大馬路的鋪位,打算開分店,鋪位只有二百多呎,租金三萬多元,齋賣雞蛋仔及椰 汁,更把握機會與業主講價:「我諗住慢慢同個業主傾,講到三萬以下先租。」

拆解雞蛋仔成本
假如Dee不把鋪頭分租出去,雞蛋仔及格仔餅每月營業額為$105,000。Dee每賣出一底雞蛋仔,當中17粒是要來交租,盈利只有7粒。

開業資料(04/09)
租金:$140,000* 裝修:$250,000 雜費:$15,000 入貨:$2,000 總投資:$407,000

營業資料(10/11)
營業額:$150,000▲ 租金:$60,000 人工:$7,000# 入貨:$11,000 雜費:$2,500 盈利:$69,500 ▲:包括$45,000分租收入 #:一名全職員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49

雞蛋與籃 蔡東豪

2012-01-26  NM




「股神」畢菲特認為投資者應該把 所有蛋放進一個籃子,然後金睛火眼睇實這個籃。「指數基金之父」John Bogle認為投資者應考慮的第一件事至第五件事,都應該是怎樣分散投資。兩位皆是投資界泰山北斗,竟見南轅北轍。應否分散投資是一個重要決定,投資者應 在不同環境下不時檢視這決定。

畢菲特的邏輯頗合理,投資者對自己的決定欠缺把握的話,便不要行動,既然有把握,就不妨看準出擊,集中火力 賺到盡。Bogle認為投資者永遠不能戰勝市場,因為市場已反映了影響股價的所有資訊,投資者的所謂猛料其實不猛,既然戰不勝市場不如買市場。面對難題, 一個馬虎處理方法是不理大師的兩個極端,中間落墨。我的看法是,最後決定可能是中間落墨,但投資者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分散投資的決定維繫着兩個問題: 一、投資者對股票價值的計算有多少把握?二、股票價值和股價之間可能有距離,投資者對股價在特定時間內調整至價值的水平,有多大信心?先談價值,價值是你 認為一件資產值幾多錢。當然「你認為」是不足夠。判斷價值是主觀行為,三幾個朋友的觀點不可信,因為朋友容易互相影響。判斷價值第一件要做的事是,要承認 自己的判斷未必準確,選美會不是選自己認為最靚的參賽者,而是選自己認為大部分人認為最靚的參賽者。又要主觀,又要判斷,計算價值不是易事。計算價值是各 師各法,但有一些共通點,即是計算價值過程中總有客觀成分。投資者的策略是買防守性強的高息股,例如公用股和房託股,因為盈利可預測性高,派息政策清晰, 價值計算有根有據,不同投資者計算得出的價值,出入不大。投資者對價值計算有把握,我認為不用分散投資,買房託只買一隻領匯。

 

相 反,投資者的策略是買高增長科技股,價值計算依賴投資者預測未來發生的事情,不同投資者計算出的價值,差別可以很大。例如騰訊,它已經是科技股之中的龍 頭,然而分析員對騰訊估值分歧可以很大。即是說,投資者很難對這些股票的價值有把握,所謂把握,只是主觀的猜測。我認為投資者買意見分歧大的股票,應該分 散,愈散愈好,例如買科技股就買多隻不同類型的科技股。價值計算之外,要計算時間。例如投資者計算出港交所值二百元,現價是一百二十元,因此抵買,但要注 意的關鍵是幾時會由一百二十元升至二百元。一件實質值二百元的資產今日一百二十元可買到,市場一定存在謬誤,什麼事情會令這些謬誤消失?這些謬誤什麼時候 會消失,令資產價格由一百二十元升至二百元?這是關鍵所在。投資者容易跌入價值陷阱,價值計算看似無誤,但價格長時間拒絕與價值接軌。例如小型地產股,以 資產淨值計算,價值可能是股價的幾倍。投資者再三檢視計算方法,用的數據全是市價再加最保守的折讓,應該無花無假。純數字計算,價值是沒錯,但小型地產股 永遠抵買,股價永遠低於價值,是價值陷阱的溫床。股價和價值之間有距離,令股價和價值接軌,通常要有「催化劑」,投資者對「催化劑」沒有把握,例如只知道 有一件事可能會發生,但不知道是幾時,我認為投資者應該分散投資,因為這些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可能永不發生,或發生的時候投資者已等不及離開了。價值和時間 兩者之間,我認為時間更重要,投資必須重視時間元素。想深一層,計算出港交所值二百元,而港交所股價不能在一段合理時間內(例如一兩年)升至二百元,這個 價值計算根本是錯,雖然投資者大都不肯承認,他們認為自己是對,全世界是錯。我的經驗是,投資者選擇不分散投資的理據通常跟價值和時間無關,主要牽涉對自 己有不應有的自信或代表一個「懶」字。假如投資者願意承認,計算價值和預測「催化劑」出現的時間是自己應付不到的難事,投資策略只得一個:多蛋多籃。

蔡 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 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46

從千元股王到雞蛋、水餃股 一位太陽能廠財務長的沉痛控訴

2012-8-27  TWM




曾經,他看著一家太陽能廠坐上千元股王,又看著它股價跌到只剩十元,這是一齣台灣太陽能產業的悲歌,他預言台灣太陽能產業還會更慘,到底他看到了什麼?

一位太陽能廠財務長最真實的告白,揭開台灣太陽能廠不能說的祕密。

撰文‧賴筱凡

他,一家太陽能大廠的財務長,在太陽能產業工作超過五年,從沒想過有一天,他會離開這個曾經擁有夢想的產業,輕嘆一口氣,他搖了搖頭:「這個產業,還會更 慘。」他的話,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在太陽能產業深耕多年,他看到了許多旁人看不到的產業惡習,「如果只有一家太陽能廠這樣,或許,我去其他家太陽能廠,還 能延續對太陽能的期待。但就是因為太了解這個產業,所以,這已經不是一家公司的問題,而是整個產業裡的人,都是如此。」在他口中的惡習,一言以蔽之,說穿 了就是「炒短線」。這位太陽能廠財務長,參與過太陽能廠登上股王那段最輝煌的日子,但也親眼看著從雲端跌落,最後慘虧易主。他選擇說出實情,只希望可以對 台灣太陽能產業的重新解構,發揮影響力。以下是他的沉痛控訴。

工程師看股價報酬率比生產良率還勤我剛進太陽能廠的第一年,記得那是太陽能產業還在起步的時候,全球油價狂飆,我們都知道能源有限,石油有一天會耗盡,而 太陽每天都會升起,這是不會改變的定律,這就是我們對太陽能夢想的開始。我們以為有朝一日,太陽能可以變成全人類的主要能源,而不僅是替代能源。

現在聽起來,好像很可笑,因為太陽能原料多晶矽價格崩跌,太陽能發電成本大幅下降了,但太陽能終舊還是替代能源。

大部分人剛進太陽能廠工作時,都對太陽能有著憧憬,我也有。所以,我以為太陽能產業裡的人,都追尋著太陽能將變成主要能源的夢。不過,很快地,我的夢就醒了。

你問我為什麼?很簡單,如果你看到太陽能廠裡的那些工程師,每天早上看股價看得比研發進度還勤,關心手上技術股的價格漲跌,遠比關心研發良率、轉換率還認真,你還會覺得他們對這個產業有熱情嗎?

昱晶、益通坐上股王,這一切來得太快,那是機會財啊!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這才是台灣太陽能廠的夢,把太陽能變成主要能源才不是他們的夢想。台灣太陽能廠老闆的夢,是如何讓自己的公司成為下一個昱晶、益通。

所以,太陽能大好時,他們拚命擴產,反正機器買進來,就是印鈔票的開始。你以為他們每年花一○%營收投入研發,但我告訴你,真正用在先進技術開發上的經費,連一塊錢都沒有,研發費用全拿去擴產了!

結果,就是現在你們看到的台灣太陽能業悲歌,產能過剩、供過於求,買一片就賠一片;簡單來說,就是短視,只想炒短線。

老闆簽購料長約炒短線 跌進錢坑對於台灣太陽能廠來說,能在市場籌資,拿到錢就買機器、開始生產;至於深耕技術?別傻了,反正設備廠會把技術教你。景氣好時,台灣太陽能廠就靠著 這種炒短線的方式賺錢,沒料就簽購料長約,長約一簽、消息一出,股價隔天馬上連漲兩根停板,老闆們心裡就爽兩天。

長約這種東西,市況熱時,當然很好,但市況差時,就跟毒藥沒兩樣。前兩個月(多晶矽)價格(每公斤)可能還有一百美元,三年、五年長約的簽法,就是一年遞 減兩成,今年一百美元、明年就算你八十美元。但市場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因為三個月後多晶矽價格只剩下五十美元。

現貨市場可以買到五十美元,太陽能廠卻要用合約價的一百美元購料,很痛;但長約預付貨款都給出去了,不拿料就等同違約。所以,現在景氣不好,只能等著慘賠一屁股。

台灣太習慣靠著量產來快速致富,DRAM、面板是如此,LED、太陽能也是一樣;「四大慘業」的技術都在別人手上,我們只要想辦法快速量產、提高良率,再 來就是cost down(縮減成本)。這種作法讓台灣的DRAM、面板廠可以領先,那是因為大陸沒有做,或者技術差我們很遠。可是,太陽能這關,我們與大陸是站在同樣的 起跑點,人家胳臂比我們粗,又有政府支持,台灣想靠量產贏大陸,慘狀就是現在這樣。

所以我說,台灣太陽能產業還會更慘,炒短線心態一天不改,台灣太陽能產業怎麼會有希望,因為能像台積電,真正砸錢下去開發新技術的公司,真的太少。或許,我們只能把希望放在台積電身上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01

奧康皮鞋反傾銷案:雞蛋如何碰贏石頭

http://www.infzm.com/content/83335

蒲凌塵發現了突破口,即歐盟對中國鞋企發起的反傾銷調查中存在程序錯誤。耗時六年多,奧康作為這樁訴歐盟委員會官司唯一的堅持者,最後勝訴。

「有點意外的是,我們以為這案子會顧及歐盟形象不了了之,沒想到還是給了個說法。」王振滔說。

2012年11月18日,星期天下午,王振滔正在省裡開會學習十八大精神,接到電話說官司打贏了。

王是溫州市政協副主席、浙江奧康鞋業集團董事長。奧康與歐盟委員會(以下簡稱歐委會)之間的反傾銷官司至今整整打了六年半,現在二審判決下來,奧康勝訴——這是中國企業在此類案件中罕見的勝訴。

「聽了之後心裡沒什麼大波動,很平靜。」11月21日,王振滔在奧康總部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伴隨著這場官司,47歲的王振滔笑言自己從青年人變成了中年人,而幫助他打贏這場官司的中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蒲凌塵律師,則嚇了王一跳——「你的頭髮白成這樣了。」11月22日,兩人在央視一檔節目錄製現場相見時,王對蒲說。蒲只拍了拍王的肩膀。

得知判決結果後,王曾發短信向蒲致謝,蒲回了七個字,「振滔兄,為你高興!」

6年前,歐盟宣佈針對中國鞋企徵收高額反傾銷稅,中國鞋企高調聯合起訴歐盟,是當時的一大新聞。但屢屢失敗之後,同行者逐漸偃旗息鼓,只剩下奧康一家上訴至歐盟高級法院。如今這場馬拉松訴訟的勝利給奧康帶來的直接經濟收益,僅是約500萬元的訴訟費,以及還需爭取的部分退稅。對於市值逾70億元、年盈利超過4億元的奧康來說,經濟價值很有限。

「今天打贏官司,象徵意義更大,」王振滔說,「它讓中國企業以後碰到類似情況時知道,雞蛋是可以和石頭碰碰的。」

「寧願被打死,不要被嚇死」

「怎麼賣賣鞋子也不讓?」2006年,當奧康進出口部員工李海軍把徵收反傾銷稅的消息告知王振滔時,王愣了。他還以為,「反傾銷稅」這麼「高端」的名詞離鞋子這麼普通的商品很遙遠。

2005年5月,應歐洲鞋業聯合會(CEC)的投訴,歐委會啟動了對原產中國和越南的進口皮鞋的反傾銷調查。調查結果出來後,2006年,歐委會通過法規對原產中國和越南的進口皮鞋徵收為期2年的16.5%反傾銷稅。

歐洲製鞋業有貿易保護主義的傳統,被稱為「敏感性的工業產業」。中國入世談判中,歐盟將鞋列入中國入世後繼續實行3年配額制的四種產品之一。2005年1月1日起,3年期滿,歐盟取消配額,成本高昂的歐洲皮鞋市場由此城門洞開——王振滔回憶,當時奧康為多家歐洲著名鞋企代工,歐洲市場出口量一度佔其出口總量的70%、總銷售額的20%以上。

但大量小規模的歐洲製鞋企業力主將中國鞋子擋在門外,他們對手工製鞋的眷戀令人印象深刻。蒲凌塵回憶,他去意大利的鞋廠車間參觀時,曾碰到一個滿手滿身是膠水、油漆的老頭走過來握手,那就是這家鞋廠的老闆。

而歐洲人對中國和中國製鞋企業的認識,也還停留在多年之前。

就在反傾銷稅出台三個月後,王振滔應CEC主席卡爾沃的邀請,出席在西班牙舉行的當地鞋業論壇。就在這次論壇上,王振滔理解了歐洲對華貿易保護主義的一個重要背景:他看到CEC一位人士展示滿是毛澤東畫像的「文革」紀錄片鏡頭,以證明中國是落後的非市場經濟國家。

「他們對中國認識很淺,不知道中國已經發生了巨變。製鞋業是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王振滔說。

很快,中國鞋企的老闆們便明白了這種認識的後果,以及歐盟這一紙判決的份量。

顯然,幾乎沒有哪家中國鞋企的出口利潤率會高達16.5%,王振滔估計當時的行業平均利潤率在7%左右。這之後,奧康北歐的兩家合作夥伴終止了合作,其他合作夥伴也縮減進口量。

當時歐盟的反傾銷稅涉及中國鞋企1200多家,200多萬就業人口,直接導致了東南沿海一批出口導向鞋企的關門。歐委會的數據顯示,反傾銷之後,歐盟當年從中國進口的鞋子下降了15%,從20.8億雙降到17.8億雙。

在中國皮革協會的協調下,154家中國鞋企積極抗辯和應訴,但隨後被歐委會駁回。2006年10月,奧康、溫州泰馬、廣東南海金履和廣東萬邦等5家企業決定聘請蒲凌塵作為中方代理律師,攜其歐洲律師團隊向歐盟普通法院提起訴訟,狀告歐委會徵收反傾銷稅的規定違法。

據奧康內部人士介紹,蒲凌塵由商務部向奧康等企業推薦,當時因為打贏溫州打火機等反傾銷官司而聲名鵲起。

王振滔回憶與蒲凌塵見面後感覺此人「很實誠,不誇誇其談」——蒲凌塵當時向王坦言,此官司打起來耗時會很長,沒有把握一定能贏,而且代價不菲。但作為皮革協會理事長的王振滔決定,「打不贏也要打,寧願被打死不要被嚇死,全當交學費學習國際遊戲規則」,於是「拉攏」其他幾家企業一起,開始了漫長的訴訟。

尋找突破口

蒲凌塵是早年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法學碩士,自1989年起先後在歐洲幾大律所任合夥人,曾代理中國企業應訴歐盟反傾銷調查案件六十多起,知名的案件有溫州打火機案、黃磷案等。

熟知歐盟《反傾銷法》的蒲凌塵,精於尋找反傾銷案件突破口。在溫州打火機一案中,他抓住「一次性打火機」與出口地打火機產品是差異性產品,不會產生行業損害為由,推翻了對方的傾銷指控。而在皮鞋傾銷案中,蒲凌塵也發現了類似的突破口,即歐盟對中國鞋企發起的反傾銷調查中存在程序錯誤。

由於歐盟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中國企業在反傾銷調查中不享受市場經濟待遇(MET),這使得中國企業的產品成本和內銷價格不能用來比較計算「傾銷幅度」(是否構成傾銷的標準)。因此,歐盟會取第三方參照國價格作為被調查商品的「正常價值」來計算傾銷幅度。這在技術上對中國企業極為不利。

此類反傾銷調查中,中國企業會應要求向歐盟提出單獨審核其MET,即單獨市場經濟待遇(IT)的申請,而歐盟也有義務對申請做出回應。

但在此案中,儘管奧康等企業於2005年7月25日向歐盟提交了MET核准申請,歐委會卻未予回應。2006年1月13日,他們的代理律師進一步敦促歐委會對申請做出回應,四天後歐委會聲明說,由於調查正在進行中,無法發表評論。

「立案時,歐委會要求企業提供MET的證明,但又對遞交了資料的140多家非抽樣企業沒有任何說法,打個比方,這就好比上訪者遞交了材料,卻被置之不理一樣。」蒲凌塵說。

因此,奧康等企業認為上述反傾銷調查程序存在瑕疵並起訴至歐盟普通法院。不過,歐委會認為,這並不違背《反傾銷法》,根據該法第17條,抽樣方法也適用於申請MET的企業。在此案中,它無法一一回應大量企業的MET申請,「那將給調查增加不必要的負擔且導致無法按時完成調查,也會導致反傾銷調查的數據不具備代表性從而無效」。

2010年3月,普通法院支持了歐委會的主張,駁回奧康等5家鞋企的訴訟請求。

「最有意思的案子」

一審敗訴後,其他企業紛紛「撤」了,而奧康高管層也對要不要繼續上訴分歧嚴重,反對者認為要繼續打這個沒希望贏的官司是「白白燒錢」。

關鍵時刻蒲凌塵給了王振滔堅持的勇氣。王振滔回憶,當時蒲律師和其歐洲團隊中的英國律師飛到溫州,與他深談一夜。蒲告訴他,自己仔細研究了一審判決書,認定普通法院「沒有真正理解我們的意思」,上訴有機會贏。同時表示,若敗訴,不收代理費,奧康只需支付訴訟費和團隊中外國律師的代理費。

「這個案子是我個人從業多年碰到的最有意思、運用法律條款和技巧最多的一個案例。」蒲凌塵事後說。

蒲的誠意,使17歲就創業,當過木匠、推銷員,節儉到每天的生活成本不到20元的王振滔當即講了三個字:接著打!

2010年5月,奧康繼續「單槍匹馬」上訴至歐盟高等法院。

二審中,奧康的辯護律師繼續闡述此案最關鍵的突破點——歐盟在此前對中國企業的抽樣缺乏代表性,且在未對中方企業認真審核的情況下,用統一反傾銷稅率來取代分別稅率。

2005年5月歐委會發起反傾銷調查後,共有154家中國鞋企應訴,由於被調查企業眾多,歐委會依法採用抽樣調查的方法來確定傾銷幅度。根據事後法院的判決書,歐委會最後選擇了其中的13家企業作抽樣調查(奧康未在其中)。

抽樣調查的涵義是,歐委會對這13家企業的調查結果適用於其他被調查企業,反傾銷稅的計算依據為抽樣企業的傾銷幅度的加權平均值。後來,這13家抽樣企業未被給予MET,歐委會選擇了第三方參照國巴西的三家企業的數據作為「正常價值」。

奧康在上訴書中稱,普通法院錯誤地混淆了歐盟《反傾銷法》中的「單獨傾銷幅度」,與未被抽樣的市場經濟待遇(MET/IT)企業的傾銷幅度這兩個概念,並以抽樣組企業的數據作為該傾銷幅度的計算依據。而「單獨傾銷幅度」的計算過程與評估MET是完全不同的,採樣技術清楚地顯示了這些差異。

這一次,高等法院支持了奧康的主張。其主要依據有兩點,一是根據歐盟《反傾銷法》第2條(7)(b)條規定,在反傾銷調查中,如果商品是從中國進口,「正常價值」的確定要根據被調查企業的實質性主張,按照市場經濟條件下同類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來設置調查的標準和程序。在這方面,歐委會有義務評估出口商提交的證據是否足以使其享有MET,並且有義務去複查上述評估。

高等法院認為,反傾銷法第2(7)條只是一條關於「正常價值」如何確定的法律,而反傾銷法第17條是一條關於使用抽樣方法確定傾銷幅度的法律,兩條法律在內容和目的上均不同。此案中,顯然歐委會沒有回覆來自個別企業的單獨MET申請,而是直接根據相關法條採用了抽樣方法。

另一根據,來自歐盟普通法院對一個同類案件作出的不同判決。2012年2月2日,在香港Brosmann鞋業等與歐盟的一樁訴訟案中,普通法院在其判決書中寫道:根據相關法條,歐委會有義務對一位貿易商的MET申請進行審核。「該義務與傾銷幅度以何種方法進行計算無關」,且必須在調查啟動的3個月內執行。

基於上述理由,2012年11月15日,高等法院判決普通法院2010年3月的一審判決是錯誤的,須駁回;取消相關反傾銷法規;令歐委會承擔雙方的訴訟費用。

「有點意外的是,我們以為這案子會顧及歐盟形象不了了之,沒想到還是給了個說法。」王振滔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349

從賠光創業金到創立十億元蛋品王國 古榮海用微創意 催生一顆十八元雞蛋

2013-03-04  TWM
 
 

 

全台蛋品供應商龍頭勤億蛋品,三十二年前,董事長古榮海創業時,因一場「意外」,讓他從一介軍人跨足到這陌生的領域;儘管是門外漢,他卻憑著勤跑業務、技術改革和創新發明站穩了陣腳,甚至一路打進頂級市場,創造出市價六倍的黃金蛋。

撰文‧李建興

「如果你拿『雞蛋水餃』用來比喻三元、五元的低價股,我們家的『蛋』可是會抗議的喔!」全台蛋品供應商龍頭——勤億蛋品董事長古榮海一手拿著自家生產,每顆市售十八元(一般行情六倍價),堪稱是全台最高價的特A級雞蛋,語帶詼諧地侃侃而談。

從他紅潤的氣色、極富書卷味的儀態,很難想像這是一位在偏遠阿里山腳下養了三萬多隻雞、在全台賣了三十二年蛋,而目前年銷量已逾十億元的超級農夫。在滿腹「蛋經」中,古榮海的執著與富足全寫在臉上。

因為畢竟光靠一顆顆不起眼的蛋,居然可以創造出令一般中小型科技公司望塵莫及的年產值;更令人咋舌的是,全台三萬多家早餐店中,有四成的蛋是由勤億供應,就連專攻頂級客群的鼎泰豐、君悅酒店、W酒店等,也都是勤億蛋品的愛用者。

草創期:職涯創新

退伍軍人跨足蛋業市場

細數這一樁樁豐功偉業,許多人不免揣測,古榮海這「台灣蛋皇」要麼不是農業科班出身,要不就是承襲根基穩固的家業,但殊不知,勤億,這個蛋業王國的崛起,竟然是「純屬意外」!

一九八一年,當了十年士官長的古榮海,時值哥哥古宏麟(現任勤億副董事長)所服務的雞蛋飼料廠老闆有意跨足在台灣剛起步的液蛋(去殼後的雞蛋,多半供應給食品加工廠)市場,在古宏麟說服下,毅然決然地拿著二十萬元退役金中的十五萬元投資。孰料,才短短十天,哥哥的老闆居然冷不防地宣布倒閉。

「我作夢也沒想到,十年的辛苦錢,十天內就血本無歸!」一想起初次創業的衰運,古榮海仍餘悸猶存。但後來,兄弟倆收拾起徬徨和絕望,仔仔細細地分析現況,他們發現,液蛋事業在台灣堪稱是處女市場,應大有可為;再加上公司早已拿到可口奶滋、乖乖等大品牌的訂單,等於萬事俱備,只欠「繼續營運」。因此,兄弟倆居然逆勢向原東家租下了設備和廠房,接下工廠。

「或許當過兵的比較不怕死!」古榮海自我解嘲,當時他們不但接下了「燙手山芋」,甚至還將僅剩的五萬元退役金全押下去,買了輛八百西西的中古貨車,自己送貨,重起爐灶。無奈的是,事情的發展,並不如所有的成功創業神話般地「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扎根期:業務創新

搶進軍隊體系紮穩馬步

雖然在古家兄弟努力運作下,工廠不但存活下來,訂單還逆勢成長。卻沒想到三個月後,原老闆眼見勤億生意越做越好,居然趁勢調漲租金,這使得不服輸的古榮海當下決定不再「寄人籬下」,在自家後院搭起棚子,請了七、八位歐巴桑,用人工取代機器打蛋、撈蛋,土法煉鋼,硬是穩住訂單,「到目前為止,董事長應該還是全台灣最會打蛋的達人吧!」古宏麟形容。

然而誠如古宏麟所言,古家兄弟就是憑著一股「不怕傻」的精神,多年來,一路見招拆招化險為夷。好不容易穩住腳後,古榮海體認到,要讓一家剛起步的工廠營運無虞,一定得爭取更多的客戶。於是腦筋動到了服役時的桃園陸軍六軍團,心想,若能將蛋賣進軍隊的供應體系,就能讓勤億紮穩馬步,而從沒跑過業務的他,在多番的毛遂自薦下,終於得以在六軍團附屬供應站販售粒蛋(帶殼的原蛋,非液蛋)。

那段期間,企圖心旺盛的古榮海,不但每天清晨三點就帶著從蛋農手中批進的蛋到部隊販售,由於後來也在桃園、台北一帶努力爭取到多家知名蛋糕店的單,於是供應站一下工後,就得在租屋處徒手打蛋,幾乎日以繼夜。而就在他勵精圖治下,勤億在短短的幾年內,不但產品從液蛋跨足到了粒蛋,客戶也由南部打進北部,從食品廠延伸到西點通路。

成長期:技術創新

分離蛋白蛋黃衝出好銷量

只是古榮海並不以此自滿,一九八七年他大膽地拿著這六年多來賺得的第一桶金,砸下了五千萬元,從丹麥進口了當時最先進、每小時能量產二萬二千顆蛋的打蛋機,這一舉,讓勤億的液蛋產能暴增,也揭開了蛋品王國的第二個黃金歲月。

但,在這時期,勤億的成長,除了因為產能提升,還源自於古榮海的獨到眼光。由於以往坊間液蛋都是用二十公斤裝的大鐵桶盛裝,不但不好冷藏,更難以傾倒,某次他看到小孩用的爽身粉,心想,「小包裝不是讓客戶更方便?」於是靈機一閃,就請人開模,將自家的產品改為一公斤,爽身粉大小的包裝,結果大受歡迎,而後來更開發出了袋裝、利樂包等規格。

另外,古榮海也察覺許多食品廠或西點麵包店,使用液蛋食材時,有些只需要蛋白、有些則只取蛋黃,而當時,液蛋商都只供應全蛋(蛋黃加蛋白),於是他也引進了一套能將蛋黃和蛋白分離的機器。這一個個新發明,使得勤億的產品一炮而紅,液蛋銷量從原本的每月二萬公斤,提升至一百五十萬公斤,足足成長七十多倍。

而粒蛋也有經典創新。由於古榮海看到當時早餐店用的都是未清洗的蛋,十分不衛生,因此他領先業界發明了洗選蛋,也在市場迅速流行,造就了勤億站穩早餐店四成市場。

事實上,經過了第二階段的技術革新,在九○和二○○○年代,勤億早已成為蛋品業的龍頭,但敏銳的古榮海卻嗅出了整個產業已走入了紅海廝殺的階段,因此他深知要繼續生存,就得從拚「量」改為重「質」。於是○八年時,古榮海又砸下上億元引進殺菌液蛋機,不但能主動將一顆顆的液蛋幫客戶打勻,藉此能將異物、菌素全部過濾,而食品安全越受重視的今日,受各大食品加工廠及餐飲連鎖店的喜愛,讓勤億的業績如虎添翼。

登頂期:品牌創新

生技產品拚出新藍海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蛋雞飼養場,都將成群的雞隻關在擁擠的雞場,每隻雞僅有A4紙大小的活動空間,並用燈炮照射,打亂雞的生理時鐘,日復一日地生蛋;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就指出,這樣的「蝸居雞」,很容易生下營養價值不佳的憂鬱蛋。有鑑於此,一○年時,古榮海引進了歐盟蛋雞放牧飼養法,在阿里山下買了三千多坪的土地,成立了幸福牧場,把蛋雞當成放山雞來養。

偌大的幸福牧場,不但清一色採用產蛋品質最佳的二十一個月大母雞,雞隻每天可以奔跑、吃昆蟲、做沙浴,天熱在果樹下乘涼,天暗時就回雞舍歇息,完全依照雞隻的本能作息,自然地產出頂級的「幸福雞蛋」。

雖然這相較於傳統飼養,不但產蛋率較傳統方式減少一成,更要增加一倍的管理人力,連雞蛋完整的良率也只有六成,遠低於其他雞場的九成;甚至為了讓雞隻健康,還以靈芝多醣體、葉黃素作為飼料,成本幾乎是一般蛋的好幾倍。

也由於蛋質高下立見,使得許多標榜精緻食材的食品廠、餐廳、飯店都爭相採用,「拿鼎泰豐來說,在洽談多年後,放棄了合作多年的老供應商,為求品質,寧願用較高的價格向我們買蛋。」勤億行銷副理鄭雅云說。

歷經扎根、成長、登頂,每個階段都用﹁比別人多想一步﹂的微創意,抓住藍海商機,如今,勤億正邁入新的轉型期,「我們目前正積極開發蛋殼鈣粉、面膜等生技產品!」勤億嘉義廠廠長莊翔熾指出,今年已砸下五億元,建新廠房並結合生物科技開發新產品,甚至準備將產品外銷到香港、澳門和新加坡,勤億下一個黃金時代,正蓄勢待發。

勤億 Profile

成立時間:1981年

負責人:古榮海

資本額:7961萬元

主要業務:粒蛋、液蛋、

雞精

業績:2012年逾10億元

古榮海的創意煉金術

1. 沒有低單價的產業,只有低單價的經營:任何低階、成熟的產品,都有可能發展出市價倍數的新品,條件在於營運是否創新。

2.沒有創意的空窗期,只有漠視客戶需求:產品的創新來自於客戶的不滿足,商機往往來自於客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15

李嘉誠的雞蛋和李克強的籃子 淺唱如風

http://xueqiu.com/6379896681/25356412
在一線城市的房市欣欣向榮、股票市場也亮色初現的時候,李嘉誠先生卻正忙著倒騰「雞蛋」。據他的部下說,「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實在是不太安全,所以要未雨綢繆地倒騰倒騰。實際上,李嘉誠先生把「雞蛋」放在這個籃子裡已經幾十年了,「雞蛋」不但一向挺安全,而且還增加了不少,但現在,他覺得這個籃子不安全了。

  「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很古老的一句西方諺語。其實,中國也有類似的「警告」,比如,「不要一棵樹上吊死」、「狡兔三窟」、「要善於見風使舵」之類的。雖然做人如此,就終究難免讓人側目;但搞投資,如此用心,似乎就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甚至理直氣壯,正所謂「資本家有國籍,資本無國籍」是也,只要在那兒能賺錢,資本總會自然而然地流過去。外人實在沒必要操那份閒心。

  但李先生畢竟是有影響力的大人物,他這麼一倒騰,有人就難免有反應。比較著名的是王石先生的呼應,他說,「精明的李嘉誠先生在賣北京、上海的物業,這是一個信號,小心了!」

  王先生也是有影響力的人物,他的提醒,還是應該認真對待的。不過,要「小心了」的提醒,顯然並非對普通老百姓說的,即使李先生把內地、香港的所有物業都賣光了、搬到英國頤養天年,買了房的「房奴」和準備買房的「准房奴」,既然總要面對,又能怎麼「小心」呢?王先生提醒的應該還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同行吧。

  也是,李先生能把家業做到今天這樣的規模,一定是有過人的「精明」之處的。這點不服不行。如果這次李先生的嗅覺仍舊沒有出錯,真是嗅出了盛宴結束的味道並先行逃之夭夭,那麼王先生的同行們就要仔細思忖思忖了。王石先生也是經歷過海南房地產崩盤的先行者,所以那之後他在事業上行事還是很低調、很謹慎的。在這個持續十多年的房地產大牛市中,雖然王先生頗好心地放過幾次空槍,但聽眾們還是不能因了前幾次是空槍,就認定這次還是空槍。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在李先生大賣特賣的同時,董藩先生像溝通好了似的,放言北京的房價能漲到每平方米80萬元人民幣,這就有點兒像滬指6000點的時候,有人叫囂著10000點兒會馬上降臨一樣,很有點兒意思了。

  王石的同行們,如果真能聽了王石的話,從善如流,跟著李嘉誠先生賣物業,並帶動更多的人加入這個行列,或許,中國的房價還就真有可能開始發生一些不一樣的變化,雖然,已經買房的「房奴」、後知後覺的地產商們或許會因此痛苦一番,壞賬漸多的銀行或許也會因此而焦慮萬分,但社會經濟、國民心態若真能從此開啟正常之旅,這些不但是可以忍受的代價,我們甚至還要感謝李先生這根壓垮駱駝的最後稻草呢。

  針對李先生的動作,還有人的反應是,「你看怎麼樣,中國的投資環境變得非常惡劣了吧?連李嘉誠都走了!」從某個角度看,這倒也是所言非虛。對於攫取起利潤一貫地無孔不入、無所不用其極的資本而言,日益規範起來的中國市場,確實是「越來越壞了」—賺錢真的沒以前那麼容易了。倒倒手,就能打著滾賺錢的日子,或許就真的會成為夕陽下、搖椅中的美好回憶吧。

  李嘉誠先生賣了中國的房地產,跑到英國去投資水、電、氣去了,這是李先生的自由。至於英國的籃子安全不安全,那似乎也是李先生要考慮的事情,我們只需要知道「李克強的籃子」足夠有韌性、足夠安全並會越來越大,就可以了。

  在11日的2013年夏季達沃斯開幕式上,李克強很坦誠地告訴世界,「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蹟已進入提質增效的"第二季",後面的故事我們願意也希望更精彩」。李克強的樂觀和信心顯然是有歷史依據的,「中國政府改採取的一系列政策,都貫穿著改革創新的理念和精神」;「創新是我們永遠高揚的旗幟」。這既是一種歷史性的「宣示」,更是對希望進入「第二季」的參與者提出的新要求,如果不能成為各自領域改革的創新者,顯然就會很快從精彩的第二季中退出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520

【案例】名校 IT男賣“雞蛋仔”,善打社交媒體戰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03/58370.html

古法烘焙創辦人蔣佑明起家的地方,是荃灣一條小巷的街鋪。2000年後,蔣佑明從加拿大畢業後回港,因科網泡沫爆破找不到工作。父親結束印刷廠生意,轉型開設的日式餐廳亦告生意失敗,把心一橫決定開一家小食店,蔣便在店中幫忙。

大學畢業卻要賣雞蛋仔,蔣佑明曾經十分低落,更因此患上抑鬱症,後來他看醫生吃藥,漸漸克服情緒問題,思考怎樣把生意做大。終於在10多年後的今天,在iSQUARE、荃新天地兩家大型商場,擁有中式餅食手信店。

昔小巷起家 拜師雞蛋仔伯伯

店舖為什麼叫古法烘焙?要從蔣學做雞蛋仔的經過說起。創業之初,父子都不懂如何做雞蛋仔,於是蔣佑明到大坑找「雞蛋仔伯伯」吳旭輝拜師。這位已故的雞蛋仔伯伯曾因被食環署拘控獲關注,但蔣說,當時吳伯伯還未有知名度,老人家寂寞,多去幾次找他聊天喝茶,對方便願意教他。

現在的雞蛋仔大多是中空的,但吳伯伯教他,昔日社會窮,對食物的要求是飽肚,雞蛋仔中間滿滿的像蛋糕。蔣佑明依照此原則,加上留學時在Crepe(法式薄餅)店打工學得的方法,在蛋漿中加入啤酒令成品更鬆化,做出中西合璧的「古法雞蛋仔」。

由當初一間街鋪,到現在商場開舖,讀IT出身的蔣佑明其中一個強項,是善用社交媒體宣傳。他早在2008年便為雞蛋仔街鋪開設Facebook專頁,更因此多次獲邀演講心得,聽眾不乏大企業的營銷部門。

「442」宣傳法 授食譜送獎品

蔣佑明說,開設專頁初期,他參考了英國小鎮一間宜家家居(IKEA)的推廣。這店將陳列室的相放上網,讓網民鬥快在家俬上標貼自己的名字,成功者能將家俬據為己有。蔣佑明將雞蛋仔相放上網,其中一格雞蛋仔放入一粒朱古力,讓貼中的人獲免費雞蛋仔,專頁短短1個月內獲逾千個「Like」。

此後,蔣佑明還將自己製作雞蛋仔的食譜放上YouTube,獲10多萬點擊率,他說不怕人抄:「這行是辛苦錢,你有心入行一起做,我十分歡迎。」多年來,他摸索出用社交媒體宣傳「442」的法門,就是與業務無關的內容佔4成,另外4成有間接關係,例如介紹區內甜品,餘下兩成才是產品信息。

但商場選擇租客,租金從來不是唯一考慮,同樣重要的還有商場的定位、對格調和人流的影響。

一家雞蛋仔店竟能租鋪,蔣說全因當年他僱用長期病患康復者,獲醫管局頒獎;正好他首次開店的荃新天地是市建局項目,對方身為半官方組織要向外交代自己有負上社會責任。

「賣的東西 一半是與顧客關係」

說到今天的成功,蔣佑明說街坊的支持很重要。「我的雞蛋仔12元一件(街鋪價錢,商場店則要35元一件),比外面賣得貴,為什麼還這麼受歡迎,說味道好,其實能好到哪裡去?」他說客人吃的其實是人情味,街坊每天過來聊天,久而久之老闆與顧客建立關係,以致在商場開店初期,很多熟客都特意來支持。

今天,他在商場的手信店,也是沿用這個原則管理與顧客的關係。

店內隨便試食,有人買的雞蛋仔掉了,他立刻免費換給人。他說他賣的東西,其實有一半是不能吃的,那一半是環境,還有與顧客的關係。

陪月變專業 現代化管理

蔣佑明創辦的古法烘焙,剛獲頒發「十大中小企業優質顧客服務大獎」;同場獲獎的還有一家公司,將陪月這個傳統行業發揚光大,以現代化手法管理。

律師訂合約 雙方有保障

陪月阿姨服務中心創辦人黃敏菁的母親是資深陪月員,原任職廣告業的她因見行內靠口耳相傳找生意,又缺乏合約保障買賣雙方利益,引起不少問題,於是在3年前毅然辭職創業。

黃敏菁開辦的公司,將陪月的服務規範化,給予陪月員專業訓練,例如以往不同的陪月員各有自家食譜,其公司則加以統一。她又找律師,為陪月服務制定合約。

增親子活動 產前工作坊

黃敏菁說,目前公司每月的盈利數萬元,並已有100多名陪月員的資料。她指近年陪月這行業發展很快,很多人以為很好賺而湧入行,令質素參差;不少讀過陪月 的人卻怕辛苦,很多都不願長期留在此行。其公司的服務更由陪月增加至親子活動、產前工作坊等。今年更開辦綠色育兒,推廣有機、天然育兒概念。她說,陪月服務也要現代化,很多以往的坐月食品,現代媽媽都會嫌油膩接受不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660

天頌苑小業主追房委會七千萬雞蛋碎高牆

2014-08-14  NM
 
 

 

糾纏六年的天水圍天頌苑管理費爭議,上週三房委會放棄上訴後終於畫上句號,令選擇在土地審裁處自行申辯的小業主莫炎熙,有望為屋苑六千住戶討回七千萬元管理費。高官的欺壓、街坊的嘲諷、家人的冷漠,年近六旬的莫炎熙如今身心俱疲,他卻「感激」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一番凌辱小市民的說話,令他下定決心與房委會對簿公堂,成就了「雞蛋粉碎高牆」的奇蹟。他呼籲其他受到強權壓迫的小業主,不要甘心繼續做「俯首白羊」,而是「決不退讓」。

單挑房委會、拗贏資深大狀莫樹聯,莫炎熙以房委會違反《建築物管理條例》及大廈公契條款,要求房委會支付交樓前的支出,以及負責未售出物業的管理開支,得到土地審裁處法官裁定勝訴。房委會須繳付的具體金額,有待本月二十八日再開庭釐清。

靠法理戰勝大律師

沒有代表律師、選擇自行出庭的莫炎熙形容,今次是法理的勝利:「如果你話要用我嚟同莫樹聯相比,根本係踩低咗佢。我完全唔係佢嘅層次。佢哋輸,係輸喺法理上面,唔係輸喺我手上,亦唔係輸喺莫樹聯嘅才智上。」有朋友讚他打敗莫樹聯「好叻」,他並不認同。今年三月「兩莫」交鋒,「開庭前,莫樹聯一入嚟,佢就打開文件,之後望一望我就話:『莫生,我又係姓莫。』跟住佢伸手同我握手,我覺得佢好有風度。」三小時的訴訟過程裡,其中半小時是大律師盤問小業主,「好奇怪,當時唔識驚,我真真正正喺法庭面對佢,我就已經驚無可驚,但我覺得佢俾唔到壓力我,可能因為佢問啲好皮毛嘅問題。」對於土審落敗後房委會立即認輸,放棄上訴,莫炎熙批評對方根本心存僥倖,因為房屋署有大量律師,沒可能不知道法理不在己方。「房委會貪婪,其實發現短樁(樓)可以分契,法官都講佢哋有足夠時間分契,但佢哋無做,因為分契佢要孭起曬(空置單位管理費),可能涉及數以億元計,佢哋想天頌苑居民同一般市民一樣怕事,明明蝕底咗唔敢出聲,無膽量挑戰政府。」不過,房委會今次估計錯誤了。

拒接受五百萬賠償

這一個小業主自辯打贏官司的奇蹟,要由○八年五月二十三日說起。當日天頌苑業委會向房委會發出律師信,要求對方負擔屋苑空置單位的管理費。翌年房委會向各業主發放文件,說明業委會將開會決定是否接受房委會五百萬元賠償協議,這份文件促使莫炎熙加入追討行列。「房委會附帶一大堆我認為係無恥嘅條款,我哋收取佢嗰五百幾萬元之後,要答應放棄所有追討有關管理費事宜,包括唔可以追討房委會所有承建商、承建商僱員、管理公司,所有問題都免責。如果兩幢短樁樓出現問題,我哋都無得追。」原本沉默的小業主莫炎熙即時組織居民反對,數月後業主大會推翻了賠償協議。不過,莫炎熙和當時業委會其餘成員,只有短暫的合作關係,主因是雙方對接納房委會的賠償條件存在分歧,部分業主傾向接受房委會其後加碼的千多萬元補償。兩派人馬各自為戰,莫炎熙甚至一度被房屋署質疑其代表性。至一○年中業委會和房屋署召開調解會議,莫炎熙代表業委會提出理據,當時一名高官不吭一聲,便推開椅子離開會場,他形容這是欺凌行為。「你身為一個高官,帶領一班人同我哋談判,係咪應該聽對方講嘢,係咪唔應該我一開始講就離場,直至我講完嘢先返來!」經記者再三追問,他才道出對方是房屋署助理署長梁世智。

房署欲反告小業主

除了擺官威,房委會原來更曾準備反告小業主,本刊取得一份房委會機密文件,發現早於一○年十月十五日資助房屋小組一次會議,房屋署臨場建議房委會控告天頌苑業委會成員,藉此恫嚇小業主放棄興訟。然而,多名小組委員提出反對,本身是地產發展商高層的委員更直指此舉「以大欺小」,最終小組拒絕採納方案。調解失敗,加上曾蔭權政府考慮無限期停售天頌苑貨尾單位,令追討工作陷於膠著狀態,但身兼房委會主席的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前年八月三十日宣佈推售天頌苑貨尾的一番話,卻令莫炎熙立定心腸跟房委會對簿公堂。「張炳良話房委會已經同業委會傾完,無乜可以再傾,只有循法律途徑解決。佢講到自己好無辜、好有法理,但實際佢咁講法,令我哋小業主變咗刁民,佢根本係凌辱我!」

土審處入稟門檻低

由於追討期間,莫炎熙經常跟房委會書信往來,對方拋出很多法例條文,解釋不用繳交管理費的理據,例如屋苑「完工紙」未出就毋須繳交,迫使他不斷研究大廈公契及建築物條例引證反擊。「久而久之,我咪對啲條文熟悉。」他漸漸對打官司產生信心,去年初終於決定申請法律援助入稟高院。然而,由於莫炎熙只代表屋苑六千零八十分之一業權,法援署拒絕其申請,大大打擊小業主的鬥志,「當時業委會都貼出通告,宣佈放棄追討。」但他不甘心就此放棄,去年中偶然從互聯網搜尋關於管理費的官司,發現一宗官司在土地審裁處審結,港鐵轄下東涌海堤灣畔兩名小業主促大業主補交管理費,「呢宗官司啟發我,原來唔一定上高等法院,可以經過門檻較低嘅土審處解決。」不用聘請大狀,只須數百元手續費用,終令追討工作出現另一線曙光。

熟讀土審三十案例

由於律師費用高昂,他決定親自上陣。不過,若打輸官司,莫炎熙個人須背上龐大的訟費,故此他熟讀土審處案例,誓言戰勝房委會。「我睇曬土審廿幾三十個關於管理費的案例,連續兩晚無瞓過,我怕輸咗要俾對方嘅訴訟費,淨係對方大狀都可能要過百萬,我賣樓都唔掂。」雖然單拖上庭,但幾名義務律師均有向他提供法律意見,「之前管理公司聘請律師提供意見,加上工聯會、新民黨都有義務律師幫手,自己亦有一個律師行的『師爺』朋友教路,所以我作出一啲決定前,都會問佢哋睇法,如果三個有兩個贊同,我就會付諸實行。」今天的莫炎熙是打贏官司的屋苑英雄,過去卻曾備受千夫所指。「屋苑有好多唔同聲音,有啲支持我,但更多係冷嘲熱諷,話我傻仔,『邊度告得入?』有啲反對派更話我搞『彎』談判,話我追唔到,連房署原本俾嗰千幾萬都無埋。」他更承認,妻子及子女都不支持他的追討行動,「佢哋話追得雞碎咁多,呢幾年搞咁多嘢都係倒貼。」

壓力大食十三種藥

入稟土審處後,莫炎熙的心理壓力不斷增加,每晚睡覺都會扎醒幾次。本來體重逾一百八十磅的他,五年內驟減二十多磅,身體負荷不了,現時每日須服食十三種包括心臟、糖尿及降血壓藥,打官司期間更曾入急症室求醫。「有一次去完土審離開,由樓梯落樓時,覺得心口好似被石頭壓住,感到翳悶,搭車返屋企後覺得暈眩、少許休克。當時太太攙扶我落樓,再搭的士去博愛醫院急症室,嗰次要留醫三日。」賠上健康、犧牲和家人的相處時間,但莫炎熙不言後悔,更叮囑小業主勿輕言放棄。「如果任由高官、政府部門、大財團,因為我哋害怕、嫌麻煩而輕易放過佢哋,佢哋會不斷去蠶食我哋嘅血汗錢。」他發現不少屋苑均發生跟天頌苑相似的問題,但沒有小業主站出來,亦沒有人支持,令很多大財團、政府部門得以剝削基層市民。「我覺得最重要係相信自己、相信法律。」成功追討七千萬管理費,只是小業主贏得的一場小戰役,天頌苑短樁樓的責任問題,才是小業主跟房委會的最大戰爭。莫炎熙表示,希望可以交棒由年輕一代跟進,因恐怕自己熬不下去,「要睇我自己健康,能夠捱得到當然我會繼續,但如果瞓喺張床,起身都起唔到,小便都唔得,點去自辯?」

高院民事案半數人自辯

近年不論高等法院、區域法院無律師代表的民事訴訟人均持續增加,根據司法機構過去非正式統計,單是高院審理的民事個案,大約一半訴訟人選擇無律師代表。法律界估計,這些人因律師費高昂、申請不到法援及不信任律師,因而選擇自辯。大律師陸偉雄指出,每一位訴訟人都有申辯的權利,自辯是他們的選擇,「但同時可能會被控方、對方盤問,不是講自己一套便成。」他稱,不論什麼國籍、操何國方言,甚至是否患有精神病,都享有自辯的權利,「基本上各級法院都會容許,不會剝奪有關權利。我過去也見過蒙古、孟加拉及非洲個別冷門國家(訴訟人),法院都安排適當的翻譯。」政府○三年底成立無律師代表訴訟人資源中心,為已經或準備在高院或區院進行民事訴訟、但無代表律師者提供支援,惟只限於法律程序事宜,中心職員不可向當事人提供任何法律意見,也不會評論案件。(中心電話:2825 9586、網址:http://rcul.judiciary.gov.h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756

股海浮沉兄弟轉戰雞蛋仔

2014-08-21  NM
 
 

 

股市跟商場,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三十一歲的譚瑋叡(音:銳)(Calvin)和弟弟譚瑋銓,八年來都是炒期指,生活如坐過山車。他們試過賺過千萬,亦因一場金融海嘯令身家大縮水。去年恆指橫行,兩人無啖好食,細佬阿銓厭倦瞭望天打卦的日子,於是與大哥及老死Eric拍住上,三人由股海轉戰商場,兩個月前在佐敦開設「乜嘜雞蛋仔」,賣十八蚊份的榛子朱古力味雞蛋仔。不過鋪頭未企穩陣腳,拍檔Eric因與兩兄弟意見不合而退股。加上食物成本貴,開業兩個月只賺得萬多元。內外夾擊,但兩兄弟沒有氣餒,深信打響名堂後,便能開分店賺大錢。一蚊一蚊賺,與往日炒股每日動輒賺六位數相距甚遠,但細佬阿銓說:「我覺得而家先有實在嘅感覺。我由細到大都鍾意食雞蛋仔,希望可以做到全港最好食!」

「唔該一個原味,一個花生醬煉奶!」客人落單後,阿銓倒下雞蛋仔蛋漿,合上雞蛋仔爐,利落地將爐翻轉,並用刀削去流出來的蛋漿,三分半鐘後新鮮出爐,整塊起出,再用電風扇吹乾,一塊外脆內暖的雞蛋仔就此誕生。大汗疊細汗的阿銓,其實自畢業後跟隨哥哥Calvin進入股票行工作,一直都在冷氣房炒股。兩兄弟試過一日勁賺五十萬,翌日又勁蝕三十萬,戶口餘額總像過山車般走上走落。Calvin說:「其實自○九年後個市已經好差,我個股票組合由千七萬跌到而家一千萬多啲。」兩人認為這種生活太不實在,兩人的老死Eric,去年遊說兩兄弟合資開雞蛋仔店,Eric的父親是小食店龍頭「龍津」股東之一,於是他向其父請教雞蛋仔配方。眾人小試牛刀,合資三十萬元,在佐敦渡船街開舖。但做生意跟炒股不同,不能不如意就即時沽貨(執笠)離場,每天都充滿挑戰。

股東爭拗拆股收場

開舖不夠一個月,仍未有錢賺,三人的合作便出現問題,Eric更決定退股唔玩。阿銓指三人在鋪頭全職工作,各人支一萬一千元人工,但Eric卻要求加薪至二萬元,他說:「Eric覺得自己花咗好多時間喺鋪頭,出去打工都唔只賺到呢個數。但鋪頭都未有錢賺,又點可以咁快加人工。」三人在出糧方面,一直找不到共識,最後Eric決定退股。當初每人夾十萬元開舖,但Eric賣股要求拿走十八萬,最後兩兄弟還價十五萬,阿銓說:「開咗一個月,仲未賺到錢,正常佢應該蝕住走,但我哋唔想麻煩,所以就寧願俾多啲錢。」記者致電Eric,他坦白說:「盈利咁少,仲要分三份,我係碩士畢業,出去打工搵得仲多,加上我日日整雞蛋仔,好快右手出現腕管綜合症,中指同無名指開始麻痺,要做物理治療。其實大家都有問題,無謂互數不是。」阿銓亦強調與Eric仍然是朋友,不過分道揚鑣後,一直未有聯絡,記者相信雙方心中都有一條未拔的刺。拆夥既成事實,兩兄弟唯有頂硬上。鋪頭少了一個人,他們即時動員全家幫手,Calvin找其女朋友,幫手設計招牌圖案及傳單,爸爸負責廚房,媽媽Eling負責鋪面,她說並不習慣:「我以前做文職,而家要企全日好辛苦,我住元朗,搭村巴再轉車出嚟,每日淨係來回都三個鐘。」不過,媽媽認為Eric退股對兩兄弟是好事,因此願意無條件支持:「鋪頭可以自己話曬事,一家人亦更團結。」

毛利低阿媽下海送外賣

Calvin對鋪頭位置充滿信心,不但租金平,他認為就近柯士甸站,附近有不少新盤,如已入夥的御金國峰及銷售中的Grand Austin等。加上近幾條街都沒有雞蛋仔及小食店,就連旁邊的7-ELEVEN亦沒有賣魚蛋等熟食,令Calvin的鋪頭做「獨市生意」。這裡的雞蛋仔共有五種味,包括原味、朱古力、榛子朱古力、花生醬煉奶及芝麻味。開張兩個月,每日都賣出百多底雞蛋仔,連同賣魚蛋燒賣,營業額達十多萬,但旺丁卻不旺財,扣除食物食本、人工及雜費後,每月只得一萬二千元落袋。記者過去訪問不少小食店,食物成本佔營業額一至兩成,惟「乜嘜雞蛋仔」食物成本連雜費佔三成五,令毛利大減。Calvin坦言為打響名堂,希望用真材實料,坊間的朱古力味雞蛋仔,只是在蛋漿加入朱古力粉,但「乜嘜雞蛋仔」用的朱古力是Hershey's朱古力粒,每粒蛋仔中間都放有兩至三粒朱古力,一底共有五、六十粒朱古力粒,非常重本。一箱Hershey's來貨價約四百五十元,共十多包,每包可做廿底雞蛋仔,單是朱古力成本已佔雞蛋仔售價一成多。榛子亦是預先焗起,再去皮及絞碎,放入雞蛋漿內,花生是用原粒花生絞碎,花生醬則用頂好牌,食客李小姐在門外吃一口花生醬煉奶雞蛋仔後表示:「唔太甜,幾香口!原來佢個花生味入面真係有一粒粒嘅花生粒,幾特別喎!」客人喜歡,但卻令成本大增,「乜嘜」定價亦比對手平,一底原味雞蛋仔售十三元,油尖旺區賣十五元。他們近日積極開拓客源,希望做到薄利多銷,Calvin指鋪頭已增設外賣,只要買滿八十元便可送貨。媽媽於非繁忙時間亦四出派傳單:「遲啲會去埋柯士甸站派﹗」

細佬踏實大哥心雄

做小食生意,細佬阿銓瞓曬身,開業前花兩個月時間調味,「前後掉咗兩百底雞蛋仔,先整到而家呢隻味。雖然Eric爸爸有條方程式,但老人家無準確記低配料份量,最後都要慢慢試。」蛋漿堅持每天新鮮即製,現時阿銓每朝提早一小時返回鋪頭整雞蛋漿,下午用完再整過。他亦十分細心,每落一種配料都用磅秤過,加水都要量過,非常科學化,更把方程式用電腦記低,他說:「麵粉多咗,或水少咗,味道都會唔同曬。」不過,大哥Calvin卻志不在此,不但有其他生意在身,亦有繼續炒股。Calvin覺得自己鋪好食過北角某著名雞蛋仔,一心只希望雞蛋仔鋪可以盡快開分店。他說:「喺旺區開分店先至真正賺到錢。我計劃要開好多間分店,之後打入台灣市場。我呢啲炒開股嘅人心態都進取嘅,唔會只做一間鋪頭咁冇大志。」他希望日後可以向銀行借錢融資,事實上要向銀行借錢做生意,公司至少要經營兩年以上,經營模式亦是考慮因素之一。「乜嘜雞蛋仔」易被人複製,現時亦只賺一萬多元,相信短期難獲貸款,Calvin打算先用炒股賺來的錢開檔。細佬阿銓卻希望循序漸進,現階段只想做好雞蛋仔,未如大佬心雄:「相比以前,我而家好有滿足感,希望可以做全香港最好食嘅雞蛋仔!」

開業資料(6/14)

租金^:$113,000 裝修:$70,000 入貨:$25,000 雜費:$32,000 設備:$60,000 總投資:$300,000^三上一按及經紀佣金

營業資料(8/14)

營業額:$114,000 租金:$25,000 人工:$36,000* 料材:$34,000 雜費:$7,000 盈利:$12,000*包括兩位老闆及兩名兼職

一點意見

串燒店串皇老闆Ringo,三月份在荃灣路得圍開設第三間分店。1. 定位不清晰:應只賣雞蛋仔,因為雞蛋仔是乾貨,但魚蛋是濕貨,至少需要兩個人手去處理,如果只賣雞蛋仔可以只用一個人手,節省工人成本,雞蛋仔蛋漿自行調製,利潤空間較大,魚蛋要靠供應商入貨,利潤空間較低。2. 趁平價囤積:要留意食品價格行情,如留意到價錢有上升趨勢,應該盡快增加存貨。3. 控制成本:堅持出售優質食品是好事,但不一定只用貴價材料就好食,雞蛋仔的蛋漿是最容易控制成本的地方,如當中的麵粉、砂糖,最貴的材料不一定最好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5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