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HTC、索愛的「文藝青年」尷尬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10/yMMDcyXzM4NzIyMQ.html

在「經濟增長品質」的主題之下,HTC董事長王雪紅入選今年的「中國年度經濟人物」評選。她也是首次入選的台灣地區企業家。

但是這個獎,來得似乎有些尷尬。

2011 年前11個月,HTC依靠智能手機領域的大躍進,同比銷售增長78.87%,達到146億美金,成為市場上的重要贏家。但是,今年10月HTC的收入跌至 14個月來最低點——309.42億元新台幣(約合10億美元),環比下滑了30%,同比下滑20%,而其12月的銷售甚至可能進一步下降。與此同 時,HTC的股價在最近五週內已經下跌了近40%。

作為「文藝青年」們的最愛,HTC面臨著多重挑戰,而這些挑戰也曾經在索愛等企業身上出現過,這代表著一類「文藝青年」現象。

換代是換代的墓誌銘

索愛的崛起,絕非因為索尼和愛立信的合資,而是因為它們趕上了功能手機的崛起時機。

彼 時的索尼,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在手機領域越來越退居日本本土市場;彼時的愛立信,正在轉型,意圖聚焦於電信設備領域。它們合資之後,適逢音樂手機、拍照手 機等功能手機崛起,手機市場迎來一次重要升級,此時索尼在工業設計、音樂和拍照方面的優勢得以重新被挖掘,在電信方面的技術短板被愛立信的優勢彌補,所以 索愛一度在全球做的風生水起,在歐洲、美國都曾經進入前三,在全球徘徊在第四和第五,風格上「很文藝」。

「升級是升級的通行證,換代是換 代的墓誌銘。」當功能手機廣泛普及之後,當中國的山寨廠商也可以大肆製作這些功能手機的時候,當三星、LG們學到這些設計能力之後,索愛開始衰落了,從一 個冉冉升起的新星退化成一個等待被超越的文藝中年。而一旦新的技術升級,特別是智能手機朝向普及之時,它們跟進得又過慢,好似上世紀90年代的傷痕文學在 2000年後迅速退潮一樣,文藝青年被留在了自己的年代。

這就是所謂「一旦被模仿,就會被超越」的典型。沒有持續創新,市場成熟後,它就要支付代價。

HTC向左走、向右走?

HTC的成功,更甚於索愛。這是因為,HTC的優勢不在於硬件方面的功能,而在於軟件方面的能力,是文藝青年2.0。

其 實,這個文藝青年曾經寒窗苦讀,極其辛苦的爬格子。當年,在極少有人支持Windows Mobile的情況下,HTC不但全力開發,而且一直堅持了下來。雖然這塊市場到現在都還沒有最終崛起,但是HTC卻由此鍛鍊了一大批手機工程師、設計 師,如同一直在家練習打怪、伺機而動的玩家。

因此,當Android出現的時候,這些積累一下子迸發出能量,HTC火了。Android 就如同朦朧詩,HTC就如同掌握了他們寫作技巧的席慕容們,擁有很具特色的Sense,贏得了一大批粉絲,在美國個別月份已經上升到市場智能手機銷量的第 一名,在歐洲也是穩居智能手機銷量前三。

但是,文藝青年的問題就是,它短期而言可能是大眾的,長期而言卻是小眾的,此時是流行的,很快也許就是過時的。當中興、華為們以千元智能手機切入市場的時候,Android產業鏈就必然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抉擇:低端還是高端?

無疑,HTC選擇了繼續固守高端,因為它的眾多零部件都需要外購,外購對象甚至主要包括三星這樣的競爭對手,如果它大肆銷售低端產品,最怕的不是品牌損失,而是毛利大幅下降,未來之路頗為不明。

反 之,它的兩大主要競爭對手,則各擅勝場,蘋果因為採取的是封閉的操作系統、獨一無二的Brain Washing 式的營銷手段,所以一直享受高毛利,即使沒有選擇低端產品,也依然有更好的利潤空間;三星則是一家充分縱向一體化的企業,在營銷渠道、關鍵部件方面比 HTC強大很多。

在這種背景下,HTC的挑戰來了,這是成長的代價。

如何在高端市場持續創新?如果要大規模介入低端市場,怎麼解決規模與利潤率的矛盾?如何在創新中持續領先,在升級換代的時候找到新的成功路徑?這不只是王雪紅們的挑戰,也是諸多「文藝青年」們的挑戰,少年作家要想成為經典,還需更多的積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22

安德魯·梅森創業:這個文藝青年比較狠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7/18/229884.html

2010 年 8 月《福布斯》雜誌曾這樣描寫安德魯·梅森(Andrew Mason):「在成立 Facebook 之前馬克·扎克伯格至少還在哈佛寫過幾行計算機代碼,而安德魯·梅森,一個作風散漫、身材瘦長的 29 歲西北大學音樂系男生,卻打造了互聯網發展史上成長最快的公司。」

文藝青年的奇思妙想

出生於美國東海岸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的梅森 6 歲時便開始學習鋼琴,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一個搖滾音樂家——他口中的「非主流文化的一部分」,19 歲來到知名高校西北大學,還創辦了一個不知名的搖滾樂隊,如果人生繼續這樣的軌跡,厚重的互聯網史書將失去精彩的一頁。

在公司網站的簡歷中,梅森寫道:「這個『無用』的學位,成為我實現人生價值最重要的靈感源泉。」他並沒有將奇思妙想花在本身的學業上,而是開發了一種用於政治辯論的網絡工具,也因為這個獲得了芝加哥大學哈里斯國家政策學院的獎學金,只在學校待了三個月便拿著風投提供的 100 萬美金出門創業,開發了一個名為 The Point 的網站,這便是 Groupon 的前身。

文藝青年這麼創業

在大學之前,梅森便創辦過一家快遞公司在連鎖店當過服務員,對本地商戶業務的熟悉使得他一開始就認識到團購業務理智的發展模式。商戶的處理工具大多數都侷限在手寫或計算機預訂系統,一個信用卡處理工具,和一台收銀機,而它們都是獨立的進行工作,相互沒有任何聯繫。

在接受《商業週刊》採訪時,梅森說:「他們擁有銷售網點系統,擁有本地預訂系統,擁有網絡預訂系統,但它們之間沒有任何聯繫。每一個提供給他們的解決方案都令他們感到如此厭惡,以致根本不會考慮將現有資源整合到一起。」對於梅森而言,如果能幫助他們整合同時又有益於自己很顯然是一個可持續的雙贏模式。

通過說服零售商和飯店經營者提供打折網絡團購服務——吸引噴湧而來的用戶,梅森迅速建立自己的帝國。 Groupon 每天通過超低折扣價格的團購,吸引人們緊迫消費——因為預先設定了「最低預訂人數」的門檻,並且只有一天的優惠時間,消費後獲得的「返券」又吸引消費者再度光顧。商品囊括了大部分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從餐廳、劇院到高爾夫等等。消費者獲得折扣,商家獲得大量新業務和潛在的新客戶,而 Groupon 則會從中抽取約 50% 的巨額分成。

Groupon 另一個特別之處在於擁有一批文采斐然的編輯高手,他們通過各種笑話來為商戶的產品進行包裝,然後用免費郵件發送給用戶。這種推廣方式效果非常好,因為用戶喜歡這種有趣的「打擾」。

這種模式引來用戶的熱情超乎梅森的想像,公司的銷售額直線上升,從零到 5 億美元僅用時 18 個月。投資人的熱情也超乎梅森的想像,在公開場合Groupon 的財務消息非常喜人,成立 7 個月就實現盈利,2009 年 12 月輕鬆獲得第二輪 3000 萬美元融資,人們對團購模式非常認可。Groupon 投資者詹姆斯·斯拉維特甚至認為「 Groupon 已經破解了困擾本地商戶的廣告和經營模式的密碼,從長遠來看,這一業務對零售業的影響,足以與谷歌在搜索和搜索廣告領域的成就相提並論。」

《時代週刊》將梅森創造的這種社交電子商務模式,稱為「互聯網的下一座金礦」,作為這座處子礦的第一個開採者在佔據先機的同時,並沒有讓其他人染指的意思。Groupon 通過自身雄厚的現金流以併購的方式迅速佔領美國市場,並且對海外也虎視眈眈。在這個「贏家通吃」的市場,品牌效應成幾何倍數放大。

文藝青年領導下的 Groupon 來勢洶洶,改採取的手段也非常凌厲:通過併購獲取市場份額,達到目的後又大範圍裁員。雖然頗為殘忍,但對消費者和投資者來說都喜聞樂見,因為並沒有損害到他們的利益。無論如何,一個璀璨的明星正在冉冉升起,明星照耀下的是華爾街人對硅谷可挖掘財富的覬覦,和又一輪互聯網泡沫的擔憂。

文藝青年在利誘面前也能HOLD住

曾幾何時,人們還在談論著微軟挑戰者,因為這家公司憑藉 Windows 系統的壟斷地位屢屢讓初創企業頭破血流,直到一家接過 Yahoo 手中互聯網大旗的年輕公司 Google 。憑藉兩位天才創始人和一票天才工程師的卓越智慧,在微軟所不熟悉的領域成功取得王者地位,並且威脅微軟對 IT 產業的統治。

往昔的帝國在餘輝下已經不那麼引人注目,掌握著互聯網信息入口的 Google 成為新一代硅谷人挑戰的目標,一個又一個的 Google 挑戰者誕生,包括社交網雙子星 Facebook 和 Twitter 以及風頭正勁的 Groupon。後者更被投資人看好,相對於前兩者處於摸索期的盈利模式,賬面上的 Groupon 更具優勢。

吳軍博士在《浪潮之巔》中說,打敗微軟的不可能是一個軟件公司,打敗 Google 的也不可能是一個搜索公司。相比於社交網站,電商性質的 Groupon 也更容易被投資者接受。當 Groupon 正如火如荼地快速發展時,坊間開始流傳 Google 收購 Groupon 的消息,而且開價達到驚人的 60 億美元(現在 Google 125 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後,這個數字也沒有驚悚了)——要知道收購 Android 的花費也不過 5000 萬美元。

每一筆巨額交易之下都有一雙華爾街巨鱷的隱形之手,與投資人主導的微軟併購雅虎案(2008 未遂,2012 年未遂)不同,如果是出於套現的緣故,那麼梅森很難對這筆交易說不,因為一旦收購成功,他將獲利 5.3 億美元。分析師們紛紛看好這個交易,因為投資者們也想通過這個收購撈取財富。

可惜劇情朝著投資者們不願意看到的方向發展,達特茅斯學院塔克商學院教授西德尼·芬克爾斯坦( Sydney Finkelstein )甚至評價梅森為 2010 年「最糟糕的首席執行官之一」,要知道之前他還是年度企業家的熱門人選。

就在幾乎每個地球人都認為梅森很失敗的時候,梅森的回應非常理想式:「生活與錢無關。我們決定保持獨立的原因,是我們想要把握自己的命運。我們希望在發現重大機遇之後,擁有下重注、冒風險的能力。」這套說辭與另一位年度企業家的熱門人選,長著一張娃娃臉的馬克·扎克伯格拒絕雅虎、 Google 收購的宣言非常相似。事實上,梅森已經對所持股份實現了部分套現,這意味著安德魯·梅森也不擔心冒險失去一切,而且背後的俄羅斯投資公司 DST 也並不渴望 Groupon 被收購。

不管怎麼說,Google 挑戰者並沒有被 Google 的金錢擊敗,雖然投資者們很不甘心,但也不得不屈服於這一代牢牢控制公司的互聯網人的意思。他們都從 Google 學到了如何應對風投的經驗,至少保證肖恩·帕克的慘劇不要降臨到自己頭上。

拒絕 60 億美元的收購,意味著梅森必須向投資人證明,這種處理方式儘管冒了風險,卻是正確的。投資者們回收財富的唯一手段是極力促使 Groupon 上市,雖然 Groupon 的發展勢頭依舊旺盛,用戶註冊數量得益於良好的業務推廣呈現井噴態勢,但是針對美國本土的野蠻擴張戰略並不具備可持續性,尋找新的戰場勢在必行。 同時,梅森也不得不面對大多數團購網站的頑疾:擴張之後的燒錢運動彷彿一個無底洞,虧損額雖然每季度都降低,但幅度並不能讓投資者高興起來,資本的壓力讓他被迫更加現實地對待公司問題。

就像風靡一時的 Youtube 視頻網站,雖然這一模式受到追捧,然而盈利卻似乎遙遙無期。梅森不得不在拒絕收購的道路上,繼續摸索屬於自己的坦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66

Tumblr創始人David Karp:文藝技術男的成功之路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884.html

大衛·卡普(David Karp)正在經歷一次人生中的大事件,而這種事對社交媒體時代的互聯網年輕新貴來說似乎司空見慣:他在給自己購買一套相稱的華宅。不像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帕洛阿爾托花掉600萬美元卻其貌不揚的豪宅,也不像肖恩·帕克(Sean Parker)位於格林威治村兼具驛車樓和派對勝地特色的宅邸,卡普的選擇透露了他本人以及他在將近六年前創辦的博客平台Tumblr的很多信息。

這棟價值160萬美元的倉庫式住房佔地1,700平方英呎(約合157.9平方米),目前卡普正在對其進行改造。對賬面淨資產超過2億美元、年紀只有26歲的卡普來說,這樣的選擇實在低調。在一定程度上,這是因為房子坐落於頹廢派藝術家的世界之都、諷刺勝過浮誇的布魯克林威廉斯堡——卡普很可能是鄰里間最富有的人了。

不過,最能說明問題的特徵在房子內部,裡面……幾乎空無一物,只有一間簡樸的臥室和一張半空的衣櫃,以及僅有一張沙發和一台電視機的客廳(作為富有的一項特權,房子裡有一間餐廳級的廚房,這是為卡普女友蕾切爾·艾克麗準備的,她是一位專業廚師)。「我沒有什麼書,衣服也不多。」卡普聳了聳肩,「當人們用各種各樣的東西塞滿自己的房子時,我總是感到吃驚。」

「他好像就只有三樣東西。」馬克·阿蒙特(Marco Arment)證實道,他是Tumblr的第一名員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也是唯一的員工,「他總是在找各種辦法擺脫一些東西。」甚至連卡普本人長得也極端「精煉」:他有一套西服,儘管剪裁得體,但當他坐立不安時(這倒是經常有的事),衣服就好像掛在他那6.1英呎(約合1.86米)的身板上。也許卡普通過這種方式燃燒了熱量,使他變得如此瘦削,就像一個身體還沒有長開的青少年。卡普說,「我的體重一直比標準輕40磅(約合18.1公斤)。」

對Tumblr的首席執行官來說,極簡主義並不僅是一種審美選擇,它是自由的關鍵。當卡普旅行時,他不會提前幾天進行規劃,並且只攜帶最輕便的行李,即使去日本時也是如此。「這是因為我幻想著能像傑森·伯恩(Jason Bourne)或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這樣的頂級特工一樣,希望能夠無拘無束地行動。」他說道。Tumblr的董事之一、硅谷風投公司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的魯洛夫·博塔(Roelof Botha)回憶了卡普在紐約出席一次董事會議時的情形,稱他來時只帶著「最小的那種行李袋」,「大衛看了我一眼然後說,『那些東西真的全是你帶來的?』」

卡普無法容忍花裡胡哨的Tumblr,別人視Tumblr為博客和社交網絡的雙重革命,並把它看成新的交流工具,而卡普卻從中看到了將其變得更加簡易和直觀的可能性。Tumblr還降低了創建一個漂亮、有活力網站的門檻,並以積極強化社交網絡的方式提高了回報。

如果Facebook是你跟現實中的朋友記錄生活的地方而Twitter是你瞭解新聞動態的方式,那麼Tumblr的體驗可以歸結為人們公開地表達自我。跟另外兩個社交網絡一樣,Tumblr是以信息流的方式進行組織的。但它更加感官化和情感化,它是照片、歌曲、圈內笑話、動畫和虛擬賀詞彙聚成的漩渦。在由Tumblr編輯編選的博客訂閱選集中,一名攝影記者關於阿富汗的視覺日記後面可能是一名漫畫家繪製的印象派風格的達斯·維德(Darth Vader),再下面可能就是樣子像奧巴馬總統的倉鼠圖集。

通過控制面板的幫助,用戶能夠從上述混亂中理清頭緒,這一界面可以用來尋找和關注其他用戶,並追蹤自己的發帖所得到的反饋。標註紅心很好,「轉帖發佈」就更好了,這意味著另一名用戶非常喜歡你的發帖,以至於決定分享給自己的關注者。用來創建這些多媒體博客的工具非常簡單:七個讓你一鍵添加文本、照片、鏈接、視頻、音樂、對話或引文的按鈕。

其結果是:Tumblr獲得了「冰球棍式」的增長——上升曲線逐月趨於陡峭。根據媒體評測公司Quantcast的數據,Tumblr在去年11月擊敗微軟公司的的必應搜索(Bing),躋身全球十大網站,其浩如煙海的用戶創建頁面吸引著將近1.7億訪客。Tumblr數千萬名註冊用戶每天新創作12萬篇博文,其博文總數已經達到8,600萬篇而且還在增加之中,這使Tumblr每月的頁面訪問量達到約180億次。該公司最新一輪融資在2011年9月完成,這輪融資賦予其8億美元估值,使得卡普在公司超過25%的股份升值到2億多美元。之後,Tumblr的訪問量翻了一番。

這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開端,但今年是決定Tumblr成敗的一年,該公司需要證明三件事情:它可以繼續保持增長;它真的可以賺到錢;以及大衛·卡普這位富有創造力的天才和典型的極簡主義者是領導Tumblr走向輝煌的合適人選。「這是一條九死一生的道路,有無數的公司因為在錯誤時間做出錯誤舉動而前功盡棄,它們是世界各地的MySpace。」高德納公司(Gartner)的分析師布萊恩·布勞(Brian Blau)說,「他們必須非常小心。」

卡普勢頭正勁。當颶風「桑迪」裹挾洪水淹沒紐約大型數據中心使《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Gawker和BuzzFeed三家網站癱瘓時,它們都被吸引到Tumblr,並將其作為臨時的信息發佈平台。好萊塢也注意到了Tumblr的存在,至少有三部正在製作當中的新電視劇集是源自Tumblr上引發病毒式傳播的熱點。另外,當《牛津美國辭典》(Oxford Dictionaries U.S.A.)將「GIF」評選為2012年度詞彙時,推動這個術語(一種圖像壓縮格式)進入主流領域的功勞被算到了Tumblr的頭上。「我們在過去一年看到的增長完全掩蓋了之前發生的一切。」卡普說,「說實話,我從未想過我們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

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卡普從未有此期望。Tumblr正在成長之中,就像那些膝下有兒女或身上背負著貸款的人能夠告訴你的,那意味著代價高昂的新困難。「我真的很喜歡大衛,但對他來說,接下來的一年很殘酷。」Gawker Media公司的老闆尼克·丹頓(Nick Denton)說,「網絡媒體公司產生營收的壓力將大幅度上升。」曾經對廣告不屑一顧的卡普最終在去年5月同意在Tumblr上出現廣告,該公司在2012年獲得了1,300萬美元的營收,並預期這個數字在今年能夠「躍升到」1億美元。

如果Tumblr的營收真的能夠達到那個水平,利潤也將水漲船高——即使對社交媒體公司來說,這也是關鍵基準,而在Facebook首次公開募股遭遇挫折之前,社交媒體公司不計利潤也可成為閃亮新星。「我認為沒有誰在推動短期利潤最大化。」博塔說,「但是,就我們很快就能盈利來說,這是一件好事,因為你不用每天再承受這種生存危機。」

那麼,幾時才能盈利呢?錢尚且不是一個迫切的問題,卡普稱,Tumblr將其融得的1.25億美元中的「大部分」存到了銀行。不過,據估計,Tumblr去年的運營費用達到了2,500萬美元,而今年的這個數字很可能上升到4,000萬美元。在2013年,大衛·卡普要經受一場速度比賽的考驗:在需要再次向投資者伸手之前,他是否能夠讓公司實現盈利?

Tumblr首席执行官大卫·卡普能够在移动领域取得像网页领域一样的成功吗?
 

Tumblr首席執行官大衛·卡普能夠在移動領域取得像網頁領域一樣的成功嗎?在卡普開始走上最終通往Tumblr的這條路時,他只是又一個痴迷於科技的少年,而對於他就讀的精英公立學校、位於紐約市的布朗克斯科技高中(Bronx Science)來說,他顯得過於聰明。卡普的母親是曼哈頓上西城一所學校的老師,父親則是一位音樂家,此外卡普還有一個弟弟。卡普的父母知道這個兒子需要更多的途徑來追求自己的興趣。於是,卡普的媽媽找到了弗雷德·塞伯特(Fred Seibert),他是卡普家的朋友,並且他的子女是卡普媽媽的學生。

塞伯特長期擔任音樂電視網(MTV Networks)和漢納-巴伯拉工作室(Hanna-Barbera)的高管,他本人也經營著一家動畫製作公司。「大衛的媽媽說,『弗雷德,你經營的業務需要用到電腦,對不對?』」塞伯特回憶道,「『你知道,我那14歲的兒子真的對電腦很感興趣,他能到你那兒看看嗎?』」

「我嚇壞了,」卡普回憶第一次參觀時這樣說道。但他對工程師工作的痴迷勝過了自己的惶恐,而這也成了定期的拜訪,直到「有一天,他說,『我現在可以每天都來了,我將在家裡接受教育。』」塞伯特回憶說。這是在卡普研究完招生統計數據之後所做的決定,他認為此舉是自己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最好途徑,那裡正是電腦工程師的最佳搖籃。卡普還開始在日本協會(Japan Society)那裡學習日語,並接受一位數學老師的輔導,他跟這位老師一道開發了用於在二十一點和德州撲克比賽中取勝的軟件。

不過,卡普未能去成麻省理工學院。在同齡人撰寫大學申請書的時候,卡普正在育兒網站UrbanBaby擔任產品項目的負責人。CNET在2006年收購了UrbanBaby,此後卡普利用出售股份所得資金創辦了名為Davidville的小型產品開發諮詢公司,同時他也涉足自主開發產品。儘管卡普為塞伯特的公司創建了一個多用戶的博客平台,但他對其並不滿意。「有一天,他走到我跟前說,『寫博客這種事真是很難,是不是太難了點兒?』」塞伯特回憶道,他不知道卡普在說什麼。瞭解到這些超出了自己的認知範圍,塞伯特轉向了自己的一位投資者,即星火資本(Spark Capital)的畢揚·薩貝特(Bijan Sabet)。

「弗雷德打電話對我說,『嘿,你得在大衛身上多花點時間,他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天才。』」薩貝特回憶道。他們聚到了一起,卡普向薩貝特展示了自己開發的一款網頁應用,它可以讓創建和分享各種數字內容——文本、照片、視頻和鏈接——變得十分簡便,這就是Tumblr。「我被震驚了。」薩貝特說,「我從來沒有看到過如此精美的設計。」

然而,說服卡普將這款產品當作一門生意十分困難。他「不希望被視為一名生意人,大衛沒有將Tumblr設想成其他任何東西,而只是把它看成一個自己用來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工具。」塞伯特說,「他表現出了繼續下去的熱情,但並不熱衷於當作一項業務來經營。」

「2007年的夏季,我的時間基本上都花在嘗試說服他圍繞這個產品創辦一家公司。」薩貝特補充道,「他當時說,『嘿,我喜歡我的諮詢公司。』不過,他同時也對初創公司很感興趣。」當薩貝特給他拿來第一輪風險投資的條款說明書時,卡普感到猶豫不決,稱這是「太多的錢和太多的壓力」。但當資金總額減少到75萬美元時,卡普最終被說服。這輪融資將Tumblr估值為300萬美元,由星火資本跟合廣投資(Union Square Ventures)牽頭,後者對公司創始人的友好是出了名的。

或者,卡普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被說服,因為他是在經人勸說後才打消自己最初在很多方面的不情願。隨著Tumblr從胚胎成長為龐然大物,卡普不得不學習讓自己的直覺和愛好服從於塞伯特、薩貝特以及其他投資者,他將這些人統稱為「我的導師」,提到時總是恭敬有加,即使是在不同意他們意見的時候。

分歧的一個焦點在於Tumblr的合適規模。在Tumblr成立的第一年,它只是一個由兩人組成的工作室,即卡普和阿蒙特,後者是卡普通過一則Craigslist廣告招募而來的。2008年4月,他們聘請馬克·拉封丹(Marc LaFountain)來打理用戶支持,但後者身處弗吉尼亞州,直到一年多以後三人才互相見面。「因此,即使他聘請了一名員工,但感覺上卻不是那樣。」阿蒙特說道。

大約在這時,卡普告訴薩貝特,他一直在研究其他數字媒體公司的組織結構,其中包括擁有26名員工的Craigslist以及員工達到1,000名左右的MySpace和Facebook等。「他說,『做這些我這輩子只需要四個人,』他真的相信這一點。」薩貝特說道。

但現實是殘酷的。隨著Tumblr的用戶基數接連攀升至六、七位數,該網站越來越頻繁地出現穩定性問題,產品的修復和改進遭遇了瓶頸。阿蒙特說,「我們都忙不過來了。」

「我有時聰明反被聰明誤。」卡普坦承,「我缺少先見之明,沒有預先組建一支規模更龐大的工程師團隊,這一事實讓我們付出了幾個月的代價。如今我們的工作效率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提高,這是因為我們現在擁有之前經歷過這種事情的員工。」

而卡普也做出了妥協。Tumblr的規模越大,卡普花在並非他所長事情上時間就越多:跟用戶交流、討好分析師、凝聚團隊、提高自身威信——這些事情對生性內斂的卡普來說並不容易。「我們從沒有看到過他生氣。」裡克·韋伯(Rick Webb)如是說,他曾經在一家名為Barbarian Group的數字營銷機構任職,之後以「營收顧問」的身份加入Tumblr。

這些年來,Tumblr大部分業務方面的工作是由約翰·馬洛尼(John Maloney)承擔,他是卡普聘請的Tumblr首任總裁,之前在UrbanBaby時他是卡普的上司。但隨著公司請來管理人員負責那些事務,馬洛尼對卡普說,他已經準備好離開。「這跟辦公室政治沒多大關係。」馬洛尼說,「公司已經發展到人才濟濟一堂,我想離開去做自己的事。」馬洛尼在去年4月卸任,卡普接替了他的職位。

如今讓卡普在夜裡輾轉反側的東西並非出錯的代碼,而是「團隊的事情,對這些人來說,我是一名足夠優秀的領導者嗎?我給予他們應得的一切了嗎?我為他們創造出一種團結協作的積極環境了嗎?當感覺稍有偏差,我就魂牽夢繞,直到我把問題解決。」

「這個過程還沒有走完,但他或許可以告訴你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已經走到了什麼位置上。」合廣投資的布拉德·伯納姆(Brad Burnham)說道,他也是Tumblr的董事會成員。

然而,這個過程能結束於卡普回到自己的起點。自從馬洛尼離開之後,局內人就在討論引入更高層次的管理者,比如讓Facebook的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來進行家長式的監督,以便卡普能夠專注於產品戰略和構想。「如果大衛需要做管理工作,他有足夠的智慧勝任,但他並不以此為樂,那麼為什麼要把他安排在那個位置呢?」來自紅杉資本的博塔如此發問。

「我的確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伯納姆說道,他指的是為公司聘請一位擁有廣泛職權的強力二號人物。但這並不意味著此事迫在眉睫,「要進入這樣一種狀態,即能和大衛取長補短並有效地開展工作,那非得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人。」

沒有人在談論讓卡普辭去公司最高職位,「我對大衛的承諾是,只要他願意,他就能一直擔任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博塔補充道:「如果沒有大衛的話,Tumblr就不再是Tumblr了。如果我們打算推動Tumblr獲得令人矚目的成功,那麼大衛必須成為核心業務團隊的一份子。」

Tumblr位於曼哈頓熨斗區的辦公室。對Tumblr來說,令人矚目的成功目前可以歸結為一個指標:利潤。直到不久之前的2009年,人們仍然傾向於相信,社交媒體平台上的廣告和商業活動無法獲得長足發展,以及用戶會對侵入他們私人談話的廣告和令人不快的行為跟蹤進行反抗。

在外界的注視下,儘管Facebook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種種陣痛,但它已多次證明社交媒體的營收效力——Facebook在2009年首次實現盈利,該公司最近發佈的財報顯示,其在移動廣告領域的的初期努力已經實現每天300萬美元的營收。Twitter儘管規模較小,但也在類似的發展軌道上。根據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的數據,該公司2013年的預期營收為5.45億美元。

薩貝特表示,Tumblr目前的狀態相當於「兩、三年前的Twitter。」現在Tumblr必須進化成一台營收機器,而這顯然並非卡普擅長的事情:雖然他已不再是孤芳自賞的少年,但對於充任敲桌子和拍後背這樣的角色,卡普仍然顯得過於羞澀和內向。這也解釋了為什麼Tumblr從Groupon挖走了李·布朗(Lee Brown)以專注於引進阿迪達斯(Adidas)、通用電氣(GE)以及可口可樂(Coca-Cola)這樣的贊助商。去年9月,Tumblr聘請這位曾在雅虎(Yahoo)工作達10年時間的老將擔任銷售業務主管,並為他配備了十幾位銷售人員。

這些都發生在恰到好處的時候。在5月份解禁廣告前,Tumblr上唯一真正的價值轉換是由其他人實現的。超過50位作家將自己的Tumblr博客集合成書,一些人還拿到了電視合同,其中包括勞倫·巴切利斯(Lauren Bachelis)和艾瑪·柯尼希(Emma Koenig),前者的《好萊塢助理》(Hollywood Assistants)正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翻拍製作,後者的《去他們的,我才二十出頭》(F*ck I'm In My Twenties)獲得了全國廣播公司的青睞。圍繞Tumblr進行的商業活動大部分都是設計「主題」的創建和許可,這些「主題」面向的是那些尋求強化自己頁面的用戶。「對創建這些主題的人來說,這相當賺錢。」克里斯·曼尼(Chris Mohney)說,他是Tumblr旗下創作部門Storyboard的主編。不過,Tumblr獲得的利益就少多了,據市場研究公司PrivCo報告,其從「主題」銷售中獲得的分成加起來一年還不到500萬美元。

但如果說Tumblr至今為盈利所做的努力一直不是很大,其野心並不小。卡普提出要重新發明互聯網廣告,並且那樣做時會避開谷歌、Facebook和Twitter已經走過的道路。

在對那些公司的批評中,平常過分拘禮的卡普並未留情面,他將其貶斥為「對定位藍色小鏈接亢奮不已」。卡普在2010年公開宣稱網頁廣告「真的讓我們反胃」,他的網站永遠不會出現那些東西,這一言論讓他登上了新聞頭條,同時也讓那些神經緊張的投資者敦促他進行澄清,因為Tumblr的銷售代表已經開始給麥迪遜大道(Madison Avenue,廣告業的代名詞——譯註)打電話了。

以下是卡普對自己所發表言論的解釋:在所謂的購買漏斗(purchase funnel)的較窄一端,那些「藍色小鏈接」是有效的,但前提是以最有限的方式呈現出來。「要訣是在你準備好購買的時候抓住你。」他說道。谷歌、Facebook和Twitter可以綜合利用行為跟蹤和外來社交關聯性實現那種效果,並取得高度成功,但它們對消費者的態度和情感影響甚微,那是所謂的品牌廣告的使命。

目前,儘管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流向了互聯網,但幾乎所有的品牌訊息都是通過傳統媒體傳播的,尤其是電視。「品牌廣告的市場規模達到500億美元,但互聯網跟這些錢不沾邊。」Tumblr的營收顧問韋伯如是說。

卡普說,花費這500億美元打品牌廣告的廠商正在等待合適的數字廣告形式出現,其藝術性和表現力能夠在產品跟消費者之間形成一種情感聯繫——這種聯繫在電視劇《廣告狂人》(Mad Men)中得到了浪漫化的表現,並體現在超級碗(Super Bowl)的那些商業廣告中,它能叫人發笑、哭喊或者打電話給自己的媽媽。

令Tumblr成為創意人群鍾愛平台的那些工具,同時也使其成為任由營銷人員自由揮灑的空白畫布。品牌廠商花錢購買的並非創建內容的能力——這對任何人都是免費的——而是在Tumblr用戶體驗的兩個核心模塊中進行推廣的能力:一是Spotlight(這是關注對象推薦),二是Radar(這是編輯編選項目)。這兩個渠道加在一起每天可以創造超過1.2億次展現量,大部分展現量是由自然流行的內容產生,但有5%至20%是付費推廣的內容。Tumblr的收費相對較高:其每千次展現量價格(CPM)區間為4美元至7美元,這推動其進入高端數字廣告市場(Facebook的每千次展現量價格從30美分到10美元不等,收費最低的是那種通用橫幅廣告,收費最高的是推送到移動設備的社交廣告)。

廣告公司Droga5利用Tumblr對卡夫食品(Kraft)新推出的年輕化口香糖品牌iD進行了推廣,其中一則內容是通過Radar傳播的恐龍GIF動畫。據該公司數字戰略部門主管切特·高蘭德(Chet Gulland)稱,這則內容收穫了4萬多次互動。其中有一半是「轉帖發佈」,這意味著用戶將廣告發佈到了自己的頁面跟朋友們分享。「擁有這樣的平台真的非常令人興奮,在這裡你可以接觸到大量合適的受眾,而且他們看起來非常願意進行互動。」高蘭德說道。

Droga5也在Facebook上給iD做了廣告,跟Tumblr一樣,Facebook也對內容推廣進行收費。但是,最近Facebook主要新聞源算法的變化使得品牌廠商在沒有額外付費的情況下很難傳播自己的內容,一些人把Facebook的這種做法稱為敲詐勒索。達拉斯小牛隊(Dallas Mavericks)的老闆馬克·庫班在一篇關於這些變化的博文中憤怒地表示,在Facebook的強制政策下,品牌廠商應該考慮將Tumblr作為一個替代平台。「在將Tumblr打造成年輕人群的主流產品方面,大衛完成了一項了不起的工作,以至於對很多人來說,Tumblr正在取代Facebook成為他們日常上網的目的地。」庫班說道(庫班和卡普熟識)。

另一個關鍵的不同之處是隱私,鑑於Facebook利用用戶數據投放定向廣告,韋伯表示,Tumblr沒有那樣做,也沒有那樣做的打算。「我們不希望陷入到Facebook所處的那種瘋狂、可怕的隱私問題中。」他說,「對我們而言,那是一條醒目的紅線。」

儘管Tumblr確實有在不久後推出有限定向廣告的計劃,但其受眾是否能夠接近Facebook的水平很值得懷疑,更不用說這塊業務的營收了。馬克·扎克伯格的公司致力於「讓世界更加開放和互通」,而Tumblr的座右銘是邀請用戶「關注全世界的創意人群」。迎合藝術家給予了Tumblr獨特的身份,並為其打開了一個現成的市場,但從長遠來看,其用戶規模只能達到數億而不是數十億,可能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一個Tumblr博客。「我倒真的有點想知道他們將如何轉變成與現在不同的另一種樣子。」高德納公司的布勞說,「Tumblr必須改變人們現有的印象,即它只是為創意人群準備的。」

Tumblr未來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跟其他成功的社交網絡是一樣的,即如何能夠順利地適應快速從筆記本電腦和台式機過渡到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的用戶,以及學習從中盈利。儘管Tumblr的簡約設計和直觀操作使其具備了更大的優勢來走出這一步,但這仍是關鍵時刻。「這家公司誕生於網頁。」薩貝特說,「可以說,Tumblr並非一家移動為先的公司。」

Tumblr的移動應用最初通過外包完成,用戶評分很低,該公司在內部進行了重新開發,現在新應用的評分比以前高多了。雖然Tumblr仍沒有完全搞清楚如何將其最受歡迎的一些功能——比如簡化網頁分享的瀏覽器書籤——移植到應用世界,但用戶花在其移動應用上的時間跟網頁一樣增長了3倍。卡普表示,「我們著眼的轉折點是在2014年年初,那時候移動設備將成為大多數,而這種趨勢還將不斷加強。」

卡普的悟性很好,此外,他的導師們不忌在必要時對其進行正確而嚴厲的糾正。「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名首席執行官的過程中,我犯的錯誤減少了很多。」他表示,這得益於「我所信賴的後援團隊,他們從背後抓住我的衣服並對我說:『大衛,你應該集中注意力。』」

如今,當卡普產生修修補補的衝動時,他不會沉入代碼當中,而是捲起衣袖,擺弄起自己的一輛摩托車(他一共有三輛)。雖然這看起來似乎有悖於他反對積攢物件的原則,但相對於汽車,他喜歡摩托車的簡單。幾乎沒有人能夠修理自己的老爺車了,但如果是摩托車的話,卡普說,「那只是小菜一碟,無論你想做什麼,你只需要把它拆下來研究一番。再說,摩托車後座上最多也只能坐一個指手畫腳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15

文藝復興:電子商務的傳承與創新 林海的電商研究

http://xueqiu.com/7212167865/24212773
知乎上有網友問我一個問題,怎麼評價凡客也推出第三方開放平台。凡客確實是一個特殊的企業,而現在凡客多少有些迷失了自己,不敢走當初自己選擇的道路,而是屈從於市場的壓力。

電子商務企業普遍屬於創業型企業,從內容到形式都在從頭至尾地進行創新。但是,創業型企業卻需要遵從幾個規律。一是專注,二是冒險,三是傳承,四是巧合。這裡稍微做一些解釋,創業是一個萬人坑,而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勇敢者的遊戲。記得一個清華大學的學生會副主席放棄幾十萬的年薪不要,選擇了創業,目前的處境實在是不想去形容。還有一個創業者來自微軟這樣的大公司,6年創業生涯中幾次砍掉整條產品線,目前依然在路上,還沒有修成正果。因此,即使是第一條專注,也不是那麼容易實現的。創業者要付出時間和金錢的代價,才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創業者也必需比成熟的企業更加具有冒險的精神。如果選擇的不是藍海,那麼不可能取得太大的成就。關於巧合,實際上創業成功很大程度是因為運氣。就像一句歌詞說的,愛是天時地利的遊戲。在合適的時間點要找到合適的人,去實現合適的目標。這裡確實有運氣的成分,即使市場機會出現了嗎,但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團隊,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機會屬於別人。關於創業,提到最少的是傳承問題。《精益創業》中幾乎沒有一個字提到傳承。實際上,傳承對於創業成功的作用比一般人想像中要大得多。郭德綱成功的背後,就有對100年相聲歷史的傳承。沒有傳承,僅僅靠個人努力,創業十年也可能是在黑暗中摸索。在100年中,張壽臣、侯寶林和馬三立是公認的相聲大師,還有許多知名或無名的街頭藝人,共同對相聲段子進行加工,摸索相聲的規律。而經過千錘百煉的相聲藝術終於傳承了下來,即使是相聲界的一個小學生,也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面對成千上百的觀眾而揮灑自如,掌控局面。

電子商務的傳承來自於零售業的至少三個分支,而最終會形成集大成的零售新業態。傳統零售第一個分支就是以供應鏈管理為核心的零售模式。這種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天天低價」,並被亞馬遜和京東商城所繼承。亞馬遜更是通過云計算、開放平台、硬件軟件一體化的電子書等,將這種模式發揚光大。但是,京東商城不再是一枝獨秀,蘇寧、易訊、1號店等都形成了供應鏈模式,並越來越重視基礎設施投入。於是,電子商務的競爭形成了一場「武鬥」,價格戰的背後主要比拚的是重資產的實力,其次是經營管理的效率。

傳統零售第二個分支就是以品牌運營為核心的零售模式。這種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天天營銷」,寶潔是這種模式的代表性企業。寶潔的特點是,特別注重品牌的塑造,強調「文鬥」。同時,營銷成本奇高,並擁有龐大的營銷網絡。寶潔的模式一天都不能離開營銷,國內的伊利以及很多央視的標王都是寶潔模式。但是,「天天營銷」受到「天天低價」巨大的衝擊。尤其是消費者在為廣告成本和渠道成本買單,這成為了寶潔模式的致命弱點。然而,這裡想強調的是,「天天低價」是武鬥,「天天營銷」是文鬥,文鬥輸給了武鬥,品牌有被消滅的趨勢。無論沃爾瑪這樣的零售商自主品牌多麼發達,而一定不是最有個性的品牌。優質品牌才代表著用戶的核心價值。文鬥的衰落是另一種程度上傷害了用戶核心利益的表現,是一種悲哀。凡客在某種意義上是寶潔模式在線上的一個翻版。凡客曾經使用了韓寒、王珞丹這樣標誌性的人物去打造自己的品牌,但是凡客不夠專注,又有供應鏈的短板。資本也沒有支持凡客這種特立獨行的方式。

傳統零售第三個分支就是兼顧供應鏈管理、品牌運營和連鎖三大優點的零售模式。ZARA和屈臣氏是這種模式的代表性企業。而且ZARA更重視供應鏈,被稱作快品牌。而屈臣氏更重視專業化服務和品牌形象。令人遺憾的是,這種模式並沒有被電商充分傳承。這裡還大膽的做出一個斷言,電子商務未來也可能發展出連鎖企業。今天的電商品牌中,裂帛多多少少和ZARA有些相像,而聚美優品以及樂蜂網仍和屈臣氏相差甚遠。沒有傳承的電商是落後的電商,甚至可能是失敗的電商。這一點值得一線電商高度警惕。

這裡還存在兩個需要探討的問題。第一,淘寶確實是一個明顯缺乏傳承的電商企業,但是淘寶卻是現實中規模最大的電商。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淘寶不可複製。當年馬云犧牲了30%多的股份,換來了雅虎的10億美元。因此,馬云可以天馬行空的去塑造自己的電商帝國。但從雙十一的效果看,由於貨權不屬於天貓和淘寶,某種程度上,參戰電商受到了脅迫。這種矛盾也發生在今年的6.18大戰上。京東商城的目標是150億銷售收入。沒有傳承的自由發揮是非常可怕的。傳承的價值在於,最大程度上尊重商業規律。淘寶在對傳統零售的傳承方面缺乏清晰的路線,這一定會給淘寶未來發展帶來不確定性。

但是,對淘寶的未來依然不可低估。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謝德蓀(美籍華人)在他的著作《源創新》中對阿里的實踐給了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他認為,「波特的競爭理論使企業家把戰略思路都放在產品上即「流創新戰略」上:降低生產成本、增加供應鏈效益、提高產品質量、創造產品的差異化、設計產品來迎合細分市場的需求;而「源創新」的著眼點在於開拓市場,從無到有建立一個新生態系統,系統內成員通過相互網絡來提升各自的價值。」馬云在各種場合提到阿里要構建一個包括大數據、金融工具和平台的生態系統,因此,馬云的種種做法並不是無厘頭,而是企業界有些陌生的源創新。這場空前的實驗仍處於未來進行時,現在就否認淘寶的源創新是不明智的。

第二,線下零售企業強行進軍線上結果會如何?蘇寧統一的線下線上定價是今年電商中最大的事件之一。但我認為,核心問題在於源創新。沒有源創新的統一定價,那麼實際上是在做流創新。而電子商務的未來一定屬於源創新。

除了源創新,未來電子商務一定是「文鬥」的復興。源創新的一個特徵是,要從企業成本競爭的泥潭中徹底走出來,從心靈層次上走近消費者,從產品或服務上創造一種「WOW」的用戶體驗。美捷步CEO謝家華與員工共同制定的企業文化規則中,其中特別提到一條,要給用戶一種「WOW」的感覺(參見《三雙鞋》)。而即使是周鴻禕這樣的超級產品經理,在產品設計理念中也是把用戶當作傻瓜,而不是追求「WOW」的效果。「WOW」的另外一種表述就是「現實扭曲力場」或「魅力人格體」。未來企業無論大小,銷售的都是「WOW」 ,都是一種驚豔的感覺。體驗經濟的表現就是文鬥而不僅僅是依靠成本優勢的武鬥。

最後,建議電商去看看《致青春》這個電影。導演寧浩在最近接受一個採訪時說,現在的電影環境變化很大,媒體恨不得抓住導演的脖領子大聲問,電影多少錢一斤?(大意)寧浩認為,中國電影和世界電影最大的差距來自於我們沒有獨特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是啊,在一切向錢看的社會,我們拿什麼給世界看,證明我們的不同?從這個意義看,不管你喜不喜歡,《致青春》中都有一種獨特的女性主義愛情至上的立場。我覺得最棒的一點就是讓美麗的女主角阮莞出車禍死了。這個其中的潛台詞是,嫁給一個自己不愛的人,其實也等於是死了。這應了汪峰《存在》中的那句歌詞,「有多少人活著卻如同死去」。你可以說這種觀點太偏激,太瘋狂,太不人性化。但這確實就是原著作者的態度。「不瘋魔,不成活」。凡客或小米手機都應該再瘋狂一點。正是因為市場快把華為手機逼瘋了,華為才推出了P6。世界並不是瘋人院,但是作為未來零售主流業態的電子商務,真的應該有自己的情感和獨特的魅力。這預示著電子商務將帶來一場文藝復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572

Evernote中國區總經理文藝范解讀:生如夏花般絢爛的平台夢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185.html

2007 年夏天,我來到了斯坦福大學,開始了自己的求學之旅。第一個面臨的選擇是要買一個手機套餐,兩個方案中一個是 iPhone 套餐,一個是黑莓套餐,那個時候的 iPhone 還是第一代,看上去圓頭圓腦,用起來略有遲鈍,比起可以在鍵盤上手指亂飛的方方正正的黑莓,並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那時,商學院裡黑莓仍然是主流,尤其是從紐約華爾街過來的同學們,人手一個,爭先恐後地比著秒回郵件的速度。

之後的幾個月裡,有些同學開始不好好上課了,小道消息傳他們去做 iPhone 上的應用了。

2008 年 7 月 10 日,也就是五年前的前天,蘋果的 App Store 上線,那時候只有 27 頁, 共 500 個應用可供選擇,其中只有 100 多個免費的應用(很幸運,那裡有我們家的印象筆記~Evernote)。

4 天時間,App Store 下載量突破 1000 萬次。人們發現原來手機除了電話,短信,郵件和貪吃蛇遊戲外,還可以有更好玩的東西, 就能享受全世界開發者們的頂尖產品。

從那天開始,同學們的簽名檔陸陸續續地由「發自我的 Blackberry」 換為 「發自我的 iPhone」 。

兩個月之後,App Store 下載量突破 1 億次;一年後,20 億次;五年後,500 億次。

有應用賺到了錢,比如一個月內淨盈利 300 萬美金的 Super Monkey Ball;有應用賺到了人氣,比如半年內就被下載了 500 萬次的 Facebook;有應用賺到了粘性,比如被用戶花至少 57%的時間用在 iPhone 上的印象筆記~Evernote。

當時翹課去做 iPhone 應用的同學們中的一個把自己和另外一個創始人開發的 iPhone 遊戲賣了,賺了一百萬美金。沒人相信,這個入學前只是一個軟件公司的開發工程師,一下子就不用再擔心畢業後再找什麼工作了。我曾經和他在一個學習小組裡,他不太善於和人溝通,更別談領導力,有很多亂七八糟的想法,而且沒有女朋友。

然而在這個平台上,他並不需要這些個技能。大量 iPhone 和 iPad 的忠實用戶每天在系統自帶的 App Store 裡翻來翻去,找尋好玩的遊戲,並且不介意付個幾點 99 美金;兩三個人的團隊也無需要太多對於不同開發平台的瞭解,只需要把幾十頁詳盡明了的 iOS 開發者指南讀透徹,各種細節自然就明白了,需要專注的就是怎麼讓遊戲更好;更重要的是完全不用花心思推廣,App Store 的編輯們每週都會各種頭腦風暴看看什麼能夠吊起用戶的胃口,一眼就抓住用戶,賄賂他們給個好位置的唯一因素就是應用的設計。另外,App Store 覆蓋世界各地的廣度讓開發者們根本不用擔心去哪個國家建立分公司,政策法規推廣合作又是如何和美國不同,有一個好產品就好。當然,iOS 本身硬件和軟件的更新換代更是讓開發者們大顯身手。

五年後的今天,在 App Store 裡,用戶可以眼花繚亂地在 85 萬應用中挑選;這些應用的開發者們很多還只是兩三個人的小團隊,卻能夠吸引全球成百上萬的用戶們;App Store 每週的主題從最棒的旅遊應用,最強大的學習工具,最值得玩的遊戲,樣樣俱全,前兩天還有一個配合電影《超人:鋼鐵之軀》的上映而特意推出的超人專輯。

不光是蘋果,很多公司也想做平台,並且其中一些也做成了。2007 年 5 月 24 日發佈的 Facebook 平台,2008 年 10 月 23 日 Google 發佈的 Android Market, 以及若干等等。最近一家叫 Leap Motion 的感應器甚至在正式發佈產品的一個月就把 App Store 開放給了開發者。

國內最近關於平台的討論越來越多,很多公司專門成立了開放平台部門,但是鮮見有夏花般的開發者們在盡情綻放,大家每天糾結的還是怎麼賺錢,怎麼推廣,怎麼粘住用戶,更怕地是平台去偷偷看自己的數據,照著抄一個出來。到最後奮戰的還是自己一個小團隊。

哦,對了,我那個愛翹課的同學再接再勵,開發了一款基於 Facebook 的應用,並在一年後再度七位數賣了。

一個平台,理應成就眾多夏花的絢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467

如何打造一家文藝范的淘寶店:兩個文藝青年賣女裝年營收3000萬的故事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119.html

這家店叫「步履不停」,主打文藝風,追求簡潔、舒適的著裝體驗,最抓人眼球的是類似篇首這樣個性十足的文案。大多數情況下,女粉絲都始於被店家的文字感動,繼而穿上了這家店的衣服。

這要歸功於兩位廣告行業出身的創始人,肖陸峰和何曉明,十年前他們就是同事,一個是文案,一個是美術指導,在上海高聳的寫字樓裡討論廣告創意,也經常談天說地,聊聊理想和人生。兩人趣味相投,成了朋友。多年之後,才有了步履不停的故事,老同事變成了合作人。

廣告人和旅行者

三年前進入淘寶集市,又是做女裝,從大環境而言,早已錯過淘寶紅利期,在激烈的競爭中,新的小賣家能生存下來就不錯了。不過也正因為此,新賣家要佔得一席之地,必須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在步履不停,最大的優勢是其獨具創意的文案,吸引了一大批忠實讀者兼買家,有人留言說即使不買東西,也習慣了上他家淘寶店看看。到今年7月,步履不停上線已經三年整,成績是四皇冠,去年銷售額是1200萬元。根據上半年勢頭,兩位小老闆預計今年將達到3000萬元,前三年每年都保持了3倍增長。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家淘寶店的成長不一定都得烙上辛酸和艱難,至少肖陸峰和何曉明沒有這種感覺,三年下來簡直可以說是一帆風順的。當然,兩個人的人生軌跡已經隨著淘寶發生了改變,這變化至今令他們詫異,「有時候到公司看著這麼多人在忙,有種奇怪的感覺」,對老闆這個身份,他們還不太適應。

7月一個炎熱的上午,在杭州濱江某園區的一幢樓裡,步履不停的公司所在地,兩位小老闆與《天下網商》記者見面,採訪地點在一間不大的會議室,這也是肖陸峰的辦公室,長桌上擺著一台手提電腦。空調開著,頭頂的風扇也呼呼地轉著,對面坐著兩個穿著T恤的大男孩,態度溫和,既不過分熱情也沒什麼架子。在進屋之前,肖陸峰一手夾本書,一手拎杯咖啡,穿一條及膝短褲,腳上是一雙人字拖,好像要去樹底下乘涼看書一樣,但其實這是他上班的常態。

肖陸峰與何曉明都生於1978年,廣告出身的他們,骨子裡都帶著點不安分,喜歡四處旅行。上海的兩年廣告文案生涯對肖陸峰來說,只是人生的一小段,他無法忍受自己繼續過那種生活,常常日夜顛倒,賺來的錢支付完房租等生活開銷後也不會剩下太多,即便成為創意總監,也是過著繼續加班並成為房奴的生活。於是他果斷辭職,獨自背包旅行,走過了國內大部分地方和東南亞,去云南偏遠山區支教,在印度一待就是半年。

在他四處遊走的時候,何曉明依然留在廣告圈,但也不安於現狀。他嘗試過自己開廣告公司,對行業的不滿,令他最終選擇了退出。

2010年,肖陸峰迴到上海,與何曉明再度相遇。此時,身邊同齡人大都已經安定下來,成家生子,上班下班忙忙碌碌。這兩個大齡未婚男青年卻赤手空拳,開始了創業之旅。

他們說自己是不靠譜青年,既不瞭解市場,也不懂淘寶,看到朋友做淘寶感覺不錯,便決定自己也來開店。

「如果沒有淘寶,我們可能也不會來創業了,因為兩個人的性格都不是做生意的,但淘寶這個平台可以讓我們躲在背後,不用跟外界接觸,就把生意做了。」 肖陸峰告訴記者。

「我們的性格也比較互補,在一起創業是正好碰上了。」肖陸峰說,他覺得自己比較複雜,而對方比較簡單。何曉明比搭檔少言,他說,肖對大方向的把握包括直覺比較準,而他對細節包括執行的東西更有興趣,兩人正好互補。

文藝青年的轉型

兩個大男人,為什麼選擇做女裝呢?連朋友都覺得好奇,肖陸峰在淘寶日記上「招認」,大概因為店老闆兄弟倆都是光棍,還沒追到喜歡的女生,就先賣賣她可能會喜歡的衣服吧。他們聊了好幾天,得出這樣的結論:他們喜歡的女生是這種類型的——她像夏日里路過的一陣風,清淡自然,卻回味悠長。她喜歡穿什麼逛什麼,棉麻、長裙、草帽,日式雜貨店、咖啡館……如此定位的客戶對象已確定是文藝女青年無疑了。

照此思路,他們四處找貨源,拍照上傳,忙得不亦樂乎。2010年7月,「步履不停」正式開張了,這個名字是他們聊天聊出來的,也是一部日本電影的片名。第一批貨源質量不錯,加上廣告圈的朋友們也來捧場,很快售罄,並通過微博等社交媒體傳了開來,更多陌生的姑娘湧入了步履不停。

文藝青年都愛做夢,也很享受用文字或影像表達的過程。肖陸峰曾夢想當一個作家,父親是教師,他從小就看了不少書,看多了便喜歡上了寫字。他記得很清楚,十年前在上海寫字樓裡上班,有天中午靈感閃現,他匆匆打了一輛車奔回住處打開電腦,但是坐了一下午也沒寫出什麼來。那一刻,他很沮喪。

2006年去云南德欽支教時,當地的人和生活給了肖陸峰很多觸動,他一口氣寫了一堆筆記。後來讀到美國作家彼得·海勒斯的《江城》,因為類似的支教經歷,更因為思想的共鳴,他對這名作家相見恨晚。他根據這一段故事寫的文章後來發表在《天涯》雜誌上,但依然沒成為作家。開始淘寶創業後,肖陸峰在店舖開設了「步履日記」專欄,有一搭沒一搭地寫一些自己開店的經歷和感受,當然,這些文字和每次上新的文案一樣,都受到了粉絲的追捧。買家中也不乏圖書編輯,就這樣,有出版社來邀請他出書了。

有意思的是,隨著淘寶店越做越大,他當作家的念頭卻越來越弱。「做了生意之後,對很多事情的看法會改變,以前覺得很重要的事現在變得不重要了。」肖陸峰發現,渴望出書其實也是在追逐名和利,現在的慾望已經沒有那麼強烈了。他反問自己,出了一本書,生活會不一樣嗎?

「我想要的東西可能根本不存在。」肖陸峰頓了頓又說,現在不太在意外界對自己的關注,更在意自我的認可。一直以來他經營著步履不停的官方微博,這個文藝氣息濃郁的微博粉絲數已近4萬,但他不會逼自己去討好粉絲。

肖陸峰很清楚,想像跟現實是不一樣的,但是人們很容易混淆。他舉了個例子,步履不停的部分員工是從微博粉絲轉化過來的,她們越是衝著步履不停而來就越容易產生強烈的落差感,雖然公司整體環境比較寬鬆,但工作畢竟不是陽春白雪,每天都要完成一些基本的事情,做不好還要挨批,這與其他公司沒什麼兩樣。

淘寶這檔生意切切實實地改變了這兩個文藝青年。步履不停剛開張的時候,有朋友問他們要把這家店做成什麼樣,他們也沒有太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只是跟著心裡的感覺走。當時肖陸峰剛看完日本作家青山七惠寫的《一個人的好天氣》,小說主人公在大城市裡過著自己的小生活,上班下班,吃飯睡覺,戀愛失戀,總是欠缺存在感。他感覺每個人多多少少也有這樣的問題。「老實說,開這樣一家店,也許能增加點我自己的存在感。從下了決定那一天開始,雜七雜八的事就從來沒斷過,忽然發現,這樣也好,忙得像條狗,就沒時間像以前那樣唉聲嘆氣。」

有尊嚴地做生意

做淘寶起初兩年在上海,兩個人外加幾個客服,這樣一個小團隊一年忙下來也有不錯的收成。淘寶上這樣的小店很多,有的也做得很大,掙錢很快,但在肖何兩人看來,這個模式是有問題的,從長遠看這批店可能會被淘汰掉,淘寶也不會如此發展下去,這樣沒法提供更好的東西。

於是,他們開始自找「麻煩」,搬到杭州註冊公司,完善架構,設立設計部、版房、外發生產、運營、質檢等各個部門。兩人說,起初設計師把打好的版拿過來,他們也看不懂好不好,只是相信做這些是有價值的,對以後的發展有好處。

兩人意外的是,同行對他們的做法不以為然,同樣是做服裝的朋友也潑來冷水。何曉明告訴《天下網商》記者:「朋友都說不要建版房,現在服裝不就是抄嘛,你這樣做是消耗時間和財力,沒有意義。但是大家都抱著這種想法的話,就不會產生一個有研發能力、有創意的品牌。可能你一年收入上千萬,但不是我們想要的東西。我們雖然在做淘寶,但我們在做服裝,我們是一家服裝公司,那你覺不覺得一家服裝公司需要設計師和版房呢?所以我們還是簡單一點,不要考慮他人怎麼說,要有自己的判斷。」

「我們希望這件事情至少做得有點尊嚴。」肖陸峰補充說。很多朋友都是設計圈的,他們也希望自己有真正的原創和優秀的品質。

體系架構起來了,人員也擴充到了二三十名,但去年1200萬的銷量,肖陸峰覺得十幾個人也能完成。他口中的「混亂」,或許在於完善規模後,管理和效率一下子跟不上。靠文案打動人、吸引人,也要靠過硬的質量留住人。兩個小老闆也說:「沒有好的產品,一切都是瞎談。」他們在後端下起了大工夫,多次去紹興、廣州跑原材料市場,不斷完善供應鏈。

今年,步履不停正在申請入駐天貓。「現在註冊了品牌,就要做品牌價值,不是單純賣貨。」小老闆們表示。

現在,他們的重點依然是對產品加以改進,圍繞產品風格、客戶對象等問題反覆進行討論。他們發現,產品目前只能打動一小部分人,做小了只有學生來買,有購買力的人就不會買了,到底是定位學生還是白領,公司還沒有統一意見,產品也需要更加精緻的風格。沒事的時候,兩人會研究品牌歷史,他們都很喜歡日本的無印良品,這樣的極簡風格出現在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人心卻很浮躁的時代,與當下的中國社會頗有些相似。

他們傾向於腳步慢一點,看長遠一點,讓步履不停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從一開始,兩個小老闆就沒聽信別人的建議去刷銷量。「刷銷量短期內有幫助,長期下去會讓你喪失對產品的判斷力,把一個爛產品的銷量刷得很高。」肖陸峰說。

步履不停很少做付費推廣,吸引來這麼多粉絲,漂亮的文案功不可沒。這種方式看上去很容易模仿,但也沒那麼簡單。「店裡呈現出來的東西,跟我們的經歷是有關係的,我們往外走看到了一些東西,也在上海繁華都市的寫字樓裡呆過,說出來的故事可能比較容易引起共鳴吧。」肖陸峰告訴《天下網商》記者。

在淘寶店三週年前夕,他們策劃了一次微博抽獎活動——「把你抽到西藏去」,獎品是兩張往返拉薩的硬座火車票和3晚拉薩青旅住宿,共有三個名額,活動成本只有6000多元,但這條微博轉發量達到了1.3萬多人次,評論3000多條,微博粉絲也增加了六七千個,按照10%的轉化率來算也達到了不錯的活動效果。

影響他人和社會

在活動期間,一個粉絲的留言令何曉明很是感慨,他說,原來去趟拉薩只是兩張火車票這麼簡單,來回2000塊錢而已。很多人都把去西藏當成一個高遠的夢想,但事實上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

他們從自己和他人身上,無數次感受到「那麼多人活得不自由」。肖陸峰在旅行過程中發現,很多中國人即使出去玩心理上也是不自由的,常常怕東怕西,歐美人就不太會這樣。歸根結底,在國內,家庭和社會對個人的期待早已成為一種重壓,讓人不敢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成為想成為的人。

如果把步履不停當成一個品牌,他們希望這個品牌能傳遞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比如告訴人們——人是自由的,起碼心靈應該是自由的。

幾年前,還在西部的肖陸峰參與到剛成立的「壹個村小」公益組織中,為秦嶺和大巴山的鄉村教育做項目籌款,如招募義工、蓋校舍、建籃球場、幫助貧困學生交學費等。肖陸峰負責挖掘並採寫當地人的故事,吸引外界的參與。在他眼裡,這跟在淘寶賣東西差不多,也是以講故事為主,來進行品牌滲透。

過去做公益項目時,籌款的艱難時常令他感到無力。當他回歸城市生活,因為淘寶創業,反而有了更大的能力投入公益。步履不停店裡專設了公益項目,其中80%都與「壹個村小」有關,對方發需求過來,他們做淘寶義賣。每個項目完成後,店舖都會公佈匯款憑據、收據、照片和文字等,迄今已完成了15個公益項目。

上半年雅安地震,步履不停進行了一天的義賣活動,當天銷售收入全部用於賑災。最後的數字讓兩個小老闆吃驚:一天竟然賣了15萬元。他們感慨:「一條微博發出去,就來了這麼多粉絲參與,是因為信任我們。雖然這15萬改變不了什麼,但我們的行動力確實比以前強了很多。」

肖陸峰還記得以前做公益項目時,總不自覺地先看看口袋裡有多少錢,現在對錢沒那麼在乎了,一年捐十幾、幾十萬是在能力範圍之內的。「以前我也是一個哀怨的文藝青年,拍一些灰暗的照片,但是想改變一些事情的時候卻是無力的,成為商人後,自身的力量比以前強大了。」

有了這樣的經歷和感受,兩個小老闆都覺得,步履不停的基調應該是「明朗的文藝青年」、「有行動力的文藝青年」。「埋怨是沒用的,世界不會因為你的埋怨而改變。」何曉明說。只要步履不停能生存下去,他們就希望用這樣的理念去影響社會上的年輕人。

他們有一個想法,等公司將來做大了,成立一個基金,支持年輕人實現夢想,或許會命名為「流浪基金」,像台灣的「云門舞集」一樣,助力那些熱愛旅行熱愛生活的年輕人。

「我們希望社會能夠更包容一些,讓不同的人能夠有自己的生長空間,有的人天生就想做生意,有的人天生想做科學家,就讓他們去做,大家都有自己的安身之地,不要用一個標準去要求所有人……」肖陸峰說。

步履不停走到今天,肖陸峰和何曉明都很感激對方的信任,加上對彼此的深入瞭解,兩人形成了默契,創業路上算得上風平浪靜。上個春節何曉明自駕西部,臨行前兩人還簽了一份生死協議,萬一出事也好有據可循,於人於己這都是一種負責任的行為。

如果步履不停是一份事業,他們也沒有抱持強烈的執著心。肖陸峰說:「我們沒打算把它作為終身事業,如果不做這件事了,可以去開個客棧什麼的。」何曉明接過話頭:「如果公司做得很大的話,很可能就不是我們來做了,我們會有新的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83

【案例】淘品牌茵曼:1天1.2億,做文藝女青年的網上衣櫥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30/57500.html

淘品牌茵曼是如何尋找客戶群體的?公司做了個調研,把在當當網上買茵曼衣服的用戶和同時買了什麽書拉了個清單,發現這些女顧客買文學、文藝以及育嬰方面的書比較多,於是最終將目標受眾定義為愛讀書的“文藝女青年”群體。i黑馬感嘆,原來數據可以這樣利用!雙十一是屬於淘品牌的狂歡節。馬雲今年首次選了海爾、男裝GXG和女裝茵曼三家品牌連線。誕生於淘寶平臺的原創女裝品牌已經連續三年進入了女裝銷售榜的前三,在電子商務時代搶了先機,茵曼則穩定地占據著第一、第二的位置。茵曼創始人兼CEO方建華介紹說:“2010年我們做了680萬,本來計劃做100萬的;第二年做了1787萬;去年做了7000多萬,今年目前已經做到一個億,到12點的時候能做多少,從來沒有想象過。”結果是今年做了1.2億,登上了雙十一當天女裝品類榜首。那晚值得天貓平臺和淘品牌商家大肆慶祝。不過雙十一一過,方建華就跑到江浙滬一帶見人。他是“不厚道的”,專找這兩年做衰了的品牌聊天,聊得對方長籲短嘆,他則暗自取經,“企業在高速發展,我就是要找那些走了彎路的,他們以前做得很好,現在做得不行了,他們的彎路是茵曼未來要避免走的。”雖然依靠天貓平臺已占得先機,但是方仍有十足的危機感,茵曼在迅速成長後應如何避免被超越,仍舊是讓他費腦筋的事情。搭上電商快車在廣州海珠區工業大道的海珠創意產業園內,茵曼占據了一棟粉刷成藍色的廠區樓的二、三層。學服裝設計出身的方建華盡力將辦公區裝飾得文藝、有藝術氣息。挑高的空間原本是方建華最早創立的服裝外貿加工廠的車間,改造後的墻壁被刷成木質的顏色,房頂則是各種繪畫拼圖。開闊的辦公區前設了一個角落,擺設員工制作的陶藝作品,幾扇舊式的木板門據說是從舊貨市場淘來的古董。三層則更像一家標準的互聯網公司,除了一排排電腦還有一個檢測布料的實驗室。作為一家在天貓女裝排前三的淘品牌創始人,方建華自認為穿衣打扮很有個性。采訪當天,他身上衣服的顏色超過八種――單是一件開衫就有四種顏色,後身和袖子是藍色,前襟左右開衫分別是秋香色和暗紅,扣子則是高亮的銅色。搭配一條酒紅色水洗布褲子、一雙白色球鞋,再加上光頭形象和阿瑪尼的框鏡,整個裝束與他極力打造的文藝、休閑的品牌形象倒是很一致。從一家只有20人的外貿服裝代工廠,到現在每天全網銷售額超過150萬的淘品牌,方建華認為一切拜阿里巴巴和馬雲所賜。他在辦公室里掛了一張畫像,是一張人臉的合成像,一邊是馬雲,一邊是方建華本人。“馬雲改變了我們企業的命運,以前一起做外貿的,沒有去創新、沒有跟上互聯網大潮的,現在已經不見了,我們實現了品牌的夢想,是在他創造的電子商務的生態環境之下。”方建華對《中國企業家》說。不過,這些在8年前方建華第一次見馬雲時並沒有想到。2005年,阿里巴巴在廣州市東方賓館召開廣東省的第一屆網商大會。方建華聞訊而來,當他聽到一個做扇子的項目通過互聯網接了很多國外訂單時,非常吃驚。會議結束後,方建華交了2800塊會費加入了阿里巴巴的誠信通。之後,不少海外客戶和方建華的工廠取得了聯系。通過篩選,方和幾家海外客戶建立了長期合作,包括現在仍然活躍在美國快時尚市場的Forever 21以及一家韓國的互聯網品牌店。當時,方建華的工廠每天能從這家韓國網店收到大約1500件訂單,對方拿到貨很快就在網上賣光了。外貿業務的局面打開以後,工廠很快達到了上千人的規模。方建華不滿足於為他人代工,2008年創立了自己的品牌“茵曼”,既做線下批發,也開淘寶店。但他很快發現批發給線下的經銷商也在淘寶上賣,而且比他賣的還便宜,出現了現在O2O遇到的“亂價”問題。方建華只能又註冊了一個品牌,同樣的衣服線上賣的叫“茵曼”,線下批發的叫“利貝拉”,就這樣稀稀拉拉賣了一段時間。後來淘寶商城來廣州招商,方建華決定試試,成為第一批加入商城的4000個賣家之一。與此同時,方建華對公司的業務進行了劃分,把外貿交給公司其他高管做,自己則專註於電子商務,韓國的網上零售商每天發來的瘋狂訂單刺激著方建華向電子商務進軍。和天貓排名第二的女裝品牌韓都衣舍“一開始就賺錢”的狀況相比,茵曼前三年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08年只賣了幾百萬的貨,而公司原本的外貿業務正發展得如火如荼。“早期互聯網的競爭環境並不好,東西賣得很便宜,都在打價格戰,”方建華總結,“還有一個原因,當時茵曼定位的消費人群是30歲左右,偏大了。”當時在淘寶上賣得不錯的一些品牌,像七格格,定位在20歲出頭的年輕人,“因為網購最早還是年輕人”。方建華瞞著太太和公司員工繼續堅持做電商,大多數人都說他“不務正業”,廣州一位老會計勸他,“做外貿多好,那麽多大訂單,在網上搞零售那都是騙人的。”可以說是“雙十一”讓茵曼看到了電商的希望。2010年茵曼首次加入雙十一,方建華當時對淘寶小二說預估銷售“100多萬吧”,但是心里根本沒底。然而結果完全出乎意料,備的所有貨都賣光了,“像洪水一樣,軟件都搞崩了”。那一天茵曼賣了680萬。整個2010年的交易額超過了7000萬,茵曼實現了收支平衡。就在這一年,方建華下決心把公司做了十幾年的外貿業務徹底砍掉,一心做電子商務。淘品牌養成盡管淘寶商城的交易額此後一直呈幾何級數瘋狂增長,但早期淘寶商城充其量只是一個網上的批發市場,大部分商品是從線下的批發市場拿來的“貼牌貨”,被方建華稱為“三無產品”:沒有品牌、沒有風格、沒有靈魂。茵曼從一開始就將品牌定位在棉麻制品。通過幾年的努力,茵曼成功將自己的品牌和“棉麻藝術家”這個標簽劃上了等號。雖然茵曼的成衣風格並不如它標榜得鮮明,尤其是秋冬的款式看上去和市面上的其它本土休閑品牌並無二致。但茵曼在天貓的旗艦店卻具有很強的品牌識別度。所有的模特都紮著兩條麻花辮子,畫著暖妝,擺出享受休閑生活的姿態。與一些傳統女裝品牌用色飽滿、鮮亮不同,茵曼的服裝多選用柔和素雅的中間色,比如黃色、綠色調和的秋香色,磚紅、杏色。而紮著麻花辮的棉麻姑娘布偶也成為茵曼獨有的品牌標識,出現在它所有的網上店鋪和辦公室里。定位精準和圈定粉絲群是淘品牌成功的關鍵。和韓都衣舍主打韓國風、網羅“哈韓”人群一樣,茵曼瞄準的是追求素雅棉麻風格的“文藝女青年”。方建華介紹,茵曼在當當網一年能賣幾千萬,公司做了個調研,把在當當網上買茵曼衣服的用戶和同時買了什麽書拉了個清單,發現這些女顧客買文學、文藝以及育嬰方面的書比較多,於是最終將目標受眾定義為愛讀書的“文藝女青年”群體。茵曼的實體店計劃失敗,門店全部關掉,只保留了辦公區的店面做陳列、展示用“文藝女青年的需求應該不太好滿足吧?”“需求是要不斷創新和超越的,”方建華語帶自信。茵曼號稱設計師品牌,有自己的原創設計和產品研發團隊。公司有近30個設計師,由方建華的太太林棲――現任茵曼商品總監帶隊,把控整個設計的主題、調性和開發系列。在產品設計上,茵曼和傳統實體店的流程一樣,提前一年做設計方案,現在正在開發2014年秋冬的新款。與實體店不同的是,茵曼遵循互聯網的銷售方式,每周要上兩次新款,平均每周上新二三十種,而傳統時裝界的上新速度以月計算。根據公司提供的最新數據,茵曼的日均訂單為1萬多件,毛利率在60%,方建華稱明年的毛利率要達到65%。這意味著,公司的整個供應鏈要進行改革,並且對顧客的把控更加細化。根據過去的銷售數據,茵曼發現買折扣款的顧客和買正價商品的顧客是完全不同的人群,未來將對顧客進行篩選管理。“營銷和產品推廣要有針對性,茵曼現在的庫存比在8%以內,這是一個比較健康的水平。”方建華稱要將庫存穩定控制在10%以下。而自主研發的供應鏈IT系統成為這家銷售冠軍的殺手鐧。方建華介紹,市面上雖然有通用型的供應鏈IT系統,但難以和各家企業的自身需求完美匹配,而且在運行中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如缺面料、被催貨等。為此,方建華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由一個15人的內部團隊,自主開發了新系統。新系統不僅解決了上述問題,對於公司的合同信息、下單情況、出貨情況、次品存留情況以及貨物周轉期,都一目了然。方建華深知,傳統服裝品牌的創傷多來自庫存之痛,很多人因為供應鏈管理失控,導致前期瘋狂擴充品類、大量盲目的生產和出期貨,結果現金流出現斷點,死在了庫存上。升級供應鏈後,茵曼堅持做到幾點來保證供應鏈的健康運營。第一,寧可庫存面料,也不盲目生產成大量成品;第二,在設計開發時,沒有經過檢測合格的面料不能設計款式。過去,茵曼30%的款式都是通過快速供應鏈制作出來的,雖然反應迅速,但是備好的面料容易出現褪色、開線等問題,淘品牌服裝的質量遭到嚴重詬病。2012年,方建華給團隊下了死命令,要求必須升級加工廠資質,將品質提升到國家一等品的標準。今年6月,公司投入500萬自建了面料檢測實驗室,包括耐洗色牢度試驗機、汗漬色牢度烘箱、織物強力機等設備,在設計開發的前端檢測面料,從而保證優質產品的輸出。同時,茵曼大刀闊斧地精簡供應商,從原先的七八十家降到二三十家,進一步降低了管理成本,優化了合作夥伴。有了供應鏈和產品質量保證,方建華準備開始走向多品牌運營。今年年初,茵曼收購了同一產業園內的淘品牌初語,並將在明年開發高端品牌“生活在左”,客單價定位在500-800元之間,此外還計劃拓展到鞋、包、圍巾、飾品等周邊領域。問題是,“優衣庫做鞋子都失敗了。”“可是無印良品又成功了啊,”方建華不服地說,“我們要做的是低跟或平底休閑鞋,和茵曼的整體風格一致。”到線下開店去當方建華的線上生意開始漸入佳境時,實體百貨店們開始感嘆自己正在淪為電商的“試衣間”。但就在此時,方建華又反其道而行之,開起了實體店。2011年9月,茵曼在廣州中華廣場的第一家實體店鋪開業。根據當年的數據,中國網民在線購物交易額達到7849億元,僅占社會零售總額的3%,方建華認為線下市場仍有巨大的空間。當時,茵曼有60%的用戶來自二三線城市,且以北方用戶為主,方據此得出結論,假如茵曼把實體店開在網購不發達的二三線城市,會更貼近目標消費人群。之後,茵曼開始在山東、內蒙、黑龍江、安徽等北方二三線城市開店。“一共開了有40家左右,”方建華的太太林棲告訴《中國企業家》。這時,線上線下左右手如何協同的問題也出現了,方建華自稱獨創了一套線上線下打通的OAO模式,即online and offline,線上和線下。按照他的構想,茵曼的實體店里配備大型電子觸摸屏,實現線上線下的產品共享、會員共享和活動共享,並統一後端的ERP系統以及倉儲、配送體系,打通線上線下的購物渠道。當顧客到店里買衣服想知道如何搭配時,只要將衣服上的吊牌在屏幕上掃一下,就能看到茵曼網店的模特搭配。店里沒有陳列的商品,顧客可以直接通過OAO系統在網上購買,可以選擇在線支付也可以貨到付款。可以說,這個模式正符合目前線下零售商探索的O2O潮流,今年,雙十一期間天貓也聯合了3萬家實體店鋪實踐線上線下互動。然而,實踐的效果並不理想,事後看來,方建華忽略了的一點是,他在線上的成功正是借助互聯網將線下的小眾市場做成了一個大的市場,但真正走到線下就還原了小眾市場的本來面目,只能以失敗告終。加之,當時網購不發達的二三線城市對這種新型的OAO模式也很難接受。只有半年的時間,茵曼的實體店計劃宣告失敗,全部店面關掉。方建華對此不願多說。“茵曼當時是在快速發展中,我們覺得線上的發展已經很快了,如果再快速地擴張線下,整個資源調配不過來。”據林棲介紹,當時他們的設想是,線上線下70%的貨品相同,30%有差別,相同的貨品線上線下的價格完全一致。但結果是,線上的靈活性太大、活動太多、貨品的調動太快,“對於線下的經銷商是一種傷害”。林棲舉例說,那些線上線下重疊的貨品,常常會在線上打折,顧客到店里買了衣服,後來發現在網上賣的更便宜,所以最後還是都到網上來買了。“現在回想起來,我們這一步走對了,先專註把線上做好,而且做到一定量級。”方建華說,不過,他認準線上線下融合仍舊是趨勢,將來一定還會考慮到線下開店,但是絕對不會是現在線下的傳統店鋪。“第一,一定是直營的;第二,體驗式的,里面可能有咖啡廳,可以在里面做手工香皂和工藝品,我們推崇原創、自己動手。家長可以帶小孩子過去,一起做手工香皂,一起做陶藝。衣服也在里面賣,一定是非常創新的模式。” 相關公司: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作者:張東亞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698

明星對沖基金文藝複興被指虛構交易 逃稅60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659

一位美國參議員指出,過去14年,對沖基金文藝複興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LLC)在美國的逃稅總額可能超過了60億美元。(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據彭博新聞社報道,參議員、國會常務調查委員會(Permanent Subcommittee on Investigations)主席Carl Levin稱,文藝複興公司通過巴克萊和德意誌銀行構建“虛構的衍生品”,每日交易上千只股票。該基金試圖將利潤從高頻交易轉移至長期資本收益,以符合相應較低的所得稅率。文藝複興公司是美國明星級對沖基金。過去二十多年,該基金旗下的大獎章基金(Medallion fund)回報率超過35%。常設調查委員會的職責是對企業級機構的納稅等商業交易行為進行監管,但其並不擁有懲罰權。該機構曾指控蘋果公司設置的企業結構使其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幾乎免繳海外盈利稅款。該委員會提交了一份長達93頁的報告,詳細說明了文藝複興公司是如何“不當使用被稱為一籃子期權的結構性金融產品”。該報告認為,自1998年2013年,文藝複興通過這兩家銀行向十幾家對沖基金出售了多達199個一籃子期權產品,交易資金超過了1000億美元。委員會調查結果顯示,至少13名對沖基金使用了一籃子期權合約,證券交易量超過了1000億美元,其中多數都是短期交易,其中一些的交易時間甚至只有幾秒鐘。然而,這些短期交易利潤通常被扮演成長期資本收益以適用於20%的資本利得稅,而非適用於每日交易39%的所得稅。數據顯示,一籃子期權為文藝複興賺取了340億美元的利潤,為上述兩家銀行賺取了超過10億美元的融資和交易費用。當前,避稅和濫用稅務規則漏洞極具敏感性和政治意義。委員會敦促美國國家稅務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向文藝複興以更高的正常所得稅稅率收取稅款。今日,文藝複興公司創始人、億萬富豪James Simons將為公司交易做國會證詞,巴克萊及德意誌銀行各自的代表也將一共出席證詞。近年來,美國加大力度在全球征討美國公民稅款。今年7月1日,用以在境外征稅的美國海外賬戶稅收合規法案(簡稱FATCA法案)正式生效執行。為執行該法案,美國稅務機構多方面查收企業逃稅、不合理避稅行為,甚至還加強調查澳門賭場的資金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131

【專欄】K11:“文藝青年”的生意經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3/148131.html

i黑馬註:博物館零售,即用各種手段,讓顧客心甘情願的留下來。正如景點消費的關鍵一樣,沒有足夠的空間讓遊客閑逛,其他消費鏈條也就無從展開,而一旦遊客停住了腳步,餐飲、紀念品乃至住宿等消費項目也就有了可乘之機。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張書樂


如果你在商場的餐廳里吃飯的時候,突然面前有三只小豬正在閑庭信步,請不要驚慌,也許你這時候置身於K11。按照媒體的說法,今年夏季,在上海的K11藝術購物中心,在商場中建設了一個“都市農場”,“農場”里幾塊規整的人工土地上種植了各色作物。而令人稱奇的是,商場中央圍起來一塊不大的場地,圈養著三只可愛的小香豬。


對於K11來說,這不過是它彰顯藝術氣質的又一次”驚人”嘗試而已,但這已經足以改變整體不景氣的零售實體店的氣質。

普羅大眾也需要藝術氣質

8月,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投資發展部總監王月青先生在一次演講中提到:在上海K11購物中心,從去年6月份正式營業,到現在一年多的時間,在我們的B3層有一個藝術館,舉辦了15場藝術展,同時我們有藝術講座,已經舉辦了112場。在莫奈展期間,我們還有針對兒童的系列講座,有近300名兒童參加了我們的藝術活動,這些活動都是免費的。

王月青口中莫奈展,是K11創立後的一次十分重大的活動。隸屬於香港新世界集團的K11購物藝術中心,在2013年6月翻新完畢並開張,其背景則是富三代操盤,被外界譽為是香港富豪鄭裕彤長孫即K11的創始人、新世界集團執行董事鄭誌剛的作品。而那一次莫奈藝術展,自3月8日開展以來,火爆了足足三個月,觀展人數累積超30萬次,單日最高達6000人次。在媒體的記錄中,6月15日“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的最後一天,在K11的地下二層里聚集了大量的“黃牛”,他們正在高價出售門票,而位於地下三層的莫奈特展門口則早已排起了數十米的長龍。

按照鄭誌剛的說法,這就是他心中博物館零售(MuseumRetail)的一個呈現:“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博物館,也都涉及零售,這是一個看問題的角度。就看你們怎麽去看待它,你一定要把它當成百貨的話,我不可能影響你。”

而王月青的表述則更加直白:“是在培養國民的藝術理念或者是藝術的修養,在培養他們的過程中,從某方面來說你也在培養自己的潛在消費者。”

鄭誌剛對外界的表述,整體上來說顯得高大上,博物館零售是他的一個提法,而更常見諸於媒體的說法則是——鄭誌剛壓根沒把K11購物中心當成商場,而是當成現代都市博物館。

這種定位,在香港的首個K11身上就已經有充分體現,在香港的K11中,長期展示著13組價值2000萬港元的藝術品,每層還有18個不斷更換的本地藝術品陳列窗。香港K11前三年的銷售額翻了一倍,現在依舊保持超過20%的增長率,每月客流量穩定在100萬人次以上,目前擁有2.8萬名商場VIP,一萬多的藝術聯盟會員,大大高出香港平均零售水平。

而作為大陸首家K11,更是利用先期在香港的經驗,將一個面積不足4萬平方米的新世界商場翻新成一個融入上海特有文化氣質的購物中心,且在短短一年內,在大眾點評網上海綜合商場排行榜上,K11在人氣和口碑評價兩個單項都是排名榜首。

但這並非是藝術氣質的勝利,或者說,只是K11用來迷惑外界的一個外衣。在K11誕生前後,國內走藝術路線、大打顧客體驗牌的大型賣場並不在少數,僅僅今年暑假,各大商場里充斥著豐富多彩的藝術展覽,芮歐百貨的“趣看立體書”,靜安嘉里中心的“蠟筆達人……票價不菲,觀眾不少。但都沒有改變自身乃至零售實體店的頹勢。而同樣以藝術主題為賣點的北京僑福芳草地購物中心,歷時八年打造,在商場內遍布藝術品,卻一直沒有像“小兄弟”K11這樣爆得大名,原因何在?

有論者認為,是兩者的氣質不同,芳草地偏重於成名大師的作品,而K11偏重於當代藝術家包括草根。但實質上,K11的成功,更關鍵的是偏重於普羅大眾的藝術口味,而非真正成為一個高大上的博物館。

否則,太過高雅而導致門前冷落車馬稀,又如何賺錢……

所謂藝術,不過是留客哲學

據K11統計,特展期間其日常營業額增長了20%。鄭誌剛對此誌得意滿,而標榜擁有藝術、人文、自然這三大“利器”讓上海K11開業至今,月均100萬人次的客流量、每平米16元的日租金讓無數業內人士為之驚嘆。

在鄭誌剛的大計中,上海的K11只是第一步,2018年,將投資10億美元,建造19座K11商業項目,進駐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天津、沈陽、貴陽等城市,打造超過160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

靠藝術來打造全新商業帝國,可行嗎?不妨先看看K11的藝術氣質都表現在哪些細節上。

較多的人把註意力投放在K11的布置之上,鏤空的中庭,大面積垂直綠化墻;近300平方米的室內生態互動體驗種植區,讓都市農莊成為積聚人氣的親子樂園;33米高空飛瀉而下的人工水景瀑布,逼真的水流聲、鳥叫聲以及清新香氣讓人仿佛置身大自然之中。

然而這只是顧客體驗的大方向。在整個K11中,在細節體驗上,可謂做到了精致:服務臺處可以免費存包至晚上8:00;配有時尚雜誌、娛樂設備、wifi、供顧客休憩;每個導視牌處都有導購人員,提供類似解說的服務;背景音樂量身定制,如一樓的是國際品牌,你聽到的是經典音樂,在年輕人的樓層,可能是歡快的流行音樂,據說節拍用1/4還是1/16,都是有鄭誌剛親自把關……

這一切其實都和K11商場彌漫的淡淡香草味道一樣,據稱,K11做過一個調查,女性比較偏好這種味道,也由此會在商場停留的時間更長。而各種細節上的把握,目的就是讓更多的顧客,在各種豐富的感覺體驗上,更樂意留在K11的環境之內。

所謂博物館零售,其核心要義也在於此,即用各種手段,讓顧客心甘情願的留下來。正如景點消費的關鍵一樣,沒有足夠的空間讓遊客閑逛,其他消費鏈條也就無從展開,而一旦遊客停住了腳步,餐飲、紀念品乃至住宿等消費項目也就有了可乘之機。

為了將這種留客的節奏做到極致,K11幾乎在能想到的地方都務求新穎,比如彩色停車場。K11的一名招商部員工在一次討論中提出,為什麽停車場只有黑、白、灰這幾種顏色呢?如果改造成粉紅色、粉藍色這樣的色彩會不會讓停車也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最精神分裂、最瘋的人才可以創造最新的東西。”鄭誌剛對於他團隊的創意能力十分滿意,而這些創意,毫無疑問都是在留客的總目標上進行思考。“有人會說太細,但是對我來說這是基本功,基本功做不好不可能走太遠,零售是這樣,做人也是這樣。”鄭誌剛對細節上的追求,恰恰折射出了其他零售實體店,只是千篇一律的招攬各種品牌入駐而在同質化競爭中,逐步沈淪的事實。

這一切,依然是做給普羅大眾看的,或者說是K11心目中的理想消費人群是25至45歲,在購物上較為成熟的消費群體,這些人,思維上前衛,且喜歡新鮮事物。K11所註重的細節,恰恰是這批潛在消費者需要的。

K11從一開始其實就不是一個博物館,它本質上還是購物中心,哪怕是莫奈展,其收入也不僅包括門票,這次特展的衍生產品接近800種,而幾乎所有逛完莫奈展的顧客都會前往隔壁的莫奈藝術品商店購買紀念品。“到4月中旬已經賣出了幾萬件。”負責特展公關及運營的天協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謝定偉如是說。

“藝術教育在中國也是缺乏的,尤其是普羅大眾和年輕的一代。”鄭誌剛說。而實際上,K11的基石就是用藝術吸引並留住顧客,並給他們一個消費理由,比如逛街累了肚子餓。

藝術填不飽肚子,但零售可以……

零售實體店該如何玩體驗?

當然,K11並不僅僅靠氣質軟實力取勝,它也有許多硬通貨支持。

目前入駐K11的78個商家多是奢侈品及時尚服飾品牌,比如Burberry、Max Mara,也有近10家售賣日常生活用品的藝術創意商店。從表面上看,K11和其他賣場並沒多少不同,只是看著創意強點。但事實上,K11重點引進了大量獨有品類,整個購物藝術中心內20%以上的品牌都是首次進入中國,或第一次在上海設店。而在香港K11,由於地緣優勢,這個比例甚至達到了65%。對於目標消費人群來說,比起其他賣場里幾乎一致的品牌,一樣的展櫃,一樣的貨品,一樣的陳設,K11里面的獨家特供產品,才是在藝術這個“招財貓”把他們引到店里後,真正能夠“流連忘返”的實際體驗。

招客、留客和顧客,K11這個“文藝青年”的生意經,其實還是沿襲著最傳統的方式在前進,本質上,它還是那個以提升銷售業績為關鍵的“普通青年”,只是揉入了能夠讓銷售業績提升的文藝元素而已。但K11的崛起,更為當下陷入強大電子商務與同質化賣唱夾擊的零售實體店轉型,提供了可資參考的榜樣。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齊白石老先生的這句名言,放在此處,真正恰到好處。如果一味的重複K11的文藝青年之路,其最後不過是一個精美的複制品。當然,複制品是賣不起價的。

世邦魏理仕華中區商業服務部資深董事黃英波表示,過去那種“建起商場就有人流量”的策略不再有效。重新去定位,成為了零售實體店突圍的核心。

前期定位對於新商場來說,非常有意義,而且應該是主題式的。如被稱全臺“最萌MALL”的高雄夢時代購物中心,融合了水、花卉、自然、宇宙四大主題概念。該賣場中,甚至還有全臺灣唯一可以欣賞到海景與市景的Hello Kitty摩天輪。此外,整個頂樓是一個小型的遊樂場,其中的旋轉木馬還多次出現在臺劇中。類似這樣的前期主題定位精準,而讓賣場變得獨具特色的成功範例還有許多,如東京以“城市花園”為概念的GardenWalk,擁有“世界最大魚缸”的迪拜購物中心等。

而對於在格局與主題已經固化多年的老零售賣場來說,主題依然可以實施,一個較好的突破口是互動體驗。在國內的一些賣場中,已經開始嘗試讓顧客參與到賣場環境之中,如現場觀摩或參與制作美食,成為各種服飾模特秀的“臨時演員”,放棄過去將賣場中庭作為特價品銷售場所的習慣,搭建大型室內遊樂設施,讓孩子智勇大沖關等……

在無法如K11那樣財力充沛的去“翻新”新世界賣場的大環境下,讓賣場中的店鋪“活”起來,和顧客建立感情,將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正如一個經典的商業故事說的那樣,醫院里的小超市總比社區里的利潤更高,但如果社區小超市的經理能夠喊出200個顧客的名字,又會如何呢?

當然,新的氣質賦予,最終還是要接地氣。所謂地氣,依然落在商品之上,K11脫離了20%的獨有品牌,則藝術將遠離群眾,有眼球而難有銷量,其他賣場也是如此,僅僅加上些新奇特的點綴,卻還是和其他賣場銷售一樣的東西,或許能夠靠噱頭招來客人,卻很難長時間留住客,更遑論讓他們成為顧客了……

如此看來,K11的優勢也僅僅是拔得了頭籌,在未來的路上,僅僅靠藝術氣質和隨時可能變成“大家”的獨家品牌,並不一定好走,除非一直能有新鮮血液“入駐”。【作者:張書樂 微信號:zsl13973399819】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和作者一起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zhangshuyue


文藝青年都去賺錢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697.html

文藝青年都去賺錢了

一財網 章樂天 2015-06-13 09:28:00

囊中羞澀是個事實問題,敦促你馬上去行動,而焦慮涉及的主要是焦慮者本身。那些雲淡風輕地賭咒“我要賺錢”的人,也許不幸地混淆了兩者。

最近連續看到幾篇文章,作者都曾是文藝青年,主題也差不多,都是表個“我要好好賺錢了”的態。過去走了一段痛苦的彎路,錯服了“金錢買不來幸福”之類文藝鴉片,如今迷途知返,知道了金錢的各種好處——包括最無可辯駁的“它可以滿足文藝夢想!”——於是寫個充滿了文藝鄉愁的東西昭告諸君,自律加他律:各位監督我,要是發現我沒忙著掙錢,無論何時何地,盡管抽我吧。
就我所見,這些表態無一例外得到了真誠的、不帶諷刺的回應,大家的話里帶著赤裸程度不一的寬慰:“你終於想通了”,“歡迎回歸正常人行列”,“知道就好”。我的感想呢?我表示理性地支持。文藝(就一般人使用這個詞的意義而言)和賺錢,本來就是一對勢不兩立的小鬼,蹲在你的肩膀上,各咬你一邊的耳根:“不要聽他的,他是個壞東西!”所有關於“金錢有害”、“金錢不是萬能”的教誨,都是書本灌輸的,文藝青年不需要達到一定級別就會輕松地接觸到它們並信以為真;反過來,寫東西的人也不會傳播“文藝有毒論”,寫東西的人津津樂道的黃金時代的世相,是人手一卷書,每天一次朗讀會,每周一場簽售,所有讀書人都在多方打聽心愛的作者的動態,趁他們出門查詢存款余額的機會堵住自助銀行的入口。

互聯網搜索“文藝青年”,得此結果


文藝青年的偶像都是些以創作為生的人,往往盛名之下,日子過得反倒一般。前些日子讀完一本《當圖書成為武器》,講上世紀文學界的一樁大事:1958年前後的《日瓦戈醫生》風波。《日瓦戈醫生》是我最喜歡的幾本小說之一,帕斯捷爾納克的原作在蘇聯無法發表,被拿到境外去才出來,蘇聯官方大為震怒,討伐一輪接一輪,部分基於對抗的考慮,西方人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但帕斯捷爾納克迫於壓力,宣布放棄領獎。書中說到一個情況:帕氏賺到的巨額版稅都放在瑞士的銀行里,取不出來,雖然拿了諾獎,他在生命的最後兩年里(他於1960年去世),還得拼命做翻譯,來養活兩個家庭——自己家和情人的家。
帕斯捷爾納克的窘迫和受迫害關系不大,他的其他書都沒有被禁過。所以讀到這里我有點吃驚:諾獎得主尚且財路不暢,看來投身文藝,換來一條勞碌命的概率是相當高的。
契訶夫有一篇有名的小說,講一個人簽了一份協議,讀完一屋子的書就可以得到一筆巨額財富,結果他真的讀完了,美麗人生唾手可得,但他理智地表示,我放棄,我讀了這麽多書,還要錢做啥?我不喜歡這個故事,它太像一個故事,表達的意思太明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跟契訶夫最好的小說,像什麽《帶小狗的女人》、《羅特希爾德的小提琴》、《苦惱》,都不能比。幹嗎要把金錢跟讀書對立起來呢?它大概是契訶夫為了賺錢而胡亂趕出來的。
不過後來,我發現這小說別有深意。契訶夫是在告訴我們,讀書是危險的事,不但耗時耗精力,還可能失去一大筆錢的喲!但是以傳統的讀法,我們只能讀出“淡泊名利”啦,“萬般皆下品”啦,“精神財富是最大的財富”啦之類的結論,還感動得直點頭呢。看來我國的教育真是病入膏肓。
以那些徹悟的文藝青年的標準而論,我也是不幸的人:書本搶在現實之前,灌輸給我金錢觀。不過,我比他們高級(或者說更瘋狂)的地方在於,我認為賺不到錢,囊中羞澀,跟為錢而焦慮是兩回事。囊中羞澀是個事實問題,敦促你馬上去行動,而焦慮涉及的主要是焦慮者本身。那些雲淡風輕地賭咒“我要賺錢”的人,也許不幸地混淆了兩者:對此,最應該慚愧的是文藝這個小鬼,因為它苦口婆心這麽多年,甚至連自己的本職都沒完成:讓缺錢的人擺脫缺錢的焦慮。

帕斯捷爾納克,1958

契科夫

紀德,1893


我也有一個榜樣:紀德。以往讀他老兄的文章,羨慕得不行,這人得多強大呀,他竟然說,“我二十歲的時候,就開始相信我無論遇到什麽情況,都會是幸福的”——註意,不是“都要追求幸福”,而是一口咬定“都會是幸福的”。後來遇到“人生中最重大的變故之一”,“懷疑過後我依然鎮定自若,可見我的快樂是多麽強烈”。他二十來歲就可以偕侶到處玩了,好山好水地看,還認識了王爾德之類初露頭角的文藝紈絝子。真是有錢才能有閑。
但其實不然。紀德很早就死了父親,他母親一直在貸款租房,養家僕,供兒子讀書、玩耍、治病(他還是個病秧子),讓紀德在體面感里長大。紀德20歲的時候就有機會參加馬拉美的文學沙龍,馬拉美是當時的大文豪,文藝青年的偶像,又在巴黎,想想就覺得美好。可是,據紀德記載,聚會地是馬拉美家的餐室,那個地方滿打滿算,塞進十個人就沒地方插腳了。馬拉美本人很樸素,陳設簡單,還不如紀德自己家,他當時的職業呢?孔多塞中學,一個英文教員。
所以文藝青年的常見命運,就是到更多的文藝青年里紮堆取暖,驅散清貧的現實感。文藝就是用來安撫賺不來錢,也不會賺錢的人的焦慮的;要不是讀許多書,要不是還在讀中學,就雄心勃勃地謀劃自己的小說處女作,紀德能上嘴唇一碰下嘴唇,“那啥,我無論怎樣都會是幸福”的嗎?這些人的榜樣力量不在於名利雙收(紀德頂頂有名的《人間食糧》,還得發表後二十年才紅起來呢),而在於看淡經濟狀況,像壁虎甩掉尾巴一樣甩掉金錢焦慮。
我在談出一套看法時,經常被人皺眉頭回一句:“你書讀多了。”我不以為忤——文藝青年可不就該讀許多書嗎?人家那是在肯定我的成績。那些相對比較窮的文藝青年,安貧樂道的密鑰在於掌握一些異於普通人的語言,比如說,你可以講金錢是一種“意識形態”,一談到錢無非兩條:如何增收,怎樣節支,但是,你說“重要的是建立與金錢的良好關系,關系不好,賺錢再多也一樣焦慮”,“賺錢屬於技能訓練,跟教育無關”……一般講到這個層次,你能讓面前的人不抄家夥揍你而是陷入沈思:“等等,讓我好好想想你的話”,就算成功了。
如果你遇到一個有慧根的人,當場把你請到附近的一家星巴克或是什麽火鍋店里,打開手機里的錄音功能,想聽你講更多,你可不要推辭。你可以就著咖啡和養生菌菇湯的香氣氤氳,跟他介紹積極心理運動的創始人,馬丁·塞利格曼博士的理論:我們總是在設法緩解生活的不良狀態(如賺錢,如消遣),而沒有去設法建設生活的良好狀態。塞利格曼講,幸福不是靜態的,等同於一定數值的錢,幸福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東西,我們的目標,應該是超越“幸福”的“繁榮”。那麽,“生活的良好狀態”包括些什麽要素呢?積極、參與、良好的關系、生活的意義和目標、成就感,五大支柱,都具備的人——你一邊追剿著鍋底亂跑的土豆殘渣,一邊說——是為“繁榮”,幸福感將如長江流水汩汩不絕。
總的來說,克服了金錢焦慮的文藝青年,都有一種特殊的魅力,他們的身上洋溢著一種難以言說的快樂,有點像佛教說的“大歡喜”,耗用很多語言,喝許多杯速溶咖啡還不定解釋得清。文藝青年都去賺錢,多半是焦慮占了上風的結果,要不就是徹底搞明白了契訶夫的意思。但我希望他們不要徹底毀掉退路,紀德說得好:“我們經常不知福,因為幸福到來時,不是我們所預期的那副面孔。”我選擇把文藝跟賺錢結合到一起,當然啦,這很不容易。看看歌德,他的《少年維特的煩惱》,一出版就好評如潮,婦孺皆知,可他一分錢都沒賺到,因為那時版權制度不健全,財都讓瘋狂的盜版商發去了。但他終究成為曠古未見的大文豪,大偉人。歌德的故事告訴我們兩點:第一,時間終會站到刻苦有才的人一邊的,第二,簽出版合同的時候,一定得仔細點。

編輯:沈晴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