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百人 - 股票經紀業界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4/blog-post_14.html

近日亞視不獲政府續牌,加上股市熱錢流入升個不停,成交量不斷創紀錄,所以在這「大時代」之中,止凡借機回顧一下一些亞視以前的好節目。其中一集亞視的「香港百人」訪問了股票經紀業界,重點不是談今天的股票經紀行業,而是歷來股票行業的發展。節目中訪問了董偉先生,眾利股票公司主席,入行六十多年,還有蔡陳葆心女士,中潤證劵主席,入行四十多年。這兩位前輩,經驗十足,今天不少報章也會訪問他倆。



談及股市,令這兩位老前輩印象最深刻的,就是70年代股市。從他們口中憶述,當年全民皆股,連工人、馬姐、和尚都炒股,而做股票經紀的他們,待遇就有如皇帝一般,到酒樓食肆總會得到好好的招待。因為當時的市民都希望能買股票,股票經紀只要替他們打個電話就能買股,能買股的就能賺錢,這就是「魚翅撈飯」的年代。

哪一次股災最厲害呢?老前輩都話是1973年股災,當時1973年股市升至高峰1700點,到1974、75年跌回154點為止,足足跌去超過9成市值,按今天的術言,即市值蒸發了9成多,想像一下都覺得恐怖。據憶述,當時不少人破產、跳樓、入青山精神病院。以價值看這些投資行為,根本完全不能理解,當時市盈率100倍、1000倍的股票都有人買,這樣程度的泡沫,不知日後還會否出現。

另外,很值得回顧的,還有1987年股市大跌,交易所決定停市4日,復市之後最多跌5成2,這也是十分經典的。還有,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恒指最多跌6成1。2008年金融海嘯就跌最多6成7。股災,市值可以跌9成,或5、6成,而且不斷重複著,大家可有心理準備?

經歷過如此多的風浪,今天這些前輩都認為投資者比從前理智,知識亦多了,「魚翅撈飯」的年代未必再有。然而,我發現泡沫或股災仍是會出現的,只是香港股市未必會再有大跌9成這種程度的股災,但內地股民的知識卻不一樣,還是可以造出一個破紀錄的大泡沫出來。

泡沫大小也是要看股民智慧,沒財商的投資者會制造泡沫而最後受傷,有財商的投資者不會在泡沫中玩耍,但財商更高的投資者能利用泡沫致富,今時今日,這樣的市況,你是哪一類股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0kU3XpWxb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595

馬雲購入瑞東 涉足香港證券經紀業務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129.html

馬雲購入瑞東 涉足香港證券經紀業務

一財網 羅琦 2015-05-14 22:57:00

港交所股權披露顯示,阿里巴巴主席馬雲在5月7日買入了瑞東集團約13.43億股,成為了瑞東集團的新東家,這也是馬雲在香港收購的第三家上市公司,涵蓋業務包括影視、健康及證券經紀

購入香港券商瑞東集團(00376.HK)的神秘買家終於露面, 根據港交所(00388.HK)股權披露,阿里巴巴主席馬雲在5月7日買入了瑞東集團約13.43億股,成為了瑞東集團的新東家。這也是馬雲在香港收購的第三家上市公司,涵蓋業務包括影視、健康及證券經紀。

資料顯示,馬雲於5月7日在場外按照每股2港元的價格,買入瑞東集團約13.43億股,是瑞東集團已發行股本的3倍。

瑞東集團在5月8日曾出公告稱,與其他投資者訂立有條件股份認購協議,這些投資者將認購公司經擴大已發行股本的81%,認購價為每股2港元,較公司停牌前的9港元大幅折讓78%,當時的收購者是Yunfeng Financial Holdings Limited及其他四間公司,並未透露買家是馬雲的身份。

3月24日,瑞東集團曾公告正在與潛在投資者中民投交涉,一旦交易落實可能導致控制權發生變化,但雙方的獨家洽商期在3月底已經屆滿,當時並沒有達成任何協議。而瑞東集團在4月21日起停牌,最終買家變為馬雲。

目前,馬雲旗下有三間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分別是阿里影業(01060.HK)、阿里健康(00241.HK)和瑞東集團。

瑞東集團是香港一家老牌證券公司,在1985年由匯豐銀行、恒生銀行和遠東銀行(東亞銀行前身)設立,當時名為“萬勝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公司在1987年7月17日已經登陸港交所主板,主要業務為證券銷售及交易、投資銀行、企業融資、零售經紀服務及資產管理等。

除了瑞東集團被收購外,多家香港券商背後的金主都不再是香港本地人。2014年3月,騰訊(00700.HK)連同紅杉資本及經緯創投,共同向前員工李華在香港開設的證券公司富途證券提供首輪融資1000萬美元,而騰訊也借此機會登陸香港證券經紀市場。

在騰訊自選股的APP中,可用來買賣港股的兩家券商之一就有富途證券,根據證監會網站披露,富途證券國際(香港)經營證券及期貨交易。而根據港交所中央結算系統顯示,富途證券國際持有的大部分股份都是香港二三線的小股份,卻持有騰訊212.1888萬股,是其倉位中市值最大的一批股份。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52

搜房爆租房經紀人裁員風波 回應稱對“刷單”懲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8284.html

搜房爆租房經紀人裁員風波 回應稱對“刷單”懲處

一財網 羅韜 2015-10-16 17:20:00

搜房轉型一波三折,近日其裁員經紀人再一次讓搜房陷入混亂。有媒體報道稱,搜房網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辭退了部分租房經紀人,理由是任職期間存在合同造假。

搜房轉型一波三折,近日其裁員經紀人再一次讓搜房陷入混亂。有媒體報道稱,搜房網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辭退了部分租房經紀人,理由是任職期間存在合同造假。

而據部分經紀人爆料,他們表示“抗議”,因為這些行動搜房一直是知情的,等於是一種暗自“默許”。搜房方面認為,公司依據公司規定和合同條款,對刷單造假予以懲處。公司租房集團年初發布的業務紅線明確規定,弄虛作假,如向公司、客戶提交虛假信息、證明文件等不誠信行為,一旦發現觸犯紅線者,一律開除。

16日搜房公關部門發給《第一財經日報》的郵件中表示,上述因造假發生的辭退並非第一次。今年5月,租房業務部門的經紀人劉某,在稽查部門的例行檢查中,被發現4月份的56單當中有3單為虛假成單,被搜房開除。同月,上海稽查中心對已成交合同進行抽查,發現陳某等三人在上傳合同附件里面,產證產權人信息一欄為經過PS處理過的產權人信息,上傳的三方合影照片為網上截取圖片,這三人也因造假被開除。

從業績方面看,搜房表現並不算特別理想。本報記者在搜房2014年的年報看到,其總營業收入為7.02億美元,同比增長10.3%;運營利潤3.1億美元,同比下滑11.7%。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93

上海鏈家總經理邵非談未來:地產經紀平臺老大最終只有一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929.html

上海鏈家總經理邵非談未來:地產經紀平臺老大最終只有一個

一財網 彭海斌 2015-10-28 21:56:00

上海鏈家總經理邵非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中國存量房時代將產生萬億級的經紀平臺。他認為,這個市場最終的老大只會有一個,而鏈家的競爭對手機會不大。

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了存量房時代。這給地產經紀業務帶來巨大的機遇,2014年這一領域的合縱連橫尤其劇烈。3月份,鏈家和德佑合並。這兩家大地產經紀公司分別是北京和上海市場最重要的玩家之一。合並後德佑更名為上海鏈家,並在此後的六個月內實現了4倍以上的門店擴張。

上海鏈家總經理邵非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中國存量房時代將產生萬億級的經紀平臺。他認為,這個市場最終的老大只會有一個,而鏈家的競爭對手機會不大。

“停一停”

日報:在和北京鏈家合並後,原德佑地產,也就是現在更名後的上海鏈家實現了迅猛擴張。現在有多少家門店?

邵非:我們年初大概有220家左右門店吧,現在大概在1050家左右。本來今年的目標任務是實現1000家門店,我們今年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了。

然後,今年大致就保個數量。現在主要(要做的)是加強管理,提高我們的市場占有率。

日報:按照與北京鏈家合並之後的發展勢頭,有哪些不及預期,哪些超越了最初預期。

邵非:在整個市場做的拓展過程中,比我們想象的要順利。

在人才儲備上面和在系統流程的梳理上面我們做了很多的儲備,德祐有很強大的後臺,一家公司從200家店開到1000家店,這個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無論對前臺後臺,其實我覺得對後臺的挑戰是更大的,對後臺的管理團隊,對我們的系統其實也是一個比較有挑戰的檢驗。

今年的話,我覺得完全有能力開到1500家店,但是我們希望停一停。能夠把我們的內部的管理再提升一下。能夠有時間讓員工成長。把基礎夯實,然後明年再做到2000家店。

日報:大合並賦予了你們快速擴張的能力麽?

邵非:(之前德佑自身沒有大擴張)主要還是資本緊張。作為民營企業,利潤率其實是有限的。上海的地產經紀業務競爭是非常激烈的。企業靠賺的利潤然後去發展,發展過程中還要做好抵禦市場波動的準備。

對於德祐來說,過去的12年的發展過程,完全是沒有借助外力的,完全是自己的體內循環。賺到的錢再來發展,還要留夠足夠的準備金。十幾年來資本是一直制約我們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我們有了這個外來資本的支持以後,我們得到的是快速的發展。而且在一千店的規模下,現金流還是正的,還是能保持盈利。

能力圈

日報:上海地產經紀業務的格局是怎樣的。

邵非:上海地產經紀業務其實整體比較分散。每個商圈都有比較專業的行家,對特定商圈非常的了解,而且經營很多年,我們的競爭對手是每個商圈的商圈專家。其實從這個規模上和這個占有率上面的話,我們要遙遙領先於後面幾家中介公司。我覺得可能更重要的是,我們是不是能夠在每個商圈里面能夠吸引到最優秀的行家加入我們的平臺。

從業務來說,鏈家涉及到金融、新房、二手房這些生態鏈。這些業務可以打通,我覺得會給同行比較大壓力。

比如租賃之後的就是買賣,租客也可能變成買方,原來把房屋出租的業主,他將來也可能賣房。金融業務也可以促成交易。現在鏈家的金融行業主要是做過橋貸款,幫客戶解決資金問題,未來我們可能會做首付貸。上海這種城市,第二套房購房需求還是蠻大的,可以說90%以上的客戶,甚至是100%的客戶都是需要這種金融服務的。首付貸這種金融服務,對房產交易其實有推動、促進。

日報:金融業務和原來的經紀業務相去甚遠,是不是已經超出了你們的能力圈?

邵非:沒有。比如說二手房的首付貸,只有我們公司在做。其他(經紀)公司是不能做的。只有我們能切的進去,其他公司他們不參與交易,而且切入場景不對。

比如客戶看上一套房子,這個房子超出預算了。按照現在的規定,貸款首付必須要付七成,購房者拿不出這麽多錢,但又想買:這個場景就比較適合(鏈家切入)。交易也是我們來掌控,何時交易鏈家也是知道的,買賣雙方的情況也清楚。所以說,就是經紀行業最適合做這塊的。

誰是老大

日報:存量房時代,對經紀業務帶來怎樣影響?

邵非:總量上,全國房地產成交十二萬億的總體成交金額。

中國已經進入了存量房時代,現在二手房和新房的成交比例大概是6:4。而上海和北京的市場加起來相當於全國三分之二的地產成交市場份額。

鏈家在北京市場的目標是百分之六十的市占率,上海市占率的目標是明年年底能夠達到北京的規模。

而且,在存量房時代,一定會有萬億級別的經紀平臺出現。

日報:除了鏈家,誰還有可能成為這樣級別的平臺。

邵非:我個人認為很難再有一家企業做這個事情。一個城市的MLS(MultipleListingServices,房產信息登錄系統)一定是會集中80%的房源。不大可能出現一個平臺網站占據50%份額,另一個平臺占據50%份額,或者三個平臺網站各30%左右份額的情況。這樣邏輯上也不合理。

最理想的情況是,購房者在一個平臺網站可以找80%的房源。未來超級平臺只會有一個,老大最終只有一個。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10

平安“燒錢”6億進入租房市場 保險經紀人也要幫客戶租房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7524.html

平安“燒錢”6億進入租房市場 保險經紀人也要幫客戶租房

一財網 羅韜 2015-11-26 20:04:00

平安好房的團隊發現,2013年之前只有6%左右的人是通過互聯網直接找到租房,2015年初通過互聯網租房的占比已經達到了20%,這個增長的趨勢非常明顯。

“目前中國租房市場每年有2.5萬億元租金規模,平安好房將拿出6億元補貼,為安安租租客每單提供300元租金補助,同時免費贈送每位房東保額50萬元的家財險,一直持續到2016年第一季度。”平安好房董事長兼ceo莊諾表示。

日前,平安好房宣布進入租房領域,其對外推出一款安安租APP、租房模式基本類似於用Uber叫車,即打開APP,附近小區的房源在地圖上逐一顯示,房東房客可以立即在線微聊,並通過一分鐘內在線呈現房屋內景免去實地看房,所有簽約、交房租全部在手機端完成。

“我們一年不賺錢,但賺到了房東、房客的數據和真實的房源。”莊諾認為,“房客們通過安安租交易,使用平安好房的金融工具,一來可以獲取大量的真實房源和租客信息,這些大數據可以對平安的二手房、購房業務起到引客作用。另一方面,平安致力於建立一套租房征信系統,特別是針對年輕人的征信體系,租房時的交易記錄正是征信大數據的重要信息。”

莊諾表示,這些人租房子的時間是有限的,總有一天可能會要買房子,而出租房子的業主也會有賣房的需求,如果我們通過這個租房平臺服務好雙方,未來雙方賣房自然也會到我們的平臺上來。

為何平安要選擇在在這個時候進入互聯網租房領域呢?

首先是互聯網看房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平安好房的團隊發現,2013年之前只有6%左右的人是通過互聯網直接找到租房,2015年初通過互聯網租房的占比已經達到了20%,這個增長的趨勢非常明顯。

雖然這個趨勢很明顯,但是目前中國的租房市場一直不被經紀人重視,主要原因是傳統的二手中介門店成交一套租房收益太低。

“房地產買賣交易做互聯網有個天然缺陷,就是無法有高頻交易,那麽燒錢也無法產生客戶黏性。但是租房不一樣,租房的次數多,租房的租金支付頻次高,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工具來解決目前的用戶痛點。”莊諾提到。

由於租房的頻次較高,莊諾認為這個可以產生用戶黏性。此外,平安好房的安安租APP還具備一定的社交價值。“比如我是做IT的,我剛到北京,我喜歡跟IT的圈在一起的,我們還有一些房子給他,IT住的範圍在那里;比如我是一個同性戀者,未來我們會標註同性戀住的範圍,你可以找一些派對,會比較方便一點。我們希望讓租房變成一個很有趣的東西,而不僅僅是租房。”莊諾舉例道。

但是平安好房的團隊也認識到,如果要快速擴展市場,“燒錢”依然是必須的路徑。他們希望通過燒錢把規模做大,如果可以做大並實現用戶良好的體驗,這個才是最關鍵的一步,為實現盈利進行考慮。

莊諾認為,未來的盈利模式可能有兩個,第一是客戶遷徙,這是間接盈利的,未來安安租的客戶有可能是新房的買家,有可能是安安租的房東,平安好房可以通過幫助其買賣房屋獲取利潤。此外,這些客戶有可能從非金融往金融遷徙,也是平安保險、平安銀行、平安證券未來的客戶。第二是金融方面的,未來可以圍繞租金做一些租金貸等金融產品獲得收益。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平安還將發揮其87萬的壽險代理人員成為安安租的經紀人,並通過現有的平安好房的二手房提供真實的房源,通過整合資源進行集團作戰,擴展這個市場。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784

全球最有權勢運動經紀人,創華人合約紀錄陳偉殷27億合約推手「三敢」談判術

2016-01-25  TCW

為了談判,他曾特地去學房地產語言……,他,是波拉斯,為陳偉殷談成的價碼連姚明都比不上。

五年八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十七億元)!這是台灣旅美棒球好手陳偉殷最新拿到的薪資價碼。

他的這份薪水,不只超越全盛時期的王建民、林書豪,連中國籃球明星姚明也比不上,成了華人運動員最高價合約。甚至,陳偉殷一人的平均年薪,就比中華職棒四隊所有球員的薪資加總還高。

「這張合約,簽得很漂亮!」球評曾文誠觀察,市場之前預估陳偉殷一年薪水區間會在一千兩百到一千五百萬美元間,沒想到三十一歲的陳偉殷生涯最後一張大合約價碼實際更高,除了他自己有實力,經紀人的談判技巧更是最重要的關鍵。

陳偉殷的經紀人、美國SBC運動經紀公司總裁波拉斯(Scott Boras),正是這華人史上最大張運動員合約的關鍵推手。

事實上,波拉斯是簽過最多破億美元合約的棒球經紀人,二○一五年,手中球員的合約總價達二十三億美元,光薪資抽佣就逾一億美元。這讓他過去不只曾被《美國 棒球》雜誌評選為過去二十五年來,對棒球影響力最大的非球員,也曾連三年獲《富比世》雜誌選為「全球最有權勢運動經紀人」,甚至評論說,「人生有三件事是 確定的:死亡、繳稅,以及波拉斯主宰了整個體育經紀產業。」除了擁有一票大咖球星運動經紀約,甚至能讓旗下球員簽下遠高於市場價值的合約,他究竟如何做 到?

敢開價

聞高價仍上門,更易談成早在近二十年前,他就簽下職業運動史上第一個五千萬美元合約,以及第一個破億、破兩億美元的合約,並打破高中生選秀簽約金、業餘球員大聯盟合約簽約金等合約紀錄高達數十次。

華盛頓國民隊前總經理Jim Bowden就曾對美國媒體透露,波拉斯會直接跟出手較為保守,從未超過大聯盟建議球員簽約金的球隊挑明,建議這支球隊直接跳過他旗下的球員,因為他的球 員可能不會跟他們簽約,「他希望,你如果準備好選他的球員,就要出得起代價。」這次波拉斯替陳偉殷談新合約時,一開始便喊出五年一億美元價碼,儘管最後以 八千萬美元成交,但先開出高價,可以在前期直接過濾掉無意爭取球隊,縮小合作對象範圍。另一方面,聽到高價還願意上門的對象,合作機率更高,談判空間也更 大,這也是一種高明的策略。

果然,他除了替陳偉殷爭取到高薪,還要到「逃脫條款」。也就是,合約滿兩年後,若陳偉殷這段期間表現佳,便有權不走完五年合約,可自行逃脫重新進入自由市 場,到其他比馬林魚更有競爭力的球隊,有機會替自己取得更好合約,讓收入再增加。「一般來說要是個咖,才能談到這種待遇。」曾文誠觀察。

敢破局

選手賣相不佳,寧隔年再談接著,「敢破局」,是這位美國大聯盟最強經紀人幾乎立於不敗的第二招談判心法。

曾文誠觀察,當波拉斯覺得手中選手選秀順位不漂亮,或合約不如預期,甚至不惜破局,寧可要選手休息一年,等第二年取得身價更高合約。如果球員是一項商品,就要在賣相最佳的時候再拿到市場上賣,絕不勉強出手。

例如,高中畢業球員有上大學的本錢,波拉斯會建議他們先就讀,再回來選秀。他看準每年球員的組合等條件不同,如客戶是游擊手,今年自由市場游擊手多,明年有高機率出缺,就請球員先休息,如此一來,醞釀奇貨可居的氛圍,讓這些球員未來幾乎都能在選秀中拿到更好報價。

去年,他讓旗下賽揚獎巨投謝爾澤(Max Scherzer)拒絕了老虎隊提出六年一億四千四百萬美元的合約,這是一招險棋。要知道這份年平均二千 四百萬美元的合約價碼,已是全大聯盟前六高的先發投手年薪,對一個年過三十歲的投手來說幾乎達頂標,但他卻敢說「不」,當時市場也一片罵他笨。

最後,謝爾澤卻投入自由市場,和國民隊簽下一張七年二億一千萬美元的史上最貴右投手合約,其中五千萬美元的簽約金,也是史上最高。

波拉斯敢拒絕第一份大約,是因為他會用各種統計數據去預測分析,手中大咖球員在各種不同球場和防守團隊下可能取得的成績,結合每位老闆的球隊與市場進行統計數據和經濟效益分析,藉此精準尋求銷售對象。

敢破格

跳過球團經理直攻球隊老闆跳脫既有市場規則大膽另闢蹊徑,是波拉斯談判心法第三招。

「頂級球員對各隊老闆來說,就像一個香氣四溢的米其林餐廳廚房,每個人都想大快朵頤,但只有少數人最後會坐到餐桌旁。」對破億美元的大約,他的方式是跳過 球團經理,直接找上球隊老闆談判,他先後和五個球隊老闆對談,才替謝爾澤爭取到大約,波拉斯接受彭博(Bloomberg)採訪時形容。

不只如此,一般運動經紀人談的是棒球,做為一個由律師轉行的運動經紀人,他卻懂得用不同語言和對手談判。

「我所要學習的是找到能打動每個老闆的模式,」波拉斯深知國民隊老闆是身價上百億美元的地產大亨,他逼自己去學房地產,學習用房地產語言談判,他透露, 「如果我去那裡談棒球,我可能一無所獲。我必須學習房地產,我要知道這些大老闆們是怎麼成功的,我得讓他們相信,這項投資對他是值得的。」波拉斯說,「我 的工作就是找到足夠的枕頭在床上,並且去找看誰想在上面躺下!」他的精算是,謝爾澤在防守差的底特律都能贏七○%的比賽,到防守一流的國民隊勝率會更高, 且該球隊觀眾人數低,有了謝爾澤能因此增加三○%球迷,吸引更多球迷也代表能提高電視轉播權利金,「球票將會銷售一空……,當你分析市場經濟因素後,難道 謝爾澤不能幫你賺錢嗎?」運用截止時間心理拉高價碼運用截止時間的心理同樣是波拉斯談判時的武器。一般來說,經紀人會希望球員未來的東家與合約越早確定越 好,他卻懂得大玩心理戰,讓球團頂著可能簽不下球員的壓力,最好的報價往往能在選秀截止前十五分鐘內獲得,所以他有耐心,也沉得住氣,最後一刻替球員簽下 大約,這招雖然高風險但也帶來高報酬。

一般來說,大咖自由球員大多在球季結束的十一至十二月完成簽約,但攤開波拉斯過去幫旗下自由球員談判新合約的歷史,往往拖到過完年甚至隔年三、四月開季前也屢見不鮮。

以陳偉殷來說,他這次的合約消息在一月中公開前,眼看自由市場表現優秀的其他大牌投手都一一和不同球隊簽下新約,有機會網羅他的球隊也越來越少,離新球季 開始只剩不到四十天,陳偉殷明明已是自由市場最好的先發投手,合約卻遲未確認,外界便開始擔憂陳偉殷合約動向,質疑波拉斯這次是否「玩過頭」了,最後優渥 合約到手,也讓外界又一次對波拉斯的手腕感到嘆服。

只不過,慣用拖延戰術的波拉斯不是沒踢過鐵板。他過去曾替手中球員拒絕球隊合格報價,試圖用時間換取理想報價,卻也發生過球季開打兩個月後該球員仍乏人問津,只好回頭和原球隊簽約的錯估形勢案例,但這些失敗經驗,在他三十六年運動經紀資歷中僅發生過數次。

「三敢」談判心法,讓波拉斯三十六年來幾乎立於不敗,成了全球最有權勢運動經紀人,這也促成了陳偉殷這張華人運動員史上最大合約的誕生。

【延伸閱讀】他,簽過最多破紀錄合約—波拉斯經手知名合約

球員:陳偉殷

簽約金(美元):5年8,000萬

時間:2016年

地位:華人運動員最高價合約

球員:馬克思•謝爾澤

簽約金(美元):7年2.1億

時間:2015年

地位:史上最貴右投手合約

球員:秋信守

簽約金(美元):7年1.3億

時間:2013年

地位:當時亞洲史上最高,現仍為韓國史上最高球員:史蒂芬•史特拉斯堡簽約金(美元):4年1,567萬

時間:2009年

地位:美國本土選秀球員最高合約,簽約完成離截止時間僅77秒,史上第一球員:艾力士•羅德里奎茲簽約金(美元):10年2.75億

時間:2007年

地位:當時史上最高價合約球員:艾力士•羅德里奎茲簽約金(美元):10年2.52億

時間:2000年

地位:史上第一份破2億合約

球員:凱文•布朗

簽約金(美元):7年1億500萬

時間:1998年

地位:史上第一份破1億合約

球員:葛瑞格•麥達克斯

簽約金(美元):5年5,750萬

時間:1997年

地位:史上第一份破5,000萬合約

球員:班•麥當諾

簽約金(美元):2年200萬

時間:1990年

地位:史上第一份選秀球員複數年約

球員:安迪•貝奈斯

簽約金(美元):23.5萬簽約金

時間:1989年

地位:當時史上最高選秀球員簽約金

整理:萬年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22

安索帕黃敏尉:媒體和平臺應從雇傭變為經紀關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068.html

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當下的快速發展對於以文字生產為職業的媒體人而言似乎並不是一件充滿競爭性的事情。

5月30日-31日,在“讓未來發生——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上,前沿機器人寫作DT稿王發布了顛覆傳統的新聞寫作方式。

在安索帕中國集團董事總經理黃敏尉看來,雖然AI在某種程度上會顛覆整個媒體的生態,但媒體的優勢在於能夠用最優雅的方式把信息傳遞到消費者面前。

安索帕中國集團董事總經理黃敏尉

“也許AI未來能夠改變我們整個傳播過程,媒體服務提升的過程里面可能有很多不同的環節慢慢會被AI技術應用給取代,但是對於業績、用戶、企業等相關策略,我相信AI短時間內是不可企及的。”

對於AI在媒體領域的具體影響,黃敏尉認為AI能夠承擔的媒體工作需要有標準的流程和嚴密的邏輯性,但在需要創意的媒體創作環境中很難仰望AI能夠很直接地取代個性。

此外,黃敏尉在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期間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2014年-2015年,整個移動營銷市場已經發生了非常戲劇性的變化。“2014年之前,我們一直在忙著探討移動終端到底在整個營銷里面扮演什麽角色?移動帶寬普及和微信推波助瀾的作用已經成功讓移動營銷越來越趨於成熟。”

無法忽略的大背景是,2014年視頻流量在移動端高歌猛進的同時,並未帶動移動廣告市場的井噴,視頻媒體和廣告主仍面臨著移動視頻營銷的困惑。一方面,手機屏幕的尺寸制約著傳統內容制作者的視聽創作和效果;而另一方面,視頻媒體在移動互聯網廣告營銷上,必須在內容和系統上進行全盤顛覆才能帶來收入規模的成長。

黃敏尉提供的數據是,2014年視頻媒體移動端觀看的占比在30%-40%,大部分流量都基於PC。但是兩年後的現在,視頻移動端帶來的流量占比可以達到70%-80%。

“移動互聯網已經根深蒂固地改變人類的生活,我們沒有預料到這件事情來得這麽迅猛。移動互聯時代,對於所有的人來講,想要做到全覆蓋是一個癡心妄想的事情,垂直領域的細分會對移動領域愈來愈重要,以前媒體都說在提供資訊,現在媒體大多數從提供資訊轉為提供場景化服務。”在黃敏尉看來,因為數字化帶來的產業變革,媒體現在也在改變。而第一個帶來的變化是內容生產者和平臺的關系,媒體和平臺應該是經紀關系,而不是雇傭關系,考核認證薪酬體系應該探索新的方式,讓媒體繼續保持專業和權威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551

調查:國內地產經紀人日工作16小時 七成月薪低於1萬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167.html

在中國的各個城市,有一群年輕人每天穿著西裝制服,他們了解每一套需要出租或者出售的房源,能流利地向往來行人介紹周邊各大樓盤的優缺點。隨著中國房地產進入存量房交易市場,這些撮合客戶買房賣房、租房的年輕人已具備了一定的符號意義——房地產經紀人。日前最新的一份調查顯示,全國29個城市的經紀人中,大部分經紀人一天工作16個小時,69.1%的月薪在3千至1萬元之間,1%月入3萬以上。

中國經紀人畫像:男、85後、未婚、大專以下

房地產經紀人學會的數據顯示,中國房地產經紀行業註冊機構逾5萬家,從業人數超100萬。

而這些經紀人多數有如下特質,有別於美國經紀人以中年女性為主,中國經紀大多都不足30歲的單身男性,學歷通常大專以下。因平均年齡較小,中國經紀人未婚比例偏高,未婚率達到62.8%。

休息時間:每周不足一天

房產服務交易平臺銷冠科技聯合浙江大學發布《2016中國房地產經紀人生存現狀報告》的數據顯示,僅有14%的經紀人每天工作時間在8小時以內,有36%的經紀人一天工作10小時以上,甚至有1%的人是從醒來一直忙到睡覺,一天工作16小時。同時,87.4%的經紀人每周休息時間少於一天。

而69.1%的經紀人平均月薪在3千至1萬元之間,有10%月入1萬到2萬元,且有1%月入3萬以上。

客戶爭執超過30%

數據顯示,曾與客戶起爭議的經紀人占32.7%。客戶、經紀人的爭議聚焦在錢上,其中64%的爭議都因傭金而起。其爆發爭議的重災區還有談判,“協調業主與買方的心理價位”是家常便飯。此外客戶隱私也是非常突出的爭議點,46%的爭議爆發在“要求客戶留下必要的個人聯系信息”這一點上。

因此對於經紀人而言,如何獲取客戶的信任、如何用恰當的方式獲取和利用客戶信息,是非常值得重視的一項內容,並影響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小經紀門店服務感受好

對於購房者而言,一站式買賣房屋服務顯得尤為重要。數據顯示,經紀人年齡集中在21-30歲,而在經紀人數量少於5人的小微門店中,26歲以上的經紀人比例較高。小微門店的經紀人學歷比連鎖店高,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比連鎖店高出10%,對工作的滿意度遠高過連鎖品牌。

 

29城市經紀人收入排行榜:北京最高,貴陽墊底

參與調查的29城中,除了北京、上海在經紀人收入上優勢明顯,其他各城市經紀人差距較小。所以,如果想從事這個職業,選擇北京、上海將是不錯的選擇。

事實上,伴隨我國房地產市場的迅猛發展,房地產經紀行業市場迅而產生並不斷擴大。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房地產行業的銷售額實現8.73萬億歷史新高,同比增長了14.4%。僅北京、上海、深圳三個城市二手房交易額達2萬億元,新房交易額1萬億元,二手房交易數量遠超過新房。而未來如何關心和規範這些經紀人將成為每個中介公司乃至行業所面臨的問題。

國外房產經紀人要求高

而國外房地產行業,早已對經紀人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英國和澳洲等英聯邦國家,房產交易已經形成了比較規範的流程與規則。

首先,房產經紀人會介紹房產,詢價和談價,這是經紀人的職責也是交易環節最重要的一環。西方經紀人以其專業性解答客戶關於房產本身的所有問題,諸如:內部空間,材質,保修年限,折舊年限及金額,每月維護費用,房產屬性,過往交易歷史等專業問題。值得一提的是,西方經紀人通常只服務買家或者賣家單獨一方,並不進行雙向服務。

“無論是美國,英國還是澳洲,如果沒有政府頒發的持牌證,經紀人就不能受雇於經紀公司。由於經紀人需要持牌,因此首先國外的房產經紀人學歷普遍很高,對房產開發和建築領域的專業性不言而喻,高學歷也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客戶在購房時客戶體驗的專業和舒適性。同時,在西方銷售方式都以電子郵件形式作為主要溝通手段。原因是很多國家都對電子郵件的法律效應有嚴格保護,以電子郵件形式的往來對話能獲得法律保護,這也是從側面對於交易和購房者保護的重要手段,以此來監督行業的透明和準確性。”萊坊上海國際投資部副董事俞俊告訴記者。

以美國得克薩斯州為例,從事房地產這一工作之前,房產經紀人要學習完成6門學科,180小時的課堂學習。其中包括:現代房地產學,得州房地產法,代理法,合同法,房地產金融,以及相關法令頒布的合同。學校課堂完成後,經歷4小時的全國和地區的考試合格,通過FBI的背景調查,簽約經紀人公司才頒發執照。之後必須經過四年以上實踐工作才可以獲得Broker資格(獨立經營的經紀人)。為保證專業水準和服務質量,房地產經紀人員每年還必須參加考試接受再教育,執照每2年須重新申請換發。

俞俊表示,由於國外房產經紀人一般只代表一方的利益,90%的經紀人都是賣方代表,最終成交後,經紀人不會收取買房人的錢。剩余百分之十國外的買方代表,往往是服務於時間緊迫且對市場不了解的購房客戶,這些客戶一般會向買方代表支付一筆費用,讓其幫忙搜集各種房源。

反觀國內,對於經紀人的監管和培訓並未出現,因此經紀人素質也並不相同。一位地產業內高層認為,過去一年,中介行業被互聯網還有金融這樣的概念妖魔化,這個行業湧入了很多野蠻人,整個行業空前浮躁,服務品質不斷下降。未來中國經紀人也應像國外學習,進行持牌考證制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02

網紅由泛娛樂向垂直專業化過渡 近四成已簽經紀公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0214.html

23.8%,這是目前國內網紅簽約經紀公司的比例,這個數字是艾瑞資訊集團與微博聯合發布的《2016網紅生態白皮書》中的一個統計數據。

眼下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在經歷了2015年單打獨鬥的野蠻生長後,網紅正在加速步入產業化階段,與之相伴的是網紅變現也由過去主要靠C端打賞,向廣告、電商、藝人發展、IP品牌化等多化渠道延伸。

6月16日,“國民老公”王思聰、Papi醬、張大奕等直播、網紅大咖齊聚上海,走上紅毯並參加2016超級紅人節論壇,一同進行行業交流的還有數十家經紀公司和投資機構。從前端直播到背後資本,這個龐大陣勢已經將網紅的產業鏈趨勢描繪出來。

看到網紅直播強大的聚流量效應,微博在上個月上線了直播頻道。在隨後進行的一場網絡直播比賽上,6萬多場紅人直播吸引了2億人次觀看,2萬多位視頻紅人參與,累計播放量超過10億次,80多位時尚紅人在微博上賣出了125萬件寶貝。這個結果讓微博CEO王高飛感到驚訝而滿意。

“我們現在培養網紅的模式和藝人培養基本上采用的是同一套體系。”出席該論壇的國內在線演藝經紀公司熱度傳媒CEO鄧雙成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這家公司旗下目前有3000多網紅,大學生群體和喜歡表達的社會人士是主要招募對象。他透露,公司旗下位於上海的網紅一般月收入能達到1.5萬元,表現突出的年入百萬,已經超過三線明星。

來自四川一所藝術院校的大三學生“馮朗朗I”是這家公司3000多名網紅之一,他剛剛獲得了由微博聯合21家行業機構舉行的“超級紅人節”直播比賽的新銳主播獎第一名,他在直播中表演唱歌,兩周收到了粉絲送出的價值120多萬元的虛擬禮物。他說自己所在學校近一半學生參與過直播,不少同齡人希望借此解決畢業後的出路。

就連北京電影學院等全國類藝術院校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網上做直播的現象也比較普遍。該校表演系大一學生張藝馨不久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說:“老師不想讓我們做直播,覺得有點low。”

事實上,過去一年野蠻生長的網紅視頻與直播現象在公眾眼中建立了一個並不“高大上”的印象,特別是那些為吸引眼球不惜秀下限的做法,甚至受到了監管層的幹涉。但隨著網紅向垂直專業化、意見領袖方向不斷分化,這種觀念正在迅速被轉變。

杭州一家服裝電商企業及網紅服飾品牌商緹蘇創始人施傑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公司現在有30多個網紅,她們的工作不是直播,而是隨時把握當季服飾流行款,通過網紅身份與粉絲互動,搜集市場反應,這些信息成為公司生產團隊的制造源頭,用柔性供應鏈快速生產出市場喜歡的服裝。網紅的出現,讓這種生產方式比傳統服裝產業生產流程快幾個月,同時降低了庫存。今年5月份,嘗試進軍網紅電商的光線傳媒斥資3000萬元入股杭州緹蘇,占股6%。

類似這種專業網紅目前正在各垂直領域被孵化出來,他們逐漸成為各自領域的意見領袖。根據易觀智庫最新發布的網紅研究報告分析,網紅的人格化營銷迎合了中國目前個性化消費升級,網紅電商的品類集中在女裝和化妝品,隨著其他垂直領域網紅也嘗試通過電商變現,接下來會有包括母嬰、家居、運動戶外等更多品類加入網紅變現商品,從而與更多實體商業相結合。

網紅向垂直細分領域的分化也帶來了變現方式的多元化可能。但目前來看,粉絲對直播紅人的打賞仍是主流,電商所占的比例還很小。“未來電商變現將會占到50%以上。”達晨創投董事總經理高洪慶看好網紅變現的這一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308

体育经纪,买出一个大产业?

http://www.xcf.cn/tt2/201607/t20160729_775348.htm

http://www.xcf.cn/tt2/201607/t20160729_775348.htm 体育经纪是体育产业链上最容易赚钱的环节,以万达、恒大、华人文化等为主力的中国资本正全面进军欧洲足坛,引进球员、收购俱乐部兼购买赛事IP,并以此为契机构建以运动员为核心的经纪产业链。张伟靖/文

  2016年6月10日,全球竞争最为激烈、商业价值最高的洲际足球赛事欧洲杯在法国拉开帷幕。预计本次比赛平均每场直播将有1.47亿人次观众,累计观众达66亿人次,而其中最大的亮点在中国—将会有超过12亿人次的中国球迷收看本届欧洲杯。

  这12亿人次所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构成了中国资本在欧罗巴豪掷千金的底气。以万达、恒大、华人文化等为主力的中国资本正全面进军欧洲足坛,从引进球员、收购俱乐部到购买赛事IP,一掷千金。

  体育产业升级催化剂

  多年来,体育在中国一直属于公共事业部门,由政府主导,资金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与体彩收入。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46文(《关于加快发展 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要求“推行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享,加快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 模超过5万亿元。一个巨大的产业机遇正式开启。

  在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之下,中国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化产业链,尤其在产业链上游(图1),运动员的培养以及明星运动员的商业化活动基本由 国家队决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家体育总局及其下属的政府体育部门充当了体育经纪人的角色,商业化的体育经纪仍处于萌芽的初级状态。

  从世界体育产业发展历史来看,体育经纪人和经纪公司的有效介入,才让运动传播业和体育产业有了质的变化,作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润滑剂和催化 剂,从事体育赛事、体育组织的品牌包装、经营策划、无形资产开发以及运动员的转会、参赛等中介活动的体育经纪在拉动体育经济增长,繁荣体育市场,促进体育 产业发展方面至关重要。

  随着民间资本的介入,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中国职业体育领域很可能会复制欧美的情况:经纪公司拥有某些运动员的部分或全部所有权,用自己的资本信誉签约更多的运动员,担任他们的经纪人,全权代理他们的职业生涯及商业开发。

  产业链上最容易赚钱的环节

  尽管从体制和道德层面,舆论对于现行高度商业化的体育经纪人制度褒贬不一,也时不时有明星运动员与明星经纪人反目的狗血新闻,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是体育产业链条上最容易赚钱的一个环节。

  以英超为例,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英超联赛俱乐部支付给经纪公司的佣金高达1.95亿美元,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了2260万美元。《太阳报》新近公开的最新赛季各俱乐部支付给经纪人的佣金列表,更是清晰地展示了这一行业的吸金能力(图2)。

  球员经纪人的佣金计算,首先取决于经纪人和球员之间的经纪合同,通常是球员转会费或商业代言税前收入的4%到10%,球员个人的名气和经纪人的 影响力都会影响佣金的计算与支付。理论上,球员应在每个赛季结束,即俱乐部对其支付完一年工资时将合同规定的佣金交给经纪人,但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不够知名 的球员和经纪人身上。对于明星球星来说,把经纪人佣金转嫁给俱乐部几乎已成惯例。

  足球如此,其他运动同样也不例外。2015年9月《福布斯》公布的全球十大体育经纪公司显示,位居首位的CAA与包括美国四大职业联盟(橄榄球 NFL、棒球MLB、篮球NBA、冰球NHL)在内的众多运动项目领域的307名运动员签订了总价值64.3亿美元、总年限达1014年的经纪合同,而公 司自身所赚取的佣金总额也有2.6亿美元(附表)。

  在中国体育产业化改革的浪潮中,足球运动走在了最前列,中国足球资本已成为欧洲球员的大买家。有报道称,中超联赛在2016年的冬季转会窗中, 总开销极有可能超越英超,占据全球头把交椅。2015赛季,中超联赛冬季和夏季两次转会的转会费总支出金额为10.2亿元左右,按照现行经纪人佣金的惯例 计算,中超经纪人在2015赛季支付的“佣金”理应超过1亿元,但目前尚未有中国企业能够在该产业脱颖而出。

  资本出海买买买

  王健林曾说过,“文化、体育、金融等产业资源,特别是上游产业资源,基本已被欧美企业瓜分,想自己发展基本没有可能,只有通过并购才能获得。”以万达、恒大、华人文化等为主力的中国资本正全面进军欧洲足坛,从引进球员、收购俱乐部到购买赛事IP,一掷千金。

  从商业模式角度来看,经营俱乐部或赛事IP均属于超大投入,一般的资金介入后很难盈利。以恒大淘宝为例,在恒大和阿里两大土豪不计成本引进优秀 球员教练的支持下,2015年球队战绩斐然,公司年报显示其当年营业收入3.8亿元,但总成本则接近12.7亿元,总计亏损超过9亿元,而成本高企的原因 则在于引进球员和教练的薪酬高。恒大淘宝在年报中指出,这种高成本运作将是常态,因为“这是俱乐部持续保持最优战绩的前提和保障”。可见,运营足球俱乐部 是门烧钱的生意,只有顶级资本才能玩得转。

  相比俱乐部,经纪人可谓足球世界中最容易实现盈利的轻资产领域。2015年11月,郭广昌主导投资的复娱文化公告,其子公司复娱香港以200万 欧元,约折合人民币1366.84万元购买START BV持有的START S.A 约0.865%的股权。START S.A是豪尔赫·门德斯旗下的 经纪公司。复娱文化CEO施瑜透露,正是看好足球经纪业务的投资回报能力,才以此为切入口进入体育产业。

  复娱文化的收购并非独一无二,有钱任性的顶级富豪资本全面进入欧洲足坛的同时,中国球员买卖的市场也正在打开,A股上市公司纷纷赴海外购买经纪公司,发展自身的经纪业务。

  2015年4月,贵人鸟(603555)发布公告,投资2000万欧元入股西班牙足球经纪公司 BOY(THE BEST OF YOU SPORTS,S.A),布局体育经纪产业。BOY主要从事足球经纪业务,收入源于对球员服务和对俱乐部服务两 部分,与皇家马德里、切尔西、国际米兰等知名俱乐部保持良好关系,在西班牙经纪公司中处于最顶尖水平。BOY非常重视中国市场的开发,2015年,为皇马 签下其在中国市场的第一笔赞助合同。未来BOY将为中超输送更多的优秀欧洲球员和教练,把中国的年轻球员送往欧洲进行培训,积极寻找机会将中超联赛的优秀 球员输送到欧洲主流联赛。

  2004年成立的双刃剑体育是中国最早介入体育营销的公司之一,其主营业务为帮助品牌方对接体育资源,2015年双刃剑借道博股份 (600136)登陆A股市场。据道博股份财报,双刃剑在2015到2017年间共有预算2.8亿元,用于投资体育赛事运营、体育版权和体育经纪等领域。

  在获得资本保障后,双刃剑创始人蒋立章首先想要做的就是,与欧洲经纪公司合作,将年轻中国球员输送到中国资本控股的国外俱乐部训练,并运营相关的赛事版权和球队在中国的活动。

  2016年4月18日,道博股份公告称,拟出资395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9032.5万元)受让上海耐丝所持 Nice International Sports Limited(简称“耐丝国际”)100%股权,从而实现对旗下两家经纪公司MBS(西班牙)和 MBS(英国)的间接控制。

  MBS直接拥有众多球员IP资源,并与众多俱乐部保持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道博股份拟通过本次交易间接持股MBS 公司后,加速取得国际顶级体育资源以加强现有的明星赞助代理业务,开拓国内外职业运动员转会及挖掘工作,推进公司“体育营销生态圈”战略。

  此外,雷曼股份(300162) 独家冠名葡甲足球联赛,同样看重球员经纪以及青训业务。通过与葡甲联赛的深度合作,公司开启“雷曼留洋计划”,致力于将潜力新星输送至葡甲等欧洲联赛,提升中国球员实力,同时可以获得可观的球员经纪业务收入。

  以运动员为核心的经纪产业链

  由于中国体育产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体育营销、赞助管理与经纪业务尚未有专业化分割,体育经纪业务先行者们主要承担的仍是品牌客户与体育明星之 间的对接角色:与品牌客户确定营销方案、销售意向或者合同后,向体育明星采购代言权益,最终从品牌客户处获取营销收入,通常为代言费的15%—这种一锤子 买卖的模式与成熟的体育经纪产业运作仍有很大距离。

  欧美成熟的经纪公司主要对接球员和俱乐部两端。以与郭广昌合作的门德斯为例,其经纪业务从发现培养运动员开始,将有天分的孩子从少年阶段送到葡 萄牙当地俱乐部培养,到18、19岁成年后,经纪公司再把球员安排到相对中流的球队锻炼,如球员表现突出,则随后还会进入更高级的球队。经纪公司对球员的 培养过程是贯穿始终的。

  另一端,经纪公司与各俱乐部保持着良好关系。为了保持战绩,俱乐部永远有买卖球员的需求,也依赖自己信任的、有经验的经纪人帮其完成买卖球员的工作。

  据复娱文化CEO施瑜透露,其入股START S.A后,将与门德斯在中国组建合资公司,复娱文化会占该合资公司51%的股份,后者的主营业务是将门德斯在欧洲的业务复制到中国。

  与复娱文化类似,多家入股海外足球俱乐部的企业均将球员培训作为主要发力点,着眼于未来的经纪业务。合力万盛在以800万欧元成为荷兰海牙俱乐 部决定权股东后,迅速开始借助对方的青训资源培养中国球员、教练、管理者。拿下西甲冠军马德里竞技20%股权的万达,更是多次运作小球员到西班牙学习深 造。

  与足球经纪清一色的海外购买模式不同,在一些相对小众的体育项目中,有创业公司开始着手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商业化体育经纪模式。刚获得华人文化1亿美元融资的盛力世家从创立之初,就坚持体育经纪和品牌赛事开发并行的路线,依托签约的明星运动员打造商业赛事。

  目前盛力世家签约运动员近200人,包括花样滑冰运动员申雪/赵宏博、知名职业拳手邹市明、杨连慧,以及极限马拉松跑者陈盆滨等各自项目的精英,并依托这些人打造了“冰上雅姿”、“世界拳王争霸战”、“挑战100”等领先业内的体育品牌,获取商业上的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