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拚造城 台商成了對岸資產股

2010-12-20  TCM




未來十年內,中國將讓三億人變成城市人,成為全球最大的城市化國家,也興起了地球上最大的造城運動。

但這股造城運動不止是讓農村變城市、讓舊城市變成新城市、讓中國處處是工地,也造出大問題來,城區動輒擴大十倍甚至百倍,連沙漠中都能造出空城,也造出貪官與汙吏,連台灣的上市公司都被影響到,變成了土地暴發戶。

荒謬一: 窮縣硬舉債,造出爛尾樓

花大錢蓋新城,全球最知名的案例就是中東的杜拜,但在中國到處都是杜拜傳奇。 一樣是荒漠地區,窮縣竟然舉債蓋新城,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清水河縣,這是一個年收入只有人民幣三千多萬元的縣市,在中國被定義為貧困縣市,但這個城市卻像中東的杜拜一樣創造了沙漠中的奇蹟。

因為這個城市竟然斥資人民幣六十多億元(約合新台幣三百億元)建新城,而且整整花十年的時間造新城,但結果就是留下豪華的政府大樓與一堆爛尾樓(中途停擺無人接手的樓房)。

為何清水河縣造新城的運動會停擺,答案跟杜拜泡沫是一樣的,因為清水河縣的收入根本無法支撐建設費用,因此工程無法持續下去,現在更慘的是,清水河縣光是每年的利息多達人民幣上億元,要不吃不喝四年才能還清利息。

荒謬二: 高房價鬼城,沒人要去住

沙漠的奇蹟不止一個,中國還有一個富有的地方蓋出空空蕩蕩的鬼城。中國有一個內陸城市被喻為有潛力超越香港成為全中國人均收入最高的地方,它是三面被黃河環繞,蒙古帝國創始人成吉思汗的長眠之地,內蒙的鄂爾多斯市,翻成漢語是眾多的宮殿的地方。

現在這個城市靠揚眉吐氣(羊毛、煤炭、稀土、天然氣的諧音)發財,於是它也蓋起新城,在一片荒漠中建起一座新城名叫康巴什。這裡原本住一千四百人,用了六年造新城,變成方圓近三十二平方公里的現代化城區,初期容納三十萬人,未來則高達百萬人。

但美國《時代》雜誌為它拍了一個攝影專欄,稱它是一個現代化的城市廢墟,因為這個新城完工後,經常街上空無一人,被稱中國的鬼城。

一個嶄新的城市為何沒人住,原因就是這裡本來人口稀少,接著是中國每蓋一個新城區,就是等於房價要上漲,現在鄂爾多斯康巴什地區房價每平方米人民幣七千元,比金融海嘯前翻了一倍,也比舊城區漲得還要多,因此也就沒人要去新城住。

但 沒人要去住,中國式的造城運動還有一個高招,那就是把所有的政府機構、公共建設、學校等等搬到新區,甚至用補貼的方式要公務員去買新城區的房子,市價每平 方米人民幣七千元,公務員在新區買房子,就只要三千元左右。這樣好不容易,鄂爾多斯三十萬人的新城市,現在號稱有住民三萬人。

只是,明知可能造出鬼城,中國還到處在造新城,除了促進城市化進展之外,地方政府有什麼利可圖?

再往江南的杭州看,當杜拜泡沫尚未浮現,杭州前市委書記王國平喊出杭州要成為中國的杜拜,他推出了堪稱中國最大的造新城運動。

一口氣要沿著錢塘江打造十座新城,總面積達四百四十一平方公里,相當於造出一個半的台北市來,預計居住人口將超過四百萬人,等於要讓人口六百多萬的杭州,突然增加出六○%的人來。

可怕的是,新城的地價高得嚇人,聯發紡織杭州總經理李淑雅指著錢塘江的新房子說,金融海嘯時每平米人民幣六千多,現在竟然是二萬八千元,漲了三倍半。但地鐵等設施還在興建,未來還可能上漲。

與台商何干? 徵地補償費,獲利破億元

龐大的投入經費與驚人上漲幅度,代表中間可能產生的弊端,於是還沒等到新城完成,王國平就下台了,中國官方的中評社發文批評王國平主政十年、爭議十年,甚至是充當房地產業者的代言人,當地杭州居民更直指他是貪官。

只是,中國造新城運動再大跟台灣怎麼會有關係?其實大大有關。走在杭州的新城區,嶄新的商業大樓與住宅區中居然有紡織廠,竟然就是台灣新纖的杭州廠。

新纖代理發言人鍾永鴻說,十多年前,新纖在杭州投資買下了這三百多畝的土地,當時四周都是荒野,新纖還是第一家進駐這個工業區的業者,因此落腳在大馬路旁的第一排。但今天的新纖被新城包圍了,地方政府出面要新纖搬家。

先來後到有個順序,地方政府自然不敢強徵台商的土地,所以現在新纖等著大陸官方替它找工業區的土地,然後用市價賣回給地方政府,一來一往之間有人民幣數億到十億元的收益,台商竟然成為大陸造新城運動的資產概念股。

這樣的公司其實很多,在昆山就有冠軍磁磚跟金洲兩家上市公司,土地被地方政府收回,帶來豐厚的土地處分利益,都能貢獻近一個股本的獲利。所以中國造城運動,雖然造出了鬼城與貪官,但也讓一個接一個的台商突然間成為土地暴發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7

台灣商仲市場服務費砍到見骨 不打割喉戰 劉學龍在對岸拚出頭

2011-4-4 TWM




為了搶業績,台灣商用不動產顧問公司近年大打價格戰,佣金成數從一%砍到○‧一%。近來,商用不動產市場又受到政府打房波及,高力國際則另闢戰場,成功打入上海商仲市場。

撰文‧梁任瑋

奢 侈稅猛力打炒房,連商用不動產市場也掃到颱風尾,標售案接連流標,當房市一片淒風苦雨之際,高力國際台灣分公司日前卻悄悄賣掉了中國第一高樓「上海環球金 融中心」給湯臣集團,是台灣少見的商用不動產跨海成交案例。高力國際不但坐收上千萬元佣金,也寫下兩岸不動產跨海招商引資的新模式。

時序拉回至去年底,由日本森集團投資興建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完工兩年後首度開放八個樓層對外銷售,在第一時間掌握到訊息的高力國際台灣總經理劉學龍認為機不可失,立刻聯繫口袋名單。

「賣方的銷售門檻嚴苛,讓我們找買家的過程四處碰壁。」劉學龍說,森集團要求買方只能自用,且七年內不可轉售,即使轉售也要經過他們同意,更重要的是買家必須兩周內回覆意向書。原本鎖定台灣金控業者行銷的劉學龍,也因法令限制、時間緊迫吃了閉門羹。

眼看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高力國際及海峽兩岸投資部總監林靜與董事柯昇沛,連手找到了湯臣集團執行董事湯子嘉,讓交易案出現生機。

林靜說,當時她人在台北,每天用國際電話會議與客戶開會,中間也一度因雙方條件談不攏破局,最後透過協商,還是在今年一月二十八日順利以人民幣每平方公尺八‧三萬元(每坪新台幣一百二十四萬元)天價成交,創上海A辦最高成交紀錄。

去年八月,劉學龍從廣州分公司找來香港籍的代理部總監林靜,將觸角伸入到對岸,果然一出手,就賣掉上海第一高樓。

事 實上,台灣商仲業這兩年掀起一股不動產標售風潮,為了搶業績,佣金成數更從行規一%砍到○‧一%,「商仲服務費割喉戰,已經不以成交總價為目標,甚至有人 做一件案子固定只收八十萬元,還有仲介只跟買方收費。」某外商不動產顧問公司總經理就私底下抱怨,同業惡性競爭砍到見骨,真的愈來愈難生存。

「我已經不會再去碰殺價搶單那塊市場。」劉學龍表示,商用不動產顧問公司只有提升價值,才能跳脫價格戰,否則一定會惡性循環,「但是短期之內,台灣商仲市場的價格戰恐怕仍會持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1

對岸觀眾也挺國片的三大關鍵

2011-11-21  TCW




十一月份,中國共有三十部電影上 映,來勢洶洶的好萊塢大片軍團,幾乎擠爆了各大院線的檔期,即便是中國國產片,上映空間也很小。

然而,台灣電影《星空》不僅成為第一部兩岸三地及北美同步上映的國片,也創下近年國片登陸票房佳績。在中國上映首個週末,它就以人民幣一千萬元(約合新台 幣四千七百五十萬元),衝上全中國當週票房第三名。

中國電影市場去年票房超過人民幣一百億元,相當於台灣年度總票房(約新台幣六十億元)的八倍,一直是國片努力爭取的市場大餅,但因競爭激烈,台灣電影進軍 大陸迄今沒有太多優勢。

二○○七年以來,在中國上映的台灣電影(不含兩岸合拍片)有八部,其中總票房達到人民幣一千萬元以上的只有三部,分別是《海角七號》、《愛到底》,以及 《五月天追夢3DNA》。

至於合拍片,近五年在大陸上映約有十四部,票房高者多為新台幣億元起跳的大成本製作;但製作成本一億元以下的小品國片,中國票房卻超過人民幣一千萬元者, 目前只有《星空》。

而《星空》能在對岸創下票房佳績,其幕後推手是中國上市電影公司華誼兄弟。做為華誼兄弟首次投資的台灣電影,《星空》在中國票房衝出重圍的三大關鍵,包括 華誼兄弟既有的通路優勢、題材本身的超寫實性,以及兩岸三地同步上映的發行策略。

關鍵一:合夥擴通路取得最快進軍中國的門票

國片登陸的第一項關鍵是通路。過去,台灣電影必須與其他國家爭奪中國每年五十部外國片的限額,其中二十部固定是好萊塢電影,台灣電影很難取得進入中國市場 的門票。

取消台灣電影進口配額,國片登陸只要通過內容審核,就可在中國電影市場分一杯羹。然而,國片進軍中國仍困難重重。多年來,台灣電影由中國官方的中影及華夏 兩家公司引進,現在雖有ECFA放寬配額,但引進公司仍只有這兩家,如果他們不埋單,國片一樣進不去。

要跳過這兩家而能進入中國,合拍片是一種方式。《星空》是原子映象和中國華誼兄弟合拍片,而華誼兄弟不僅擁有自家影城,也有大陸的通路優勢,是電影賣座的 首要條件。原子映象負責人、《星空》製片劉蔚然指出,兩岸合資不僅讓拍片資金更加充裕,最重要的是,在通路發行上有更好的空間。

資金方面,在台灣導演、目前擔任華誼兄弟總監製的陳國富牽線下,促成了華誼兄弟的投資,將製作成本提高至四倍、約新台幣九千萬元,也讓《星空》變成一部大 格局的奇幻作品。

陳國富指出,製作費增加,主要提升了幾個元素,一是演員組合,二是能以大量電影特效來豐富角色的內心世界,甚至不惜耗費重金到巴黎出外景,拍攝故事的結 局。他認為,如果《星空》維持原來低成本規模,在市場上更沒機會。

透過兩岸同步上映來吸引資金,一方面為了實現故事裡的視覺想像,另方面也是給製作團隊壓力,一定要讓更多觀眾看到這部作品。陳國富說,「有時候低成本像是 一種逃避,以為低風險是精打細算,實際上是不敢挑戰市場,不敢對結果負責。」

關鍵二:題材跨地域非寫實故事,較易被埋單

國片登陸的第二項關鍵是題材。由於兩岸觀眾品味相差極大,加上中國電影沒有分級制度,在台灣暴紅的電影題材,在對岸未必吃得開,例如黑道題材的《艋舺》, 即使在台灣票房破億,進軍中國恐怕連審查第一關都過不了。

《星空》導演林書宇認為,適合兩岸口味的電影主要有兩種,一是超地域的非寫實題材,另一種是跨越兩岸的故事。改編自幾米繪本的《星空》,內容上沒有涉及血 腥、暴力等元素,題材又是現代童話、超越國界的青少年成長故事,在審查上也不會有問題。

關鍵三:發行創話題上映日越接近,票房越好

國片登陸的第三項關鍵是發行策略。根據好萊塢電影發行策略,發片之後在不同國家上映的速度越快,票房越好,平均每間隔一.三天就在一個國家上映,賣座最 好。然而,一般台灣電影都是先在台灣上映,再透過引進方式在中國上映,《星空》卻是十多年來第一部在亞洲和北美同步上映的台灣電影,成功引起話題。

陳國富指出,兩岸三地同步上映的結果還要評估,好處是減少盜版和網上下載對票房的衝擊,但也有缺點,三地的行銷策略各有所需,配合起來可能相互牽制,包括 每個地區的檔期情況不相同,同步上映並不適用於所有類型的電影。據了解,原本《星空》打算在耶誕節推出,但十二月至二月是中國的賀歲檔期,無法爭取到好的 上映機會,只能提前上映。

進軍大陸市場固然是國片的未來出路,但陳國富認為,當務之急就是在本土市場站好腳步,站穩了就不敗,知道自己不敗就有自信向外發展。他說,一部台灣電影如 果在本土賣了幾億,消息也會擴散到海外,這就是最好的國際行銷。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合拍片須迎合中國審批制度和當地觀眾口味,《星空》卻仍保有創作上的自由,並以超寫實的題材故事,吸引兩岸觀眾。因此,政治大學廣播電 視學系副教授陳儒修認為,《星空》是目前合拍片最好的方向,也開創了兩岸電影業合作的新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85

合併後資金枯竭 去年第三季告急 奇美電向對岸四大銀行借錢始末

2012-3-5  TWM




奇美電處境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在申請債務展延的奇美電,竟爆出六百億元的大陸銀行借款,這筆巨款是誰借的?是合併之前還是之後?奇美電已經三個月 沒有董事長了,這筆債與兩大股東鬥法有什麼關聯?

撰文‧林宏文、翁書婷

八十九、九十、九十一……,這是奇美電沒有董事長的第九十一天,十萬人的生計、高達二五○○億元的債務,只靠奇美電執行長段行建在撐,銀行團聯貸案的救援 資金還沒到位,奇美電又再爆大陸負債約新台幣六百億元,這筆錢是誰借的?錢又用到哪裡去了?

若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來形容奇美電的處境,再貼切不過。許文龍家族、鴻海兩大股東爭議沒停過,董事長人選懸而未決,眼看一年內要到期的債務高達六九 ○億元,卻又再傳出大陸巨額貸款,讓小股東都忍不住皺起眉頭:「到底奇美電在搞什麼飛機?」

跨海求金援周轉

財報上隱藏的六百億借款

二月中旬,在奇美電年初向經濟部申請債務協商後,這是第二次奇美電所有的債權銀行齊聚一堂,討論奇美電的債務展延問題。只是會議才結束,就被爆出奇美電在 大陸銀行也融資貸款達六百億元,讓銀行團擔憂奇美電的償債優先順序及債務展延後的資金流向。

於是各種揣測紛紛出籠,一方傳出,這六百億元貸款是合併前群創借的;也有人認為,鴻海集團向來與大陸關係良好,是群創借來支援鴻海集團金庫所用。

不過,奇美電財務長陳彥松鄭重澄清:「外界傳言有諸多錯誤,大陸銀行貸款並不是舊奇美電和群創合併前的貸款,而是新奇美電於合併後才陸續借款的。」為何奇 美電需要在大陸借款六百億元?陳彥松解釋,「去年開始,奇美電陸續向大陸四大國有銀行和部分城市銀行貸款,用途多樣,有些支付員工薪水,購買材料、開帳 等,屬於短期借款,並非單筆而是多筆借款。」業界分析,奇美電在大陸的液晶面板產線主要以模組及後段組裝為主,需要高資本密集投資的前段生產線主要都在台 灣,因此大陸借款主要用來購置材料及發給員工薪水所用,等銷售款項回流後,再還給大陸銀行。

儘管如此,外界仍疑惑既然用途正當,為何不清楚揭露?嘗試在奇美電子去年第三季合併報表裡找答案,除了二五三三億元(含一年內到期金額和聯貸銀行主辦費) 的長期借款詳細揭露借貸期間與金額,八○三億元的短期借款,既未明列債權人,也無任何解釋,對比一○年九月底奇美電的短期借款僅二四○億元,過去一年內短 期借款增加五六三億元,與陳彥松解釋向大陸銀行融資六百億元的說法兩相對應,幾乎可說過去一年奇美電的資金活水多靠大陸銀行供給。

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電兩大股東漸行漸遠,在各項議案上看法相差甚遠,更別說用實際行動金援奇美電。即使奇美電高層辛苦為聯貸案奔走,卻沒有任何進展, 加上美國、歐盟反托辣斯案的罰金接連支付上百億元巨款,讓奇美電資金水位拉警報,是否在此考量下,最後不得不跨海向大陸銀行尋求資金支援,不得而知。

但可以想見的是,在台灣遍尋不著資金下,最後奇美電只能仰賴大陸銀行幫忙,若以短期借款須在未來一年內償還,在沒有重議新約的前提下,加上奇美電一年內將 到期的長期借款達六九○億元,等於未來一年奇美電須償債近一五○○億元,帳上現金又僅剩六一八億元,凸顯奇美電捉襟見肘的問題嚴重。

對此,陳彥松雖不置可否,但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正因在台灣借不到錢,加上兩大股東之間的爭議影響銀行聯貸信心,奇美電不得不往相對有意願金援面板廠的 大陸去籌錢。」業內人士便痛批,政府一面說支持面板業,金管會卻要求銀行警戒面板廠借貸曝險,在銀行限縮面板廠借貸額度下,不往外找錢,難道是要面板廠 倒?

鴻海、許家、銀行團

三方角力 誰占盡便宜?

舊債未了、新債又來,主辦聯貸案的台灣銀行董事長張秀蓮坦言,「這個案子不會因為大陸借貸橫生變數,一切就看各銀行回去董事會呈報結果,但大家都有一定程 度的共識。」張秀蓮也透露,銀行團也不是無條件的全面支持,包括利率協商、甚至要求奇美電須在三月底前選出董事長等條件,洋洋灑灑列了好幾頁,只有在奇美 電滿足這些條件下,高達兩千億元的聯貸案才有得談。

只是,奇美電董事長從去年十二月懸缺至今,鴻海集團每每被問到奇美電聯貸案,都以「鴻海只是小股東,那是郭台銘(鴻海董事長)個人投資」為由,答案永遠是 「不予置評」;奇美實業則先是改派法人代表把球丟給鴻海,如今也在擔憂奇美電債務問題可能燒回奇美實業,甚至考慮發行公司債,「許家自己也是自身難保。」 業內人士說。

在郭台銘、許文龍兩大股東爭議枱面化之後,原本奇美電對外宣稱農曆年後應可選出新任董事長,如今又要拖至三月底,這般公司治理,實在令人搖頭。

無論如何,奇美電兩大股東都應盡速坐下來談,讓董事會回復正常運作,營運團隊全力拚現金,否則兩位「大人」再鬥下去,只會全盤皆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43

每月盯人民幣業務進度 勤跑對岸拜會銀行 何壽川親自督軍 打下永豐金中國江山

2012-3-5  TWM




資產超過一‧二兆元的永豐金控,一直不是國內十六家金控資產排名的前段班,但在人民幣業務上的發展,卻屢次讓人眼睛一亮,不論是發行點心債、兩岸美元匯 款,或者是中國銀行間債市買賣權,都拿到第一名,永豐金控大家長何壽川又在這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撰文‧許瀞文

今年二月二日,金管會才剛剛開放國銀投資人民幣債券,兩周後永豐銀行便宣布,香港分行拿到了中國銀行間債市的買賣權,成了第一家進入中國債市的台資銀行。 這件事看在港資、陸資眼裡或許並不稀奇,但對這幾年深耕人民幣市場的永豐金控董事長何壽川來說,在發展中國策略藍圖上,他又邁進另一個新的里程碑。

早在二○一○年八月中國就開放境外機構能參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買賣,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資料顯示,目前已經有超過五十家全球金融機構擁有中國銀行間債市交 易權,但台資銀行一直受限於台灣法令沒開放,始終無法參與,直到今年二月金管會刪除相關規定後,台資銀行才得其門而入。

準備充足 鬆綁後拔得頭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二○一一年中國銀行間債市發行量超過人民幣七.五兆元,但永豐銀香港分行這次只拿到人民幣二億元,不到市場發行金額 的一%,額度是否太少?永豐金控策略長張晉源表示,香港分行與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合計的存款約有人民幣二十一億元,「二億很夠用了,對去化香港分 行的資金很有幫助,做得好會再申請額度。」張晉源強調。

永豐銀香港分行也找了有良好互動的中國工商銀行,作為債券交易的託管行,藉由多面向聯盟,加深未來彼此合作關係。

在香港的台資銀行中,永豐銀並非最大,為何能在政策一鬆綁後,立刻拔得頭籌?「我們在一○年底中國開放後,就把相關文件準備好,再加上過去發行點心債的經 驗,因此台灣法令一解禁,五天後就立刻收到人行通知。」張晉源認真地說。

看似簡單,其實不然,永豐銀近幾年在人民幣業務上大有斬獲,包含發行點心債、兩岸美元一日通、參與中國銀行間債市交易等,皆由何壽川親自督軍,「每個月定 期的主管會議,何董一定會問人民幣業務的進度,在各重要場合也不斷提到人民幣的重要性。」張晉源說。

何壽川近幾年更勤跑中國,也和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建立良好互動,且頻頻拜會人行、工行相關部門主管,才能讓每項業務順利進行。

在人才訓練上,永豐銀也在半年前祕密培養「人民幣AO部隊」,從分行及總行中挑選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績優員工約兩百人,給予人民幣業務訓練課程,各事業體 的主管都是講師。

「大概從○八年政府政策慢慢開放後,何董開始積極拜會工行,每次行前他一定做足功課,他會去看工行的新業務,如中東、歐洲、南美洲海外分行的最新業務進 展,再去跟工行交換心得。」一位永豐金控高層提出他的觀察。

建立品牌 成台資企業首選去年二月,永豐金證券(亞洲)也和工行旗下的工銀國際合作,在工行與人行協助下,三月就拿到人行的審批合格通知,成為全球第一家發行人民幣 點心債,並且順利將資金匯回中國的券商,也一舉打響永豐金證的市場知名度。

永豐餘和永豐金控雖然都是何壽川旗下企業,但談到合作可是公私分明,不會因為掛著「永豐」兩個字格外禮遇,「當初還有匯豐、中銀、渣打等外資投行去爭取永 豐餘點心債承銷,我們的優勢在一開始就提出完整的離岸與在岸資金運用架構。」永豐金證券債券部副總黃黎明說。

由於中國是外匯管制國家,大額資金進入中國都不容易過關,「我們以股東貸款管道,也就是利用永豐餘開曼借款給永豐餘開曼境內子公司的方式,獲得人行審批 後,再匯回境內。」黃黎明說。

打響第一炮後,永豐金證券(亞洲)還拿下陽光能源及新焦點的點心債承銷,但受到景氣下滑及太陽能產業前景不明的影響,外傳甚至有虧損,張晉源也坦承這兩檔 成績不理想,不如預期,「但至少我們建立了經驗及領導品牌,台資企業想發債時會第一個想到永豐金證券。」到香港募集點心債已經成為台資企業募資的另一管 道,回顧台資企業赴海外籌資歷史,鮮少人記得早在一九八九年時,永豐餘紙業就已經率先到海外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uro Convertible Bond,簡稱ECB),財務操作靈活度也是業界聞名。

接下來,中國政府極力想將人民幣國際化,成為除了美元、歐元外的第三個主要貨幣,在何壽川帶領下,永豐金控旗下的永豐金證券,是否有機會成為台灣第一家拿 到時下最熱門的RQFII(人民幣境外投資者)資格,值得外界期待。

永豐金控近年積極投入人民幣業務

項目 主辦單位 效益

點心債 永豐金證券

(亞洲) 為中國永豐餘、陽光能源、新焦點主辦券商。

兩岸美元一日通 永豐銀行 開辦至今,累積匯款超過40億美元。

中國銀行間債市買賣權 永豐銀行香港分行 額度為人民幣2億元,有效去化香港分行存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45

日月光「兒子搬家」搏對岸高本益比

2012-4-2  TCW



一家從南投搬到上海的企業,加上 台灣兩千多名被裁的員工,為全球封測龍頭大廠日月光圓了一個本益比大夢,這個夢,為日月光全體股東,在帳面上創造出近四百四十億元的價值。

但,在長達三年的閉鎖期,日月光帳面上的增值,最後到底能化為多少的實質收益?

扮演關鍵角色的,是在對岸生根的一家台資企業,台灣沒有幾個投資人聽過。它,叫作環旭,一個月前,它以人民幣七.六元、二十三倍的本益比,在上海A股掛 牌,才第一天就大漲五三%。

超過五成的漲幅,是中國股市在前一波低潮之前,新股應該有的蜜月行情,環旭,真正該被記住的是,它創下了一項紀錄,「母公司(台灣)下市,子公司(中國) 掛牌,第一次,」長期輔導台資企業在中國上市的富蘭德林諮詢公司總經理劉芳榮觀察指出。

環旭的母公司環電,一年多前,才在台股,被日月光收購下市,以當時收購價每股二十一元計算,環電的市值約二百三十億元;現在,它的子公司環旭在中國上市, 其市值暴增至六百七十億元。

這一個故事,不免讓人想起當年,私募基金凱雷集團打算收購日月光下市,被外界解讀為是要西進大陸、到海外上市的翻版。

但,日月光身為全球最大封裝測試廠,一旦下市,對產業影響甚鉅,在政府關切下,最後以收購價格談不攏為由,二○○七年雙方宣告破局。

不到一年後,這個「台灣下市、海外上市」的財務操作手法,複製到環電身上。環電,當年是中台灣最大的電子製造服務廠,二○○八年初,悄悄啟動了在中國上市 的計畫。日月光及環電實質控制人張虔生、張洪本兄弟,讓環電走一趟,原本可能是日月光會走的一條路。

四年大工程:做十四次股權轉讓與增資

這一條路,可是一個財務大工程,環電花了近四年的時間,進行至少十四次股權轉讓和增資,調配重組十一家子公司的資產才達成。這一切都是為了追求對岸的高本 益比。

「香港也研究過,但(科技股)股價不好,(環電)中高階主管都知道,未來努力後,要到上海獨立上市,」一位環電前中高階主管透露。

在日月光啟動環電上市計畫前,上海A股本益比曾高達近六十倍,雖然目前A股整體本益比,只剩十五倍,但環旭掛牌的本益比仍保持在二十三倍;相較之下,過去 環電在台灣的本益比,大多只有在十至十二倍之間。

主從大對調:再把母廠資產都讓給子廠

為了赴中國上市,環電傾注資源,把一個上海工廠子公司,變成上市主體。先是把高獲利三大業務,全都讓給環旭。還乾坤大挪移,以中國獲利匯回台灣,加碼投資 為由,其實是讓子公司買下台灣母公司資產,不讓環電跟環旭母子競爭。再把旗下各個海外子公司,全轉移到環旭名下,最後撤銷工廠登記,環電由電子製造業變成 控股公司。

經過這樣大工程,環電這個曾經在台灣最多雇用四千、五千名員工的公司,只剩下少數研發和生產樣品的人員留守。原本位於南投南崗工業區的工廠,關廠前雇用約 兩千多人,現在人去樓空,大門深鎖。

這樣大費周章的把環旭提到A股上市,是因為高本益比能帶來便宜的資金,但,就連輔導台資企業在中國上市的劉芳榮,現在也不再強調「本益比」。

他說,現在來詢問要到中國上市的企業,看的都是中國的內需市場,「因為上市可以為內需市場帶來巨大的品牌利益,如果他是外銷(企業)沒有必要(中國上 市)。」

一位大中華基金經理人也認為,「A股的本益比是『迷思』,因為流通在外的股票不多,有混水摸魚的空間。所以中國才要推動股改。」經過中國股權改革,上海A 股的不流通股數,從五年前占總市場的六成,降至今年的一八%,股市平均本益比也跟著往下降。

下一步挑戰:競爭力沒提升,照樣陪榜

但,在A股掛牌還只釋出約一○.五%股權的環旭,近九成持股仍在大股東日月光手裡,三年後才能賣,即使公布去年財報,淨利下跌了一六%,股價從人民幣十 八.四九元的高點滑落,環旭本益比還保有二十八倍。

不論這個高本益比如何得來,日月光的另一個算盤是,在中國發行股票選擇權,留住當地優秀人才。

吸引人才,股價還是重點。但目前約十六家在中國股市掛牌的台企中,不少股價表現並不理想,更有六家跌破上市時價位。

第一家在上海A股上市的台資企業國祥製冷,更是淪落到被別人借殼上市。當初輔導國祥上市的中國證券業者也認為,台資企業到A股上市,必須要有明確獲利模 式。

環旭到中國上市,砍了兩千多人,財務大搬風,但如果只是把一家公司原封不動的搬到對岸,沒有提升競爭力,還停留在環電當初僅排名全球第十八的電子製造廠, 能不能讓中國投資人產生激情,則是環旭的另一項考驗。

【延伸閱讀】指標性台企陸股,也跌破掛牌價——歷年在陸股掛牌創紀錄台企

指標意義╱公司:第1家掛牌╱閩燦坤掛牌市場:深圳B股上市年份:1993發行價:5.28'12/3/26收盤價:1.20

指標意義╱公司:第1家上海A股掛牌╱國祥製冷 掛牌市場:上海A股上市年份:2003發行價:7.30'12/3/26收盤價:-(註1)

指標意義╱公司:第1家在兩岸上市╱成霖掛牌市場:深圳中小板上市年份:2005發行價:8.60'12/3/26收盤價:3.54

指標意義╱公司:第1家台資PCB廠╱滬士電掛牌市場:深圳A股中小板上市年份:2010發行價:16.00'12/3/26收盤價:7.53(註2)

指標意義╱公司:第1家在中國借殼上市╱華映科技(原名閩閩東)掛牌市場:深圳A股上市年份:2011發行價:20.74(註3)'12/3/26收盤 價:16.20

指標意義╱公司:第1家母公司台灣下市,子公司中國上市╱環旭掛牌市場:上海A股上市年份:2012發行價:7.60'12/3/26收盤價:14.09

註1.2009年重組,被借殼上市,2011年變身地產股 註2.為2012/3/23收盤價 註3.指更名前收盤價 資料來源:Yahoo財經 整理:葉代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30

《教戰守則》西進前 先搞懂對岸職場是什麼狀況 做好五個心理準備 當一流台籍精英

2013-04-15  TWM 
 

 

你不可能不知道,中國職場潛力無窮,同樣產業和職位,薪水卻比台灣高一截;但你可能不知道,有更多台灣人專業跟不上中國發展速度,而淪為台流。

去中國工作,五個心理準備決定你是台籍精英,還是台流?

撰文‧方德琳

「請問,她打哪兒來?」「她從台灣台北來,剛到北京,還需要一段時間適應,請大家多多照顧。」「我呢!打四川成都來,論回家的路不比台北近,為什麼我沒有適應問題,台北來的就要有適應時間呢?」這是來自台灣、美麗說網站運營總監馬念慈身旁實際發生過的案例。時任《費加洛》雜誌中國版內容總監的她,請北京同事特別關照台北來的年輕編輯,沒想到下屬不給面子直接吐槽。

「想一想,這些話沒錯。」馬念慈說,這古都裡不只有北京人與台灣人,還有來自中國各省與世界各地一流人才。大家不遠千里而來,為的就是一展身手,親手抓住淘金的夢想。

然而,淘金的美夢不等人,越快進入狀況,越能跟著中國的腳步前進。

八年前被一○四人力銀行派到中國擔任總監,後來自行創業的一勢企業管理諮詢公司創辦人黃至堯建議,既然下定決心到中國工作,最重要的是放下身段。「不要把台灣經驗當作唯一標準,試圖理解中國每個不合理現象背後的原因。」黃至堯在上海觀察五年,他發現前仆後繼到中國工作的人,再專業也有被淘汰的一天。唯有徹底融入當地,才能累積新的人脈而有新的職場價值,中國的職涯發展才能跳得又高又遠。

所謂「台灣經驗」、「台灣標準」其實是一面無形而牢不可破的屏障,讓台灣人無法迅速融入。如果你想去中國工作,首先就得拋開典型的台灣想法,才能幫助自己「從羊變成狼」,在中國職場站穩腳步。

準備1:

你可能這麼想:台灣人工作態度、品質好,這是我們的強項你應該這樣想:態度好是事實,但絕不是中國職場競爭優勢汎亞人力資源管理顧問公司總監曾翊銘說,人力資源主管都承認,相較於中國本地人,台灣人認真負責,想法比較靈活,工作品質也比較好。但這是台灣人在中國職場的競爭優勢嗎?答案卻是否定的。

「這些優點對企業來說,不是實質東西。」曾翊銘說,中國市場發展迅速,他們要的是可以帶來實質業績、實質管理績效的硬能力,而不是工作品質這種軟實力。「他們要的是能補他們不足的專業,不會只因工作品質好而聘用你。」曾翊銘說。

常常與外資企業人力資源主管接觸的黃至堯也發現,當他想推薦台灣潛力人才給人資時,最常得到的回覆是:「我沒有理由用台灣人。」由於聘用台灣人手續很麻煩,即使擁有同樣經驗條件,仍然會優先選擇中國本地人。「台灣人才要有更好的『性價比』(指專業度遠超過市場平均薪資),才能打動他們。」黃至堯說。

在聘用面試上,「台灣人質感」未必派得上用場;同樣的,進入工作場合後,也別以為認真負責就能博取主管青睞,做出實質成績還要大張旗鼓地說出來,才是台灣人最重要的競爭優勢。

準備2:

你可能這麼想:台北工作步調快,工作量多,加班加不完,很辛苦你應該這麼想:台北的速度乘三倍,辛勞乘三倍,才是中國工作的常態你一定聽過中國人不加班,但是不是就代表去中國工作會比較輕鬆呢?

黃至堯直言:「到中國工作,必須把台灣的辛苦乘上三倍才行。」工作速度快三倍,出差距離乘三倍,管理幅度與力度強三倍,講話聲調也要大三倍。

他觀察,台灣人的移動力比中國人差。在台灣,從台北到南投出差就覺得好遠;一到中國,北京、深圳、上海當天來回都很正常。到餐廳吃飯,就像去戰場一樣,「一定要用高八度的聲調喊服務生,人家才可能看到你。」除此之外,中國所有產業都是飛快成長,和台灣已趨成熟穩定的職場結構不同。這顯現在工作場合裡,就代表「快而粗糙」與「慢而精緻」的根本差異。

台灣人喜歡規畫、行動,規畫後如果能討論,讓想法更完整就更好;中國講的是卡位,不管好不好,先出手就先占住地盤,先模仿再微調,山寨就是所謂中國式創新。

馬念慈說,不要認為山寨很可恥,一旦這樣想,工作起來就很痛苦。在中國,沒有時間切磋琢磨,「打帶跑」是最佳模式。如果無法拋棄原本按部就班進行的模式,就很難適應中國職場的工作速度。

準備3:

你可能這麼想:中國人有心眼搞小動作,一群超會鬥爭的小人你應該這麼想:去就是要打天下,難道天下是別人自動讓給你?

一九九五年到中國經商,目前是上海台大校友會會長的蕭士仁觀察,比起中國人,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像被圈養的小綿羊,已經沒有野性。「被中國人捅兩下,只敢咩咩叫兩聲,這樣誰也救不了你。既然來了,就不要怕,天下都是自己打下來的,難道天下還有人會自動讓給你?」蕭士仁說。

他建議,到中國工作必須改變溝通方式。典型的中國人會把六分講成十分,台灣人卻把十分講成六分,如果在同一個工作團隊裡,這樣一來一往,台灣人的功勞就被中國人搶走了。「不要想他們很小人,愛鬥爭,試著去理解,這是他們長久以來教育方式養成的習慣;是我們應該改變這種謙虛的溝通方式才對。」除了改變溝通模式外,到中國工作也要懂得察言觀色保護自己。譬如說,中國人認為「模仿山寨」毫不丟臉,以至於他們「剽竊」同事們的點子也不足為奇。

鼎新電腦的人資處總經理林娟曾在陸資企業工作兩年,她學到:「不要只和同事討論你的構想,一定要選主管在場的時候。」她也發生過被中國同事栽贓,自此之後,與同事往來的信件一律保存留底。

準備4:

你可能這麼想:去中國試試看,大不了三年後再回台灣你應該這麼想:既然去就要堅持到底,薪資才有爆發性成長很多人抱持「姑且一試」的念頭去中國工作,盤算著萬一不適應就回台灣,但到對岸工作猶如過河卒子,回台困難度不小。

黃至堯分析:「三十歲以下年輕人可以,因為年紀輕,回來找工作有機會。」但是,超過三十歲的人就要慎思回來是否還有位置。

而當初千里迢迢到中國工作,著眼的無非是未來薪資爆發成長;在中國真正能收割薪資果實,則必須到成長快速的陸資企業,或者是內需型產業,才能跳得又快又好。

現在,最敢給好條件的都是陸資企業,很容易開出比外資企業多兩成薪酬的條件。由於中國市場的特殊性,外資企業未必能在中國市場施展得開,想要有好待遇,必須到更深入當地市場的企業才可以。

台灣人到中國工作,前兩年都還在適應當地的氣候與生活,貿然進入陸企也很容易陣亡。最好的職涯規畫是從台籍企業或外商公司開始,經過一段時間醞釀,轉入陸資企業風險最小。

雖然,陸資企業還沒有大量任用台灣人的風潮,但估計未來幾年將有明顯成長。「現在已經有少數的台灣人進入陸企,他們就像敲門磚,會降低陸企聘用台灣人的疑慮。」黃至堯說。

準備5:

你可能這麼想:中國人會鬥,我們也應該學著好勇鬥狠你應該這麼想:要保護自己,但經營在地人脈還是要靠誠意三十五歲,目前在上海一家陸資企業擔任財務總監的Carol說,中國人雖不容易交心,但若取得他們信任,他們又會非常熱心地挺你。「但要打入他們的圈子,反而不該丟掉台灣人那種真誠有人情味的特質。」她說。

曾翊銘也建議,實際一點想,現在你的同事,也許一年後就成為你的主管。出外靠朋友,多一些人脈就多一些幫助,「適時分享經驗,不吝提拔部屬,讓他們覺得你是他們的一分子。」很多台灣人以為,只要學會好勇鬥狠就能在中國生存,但要生存得好,則需要情義相挺的人脈。

在中國職場上,台灣人要學會新的溝通方式,展現企圖心並懂得保護自己;但在人脈經營上則要融合交心。「這是做人的分寸拿捏,也是在中國工作要學會的人情世故。」曾翊銘說。

測驗你適合到中國工作嗎?

該不該去中國工作?這是「生涯vs.生活」的選擇,沒有標準答案,但若打算去中國,一些客觀條件以及主觀的動機,會影響你在中國工作的成敗。

你可以去中國工作嗎?10題測出你的適合度。

分數計算:選1,得1分;選2,得2分,依此類推;選5,得5分。

01. 你的婚姻狀況是:1.已婚 2.鰥寡 3.離婚 4.未婚單身02. 你的家庭狀況:1.子女0~7歲 2.子女8~15歲 3.子女16~20歲 4.子女21歲以上 5.無子女03. 家人是否支持你到中國工作:1.家人都反對 2.父母支持,另一半反對 3.父母支持,另一半有點疑慮 4.父母反對,另一半很支持 5.家人全力支持04. 若你去中國工作,會是因為:1.被公司指派,或因台灣找不到工作,被迫去的 2.想要在公司升遷,不得不去 3.為了增加收入 4.增加個人職場學習經驗 5.增加跨文化管理經驗,為求國際化事業發展05. 當中國當地人想法或做事方式與你不同時,你可能會:1.我們比較文明比較對,不想和他們一般見識 2.據理力爭說服對方認同我 3.選擇性接受部分他們的想法 4.在別人地盤,只好接受他們的作法 5.有興趣了解他們為何這麼想06. 以下哪個描述最符合你工作的樣子:1.只完成被交辦工作 2.完成工作外,偶爾思考如何改善工作效率與品質 3.尋求方法增進效率品質 4.運用新科技增進工作績效 5.隨時找方法或問專家改善工作效率與品質07. 工作任務突然改變時,你會:1.驚慌失措,不知如何處理 2.會慌亂,需要別人指揮應變 3.會慌亂,需要花一段時間消化處理 4.雖然會慌亂,但有迅速應變處理的能力 5.臨危不亂,迅速處理08. 你工作的獨立性是:1.無法獨力完成工作 2.需要別人給予大部分的協助 3.別人要給予部分協助才能完成工作 4.偶爾需要別人幫忙 5.能夠獨力完成工作09. 當你工作量很多時,你會:1.感到很煩躁,逃避不想工作 2.按照自己的步調,不一定準時完成 3.依心情好壞決定,多數會完成工作 4.討厭工作量多,但職責所在,絕大部分會完成 5.喜歡壓力與挑戰,也會完成所有工作10. 你的工作學習態度是:1.完成工作之外,對學習新知沒有興趣 2.主管要求或朋友邀請,才會想去學習 3.工作之餘,會吸收新知 4.會去聽演講或參加外部專業的訓練課程 5.主動要求到學校上課,不斷進修

解析:

30分以下 非常不適合,請多加考慮。

31~36分 不適合 ,請先改進某些問題。

37~42分 適合,人格特質沒問題,可多請教別人後決定。

42分以上 非常適合,建議到中國發展。

資料來源:鼎新電腦人資處總經理林娟,她著有《大陸工作一卡通》一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57

這間螺絲工廠 靠「掃街」稱霸對岸

2013-11-12  TCW
 
 

 

品牌、通路、庫存,這三者猶如台灣業者的緊箍咒,通路讓四兆帝國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踢鐵板,也讓宏?硈璈u大虧一百三十餘億元、創史上紀錄,還得出動創辦人施振榮重新掌舵。

卻有這麼一家台商小螺絲公司,補上了鴻海、宏?眭瑪翽恁C

發跡於高雄岡山,東明螺絲十餘年來在中國,從製造業的基石橫向發展通路與品牌,現在掌握中國三千個五金銷售據點,還靠著自創的「後拉式」庫存管理系統,讓門市只要有一張東明的「牌價表」,就能輕鬆開店做生意;不必背負沉重的庫存壓力,也不必準備高額的週轉金。

靠著這三千家螞蟻雄兵,東明穩居中國不鏽鋼螺絲龍頭,中國是全球不鏽鋼螺絲最大的單一市場,而東明的市占率又超過三分之一,此外也是全球唯一一家製造兼營通路的不鏽鋼螺絲廠。在中國,所有不鏽鋼螺絲業者的報價,都以東明為基準再往下打折,東明說一,恐怕沒人敢報二。

開拓!做馬路行銷培訓大學畢業生掃街推廣

東明集團創辦人蔡清東家族,因為禮佛、長年茹素,就連台灣分公司的員工餐廳也只供應素食,低調到家;蔡清東正式接受媒體專訪,這是第一次。談到成功的秘訣,蔡清東說:「剛好時機對。」

「時機」只是成功的一半,蔡清東最重要的能耐,就是毫不猶豫、一把抓住機會的魄力。

一九四九年,第一顆螺絲從春雨公司的岡山廠產出,開啟了後來台灣「螺絲王國」的序曲。蔡清東年輕時,原本也和岡山眾多同業一樣,從量大、低價、進入門檻較低的碳鋼螺絲開始,但沒幾年他就發現,公司雖然不斷在壯大,怎麼自己在市場上競爭廝殺的,都是隔壁鄰居、好友?心中尋思,應該另尋一個藍海。

一次餐會上,隔壁的人問他:「你會不會做不鏽鋼螺絲?我有一筆訂單。」蔡清東當時根本不會做,卻一口答應,立刻飛到當時全球最大的鋼廠─日本新日鐵,訂了三十噸原料,傾全力開發不鏽鋼螺絲,是台灣最早投入的業者之一。

「那時不鏽鋼技術掌握在日本、歐洲人手上,如果我贏了,代表的是台灣人(贏了);如果我輸了,也是雖敗猶榮,試過了!」蔡清東豪氣的說。

等到其他台灣業者看到不鏽鋼螺絲的興起,才想要跳進來做,為時已晚。東明在上游鋼廠、下游客戶端,都建立了「先行者」優勢。

一九九五年第一次踏進浙江嘉興時,蔡清東已經頂著「全球第一」的頭銜,靠著由台灣、馬來西亞集團工廠奧援(其後各由兩位弟弟分掌),當時東明集團全球市占率超過三成,甚至美國每十支不鏽鋼螺絲中,就有八支出自蔡家之手。

踏進中國,蔡清東就是要進一步鞏固全球龍頭寶座,補上集團版圖的最後一塊空缺。

螺絲是「工業之米」,百年來不可或缺的重要零件。特別是不鏽鋼螺絲的應用從太空梭、魚塭、鑽油台、自動化生產設備到鋁門窗等,只要是須長年耐用、防腐、美觀的地方都會用上。但在二十年前的中國,正邁步走向世界工廠,基礎建設匱乏,當時不鏽鋼螺絲價格至少是碳鋼螺絲的十倍,「那時候是當成寶貝、鎖在櫃子裡賣的!」蔡清東回憶,早期市場極小。

價格高昂的不鏽鋼如何大量普及?當時的銷售模式是,五金行老闆坐在店裡,等客人指定產品購買,蔡清東稱之為「坐銷」,但這樣被動等待民智開化,時間實在太久了,於是他在一九九九年主動出擊,高薪聘請上百位大學畢業生嚴格訓練後,從無錫為起點,以「掃街」的方式拜訪五金行、中小型工廠,以及各種可能用上不鏽鋼螺絲的廠家,推廣它耐用、防腐等好處,稱之為「行銷」(行動銷售,對應「坐銷」)。

蔡清東中學畢業後就去當學徒,在螺絲這行摸索四十年,但跳下來自己賣螺絲、教育一個空白的市場,這還是頭一回。

這種「掃街」式的土法煉鋼模式,竟然一試奏效,伴隨著「世界工廠」大潮的日漸興盛,中國不鏽鋼市場短短四年間就暴增了五倍,東明的行銷分公司順勢擴增到超過十五家,問題卻也慢慢的浮現。

受挫!遇山寨版成本一半的假貨利潤豐厚

「人」,是蔡清東最頭痛的問題。其一,這種模式需要大量的人力,「如果工廠用到一百人,通路這邊就要三百人,」蔡清東說,那幾年他最常跑的不是客戶,而是去大學招攬準畢業生。

其二,管理不易。東明的通路網絡布建,一開始全靠著各地人員一步步展開,這些員工不僅要行銷、教育客戶,還肩負拿訂單、報價、盤點庫存、收帳等責任。隨著不鏽鋼螺絲在中國需求越來越大,利益的誘因也跟著加大,偷貨、帳款不明、報價紊亂等事件陸續發生,也有員工利用自己和客戶深厚的關係,乾脆自立門戶。

這樣的狀況到了二○○三年,陷入內憂外患的僵局。內憂,是羽翼漸豐的員工大量出走,在中國,從東明「訓練班」出走創業的五金扣件公司,現在至少有一百家;外患,是「山寨」不鏽鋼螺絲大量出現,這種不含鎳的假貨(鎳是不鏽鋼螺絲最主要原料),成本只有真品的三成至五成,卻高掛與真品相當的價格,利潤極豐。

曾有員工試探的向蔡清東提議,不如也來賺這種快錢?一口就被蔡清東回絕:「這是魔鬼來誘惑的!」

突圍!用電腦管貨前端賣掉多少,後端補上

但是,現實的僵局怎麼解?這時就輪到蔡清東的兒子─浙江東明不鏽鋼製品總經理蔡弘泉上場了。

當時剛從國外學成的蔡弘泉,決定導入電腦系統管理庫存、統一報價。在這之前,都是一季或半年才盤點庫存,以東明為例,在線生產的產品種類高達兩萬多種,是全球不鏽鋼螺絲品項最多的公司,約是同業的四倍至五倍多。如果按照傳統人工盤點庫存,耗時費力又不精準。

十年來的決心投入,如今東明的產銷系統已經相當成熟,一批自動化設備用的螺絲早上從陝西西安門市一售出,型號、數量、價格立刻就回傳到系統,兩個動作同時進行:一、先從分公司調出庫存排入物流送貨班表,等著隔天送往門市補貨;二、只要分公司庫存一低於標準水位,電腦系統立刻通知浙江嘉興工廠,排入生產計畫中,前端賣了多少,後端就如自來水般自動補上多少,稱之為「後拉式管理」。

這與一般台灣公司,尤其是電腦資訊業的模式恰恰顛倒,製造業一般以「工廠」為首,產出多少、前端銷售人員就得想辦法賣出多少,稱為「前推式」。所以,當同業關心工廠裡的不良率時,東明在意的是門市缺貨率以及週轉率。前者必須小於三%,讓客戶隨時上門、隨時有貨買;後者必須低於兩個半月,國外一般五金通路的週轉率則是四至十個月。

「他(蔡清東)一直尋求加工以外的價值,這是其他台商沒有的意識;通路與製造,這兩個是天差地別的價值,」客戶涵蓋大上海三千家台商的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認為,東明是台商極少數從「製造業」升級「製造服務業」的成功案例。

經由電腦系統的輔助,銷售亂象也逐一消失,不論是東北或西南地區,報價透明,不肖員工沒有模糊空間可以上下其手;最大的好處是,東明每三個月檢討兩萬多個品項的標準庫存,工廠生產的是市場真實需求的產品,大大減少了假性需求的可能性。

轉型!做品牌通路除了自家貨,也賣他廠產品

不過蔡弘泉坦言,要做到如今這麼順手的程度,可是經過了前後磨合與調整。

雖然因為主要原料鎳價接連第三年下跌,卻也因之前的貨成本較高,吃掉一成多的獲利,但開曼東明控股公司(下轄中國、俄羅斯、中東、南美洲)今年能有六十億元營收,「螺絲是個穩定的產業,中國用量每年增加一○%至三○%;全球的成長率大概是三%至五%,」接班約十年的蔡弘泉說。

職涯上半場,蔡清東靠著專注在工廠磨技術,磨出了世界第一;進入下半場,父子倆一起換腦袋,轉以行銷品牌為首,把東明變成「有工廠的最大通路」,現在這個平台也代理其他螺絲廠的特殊產品,讓長年辛苦布建的通路,發揮更大效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29

日月光私排超標廢水 在對岸就準備關廠 中國防汙技術三級跳 台灣輸慘了!

2014-01-27  TWM
 
 

 

台灣的環保產業技術,恐怕已經輸給中國!台灣民眾對中國的印象,多半是經濟發展快速,卻不重視環保,認為台灣在環境保護上遠遠贏過對岸,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從台灣到上海發展的環境工程師、鉑弈環保公司負責人張英德直指:「台灣的汙染處理技術,已經遠遠落後大陸!」日月光半導體公司含鎳廢水毒害後勁溪,全民共憤,各縣市環保局嚴查之下,又揪出數家小型電鍍廠排放廢水中的鎳含量超標。一條一條河川,不斷發出哀鳴,看在張英德眼中,相當不可思議。「落後在哪裡?就在這裡!台灣工業廢水含鎳量是一.○PPM,竟然還天天抓到超標;中國只容許○.五PPM,再加上區域總量管制,廠商只好找技術更先進的環保業者來做,否則就會被關廠!」張英德指出,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各地對環保法規執行日趨嚴格,過往也許有汙染大廠以關說行賄方式蒙混的情事,「起碼我在上海、無錫幾乎很少看到走後門現象。大家乖乖找環保廠商處理到符合國家標準,甚至要設法做到廢水再利用,環保技術發展,一日千里。」環保抬頭!

中國工業廢汙處理商機大

「近年來,中國工業廢汙處理商機,的確相當大。」不願具名的資深台灣化工學者表示,根據他的觀察,「各大外資環保公司,都已經將重兵部署在中國,可謂兵家必爭之地。台灣許多廠商,卻還為了節省成本,用較低階的技術處理汙水。」台大公衛系教授吳焜裕也認為,台灣環保技術其實相當先進,卻因為產業政策不良,讓業者懶得付出成本做汙染防治,「被中國追過,是非常有可能的事。」中國以往被認為是汙染大國,長年受霾害與各類公害所苦,在習李上台後,顯然將建立「綠色中國」視為中國夢的重要組成之一。二○一三年底,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喊話歡迎環保外資登陸設廠;一四年初,環保部會同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發布《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辦法(試行)》,汙染物超標、發生突發環境汙染事件的企業,最重可被處以吊銷許可證,或停產整頓的處分。

新政之下,根據《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畫》預估,在一五年之前,預計環保產業總產值達人民幣四.五兆元,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的二%;當中重點發展項目,也包含台灣近日頻頻出包的工業廢水汙染減排工程。一連串的措施,讓外資紛紛進場卡位,例如張英德的環保公司,就帶著台灣的技術,來到上海設點。

「頂尖的技術,台灣廠商懶得用;我開的價錢,台灣廠商不想付;但在習近平嚴格的環保標準與執法下,在中國都有機會。」張英德感慨地說。

標準提高!

台灣汙染比中國還嚴重一倍張英德以日月光廢水中的鎳舉例說:「台灣處理汙水的技術,還停留在加藥控制、硫化物沉澱,頂多讓鎳勉強降到合格邊緣,也就是一.○PPM左右;中國卻因為必須達到○.五PPM的標準,許多廠商都開始使用離子交換、薄膜過濾等方法。」對此,曾獨家向《今周刊》爆料廠商偷排廢水惡劣手法的環保公司員工B先生,證實了此一說法。B先生表示,台灣大多環保廠商處理汙水,的確仍使用加入混凝╱膠凝劑,讓汙染物自然沉澱,比較少見張英德所提的高階處理技術。

「台灣廠商不願花太多錢請環保公司處理汙廢,認為那是全然的浪費。廠商僅能在有限經費下,用投藥等方法,也就是二級處理設施來處理,甚至直接幫業主埋暗管、偷排了事。」B先生說,張英德所提的方式,需要技術更進階的三級處理設施,「要台灣老闆花錢買?很難。」資深化工學者也表示,以台灣學界的技術,要將廢水鎳含量處理到○.○○一PPM都不是問題,還會出現這麼多的鎳廢水超標案例,「關鍵只在於廠商不願花錢。換成高階的處理設備,購買與後續維護的費用,都會大大提高,被企業視為不必要的支出。」學者與業者的指控,並非無的放矢。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因汙染後勁溪一案接受檢調偵訊時,便坦承「廢水處理設備預算占(公司)總成本比率非常小。」日月光歷經汙染風暴後,目前仍未打算投入經費升級汙水處理設備,財務長董宏思接受《今周刊》訪問表示,會對現有汙水處理設備加上即時監測、管控系統,「汙水處理設備本身沒有改變。」一場汙染風暴,就此悄悄落幕,並未讓台灣跟上中國環保技術升級的腳步。

除了汙染標準與罰則過於寬鬆,導致廠商不願投入預算追求技術升級,張英德認為,工業用水費用過於低廉,也是台灣環保技術漸漸被中國追過的關鍵。「就以日月光的違規為例,就是因為工業用水太便宜,才能用自來水稀釋汙水,應付環保局的採樣!」張英德分析,中國工業用水一噸要人民幣一二○至一五○元,就算廠商想用自來水稀釋汙水,也會不敷成本;台灣的低廉工業水費,讓廠商連作弊門檻都超低,「台灣下次稽查汙染的好時機,就是每年的枯水期;只要一限水,相關單位就趕快去排放口驗,保證數值超標!」政策鼓勵!

強大執行力實現「綠色中國」產業政策設計不良,缺乏吸引優良廠商誘因;環保稽查又太寬鬆,汙染大戶「罰不怕」,讓台灣空有環工技術,卻無法回饋給自家的青山綠水,只能帶著技術出走、服務他國。張英德更直指,由於環保執法寬鬆,已讓台灣的最新電鍍鎳報價來到一公斤二十八元,遠遠低於中國合法大廠的報價一公斤四十元,「為什麼這麼便宜?全是犧牲環境(廠商省下汙水處理成本)換來的!」面對中國的挑戰,台灣不但在一般產業領域備感威脅,現在連一向自認優於對岸的環保技術,都可能被迎頭趕上。中國經濟研究專家、中研院人社所研究員瞿宛文分析,習李政權以「中國夢」為激勵全民的願景,輔以強大的執行力,整治嚴重的中國汙染問題,她並不意外,「有吸引優秀廠商的產業環境,接下來只要地方政府調整官員考核指標,列入環保因素,環境品質全面改善,指日可待。」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表示,雖然同樣可能有執法不力、官員放水的現象,中國在許多環保政策、法規設計上,「的確有做得比台灣好的地方。」「中國的例子顯示,嚴格的環保標準,絕對有助於產業創新、升級,對經濟發展有正面貢獻。」李根政也批評,台灣政府每次修法,都對高汙染業者過度體貼,「一天到晚想著替廠商節省成本,廠商當然不願意花錢聘請更好的環保公司處理,永遠不必轉型,樂得輕鬆。」事實上,環保法規應從台灣總體環境承載量等項目著手,「你把標準訂出來,廠商只好把錢花下去,台灣產業才會進步!」「台灣就是缺乏清晰的願景,也找不到發展的動力,國家的自主性逐漸低落,只好被廠商牽著鼻子走。」瞿宛文感嘆,台灣近年來「防守」性格濃厚,整體發展動力疲弱,也無力整治環境汙染。她認為,盡早從中國經驗反思,問問自己,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國家?該建立什麼樣的環保標準?並嚴格執行,才是撥開環境汙染迷霧,大步走向未來的唯一道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78

滅頂延燒對岸 9月10月連檢天津頂益 中國啓動 清查康師傳

2014-10-30  TNM
 
 

 

頂新黑心油的嚴重程度,已讓大陸官方起戒心。位於天津市的頂新康師傅總部,近來連續遭到天津濱海新區食品藥品監管局檢查,甚至對產品原料進行取樣調查。本刊記者上週實地採訪,都感受到一股肅殺之氣。隨時可能引爆康師傅新的危機。為拯救大陸市場,頂新緊急收回台灣味全使用康師傅商標權,企圖切割。另方面,台灣高檢署統合13路地檢署查緝,再獲重大進展。檢方在搜索魏家帝寶豪宅時,查扣魏應充長子魏志明的2本筆記本,內容詳載最近如何密集跟著父親處理黑心油品問題,顯示魏應充早就知情,鐵證如山。

頂新劣油事件越演越烈,官方對魏家下手的力道,隨著黑油一爆再爆,民眾怒氣已達頂點,而更加不留餘地。

台喊滅頂 陸肅殺

財政部長張盛和二十七日再度要求魏家退出台北101大樓經營權,甚至揚言若二週內未辭總經理等職務,將於十一月十一日召開臨時董事會、提解任案。原本還負隅頑抗的頂新二董魏應交,見官方逼退態度已無轉圜,本週二(二十八日)請辭台北101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獲准。同時,高檢署也要求各地檢署,十月底前偵結魏家黑心油案件,魏家三董魏應充將再度面臨被起訴求處重刑的命運。頂新在台灣的版圖土崩瓦解,值得注意的是,一度被大董魏應州穩住的頂新命脈?大陸市場,近來也因黑油地雷再爆,陷入危機。本刊調查,中共已下令嚴查康師傅各廠食用油問題。上週末,本刊記者實地走訪康師傅總部所在的天津市區,整城霾霧,秋風瑟瑟帶著寒意。位於康師傅總部旁的德克士炸雞及康師傅家傳牛肉麵店人潮依舊,一碗要價人民幣三十三元的康師傅牛肉麵,店裡坐滿消費者。天津市區包括7-ELEVEN超商以及大潤發等賣場,康師傅方便麵依舊熱銷,飲料區還陳列味全的咖啡、果汁,「在天津,除了少數能夠看到衛星電視的台商,或者跟台商接觸頻繁的大陸人,絕大部分的中國人根本對『滅頂』無所悉。」天津台商說。

官方查廠 大動作

市場風平浪靜,與戒備森嚴的康師傅廠區形成強烈對比。記者到康師傅總部,立刻察覺不尋常的緊張氣氛,走進康師傅博物館,保全機警地上前盤問:「今天週日休館,不接受參觀。」出了博物館,往斜對面研發總部走去,詢問「這是康師傅研發中心嗎?」保全主管出面說:「有事情去問前面總部,我們這不方便回答。」再轉向飲品廠區,雖然是假日,仍有大型貨櫃車進出,滿載著康師傅的各種飲品,記者只不過拿出手機準備拍照,馬上就有二名保全跑過來,「這裡不能拍照,請你把拍的照片刪掉。」事實上,頂新在大陸的境況,正如這二種場景,處於外弛內張的不安。本刊調查,頂新在台灣的引爆的黑油事件,已引起大陸官方注意,今年九月上旬,台灣爆發強冠用餿水油製成油品,銷售給味全等二百多家食品和烘焙業者時,大陸官方即已展開數波追查康師傅行動,至今,仍視情況不定時查廠。康師傅總部所在的天津濱海新區食品藥品監管局,於九月中旬,派出執法人員到生產康師傅方便麵的天津頂益食品有限公司,展開現場調查。事後,據該局人員說明,從企業進貨票據、帳目、倉庫排查,對產品原料進行取樣調查,讓康師傅上上下下個個神經緊繃。對大陸官方的查緝動作,本刊二十七日向康師傅控股詢問,該公司高層說,天津濱海新區食品藥品監管局確實在九月、十月多次到天津頂益查廠,也都確定沒有台灣曝光的問題油脂;事實上,大陸自二○一三年起,不開放廠商進口動物油脂,而且康師傅與台灣味全各自獨立營運。

切割棄保 盼止血

大陸負責台灣相關事務的官員說,他們非常重視食安問題,所以九月、十月皆陸續去頂新清查,未來仍會持續關注,是否有所處置要視檢查結果而定;不過,康師傅在大陸有十萬名員工,這也是大陸官方考量重點。過去魏家四兄弟情深,但滅頂風暴延燒到對岸,官方的清查隨時可能為康師傅帶來新的風暴,稍有不慎,魏家恐全盤亡覆,現在只能全面應戰,並加速與台灣的切割。十月二十六日,老大魏應州的康師傅控股在官網澄清與味全關係,指十月十三日已終止對台灣味全的康師傅商標授權,味全不得再以康師傅為品牌,在台生產與銷售速食麵產品,即被視為棄味全、保康師傅的一著棋。保全大陸市場已成為頂新魏家最高指導原則,至於在台灣的事業,則淪為困獸之鬥。台灣高檢署檢察長王添盛面對日益嚴重的食安問題,罕見地跳上第一線,親自統合十三路地檢署偵辦,並獲得重大進展。除了彰檢聲押魏應充獲准外,台北地檢署在搜索魏家帝寶豪宅時,更扣到魏應充大兒子魏志明以流水帳方式,親筆所寫的二本A4大小的筆記本,內容鉅細靡遺,已成為各地檢署壓倒魏家的最後一根稻草。

接班筆記 成鐵證

本刊掌握,這二本薄薄的筆記本,當時就放在魏志明的帝寶豪宅臥室裡,其中一本已寫了滿滿的內容,另一本則是寫了一半,內容五花八門,舉凡頂新這幾個月所爆發的橄欖油混銅葉綠素、使用強冠豬油染餿,和頂新正義使用飼料油等三次風波,魏家在味全總部和高層沙盤推演如何滅火、處理及拯救公司等,還包括魏應充把商場人脈全都下放給兒子、頂新老臣輔佐少主接班名單等,讓辦案人員如獲至寶。如今,魏家想滅證都不行,從這些筆記內容也可看出魏應充安排兒子繼承衣缽的苦心。不過,魏應充萬萬沒料到,他的用心布局,居然被北檢的奇襲搜索給攪亂,因為長子魏志明的筆記本遭扣,不但足以顯示魏應充對頂新黑心油品知情、對公司經營有絕對的主導權,將來更可能讓兒子捲入黑心油案,得上法庭作證,說不定還會上演父子同庭對質的戲碼。一旦魏志明的證詞和檢方所查不符,恐將和扁案國務機要費核銷如出一轍,重現扁嫂吳淑珍為蒐集發票報帳,導致子女和女婿作偽證,父子都得面臨司法追訴的窘境。不過,魏應充也可能為了保護兒子、切割案情,不得不和盤托出,向檢方俯首認罪。

進口噁油 犯罪鏈

本刊調查,魏應充有三子一女,長子魏志明原本在頂新旗下的投資公司擔任協理,從未接觸油品事業,這回為搶救老爸才親上火線。從去年味全涉入混油事件後,他密集跟在父親身邊學習如何接管事業,為此還暫時延後婚期。除了兒子,魏應充在公司最得力的左右手就屬頂新前總經理常梅峯,常梅峯也是檢方串起魏應充涉案的另一關鍵人物。北檢查出,頂新集團下設糧油事業群,負責頂新內外油品採購,都是由魏應充在幕後主導,而常梅峯則是總舵手,負責串聯起頂新從越南大幸福輸入油品,再把油品製煉後,轉銷給味全、正義等公司的所有營運細節,重要事項都會向魏應充匯報。負責偵辦越南大幸福飼料油的彰化地檢署,則突破了大幸福負責人楊振益的心防,由他咬出常梅峯,完整交代大幸福賣貨給頂新,頂新從頭到尾都知道是飼料油,但卻要求在報關進口時,填寫成稅率高好幾倍的食用油。北檢查出決策上游,彰檢查到進口接洽的下游,整個犯罪鏈經過高檢署整合,全部銜接起來,已足以證明魏應充身居最核心的決策地位。

檢調偵辦 通有無

也因為事證愈來愈齊全,高檢署已下令,要求各地檢署共享查扣的證據,讓偵辦更嚴謹,務必要把頂新黑心油案件真實呈現,以達除惡務盡的地步。因此,彰化地檢署已快馬加鞭偵辦,繼二十四日首度提訊魏應充後,二十七日再度提訊,對於檢方訊問油品來源及採購過程,魏應充仍全盤否認,堅稱不知向越南大幸福進口的是飼料油。但檢方掌握充分證據,已準備在三十一日前偵結全案,並對魏應充求處重刑。檢方大動作偵辦魏應充,但還是止不住被頂新危害而失控的食安風暴,遭波及的範圍持續擴大,連在國內泡麵巿占率最高的統一集團及味丹牛肉麵上週也不幸中鏢。統一因旗下的統清公司機器故障,為尋找替代貨源,向三菱商社訂購頂新十五噸問題牛油,其中五.五七噸用於統一產品,導致每年賣一千萬碗的滿漢大餐泡麵,及供給7-ELEVEN關東煮麻辣鍋油包等十九項產品下架,估計損失超過八億元。另外,剩下的九.四三噸問題牛油,則被其他廠商製成金世紀酥油、富士香專用烘焙油和奇華烘焙專用油,其中近二十噸銷往香港,幾乎都被港人吃下肚。總計黑心牛油共波及統一和聯夏等十五家業者、四十二項產品。衛福部已全面清查全台大型的二十七家食用油工廠,扣除已停業的強冠、正義、頂新以及未製造食用油的味丹沙鹿廠、大成長城、美芝城等業者,已查完十七家,最後仍剩四家正稽查中,至本刊截稿前未發現異狀。

台灣形象 淪陪葬

由於這波黑心越南牛油,被製成烘焙專用油,外銷到香港,國內麵包與糕餅業者,繼九月強冠餿油風暴後,再次受到重創,除了被波及的業者哀鴻遍野,消費者更是大罵:「已經不知道還有什麼東西可吃。」食品股在股市也遭衝擊,二十七日類股跌幅逾四.七%,跌幅居各類股之冠,統一當天還跳空跌停開出,盤中鎖死委賣超過九千二百張,投資人不但抱怨黑心食品滿街,連口袋荷包還跟著縮水,罵聲連連。最令人擔憂的是,北檢在偵辦頂新混油案時,曾對味全各項食用油進行化驗,其中有好幾項化驗超出標準,目前已鎖定七、八種未曝光的味全食用油分案調查中,這一顆食安未爆彈,依檢方偵辦進度隨時會被引爆。頂新黑心油誤國誤民,如滾雪球般持續擴大,經濟部也證實已有十三個國對台灣食品下封殺令,即便魏應充最後狼狽入獄,也難挽回台灣國際形象及經濟損失。

小辭典一罪一罰

曾任民生專組檢察官的律師施宣旭表示,目前法院審理食安案件,確有以「一罪一罰」對被告論處,但認定罪行標準有異。像是大統案,法官是以品名為區別,認定大統共製造8項油品,負責人高振利因此被認定犯下8次罪行,以最重的詐欺罪論,每次罪行皆各別判刑,最後合併12年定讞;塑化劑案的法官則是以販賣給中下游廠商的次數為認定標準,負責人賴俊傑犯下221次詐欺取財等犯行,最後判刑15年確定。雖為不同的認定標準,但皆符合一罪一罰的原則。

豬油無檢驗標準 放任亂搞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助理研究員林宗一表示,國家標準 (CNS)原有制定豬油相關檢驗標準,但在1979年廢止,形同告訴廠商無標準可言,完全可以亂搞;再加上政府相關單位追緝不力,才會引爆一連串的的劣油事件。該院毒物實驗室護理師、林杰樑醫師的遺孀譚敦慈表示,她對黑心油事件導致民眾自炸豬油感到憂心,因為自炸豬油並不會比較好,尤其是炸油過程中無法好好掌控溫度,有時會炸得太焦黑,油品顏色如果太深,其實已經含有毒物質,隔夜油更是碰不得。她建議可改採水蒸炸法,也就是水跟肥豬肉以1:3的比例蒸炸,才會比較健康。

統一集團19項下架產品

1.統一麵蔥燒牛肉風味袋2.統一麵蔥燒牛肉風味(五合一)袋3.統一麵蔥燒牛肉風味碗4.統一麵蔥燒牛肉風味(三合一)碗5.滿漢大餐蔥燒牛肉碗6.滿漢大餐蔥燒牛肉(二合一)碗7.滿漢大餐蔥燒牛肉(三合一)袋8.滿漢大餐珍味牛肉碗9.滿漢大餐珍味牛肉(二合一)碗10.滿漢大餐珍味牛肉11.阿Q桶麵紅椒牛肉風味桶12.阿Q桶麵紅椒牛肉風味(三合一)桶13.來一客牛肉蔬菜風味杯14.來一客牛肉蔬菜風味杯(三合一)15.來一客川辣牛肉風味杯16.來一客川辣牛肉風味杯(三合一)17.來一客清燉牛腩風味杯(三合一)18.7-11麻辣關東煮組合包∕包19.7-11麻辣關東煮補充包(60入)∕箱

撰文:財經組、專案組 攝影:攝影組、蘋果日報 編輯:編務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1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