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鐵礦石價格降至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澳大利亞礦商在中國市場份額爭奪戰中大獲全勝。
中國海關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相較於2013年,中國去年自澳洲進口的鐵礦石份額由51%上升至59%,自巴西進口的份額由19%下降至18%,從其他國家進口的份額由30%下降至23%
據彭博社,2014年,必和必拓(BHP)、力拓集團(Rio Tinto)和Fortescue金屬集團(FMG)開采出了更多低成本的鐵礦石,希望通過增加產量來抵消價格下跌的影響,同時迫使缺乏競爭力的對手以及中國礦商倒閉。
據英國《金屬導報》(Metal Bulletin),發貨至青島港、品味62%的鐵礦石價格今日下跌0.6%至66.42美元/噸,創2009年以來新低。過去一年中,鐵礦石價格下跌了47%。
在1月14日的報告中,花旗將今年鐵礦石均價由此前預期的65美元下調至58美元。里昂證券認為,礦業巨頭持續增加供應是合理的,因為下跌的油價降低了它們的成本,哪怕鐵礦石價格下跌也能維持原有利潤率。
里昂證券分析師Ian Roper在海關數據公布前告訴彭博社:
澳大利亞(企業)獲得了更多的市場份額是因為它們每一步都走的更快。FMG過去兩年的表現相當出色,必和必拓去年表現也超預期,力拓總是能按時交貨。
海關數據顯示,中國去年從澳大利亞進口了約5.48億噸鐵礦石,同比增長32%; 僅12月就進口了5240萬噸,創2004年以來最高單月記錄。
此外,中國從巴西進口了約1.71億噸鐵礦石,同比增長1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周三(1月28日),澳大利亞發行量最大報紙——《先驅太陽報》刊文暗示澳洲聯儲有望在下次會議上降息。
資深經濟新聞記者Terry McCrann在該報發表的文章中列出了澳聯儲對經濟前景展望的變化預測,並稱“聯儲將幾乎肯定”在下周二的會議上降息。
該報道指出,年內澳洲聯儲或將連續降息,降幅至少達到25個基點,次數至少為兩次,最多可達4次。
該報道同時預計,澳洲聯儲將會在下次會議中宣布下調經濟和通脹預期,聯儲主席Glenn Stevens將極有可能改變之前的論調。此外近期通縮和增長放緩的壓力使得全球央行競相降息,澳大利亞應該對此做出反應。
受該消息影響,澳元兌美元大幅下挫近50點至0.7940附近,回吐此前CPI數據公布後的近半漲幅。
周三早些時候,澳洲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澳洲第四季整體通脹年升幅1.7%,創兩年半新低,主要受油價大跌影響,然而核心通脹指標卻高於預期,打壓澳洲聯儲將在短期內降息的預期。澳大利亞截尾通脹同比增幅為2.2%,加權通脹均值2.3%,略高於澳聯儲2~3%目標區間底部。
澳大利亞的利率自2013年8月以來一直維持在2.5%,已經是歷史最低點。
根據彭博(Bloomberg)1月15-20日調查的35名經濟學家中,11人預計澳大利亞央行會在今年上半年降息,在去年12月的調查中,26人中僅有六人作出了類似預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新西蘭聯儲周四表示,由於油價下跌打壓了全球通脹,其在利率問題上轉為中立立場。
新西蘭聯儲主席Graeme Wheeler周四表示,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預計將保持官方現金利率不變一段時間。之後的利率調整,上調或者下調,將取決於之後的經濟數據。
新西蘭聯儲目前將官方現金利率維持在3.5%。
Wheeler上月還暗示新西蘭可能需要進一步的貨幣收縮,現在可能在2016年前維持利率不變。不過,他不願加入加拿大和丹麥等國的降息隊伍,因為新西蘭經濟今年預期將增長3%,而政策制定者擔憂,降息將重燃房價通脹。
西太平洋銀行首席新西蘭經濟學家Dominick Stephens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盡管新西蘭聯儲預計將維持官方現金利率不變,但其對加息或者降息的可能持開放態度。這是一個分水嶺的時刻。新西蘭聯儲自2013年7月以來一直偏向於收緊貨幣政策。
新西蘭聯儲的聲明過後,新西蘭元跌至3年新低。
而新西蘭的鄰國澳大利亞可能將於本周降息。
華爾街見聞網站昨日提到,本周三(1月28日),澳大利亞發行量最大報紙——《先驅太陽報》刊文暗示澳洲聯儲有望在下次會議上降息。
資深經濟新聞記者Terry McCrann在該報發表的文章中列出了澳聯儲對經濟前景展望的變化預測,並稱“聯儲將幾乎肯定”在下周二的會議上降息。
該報道指出,年內澳洲聯儲或將連續降息,降幅至少達到25個基點,次數至少為兩次,最多可達4次。
在Terry McCrann的文章發表後,澳元也應聲下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15:45更新】 澳元/美元日內跌幅擴大至逾2%,最低報0.7634,刷新五年半新低。
【12:00】今天澳洲聯儲宣布降息25個基點,利率從2.5%降至2.25%,刷新紀錄低點。消息公布後,澳元/美元匯率大幅走低,跌幅達1.8%,刷新2009年5月以來新低。
此外, 澳大利亞ASX 200指數漲幅擴大,從利率決議公布前的約0.2%擴大到1%,指數升至5687點,創2008年6月以來最高。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澳洲聯儲(RBA)稱,本月降息是出於對國內支出能否加速增長和中國原材料需求的擔憂,重申澳元估值過高。
澳洲聯儲今日公布的會議紀要稱,“住房消費和非礦業投資增長的幅度和時間都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也不清楚“中國房地產市場前景以及它對中國對於大宗商品需求的影響”。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RBA時隔17個月再次出手,於2月3日宣布降息25個基點至2.25%,創歷史新低。RBA決策者試圖重振這個失業率創下十二年半新高的經濟體的商業信心,同時鼓勵企業增加雇用。
會議紀要公布後,澳元小幅上漲,因紀要提及委員們對本月還是下月實施降息有過爭論。
摩根大通駐悉尼經濟學家Ben Jarman告訴彭博社:
2月實施就減小了3月實施的可能。似乎RBA認為澳洲經濟出現了一定的惡化,迫使他們采取行動。他們沒有給你一種要重新進入一輪寬松周期的感覺。
在過去7年中,澳大利亞經濟有6年是低於潛在增長率增長的,持續時間為上一輪衰退(1991年)以來最長。RBA會議紀要顯示,該國物價增長仍然受到抑制。
RBA表示:
過去一年中工資和生產力增長步伐受限,抑制了單位勞工成本的上漲,這意味著低通脹可能會持續下去。
大宗商品市場疲軟
澳洲經濟的不景氣伴隨著包括鐵礦石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而來。據彭博社,單是鐵礦石出口就占到了澳大利亞出口收入的20%。
今天早些時候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受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影響,1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5.1%,創2011年1月實施現行《住宅銷售價格統計調查方案》以來最大降幅。
中國去年11月實施的2012年以來的首次降息仍然有待重振該國的房地產市場。瑞信駐香港房地產分析師Jinsong Du在電話中告訴彭博:
更具支持性的房地產政策能否真正地令房地產市場回暖仍是一個大問題。房屋庫存仍然很高。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因鐵礦石全球最大消費國中國經濟需求放緩,本月初62%品位的鐵礦石價格一度跌至61.64美元/噸,創2009年5月以來最低。
前摩根士丹利亞太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表示,隨著供應的增加和中國需求的萎縮,全球鐵礦石今年將跌至每噸30美元水平。
高盛等銀行同樣預期鐵礦石將會進一步下跌,盡管沒有謝國忠那麽悲觀。高盛預計鐵礦石今年的均價為66美元/噸,花旗和瑞銀的預期分別為58美元/噸和66美元/噸。
此外,去年原油價格下跌超過50%,可能拖累澳洲能源出口價格。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澳洲聯儲今天上午宣布維持利率不變,稱目前維持利率穩定是適宜的。
澳洲聯儲稱,經濟增長繼續低於趨勢水準,國內需求增長整體相當疲弱,澳元可能需要進一步下跌以達到平衡經濟增長的目的。其還表示,將在今後幾次會議對放寬政策進行評估。
澳洲聯儲之所以按兵不動,與房地產泡沫擔憂有關。“盡管其他城市房價變化趨勢不一,但悉尼房價增長強勢,聯儲將與監管部門合作,評估房地產市場的風險。”
此前彭博調查的27位分析師中,有16位分析師預計會降息。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分析師Paul Dales仍然維持澳聯儲在年底前降息1.5%的預期,認為今天的決議只是一個“暫停”:
澳洲聯儲可能擔心連續降息會制造房地產泡沫,還可能引起市場恐慌,打擊市場信心。我們認為今天維持利率不變,是因為澳聯儲不願意連續兩次降息,並不改變降息的宗旨。我們預計年底降息幅度達1.5%,下次降息將在5月。
各國央行此前一番“降息潮”,澳元承受升值壓力。澳洲聯儲在2月利率決議上意外宣布降息25個基點至2.25%,為2013年8月以來首次降息。
上次降息之後,澳大利亞財長喬·霍基(Joe Hockey)表示,目前已無法過於收緊財政,必須制定出可靠的中期財政整頓和改革計劃,以支撐極有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最重要的是,該國政府需要給企業明確的感覺,讓他們相信政府政策是有明確的方向性的。
但他表示,進一步以來貨幣政策作為推動澳洲經濟平衡的唯一工具是令人擔憂的,並提升了意想不到的通脹泡沫風險。
澳洲聯儲主席史蒂文斯(Glenn Stevens)上次降息後也表示,澳大利亞當前的經濟增速仍不及預期,需要得到進一步的提振才能令人滿意,但進一步寬松的效果可能已不如此前。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Credit Agricole)歐洲外匯策略主管邁爾斯(Adam Myers)認為,鑒於澳洲國內疲軟煤礦及鐵礦石價格,即便是降息也無法改變礦商投資下滑現狀。
澳大利亞工業部近期將2015年的鐵礦石價格預期降低33%,稱這個世界最大鐵礦石出口國的產出增長超過中國這個最大消費國的需求增速,造成已經存在的供應過剩局面的進一步惡化。
消息宣布後,澳元大幅上揚:
澳洲S&P/ASX 200股指擴大跌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悉尼房產持有者會發現,出售房屋從未像現在這樣容易。通過拍賣出售房屋的成功率已連續第四周超過80%。這是該國房地產史上首次出現這種情景。
與美國房屋拍賣通常處理的都是陷入困境的房產不同,澳洲售房者試圖在市場走強之際趁機出售所持房產。據澳洲房地產信息商Core Logic RP提供的數據,在悉尼舉行的房產拍賣會上,高達82.8%的標的房屋都被順利出售。
據彭博新聞社的文章,悉尼房屋拍賣如此順利,多與人們押註澳洲聯儲將進一步降息有關。
澳大利亞央行行長Glenn Stevens致力於利用廉價融資來恢複澳洲商業投資,但這卻為該國房地產市場施加了壓力。售房者可能藉此獲得進一步鼓勵。
不過,據華爾街見聞剛剛得到的消息,澳洲聯儲今日(3月3日)並未降息,而是維持利率不變。
目前,澳大利亞房價不斷上漲。悉尼房價在2月同比上漲了14.7%,為五個月以來的最大增速:
澳大利亞網站finder.com.au通過對比相關數據發現,目前澳洲房屋平均價值比30年前高出了30多倍。
匯豐銀行上周警告稱,若持續以當前速度增長,則悉尼將出現房地產泡沫。匯豐銀行認為,房產市場的海外投資者推動房價的作用不容小覷,這其中尤以中國買家為甚。
事實上,澳大利亞房地產如此火熱的主要動力之一恰恰來自於澳洲政府。最新數據顯示,購房者之所以熱情,與澳洲聯儲將基準利率壓低至創紀錄新低的水平緊密相關。就在2月3日,澳洲聯儲宣布降息25個基點,將基準利率調降至紀錄新低2.25%。
澳大利亞統計署數據顯示,1月,澳大利亞政府審批的新建房屋數量激增7.9%,至紀錄新高。其中,新建公寓樓審批數量增幅甚至近20%,為史上首次超過獨棟房屋審批量。
據路透社,傳統上,澳大利亞人喜歡住在郊區帶有大花園的獨棟房屋里,但如今其成本越來越高,人們住在城市內的意願也在增加,因此,更多人願意享受公寓樓式的生活。
隨著房價上揚,澳大利亞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債務負擔。澳洲聯儲數據顯示,房貸與收入之比早在去年第三季度時就達到創紀錄的139%:
澳洲第一大商業銀行澳大利亞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經濟學家Gareth Aird表示,高企的房貸收入比可能使得澳洲聯儲猶豫是否進一步降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澳大利亞聯儲昨日沒有如市場預期的那樣降息,而是維持利率不變,這一消息理論上會導致澳元上升,但實際上澳元在這一消息公布前的一分鐘便急漲了0.6%,令人猜測消息是否提前泄露。
澳聯儲北京時間3月2日上午11:30分(悉尼時間下午2:30)公布最新的利率決議,因澳大利亞經濟表現疲軟,市場原本預期央行會連續第二個月降息,所以其維持利率不變的舉動無疑出乎市場的意料,讓前期超跌的澳元有了反彈的理由。
不過由下圖可以看到,在消息公布前的一分鐘里,澳元實際上便已經躥升了超過45個點,由0.7775一線漲至0.7820一線,漲幅達到0.6%,而到了北京時間11:30消息真正公布之後的漲幅已經不大。
“澳元在利率決議前的走勢很奇怪,最高升至0.7823。”西太平洋銀行貨幣和商品策略負責人Robert Rennie在至投資者的郵件中表示。
實際上,這已經是連續第二個月澳聯儲公布與市場預期不一致的決策、但澳元卻在消息公布之前向正確的方向移動。
2月3日在澳聯儲宣布降息的前10秒,澳元便下跌了0.6%至0.7749。隨後在消息公布後,澳元又創下了5年半新低至0.7626.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澳大利亞證券監管機構在去年就表示將在該國外匯市場上展開質詢,以應對操縱匯率的指控。
近年來高頻交易的廣泛應用引起了人們對電腦程序可能扭曲資產價格的擔憂,特別是當重大數據公布之時,電腦程序可以在百萬分之一秒內完成解讀和買賣操作,遠遠快於人的反應。
“我們當時正坐在這兒,澳元突然就跳升,我們都在想這是發生了什麽,”道明證券亞太研究部門負責人Annette Beache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我們對此進行了仔細觀察。市場有傳聞稱是央行網站放出消息的時間稍微提前了。”
對此,彭博引述一位澳聯儲內部不願具名的人士表示,央行是按計劃準時發布的利率決議。澳聯儲目前拒絕評論是否已經就此事進行調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劉永好也玩起了自拍,背景是澳洲的一座牧場。
澳大利亞當地時間7月30日,新希望乳業與Moxey家族、Perich集團及澳大利亞自由食品集團,合資成立了“澳大利亞鮮奶控股有限公司”,其中,新希望是大股東。
這也是“中澳農業及視頻安全百年合作計劃”(下稱“ASA100”)的一部分,該項目由中國和澳大利亞農牧企業聯合發起,旨在通過雙方的百年的努力,第一為中國高端的動物蛋白和食品安全做貢獻,第二為澳洲農牧資源對接中國海量消費市場奠定互換雙贏基礎。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新希望乳業方面了解到,未來三到五年,新希望將在澳大利亞農業與食品領域投資5億澳元(折合人民幣約22.78億元),且大部分投資用於支持新希望乳業在澳州的合作項目及產業發展。
“兩國在這方面非常互補。澳大利亞國土面積達700多萬平方公里,但人口只有2000多萬。繼礦業之後,農業有機會成為澳經濟的又一增長引擎。”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認為,對於澳方企業來說,中國巨大的市場空間則對他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因此,合資公司建立後,可以依托澳洲豐富的資源、成熟的技術服務,為中國市場提供更多物美價廉的乳制品。
值得關註的是,此次澳方與新希望集團聯手的三家企業都頗具實力。Moxey家族的私有牧場是澳洲最大規模的單體奶牛牧場,其生產的優質原料乳,主要供應悉尼及當地周邊的鮮奶市場,並與A2、Lion等澳洲知名鮮奶企業都有密切合作;Perich集團擁有澳洲第二大單體奶牛牧場;澳大利亞自由食品集團(FreedomFoods Group)在悉尼和謝珀頓都設有乳品加工廠,其產品主要供應澳大利亞及出口中國等亞太市場。
乳業專家王丁棉告訴記者,只有新希望這樣的大品牌企業過去談,澳洲當地政府及牧場才有可能消除抵觸心理,“因為澳洲一直都是以出口奶牛及肉牛為主,目前也在考慮轉型,繼續有實力有資本的企業過去投資,進而幫助當地提高養殖規模”。同時,也通過與中國企業合資來把乳制品銷往中國市場。
事實上,2015年以來新希望就在海外布局和乳業市場上不斷開疆拓土。4月1日,公司與新西蘭新萊特聯合推出的原裝原罐進口奶粉愛睿惠上市,京東售價僅為99元,這一價格和渠道瞬間顛覆了傳統奶粉市場。
當時有分析稱,之所以通過電商推出低於百元的進口產品,新希望是希望通過這樣創新的舉措來達到出奇制勝的目的,同時也借此切入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
對於此次斥巨資投向澳洲,乳業專家宋亮認為符合未來行業分工趨勢,即通過海外奶源來強化嬰幼兒配方奶粉和常溫奶市場的競爭力,而國內則重點發展巴氏奶等低溫產品。
且這樣的戰略一方面完善了公司產品結構,另一方面在奶源布局上也形成南北半球資源互補的格局,進一步提高了產業鏈抗風險能力。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新希望在乳業品牌力不足,渠道力有限,且產品線單一,如此巨大的投資想取得理想回報,勝算較低。
然而,近年來國內乳企紛紛出海,光明乳業先後收購新西蘭和以色列相關項目,在奶源和技術方面積極布局;伊利投入30多億在大洋洲建設工廠。與此同時,恒天然和菲仕蘭等國際乳企來華加快本土化合作與發展。
可以說,目前乳業國際化進程是不可阻擋的趨勢,資源與市場的國界早已被打破,企業有企業的選擇,消費者有消費者的選擇。“根據中澳自由貿易協定,未來四年內雙方奶制品關稅將降為零;與此同時,國內三四線城市及以下市場消費潛力逐漸被挖掘。”宋亮表示,未來可以期待的增長空間,急需乳企提早布局。
目前,合資公司正在積極進行養殖基地擴建,將在近期落成澳洲首個萬頭牧場,在未來十年內,會陸續投建兩個萬頭牧場。屆時,合資公司將成為澳洲最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奶牛養殖企業,每年的鮮奶產量將會達到20萬噸以上。
正如新希望總裁席剛在微信朋友圈所說:一小步卻是重要一步。他告訴記者,該項目僅僅是ASA100的第一步,未來三到五年,新希望還會在澳洲繼續尋找合適的項目。
兩年換三個總理,這是澳洲政壇近年來的戲碼,日前把前總理逼宮下台的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九月十五日上任成為澳洲總理。這位白手起家的億萬富豪,將是澳洲拚經濟的希望。 今年六十一歲的特恩布爾,母親為電台主持人,在他九歲時離家和一名教授私奔,此後父親一手將他養大。特恩布爾回憶母親離開後,家裡經濟惡化,差點要賣掉房 子,「但父親一次也不讓我看到他辛苦的一面。」父親還將他送進雪梨最貴的私校,特恩布爾靠獎學金完成學業,最後進入英國牛津大學。 特恩布爾學成後成為律師,最著名案例是一九八O年代英國軍情五處特工萊特(Peter Wright)一案。萊特退休後寫回憶錄,被英國政府下令禁止出版,特恩布爾透過法院推翻禁令,該書得以在澳洲發行。後來特恩布爾進入金融業,當上投資銀 行高盛在澳洲的最高主管,並投資網路事業致富,如今身價超過一億美元,住雪梨高級豪宅區的他被澳洲輿論譏為「天龍人」(silvertail)。 不過這位「天龍人」卻是澳洲拚經濟的希望。過去澳洲經濟靠著對中國等國家出口礦產而受惠,曾創下連續二十四年經濟未負成長的已開發國家紀錄。不過近來中國 成長減速拖累澳洲,今年第二季該國經濟幾乎零成長(O·二%),前總理就是因經濟不振失去民心,遭特恩布爾逼宮下台。 特恩布爾拚經濟的法寶之一,就是加速與中國交流。他和中國淵源甚深,鄧小平南巡講話改革開放後兩年,他就到中國投資成為礦業老闆。他的兒子曾在北京學中 文,兒媳婦也出生在中國。他上任總理後就聲明,最重要任務就是通過中澳自由貿易協定,並稱此協定是「澳洲繁榮最重要的基礎。」只是澳洲總理近年來頻頻更 換,距下次大選又只一年,特恩布爾若無法迅速讓澳洲經濟面目一新,他在位時間恐怕也不多了。
撰文者 楊少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