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周顯:港樓更細 負擔比率自然跌

1 : GS(14)@2017-02-02 01:00:12

【明報專訊】近日Demographia發表了每年一度的報告,說香港2016年的供樓負擔比率是18.1倍,雖較2015年的19倍歷史高位稍為好轉,但已是全球「七連冠」了。

這報道被廣泛傳閱和引用,但我發現,無論是寫的記者,抑或是引用的人,都完全不知道這數據其中的含義。事實上,我告訴大家,在香港,炒樓好叻的人也許有不少,但真正明白房屋政策的人,一個也沒有,他們都是蠢得像豬,不消說的,今日房屋政策的問題,就是因為這些笨人充斥在社會之所致。

不用呎價計算 各城市無法比較

供樓負擔比率的計算方式,是以樓價的中位數,去除市民的收入,這種計算方式,有什麼問題呢?問題在於,樓價的中位數是一個絕對數值,並非呎價的中位數,因此,在其他城市,一個單位的平均面積是一千呎,在香港,一個單位的平均面積是四百呎,這兩者價格中位數,又怎可以相提並論呢?

至於為何2016年的供樓負擔比率會稍微倒跌呢?這並非因為香港市民的負擔輕了,而是因為新樓的面積減少了。在數學上,假設呎價不變,新樓面積減少,相等於樓價的中位數也減低了,因此,計算出來的供樓負擔比率也減少了。

所以,這其實是一個數學陷阱,只是用來騙騙無知的笨蛋,只是由於環顧香港,無知的笨蛋實在太多了,所以雖然有很多評論樓市的人,但卻並沒有人看得出來。

用來評估泡沬風險 非樓價水平

對,我是直指,財金官員是笨蛋,立法會議員是笨蛋,房屋政策評論員是笨蛋,我係咁寸,因為我是周顯大師,我識嘢,佢哋唔識,誤盡蒼生,我用事實證明這些人統統是笨蛋,這是有料之人取笑無料之人,我寸得起,吹咩!

最後一提,供樓負擔比率的用途,不是用來評估樓價有多高,而是評估樓市的泡沫風險,這些分析數據的基本知識,當然也是很少人會留意到的。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143&issue=201702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874

港人港樓呎價3萬 貴絕東九 啟德1號標準戶一周兩創成交紀錄

1 : GS(14)@2017-02-07 04:56:23

【明報專訊】啟德地價屢創新高,區內新盤成交呎價亦屢破紀錄。中海外(0688)港人港地項目啟德1號,繼上周初以1.6億元連環售出4伙首期低座單位,並以實呎2.5萬元創項目新高後,啟德1號II昨日亦透過招標,首次售出該期低座單位,實呎破3萬元,即一周內兩度刷新項目紀錄,呎價更貴絕東九標準分層戶。項目毗鄰的嘉華(0173)嘉匯,亦趁勢最快周五開價。

明報記者 林可為、劉詠怡

上述最新售出的啟德1號II低座單位,為低座第8座2樓實用面積1606方呎標準分層戶、屬4房間隔,並非特色戶,以會所泳池和園林景觀為主;以成交價4819.8萬元計,實呎3萬元,貴絕東九分層標準戶。市場消息表示,該單位買家為本港首置客,毋須繳付15%辣稅。

首置客4819萬入市低座單位

中海外地產董事總經理游偉光回應查詢稱,啟德1號I、II高座的標準單位,以及低座的4房大單位,均錄得理想銷情,顯示市場剛需強勁,項目低座的4房大戶,會繼續採取招標方式出售;昨日售出的低座8座2樓單位,並不包括獨立電梯大堂和垃圾房。資料顯示,啟德1號I、II共設48伙低座單位(全屬4房戶),當中40伙設有獨立電梯大堂和垃圾房。至於東九龍分層物業最高呎價紀錄(包括特色戶),為新地(0016)新蒲崗譽‧港灣1A座的「天池屋」所創下,該單位於2012年以9008萬元售出、實呎3.8萬元。

眼見設有轉售限制的港人港地項目啟德1號,以東九新高呎價紀錄售出,區內其他新盤開售亦如箭在弦。

嘉匯首推180伙 最快周五開價

嘉華總經理(香港地產)溫偉明表示,旗下嘉匯最快周五開價,周六對外開放示範單位及收票;並會根據一手新例要求,首張價單涉項目兩成單位,即約180伙,擬下周開售。對啟德1號II有低座單位以實呎3萬元成交,溫認為由於個別用家有需求,相信有關成交只屬個別個案。

嘉華昨日向傳媒開放嘉匯兩個有裝修示範單位,以及兩個交樓標準示範單位,分別屬1房和2房間隔。嘉匯提供900伙,涵蓋1房至4房單位及小量特色戶,實用面積由325至2193方呎。

另新世界(0017)荃灣西柏傲灣1月推出至今累沽約690伙、套現65億元後,周五再推售114伙,消息稱暫收170張入票,獲足額認購。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81&issue=201702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734

嘉匯呎價1.8萬 貼啟德1號II 非「港人港樓」 開價較預期克制

1 : GS(14)@2017-02-11 18:28:18

【明報專訊】地價屢創新高的啟德發展區,再有新盤推出。嘉華(0173)啟德嘉匯昨公布首張價單,涉及180伙,首批折實實呎17,998元,與中海外(0688)上月推售港人港地項目啓德1號II首批折實1.75萬元相若,開價比市場預期克制,但暫時仍為啟德區內首批平均實呎最高的新盤。

明報記者 林尚民

預計明年12月落成、提供900伙的嘉匯,並無如港人港地項目設轉售限制,昨日公布首批180伙價單,提供56個1房、100個2房、24個3房單位,以定價計平均實呎21,299元,扣除最高15.5%優惠後(包括120天現金付款之5%折扣、2%置業安居折扣及8.5%印花稅折扣),折實平均實呎為17,998元。整批單位以定價計市值18.5億元,折實約15.6億元。

首批180伙 1房折實585萬入場

入場單位為2座1樓B室1房戶,實用面積358方呎,定價692.4萬元,折實585.1萬元,折實呎價16,344元,較啓德1號II一個實用面積375方呎的1房單位入場費642萬元低約8%;今批單位呎價最平的一伙,則是實用面積509方呎的2座1樓A室,2房間隔,定價938.4萬元,折實793萬元,實呎15,580元。

資料顯示,啓德1號I去年推售時首批折實實呎約14,471元;上月推售的啓德1號II,首批折實則為17,589元,而今次嘉匯首批單位折實呎價,為區內暫時首批呎價最高的新盤。不過,若對比啓德1號II最後一批單位平均實呎約1.85萬元,則開價明顯屬克制。

嘉華溫偉明:希望價量兼備

嘉匯今日開放示範單位予公眾參觀。嘉華國際總經理(香港地產)溫偉明形容項目定價為「新春驚喜價」,屬市價,雖然區內有其他項目售價創新高,但嘉匯定價未太進取,又指項目為集團雞年首個項目,最快下周開售,希望做到價量兼備。他又稱,啟德地價高,但麵粉價與麵包價只有間接關係,並無直接關係。事實上,資料顯示,嘉華於2014年以29.388億元投得項目所在的啟德1I區2號地盤,當時每方呎樓面地價僅5330元,故即使今次未有以進取價開盤,但相信仍有可觀利潤。

發展商提供最高八成按揭

另發展商提供二按計劃,最高成數為樓價兩成,一、二按合共最多八成,首兩年息口為P減2厘(P為5厘),其後全期為P。對於今次推出之付款辦法較為「平實」,溫偉明表示,毗鄰新盤在無創新的付款辦法情况下銷情都不俗,反映特別的付款辦法及優惠不是該區買家最主要的考慮,相信嘉匯亦能吸引一批具實力的買家。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243&issue=201702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179

易憲容:美加息或衝擊港樓巿

1 : GS(14)@2017-03-05 09:26:57

【本報訊】市場料美國本月加息機會急升。前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昨於微博撰文警告,若美聯儲本月宣佈加息,即顯示加息步伐可能加快,對本港及中國樓市衝擊不容忽視。他提到,加息升溫使美元再現強勢,國際金融市場率先震盪,尤其是本港上市的地產股波動最明顯。雖然持續加息會否引發本港樓市泡沫破滅仍存不確定性,惟易憲容指出,過去一段時間本港維持低利率,有利於投資者減省炒賣成本,亦令本地樓價炒高,房地產泡沫愈漸變大。易憲容相信,一旦按揭貸款利率上升,對香港及中國樓市造成的衝擊及影響不可低估。他解釋,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在收緊並逐漸回歸常態,加息步伐或會加快,加上特朗普正推出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有可能令美國的通貨膨脹水平上升,強化推進加息步伐的決定。在此前題下,全球資產價格將會嚴重受影響,利率上升的步伐加快將傳導至樓市。對於中國房地產市場而言,美聯儲加息步伐加快,或導致美元進一步強勢,增加人民幣貶值壓力及中國資金流出。易憲容認為,儘管中國有關部門稱有所準備並以各方法妨礙資金流出,但亦無法減弱美元強勢對人民幣貶值的壓力。他預料,為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及控制風險,中國貨幣政策將漸趨收緊,去槓杆亦會是2017年的施政重點。他又表示,若中央收緊貨幣政策,必令房地產市場流入資金減少,商業銀行也會收緊個人住房按揭貸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05/199478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823

銀聯確認禁內地卡買港樓

1 : GS(14)@2017-03-25 10:27:52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32&issue=20170325


【明報專訊】銀聯昨日承認,禁止透過內地發行的銀聯卡在香港買樓,但強調這規則一直存在。有銀行界人士則表示,暫時未收到其他信用卡禁止買樓的通知。

強調規則一直存在

周四晚市傳銀聯落閘禁刷卡買樓,本報當晚向銀聯查詢,至昨日銀聯發言人回覆稱,近期銀聯對合作機構開展了銀聯卡的跨境大額可疑交易調查,重申加強商戶管理的要求。根據銀聯的收單管理規則,嚴禁內地發行的銀聯卡用於跨境購買房產,這一規則沒有變化。若在大額可疑交易調查中發現違規受理銀聯卡的情况,銀聯將按照規則進行處理。

暫未收到其他信用卡禁買通知

去年銀聯禁止內地持卡人跨境刷卡買保險後,VISA及萬事達其後亦宣布對內地持卡人跨境投保設下限制。這次銀聯進一步禁止跨境刷卡買樓,有銀行界人士稱,尚未見到其他信用卡跟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700

銀聯禁內地客碌卡買港樓

1 : GS(14)@2017-03-25 10:33:34

■啟德龍譽只收約1,440票,為區內4個發售新盤中首批叫座力較弱的一個。 資料圖片



【本報訊】保利(119)在港首個新盤啟德龍譽今日發售188伙,但近期市場矚目新盤搶去不少購買力,加上定價進取,故只收約1,440票,為區內4個發售新盤中首批叫座力較弱的一個。另內地客即日起禁止使用內地銀聯卡「碌卡」買港樓,保利指內地客只佔5%。啟德自去年9月起有新盤發售,瞬即成為新盤戰場,而且每次新盤首日賣樓俱清袋。但龍譽暫吸引力一般,經過收票一周後,只有1,440票,超額6.7倍,超額倍數為區內4個新盤首批開售中最弱。與去年啟德1號1期首批收過萬票相比,更相形見絀。


保利:僅佔龍譽客5%

新盤收票一般,內地銀聯卡更指令,不准使用內地銀聯卡「碌卡」買港樓,市場擔心對一手市場有影響。銀聯回應指,近期對合作機構展開銀聯卡的跨境大額可疑交易調查,加強商戶管理的要求。根據收單管理規則,嚴禁內地發行的銀聯卡用於跨境購買房地產。若在大額可疑交易調查中發現違規受理銀聯卡的情況,將按照規則進行處理。保利置業市場銷售部主管高藹華指,入票準買家中約95%是持本港身份證的香港客,內地客入票比率只約5%。而絕大部份買家都習慣以本票支付樓價,因此銀聯新措施,對龍譽的收票和銷售不會構成影響。新地(016)副董事總經理雷霆表示,現時一手市場為本地用家主導,內地買家只佔極少數,有關內地銀聯卡煞停買樓措施實行對樓盤銷情亦無甚影響。會德豐地產常務董事黃光耀指出,將軍澳Monterey只有2%買家為內地客,銀聯卡新措施影響不大。在新措施實施後,長實(1113)馬鞍山星漣海昨晚售66伙,即晚售近20伙,未見內地客蹤影。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稱星漣海主打本地客,獲悉銀聯新措施後,已通知各行經紀「交易時唔收內地銀聯卡」,相信內地準買家有足夠時間準備其他付款工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25/199693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718

陳永傑:美股運滯 港樓可得益

1 : GS(14)@2017-04-04 08:26:56

【明報專訊】隨着美國眾議院共和黨撤回新醫療改革法案草案,總統特朗普去年當選後所出現的無厘頭美股升浪,有可能暫告一段落。反之,本港樓市因享有低息之利及實際需求,預料承接力依然持續。

特朗普所提出的「美國優先」政策,充滿保護主義色彩,對全球經濟不利,但這個狂人當選之後,美股的道指竟可衝上21000點以上的歷史高峰,升幅超過一成。筆者覺得美股這個升浪完全無厘頭,雖然他提出大搞基建及減稅,本可有利美國經濟,但對於負債超高得破世界紀錄的美國,錢從何來是一個實際問題。繼續發債印鈔應付,只會造成美元貶值及高通脹後果,加大美國的負債,加劇經濟危機。

眾議院共和黨在本月初提出美國醫療法案草案,希望用以廢除和取代「奧巴馬醫改」,但草案不但受到民主黨激烈反對,更遭到共和黨內保守派和溫和派兩面夾擊。特朗普政府在表決前,仍未取得共和黨內的足夠支持,故決定撤回草案,頭炮失利。

投資者飽食遠颺 撤出美股

美國醫療法案滿途荊棘,令不可一世到處點火頭的狂人首遇挫折,相信他會繼續狂攻,陷自己於內外被夾擊境地,美國經濟有停步不前的可能,不利投資氣氛。筆者預期有些投資者飽食遠颺離美股而去,甚至轉戰世界其他投資市場,包括市盈率只得十餘倍的港股,有部分資金或會流入港樓。

港樓價雖處高位,但即使加息之後按息仍然甚低,香港又是國際大都會,世界各地亦對外來投資者提高稅率,港樓吸引力反而增加,值得留意。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277&issue=201704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969

盧志威﹕買港樓心理 易過買美股

1 : GS(14)@2017-04-06 07:31:08

【明報專訊】最近港樓炒到飛天,市場對地產類的狂熱程度極強,有幾位前輩出來叫人小心,看網上留言都冷嘲熱諷,還引用天水圍師奶大叫專家「食X」,是十分辛辣的評論。

買樓有槓桿 放大賺幅

就算自己是做股票,都覺得不能怪港人太沉迷於樓市,用2008年12月的數字,將美國標普500指數跟中原城市指數比較,標普500指數可以每年跑贏港樓2%;但首先港人買港樓,克服心理障礙肯定比買美股容易,其次房地產有槓桿,如果將回報放大兩倍至三倍,沒有一種資產可以贏得如此多!如果將港樓跟港股比,就算低位買中恒指,每年仍要跑輸2%,更別提樓有槓桿,所以港股愈來愈少長線投資者,是可以從過往表現中一見端倪。

港樓調整幅度小 毋須吃驚風散

港樓另一個強勢之處,是調整幅度小,就算是去年加息引發的跌市,個別最深跌幅亦不超過兩成,一直坐貨不需要吃驚風散,種種因素加起來,令好友的實力累積起來,理性上大家都知道「投資涉及風險,XX價格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並不代表將來之表現」,但真正落手落腳買時,很少人會如此冷靜。

評論員總有心癮,是做Big Short的英雄,講中泡沫的高點,就可一世引為吹水的談資,問題是以現時的市場心理,無論唱好唱淡都不會討好,投資其實都是為了搵真銀,與其做鍵盤戰士,倒不如專心做事,到底是加注再買樓, 還是轉到其他有潛力的資產如美股?還是食糊走人,要知道吹水都是為了滿足心理,搵真銀才是最實在。

[盧志威 美股搏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202&issue=201704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337

歐洲倘爆危機 隨時拖冧港樓

1 : GS(14)@2017-04-13 11:06:41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694&issue=20170413
【明報專訊】雖然本港住宅暫時供不應求,短期內可望繼續推升樓價,惟王震宇認為,擬置業者一定要留意一些外圍因素的變化,當中美國息口及歐洲局勢是最大變數。他解釋,美國經濟增長勢頭強勁,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料持續加息,由於本港實行聯繫匯率,港息遲早要跟隨美息上調,增加借按揭買樓者的每月供款負擔,此點已在市場預期之中。

歐央行或追加息捍匯價

惟不少投資者忽視的是,歐洲央行近年實施零息政策,成為全球資金氾濫的源頭之一,部分歐資流入本港,亦是推升樓價的原因之一。王震宇擔心,假如在去年英國脫歐後,今年法國及德國大選導致另一歐洲大國脫歐,歐盟將有瓦解風險,屆時該政治風險將拖低歐元匯價,歐洲央行將被迫加息以捍衛匯價,「若歐洲央行需要加息以阻止走資,不止要追加以填補與美國的差息,而是要在美息以上再加風險溢價,例如1年後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可能只升至1.5厘,但歐洲央行則要加息到2、3厘;屆時全球風險資產難免受累,本港樓價亦一定會下跌」。

[名人樓市論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329

陳永傑:美匯美息轉弱 港樓受歡迎

1 : GS(14)@2017-04-25 23:43:45

【明報專訊】3月中美國加息0.25厘之後,又有人擔心假如美國再加息3厘,香港樓市將會爆破,到時實力不足的業主就傷亡慘重。不旋踵,美國總統特朗普接受外國傳媒訪問時透露,美元過強,並且支持目前聯邦儲備局將利率維持在低位。美國大幅加息的威脅一掃而空,本港樓市料會更受歡迎。

美國自從2015年底、2016年底及今年3月中各加一次息口0.25厘之後,部分人又發出嚇人言論,美國一旦再加息3厘,本港樓市將會遍地屍骸,死得人多。而且上任3個月來狂人總統特朗普未表露他對美元的匯價及息率意向,所以,間中有些人會作語不驚人死不休之調,以求爭取目光。

但始料不及的是,狂人總統儘管是狂人,也是一個商人,知道什麼叫做「妥協」。他竟然認為目前的美元匯價過強,已經令許多人大跌眼鏡,再加上表示支持現時聯儲局的低利率政策。更暗示希望聯儲局主席耶倫任滿後留任,令市場大感錯愕。由於耶倫在聯儲局屬於鴿派,支持循序漸進加息,大概是一年加3至4次,不會太急進加得太多。特朗普更明言想美元匯價偏弱,展望未來美元息率及匯價處於弱勢。

限制「一約多伙」影響微

只要美元匯價及息率低企,都會對採取聯繫匯率的香港樓市有甚大好處。因為美國息率低企,本港業主供樓的擔子就不大容易突然大幅度加重,可以繼續輕鬆供樓,不怕息魔突襲。因港元與美元掛鈎,匯率比較穩定,投資者亦比較容易掌握。

相信最近港府突然限定「一約多伙」的購買人士要支付樓價的15%,對樓市承接力實質影響不大。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871&issue=201704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4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