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江蘇追趕了這麽多年 但今年與廣東差距又拉大了

盡管連續多年來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和第二經濟大省江蘇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甚至江蘇大有趕超廣東成為第一經濟大省的態勢,但今年以來,兩省之間的差距不是縮小,而是重新擴大。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7061.17億元,同期江蘇實現生產總值55281.5億元,兩者之間相差約1780億元。如果考慮到廣東下半年占比較大這一特征,則全年下來兩省之間的差距可能會進一步擴大。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歷史數據發現,2013年前三季度、2014年前三季度和2015年前三季度,兩省之間的差距分別為2537億、2488億、1320億元,呈現出不斷縮小的態勢。不過今年前三季度,兩省之間的差距又重新擴大到1780億元。

從全年數據來看,2008年廣東領先江蘇5814億元,其後7年的差距分別約5025億元、4587億元、4100億元、3100億元、3002億元、2704億元、2696億元。從數據上看,雖然差距在不斷縮小,但到2015年江蘇追趕的步伐已明顯放緩。

追趕步伐的放緩有多個因素,一是經過多年的追趕,目前江蘇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等重要指標已經明顯放緩。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江蘇固定資產投資額為34897.97,同比增長8.5%,比同期廣東低了3.8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作為外貿依存度最高的省份,廣東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所受的沖擊最大,轉型升級也進行得最早,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的轉型升級已經初見成效。

廣東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 1-9月,先進制造業完成增加值增長9.5%,高於規模以上工業2.8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48.7%;高技術制造業增長11.4%,高於規模以上工業4.7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27.3%。

對外貿依存度最高的廣東來說,盡管外貿出口受阻,但國內市場開拓力度大,國內消費拉動趨勢更加明顯。尤其是電商的發展進一步突破了地理空間的制約和各種壁壘,有利於廣東制造業優勢的發揮。數據顯示,1-9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9.23萬億元,增長5.6%,其中內銷比重進一步提升到74.1%,占比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

不過,盡管廣東與江蘇的絕對值差距在拉大,但未來廣東仍然面臨著被江蘇趕超的危險。

“我們的實際增速是可比價的,但是總量是現價。”廣東省統計局一位官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今年廣東的平均價格水平比江蘇高一些,所以算起來的現價也就高。扣除價格因素後,江蘇的實際增速仍比廣東高。

尤其是,盡管廣東的經濟總量仍然領先江蘇,但在人均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廣東與江蘇和浙江有不小的距離。此外,在區域發展方面,廣東是目前沿海幾個發達省份中區域發展最為失衡的省份,在珠三角高速發展的同時,粵西粵北的大部分地級市人均GDP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前述官員認為,江蘇的區域發展更為均衡,發展後勁更大。因此廣東仍要保持危機感,不斷推進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的步伐。

 

表1:2016年前三季度沿海大省經濟數據

省份

前三季度GDP

實際增速

名義增速

廣東

57061

7.30%

8.64%

江蘇

55281.5

8.10%

7.97%

山東

48703.8

7.50%

6.54%

浙江

32234

7.50%

8.59%

表2:部分沿海省份 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單位:元)

省份

城鎮

農村

全體

上海

52962

23205

49867

北京

52859

20569

48458

浙江

43714

21125

35537

江蘇

37173

16257

29539

廣東

34757

13360

278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32

蔣卓慶任江蘇省紀委書記 曾任上海市副市長

據交匯點新聞消息,中共中央批準:蔣卓慶同誌任中共江蘇省委委員、常委和省紀委書記;弘強同誌不再擔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委員和省紀委書記職務。

蔣卓慶簡歷:

蔣卓慶,男,1959年8月生,漢族,浙江慈溪人,在職大學,管理學學士,高級經濟師、高級會計師。1977年9月參加工作。

曾任上海市財政局企業財務二處處長,上海市財政局、市稅務局第一分局局長、黨組書記,上海市財政局(市地稅局)副局長,楊浦區委副書記、副區長、區長,上海市勞動保障局局長、黨組書記,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上海市財政局局長、黨組書記,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市政府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市孫宋文管委主任等職。

2013年7月,任上海市政府副市長,市孫宋文管委主任。

現任江蘇省委委員、常委和省紀委書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635

34城加入“GDP5000億俱樂部” 江蘇最多

城市之間的激烈競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在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大城市尤其是經濟大市對外來人口有著很大的吸附力。那麽這些經濟大市主要分布在哪里呢?

10城過萬億

統計顯示,2015年,全國生產總值超5000億的城市已達34個,全國超萬億的城市共有10個,其中上海、北京超過2萬億元,在1萬—2萬億之間的有8個,分別為廣州、深圳、天津、重慶、蘇州、武漢、成都和杭州。

在這十大城市中,有七個位居沿海,其中長三角3個,為滬蘇杭;環渤海2個,即京津兩大直轄市;珠三角2個,即廣深兩個一線城市。此外,廣大中西部地區有三城入圍,其中重慶為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成都和武漢則屬於傳統的十大城市、大區的中心,也是各自所在省份的單極核心城市,例如成都GDP占四川的36%,武漢占湖北的37%。

在杭州之後,下一個邁入萬億俱樂部大關的城市是誰?最接近的無疑是南京。2015年南京實現生產總值9720.77億元,經濟總量位列全國大中城市第11位。按照目前南京的經濟增長速度,2016年超過萬億大關已經指日可待。

同樣位居9000億到1萬億之間的還有青島,青島去年GDP為9300.7億元,離萬億大關也已不遠。

8000億—9000億元的有4個,分別為無錫、長沙、寧波和佛山,在8000億以下,7000億以上有3個,分別為大連、鄭州和沈陽;6000億—7000億元的有6個,分別為煙臺、東莞、南通、泉州、唐山和濟南;5000億—6000億元的有9個,分別為西安、哈爾濱、合肥、福州、長春、石家莊、徐州、常州和濰坊。

《第一財經日報》統計發現,這34個城市中,已經有30個城市獲準修造地鐵,僅有煙臺、泉州、唐山、濰坊未獲準修造城市軌道交通。當然,包括泉州、煙臺在內,目前也正在積極申請修建之中。這也說明,經濟越發達,人流量越大,對地鐵這種大運量的交通工具的需求就越大。

從行政級別上看,這34個城市有4個直轄市,18個為副省級或省會城市,12個地級市。可見行政地位對一個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仍十分重要,行政地位高的城市,往往能聚集更多的資源,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入圍的城市全部都是省會城市。入圍的普通地級市則全部來自沿海,主要分布在江蘇、廣東、山東等地。

江蘇入圍城市最多

從地域分布看,長三角最多,共有8個,為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寧波、無錫、常州、南通(此為狹義上的長三角,不包括合肥和徐州),可見長三角城市群是我國最大的城市群。珠三角有4個,即廣深莞佛;京津冀也有4個,分別是北京、天津、唐山和石家莊。這三大城市群共有16個,占比近半。

以省份來看,除4個直轄市外,超過5000億的城市中,江蘇最多,共達6個,為蘇州、南京、無錫、南通、徐州和常州,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緊隨其後,有4個,為廣州、深圳、佛山和東莞。

作為第二經濟大省,江蘇入圍的城市為何能比廣東還多2個?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於,相比廣東,江蘇的區域經濟發展更為均衡。盡管前兩大城市蘇州和南京雖然不如廣深,但江蘇的中等城市比廣東更多,如無錫、常州、南通、徐州發展都比較均衡。

第一經濟大省廣東作為沿海區域經濟發展最不均衡的省份,經濟發展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尤其是廣深兩大一線城市GDP之和就達到了3.5萬億。再加上東莞和佛山兩座二線城市就更多。數據顯示,2015年廣深莞佛四城GDP之和達5萬億之多,占廣東省的比重接近七成。在這四大城市之外,是廣東其他城市發展不足的格局。無論是珠三角的中山、珠海,還是東西北的湛江、汕頭等城市,經濟總量都不大,離5000億尚有不小的距離。

與廣東一樣,第三經濟大省山東也有四個,青島、煙臺、濟南、濰坊。不過農業發達的山東以縣域經濟為主,這些城市的GDP相當大一部分來自於下面的縣域,中心城市的規模仍不算很大。

在這三個大省之後,浙江、福建、遼寧和河北這四個沿海省份各有2個城市入圍,其中,浙江是杭州+寧波,福建是泉州+福州,遼寧是大連+沈陽,河北是唐山+石家莊。

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安徽、陜西、吉林和黑龍江各1個,分別為鄭州、武漢、長沙、成都、合肥、西安、長春和哈爾濱。這些城市全部位於中西部和東北,都是省會城市,也是所在省份的單極核心城市。

區域大分化

從地理分布上看,沿海省份占據了大多數。不過從發展勢頭上看,這些5000億俱樂部成員目前的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地域分野,在沿海城市中,杭州、深圳等城市與蘇州、佛山、無錫、東莞等城市出現了明顯分化。

以杭州為例,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80.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0%。至今年三季度,全市GDP持續6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杭州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是得益於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信息經濟高速發展。

再如深圳,隨著近幾年深圳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的快速運轉,深圳的經濟增速也相當之快,今年前三季度名義增速達到了11.2%。

相比之下,蘇州、無錫、寧波和佛山、東莞均等外貿明星城市,在2008年以前,得益於外向型經濟的高速發展,這些城市經濟也實現了快速起飛,但近年來由於外貿出口受阻,加上土地、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揚,這些城市也進入到艱難的轉型升級之中。近幾年,這些外貿明星城市經濟增速走低,經濟總量在全國的位次也不斷後退。

例如,在2008年以前,蘇州GDP總量還緊追深圳和廣州,位列第五,但這幾年已先後被天津和重慶超過,退居第七。無錫和佛山過去也一度進入前10名,但現如今均已退到10名開外。

在這些外貿明星城市經濟發展放緩的同時,中西部的重慶、武漢、成都、長沙、鄭州、合肥等城市卻突飛猛進。例如西部直轄市重慶不僅超過蘇州,升至第六,甚至大有超過天津,追趕廣深的態勢;武漢和成都這兩座大區中心城市均進入前10名;長沙得益於其裝備制造等產業的迅猛發展,近幾年經濟高速增長,在全國的排名也從2006年的第28位上升至目前的第14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573

中央環保督查組:抽查江蘇12個長江飲用水源地,8個有問題

以“江南水鄉”“小橋流水”著稱於世的江蘇省,如今遇到的一個突出環境問題就是水汙染。

11月15日,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江蘇省反饋督察情況時稱,江蘇省環境保護總體走在全國前列,在全國率先制定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率先頒布長江水汙染防治條例,制修訂太湖水汙染防治條例、湖泊保護條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條例等10余部地方性環保法規。

江蘇還對涵蓋66個斷面的區域水環境實行“雙向補償"政策,在實施“河長制”基礎上,大力推進“斷面長制”,進一步明確黨政領導治水責任。

但督察意見稱,江蘇存在“長江保護部署推進不夠有力”、“長江江蘇段分布有30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現場抽查12個,8個存在環境違法問題”等問題。

在家門前的小河旁淘米洗菜洗衣,這種場景在以往的江蘇司空見慣。但眼下越來越少了。攝影/章軻

違法排汙問題突出

今年7月15日至8月15日,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江蘇省開展了環境保護督察,形成督察意見,並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

督察組於15日上午向江蘇省委、省政府進行了反饋。反饋會由江蘇省省長石泰峰主持,督察組組長吳新雄通報了督察意見,江蘇省委書記李強作了表態發言。

督察發現,2015年長江江蘇段41條主要入江支流中,劣V類斷面占比20.5%,較2014年、2013年分別上升6.9個百分點和11.4個百分點。南京節制閘、鎮江葛村橋斷面水質嚴重惡化。

“江蘇省在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方面還存在考核偏軟問題。”督察意見說,2015年10月,江蘇省明確將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作為地方各級政府責任紅線,但在2015年各地生態文明建設責任考核時,對南京市七橋甕、昆山巿趙屯斷面水質不降反升問題,沒有明確處理措施。此外,對無錫、泰州違反生態紅線規定侵占綠地或違規建設等問題,也未明確相關要求。在2013年至2015年太湖治理目標責任考核中,對直湖港、武進港等11條總磷、總氮未達國家治理目標河流的責任單位和人員,也未提出整改要求。

督察發現,連雲港巿灌雲縣臨港產業區、灌南縣化工產業園區企業違法排汙問題突出,周邊地表水汙染嚴重,七圩閘和大咀大溝化學需氧量分別超過地表水IV類標準約50倍和8倍。

長江江蘇段分布有30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督察組現場抽查12個,8個存在環境違法問題。無錫市長江窯港,南通巿狼山水廠,鎮江巿征潤洲、江心洲丹陽等飲用水水源一級或二級保護區內存在法律禁止的化工碼頭、水產養殖或修造船基地等,加之沿途危險化學品運輸頻繁,環境風險十分突出。

長江江蘇段,一些開發性的活動仍在持續。攝影/章軻

督察意見稱,《江蘇省通榆河水汙染防治條例》實施後,鹽城、連雲港、泰州、南通、揚州5巿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先後違規建設70余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部分甚至無汙染治理設施,帶來汙染隱患。全省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嚴重不足,危險廢物超期貯存、非法轉移和非法填埋等問題突出。此外,江蘇省部分汙染場地環境風險較大,需要提高管控能力。

太湖汙染治理一直備受關註。但督察發現,2015年,太湖流域15條主要入湖河流中10條總氮、9條總磷未達到國務院“十二五”太湖流域汙染防治水質目標要求,流域內畜禽養殖汙染嚴重。9000余家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中,無治汙設施的約占三分之一,其中太湖一級保護區內有161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約80%無治汙設施。

《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要求2015年底前完成望虞河西岸控制工程,但至今尚未開工,嚴重制約與其配套的走馬塘排水工程功效發揮。此外,洪澤湖,駱馬湖非法采砂問題屢禁不止,突破江蘇省生態紅線區域管控要求,對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飲用水源安全及湖泊水生態環境造成威脅。

環境風險問題較大

督察意見稱,江蘇省“環境風險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督察發現,江蘇省現有各類化工生產企業6300余家,入園率僅30%左右,有的地區入園率甚至只有約10%。

督察發現,灌雲縣臨港產業區化工集中區現有125家企業,全部為規劃環評明確禁止、限制或嚴格控制的農藥、染料、中間體類項目。鹽城市沿海化工園區違反規劃環評要求,在二期建設中引進大量染料、醫藥、農藥等項目,其中鹽城巿經信委2015年備案的三泰化工周位酸項目,還在采用國家明令淘汰的鐵粉還原工藝。

“此外,江蘇省部分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督察意見說,徐州巿大氣汙染防治形勢嚴峻,但仍然違法違規建設不少高排放項目,尤其是新《環境保護法》實施後,中泰能源科技、龍山制焦、東興能源等企業仍違法建設焦化項目,對當地環境影響明顯,徐州市縣兩級政府均未采取有效措施及時處理。

鹽城市及有關區縣長期放任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進行多種開發活動,保護區核心區內長期存在大規模采集泥螺行為,緩沖區陸域面積共62.2萬畝,其中47.1萬畝已開發為水產養殖、農業種植等。

連雲港市一些產業園區汙染問題十分突出,群眾信訪投訴不斷。

一些號稱百年古鎮的江蘇著名旅遊地,水質也開始惡化。攝影/章軻

督察意見稱,2013年10月,國務院出臺《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明確嚴控鋼鐵新增產能,但江蘇省2013年以來新增鋼鐵產能控制不力,鹽城聯鑫鋼鐵,徐州鐵礦鑄業,睢寧寧峰鋼鐵、冠興軋輥等企業違規新建或續建鋼鐵產能。

國家與江蘇省簽訂的大氣汙染防治目標責任書要求,江蘇省到2017年底需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但在全省2014年和2015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考核中,均未將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要求納入對地市的考核範疇。

督察意見說,目前,江蘇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一些結構性、區域性環境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環境風險較大。

督察要求,江蘇省各級黨委、政府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強化綠色發展導向,努力構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盡快建立具有江蘇特色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環境保護制度,努力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新江蘇。

督察要求江蘇省盡快建立健全並嚴格落實適應綠色發展要求的黨政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加強環境風險防控,推進長江、太湖、通榆河等重點流域生態修複和環境治理。依法依規嚴肅責任追究,對於督察中發現的問題,要責成相關部門進一步深入調查,厘清責任,並按有關規定嚴肅問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638

江蘇省委新一屆常委班子出爐 李強當選省委書記

11月22日,江蘇省委十三屆一次全會選舉產生了中國共產黨江蘇省第十三屆委員會書記、副書記、常務委員會委員。

會議選舉李強為省委書記,石泰峰、吳政隆為副書記。

李強、石泰峰、吳政隆、黃莉新、楊嶽、李小敏、王炯、樊金龍、王燕文、蔣卓慶、王立科、周乃翔為常務委員會委員。

【李強簡歷】

江蘇省委書記李強

李強,男,1959年7月生,漢族,浙江瑞安人,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83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7月參加工作。

1976年07月?—1977年12月 浙江省瑞安縣馬嶼區機電排灌站職工;

1977年12月—1978年10月 浙江省瑞安縣工具三廠職工;

1978年10月—1982年07月 浙江農業大學寧波分校農機系學習;

1982年07月—1983年04月 浙江省瑞安縣莘塍區委幹事、團區委負責人;

1983年04月—1984年10月 共青團浙江省瑞安縣委幹事,書記;

1984年10月—1988年10月 浙江省民政廳農村救濟處幹部,副處長;

1988年10月—1991年06月 浙江省民政廳農村救濟處處長,救災救濟處處長;

1991年06月—1992年07月 浙江省民政廳黨組成員、人事處處長;

1992年07月—1996年01月 浙江省民政廳副廳長、黨組成員;

1996年01月—1998年08月 浙江省金華市委常委、永康市委書記(1998年4月起兼任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1998年08月—2000年04月 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黨組成員;

2000年04月—2002年04月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黨委書記;

2002年04月—2004年10月 浙江省溫州市委書記(2003年4月起兼任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4年10月—2005年09月 浙江省委秘書長;

2005年09月—2011年02月 浙江省委常委、秘書長;

2011年02月—2011年11月 浙江省委常委、秘書長、政法委書記;

2011年11月—2012年05月 浙江省委副書記、秘書長、政法委書記;

2012年05月—2012年12月 浙江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2012年12月—2013年01月 浙江省委副書記、代省長;

2013年01月—2016年06月 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

2016年06月起 江蘇省委書記。

黨的十八大代表,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十二屆江蘇省委委員、常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345

精華制藥:因發生火災 終止收購江蘇阿爾法藥業公司

11月27日消息,精華制藥發布晚間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於2016年11月26日決定終止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江蘇阿爾法藥業有限公司100%股權,同時終止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

該公司此前披露的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初步方案為:公司擬采用非公開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石振祥、寧波鼎亮嘉億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 陳本順、石利平、石麗君、宿遷普惠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尹曉龍、萬新強所持  有的江蘇阿爾法藥業有限公司100%股權,同時,擬向 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

終止此次重大資產重組的主要原因是:本次交易標的公司2016年3月發生火災,根據公司與有關中介機構掌握的標的公司截止2016年9月30日的經營情況及最新狀態,標的公司的生產經營恢複情況與其管理層之前的預計存在一定差距,繼續推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條件尚不成 熟,經各方友好協商,一致同意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宜,待標的資產的盈利能力有所改善並穩定後再作考慮,以維護公司及中小股東的利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043

江蘇銀行:擬發行優先股募資不超過200億元

江蘇銀行公告,公司擬發行不超過2億股優先股,每股票面金額為人民幣 100 元。

公告顯示,本次優先股的計劃融資規模不超過 200 億元人民幣(含200 億元人民幣)。經相關監管部門批準後,本次優先股所募集資金將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全部用於補充其他一級資本。公司表示,通過發行優先股拓寬融資渠道,將提高公司資本充足率水平,優化資本結構。

本次非公開發行優先股方案已經 2016 年 11 月 29 日召開的第三屆董事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尚需公司股東大會逐項審議通過,並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385

18個地級市GDP破4000億,江蘇占7個,廣東只占2個

在城市經濟發展中,行政資源配置至關重要,體現形式也有多種。對於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而言,因為其本身的特殊地位而具有很強的集聚資源能力,那除此之外的普通地級市發展情況如何?

撇開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通過對普通地級市的經濟總量統計發現,共有18個城市的經濟總量超過了4000億大關,其中蘇州是唯一一個超過1萬億大關的地級市。從地域分布上看,江蘇最多,共有7個,而廣東只占兩個。在人均GDP上,鄂爾多斯超過20萬元。

18城中蘇州GDP破萬億

在這18個地級市的經濟總量排行中,江蘇省的蘇州和無錫高居前兩位。位居榜首的蘇州成為18個城市中唯一一個GDP突破萬億大關的城市,去年該市GDP達到了14504億元,GDP總量位居全國所有城市第7位,遙遙領先於其他普通地級市,並且無論是GDP總量還是人均GDP在江蘇省都位居第一。不僅如此,蘇州下轄的幾個縣級市如昆山、張家港、常熟等一直領銜中國百強縣排行榜。

值得註意的是,在東部擁有“雙子星”的省份中,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和大連都成為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而獨獨在第二經濟大省江蘇,卻沒有計劃單列市。不過,盡管沒有成為計劃單列市和副省級城市,但蘇州的經濟發展之快卻超乎想象。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外向型經濟的不斷發展,蘇州經濟總量迅速擴大。

與蘇州一樣,改革開放後,靠近上海的蘇南地區憑借外向型產業的發展,經濟也隨之高速發展,無錫多年來的經濟緊隨蘇州,GDP總量高居江蘇第二,身為副省級省會城市的南京只能屈居第三。只是近年來,南京“奮發圖強”,GDP總量終於趕超無錫,上升至第二。不過目前無錫的人均GDP仍高居江蘇第二,GDP總量在全國所有城市中位居第13位。

位居第三的是來自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的佛山,這個因近代名人黃飛鴻名揚四方的城市主打陶瓷、家電等產業,經濟總量也突破了8000億元。其下轄的順德和南海在沒改區之前也一直稱霸中國百強縣排行榜。

三甲之後,來自第三經濟大省山東的煙臺位居第四,去年經濟總量達到了6446億元;來自廣東的“世界工廠”東莞目前位居第5。

鄂爾多斯人均GDP超20萬

從地域分布上看,這18個城市中,有7個來自江蘇,4個來自山東,廣東和浙江各2個,福建、河北和內蒙古各1個。除了鄂爾多斯,其余城市全部來自沿海地區。

那為何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的發達地級市高達7個之多,而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卻只占兩席?主要原因在區域經濟發展上,江蘇比廣東發展得更為均衡。盡管江蘇的前兩大城市南京和蘇州不如廣州深圳,但是它的中等城市要比廣東更多,如無錫、常州、南通、徐州,發展都較均衡。此外,像揚州、鹽城等蘇北地區城市,近幾年的發展也十分不錯。

相比之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是沿海區域經濟發展最不均衡的省份。廣東經濟發展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尤其是廣州、深圳兩個副省級城市的GDP之和就達到了3.5萬億,再加上東莞和佛山兩座二線城市就更多。數據顯示,2015年廣州、深圳、東莞、佛山四城GDP之和達5萬億之多,占全省的比重接近七成。在這四大城市之外,廣東其他城市發展不足,目前粵西、粵北大部分地區的人均GDP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從人均GDP來看,這18個城市中,除了濟寧外,其他城市均超過了49351元的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最高的是內蒙古的鄂爾多斯,該市人均GDP超過20萬元大關,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多,遙遙領先於其他城市。

依靠“羊煤土氣”(羊毛、煤炭、稀土、天然氣)4種資源,在位於沙漠邊緣、總人口只有200多萬的鄂爾多斯,在進入新世紀後經濟高速增長,目前經濟總量已超過自治區的首府呼和浩特和老牌工業城市包頭,高居內蒙古第一位。

區域發展需政府整合資源

不過,像鄂爾多斯這種因能源而“暴富”的城市畢竟占少數,絕大多數普通地級市的崛起依靠的還是工業、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比如在這18個城市中,人均GDP超過10萬元大關的蘇州、無錫、佛山、常州等都是典型的外貿明星城市,以及世界工廠東莞以及煙臺、溫州等,在2008年以前都得益於外向型經濟的高速發展。

2008年金融危機後,外貿進出口要再現高增長已無可能,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在持續減弱。隨著外貿出口受阻,產能過剩嚴重,制造業也不景氣。另一方面,在土地、人力成本不斷上升後,這些城市的不少產業紛紛轉移到我國中西部以及東南亞等地區。近幾年外貿明星城市紛紛進入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中,經濟增速放緩。

例如,無錫經濟近年來增速明顯放緩,經濟總量更是被南京趕超,退居江蘇第三,在全國的位次也退居第13位;東莞GDP在2005年位居全國第16,2008年後逐漸被長沙、鄭州等內陸省會城市超過,現如今退居全國第21位。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認為,東莞會被長沙、鄭州這樣的省會城市超過很正常。過去東莞“猛”,是因為當時外貿出口增長迅速,對經濟拉動明顯,而現如今區域經濟發展更強調的是地方政府對各種資源的整合能力,作為地級市的東莞不可能像長沙、鄭州一樣,具備對包括土地、科技等各種資源的整合能力。

以交通為例,無論是高鐵還是航空,都是以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作為中心和樞紐,而交通對一個城市的區域輻射力至為關鍵。在這18個城市中機場旅客吞吐量最大的溫州,在全國各城市中也僅位居第32位。

實際上,這也是這些經濟總量大的普通地級市所面臨的問題,包括東莞、泉州、溫州、無錫、紹興、常州等沿海地級市,過去經濟高速發展仰賴的是發達的民營經濟、勞動密集型產業,這些產業大量分布在下面的縣域和鄉鎮,市區的規模和體量反而比較小,形成了“小馬拉大車”的格局。

盡管這些城市經濟總量都不小,但從對周圍區域的影響輻射力來看,真正能躋身二線城市陣營的也就蘇州、無錫、東莞和佛山四個城市。而這18個城市中,目前只有8個城市獲準修造地鐵。

在過去,這種“小馬拉大車”的格局促進了區域經濟的高速發展。但進入到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階段後,弊端不斷凸顯。由於這些地級市中心市區綜合服務功能不完善,在集聚高端要素、發展高端產業方面,顯然不如行政等級更高、中心城區規模更大的城市,從而導致這些地方的很多企業紛紛將總部遷往行政地位更高的中心城市。如近幾年不少浙江企業將總部遷到上海;泉州的不少企業也紛紛將研發和營銷總部遷至廈門。

要吸引人才服務轉型升級、形成二三產業協調發展,離不開城市化平臺的支撐,以及做大、做強中心城市。這幾年,包括紹興、常州等地,都紛紛將下轄縣改區,做大城市平臺。

浙江大學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稅根教授分析,通過擴大設區市的規模,有利於提高其要素聚集的能力,發展好第三產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才能有效促進產城融合,更好地服務當地經濟的轉型升級。

表:18個普通地級市經濟總量比較

城市

GDP

在全國排名

名義增速

人口總量

人均GDP

所在省份

蘇州

14504

7

5.40%

1061.6

136624

江蘇

無錫

8518

13

3.81%

651.1

130829

江蘇

佛山

8004

16

7.56%

743.06

107716

廣東

煙臺

6446

20

7.40%

701.41

91979

山東

東莞

6275

21

6.69%

825.41

76023

廣東

南通

6148

22

8.77%

730

84219

江蘇

泉州

6138

23

7.05%

851

72127

福建

唐山

6103

25

-2.01%

780.12

78193

河北

徐州

5319

32

7.17%

866.9

61356

江蘇

常州

5273

33

7.57%

470.1

112221

江蘇

濰坊

5170

34

6.54%

927.72

55824

山東

溫州

4619

35

7.36%

911.7

50809

浙江

紹興

4467

36

4.71%

496.8

90017

浙江

鄂爾多斯

4226

37

4.21%

204.51

206645

內蒙古

鹽城

4213

38

9.83%

722.85

58276

江蘇

淄博

4130

39

2.49%

464.2

89235

山東

揚州

4017

40

8.62%

448.36

89646

江蘇

濟寧

4013

41

5.61%

829.92

48529

山東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日報根據各地統計局數據制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408

京東與江蘇省達成“互聯網+”戰略合作 未來5年投建多個項目

昨日,京東集團與江蘇省人民政府簽署“互聯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互聯網與現代物流、“三農”、商貿流通、制造業、數據服務、創業創新、醫藥、金融等領域加強合作,促進江蘇經濟轉型升級。據中新社報道,未來5年,京東集團將在江蘇省投資建設多個合作項目,積極帶動關聯產業發展。

根據協議,京東將在江蘇省加快電子商務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江蘇省內縣區配送體系和社區自提櫃建設,通過物流中轉中心、大家電服務店、縣級服務中心、鎮村級綜合服務站等,實現縣區配送全覆蓋。京東將推出“物流支持計劃”,與江蘇商家共享京東物流資源,提供網絡店鋪、專業市場等所需的多渠道服務及供應鏈服務。

京東將在江蘇省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電商精準扶貧,推動實施具有江蘇特色的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農村金融等“互聯網+”解決方案,建立市、縣級地方特色館電商平臺,聯合地方政府和本地企業推動農產品上網營銷,打造農產品網上知名品牌,建設農產品全過程信息溯源體系,推動線上線下對接,共同營造誠信經營、質量安全的消費環境。

京東將以江蘇省作為京東線上線下聯動發展的試點區域,建設本地化生產、生活服務互聯網平臺,通過創新流通模式降低流通成本,促進商貿流通企業和制造企業轉型升級。京東將面向江蘇省政府開放雲計算大數據等核心自主技術、產品和服務,針對政務、民生、公共服務等領域建設數字化服務平臺,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數據支撐。

同時,京東還將與江蘇省共同推動青年創業創新合作共建,支持青年創業者借助京東相關平臺進行個人創業,支持企業通過京東商城進行二次創業,鼓勵江蘇高校與京東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和創業基地,為大學生提供實踐和鍛煉機會。京東還將通過“互聯網+”醫藥手段促進江蘇省醫藥電子商務發展,助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通過“互聯網+”金融手段探索信用信息協同共享新機制。

為此,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劉強東表示,江蘇互聯網產業基礎雄厚,希望以簽約為新起點,依托江蘇經濟強省特別是制造業強省優勢,把握“互聯網+”機遇,與江蘇開展全面務實深入合作,助力江蘇經濟社會實現新發展。京東將持續加大在蘇投入力度,希望省市各級一如既往給予大力支持,雙方攜手實現互利共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558

江蘇省發改委主任陳震寧出任江蘇省副省長

12月2日上午,江蘇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27次會議經過表決,決定任命陳震寧為省政府副省長。

陳震寧出生於1958年,參加工作後一直在江蘇任職。2012年至今,陳震寧擔任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目前的江蘇省政府領導班子中,除省長石泰峰外,副省長黃莉新、楊嶽、張雷、張敬華、馬秋林均為60後。

陳震寧

陳震寧簡歷

陳震寧,男,1958年10月生,漢族,江蘇阜寧人,省委黨校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學位,197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2月參加工作。

1977年2月—1980年2月 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學習;

1980年2月—1982年10月 阜寧縣教師進修學校教師;

1982年10月—1984年1月 阜寧縣委宣傳部幹事;

1984年1月—1984年9月 共青團阜寧縣委書記;

1984年9月—1986年8月 省委黨校幹部培訓班學習;

1986年8月—1990年3月 阜寧縣吳灘鄉黨委書記;

1990年3月—1993年1月 阜寧縣副縣長;

1993年1月—1995年1月 阜寧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1995年1月—1996年8月 鹽城市郊區區委副書記、區長;

1996年8月—1998年1月 鹽都縣委副書記、縣長;

1998年1月—2000年8月 鹽城市副市長;

2000年8月—2001年3月 連雲港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2001年3月—2001年12月 連雲港市委副書記、市長;

2001年12月—2005年6月 連雲港市委書記(其間:2002年1月—2003年11月南京師範大學與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合作培養經濟學碩士研究生班學習);

2005年6月—2009年7月 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廳長、黨組書記(其間:2006年9月—2009年7月省委黨校區域經濟學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

2009年7月—2012年1月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2012年1月—2016年12月 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2016年12月起 副省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黨的十六大、十八大代表,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9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