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放貸人唐寧

http://www.eeo.com.cn/2011/0910/211047.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胡蓉萍 唐寧或許是中國目前累計放貸額度最大的個人。

他是個人信用貸款諮詢服務機構宜信集團的CEO,據宜信內部人士透露,唐寧本人,放貸餘額已至少20餘億。

唐寧的模式是,以個人身份放貸給需要資金的客戶,然後再將其個人債權轉讓給有投資需求的出借人,出借人投資到期,宜信公司再幫助出借人尋找下家回購債權或者唐寧再把債權回購。

他管理下的宜信匯才商務顧問有限公司,營業網點已遍及全國數十個省、市、區,可以說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沒有小額貸款牌照的小額貸款公司。

和他的其他同行相比,他卻最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目前已經獲得了凱鵬華盈對其共5000萬美元前後兩輪風險投資,並擁有四、五千名全職員工,從事著尋找和服務借款客戶和出借人的主要業務。

在中國,個人放貸受到一定程度保護,但企業放貸需要特許的金融牌照,那麼如何平衡個人放貸和企業行為的關係?

在《放貸人條例》依然難產的前提下,放貸人唐寧走在政策前面。但如何走向陽光化、合法化,一直是個問題。可能正因為這部分業務遊走在政策邊緣,現在宜信已經開始和信託公司合作、並有意往第三方理財方向轉型。

據一位投資界人士透露,該公司目前估值已經超過5億美元。儘管這一模式充滿著政策、流動性和信用的風險,但對唐寧而言,5年身價達到5億美元,至少說明了這個模式得到了市場和投資人的認可。

P2P還是資產證券化?

2011年年初,張靈(化名)有10萬元閒置現金,他希望獲得10%左右的年化收益率,通過朋友介紹和宜信的客戶經理進行了接觸。

他填寫了一份信用諮詢與管理服務協議開戶申請表,裡面分成個人資料、緊急聯繫人資料和初次投資情況三部分。

他可以選擇的開立賬戶有幾種,按照金額的大小,宜信所收取的賬戶管理費不同,5萬元是門檻。50萬以下的賬戶管理費月費率為0.150%,50萬到 100萬的賬戶管理費月費率為0.100%,100萬到 300萬的則是0.075%,300萬 到 500萬 的 為0.050%,而 500萬以上的則為0.025%。賬戶管理費是宜信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

宜信提供給張靈兩種資金出借方式,一種是對宜信推薦的借款人進行選擇,如果決定出借,則和借款人直接簽署借款協議。在這裡,宜信充當的就是一個 P2P借貸中介的角色,它在中間是一個「居間」的作用。但這種形式在宜信的業務量中佔比非常小。但有意思的是,這種「居間」模式恰恰是宜信對外宣稱得最多 的一種模式。「因此這樣每一單『居間』業務的成本很高,而且借款人和出借人如果信息對稱了,還要宜信做什麼?所以這一種形式其實在宜信的業務中佔比很 小。」宜信一位內部員工告訴本報。

其實,宜信建議它的客戶更多選擇的是另一種方式,受讓已經簽訂了《借款協議》的個人債權債務關係,將款項支付給像唐寧這樣的債權轉讓方,從而完成資金的出借。這種業務才是宜信小額信貸中壓倒性佔多數的業務。

考慮到分散風險,張靈選擇了後者,他購買了債權之後,將享有所借出款項所帶來的利息收益。而宜信,賺的則是向出借人和借款人分別收取的服務費用。

他選擇了一種名為「季度豐」的產品。事實上宜信除了這個產品外,還有宜信寶、月息通、月益通、月定投、雙季風、玖玖盈、年年鑫這些產品,主要是根據期限不同而設定的。

所謂「季度豐」,就是張靈受讓了一筆債權,相當於出借一筆資金後,在三個月內張靈委託宜信將其按月代收到的借款人償還的本息進行一次新的出借。

3個月後,張靈可以將這筆資金對應的債權資產再全部轉讓給宜信為其找到的債權轉讓人,包括收益部分。由後來的債權受讓人在3個工作日內支付到張靈的 資金回收專用賬戶中。「這很像銀行理財產品和信託的收費模式,有點是在賣信貸類信託或者信貸類理財產品的概念。」一位小額貸款公司高管表示。

借款人向張靈定期還本付息的資金由宜信與銀行的合作系統代為收取借款人每期償還的本息,代收後進行結算。

個人放貸,公司收錢

張靈選擇的第二種模式之下,原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間的《借款協議》由宜信委託給張靈保管。

而這一借款協議上的原出借人是宜信集團CEO唐寧。

有意思的是,在張靈的這個案例中,從本報獲得的他和宜信公司簽訂的相關合同來看,原出借人是唐寧,後來在3個月後,承接張靈債權的,也是唐寧。

也就是說,起初,唐寧為轉讓人,借出去了一筆錢,他就是債權人。後來張靈與唐寧簽訂了一個債權轉讓及受讓協議,張靈從唐寧那裡受讓了10萬元的債權。張靈成為債權受讓人,也就是新的債權人。

唐寧將債權的基本信息都放在了相關合同中,比如借款人姓名、身份證號碼、初始借款金額、初始受讓債權價值、借款人職業情況、借款用途等等都非常詳細記載。

除此之外,還有借款人如約還款情況下債權收益信息也非常詳細,有還款起始日、還款金額、還款期、剩餘還款月數、預計債權收益率等等。

持有了3個月之後,無論這3個月中債權本息變成了多少,張靈所能獲得的收益都是固定的,本金之外,還包括年化為10%左右的利息。到期後,債權再轉到唐寧名下。

但是令人比較疑惑的一點是,宜信公司賺的錢和唐寧個人放貸的錢如何轉換,如何入賬和出賬?凱鵬華盈投資的錢如何使用?直接用於公司擴張運營呢,還是會有一部分給予唐寧以個人名義放貸了?

本報多次聯繫宜信公司和唐寧本人,但宜信和唐寧均拒絕接受採訪。

據瞭解,最近通過宜信這個平台的初始放貸人不再僅僅是唐寧一個人了,一家內蒙古小額貸款的貸款資產也通過宜信這個平台實現了轉讓。

宜信一位離職員工表示,他曾經把自己的許多親戚朋友的資金都放在宜信公司來理財,但後來擔心如果一旦出現大規模兌付危機,或者宜信公司和唐寧本人出了道德風險,那將會非常麻煩。

其實,在風險防範上,宜信公司設有還款風險金專用賬戶,是指由宜信公司設立並管理、以宜信公司的名義單獨開設的一個專用銀行賬戶,由宜信在借貸雙方 簽署《借款協議》時對每一筆借款都從宜信自身的服務費收入中提取一定金額存入此專用賬戶。該款項專款專用,用於宜信公司所服務的出借人一定程度的潛在回款 損失,包括本金和利息。

還款風險金的提取比例由宜信根據借款人的整體違約狀況進行設定,並有權進行適當的調整。

張靈說:「儘管如此,也是買者自負的,如果貸款出現了違約,誰擁有債權誰就承擔損失,一旦出了問題,補償都是杯水車薪。」

轉向第三方理財?

宜信在其網頁上說「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之間、自然人與法人之間、自然人與其他組織之間借貸」,那麼無數個張靈這樣的出借人與唐寧之間的借貸關係,以及一個唐寧與無數個借款人的關係,是否依然屬於「民間借貸」關係呢?

唐寧並不是沒有意識到這點。從宜信目前的業務結構上看,它正在有意識地向政策上絕對安全的第三方理財方向轉型,目前國內有像諾亞財富這樣的公司做藍 本。「目前類似機構的共同情況是,想要做理財的投資人多,而需要貸款的人難找,即使有需要貸款的,其資質和信用也並不好。為了滿足這些客戶,我們就推出了 第三方理財業務。」一位宜信員工對本報表示。

除了自己正在發行的一些產品之外,宜信也漸漸在代銷一些理財產品、信託,如最近還剛剛銷售了一單8000萬左右投資重慶房地產的信託產品。

根據宜信內部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平均一個月1億元的交易量中,有3000萬到4000萬是代銷的理財和信託產品。「我們也與信託合作開發自己的產品,但很不好賣。」一位宜信員工表示。他指的合作開發的信託產品,是指以上述債權資產為基礎的,和中航信託合作的信託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50

資金成本不斷上升銀行變臉 保險變身新放貸人 流水白菜

http://xueqiu.com/2340719306/25051313
資金成本上升的趨勢正在變得愈加顯性。8月29日,全國工商聯發佈了2013中國民營企業製造業500強榜單,其中寧波的民企佔據21席。寧波市工商聯調研組在調研中發現,資金成本的上升正在不斷擠壓著企業的利潤空間。6月份突發的銀行間市場利率突然飆漲的情形讓人記憶猶新,但整個融資市場資金成本上漲已是不爭的事實。星展銀行董事總經理張建生認為,銀行間競爭存款漸趨劇烈,令資金成本上升。  事實上,資金成本的上升正在改變著整個金融生態圈。「短錢長用」的商業銀行囿於資金成本的約束,越來越追求高利率的貸款,一家股份制銀行的支行行長直言,現在拉存款越來越困難,低利率的貸款基本不放了。

  而「長錢短用」的保險機構似乎正在遇到一個好機遇,現金流充裕的保險資金正間接充當「放貸人」。「只要是國家允許的行業,保險資金都可以去投資。支持險資投資於新興戰略行業,服務於國家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在近期的一次內部會議上,一位保監會領導說。

  8月28日,保監會下發《關於保險業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支持保險公司以股權、基金、債權、資產支持計劃等多種形式,為重大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保障型安居工程等民生建設和重點工程提供長期資金支持。

  一位銀監會接近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現在銀行減少的長期貸款正轉向保險,雖然形式不是貸款形式,但這是金融結構調整與轉換的必然過程。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近期舉行的「保險資金股權投資創新」內部研討會認為,「在我國能夠大量提供長期股權資本的機構,主要是保險和社保。」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近日撰文指出,保險資金應大力發展股權投資。

  銀行變臉

  「銀行的玩法變了,『錢荒』之後,會有意識地多留一些頭寸,但以前不是這樣——那時總認為低收益資產佔比太大影響利潤,現在可能會多留些錢,以提高備付率。」一位國有銀行內部人士說。

  業務層面也是如此。作為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公司業務客戶經理,趙先生用「腹背受敵」來形容現狀。「攬客(有存款資源四處尋找需要存款賺錢機會的人)給的價格每天都在變化。像我這樣沒有太多固定存款資源的人,如果不能尋找到可以接受更高價格的貸款客戶,我很可能逐步被市場所淘汰。」他告訴經濟觀察報。

  一位在銀行業浸淫多年的從業者說,在監管機構大幅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未來,「存款」的概念將逐步在市場中消失轉而由「流動性」所取代。不管是客戶經理個人還是商業銀行主體,找差價將成為經營的主線。「未來的銀行客戶經理,一種是在想法子業務如何掙錢,一種是想法子如何讓業務的成本更低。」他解釋道。

  當原有固化的定期存款不斷逃離銀行,銀行開始改變其原有的經營策略。由於貸款期限長達20至30年,個人房屋貸款成為首當其衝被調整的對象。據記者瞭解,建設銀行(4.25, 0.02, 0.47%)、農業銀行(2.47, 0.01, 0.41%)將最低折扣利率水平從七五折調整到八八折。而有三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已完全退出了個人房屋按揭市場。

  「性價比」成為銀行調整這項業務的主要原因。「首先,為防止貸款客戶虛假交易,銀行需要派人全程跟蹤房屋買賣交易。房屋成交量下降從而導致規模產生效益開始下降,在人工成本衡定下,此業務綜合收益開始下降;再者,伴隨資金成本的上升,支行為完成綜合收益考核任務,那麼就會向性價比高的業務傾斜。因此,提高借款人的成本是很自然的事情。」一家股份制銀行的支行從事貸款業務的人士解釋道。

  對此,上述那位趙姓銀行客戶經理告訴本報,由於資金成本的上升,他只有去尋找高收益的貸款項目,例如房地產融資項目。「貸款風險當然也同步上升。」

  這又無形中抬高了企業貸款的成本。在李某看來,目前對於一般企業來說,它想獲得貸款都必須存入相當於貸款數額一半的存款作為條件。由此貸款利率為9%左右的三年期貸款其只要拿出相當一部分回存存款利率只有4%左右的存款,這樣下來企業綜合的貸款利率更加高企。

  澳新銀行全球市場研究部主管Richard Yetsenga認為,資金的成本已經上漲,這是個大問題。他甚至斷言亞洲所有地區都受到資金成本上漲的影響。

  利率市場化背景下,金融抑制逐漸得以釋放:金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投資產品與投資形式日漸豐富;在一線城市,存款不再是投資者的首選,取而代之的是不同名目種類的理財產品或投資工具,這也是導致銀行存款流失的原因之一。

  據央行的中資全國性大型銀行統計數據顯示,7月的活期存款與定期存款均在下降,環比分別減少了2283.92億、186.7億。

  在這些金融機構裡,基金公司的感受也比較明顯。以前很多基金公司發新基金的時候,總是會引入「幫忙資金」來推高初期發行規模,但是隨著資金成本的上漲,基金公司也開始望而卻步。Wind數據顯示,8月以來新成立的27只基金平均募集規模已跌破10億大關。

  據一家國有大型銀行人士介紹,目前鐵路總公司向他們推介一個總額在千億元左右的鐵路項目。這樣的項目在過去都是各家銀行爭搶的肥肉,但是現在,出於部分流動性失衡的風險,對這樣原來各行爭搶的國家信譽級別的貸款,他們現在也要好好掂量。「在利率市場化初期,傳統公司業務較強的銀行受到的衝擊更為巨大。而目前銀行競相上調存款利率只是銀行間大戰之前的預演。」上述國有大行人士說,「隨後,在銀行業績可能進一步下滑的預期下,各家銀行的競爭會十分慘烈。」他告訴記者。

  事實上,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金中夏看來,2012年下半年,利率市場化開始加快,特別是6月份和7月份,中國經過兩次不對稱的降息,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差在縮小,貸款利率從6%下浮30%,一年期存款利率上升10%,存貸利差被壓縮到不到1%,因此中央銀行的基準利率已經不再對商業銀行的盈利狀況形成任何政策上的保護。「這種情況會極大地影響商業銀行的經營行為,另外,商業銀行之間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也會促使金融業結構發生一些積極的變化。」金中夏表示。

  金融業態生變 險資擔當?

  「中國財富結構發生變化的同時,保險投資也在變。」上述接近銀監會的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而金融結構的調整,保險營銷的增加,令保險需求上升。這樣,財富將會比較均衡地分佈在存款、投資、保險領域。

  那麼,「銀行減少的這部分長期貸款將轉向保險,這也是金融結構、調整與轉換的過程。」上述銀監會接近人士說。

  一位債市交易員對經濟觀察報說,現行監管政策在規範銀行行為的同時,也令短錢長用的銀行之「手腳」受到束縛。一些融資需求就會找長錢短用的保險,如此,便給保險提供了間接介入融資領域的契機。「這是好事啊,信貸風險不能都集中在銀行體系。融資渠道多元化是種趨勢,包括可以有不同層次的金融產品供大家選擇。」一位工商銀行(3.90, 0.03, 0.78%)內部人士稱。

  現在,我國經濟可能出現拐點,股本價值會逐漸凸顯。如國家逐步控制地方債務規模,企業去槓桿化進程繼續發展,則社會對股權資本的需求將不斷增加。今後一段時期,保險資金股權投資可能面臨較好機遇。

  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撰文指出,2010年以來,隨著各項股權投資政策陸續發佈,保險機構的股權投資業務進入了規範化和常態化發展階段。截至今年7月末,保險業實際投資股權餘額為3016.75億元,佔資金運用餘額的4.18%,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事實上,有別於傳統投資渠道,保險資金正在以另類投資的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融資服務。在一些中長期投資項目中,近來不見銀行的身影,卻湧現了越來越多的險資面孔。

  8月22日,青島市政府、華夏人壽、北大第一醫院、綠城集團簽定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四方計劃在青島市嶗山灣規劃建設大型國際化健康養生養老產業園,並在園區內建設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

  這其中,華夏人壽將攜手綠城集團,預計投資上百億元,用五六年時間,在青島市嶗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開發建設佔地四五千畝的大型國際化健康、養生、養老產業園,同時在園區內建設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青島院區(擬命名)。

  「華夏人壽與綠城集團的合作,將實現保險公司與房地產開發商之間的優勢互補。」綠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說。

  中國人壽(13.86, 0.20, 1.46%)資產管理公司的一位人士也指出,另類投資正在成為中國人壽資產的重點拓展領域。上半年中國人壽投資國壽蘇州城市發展產業基金,合同金額人民幣50億元;投資首個基礎設施股權計劃「中石油西一二線西部管道項目股權投資計劃」,認繳金額人民幣48億元;推進基礎設施和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已投資金額累計人民幣455億元。

  中國太保(17.30, 0.45, 2.67%)2013年上半年發起設立11個基礎設施和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合計金額174 億元。

  不過,相對銀行,總資產8萬億的保險資金之體量還很小,即使觸及投資佔比10%的上限,最多只能拿出8000億的資金參與另類投資。「雖非主流,但保險資金可以成為融資渠道的一種補充,之所以格外強調,個人認為發展多元化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需要保險資金的參與。」香港證券專業學會委員會成員溫天納[微博]說。

  不管怎樣,「從宏觀經濟來看,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也會因為利率市場化而發生變化。貸款會更多地投入一些效益比較好的企業和部門,投資規模會相對下降,但是投資效益會比以前有所改善。」金中夏認為,「因此,中國經濟的增長將從過去的投資規模驅動向投資效益驅動轉變。」

  而利率市場化預期之下,商業銀行傳統信貸活動被多渠道的融資模式不斷替代卻是事實。一位央行接近人士說,某種程度上,目前金融業態也是徹底利率市場化之前的一種預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