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A股大漲難掩新興市場整體疲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017

QQ圖片20141215172404

對於持有1.7萬億美元新興市場資產的投資者來說,A股國際化的步伐仍然太慢。

中國基準股指上證綜指自8月以來大漲近35%,漲幅居全球主要市場之首。然而,大部分新興市場股票投資基金卻未因此受益。實際上,它們很多都在虧損。 

彭博社指出,問題在於,盡管中國當局采取了部分措施開放資本市場,但是仍然不足以使中國股市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erging Markets)。如果一個國家的基準股指未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那麽追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基金經理就不太會配置該國股票。

該社稱,港股也不再能代替A股,巴西股市上周更是跌入熊市,俄羅斯股市也在大跌,自2010年以來,投資者從來沒有對缺少配置A股這麽敏感過。

穆迪駐紐約分析師Stephen Tu上周五在電話中告訴彭博社:

近期大漲的主要是A股、A股基金和ETF,以及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不管你如何去衡量,中國經濟占全球的比重遠大於其股市在全球投資者投資組合中的比重。

奧本海默基金公司規模達390億美元的新興市場基金(ODMAX)凈值自8月以來下跌16%,貝萊德規模達340億美元的iShares MSCI Emerging Markets ETF凈值同期下跌15%,與其追蹤的基準指數表現一致。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698

2015整體總結 lololol

來源: http://xueqiu.com/8479254260/34721365

本來不想寫的,但是看到那麽多人寫,還是湊個熱鬧吧!做個記錄,畢竟以前每年都寫。

先回顧下之前的慘劇吧,2013年7月退出股市,結束了06年12月進入股市的6年歷程。2013年1月發布的《我的投資虧損股市》 http://xueqiu.com/8479254260/22776039 描述了如何虧損數百萬的,之後大腦發熱居然融資了,導致一筆錯誤虧損累計直接到500萬,爆倉退出。雪球關註我的9000多人都是那篇文章而來的,現在應該都忘記我了。因為這一年多我沒有在股市,專心繼續做公司。

雖然不在股市1年多,但還是有關註,並且在這期間一直反思為什麽會是這個結果,當然現在自己有了答案,也不想疲勞碼字了。2014年7月開始就感覺整體上證50估值極低,跌無可跌,很想買50ETF,無奈老婆不允許再入股市,主要自己當時離開時也聲稱不返。所以也就作罷,9月的時候發現藍籌真的要起了,老婆意見還是不明確,到了11月我已經知道無法再等待,這個機會我無法錯過,做了10天老婆工作,終於在11.10日進入股市,全倉銀行。之前虧損的500萬也快回來了。

具體數據總結:

房產篇:年初投入1000萬購置2套高端房產,目前持有多套房產,無意出售,房子除非極度高估我只買不賣,用來分散投資種類。

公司篇:新西蘭公司業績平穩,年中開始回落,主要還是我合夥人打理,我參與度極低,目前對總收入貢獻較小。

國內公司,利潤同比去年增長300%,已過千萬,去年退出股市後,把所有精力放在自己公司,目前公司已經成立2年8個月,從最初1人發展到現在24人,是細分市場NO.1,明年還會拓展更多的細分市場。海關出版社已經在整理我網絡連載的創業日誌,今年會出版,不過也可以免費在這里看 http://www.huastory.com 網絡版。

股市篇:
2014年11.10日入市,目前盈利45%,浦發漲到18,我之前虧損的500萬就全部回本了。所以11月入市的決策還是對的,也很感謝老婆的支持和理解。

天使投資部分:
2014年和朋友成立了天使基金,有幾個不錯的項目,不過沒投,其中一個2PE,增長應該也有年100%,他非常想讓我們投,因為需要我公司的技術和運營。可惜投資金額過小(只出讓5-10%股份),加上管理耗時等,暫且擱置。現實中這類機會還是不多的,這也讓我很難以高於10PE的價格買二級市場股票了,不是壞事,安全意識更強了。

一點經驗

首先這次進入股市我變得理智了,1沒融資,2沒把所有錢投入  3 心態好了非常多 4 也是最關鍵的投資理念得到了升華,14年之前我投資股票完全投機,不看公司做什麽,全倉買一只壓大小。2014年11月的開始,我像我做生意一樣精挑細選,討價還價,也許未來我不會賺超額收益,但我無法容忍投資貴的東西。

我不在股市的一年一直在思考,這個市場人才眾多我有什麽優勢能和別人不一樣,目前我總結幾點 A 十幾年創業經歷且所有公司都有斬獲,用生意眼光去看企業是我優勢, B 風險意識,大虧過的人最怕風險,這個經歷我不想再有  C 持股定力 8年的股市經歷(包括被迫空倉1年)讓我有定力去持有  D 有足夠的資本,這個很重要,你投入所有資產進股市,你心態肯定和拿點零花錢出來玩的人不一樣,目前股市倉位占我總體不高,而且後續我也不打算追加多少了。這次的投資完全是為了驗證我這1年的總結和反思。

而實際上即便我的證券市值明年翻倍,也不及我公司的收入分紅,所以長期看,前者不可持續,後者可以持續並且增加,我的精力應該主放後者。

2015願望

1 把我之前的經驗總結的投資策略執行,明年大部分會賺錢,任何業績不值得驕傲,時刻思考之後的投資策略和配比。

2 讓公司的員工收入再提高一層,我的員工多數還在拼搏中,我盡可能的多提供些,讓他們能在南京定居安家。

3 讓公司小股東多賺點,他們比我需要錢

4 讓我們客戶覺得更物超所值一點,大家一起賺才能長久

5 充實自己,目前32歲,35-40歲我希望多一點時間陪家人和做自己的愛好。

6 多鍛煉,今年發胖了

最後,2014年是感恩的一年,在走過2013悲痛的和最難熬的階段,2014給與了我太多太多,感謝!

現在雪球有交流的人也不多,就提下我經常看的幾個人吧 @被解放的mogwai  @東博老股民 @不明真相的群眾 @forcode @Ricky @常青資本 @耐力投資 @雲蒙 @Kerr-Z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469

A股業績展望:整體向好,中小板表現突出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082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1-9 17:52 編輯

A股業績展望:整體向好,中小板表現突出
作者:王德倫/喬永遠/戴康/羅雨

摘要:

1. 2014年近七成公司預告業績趨勢變好。截至2015年1月6日,A股已有1047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14年業績預告。具有有效數據的815家公司中,業績預增的占23.3%,略增占31.0%,扭虧占6.7%,續盈占12.0%,預減占8.5%,略減占10.1%,首虧占6.3%,續虧占1.2%,不確定占0.9%。方向向好變化的預增、略增、扭虧合計比例為61.1%。假設續盈的公司中有一半方向是變好的,則2014年業績預告趨勢變好的比例將達到67.1%。

2. 各板塊業績增速均有所上升,A股經營業績轉好趨勢明顯。已經公布業績預告的A股整體2014年整體凈利潤增速為26.09%,較2013年的14.64%出現大幅增長。中小板凈利潤增速為19.91%,遠超過2013年的7.09%,由於板塊內樣本較齊全,數據參考意義大。主板與創業板統計增速分別為80.68%、43.17%,由於數據代表性不夠,這一結果可能存在較大偏差。各板塊增速較前幾季均有上升,A股整體經營業績轉好趨勢明顯。

3. 行業增速整體上行,休閑服務、公用事業板塊業績領跑,機械設備板塊分化較大。從各板塊凈利潤增速來看,休閑服務(139.95%)、公共事業(116.33%)、有色金屬(79%)、通信(77.13%)以及交通運輸(75.79%)五個板塊業績增速領先。其余,電氣設備、傳媒、家用電器板塊也有超過50%的增速。機械、化工和電氣設備板塊由於板塊內公司樣本數量較多,分化較為明顯,業績提升與業績下滑的公司均較多。采掘(5家)、鋼鐵(6家)、國防軍工(6家)樣本數量較少,增速的置信度較為欠缺。

4. 制造業發力,TMT下滑,消費品、周期品穩中有升。2014年制造業整體凈利潤增速為35.41%,僅次於TMT板塊的45.89%,較2013年增速8.21%上漲了27.2%,增幅明顯,尤其在1H14、3Q14增速均為負的情況下,四季度表現當屬搶眼。周期品2014年增速為22.14%,與3Q14統計結果22.31%相持平,較2013年5.85%上漲明顯。

5.增量資金“撿便宜”,價值中優選地產鏈條,食品醫藥凸顯性價比,成長中首推環保。前期報告重點推薦的地產鏈條表現搶眼。在降息降準大周期下,房地產鏈條整體受益於政策面放松預期、資金面流動性寬松、基本面逐步回暖且存在超市場預期的可能性。本輪行情啟動中彈性沒有體現的食品飲料、醫藥(2014年漲幅排名墊底)可能會成為資金輪動後追逐的重點,性價比凸顯。環保行業受益於制度紅利釋放,催化劑有望叠出。

正文:

1.2014年A股近七成公司業績預告趨勢向好

截至2015年1月6日,A股已有1047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14年業績預告。剔除新發行10只新股及業績預告中未明確凈利潤區間的公司後,我們得到815家公司作為本次業績分析的樣本。其中包括創業板33家,中小板725家,主板57家,已披露家數占總體的比例分別為8.2%、99.5%、3.9%。中小板基本全數披露業績,統計結果代表性較好,創業板及主板樣本較少,趨勢還有待後續進一步確認。

2014年業績趨勢變好的公司占比超過65%。在全部815家公司中,業績預增的占23.3%,略增占31.0%,扭虧占6.7%,續盈占12.0%,預減占8.5%,略減占10.1%,首虧占6.3%,續虧占1.2%,不確定占0.9%。方向向好變化的預增、略增、扭虧合計比例為61.1%。假設續盈的公司中有一半方向是變好的,則2014年業績預告趨勢變好的比例將達到67.1%。

凈利潤增速落在0~30%區間的占比約三成,近15%的公司業績翻番。按照凈利潤增速中樞區間劃分,其中落在0~30%區間內的公司有254家,占比約三成。業績預計翻番以上(≥100%)的公司占14.85%。總的來說,預計整個A股市場2014年業績增長較為樂觀。圖1:2014年凈利潤增速落在0~30%區間的公司占比約三成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2.各板塊業績增速均有所上升,A股經營業績轉好趨勢明顯

已經公布業績預告的A股整體2014年整體凈利潤增速為26.09%,較2013年的14.64%出現大幅增長。剔除樣本中銀行1家,得到A股剔除金融外整體凈利潤增速為26.56%。中小板凈利潤增速為19.91%,遠超過2013年的7.09%。由於中小板樣本較齊全,數據參考意義大,業績變好趨勢明顯。主板與創業板統計增速分別為80.68%、43.17%,由於數據代表性不夠,這一結果可能存在較大偏差。
表1:各板塊凈利潤增速均有所上升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3.行業增速整體上行,休閑服務、公用事業板塊業績領跑

對樣本內公司業績進行分行業統計,其中金融板塊暫不參與統計(樣本內銀行1家&非銀0家)。剩余26個行業業績披露分布情況如圖2所示,其中家用電器(56.60%)、輕工制造(52.44%)、紡織服裝(51.95%)三個行業已披露公司占比超過50%,樣本代表性較高。圖2:家電、輕工、紡織服裝行業已披露代表性較高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從各板塊凈利潤增速來看,休閑服務(139.95%)、公用事業(116.33%)、有色金屬(79%)、通信(77.13%)以及交通運輸(75.79%)五個板塊業績增速領先。其余,電氣設備、傳媒、家用電器板塊也有超過50%的增速。機械、化工和電氣設備板塊由於板塊內公司樣本數量較多,分化較為明顯,業績提升與業績下滑的公司均較多。對於一些樣本數量較少的行業,如采掘(5家)、鋼鐵(6家)、國防軍工(6家),該統計增速的置信度較為欠缺。圖3:休閑服務、公用事業、有色金屬板塊2014年業績增速領跑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除絕對增速外,從變好程度角度考慮,以2014年凈利潤增速較2013年凈利潤增速的差為參考,休閑服務、電氣設備、交通運輸、公用事業、傳媒五個行業業績增速的增長幅度最大。值得一提的是,在全部26個一級子行業中,有15個行業2014年增速超過了2013年,占比超過一半。綜合來看,我們認為休閑服務、公用事業、交通運輸三個板塊的業績最為突出。圖4:休閑服務、電氣設備、交通運輸板塊業績變好趨勢最為明顯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3.1化工、機械設備、醫藥生物、電氣設備、電子是趨勢向好的TOP5

樣本內,預增公司共190家。從行業分布上看,化工(27家)、機械設備(19家)、醫藥生物(17家)、電子(15家)、電氣設備(14家)5個行業排名靠前。圖5:化工、機械設備、醫藥生物行業預增公司數量最多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樣本內,略增公司共252家。從行業分布上看,化工行業依然名列前茅,有29家公司預告了略增。其次分別是電氣設備(26家)、醫藥生物(23家)、電子(22家)、計算機(21家)4個行業。圖6:化工、電氣設備、醫藥生物行業略增公司數量最多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樣本內,扭虧公司共55家。從行業分布上看,機械設備(9家)、農林牧漁(6家)、有色金屬(6家)3個行業排名靠前。圖7:從扭虧情況來看,機械設備、農林牧漁、有色金屬板塊表現較好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為了得到更為綜合的趨勢變動情況,我們將趨勢方向變好的三種情況(預增、略增、扭虧)綜合起來考察。化工(60家)、機械設備(46家)、醫藥生物(44家)、電氣設備(42家)、電子(41家)是趨勢向好公司數量最多的5個行業。反過來看,鋼鐵、綜合、國防軍工等板塊,趨勢向好公司數量較少。圖8:化工、機械設備、醫藥生物、電氣設備、電子是趨勢向好的TOP5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3.2機械設備、化工、電氣設備、紡織服裝、輕工制造是趨勢變差的TOP5

從預減公司數量來看,機械設備(17家)、紡織服裝(6家)、電氣設備及化工(各5家)、電子及輕工制造(各4家)行業排名靠前。

圖9:機械設備、紡織服裝、電氣設備、化工行業預減公司數量最多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從略減公司數量來看,機械行業依然名列前茅,有15家公司預告了略減。其次分別是輕工制造(9家)、食品飲料(8家)、電氣設備(7家)、化工及建築材料(各6家)。圖10:機械設備、輕工制造、食品飲料行業略減公司數量最多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從首虧情況來看,化工行業首虧公司明顯多於其他行業,達到9家。其次是電子(5家)、紡織服裝(4家)、有色金屬(4家)。圖11:從首虧情況來看,化工、電子、紡織服裝、有色金屬表現最差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為了得到更為綜合的趨勢變動情況,我們將趨勢方向變差的三種情況(預減、略減、首虧)也綜合起來進行考察。機械設備(35家)、化工(20家)、電氣設備(15家)、紡織服裝(15家)、輕工制造(14家)是趨勢變差公司數量最多的5個行業。圖12:機械設備、化工、電氣設備、紡織服裝、輕工是趨勢變差的TOP5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3.3 機械設備板塊分化最為明顯,公用事業板塊全面向好

上文中我們分別考察行業內趨勢變好和變差的情況,以下我們將二者綜合,用行業內趨勢變好公司的數量減去趨勢變差公司的數量,即業績改善公司的數量凈值來表示該行業的變動趨勢。圖13:醫藥、電子變好最多,化工、機械、電氣設備分化最大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機械設備板塊分化最為明顯,變好46家,變差35家。化工(變好60家,變差20家)、醫藥生物(變好44家,變差5家)、電子(變好41家,變差10家)行業總體趨勢較好。除此之外,計算機、家用電器行業也維持了一貫的業績向好預期。值得一提的是,公用事業板塊,樣本內全部9家公司均呈現向好趨勢,當然由於樣本數占比不到10%,這一現象是否具有典型性還值得考量。

4.制造業發力,TMT下滑,消費品、周期品穩中有升

將各一級行業按照服務業、消費品、制造業、周期品、TMT的行業大類劃分,統計業績增速情況,如圖14所示。對比樣本內數據近幾個季度的增速情況可以看到,制造業增速有顯著回升,消費品穩中有升,周期品2014年持續增長,TMT增速則略有下滑。

2014年制造業整體凈利潤增速為35.41%,僅次於TMT板塊的45.89%,較2013年增速8.21%上漲了27.2%,增幅明顯。尤其在1H14、3Q14增速均為負的情況下,四季度表現當屬搶眼。周期品2014年增速為22.14%,與3Q14統計結果22.31%相持平,較2013年5.85%上漲明顯,全年景氣度維持。圖14:服務業、制造業凈利增速上行,周期品減速換擋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5.增量資金“撿便宜”,價值股中優選地產鏈條,食品飲料及醫藥凸顯性價比,成長中首推環保

新繁榮啟動,行情向更廣的行業蔓延。增量資金入市具有明顯的“撿便宜”的邏輯,這里我們所謂的“便宜”不僅僅指低PE、低PB,還包括低股價、低市值、以及漲幅少。前期報告重點推薦的地產鏈條表現搶眼。在降息降準大周期下,房地產鏈條整體受益於政策面放松預期、資金面流動性寬松、基本面逐步回暖且存在超市場預期的可能性。本輪行情啟動中彈性沒有體現的食品飲料、醫藥(2014年漲幅排名墊底)可能會成為資金輪動後追逐的重點,性價比凸顯。環保行業受益於制度紅利釋放,催化劑有望叠出。2014年環保行業一直處於估值窪地,我們認為隨著新環保法、水十條以及碳交易等制度性變革的推進,環保重要性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未來有望再次爆發。



來源:國泰君安研究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800

證監會深夜否認打壓股市 創業板大漲創歷史新高 個股整體反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40

經歷過“119”股災,證監會周一連夜否認打壓股市,今天A股在激烈震蕩之後最終反彈近2%。創業板則更為強勁,大漲超4%並刷新歷史新高。券商股整體依然低迷。

chuangyeban

截至收盤時,上證綜指報3173.05點,漲幅1.82%,深成指報10996.48,漲幅2.09%。創業板大漲4.34%,收於1700.85。兩市券商板塊成為唯一“受災區”,僅有東北證券和國信證券上漲。
quanshang
 
周一上證綜指收跌7.7%,深成指數收跌6.61%,股指期貨四個合約集體錄得兩位數跌幅。
 
隨後周一晚間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周五對12家違規券商采取行政監管措施旨在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融資業務規範發展,不存在監管部門聯合打壓股市的情況。此外資產低於50萬的融資融券賬戶不會被強行平倉。
 
而證監會主席肖鋼19日在出席“亞洲金融論壇2015”時表示,要培養“賣者有責、買者自負”的契約精神。強調未來要進一步推動滬港兩地金融互認,完善QFII和RQFII制度,進一步加強兩地跨境業務的發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168

華瀚生物制藥:整體戰略布局已初步到位 靜待花開綻放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224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1-26 08:42 編輯

近期有賣方發布華瀚深度報告,轉發一下

華瀚生物制藥:整體戰略布局已初步到位 靜待花開綻放

個人認為:
1. 報告內容很充實,盈利預測偏保守。
2. 華瀚與其他公司利潤不具備同口徑可比性,因為華瀚的會計年度是從下半年起計(如2013-2014財年對應2013.7月-2014.6月,2014-2015財年對應2014.7月-2015.6月),其他公司的會計年度一般都為自然年度。因此應調整為自然年度與其他公司進行估值比較才更具可比性。如果還原成自然年度,華瀚的凈利潤和每股收益應該更高一些,因此公司目前的估值則更低。
3. 華瀚原有業務目前低估值,新業務(醫療服務+新生物制藥)潛力巨大,2014-2015財年起將逐步貢獻業績,目前新業務為零估值。

整體戰略布局已初步到位,靜待花開綻放.pdf

1.11 MB, 下載次數: 3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134

海南政府性債務余額1719億 整體債務可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93

ea_20130219084229_4062

海南省預算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末,海南省政府性債務余額1719億,較2013年6月底增長22%。海南是目前全國惟一一個公布債務情況的省份。海南省預算報告表示,整體債務規模處於安全、可控範圍之內。

從海南省政府性債務結構來看,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1448.9億元,占84.3%;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120.4億元,占7%;政府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149.7億元,占8.7%。

經過清理甄別後,海南省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占比大幅提高,上升了近10個百分點。截至2013年6月底,這三類債務的占比分別為74.4%、16.0%、9.6%。

值得註意的是,海南省公布的這一規模並非最終結果。海南省在預算報告中強調,目前財政部正在對海南省上報的清理結果進行複查,海南省政府性債務余額可能會有所調整。

根據按照財政部《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清理甄別辦法》,財政部門商有關部門對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存量債務進行逐筆甄別,可以通過PPP模式轉化為企業債務的,不納入政府債務,其他的分類計入一般債務及專項債務。

海南省審計廳主要負責人表示,海南省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全省債務規模與綜合財力相適應,同時全省三類債務的逾期債務率均處於較低水平。在現有債務規模下,全省2014年至2017年每年到期需償還的政府性債務較為均衡,總體上不存在需要大規模集中償債的情況。而近年來,海南省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速度,財力水平進一步增強,這將為債務償還提供根本保障。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109

徐建一被查 一汽整體上市轉折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6049.html

徐建一被查 一汽整體上市轉折點?

一財網 孫銘訓 2015-03-15 22:53:00

3月15日下午,中紀委網站發布消息稱,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徐建一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對於徐建一被查一事,資本市場認為這是一個關鍵節點。

3月15日下午,中紀委網站發布消息稱,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徐建一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多位證券分析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大家關註的一個時間節點,這證明此前制約一汽整體上市的問題都已經掃清,就等新領導來推動了。
   
沒想到直接是董事長

“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有一汽高層領導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一事早就有所傳聞,“此前聽說是副總級別,沒想到一下子直接是董事長”。

另一位分析師則認為,要重啟一汽集團的整體計劃,必須要到董事長這個級別。

在此之前,一汽集團曾兩次謀求整體上市,但均被擱置。其中上一次被擱置就是因為2012年中國家審計署在對2010年的財務收支審計中發現在財務管理、會計管理、工程項目決策、內部管理等方面存在14項問題。

根據內部人士透露,以上問題企業均無法通過會計手段加以糾正調整,這些嚴重的財務漏洞早已上升到刑事犯罪層面。

2014年7月底,中央巡視組第一次入駐一汽,2014年8月底巡視組第一次審查結束回京,但並沒有立即給出審查反饋;2014年9月,巡視組再次來到長春。

內部人士指出,巡視組在調查期間並未公布具體的調查項目,抽調了一汽集團各子公司能抽調的所有資料,包括之前兩年所簽署的所有合同,約談了超過150人,收集了大量信息。此後,很多人被帶走調查或協助調查。

在巡視組入駐期間,中紀委網站先後公布了多起一汽集團的人士處理意見,包括此前媒體報道的一汽大眾原黨委書記兼紀委書記鐘立秋、一汽大眾原副總經理、銷售公司總經理李武,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奧迪銷售事業部副總經理周純等。
    
兩大失誤?

“他在任期間整個一汽集團管理混亂,腐敗窩案很多,再加上紅旗的戰略決策失敗,將夏利逼到絕路上,徐建一早就該引咎辭職。”資深汽車分析師賈新光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評價這位一汽的董事長。

除2003年~2007年間是在吉林省政府任職,徐建一的絕大部分履歷是在一汽集團。並於2007年12月27日擔任一汽任集團總經理,2013年12月出任一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任內,徐建一重視發展自主品牌,並在2010年的北京車展上,給出了一汽集團的自主品牌發展規劃,根據該規劃,中國一汽下轄“中國一汽”和“紅旗”兩個母品牌,其中中國一汽下轄“解放”、“奔騰”“夏利”“佳寶”四個產品品牌。
    
為加大對自主品牌的支持力度,徐建一表示,在“十二五”期間將“再追加研發費用190億元”。至此,加上“十一五”期間的130億元,一汽共在自主品牌方面投資320億元。
    
徐建一在紅旗品牌的塑造上投入了諸多精力,甚至結束了原來所有的產品線。但就在紅旗重新走向高端的路上,“他的戰略決策是失誤的”,賈新光表示,按照徐的部署紅旗主要是針對公務車市場,而國家恰恰逐步取消了政府公務車的采購。

“徐建一另一個重大失誤是對一汽夏利的規劃”,夏利在被一汽集團收購後沒有能夠獲得集團更多的資源共享。按照此前一汽集團的規劃,天津夏利只能在A0級轎車“施展”,比如此前推向市場的夏利系和威誌系轎車,都未能突破這個範疇。

這樣的戰略,使得夏利在產品發展上受局限頗大,在中國汽車市場快速發展的時期尚未察覺,但隨著中國汽車市場進入升級換代的時期,一汽夏利一下子就走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

根據此前一汽夏利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2014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5億~-17.5億元,下滑幅度達222.92%~264.58%。這是天津一汽繼2013年凈利潤虧損4.80億元之後,再創虧損記錄。

對此,天津一汽方面表示,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產品結構升級調整的步伐未能適應市場快速變化的要求。夏利N3、N5轎車、威誌V5轎車銷量同比下降,2013年推出的夏利N7產品未達銷售目標,駿派D60產品2014年內上市的日期有所推遲,導致2014年度公司產銷規模同比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公司主營業務產生了較大的虧損。
    
    

    
編輯:郭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408

溫氏集團將整體上市 批量產生億萬富豪?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11832.html

溫氏集團將整體上市 批量產生億萬富豪?

一財網 胡軍華 2015-04-28 21:44:00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如果整體上市成功,包括溫氏在內,將有13個家族和個人身家過億,溫氏創始人提出的共同分享財富觀念變成現實。

“家財萬貫,帶毛不算”,這句話用在溫氏集團上,未必準確。

溫氏集團是中國最大的肉雞和肉豬養殖企業,最新公告顯示,該公司將整體上市,《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如果整體上市成功,包括溫氏在內,將有13個家族和個人身家過億,溫氏創始人提出的共同分享財富觀念變成現實。

10余家族身家過億

上市公司大華農(300186.SZ)4月27日公布了“廣東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換股吸收合並廣東大華農動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暨關聯交易報告書”,根據方案,溫氏集團擬以換股方式吸收合並大華農,溫氏集團向大華農的所有換股股東發行股票交換該等股東所持有的大華農股票。

吸收合並完成後,溫氏集團將承繼及承接大華農的全部資產、負債、業務、人員、合同及其他一切權利與義務,大華農終止上市並註銷法人資格,溫氏集團的股票(包括為本次吸收合並發行的A 股股票)將申請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流通。溫氏集團的發行價格為16.30 元/股(除息前)。

溫氏家族為溫氏集團實際控制人,合計持有公司15.92%的股權,溫氏集團董事長溫鵬程、副董事長溫誌芬、副總裁溫小瓊等家族成員持有公司股份約5.0787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5.92%,按照每股16.3元的發行價計算,身家將達到約83億元。

溫氏集團總裁嚴居然、董事嚴居能兩兄弟及其家族成員合計持有約2.36億股,身家約39億元。

其他持股較多的家族持股數分別是:黎沃燦家族,約1.6億股;黃伯昌家族,約7700萬股;黃松德家族,約5300萬股;溫耀光家族,約4900萬股;何維光家族,約4600萬股;謝應林家族,約2600萬股;葉京華家族,約2200萬股;伍政維家族,約1200萬股;羅旭芳,795萬股;陳峰,718萬股;傅明亮家族,約660萬股。

按照溫氏集團每股16.3元的發行價,上述13個家族和個人身家至少在1億元以上。

產生如此眾多的上億資產的家族和個人,在於溫氏集團的股權較為分散。不存在單一持有公司5%以上股權的股東。溫氏家族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合計也只持有公司15.92%的股權,溫氏集團也不存在其他具有親屬關系的股東合計持股比例超過10%的情況。

溫氏集團的財富較為分散,與溫氏集團的創始人溫北英有密切關系。

1983年5月,原廣東省新興縣食品公司幹部溫北英停薪留職,與其子溫鵬程等七戶八人自願入股,每股1000元,共集資8000元,牽頭創辦了勒竹畜牧聯營公司,開始養雞。

溫氏集團一位高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溫氏集團創始人溫北英胸懷廣闊,認為財富不要集中在一個手里,而是大家一起勞動,一起分享勞動的果實。溫氏集團的企業文化是“精誠合作,齊創美滿生活”,在創業發展過程中溫氏集團實行了員工股份合作制,主要幹部和骨幹員工不少都持有公司股份,員工既是公司股東,又是企業員工,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股東和員工利益的相對統一。持股員工在獲取合理勞動報酬的基礎上,還能分享公司發展成果,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員工創業積極性。

上述高管對本報記者表示,參與創造財富的人,共同分享財富,溫氏集團一直貫徹了這個理念到今天,因此也才成就了今天的地位。

溫氏集團在雲南的祥雲種雞場(來源:雲南省農業廳)

“公司+農戶”模式攻城略地

2014年,溫氏集團資產約253億元,實現收入380億元左右,利潤約29億元。截至 2014 年12 月31 日,溫氏集團當年商品肉雞銷售量達到6.97 億只,約占全國商品肉雞出欄量的8.51%,占黃羽商品肉雞出欄量的19.10%。

同期,溫氏集團商品肉豬銷售量達到1218.27 萬頭,占全國肉豬出欄量的1.66%。溫氏集團肉雞與肉豬銷量均居全國首位。

溫氏集團是國內最早探索“公司+農戶”實現規模化養殖的公司之一。這種模式,合作農戶主要負責飼養環節;養殖產業鏈中的品種繁育、種苗生產、飼料生產、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產品銷售等環節則有溫氏集團掌控。與一些跨國公司則將所有的產業鏈環節都由自己掌控相比,溫氏選擇了一條不同的道路。

對於兩種模式,嘉吉中國動物蛋白事業部總裁梁厚哲認為,養殖的全產業鏈模式,每只雞的成本要比公司加農戶的高出10%,因為它對食品安全、環境安全以及動物福利都有更高的要求。

跨國公司養殖全產業鏈的模式,由於規模化生產以及全球共享的技術和經驗一系列原因,成本最終能夠得到較好的控制,滿足了麥當勞等跨國連鎖公司的需求,而溫氏集團“公司+農戶”的模式,也較好的適應了中國的特殊國情,因此迅速得以在全國推廣。

在市場相對低迷時,溫氏集團為保障合作農戶(或家庭農場)收入水平,會主動承擔部分市場風險, 2013 年,溫氏集團商品肉雞銷售毛利率出現負值,但是支付給合作農戶(或家庭農場)的每只商品肉雞委托養殖費用平均值仍保持相對穩定狀態,每只2.49元,與2012年的每只2.58元相比,基本保持不變。

權威人士介紹,2014年,與溫氏集團合作的農戶平均收入約7.5萬元,在落後貧窮的農村,這個收入還是不錯的,今年目標是8.5萬元,現在農村收入水平提高很快,溫氏集團會跟上這個趨勢。溫氏集團會考核農戶的收入是否達到設定的目標,如果沒有達標,二級公司的總經理會受到扣除一部分獎金等形式的處罰。

上述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溫氏集團已在國內26省級市場做了布局,達產規模可以實現超千億的銷售值,這樣的發展除了分享財富激發了公司內部的動力,也在於溫氏集團將經營成果與合作農戶分享,因此在很多農村得到了農戶的歡迎。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862

新城B转A,新城控股整体上市 常青藤UCLA

http://xueqiu.com/6510290813/43303679
$新城B股(SH900950)$        $杭汽轮B(SZ200771)$
5月25日股东大会~~

方案要点:
1.  1股新城B估值8.12元,新城控股A发行价9.82元
2. 1股新城B换0.827(8.12/9.82)股新城控股A;(相当于对非950资产估值为0.3950资产,然后合并)
3. 现金选择权 1美元;
4. 王老板承诺 新城控股A2015年利润15.5亿(发行完成后总股本17.08亿,EPS为0.91元)
5.  股本方面还有个10送3或转3的安排

整体上说是个对中小散户很厚道的方案,个人会投赞成票。
新城控股A整体上市复牌后,市值应该会超过主业已显颓势的地产商金科股份(310亿)。
2017年销售目标500亿,上位到二线地产商前列,应该会股本融资1到2次,如果一切顺利,新城控股能否复制A股中知名地产商华夏幸福的成长?这个是最乐观的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980

聯想換帥, 移動互聯網時代公司的整體運營模式變革?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782

聯想換帥, 移動互聯網時代公司的整體運營模式變革?
作者:老杳


前幾天寫過一篇《聯想怎麽了》的文章,本來老杳一般不願意寫任何公司的負面,由於在聯想工作過的緣故,對聯想更是愛惜有加,即使聽到有關聯想的負面 消息,一般也是隱忍不發,之所以動筆寫那篇文章,實在是感覺如果聯想不做改變,將喪失最後的機會,沒想到聯想的調整來的如此迅猛,今天早晨聯想宣布前手機 業務負責人劉軍轉崗,陳旭東出任聯想手機新掌門。

離開聯想已經十幾年,作為局外人老杳很難也不可能為聯想轉型開出處方,不過這里還是想以前聯想人的身份寫點自己的拙見:

聯想怎麽辦?相信每個人可以給出不同的答案,客觀的說,雖然聯想過去一年在手機行業的影響力有所下降,也面臨著很多問題,不過聯想手中並不缺乏好牌,聯想的底蘊仍在,聯想需要改變的不過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公司的整體運營模式。

1、元慶出山是聯想手機業務重整的關鍵

昨晚聯想宣布劉軍轉崗陳旭東出任手機業務集團新掌門,不過僅僅調整掌門人無助於聯想業務的轉型,因為聯想手機目前的問題不僅僅是更換掌門人就可以解 決,聯想需要重塑手機業務的架構,特別是無縫整合聯想與已經收購的Moto手機,業務架構不作調整,僅僅更換陳旭東即使天兵天將也無助於聯想的複興,因為 許多資源不是陳旭東可以掌控,這一點與華為余承東上任終端掌門後成功轉型的內外因有很大不同。

2、重新梳理聯想手機業務品牌,轉變經營思路

大陸手機從智能手機升級市場轉型換機市場無可爭議,渠道市場也在發生巨大變革,電商、運營商、社會化渠道三分天下,聯想、moto、自由客品牌定位 混亂,即使喜歡聯想的消費者也無所是從,Moto雖然一度在中國市場呼風喚雨,不過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年輕一代對Moto缺乏印象,聯想應當將Moto 定位社會化品牌,重塑聯想社會化渠道,重啟Moto複興路,而聯想作為運營商時代的霸主,在運營商市場中有足夠掌控力,應當將聯想品牌定位運營商市場,保 證聯想在運營商市場的傳統地位,而剛剛發布的自由客(ZUK)則加大力度強勢電商市場,聯想應當盡快放棄機海戰術,轉向精品策略。

3、砍掉聯想宣傳的毒瘤-藍色光標

應當說聯想電腦崛起藍色光標功不可沒,不過藍色光標的運營模式顯然已經成為聯想宣傳的毒瘤,落後的宣傳方式和運營機制對聯想形象樹立有百害而無一利。

放眼大陸各品牌的宣傳機制,外包宣傳是眾多公司采用的普遍模式,不過無論阿里巴巴還是小米甚至包括萬達都以自主團隊掌控宣傳為主,拋開阿里巴巴及小 米不談,過去一兩年萬達的宣傳有聲有色,與萬達自建宣傳團隊,從傳統及網絡媒體挖來強大的宣傳團隊有很大關系,充分掌控了對萬達的宣傳主動權,這一點對於 正在重塑形象的聯想尤為重要。

4、統一突出le.com商城

與電腦市場不同,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需要突出強化自身電商渠道建設,這方面顯然小米、華為甚至格力都走在了聯想前面。

聯想樂朦手機今年雖然與京東合作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不過京東越來越像過去家電賣場的蘇寧,終端廠商很容易被掌控從而失去主動權,現在小米、華為都在 與京東合作,只是把京東作為銷售宣傳的補充,一味與京東合作而放棄自身電子商城的建設只會削弱聯想未來的主動權,既然聯想已經購買了Le.com域名,聯 想應當將這一域名發揚光大,將聯想電商做大做強。

5、加速Moto海外市場擴展

即使聯想做出改變,短期內相信聯想在大陸市場下滑難免,2015年甚至2016年,聯想應當加大Moto手機在全球市場的布局和拓展,目前Moto 在美國、南美及東南亞市場呈現不錯的發展態勢,在以運營商為主的市場,Moto品牌還是保有相當不錯的品牌效應,未來相當長市場內,聯想應當更加重視 Moto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以保證聯想手機在行業的地位,並趕在其他品牌之前樹立大陸手機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

總之,架構重組,規劃品牌,重塑形象,聚焦電商、強化海外市場應當是聯想下一步迫切需要變革的重中之重,也是聯想面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主要障礙,聯想並不缺乏人才,現在風風火火的樂視無論操盤手馮幸還是研發負責人梁軍都是來自聯想,聯想現在需要做的是經營思路的變革。(老杳,微信公共 號:laoyaoshow)

附:
老杳:聯想手機怎麽了?


過去一年在華為、小米中國市場份額節節攀升的競爭下,聯想手機大陸市場份額逐步下滑,根據IDC的數據,2014年第三季度聯想大陸市場份額 12.8%,第四季度降低為9.5%,2015年聯想大陸手機市場份額降至8.1%,雖然由於並購Moto手機,聯想全球市場份額下滑不像大陸一樣嚴重, 不過Moto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上個財年聯想移動業務虧損3.7億美元,對於華為、小米、VIVO、OPPO超過五億美元以上的盈利,不僅令人嘆息,聯想手 機怎麽了?

1、沒有抓住互聯網手機崛起的機遇。

五年前小米推出互聯網手機,開始階段傳統手機廠商受社會化渠道所困無以應對,結果給了小米兩三年的自由膨脹時間,之後華為、酷派、中興、OPPO等 紛紛變革推出相應的互聯網品牌,華為覺醒較早推出榮耀,至今榮耀已經成為僅次於小米的互聯網品牌,作為中國手機及電腦老大的聯想直到去年下半年才低下高昂 的頭推出神奇工場,不過至今尚未有手機推出,曾經的成功導致聯想喪失了追趕小米互聯網手機的最佳機會,聯想也為自己的高傲付出了代價。


2、放棄已經初具規模的社會化渠道。

過去幾年聯想之所以一直在大陸手機市場處於領先地位,與其渠道領先有一定關系,功能手機市場,由於電腦帶來的品牌及渠道優勢,聯想一直處於領先地 位,智能手機崛起,運營商成為手機銷售的主體,聯想也適時挺進運營商渠道,成為大陸手機四強“中華酷聯”的中流砥柱,與OPPO、VIVO不同,由於在運 營商渠道中取得突破性進展,聯想放棄了本來領先其它品牌的社會化渠道,2014年社會化渠道成就了VIVO、OPPO的輝煌,聯想卻只能望而興 嘆,2015年隨著運營商大幅度下調補貼,中國移動已經將補貼從1500億人民幣下調至600億,聯想既沒有VIVO、OPPO領先的社會化渠道,也不像 小米、榮耀在互聯網手機電商領域領先,聯想成為手機渠道變革最大的受害者。

2014年底,同樣為運營商補貼最大受益者的酷派大幅度調整,由原來的酷派品牌拆分為酷派、大神和ivvi三個品牌,分別面向運營商、互聯網及社會 化渠道獨立運作,而作為曾經主導地位的運營商業務也大幅度消減超低端手機出貨,從追求出貨數量轉向追求利潤,而中興則在2014年開始加大海外業務的拓展 步伐,唯獨聯想面對渠道的絕大變革至今顯得縮手縮腳。

3、曾經的優勢資源成為累贅

無論作為電腦時代的霸主,還是作為功能手機時代的王者,聯想的品牌宣傳及供應鏈管理一直是其核心競爭力所在,可惜移動互聯網時代媒體已經發生革命性 變革,傳統的宣傳渠道日漸式微,同樣曾經處於優勢地位的供應鏈管理不僅沒有成為智能手機時代的助推力,卻可能成為聯想手機業務轉型的負擔,與聯想擁有強大 的供應鏈團隊不同,小米整個供應鏈團隊只有幾十人,小米每年發布的機型總數也遠低於聯想,與之對應的是小米單款機型的出貨量遠高於聯想,聯想多年累積的核 心競爭力並沒有成為智能手機時代贏家的催化器,與之對應的是小米的互聯網資源與華為的集成電路資源則成了品牌崛起的關鍵。

看似風平浪靜的手機市場其實每年都在發生變革,從功能機時代的社會化渠道主導市場,到智能手機開始階段運營商主導一切,到現在運營商、電商、社會化渠道三分天下,手機廠商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運營策略,否則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市場份額被競爭對手蠶食。

4、曾經的銷量成為品牌殺手

不可否認的是運營商主導市場聯想是大陸手機市場的贏家,不過由於大部分所銷售的手機是低端甚至超低端機型,市場的巨大銷量雖然帶來了市場地位,不過 較差的用戶體驗也對品牌形成了巨大的負面效果,老杳早就說過,超低端手機雖然可以帶來市場地位,不過卻是品牌殺手,賣的越多失去的消費者越多,特別是現在 智能手機市場已經有升級轉向換機市場,體現的會愈加明顯,現在互聯網上只要是聯想的新聞稿總會伴隨大量的負面評論是體現之一,兩年前華為放棄超低端手機也 是出於同樣道理。

5、聯想的未來

現在講聯想肯定會成為手機市場的輸家為時尚早,畢竟聯想手機還握有一張好牌就是去年收購的Moto手機,雖然MOTO手機去年在海外市場取得了不錯 的業績,不過客觀的說,在聯想收購moto手機之前moto已經差不多淪落為一家美國本土品牌,當然去年Moto手機在包括印度、巴西等市場都取得了不錯 的業績,不過即使與華為相比,moto的全球布局都差了不少,在中國市場,moto對市場產生的沖擊也遠小於之前的預期。

2015年大陸品牌紛紛進軍海外市場,作為曾經手機霸主的moto手機擁有在海外市場爆發的天然優勢,聯想收購Moto不僅已經解決了許多其他大陸 手機品牌如小米面臨的專利難題,在手機個性化方面也非常不錯,戰略得當聯想收購的Moto應當取得相較競爭對手更大的海外拓展空間。

壯士斷腕,聯想需要重新理清自己的手機業務,放棄該放棄的、做大該壯大的,兩年前華為手機戰略調整,由強調出貨轉向突出品牌,至今取得了非常不錯的 成效,雖然2013、2014年華為整體出貨並沒有取得預期結果,不過華為在品牌的成功為以後爆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聯想也到了該轉變的時候,雖然已經有 點晚。


(老杳,微信公共號:laoyaoshow)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7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