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前途 十九大後或有分曉
1 :
GS(14)@2017-09-10 15:43:35【明報專訊】自6月以來中央高調針對企業過度海外收購的問題,更直接點名安邦、萬達和海航,其中安邦率先「倒下」,於6月下旬宣布董事長吳小暉「因個人原因不能履職」;至於萬達則採取「瘦身」策略,迅速大刀闊斧將旗下酒店及文旅資產賣予融創(1918)和富力(2777),藉降低負債去避免遭官方針對,董事長王健林也配合官方口徑,高調表態「把主要投資留在國內」。
被官方點名後保持低調
剩下的海航情况卻較為特殊,在整個打擊海外收購風暴中,華爾街投行美銀已與海航割席,其他海外投行也關注其負債及政治風險因素,然而除了不時傳出其海外擴張遇阻之外,實際上海航沒有採取像萬達「瘦身」之類的行動,一直保持低調。
之所以與安邦或萬達有截然不同的反應,或許與海航被指捲入更大政治漩渦有關。受流亡海外中國富豪郭文貴狙擊,海航與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扯上關係,比起其海外收購,海航花更多精力於反擊郭文貴指控。最微妙的是,雖然一方面海外收購被點名批評,但另一方面,海航亦獲得官媒力撐是被郭文貴抹黑,官方輿論中,對海航海外收購行為的批評也沒其他的猛烈。
十九大將於下月召開,年屆69歲退休之齡的王岐山會否「破格」留任是其中一大關注點。近日其去留傳言更是滿天飛,有指國家主席習近平已處理其與海航的問題,亦有指王岐山身體抱恙,「鐵定」會退下來,但也有指,將王岐山與海航拉上關係,都是政治對手在「攪局」。
捲中央人事佈局角力
從中可見,海航可能已經被牽扯進一輪政治角力,所以如果在十九大前,海航有任何較高調的動作,隨時都會被提升到更高層的政治解讀,因此海航目前只可以低調,要待十九大完結,人事佈局大定後,其去向可能才有定案。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826&issue=20170907
立論:內銀或有短炒價值
1 :
GS(14)@2017-10-09 03:09:33中國人民銀行一聲令下,預告明年才實施定向降準,變相向市場放水3,000-4,000億人民幣,市場錢都未到手,本港掛牌中資股份已被炒高。在牛市之中,市場傾向對負面消息視若無睹(如隔夜美國拉斯維加斯發生嚴重的槍擊事件,對亞洲區股市毫無影響),正面消息卻被樂觀的投資情緒所放大。因此,要判斷市場對消息會怎樣反應,投資者必須對目前市況是處於牛市或熊市,心目有數,否則很容易會錯判形勢。自年初至今,港股對消息的反應,已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投資者,目前港股正處於牛市之中。周二港股對人行變相降準消息的反應,只是上述看法的一個小註腳。若以單日表現衡量,昨日中資股升勢的確凌厲。然而,連同昨日升幅,國企指數年初至今升幅只得20%,落後於恒指逾28%升幅。中資股最大權重為內銀及內險股,內銀股年初至今一直跑輸大市,然而,內銀股不會不受惠於大陸的經濟復蘇。絕大部份傳統本港及海外主動型基金,目前最輕倉(underweight)的行業,首位是內銀,其次是大型資源股(如三桶油)。一旦資金流向轉變,內銀股或在短時間內,追回年初至今大部份失地。事實上,人行降準的消息,亦是最有利於銀行業,昨日指數很大程度上是由內銀股所推動。
指數明年料創新高
本欄長期不看好內銀股表現,主要原因是內銀股作為中國政府的政策工具,往往要為國家利益而犧牲股東的利益。因此,即使本欄認為內銀或在短期內有投機價值,筆者亦不打算為了這些短暫機會,大幅改變投資組合的成份去作出配合。不過,過往用作對沖的國指期貨,可能因自己由原來睇淡內銀及三桶油,改為中性看法,會作出相應調整,以免在挾國指淡倉的時候,被好友所騎劫。年初至今,本欄對後市的樂觀看法,一直沒有改變過。不過,港股在今年內升到甚麼價位,則心中沒底。較大信心的看法,恒指今年內創出歷史新高的機會應該不大,但在明年內創出歷史新高的機會,則非常之大。本欄年初至今每個星期的評論文章,亦是以上述看法作為藍圖。昨日港股之升,暫時未有改變任何本欄對後市的看法。滿倉持貨的投資者,目前可說是穩坐釣魚船,只須以平靜的心情,靜候市場先生為你效勞。今天是中秋佳節,本欄謹祝各位讀者人月兩圓,和氣生財!林少陽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04/20172396
全球債務及流動性急升 德財長警告全球經濟或有「新泡沫」
1 :
GS(14)@2017-10-15 14:01:21【明報專訊】以恪守財政紀律而聞名的德國財長朔伊布勒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警告,全球債務和流動性急劇上升,威脅全球經濟,目前有形成「新泡沫」的風險。他將卸任財長,並將在月底成為德國聯邦議院議長。他昨表示,現在是結束8年財長生涯的時機,指任內保持歐元穩定,並將繼續致力維持歐元穩定。朝鮮局勢再趨緊張,日圓兌美元昨回升至112水平,金價由兩個月低位反彈,現貨金升穿每盎司1280美元關口(見圖)。不過聯儲局的加息預期升溫,仍為金價未來走勢帶來下行壓力。
受科技股推動,納指早段創新高;道指早段破頂,蘋果和迪士尼貢獻最大升幅。Tesla的電動卡車將推遲發布,早段股價跌約2%。
日圓金價反彈 納指道指再新高
屢次批評歐央行利率太低的朔伊布勒表示,鑑於主要央行不斷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注入資金達數萬億美元,有形成「新泡沫」的風險。他說,公共及私人債務增長,結構風險攀升,全球經濟學家對此表示擔憂,他自己也不能例外。他警告歐元區穩定面臨挑戰,尤其是歐元區債務危機後遺留的不良貸款,拖累銀行資產負債表而造成風險。
朔伊布勒受訪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亦表示,多國債務水平處於高位、中國信貸大幅擴張及金融市場過度的風險偏好,都對全球經濟構成潛在威脅。國際清算銀行(BIS)也有類似觀點,質疑主要央行貨幣寬鬆政策,加劇資產價格泡沫。金融市場習慣廉價信貸,利率上調可能會破壞全球經濟復蘇。
IMF:多國債務高 成潛在威脅
朔伊布勒任內8年主導了歐洲應對歐元區債務危機的政策,被稱為緊縮政策的設計師。
朔伊布勒表示,德國這種建立於共識基礎上的社會市場模式,與英美推崇的自由市場、放寬監管相反,「英國總是把德國資本主義當笑話,然而在應對金融危機方面,社會市場經濟工具更具成效」。他又形容,去年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表明,認同疑歐派政棍的煽動是多麼「愚蠢」。他表示,維持歐元單一貨幣市場的關鍵,在於降低成員國仍然過高的風險,從成員國的銀行資產負債表可見一斑。
歐洲央行正準備退出寬鬆,被視為為邁向加息作準備。歐央行昨表示,歐元區銀行業毋須提供新資本應對利率突然上升。歐央行稱,最新一輪的歐元區銀行壓力測試,已模擬貨幣政策突然收緊,以至類似雷曼兄弟破產後出現的放貸凍結,結果顯示歐元區銀行業已為利率劇變做好準備。
歐央行:銀行已為利率劇變做好準備
歐洲央行發現,理論上利率每升兩厘,銀行業2017年的平均淨利息收入將增加4.1%,2019年的淨利息收入將增加10.5%。歐洲央行說,在這種情况下,銀行股本的經濟價值將下降2.7%。歐央行表示,雖然個別銀行的資本要求,可能會根據具體風險而調整,但根據利率敏感度分析的結果,銀行業整體資本需求將會不變。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555&issue=20171010
霸菱:盈利續俏 中港股未超買 或有健康調整 來年仍看好內險科技股
1 :
GS(14)@2017-11-19 15:03:15【明報專訊】今年中港股市表現出色,市場開始擔心估值會否超買,引發大調整。霸菱香港中國股票主管羅瑩表示,中港股市估值仍然相對美國低,對投資者具吸引力。她相信內地及香港相關企業盈利在明年繼續增長,即使今年以來MSCI中國指數累積升幅已達50%水平,有機會調整,但見不到會崩盤式下跌的風險,2018年仍然看好內險及科技股。
內地企業盈利在2016年不斷被分析員調低,但上年年尾開始轉為調高,主要是因為中國生產價格指數(PPI)反彈及環球央行繼續推行量化寬鬆等因素,未來盈利增長仍可達15%左右。MSCI中國指數估值相對全球股市仍然偏低,去年MSCI中國納入ADR股份如阿里巴巴,該類股票估值較高,因而拉升了MSCI中國指數的估值,因此投資者不用擔心指數股份估值突升是否意味過熱而有調整風險。羅認為,健康調整是會出現的,但暫未見股市有大跌因素。
MSCI中國飈升 因納入高估值ADR
羅瑩表示,一向管理基金投資策略方面,會留意盈利透明度高及估值合理的企業,關注具有本土化及獨特商業模式,而且業務範疇在離岸市場少見的企業。她採取「由下而上」的投資方式,在金融行業、資訊科技及非必需消費品中繼續找到投資良機,因為自2016年第四季以來,以上數個行業的企業盈利向好,優勢延續至下年第一季。她繼續持審慎樂觀的態度。從上游工業到下游消費公司,多個行業的基本因素出現改善迹象。然而,當局加強對銀行及保險公司的監管力度,引發市場波動加劇。她預計中港股市仍然有增長潛力,主要是企業盈利會持續得到分析員的調高。
歐美經濟轉強 中國觸底反彈
美國經濟日漸增強及歐洲經濟趨於穩定,均為環球經濟增長復蘇帶來支持。當然,中國經濟放緩的步伐觸底反彈,亦為宏觀經濟帶來重要支持。其次,區內盈利基本因素有所改善,尤其是在資訊科技公司方面,這些公司受惠於智能手機升級周期及零件供需狀况的正面改善。具有吸引力的估值仍然是推動市場向好的動力之一;動力強勁主要由於亞洲各國的內需增長前景強勁及具持續性、估值具有吸引力及企業盈利基本因素改善,羅瑩繼續看好中港股票。
相較其他新興及已發展市場,目前亞洲經濟增長普遍表現更為強勁、穩定及相對較具可預測性。區內各國政府紛紛採取促進增長的財政政策,繼續有利於改善經濟,而溫和的通脹環境為各國央行提供調整貨幣政策的空間。
繼多年停滯之後,亞洲企業盈利的基本因素正在復蘇,尤其是中國經濟增長維持於更緩慢、但更可持續的增長步伐。展望未來,她相信金融企業的盈利及生產價格指數均出現正面改善,支持經濟復蘇,企業盈利有望繼續向上修訂。此外,外圍環境利好,加上受惠於去產能措施及穩健需求,科技行業呈現周期性復蘇,亦有望為企業盈利帶來支持。
臉部辨識未普及 手機生產商機大
不過,羅瑩提醒,受到區內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及環球宏觀不明朗因素影響,市場料仍然波動,但她相信亞洲股市仍可受惠於強勁的基本因素,並維持穩健表現。而且無論市帳率還是市盈率,相較環球其他股市,亞洲股票的估值仍然具有吸引力。儘管整體股市自2017年年初以來表現強勁,但亞洲股票的估值只是從低位輕微上調,仍然徘徊在遠低於歷史長線平均水平。
雖然,今年手機設備股升幅驚人,但羅瑩仍然相信該行業繼續做好,近期蘋果新推出iPhone X推出臉部辨識功能,且暫時只有iPhone應用,若果未來其他手機也會引進這項技術,將會對相關生產商帶來新商機,無論價格及數量都會提升,對盈利有幫助。
龍彩霞 明報記者
[龍彩霞 基金特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536&issue=20171115
11月零售升7.5% 4年最勁 業界憂恢復加租 六福:民生區或有壓力
1 :
GS(14)@2018-01-07 12:41:42【明報專訊】自由行效應再現,受珠寶鐘表、化妝品及智能電話等銷售增長帶動,去年11月零售貨值按年升7.5%(圖1),達387億元,不計受春節因素影響的月份,增幅創4年新高,遠高於市場預期。不過,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鄭偉雄稱,零售市道復蘇或成業主加租的藉口,預期今年租金成本上漲會是零售商最大隱憂。
明報記者 余麗明
倘看零售分類,去年11月所有類別均錄升幅,當中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的零售額按年上升7.9%;百貨公司貨品的零售額升5.7%;超級市場貨品升1.9% ;藥物及化妝品升12.5% ;包括手機在內的雜項耐用消費品更升27.4%;在2017年初跌幅高達兩成的電器及攝影器材,今次亦一反常態按年升9.8%,鄭偉雄稱,是次零售數字令人鼓舞,「連佢(電器及攝影器材類別)都升,即(零售業)正式踏入復蘇期」。
零售協會:12月增幅將放緩
鄭偉雄表示,過去兩年的11月按年跌幅偏大,因此低基數亦是今次升幅理想的原因之一,並估計12月升幅將放緩,今年零售業增長預測為3%至4%。鄭偉雄表示,今年零售商最大的隱憂為租金成本上漲,過去兩年地舖租金調整有限,商場店舖更未見減租,零售業數字亮麗,或成業主加租藉口,反之人工成本在過去兩年屬平穩,暫未構成隱憂。
莎莎:旺區舖租有下調空間
六福(0590)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總監陳素娟表示,六福旗下17間本財政年度需續租店舖均已完成續租,平均減租約三成。不過,對於下年度租金變化,陳素娟坦言「未睇得好清楚」,惟指旗下位於商場和住宅區店舖生意理想,該類店舖反而較有機會加租。
莎莎(0178)首席財務總監及執行董事陸楷認為,目前集團在港共有約100間分店,今年約有三分之一店舖會續租,位於商場和街舖數目相若,故租金變幅方面相對平穩,他直言部分旺區街舖租金數年前急速飈升,相信目前仍有下調空間。
差估署零售樓宇租金逼歷史高位
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私人零售業樓宇租金指數顯示,零售舖租去年亦似已見底,指數於2014年1月報168.9點,其後上升至2015年9月的184.9的歷史新高(圖2),及後市况轉差,至2016年10月報179.3點後止跌回升,至去年10月最新報184點,直逼2015年9月184.9點歷史高峰。
此外,鄭偉雄稱,零售市道正式踏入復蘇期,但相信零售商不會再「盲目搶舖」,以珠寶商為例,過去兩年「下了很多工夫」調整分店網絡,加上零售數據不會再如高峰時期大升,零售商未必會大舉開店。陳素娟稱,六福香港分店網絡來年不會有大動作,預期今年只會加開1至2間分店。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464&issue=2018010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