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石油誓在頁巖氣產量上追趕中石化

來源: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7970

2014年08月29日 16:08 PM

中石油誓在頁巖氣產量上追趕中石化

背景
評論 打印 電郵 收藏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簡稱:中石油)立誌明年在頁巖氣產量方面趕上主要對手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Sinopec,簡稱:中石化)。這兩家公司都急於實現中國政府提高頁巖氣產量的要求。

頁巖氣是一種非常規化石燃料,它已徹底改變美國能源業的格局。這種廉價的天然氣不但降低了美國的能源價格,還幫該國減少了對能源進口的依賴,令中國政府的經濟規劃者羨慕不已。但中國迄今在這方面卻沒有取得類似成就。一個原因在於,中國地質狀況更為復雜、法律和管道基礎設施也不那麼發達;批評人士認為,還有一個原因是,占市場主導地位的國有油企“拖後腿”。

中石化目前在中國頁巖氣領域占據領先位置,它對自己在四川涪陵區塊取得的初步成果作了高調宣傳。中石化擬到2015年底時在涪陵區塊建成50億立方米的產能,在明年全國65億立方米的目標產能中占據最大份額。

中石油副董事長汪東進周四表示,公司的頁巖氣發展較中石化晚了約一年半時間。他補充說,位於西南地區的磨溪氣田的工作也分散了中石油的註意力。

中國政府最近掀起一場反腐敗調查,給中石油管理層造成沈重打擊,前能源和安全“沙皇”周永康也因此倒臺。與此同時,改革派人士威脅要改造中石油和中石化主導的國內能源業,對這兩家公司也造成了震動。

汪東進表示,中石油計劃明年生產26億立方米頁巖氣,這個數字遠高於今年1億立方米的產量,也高於官方為該公司設定的2015年產量目標(即15億立方米)。

這兩家公司對頁巖氣煥發出新的熱情之際,今年上半年,中國天然氣需求增長近9%。中石油表示,這與成品油需求增長不足4%形成反差。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這里化工市場的低迷和成品油的日益過剩,拖累了上述兩家公司上半年的煉油業務。總體而言,今年上半年它們的利潤增長符合分析師的預期。

這不僅反映出經濟增長放緩——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7.5%——還反映出經濟結構的改變。服務業現占中國經濟的一半左右,建築、鋼鐵和煤炭等高耗能產業則增長乏力,導致柴油等運輸用燃料需求減少。

今年頭7個月中,中國有3個月成為成品油凈出口國,逆轉了為滿足高速增長的經濟而多年持續進口的局面。今年上半年,中國全國柴油需求萎縮了0.6%。

除了需求放緩,煉油企業在較富裕沿海地區面對的競爭也有所加劇,原因包括它們自身的擴張,“小作坊”式的獨立煉油廠的持續生產,以及國有化工貿易商中化集團(Sinochem)在泉州新建成的一家大型煉油廠的投產。

能源咨詢公司安迅思中國(ICIS China)研究總監李莉表示:“亞洲市場已(為中國柴油和汽油出口)作好了準備。”

譯者/何黎

相關文章

中石化頁巖氣田提前進入商業開發 2014-03-25
中石化籌資計劃凸顯國企私有化悖論 2014-03-25
中石化油品銷售引入民間資本 2014-02-20
頁巖繁榮促使美國向加拿大出口原油 2013-12-11

韓碧如上一篇文章

中國民企首獲原油進口資質 2014-08-29

朱莉上一篇文章

中國興起奢侈品代購熱 2014-02-25

分享本文

排序: 評論總數
[查看評論]
未經英國《金融時報》書面許可,對於英國《金融時報》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摘編或在非FT中文網(或: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所屬的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已經英國《金融時報》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184

“兩桶油”看好頁巖氣 稱成本下降空間巨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657

SR-image

中石化和中石油的高管看好中國的頁巖氣潛力,稱該行業的開發成本迅速下降的同時國內天然氣價格不斷上漲,但出於技術和成本問題,短期內出現頁巖氣熱潮的可能性不高。

中石化2014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表示,頁巖氣在中國處在革命的前夜,總儲量不比美國少,開發難度則比美國大,表現在埋藏深、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不完備,故總體投資會遠高於美國。

“但從這幾年的發展速度和實際投資看,成本還有巨大的下降空間。”傅成玉表示,前幾年,中石化著力在認識問題和技術儲備上,初期成本較高,鉆一口井需要8200萬元,再往前曾經要花一個億。但今年,公司在部分地區已實現了6000萬一口井,降幅顯著。未來三五年,隨著鉆井實踐的進一步深入,單井成本有可能降到5000萬。

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稱,中國的頁巖氣平均開采成本依然比美國高一倍,但相較幾年前的1億元的成本已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目前國家仍在上調氣價。一邊是價格上調,一邊是成本下降,意味同樣地質條件下的投入力度將大大增加。

“過幾年,頁巖氣對投資的拉動和吸引力會越來越大,屆時會出現大投入、大產出的高潮。”傅成玉說。

在他看來,今年上半年中石化頁巖氣開發已超計劃實現,今年全年也會超計劃。考慮到目前開發的只有一小部分,未來開發工作會進入一個更快、更大規模的階段,第二階段的開發在未來兩年開始。

剛剛公布的半年報顯示,中石化在涪陵的頁巖氣產能建設高效推進,6月底日產氣量已達320萬立方米

中石化旗下重慶涪陵頁巖氣項目是中國最大的頁巖氣項目。

傅成玉表示,對於重慶涪陵頁巖氣項目,中石化預計於2015年將建成50億立方米產能規模,至2017年擴大至100億立方米

中石油副董事長兼總裁汪東進也對中國頁巖氣開發持樂觀態度,他在中石油上半年業績會上表示,今年全年中石油將投資70億元人民幣用於頁巖氣開發。

他稱,今明兩年,中石油擬在長寧、威遠、昭通新鉆井154口,利用老井4口,預計今年可以實現產量1億方以上,到2015年力爭達到年產26億方,超過公司原定15億方的目標。

據他介紹,目前中石油的頁巖氣單井成本約5500萬元,實現規模化生產後,擬將成本控制在5000萬元以內,鉆井速度亦將從初期的80多天控制在45天左右。

他同時稱,過去一年多時間里,公司將主要精力集中在西南油氣田龍王廟氣田等常規油氣田項目的開發上。其中,龍王廟氣藏的產能開發計劃今年3月份獲得批複,目標是年產110億方,總井數77口。

汪東進指出,8月底第一期40億方的產能建設將投產,到2015年底,二期60億方產能也將建成投產。這是國內近年來單個油氣藏量最大的產能建設,隨著勘探力度的加大,預計還有很大的資源潛力。

但據路透社報道,傅成玉和汪東進均排除了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出現頁巖氣熱潮的可能性,稱只有當成本大幅下降,天然氣價格進一步上漲,才能切實加大對頁巖氣的投資。

這兩家公司對頁巖氣煥發出新的熱情之際,今年上半年,中國天然氣需求增長近9%。中石油表示,這與成品油需求增長不足4%形成反差。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這里化工市場的低迷和成品油的日益過剩,拖累了上述兩家公司上半年的煉油業務。總體而言,今年上半年它們的利潤增長符合分析師的預期。

這不僅反映出經濟增長放緩——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7.5%——還反映出經濟結構的改變。服務業現占中國經濟的一半左右,建築、鋼鐵和煤炭等高耗能產業則增長乏力,導致柴油等運輸用燃料需求減少。

今年頭7個月中,中國有3個月成為成品油凈出口國,逆轉了為滿足高速增長的經濟而多年持續進口的局面。今年上半年,中國全國柴油需求萎縮了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469

能源大戰:美國頁巖氣出口將重創俄天然氣收入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95

winter

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稱,因面臨美國頁巖氣出口的競爭,俄羅斯能源巨頭Gazprom收入可能因此減少18%。

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發布的分析,因美國液化天然氣(LNG)出口上升施壓全球天然氣價格,預計歐洲消費者支付的天然氣費用將下降11%,這將打擊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公司Gazprom。

盡管美國頁巖氣出口將嚴重損害Gazprom的利潤,但其對俄羅斯整體的出口收入影響細微,表明美國頁巖氣出口不太可能迫使俄羅斯改變現有政策。

研究同時發現,歐洲將依然是俄羅斯天然氣的主要消費者,所以其需要加強能源基礎建設,來解決潛在的供應中斷問題。

同時,全球天然氣價下滑也將打擊其他地區的天然氣出口計劃,比如非洲莫桑比克海岸發現的大型油田開發計劃。

美國頁巖氣革命已經促進了該國LNG產出,並促使市場預期,美國可能成為主要LNG出口國,而LNG價格也在全球市場上具有競爭性。

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FERC)已經批準三項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計劃竣工,此外還有十三個項目待審批。

頁巖氣繁榮使美國無需再進口LNG,也釋放了卡塔爾和其他地區向歐洲和亞洲出口的頁巖氣供應,已經對全球天然氣市場構成顯著影響。這也給予歐洲和其他天然氣客戶更大籌碼,與Gazprom重新協商天然氣供應訂單。

研究預計,美國將在2016年開始LNG出口,數量可能最終超過俄羅斯對歐盟出口的145億立方英尺/天。

“大部分美國LNG出口很可能前往亞洲,因為亞洲的天然氣價更高,但額外的供應依然會令全球天然氣價格承受下行壓力。合理保守的估計,這將令俄羅斯天然氣出口收入減少27%。”

前白宮能源官員,哥倫比亞大學的Jason Bordoff表示,這對Gazprom來說可不是什麽小事。

不過,天然氣占俄羅斯出口收入的比例僅為14%,該國出口主要以石油為主,這意味著美國頁巖氣對俄羅斯經濟的整體影響將遠遠更小。

即使天然氣價格下跌,歐洲很可能依然嚴重依賴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因為後者是歐洲天然氣最低成本供應者。Bordoff表示:

這意味著,歐洲需要投資天然氣儲藏和傳輸,並發展自己的天然氣產出,以減少俄羅斯天然氣供應中斷帶來的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56

全是一剎那的花火:美國頁巖氣股票跌入熊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266

多年以來,美國頁巖革命都是政治家和投資者所津津樂道的話題。然而,如今這個產業在金融領域的表現要令看多行業的人失望了。

下圖顯示,昨日,代表頁巖概念股的彭博頁巖氣指數正式跌入熊市區間。

1

這是投資者對美聯儲QE政策退出所作出的反應。10日和11日兩天,標普500指數累計跌幅超3%,道指跌超2%,頁巖氣概念股受累下跌。

行業基本面也令投資者面臨風險。Marathon Oil Corp.首席執行官Lee Tillman曾在9月3日表示,公司報告的頁巖油氣儲量數據存在風險和不確定性,這可能導致實際結果與公司所稱的儲量有很大差異。很多公司的研究報告都提醒投資者,行業公司公開發布的預估儲量比他們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備案文件更具投機性。

這種差異在美國頁巖產業相當盛行。鉆井公司發布數值更大的頁巖油氣潛在儲量數據,以便將采用水力壓裂法的頁巖繁榮概念股出售給投資者,並試圖說服立法者解禁長達39年的原油出口禁令。73家頁巖鉆井公司中,有62家提交給SEC的潛在儲藏數據要低於向公眾發布的同一類數據。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公布給大眾的預估值是提交給SEC預估值的13倍,Goodrich Petroleum Corp.則為19倍,Rice Energy Inc.更是高達27倍。

很多公司都使用自己的資源潛力的變量,通常不附帶解釋,不說明它的鉆井期有多長,也不公布成本是多少。彭博新聞社報道稱,資源潛力的平均預估值通常比上報給SEC的數據超出6.6倍。 

SEC要求鉆井公司提供年度報告,其中包括其油氣項目將產出多少原油和天然氣、已探明儲量等,公司管理層必須證明其報告是準確的。(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圖:部分能源公司上報給SEC的石油儲量數據(藍色),以及面向投資者發布的儲量數據(黃色)

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51

中國頁巖氣關鍵技術商用取得突破 大幅降低成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41

據新聞聯播,中國頁巖氣開采核心技術近日取得重大突破,用於地下水平井進行分段的分割器——橋塞等技術商用成功。這使得中國成為繼美國和加拿大後,第三個使用自主技術裝備進行頁巖氣商業開采的國家。

中國石油石化雜誌稱,經過近三年的攻關,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初步形成了適用於中國部分地區頁巖氣開采的自有鉆井技術體系,基本滿足了安全、快速的鉆井工程需求。

同時,頁巖氣工程系列技術上的突破,為降低頁巖氣勘探開發成本做出了積極貢獻。其中,油基鉆井液體系、彈塑性水泥漿體系和高效滑溜水體系,替代了外國同類產品,降低成本30%以上;多級滑套壓裂等工具價格為國外同類產品的70%。

以下為中國石油石化雜誌對於頁巖氣突破過程描述的摘要:

7月17日,國土資源部發布數據稱,中石化涪陵頁巖氣田為大型優質的頁巖氣田,儲量為1067.5億立方米。至此,“中國第一個大型頁巖氣田”正式誕生,涪陵穩坐頭把交椅。

 “涪陵頁巖氣的成功打破了中國頁巖氣勘探開發的沈寂,證明了中國不僅有頁巖氣而且有優質頁巖氣的存在。”業內一位不具名專家對本刊這樣表示,“涪陵頁巖氣田的發現與開發是中國頁巖氣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在政治意義、技術突破方面的價值不可磨滅。”

所有通往“里程碑”的道路上,總是充滿坎坷,涪陵頁巖氣也是如此。

……

終於,勘探南方分公司繼續聚焦,將勘探的重點劃定在了焦石壩。2011年9月,勘探南方分公司在焦石壩部署了第一口海相頁巖氣參數井焦頁1HF井,開始試鉆。

“我們評價這里(焦石壩)是南方有利的區塊,但是沒有想到會這麽好!”在電話那頭,魏誌紅的聲音很雀躍。2012年11月28日,中國石化宣布,焦頁1HF井鉆獲高產頁巖氣,20.3萬立方米/天,取得了商業頁巖氣戰略性突破。

據了解,一般情況下,頁巖氣直井單井日產量為0.2萬~3萬立方米,頁巖氣水平井單井日產量為1萬~12萬立方米。當頁巖氣單井日產量達到4.1萬立方米時,便可回收開發井投資。如此對比,焦石壩的頁巖氣的確稱得上是一份天賜的禮物。

……

技術突破與成本控制,一直是頁巖氣發展最掣肘的因素。

“你們在頁巖氣工程技術上的系列突破,使得中國石化勘探發現的頁巖氣儲量得以經濟有效開發,中國石化大規模開發成為可能,在頁巖氣勘探開發上走在中國企業前面成為可能。”這是中國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在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的一份材料上做出的批示。

水平井、分段壓裂是頁巖氣開發中最關鍵的技術,之前中石化在這兩個方面都有一定基礎。“不過,一直都是在砂巖中,從來沒有對泥頁巖進行過水平井壓裂。”勘探南方分公司地質專家夏維書說,“泥頁巖易膨脹、易垮塌,而且碎屑顆粒少,壓裂後的縫隙很容易閉合,就很容易導致氣出不來。”夏維書解釋說,“所以這對我們的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中原石油工程公司70117隊平臺經理馬永生坦言,焦頁1井的成功得益於公司具有的頁巖氣井從鉆前、鉆井、完井、儲層改造等各個工藝流程的集成配套技術。經過連續幾年科技攻關和集成配套,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形成了一整套頁巖氣鉆完井配套技術,在深水平井井眼軌跡控制、井壁穩定和超深水平井高溫測量技術上具備獨特的技術優勢。

在頁巖氣開采中,還有一項技術很關鍵,即橋塞射孔聯作技術工藝,當時主要被國際大公司壟斷。在丁頁2HF井中,原本由一家國外知名工程服務公司承擔橋塞射孔聯作施工,但隨著易開采油氣儲量的逐漸下降,油氣勘探轉向高溫、高壓等複雜地層,酸化、壓裂施工難度越來越大,這家外國公司中途放棄。緊迫關頭,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接受了這項挑戰。

“說實話,心里沒有底。”負責此次施工的技術專家趙開良回憶,“但大夥兒心里明白,沒有退路了,只有靠自己挑戰極限。”他們針對該井超深、超高壓、超高溫的特點和儀器串進入防噴器難、工具串下井難、泵送施工難、橋塞坐封難等6個施工難點,對射孔儀器串、7英寸套管橋塞、井口防噴裝置等進行了技術革新。

2013年12月9日,在貴州省習水縣寨壩鎮,丁頁2HF井12段壓裂完美收官。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的專家們應用革新後的泵送橋塞—射孔聯作施工技術,順利完成該井射孔9層31米的施工任務。這是我國首次采用電纜射孔泵送橋塞分段壓裂聯作工藝,獨立完成的大型頁巖氣分段壓裂施工。

另外,中石化對於鉆井液也做出了自主研發。由於頁巖層地質結構特殊,在進行水平段鉆井時如果采用傳統的水基鉆井液,巖層容易塌陷,必須改用油基鉆井液。

 “2012年某外國公司賣給我們的油基鉆井液一立方米要20000多元,現在我們自主研發的油基鉆井液一立方米只要9000多元。”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公司的鉆井專家李忠壽做了一番比較。

中石化表示,在頁巖氣開發中,公司形成了以測井綜合解釋和地震綜合解釋為主的勘探評價技術;形成了頁巖氣開發關鍵技術,包括水平井優快鉆井技術、長水平井段壓裂試氣工程工藝技術等,並實行以“井工廠”鉆井和交叉壓裂的高速高效施工模式。目前,試驗井最大水平段長2100米、最多壓裂段數26段。

“記得2011年剛開始打頁巖氣水平井時,好多鉆井技術掌握不了,被外國公司卡著脖子要錢,老外要多少就給多少。”回憶起2011年鉆探中國石化第一口頁巖氣水平井時的情形,中石化江漢石油工程公司鉆井專家王偉依然印象深刻。

經過近三年的攻關,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初步形成了適用於焦石壩地區頁巖氣開采的自有鉆井技術體系,基本滿足了安全、快速的鉆井工程需求。

頁巖氣工程系列技術上的突破,為降低頁巖氣勘探開發成本做出了積極貢獻。其中,油基鉆井液體系、彈塑性水泥漿體系和高效滑溜水體系,替代了外國同類產品,降低成本30%以上;多級滑套壓裂等工具價格為國外同類產品的70%。

技術的突破是一方面,一線技術人員的敬業也讓這里的快速突破成為可能。

2013年10月底,焦頁4HF井、焦頁12-4HF井等4口井連續進行測井施工。由於另一名現場驗收人員去外部井施工,感冒發燒到39℃的江漢石油工程公司員工熊瑛毅然接下了這4口井的測井資料驗收任務。測井資料驗收是個細致活,複雜的曲線稍有看錯,就會造成嚴重的資料質量事故。高燒加上高血壓,強烈的暈眩感,讓看圖驗收變得極為艱難。熊瑛楞是堅持了7天,最終優質完成了4口井的資料驗收工作。

在涪陵頁巖氣勘探開發過程中,熊瑛這樣的基層一線員工還有很多。正是因為有了他們,中國石化的頁巖氣勘探開發才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向前推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801

原油市場的討論:關於抄底、頁巖氣以及陰謀論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107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1-14 07:47 編輯

原油市場的討論:關於抄底、頁巖氣以及陰謀論
作者:格隆匯整理

原油價格暴跌,布倫特原油價格已經跌至45—46美元,現在搞石油的人,基本都覺得油價差不多見底了,起碼一年兩年怎麽也見底了,投資者抄底原油的熱情也被點燃,那麽抄底原油還需要註意什麽?影響油價的因素有哪些?本期港股那點事分享來自信達證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郭荊璞對原油市場看法的內部交流紀要,供大家參考。



Z:
北京時間9:00-10:30,邀請郭荊璞師弟分享原油市場,由A主持,歡迎大家參與。



A:
好的,那下面開始今天晚上的討論

我先簡單介紹一下今晚主講人
郭荊璞 北大物理01級 信達證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 行業研究主管 覆蓋能源化工行業 兼顧量化策略 另類投資 一級市場 新財富最佳分析師 石油化工行業第三名
郭荊璞:
大家好~



A:
之前我們已經了解過國內原油期貨準備情況,今天很榮幸能請郭師弟分享他對原油市場的專業見解
討論還是以前的慣例,先油郭師弟分享他的觀點,然後再接受大家提問
下面就交給郭師弟@郭荊璞
掌聲有請


郭荊璞:
那我就開始咯
我想先講幾個共識,作為討論的基礎。
首先,石油是單一最大的自由貿易品,什麽意思呢,石油的貿易額,大約相當於全球貿易額5~8%,是單一商品中最大的;自由貿易,指的是石油價格,是在倫敦和紐約的交易所里面交易出來的,全球沒有任何一個政府、組織或者個人,能夠決定這個價格。
說到這里,可能有些人會有不同意見,諸如OPEC控制油價(OPEC有指導價格,每個月公布)、美國政府操縱石油價格針對俄羅斯等,後面我們會談到,我們先來講共識:)
那麽,自由交易定價的商品,決定價格的因素就是供給和需求,或者說是邊際供給和需求定價,這是經濟學的結論。這是第二個共識。
我們來看幾個數據,給原油的供求一個形象的概念,全球原油每一天的供給和需求,大概是9000萬桶,其中超過4000萬桶是海運的,大概什麽概念呢,目前漂浮在海上的油輪裝載的原油,過去兩個月跌掉的價值差不多可以買下全世界的電影院和制片廠,整個電影行業連同其物業。
這麽大的規模意味著,原油行業發生的任何事件相對於其整體都是一個小的事件,比如利比亞戰爭期間,損失了大約2%的產銷量,對於大多數行業而言,2%的供給減少是不足為道的,但是另一方面,原油的需求有著極強的剛性,即使油價在07~09年,60到140再到40美元的過程中,原油需求的變化也就是1~2%這個量級。
剛性需求意味著,邊際需求的曲線是非常陡峭的,也就是說,原油價格的波動率應該非常大,這個波動性體現在每周三晚上美國能源情報署EIA公布其庫存和產銷數據對油價的影響,我們計算過,美國商業石油庫存變化1.5%就可以導致這個供求關系逆轉,原油價格對這個數據非常敏感。


A:

這說明邊際供求變化對原油的影響非常之大



郭荊璞:
對的

但是我們在較長的歷史時期內,特別是在09~13年期間內,看到原油價格幾乎沒有波動性,為什麽呢?因為OPEC的存在。
原油就是供求之間的差距非常小,本來應該波動巨大,天天有事兒都能影響油價的,但是OPEC的存在平抑了油價波動
短期驅動油價變化5%以內的因素非常多,諸如北美天氣的冷暖,朝鮮射個導彈,尼日利亞騷亂油管被襲擊,大西洋颶風什麽的,但是看長期,油價波動又非常小,因為供給端的波動被OPEC平滑了
OPEC擁有全球最大的剩余產能,一般在100~1000萬桶/天之間,一般來說相當於原油供求平衡點的5%,有能力平衡諸如戰爭等持續時間在幾個月甚至幾年量級的事件。OPEC的剩余產能開啟需要大約60天,在此期間的原油供給波動可以由以美國為首的OECD國家戰略石油儲備來平抑,美國大約為8~10億桶,即按照全球用量5%來看是150~200天的使用量。
需求剛性帶來原油價格的波動性,OPEC剩余產能和戰略石油儲備的存在平抑波動性,這是我們的第三個共識。
原油量大且自由貿易,價格由供求決定,供求導致的巨大波動性被OPEC和戰略儲備平抑,這是三個共識。
講完了共識,我們來說創見,首先是我的看法,油價是存在所謂的“路徑依賴”的。什麽意思呢,邊際供求決定的價格,應該是不依賴於過去的價格歷史的,但是原油不完全如此,也就是說,每一個時間點上供求平衡的油價可能是不同的。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因為原油投資的時間周期。原油投資的特征,就是需要極長的時間做勘探和技術準備,比如10年量級的時間,但是實際打井開采卻非常快,10年找油20天打井,一塊油田開采與否,有著非常長的時間可以做決策,油價不同的時候,自然就會有不同成本的油田進入開發序列,開采之後的油井會持續生產很多年。
那麽,當油價在1998~2004年,始終在20~40美元之間徘徊的時候,是沒有人願意投資成本高於60美元的油田的,即使我們知道那里有油,當油價在2005~2006年超過40美元,進入60美元時代,開始有人把理論上60美元以上成本的油田列入開發計劃,在2007~2008年油價超過60美元,甚至最高到140美元之後,高於60美元的油田開發開始吸引大量的投資,諸如頁巖、深海、超深地層,以及高風險區域的開發,都是在07年之後大量拓展的。
這幾個方向,也是未來油氣發展的主要方向,全都是高於60甚至70美元成本的,那麽以後的石油價格,很難在長期低於這個水平,如果油價不曾到過60美元以上,也就不會有他們的開發,也就不會有持續的60美元的油價,這就是所謂的路徑依賴
第二個創見,也是爭議比較多的,就是我對北美頁巖氣是否為龐氏融資或者龐氏騙局的質疑。北美頁巖氣的發展,形成了巨大的天然氣產量,在2011年把美國送上了全球最大產氣國的寶座,而且還在持續增產,但是我們分析了8個主要的,頁巖氣在公司資產組合中占比超過50%的獨立油氣生產商,包括CHK/EOG/SWN這樣的大佬,在2005年之後,幾乎沒有一個能夠在任何一年里面創造自由現金流。


A:
這點能稍微展開一下麽?



郭荊璞:
這就涉及到了頁巖油氣的特性,即高衰減率,普通的油氣田,一般一口井打下去,20天出氣出油,自己噴,我們叫自噴井,能噴個一年半載的,然後再上磕頭機,每天幾十美元電費就能持續出油,能保持較為經濟的產量15年左右,之後還可以註水之類的方式,再采30~40年。油井可能5~15年才有一筆資本開支,然後就持續地有現金流流進來。

但是頁巖不一樣,頁巖油氣井,20天打下去,壓裂,出氣或者出油,然後每個月產量都減少,到第二年開始的時候,可能只有第一個月產量的30%了,也就是年衰減率達到60~70%,這樣的油井第二年或者第三年就沒有產出了,必須要再壓裂一次,而壓裂本身是很花錢的,這就導致油井的資本開支總是很高。


A:
60-70%的年衰減率是普遍的嗎?



郭荊璞:
普遍的,一般都不低於50%,最高還有90%的,
因為頁巖本來就是石頭,是極細的孔隙里面含有有機質,壓裂把這些孔隙連接起來變成孔喉釋放出來,很快就跑光了,所以必須再來一次
我們在現金流量表上就會看到,油井的經營性現金流很高,但是第二年第三年迅速就歸零了,然後投資性現金流出現一筆很大的支出,經營性現金流又來了,結果算下來,雖然利潤表很好看,但是現金流量表很難看,這就是我們說的,持續性資本開支偽裝成了擴張性資本開支。不過如果油氣價格高,這個局還是可以玩兒下去的,但是隨著北美頁巖氣的開發,天然氣不適合長距離的運輸,全球每天有4000萬桶產出的油要海運,漂在海面上有十幾億桶,能做成LNG海運的天然氣就是個零頭,所以北美天然氣的價格暴跌,只有歐洲價格的40%,亞洲價格的1/4,企業的經營性現金流也快速下降,又要利潤表好看只能不斷地擴大產量,資本開支越來越大,就變成了自由現金流持續惡化的局面,這其實就是龐氏融資了。


A:
有道理



郭荊璞:
根據我們的估計,北美的頁巖氣要產生自由現金流,氣價大約要在6~8美元/MMBtu,大概合人民幣1.3~1.8元/立方米,現在價格是3美元,還差得遠,所以我其實長期是看多美國天然氣價格的。

那麽頁巖油是否也是龐氏融資呢?這個一樣,也要看價格,如果價格持續下跌,企業現金流就會惡化到自由現金流為負,為了持續獲得融資,企業就有動力粉飾利潤表,那就需要增加資本開支以擴大產量,就變成龐氏融資了。


A:
那麽在頁巖氣和頁巖油的開采中存在規模效應嗎?指開采產量越大,單位成本越低



郭荊璞:
這個有貓膩的

說企業粉飾也不是亂講的,按照美國的準則,折舊是按照資源儲量的,獲得1億MMBtu的天然氣,累計的投入是1億美元,折舊就是1美元/MMBtu,但是儲量卻是隨著價格和成本變動的,只有價格高於成本的才能計入可經濟開采的儲量,才能計入折舊攤銷的base,這就給了企業巨大的操縱報表的空間。企業可以虛增自己的儲量,攤薄每單位油氣的成本,利潤表就會很好看,也可以也可以大幅減計儲量洗大澡,空間非常大,事實上自2013年起,就有不止一家大型頁巖油氣企業減計超過1/3以上的儲量。
其實我們可以看到,頁巖油氣企業事實上是在燒投資者的錢,不斷地增加資本開支,來換取經營性現金流的,過去10年都沒有創造過自由現金流的行業,這在過去100多年的油氣開發史上是很罕見的,幾乎沒有過任何大型的油田開發有過這樣的歷史,為什麽呢?我覺得是錢的性質改變了。
換言之,過去的油氣投資主要是一種風險勘探,是技術主導的風險投資,最終是要現金流回報的,而以頁巖為代表的油氣開發,是傳統的油氣開發的池子滿了,溢出了。
或者說,是零利率和高油價,刺激了風險資本進入原來不值得開發的油氣資產,包括不能產生自由現金流的頁巖氣資產,也包括現金成本較低,也有自由現金流但平衡點很高的頁巖油資產,還包括現金成本就很高的北極和深海油氣資產。
我們用零利率的錢,投了一大堆看起來很好,但是其實沒有現金流的,成本很高的垃圾資產,這些資產構成了新的邊際。


A:
這意味著?


郭荊璞:
這其實也是我最擔心的事情,現在有人在猜測,油價暴跌會引發全球性的經濟危機,我覺得可能不是這麽個因果關系,而是油價暴跌其實是因為我們在高的商品價格的刺激下,對成本高的,現金流差的邊際資產過度投資,最終導致邊際重新找平衡,價格暴跌,垃圾資產露了原型了,大家現在都在拼命想要回到那些真正有現金流的資產上面來,這個過程導致了油價暴跌,也會導致未來的垃圾資產價格的暴跌,比如公司破產,石油公司垃圾債違約。

如果真的是這樣,我們在2015、2016或者什麽時候,一定會看到其他行業和領域的垃圾資產暴跌,因為投資於垃圾資產這個事情,這不是石油這個領域特有的,垃圾資產崩了,會導致一系列的事件,連鎖反應。


郭荊璞:
再說兩句陰謀論哈。

A:



郭荊璞:
我喜歡講陰謀論的話題,有趣,也有的時候有啟發。陰謀論有三個要素,損人利己、故意欺騙、合謀操縱,所謂conspriacA,就是共謀。

那麽我們可以看最流行的幾個陰謀論,美國針對俄羅斯,有損人利己,俄羅斯倒了血黴了,但是美國欺騙誰了沒有?沒有,人家實實在在把產量從500萬桶/日做到了接近1000萬桶/日,這是真實存在的,導致油價下跌的因素,所以美國針對俄羅斯搞陰謀,不成立。再然後,美國也沒跟人合謀,沙特合謀美國?打得正歡呢不是,沙特和頁巖油。
沙特針對頁巖油氣呢?損人利己不好說,長期來看,油價如果在60~100美元之間最有利,但是沙特犧牲了短期利益;故意欺騙有沒有?也沒有,沙特可沒欺騙美國頁巖企業什麽,所以這也不是陰謀啊。


A:
就是說這次油價暴跌與陰謀無關?



郭荊璞:
不好說,嘿嘿



郭荊璞:
先說合謀,OPEC算不算合謀?沙特聯合伊朗卡塔爾去壓低油價呢?

這里有第三個有意思的陰謀論,即沙特針對伊朗,因為這是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教派沖突,沙特能夠承受低油價10年以上,伊朗可能支撐不了這麽久,這是損人利己;沙特說服伊朗壓低油價對OPEC成員國有好處,實則針對伊朗的話,這符合故意欺騙,沙特一幫海合會小兄弟,都是遜尼派,這還真有合謀的意思。
我之前在群里面發過一個13年的思考,當時沙特請IMF評估一下,40美元的油價,沙特能撐多久,結論是2025年之前都沒問題,沙特人的生活水平不降低
誰沒事兒幹做這種壓力測試,伊朗卡塔爾科威特都不搞,就沙特搞,而且自打那時候開始,沙特就把自己產能開的滿滿的,一點不休息,這什麽意思啊?
我說呢,還真有那麽一點點的可能性,沙特確實有針對伊朗近幾年以來崛起勢頭的意思,而且沙特有能力有手段這麽做


A:
但是如果是沙特整出油價暴跌這麽大的動靜只為針對伊朗,是不是有點神仙打架百姓遭殃的意思呢?俄羅斯表示很無辜



郭荊璞:
美國那個國會,犧牲一部分人的短期利益去搞陰謀,哪怕是為了美利堅全體人民的長期利益,能通過?我百分百不信

沙特這種集權國家,真搞陰謀倒還有那麽點可能性,他反正評估好了,10年之內自己沒事兒,那別人就是連帶損失了
當然了,陰謀論歸根結底還是談資,是大眾媒體傳播的而已,只是中東的什葉派遜尼派沖突,恐怕為了20年是主旋律了
我差不多了,嘿嘿,羅嗦了幾句陰謀論
多說一句OPEC的政策目標,他們很多次表達過,即油價上升帶給產油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上升,能夠超過發達國家的人民,意思就是油價跑贏通脹就行了,我算過,今年油價55~65美元,就算是達標了,相對於2004年40美元的油價,OPEC絕對不是一個漲價組織。

B:
主持人:可以提問了嗎?



A:
好的,那就提問吧



B
@郭荊璞 陰謀論很有趣。。。請問能源占美國垃級債多少比例?尤其是頁巖油有關的垃圾債?



郭荊璞:
這個比例很難估算,現在說法大概也就是2~5%的比例,不知道是否可信,類似橡樹這類的公司可能會有更準確的數據,我看不少搞垃圾債的人很緊張

大的能源公司的評級,現金流狀況都比較好,不在垃圾債市場里面的
我簡單問過那麽幾個搞垃圾債的人,感覺他們持有的比例遠不止5%,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草根有偏太厲害


C:
能源相關的債券在高收益債券中占比約7%左右。前兩年新增發的高收益債券有很多是能源相關的。



郭荊璞:
恩,部分原因可能也是過去兩年資本開支在權益市場上融資很難了,頁巖油氣企業股票的高點普遍在2010~2012年之間



B:
@C 這些10-12年的債什麽時候refi?



A:
你講了兩個創見,有第三個嗎?



郭荊璞:
有一個算不算不知道哈,就是美國能源獨立的影響



A:
當然算,請展開



郭荊璞:
不管頁巖是否是龐氏,人家的產量是實實在在的,這極大改變了能源貿易的流向

未來呢,美國可能會實現部分的能源獨立,不止是國內的頁巖,還有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產出增加,北美或者西半球可能真的能源獨立了。這是能源,材料呢,南美和加拿大本來就是鐵礦石、有色金屬、糧食之類的產出區域,北美又是消費品的主要市場,西半球可能逐漸與東半球之間的貿易的必要性下降。
這里面,原來缺的主要是能源獨立。


A:
意味著西半球會走向自給自足?@郭荊璞



B
@郭荊璞 同問。



郭荊璞:
西半球能源和市場獨立,美國對全球主要水道的控制還保持的話,就沒有必要全球駐軍,起碼沒有必要過度地介入高風險區域,全球的地緣政治風險會陡增,進一步導致美元資產的避險功能體現,也導致垃圾資產的崩盤,這是我的一些看法。。。

我現在不敢這麽說,因為美國也在很積極地介入亞太,和能源出口,即使是民主黨,應該也是希望2016年大選之後能夠出口原油
美國的孤立主義傾向畢竟不像100年前那麽強烈了


D:
美國能源獨立甚至出囗的前提是油價回到80以上吧?



郭荊璞:
最近法國這個事情,老右派又跳出來說,歐洲已經被占領了,講美國持槍的必要性,講孤立主義



郭荊璞:
天然氣和油的出口,和美國國內價格的回升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最終平衡價格我覺得應該在80美元或者之上



C
@B 90概率大多在18-19年左右吧,但如今這個狀況,很多公司估計今年的利息償付就會出問題。



郭荊璞:
借著利息償付這個事情,再多說一句,我猜測頁巖油氣企業會在2015年盡可能增產,畢竟現金成本低



郭荊璞:
賭一把,先頂住再說,所以上半年估計還會看到美國持續增加產出的數據



A:
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短期油價會繼續下跌,然後再頁巖油企業破產一批之後回升到80美元以上?



郭荊璞:
先增產,然後同時尋求出售優質資產,能挺多久挺多久,看有沒有傻瓜進來把自己救活。。。



理論上說是這個過程
不過石油需求也是增長的,前面說來著,每年大概1%左右


A:
這種需求的增長未來一兩年會中斷嗎?



C:
進一步增產的結果是油價下跌得更快,從過去六個月的情況來看,增產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油價下跌的速度。



郭荊璞:
所以呢,平衡移動和伊朗、伊拉克、利比亞關系更大,如果這三個不能滿負荷,美國頁巖油氣增產會在18~24個月里面被增長平衡掉,14年利比亞恢複了,油價就暴跌,最後一根稻草是利比亞

15年的達摩克利斯是伊朗,萬一談判順利,油價就起不來
需求增長看起來不會出問題,即便08、09年也沒出大問題,現在沒道理出問題


郭荊璞:
另外,我跟一兩個美國佬聊下來,感覺其實我們自己的策略是有問題的,美國現在非常希望向中國出口石油和天然氣

共和黨


A:
說個大一點的問題,如果美國向石油凈出口國轉變,有可能會導致國際上石油美元供應的減少、從而成為一個導致國際範圍內的通縮的因素麽?



郭荊璞:
美國、澳大利亞其實有一種聲音,就是希望中國參與到亞太的安全事務當中來,發揮大國作用,同時建立自由的能源市場,接受美國出口的能源



A:
中國不願意從美國進口油氣嗎?



郭荊璞:
我覺得石油美元減少還是資本回流美國,是很難區分的,兩個趨勢都是資本流入美國,只是流入美國的石油開采還是制造業,我們不知道



郭荊璞:
中國起碼在本屆政府之前是不願意的



郭荊璞:
我們的基本的能源安全戰略,是保證可靠來源的長期合同

美國一來不能算可靠來源,二來只接受自由市場隨行就市,不接受長期合同
11郎上臺之後,開始有聲音講能源安全就是多元化,這是丘吉爾的原話,這個改變很厲害


A:
11郎?



郭荊璞:
XI=11,羅馬數字,哈哈

A:
哈哈,
說到長期合同,之前中國跟俄羅斯簽的石油供應合同中是固定價格嗎?


郭荊璞:
現在驗證的來源說不是,是照付不議,價格隨國際市場浮動的合同



A:



郭荊璞:
美國人其實不理解我們的地方在於,他們覺得,如果你有錢,你就買油氣就好了,為什麽擔心有錢買不到呢?我們的認識里面,你是會因為政治原因不賣給我的



A:
就你來看,這個擔心是多余的嗎?



郭荊璞:
我覺得這個擔心是多余的,冷戰的最高峰蘇聯也沒掐歐洲的氣管,真正要擔心的是航路和水道的安全



A:



C:
看空油價一方對技術創新上有兩個觀點,一是過去五年來的美國頁巖油氣開采技術發展很快,這讓產油的邊際成本大幅下降; 二是過去幾年的高油價也促進了新能源技術及電動汽車等的發展。 所有這些技術創新帶來的改變是永久性的,並從長期來看是增加產出而減少需求的。能否談談技術創新方面的影響?



郭荊璞:
技術創新是這樣的,其實頁巖油氣革命是 一脈相承的,從致密砂巖氣,到頁巖氣,到致密油,再到頁巖油,技術難度遞進,開發成本遞增

頁巖油氣革命,我寫過一個報告,是成熟技術的整合,而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核心技術,水平井,水力壓裂,高精度測繪,都是存在超過半個世紀的,是80年代開始整合,到2006年之後爆發出來的,所以這個技術進展,我們拉長時間看,是並不那麽迅速的
只是我們只盯著頁巖,會覺得,技術進步太快了,以後一定壓低成本更快,擔心這個其實不太有道理,看整個技術演進的歷史的話,速度就下來了
這是供給側的技術革命


郭荊璞:
需求這邊,真正的壓力在於燃油效率提高,而不完全是新能源替代

新能源的股票和債券和資產證券化,說穿了,都是把政府補貼證券化,也就是說新能源的核心並不是技術演進成本下降和油價之間的競爭,而是政府補貼的意願和能力
長期的低油價會導致政府補貼意願降低,進而影響新能源
政府收入下降,會導致補貼能力下降


A:
所以短期內還看不到新能源能成氣候足以取代石油?



郭荊璞:
5~10年之內不會,因為必須要電替代油



A:
關於電,網上有說什麽鋁電池,充一次電能供車跑1000公里,真實性如何?



郭荊璞:
石油價格暴跌,仍然在很多地方比煤貴5倍,比電貴2倍,同等能量,新能源都是發電用電,沒有電動車就不會競爭

鋁電池就是電解鋁的逆過程,這個是真的,不過產業化也許還20~30年吧。。。
我說短時間內不會電動車威脅汽油車,其實也在於電池
現在電動車必須要鋰電池,但是碳酸鋰產能瓶頸太厲害
我們09年寫過一個報告,叫《產能過剩的朝陽行業》,就是寫碳酸鋰


A:
產能過剩與瓶頸怎麽理解?



郭荊璞:
全世界的碳酸鋰,主要依靠鹽湖產能,礦山作為補充,大概能支撐2000萬輛純電動車的保有量,這個沒法威脅汽油車



A:
所以新能源能不能成氣候,關鍵就在電池技術?



郭荊璞:
電動車出現爆款之前,碳酸鋰產能過剩,出來之後2~3年就不足了,後來出了特斯拉



郭荊璞:
電池技術再好,改變不了用鋰的局面,10年之內

除非燃料電池車
其實不管是鋰電池、鋁電池,還是燃料電池,其實整車平臺都是類似的,但是都跟汽油車很大不同,重量分布、動力、總成這些都不一樣
一定要形成一個電動車產業,才能夠優化這些設計,但是動力源其實無所謂,鋰電池車改燃料電池車其實很簡單
所以我倒覺得,如果燃料電池車能夠率先做到比如3000萬輛的保有量,電動車就真的威脅汽油車了


郭荊璞:
美國和中國,都要在2025年削減20~30%的百公里油耗,這個很嚇人,電動車什麽的威脅都還在地平線下面,這才是油價的威脅

當然,美國的油耗優化目標是包含新能源汽車的


郭荊璞:
現在搞石油的人,基本都覺得油價差不多見底了,起碼一年兩年怎麽也見底了,但是我說你們去抄底,考慮過油耗降低的影響嗎?個個都很憂心忡忡



A:
是環保意識會抑制石油需求的增長是吧?



C :
抄底的確實不少,從去年十一月底以來,應該說大量資金開始湧入與石油相關的基金。 從美國市場上最大的幾個ETF\ETN等的持倉來看,從十一月以來幾乎增加了快一倍,但這仍然沒法阻止石油價格直線式的下跌。



郭荊璞:
德國現在搞了全世界第一條內河LNG船,德國最怕天然氣被俄羅斯掐脖子,但是那也不願意用過多的石油,更別提煤炭了



郭荊璞:
沙特確實厲害,籠著手什麽都不做,就讓大家相信他還是老大

我是覺得13年他們就開始幹了,嘿嘿


A:
聽你一分析,覺得沙特老牛逼了



郭荊璞:
環保這事兒,歐洲人比美國人還是動真格的,歐洲慢慢地可能會出現LNG對柴油的替代,我猜的

郭荊璞:
集權國家就這點好處,碰上一個牛的大佬,真能長遠眼光



A:
哈哈,不知不覺快到11點了。看還有沒有其他問題?



郭荊璞:
油氣這個市場上,過去30年眼光最長遠的就是沙特和卡塔爾

不過啊,沙特老國王快死了,大蕭條時候販駱駝的小屁孩兒呢
哈哈,聊的很開心


A:
也很盡興

這樣吧,我先把尾收了
以前看了兩個郭師弟寫的帖子,我就覺得非常專業。今天的分享,繼續證實了這一點。很棒的分析和觀點。


郭荊璞:
我的格言是,不求有用,但求有趣



A:
哈哈



E :
就一個問題,各位覺得生物能源有前景嗎?



A:
你繼續答吧@郭荊璞



郭荊璞:
我覺得,生物質發電或者制油,稭稈,樹皮這些,其實都是靠補貼做利潤的,這個我算過

美國人搞纖維素乙醇,有戲,杜邦搞的,已經產業化了
國內這邊,應該是華泰紙業在跟他們合作,我記得是這樣


F:  
@郭荊璞 對我們油企有什麽建議?



郭荊璞:
出去買油田,這兩年人家勒緊褲腰帶,以前不肯拿出來賣的好資產都上架了,好機會

油氣並購是風險投資之王
周期長,收益高,看眼光和膽識


A:
人家可能是想問你是應該囤油還是應該套保?



郭荊璞:
另外就是中國的煤化工還是要搞的



郭荊璞:
囤油可以啊,現在VLCC的租金已經開始火起來了,很多人租用拿來當海上浮動倉庫



E :
是,也想問對化工的建議



郭荊璞:
中國要能源安全,就是要多元化,咱還是窮人,不能放棄煤炭

窮人燒煤,富人燒氣,100多年來都是如此


A:
這樣,我先宣布今晚的分享正式部分到此結束。非常感謝郭師弟的專業分享,漲知識啊。明顯郭師弟也意猶未盡,有興趣的繼續與郭師弟討論



郭荊璞:
煤炭燒掉其實是可惜的,不如搞煤化工,附加值高了,有害物質集中處理,也幹凈



郭荊璞:
好地~



A:
感謝郭師弟



B :
非常有意思的討論。謝謝@郭荊璞分享專業知識和@A



C:
@郭荊璞 非常感謝!



郭荊璞:
現在有聲音要抑制煤制油煤制氣,但是又開口子搞煤炭分質利用了,就是要幹凈地用煤炭



E:
@郭荊璞 漲知識





(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283

政策補貼未來5年逐步減半 頁巖氣企業兩頭受壓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24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5-7 14:03 編輯

政策補貼未來5年逐步減半 頁巖氣企業兩頭受壓
作者:嶽琦,吳林靜


導讀:頁巖氣補貼從明年開始每立方將下降0.1元,4年以後再削減0.1元。這意味著,從2012年開始的0.4元/立方米頁巖氣補貼,將在“十三五”期末被“腰斬”。

近年來,我國頁巖氣取得了快速發展。隨著開采技術的進步,企業開采成本也在降低。近日,財政部聯合國家能源局宣布,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標準2016~2018年將降到0.3元/立方米,2019~2020年再降至0.2元/立方米。這意味著頁巖氣補貼未來5年將減半。

不過,頁巖氣開發成本很難降到理想的空間,同時很多進度緩慢的企業將錯失補貼紅利。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將影響部分頁巖氣開發企業信心,企業也要做好“零補貼”準備。

中國的頁巖氣開采企業要做好補貼減半的準備了。4月底,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宣布,頁巖氣補貼從明年開始每立方將下降0.1元,4年以後再削減0.1元。這意味著,從2012年開始的0.4元/立方米頁巖氣補貼,將在“十三五”期末被“腰斬”。

隨著補貼遞減,頁巖氣開發成本很難降到理想的空間。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跌,也壓縮了頁巖氣商用的利潤空間。目前,頁巖氣補貼主要是已實現量產的“兩桶油”享受,很多進度緩慢的企業都將錯失補貼紅利。業內人士認為,此番降低補貼將影響部分頁巖氣開發企業的信心。“相比煤層氣等資源,國家已經向頁巖氣傾斜了很多。”廈門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行業發展不能依靠補貼,企業要做好未來‘零補貼’的準備。”

早期補貼多流入“兩桶油”

4月底,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發布消息稱,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標準2016~2018年將降到0.3元/立方米,2019~2020年再降至0.2元/立方米。這讓頁巖氣生產企業憂心忡忡。

2012年,國土資源部進行了頁巖氣第二輪招標。在招標結果公布前,財政部和國家能源局出臺了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從2012年到2015年,按0.4元/立方米進行補貼。該補貼政策一度激發企業熱情。

實行補貼以來,我國頁巖氣產量增長迅速,從2012年的2500萬立方米增長到2014年的13億立方米。照此計算,財政補貼6.1億元。
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2013年頁巖氣補貼申請情況,四川地區主要是中石油在開采,利用量為5070萬立方米,申請財政補貼2027.81萬元;重慶地區主要是中石化在開采,開發利用量1.34億立方米,申請補貼5407萬元;中石油與殼牌合作在重慶區域內開采頁巖氣申請補貼資金320萬元。

不過,除了中石油、中石化主導的開采,其余通過第二輪招標獲得頁巖氣區塊的公司,截至目前未公開申請補貼,也還沒有一家有實際產量。目前看來,補貼大多流入了“兩桶油”的腰包。

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王曉坤此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國內的頁巖氣開發中,除了中石油與中石化,其他企業並沒有太多實質性進展。”

補貼減半影響企業信心

其實,在2012年出臺補貼政策之初就有業內人士擔憂,頁巖氣的政策規定補貼的是實現銷售的頁巖氣,很多油氣企業尚未開發完畢可能錯過補貼時間。

王曉坤亦表示,“頁巖氣的開采目前還不是特別成功,降補貼會更影響企業積極性。”

林伯強分析稱,“政府覺得再過幾年頁巖氣開采成本會大幅度下降,所以補貼也就相應往下調整。”

開采成本確有下降趨勢,2014年我國頁巖氣“井工廠”開發模式成功應用,氣田開發效率和經濟性不斷提高。去年12月,中石化宣布,涪陵頁巖氣田單井投資成本較開發初期平均下降10%。

在能源行業,補貼政策有利於彌補部分產業初創成本,盡早形成規模。但隨著技術提高,成本降低,補貼也會遞減,甚至取消。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認為,這是很正常的過程,“財政補貼不可能永久化。”

林伯強也表示,“美國沒有補貼,他們建立的是成熟的市場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非常規天然氣,國家對煤層氣的補貼標準是0.2元/立方米,只有頁巖氣補貼的一半,且從未調價。

彭博新能源財經曾分析認為,中國頁巖氣井口成本價11.2美元/MMBtu(MMBtu相當於30立方米),扣除管輸費和政府補貼後的涪陵頁巖氣井口價約為8.10美元~10.00美元/MMBtu,而美國頁巖氣生產商的幹氣開采成本為3.4美元/MMBtu。如果門站價格、管輸費和用氣價格保持不變,頁巖氣開發要有利可圖,需提高補貼至0.6元~0.9元/立方米。

林伯強認為,“行業的發展不能依靠補貼來推動,補貼下降並不代表政府不支持頁巖氣產業的發展,但企業要做好‘零補貼’的心理準備。”(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641

巴拿馬運河 意外幫了台灣能源布局 拓寬效應》採購美國頁岩氣省時又省錢

2016-07-11  TWM

總統出訪巴拿馬,見證美頁岩氣出口東亞的重要里程碑,全球能源市場將大洗牌, 能源全靠進口的台灣,也可在此趨勢下,趁機鞏固自身的供貨來源。

儘管這次總統蔡英文出訪,站在巴拿馬運河邊觀禮時,只見到中國貨櫃輪「中遠巴拿馬號」等船緩緩通過,但攸關台灣產業與民生的能源安全,已經隨這次浩大工程而改寫;背後凸顯的意義是,美國將頁岩氣大量商業化、出口的戰略,正式進入下一階段。

二○一八年,世界第三大液化天然氣(LNG)業者、法商GDF SUEZ即將開始對台銷售;與台灣中油簽約的內容是,每年供應八十萬噸給中油,為期二十年。

接單俏》美大搶東亞商機

這是GDF SUEZ初次將液化天然氣賣到亞洲,也是台灣破天荒首次向美進口能源;由於台美尚未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出口液化天然氣必須向美國能源部專案申請,取得官方核准之後,雙方才在一四年初簽約。

中油副總經理張瑞宗證實,GDF SUEZ賣給台灣的液化天然氣,以頁岩氣為主,因此屆時勢必自墨西哥灣出發,經巴拿馬運河抵台。

這次工程,讓巴拿馬運河拓寬了六六%、向下挖深四三%,規格多在六萬噸以上的液化天然氣船,才能夠通過這條捷徑。

若運河維持原狀,液化天然氣船就得繞道蘇伊士運河或南非好望角,距離將增加近一萬公里。由於液化天然氣必須降溫至攝氏零下一六二度才可運送,液化、運輸成本甚至高於生產成本,多繞一大段路,美國天然氣很可能喪失價格競爭力。

台灣不遠千里也要買美國天然氣,主因是以往的供應國退場。每年銷售二百二十五萬噸液化天然氣,占國內總進口量一七%的印尼明年約滿,不再對台銷售;另一個占台灣總進口量一六%的馬來西亞,合約也只到二○年,屆時將另簽新約,國內天然氣供應逐漸浮現缺口。

為了分散來源,台灣必須尋找新供應國,積極為自家能源尋找市場的美國,於是成了首選。

而且從○五年到一五年,台灣進口液化天然氣數量整整增加一倍,顯示需求相當可觀,從供應數量來看,來自美國的八十萬噸液化天然氣,僅占去年台灣總進口量約五.六%,未來頗有可能增加對美採購。

由台灣的例子可知,巴拿馬運河拓寬,對美國能源戰略至關重要,美國不僅將頁岩氣作為實惠的工業、消費能源,更是下一個出口重點,目標正鎖定亞洲。

因為世界消費液化天然氣最多的日本,加上中國、韓國和台灣,占世界液化天然氣需求合計達六六%,巴拿馬運河工程,為美國頁岩氣搶攻全球採購量最龐大的這塊市場,鋪平了道路。

六月底,美國能源資訊署(EIA)公布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巴拿馬運河拓寬以前,全球共有約五百艘液化天然氣船,其中只有體型最小的三十艘,能行駛巴拿馬運河;今年下半年起,這個數字將一口氣變成四百五十五艘,幾乎所有液化天然氣船都能通過,這將為美國的能源出口貿易帶來重要成長。

簽長約》台看準價格優勢

顯而易見,巴拿馬運河竣工後,美國液化天然氣運到東亞主要市場的時間更短、競爭力也更高了。

以日本為例,過去無論是經過中東的蘇伊士運河,繞經南非或南美洲,天然氣船大約都要一個月以上才能抵達,但EIA估計,未來走巴拿馬運河,只要二十天就可送到,相當於快三分之一;至於運抵台灣高雄,也可望從三十天減少至二十三天。

不僅省時,美國液化天然氣還有價格優勢。張瑞宗指出,國內採購液化天然氣以長期合約供應為主,計價公式與油價有一定連動關係,近年來油價下跌,液化天然氣逐漸轉向買方市場,若比較合約之間落差,這次採購來自美國的頁岩氣,確實比向其他國家採購,來得便宜一些。

專精石化產業、棣邁產業顧問總經理何耀仁也估計,全拜頁岩氣開採成本低廉所賜,「美國特定地區的頁岩氣,每單位生產成本,甚至只有美元幾毛錢。」何耀仁說。

巴拿馬運河上平靜無波,每一艘船都是緩緩而行,但這次工程在無聲中徹底重組規模驚人的國際能源版圖,美國由能源消費國搖身一變,成為大出口國,是台灣人關心國家外交處境之餘,不能不認識的最新情勢。

巴拿馬運河拓寬,美國頁岩氣將進入大量商業化階段,尤其有利搶攻東亞市場。

巴拿馬運河拓寬,美國好「運氣」——2015年台灣進口長約天然氣源比率2018年美國頁岩氣出貨若行經巴拿馬運河抵台,少走1萬公里,省時23%

印尼

17%

卡達

47%

馬來西亞

16%

澳洲

2%

其他短約氣源

18%

撰文 / 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33

看好中國機會 英國BP在華拿下第二個頁巖氣合同

英國石油巨頭BP已經簽下在華第二個頁巖氣合同。

BP官方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9月1日,公司宣布與中石油已經簽署了第二個頁巖氣勘探、開發和生產的產品分成合同(簡稱“PSC”)。

BP稱,該合同簽署於7月27日,區塊位於四川盆地榮昌北,區塊總面積約為1000平方公里。今年3月,BP與中石油就鄰近的內江-大足區塊簽署了第一個頁巖氣PSC。與上一合同相同,中石油也是榮昌北PSC的作業者。

“此次簽署的頁巖氣PSC是建立在今年3月簽署的內江-大足區塊PSC成功合作的基礎之上。”BP首席執行官戴德立認為,BP與中石油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已經取得了新的進展,而BP也借此深化了BP在中國的業務。

2015年10月,BP與中石油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此次宣布簽署的PSC是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下取得的又一成果。除了非常規油氣資源,該框架協議還涵蓋了擬推進的中國油品銷售合資合作項目、全球油品和液化天然氣貿易、碳排放交易等方面的潛在合作機會,以及雙方將在低碳能源和管理等方面進行經驗分享。

BP官方向記者提供的材料引述中石油董事長王宜林的話說,中石油與BP的合作已涉及中國國內上遊、銷售、海外上遊勘探開發以及國際貿易等不同領域。

BP稱,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全球的能源轉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標之一即是提升天然氣在其整體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頁巖氣是中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從長遠來看,頁巖氣的勘探、開發和生產將明顯有助於改善中國的整體能源結構。

《BP世界能源展望》(2016版)分析稱,到2035年,頁巖氣將占全球天然氣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中國在2035年也將成為對頁巖氣產量增加貢獻最大的國家。

材料顯示,BP是中國油氣行業領先的外商投資企業之一。BP在華的主要商業活動包括:油氣勘探與開發、石化產品生產與銷售、航空燃油供應、成品油零售、潤滑油業務、油氣供應與貿易、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和輸氣幹線以及化工技術許可。

BP首席經濟學家戴思攀曾在2015年6月25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BP希望能夠和中國結成多年的合作關系。

2015年3月,廣東省人民政府與BP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旨在進一步推動雙方在能源領域加深、加快合作。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表示,當前,廣東將進一步擴大能源領域國際合作,雙方合作前景廣闊。

在廣東,記者了解到,珠海BP化工有限公司(下稱“BP珠海”)精對苯二甲酸(PTA)三期項目已經在7月2日正式投產。該項目設計年產能為125萬噸,是目前世界上單系列最大的PTA裝置。這進一步鞏固了它在PTA 市場的地位。

BP珠海由BP與珠海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是國內生產和銷售PTA產品的中外合資企業。其中,BP占股85%, 珠海港占股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109

殼牌、康菲等紛紛退出中國頁巖氣領域 BP逆勢再次牽手中石油開發頁巖氣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9-03/1035819.html

一年之內接連簽署兩份頁巖氣合同,特別是在殼牌、康菲石油等能源巨頭紛紛退出中國頁巖氣項目的大背景下,讓該項目的開發前景及兩者合作意圖及計劃備受關註。

9月1日,外媒消息稱英國石油公司(以下簡稱“BP”)與中石油已經簽署了第二個頁巖氣勘探、開發和生產的產品分成合同(以下簡稱“PSC”),兩家能源巨頭再度聯手。

《中國經營報》記者隨後向BP中國方面求證確認了該消息,BP中國發言人回應稱,該合同其實簽署於7月27日,不過拖延至9月1日才正式對外發布。他透露,此次簽訂的區塊位於四川盆地榮昌北,區塊總面積約為1000平方公里。

一年之內接連簽署兩份頁巖氣合同,特別是在殼牌、康菲石油等能源巨頭紛紛退出中國頁巖氣項目的大背景下,讓該項目的開發前景及兩者合作意圖及計劃備受關註。但高企的開發成本、差異化的地質條件都將成為現實中的“攔路虎”。此外,對於3月份BP與中石油簽署的第一份PSC的最新進展及成果,BP方面並沒有作出回應。記者隨後聯系了中石油方面,其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已發布信息為準,也並沒有直接回應。

合作升級

今年3月,BP就曾與中石油就鄰近的內江-大足區塊簽署了第一個頁巖氣PSC。不過對於該項目合作的最新進展及成效,BP方面並沒有披露。在上述兩份合同中,中石油都是PSC的作業者。

記者註意到,BP是中國油氣行業介入較深的外商投資企業之一。BP目前在華的主要業務投資包括:油氣勘探與開發、石化產品生產與銷售、航空燃油供應、成品油零售、潤滑油業務、油氣供應與貿易、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和輸氣幹線以及化工技術許可等。

“此次簽署的頁巖氣PSC是建立在今年3月簽署的內江-大足區塊PSC成功合作的基礎之上。”BP首席執行官戴德立表示,“希望能將中石油的作業專長與BP的頁巖氣開采技術和經驗結合起來,我們期望發揮兩個區塊的協同效應。接連簽署的PSC清楚地表明我們致力於投資在華項目的持續承諾。”他說。

2015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BP與中石油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此次宣布簽署的PSC是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下取得的又一成果。除了非常規油氣資源外,該框架協議還涵蓋了擬推進的中國油品銷售合資合作項目、全球油品和液化天然氣貿易、碳排放交易等方面的潛在合作機會,以及雙方將在低碳能源和管理等方面進行經驗分享。

中石油董事長王宜林表示:“中石油與BP的合作已涉及中國國內上遊、銷售、海外上遊勘探開發以及國際貿易等不同領域。雙方今年兩次簽署的頁巖氣資源勘探、開發和生產產品分成合同,是在去年簽署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合作的具體體現,相信通過雙方優勢互補合作,將共同實現中國國內非常規資源的有效開發。”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全球的能源轉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標之一即是提升天然氣在整體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頁巖氣是中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從長遠來看,頁巖氣的勘探、開發和生產將明顯有助於改善中國的整體能源結構。《BP世界能源展望》(2016版)分析指出,到2035年,頁巖氣將占全球天然氣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中國在2035年也將成為對頁巖氣產量增加貢獻最大的國家。

記者也註意到,9月1日國家統計局剛發布的一份能源消費統計顯示,今年1~7月份,非常規天然氣占全部天然氣比重明顯提高,其中,7月份頁巖氣產量50.1億立方米,增長7.3倍。頁巖氣產量大幅增加被視為拉動中國非常規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戰略布局勝過實際收益?

雖然,目前BP、中石油雙方對合作前景看好,但此前能源巨頭殼牌、康菲石油等先後退出了四川頁巖氣區塊的合作,退出的原因是認為四川頁巖氣項目暫時看不到大規模開發的前景。

今年6月28日殼牌集團天然氣一體化及新能源業務總裁魏思樂對外確認,在持續了3年的勘探、鉆井和評價工作之後,殼牌已經停止了在中國四川頁巖氣項目上的投資。

據了解,殼牌已經在富順-永川、金秋區塊和梓潼區塊完成了合同規定的鉆井工作量。在上述三個項目中的投資規模超過了20億美元。魏思樂坦言:“我們已經在四川的項目上做出了很多努力,也確實在四川項目上找到了頁巖氣,但殼牌的評價結果認為,這三個項目的地質條件無法進行大規模開發。”

而此次四川盆地內江-大足區塊原本是此前康菲石油退出的聯合研究區塊。兩家能源巨頭在研究和投資了數年之後鎩羽而歸,讓BP四川頁巖氣開發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由於頁巖氣開發充滿不確定性,國家能源局此前已將2020年頁巖氣產量目標從600億~800億立方米下調至300億立方米。

而在油價持續低迷大背景下,BP的日子也並不好過,4月26日BP發布2016年一季報,受低油價沖擊,這家英國老牌能源巨頭當季虧損5.83億美元,其中重置成本損失4.85億美元。這已經是BP連續第2個財季報虧。去年底,BP剛從墨西哥灣漏油的巨額賠償中脫身。

為了應對低油價挑戰,BP也在迅速調整公司戰略,除了加速上遊收縮和低效資產處置之外,還在加大下遊業務的差異化策略,以及逐步擴大在中國油氣市場份額,同時加大天然氣業務占比。6月11日,BP宣布計劃剝離旗下位於挪威的油氣田資產,以改善其資本負債表,成為最新的一項重大資產剝離“節流”舉措。

BP中國區總裁楊恒明並不諱言開發頁巖氣項目的風險。“當然任何新的東西都有風險,任何一個投資項目都是風險和機遇並存的。”楊恒明也表示,對於中國的頁巖氣未來,不是看幾年,而是要看長遠。一個大的油氣項目要著眼15~20年以上,要有戰略眼光。

一位長期關註研究頁巖氣領域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雖然美國的頁巖氣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中國和美國的頁巖氣開采地層結構等存在諸多差異,技術積累也相差甚遠,中國頁巖氣開采成本居高不下令油氣巨頭望而止步。

“BP此次合作更多是一種戰略行為,借此與中石油等中國夥伴建立更深入的合作關系並提前布局中國市場,近期頁巖氣合作不會有太多實質性進展。”上述頁巖氣專業人士對記者表示。

  • 中國經營報
  • 姚治宇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2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