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德拉吉季度證詞講話前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02

u=644474709,924394330&fm=23&gp=0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的刺激承諾未能長時間取信於投資者。 

距離德拉吉表示已做好準備采取行動避免歐元區出現通縮已整整一月。盡管歐洲央行9月宣布了降息和資產購買計劃,歐元區通脹預期仍然跌至了四年低點,彭博的調查顯示本周的數據可能表明歐元區經濟複蘇仍然步履蹣跚。

隨著投資者信心減弱,而歐洲各國政府又深陷結構性改革泥潭,投資者推測,德拉吉重振歐洲經濟的選擇已所剩無幾。德拉吉今晚將在布魯塞爾的歐洲議會上作季度證詞講話,投資者不妨藉此一窺他對當前刺激政策的看法,以及是否會加緊推出大規模的量化寬松(QE)項目。

G Plus Economics公司首席經濟學家Lena Komileva告訴彭博:

近期通脹預期下跌是對歐洲央行信譽的直接挑戰,德拉吉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現在市場已經開始基於歐洲經濟複蘇乏力來定價,但歐洲央行已經出臺的刺激措施可能是不足的。

8月22日,德拉吉在Jackson Hole會議上表示,歐元區通脹預期“全面”下行,決策者“將使用所有可行的工具”捍衛物價穩定的目標。

數據堪憂:

歐洲央行中期通脹預期衡量工具——5年/5年互換利率在9月4日創下了三周新高,因為當天該行宣布降息並表示即將實施資產購買項目。然而上周五,該互換利率卻跌至了2010年10月以來新低。

今晚9點(北京時間),德拉吉將在布魯塞爾的歐洲議會上做季度證詞報告,並回答提問。25日,他還將在維爾紐斯(立陶宛首都)發表演講並舉行新聞發布會。

彭博社調查顯示,明日(周二)即將公布的歐元區Markit 制造業和服務業PMI數據將顯示該地區經濟擴張進一步放緩,而24日(周三)公布的德國IFO商業景氣指數將跌跌至逾一年新低。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周介紹過,8月歐元區CPI同比增0.4%,為連續第19個月低於歐洲央行2%的通脹目標,創下近5年新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84

美聯儲布拉德:仍認為首次加息時間為明年一季度末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89

下載

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周二表示,他仍然認為美聯儲首次加息時間為2015年第一季度末,並表示他支持9月17日的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聲明。

“我看到的數據基本上都符合我們的預測”,而且仍然顯示,美聯儲於明年第一季度末加息是“合理判斷”,布拉德說。但他強調,他對央行政策的展望並不拘泥於時間表,采取何種政策“取決於經濟如何發展”。

布拉德是在聖路易斯聯儲舉行的銀行業會議上對媒體做出上述表態的。這也是上周FOMC會議後美聯儲官員首次做出評論。

華爾街見聞報道,上周三,美聯儲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0~0.25%不變;縮減每月QE購買規模100億美元,達到150億美元。美聯儲預計10月結束資產購買,重申QE結束後相當長時間保持高度寬松。美聯儲對“相當長時間”的闡述,緩解了市場對美聯儲可能提早加息的擔憂,目前市場預計美聯儲於明年夏天首次加息。

在最新表態中,布拉德表示他希望看到明年一季度末首次加息,但他也強調,如果經濟(尤其是就業市場)繼續以當前速度改善,他會希望美聯儲更快加息。

布拉德稱,重要的是,任何美聯儲的利率行動都與經濟表現掛鉤,而不是機械的一系列行動。“我希望利率變化能取決於經濟發展,而非按部就班地一部部上升,就想2004-2006年那樣。”布拉德說:“因為否則就會引發新的資產泡沫。”

布拉德還表示,他仍然預期美國經濟今明兩年將增長3%,如果能夠實現這一樂觀增勢的話,其他美聯儲官員也會改變對利率政策的看法。

“如果這一預測實現,委員會將回過頭來同意我的建議。”布拉德再次強調,“但一切取決於經濟發展。”

同一天,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Narayana Kocherlakota表示,他預計未來4年美國通脹都將低於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48

美國二季度GDP終值創十個季度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36

在零售銷售與外貿數據明顯增長的帶動下,今年第二季度美國GDP增速創十個季度新高,增長率連續兩次上修,體現了經濟增長強勁反彈的勢頭。

繼一季度經濟增速創五年新低後,二季度美國經濟大反彈。考慮到美聯儲今年的GDP增長目標是2.0%-2.2%,未來兩個季度美國經濟增長都應在3%左右,才能達到美聯儲的預期。所以,接下來的爭論焦點就變成,下半年美國經濟是否能維持3%左右。

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援引美國商務部數據:

第二季度美國GDP年化季度增長4.6%,預期增長4.6%。

當季個人消費支出(PCE)終值年化環比增長2.5%,增幅持平前值,預期增長2.9%。

當季核心PCE物價指數環比增長2.0%,預期與前值增幅均為2.0%。

當季PCE物價指數環比增長2.3%,持平預期與前值增幅。

當季GDP價格指數環比增長2.1%,預期與前值增幅均為2.1%。

美國,GDP,美聯儲,就業

美國商務部公布的二季度分項數據顯示:

當季家庭支出增長2.5%,一季度增幅僅有1.2%;當季實際外貿出口增長11.1%,一季度降幅高達9.2%。

當季商業投資年化增長9.7%,預期增幅8.4%。企業的設備支出增幅由初值的10.7%上修至11.2%;非住宅結構類投資增長0.35%,增幅為2012年第一季度以來新高。

美國,GDP,美聯儲,就業

GDP終值發布前,瑞信美國經濟學家 Dana Saporta表示,今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增長不會下滑,每季度GDP增速可能會接近3%。

而即使二季度GDP增速如預期創新高,美聯儲可能也需要靜觀下半年經濟表現,不會立即采取貨幣政策方面的行動。

本月美聯儲公布的最新經濟預測顯示,今年GDP增長率為2.0%-2.2%。即使二季度GDP增長率回升至4.6%,下半年每季度美國經濟增長也都應保持在3%左右,才能達到美聯儲的全年預期目標。

本月美聯儲FOMC會議重申,QE結束後相當一段時間內保持高度寬松。華爾街機構分析認為,由於對就業和經濟增長仍存憂慮,美聯儲出於謹慎沒有如市場預期那樣調整措辭,聲明偏鴿派。

美國二季度GDP終值公布後,標普500股指期貨一度上漲0.2%。(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GDP,失業率,通脹,PCE,美聯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48

供應面強壓 大宗商品迎來六年最大季度跌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98

大宗商品,玉米,銅,石油,黃金

玉米期貨創五年新低,金價創今年1月以來新低,倫銅跌至6月中旬以來最低。在多種商品普跌的形勢下,三季度原材料價格今年將創下2008年以來最大季度跌幅。

彭博的大宗商品指數昨日跌1.5%,單日跌幅創2013年6月以來最高紀錄。9月美元上漲、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等因素推動該指數創五年新低。第三季度該指數跌幅12%,創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最大季度跌幅。同期MSCI全球股指跌2.8%,追蹤美元對十大貨幣的彭博美元期貨指數上漲6.7%,漲幅為2008年以來最大。

此前消息顯示,一些大宗商品要麽現有存量極大,要麽預期需求減少:

全球鎳庫存已創歷史新高;美國政府稱,今年豐收季開始以前玉米的庫存量超出分析師預期;美國產油量創1986年以來新高;分析師預計,全球最大的谷物、能源與金屬消耗國中國的經濟增速將創二十年來新低。

今年烏克蘭與中東的地緣政治危機升級未能持續推升金價,由於美元上漲、美國經濟繼續擴張及國內股市接近創最高記錄水平,黃金作為避險工具的需求減少,黃金ETF價格逼近五年來最低。

美國阿拉巴馬州管理170億美元資產的BB&T Wealth Management公司基金經理Walter “Bucky” Hellwig認為,當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多種因素影響的結果。他說:

根本原因首先是沒有任何供應限制。其次,全球增長可能不及此前預期,供應面給價格以負面影響。總體而言還是美元的強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玉米,大宗商品,美國

黃金,大宗商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15

調控政策給力 亞洲第二貴的新加坡房價連跌4個季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05

8102-140Q4115049346

在政府的調控政策下,寸土寸金的新加坡經歷了五年來持續時間最長的房價下跌期。這個亞洲第二貴市場的房價已經連續下滑了四個季度。

新加坡城市重建局(URA)公布的私人住宅指數顯示,今年三季度該指數下滑0.6%至208.1,前一季度的下滑幅度為1%。

政府控制房價的“五年計劃”導致了房價和需求的下滑。8月的房地產銷售數據創下年內新低,在長期房地產調控陰雲的籠罩下,市場需求冷卻,開發商減少了項目數量。

房地產咨詢公司Chesterton Singapore Pte的總經理對彭博表示,調控政策對房價產生了影響,這些措施不太可能在今年放松。

此前,因低利率引發房地產泡沫憂慮,新加坡政府在2009年開始抑制房地產市場投機,推出了包括提高印花稅、提高首付比例等規定。去年6月新加坡政府對金融機構如何向個人發放購房貸款做出了限制。

在新的貸款框架下,借款人必須考慮貸款人的債務情況,申請房貸者的總償債率不應超過60%。

彭博數據顯示,新加坡7月的按揭貸款增速只有7%,這是2007年6月以來的新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82

風險資產風向標:美垃圾債遭遇三年來最糟季度回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33

盡管美國國債收益率小幅下滑,垃圾債券投資者卻在第三季度出現了自2011年來最大的季度虧損,損失幅度達1.7%,將垃圾債收益率推至一年來新高。

垃圾債券經理們在明知進一步賣出垃圾債券並沒有足夠流動性的情況下,卻一致認為“高收益債券價格會在第四季度反彈”,其判斷理由是經濟仍處在恢複階段(仿佛這一點並沒有被反映在市場價格)。

由於伯南克和耶倫迫使投資者追逐高風險債券,垃圾債中受影響最嚴重的是評級在CCC以下的債券,其價格創下22個月以來的最低點。雖然股票市場(不包括羅素2000指數)直到最近才開始出現下跌,但杠桿貸款下滑意味著,廉價回購融資正在迅速消失(即使是對具有良好信用和知名的企業)。

正如彭博社的報道,

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和美聯儲提高利率而降低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高收益債券投資者正在遭遇三年來最差的季度回報。

根據美銀美林數據,投機級別的債券(垃圾債券)價格在過去三個月下跌1.7%,是自2011年第三季度以來下跌幅度最大的一次。在9月29日債務的平均收益率攀升至6.26%的年內高點。

受美聯儲導致的投資者非理性行為影響,垃圾債券中風險最高的所受打擊最大。

20141001_HY2_0

股票市場也開始緊隨其後:

20141001_oops2_0

之後杠桿貸款發行量也開始下滑:

20141001_HY1_0

(實習生 丁博 編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02

楊元慶:連續6季度全球第一 聯想PC“逆市增長”的真正原因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1/146631.html

昨天(10月11日)聯想召開發布會發布了兩款新產品:聯想YOGA平板2 和聯想YOGA 3 PRO多模筆記本,楊元慶出席了發布會,同時宣布“聯想個人電腦的市場份額上個季度首次突破了20%,連續6個季度保持全球第一”。20%本來是聯想這個財年年底設定的目標,但是聯想宣布提早了半年完成。
 

\2014年是傳統PC電腦行業繼續萎縮的一年。2月8日,索尼公司宣布:決定停止PC產品的設計及開發,將PC品牌“VAIO”業務出售給日本投資基金JIP。惠普於10月6日宣布,公司將分拆為兩家,一家主營PC和打印機業務,另外一家主營企業硬件和服務業務。受移動互聯網沖擊,傳統的PC巨頭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聯想恰恰可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實現“逆市增長”,這對於整個PC產業來說,確實令人感到意外。

楊元慶認為“PC是非常吸引人的市場,是一個2000億美元的大市場。你大概很難再找一個2000億美元的行業。當然高速增長的時期可能過去了,但是依然有相當的規模。同時看到有很多的經營者,因為競爭力比較差所以在退出這個市場,我們會充分利用這樣子整合的機會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而且,楊元慶也透露“聯想的PC盈利能力幾乎每個季度都在改善”。確實,就傳統PC市場而言,聯想有機會發揮“馬太效應”在這個領域內繼續擴大優勢。

聯想“逆市增長”的原因

而對聯想的“逆市增長”的解釋,楊元慶則總結到

聯想的成功方式成就是四點:第一個是有清晰的戰略:該保衛什麽、該進攻什麽都非常清楚。過去在專註PC的時候就有保衛中國市場、保衛企業級客戶,然後進攻消費市場、進攻新興市場的戰略。現在我們將PC市場整體作為一個保衛的領域,同時也去大力拓展移動和企業級的產品,所以有非常清晰的戰略。

第二個是創新的產品、創新的技術。比如說業務模式上面曾經受到像戴爾非常大的挑戰,他們的直銷模式。我們就很好的進行了研究,覺得戴爾模式好,但是也有其缺點和不足,他們對關系型客戶比較好,對於交易型客戶和消費類客戶就不行,所以我們就做了雙模式的建設,而且取得了成功。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創新。

第三個是有非常高效的運作模式,使得我們可以有競爭力的產品、有競爭力的成本。

最後一點是有非常多元化的團隊和文化,從管理層的構成上就可以看出來,聯合國是一個多國部隊,像一個聯合國。我們充分利用每一個國家人才的優勢,這樣子讓我們對各個市場都有所了解,對各個市場都有所掌控,都找本地最優秀的人才擔當重任,這是我們成功的一個原因。當然最根本的還是文化,我們的文化能夠兼收並蓄,能夠適應這樣子多國聯軍的需要。我們不是烏合之眾,而是一個整體,所以這些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另外,楊元慶認為,在同國外的PC廠商競爭的時候,聯想的自主制造也成為了一個優勢。“我們在和美國的PC廠商競爭的時候,他們都把制造給外包了,這樣,我們的自主制造一方面有成本優勢,第二個更重要的是因為自主制造所以從來沒有失去創新的火花。而那些外包的廠商到後來說白了都是貼牌的,比如有OEM、ODM幫他們做,不但是制造,開發都是幫他們做。而我們一直是堅持自主開發,因為有這樣的能力,而且因為有跟上遊廠商的聯絡和聯系,對於零部件技術的發展也保持著前瞻性,所以就能夠規劃未來在哪個領域去創新。自主生產制造對我們創新能力的培養、鞏固是有很大的幫助。

大PC產業的未來是“三分天下”

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崛起,擠占了傳統PC的生存空間。楊元慶說,聯想發布YOGA系列平板和多模電腦屬於“用進攻的方式、主動的方式來防守”。

如果是傳統PC的話,可能市場會萎縮,因為有很多用戶有不喜歡的地方,比如太厚、太重、待機時間比較短、不容易上網、操控沒有觸摸式的容易。而我們像YOGA多模的產品恰恰是解決了用戶方面的問題,所以我們覺得會帶動整個PC產業煥發活力”。楊元慶如是說。

楊元慶接著說道 “未來我們大PC產業應該是三個領域:一個是真正的平板電腦,第二個是傳統PC,第三個是現在包括了YOGA平板和YOGA筆記本在內的多模式的產品,其實YOGA平板也是很容易加一個鍵盤就是一個PC。我的看法是未來的大PC產業就是這三類產品三分天下“。

按照楊元慶的說法,在傳統的電腦領域聯想已經是全球NO.1,在平板電腦領域也可以躋身全球NO.3,僅次於蘋果和三星。而在多模領域里面,跟平板電腦的兩個領頭羊比較起來,“他們根本沒有這一類的產品”。

聯想在PC領域中國市場份額有35%到40%,基本上三臺PC里面就有一臺是聯想的,確實擁有著強大的優勢。楊元慶說聯想的手機業務和平板業務都實現盈利,但是盈利水平顯然不及PC。但是如果聯想希望在平板等移動業務上有所突破,顯然會遭遇一系列風頭正勁的對手,包括蘋果、三星這樣的國際勁敵,還有儼然有下一個巨頭之風的“小米“。

對於聯想來說,也許真正需要考慮的是,怎麽將聯想在PC上的優勢延展到平板和移動設備上面去。畢竟,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承認,我們即將步入一個“多屏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486

花旗:為免市場大拋售 全球央行每季度需投入2000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563

花旗的債券研究團隊發現,全球央行目前每三個月累計凈註入資金大幅減少,需要約2000億美元才能避免市場大拋售。這體現的最重要問題並不是美聯儲有多大影響,而是全球市場的整體流動性需求。

花旗債券產品策略全球負責人Matt King認為,一年來全球央行已靜悄悄地減少了流動性的支持。如以下圖表所示,減幅最大的是美聯儲,但歐洲央行的減幅也不小。

“從這個角度看,市場早就該做出負面回應了:央行的零刺激意味著投資級債券利率增擴50個基點,股票的季度跌幅略超過10%。換句話說,央行每季度要投入約2000億美元才能保證市場不會出現拋售。”

美聯儲,股市,歐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國央行

King還認為,央行的武器從來就不能用來重振經濟,一直都只是用在重新推升資產價格。他們實際上並未用光子彈,只是暫時收手不再發射了。

King解釋說:“投資者開始想了解央行明年要怎樣達到自己的目標,我們預計又會回歸此前均衡,即:即使經濟增長令人失望,資產價格也會上漲,市場波動性再次隨之增加,出現突然暴跌的風險。”

換句話說,經濟增長和資產價格並不是正相關。(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415

【深度】蘋果最新季度財報全解讀 財說

來源: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2369931



今天一早$蘋果(AAPL)$ 意外的將截至2014年9月27日的2014財年第四季度財報提前發布(按慣例10月28日發布)。做投資的人都知道財報提前公布說明公司財報業績表現不錯的可能性較大,果不其然,蘋果公布的這份財報可謂亮點多多,各種超預期,也正是受此刺激昨日蘋果股價大漲2.14%截止昨日收盤報99.76美元。今天財說就為您深度解讀蘋果最新財報。@今日話題

亮點一:營收、凈利同比增速均超預期

  蘋果2014財年第四季度(截止2014年9月27日)營收421億美元,凈利潤85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2.4%和12.7%。公司預計下季度營收為635-665億美元,屆時其新款iPad平板計算機與iPhone手機將同微軟以及亞馬遜的同類消費產品展開激烈競爭。



本季度毛利率為38%,高於去年同期的37%。




亮點二:iPhone受熱捧,銷量達3930萬臺

  說起蘋果大家的第一反應當然是iPhone手機,尤其是今年9月19日iPhone 6和iPhone 6 Plus正式發售,蘋果能否續寫喬布斯時代iPhone銷量的神話成為投資人密切所關註的。雖然自上市以來有“彎曲門”、“IOS 8系統更新問題等負面消息傳出,不過iPhone銷量情況仍非常樂觀,發售的首個周末,即突破1000萬部。2014財年第四財季的iPhone手機銷量為3930萬部(其中包括了iPhone 6和6 Plus的銷量),環比增長12%,超出此前市場預計的3800萬部。目前iPhone6已經登錄32個國家和地區,到今年年底,該數字將達到115個。預計隨著春節和外國聖誕節的到來 iPhone 6 銷量將帶來持續的增長。


  伴隨著銷量的火爆,蘋果來自iPhone的營收數據也相當靚眼,2014財年Q4來自iPhone的銷售收入達236.78億美元,環比增長19.9%,同比增長16%,同樣超出此前市場預期的3.8億美元。

  更重要的是2014財年Q4蘋果手機的銷售均價高達602.9美元。從下圖可以看到每每有手機新品發售銷售均價均會出現大幅上升(2014Q1發售了iPhone5s),預計下季度此數據還會進一步提升。



亮點三:Mac銷量創新高,全球排第5且具可持續性

  本季度Mac銷量達552萬臺,創近兩年季度銷量新高,環比增速達25.1%。Mac首次進入了全球PC出貨量的前五,取得了1995年以來最高的季度市場份額。

  本季度Mac的營收為66.25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6.24億美元增長18%,環比增長19.6%,環比增速也再創新高。雖然這得益於蘋果的降價和返校季,但潛力令人欣喜。因為PC市場已經非常成熟。不會有新的競爭對手沖擊,蘋果在PC市場的增長是可持續的。


投資風險:

1.iPod將自然消亡,iPad連續三季度下滑成隱憂
  本季度iPod營收為4.10億美元,環比下滑7%,同比下滑28%。從規模看,占比僅為1%左右,這塊業務可以說已經是可有可無,智能手機替代PMP播放器已經很多年了,iPod停產只是時間問題。




  其實相比iPod的自然消亡,iPad的下降更令人不安。本季度共售出1230萬臺iPad,低於分析師預期的1300萬臺,同比下降13%。iPad的營收為53.16億美元。不管是銷量還是營收iPad已連續三個季度出現下滑。占到蘋果營收的12.62%這一塊業務出現問題,對蘋果影響甚大。而且iPad也是蘋果軟件和服務收入的硬件入口之一。

財說認為iPad連續出現下滑有如下幾點原因:

a.相比較手機更換周期更長:有可能2-4年,甚至更為糟糕長達5-10年。
b.產品的更新並沒有足夠吸引力,沒有創新:從最新發布的iPad air和mini可以看到。
c.相比大屏手機缺乏優勢:iPhone的尺寸與mini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mini過去作為補充大屏手機的短板的作用已經在削弱。
d.相比其他Pad廠商缺乏優勢:其他搭載windows系統的平板電腦越做越大,逐漸突破蘋果設立的屏幕尺寸的同時,在重量和便攜性上也越來越極致,這對於辦公需求更大的商務人士,更換平板的首選開始由iPad轉移。

2.對iPhone 的依賴進一步加劇,營收占比高達56.2%



  從收入結構上來看,蘋果對 iPhone 的依賴進一步加劇,iPhone 在硬件業務收入中的占比從上季度的 62% 上升到本季度的65%。在總收入中的占比也從上季度的52.8%上升至本季度的56.2%,該占比創近兩年來的歷史新高。

3. 亞太和大中華市場的增長乏力,占比進一步下降
  從地域上來看,本季度歐美業績顯赫:美洲地區(北美和南美)營收為162.47億美元,環比增長11%;泛歐地區(歐洲各國、印度、中東和非洲)營收為95.35億美元,環比增長18%。而在大中華區和亞太其他地區,蘋果增長率遠不如歐美,甚至一些數據出現了負增長。大中華區營收為57.78億美元,環比下滑2.6%,同比只增長1%;亞太其他地區營收為19.23億美元,環比下滑11%,同比下滑3%。


  從占比來看本季度大中華區和亞太其它地區占比分別為13.7%和4.6%,再創新低。




(註:分地區的收入均是指蘋果通過第三方銷售取得的收入)

  這雖然可能和 iPhone 6/6 Plus 沒有第一時間在大陸首發有關。但不可否認蘋果在大中華市場遭到到了中國廠商的挑戰,而且在日本以外的亞太其他國家,也正是中國智能手機和平板的主要海外市場。小米進軍臺灣印度、金立在印度風生水起,OPPO在泰國有相當的知名度,天瓏這種國內不知名的廠商在東南亞有很高的市場份額。

財說簡評:

  蘋果財報業績確實亮眼,但隱憂仍存,蘋果所做的布局是以硬件為核心業務再延伸到軟件生態,iPhone系列手機硬件是支撐蘋果品牌與軟硬一體化生態布局整座大廈的基石。過於依賴iPhone顯然存在一定的脆弱性,近日大鱷伊坎(Carl Icahn)一直唱多蘋果甚至認為其股價至少值203美元。到底值不值,投資者還需多幾分清醒,多多關註伊坎寄予期望的Apple Pay 和Apple Watch的市場表現。


閱讀財說更多精華文章歡迎點擊目錄鏈接:
阿里巴巴,Lendingclub,神州租車,聚美優品等等一網打盡!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2370964


上財說,給您一張財富綠卡,讓您暢享財務自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57

真相只有一個——3季度經濟數據的危與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25&extra=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0-22 08:58 編輯

真相只有一個——3季度經濟數據的危與機
作者:姜超

股債齊跌:似乎大家對數據都不滿意

統計局10月21日公布了3季度經濟數據,3季度GDP增速為7.3%,略高於市場7.2%的預測。但當天股市大跌,國債期貨也大幅下挫,從股債齊跌的角度去理解,似乎大家對3季度的經濟數據都不滿意。股市嫌經濟增速太低了,債市嫌經濟增速太高了,那麽經濟增速到底是高還是低呢?

真相只有一個,經濟正經歷顯著的失速。

經濟增長的真相只有一個,而統計局所公布的GDP數據只是對經濟的一個描述指標,未必是最準確的指標。

我自己05年入行,08年獨立做債券研究,當年最深刻的教訓是太天真,居然直接相信了公布的各種數據。如果大家把08年的投資、消費數據找出來看一下,可以發現從08年年初一直到3季度經濟都好得不得了,但如果你在08年初就一直告訴投資者經濟有多好,那他這輩子估計都會記得你,因為08年的股市是在太慘了,從6000點一直跌到1600點。所以在中國做投資首先要辨別數據的真假,因為有些數據是為了各種目標服務的。

客觀分析,真實GDP增速在7%左右。

所以如果大家帶著懷疑的精神去看3季度的經濟數據,就會發現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因為細節沒法改變。我們知道經濟可以分成三次產業,一產可以忽略,二產和三產各占一半左右。按照官方數據,3季度GDP增速從7.5%下降到7.3%,其中服務業從8.2%降到7.7%,而第二產業增速穩定在7.4%。

如果你知道中國工業增速在今年8月份有過一次大幅跳水,那麽你一定會對第二產業增速在3季度的穩定充滿好奇。我們看到的事實是3季度工業增速從8.9%大幅下降到8%,而在第二產業中工業的占比接近90%,剩下只有10%左右歸類到建築業,這說明第二產業的企穩有著非常明顯的調整痕跡。如果我們保守假定3季度第二產業增速的降幅只有工業增速降幅的一半,那麽就意味著GDP增速被高估了0.3%左右,3季度真實GDP增速應該在7%左右。

7%的GDP增速預測錯了,我們在堅持什麽?

如果大家有關註我們的話,可以發現我們是在14年2月就將年底的GDP增速下調到了7%,和市場的諸多主流的7.5%的預測形成鮮明反差。尤其是在今年8月份的工業增速跳水以後,由於我們堅定判斷3季度GDP增速是7%,因此很多關系好的買方小夥伴善意提醒我們不講政治,既然領導說了7.5%左右可以完成,那就不可能差太多,結果從預測數據的準確性看,確實我們錯了不止一點點,那麽,我們在堅持什麽?

我們敬畏資本市場,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我自己覺得,還是對真相的堅持,我們堅信真相只有一個,所以我們堅持在用數據預測來表達我們所理解的經濟真相。而且,如果大家睜大眼睛看的話,可以發現7月份以來10年期國開債利率的降幅接近100bp,而其所代表的無風險利率大幅下降也是目前債券大牛市以及股市估值大修複理論的基礎。

我敬畏資本市場,因為都是真金白銀而不是遊戲,所以我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而我們宏觀研究的目的就是發現那個唯一的真相,無論是好還是壞,一定要客觀,一定要專業。

投資全面萎縮,經濟下行壓力山大。

到底誰是經濟下行的元兇呢?答案是投資。從3季度三駕馬車的分項增速看,出口增速從5%升至13.1%明顯回升,消費增速從12.3%降至11.9%小幅回落,而投資增速從17.1%降至14.4%大幅回落。而從對GDP增速的貢獻來看,3季度出口貢獻比上半年上升了2.8%,消費貢獻下降了1.2%,而投資貢獻下降了1.6%,毫無疑問投資是主要拖累。

中國的投資主要有三大塊,基建、制造業和房地產投資,但在3季度這三塊投資全部熄火:3季度基建投資增速從24%降至18.5%,地產投資增速從12.8%降至10%,制造業投資增速從14.5%降至12.3%,均出現顯著回落。

展望未來,投資增速依然不容樂觀。其中地產泡沫的破滅制約地產投資。9月份地產銷售面積同比降幅仍在10%,3季度降幅從7.5%擴大至12.7%,按照地產銷量對投資2個季度左右的領先性,預示著地產投資最早到15年2季度才有希望見底。9月PPI降幅擴大到2%左右,意味著產能過剩仍在持續,約束制造業投資擴張。而地方政府舉債面臨全面規範,約束基建投資擴張。在此背景之下,14年投資增速或將降至15%,遠低於去年的19.6%,而上一次投資增速在15%以下還是在01年。

所以,我們對未來的經濟走勢依然謹慎。預測4季度GDP增速降至7.1%,14年全年GDP增速為7.3%,預測15年GDP增速降至7%。短期美國經濟複蘇對中國出口仍有支撐,預測未來出口增速仍是主要亮點。但此前公布的融資總量余額增速仍在持續下滑,加之地產銷量的持續負增,均預示內需在未來半年內仍趨回落。

講了那麽多大鴨梨,到底小蘋果在哪里?我以為,希望有四個方面:

一是制造業去產能真正開始了。

還是要從投資開始說起,很多時候事物都要辯證的看,困難是由投資下下行帶來的,但是希望也是和投資回落有關。

在中國的三塊投資中,地產和基建投資屬於需求,而制造業投資既是需求,又是供給。過去10年中國的制造業投資增速長期高於30%,意味著產能的持續高速擴張。而最近兩月的制造業投資增速僅在10%左右,其中煤炭、有色、鋼鐵等多個行業投資均出現了負增長,其實反而帶來了希望。

此前小夥伴們把北京馬拉松變成了口罩秀,原因就在於霧霾的長期化,而其本質還是在於重化工業的三廢排放。而產能過剩的行業不僅大量制造汙染,本身也不賺錢,鋼價今年跌得都不好意思跟白菜比價了,說明持續投資的模式是有問題的。

而所有環境治理好的國家或者城市都經歷了經濟轉型,工業下降服務業崛起。大家想一想,教育、體育、傳媒等等服務業多好啊,大家又有需求,而且無汙染零排放,所以制造業投資下降不是壞事,而是經濟轉型的必經之路。而且觀察我們的鄰居日本,當年也曾飽受產能過剩之苦,後來投資增速降到個位數之後,產能過剩的行業去完產能,再煥發第二春也不是沒有發生過的事。

二是就業無憂,居民收入增速超過了GDP增速,消費相對穩定。

雖然經濟增速持續回落,但是新增城鎮就業已經接近完成全年目標,農村外出務工人數同比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及農民工月收入增速均超過GDP增速。這背後的原因在於中國的人口和就業結構發生了變化,統計局在解讀數據時也明確表示就業沒問題,因為中國人口紅利的拐點過了,沒有那麽多人需要就業了,這自然會帶來居民收入在經濟分配中占比的上升。反映為消費增速的相對平穩,雖然也有下滑,但遠好於投資增速的下滑。而且消費中汽車以及地產相關消費雖然相對低迷,但通訊、家電和黃金珠寶等增速有回升,說明創新帶來的更新需求以及財富保值增值的需求在中國依然有巨大的潛力。

三是利率下降的趨勢沒有變化,貨幣寬松應該會延續。

利率的本質是反映投資和儲蓄的相互關系,隨著經濟的下行,企業會減少投資,居民會增加儲蓄,意味著資金持續供過於求,會導致利率的持續下降。今年投資增速大幅回落,意味著對資金的需求下降。而另一方面,我們觀察到銀行理財市場爆炸式發展,意味著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資金的供給意願在顯著上升,這意味著未來資金供過於求的狀態不會短期改變,因而利率下降的趨勢也沒有停止。

所以,大家在債市感受到的一債難求,城投債、國開債都紛紛變成了小蘋果,怎麽買也不嫌多,本質原因在於投資下降,所以大家可以配置到的資產變少了。很多人擔心明年資產證券化會不會帶來新的供給沖擊,其實也無需多慮,因為資產證券化的背後不是新增投資需求,只是存量資產的轉移,這說明利率的下降開始從增量信貸資產大範圍滲透到存量信貸資產,反而是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下降真正開始了。

而從央行的角度觀察,我們此前提到中國的央媽天生就是親媽,其核心職責就是維護經濟、就業、通脹和金融穩定,而其主要工具是泰勒規則。按照目前7%左右的GDP增速以及1.6%的CPI,泰勒規則下的合理7天回購利率應該在2.5%左右,我們由此判斷央行14天正回購招標利率應該會繼續下調,而SLF等工具應該會繼續使用,以防止經濟衰退、抗擊通縮、預防金融危機!

此外9月份的財政數據顯示財政收入跟隨經濟下滑,但財政支出力度在加大。在中國財政存款主要存放央行,因而財政支出的加大意味著資金從央行流向貨幣市場,預示著4季度財政放款或超萬億,年底之前貨幣寬松應無虞。

四是四中全會“依法治國”傳遞了正能量,未來或從速度至上轉向公平優先,從部分先富轉向共同富裕。

目前正在召開的四中全會以依法治國為核心主題,我們認為代表政府政策未來將從過去的速度至上轉向公平優先,如果能夠縮減貧富差距,讓經濟增長惠及更多的老百姓,則意味著政府可以降低對增長速度的要求。

畢竟改革開放以後動輒翻一番、翻兩番經濟目標的提出在於當時發展是主要矛盾,因為經過極度平均主義之後,大家都是一窮二白,所以發展是硬道理,要讓一部分小夥伴先富起來。

但從經濟學的角度去思考,公平和效率是兩個重要的主題,其關系也並非永遠對立、一成不變的。在經濟發展初期,可以犧牲部分公平,來換取效率的提升。但等到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不公平的增加反而會阻礙效率的進一步提升,這時候適當地調整目標,從速度至上轉變為公平優先,沒準會更加有利於長期效率的提升。

現在我們的人均GDP都超過5000美元,全社會已經從過去追求溫飽、奔小康到走向富裕社會了,這個時候共同富裕就很重要了。從政府的角度考慮,多年高速發展之後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已經成為重要的不穩定因素。如果能夠降低貧富差距,讓低收入人群得到實惠,社會反而會更穩定,即便經濟增速下降應該也沒有關系。

曾經的一位優秀領導送過我一句話,說人生有時候“快就是慢,慢就是快”,好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新領導在多個場合鮮明提出“公平正義”是重要目標,我們看到反腐敗、國企薪酬改革、保障房、資本項目開放、利率匯率以及資源品價格改革等等都是為公平目標服務的,我們總結四中全會改革的目標是打造“市場公平競爭、要素公平交易、收入公平分配”的環境,我們認為未來中國經濟將從部分先富走向共同富裕。

我們看到總理在今天點評經濟數據時稱改革見效尚需時間,對經濟有信心,因為結構更好了,說明未來政策仍以改革為主,應該不會出臺新的大規模投資刺激計劃。很可能會順勢下調15年GDP增速至7%,而接受經濟下行、繼續改革轉型也是化解環境汙染、產能過剩、地產泡沫,走向可持續增長的光明大道。(作者供職於海通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9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