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從衣錦還鄉到商譽掃地黑心油風暴 崩解頂新五千億食品國?

2013-11-11  TWM
 
 

 

披著衣錦還鄉的綵帶,過去四年,頂新魏家四兄弟的良好形象在台灣被高高舉起,但不過兩、三天光景,頂新集團的商譽被重重摔下!這一次,頂新能從食安風暴中安然走出來嗎?

這一次,頂新摔得很重!一場混油風暴,讓成立五十五年、市值高達五千億元的頂新集團,商譽岌岌可危。

從爆出「頂新製油」也向大統長基購買含有銅葉綠素的食用油開始,整整四十八小時之後,頂新油品董事長魏應充才在官網上,以錄影方式說明,「有關媒體報導,他(大統)賣給頂新製油的油,有含銅葉綠素,我們聽了之後,非常訝異跟吃驚……,我們特別致歉。」將近六十小時之後,才與弟弟魏應行共同現身鞠躬道歉。但頂新集團所屬轄下的味全油品,已經帶給消費者無比的不安,辛苦建立的商譽,就在街頭婆婆媽媽對油品恐懼的耳語中,迅速崩壞。

截至目前為止,除了味全在台灣委託頂新代工的二十一項油品全部下架之外,味全賣到廈門的油品,也比照台灣下架;但市場人士研判,一時之間,頂新集團的傷害恐怕還難止血,例如有媒體直擊到日前才在台北一○一大樓美食街風光開幕的「德克士炸雞」,也是使用該屏東廠出產的油品。此外,在中國市場高達二千家通路的德克士炸雞,以及威震江湖的「康師傅泡麵」所內含的油包,是否因此受到影響,將是頂新集團在此風暴的「最高警戒」,這顆深水炸彈的爆炸力,還在密切觀察中。

鮭魚返鄉成佳話

四年來貢獻鄉里不遺餘力

事實上,距離頂新魏家四兄弟風光從中國返台,媒體開始以「衣錦還鄉」、「鮭魚返鄉」形容魏家,至今不到四年;這四年之間,魏家始終努力維護形象,包括魏家四兄弟夫妻共八人,一起站上第二代喜宴的舞台,營造「兄弟團結」的形象,深植人心。

私底下,魏家人也確實認真投入宗教公益,例如魏家老三魏應充,也是這次在官網上鞠躬道歉的頂新油品董事長,幾乎每個周末都可以在花蓮的慈濟活動上,看到他們夫妻共同出力的身影;而老二魏應交也長期全力護持中台禪寺。

此外,四兄弟也不吝惜回饋鄉里,本刊在混油事件爆發後走訪彰化永靖,鄉裡有一座意善寺,他們每年固定捐助香油錢,寺中於前年新修的太子宮,魏家四兄弟共同具名捐款三百萬元。永靖鄉長李詩焱與魏應州是同學,對於魏家對地方的貢獻頗為肯定;但這次一摔跤,恐怕過去再多再好的形象,都要毀於一旦了!

但在此之前,從一九八八年赴中國發展起算,魏家四兄弟前後花費二十五年時間、胼手胝足創立的「康師傅帝國」(在香港掛牌上市的康師傅控股,市值高達新台幣五千億元),幾乎可用「傳奇」二字形容。

說是「傳奇」,是因為魏家的發跡並不順遂,但自從一包「康師傅紅燒牛肉麵」攻進中國人心之後,集團茁壯的速度,又快速到令人難以置信。

魏家第一步踏上中國,是一九八八年,但在八八年之前,魏家究竟在台灣如何發展?根據頂新集團在官網上的說法是,一九五八年,四兄弟的父親魏和德在彰化縣永靖鄉創立了「鼎新製油工廠」,後來更名為「頂新製油」,以生產食用的植物油為主;到八○年魏家父親過世,便由大哥魏應州帶領三位弟弟繼承家業,直到八八年赴中國發展,才迅速壯大。

彰化小油行起家

赴中發展失利 靠泡麵翻身但實際上,未赴中國發展之前的魏家,僅止於彰化小鎮上的一家小油行,在台灣的規模可能連中小企業都還談不上,因此也未受到外界與媒體特別的注意,到底當時魏家發生什麼變故?為何突然要舉家離開台灣?至今說法不一。

《今周刊》採訪多位彰化地區的耆老,雖然沒有人能以肯定的語氣證實,但多位長者都說:「一九七九年在台灣爆發米糠油中毒事件,似乎與後來赴中國發展的頂新家族成員有關。」而網路上類似的耳語更多,其中有多篇文章寫道:「在台灣釀成米糠油汙染事件的就是『頂新集團』。」儘管耳語在網路上不斷流傳,但都未見頂新集團鄭重否認;而本刊求證味全公司,公關協理陳文敏表示,「這麼久的事情了,詳細情形我不知道。」這雖然已經是三十四年前的往事,但對許多受害人的身心而言,卻是一輩子難以走出的傷痛!

當時位在彰化溪湖鎮上的「彰化油脂公司」,因為生產米糠油的過程中受到多氯聯苯的汙染,使許多人食用之後,皮膚出現大面積的膿包,長期身體器官也受到嚴重的傷害;後來法律判決彰化油脂負責人陳存頂等三人須賠償一億多元的罰金與相關刑責,在當時雖然算是天文數字的賠償,但據了解,被告在漫長的法律訴訟中都已脫產,因此受害人根本沒得到半毛錢賠償。

這次事件是台灣食用油史上,首次爆發嚴重的中毒事件,受害者高達兩千多人,多數受害者都集中在彰化縣福興鄉、鹿港與台中地區;但如今已經是橫跨兩岸食品第一大廠的頂新集團,究竟在三十四年前的舊案中扮演什麼角色,令人好奇。

其後,魏家就舉家赴中國發展,一開始還是連番受挫,先是推出叫好不叫座的清香油,因為價位太高不被市場接受;緊接著又推出蛋捲商品,還是失利;最後是魏家老四魏應行有一次在火車上肚子餓,泡了一碗方便麵食用,沒想到香味引來整節車廂乘客的注意, 才讓魏家決定投入資金製造「康師傅方便麵」。從此之後,一炮而紅,也奠定頂新集團在中國食品市場難以撼動的地位。

當時在彰化地區還有一則傳言,由於魏家在中國發展一開始並不順利,四兄弟不斷在市場上找尋資金,除了因此引進日本三洋集團的參股之外,彰化地方上也有一位金主情義相挺,願意不斷注資。幾年之後,頂新終於苦盡甘來,第一次發放股利,這位金主拿著所配發的股利,就足以在永靖鄉上蓋起第一高樓,也在地方上傳為佳話。

危機處理不及格

拿出墾荒精神 才能挽回商譽儘管在中國市場發光發熱,但魏家兄弟始終抱著有朝一日,能夠返鄉光宗耀祖的心願,根據中國媒體報導,魏應交曾在中國受訪時表示,「我懂事之後,台灣各種事業已經各有山頭,食品有統一和味全……,可是我深信,我比別人年輕,我會努力。」因此,當數年之後,魏家的羽翼日益豐滿,剛好一九九八年台灣味全公司爆發經營權之爭,魏家就在市場主力幫忙下,成功拿下味全公司經營權,也等於拿下當時魏應交口中的「台灣食品業山頭」。

二○○九年之後,魏家資金更是大舉回台,包括如今在宏盛帝寶,四兄弟分別買下三到四戶、總計十四戶的豪宅,成為台灣房地產多頭市場的最大贏家之一;與當時的成本價格相比,魏家四兄弟光在帝寶的房產上就淨賺將近四十億元。此外,在一○一金融大樓的股權、雙北精華地段的土地標售上,也都屢有斬獲。

而魏家兄弟每回出現在媒體上,也展現一如頂新集團的企業理念:「誠信、樸實、創新」,給予外界誠懇實在的優良印象。但這一次,這一跤,摔得七葷八素,頂新集團第一時間的危機處理不及格不說,未來,要如何把流失的商譽,一如當年在中國市場墾荒一樣,從頭建立起來,最嚴峻的考驗才剛開始。

頂新集團

業務:食品製銷

旗下品牌:康師傅、味全等2012年營收:新台幣3600億元

集團歷史:

1958年 鼎新製油工廠成立

1988年 進軍中國

1992年 康師傅泡麵問世

1998年 購併味全

2000年 取得全家便利商店在中國的經營權2009年 成為101大樓最大民股股東頂新魏家財富逾2000億股票市值約1392億元單位:新台幣

上市公司

● 康師傅控股市值5058.4億元魏家持股25%,市值1264.6億元

● 味全市值260億元

魏家持股35.24%,市值91.6億元

未上市公司

● 頂巧控股股本20.88億元魏家持股88%,市值18.37億元● 台北101金融大樓股本47億元魏家持股37%,市值17.39億元

房地產市值共692億元

台灣豪宅

● 宏盛帝寶14戶,58億元● 渥然居1戶,0.8億元● 敦南苑1戶,3億元● 頂禾園9戶,33.8億元

中國投資

● 上海南京西路1788號商場,約50億元● 上海虹橋吳中路企業總部,約126億元

台灣投資

● 台北市臨沂街「頂禾園」預售案,37.5億元● 新燕三重廠,300億元● 台北市大直「長虹旗艦」大樓● 台北市長春路「素直」建案,18億元*● 華票大樓,46.3億元*●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市民大道口土地,11.4億元*● 台北市中山北路11戶透天厝,7.5億元*

註:*為頂新投資金額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整理:梁任瑋、蔡曜蓮

撰文‧劉俞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417

全球每兩個掃地機器人,就有一個是他做的 iRobot 執行長:用機器人改變人類生活 比賺錢更重要(068-072)

2014-09-01  TCW
 
 

 

機器人對多數人來說,是這兩年才紅的產品,Google做機器人、蘋果也談機器人,連鴻海與日本軟銀都在開發機器人;但對全球最大消費機器人公司iRobot執行長安格爾來說,機器人則是他24年來始終堅持的夢想。

撰文‧賴筱凡

距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三十分鐘車程的地方,外頭草坪鮮綠如茵,一台戰地用的掃除地雷機器人,正在上頭快速爬行著;走進建築物,踏入長廊便有一個即時視訊機器人迎面而來;地上則有掃地機器人正在工作著。這裡是全球最大消費型機器人公司iRobot位在美國麻省的總部。

「現在,是發展機器人產業最好的時機。」iRobot董事長兼執行長安格爾說這句話時,比任何時候都還興奮。對於被美國《Fast Company》雜誌選為最有創意的機器人公司,或被納入全球機器人與自動化指數(Robo-Stox ETF),對安格爾來說都是他在追逐夢想過程中的附加榮耀。

《星際大戰︾,啟發創業夢找資金到處碰壁 只好妥協做軍事機器人促使安格爾在過去二十四年來努力不懈的,則是他踏入機器人領域的初衷——打造一個能夠與人類一起生活的機器人。

一九九○年,多數科技廠都將眼光放在桌上型電腦的時代,卻有三位MIT畢業生決定創立一家機器人公司,理由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就是想要打造電影《星際大戰》裡頭,一模一樣的R2-D2機器人。」iRobot創辦人之一的格雷納(Helen Greiner)說,憑著這個天真念頭,兩位同學加上他們的指導教授,創辦了iRobot。

說來容易做則難。當科幻電影裡的機器人要走進真實世界,技術的瓶頸、研發的資金,都是艱難的考驗。「我們一直知道,機器人是一個很龐大的夢想,必須有很多科技一起配合才能完成。」安格爾坦言,iRobot成立前八年,連一個外部股東都沒有,他們帶著厚重資料去創投敲門,只求有十五分鐘簡報的機會,但就是沒人願意聽他們說。

為了讓公司生存下去,他們只得把電影裡的機器人暫擺一旁,一定要先做出「賣得掉」的產品。負責軍事機器人的iRobot主管回想,在二十年前,只有國防軍事單位才會有機器人需求,一般家庭根本不會想買機器人。於是,軍事機器人成了他們與現實妥現的第一個讓步。

沒有太酷、時尚的設計,看起來只是一些奇怪齒輪、輸送帶的機械組合,上頭配載視訊攝影機(與電影裡完全不同),眼前這個機器人叫作PackBot,「它看起來很陽春,但九一一攻擊事件發生時,我們就是派PackBot進到世貿中心搜索。」iRobot主管說,當時軍事機器人用途不多,大概只能偵測敵情、掃除地雷等;直到後來,軍事機器人開始投入救災,就連日本三一一大地震,福島核電廠出事,iRobot還把機器人從美國送到日本協助救災。

最危急時,台灣人提供金援花了十四年 終將掃地機器人推向市場除了軍事用途的機器人之外,iRobot還做過許多產品,例如替玩具公司生產會說話的洋娃娃。直到他們遇到第一個願意聽他們談機器人,也相信有朝一日機器人會改變人類生活,進而成為iRobot第一個外部股東後,iRobot才算站穩腳步。而這位慧眼獨具的投資家,就是智融美洲公司董事長莊人川。

「我去向他們做了簡報,Ronald(莊人川)、George(宏碁董事長黃少華)與Steve(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是第一次有人點頭對我們說yes,認同我們的想法。」安格爾有些激動地說,在他們快走到被現實打敗的臨界點時,是台灣拉了iRobot一把。

有了台灣金援,安格爾開始更放心地大展身手,掃地機器人Roomba的出現,更成為安格爾與iRobot最大的轉捩點。

「Roomba是一個突破,讓我們在消費型機器人上,有一個很重要的成就。我們終於發現,在家庭領域裡,消費者真正的需求。」安格爾說。掃地機器人點子是在餐廳發想的,靈感來源很簡單,人類不想做的事,那讓機器人來做。

但擁有一個好的點子,到做出產品、商品上市銷售是截然不同的事。「從我們坐在餐廳想到這個點子,到真正做出來(掃地機器人),中間隔了十四年。」安格爾笑了笑,「我們有很廣的視野,明白機器人這個產品需要時間才辦得到。」安格爾的掃地機器人,沒有「人型」,卻能替人類做完掃地工作,這與人們對「機器人」的想像不同。在Roomba銷售初期,遇到不小的市場阻力。Roomba台灣代理商來思比董事長蕭瑞洋就說,「當時我們標榜是掃地機器人,可是消費者會質疑我們,Roomba圓圓的,哪算是『機器人』?」「Roomba的出現,讓消費者開始初嘗機器人帶來的便利性,不想做的工作就交給機器人。」負責Roomba系列產品的iRobot產品經理麥錫夫說,在掃地機器人之後,他們繼續在家庭生活裡找靈感,「還有哪些工作可以交給機器人來做?」從掃地、拖地、清洗游泳池到打掃雨溝,iRobot無所不用其極地將各式各樣機器人導入家庭。可是,這對安格爾來說,遠遠還不夠。

老人照護,是下一個目標病人透過視訊 醫生就能看診開藥「從我們發想出掃地機器人的點子,做出第一台到銷售上市,已經十幾年,掃地機器人雖然在生活上扮演重要角色,在許多國家的銷售都是第一名;可是,今天的科技已經與十年前很不一樣了,我們現在有更好的工具可以研發更好的機器人。」安格爾說。

就拿人口老化問題來說,「美國每年必須撥出一八%的預算投入醫療照護,很多先進國家都與美國一樣,面臨人口老化問題,關鍵在於如何照顧這些老人。」安格爾直言,這個數字不斷在成長,但問題是,經濟成長速度卻遠不及老年人口的增長。「除非,我們讓醫療機器人來做這件事,讓醫療機器人居家照顧老人。」隨著電腦、智慧型手機快速發展,機器人公司有更好的工具,能開發出功能更強大的機器人。例如,老年人無法長途跋涉到醫院就診時,便能透過醫療機器人,與醫院的醫生進行視訊,心跳、體溫、脈搏等數據還能即時傳回醫院,醫生開立處方箋後,再將藥宅配到病患家。

這個想像並非遙不可及。事實上,iRobot去年底與思科合作,推出第一個視訊機器人,就是應用在企業裡,讓視訊機器人可以巡視產線、代替主管開會。下一步就是讓這些視訊機器人進到醫院,讓醫生不用到偏鄉,一樣也能幫病人看診。

做這些產品對安格爾來說,並不是為了賺錢,就像他一貫堅持iRobot生產的是能改變人類生活的消費型機器人,而不是高利潤的工業機器人。

「我的初衷是創造一個可以打理我們日常生活的機器人,這就像我們小時候看到的卡通一樣,所以我們創造Roomba去解決人類生活問題,這是我選擇的,聚焦在消費型機器人。或許對別的公司來說,工業用機器人是他們的策略方向。」此刻安格爾的眼神裡充滿了堅定。

不忘初衷,正面迎向挑戰即使睡得少、賺得少 也甘之如飴安格爾特別分享了一個小故事,那是十四年前,他接受《華爾街日報》記者採訪時的一個插曲,當他卯足勁向記者大談機器人產業,記者打斷他反斥:「一家公司並不等於一個產業好嗎?」時至今日,這個場景猶在眼前。

今天,從Google、蘋果、鴻海到軟體銀行,各家大廠無一不想搶進機器人產業,可是安格爾沒有半點退卻,原因很簡單,機器人產業比起其他產業,是很不一樣的。「做一款軟體,在產品上市前,你可以透過模擬使用者環境,百分之百掌握使用者的使用情形;而做一款機器人,無法預期消費者的使用環境,大約只有五%的功能可以事先模擬,機器人又必須在任何環境、任何地方都能工作,所以困難度是截然不同的。」這也是為什麼iRobot投入機器人產業二十四年來,始終走得這麼辛苦,即使他們已經靠著一款掃地機器人,成功將年營收從一千兩百萬美元,推升到超過四億美元,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卻還是不夠。

問安格爾為什麼對機器人這麼堅持?他笑了笑,「因為它很酷!」他說,如果去問每個三歲小孩,他們想要怎麼樣的機器人?他們會給你各式各樣的答案,描述他們想像的未來,「機器人讓我們的生活更好。」只是,目前人類生活距離這些想像仍然有極大落差,「我的初衷就是要去接受這個挑戰,即使這個過程中我們睡眠很少、工作很多,賺的沒有太多,但這個任務讓我們很興奮,這是我們真的很想去做的事。」或許,就是安格爾對機器人的這股熱忱,才得以讓iRobot穩坐全球消費型機器人龍頭寶座;也是這股熱忱,才讓他在過去二十四年來,始終堅持自己對機器人的夢想。

安格爾(Colin Angle)

出生:1967年

現職:iRobot董事長兼執行長經歷:iRobot創辦人學歷:麻省理工學院電腦資訊碩士

iRobot

成立:1990年

市值:10.4億美元

主要業務:家用與軍事機器人成績:全球最大的消費型機器人公司,掃地機器人擁有全球50%以上市占率

近三年營收

2011年

4.66

億美元

2012年

4.36

億美元

2013年

4.87

億美元

他的機器人公司 全球最創新──《Fast Company》選出5大創意機器人公司

iRobot

打造人類生活中的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從Roomba到最新的視訊機器人,落實機器人走入人類生活的想法。

Google

購併波士頓機器人公司Boston Dynamics,要讓機器人改變世界。

Touch Bionics 用手機就能控制機械手臂。

Northrop Grumman 用無人飛機改變領空權。

Rethink Robotics 打造與人類一起工作,且具學習能力的工業機器人。

資料來源:《Fast Company》雜誌,2014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38

每三台掃地機器人 就有一台他賣的

2015-05-25  TCW

他,靠自己的部落格,八年來,在網路上共賣出六萬五千台掃地機器人、金額達新台幣十一億元,比全台上百家經銷商都會賣。

這個數字等於全台每三台掃地機,就有一台是他賣出,他的亮眼成績不只讓樂金(LG)韓國總部全球行銷部長都專程來台拜訪,甚至願意授權他的通路獨家在台販售特殊規格掃地機。

他,是至今累計近四千萬瀏覽人次的「486的大丈夫週記」、本名陳延昶的部落格格主486。

台灣樂金產品經理范盛鈞透露,去年光486賣出LG近三千台掃地機(同期間電視購物一檔只賣出八台)、占全公司業績逾三成,包括網家(PChome)、momo購物在內,全台主要通路都知道他是何許人,連經銷商也會去看他部落格,學習如何站在消費者立場介紹產品。

樂分享:吸引婆婆媽媽「我都是要解決生活問題」

「人生真的很多誤打誤撞!」很難想像,陳延昶家族是蓋台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的第七代,從小在廟裡長大的他,只有高職學歷,擺過地攤、當過餐廳學徒、業務……,現在卻翻身年團購總金額近兩億元的電商大戶。

他能成為超越電視購物專家的超級團購王,首先和他的成長背景與獨特個人風格帶來的差異化有關。

十年前陳延昶開始寫部落格,舉凡親子、生活、購物、評測,甚至和來廟裡拜拜的婆婆媽媽聊天,都是他的文章內容,當時他以已婚爸爸生活化口吻,加上議題新鮮有趣,迅速累積人氣。

八年前,因為太太不愛做家事,愛買的他分享了世界第一台、美國iRobot掃地機器人使用經驗,看他部落格的婆婆媽媽於是拱他揪團,他向業者要到每台少兩千元的折扣(編按:約正品的七折價),沒想到第一次開團數量就衝到一百六十台,幾個月後數量仍居高不下,每台八百元的佣金吸引他全職投入,「我做網路購物以前,並沒有刻意說要找什麼來賣,我去介紹都是要解決生活上問題。」

舉例來說,他最早會分享掃地機器人是為了解決做家事問題,至於去年同樣貢獻近億元團購金額的塵蟎專用吸塵器,則源自改善他過敏兒子延伸的商機。

原來,他發現伊萊克斯吸塵器能用來吸床上的塵蟎粉塵,從自身使用經驗出發挖掘新的商品功能,在同樣有需求的粉絲追隨下,甚至一小時就能賣出四百台。「486第一次團購就把公司庫存都賣光,連百貨公司也不可能一小時賣四百台。」伊萊克斯團購經銷商負責人錢俊安透露。

部落格累計近四千萬的瀏覽人次和破十五萬的臉書粉絲數,是他首個成功差異基礎;慎選產品,講真話、不接廣告文而墊高的信用與口碑,則是他接下來能把人氣變買氣的第二個成功差異點。

講真話:絕不寫置入文「我的信用沒有人買得起」

陳延昶的原則是不輕易推薦好物,有幾個堅持:一,一年不超過四樣。二,每樣產品都自己掏錢買、親自使用與撰寫。三,十年來從不寫收費的廣告置入文。

例如,為了自己要買來試用,就連松下四月下旬剛推出新款掃地機,三天後他就透過代購拿到產品;又如他去年開始改推薦的樂金掃地機器人,則從二十個品牌、超過四十款掃地機產品中,綜合比較人工智慧、音量、穩定度等才有的結論。

和一般部落客有廠商邀稿不同,他就連一個案子動輒百萬元的現金酬勞,也一律推掉,「我不貪,因為我知道大家很信任我,……我的信用沒有人買得起。」

「十五萬粉絲通通是他眼線!」錢俊安觀察,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只要一次不愛惜羽毛,在這個年代一定會出事。

范盛鈞指出,現在很多部落客都有置入疑慮,反觀486推薦產品時除了用自己使用經驗切入,還有想法與觀點,才能在這麼多品牌中挑出好產品,甚至別人覺得好的,他也有不同意見。例如,某品牌主打消除PM2.5的吸塵器,他卻敢寫出文章分析消費者平常不是趴在地上呼吸,吸塵器一般也不是在空中吸,用空氣清淨機就有同樣效果,「說真話的感覺,所以消費者對486有認同感。」范盛鈞透露。

重服務:爭取到府維修「有抱怨,我就找總經理」

第三個差異點,發揮業務性格把服務做到透,也讓陳延昶成功創造出另一項贏過別人的高黏著。

「這東西是我幫你打下江山,大家價格都一樣,你要給我保障什麼?」曾在震旦行一待十二年,有深厚業務經驗的陳延昶,也懂得挾著銷售實績向原廠爭取價格、贈品或售服等福利,所以樂金提供他全台獨家專賣附寵物刷的灰色款掃地機、伊萊克斯則把百貨通路二○%的管銷費回饋給他,確保他開的團購一定是最優惠價。

甚至,看到樂金既有的維修通路,今年初他也替消費者向樂金爭取到掃地機器人一有問題,比照冰箱、電視等家電到府維修服務,「全台灣沒一個掃地機能做到到府服務,這對我跟LG都是雙贏。」

不只如此,在台灣有規模的電商平台中,陳延昶也是極少數只要消費者有任何不滿意見,都能直接透過部落格、臉書粉絲團直接聯繫上本人的網購老闆,「跟我合作這些公司,服務真的要做得非常好,不然只要有人跟我抱怨,我就會直接找他們總經理。」

靠三招差異策略勝出,但現在的優勢,也可能是潛在的劣勢。一旦供應商不再合作,或網路出現能提供更大價值與創意的銷售名嘴,則所創造的傳奇也恐在一夕間消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54

比亞迪新能源車進京“掃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6244.html

比亞迪新能源車進京“掃地”

一財網 李溯婉 2015-08-06 17:05:00

這7輛全球首款16噸純電動洗掃車即將開始在北京的“掃地生涯”。今年新能源車銷量、收益等將會比去年好,比亞迪預計新能源車營收將超過100億元,而去年約80億元。

比亞迪純電動洗掃車

6日,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002594.SZ,下稱“比亞迪”)將7輛最新型純電動洗掃車交付到北京環境衛生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手中,這7輛全球首款16噸純電動洗掃車即將開始在北京的“掃地生涯”。北京市是全國首批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工作的13個城市之一,根據北京新能源環衛車政策規定,未來三年全市采購的環衛車輛要求50%以上為新能源環衛車。

今天,比亞迪A股漲停,收盤價為65.4元,比7月最低位的42.29元相比,漲幅達到54.65%,但與6月最高位的87.60元仍存在超過20元每股的差距。

比亞迪多位內部員工6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皆表示,今年以來,比亞迪在新能源車的海內外市場都出現較快的增長,預計今年業績將明顯超過去年。

比亞迪新能源車月銷量在今年連破3000輛、4000輛兩個大關之後,6月又突破5000輛,銷量達5036輛,同比增2.8倍,環比增加25%,銷量超過特斯拉的4994輛,躍居6月全球新能源車銷量的第一名。今年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車累計銷量為20409輛,僅落後於日產的27084輛和特斯拉的21552輛,位居第三,而去年比亞迪在全球新能源車銷量排名第七名。

比亞迪一名負責銷售的內部人士6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談到,延續6月的增長勢頭,比亞迪7月的能源車銷量再次超過5000輛,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秦的銷量為4030輛,混合動力SUV車型唐的銷量為723輛,純電動E6銷量為309輛。

簽約現場

“目前,比亞迪在深圳、西安等城市的新能源車銷售在加速,而深圳以及廣州車牌價格快速攀升之後,將更有利拉動新能源車的銷售。此外,比亞迪純電動公交巴士在海外市場也保持快速增長,繼4月在美國拿下60輛最大海外電動大巴項目之後,近日又與英國巴士制造商亞歷山大·丹尼斯有限公司(ADL)達成價值1900萬英鎊的交易,將共同為倫敦打造51輛零排放單層電動公交車。”上述銷售人員稱,比亞迪秦僅是今年上半年的銷量就超過去年,而今年又推出唐等多款新能源車,加上海外市場發力,今年比亞迪銷量肯定比去年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比亞迪另一名管理人員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談到,由於市場存在多重不確定性,比亞迪沒有對新能源車並沒有設置明確的銷量目標,但在內部交流中提過,今年新能源車銷量、收益等將會比去年好,預計新能源車營收將超過100億元,而去年約80億元。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40

售價1699!小米生態鏈發布掃地機器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31/158505.shtml

售價1699!小米生態鏈發布掃地機器人
鞏二龍鞏二龍

售價1699!小米生態鏈發布掃地機器人

小米生態鏈發布最新智能硬件產品——米家掃地機器人,主打主打高智商、掃得幹凈、掃得快。

i黑馬訊 8月31日消息,小米生態鏈2016年秋季發布會今日在北京舉行。活動現場,小米公司副總裁、小米生態鏈負責人劉德發布最新智能硬件產品——米家掃地機器人,售價1699,將於9月6日在小米網和小米之家首發銷售。

33

_G7A0002

_G7A0035

_G7A0046

據劉德介紹,此次發布的米家掃地機器人,主打高智商、掃得幹凈、掃得快。它配備激光測距傳感器和智能路徑規劃算法,可以像人的大腦一樣,根據激光測距準確繪制出房間的地圖,按照規劃分區進行清掃直至全屋覆蓋。

_G7A9929

_G7A9936

77

米家掃地機器人采用進口NIDEC無刷電機,具備1800Pa風壓。浮動主刷設計,可以根據地面的高低上下浮動,緊貼地面。在清掃墻邊縫隙的過程依靠沿墻傳感器,米家掃地機器人和墻精確保持約 1 cm的距離,配合邊刷的工作將墻邊縫隙的灰塵清理幹凈;配備5200mAh鋰電池,續航2.5小時,充滿電一次可清掃250平米。同時,它還可以實現遠程控制,實時監看機器人清掃路徑。

_G7A9916

_G7A9975

據悉,米家掃地機器人出自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團隊,石頭科技創始人昌敬曾是擔任百度地圖產品負責人、百度魔圖精靈CEO等職位。

_G7A9992_副本

此次米家掃地機器人是小米發布的第37款生態鏈產品,也是米家品牌建立後發布的第二大產品。劉德現場介紹,米家APP設備接入量已近4000萬,日活躍用戶數超過500萬。

小米生態鏈智能硬件掃地機器人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88

怒氣未消,特朗普痛斥CNN將聲譽掃地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周四表示,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克拉珀(James Clapper)與其通了電話,對那份“虛假、虛構”的、捏造其與俄羅斯關系的“黑檔案”泄露進行了譴責。隨後特朗普余氣未消,繼續對CNN進行了炮轟。

克拉珀此前發表聲明稱,周三晚間他於特朗普進行了通話,對媒體泄露報告內容的行為感到沮喪和失望,強調不相信是情報部門內部將報告“捅”給了媒體。克拉珀並未對報告真實性進行表態,只是向特朗普重申報告並不是情報部門制作的,且情報部門官員並未對相關信息真偽作出判斷。

怒氣未消,特朗普再次炮轟CNN

事實上,特朗普和CNN、《紐約時報》等“自由派”主流媒體早就結下梁子,宣布競選總統以來,其主要主張,如趕走非法移民、美墨邊境修“邊境墻”、反自由市場等,一直在沖擊主流的政治導向,也因此飽受這些媒體的批評和抨擊。

美國有線新聞網CNN本周二報道說,據美國情報機構知情人士透露,情報人員向奧巴馬和特朗普提交關於“俄羅斯黑客幹涉總統選舉”的報告時,在一份機密報告背後附加了兩頁紙的提要,指出俄方掌握了特朗普私人生活和財務狀況的“黑料”,及其與俄方人士聯系的證據,可能會用來勒索特朗普。事實上這些指控內容包含在由反對特朗普的人士撰寫的研究報告中,而民主黨和美國官員去年就得到了這些報告。

在大選獲勝後首場記者會上,特朗普抨擊這份報告是在“胡說”,“情報部門讓如此虛假的信息公布出來是可恥的,這種事只有以前的納粹德國會這麽做”。當一名CNN記者試圖獲得提問機會時,被特朗普直接拒絕,並表示“你們的新聞機構糟透了”,“我不會讓你提問的,你們是假新聞!”。

周四特朗普余氣未消,再次發文炮轟CNN,稱CNN完全被假新聞毀了,他們的收視率在大選後直線下降,很快將名譽掃地。

真相揭曉 ,前軍情六處特工操刀“黑檔案”

根據美國媒體報道,這份令特朗普怒不可遏的報告是由前英國軍情六處特工斯蒂爾(Christopher Steele)制作的。離開軍情六處後,斯蒂爾在協助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調查國際足聯貪腐案時獲得了相關資料,當時2018年和2022年世界杯舉辦權被分別授予了俄羅斯和卡塔爾,而隨後由世界杯舉辦權引發的國際足聯動蕩令前國際足聯主席布倫特被迫辭職。

去年7月斯蒂爾與美國聯邦調查局合作,並向其提供相關特朗普的調查報告,而聯邦調查局對特朗普啟動的初步調查正是基於這份報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084

獨家|美國提起掃地機器人專利調查 三家涉案中國企業將積極應訴

2017年5月3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下稱“機電商會”)在北京召開美國掃地機器人337調查預警工作會,來自深圳和蘇州的3家涉案企業均參會,並表示積極應訴。

4月18日,美國掃地機器人廠商iRobot向11家競爭對手發起訴訟,指控它們侵犯了該公司的六項技術專利,被指控對象包括3家中國企業及8家外國企業,包括深圳市智意科技有限公司、蘇州萊寶電器有限公司、深圳市銀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Bissell、Hoover、皇家電器制造有限公司、bObsweep、Black & Decker、松下企業有限公司等。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於5月17日左右決定是否立案調查。機電商會將在商務部貿易救濟局指導下,繼續積極組織企業開展案件應對。

在這次涉案的三家中國企業中,深圳智意在美國市場有做自己的掃地機器人品牌;蘇州萊寶、深圳銀星是代工企業,上述涉案的其它八家外國企業中,有幾家的掃地機器人由這兩家中國企業代工。

“337專利調查,一般動用兩三個專利,這次涉及六項專利,說明iRobot公司是有備而來”,機電商會家電分會秘書長周南向第一財經記者說。不過,這次起訴的對象沒有指向另兩家掃地機器人的主要企業科沃斯、三星,可能這兩家企業手中已有足夠的技術專利來跨過專利壁壘。

掃地機器人市場近年發展迅速,iRobot的市場份額約15%。美國、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兩個掃地機器人市場,而美國市場雖然銷量大,目前掃地機器人的滲透率也不到10%,因此掃地機器人的市場潛力巨大。周南認為,iRobot之所以舉起專利大棒,是不想很多企業把掃地機器人的價格一下子拉低。

去年,美國發起了50多起337專利調查,其中20多起針對中國企業。周南說,一是中國企業出口產品的技術水平提高了;二是貿易保護越演越烈,美國以此來維護自己的市場。

針對去年平衡車的337專利調查,機電商會就曾組織涉案企業積極應對。這次掃地機器人的337專利調查,涉案的三家中國企業也已聘請了律師來打官司,有可能反駁專利失效,或者沒有侵權。從目前看,說它專利失效的可能性較大,畢竟一些主流企業沒被起訴。

在5月3日的預警工作會上,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深圳市公平貿易促進署派員參會指導,6家專業律師事務所應邀到會提供專業意見。

按照往常的慣例,美國337專利調查發起後,一般30天後立案,再過45天有初裁結果。“我們會組織企業積極應訴,不會放棄,因為一旦輸了,這些企業就不能進入美國市場,而這已是一個百億級的市場,且潛力巨大”,周南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873

iRobot創始人:掃地機器人將成智慧家庭的信息中樞

金黃頭發、銀框眼鏡、比爾.蓋茨式的微笑……全球掃地機器人領軍者美國iRobot公司的董事會主席、CEO及創始人科林.安格爾,5月17日現身上海,他向第一財經記者講述了自己的創業經歷和對未來智慧家庭的構想。安格爾希望把握住中國市場的機遇,他同時希望掃地機器人能成為智慧家庭的信息中樞。

摸索12年才找到家庭入口

智慧家庭的美好前景雖然激動人心,但是業界至今仍然迷茫,怎樣才能找到真正的入口。而安格爾也是創業12年之後,才找到進入家庭的契機。

安格爾大學三年級的時候,便進入了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發微型太空車。因為小有成果,學校讓他讀研究生,並繼續留在實驗室里做研究。兩年後,他拿到了碩士學位。他無心做單純的學術研究,相信機器人未來一定會進入家庭。受這一遠景吸引和驅使,1990年,他與麻省理工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的老師和同學,三人一起創立了iRobot公司。

小時候從電影里看到的機器人形象,讓安格爾著迷,但是要變為現實,卻艱辛得多。公司創立的前六個半月,他每到月底總會苦惱員工的工資怎麽才能發得出來。

安格爾和他的團隊做了許多不同的嘗試,最早突破的是在商用領域,而非家用領域。太空機器人、清理油汙機器人、機器人玩具、排除水雷機器人、大型機場用的掃地機器人……在多種嘗試之後,安格爾才積累了制造能進入家庭的機器人的技術和經驗。

“做機場掃地機器人,讓我們積累了清潔的技術;做排雷機器人,讓我們積累了移動的技術;做機器人玩具,讓我們獲得了成本控制的經驗。”安格爾回憶說。

2002年,iRobot推出第一臺家用掃地機器人。三年之後,公司於2005年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至今,其在全球家用掃地機器人的銷量已超1800萬臺。

家用機器人,為什麽會從不起眼的掃地機器人率先獲得突破呢?安格爾說,機器人如何進入家庭,他們反複思考,並畫了圖表。思考的重點是,什麽是家庭消費者經常做卻又不喜歡做的,這些才是產品的契機。洗衣服、洗碗都更複雜,掃地相對簡單,可以先行切入。

掘金中國掃地機器人市場

就算研發出了產品,公司又上市了,也不是萬事大吉。一開始,掃地機器人的市場推廣並沒有預期那麽快。有一次,銷量卻突然翻了三番。原來是百事可樂以掃地機器人形象做了一個廣告。

從尋找資金、積累技術、做出便宜的消費者接受的產品,到學會市場推廣,安格爾一步一步跨越創業的障礙。2016年,iRobot實現營收6.6億美元,占據全球掃地機器人市場約六成的份額,並成為美國最大的掃地機器人供應商。

不過,在全球掃地機器人最具潛力的中國市場,iRobot目前居於第二位。安格爾知道,必須在中國市場加大投入力度。以前,iRobot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采取代理制。2016年,它在上海成立分公司,自己直接開拓市場。

安格爾說,他來中國已經20次,最早一次在1999年。如今,他到中國出差更加頻繁。中國是iRobot的重要市場和機遇所在,因此要培養本地團隊更好地管理電商和分銷渠道。

不過,中國有不少本地的掃地機器人公司。而iRobot銷往全球的掃地機器人,也是在廣州、深圳、上海的代工廠生產的。面對這樣的競爭格局,安格爾一邊強調公司的技術優勢,一邊舉起了專利的武器。

2017年4月,iRobot在美國向11家競爭對手發起專利訴訟,指控它們侵犯了公司的六項技術專利,被指控的對象包括3家中國企業及8家外國企業,而這8家外國企業中也有幾家的掃地機器人是由中國企業代工生產的。

“進入一個市場,後來者有優勢,看前面的人怎麽做,可以學習、複制技術,成本不會那麽高。所以,第一個創造了這種技術專利的企業,要用知識產權來保護成果。”安格爾說,2017年,iRobot在研發上投入了1億美元。專利保護所得,將會持續投入到未來的創新中。

智慧家庭不由單一設備鏈接

未來,掃地機器人做的不僅是掃地,還將成為智慧家庭的重要入口。安格爾正在構想他的智慧家庭未來圖景。

他援引麥肯錫的研究數據說,未來物聯網及智慧家庭的市場潛力很大,家庭聯網設備的數量從2014年到2019年,將保持年均35%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5年,互聯智慧家庭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美元以上。

安格爾說,智慧家庭部署的上百個互聯設備及傳感器,可以為居住者帶來更加舒適、安全和高效的家居生活。不過,從目前看,互聯設備的實現性仍有不少的挑戰,八成的使用者表示操作有困難。

他認為,由智能手機等單一設備來連接這麽多互聯設備,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消費者還要手動進行程序設置,如果互聯設備很多的話,將會使操作的工作量增大。

在安格爾的構想中,未來智慧家庭的願景是簡單、自動、個性化。不打攪用戶的生活,房屋會自行工作,自動進行配置與維護,並滿足用戶的偏好。

掃地機器人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第一步,它將一邊掃地,一邊識別家中的各種智能設備;第二步,它構建家中的地圖,明確所有互聯設備所處的位置;第三步,智慧家庭可以解讀人的各類行為,從而采取相應的行動。

如今,iRobot給掃地機器人加上導航與繪圖的功能,機器人把數據傳送到雲端,再傳送到手機,這些只是實現上述藍圖的第一步。安格爾說,未來會找到合適的第三方公司來合作,探討數據的合理利用。

互聯網巨頭也都在覬覦智慧家庭的市場商機,像亞馬遜的Echo、谷歌的google home都想成為智慧家庭的控制中心。如何處理跟巨頭們的關系呢?

安格爾說,智慧家庭需要各種不同類型的企業共同努力來構建,大家切入的角度並不相同,掃地機器人將充當收集信息、反饋信息的角色。此外,各種設備之間的標準如何統一,仍然需要不斷地探索。“我們還處於創業的早期階段”,他輕輕一笑,顯示自己有更大的雄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38

【房地產】看門掃地如何“掘”金礦?市場新環境下,物業管理龍頭的成長三段論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3079&summary=

【房地產】看門掃地如何“掘”金礦?市場新環境下,物業管理龍頭的成長三段論

業服務公司成長的理論路徑


物業管理企業成長的路徑包括:提升營收規模和降低企業成本。提升營收規模的路徑是增加傳統物業管理費收入和增加增值業務收入。提升傳統的物業管理費收入,又可以通過提升物業管理面積,或提升單位面積物業管理費來實現。


增加物業在管面積


增加在管面積,可以分為通過新增新房物業管理服務和新增存量房的物業管理服務面積兩種不同方式。


新增新房物業管理服務面積,特指通過前期物業的階段,成為某個小區的物業管理服務者。新房銷售一般必須選擇前期物業服務提供者。在業委會成立前,開發建設單位委托或選聘物業管理公司提供物業管理服務,保障業主權益。


所以投資者需知物業管理的儲備面積的獨特概念。儲備面積並非企業可能對接的項目資源面積,而是訂立前期物業管理服務合同面積。也就是說,開發企業已經指定或選聘了某物業公司作為新房前期的物業提供方。此時,物業公司要在三到五年之後才有可能開始針對特定面積收取物業管理費,但這部分面積轉化為在管面積已經成為極大概率事件。一般來說,儲備面積需要4-5年時間轉為在管面積,因為部分大盤的分期交付進度比較慢。



增加儲備面積,歷史上是一些物業管理公司增加在管面積的唯一來源。很多物業管理公司最早是開發企業的下屬公司,且完全為特定開發企業服務。到最近幾年,有少數高品質的物業管理公司承接其他發展商的項目。不過,開發商背景的物業管理公司,承攬新房項目的做法並不常見(雖然存量並購常見)。因為優質的物業服務如果向競爭對手提供,可能有損於開發產品本身的競爭力(這一現象可能也說明大部分開發商屬下的物業管理公司獨立性不夠)。



企業也可以增加存量的在管物業面積。增加存量在管面積的辦法有兩種。第一、收購物業管理公司,間接獲得物業管理權。第二、參與小區業委會發起的競標。



提升物業管理的定價


提升物業管理服務的價格,則又可以分為提升物業管理單位面積的服務定價和拓展營收渠道(一般指園區生活服務的營收渠道,如資產管理、早教等)。總體來看住宅存量項目的服務定價比較穩定,利潤率比較低。物業管理行業中所謂單位面積物業管理費,並非針對在管面積而言。在管面積中含有一些設備層,車庫等不繳納物業管理費的面積。


控制物業管理成本


理論上而言,擴大物業管理服務企業的利潤,還有控制成本這一辦法。


但我們覺得物業管理公司管控成本空間不大。首先,隨著居民對物業管理服務質量要求的提升,物業管理行業人均管理面積中長期來看應該呈現下降的趨勢。盡管有一些研究者認為互聯網時代,小區可能可以聘用較少的保安等,但實際上過於激進控制人員數量,很可能帶來服務品質的下降。另一方面,從業人員的工資增長也是剛性的,很難想象某家企業可以持續控制人員工資。



物業龍頭成長預計將經歷三個階段


理論上說,物業管理企業的成長有以上這些途徑。但不同路徑其實代表不同歷史階段。我們認為,真正成功的物業龍頭企業的可能經歷三個發展階段。這三個階段其實在時間上可能部分重合,但有先後承接順序。


第一階段、價穩量升,重點爭奪新房資源,在管面積擴大


目前絕大多數企業都停留在面積擴張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存在,主要是因為龍頭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還不算高,且整個新房開發市場仍然活躍,每年都有大量新房需要對接物業管理服務提供商。



我們關心的問題是,在我們之前提到,新增前期物業管理合同儲備面積,並購存量房物業管理權和參與存量房競標取得物業管理權三種方式之中,究竟哪種方式是最有可能助推企業成長的呢?


第一、新增新房物業管理儲備面積,搶占市場份額


大多數物業管理公司有開發商的基因。我們相信萬科仍然會選擇萬科物業服務自己開發的項目,綠城中國仍然會選擇綠城服務對接自己的項目。但是,僅僅承接某一家公司的項目是無法壯大的(即使是萬科)。我們相信,由於物業管理服務行業沒有拿地資金門檻在,行業集中度提高可能快於開發行業。


物業公司通過和獨立第三方的開發企業戰略合作,拓展儲備面積,可能是速度較快,成本較低的拉動在管面積增長的辦法。對開發企業而言,如果物業管理費定價過高,可能會影響新房銷售情況;如果物業管理費定價過低,可能影響未來居住體驗,從而客觀上影響新房開發公司品牌。


最近幾年,房價越來越高,物業管理費相對房價的比例越來越低,新房買家對物業費敏感程度越來越低。同時,物業管理服務品質的提升,尤其是物業管理品牌的出現(例如綠城、萬科、碧桂園等),使得消費者逐漸開始重視新房的物管公司品質。這時候,開發企業可能越來越傾向於選擇定價較高的品牌物業管理服務提供商。



我們通過整理數據發現,新房的物業管理收費提升速度不慢。我們匯總了各房地產中介網站對北京、廣州和深圳三大城市總計12026個小區的物業管理公司和物業費信息公開信息。數據顯示,新近交付的項目物業費顯著高於老舊項目。例如,2010年前後(即2008到2012年)三地住宅小區的物業費平均為3.29元/月/平方米,而2015年前後(即2013到2017年)交付的住宅小區,物業費則平均為4.21元/月/平方米。


同時數據也顯示,品牌物業管理提供方的收費遠遠高於市場平均水平。在我們跟蹤的7家大公司中,萬科、金地和綠城的物業管理費水平排名前三位,且遠遠高出市場平均水平(2.17元/月/平方米)。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我們得不到其他城市的樣本數據,尤其缺乏長三角核心城市統計數據,這一統計可能會略高估在珠三角聲譽較好的金地,略低估在長三角口碑更好的綠城。另外,在樣本數據采集中,我們不可避免可能遺漏部分項目的數據,因此該數據僅可以供一般參考,我們沒有任何其他辦法監測各大企業區域定價。


由於以上數據不含長三角,我們又用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來觀察上海市場情況。我們選擇2013年至今,上海每年(2017年前4月並入2016年全年)成交套數最靠前的10個住宅小區作為樣本。我們發現,最近一期的平均物業管理費比2013年上漲了20.3%。由於我們的數據來源只有某項目截止當前最後一期新房物業合同報價,因此2013年的真實物業管理費水平可能更低。可見,新房的物業管理費定價的確可能在過去幾年是持續上漲的。




正因為新房的物業管理費定價持續增長,比較重視拓展新房儲備面積的物業管理企業毛利率就可能呈現上升態勢。我們認為,不可以橫向比較物業管理公司毛利率,因為不同的物業管理公司,包幹制占比不相同。但我們可以比較某一家公司的毛利率變動方向,因為這可能說明公司盈利能力的變化趨勢。我們的確看到,綠城服務、中海物業這兩家新房服務業務承接較多的公司盈利水平有所提升。



可是,承接新房的物業管理服務合同並不容易。


首先,新房物業管理合同的拓展,前提是該公司的物業管理品牌能夠給開發企業帶來產品溢價的好處。對開發企業而言,其利益最大化的考量只有房價和銷售速度。如果該物業品牌不足以帶來產品溢價,開發商是沒有動力選擇的。因此,只有服務質量較高的物業企業才能大量增加新房服務儲備面積。



其次,新房物業管理本身可能是部分項目的賣點,物業管理公司可能會和作為母公司的開發企業存在一定利益沖突。例如,如果某開發企業旗下優質物業管理公司大量承接競爭對手的開發項目,可能導致開發業務自身去化速度受到沖擊。這可能導致物業管理公司被“綁住手腳”,無法充分拓展新房的儲備面積。除了彩生活和綠城服務之外,大多數物業管理公司仍然和開發企業聯系過於緊密。


再次,新房物業管理本身可能帶來短期入住率不足,從而導致業主物業費繳納率不高。不過,從綠城服務的報表看,該公司的物業費收繳率逐年還在提升,這可能說明高品質的服務可以說服業主養成繳費習慣,居民對於服務付費的意識也在逐年增強。



最後、也是新房策略最大的問題,就是伴隨著未來新房銷售面積逐漸見頂,尤其是新房市場產業集中度的提高,最終新房市場將不會提供成規模的業務拓展機會。換言之,我們相信,新房拓展策略是一種只在未來3-5年左右時間內有效的策略。。一旦這個時間窗口過去,新房物業管理市場將缺乏業務機會。


第二、並購存量房物業管理權


所謂並購存量房的物業管理權,就是指不通過召開業主大會及業委會,不重新訂立物業管理合同,而以收購小物業管理企業的方式增加在管面積,擴大經營規模。這種模式相比起其他兩種模式,可以說有以下優點:


首先,並購存量的物業管理權對企業的服務品質沒有很高要求。其他兩種模式,其實都對企業的物業管理服務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即服務要麽對開發商有很強吸引力,開發企業願意引入該物業管理公司從而提高其產品溢價;要麽對存量房業主有很強吸引力,即存量房業主願意引入某物業管理公司提升生活水平。只有並購存量,對企業的服務品質要求不高,只需要企業資金充裕即可。因此,如果一家企業服務質量較差,其唯一可行的壯大辦法是並購市場上的小物業管理公司。


其次,全市場的優質物業管理項目整體來看總是有限的,而物業管理的確具備一定的“流氓軟件”屬性。也就是說,盡管部分業主對於物業管理服務可能不滿,但更替存量房物業管理公司的程序比較繁瑣。通過並購搶占物業管理的蛋糕,的確有可能限制其他企業的發展空間。



但是,我們認為,並購存量房物業管理權其實不是企業最佳發展路徑。


首先、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的融合,尤其是人員和管理體系的整合其實並不容易。除了物業管理公司本身的收購成本之外,這種間接的整合成本事實上也有可能給企業帶來經營壓力。物業管理是以人為本的行業,和開發行業以資源為本不一樣。


其次、優質的物業管理公司一般不願意被整合,願意出讓的物業管理公司,常常是服務水平較差,或小區質素較差的公司。企業品牌美譽度可能因為並購而受到沖擊。最後、物業管理行業不存在低品質意義的規模經濟。物業管理的規模效應只能建立在整合者物業管理品質較高的基礎之上,不能獨立存在。也就是說,物業管理規模的提升,並不會帶來物業管理成本的下降,也不會帶來物業管理收費的上升。(後文會詳細解釋)我們認為,在企業現金充裕,品牌強大,品質突出,整合能力較強的情況下,收購存量房項目不失為一種經營的有益補充。


第三、把握存量房業主更換物業管理公司的機會存量房業主更換物業管理公司,絕大多數情況之下是對原有物業管理服務公司不滿,並希望追求高質量服務。


這種模式其實就是卸載“流氓軟件”的過程,也是消費升級的過程。但是,今天這一渠道還不是物業管理企業發展的主流渠道。一方面物業管理公司還有大量的新盤拓展機會,不需要把精力放在存量房項目獲取上;另一方面,絕大多數業主還是沈默的大多數,大規模替換劣質物業管理公司的浪潮還沒有開始。但我們認為,三到五年之後,新的時代就可能會展開——這就是大量業主更換物業管理服務提供商,存量房物業管理服務市場重定價的時代。


第二階段、價量齊升,存量房重定價和存量在管面積上升


企業通過拓展新房的方式來擴大在管面積,終究有一天會走到盡頭。但這並不意味著物業管理企業發展的盡頭,而可能意味著物業管理龍頭公司快速崛起的開始。我們可能將迎來存量房物業管理服務再定價和重匹配的浪潮。


這一消費升級浪潮未來可能出現,首先是不同物業管理公司服務品質的差異化,且這種服務品質的差異隨著時間推移不斷擴大。


物業管理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行業。最優質的物業管理服務,本身是貼近業主需求,解決業主多種多樣需要的。甚至,好的物業管理服務未必引人關註,但差的物業管理則可能導致業主的投訴。但這種優質管理,本身是需要強大的後臺支持系統,管理服務平臺,管理評判體系和激勵考核機制。尤其是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普及,中小物業公司越來越無法跟上服務進化的速度。




推動存量房再定價,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物業管理直接影響到二手房屋售價和租金。選聘萬科、金地這類優質的物業公司,業主不但在生活上可能更加舒心,在經濟上也可能得到實惠。在鏈家APP的經紀人房評環節,優質的物業公司也常常是存量房的重要賣點。



推動存量房定價,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國的物業管理服務定價,無論從絕對水平,還是從相對房價的水平來說,都和國際上有很大差異。我們相信,隨著消費升級的展開,居民對服務的付費意識會不斷增強。在海外,高端樓盤的月物業管理費常常可以達到房價的萬分之五左右,個別項目甚至可以超過千分之一。但在我國,由於物業管理費的上漲幅度遠遠小於房價的上漲幅度。我國的月物業管理費收費標準歷史上看就不高,只有不到房價萬分之二,最近幾年更是明顯下降,有些樓盤甚至下降到萬分之一以下。




最後,隨著社會進步,業主要求更替物業管理公司的難度可能越來越小。歷史上,物業管理公司的更替是一件令人頭疼的,甚至可能伴隨一些扯皮、打架等惡性事件。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認為更替物業管理公司的難度會越來越小,物業管理的“流氓軟件”屬性越來越弱。


因此,我們認為物業管理行業的競爭,遲早會成為存量房簽約的競爭。拓展新房服務面積的關鍵在服務品質,爭取業主重訂立物業管理合同的關鍵還是在服務品質。公司文化、管理體制、薪酬水平等,往往決定了企業服務品質的高低。我們相信,在新房項目基本瓜分完畢之後,企業會更加重視服務品質的提升,以贏得社會廣大業主的信賴,行業可能進入到精細化能力競爭的階段。


當前,競標存量仍不是行業主流,但部分公司已經開始為此進行準備。例如,綠城服務參與了上海、杭州、蘇州等項目的存量房競標,並獲得了徐家匯核心區住宅。我們認為,一旦這一階段到來,依靠粗放式並購已無可能新增項目資源,則品質必將在行業中起到更加關鍵的作用。


第三階段:收入來源拓展,消費升級背景之下的生活服務集成


當前,優秀物業管理公司已經註意到了增值服務的價值。但在這問題上,我們和市場乃至實業界觀點還有所差別。我們認為,力拼增值服務可能是房地產行業龍頭競爭的第三階段,這一階段距離目前還有比較長的時間。我們認可企業在這個領域培養能力,但卻不認可過於冒進。



我們承認,物業是入口,服務是場景,優質物業管理公司積累大量客戶,收入來源不應該只局限於物業管理費,而可以包含衣食住行,科教文衛等多元化的增值服務。但是,真正成功的盈利模式來自於漫長的實踐。


首先、生活服務價值兌現前提是足夠高質量的基礎服務。必須是在前兩個階段表現足夠優秀的物業管理公司才有可能突破,否則可能只是炒概念。我們認為,如果一個物業公司在報修方面響應不及時,在衛生保潔方面不能讓業主滿意,卻又喜歡向業主推銷各類金融產品,醫療保健方案等,只會讓業主更加反感。


舉例而言,幸福綠城APP定位為生活服務商的APP,但其最醒目位置是業主報修和訪客通行的線上申請。為了避免線上申請可能出現的反饋不及時,該APP在底部最醒目位置則有該小區生活相關幾乎所有重要的聯絡電話。



其次,在增值服務大發展的環節,物業管理行業的規模經濟才會出現。我們認為,在基礎服務階段,物業管理行業是沒有規模經濟的,甚至只有規模不經濟。多管理一些小區,每個小區聘用的保安人員就可以相應縮減?這樣的想法是荒謬的。多管理一些小區,每個小區的業主就願意多付費?這毫無道理。在物業管理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在管面積增加本身不能帶來盈利水平提高,卻帶來管理難度加大。


可是,當我們把增值生活服務納入考量範圍,情況就不同了。只有擁有大量的小區,企業才可能推行業主的空閑車位彼此共享停車;才可能投入一定的資金,開始打造健康護理服務;才可能專門組織力量編寫教材,聘請教師,開展早教服務……絕大多數生活服務的內容如果沒有一定的客戶基數是無法展開的。所以我們認為,是先有規模擴張的第二第三階段,後有收入來源擴張的第三階段。



最後,提供生活服務有可能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整體品質,也可能降低品質。有些生活服務物業管理企業有可能提供,有些則不可能提供。這需要長時間的探索。


物業管理公司的確有可能成為生活服務解決方案的提供平臺,但物業管理公司絕無可能在衣食住行,科教文衛所有方面都擊敗相關領域專業人士。基礎的物業服務和增值服務本身相輔相成。在很多領域,物業管理公司都面臨實力異常強大的競爭對手。例如,很多物業管理公司都有房屋經紀業務,但房屋經紀領域的巨頭鏈家等公司擁有比較齊備的房源系統,目前來看物業管理公司所附屬的房屋經濟機構成交效率明顯低於專業化的房地產中介服務公司。再如,很多物業管理公司涉足代銷金融產品,然而代銷的產品一旦虧損,很可能威脅物業管理公司的品質聲譽。


我們從來不相信有誰可以成為生活服務場景生態的壟斷者,但我們的確相信個別公司可以在個別生活服務的領域有所突破。


我們認為,最適合物業管理企業拓展的生活服務,應該是需要長時間線下互動,持續時間很久,頻次很密集,售後服務要求較高,前期投入較低,專業門檻較低,能夠充分利用社區閑置空間,同時行業內並無全國性強勢品牌,且最合適在社區展開的服務活動。只有耗時較長,頻次較多的服務,物業管理公司才有貼近客戶的優勢(否則客戶可以專門前往專業服務提供商);只有競爭格局尚未明朗,缺乏強勢全國性品牌的服務行業,物業管理公司才有可能建立起專業的信任感;只有前期投入較低,專業門檻較低,物業公司才可能在短期塑造高品質的服務體驗;只有可以利用社區閑置空間,例如一些閑置會所和不適合用來出租的商業,甚至是架空層,物業才有一定的優勢。



另外,優秀的物業管理公司也不一定能成為優秀的生活服務提供商。有些企業可能會錯誤選擇增值服務的突破方向,有些企業則缺乏吸引專業人才的能力。我們相信,最終可以真正成為優秀公共服務提供商的企業會很少。甚至即便是成功的企業,其在生活服務方面順利突圍的領域也很少。但哪怕某家企業只在一個特定領域突圍(比如教育),其業務空間可能也十分廣闊。




通過對物業管理龍頭成長三段論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說,在物業管理企業成長的任何一個階段,最重要的都是物業服務的品質。品質是生產力,品質是宣傳書。只有高品質的企業,才能最終成為物業管理行業的龍頭。


非住宅類物業管理業務簡述


由於歷史原因,非住宅類物業的管理費水平往往遠高於住宅類物業。雖然非住宅類物業的服務內容和模式和住宅物業區別較大,但高質量的住宅物業服務提供商切入商辦物業領域並無明顯難度。我們相信,最近幾年增加非住宅類物業的在管面積,將有利於提升物業管理企業的盈利。以往,寫字樓的物業管理公司多為JLL,CBRE等“五大行”,然而最近幾年萬科、綠城等公司也積極努力試圖進入這一盈利較為豐厚的領域。當然,存量寫字樓更換物業管理公司難度較大,內資物業管理企業仍然主要聚焦於新建寫字樓,甚至特色小鎮,政府公建等領域。


但是,商辦物業管理服務的增值服務發展空間少,這一領域的高價格是歷史形成的,卻並不像住宅那樣還有費率繼續提升的機會。而且,非住宅類物業的市場整體容量也遠不如住宅物業。因此,我們將其視為在這幾年有助於企業錦上添花的重要手段,但不視為企業可以選擇的戰略方向。



海外可比公司簡介


其實中國境內的物業管理公司,在海外發達國家並沒有特別可比的企業。


CBRE等公司其實並不可比。一方面,這類公司聚焦商業辦公領域,很少涉足住宅;另一方面,這類公司的業務涵蓋範圍偏向房地產經紀服務和研究咨詢領域,卻從未聽說涉足細分生活服務領域。我們認為,美國上市公司Service Master(SERV.N)和中國市場上的物業管理服務商有一定的可比之處。我們在此簡單介紹該公司。


Service Master是美國領先的住宅與商業服務供應商,為超過7000個獨立運營、特許運營或許可運營的項目和500萬客戶提供服務。公司旗下品牌包括Terminix(白蟻清除與防治害蟲),American Home Shield(房屋保修),Service Master Restore(災後重建),Service MasterClean(門警服務),Merry Maids(房屋清潔),Furniture Medic(家具修理)和Ameri Spec(房屋檢查)。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5億美元。公司目前市值49.2億美元,公司報表凈利潤1.55億美元,Bloomberg調整後凈利潤2.81億美元。公司2016年PE為31.7倍,根據調整後凈利潤則為17.5倍。Bloomberg給予的盈利預測一致預期為2017/2018/2019年在2016年調整後凈利潤基礎上業績分別增長5%/13%/14%。


該公司有三大業務板塊:Terminix,房屋保修和涵蓋了災後重建、門警服務、房屋清潔、家具修理和房屋檢查等一系列業務的特許經營板塊。與國內物業管理公司管理整個園區並以在管面積為基礎定期收取物業管理服務費不同,Service Master是就某一項專門服務定期收費(這和中美兩國居住方式,相關法律差異有關系)。在經營方式上,國內物業公司雖然會外包一些例如保潔、門衛等服務以節約成本,但大體上是以獨立運營為主,Service Master則采取獨立經營和特許經營兩種模式,將除了除蟲和房屋保修之外的所有服務均授予特許經營權,以便把各項資源更好地集中在市場占有率較高的傳統優勢服務上。


我們認為,Service Master之所以能夠成為領先的住宅與物業服務供應商,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服務專業,客戶保有率高。優質的服務是公司得以長久興盛的根基,Service Master的各項服務都註重提升專業性和客戶體驗。比如,除蟲服務不斷優化操作路徑和時間表、提供移動客戶管理方案,房屋保障服務設有24小時客服中心,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客戶粘性,進而擴大了服務的市場份額。目前Terminix和房屋保障服務的市場份額已分別達到22%和44%。



第二,多渠道拓展客戶,服務下沈。Service Master的服務範圍涵蓋了美國全部50個州和加拿大哥倫比亞地區,對於房地產服務型公司來說,覆蓋範圍過大不利於業務拓展與人員調配。Service Master通過授權經營、特許經營等的方式將服務下沈,既節省了成本,又提高了業務拓展的效率。特許經營人為顧客提供門警、清潔等服務,自負盈虧,公司則負責提供必要的市場拓展支持。特許經營板塊收入主要來源於特許權使用費,該項費用按特許經營人收入的一定比例計提。特許經營業務模式最大的風險在於特許經營人流失或者因提供的服務不達預期而敗壞公司聲譽,因此該種模式成功的關鍵在於公司對特許經營人資質、水準的把控以及為特許經營人開展業務提供足夠的支持。Service Master擁有很多合作超過25年的合作夥伴,特許經營模式運營已較為成熟。


風險提示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風險


在2015年之前,物業管理行業的直接競爭是不激烈的。畢竟各大公司的市場占有率都不高,市場可以視為藍海,企業可以積極擴張版圖,提高服務質量,強化定價能力。然而2015年以後,尤其是2016年下半年以來,各大公司都對物業管理行業更加重視。


未來,龍頭企業之間可能面臨更加直接的競爭。例如,企業在競爭新房項目時競爭,在競標存量房項目時直接競爭,在並購時有競爭。


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確實可能開始影響部分企業的盈利水平,但卻也可能使服務品質更好的企業成長。


人工成本上升的風險


人工成本的上升可能是剛性的,我們認為過分控制企業員工的人力成本也是不可取的。


企業應對這一風險的關鍵,應該是盡可能爭取更高的定價,和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中拓展新的營收來源。


看好高品質物業服務提供商,推薦綠城服務


高質量的服務是看好綠城服務的出發點。公司2016年以來避免管理規模的無效擴張,尤其是避免具有整合難度的並購,反而著力提高服務質量,繼續鞏固綠城品牌在企業和業主中的影響力。目前,綠城服務仍是中國境內最有市場美譽度的物業管理品牌之一。公司較高的服務品質,既是公司和開發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大量承接新房前期物業管理服務合同的原因,也是公司服務想要更換物業管理服務公司並具備一定支付能力的業主群體的憑據,更是公司開始發力生活服務的根基。


維持較強定價能力,毛利率持續上升通道。公司2016年平均物業服務費3.08元/月/平方米,比2015年略有提升。如果考慮營改增因素,實際提升幅度可能更大。一方面公司在管面積的擴大主要來自於交付的新房,因此定價情況較為理想。另一方面公司增加了盈利較好的非住宅物業管理面積占比。因此,2015/2016年公司毛利率始終處於上升通道。我們相信,2017起公司毛利率可能繼續上升。


以拓展新房為主擴大物業管理面積,充足儲備面積決定未來業績穩健增長。公司在2016年底儲備建築面積高達1.19億平方米。我們假設這些儲備面積能在4年內平均轉化為在管面積,則意味著不考慮其他因素貢獻,公司每年就可以新增在管面積僅0.3億平米,相當於公司2016年底在管面積的28%。而且,公司和大量開發企業簽署合作協議,預計儲備面積還將快速增長。另外,公司還開始競標並獲得存量房項目。同時,隨著物業管理權並購市場降溫,公司也可能通過並購擴大在管面積。


積極培育早教等園區生活服務,有所為有所不為。公司並未四面開花,而是門檻較低,投入較少,且業主可能充分信任的早教領域發力園區生活服務。盡管我們在未來三年未必可以看到這種努力在業績上產生巨大回報,但切入廣闊的生活服務藍海可能推動公司天花板大幅提升,也為五年後,新房儲備面積增速受限時,公司再突破埋下了伏筆。


風險提示:公司顧問咨詢業務面臨增速放緩,甚至下降的風險。


盈利預測及估值。我們維持公司2017/2018/2019年0.15/0.23/0.29元/股的盈利預測。


不過,相比2017年初,公司目前的園區生活服務板塊拓展更見成效,且繼續推進了不少開發企業的戰略合作,儲備面積持續提升確定性更強。我們給予公司2017年28倍的PE水平,給予公司4.71港元/股的目標價,當前價3.51港元/股,維持公司“買入”的投資評級。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803

掃地機器人能否成為未來智能家居入口

初春的波士頓,路邊還有一些殘雪。藍天白雲下,松樹林已在寒風中舒展蒼翠的枝葉。

科林·安格爾在窗邊,抱起一款最新的掃地機器人,微微一笑。28年前,他創立的iRobot公司如今已是全球掃地機器人行業的領軍者。不過,他向第一財經表示,公司仍處創業階段。

未來,掃地機器人將在智能家居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也吸引了眾多競爭者加入。作為全球最大的掃地機器人市場,中國去年就新增了數十個品牌。安格爾認為,中國是iRobot目前在全球唯一沒有取得領先地位的市場,“我們會增加投入”。

 

中國市場的挑戰

據GFK向第一財經提供的數據,中國掃地機器人的零售量過去五年平均複合增速達到51%。至2017年,掃地機器人占中國吸塵器總體市場的份額已達37.3%,在線上渠道這一占比更高達44.7%,而全球掃地機器人在吸塵器總體市場的占比僅為11.3%。

不過,去年中國市場主要由中低端產品驅動增長。GFK的數據顯示,2017年在中國市場,2000元以下掃地機器人在該品類新產品零售額的占比達82%,零售量占比更高達95%。像小米將掃地機器人的價格拉低至1600元以下。

對此,身為iRobot董事長兼CEO的安格爾表示,iRobot鎖定高端市場,追求價值而不是低價競爭。據悉,iRobot的掃地機器人在中國市場的定價主要在2500元以上。

目前iRobot在中國掃地機器人市場的份額排在中國本土企業科沃斯之後,位列第二位,中國是其在全球唯一沒有取得領先地位的市場。

不過,被寄予厚望的中國市場,增速正在放緩。iRobot的首席運營官Christian Cerda告訴第一財經,2017年美國掃地機器人市場的增速是中國市場增速的兩倍,美國市場的增速高達56%,而且購買者主要是新用戶,而中國市場的增速僅約23%。

從市場滲透率看,Christian Cerda說,美國掃地機器人市場的滲透率已達到10%~11%,而中國掃地機器人市場的滲透率則在5%以下。

Christian Cerda認為,掃地機器人是新興品類,中國市場目前由中低端產品驅動增長,低價產品沒有給用戶帶來良好體驗,影響了消費者口碑,導致增速放緩。從這點看,“我們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加強本土化研發

如何應對中國市場的挑戰?iRobot將加強本土化的研發和運營。

首先是擴展產品線。目前,iRobot在中國市場的產品主要有兩類,掃地機器人和擦地機器人,它針對北美市場的屋頂水槽清潔機器人等產品並不適合中國市場。而科沃斯已推出擦窗機器人“窗寶”。安格爾表示,“擦玻璃是一個很好的應用場景,其他不便說了。”

其次,為了推出更適應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iRobot將強化本土化研發。由於產品面向全球市場,iRobot的掃地機器人強調各地市場的適用性,包括美國的大房子、日本的榻榻米等。“我們很多競爭對手,包括許多中國企業,產品沒有針對地毯清潔的功能,我們希望我們的產品高標準,滿足世界各地的需求。”Christian Cerda說。

不過,Christian Cerda透露,iRobot正在研發針對中國市場的消費機器人產品。

事實上,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掃地機器人市場,還是全球最大的掃地機器人生產基地。iRobot的掃地機器人正是在中國生產的,所以也要進一步充分利用中國的供應鏈資源。

目前,iRobot的研發中心在美國波士頓總部,同時在美國矽谷設有軟件研發機構,在廣州則有工程制造方面的研發。Christian Cerda說:“我們許多的工程研發放在中國,在廣州設置了創新中心。”

在營銷方面,與iRobot在美國、歐洲、日本采取直銷的模式不同,它在中國將繼續采取經銷商模式。Christian Cerda表示,這取決於品牌成熟度,目前iRobot在中國市場的業務還沒有成熟到可以做品牌直銷。“中國市場有特殊性,線上電商平臺系統複雜,中國地理面積大,直銷難以全面覆蓋,所以未來幾年,我們仍會很依賴經銷商。”

與此同時,iRobot會繼續聚焦高端的細分市場。生產都在中國,而且掃地機器人的核心部件傳感器的生產商又是向社會開放供貨的,憑什麽來支撐品牌溢價呢?

iRobot技術副總裁Chris Jones告訴第一財經,掃地機器人的關鍵技術,一是傳感器,二是軟件,三是算法。它們的傳感器包括多種方式,上面的攝像頭感知家庭環境的豐富細節,輪胎里程計感知距離,還有陀螺儀。軟件要高效地讀取、整合傳感器發來的各種數據。通過算法,掃地機器人自動制訂清潔的最佳路線和方案。

“我們在汙垢探測、運動能力、利用傳感器反饋信息等方面,都有獨到技術。”Chris Jones說,iRobot在全球有1000多項專利,2017年研發投入1億美元,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達12%。“我們不會進行專利授權,要保持行業內的技術領先。”

Christian Cerda告訴第一財經,公司會向供應商定制一些傳感器,即使硬件被模仿,軟件和算法也不容易被模仿。

技術專利已成為公司的一個“武器”。2017年,iRobot曾在美國發起掃地機器人的專利調查,針對的對象包括多家中國企業,現已與一半被訴對象庭外和解,余下訴訟還沒結案。

搶智能家居入口

安格爾認為,掃地機器人是未來智能家居的入口,因為它是移動的設備,所以可以為家里其他智能家電提供空間信息。他透露,繼與谷歌、亞馬遜合作之後,Roomba掃地機器人還與天貓精靈合作,在中國也可以實現智能語音控制,未來將可以接入成百上千的智能設備。

與第一代由智能手機聯接、第二代設備之間互聯但仍由人控制的智能家居相比,安格爾最感興趣的是第三代智能家居,即智能設備能夠自我編程、自動制訂最優的服務方案。未來十至二十年,老齡化社會到來,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家庭服務機器人可以有更大的作為,幫助人們獨立生活,比如到廚房的冰箱里去拿一杯冰水。

為了實現這一令人興奮的遠景,iRobot近年陸續剝離了軍用機器人、商用機器人、安防等業務。安格爾坦言,業務聚焦,可以使公司在家庭服務機器人領域的研發加速。

2017年,iRobot的營業收入達到8.84億美元,同比增長34%。安格爾說,從全球看,機器人行業較小,“我們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機器人公司,預計2018年營收將超過十億美元,但與谷歌、亞比遜、小米等相比,我們還是很小的公司。”不過,隨著消費機器人市場的成長,他預計iRobot未來三年每年的營收都將增長超過20%。

未來智能家居,比拼的不只是硬件,還有軟件和生態。安格爾透露,iRobot正不斷加強軟件能力,以前每八個工程師中有一個軟件工程師,現在每三個工程師中就有一個軟件工程師。而Roomba的用戶約八成對在手機上看掃地機器人反饋的家庭地圖感興趣。

“美國機器人行業的生態環境成熟,因已有成功企業,風險投資專註機器人、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公司。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中國,大疆無人機取得成功,許多風投投資到中國消費機器人公司,所以美國、中國是兩個消費機器人行業做得好的國家。”安格爾說。

中國掃地機器人市場已湧現了上百個品牌,除了科沃斯、小米等,還有海爾、美的等綜合性白電巨頭,以及眾多中小企業。Christian Cerda表示:“這麽多中國品牌,帶動了中國市場的火熱及消費機器人的進化,因為我們的生產和部分研發在中國完成,這讓我們有更多傳感器可以選擇、更多工程師可以招聘,所以中國市場的增長對我們有益。”他預計,中國掃地機器人市場的爆發可能還要兩三年。

(實習生何銘亮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9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