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獨家|王夢秋回應清晗基金成立始末:和鹿晗是純商業合作

清流資本、新希望集團、鹿晗聯合成立清晗基金的消息近日引爆社交媒體,2月8日,清流資本董事總經理王夢秋接受第一財經獨家專訪,對於清晗基金及其所投項目受到的矚目和質疑進行回應。

鹿晗參與出資但暫不參與投資決策

新成立的這只清晗基金目前已經完成首輪募資,主投天使到A輪的項目。LP包括新希望集團、清科集團母基金、華視影業以及若幹自然人。

工商資料顯示,拉薩草根合創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占股約46%,清晗高源投資公司占股約15%、華視占股約14%,此外,包括高蘇堯在內的四個自然人股東,總的股份比例約為25%。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鹿晗的確是該只基金的合夥人之一,參與了出資,但是在GP層面,無論是鹿晗本人還是其團隊,暫時不會參與到基金投委會的決策中,即不參與具體的項目投資過程,基金的GP目前還是以獨立的專業投資團隊為主。

官方披露,清晗基金將主要投資於能順應年輕一代生活方式及消費升級需求的早期內容制作團隊、媒體及平臺,扶持更多年輕的文化內容創業者。

上述幾個方面實際上也是清流資本一直關註的領域。既然投資領域有重合之處,對於兩家基金的負責人王夢秋來說,如何處理好雙方的關系也是比較重要的。她表示,兩家可能會合投一些項目,但也有一些差異:比如純內容項目,清流不會投,而清晗會重點關註,如漫畫,垂直內容的自媒體,短視頻等。

清流資本董事總經理王夢秋

投資關註點

之所以將清晗基金定位於年輕人的消費產品、社區和文化,也在於王夢秋看中了這個垂直群體的消費能力。

她分析到,在對面向垂直人群項目的投資中,要按照不同的特征對人群再進行細分,沒有一定特征的人群變現是很困難的。只有人均產生價值比較高,或者人群基數比較大的項目,未來才可能產生一定的市場規模。

王夢秋認為,中國人消費觀點的升級剛剛開始,特別是年輕一代,正在產生自己獨特的消費文化。特定的人群在進行消費品的選擇時,是需要被引導的,同時,一些新興的、個性化的品牌也正在起來,這些品牌和人群都需要一個為他們定制的圈子。

電商“密扇”是清流投資案例中非常個性化的項目,也正是從這個項目開始,王夢秋有了打造一只新基金的想法。

“垂直細分產品有一個問題,如何找到它對應的人群?因此針對垂直人群的媒體和內容是有存在價值的,投消費就一定要關註與消費相關的內容、文化,所以我們才向外去找有這方面‘勢能’的合作夥伴。”

從這個角度來看,實際上可以把清晗理解成為清流一個延伸,面向年輕群體的項目近年來已經成為各大VC爭奪的焦點,那麽,此前聚焦於TMT的清流在這個戰場中並不具備優勢,與其一步步打入年輕創業者的圈層中,不如另起爐竈一只有年輕偶像參與的基金那麽有辨識度、高效。

回應“親媽粉”:純商業合作

在清晗基金成立的消息發布後,王夢秋這位鹿晗粉絲中最著名的“親媽粉”,被戲稱追星到了一定的境界。

“我更重要的身份是專業投資人,這一次和鹿晗是專業人士之間純商業的合作。”對此,王夢秋回應到。

鹿晗

那麽,三家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幾方商業合作的範疇具體包括哪些呢?

王夢秋表示,清流資本的團隊早前對年輕人的消費升級做了長期的研究,但是發現這個領域和自身擅長的TMT投資邏輯並不相同,要找到好的項目,就需要有這方面資源的合作方加入,基於此,清流就和新希望以及鹿晗工作室進行了接觸,新希望也一直有在該領域進行投資的意願。

對於鹿晗來說,投資收益雖然現階段不是他所看重的,但進入投資圈也可以是其職業生涯一個長遠的布局。這不是他第一次出現在投資圈,此前也曾以股東的身份入股跨境電商“達令”並擔任董事一職,鹿晗當時稱自己有興趣學習投資。於是,三方一拍即合。

“鹿晗是一塊磁石,我們並不是看中其粉絲效應,而是他自帶的勢能,作為現象級的年輕藝人,鹿晗本身就代表了90後的潮流文化,可以吸引到優質的項目和創業者來找我們,”王夢秋說道,“但是,鹿晗可能並不會成為被投項目的代言人,也不存在為某個項目背書。”

回應項目涉黃:不是色情APP,但應加快叠代

就在公眾期待清晗基金的被投項目亮相時,卻被爆出其投資的第一個項目“涉黃”,在某種程度上給這只新成立的基金帶來了壓力和挑戰。

對此,王夢秋回應到,“假裝情侶”絕對不是色情APP,因為這個項目還處於初期階段,本身產品還在打磨,遇到了所有UGC社區都遇到的內容控制問題,項目後續會快速叠代,接受和歡迎公眾的監督。

她認為,UGC社區存在的這種現象,實際上是其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因為有了明星的勢能,這個現象就被放大了,基金也會對此更加重視。

之所以投資這個項目,王夢秋也表示,是因為中國年輕群體的陌生交友需求沒有被滿足。中國傳統的社交網絡和美國非常不一樣,每個人都是點狀的,沒有往外延展。而現在年輕一代的交友方式正在發生變化,就像90年代很火的一部美劇《Friends》里所呈現出來的狀態,基金思考的是這種模式在網上怎麽能呈現出來,包括如何實現女性在交友上和男性的平等,才有了對於上述項目的投資。

 

明星頻頻涉足創投 風險管控力度需加強

記者 何天驕

當紅明星鹿晗躺槍了,其最近發起的一個創投基金被指涉色情,引起輿論一片嘩然。2月6日,清流資本聯合偶像藝人鹿晗等宣布,共同成立清晗基金,該基金主要是針對新生代文化消費內容行業投資的基金。然而,就在基金剛宣布成立不久,就被傳出該基金投資的第一個項目“涉黃”。多家媒體發現,該基金投資的首個項目——一款名為“假裝情侶”的手機應用上有情色社交的嫌疑。清晗資本發給第一財經的聲明中稱,情色問題其實是網絡以及社交產品上一直令人非常頭疼卻一直得不到根治解決的問題。網絡問題是每個網絡平臺和App都會有的,單憑媒體的截圖就草率定義一款App的產品屬性,無異於管中窺豹。

作為社交應用軟件,很多都被指責發展初期涉嫌色情,最知名的要數陌陌了,只是這款假裝情侶的社交軟件上有大量未成年人,在情色方面恐怕需要更加嚴格地管控。事實上,近年來,借助明星的品牌效應,很多投資公司與明星合作成立了明星創投基金,一些創業公司為了獲得明星的知名度加持,也願意讓明星基金來投資,這更加促進了大量娛樂明星進入創投圈,不過,由於明星缺乏足夠專業知識,在投資過程中風險把控能力稍弱,需要引起警惕。

“假裝情侶”涉嫌情色

公開資料顯示,清晗基金將主要投資於能順應年輕一代生活方式及消費升級需求的各類早期內容制作團隊、媒體及平臺,旨在扶持更多年輕的文化內容創業者。

據媒體報道,該基金首個投資的項目假裝情侶存在一些輕度色情圖片以及性暗示。記者發現,的確存在一些輕度色情的內容,但尚未到觸及法律的地步。不過,該社交應用有大量用戶是年輕人,其中不少自稱是未成年人,因此,作為一款有不少未成年人活躍的應用,在情色方面無疑需要更加嚴格管控。

記者聯系了清流資本,清流資本提供了清晗基金發言人Amy的回應,“假裝情侶”是一款面向年輕人的興趣社交社區產品,更側重於探索年輕群體喜歡的輕社交、重社群場景的互動玩法,通過遊戲、興趣社區等,力求打造最流行、最好玩的年輕人興趣社區平臺。

對於涉嫌情色問題,清晗基金方面認為,情色問題其實是網絡以及社交產品上一直令人非常頭疼並一直得不到根治解決的問題,一般通過機器的技術手段加強過濾違規內容和用戶,另一方面則是通過人工審核和舉報的方式進行及時的刪除。假裝情侶是早期企業,產品增長的速度帶著團隊在拼命往前跑,希望在融資後能投入更多人力和技術力量在內容質量上,也歡迎大家的監督,一起建設優質的新型社交網絡環境。

鹿晗“躺槍”

在清流資本發布的宣傳稿件中一再提及鹿晗,清流資本方面表示,鹿晗是清晗基金的合夥人,但公開資料卻沒有鹿晗的身影。

工商信息顯示,清晗基金的股權結構中,其股東成員包括7個,其中3家為企業單位:拉薩經濟開發區草根合創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出資3000萬元,持股比例46.15%)、寧波梅山保稅港區清晗高源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出資1000萬元,持股比例15.38%)、華視娛樂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資900萬元,持股比例13.85%);另外4名出資股東分別是高蘇堯、陳春連、李昕昊、盛希泰。

文化投資基金葉蓉投資創始人黃歷表示,高蘇堯是鹿晗的中學同學、好朋友,鹿晗在這個基金中更多是起到廣告、宣傳作用。

而另一位投資公司負責人表示,鹿晗很可能是找人代持,甚至只是掛個名而已,本身並不參與實際業務。因此,投資假裝情侶的具體事務鹿晗應該不會親自參與。“在社交應用中,涉及色情是很多社交應用的通病,等到做大了之後再洗白,例如陌陌。因此社交應用涉嫌色情的事件屢屢出現。”該投資公司負責人表示。

明星基金屢見報端

高樟資本創始人範衛鋒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鹿晗很聰明也很努力,而且還有這麽大知名度,作為基金的發起人來說,對基金未來發展具有很大的幫助。而且這個基金投資的是內容創業領域,目前內容創業還處在發展早期階段,前景非常廣闊。”

目前,內容創業已進入到一個比此前更好的時代,目前大量資本正在進入,自媒體融資估值在不斷飆升。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宣布獲得過單輪超1000萬元融資的“自媒體”項目有37家。早期投資單輪額度超過1000萬元的項目,估值多半在1億元以上:羅輯思維估值13.2億元、同道大叔賣掉同道大叔套現1.78億元、12缸汽車1.5億元、一條視頻1.5億美元等。與此同時,大批優秀作者、媒體人加入到內容創業的行列。

事實上,近年來,明星參與創投基金的事情屢見報端,2014年7月,李冰冰、黃曉明、任泉宣布涉足互聯網創投圈,創辦“Star VC”,這應該是最早的明星創辦基金的案例之一。

Star VC成立沒多久,2015年6月17日,黃曉明的妻子、Angelababy跨界成為投資人,成立創投基金AB Capital。其首批投資項目為洋碼頭和Heyuice。

演員鄧超也玩起了投資,2014年8月鄧超開始跨界IT當投資人,參與了360主推的“蒲公英創業計劃”,投資手機App,和導演俞白眉一起擔任創業導師。此外,胡海泉、趙薇等明星近年來均在投資界叱咤風雲。

對於越來越多的明星往投資圈跑,黃歷向記者表示:“目前投早期項目的基金挺多的,好的標的很難投得進去,項目方在融資時會考慮,投資者除了錢以外,還能給企業帶來什麽資源或增值服務。明星投資人自帶流量,對於項目有免費品牌宣傳的作用。所以,基金發起人願意找明星作為基金出資人,以便爭取更多優質項目投資權。”

以鹿晗為例,2014年12月12日,鹿晗一條只有三個字的微博“嗨,達令”,一夜之間轉發和評論幾十萬。2015年6月,鹿晗就正式成為“達令”董事會成員,達令的創始人齊燕也承認,鹿晗對於公司的價值遠不在於其背後600萬粉絲帶來的銷量。不過,明星缺乏足夠的專業投資經驗,以及投資對明星藝人的名聲可能會帶來一定的風險,例如這次假裝情侶鹿晗“躺槍”,恐怕以後有明星參與的基金投資需要多加一項調查,明星聲譽風險評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904

樂視體育失亞冠中超始末:1.8億欠款引發的蝴蝶效應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14/161845.shtml

樂視體育失亞冠中超始末:1.8億欠款引發的蝴蝶效應
棱鏡 棱鏡

樂視體育失亞冠中超始末:1.8億欠款引發的蝴蝶效應

最近這段時間,樂視體育的員工們,正在一波一波入職蘇寧體育。

本文由棱鏡(微信ID: lengjing_qqfinance)授權i黑馬發布。

最近這段時間,樂視體育的員工們,正在一波一波入職蘇寧體育。這是樂視體育接連失去亞足聯旗下版權和中超版權的後遺癥之一。

落幕於半月前的那場版權爭奪戰,直接導火索皆因樂視體育一筆2675萬美元(約1.85億元人民幣)的亞足聯版權費逾期。牽一發而動全身,整個樂視生態閉環中的視頻基因遭到重挫,體奧動力獲得中國足球賽事版權大滿貫,蘇寧體育接力樂視體育,成為冉冉升起的體育版權巨擘。

中國體育版權江湖的格局繼續被改寫著,故事重新開始。

樂視體育“不僅在跑,而是在飛”

將時間拉回到一年多前,當時負責海外市場版權副總裁於航曾透露:“一年的時間完成250個項目以上的簽約,基本上意味著我每天都在簽合約。”彼時,A輪融資8億人民幣的樂視體育在賽事版權市場風頭正勁,手握歐洲五大聯賽、歐冠及未來CBA兩個賽季的轉播,且正在啟動B輪融資正在進行。

在亞足聯旗下版權的爭奪中,樂視體育最終憑借最高報價擊敗了體奧動力、歐迅體育等眾多對手,笑到最後。2015年10月28日,樂視體育宣布以將近1.1億美元的價格,買下2017-2020年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媒體版權和信號制作權——包括2019年亞洲杯、2017—2020亞冠聯賽、2018年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決賽(即12強賽)等12類、共計1000多場比賽。

樂視體育簽約亞足聯當天,體奧動力這家自甲A末(即2002年)就成為中超公司合作夥伴的體育產業大鱷,也與中超進行簽約,以80億元的天價拿下中超五年(2016-2020年)全媒體版權及信號制作權。

業界的共識來看,國內體育賽事四大頭部資源分別是中超、CBA、北京馬拉松和中國網球公開賽,而真正具備持續創收價值的,其實是CBA和中超。

拿下亞足聯版權之後,蒙眼狂奔、大肆收購版權的樂視體育也不得不覬覦體奧動力手中的中超版權這一頂級IP。

“在簽約體奧動力之前,樂視體育的CBA版權並非獨家,中超版權又是缺失的。而且,中超的上座率排名世界前五,同時屬於《中國足球深化改革方案》中核心部分的內容。不管是從經濟效益還是政治要素考慮,樂視體育都必須在自身的戰略布局中,落下中超這塊重要棋子。”一位樂視體育前員工回憶,在樂視體育與體奧動力談判階段,他們就已在員工私下聚會的飯桌上達成共識——“樂視體育如果連中超都不拿的話,那就別做體育了”。

體奧動力董事長李義東在與樂視體育談判之前,同樣對這場合作心里有數。

“我已經確定,我拋出去這個球(中超版權),樂視(體育)一定會接。” 2016年4月,李義東對懶熊體育坦承,他掂量了體育界的眾多新媒體公司,在中超方面有著強烈企圖心,又夠膽放手一搏的,“非樂視體育莫屬。”

2016年2月23日,樂視體育成為體奧動力80億元天價版權的第一位接盤者,宣布以兩年27億元的價格獲得中超2016和2017賽季的新媒體獨家轉播權。

曾經的“無樂視不中超”

一年後,中超IP就旁落蘇寧

好的故事總能吸引資本的註意。在一個多月後,樂視體育完成B輪80億元的融資,估值高達215億元。其創始人雷振劍如是形容樂視體育彼時的狀態:“不僅僅是在跑,而是在飛。”

一筆1.85億的亞冠欠款 引發的多米諾效應

一年多後,狂奔中的樂視體系遭遇資金鏈危機,樂視控股高層對於中超、亞足聯等版權之於樂視體育的價值認知,已經發生變化。這亦可從白衣騎士孫宏斌的一段發言中窺得一斑。

2017年1月17日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孫宏斌,這位緊急馳援樂視150億元的融創中國董事長直言:“體育今年就不用買中超了,中超十幾個億我覺得沒有意義,不買中超就挺好的,或者其他的貴的就少買點,一年有一萬場直播,沒有中超也沒關系。”

對樂視體育購買中超版權的想法,

賈躍亭、孫宏斌在內的樂視控股高層並不支持

受困於資金壓力,當時的樂視體育接連在ATP、英超、中超版權上出現欠款問題。

騰訊財經了解到,盡管樂視體育一直強調中超是其最為核心的賽事版權資源,但受困於整個樂視體系資金危機,2017年初,樂視體育已經確定了不會再繼續執行中超2017年13.5億的獨家版權。

最終,在體奧動力斡旋下,2017賽季中超新媒體版權采用分銷模式,其格局基本確定為:蘇寧體育及樂視體育均出資5億元,獲得(PC+移動+OTT)全場次新媒體賽事版權。另一家新媒體平臺出資2.5億元到3億元中間,獲得(PC+移動)全場次新媒體賽事版權。

就在三方分銷合約細則即將達成之際,一場關於亞足聯版權付款逾期的意外事件,成為第一枚倒下的多米諾骨牌。隨後發生的連鎖反應讓各方重新思索自身定位和方向。

按照樂視體育與亞足聯四年近1.1億美元的版權協議,2017年1月1日,樂視體育需交付總計2675萬美元(約1.85億元)的第一年版權費用。盡管其已經在簽約時繳納了極少一部分費用,但第一年的版權費卻一拖再拖。

2月21日和22日,亞冠首輪廣州恒大、江蘇蘇寧、上海上港比賽開戰,樂視體育進行獨家直播。隨著中超球隊首輪紛紛告捷,樂視體育高調宣布其獨播數據:“共有2000萬球迷通過樂視體育全終端收看了亞冠首輪比賽,新增會員收入,更是突破了750萬元。”

中超球隊全勝的戰績,讓獨播的樂視體育獲得了龐大的用戶群,但這依然擋不住亞足聯發出的解約函。

體奧動力微信公號28日發出的獲亞足聯版權的官宣——“北京時間2月24日,體奧動力與亞足聯及拉加代爾體育達成合作協議……”。以此推測,在樂視體育獨家直播完首輪亞冠後的第二天,即2月23日,或為亞足聯向樂視體育發出解約函的具體時間。

在中超版權尚未敲定的情況下,亞冠、12強賽等亞足聯版權對樂視體育來說至關重要。一旦失去,輕則對樂視體育付費會員產生利益損害,重則影響公司估值、正在進行的B+輪融資等,甚至傷害到整個樂視生態體系賴以生存的視頻基因。

因此,樂視體育希望低調處理此事:不再尋求亞足聯獨家版權,卻希望保留部分版權權益,並借此答應上述關於中超版權的三方分銷合約細則。為此,在2月23日收到解約函之後,樂視體育迅速籌集資金,提出補繳逾期欠款等解決辦法。

但亞足聯並不“買賬”。一位知情人士向騰訊財經表示,面對樂視體育提出的補救措施,一直以保守著稱的亞足聯變得愈加審慎。在亞足聯看來,自2009年就與其在亞冠、世預賽版權分銷與信號制作合作的體奧動力,顯然是更合適的合作夥伴。

與此同時,體奧動力也願意接盤。獲得亞足聯版權意味著體奧動力將獲得中國足球賽事版權的大滿貫,此前其已經擁有中超聯賽、中國之隊系列比賽、中國足協杯以及超級杯全媒體版權。此外,在確定接盤亞足聯版權之前,體奧動力至少已經找到蘇寧體育這一買主,作為自己轉銷的新媒體平臺。

亞足聯為了顯示出誠意,並未在價格上要求更多。騰訊財經獲悉,此次亞足聯並未選擇將賽事版權在中國版權市場進行公開招標,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是按照此前樂視體育購買的價格(近1.1億美元)將版權賣給體奧動力。與之對應,對於亞足聯提出的包括央視播出、提高制作水平等條件,體奧動力也一並接受。 

一則外媒爆料

最終讓蘇寧下決心入局

從俱樂部到媒體平臺,電商起家的蘇寧迅速搭建起了一個龐大的體育帝國 

亞冠的版權變更原本在低調、慢慢推進當中,直到2月27日下午,一則新聞的意外出現,將與亞冠版權有關的各方推向了前臺,並加速了變更的節奏,直接影響到中超版權歸屬問題。

2017年2月27日下午,路透社報道援引知情人士說法稱,亞足聯已終止與樂視體育為期四年的賽事轉播合同,原因是樂視體育未能支付最近到期的一筆分期付款。

在路透社爆料的當天下午,樂視體育似乎首先站了出來。

一則樂視體育否認合同被取消的聲明通過第三方流傳於網絡間,該聲明包括三點核心內容:與亞足聯合同並不屬實,合作仍在順利進行;央視將轉播2017年度亞冠全場次比賽;“已獲得2017年度中超聯賽全場次直播的權益,包括PC、移動和OTT端等互聯網平臺。”對於該聲明,樂視體育公關部不置可否,只是對騰訊財經表示稱:“我們在了解情況,有消息第一時間回複。”樂視體育的聲明盡管僅流傳於網絡,但卻清楚了顯示出了不願放棄決心。

樂視體育的堅持、28日上港隊亞冠比賽迫在眉睫等因素,也讓一直在猶豫是要亞足聯獨家還是部分權益的蘇寧體育做出了最後的決定。

當天晚上,包括任峻、劉軍、楊洋在內的蘇寧體育高管團隊終於下定決心——蘇寧體育鐵定要獨家拿下亞足聯版權,不再選擇分銷予樂視體育。

第二天(即28日),體奧動力董事長李義東飛往亞足聯總部吉隆坡,正式與亞足聯簽約。隨後,亞足聯官網與體奧動力官方微信公號當日午間分別確認這一合作,央視隨後也加入轉播亞冠行列。

當天午後,樂視體育通過其官方微博聲明自己已經出局的事實:“樂視體育接到亞足聯通知,雙方此前簽訂的關於亞冠、十二強賽等賽事的版權合作終止。今年,大家將不會在樂視體育的平臺上看到相關比賽的直播。”

“中國體育風起雲湧,道路漫長,留給所有人的時間都很長。”當天早上,樂視體育聯席總裁劉建宏在朋友圈如此寫道。

十天內,樂視體育接連失去亞足聯、中超版權

樂視體育在失去亞足聯版權之後,試圖保住中超版權。未經樂視體育官方證實的消息顯示,賈躍亭與孫宏斌的態度如出一轍,不再支持樂視體育對中超版權的野心。

3月2日,一切塵埃落定,騰訊財經獨家確認,蘇寧旗下的PPTV聚力體育將取代樂視體育,成為2017賽季中超新媒體獨家合作夥伴,擁有(PC+移動+OTT)全部240場的新媒體轉播權,價格為13.5億元人民幣。3月3日,體奧動力與蘇寧體育先後官宣確認此事。

十天內接連痛失亞冠、中超,這場版權爭奪上的滑鐵盧,現在無法評估對其公司業務及戰略、融資估值等方面的影響。騰訊財經試圖聯系樂視體育高層對這一系列問題置評,未獲回應。

知情人士透露,蘇寧體育則進一步放大自身對中超版權的野心。他們在獨家拿下亞足聯版權之後,決定放棄原來的多方分銷合作中超版權的方案,獨家從體奧動力手中買下2017賽季中超獨家版權。

彼時,在討論賽事版權買賣生意的同時,蘇寧和體奧也打算在資本層面進行合作。按照市場傳言,黎瑞剛旗下的華人文化產業基金將所持的56%股份,部分轉讓予蘇寧,蘇寧則成為體奧的重要股東。目前,據騰訊財經了解,此項資本合作的細則並未得到最終確認。

蘇寧體育,這家新晉的體育產業巨頭,在收購江蘇舜天俱樂部、控股國際米蘭、收購龍珠直播、參投懂球帝等等動作之後,在以足球為中心的體育產業板塊中,在賽事版權領域又一大手筆投資。

在西甲版權運營為業界詬病的情況下,留給蘇寧體育思考的問題依然很多,比如如何更好地運營版權,提升制作水平進而夯實版權價值;如何吸引付費用戶,版權價值如何變現;體育版塊如何與其他五大板塊協同發展等等。

樂視 賈躍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461

創紀錄,半小時暴跌85%!輝山乳業恩仇錄始末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4/162116.shtml

創紀錄,半小時暴跌85%!輝山乳業恩仇錄始末
三錢二兩 三錢二兩

創紀錄,半小時暴跌85%!輝山乳業恩仇錄始末

2017年3月24日上午,在香港上市的輝山乳業(6863.HK)短短半小時內突然暴跌85%,創下港交所最大跌幅。

本文由三錢二兩(微信ID:ThreeQian)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錢偉大。

2017年3月24日上午,在香港上市的輝山乳業(6863.HK)短短半小時內突然暴跌85%,創下港交所最大跌幅。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417

這是個歷史性的一刻,請大家牢牢記住,日後好有吹牛的資本。

那麽到底發生了什麽?

早在3月3日,我們三錢二兩(ID:ThreeQian)就專門發過文章分析輝山乳業,今天就趁著這個機會,把事情始末從頭到尾給大家擼一遍。

請拿好小板凳和瓜子,here we go!

被渾水瘋狂做空兩個月後,

輝山乳業:哦。

2016年的12月16日和19日,著名的做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接連發布了兩篇做空輝山乳業(6863.HK)的報告,導致後者一度在16日上午緊急停牌,當日股價下跌2%至2.75元。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422

同一天的夜里,輝山乳業就發布了澄清的公告。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426

渾水過往的戰績就不多談了,這里我只舉一個例子:曾經被渾水做空的東方紙業(美股代碼:ONP),當年直接被幹得不省人事,這麽多年來就再沒醒過。。。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431

那麽輝山乳業又是如何惹上渾水的?

1. 

輝山乳業是一家覆蓋全產業鏈的乳制品公司,業務涉及草料種植、奶牛養殖、液態奶和奶粉的生產及銷售,於2013年在香港上市,目前公司市值為383億港幣。

由於公司紮根於遼寧省,長期身處南方的我並沒有聽過他們的產品,知道的同學可以出來吼兩聲。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435

在早期,輝山乳業就是自己養養牛,擠擠奶,順帶倒騰點農產品,業務很天然,很小清新。

截止至2016年9月30日,公司的牛群規模已經達到20萬頭,絕對的養殖大戶。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439

年收入也有望達到50億人民幣。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443

但到了2011年,突然畫風一變,開始涉足液態奶的領域,並於次年開始銷售奶粉,業務不斷向下遊延伸。如今液態奶已經成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占總收入的69%。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447

2011年到底發生了什麽?

根據招股書,輝山乳業在2011年開始聘請一家外部的公司為其加工液態奶產品。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451

圖中提到的“沈陽乳業”,由輝山乳業董事長楊凱和其夫人共同持有,現在每年租點房子和土地給輝山乳業,低調了許多。

2.

輝山乳業在業務上不僅成功轉型,賺錢更是賺得飛起。根據彭博,公司過去12個月的經調整的利潤率為11%,而伊利和蒙牛分別只有8.6%和4.0%。

暴利的背後是我們的主角之一:苜蓿草。

在奶牛養殖這個行當里,飼料占成本的60%至70%,其中草料占飼料的60%,而苜蓿草正是重要的草料,能夠提高產奶量和奶里面的蛋白質水平。這玩意大量依賴進口,並且很貴,一噸要400美元。

輝山乳業的牛逼之處說出來也很簡單,就是自己種苜蓿草。公司擁有國內最大的苜蓿草生產基地,根據年報顯示,2014財年收割了14萬噸的苜蓿草,一噸只要92美元。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455

我們來算一筆賬:納入節省的運輸費,再按照6.2的匯率計算,一年就省下來 [(400-92)*6.2+600]*140,000 = 3.4億元人民幣,占當年凈利潤的27%(不考慮稅收)。

這讓別的奶牛養殖商怎麽玩?

自己種苜蓿草這麽天才的idea都能想到,我個人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但偏偏就有人心生嫉妒,正是前面提到的做空機構渾水。

在渾水的做空報告里,第一個集中火力攻擊的點正是苜蓿草,經過長達數月的明察暗訪之後,他們發現輝山乳業其實一直從一家名為Anderson Hay & Grain的公司大量進口苜蓿草,還拍了照片。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459

當然輝山也不是吃素的,在澄清公告里給予了有力的回擊。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503

那麽問題來了,假設輝山乳業真的從第三方大量進口苜蓿草,那利潤怎麽還這麽高?

關於這個問題,渾水祭出了第二個大招,宣稱輝山乳業通過虛增牧場的資本支出,從而將高額的運營支出移出利潤表(不明白的同學可以百度“資本支出 空格 造假”),涉及金額高達9至16億人民幣。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507

當然,輝山乳業依然在澄清公告里給予了有力的回擊。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511

整個做空報告影響最大的就是上述這兩個問題,其他的小問題略去不談。

3.

在渾水發布做空報告的同一天,輝山乳業董事長楊凱增持了近2,500萬股,所以我們看到股價在當天拉了根長長的下影線。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515

12月19日,楊總再次增持2,100萬股,很穩。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519

之後輝山乳業的股價一路走得四平八穩,與當年東方紙業的遭遇有著天壤之別,同時渾水的內心是崩潰的。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525

實際上,如果我們比較伊利股份、蒙牛乳業、現代牧業和中國聖牧的股價,輝山乳業(下圖白線)簡直穩過頭了。。。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531

主要的原因是目前楊總和其夫人共持有近99億股,占總股本的73%,外面的小魚小蝦根本掀不起什麽風浪。

只是其中近34億股被質押給中國平安,占他們持股的34%。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536

所以不是不讓你做空,是真心跌不起啊老鐵。。。

(我是分割線)

今天的暴跌,有傳聞稱是因公司被中行審計後,發現賬上30億資金被挪用。

那麽,錢被拿去幹嘛了?

炒房地產!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541

其實,公司董事長的投機能力我是相當佩服的,一邊質押股權穩定股價,一邊挪用資金炒房地產,對於杠桿的理解非常深刻,運用起來揮灑自如。

出於一顆好學的心,我又多嘴問了一句:

“買了哪里的房子?”

“沈陽。”

“。。。。。。”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545

假如挪用資金一旦被證實,那比什麽苜蓿草和資本支出造假嚴重多了,基本永無翻身之日。

我估計。。。連渾水自己都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550

但整件事情,最無辜的大概要屬中國平安了,因為毫無疑問質押盤已經發生踩踏,但別忘了,質押在平安那里的股票可是價值20多億港幣。。。

所以下午開盤後,平安直接跳水。。。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555

老鐵,說好的跌一毛算我輸呢???!!!

甚至有圍觀人士表示,這招是隔山打牛,真正的意圖是要做空中國平安。。。

我想了想,確實也無法反駁。。。

也有雞賊的朋友問我:

“偉大,能抄底嗎?”

“為什麽要接這種飛刀?”

“渾水啊!你猜他們什麽時候平空頭倉位?”

“哦,那你買了嗎?”

“買了啊,就收盤前幾分鐘,還好手快,已經反彈了!”

“那你猜輝山乳業什麽時候停牌?”

“。。。。。。”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559

這一停牌,不知道何年才能複牌,大家是否還記得2015年5月20日在大明湖畔停牌的漢能?

是的,至今已快兩年了,但漢能現在還在大明湖畔。。。

可能輝山乳業就是去找他了吧。。。

截止發稿時,輝山乳業的董事長已經有所回應:

微信圖片_20170324135605

語氣非常淡定,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輝山乳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619

揭秘南航美航聯姻始末 全球航空競合格局生變|姍言兩語

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和亞洲最大的航空公司在一起了。

美國航空和南方航空今日正式簽署《框架協議》、《股份認購協議》及系列商務合作協議,先來看看已經確定的“嫁妝”都有哪些。

首先是股權認購協議。美國航空將向南航投資2億美元,用於認購南航擬增發的H股股份,增發完成後,美國航空取得的H股股份預計占南航在香港上市H股股份的約8.8%,以及總股本的約2.7%,南航董事會將委任美國航空的一名人士作為董事會觀察員。

據筆者了解,之所以只有2億美元,是因為三大國有航空被要求國資持股必須在50%以上,按照南航目前的股權架構,要獲得更多增資操作的空間不大,東航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其次是系列商務合作協議。雙方將逐步建立長期、全面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通過更深層地利用相互之間的航線網絡,實現在整個中美市場上的互相支持。內容包括:雙方實施代碼共享合作,將航線網絡延伸至中國和美國境內更多的城市,還有在樞紐建設、人員交流、代碼共享、銷售合作、機場設施共享、IT系統開發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等。

外資航空公司收購中國的航空公司股權並非首次,東航在2015年向美國達美航空出售了3.55%股份,總價值約4.5億美元;更早之前,國泰航空已經持有中國國航約18%的股份。

這次的聯姻之所以受關註,主要還是因為兩家跨航空聯盟成員之間的合作,對亞太乃至世界航空業的競合格局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全球航空業主要有三大航空聯盟:國航所在的星空聯盟,南航和東航所在的天合聯盟,以及國泰和美航所在的寰宇一家。

據筆者了解,南航與美航的這一合作並非短期促成,從總裁級別的見面會談就已經有一年多時間了,其中複雜的過程可想而知,首先就是兩個跨聯盟成員之間的“深度合作”,如何在現有聯盟限制框架內,實現更大的操作空間。

對目前執飛從達拉斯到香港、北京和上海,從洛杉磯到香港、上海,以及從芝加哥飛往北京、上海的每日航班的美航來說,其所在的寰宇一家在大陸地區沒有成員航空公司,極大的限制了航班到達中國後進一步深入內地的網絡銜接和旅客輸送。

好不容易從競爭對手達美航空手中搶到北京-洛杉磯航權後,卻因為無法拿到首都機場的起降時刻而不得不推遲開航,對美航來說更是一大打擊。

與南航加深關系是美航解決上述問題的替代辦法,而對於南航來說,也急需在盈利前景最好的中美航線市場,找到能夠幫其延伸美國境內網絡的更緊密合作夥伴。

同在天合聯盟的達美航空原本是最優選擇,但在後者與東航通過股權關系捆綁的更緊密後,比達美在美航線網絡更豐富的美航,與南航一拍即合就不難理解了。

與美航聯姻後,南航不僅可以借助美國航空在美國市場獲得更大的品牌價值和影響力,在中美航線上也將得到美航和達美的共同支持,網絡獲得更大的延伸。

而這樣的跨聯盟的合作也意味著,各個航司在爭取利益最大化的選擇上,並不會以聯盟利益為主,預計未來大型航司之間突破聯盟限制的合作也會越來越多,今日寰宇一家的國泰航空就宣布與星空聯盟的漢莎系在多個歐洲、澳洲航線代碼共享。

而南航如何處理不在同一聯盟的“最堅強”夥伴與相對松散的聯盟關系,更值得後續關註。

比如,在南航和美航合作協議中提到的將在中美航線上加強代碼共享等合作。此前,美航主要在與海航進行類似的合作,而南航則主要與達美合作,而且天合聯盟內部還有對與成員外航空公司合作座公里占比的限制。

再比如,雙方如何共同拓展未來北京新機場的機會。目前,南航獲得了北京新機場航空旅客業務量40%的潛在分配權,預計今後會有更多航線從廣州和北京飛往美國,需要來自美國的網絡支撐和旅客輸送,不過,美航所在的寰宇一家被安排留在現在的首都機場。
 
此外,中美航司紛紛結盟聯手打造跨北太平洋航線網絡,對於原本在中美航線上大力拓展中轉客源的日本、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國家及地區航企來說,或將帶來更大的打擊。

商業世界,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附:一些您可能感興趣的數據

南航機隊規模超過700架,共有958條航線,每天有2,000多個航班飛到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多個目的地,提供超過30萬個座位。

美國航空擁有930架飛機(此外,美國航空所屬子公司及區域性公司還合計擁有606架支線飛機)。在美國擁有9大樞紐:夏洛特、芝加哥、達拉斯/沃斯堡、洛杉磯、邁阿密、紐約、費城、鳳凰城和華盛頓,航線網絡遍布全球,每天近6,700個航班飛往50多個國家的近350個目的地。2016年承運旅客1.99億人次,營業收入402億美元,凈利潤27億美元。

2016年國際航協(IATA)公布的航空公司排名:

(一)按機隊規模,航空公司排名(前五):
    1.美國航空(美國)
    2.達美航空(美國)
    3.聯合航空(美國)
    4.中國南方航空(中國)
    5.聯邦快遞(美國)
(二)按旅客運輸總量,航空公司排名(前五):
    1.美國航空(美國)
    2.西南航空(美國)
    3.達美航空(美國)
    4.中國南方航空(中國)
    5.瑞安航空(愛爾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259

廣州紅牛斷供零售通始末:快消B2B平臺如何與品牌商共舞?

對於快消B2B平臺而言,存在的意義是想解決傳統快消通路中供應鏈層級過多、過程繁瑣等痛點,從而提高商品的周轉效率。不過,要融入到品牌商傳統的分銷網絡,並不如想象中的那麽容易。

最近,功能飲料老大紅牛以維護市場價格體系穩定名義,在廣州區域市場斷供零售通,在B2B圈內引起不小的轟動。卷入斷供風波的兩方,皆是各自細分市場的佼佼者。對於快消B2B平臺們而言,如何與品牌商共舞,依舊是一道有待跨越的命題。

廣州紅牛斷供始末

作為功能性飲料行業最耀眼的品牌,紅牛二十多年穩坐行業頭把椅、創造出年銷售額上百億元的神話,至今無人能打破。背靠阿里的零售通,作為快消B2B後來者,也躍居成為市場較為主流的快消B2B訂貨平臺之一。這是阿里巴巴B2B事業群針對線下零售小店推出的一個為城市社區零售店提供訂貨、物流、營銷、增值服務等的互聯網一站式進貨平臺。

源於紅牛區域市場一份流露於市場的紅頭文件,上述兩方的矛盾被公諸於眾。事情的原委是,廣州紅牛維他命有限公司(簡稱“廣州紅牛”)最近內部發文嚴禁內部銷售單位對區域內合作的經銷商、分銷商、直供二批等客戶向零售通供貨,同時不得作為零售通紅牛合作商。像廣州紅牛這樣通過文件禁止與B2B合作的情形,在業內顯得比較罕見,因此,這次事件引起更多額外的關註。

紅牛飲料總部華彬集團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稱:“紅牛自身有一套價格管理體系。 然而,B2B平臺給到終端的進貨價遠低過官方指導價。紅牛屬於比較暢銷的產品,廣州又是紅牛銷量比較大的區域,如果不管控的話,會傷及整個品牌銷量。”

有不願具名的紅牛經銷商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早在去年年底,紅牛就在醞釀嚴禁向零售通供貨,最直接的壓力來自於紅牛的二批商們。“廠家有自己的指導價,本來給到流通環節的利潤就比較微薄,零售通平臺並未按照指導價銷往終端,直接影響到二批商的利益。去年年底,就有二批商向廠家提出抗議。”

在競爭激烈的快消B2B行業,平臺們為了引流、吸引終端小店入駐,燒錢補貼下遊、打價格戰似乎是一個規避不了的話題。“其實飽受平臺們價格戰困擾的不只紅牛一家快消品牌,紅牛會做出比較激烈的回應,背後還有自己的苦衷。紅牛廠家方面向來比較強勢,投放到市場的業務費用比較有限。一旦B2B平臺上的價格有什麽風吹草動,市場就表現得很敏感。”上述經銷商對第一財經記者進一步透露。

第一財經記者同時向零售通方面了解此次事件詳情,截至發稿之際,尚未收到對方回複。

如何共舞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在廣州紅牛提出要斷供零售通前,後者的進貨來源並非來自於廠家,而是廠家的二批商們。“對於紅牛這樣的成熟品牌而言,本身在內部已劃分好銷售區域,其實是不希望有新的攪局者進來,而B2B類平臺,畢竟仍充當一個大型批發商角色。自然而然,要通過品牌商層面直接進貨,並非易事。但平臺們又需要大的快消品牌來做支撐,無奈之下,平臺們只能通過一些二批商到處去炒貨。” 華南一家飲料公司市場部相關負責人範姓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不過,品牌商與快消B2B平臺之間並非長期對峙。上述範姓人士表示,以他所在的公司為例,由於是區域性品牌,市場主要集中在華南,借助B2B平臺,有助於填補空白市場,同時可以降低渠道拓展成本。“短期來看,B2B們平臺帶來的裨益還是讓人難以抗拒的。”

前述華彬集團內部人士也坦言,公司並不希望外界把這次的事件解讀為兩方是對立的。“公司並不會拒絕與優秀的平臺合作,雙方都有一個磨合的過程。”

他進一步表示,對於這次的斷供,主要集中於廣州區域,並未擴展至全國。

站在品牌商的角度,依托B2B平臺,圖謀的是能開拓增量市場,但同時不免擔憂B2B平臺會擠占現有的存量市場。“紅牛已經是快消品類老大,本身有著比較成熟的銷售體系,不同於新的品牌,在銷售能力以及運營能力尚未嶄露頭角時,需要借助B2B平臺合作提升銷量;對紅牛而言,與B2B平臺合作,有可能會沖擊現有的銷售體系。”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第一財經記者這樣認為。

不過,據記者觀察,像零售通這樣的平臺,並不是沒有意識到品牌商的不同訴求。今年1月份,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零售通事業部總經理林小海曾對外表示,零售通不會破壞品牌商原有的渠道經銷商體系,而是將其系統化、數字化,從純線下變成線上線下一體化,實現業務更加高效的運轉。

針對分銷程度不同的品牌,林小海當時也給出不同的解決方案。“中淺度分銷品牌,在全國沒有深入的分銷網絡,也沒有深入的倉配體系和大量業務員,經銷商數量大概在100~300家左右。零售通通過自建的區域倉和前置倉,幫助他們實現渠道下沈,覆蓋國內更多的區域,覆蓋更多的小店;對於在全國有近2000家經銷商的深度分銷品牌,零售通將提供一個數字化的交易平臺,幫助品牌完成交易的數字化和信息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倉庫周轉效率、終端行銷能力。”

但從目前來看,落實到實際,快消B2B平臺與品牌商之間的攜手合作,仍有一個艱難的磨合過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231

聽香港金管局方面談13次買入港元始末:沒那麽誇張

近日港元匯率出現波動,引發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稱“金管局”)多次出手,金管局副總裁李達誌在接受第一財經在內的采訪時強調,“港元保衛戰”、港匯急跌這類措辭都非常誇張,實際上香港的聯系匯率制度一直非常透明。盡管金管局一周內13次買入港元的交易看似比較頻繁,但這些都在金管局的意料之中,金管局已經打起十二分精神,密切關註市場動態,並保持與香港證監會溝通,而目前市場並沒有很大規模沽空港元的行為。

“港元保衛戰”太過誇張

數據顯示,港元匯率不斷觸及7.85弱方兌換水平,兩周多的時間一共13次入市,累計從市場買入513億港元。李達誌稱,目前不少輿論稱港元匯率急跌、港元保衛戰等,這些言論都有點誇張,實際上香港的聯系匯率制度一直都非常透明,一旦港元跌破7.85的弱方兌換保證,就需要買入港元,過去30多年都是這樣的方案。

李達誌稱,港元匯率的波動區間是在7.75至7.85之間,波幅是固定的1.3%,完全不存在急跌的壓力,而金管局也沒有感覺到這個壓力。

盡管從外界看來,在一周時間內,金管局總共分13次買入了510億港元,令香港銀行系統結余由上周的1800億港元減少到目前的1300億港元左右,市場對此非常擔憂,看上去也非常誇張,但實際上,這些都在金管局的意料之中。從2009年以來,很多資金流入香港,截至今年1月底,香港的貨幣基礎為17008億港元,其中包括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共10487億港元,流通貨幣4725億港元,銀行體系總結余1797億港元。

另一方面,目前銀行結余在一周之內減少到1300億港元左右。實際上,李達誌稱,銀行間流動性不只是1000多億,除了銀行結余,還有銀行間票據,銀行如果拿票據到金管局兌換流動性,是完全可以的,外界對此根本不需要擔心。

李達誌稱,相比香港如此龐大的貨幣基礎,目前流出500億港元的水平,並不是一筆很大的數目,最重要的是,過去一段時間,特別是過去一周,金管局對市場都在緊密監測,每天都在密切跟市場、證監會接觸,從目前來看,市場運作仍然比較順利。

金管局過去一直加強防禦,目前風險可控,繼續保持警覺,未來金管局會加強銀行資本和流動性管理,推出物業按揭業務逆周期審慎監管措施,監察外匯和貨幣市場運作,並與香港證監會進行跨市場合作監察。

香港利率將穩步上升

李達誌稱,在香港聯系匯率的情況下,不光要看資金流出,如果銀行結余也在不斷下降,銀行系統在每天交割的情況下,勢必會推高銀行間的利率,這也會影響香港的利率。

實際上,港元的同業拆息也在不斷上升,香港財資市場公會資料顯示,1個月Hibor昨日報0.95%,3個月Hibor則為1.34%,兩者同時連升五日,為香港匯率帶來支持,不過,香港和美國的利息差仍然相當大,1個月同業拆息的息差仍有1厘,3個月則有1.05%。

李達誌稱,如果香港利率開始上調,關於美元和港元的利差交易也會慢慢減少,這個機制是設計香港聯系匯率制度中已經預計到的,是很自然的過程。

李達誌稱,香港聯系匯率制度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在於美元和港元有利率差別,這樣容易導致市場出現套利行為,近年美元逐步加息,但港元利率卻沒有上調,這樣形成利差,也誘發了套利行為,很多市場人士開始在現貨市場或者期貨市場賣出港元,買入美元資產,即便是個人投資者,都有可能會選擇這樣的市場操作,這種套利行為非常正常,不過從目前來看,市場並沒有很大規模的沽空港元的行為。

李達誌稱,市民不需要擔心匯率出現太大改變,反而更應該關心香港利率不斷上升帶來的影響,盡管利率升得並不快,但低利率的時代已經過去,如果有借貸的市民,其利率開支也會往上升,要非常註意。

難以確定時加息

盡管金管局給市場大派定心丸,但實際上,這場因為利差引起的港匯走弱的情況會持續多久,市場並不知道。李達誌稱,市場是動態的,每天市場需求都不一樣,很難說什麽時候市場可以達到平衡。

星展銀行(香港)零售銀行業務及財富管理高級投資策略師李振豪對第一財經稱,短期內金管局將繼續買入港元,而這樣的行為將會催高香港銀行利率,目前香港銀行還沒有加息,但香港與美國有很大息差,這種套利行為將會持續一段時間,但他預計,香港銀行肯定會在稍後加息,今年香港的最優惠利率有望加3次至5.75厘的水平,緊緊跟隨整體全球的腳步,而實際上,香港的銀行體系結余還非常充裕,市場也不用太過擔心,而過去的香港銀行體系結余只是300億至400億港元的水平。

工銀亞洲金融市場部總經理詹偉基稱,當最優惠利率(P)與香港一個月拆息(H)息差收窄至2%至3%,或聯邦基金利率與最優惠利率息差收窄至2.75%至3%,香港的利率也會跟隨上升,目前香港和美國的息差大約在4.05%及3.25%,意味著美國如果再加息一次,香港已經具備加息條件。

李達誌稱,港元利率一直都低於美元,說明盡管利率很低,但是實體經濟對於港元的需求還是很大。不過,對利率最為敏感的香港樓市,卻隱隱浮現一些隱憂,李達誌稱,金管局過去對香港樓市做了大量工作,包括8次逆周期政策,希望香港市民買房的借貸不要太高,更對市民進行壓力測試,預計即便利率向上調3個百分點,還是不會有問題,而市民的供款能力還是很強,過去幾年,金管局已經做了大量工作,但市民的借貸仍然需要非常小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62

大豆貿易玩家山東晨曦破產始末

作為曾經中國最大的大豆進口企業之一,山東晨曦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山東晨曦”)於今年7月宣告破產。

7月20日,山東省莒縣人民法院公布了山東晨曦破產的民事裁定書,該裁定書中指出,山東晨曦成立於1999年12月1日,現已資不抵債,不能償還到期債務。

相關材料顯示,該公司貿易業務涵蓋了大豆、燃料油、原油、石化產品的進口加工等。其中,大豆貿易是最為核心的主體。數據顯示,2012年全年,山東晨曦共進口大豆551萬噸,約占全國當年進口總量的9.44%。

第一財經記者留意到,由於大豆進口貿易利潤薄,進口貿易商們繼而轉向以大豆為載體的貿易融資。即利用信用證的時間差將獲得的資金用於其他行業的投資或借貸賺取高額的回報和利息,而進口的大豆則低價賣給其他企業。

多位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山東晨曦是行業內這一操作行為的始作俑者。

銀行“抽血”

官網資料顯示,山東晨曦是山東省重點工業企業,現已形成石油化工、糧油加工、國際貿易、文化旅遊四大主營業務,員工6000余人,連續7年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2016年石化企業總產值168.5億元,糧油加工企業總產值15.9億元;貿易業務方面實現銷售收入261億元,整個集團實現銷售收入432億元。

該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邵仲毅還曾是《2016胡潤全球富豪榜》上的億萬富豪,2016年以190億元的財富位列該榜單的山東首富。不過,財富榜單風光無限的邵仲毅,為何會面臨所掌控企業的破產呢?

2015年,邵仲毅就曾在接受采訪時公開表示,自2014年底,公司開始面臨資金不足的情況。原因是,自2014年年中開始,銀行陸續通過讓其提前還款、貸款到期後減少放貸額度等方式,逐步減少了山東晨曦的貸款,與2013年相比,企業總貸款數量減少了三分之一。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在2016年11月,民生金融租賃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要求凍結被申請人海右石化(山東晨曦控股的下屬企業)、山東晨曦、邵仲毅、吳海軍銀行存款人民幣7700多萬元或查封、扣押其相應等值財產。

同一時間,交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也將海右石化、山東晨曦等單位起訴到法院,請求法院判令海右石化返還租賃物、設備,並支付按全部未付租金數額計算的損失暫計為人民幣2.97億元及利息。

2016年12月,農銀金融租賃稱其公司與海右石化於2013年3月簽訂了《融資租賃合同》等協議,由山東晨曦提供保證擔保。截至2016年9月20日,海右石化應付租金超過1億元,罰息1300萬元,共計超過1.15億元。

那麽,銀行緣何要對山東晨曦進行“抽血”呢?

2014年的時候,曾出現過一次大豆進口商違約潮,包括山東晨曦、山東昌華集團、得利斯等大豆進口企業均有波及。在這次的違約潮後,銀行隨即開始更加嚴查貿易公司信用證融資,並收緊了信貸,這也就使得企業資金獲得的成本和難度增加。

而這,直接觸動了山東晨曦貿易模式的“命根子”。

大豆的“投機玩法”

一位國內油脂貿易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形容,“山東晨曦一度很火,可以稱它是名貫業界的大豆貿易融資公司,他們的國內大豆貿易一直壓著市場行情走,價格很有吸引力。”

大豆貿易與大豆貿易融資,兩字的不同卻相差十萬八千里。

通常情況下,大豆進口企業在簽訂進口合同後,向海外銀行申請信用證,繳納20%到30%的保證金,這樣企業就可以獲得90天至180天不等的延期支付貨款的遠期信用證。一般來說,信用證是大宗商品國際貿易常用付款工具,如果銀行不對進口商開具信用證,就意味著將無法完成付款交易。過去,在信用證項下的銀行貸款利率最低只有2%,並允許延後幾個月還款。

企業拿到這一遠期信用證後,可以向國內銀行進行貸款,從而賺取匯率差和雙邊銀行(國外銀行和國內銀行)利息差。隨後,大豆進口商們迅速將拿到的錢投入小額貸款和房地產等更有利可圖的地方。

顯然,相比利潤薄弱的農產品貿易,對於大豆進口貿易商們而言,“空手套白狼”的貿易融資似乎更有吸引力。

上述油脂貿易業人士進一步透露,在2013年至2014年人民幣升值期間,國內以大豆為載體的貿易融資行為在行業很普遍,當時甚至有些企業徹底放棄主業,轉而把大豆進口作為融資工具,通過資本運作大舉低價拋售套現,而後再將這些現金投向高利借貸或房地產市場,利用信用證90天甚至180天免息期賺取高額利息收入和人民幣升值匯兌收益。不過,從2015年開始,隨著人民幣持續貶值,上述投機企業也逐步被市場洗牌,只有個別企業繼續存在上述金融把戲。

九三糧油集團對外貿易相關負責人韓少傑此前就曾公開表示過,大豆貿易融資,賺的是匯率和利率。如果人民幣貶值,匯率賺不到錢了,利率可能還能賺到,因為境外融資成本相對還是比較低的。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2015年2月上海自貿區境外融資全面開放後,境內外幣融資,3%~5%的利率水平比較常見,最便宜的有2%多,2.67%已經算是比較低的利率,但境外的外幣利率可以低到1.3%的水平。

邵仲毅此前也坦承,人民幣升值的時候,做進口確實舒服,匯率變化使得大宗貿易賺錢很容易。通過銀行融資平臺,賺匯率和利潤差,確實賺了不少錢。

成敗蕭何

投機玩法帶來巨額利潤的同時,背後的風險不言而喻,而山東晨曦的破產正是該盈利模式“成敗蕭何”的完整體現。

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中獲悉,一些大豆進口商利用信用證的杠桿作用套利投資失利,使得資金鏈斷裂,因而無法開具新的信用證,導致貨船不能按合同卸貨,而另一些利用大豆作為載體套利的交易也被牽連崩塌。

一頭紮進融資貿易中的山東晨曦,其貸款數額之高、風險之大已引起業內的警覺。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截至2014年3月末,山東晨曦對外擔保余額為36.95億元,占其同期凈資產的41.79%。

根據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在2013年12月對山東晨曦的一份關於短期融資券信用評級報告,截至2013年6月底,公司對外擔保46.83億元,擔保率為62.63%,公司對外擔保比例大,且被擔保公司與公司行業關聯度很高,易受貿易行業波動沖擊,存在一定或有負債風險。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6月末,山東晨曦將其貨幣資金抵押給銀行辦理外匯貸款及信用證,其受限貨幣資金額中,銀行承兌保證金10.77億元,信用保證金12.94億元,美元借款保證金27.70億元,合計51.41億元,占總資產的28.95%,占凈資產的68.75%,占比高,受限資產余額大,該公司流動性風險不言而喻。

而隨著融資規模的不斷擴大,財務費用不斷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蝕了利潤,造成其盈利能力下降。2010年、2011年、2012年及2013年上半年,山東晨曦毛利率分別為12.99%、12.00%、9.69%和7.65%,一路下滑。

如果說上述種種風險來自企業內部的“義無反顧”,那麽關稅的變化及人民幣貶值則是外來的巨大挑戰。

行業數據顯示,2013年大豆的融資性進口約占進口總量的17%,達到1100萬噸。到了2014年,人民幣匯率下跌,這進一步導致大豆貿易融資的套利空間被壓縮,作為融資抵押品的大豆,挑戰空前。

東方艾格分析師馬文峰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山東晨曦一直以來都是以人民幣匯率投機為主,做貿易則為輔。2012年山東晨曦開始進口大豆,也是其人民幣匯率行為投機的開始。2014年人民幣貶值對其造成了第一波的沖擊,而近期的中美貿易戰提升了從美國進口大豆的關稅和人民幣再次貶值成為其被壓垮的“最後一根稻草”。

“近兩年人民幣優勢不顯著,加之外管局更加嚴格的管理,之前濫用大豆進行貿易融資的行為已經很少了,2015年後,個別繼續在這麽操作的企業也是因為仍有融資的需求。”另一接近事件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

他表示,無論中美貿易戰或是新一輪的人民幣貶值是否到來,倒閉是此類投機企業必然的結果。因為此類公司的模式存在問題,且沒有核心競爭力。大豆本身是需要專業團隊進行操作,加上這幾年大豆市場的行情,即便是專業的團隊也未必能夠實現盈利。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彭海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546

胡孟青:朱義盛內訌始末

1 : GS(14)@2012-08-22 16:49:53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C%E5%A7%8B%E6%9C%AB
香港地無奇不有,如牛骨梳間舖水靜鵝飛都可以發曬盈喜,股價更創新高!之不過,隻上市豬肉股就輸死班基金經理,但係肉腸外面條衣、即係隻腸衣股就活得比佢好。
有班衰仔仲話好期待遲啲有夜店上市,皆因可以乘機做嚇公司探訪,大玩公器私用,最好仲可以俾佢哋做埋product testing,嚇!唔係化!夜店最重要嘅資產係囡囡,點做產品測試呢?跟分析員討論過,如果真係要幫公司估值,咁班囡囡即係資產嘅折舊和攤銷,應該分幾多年去計呢?綜合大家嘅答案,應該用兩年,因為資產折舊得太快喎!
行內人對賣人造首飾朱義盛都可以上市,就更加見怪不怪。去年本欄曾經提及的一隻成功締造港交所紀錄、堪稱經典的一隻朱義盛股仔,其紀錄係在短短兩個月之內獲交易所連環譴責兩鑊。今年與其相關新聞,更加係鑊鑊新奇鑊鑊甘。
話說早前公司話主席因要養病所以失蹤了幾個月,誰知最近就話連個主席位都由老婆頂上之餘,呢位仁兄幾十歲人竟然在內地涉嫌運毒,老婆更突然向法庭申請唔俾老公售股。根據小道消息,之前的所謂養病,其實係戒毒,誰知此君毒癮甚深,戒毒不成,更把名牌家當週圍攞去套現,隨時一個唔覺意,連隻上市殼都旁落他人,佢老婆越諗越驚,唯有申請禁制令。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1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