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8/1OMDAwMDIxOTA1OQ.html
全年出货量翻倍,这是台湾宏达电子(HTC)刚刚交出的2010年答卷。
HTC近日发布的最近财报显示:2010年全年,HTC手机全球出货量达到2467万部,比2009年的1171万部增长了111%;收入也比前一年增长了近一倍,达到了2788亿元新台币;净利润则同比增长75%。
不过,去年HTC销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北美和欧洲市场。2011年,妥善解决水货问题成为中国大陆地区销售增长的关键。
得益于Android阵营的迅速崛起,成功押宝该开放系统的HTC在2010年大获丰收,出货量不断攀升。根据HTC的统计,2010年第一季度HTC的手机销量为330万部,随后以每季度近200万的速度增长,到第四季度出货量为910万部。
另外,HTC的平均单价也由年初的339美元涨到了364美元,显示其中高端智能机定位逐渐稳固。目前,HTC已经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厂商。
“我 们在2011年将继续驱动美洲与欧洲市场成长,并加速经营亚洲市场。”HTC管理层在第四季营运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另外,继2010年推出Sprint及 T-Mobile第一款4G产品之后,HTC在今年的CES展中与Verizon及AT&T也分别推出了4G智能型手机。HTC方面表示,“希望 新发布的4G产品能继续推动2011年销售的成长。”
事实上,HTC目前的重点仍然是北美市场。财报显示,在HTC 2010年的地区销售统计中,北美地区占据了总收入的50.6%,欧洲市场占比32.3%。相比之下,亚洲市场加上其他地区的占比仅为17.1%。
特别在中国市场,虽然HTC的用户众多,但大部分都通过水货渠道购买,行货销量并不乐观。“一是因为行货机型不多,二是定价较高,特别是和水货相比。”易观国际分析师路理彬表示。
HTC去年7月才正式宣布以自有品牌进入中国,告别了行货采用多普达品牌的时代。但在此之前,人们已经习惯了购买HTC水货产品,并且目前行货的产品线和定价与水货相比毫无优势。路理彬说,“HTC自身品牌定位就是高端智能机,行货和水货的价格差是最大的问题。”
对HTC而言,寻求运营商合作或为2011年扩大中国大陆销量的捷径,因为运营商的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行货的价格劣势。
有消息称,包括HTC在内的台湾地区企业正在满心期待中国电信掌门人王晓初2月22日的到访,预计届时中电信会有6000万部3G手机的采购,采购金额可能达到2400亿新台币(82.56亿美元)。
台湾地区目前拥有完整的CDMA手机供应链,威盛旗下威睿科技公司是CDMA2000手机芯片的主要供应商,HTC是中国电信主要的手机供应商。
|
||||||
今年第一檔TDR金衛醫療,本週 一(元月24日)掛牌。這家中國最大、已在中港美掛牌的金衛醫療集團,並沒有做台灣生意,卻選擇來台掛牌。本刊調查,背後與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之子連勝文 有密切關連,他十分看好金衛,透過在香港成立的基金投資。連勝文告訴本刊:「我的避險基金年報酬率13%。」 今年國內第一檔掛牌TDR(台灣存託憑證)-香港上市公司金衛醫療集團,本週一在台北一○一大樓的證交所舉行掛牌儀式,會中出現一名神祕「貴客」站台,那就是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之子連勝文。這是自槍擊案件之後,連勝文首度出席公開活動。 稱摯友 連甘麻吉 剛躲過一劫,還在復原期間的連勝文,竟會現身一家大陸公司的掛牌儀式,令人好奇。儀式上,金衛醫療集團總裁甘源以「摯友」介紹連勝文,連勝文則以「我在香港的基金有投資金衛」,簡單帶過。 事實上,掛牌前,金衛上週五在台北舉行法說會,說明來台掛牌,是為了要償還銀行貸款,但法說會上,甘源豪氣說:「我們不缺錢。」 已在大陸、香港、美國掛牌,金衛為何還要特別來台掛牌?本刊調查,幕後推手之一是連勝文。嚴格說起來,連勝文算是金衛的股東之一。連勝文透過在香港成立的「Evenstar Sub Fund I」基金,擁有六.八四%的金衛持股。 連 勝文說:「金衛在香港價值被低估,我建議他們來台掛牌。」金衛從港股來台發行九千萬單位存託憑證(TDR),每單位訂價新台幣一一.二元,換算掛牌價約為 港幣三元,而金衛醫二十一日在香港證交所收一?四元港元,每單位TDR以二股港股計算,溢價幅度約七%。「金衛在港股本益比才十倍,反觀台股相關生技類股 高達三、四十倍。」金融圈人士說。 生病後 返港操盤 連勝文雖出身政治世家,但在外資圈可說十分活躍。他在美國取得哥倫比亞大學法律博士學位後,先後被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及摩根士丹利公司延攬,二○○五年他自立門戶,與另外二位合夥人在香港創辦Evenstar Sub Fund I 避險基金,擔任合夥人兼投資顧問。 ○八年,連勝文接任台北悠遊卡董事長,去年中因罹病辭職。當時他說為了「減輕壓力及避開台灣媒體的追逐」,考慮重回香港的避險基金公司工作,指的就是這間Evenstar。 據了解,Evenstar是在○六年投資金衛。當初是連勝文的合夥人去接觸金衛,連勝文也看好大陸醫療商機。「大陸有十四億人口的市場,人都會生病,都需要上醫院看病,金衛把醫療器材、設備、醫院管理、醫保服務都串聯整合。」連勝文直誇,「這個生意人很厲害。」 被連勝文形容很厲害的生意人,正是頂著一顆大光頭的甘源。甘源成立的金衛醫療集團,市值約三億美元,港股掛牌近十年,在大陸醫療界,金衛醫做的幾乎是「獨門」生意,政商關係不難想像。 搶第一 親太子黨 現任中共中央國台辦主任王毅,是甘源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高他三屆的學長。「甘源關係雄厚,外界曾經傳言他跟太子黨關係匪淺,只能說金衛能拿下多張唯一而且特許的執照,很不簡單。」市場人士表示。 像血液回收系統部分,金衛於中國的市占率高達八成;在醫院管理部分,金衛是中國第一也是唯一的一家,取得全國性醫院管理牌照的外資公司,目前管理北京道培及上海道培醫院。 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小弟郭台成,生前就是在北京道培醫院進行血癌治療,郭台銘除了捐款給道培醫院外,還一度想要在北京郊區與道培醫院合作興建醫院,後來做罷。 此外,金衛還是中國最大的臍帶血儲存服務供應商。在台灣,臍帶血儲存為開放市場,在中國則是特許行業,目前全中國只發七張牌照,金衛就取得三張半,除了北京、廣東、浙江外,還持有山東臍帶血庫約二成股權,在大陸算是「空前」紀錄。 「台灣的訊聯臍帶血,後來與郭台銘合作,但也是經過七年,去年底才拿到廣州的執照。」市場人士表示。在大陸醫療產業裡,郭台銘的勢力遠不及甘源。 因此,連勝文形容:「他(指甘源)的興趣是創造許多第一,第一家拿到大陸全國性醫院管理牌照、第一家到那斯達克掛牌的中國醫療公司、第一檔TDR的醫療類概念股。」 搭認證 事業起飛 事實上,甘源的竄起也是傳奇。甘源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讀的是日文系,畢業後進入對外經濟貿易部(現商務部)工作,進而認識日本二手醫療設備廠商。 九○年,甘源自行創業,三年後,認識正在研發ABRS(自體血液回收系統)設備的張明禮教授,成了事業一大轉捩點。「當時張教授說,只要人民幣三十萬元,你投不投?」甘源想想進口二手設備總不是辦法,就答應投資,而且還怕資金不夠,投了十萬美元。 後 來剛好遇上新措施,ABRS須經中國發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認證,結果,金衛從向衛生當局送件,到進行動物與人體實驗,一花就七年,砸下 去的錢從人民幣三十萬元變成四千萬元,最後終於取得認證,也甩開其他對手,自此事業一路成長,不但在中港美三地掛牌,如今還來台掛牌。 「這 是過去二個多月我最興奮的一刻。」連勝文開心地說。前陣子剛掛牌、引起認股熱潮的KY美食,連勝文個人也有投資。他自豪地告訴本刊:「我的避險基金年報酬 率一三%,已經連續二年獲選亞洲前十大避險基金。」同時,也為金衛叫屈,「香港人不懂臍帶血,(金衛)股價太便宜了。」擁有兩岸豐沛政商人脈,金衛的確不 容小覷。 連勝文小檔案 ◎現職:國民黨中央委員、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委員會副總召集人 ◎出生:1970年2月 ◎學歷:輔大法學系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Juris Doctor) ◎經歷: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投資銀行經理、摩根士丹利投資銀行副總裁、奇異(GE)亞太創投基金執行董事暨大中華區負責人、Evenstar投資基金資深顧問、悠遊卡公司董事長 ◎家庭:父親連戰為國民黨榮譽主席,妻蔡依珊,育有2子 連勝文 所創基金的投資紀錄 除了金衛醫療,連勝文在港所創基金Evenstar Master Sub-Fund I Segregated Portfolia歷來投資標的還有泰德陽光、嘉禾娛樂等港股。 泰德陽光原經營多媒體事業,Evenstar約持股5%。2006年底Evenstar初入股時,股價僅0.1港元餘;泰德陽光去年9月宣布斥資78億港元(約290億元)收購新疆3座焦煤礦、轉型煤礦股時,股價曾漲到近0.5港元,目前約0.2港元。 Evenstar也曾投資華語電影巨頭嘉禾(現更名橙天嘉禾),持股近10%,2007年陸企橙天娛樂入主嘉禾後,欲全面掌握嘉禾,啟動購股,Evenstar似已獲利了結。 |
|
||||||
微揚長鼻的大象,是台灣本土嬰幼兒用品品牌麗嬰房集團,四十年來不變的標誌,現在更是大陸嬰幼產業的龍頭。創立四十周年慶,董事長林泰生特別與大家分享耕耘大陸市場十八年的經驗。 撰文‧黃筱雯 二 ○一一年是麗嬰房成立四十周年,一月二十八日,,麗嬰房董事長林泰生在中華工商協進會邀請下,在金虎年的最後一個周五,與九十多位業界人士,分享在中國發 展的經驗。台下聽眾包括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與其兒子安心食品執行副總黃尚仁,由嘉新水泥副董事長張安平主持整場講座。 一開場,林泰生便以 「從來沒想過」五個字表達他現在的心情。一九七○年,林泰生從美國費城大學(Philadelphia University)心理所畢業返台,一開始先踏足高科技產業,任職德州儀器(TI)在台灣的人事主任。一年後,與母親的一場對談,開啟了他日後四十年 的「嬰幼產業」。 七一年成立麗嬰房,二十一年後在台灣站穩腳步,於九二年前進大陸。 談展店 摸熟規則因地制宜大家現在看到麗嬰房在大陸如此成功,經常被歸因為同是華人生活圈的緣故,事實上並不然。林泰生舉大陸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的經驗為例。曾來 台考察房地產的馮侖表示,自己熱愛台灣,並以腳踏車環台慶祝自己五十歲生日,但馮侖在一次演講中提到,包含台灣人、大陸人的環台團隊一開始還有說有笑,好 像一拍即合,但過了幾天,就各自有了小圈圈,用著自己熟悉的方言開玩笑、話家常,「這就是生活文化的差異啊!」林泰生說。 「當你今天跨出你的國土以外,那就是另一個空間,你就要知道當地的遊戲規則。」林泰生說,麗嬰房第一次國際展店的地點選在美國,在美國留學的他,自認相當了解美國,於是八五年,他一口氣在美國開了三家店,結果三年虧了兩百多萬美元,最後鎩羽而歸。 現在麗嬰房在大陸、印尼、泰國及新加坡都有設點,在一波波國際展店行動中,林泰生著眼的不是租金與成本,而是法律與稅制。 因為不懂當地遊戲規則,加上文化的差異,讓林泰生第一次國外展店就踢到鐵板,但也讓他日後進軍大陸前,先打聽清楚所有遊戲規則,讓麗嬰房在大陸十八年來從沒發生任何問題。很多當初笑他傻的人,笑他多此一舉的朋友,現在公司大都已名存實亡。 因專注謹慎地拓展大陸版圖,讓麗嬰房在台上市計畫延宕到九七年才完成,「雖然我因小失大,但我們在大陸守法守得相當好。」也因此大陸市場才能有現在的規模。 談 管理 板凳哲學、波浪行銷對於人事,林泰生笑說,「過去我比蔣中正還專制,現在我比馬英九還民主。」「一個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要尋找人才的精神最重要。」 林泰生說,中學時代就讀建中,他被拉入橄欖球隊,由前輩一對一帶起,而當輪到自己當學長時,他也被賦予尋找新人入社的責任。橄欖球隊的經歷對林泰生影響深 遠,「我一年開兩百家、三百家店,我需要這麼多的店長,哪裡來?」林泰生把橄欖球隊的尋人精神放入公司體系中,他鼓勵員工多多推薦新人,多為公司招募人 才,「如果一個公司不能讓員工樂於帶領新人加入,這還算是家好公司嗎?」用人,林泰生有自己一套「板凳哲學」。林泰生規定,每位員工一定要將年假休完,當 你休息時,會有所謂的「板凳員工」接替你的位置,處理休假時的所有業務,讓每個人都有發揮的空間與機會。 大陸市場跟台灣市場究竟有何不同? 林泰生認為,大陸「一國十八制」,同質性低,因此在品牌調度上相對台灣靈活。大陸麗嬰房資料庫中有一幅標注大陸各省人口數的地圖,分別以紅、黃、藍、綠顯 示人口數,先依據人口數展店,再根據實際消費力增減店數,調度消費品牌,當發現一個品牌在一級城市不符合消費者需求時,麗嬰房可以把它拉到二級或三級城市 去,「在台灣淘汰就是淘汰,但在大陸我們可以一直玩。」這種從一級一路「玩」到四級城市的行銷策略,是林泰生獨特的「波浪理論」。 「我們從 來沒有想過會做四十年。」林泰生說,「永續地做下去,是永遠的目標。」林泰生從不說自己是做童裝的,而是零到十二歲的食衣住行育樂都是他的版圖,四十年前 他草創麗嬰房時,台灣一年有四十六萬名新生兒,去年卻只剩下十七萬,而大陸一年卻有一千七百萬名新生兒,龐大的市場帶給麗嬰房無限的機會,「但一個市場的 成熟是需要時間的。」林泰生說,現在大陸近一千五百家店,直營與加盟比是七比三,未來應該要反過來才對,因為中國人很難自己拿錢出來當老闆還自己管理,但 這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改變,林泰生以目前的興櫃股王摩斯漢堡為例,摩斯漢堡來台二十年,不斷地調整改變才有現在的成就,這跟當初預估的時間差了十倍,「但 你必須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每個地方的成長期不同,大陸是目前投資成長最快的地方,如果一個企業要到大陸發展,要考慮的不是做與不做,林泰生認為,「只 要你想做,只要你把法與稅搞清楚,絕對沒有做不起來的。」 |
||||||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225/2207579.shtml
在蘋果iPad掀起搶購狂潮之時,iPad商標所有權的歸屬卻遲遲沒有定論。就在深圳唯冠欲以「欺詐罪」將蘋果公司告上美國法庭之際,未料蘋果公司也「反戈一擊」,一紙訴狀宣告對iPad商標權的爭奪由「口水戰」轉入正面交鋒。
首度對簿公堂
2月23日,蘋果公司與深圳唯冠關於iPad商標權之爭一案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開庭。
此次訴訟的原告系蘋果公司和英國IP申請發展有限公司 (以下稱英國IP公司),被告為深圳唯冠。兩原告請求法院判令註冊號為1530557的「iPad」商標的專用權歸原告所有,同時判令被告賠償原告因商標 權歸屬調查費、律師費所損失的人民幣200萬元,且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蘋果一方訴稱,2009年12月23日,唯冠國際主席兼CEO楊榮山 授權麥世宏簽署了相關協議,將10個商標的全部權益轉讓給英國IP公司,其中包括大陸的商標轉讓協議。協議簽署之後,英國IP公司向唯冠台北公司支付了 3.5萬英鎊購買其所有的iPad商標,然後英國IP公司以10英鎊的象徵性價格將iPad商標的所有權益轉讓給蘋果公司。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目前深圳中院的庭審已經完成法庭調解和法庭辯論環節,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
所有權爭奪由來已久
資料顯示,唯冠科技集團於1989年在台北創立,於1997年以唯冠國際(00334,HK)的名義在香港上市,深圳唯冠為其在深圳的全資子公司。
此前的公告顯示,唯冠科技流動負債淨額28.7億港元,並有38億港元貸款逾期未還,對中國銀行、民生銀行的欠款也高達1.8億美元。據悉,去年民生銀行委託了和君創業擔任唯冠科技的債務重組顧問。
去年10月,和君創業宣稱取得唯冠科技的授權,聯合唯冠科技的8家債權銀行,向蘋果公司索賠100億元人民幣,針對蘋果購得的「iPad」商標所有權問題,以「欺詐罪」向美國法庭提起訴訟。
庭審的兩大爭議
根據庭審的情況,雙方關注的焦點主要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深圳唯冠與台北唯冠的關係存在爭議。在簽署轉讓協議的同時,台北唯冠以10英鎊的象徵性價格將iPad的大陸商標權轉讓給英國IP公司。但深圳 唯冠的代理律師肖才元表示,台北唯冠無權處置深圳唯冠對於「iPad」商標在大陸的所有權。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肖才元說,雖然深圳唯冠為 唯冠國際在深圳的全資子公司,但深圳唯冠與台北唯冠是獨立的企業法人關係,相互不存在投資關係,從股東結構及工商註冊等角度看,兩者是不同的主體。
另一方面,「iPad」在大陸的商標權歸誰所有?蘋果一方認為,由於深圳唯冠和台北唯冠的法人代表都是唯冠國際的主席兼CEO楊榮山,所有其與麥世宏簽 署的相關轉讓協議對深圳唯冠也同樣具有法律約束力。深圳唯冠一方則表示,蘋果公司只能證明英國IP公司與台北唯冠簽約,但「iPad」在大陸的商標權並不 歸台北唯冠所有。肖才元還表示,蘋果出示的證據中涉及的當事人都是台北唯冠的員工,與深圳唯冠並無關聯。
肖才元向記者表示,在購買「iPad」在大陸的商標所有權時,蘋果公司誤把台北唯冠當作是其所有者,是「找錯了賣家,做了一件愚蠢的事」。他認為蘋果這種「先侵權再談判」的做法實是「對中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嚴重侵害」。
而蘋果代理律師楊浩也向記者表示,從目前的庭審情況和前方證據來看,結果應該對蘋果更有利。
|
||||||
消委會剛在上星期公布十八間售賣假藥的藥房黑名單,在粉嶺、上水一帶幾乎無人不識的龍豐藥房,其中三間分店榜上有名。 本刊放蛇發現,這間專攻大陸客、在新界區擁有八間藥房的龍豐仍未收斂,竟仍敢向遊客兜售雜嘜貨或即將到期的藥物,實行以賤招賺到盡。 上週六,本刊記者假扮大陸客,到龍豐藥房在北區的多間分店掃貨,雖然未有發現假貨蹤影,但卻領教到龍豐坤客的兩大賤招。 第一招︰力推「大力嘢」 「你要的那個賣完了,我們這個是德國貨,跟美國那個是一樣的東西。」記者在粉嶺聯和墟的龍豐分店,用普通話要求購買美國牌子、可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丙種球 蛋白注射液」,一名店員隨即堆起滿臉笑容殷勤招呼,不過,他指記者要買的美國貨早已斷貨,反而推銷另一種、他聲稱是相同產品的德國貨。 記者拿起德國貨發現產品竟是用來「打點滴」(吊鹽水)的藥品,並非注射劑,店員呃得就呃,堅稱用途一樣︰「這個比美國那個產品強勁十倍!」 據藥房的老行尊表示,這種推銷手法,行內人稱為賣「大力嘢」。所謂「大力嘢」,即訛稱產品功效特別勁。「大牌子產品通常利潤有限,只得百分之十至二十,但如果佢同你sell一啲細牌子或者雜廠藥,分分鐘利潤可以多成倍!」老行尊說。 事實上,龍豐店員口中「強勁十倍」的德國牌點滴,索價八百八十元,不但比記者原本所要購買的美國貨貴足一倍;而且,記者向區內其他藥房查問,這個德國牌子的點滴,零售價原來只需六百多元,擺明開天索價。 第二招︰主動減價「快艇貨」 除了力銷「大力嘢」外,記者再向店員要求買「骨樂健膠囊」,該藥盒面寫明「建議零售價」是二百八十元,店員先向記者開價二百八十元,隨後竟又主動減價︰「你買兩盒算你五百,好不好?」 記者其後再到另外五間龍豐購買此藥,幾乎每間的售價都不同,其中上水新豐路的分店,更平至每盒二百廿元。 龍豐自動調低售價,原來這批藥的到期日是今年六月,即是還有三個月便到期!「店員肯主動減咁多,一定係就快到期嘅『快艇貨』,要嗱嗱臨出貨,寧願賺少啲都唔好蝕到血本無歸!」藥房老行尊爆料說。 根據消委會公布,龍豐三間分別位於粉嶺及大埔的分店,去年在海關放蛇下,共查獲廿二種不同品牌的假藥及球蛋白針劑,最後更被控以《應用虛假商品說明》(即 藥物成分與標籤不符)及《應用偽造商標》罪,合共罰款五萬八千元。(根據法例,最高刑罰可被判罰款五十萬及監禁五年)。本刊多次造訪龍豐藥房要求老闆謝少 海回應出售假藥事件,但謝一直未有現身。 「佢哋已經唔係第一次賣假藥啦,上得山多終遇虎!」另一位在新界區經營藥房廿多年的老行尊黃伯指,龍豐老闆謝少海在十年前開始在上水、粉嶺一帶開藥房。 「佢起初都正正經經做生意,但後來有啲藥成日斷貨,好多客想買又買唔到,佢索性自己去搵其他『代替品』賣。」黃伯指,行內早已知道龍豐售賣假藥。 藥房業界更指,謝少海除了是龍豐的老闆外,亦是康美化妝城的董事。「佢同上水、粉嶺地區的鄉事派好熟絡,上水康美開業時,鄉事委員會仲送咗個超巨型花牌俾佢,三、四層樓咁高,幾咁誇張。」知情人士說。 不過,上水鄉事委員會主席侯志強一聽記者問起謝少海,堅稱不認識此人;當日與謝少海齊齊為醒獅點睛的前主席簡炳墀卻指,是朋友介紹認識謝,只知道他是正當商人。 謝少海做藥房起家,生意越做越大,除任職十六間公司董事,更持有十六個物業和鋪位,市值超過兩億。 諗頭多多的謝,近月更打算涉足骨灰龕生意。他任董事的巨豐(香港)有限公司在去年以一億五千萬購入位於粉嶺業暢街的六層高貨倉,近日更向城規會提交申請, 將貨倉改建為八萬個骨灰位的龕場,成功申請機會很微,但若成功,以每個位平均售價二萬元計,單是出售龕位收入便達十六億,相當和味! 對於市面不少假藥充斥,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副會長崔俊明建議市民,到藥房買藥時,可要求先見藥劑師︰「藥劑師一定唔敢向你賣假藥同過期藥,如果佢咁做,隨 時會被吊銷牌照。」長遠而言,他更建議政府應效法歐美國家,規定藥房持牌人必須是執業藥劑師,以進一步規管藥房的操守。 |
|
||||||
華南金控副董事長、華銀董事長林 明成,是目前公股行庫中任期最長的銀行董事長,對台灣銀行業十年浮沉,感受深刻。他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強調,台灣銀行業現在握有大中華發展、升息 和體質改善三大優勢,「未來黃金的十年,應該是在金融業。」以下是專訪紀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過去三、四年,很多外商銀行已經插旗大陸市場,台灣銀行業的機會在哪裡? 對台商……我們比外資、陸資跟港資更清楚 林明成答(以下簡稱答):華南的香港分行是台資銀行裡面最早的第一家,這二十年來,台商到大陸投資加起來將近五萬家,與我們往來的有一萬五千家。還沒登陸 前,他們都經過香港、再經過海外分行(OBU),來做業務的結算,已經占了總行業務裡面二十個百分點左右。 登陸最大的利基點,是台商的母公司跟我們有多年往來,我們對他們的認識,比外資、陸資跟港資更清楚,很多信用調查、額度調撥,都可以共用,彈性很大;這是 我們跟外資、港資、陸資銀行不一樣的地方。 其次,台資銀行的利率不會比別人拿得更多,並且服務又周到。這種情況,就像到一個國家,那?堻ㄛO做一些外國菜,就是沒有中國菜,可是一大堆的中國人在那 邊,我們今天有一家中國菜到那邊,你想想看他們會不會來啊?應該會來吧!所以我對台灣銀行業登陸前景一片看好。 問:相較於彰化銀行的分行設在昆山,第一銀行設在上海,為何華南銀行要將第一家登陸分行設在珠三角流域的深圳? 答:從競爭角度來看,的確因為有台灣銀行業過度競爭的前車之鑑,所以我們避開長江三角洲,選擇珠江三角洲的深圳。 再看台商發展面,五萬家(指大陸台商)其中約兩萬家左右在珠江三角洲,其中深圳中小企業最多,過去華南銀行香港分行一萬五千個客戶群,大多數集中在珠江三 角洲一帶,加上深圳辦事處在成立分行之前,已經待了七、八年,潛在客戶將近有一千七百家左右,等於我們掌握了將近兩萬台商。 根據這兩點,未來我們在業務面的設定是,深圳分行做以人民幣為主的業務,香港分行承做外幣為主、人民幣為輔的業務,兩個分行相互交叉來服務台商。 問:分行成立後的目標第一年要衝獲利,第二年以後的策略? 答:第二年一方面衝人民幣存款,把放款量衝大,第二個就是跟大陸的銀行有好的往來,拆借才會順利。所以我們對大陸的大型國有銀行、商業銀行簽MOU,未來 還會簽兩、三家。 國有銀行之外,同時布局城市銀行,與福建海峽銀行簽有合作協議。會選福建,理由跟深圳一樣,台商很多,廈門有台商企業三千三百家,福州也有三千家左右。我 們打算從點到面,先從廣東再到福建慢慢擴張,人力資源調度也比較容易。 再拉高到整個區域來看,銀行現在都是規畫整個大中華經濟區,大陸能夠成長,台灣也相對能成長;並且利率,也從谷底漸漸往上升;風險控管方面,我們歷經這十 年來各種的風暴,已經經驗很多,可以做一個優質的風控的銀行。在這幾個要素之下呢,未來黃金的十年,應該是在金融業。 |
|
||||||
什麼樣的投資標的,竟能同時讓裕 隆集團旗下新揚投資、神通集團旗下聯訊創投,以及兆豐銀行等傳產、科技與金融背景法人,還有米果大亨蔡衍明的哥哥蔡衍榮、藝人小S的公公許慶祥等各方人馬 全都看上眼? 答案是:石斑魚。 故事,要先從位在屏東的龍佃海洋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有「石斑王」之稱的戴昆財說起。 「戴董事長在石斑魚育種、養殖成績有目共睹,」新揚創投董事長徐善可指出。 原來,一九九一年,龍佃人工繁殖老虎斑成功,四年後又領先全球首創研發龍膽石斑魚苗;其後陸續投入金錢斑、東星斑與油斑等種苗,是台灣人工培育石斑魚的先 驅。 聯訊創投總經理周德虔補充,石斑魚多靠天然撈捕,但海洋資源有時而盡,「龍佃種魚孵化技術最成熟,又有行銷經驗,和其他生手同業約有八年、十年差距。」 看好龍佃在石斑魚育種的技術創新與研發,讓新揚與聯訊至少投資千萬元,各取得一席法人董事。「小S公公想買股票,蔡衍榮也來拜訪過,」戴昆財透露,公司正 積極覓地擴建魚塭,擴大養殖規模,並朝公開發行的資本市場邁進。 台灣位置最優 適合養殖,輸陸不到一天 其實,龍佃不過是石斑魚奇貨可居的一個縮影,各方人馬真正看好的,正是台灣石斑魚背後的龐大商機。近五年來,石斑魚的產量、單價、產值可說同步上漲,造成 台灣石斑魚火紅的背後,正是中國市場暴紅營造的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是地理環境的先天優勢。「中國不能跨年養魚,每年四月放苗,十一月就要收,」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助理教授冉繁華指出,石斑魚怕冷,台灣高屏地區 氣候最適合養殖;同緯度的福建、廣東,因大陸型氣候造成冬天海水溫度過低,養不出大型龍膽石斑,價格與美味度都不如台灣。 至於台灣石斑魚養殖過去最大勁敵海南島,因中國大力發展當地觀光,收回不少海域,威脅降低。「石斑魚肯定是台灣的天下,」戴昆財自信表示。 菲律賓走海運,活魚運輸到中國最快三天、越南與馬來西亞船運到中國要五天,泰國則要九天,「東南亞國家養殖技術不如台灣,……死魚價差一半,(每台斤)三 百變一百五,」冉繁華認為,台灣有技術和品質等優勢。 再因去年三月農委會宣布開放「活魚運搬船」直航中國十一個漁港,不經香港轉運,台灣養殖石斑除不到一天可直達,運輸時間減少也有助降低活魚死亡、提高品 質,每斤魚貨運費平均又降至二十元,省下約三成運輸成本,更添競爭力。 中港食客大增 年供應五千萬尾還不夠吃 中國正崛起的內需消費市場,自然也沒在石斑魚產業中缺席。「問過海鮮批發商,來自中國的需求,讓他們抓都抓不夠,有多少賣多少,還沒看到(需求)量的 bottleneck(瓶頸)。」周德虔眼中,東方人嗜吃活石斑,一方面中國人愛面子,五百克動輒新台幣五百元的石斑魚是請客必備料理,再隨中國經濟起 飛,更講究吃,學香港人吃石斑魚的風氣也大盛。 需求旺盛,但石斑魚供給卻不及。戴昆財分析,現階段台灣每年青斑供給量約三千萬尾、龍膽則約一百萬尾,而虎斑主要養殖國馬來西亞去年受病毒影響,出貨僅一 千萬尾,加計越南五百萬尾,中國市場外的供給量不到五千萬尾。 ECFA優先受惠 列早收,明年降為零關稅 台灣石斑魚九成以上外銷中國,今年一月,再挾著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早收清單正式上路,石斑魚出口關稅由一○.五%降至五%,明年再降到零關 稅等利多,又遇上去年台灣魚苗減產,帶動價格上漲,如最多漁民養殖的青斑,三月十三日產地價每台斤高達三百元,站上八年來新高,相較過去每台斤一百七十 元,漲幅近八成。 基本面供不應求,持續推升石斑魚價格水漲船高,當養殖者成本不變,也代表中間利潤更可觀。 戴昆財以青斑每尾八公分魚苗三十五元、四成存活率舉例,扣除餌料成本,每斤產地價三百元計算,毛利率約三成;至於成長速度居各類石斑之首的龍膽石斑,一年 可長到三斤,第二年每月更可成長一斤,十五斤的大盤價可破五千元,扣除每尾魚苗一百元、七成魚苗死亡率與餌料費,也至少有五成毛利率;因此有漁民直接用一 千二百元收購一斤大的龍膽石斑,養大出售,獲取利潤。 較極端的例子是香港每年營業額約一百三十億元的東星斑;對照近日香港大盤價每斤港幣四百七十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七百八十元),如果養殖成功率達六、七成, 每斤東星斑毛利率上看一倍。不過該高貴魚種只有菲律賓、馬來西亞等適合養殖,台商得先有東南亞市場布局。 挾地理環境與養殖技術等優勢,又結合供不應求、ECFA逐漸發酵與利潤可觀等題材,都增加台灣石斑魚含金量。商機所在,各方人馬無不積極卡位,也因此餐桌 上人人愛吃的石斑魚,便一躍成為各界眼中絕佳的投資標的了。 |
|
||||||
四月中旬,位於中國廣東省的「石 頭記礦物園」將舉行「國家4A級旅遊景區」授牌儀式。這是中國旅遊景區中,僅次於5A級的評等。 目前在中國取得4A級以上的台資旅遊區多為財團背景,例如元大集團的桂林樂滿地度假世界、威京集團的揚州京華城休閒旅遊區、天福集團的天福茶博物院等。 在這當中,竟有一家以賣石頭起家、資本額僅人民幣一億元的公司也名列其中,它究竟怎麼做到的? 登陸,賺外銷財!便宜人工挖到第一桶金 「我們只是順著中國消費趨勢,不斷轉型,」廣州石頭記的創辦人兼董事長蘇木卿回顧,石頭記進入大陸以來,歷經三次轉型,從外銷為主的加工製造,轉到中國內銷市場,然後建通路、打品牌,而最新一次的企業轉型,則是踏入服務業範疇,經營主題式的觀光旅遊景區。 石頭記來自台灣,早年是從事寶玉石加工的手作坊,一九九○年隨著第一波台商登陸,在東莞從事加工出口貿易,當時工人一個月工資只要人民幣五十元,蘇木卿利用低工資,很快賺到第一桶金。 隨著事業規模擴大,競爭日趨激烈,中國本地企業加入戰局,「就算技術領先,也只有三年的空間,而且他們的成本更低,」眼看競爭優勢不斷流失,蘇木卿思考著轉型,「不改變就是等死!」這時,他發現中國消費力開始崛起。 轉型,賺品牌財!抓住消費崛起做高檔珠寶 「國際知名的珠寶飾品品牌,那是極少數的富人才消費得起的,剩下的,就是不知名小工廠做的地攤貨,」計畫把石頭記的中國經驗寫成教案的文化大學企管系教授 洪明洲指出,蘇木卿就是在此市場空隙中,找到機會。「只要發展品牌,就可以賣上好幾倍的價錢,品牌發展得好,加盟商更搶著要來幫你賣,」蘇木卿決定要「不 擇手段搏出名。」 他開始砸大錢做廣告。自從九七年轉內銷、建立「石頭記」品牌後,蘇木卿每年至少花費營業額一成以上的資金,投入廣告行銷。○四年他甚至砸下人民幣一千五百萬元,參與央視黃金時段廣告競標;這是第一個珠寶飾品廠商,也是第一個台商參與央視廣告競標,並且得標的先例。 「大家都有牌子,你的牌子就要比別人響、比別人亮,」光有品牌還不夠,他的目標要成為「中國馳名商標」,此由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所認定頒布,除了必 須在中國具高知名度,宣傳媒體的種類及廣告投放量,商標所屬產品近三年的產量、銷售量、銷售收入、銷售區域也都納入審查內容。 「中國馳名商標」取得不易,須經該行業、地方、省級,最後到國家等層層關卡審核才能取得。目前台灣企業在大陸的商標申請案超過十三萬件,其中有八萬件獲得核准,但獲得中國馳名商標者僅十多件。 雖然取得困難,但卻是在大陸打品牌的一大利器,包括宏?痋]Acer)、明基(BenQ)、捷安特(Giant)、正新輪胎、旺旺、天福茶葉、永和豆漿, 都因獲得該商標認證,增添知名度與品牌形象。石頭記在○七年成為「中國馳名商標」,是珠寶飾品項目中,台商唯一取得認證的品牌。 過去十幾年來,石頭記靠著品牌名聲與加盟經營,從九七年營業額一千多萬,每年成長三○%以上,○七年營業額達三億元,在全中國有超過一千家通路,成長快速。 但在亮麗成績背後,蘇木卿發現珠寶飾品的市場供需正在逆轉,從供不應求逐漸變成供過於求,「雖然大家都說中國內需消費力增加,可是需求增加,供給面增加更多,因為全世界都瞄準中國市場。」他說。 他也發現,過去大家有錢會去做「奢侈品消費」,現在有更多錢,反而拿去買車、買房,甚至負債,因而降低奢侈品消費。受上述原因影響,蘇木卿坦承,從○五、○六年開始,石頭記業績幾乎原地踏步,店數成長也開始趨緩。 跨界,賺文創財!幫產品說故事提高認同 於是,蘇木卿思考第三度轉型。○六年他赴奧地利參觀施華洛世奇(Swarovski)總部,觀察到該品牌透過水晶說故事,啟發他打造「石頭記礦物園」的想 法。他認為,品牌再深一層的意義是文化,他要把這些石頭背後的故事和其所代表的文化意義傳播出去,提高消費者認同,並增加品牌厚度。 他蒐羅了兩千多種奇石、化石、寶石,打造觀光園區,除了介紹背景故事,並開放工廠,讓遊客看到每一塊玉石的產製過程。礦物園○九年完工並對外試營運,去年的商品收入達營業收入五分之四,門票僅占五分之一,顯示觀光已帶動消費。 未來,蘇木卿計畫將該園區擴建為「珠寶城」,並做劇場演出,將中國古代詩詞有關寶石、玉石的故事,融入其中。 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董事長陳明璋分析,很多台商現在才轉做內銷,都有點太慢了,蘇木卿抓準消費趨勢,當大家還把中國當成世界工廠時,他早一步轉入中國市 場,當大家都在做品牌時,他又再跨入觀光領域,賺文創財,「轉型的方向對,動得也快,」陳明璋為石頭記三度轉型做了註解。 |
|
||||||
當今的大陸市場,應該是史上眾多地產泡沫之中,最離譜的一次。 最近跟一位在大陸行走江湖朋友聊到房產泡沫,他提到一個有趣說法:「○五年,一個農民要在北京買房子,他要從乾隆年代開始便勞動;六年之後的今天,同一個農民,恐怕要從周武王的年代便開始勞動,才負擔得起在今天北京市裡置業。」 這個描述或者有點超現實。據說,大陸農民,去年的收入約為人民幣五千,到城市打工的鄉下人,待遇好一點的,每年或許可以拿到人民幣三萬多,而北京的樓價, 則每平方米平均約人民幣兩萬,地點好一點的,價錢還可以更高。北京以外,大陸幾乎所有城市,房產價格都嚴重脫離負擔能力,由此可知現在大陸的泡沫,規模有 多大。 八十年代末,一個日本平民家庭,要由爺到孫三代人一起去揹起物業的按揭,接下來就是近代經濟史中,最可怕的一次資產泡沫爆破。當年日本的經濟繁榮,惠及社會各階層,爆破的殘局仍然超乎想像。以大陸現時的客觀環境,更難想像這個社會又怎樣可能安然應對一次真正衰退。 「大陸政府有的是錢。如果社會有什麼不穩,派點錢安撫那些窮人。盧梭的社會契約,在中國人眼中,不是都變了用金權換治權嗎?房價高,便搞房屋福利;農民收入低,便補貼農產品。」許多人就是相信,大陸政府可以用穩定壓倒一切。 大陸政府花的錢,究竟是從什麼地方鑽出來?是稅收嗎?實情是大陸人多地廣,山高便皇帝遠,由上而下的政令,包括稅收機制,都像蜜蜂巢一樣,到處漏洞。十三億人當中,如實付稅的人,又有幾個? 大陸政府的經濟循環,多年來由貨幣政策驅動。信貸由國有銀行流入各非官非商的機關和地方部門,經過層層「過水濕腳」,最後才回到稅局。環環緊扣的利益輸送鏈,幾乎可以解釋大陸自九十年代起的所有政治現象,當然也包括這個持續多年而且越來越嚴重泡沫。 「如果說大陸政府透過信貸充撐場面,人民幣升值的現象又可以怎樣解釋?」在大陸國境以外,多數人都以為人民幣可以永遠升值,不過在大陸的國境內,人民幣的 購買力卻不斷被削弱。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在外匯管制之下,大陸境外的人民幣供應持續不足,而在銅板的另一面,就是大陸境內太多人民幣追逐太少貨物。 大陸雖然是世界工廠。不過無論是工人或投資者,既不可以真正自由地投資海外,政府便可以透過通脹,變相徵稅。另一邊廂,當人民想買外國貨,或者享受外國公司的免費服務,政府則重重阻撓,背地裡讓有關係人士肆意壟斷。 難怪大陸民眾,不會放過任何在境外消費人民幣的機會,享受自由的氣味。換個角度看,共和國的人民,跟周武王年代的農奴差不多,一生所有都奉獻給國家和權貴。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 |
|
||||||
政府停止公立醫院接收內地孕婦今年在港生育「配額」,惟私院未配合限制,無法遏止源源不絕的富貴大陸孕婦,搶二十五萬豪華全包宴到私院頭等房繼續生B。安排生仔一條龍服務的中介公司更乘機「掘金」,安排孕婦殺入本港各區豪宅待產,翔龍灣、嘉亨灣已變身內地孕婦公寓。 公立醫院「截龍」,今年不接受內地孕婦預約生育,私家醫院生仔位也立即逼爆,有錢都未必有位,但安排內地孕婦生仔的中介公司,反而變得非常活躍,短短一 週,由安排到港作產檢、生育、安排醫生等的一條龍私院生仔服務,價錢瘋狂飆升,由以往約十萬港元有交易,坐地起價至十八萬、甚至推出二十五萬元的豪華套 餐,住醫院頭等房。為接待大陸富貴客,多間中介公司更標榜有本港豪宅出租,供孕婦產子前後在港短暫休養,就網站所見,以土瓜灣區的翔龍灣最多出租單位,日 租二千元,標榜露台可望浸會、法國及寶血醫院,數分鐘車程可至,仁安醫院也在十分鐘車程以內。 中介公司地址設翔龍灣 有名為「香港金紫荊安產服務機構」的中介公司,香港申報地址為翔龍灣一單位,其內地公司則位於深圳南方國際廣場,標明歡迎參觀。記者遂聯絡及要求看單位。 「而家得番五個位,三個位已經確定會嚟,有深圳、有安徽、有上海,佢哋已經俾晒所有資料同訂金,過兩日即刻落嚟去做產檢攞位!如果再過幾日,就算你俾多 二、三十萬,我都幫唔到你啦!」中介公司姓施的女職員,甫見記者即吹噓「生仔位」有錢也未必買到,着盡快提交最後月經日期、孕婦的通行證號碼及出生日期 等,又謂自從醫管局收緊政策後,生意多到應接不暇,一週內所有預約幾乎爆滿。 承認與私院醫生掛單 「而家你就咁行入去搵私院嘅婦科醫生,佢都唔收你!但係我哋每年有成幾百至一千個客,每次都俾成十幾個客佢哋,梗係俾位我哋啦!」她自認與各醫院掛單的醫 生相熟,故可搶到床位,但堅拒透露醫生姓名,只說「呢個係商業秘密,你唔可以直接搵佢!」推銷一輪後,施小姐便帶記者從商場貨崿直上翔龍灣單位,以避過其 他住客注目。就記者所見,她與管理員稔熟,雙方亦有打招呼。「一有人check out就有新客住入去,我哋有請人去打掃衞生,好似酒店一樣,而家都有人住緊。」她又標榜翔龍灣私隱度高,「以往都有大陸官員、富豪嘅老婆、二奶嚟生仔, 都無人知!我哋會俾住戶卡租客,佢哋可以自由出入。 25萬包啲乜? 1. 醫院頭等房 2. 本港婦科醫生接生醫療費用 3. 介紹費 4. 兩程來回中港接送 5. 三萬元附加費 註:1. 替嬰兒辦出世紙、回鄉卡等證件費用,需要另加五千元 2. 套餐不包括入住豪宅費用 資料來源:中介公司職員提供 豪宅變日租公寓 記者進入的單位,約八百多呎,三間房,兩間放了雙人大床,另一間細房則設有上下格碌架床,大廳放了一張簡單的梳化,另設有BB床及嬰兒沐浴盆供初生嬰兒使 用。記者參觀時,該單位正有位來自深圳的男子及四十多歲的太太入住,他們更帶了一名內地工人來港煲湯煮食。該男子表示,太太剛在法國醫院誕下男嬰,約於一 年多前已排隊來港生仔,所需的一條龍費用只需七、八萬元。施小姐透露,該夫婦在內地做生意,因女兒已年長,故安排四十多歲的妻子到港產第二胎,以避過內地 生第二胎抽重稅懲罰。位於土瓜灣的翔龍灣屬恒地發展的豪宅,於○七年推售,當年標榜住客會所耗資四億元興建,設有奧斯卡劇院式的電影院,據三月份的成交價 資料,一個七百多呎的單位,售五百五十萬,月租由一萬多元至一萬七千多元不等。根據土地註冊處登記,金紫荊出租的單位業主名為范誦及夏虹,於○八年九月以 四百三十七萬購入。若該公司將單位日租二千元,每月可收六萬元租金,已是市價租金兩倍多。至於其內地辦公室,記者前往上址,發現只是一個住宅單位。 入侵嘉亨灣 翔龍灣只是冰山一角,現時每呎售價高達一萬四千元的西灣河嘉亨灣,標榜前往養和及聖保祿醫院也很方便,加上屋苑隔籬已有母嬰健康院,方便初生嬰兒檢查,旋 即變待產公寓搶手貨。嘉亨灣住客黃小姐向本刊透露,其隔籬單位最近出租予不同的內地孕婦,給她帶來很大滋擾。「我起初都唔為意,三月時,見到一家大陸人入 住,跟住無幾耐又變咗一對夫婦入住,四月初又見到一個大肚婆同屋企人入住,住咗無幾耐就變咗抱住個BB返嚟。」她很擔心太多閒雜人出出入入,考慮搬走避 開,「佢哋連大門都唔識開,啲垃圾又丟喺走廊,不知有垃圾槽,講嘢又大聲,真係幾騷擾。」黃小姐透露,單位業主為香港夫婦,後來租了給一名內地女子,該內 地女子變身二房東將單位租予內地孕婦,業主一度臨門與租客吵架,又指對方違反合約分租給內地孕婦,最近更發律師信,惟對方未有理會。民政事務署指,根據旅 館業條例規定,任何處所提供收費的住宿,出租日期少於二十八日,必須領有旅館牌照方可經營。違法經營者,可罰款二十萬及監禁兩年,並可就罪行持續期間的每 一天另罰兩萬元。該署轄下的牌照事務處過往曾接獲有關提供內地孕婦作短期住宿的投訴,以懷疑無牌經營旅館個案處理。截至今年三月,已有八十宗懷疑無牌經營 旅館投訴,但僅得十宗作出檢控,有部分個案證據不足,需繼續跟進。 法例有灰色地帶 律師梁永鏗坦言,有關法例存有灰色地帶,中介公司正走法律罅,關鍵取決於法律上對有關單位是否定義為旅館,「個單位可能無旅館嘅設備,鎖匙亦非由租客長期 持有,咁同租務條例有啲唔同,如果要告上法庭,都係睇個官點判。」至於單位遭租客再分租出去,業主若有足夠證據,可控對方毀約,收屋及要求對方搬走。不 過,梁永鏗說,管理公司有責任及有權向有關單位發出禁制令,要求單位住客搬走及控告他們違反旅館條例,「管理員見到佢哋每日都唔同人出入,咁亦可證明佢哋 係當旅館咁運作!」 中介公司 在港有註冊 多間替內地孕婦安排一條龍接生服務的公司,均屬艇仔形式運作,規模較小,接收客戶後,多轉回給大規模的公司。據知,其中一間位於深圳羅湖區的「唯安醫療婦 產服務中心」,已包攬內地多間中、小型公司,記者從網上看到一間名為環宇香港婦產中心的公司,同樣以「香港唯安總部」協助會員辦證,亦即由唯安集團包辦。 記者前往唯安在深圳辦事處,中心內有數十名職員以網上聊天室形式「兜客」,毗鄰單位開設的「中國內地港籍子女成長協會」,職員表明是同一機構的一條龍服 務。記者瀏覽該網站,立即有該公司職員「勾搭」,查詢是否來港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