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天匯死期到四叔周身蟻

2001-05-27  NM





距離天匯成交期的死線六月十六 日,不足一個月,鮮有出現賣地場所的恒基太子爺李家誠,上週二御駕親征,以十八點二億元,即呎價六萬八千元投得山頂白加道地皮。

李家在「天 匯」的死期前夕,自掏腰包以天價投地,此舉無疑是要向公眾示威,力挺豪宅有價;然而在政府緊盯地產商一舉一動的風頭火勢下,李家此舉有欠政治智慧,天匯能 否成交即將揭盅,無論買家撻訂或上會,四叔李兆基都面對着騎虎難下的局面。

政府使出九招十二式規管樓花造假後,本月十一日,政府拍賣東涌 的地皮,市場反應冷淡,僅以高出勾地價百分之十九成交,每平方呎地價二千三元。事隔一星期,李氏家族無懼逆市,以天價投地,這幅以天價成交的地皮位於山頂 白加道三十五號,由中建集團許世勳家族持有。上週二,李家誠由恒基發展部總經理黃浩明陪同,出席拍賣會。地皮底價十五點五億元,第一口價由華懋承接,之後 就是李氏與手持六號牌的買家相爭。經過十口價,李家誠最終以十八點二億元奪得該地,樓面呎價達六萬八千元,創出本港最高樓面地價紀錄。

李家 誠向傳媒解釋:「呢幅地皮其實好罕有、風景又好,係好難得囉。貴唔貴?睇個物業質素、罕有度而定,我覺得合理……千金難買心頭好。」

連同建 築成本,這塊由李兆基私人腰包掏錢購入的山頂白加道地皮,將重建三至四幢別墅,李家並打算舉家搬入,樂也融融,建成後的李氏大宅呎價最少十萬元,相對於去 年恒基售出的天匯複式豪宅單位,呎價七萬,白加道地皮的成交令天匯呎價「合理化」。

本週一,李兆基在國金二期對本刊記者稱:「我想住別墅, 而家嗰度住咗廿幾年,好舊啦。」

去年十月天匯造出天價成交後,市場人士皆沸沸揚揚討論,隨即被踢爆原來八十八樓是「自製」樓層,實際上只是 四十六樓,但主席李兆基還得意忘形公開辯駁說:「跳層並不罕見,天匯只是跳得犀利啲。」又比喻:「你可以叫我四叔,又可以叫我李兆基。」

整 個天匯樓盤公布賣出廿八個單位,估計恒基淨袋約六億元訂金,並且宣布已經「入賬」,四叔不管市場輿論,又拍心口保證天匯成交是真實,又說有些富豪身家豐 厚,「買樓時唔貴唔買!」

天匯的交易不單促使四叔以天價投地,雄心勃勃的他在收購西半山美麗臺時,更加疏爽,於去年十一月廿三日,他就立刻 「科水」十億扑槌收購西半山舊樓美麗臺,「四叔喺天匯天價成交之後,好開心,認為樓市會好好,所以即刻俾咗十億出嚟,收購美麗臺單位講緊成兩萬蚊一呎,整 個項目斥資三十八億,係香港開埠以來最高嘅收購舊樓價,破晒紀錄。」一名負責替恒基收購美麗臺的經紀透露。

乘勝追擊收購美麗臺

美 麗臺共有一百九十六個單位,李兆基向業主們付十億後,其餘二十多億由銀行支付,並由四叔做擔保。事實上,同樣有份收購美麗臺的新世界,與業主簽訂交易文件 時有附例,「未取得業權九成的話,有權取消合約及取回訂金」,出手未及恒基般豪爽。在今年二月,新世界已把手上多出的美麗臺「高價貨」交易取消。相反,恒 基與買家簽訂「必買必賣」條文,以平均呎價一萬八千元收購,比同區香港花園呎價高出幾近五成。而且業主收錢後還可以住兩、三年,條件十分筍。單位被高價收 購的三座業主吳氏夫婦笑稱:「收購價好滿意!夠喺同區買個千幾呎嘅單位就好好喇,我哋唔同徐子淇,無話住幾千呎都唔夠嘅!」吳氏已收訂金六百萬,一年後將 再收二百萬,三年後(即樓齡屆五十年強拍門檻)交樓後再收尾數。

恒基在「天匯」及「美麗臺」分別創出天價成交呎價後,政府陸續對恒基的賣樓 手法作出規管。

於十一月底,曾蔭權提出三招規管樓花銷售,當中包括針對如天匯的嚴重跳層,要求發展商在樓書列明樓層的全面資料。而及至今年 二、三月,即天匯成交期屆滿之時,恒基被踢爆已出售的天匯單位,只得一個完成交易,事件引起社會廣泛討論。

地政署逼供

以唯一 成交的天匯廿一B單位為例,買家陳錫濱以九千四百萬元購入,她於十月廿三日付了樓價百分之五訂金,再於十月廿七日付了另外一成即九百四十萬元。在二月十日 已全數付清尾數七千五百多萬元,整個交易完成,並無按揭。

但原來並非廿八個單位的付款條款都一樣,最惹人注目的,是以呎價七萬元購入天匯的 「簽名人」秦善文,他的單位只付了一成半訂金,原須在二月完成交易,但恒基卻容許他以及其餘買家延期完成交易,但在買賣合約上亦沒有訂明完成交易日期 (no agreed date),令人質疑「天價」成交的真偽;在三、四月份,地政總署曾五度去信恒地要求解釋,五度「逼供」下,恒基才訂出最後交易死線日為六月十六日。

面 對政府及公眾的質詢,四叔依然力撐天匯買家無造假,並慶幸兒子李家誠沒有購入天匯,否則又被批評云云,並向記者說:「天價唔會假,我唔講假話,如果係假動 作,用自己人錢去買,我可以同你賭,你出一萬蚊,我就賠一百萬。」

天匯買家關係古怪

而綜觀這些特殊處理的廿七個未成交單位, 除了山西女富豪外,皆以BVI公司名義登記買入,本刊再追踪下,發現這批買家頗有組織。

買入四十五樓、八樓及九樓共六個單位的公司簽名人是 唱片騎師秦善文,而買入十樓、十一樓及十二樓共六個單位的公司簽名人是葉德榮(譯音),以及買入廿八樓、廿九樓四個單位的簽名人是劉玉清(譯音),三方人 士雖然以不同的公司名義登記,但公司登記地址分別牽涉到灣仔中港大廈十八樓的智華會計師事務所、何瑞祥會計師事務所及中環告羅士打大廈的「羅文錦律師 樓」。羅文錦律師樓由李兆基的已故好友羅德丞父親羅文錦開設。三幫人共買入十六個共值廿一億的天匯單位。而秦善文早前透露曾與碧桂園主席楊國強做過音響生 意,而楊國強與四叔又是同鄉,四叔曾力挺其公司股票。

另外買入三十及三十一樓共四個單位的簽名人張莘;及買入三十二、三十三樓四個單位的簽 名人律師李廣耀,他們的登記地址都是中環中遠大廈十樓。以九百多萬買入何文田帝庭園自住的張莘,曾替越南華僑朱立基,購入中環盈置大廈,朱立基亦曾掃入多 個山頂倚巒豪宅。而早前向傳媒承認只是代理人的李廣耀律師,上週六接到記者來電,表現得十分慌張地說:「你……你邊度搵到我電話o架……」話未說完,已匆 匆收線。

至於買入十六樓及廿六及三十六樓單位的山西女富豪丁羽生,與四叔同樣是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成員。這班未成交天匯單位的買家或代理人, 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立法會議員李永達指,已要求地政總署於下月十六日交易期滿後,就成件事給予公眾交代,「我一直都要求地政署邀請恒基當 面開會交代。」不單議員窮追猛打,一眾發展商都等着睇好戲,而金管局方面亦緊盯哪一間銀行肯替天價單位造按揭,無論天價成交能否埋尾,四叔都面對騎虎難下 的局面,若然撻訂,被質疑「假成交」,就如秦善文早前向傳媒說,撻訂的話,樓價大冧;就算成功交易,哪間財務機構作按揭貸款亦成為焦點,若然是恒基財務出 手的話,依然為人詬病。

四叔出位之路

在恒基的老臣子,都慨嘆四叔近年變得高調,因而導致槍打出頭鳥。

一向低調 樸素的李兆基,自○四年十二月,以五百億元成立「兆基財經」,揚言以美國股神巴菲特為榜樣。一年後,基金果然升值一倍達一千億,基金主要投資中資股包括中 國人壽、中國神華、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四叔表示:「投資國企咁耐未輸過。」四叔被封為「香港巴菲特」。

自此以後,四叔每次出席公開場 合,都會被傳媒追問投資秘笈及預測恒指走勢,而他每次均自備貓紙,有問必答。這位「香港股神」形容巴菲特為「來路股神」,除了講股,更講金,講澳元;○八 年,中信泰富買入澳元Accumulator勁蝕百五億,四叔又公開說對方「出師未捷身先死」,更化身專家說:「他看好澳元是對的,但時不他與,若捱到今 日,就唔使死 。」他更指中信泰富是其投資組合中最衰股份。

其幼子李家誠○六年娶了徐子淇為妻後,四叔一家的生活亦變得高調、豪華。先以三 點七億元買私人飛機Gulfstream G550,○八年奧運,一家十幾口就坐這私人飛機飛往北京包廂睇奧運。基金賺錢,四叔連續三年掏私人腰包請恒基一班管理層及其家人去日本、海南島等地旅 行;娶新抱後又向恒地逾千員工豪派每人一萬元利是,作風由樸素變得豪爽。

兩子各有所好

他亦開始把公司業務漸漸交由兩個兒子打 理,可惜二人未成氣候。長子李家傑雖負責中國業務多年,但最為人熟悉的,除了是召集一眾富豪第二代成立「百仁基金」,便是他對佛教的沉迷。據他身邊好友透 露,篤信佛教密宗的李家傑,家中設有一間「佛室」。「間房大約二百多呎,樓底約九呎半,裡面放滿佛像,有的高達一、兩米,不少佛像已有數百年或過千年歷 史,一走進房就聞到紫檀木味。」其位於國金恒基總部的辦公室內,亦有一間密室,房內四周均裝上電動的經輪。「打開電掣,四周的經輪就會一起轉動,房中間有 張櫈,李家傑就躺在上面。」兩兄弟亦有鋪「打機癮」,家中起居室裝修成「打機房」。「家傑鍾意搏擊、賽車遊戲,仲想找張飛機頭等艙專用的飛機椅,用來打 機。」

較受寵的李家誠則主要負責香港業務。不過,除了○四年恒基賣嘉亨灣,「跟衫尾」出席記者會,近年只接手了翻新美麗華酒店的項目,不過 其一名好友透露:「話就話係佢做,其實都係佢下面啲人做,佢都好得閒成日同我哋去玩。」

其實,早年恒基與政府,甚至中央政府均關係良好,全 靠恒基前副主席羅德丞「打通天地線」。羅德丞曾兼任行政及立法局議員,在中英有關香港政權交接談判期間,多次上京,獲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接見,與前總理李鵬 亦稔熟。他曾宣布參選特首,又曾為特區籌委會成員,亦是兩屆全國政協委員。○六年,羅德丞逝世後,李家與政府的關係亦越來越疏遠。今次,恒基被政府窮追猛 打,在無計可施下,且看下月十六日,恒基如可為大龍鳳「煞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7

危言聳聽?!上千家中小酒企面臨死期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8/57729.html

“中小酒廠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2013年12月14日,在參觀完洋河股份酒廠後,北京方德咨詢董事長王健在微信圈里跟他的朋友們分享了這一信息。隨後不久,他就接到一家來自河北滄州的酒廠老板的電話,對方竟然想看看能不能通過王健,聯系上洋河股份被對方收購。跟很多同行一樣,這家酒企也陷入產能很大、銷售卻一塌糊塗的困境,資金鏈隨時都可能斷裂。河北滄州這家酒廠的年銷售額不到10億元,屬於小規模酒廠。從2011年前後高峰期的產能急劇擴張,到現在的求被收購,這家酒廠的境遇並非個案,而是整個中國白酒行業境況中的一個粗略縮影。2013年開始,宏觀經濟下行、加上外部限三公消費政策的影響,使得白酒行業銷售慘淡,行業內大部分酒廠新擴建產能都將在2014年前後集中釋放,多重因素疊加之下,使得白酒產能過剩危機不斷加劇。高端白酒價格不斷下跌,銷量大幅下滑,白酒經銷商和酒企矛盾越來越突出,一場改變行業格局的調整即將發生。記者在對酒企、經銷商、行業專家、第三方機構、投資人士等的多方采訪中,形成的行業趨勢大致判斷是,今明兩年將是行業的拐點,一線品牌深度調整期,二線品牌將是洗牌期。最有可能發生危機的是年銷售額在10億-20億元的區域白酒品牌,以及過往兩年急速擴張年銷量超過50億元的二線品牌企業。但更致命的是,對上千家中小企業而言可能將是死期。產能嚴重過剩白酒產能過剩有多嚴重?根據《中國釀酒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5年,全行業將實現釀酒總產量8120萬千升,其中白酒行業預計產量將達到960萬千升,銷售收入達到4300億元。但在“十二五”開局年的2011年,中國的白酒產量就高達1025.6萬千升,提前完成了既定產量額。也就是說,在2011年,中國的白酒產量已經提前4年,超額完成了2015年的規劃目標。“2014年白酒會更冷,屆時白酒產能擴張問題將變得更加明顯,而這一周期性的調整時間最短三年,最長則要達到五年。”瀘州老窖總裁張良在2013年11月29日舉辦的中國白酒東方論壇上表示。五糧液股份公司副總經理朱中玉也同樣在會上表達了對目前白酒行業“產能過剩和投資過剩”的看法。“現在從大的目標範圍來看,2014年中國白酒會出現拐點,2013年中國10年以上的白酒的生產能力將會成倍增加,成長的生產能力到2014年會全部爆發。”賽富亞洲創始合夥人閻焱此前在接受采訪時稱。白酒行業資深經理人晉育鋒也表示,“過去幾年在高增長背景下,包括茅臺鎮、四川宜賓、瀘州、湖北等幾個重要的白酒產區盲目投資,這些產能都會在2014年集中釋放,新的大周期即將來臨。”事實上,當時一些酒企已經在2011年左右意識到白酒急劇擴張下的產能過剩問題。“不過所有的酒企都高估了形勢,認為從2000年開始的白酒高速增長將會持續,並且近幾年白酒過度提價,透支了未來利潤,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產能擴張;另一方面,政府為了當地GDP的增長也在背後推動企業不斷地擴充產能,白酒產能過剩不僅是酒企的原因,同各地方大力推動白酒擴容增產也有關系。”中國酒業創新聯盟副秘書長趙禹稱。被樂觀估計的還有市場需求量的增加。“我們早在2010年就預警白酒將會進入行業調整期,行業肯定有發展周期,不可能一直是直線式增長,一定是螺旋式增長。但當時行業投機性太強勢,甚至很多企業擴充產能並非為了產能本身,而是變相圈地。大部分人仍舊認為行業會保持高速增長,而實際上隨著人口增速放緩、消費的多元化,白酒市場容量將會減少。”王健表示。上遊產能急劇攀升,在下遊銷售遇到問題後,使得行業存貨急劇增加。統計數據顯示,14家白酒上市公司去年三季度的存貨達到356億元,而去年同期僅有288.44億元,同比增長了23.61%。“前幾年白酒行業年均30%以上的增長肯定不健康,投資過熱、產能過剩、價格離譜等行業亂象終將被市場懲罰。過去十年白酒高速發展,掩蓋了很多問題,比如庫存。任何一個行業都怕庫存,但白酒以前不僅不怕庫存,還以庫存很多為榮,這是因為白酒每年都漲價,茅臺漲,五糧液也漲,一漲價,庫存的商品轉手就坐地升值了。”北京朝批商貿股份有限公司一人士表示,“以前是庫存多,賬面價值就多。但現在突然賣不動了,尤其很多2010年前後新進投機性經銷商,一看到市場不好立馬拋售套現,這也是高端白酒價格急劇下滑的重要因素。”尋求出路為過剩的產能尋求出路成為白酒企業面臨的一個難題。緩建或停產成為一些企業不得已的選擇。自2011年開始本來計劃以四倍產能擴張的水井坊不得不暫停其擴張計劃。2011年年初,水井坊決定在成都邛崍“中國名酒工業園”內投資近23億元建設公司新產品開發基地及技術改造項目,內容包括年產2.8萬噸的基酒釀造設施、10萬噸的儲酒設施、年包裝2萬噸酒類產品的包裝設施等。如按照規劃,這一產能擴張將是其當年產能的再擴張4倍。今年上半年,水井坊決定緩建其邛崍基地項目,並將在邛崍550畝用於該項目建設的土地歸還政府。“這個項目本身就是一個產能擴張項目,是基於2011年行業整體情況做的公司產能布局,也是為了順應政府產業集中發展的規劃做的一個產能擴張,不過2012年行業遭遇深刻調整,過去行業產能擴張太快,高端白酒銷售量價齊跌,公司暫緩這個項目也是為了把更多資金和經費投入到下遊市場上去。”水井坊一人士稱。不過,對於管理比較粗放的白酒行業,新一輪的調整並不全是壞消息。“中國白酒進入深度調整期,這是行業整合的一個契機。”五糧液副總經理彭智輔表示。“目前,五糧液有40萬噸的產能,其中傳統工藝有18萬噸,新型工藝白酒22萬噸,但五糧液每年的銷售量沒有達到18萬噸,五糧液傳統工藝的這部分產能也沒有完全發揮出來,這些產能要發揮效益,在既有的品牌和渠道去消化這部分產能有一定困難,產能尋求出路。”彭智輔表示。2013年8月5日,五糧液投資2.55億元聯合和君咨詢、邯鄲市政府三方共同投資河北一家區域酒企永不分梨酒業股份有限公司。除此之外,五糧液還在跟另外兩家酒企商談收購事宜。“五糧液收購兼並這些企業後是絕對控股,由五糧液註入基酒。”一名熟悉五糧液的人士認為,“這實際上也是變相消化產能的一種方式。”“白酒行業確實需要死掉一大批企業,才能形成類似全球白酒巨頭帝亞吉歐模式的多品牌運營商。”晉育鋒認為。在1998年~2004年的上一次行業低谷中,大批小酒廠紛紛轉產或倒閉,一些風光一時的酒企走向沒落,典型的如以秦池、孔府家為代表的山東軍團。而產能過剩將會推動酒行業的重組及並購,以生產基酒為生的企業,被認為將會首先受到沖擊。“中國白酒太分散了,規模以上的有2000家,市場競爭無序,企業想的問題就是拼命地搶占市場,泥沙俱下,其中就有相當一部分不註重消費者的需求。”彭智輔表示。白酒行業資深營銷人士舒國華稱,“日前,食藥監局要求加強白酒質量監督管理,進一步完善退出機制,目前看,有3000家小白酒企業將收到死亡通知書,白酒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除行業內並購重組外,行業外資本也開始趁機抄底收購。晉育鋒認為,今明兩年並不是企業重組的最佳時期,“2015年資產價格開始回落,才是並購的最佳時機。豐聯酒業為什麽現在生存狀況這麽困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趕在了價格最高的時候買酒廠。”價格戰為了突圍,幾乎所有白酒企業都將“腰部產品”視作未來的發力重點,而隨著一線酒企高端產品價格回落、服務下沈,給二線、三線酒企的產品銷售及生存帶來巨大壓力。不少酒企紛紛推出中低價位產品等變相降價的方式來應對行業變局,價格戰一觸即發。“茅臺、五糧液直接將壓力傳導給跟在其後的郎酒、劍南春、水井坊等,未來行業將會進入擠壓式增長。”白酒行業資深營銷人士舒國華認為。“百元以下價位的酒競爭會很慘烈,以前這個價格帶主要是區域白酒廠的主流價格。現在包括瀘州老窖、五糧液、郎酒等都在開發新品搶占這個價格帶的市場份額。在價格戰下,瀘州老窖、五糧液等這些白酒巨頭肯定會對區域白酒形成巨大的壓力,諸如衡水、景芝等年銷售額10億-20億元之間正在擴張的省內為王的企業將會被產能拖累。很多中小企業都是銀行貸款,一旦銷售不暢,資產又變成存量資產無法盤活,資金鏈會面臨極大的問題。”一名業內人士稱。對於一線品牌對中低端白酒市場的搶攻,寶豐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盧振營表示:“肯定也會有影響,我們也有壓力,盡管區域品牌在區域市場有自己忠誠的消費者,不過區域品牌原來單一的產品線使得渠道利潤空間比較低。一線品牌拓展中低端市場後雙方在渠道上肯定有碰撞。”“2014年酒企或將普遍進入出廠價下調的階段,毛利率的下調將取代收入成為影響業績的主要因素,白酒類公司將迎來業績最差的時期。”東方證券在2013年12月份的一份研報中稱,未來,一線酒企的定位調整將擠壓二線酒企的生存空間,二線酒企也面臨在中高端市場展開競爭或向下調整產品結構的選擇。“到2014年年底,白酒經銷商要淘汰50%。廠家即使能恢複到原有的規模,再想有原來的強勢地位已經不可能了。從白酒行業整體數據看,2013年只是銷售增速下降,到2014年像沱牌舍得、水井坊這一類企業業績會更難看,肯定有白酒企業倒閉、賣掉,甚至重組,也肯定會有企業被兼並。”舒國華認為。 相關公司: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作者:經濟觀察報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741

與梁寧暢談3小時,我徹悟:生死期最需的領導力,不是管理能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07/162452.shtml

與梁寧暢談3小時,我徹悟:生死期最需的領導力,不是管理能力
劉爽與veryls劉爽與veryls

與梁寧暢談3小時,我徹悟:生死期最需的領導力,不是管理能力

建立系統,制定規則,培養尖兵和強化價值感。

本文由劉爽與veryls(微信ID:veryls1983)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劉爽。

昨天下午,和梁寧暢談了三個小時,受益良多,還做了不少有用的筆記。今天上午就看到她公眾號的新文章,於是決定把暢談時她給我的幾點啟發總結一篇。

關於領導力

梁寧給我講,她理解的領導力其實是三個東西:選擇喜歡的事,選擇喜歡的人,以及認知現實的能力。

1.選擇喜歡的事很簡單,如果你做的事情是自己不喜歡不認可的,那麽在這個過程中你就會很痛苦受盡煎熬,尤其是當處於逆境挫折面對外力壓力的時候,很容易堅持不下去,打退堂鼓逃兵。

很多創業者去追風口,並不是選擇自己喜歡認可的方向,而是選擇看起來成功幾率高的方向。而這樣的人,首先很難沈下來真正理解一個領域,那自然是贏不了的;其次他沒有“信”,沒有辦法樹立價值感(什麽是價值感後面會講),沒有辦法承受行業的起伏波折,自然無法與時間做朋友。

2.選擇喜歡的人,是指要具備接納別人的能力,接納面越寬,接納的人越多,你的人生也就越寬,也就越容易獲得大家的幫助。我相信只要具備基本的智商和常識商的人,其實都知道如何去經營一段令對方感到舒適愉悅安全的關系,只是因為我們喜歡的人少,認為很多人不值得投資,而這種態度又是對方能夠感覺到的,所以自然經營不好關系。

為什麽要喜歡那麽多人?因為我們要喜歡老板,才能剩者為王;我們要喜歡同級,才能獲得支持;我們要喜歡下屬,才能凝聚人心。柳傳誌創業時曾跟下面的同事說:為了我們共同的事業,我要和你交朋友交心。所以聯想能有奔騰如虎風煙舉的燕雲十八飛騎,所以聯想能有身先士卒的創業團隊,所以聯想能在那個時代殺出重圍脫穎而出,所以柳傳誌無愧為一代商業領袖。

3.認知現實的能力,就是根據客觀現實,重新塑造自己的能力。客觀現實是什麽?敲敲黑板,就是也許對你不利你難以接受,而現在的你又確實無力改變的事實。比如我們每個人,都帶著之前家庭成長和職業訓練的路徑依賴,那麽到了新的環境面對新的對象,我們之前的習慣無助於解決新的問題,無益於自己的前進步伐,這就是客觀。那這個時候我們能怎麽辦?最好的辦法就是主動敲碎自己,像變色龍一樣根據環境變化吸收重建自己。

我拿自己舉個栗子:我以前一直是一個特別註重邏輯在意規則厭惡折騰的人,堅持按部就班步步為營,只要做的比別人好,犯的錯比別人少,那就能贏。而對於瞎貓碰上死耗子歪打正著的事,我向來是不屑一顧不當回事的,這就是典型的治世精英邏輯。

但問題是現在這個時代是個商業亂世,充斥著重構規則亂拳打死老師傅的現象。經過幾番挫折後,我突然開悟了:要是沒有歪打,怎麽會有正著?歪打的過程和正著的結果沒有必然的邏輯聯系,但它們兩者之間顯然是符合因果律的。在這件事上,本能地不斷行動比邏輯的死胡同重要。

昨晚越獄第五季第一集里,假死的男主角墓碑上有一句墓誌銘:欲變世界,先變自己。是啊,改造世界的前提是先改造自己,作為職場人要能夠與時俱進,作為創業者要能夠審時度勢。所以,現在我選擇主動碎掉自己然後重建,擴大延展自己的邊界。

關於組織行為學

梁寧說:好的組織是個具備自我調節能力的生態系統。這樣的組織的特征是具備三個能力:把人同化的能力;主動碎石的能力;分配養分的能力。

1.把人同化的能力,就是梁寧文中舉的那個阿里HR的例子。當帶著之前不同職業訓練和價值觀的新人們進入組織,首先組織要能甄別其與組織的MATCH程度;然後能篩選排斥掉那些自我保護過強過於自我,不願敲碎自己又對組織無益的新人;最後是鼓勵進來的新人自碎之前的職業訓練和價值觀,讓其在思想上”輕裝上陣“,帶著之前積累的能力和經驗融入系統。

2.主動碎石的能力,就是組織為了適應環境變化,不斷自我調整的能力。而其中與組織行為相關的,就是阿里倡導的擁抱變化,也就是輪崗文化。它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組織內部隨著時間發展逐漸形成崗位和職能固化,老人們的思路方法和風格也因之前的職業訓練形成新的路徑依賴,這就變成了組織體內的結石。所以組織需要不斷蠕動腸胃,主動把結石不斷碎掉,以防堵塞脈絡。

3.分配養分的能力,是指組織的價值觀是唯一的鐵律,但具備的業務能力要多元要升級。那麽就要面對,如何對待具備組織需要的獨到能力和經驗,而態度意願卻不MATCH亦不願改變的員工。在組織的眼里,這樣的人其實就是階段性工具的角色。對於這樣的人,組織選擇各取所需,在一個階段中付出足夠酬勞,把對方的能力和經驗這些營養成分,吸取入系統分配給骨幹,而之後就不再需要這些系統的肥料了。

梁寧給我分享的這一套組織行為學,我聽了實在感同深受。我的過往經歷告訴我:企業作為一個組織,可以請外面的和尚進來念經,然後選擇性聽取,但前提是有自己的主見和底氣。最害怕的是:組織並沒有自己的主見和底氣,把企業的命運完全交到外來和尚的手里的。而更可怕的是,組織不光沒有主見和底氣,還請了一堆外來和尚進來同時念不同的經。

而且我深知,帶著之前路徑依賴進來又不願自碎的人,對組織的傷害有多大。在我之前任職的創業公司,就曾發生過引入毫不顧及企業現狀和差異,近乎偏執的帶著原公司路徑依賴的O級高管,自說自話而無法真正融入組織,最後浪費了企業的寶貴時間和資源,給企業造成了事實損失弄的結果很不愉快的事情。

最後從員工的角度來講,前一陣有些離職員工吐槽華為的事件,其實我是不太認可的。首先如梁寧所說,沒有五年時間,誰也沒資格說自己理解組織;其次就算加入時間超過五年,也未必能理解組織行為學。任何行為的背後都是動機和目的,哪怕行為看似光怪陸離。

很多時候為組織好不等於為個人好,確實存在對個體不利的情況。那在這種時候你作為利益受損者,就事論事去講私人恩怨倒沒啥大問題,但說的好像把你優化了組織就有滅頂之災似的,那就太搞笑了,尤其是在組織還在代表大部分人利益的情況下。

關於價值感

在昨天下午的暢談中,梁寧提到一個詞:價值感。這個詞她一說出來,我就拍案叫絕。我們都知道講價值觀,但價值觀的源頭是什麽?絕大部分人其實是沒有思考的。我曾經思考了一半,所以在《科學的管理》系列中提出了價值觀是服務業務發展維護價值用的,引申出了有前後排序的四點價值觀:尊重市場,尊重事實,懲惡揚善和知行合一。要懲惡揚善和知行合一,前提是尊重市場和尊重事實,而尊重市場和尊重事實,前提是要先明確價值標準。

而梁寧講的這個“價值感”,就是價值標準。她拿她任職過的騰訊給我舉了個例子:馬化騰的價值感就是用戶體驗,而創始人的這個價值感清晰且不搖擺的傳遞到整個組織,就形成了上下無爭議的企業價值觀。所以在判斷一件事情(比如微信是否應該大規模商業化)的時候,團隊是不會爭執分裂的。

她舉的這個例子讓我自然而然的想到JD,我進JD的時候,外面所有人還在把電商當作模式討論,而劉強東親自給我上的第一堂課就是:電商=成本效率。成本效率就是老劉的價值感,就是JD生存發展的價值觀,我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圍繞於成本效率的不斷優化,今天老劉提出的技術的JD,仍然是在以技術的手段來繼續優化成本效率。

而且這個價值感,是老劉和JD一直堅守的,哪怕在較長的一段時間沒有盈利,哪怕長期面對友商潑的臟水,媒體和自媒體的起哄甚至一二級市場的疑慮,JD成本效率的價值感從沒妥協過。這就是老劉的成功之處,JD的偉大之處。

而反面的例子也是有的,比如過山車的手機行業。像OV那樣從一開始就走溢價路線的廠商其實是沒問題的,有問題的反而是那些今天性價比明天要溢價的廠商,因為它們的價值感是搖擺的。戒定慧,由戒生定,有定生慧,先明確做什麽不做什麽,再把做什麽堅持到底,在堅持的過程中找到做的智慧,而中間搖擺的人是找不到智慧和出路的。

關於管理能力

在閑聊中,梁寧跟我說了讓我如夢初醒的話:領導力不是管理能力。之前我在做COO的時候,非常在意且一直鍛煉自己的其實是管理能力,滿足於在整個大系統下,我的小系統執行效率是不是最高,結果是不是最好,員工離職率是不是最低。因為這些全是結果數字,是客觀的不會騙人的,但是其實我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這些數字背後的方法,是否是可複用可適用不同環境的?

在這十年之間,我曾經有過兩次非常失望的職場經歷,都是之前培養出來的相對出色且有潛力的骨幹團隊,本來磨合的也很好,結果到了新的環境,面對重新開局和新的壓力徹底崩掉,能力發揮不出來,意願也很糟糕,而且直到最後他們也不認為是自己的問題,反而怪罪於新環境和新團隊的不配合。

我有個聰明的前下屬曾對我有個評價:你訓練的是突擊隊(尖兵),而不是敢死隊(死士)。我對這個評價還是比較認可的,因為我自己受的就是尖兵式的訓練,所以在培養人的過程中也潛意識地形成路徑依賴了。但是這也就導致了一個結果:在發展的順境期中尖兵無疑是能力最強最出色的,但到了生死的逆境期下尖兵就對扭轉危局無能為力了,反而不如不要命不怕犧牲的死士。

由於我見過企業生死且至今帶著揮之不去的幻痛,所以我之前的思維一直是盡量避免進入生死期,而我的《科學的管理》系列也是在講如何避免進入生死期。至於在生死期中如何突圍,我也沒有什麽好的解決辦法,因為到了那個時候管理其實是失效的。但是,雖然沒有人想身處生死逆境,但真的到了面對生死逆境這個客觀現實的時候,就不是想不想而是如何突圍了。所以,如何認知生死逆境這個客觀現實,其實也一直是我的心障。

梁寧告訴我,這次她從湖畔大學講課回來,在研究失敗中領悟的領導力心得就是:在生死期,最需要領導者能夠找出關鍵任務,然後帶領團隊破釜沈舟地完成任務殺出重圍。於是我問了她一個問題:領導力和管理能力的區別到底是什麽?界限在哪里?她的回答是:生死期體現領導力,生死期過後會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期,這個時候就需要管理能力來建立系統,制定規則,培養尖兵和強化價值感。

聽君一言,了然清晰。其實想想歷史就是如此,三國後期蜀漢偏居四川,諸葛武侯就是看明白了這樣下去沒有出路,才堅持不斷北伐中原,最後出師未捷病故於北伐途中。而我黨當年創業時也是如此,就算當時把延安建設成上海也沒啥意義,真正能夠和國民黨爭奪天下的突破口是拿下東北,拿下東北才是那個關鍵任務。而順著說下去,長征時期的中央紅軍和三大戰役時的解放軍,那完全是兩種能力不同承擔不同作用的不同角色,前者是領導力下不怕犧牲的死士,後者是管理能力下戰鬥力強的尖兵。

梁寧今天的文章里說:我們身邊有沒有一個這樣的導師,在一旁觀察你,在你疼痛破碎的時候,告訴你疼痛因為碰撞不同,破碎是在重建自己。對我而言,她就是這樣的導師,每次見到梁寧,她都能用幫我重建自己的方式,助我突破一個能力或心障瓶頸。我至今仍然記得,十年前我第一次見到這位中關村才女時,她在白板上給我講的東西,所以我一直說梁寧是我的智慧女神。

有這樣一位關註你成長,讓你受教受益的導師,讓你人過中年還能了解認知並重建自己,還能有重新成長的空間和機會。能有這樣一段亦師亦友的緣分,是多麽珍貴難得的運氣。

梁寧領導力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5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