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大牌檔」陳根記﹕首月生意已有驚喜
1 :
GS(14)@2017-01-30 09:23:31【明報專訊】大牌檔是本港獨特的街頭飲食文化,不少港人及遊客都紛至沓來,愛煞其一筷一箸都洋溢滿滿的地道香港風味。「當初UberEATS找上我們,我也很驚訝,誰會想到吃大牌檔的外賣?」陳根記經理周卓坦言。原以為雙方合作不會為生意帶來太大幫助,惟首月的外賣生意之佳卻令他大感意外。「原來陳根記大牌檔都可以做外賣。」
近年領展(0823)接連翻新轄下商場及店舖,不少大牌檔及俗稱「冬菇亭」的熟食檔面臨逼遷,陳根記是本港少數「倖存者」。作為本港買少見少的老字號大牌檔,陳根記光是應付堂食生意已忙得不可開交,即使店內可容納100張桌子仍經常座無虛席。從廚房到樓面伙計亦有人手不足問題,何以會想開拓外賣市場?「因為大牌檔已經開始絕迹,我們的牌照尚有一年多便到期,要開始考慮開拓新的市場。」周卓表示,加上他本身亦用過UberEATS服務,遂展開合作。
嘆大牌檔絕迹 藉新市場延續
目前雙方合作不足兩個月,惟首月的外賣生意比預期的好,「可能是發現在家也能吃到大牌檔的味道吧?我也搞不清原因……而且自此亦愈來愈多人選擇外賣自取,很奇妙。」他笑言。目前陳根記在平台上僅提供約30款熱門菜式,在UberEATS的建議下,陳根記將計劃增加不同菜式、更不排除會破天荒推出套餐組合供用戶選擇。
不過,由於陳根記的伙計年紀稍長,不熟悉用iPad接訂單,故目前會由收銀員統一負責。他續透露,UberEATS有一個機制,只要接下訂單後便會開始倒數時間,限時15分鐘完成一道菜式,故會優先處理外賣訂單,「不過我們通常會提早做好,大概10分鐘左右。」他笑稱。UberEATS香港總經理林灝哲解釋,如果餐廳提前或來不及完成,可以在透過程式發出通知,令外送員及用戶亦可以知道最新情况。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68&issue=20170130
【飲食籽】大牌檔靠凝聚力 舊區就可以犧牲?
1 :
GS(14)@2017-04-10 23:36:32康哥18年前跟老婆接手外母的牌檔,還在牌檔前後多租兩個舖位做小炒。
【飲食籽:識飲惜食】舊區有大牌檔因地區問題而將不獲延續牌照,只好捱貴租入舖謀生。若果有一天這些童年回憶被人收走,真難想像我要用多久時間去接受這個殘酷現實。
「如果大牌檔只剩下一檔兩檔,也生存不了。因為你沒有了那份凝聚力,別人感覺那裏是一堆的,才一起走去吃,你單打獨鬥,只得一檔也是沒意思。」增煇藝廚老闆康寶明說。康哥18年前跟老婆接手外母的牌檔,還在牌檔前後多租兩個舖位做小炒,以為他想越做越大,但原來一切都是被迫的,「第一,食環要罰款;第二,客人正在吃東西,他們連枱收走,甚麼都搬走,客人就不會埋單,我根本做不到生意,難聽點叫趕盡殺絕!剛巧有個店位在後面,我就索性出牌營業。」康哥回想起往日那境況,都忍不住嘆了口氣,「大牌檔不是我的,牌照是不能轉名。我知深水埗區一定不能轉名,但聽聞中環那邊是可以轉名的。」這個不公平的待遇,有人說笑是一牌兩制,中環是遊客區,所以要保育,那深水埗是舊區,難道就可以犧牲嗎?「這個世界好像沒有公平的。我外母年過90歲了,她百年歸老後,我們就甚麼都沒有,所以鋪後路是對的。」康哥無奈地說。我們電郵至食環署查詢相關牌照的法例,但他們只是電話回覆:「詳情請看網站及文件。」另外亦電話訪問了長期研究香港小販政策的梁志遠:「這是當時的政策,很久了。他們是想取締大牌檔,所以當然是傾向盡快令大牌檔消失,如果牌主死了,牌照不能續,就是最快了。」對於所謂政府有酌情權批出牌照的標準,梁志遠說:「永遠都沒有,酌情就一定沒有標準。酌情才有續牌,那就即是沒有,重新發牌都可以,政府是最大的。」至於幾時會再見不到大牌檔,康哥就說:「我相信十年後應該沒有大牌檔,現在的牌主最年輕都七十多歲,十年後都八十多歲了。」或者政府到時會說保留綠色鐵皮可以做保育,但只剩下外貌,而沒有半點風味的大牌檔,又是否仍有意義呢?
增煇藝廚老闆康寶明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專任導師梁志遠
入舖後,環境舒適了,枱凳也放多了。
增煇藝廚深水埗石硤尾街31-33號地舖
記者:黃子卓攝影:劉永發、鄧鴻欣編輯:梁浩維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10/19983063
【飲食籽】客人愛大牌檔夠鑊氣
1 :
GS(14)@2017-04-10 23:36:33椰皇雞鍋燒肉$388
【飲食籽:識飲惜食】「我問客人,他們通常都說喜歡在大牌檔吃,因為喜歡爐夠猛、夠鑊氣,以及看到師傅炒,比酒樓食店衞生。」增煇藝廚老闆康寶明說。但大牌檔通常只有炒鑊,很多菜式都未必做到,「以前因為環境規限,放不了那麼多食材,夥計也做不了那麼多,客人的流量不夠大的話,根本做多少個新款菜式也沒用,賣不出,食材就要掉。」所以康哥接手大牌檔後,幾年後多租兩個舖位做餐廳,再加了不同食材和廚具弄點新意思,「譬如以前大牌檔不會有燒臘,但現在我們會自己燒鵝、燒乳豬。你在街做不到,在街如何燒鵝燒豬,這是煮食用具的問題。」好像即燒乳豬,要先上皮水,入太空爐焗到約七成熟,到有客柯打,才即燒五分鐘,皮脆肉嫩。那麼花工夫和時間,大牌檔當然做不到。
「火鍋食材也多了很多款式。」康哥捧出了一個大鍋,這個鍋夠特別,一邊可以燒肉,另一邊可以繼續打邊爐,都是一般大牌檔不會見到。當然,大牌檔的招牌菜式會保留,但就略為改良,以前叫碟豉椒炒蜆,所用的沙白蜆太細隻,分分鐘吃豉椒多過吃蜆肉,所以現在康哥就改用菲律賓大蜆,大隻之餘,味道更鮮甜。做到鑊氣小炒,又做到創意新菜式,連燒臘都自己燒,的確不容易。
椰皇雞鍋燒肉配料
即燒BB豬$488
豉椒炒大蜆$108
增煇藝廚深水埗石硤尾街31-33號地舖
記者:黃子卓攝影:劉永發、鄧鴻欣編輯:梁浩維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10/19983067
【飲食籽】大牌檔換新裝 懷舊鐵皮變Cyber不鏽鋼
1 :
GS(14)@2017-07-09 03:56:31經過九個月的翻新工程後,長發麵家年初重新營業,是九龍區首間成功轉牌的大牌檔。
【飲食籽:故味重嚐】本港現時有28檔鐵皮大牌檔,其中深水埗是全港最多大牌檔的集中地。採訪當日,天文台發出酷熱天氣警告,氣溫高達攝氏33度,風扇不斷轉動,卻吹來陣陣熱風,奇在座上客仍有不少,有一家大細、單身中年男人,甚至是西裝友,牌檔就是有莫名的吸引力。近年中環街頭的大牌檔成功爭取牌照世襲權,可以子承父業,牌檔經過大翻新,檔口亦較昔日整潔衞生,逐漸成為旅遊地標;深水埗首間轉牌成功的牌檔亦完成翻新,由火水爐轉用電爐,傳統鐵皮轉為不鏽鋼,更改為獨立供電、排水渠,是時代使然,但風味能否保存?
由三兄弟經營的長發麵家,負責人之一兼二哥馬少初指,以前大牌檔不可以傳給下一代,牌照只可由已故持牌人的配偶繼承,直至2009年政府放寬中西區九個大牌檔牌照的轉讓。記者兩年多前走訪深水埗的大牌檔,不少牌主因年紀老邁而離世,第二代申請牌照繼承卻苦無消息,擔心生計受影響。直至去年,位於耀東街的長發麵家成功轉牌,條件是須按政府的要求翻新,整個工程花了30萬元、近九個月時間,今年農曆新年才重新營業,是九龍區首間轉牌成功的牌檔。「以前我們是鐵皮牌檔,無論是煮食、煲湯都是用火水爐。現在牌檔變得現代化,全部用電,以前我們的電標連着大廈內,現在已變為獨立供電。」初哥說。
位於深水埗耀東街的長發麵家,以前是鐵皮牌檔。
【獨立供電】設計充滿cyber感。
【抽油煙機】將廢氣排出。
【電爐】由火水爐轉為電爐。
長發麵家:牌檔外貌需與時並進
來到長發,細心看,招牌的字體改了,連牌檔的外形都變成乾淨得發亮的不鏽鋼,政府要求採取統一設計,面積限制在4呎×7呎×10呎。「以前一提起大牌檔會覺得好污糟,但現在覺得好cyber、好乾淨。在爸爸那個年代,這裏放一張枱,那裏放一張凳,現在高度、闊度及所有位置都被固定,限制在四條柱內。」不過由火水爐轉用電爐,對喜愛風味的食客來說,總是若有所失。「我最初都不習慣,火水爐火力大,餸菜可以上得好快,電爐有時落鑊爆後要歇一歇,不過熬湯底比以前方便,不用睇火,以前一煲燶個湯底,就麻煩了。」還有一個限制,是洗碗盆須拼入牌檔內。「署方要求我們只可在牌檔上面洗碗,污水在下面處理過後,再流落獨立渠排出,自己管理自家渠的衞生。」初哥認為,牌檔的外貌需與時並進,「人不能總是想着以前,要向前看呢!」
翻新後牌檔須採取統一設計,以改善整體觀感,面積限制在4呎×7呎×10呎。
蘇記的火水爐。在電飯煲內膽周邊灌入三合土幫助散熱,內置爐頭連上火水。
蘇記是深水埗唯一24小時營業的茶檔,家人申請轉牌仍未有回覆。
茶檔蘇記:不捨亡父設計火水爐
蘇記是深水埗唯一24小時營業的茶檔,原在石硤尾賣燒鴨、燒鵝起家,70年代搬到現址,轉賣豬扒、雞翼、公仔麵,由於年中無休,多年來一直是街坊的聚腳熱點。兩年多前走訪蘇記,當時93歲的牌主王蘇剛病逝,家人正申請牌主易名,兩年多後的今日,申請仍在等待回覆。王蘇的五個子女共同打理牌檔,分兩更制,「幾年前先裝修完,如果又要花幾十萬元翻新,好陰功,但都要做,不轉牌便不能繼續經營了。」王蘇的女兒王小姐說。她最擔心翻新後,又要做企檔煮麵洗碗工作枱,空間夠不夠容納一個廚房?新牌檔要轉用電爐,最令她不捨是爸爸設計的火水爐。在電飯煲內膽周邊灌入三合土,幫助散熱,然後內置爐頭連上火水,電飯煲的金屬外殼不但較美觀,還較易清洗,充滿民間智慧。「這個火水爐是死去的爸爸剩下的,已經絕種。」我們曾向食環署查詢有關深水埗牌檔轉牌的時間表及資助事宜,得到的書面回覆稱:「處理轉讓申請時,本署會施加附加發牌條件,以改善檔位的環境衞生,包括污水排放、座位間劃分、攤檔的建造物料及燃料使用。」回覆沒有提及轉牌時間表,只說不會向有關人士(即新牌主)提供資助金。
長發麵家深水埗耀東街1號地下蘇記深水埗耀東街15至16門前大牌檔
記者:何嘉茵攝影:林栢鈞、張志孟、潘志恆編輯:馮秀珍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707/20080962
【飲食籽】大牌檔換新裝 懷舊鐵皮變Cyber不鏽鋼
1 :
GS(14)@2017-07-09 03:56:37經過九個月的翻新工程後,長發麵家年初重新營業,是九龍區首間成功轉牌的大牌檔。
【飲食籽:故味重嚐】本港現時有28檔鐵皮大牌檔,其中深水埗是全港最多大牌檔的集中地。採訪當日,天文台發出酷熱天氣警告,氣溫高達攝氏33度,風扇不斷轉動,卻吹來陣陣熱風,奇在座上客仍有不少,有一家大細、單身中年男人,甚至是西裝友,牌檔就是有莫名的吸引力。近年中環街頭的大牌檔成功爭取牌照世襲權,可以子承父業,牌檔經過大翻新,檔口亦較昔日整潔衞生,逐漸成為旅遊地標;深水埗首間轉牌成功的牌檔亦完成翻新,由火水爐轉用電爐,傳統鐵皮轉為不鏽鋼,更改為獨立供電、排水渠,是時代使然,但風味能否保存?
由三兄弟經營的長發麵家,負責人之一兼二哥馬少初指,以前大牌檔不可以傳給下一代,牌照只可由已故持牌人的配偶繼承,直至2009年政府放寬中西區九個大牌檔牌照的轉讓。記者兩年多前走訪深水埗的大牌檔,不少牌主因年紀老邁而離世,第二代申請牌照繼承卻苦無消息,擔心生計受影響。直至去年,位於耀東街的長發麵家成功轉牌,條件是須按政府的要求翻新,整個工程花了30萬元、近九個月時間,今年農曆新年才重新營業,是九龍區首間轉牌成功的牌檔。「以前我們是鐵皮牌檔,無論是煮食、煲湯都是用火水爐。現在牌檔變得現代化,全部用電,以前我們的電標連着大廈內,現在已變為獨立供電。」初哥說。
位於深水埗耀東街的長發麵家,以前是鐵皮牌檔。
【獨立供電】設計充滿cyber感。
【抽油煙機】將廢氣排出。
【電爐】由火水爐轉為電爐。
長發麵家:牌檔外貌需與時並進
來到長發,細心看,招牌的字體改了,連牌檔的外形都變成乾淨得發亮的不鏽鋼,政府要求採取統一設計,面積限制在4呎×7呎×10呎。「以前一提起大牌檔會覺得好污糟,但現在覺得好cyber、好乾淨。在爸爸那個年代,這裏放一張枱,那裏放一張凳,現在高度、闊度及所有位置都被固定,限制在四條柱內。」不過由火水爐轉用電爐,對喜愛風味的食客來說,總是若有所失。「我最初都不習慣,火水爐火力大,餸菜可以上得好快,電爐有時落鑊爆後要歇一歇,不過熬湯底比以前方便,不用睇火,以前一煲燶個湯底,就麻煩了。」還有一個限制,是洗碗盆須拼入牌檔內。「署方要求我們只可在牌檔上面洗碗,污水在下面處理過後,再流落獨立渠排出,自己管理自家渠的衞生。」初哥認為,牌檔的外貌需與時並進,「人不能總是想着以前,要向前看呢!」
翻新後牌檔須採取統一設計,以改善整體觀感,面積限制在4呎×7呎×10呎。
蘇記的火水爐。在電飯煲內膽周邊灌入三合土幫助散熱,內置爐頭連上火水。
蘇記是深水埗唯一24小時營業的茶檔,家人申請轉牌仍未有回覆。
茶檔蘇記:不捨亡父設計火水爐
蘇記是深水埗唯一24小時營業的茶檔,原在石硤尾賣燒鴨、燒鵝起家,70年代搬到現址,轉賣豬扒、雞翼、公仔麵,由於年中無休,多年來一直是街坊的聚腳熱點。兩年多前走訪蘇記,當時93歲的牌主王蘇剛病逝,家人正申請牌主易名,兩年多後的今日,申請仍在等待回覆。王蘇的五個子女共同打理牌檔,分兩更制,「幾年前先裝修完,如果又要花幾十萬元翻新,好陰功,但都要做,不轉牌便不能繼續經營了。」王蘇的女兒王小姐說。她最擔心翻新後,又要做企檔煮麵洗碗工作枱,空間夠不夠容納一個廚房?新牌檔要轉用電爐,最令她不捨是爸爸設計的火水爐。在電飯煲內膽周邊灌入三合土,幫助散熱,然後內置爐頭連上火水,電飯煲的金屬外殼不但較美觀,還較易清洗,充滿民間智慧。「這個火水爐是死去的爸爸剩下的,已經絕種。」我們曾向食環署查詢有關深水埗牌檔轉牌的時間表及資助事宜,得到的書面回覆稱:「處理轉讓申請時,本署會施加附加發牌條件,以改善檔位的環境衞生,包括污水排放、座位間劃分、攤檔的建造物料及燃料使用。」回覆沒有提及轉牌時間表,只說不會向有關人士(即新牌主)提供資助金。
長發麵家深水埗耀東街1號地下蘇記深水埗耀東街15至16門前大牌檔
記者:何嘉茵攝影:林栢鈞、張志孟、潘志恆編輯:馮秀珍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707/20080962
【飲食籽】半世紀大牌檔麵家 老闆:辣椒油深夜炒咪辣親人
1 :
GS(14)@2018-02-13 03:04:33辣椒油不能太辣,辣得來無椒味又不可,所以要平衡用三種辣椒。
【飲食籽:識飲惜食】在深水埗已屹立半世紀的「長發麵家」,牌檔現時由馬氏第二代三兄弟經營,大部份食物都是自家製,每個月至少炒一次辣椒油,不定時在深夜炒。
「由我爸爸那代開始都會自己炒辣椒油,那時多數都是乾炒,那個年代好貴,所以不會落好多油,爆香蒜、辣椒,味大到成條街都聞到,乾炒會辛苦,煙會走出來,好像吸毒氣般,每個人都走出來鬧你,便要收火了。時代演變,尤其我們是大牌檔,不可以像以前般做法。爸爸退休後,我都炒了30年,一直炒到現在。辣椒油一定要在深夜炒,因為不會擾民,加上生意不會太繁忙,不會辣親人。」長發麵家負責人之一馬少康說。炒辣椒油,要準備大量乾葱、蒜,因為他們自製魚蛋,備有魚蛋機,會用來絞碎所需配料。「好多人覺得處理辣椒麻煩,要浸又要絞碎,所以大多叫來貨再炒,不過自己做,一來衞生些,二來可以配搭辣椒份量。」
用三種辣椒 食起來有層次
他說,辣椒油不能太辣,辣得來無椒味又不可,所以要平衡使用三種辣椒。一種是最辣,第二種是中辣,最後一種是小辣,食起來便有層次。「最辣一隻是西非野生辣椒,好像淮山杞子般小,另一隻是印度辣椒,還有一隻是祖國辣椒,外形像粒子彈,這隻不辣但炒出來好有椒味,色水亦是好的。」只見他戴着手套,手一抓,逐次將辣椒放入魚蛋機絞碎。「一定要戴手套,不戴手套一整到辣椒,不小心捽眼便會好痛。」先爆香已絞碎的蒜、乾葱,待完全炸至乾身,便放入櫻花蝦。「除了會用在澳門專門購入的蝦醬外,日本櫻花蝦較大陸蝦皮香,我們特別想加重蝦味,雖然成本會貴些,但幾年前仍然選擇轉用櫻花蝦。」放入辣椒,一片紅油有濃濃的攻鼻。幾耐會炒一次?「隔廿多日炒一次,生意好便炒密些炒多些,生意少便炒疏些。」吃前已聞到蝦香味,辣椒油不會太辣,不太食得辣的記者,亦勉強應付到。
辣椒油,吃前先聞已有蝦香味,辣椒油不會太辣,不太食得辣的記者,亦勉強應付到。
「長發麵家」已屹立半世紀,大牌檔由馬氏第二代三兄弟經營,大部份食物堅持自家製。
辣椒油每樽$50。
炒辣椒油需要準備大量蒜頭。
另一種需要大量準備的是乾葱。
為了增加蝦味,由坊間常用的大陸蝦皮,改用了日本櫻花蝦。
由於每次炒的氣味很強烈,馬少康都會戴上口罩。
長發麵家 深水埗耀東街記者:何嘉茵攝影:伍慶泉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06/2029615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