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睡一場好覺 也是「做」快樂

2012-9-3  TCW




一名美國女律師的生活提案,沒想到卻讓大家發現,快樂,是用做的,而不是想的!

《商業周刊》越洋獨家專訪《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作者葛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該書二○一○年在美國推出時,蟬聯兩週《紐約時報》排行榜第一名,出版到三十個國家,影響超過百萬讀者。

如何保持快樂?「想著美好事情,或消除負面情緒」

魯賓從美國第一的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後,進入聯邦最高法院擔任法官助理,婚姻幸福美滿,擁有兩個美麗女兒。就跟一般人一樣,她努力工作,用心經營家庭。但是,中年苦悶讓她喘不過氣,想要改變的想法越來越鮮明。

她毅然辭掉法官助理的工作,展開為期一年的快樂計畫實驗。一年後,她發現秘訣很簡單:「越實際、越快樂。」不要想太多,做就對了。以下是訪談摘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妳如何定義「快樂」?

魯賓答(以下簡稱答):我不會去定義它,因為你越想定義它,越容易迷失。我覺得,真正重要的是,讓自己「更快樂」(Be happier)。因為快樂(Happiness)是最終的階段,如果妳心中想的是努力讓自己一天比一天開心,你就走在正確的方向上了。

問:我們該如何保持快樂?

答:一個人的快樂有一半是基因決定的,有些人天生就容易快樂,一起床就覺得人生充滿希望。我認為,每個人的快樂都有一個範圍。如果把快樂分成一到十分,一個平常只有三分到四分快樂的人,不太可能做了某些事情,就讓自己變成九分快樂的人。

快樂的感受差異是天性,不需要強迫改變,重要的是讓自己保持在快樂高分區的狀態,不要把自己壓抑在低分區。

你可以往兩個方向去想,想著讓生活越來越美好的事情,或者,消除讓你陷入低潮的情緒。對我而言,我用的比較多的,其實是消除負面情緒。這取決於你怎麼看自 己的生活。你想要更多愉悅的事情來點亮生活,還是去除干擾心情寧靜的因素。了解自己的需要,能夠知道要往哪個方向努力。

如何改變現狀?「不設太高目標,反覆練習」

問:所有人都渴望改變,多數人卻無法行動,讓你決定改變現狀,放膽追求快樂的轉捩點是什麼?

答:這是我隨時都在想的問題,我覺得,我能做到的原因是:我是一個非常、非常實際的人,我清楚了解手上擁有的事物,而且,我讓身邊所有的事情都能被良好的控制。我不會設定太高的目標,而且目標必須非常明確。

有時候人們想要改變生活,他們會對自己說:「我要享受當下。」或是「我要開始培養感恩的心。」對我而言,這些就是言語層次而已,這都太抽象,難以真正實行,光想這些事情,很難改變你的心情或態度。

我認為,追求快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到可實踐的具體行動。 比方說,培養感恩的心,我的方式是,每次坐在電腦前,我會記得告訴自己,能用電腦做一些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一件很棒的事。

找出具體行動會讓你更容易能追求快樂,把這些行動記下來,看看哪些方式能讓自己快樂,並提醒自己反覆去練習。

快樂其實是一種改變,從不一樣的嘗試中得到更多的樂趣。對我而言,改變的方法就是讓事情具體化,可以掌控。

問:如果已經對現在的生活失去希望,要怎麼重新獲得快樂?

答:嗯……,快樂的一項關鍵是自我認知(Self Knowledge)。我們時時刻刻和自己相處,理應很清楚自己不開心的癥結點,事實上,了解自己是很難的。

很多人覺得他現在的工作有趣,但卻不能享受其中的樂趣,這時你要問自己:這工作真的有趣嗎?有時候,你得到一份大家擠破頭都拿不到的工作,卻發現自己無法樂在其中,這其實就是不適合你的工作,你認為的快樂,只是你說服自己要投入這份工作的藉口而已。

所以,失去希望要怎麼獲得快樂,決定的關鍵不是外在事物,是你了解自己:把時間花在現在的事情上,有價值嗎?我喜歡現在環境中的人嗎?我做的事有趣嗎?

有何快樂提案?「保持與他人關係,比如辦場聚會」

問:給讀者的快樂提案?

答:有一件事常被大家忽略,我必須呼籲大家,一定要睡一場好覺。許多人被壓力打倒,主因之一就是身體沒有得到足夠的休息。在美國,許多成年人長期睡眠不足,台灣不知道是不是也是這樣,但我覺得,一場好的睡眠會幫你得到快樂。

第二件重要的關鍵:保持與他人的關係,並專注在會讓你快樂的部分。比如說你今天要舉辦一場朋友的聚會,不要想著邀約過程有多麻煩,想著,你能從聚會中得到多少快樂。

問:我們制定自己的快樂計畫時,要如何檢視自己的提案確實讓自己越來越快樂?

答:我會時時回顧,我不是訂了計畫,之後就不改變了。我會在過程當中不停問自己:我的目的是什麼,還有別的可行性嗎?這樣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釐清生活的價值,還能自我鼓勵。

有些讀者會寄給我他們自己的快樂計畫,希望我給他們一些意見,我會說:就直接去做吧!這比坐在書桌前,拚命想要找出最完美的快樂計畫更重要。沒有計畫是完美的,重要的是,在過程中,你要記得回頭去檢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48

What we are reading:也許你要睡一睡

1 : GS(14)@2018-01-15 03:31:55

特首林鄭月娥上月在電台節目說,每日只睡五小時。很多領袖人物喜歡以「我睡很少」顯示自己勤力、精力過人;可是,讀過《Why We Sleep: Unlocking the Power of Sleep and Dreams》,你或會可憐他們。本書由一位柏克萊加州大學的睡眠專家,綜合自己和其他學者研究寫成。他指出,長期睡眠少於六、七小時的人,記憶力、學習力和判斷力會明顯衰退;患癌症、心臟病、中風、腦退化、憂鬱症機會則大增。就算你不關心健康只求眼前快活,也應注意睡眠不足會脾氣暴躁、易導致肥胖,外貌吸引力、運動表現甚至性能力也大受影響。連續十日睡不足六小時,對身體傷害已等同開通宵一晚,而且不能靠「補眠」補救。像林鄭只睡五小時呢?連續十九小時沒睡,對精神和認知能力影響,已等同「吹波仔」不及格的醉酒程度,難怪睡眠不足引致的交通意外,比飲酒或藥物影響的加起來還要多。眾多研究證實,睡眠不足的醫護人員判錯症、開錯藥、把手術用品遺留病人體內等嚴重失誤機會大升。老實說,你對日理萬機、但只睡五小時的特首的判斷有信心嗎?兒童比成人需要更多睡眠是常識,原來青春期的生理時鐘也和成人不同,睡意遲兩小時才出現,太早上床也只會眼光光。而一般學校八時左右上課,對年輕人肯定過早(因為還有交通時間),除了縮短年輕人睡眠,更直接剝奪近清晨才出現的「快速眼動睡眠」(REM Sleep)高峯。「快速眼動睡眠」是維持精神健康的關鍵,作者認為很多因被診斷為專注力失調要服藥的青少年,問題根源只是渴睡。我平日早起跑步,六點半已見不少孩子在等校車,以港孩學業之繁重,他們大概十一、二時才上床,就算入了甚麼名學校恐怕也得不償失。想睡得更好?當然應少飲咖啡茶,特別是中午過後,因為身體要用五至七小時才把咖啡因分解50%,傍晚喝的Espresso到午夜仍有一半效力。也有人誤以為喝酒可放鬆心情幫助睡眠,但酒精雖使人昏昏欲睡,實際作用只是麻醉,飲者腦部並無得到睡眠的調適效果。入夜後用電腦和手機,顯示屏的藍光會混淆生理時鐘運作,驅趕睡意,非常有害。睡前暖水浴的確可幫助入眠,但理由卻與一般人想法相反:「暖笠笠」感覺無助入睡,實際上睡時身體需要降溫,暖水浴令皮下血管擴張,加速身體散熱。但作者最重要建議是,不管周日周末,每日定時入睡和起床;他甚至贊成用鬧鐘——但是並非早上用,而是夜晚提醒自己準時就寢。姚崢嶸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14/202740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8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