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特朗普內閣聽證“闖關”,謀職白宮沒那麽簡單

過去兩天里,美國國會對部分特朗普提名的新內閣成員舉行了確認聽證會。參議院的民主黨人正在給提名制造麻煩,而被提名人也被問出不少與當選總統特朗普相左的政見。從前幾場聽證會來看,已經顯示出新一屆內閣在參議院“闖關”的艱難。

關鍵提名人遭強烈質疑

“他將秉承公正和誠實的立場,向總統諫言。他將把自己數十年來作為一個與外國政府之間成功談判者的經驗帶到新職位上。”聽證會的開場,是美國前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Robert Gates)為國務卿提名人雷克斯·蒂勒森(Rex Tillerson)作的熱情洋溢的介紹。

對於外界來說,這次聽證會是一個全面了解美國新政府成員對美國內政外交看法的絕佳機會。蒂勒森在致辭中透露了他對於地緣政治的觀點。這個被特朗普稱為“美國夢化身”的石油大亨,在聽證會上拋出了關鍵詞——“美國領導力”。

圖為國務卿提名人雷克斯·蒂勒森(Rex Tillerson)

蒂勒森的核心觀點是:“穩定是21世紀和平與安全的基石,為了穩定,美國不僅需要重新建立領導力,還需要維護這份領導力。”

蒂勒森對俄羅斯的立場是整場聽證會的最大看點。2014年,蒂勒森曾站在石油公司立場上反對美國制裁俄羅斯。但是輿論分析稱,為了獲得更多支持,被很多共和黨人懷疑“親俄”的蒂勒森近來對俄羅斯顯示出更強硬的立場。在聽證會上,蒂勒森表示:“必須就俄羅斯的野心與其坦誠對話,以便制定我們的政策。”

此外,蒂勒森的觀點還包括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必須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第一要務、支持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PP)和控制氣候變化等。

可以料見,民主黨人會在聽證會上頻頻發難。但不尋常的是,有兩位共和黨參議員也表示了對蒂勒森的不滿。共和黨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認為,蒂勒森在人權事務上的表態不夠明確;另一名共和黨參議員格拉曼(Lindsey Graham)則不滿蒂勒森沒有詳述將如何處理俄羅斯對大選的幹擾。

重點是,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里,共和黨僅比民主黨多一張票。這意味著,如果上述兩名參議員反對蒂勒森的任命,那麽在委員會投票這一環節,蒂勒森將遇到大麻煩。

另一邊,司法部長提名人傑夫·塞申斯(Jeff Sessions)已經在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完成了兩天的聽證會,他也遭到了猛烈“炮轟”。

新澤西州民主黨參議員布克(Cory Booker)措辭強硬,認為塞申斯過往在民權上的記錄令他不足以勝任司法部長一職:“美國需要一名果斷而堅決地捍衛司法公正的司法部長,而塞申斯身上並沒體現出這樣的願望、打算或者意誌。”

委員會中參眾兩院的民主黨人士主要抓住了塞申斯的民權記錄發起攻擊。而一些支持者則認為媒體對塞申斯的描述並不符合他的真實情況,他們辯護稱,塞申斯遭到了人格毀謗。

實際上,集中在塞申斯身上的民權質疑均來自於30年前的一次指控:當時,一份前同事的證詞指出塞申斯使用了侮辱黑人的表達並默許三K黨的存在。

11日的聽證會進行得最順利的應該是被提名為交通部長的趙小蘭(Elaine Chao)。在聽證會上,趙小蘭的丈夫、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 前排就坐。

趙小蘭表示將把精力重點放在重建、翻新和振興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上,支持聯邦政府的投入,也將引入私營部門的投資來提高建設效率。和其他幾場聽證相比,趙小蘭的整場聽證會並沒有遭到民主黨人的猛烈質詢。

不聽話的內閣

此次提名確認聽證會的另一大亮點是,被提名人在政見上與特朗普存在許多差異。

蒂勒森的立場和特朗普之間差距最明顯。他表示“不反對”(TPP)並支持應對氣候變化,而眾所周知的是,特朗普一直堅決反對TPP,也並不限制與控制氣候變化相悖的傳統能源的發展。蒂勒森還認為,俄羅斯在烏克蘭和敘利亞問題上對美國構成威脅,美國因此要清醒地處理與俄羅斯的關系,北約盟友們也有必要對俄羅斯保持警惕,他還支持美國在現階段應該維持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而特朗普在這些問題上並沒有如此表態。

在參議院國土安全和政府事務委員會11日的聽證會上,國土安全部長提名人約翰·凱利(John Kelly)明確表示將遵守美國法律,禁止使用水刑和其他形式的酷刑,而此前特朗普曾表示將對恐怖分子再度啟用這些酷刑。

在反恐和打擊非法入境上,特朗普對曾任美國南方司令部司令的凱利寄予厚望。但是,凱利並非和特朗普一樣強調在美墨邊境築墻的重要性。“物理上的障礙並不會起作用,這(打擊非法入境)需要多層次的防禦體系。”凱利認為,與築墻相比,同拉丁美洲國家間合作打擊販毒和偷渡顯得更加迫切。

塞申斯同樣表達了和特朗普相左的意見:他反對使用水刑,認為從小布什政府使用水刑以來,這樣的做法就遭到國會的反對。

美國司法部長提名人傑夫·塞申斯(Jeff Sessions)

民主黨人制造麻煩

快速推進內閣任命是共和黨人最期待的局面,但民主黨人並不這麽想。

按照原定計劃,11日至12日完成對9名提名官員進行確認的聽證會。最後,根據參議院的安排,多名提名官員的聽證會推遲:中情局局長提名人邁克·蓬佩奧(Mike Pompeo)的聽證會推遲至當地時間周四;教育部長提名人貝特西·德沃斯(Betsy DeVos)的聽證會推遲至下周;勞工部長安迪·普斯德(Andy Puzder)的聽證會甚至推遲到2月。

參議院少數黨領導人舒默(Charles Schumer)堅持認為,對於特朗普內閣提名需要更多時間仔細審查。因為這一屆被提名的內閣在財產、公司關系和意識形態上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更公開和詳細的聽證來對其進行審查。

按照流程,當選總統提名自己的內閣成員組成過渡團隊,並對外進行披露,這些內閣成員隨後被資格審查和聽證,由參議院各個委員會對其進行投票,接著是辯論環節,最後由全體參議院投票確認是否當選。從歷史情況看,內閣提名的確認將在新總統執政百日內完成,而且每屆內閣都會有一兩個提名官員“闖關”失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090

奧巴馬內閣高官:其他國家或將拋棄美國繼續完成TPP

奧巴馬政府即將結束任期,為回顧其外交政績,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本·羅茲(Ben Rhodes)在當地時間1月17日召開最後一次電話連線新聞發布會。羅茲表示,放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是一個“天大的錯誤”,如果美國放棄TPP,就如同拿槍射自己的腳面。

“坦白說,這將令中國受益。因為,這使中國未來在塑造亞太地區貿易和商業關系中擁有了更強的立場。” 羅茲認為,接下來,TPP國家將在美國缺席的情況下繼續完成協議,而這些國家有可能尋找到沒有美國也可以在TPP協定下繼續向前的方式。因此,他仍然希望“在某個點上,美國能夠回去”。

在任內最後一次會議上,羅茲的發言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更加犀利和坦率。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公布的“百日新政”就包括退出TPP。不過,目前特朗普的團隊傳遞了相互矛盾的信息。

羅茲指出,目前很多人都“有意地忽視了”一個事實,即TPP解決了很多針對貿易協議提出的問題,譬如TPP優先考慮勞動和環境標準,而且實際解決了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中缺少的一些問題。

此前,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公布的“百日新政”就包括退出TPP。不過,目前特朗普的團隊傳遞了相互矛盾的信息。在進行聽證會時,提名美國國務卿、前埃克森美孚CEO雷克斯·蒂勒森就表示,他不反對TPP。

在當地時間1月17日,派至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的特朗普高級顧問卡拉穆奇(Anthony Scaramucci)則表示,特朗普不反對自由貿易,且不想同中國打貿易戰,只希望貿易可以“對稱”。

此前,即將離任的美國駐華大使博卡斯亦表示對美國退出TPP的擔憂,並稱,“這將創造一個巨大的真空地帶。中國將開始用自己的貿易協議來填補這一真空。”

此次,博卡斯在聯合了美國駐東南亞國家聯盟大使尼娜·哈奇吉安(Nina Hachigian)、駐日本大使卡洛琳·肯尼迪(Caroline Kennedy)、駐韓國大使馬克·利伯特(Mark Lippert)、駐新西蘭和薩摩亞大使馬克·吉爾伯特(Mark Gilbert),以及駐新加坡大使柯克·瓦加爾(Kirk Wagar)的公開信中指出,亞太地區的領導人正在擔憂,美國可能會從TPP中撤出,而放棄TPP的這一刻,將有可能被美國的子孫後代看作是“美國選擇將該區域領導權交給其他國家,並接受自己地位被削弱的時刻。”

這封聯名公開信稱,除了在歐亞地區開展大規模基礎設施計劃之外,中國還正在同15個國家進行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談判。“其中,許多國家是TPP簽署國。”如TPP缺席狀態下,RCEP將成為亞洲經濟一體化模板,並將貿易轉移到美國以外。“美國除了將面臨更高關稅,也將喪失更多的出口和就業機會。”

“自從我擔任大使以來,沒有什麽比這更關鍵、更關乎我們的長期戰略利益了。”博卡斯希望特朗普團隊可以回到談判桌前。

此前,美國國會下屬顧問機構——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則在其最新年度報告中援引數據稱,如TPP談判失敗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這將使中國獲益880億美元。

在此次記者會上,羅茲首次非常坦誠地盤點了美國為TPP作出的地緣政治努力。

羅茲表示,TPP不是“亞太再平衡”政策的全部,但是其重要部分。“我們把圍繞亞太地區投入國防預算作為一個優先任務。”

“我們的確在對東南亞關系進行投資,並且同東盟國家的關系有了整體轉型,美國與越南的關系是目前美國同其他國家夥伴關系中進展最快的,有了實質性改變。”羅茲表示,“對緬甸的開放則徹底改變了我們與該國的關系。”

“亞洲再平衡”(戰略)本身就超越了TPP。羅茲表示,這確保了美國在該區域可以有一席之地,而“我希望未來的政府可以持續在東亞峰會以及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中維持元首級別的參加方式。”

羅茲表示,接下來,可以繼續對這些關系進行觀測的重要指標是,“繼新一屆政府是否還能同東盟國家維持這種高級別的聯系關系,而非只是註重同中日韓以及澳大利亞等國進行高級別交往”。

此前,美國智庫彼得森研究所(PIIE)在一份報告中專門討論了美國退出TPP的危害。報告稱,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中,美國放棄規則制定方面傳統角色的長期成本,可能會大大超過僅僅對TPP成本和收益狹義計算的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012

特朗普內閣再受創 他“欽點”的勞工部長候選人放棄提名

北京時間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名的勞工部長人選安德魯·普茲德(Andrew Puzder)宣布放棄提名。

在推特中,他寫道:“我放棄勞工部長一職的提名。我很榮幸能被考慮其中,感謝所有支持我的人。”

據CNN報道稱,普茲德在一份聲明中稱,雖然無法為新一屆政府效力,但他將繼續全力支持特朗普及其團隊的工作。

66歲的普茲德是CKE集團的首席執行官,該集團旗下有多個快餐連鎖品牌,包括哈迪斯(Hardee's)和卡樂星(Carl's Jr)。據報道,普茲德曾表示反對提高工人的最低工資,這樣的立場以及他曾雇傭非法移民家政工人的過去使其提名遭到了美國民主黨議員的激烈反對。

普茲德

隨著普茲德的放棄提名,加上日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弗林(Mike Flynn)的退出,特朗普“班底”的就職進展似乎並不順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661

特朗普內閣戲太多,副總統彭斯也曝“電郵門”

美國司法部長塞申斯的“通俄門”剛曝出沒多久,副總統彭斯又曝出了“電郵門”。

當地時間周四,美國副總統彭斯辦公室發布聲明承認,彭斯在擔任印第安納州州長期間曾使用私人電子郵件賬戶討論公事。

據路透社報道,最先曝出彭斯“電郵門”的是《印第安納波利斯星報》(Indianapolis Star)。據該報紙稱,彭斯用來談論敏感事件和國土安全問題的私人電郵賬號在去年夏天被黑客入侵。

去年大選期間,彭斯曾批評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在擔任國務卿期間使用私人電郵辦公,稱這樣做威脅到了國家安全。

不過,據《印第安納波利斯星報》報道稱,印第安納州法律並不禁止公共官員使用私人電子郵件賬戶,但該州法律要求,所有與州事務相關的記錄必須留存,並可供公眾查詢。

彭斯辦公室在聲明中表示,彭斯已經要求外部顧問審核其在擔任印第安納州州長期間的所有通訊,以確保與州事務相關的電子郵件得到轉移,並由州政府恰當留存。

彭斯發言人表示,不能將這一事件與前國務卿克林頓的“郵件門”事件進行類比,因為彭斯不可能處理到國務卿級別的機密郵件。此外,這名發言人還指出,彭斯使用的是商業公司提供的服務器,而希拉里則是直接把自己郵箱的服務器架設在了自己家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065

深陷“通俄門” 特朗普內閣危機不斷 ︱特朗普“新政”100天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卸任前指責俄羅斯介入美國大選,並要求聯邦調查局(FBI)展開調查。調查要求設計俄羅斯是否參與幹涉美國大選及美國總統特朗普競選時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政府之間存在可能的聯系。

特朗普團隊曾多次否認與俄羅斯的此種聯系。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麽簡單。

二月初,剛上任不到一個月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弗林因在上任前與俄駐美大使會談而被迫辭職。本周三晚上,聯邦調查局(FBI)的大老板、司法部長塞申斯(Jeff Sessions)也被曝光隱瞞與俄大使見面的舊事。

特朗普與弗林(左一)、塞申斯(右一)

獨立調查

美國當地報道稱,特朗普競選期間,塞申斯曾與俄羅斯駐美國大使謝爾蓋•基斯利亞克(Sergei Kislyak)兩次交談。去年7月,在共和黨代表大會期間舉行的一次活動中,塞申斯與基斯利亞克會面;9月份在國會山的塞申斯辦公室,兩人再次會面。今年1月參議院司法部長確認聽證會上,塞申斯曾表示,他“沒有與俄羅斯人通信”。

因為塞申斯本人就是司法部長,連聯邦調查局(FBI)局長都是他的下屬,因此,幾名美國民主黨議員聯名向國會提出建議,要求設立特別調查官員展開獨立調查。目前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在進行自己的調查,眾議院的情報委員會本周三也宣布了其調查的範圍。

美國國會民主黨議員呼籲塞申斯回避有關調查,以確保調查結果的可信度。眾議院少數黨領袖民主黨議員南希·佩洛西甚至呼籲,因在該問題上撒謊塞申斯應該辭職。

說了什麽是關鍵

白宮已經證實塞申斯的會面安排,但沒有表明該舉動有過失之處。特朗普說“塞申斯是個誠實的人。他沒有說錯任何事情。他可以在聽證會上回答得更準確,但很明顯不是有意的。”一名要求匿名的白宮官員說,“塞申斯當時以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的名義會見俄羅斯大使,並沒有不當。”他批評媒體新的披露,是對特朗普執政團隊的新攻擊。

作為國會議員,會見外國大使是其本職工作。但是會見俄國大使的時候,塞申斯已經擔任特朗普的競選顧問。而且,問題的關鍵是,塞申斯與俄羅斯大使談論了什麽——如果與美國大選有關,則塞申斯有罪;如果談話內容與大選無關,則屬於議員的本職工作。但是,目前看來,談話內容除了塞申斯本人外,就只有俄羅斯大使知道了。

當地時間周四,在與共和黨內要求他回避調查的聲音出現之後,塞申斯向兩黨共同的政治壓力屈服,發表聲明宣布將回避所有與俄羅斯介入美國大選相關的調查。塞申斯重申,他從來沒有與任何俄羅斯官員討論特朗普競選的問題。

總統可能遭彈劾

美國的議員們為什麽那麽關心總統內閣與俄羅斯的關系?因為這為彈劾特朗普提供了絕佳的口實。

歷史學家們大多不看好特朗普任期。在他們看來,“美國主街不會歡迎商人”。美國歷史學家羅納德·法因曼(Ronald L Feinman)最近預言稱,特朗普在任時間將會在前美國總統威廉·哈里森的31天和詹姆斯·加菲爾德的199天之間,即使再長,也長不過千總統紮卡里·泰勒的16個月零5天。

這位弗羅里達的教授最近寫了一本關於美國總統的書。他在書中寫道,他認為副總統“彭斯繼位不可避免”。這意味著特朗普將在任期內被迫下臺。他說,特朗普有可能在數周內被彈劾並被迫辭職,其與俄羅斯牽扯不斷的關系就成了議員們很好的突破口。

特朗普與彭斯(左)

另一位歷史學家艾倫· 利希曼(Alan Lichtman) 曾成功預測特朗普競選獲勝,但他也不看好特朗普能做滿這屆總統。

“這不是基於某一個系統; 它只是我的直覺。 他們不想讓特朗普成為總統,因為他們不能控制他。 他是不可預測的。 他們會喜歡彭斯——一個絕對一心一意、保守、可控的共和黨人。 我相信特朗普會給一些人找到被彈劾的理由,要麽通過做危害國家安全的事情,或者因為中飽私囊的事。”

猶他大學法學教授克里斯托弗·路易斯·彼得森(Christopher Lewis Peterson)寫了一篇23頁的文章,解釋了國會應該彈劾特朗普的法律原因。紀錄片制片人邁克爾·摩爾告訴MSNBC記者,他預測特朗普會在他的任期結束前被彈或辭職。

據了解,目前美國還沒有總統被成功彈劾而被迫離開白宮。雖然克林頓和安德魯·約翰遜都曾被彈劾,但最終都被參議院駁回。尼克松總統因為水門事件在可能被彈劾前主動辭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069

白宮派多名“政委”監督內閣高層是否忠心

為確保新內閣對總統的絕對忠心,白宮低調地在各內閣部長身邊安排了多名“眼線”,緊盯著內閣高層的一舉一動,這樣的做法,有批評聲音認為將滋生不信任感。

至少16名白宮“眼線”

在環保署,有高層透露,在被派到環保署4周之後,白宮顧問本頓(Don Benton)因為在政策會議上過多提出幹涉意見而惹怒了環保署署長斯科特·普瑞特,因此開始被排除在多場內部會議之外。

在交通部,白宮指派顧問普格列瑟(Anthony Pugliese)的辦公室離趙小蘭的辦公室近到只有20步,參與一些關於基建和公共用地的決策會議,並頻繁往來於白宮和交通部之間。

而在國防部,他們背後把白宮派來安插在國防部長馬蒂斯身邊的前海軍陸戰隊軍官拜爾斯(Brett Byers)喚作“政委(commissar)”。

白宮副幕僚長迪爾本(Rick Dearborn)負責統管這些“眼線”

《華盛頓郵報》獲得的一些白宮情報顯示,即便現在特朗普內閣部長各自下轄的領導班子都還沒成型,他們的身邊已經被安插了白宮的“眼線”,盯著內閣高層是否忠誠,但在明面上,這些人被冠以“高級白宮顧問”的職位,辦公室緊鄰各部長辦公室。

從航空航天局到能源部,這樣的“白宮顧問”至少有16名。

但是,這些顧問並不向內閣部長匯報,而是向白宮主管政策的副幕僚長迪爾本(Rick Dearborn)匯報,迪爾本的手下馬什博恩(John Mashburn)則每周與這些顧問召開例會。

《華盛頓郵報》提到,白宮派出的這些安插到各部門的高級顧問來自於政商各界,但對各自部門的業務並沒有足夠的專業能力,他們中間有特朗普的競選團隊成員,前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工作人員,保守派意見人士,說客和企業家。

比如,安插在國土安全部的Frank Wuco就曾是一名安全顧問,他對恐怖主義威脅和伊斯蘭文明曾有過激進的描述;在國務院,曾在特朗普團隊負責全國場地協調的Matt Mowers被安插為高級顧問,就在國務卿蒂勒森套間旁邊工作,但不向蒂勒森匯報。

據報道,這群白宮派出的顧問被稱為“碉堡團隊”,核心工作職責就是緊盯著各部長及部內高層,確保他們正在執行特朗普所下達的命令,不偏離白宮的政策方向。他們從1月20日就開始工作,目前的首要任務就是確保各自部門完全了解政府將要推翻的政策,並審查新的政策。

滋生不信任

分析認為,安排“眼線”與傳統意義上的白宮聯絡人有所不同,贊同的人認為這種做法很聰明,適合新老政府交替時確保政策不走樣;而反對者批評這樣的做法會導致內閣里滋生不信任感,甚至導致混亂和低效。

也有一種分析是,特朗普和目前內閣中的多數領導人並沒有長期友誼或者親密的私人關系,因此確保他們的忠誠是一大要務。一個白宮官員認為,這些內閣部長坐上了現在的位子,就不再是代表他個人了,尤其是,內閣中不少成員此前還是公司高管,而這種角色轉換對於很多人來說很難。

白宮對此諱莫如深,但也有匿名人士向媒體透露,這樣的人事安排是為了確保各部門值得信賴,在新老政府交替期,這些顧問是白宮樞紐和各部門之間的主要聯絡點。

實際上,奧巴馬、小布什和克林頓政府都沒有采取這種做法,更準確地說,他們並沒有成功。

以往的美國政府並非沒有試圖在各聯邦部門安插總統眼線,但是效果不一。奧巴馬政府時期的管控就很密切,他直接要求政府高層匯報他們各自部門的運營情況,這樣的做法引來了國務院和國防部的一些不滿,私下抱怨奧巴馬在一些關鍵決策上的管理太微觀。

奧巴馬曾試圖在司法部長霍爾德(Eric H. Holder)身邊安插自己的副手進行密切“監視”,但這樣的做法激怒了霍爾德並遭到他的阻撓而最終作罷。前國防部長蓋茨也趕走了一名被派來監督他執行亞洲政策的高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007

從內閣名單看馬克龍執政思路

以成立不到一年的獨立黨派身份贏得大選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如今最需要的是拉攏其他黨派,以便在6月中旬的議會選舉中爭取獲得獨立執政權。

除了在上任不到24小時內就快速任命中右翼共和黨人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擔任法國總理外,馬克龍在17日又公布了新一屆內閣的名單,包括18名部長和4名國務秘書,人選來自左右翼及中間派人士,男女比例各占一半。

馬克龍政府發言人表示,這是為了“修補左右陣營之間的分歧並且接受一個漸進式的過程”。此舉也被外界視為既平衡了男女比例,也試圖拉攏其他陣營的選民。

在新任命的內閣成員中,有民間環保人士,有奧林匹克擊劍冠軍,有知名醫生,還有出版社首席執行官。而在馬克龍提名參加下個月議會選舉的候選人中,超過一半都是從未在政府體系工作過的公民社會人士,也即政壇“圈外人”。這符合馬克龍在競選期間提出的“更新法國政治”等口號。

以資歷來看,有18人是第一次出任部長級職位。具體從黨派來看,新內閣中(包括總理)3人來自右翼共和黨,1人為左翼社會黨,2人來自左翼激進黨,3人來自中間派民主運動黨,5人為馬克龍的“前進”運動黨,還有9人來自公民社會。

在議會選舉結果落定前,馬克龍提名的內閣還只是暫時的。但從一些關鍵任命,不難窺探這位最年輕總統的心思。

從左至右:法國新任環境發展部長於洛、外交與歐洲事務部長勒德里昂、國防部長古拉爾女士、掌璽兼司法部長白魯、內政部長科隆

從左至右:環境部部長於洛、外交部部長勒德里昂、國防部部長古拉爾、司法部部長貝魯、內政部部長科隆

經濟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48歲,右翼共和黨人

勒梅爾曾是法國前總統薩科齊政府的成員,據稱已經“覬覦”法國經濟部長一職好多年。他曾參加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競選,但在拉票中不夠給力而失敗。外媒報道稱,他曾呼籲過就重新定義歐洲一體化項目舉行公投。

法國司法部長貝魯(François Bayrou),66歲,中間派民主運動黨主席

貝魯對於法國政壇來說,早已不生疏。他曾兩次擔任法國教育部部長,並且三次參選法國總統。在今年的大選中,他因選票落後提前宣布放棄參選,選擇與馬克龍結盟。他的這一舉動也被視為法國大選的關鍵轉折點。

法國內政部部長科隆(Gerard Collomb),69歲,左翼社會黨人

這名被馬克龍新發掘的部長是里昂市市長,參加左翼社會黨已經數十年。作為最早表態支持馬克龍的社會黨人物之一,科隆代表社會黨內主張向中間派靠攏一派的勢力。在法國正處於內部危機的情況下,內政部部長一職絕對是最燙手的山芋。

法國外交部部長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69歲,國防部前部長

作為前總統奧朗德的國防部長,勒德里昂是僅存的兩名從即將離任的內閣中延續下來的成員之一。另一位是極左翼閣員,法國國務秘書吉拉爾丹(Annick Girardin)。與左翼政治家奧朗德相交30多年的勒德里昂在社會民主問題上的立場與他相近,被公認為是沈默寡言、為人固執但工作高效的部長。2007年,薩科齊就任總統後也向他拋出過國防部長的橄欖枝,但被拒絕。

法國環保部部長於洛(Nicolas Hulot),62歲,環保記者

於洛是一名積極的民間環保人士,強烈反對核能源的發展。作為“法國總統保護地球特使”,他深度參與了2015年的巴黎氣候大會。曾經是環保記者的他,此次被任命倒是很讓人意外,因為此前他曾強烈批評過馬克龍的環保政策。

古拉爾和馬克龍

法國國防部部長古拉爾(Sylvie Goulard),52歲,女性,歐洲議會議員

古拉爾是歐洲議會議員。曾參與兩德統一談判的她,已經為馬克龍的外交事務團隊工作了好幾個月。她是貝魯的同事,也在今年早些時候和貝魯一起公開支持馬克龍。她將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第二位女性國防部長,第一位是在希拉克任總統時代。

法國衛生部部長布辛(Agnes Buzyn),女性,知名醫生

布辛是一名知名度很高的醫生,也是一名來自政壇外的民間部長。她曾任巴黎內克爾兒童醫院血液學部主任以及法國國家癌癥研究院負責人。

法國體育部部長弗雷塞爾(Laura Flessel),45歲,女性,奧運會擊劍冠軍

弗雷塞爾因兩次獲得奧林匹克運動會擊劍冠軍而在法國體壇鼎鼎有名。為了讓巴黎能成功申辦2024年的奧運會,馬克龍特意選擇了他的一位支持者來完成這一任務。

法國文化部部長尼仙(Francoise Nyssen),女性,出版社首席執行官

尼仙出生在比利時,曾經為比利時政府的城市規劃工作過幾年,隨後移民到法國從事出版行業,擔任一家出版社的首席執行官。

法國勞工部部長佩尼柯(Murielle Penicaud),61歲,女性,法國投資署負責人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佩尼柯就開始在法國勞工部工作了。61歲的她擔任過法國商務投資署的負責人,旨在為法國吸引外商投資。法國近幾年始終徘徊在兩位數以上的失業率,也讓這個職位頗具挑戰。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92

中門大開:地獄內閣

1 : GS(14)@2012-02-29 23:08:1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1123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025

撤換13閣員 「屠殺溫和派」 英內閣大換血 夏偉林辭外相

1 : GS(14)@2014-07-17 11:05:3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716/18801805

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大規模重組內閣,一口氣撤換13名內閣大臣及次官,讓更多女性和年輕臉孔入閣,迎接明年大選,其中對歐強硬的夏文達(Phillip Hammond),取代夏偉林(William Hague)出任外相,令新內閣疑歐色彩大增,在野工黨形容這次改組是對「溫和派大屠殺」和準備撤出歐盟。




英國報章昨天(周二)以「內閣血腥大清洗」、「西裝男人大宰殺」等字眼,來形容這次內閣大換血,指不但規模比預期大,多名大臣更被無情辭退,連主動辭職保尊嚴的機會也奪走,其中以夏偉林辭任外相最叫人意外。



■卡梅倫這次改組內閣,遠比外界預期大刀闊斧。路透社




新內閣疑歐色彩大增

卡梅倫昨天宣佈國防大臣夏文達轉任外相前,夏偉林前晚率先宣佈辭任外相,將調任份量輕得多的下議院議長。夏偉林早已表明明年大選將不再角逐國會議員,但外界一直預期他會留任外相。卡梅倫擺出好頭好尾姿態,高度讚揚夏偉林,稱夏偉林仍是他的「實質政治副手」,明年大選競選將會倚重他。
夏文達曾明言英國如不能從歐盟取回權力,就會支持脫離歐盟,分析認為讓他出任外相,向歐盟表明了英國立場。代替夏文達出任國防大臣的法倫(Michael Fallon),亦是另一個疑歐派。卡梅倫提名的歐洲專員希爾(Jonathan Hill),也支持改革反歐盟集權。保守派內資深親歐派祁淦禮(Kenneth Clarke),卻跟內閣日益格格不入,宣佈辭去不管部國務大臣一職。






其他令人側目的變動,包括屬改革派的能源與氣候轉變國務大臣巴克(Gregory Barker)丟官,但另一方面,保守黨內右派大將、環境大臣彭德森(Owen Paterson)被辭退,另一右派大將高文浩(Michael Gove)由教育大臣「降職」成下議院黨鞭,兩人原職分別由特拉斯(Liz Truss)和莫嘉妮(Nicky Morgan)出任,顯示卡梅倫提拔多名女閣員之餘,想在黨內搞平衡。





增女閣員吸引女選民







■莫嘉妮出任教育大臣,取代保守黨右派大將高文浩。

■曾拍艷照的就業大臣麥克維伊獲提升列席內閣。

■特拉斯出任環境大臣,取代保守黨另一右派大將彭德森。路透社





保守黨現時民望落後工黨3至7個百分點,分析認為卡梅倫在這次改組增加女閣員,是想加強對女選民的吸引力,同時加強疑歐色彩,回應反歐盟的英國獨立黨近年冒起的壓力,但有保守黨議員稱擔心改組「令政府不夠中年白人男人」。
法新社/路透社/英國《衞報》/《泰晤士報》
2 : GS(14)@2014-07-17 11:05:5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716/18801807

英國政壇除了左右之爭,另一戰場是對歐洲一體化的分歧。英國當年加入歐盟,是覬覦歐洲經濟一體化所帶來的好處,但對歐洲政治一體化卻始終抱懷疑抗拒的態度。隨着近年歐債危機爆發,令英國和歐盟的疑歐派勢力抬頭,不但引起本國政壇格局改變,也令歐洲議會格局大洗牌。





歐洲議會格局大洗牌

疑歐派強調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歷史、文化,勉強一統除了失掉國家特性,歐盟亦只會淪為龐大的官僚集團。歐債危機爆發後,歐豬五國的債務,要由德法等歐元區財政較有規律的國家承擔,而成員國要推行經濟緊縮政策令民怨升溫,疑歐派趁機凝聚力量,在5月歐洲議會選舉,英國獨立黨得票28.7%,取得22席,冠絕英國各黨,法國極右翼國民陣線亦有亮麗戰績,都反映極右勢力正在抬頭。






昨天當選歐洲委員會主席的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坦承,很多歐洲人已對歐盟失去信心,只有當經濟復蘇和全民就業才能恢復民眾對歐盟的信心。若沒有實質社會經濟進展,很難遏止疑歐派的極右翼勢力抬頭。
路透社
3 : GS(14)@2014-07-17 11:06:1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716/18801809

16歲就一鳴驚人,夏偉林在保守黨平步青雲,雖然2001年因未能搶走工黨的執政權,要辭任黨魁,但都無損他在黨內的民望,真正絆倒巨人的,是他的親歐立場。






「歐元就像一棟沒有出口的失火大廈。」2011年,歐債危機水深火熱,夏偉林接受國內右傾雜誌訪問時,狠批推出歐元是個「集體的愚蠢決定」,不過正正因為它沒有出口,「我們就要把它搞定……很難拂袖而去」。
自此,夏偉林就成為黨內疑歐派的敵人,被黨內要員公開質疑對歐盟過於軟弱;今年1月,夏偉林無視近百名保守黨國會議員訴求,堅稱對歐盟法案行使否決權是「不切實際」,令黨內的疑歐、親歐陣營進一步分化,亦埋下今天的辭職伏筆。





戴卓爾夫人讚賞 36歲當黨魁

但撇除疑歐這個障礙,夏偉林實是不可多得的政治人才。在1977年的保守黨大會上,年僅16歲的他以一口約克郡口音,發表人民希望從政府干預中解放出來的演說,觸動了崇尚自由主義的戴卓爾夫人,20年後更以36歲之齡當上保守黨黨魁。
2001年,保守黨再輸大選,夏偉林要讓賢,但繼續活躍政壇,2005年加入影子內閣,2010年獲首相兼好友卡梅倫委任為外相。據報當時保守黨之所以爭贏跟「造王者」自民黨籌組聯合政府,全靠夏偉林從中斡旋。
夏偉林任內應對過阿拉伯之春、敍利亞內戰及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等多件大事,上月亦聯同女星安琪蓮娜祖莉高調反對戰爭性暴力問題。
法新社/歐新社
4 : GS(14)@2014-07-17 11:06:3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716/18801811

新任外相夏文達,是保守黨內堅定疑歐派人物,揚言英國不能從歐盟手中取回重要權力,就索性退出歐盟。






夏文達1955年生於埃塞克斯郡,跟很多政客一樣都畢業於牛津大學,修讀政治、哲學及經濟學,拿過獎學金。在地產、建築及能源界打滾多年後,於1997年保守黨慘敗淪為在野黨時當選國會議員,其後在影子內閣擔當財政事務。





爭取從歐盟手中重獲權力

2010年保守黨重新上台,他獲委任為運輸大臣,翌年接替霍理林(Liam Fox)做國防大臣,由於跟財相歐思邦(George Osborne)友好,軍方內部憂慮他會協助歐思邦大幅削減國防預算,但出乎意料地,他竟公開反對大削軍費,警告這只會削弱國防能力,又採取行動讓英軍如期撤出阿富汗,低調實幹的作風贏得黨友支持。
但一談到與歐洲融合,這位疑歐派主將則擺出一副悍將姿態,去年回應脫歐公投時,就說過若要留在歐盟,就要爭取英國要重獲某些重要權力,否則寧願退出歐盟。
英國《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862

改組內閣 希總理辭退3官員

1 : GS(14)@2015-07-23 01:43:30

【希債危機】希臘執政「左翼激進聯盟」39名強硬派國會議員,早前在國會緊縮開支投票中倒戈,總理齊普拉斯(圖)前日大舉整肅內閣,免去能源部長拉法贊斯及兩名副部長的職務。勞工部副部長斯特拉托里斯及國防部副部長伊斯霍斯亦雙雙去職,前者由前喜劇演員查卡利斯取代,後者則由學者沃納德達克斯接任。拉法贊斯的能源部長職位,由齊普拉斯的親密戰友、勞工部長考勤迪斯接替。此外,希臘前日發生近80宗山火,當局懷疑有人不滿緊縮政策而縱火,法國派出兩架空中滅火機及一架偵察機協助救火。首都雅典東北部、伊米托斯山山腳山火延綿數公里,令雅典陷入灰色煙霧中,當局拘捕兩名年齡分別67歲及58歲的男子,懷疑他們意外引起火警。路透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719/192246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7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