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樓價近5年首見按季跌 第一太平:低息利好不再 宜轉投鄰近城市
1 :
GS(14)@2017-05-13 01:38:58【明報專訊】近年全球息率徘徊歷史低位,當中歐洲和日本央行更採取負利率政策。低息環境刺激樓價上揚,但數據顯示英國4月樓價錄得近5年來首次按季跌幅,反映當地樓市近期有放緩迹象。 第一太平戴維斯全球研究主管Yolande Barnes(圖)認為,息口對倫敦樓市的利好作用已經過去,又建議有意投資英國房地產的人士,可考慮一些南部城市。
明報記者 王俊騏
Barnes相信今年倫敦豪宅價格不會錄得任何增長,相反,外城區和倫敦以外地點的樓市表現強勁。她表示,目前豪宅的租賃需求疲弱,但中低級住宅需求強勁,樓價和租金增長仍然正面。她表示,近年全球處於歷史低息環境 ,帶動不同城市包括倫敦的樓價急升,惟息口對倫敦樓市的利好作用已經過去;反而其他城市如香港和新加坡,未來樓價升幅會更貼近租金增長。
中低級住宅需求仍強
按揭貸款機構Halifax最新數據顯示,上月英國樓價按季下跌0.2%,是2012年11月以來首次錄得按季跌幅,平均樓價21.96萬鎊(約222萬港元)。該機構表示通脹升溫加重家庭開支,而且就業機會有下降迹象,可能壓抑樓市需求。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早前更形容目前樓市「呆滯」和缺乏動力。
對於預算有限的首次買家,Barnes表示倫敦缺乏呎價低於450鎊(約4500港元)的新盤 ,建議購買二手樓,租金收入較理想,因為毋須與新盤的其他租盤競爭。至於選址方面,她稱倫敦以外的一些小鎮和小城市的樓市表現理想,同樣能提供避險資產功能,而且部分租賃需求大,但樓價遠低於倫敦。
如果投資者傾向購買新盤,Barnes表示,仍須考慮大城市如曼徹斯特(Manchester),因為需求穩定、經濟強勁和前景樂觀,而布里斯托(Bristol)亦可取。不過,她表示除了北部城市外,一些較少港人熟悉的南部城市亦有良好的樓價和租金增長前景,例如利明頓溫泉鎮 (Lemmington Spa)、伯恩茅斯(Bournemouth)、布賴頓(Brighton)等,而這些城市的租金回報甚至高於倫敦中部地區。
南部城市租金回報勝倫敦中部
目前在英倫三島地區中,Barnes表示租金回報最高的是愛爾蘭都柏林,租金回報達7厘 ,至於英國國內則是利物浦,但租金和樓價增幅低,投資者入市前需留意當地租金回報高的原因,因為有時或源自市場表現差劣。據海外地產資訊網站Global Property Guide資料顯示,歐洲租金回報率最高的國家中,經濟較差的葡萄牙和烏克蘭等亦處前列位置(見表)。
料政治不明朗影響持續
被問到市民海外置業需關注的事項,Barnes建議市民置業前應關注相關城市的概况而非國家,因為很多城市的樓市表現跑贏國家整體。她表示,市民需要留意當地的經濟增長等因素,而歐洲不少城市都有良好前景,例如都伯林,因為吸引不少企業和商業機構進駐、租盤供應少和租金回報高等。
去年6月脫歐公投後樓市交投下跌,樓價亦出現調整,Barnes相信政治不明朗因素將持續影響交投,至於能否復蘇則視乎6月英國大選的結果和投資者對其觀感。此外,脫歐談判將於大選後展開,談判過程複雜和不明朗無疑亦會影響交投,但同時為進取的投資者帶來入市機會。她又指英鎊貶值令香港市民於當地置業變相有20%至25%折讓 ,無疑會鼓勵部分買家入市,特別是對於打算作中長期投資、相信脫歐對英國經濟影響不如外界預期般壞的人士。
政府遏海外買家 反推高租金
加拿大多倫多早前向海外買家徵收額外15%稅項,Barnes表示現時全球不少國家或城市都採取針對海外買家的措施,但這些地區都存在負擔能力問題,令市民選擇租樓,從而推高租金。她表示,全球很多政客選擇向海外買家開刀,但基本原因是市場需求很大,特別是年輕人,而且實際上限制外資反而會令租盤供應減少,進一步推高租金。她稱,限制海外買家政策的效果,往往與政府預期相反。
[海外置業錦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543&issue=20170512
銀債反應遠遜去年iBond低息影響氣氛 銷售仍足額
1 :
GS(14)@2017-06-16 01:31:08【本報訊】供65歲或以上「老友記」認購的第二批銀色債券,今日下午2時截止認購,市場消息透露,截至昨日計今年銷情明顯較去年差,有個別銀行認購額減幅更達雙位數,相信今批債券最終認購總額將遠低於去年共89億元水平;但據悉目前仍已錄得超購,即逾30億元。記者:劉美儀 陳洛嘉
業界估計,銷情差與近期通脹回落,加上通脹掛鈎債券(iBond)最近息率又創新低,影響氣氛有關。今年銀色債的發行規模與去年一樣,同為30億元。參考去年認購反應,銀色債共獲逾7.6萬名長者認購,平均每人申購11.8手,總申購額達89億元,即超購1.97倍。不過,由於最終每人只獲派4至5手,令今年大手入飛的情況減少。
大新:平均認購8手
第二批銀色債開賣一周,以大新銀行(2356)為例,今年客戶平均認購手數只接近8手,明顯低於去年的12手,該行僅以「反應理想」形容銷情,而非去年的「反應熱烈」。上海商業銀行亦見同樣情況,客戶平均認購8手,較去年10手為低。不過,建行亞洲就指,該行銀色債認購反應與去年相若,平均每人仍認購約11手。與iBond一樣,銀色債亦是以過去半年通脹率平均移動值,作為最新浮息率定價基準,不過銀色債設有最低2厘的固定年息率保證(iBond保證為1厘)。金管局上周公佈2019年到期的iBond(4231)第二個付息日,浮息年息率僅1.02厘,是iBond派息以來最低水平。上商執行副總裁兼產品拓展處總監陳志偉表示,截至周一止,銀色債認購反應較去年稍慢,估計原因有二,一是近期通脹低、iBond浮息率亦低企,影響銀色債認購意欲;二來今年政府第二次發行,無論公眾關注或推廣,可能不及去年首次推出時矚目。他估計,今年銀色債總申購額及倍數,或較去年「有啲下降」。
美元定存息升貼2厘
雖然有意見指政府稍後推公共年金,「老友記」比較之下或認為銀色債回報偏低,但陳志偉認為,兩者概念不同,銀色債只是為期三年兼有2厘最低保證息率,呼籲資金充裕的合資格長者,可平均認購10手或以上銀色債。最近美元定期存款息率亦升貼2厘水平,信銀國際一年期美元定存分4階段派息,全期年息平均有1.9厘,起存金額3萬美元,限全新理財客戶。上商一年期美元定存年息亦有1.6厘,起存金額1萬美元,限新資金。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4/20055364
英央行擬停低息融資 鋪路加息
1 :
GS(14)@2017-06-23 01:34:26【本報訊】有傳英倫銀行本周會商討中止「定期融資計劃」(Term Funding Scheme),分析指此舉是為加息鋪路。英倫銀行為鼓勵當地銀行放貸,去年8月推出定期融資計劃,向銀行提供成本接近基準利率的資金。《星期日泰晤士報》周日引述消息指,英倫銀行本周會商討中止該計劃,又稱此舉或為最快8月份展開的加息鋪路。
英鎊明顯轉強
英倫銀行上周議息後維持利率在0.25厘不變,但令市場意外的是,8名委員中有3名支持加息,反對與支持加息的票數極接近,消息刺激英鎊上周明顯轉強,兌美元及港元分別收報1.2783及9.9708。不過德國商業銀行預期,英鎊不會進一步顯著轉強,因為市場會聚焦英國今日正式與歐盟展開脫歐談判。另財經雜誌《巴隆氏》(Barron's)力撐美國科技股,指本月的震盪屬短暫,預測今明兩年科技股盈利增長分別有12%及11%,有力推動科技股再創新高。展望本周,美國較重要的數據有5月份成屋銷售、新屋銷售及6月份Markit製造業、服務業及綜合PMI。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9/20060660
李志成:人生有幾多個低息10年?
1 :
GS(14)@2017-09-25 04:08:49【明報專訊】有報告表示,今年第二季香港住宅樓價按年大升超過兩成,升幅冠絕亞洲,全球亦排行第二,僅次於冰島。本港樓價高企不下,上車難度有增無減,二手業主叫價態度強硬「無價講」,市民難免傾向購買一手新盤,發展商近年積極提供高成數按揭吸客似乎成為新常態。消委會日前比較市面上的按揭計劃,提醒市民注意高成數按揭的利息開支,並呼籲準買家量力而為。
消委會比較銀行和發展商提供的住宅物業按揭計劃,前者提供的實際按揭利率,一般介乎1.9至2.15厘,發展商提供的高成數按揭計劃,部分息率相對較高,普遍超過5厘以上,後者利息開支無疑較高,每100萬元貸款的利息,以25年期計算,差距可以達40萬至50萬元不等。不過翻閱樓市歷史數據,本港1990年代期間,銀行的樓按息率曾一度高逾10厘以上,兩者對比之下,現時發展商的高成數樓按息率仍未及當年一半水平。事實上,2008年金融海嘯後,本港樓按息率下滑,至今仍然維持在息率不足2厘水平,正所謂「人生有幾多個10年」,更何况是長達10年的低息時代?樓價升勢未停,政府不時增加印花稅,以及多次收緊按揭,提升市民上車置業的門檻,市場生態持續被扭曲,不少買家為怕錯過這個黃金時代,用盡各種方法置業,有的選擇延長按揭年期,以降低每月供款,有的靠父母籌措首期,發展商亦只能夠「見招拆招」,提供高成數按揭貸款方案,因此成功搶去不少二手客源。
不過筆者相信,即使美國加息,加幅亦相當有限,畢竟美國經濟復蘇步伐緩慢,前景未明朗化,加息只能步步為營,相信低息黃金時代尚未結束。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643&issue=20170918
周一理財:銀行低息稅貸多涉及綑綁條款
1 :
GS(14)@2017-10-22 16:23:22■大新稅貸最低息率僅0.68厘,但須附帶綑綁條款。資料圖片
銀行陸續推出低息稅貸產品,雖然今年仍不乏年息低於1厘的噱頭優惠,但低息大多只適用於特選客戶,附帶開立出糧戶口等綑綁條款。若只計適用於一般客戶的「清水版」,息率普遍達2厘以上,借平錢前先要留意下列五大事項。記者:陳洛嘉
1.借稅貸先要有稅單:
所謂稅務貸款,顧名思義,貸款原意是讓借款人作交稅用途。申請稅貸時,銀行會要求借貸人提供稅單,一來用以釐定最後批核的貸款金額,二來稅單相當於有穩定經濟能力之證明。若然借款人未能提供稅單,銀行亦或會以私人貸款形式批出貸款,但息率一般會較稅貸息率高。
2.低息附帶綑綁條款:
申請稅貸後,借款人基本上只需於銀行開立戶口,用以提取貸款。不過,低息優惠往往附帶額外要求,比如要開立出糧戶口、綑綁信用卡,又或只限公務員才有低息資格。以大新銀行(2356)為例,雖然計及660元現金回贈後,最低息率僅0.68厘,但要同時申請出糧戶口,而且貸款額只限稅額1倍,上限10萬元。若然只是一般客戶,不申請其他服務,10萬元以下貸款的實際利率為2.68厘,足足多2厘。借款人若為取得低息而開戶或轉出糧戶口,亦要留意新戶口的最低資產總值規定,假若日後達不到要求,便要蝕服務費。
3.實際年利率為格價指標:
稅貸息率可分為每月平息,或實際年利率兩個指標。不過,前者未計及手續費、行政費等開支,故借款人應以實際年利率(APR)為最終參考指標。
4.還款期多為1至2年:
稅貸還款期一般為6個月至24個月不等,但部份銀行如花旗香港,去年稅貸還款期便可長達48個月。雖然拉長還款期可減輕每月還款壓力,但還款期越長,利息開支越高。加上當稅貸未還清,明年又迎來下一個稅季,屆時財政壓力可能更大。
5.早還款要罰息:
稅貸一般設有罰息期,提早還款並無着數。銀行除了會收取手續費外,有機會收回獎賞禮品、現金回贈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6/20184493
未來息口趨升 今年或低息尾班車
1 :
GS(14)@2017-10-22 16:23:23【本報訊】近年低息環境下,稅貸息率一年比一年低。不過,比較目前已推出稅貸優惠的兩間銀行,若只計適用於一般客戶的「清水版」,息率大致只與去年持平。於加息前提下,銀行界亦料今年將是低息尾班車。暫時只有大新銀行(2356)及富邦香港推出稅貸優惠,若只計「清水版」,今年大新10萬元以下貸款的實際利率為2.68厘,略低過去年的2.89厘。至於富邦香港稅貸息率則與去年持平,以借10萬元,還款期12個月為例,利率為4.31厘。去年稅貸競爭激烈,若借10萬元以下,華僑永亨可低至2.58厘;若借20萬元以上,上海商業銀行更低至1.88厘。今年華僑永亨及上商尚未推出稅貸優惠,但上商產品拓展部主管陳志偉指,整體市場的稅貸息率普遍會上升,今年將會是低息尾班車。陳志偉解釋,年底美國有機會再加息一次,而近月本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亦上升,反映銀行資金成本趨增。「由於市場競爭激烈,相信銀行稅貸息率的上升幅度不會太急,但息率走勢始終向上。」大新銀行產品部總經理鄧子健早前亦表示,若明年美國加息,推動本港拆息上升,相信明年的稅貸息率亦會因應上調。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6/20184500
拆息持續高企 稅貸告別低息
1 :
GS(14)@2017-10-29 22:21:58【明報專訊】每年秋季開始的稅貸戰,不但反映銀行的私貸生意狀况,亦可算是另類的「經濟寒暑表」。今年已有7家銀行先後推出稅貸優惠,預料本周仍會陸續有來。今年大型銀行沒有像去年般給出低於1厘的震撼價,業界預料資金成本持續上漲,未來稅貸市場有機會告別低息。
大銀行稅貸年息1.5厘起
去年的稅貸戰令人印象尤深,包括中銀香港(2388)推出最低0.5厘的計劃,令一眾中小型銀行急急調整策略。今年市場仍然有1厘以下的優惠,分別是大新(2356)的0.68厘及花旗的0.99厘,大型銀行則變得較審慎。例如中銀香港的最低年息為1.5厘,匯豐為1.62厘。
小銀行息低條件多
細心分析,若要借得低於1厘年息的稅貸,必須符合相當多的條件。例如大新銀行要求客戶是特選客戶、使用該行出糧戶口、借貸金額不超過10萬元,還款期12個月,計及現金回贈,才有機會獲得0.68厘的最低年息。花旗要客戶為Citigold客戶,而且貸款額100萬元或以上。而中銀香港的最低年息1.5厘,雖然沒有限定貸款額,但要求客戶是公務員而且是發薪戶。
昨日最新推出稅貸優惠的南洋商業銀行,最低年息由去年的1.26厘升至1.68厘,且條件多多,必須是月薪3萬元或以上的指定客戶,指定客戶包括發薪戶、月供股票客戶或去年稅貸舊客等。
若以一般客戶(非特選客戶)而言,市場借貸金額平均約20萬元,銀行的息價普遍超過2厘,南商及富邦更達3厘至4厘。而且以20萬元貸款額為例,匯豐反而較花旗和中銀香港更便宜。有業內人士表示,今年港元拆息較去年上升,銀行資金成本高,今年或往後的稅貸戰,才更能反映大銀行在資金成本方面的優勢,中小型銀行或愈來愈難定價。
華僑永亨推自訂息率稅貸
今年一反常態,推出「自訂息率計劃」的華僑永亨信用財務,其總經理吳幗欣表示,希望未來業界的稅貸計劃,可還原基本步,不像現時這麼複雜,要滿足多種條件才能獲得最低息率。她表示,中銀香港今年的息價表,只以客戶種類來區分,不計較貸款額多少,是較實際的做法。而她表示,華僑永亨的自訂息率,能夠給予該行更大彈性,並有信心能留住一班舊客。
她透露,該行日前承造今年首單低於1厘的稅貸,借款人為花旗Citigold的客戶,她給予該客戶0.98厘年息,稍低於花旗。
(周一投資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975&issue=20171023
陳永傑:低息不買樓 莫非等高息
1 :
GS(14)@2017-10-29 22:23:02【明報專訊】香港地少人多,能力許可的話父母扶子女一把買樓安居,亦無可厚非,留心風險亦屬合理。但「靠父幹」置業,每個樓盤僅約佔一兩成買家,比例不高。而且入市當然是低息勝高息,低息不買更待何時。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表示,香港父母資助子女上車是非常普遍的情况,屬人之常情,尤其是許多年輕一代未能負擔高樓價。父母資助子女付首期的方法,包括用儲蓄、投資套現、或將自己的物業加按,雖然抵押品比率方面無問題,但家庭要留心風險。
陳德霖稱,現時樓市過熱風險仍存在。目前按揭利率太低屬於不正常情况。他提醒當利息上升時,樓市下行壓力會導致經濟逆轉,大家要小心考慮將來的還款能力,量力而為。
對於「靠父幹」置業,筆者相信金管局數據未能完全解釋情况。現時按揭利率低,部分父母作出轉按是為了節省利息開支,不一定是幫子女付首期。目前每個樓盤僅約一兩成買家為父母資助年輕人入市而已,比例不高。
市民自衛被迫買樓都有錯?
自從2010年以來,政府辣招不斷,樓價卻愈來愈升。部分父母連棺材本也拿出來協助子女置業,是前朝政府房屋政策做得不好之過。解決市民居住問題是每一個政府必須負責的工作,但香港長期以來房屋土地供應不足,才導致樓價飈升現象,市民自衛被迫買樓解決居住問題都有錯?
市民解決居住及投資問題,置業是合理舉動。而且樓宇按揭長達二三十年,現在仍然是超低息環境,今時低息不買樓,難道等到高息時期才出擊?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558&issue=20171023
歐央行明年起買債減半 保持低息直至買債結束 料後年始加息
1 :
GS(14)@2017-10-29 23:19:05【明報專訊】歐洲央行昨一如預期維持利率不變,並宣布明年起縮減買債規模。買債額度將由目前每月600億歐元(約5508億港元)縮減一半,由明年1月起,淨資產購買規模將降至每月300億歐元(約2753億港元),此買債額度將維持9個月或更長時間,暫未定結束期限。如有必要,更可延至通脹路徑與通脹目標一致才再調整。倘前景惡化,央行將隨時增加買債規模,並延長買債期限。歐央行又聲明,利率仍將維持低位,直至買債結束以後很久。
分析認為,這意味目前利率至少維持至買債結束後半年,即最快要至2019年3月才會加息。聲明公布後,歐元兌美元跌0.9%至1.170,是本月初以來的盤中低位。德國10年期國債孳息下滑至0.442厘。泛歐Stoxx 600指數升0.7%。
歐元德國債息跌 歐股揚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預期,到年底通脹或暫時下滑,預示他不急於加息,不過他預期中期通脹將持續上升。他表示,目前仍需相當寬鬆的貨幣政策,但官員對是否為量寬設期限意見分歧,多數官員支持保持靈活。他透露,官員未討論買債的構成比例及限制,並將靈活進行債券到期再投資,再投資的規模將相當巨大。
根據歐央行的聲明,到期債券再投資將在買債計劃結束後維持一段時期,如有需要將一直延續,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分析預期,債券到期再投資的規模,每月可達100億至150億歐元,確保量寬不會突然結束,影響經濟復蘇。
多數委員不建議量寬限期
德拉吉又談到量寬的老問題,就是究竟每月買債的速度,還是央行買債的總規模(持有的債券總值)重要。他認為,只要持有的資產不斷增加,資產規模將愈來愈重要,即使買債停止,只要央行沒有縮減資產負債表,並延續債券到期再投資,刺激作用猶在。
CreditSights的分析師預期,按照縮減的比例,每月購買的企業債券將減至35億歐元,相信仍可維持對歐元債務的需求,而市場對高息債的需求,連帶歐洲央行不能購買的BB級公司債券仍可繼續受惠。匯控歐洲首席經濟師Simon Wells稱,歐央行大致維持鴿派,初步反應似乎獲市場認同。
德銀盈利倍增 市場質疑靠削開支
受惠於削減開支措施,歐洲最大投行德銀第三季盈利6.49億歐元(約60億港元),按年增長1.33倍。不過市場人士質疑德銀除削減開支外,業務增長乏力。
德銀上季整體收入減少9.6%至68億歐元(約627億港元),迄今連跌3季。其中上季交易收入更下挫30%,跌幅是美國投行的兩倍。德銀財務總監承認,很難說收入何時回升。德銀股價昨跌約1%。
由於對客戶的賠償減少,巴克萊第三季盈利按年增長41%至5.83億鎊(約60億港元)。不過固定收益、外匯和大宗商品業務(FICC)收入按年跌34%,跟德銀一樣表現落後於美國同業。巴克萊股價昨跌約7%。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632&issue=20171027
陳永傑:銀行低息「搶供」另有所圖
1 :
GS(14)@2018-02-04 20:55:52【明報專訊】美國加息對於本港銀行盈利是利好的,因為息差擴闊提高利潤,銀行理應鼎力支持加息。但有些大銀行不僅表示今年加息的幅度比美國為低,而且更積極推出低廉定息按揭計劃打減息戰,因為「搶供」根本另有所圖。
美國聯儲局公開去年12月會議紀錄透露,委員對今年加息3次各0.25厘的步伐,存在分歧。全球投資市場仍預期今年美國加息3次,大致視作標準,稍有出入不足為奇。原則上銀行應該支持加息,可藉着擴闊息差增加盈利。
本港銀行亦認同上述論調,但美國兩年來加息5次,本港銀行並無跟隨。縱然聯儲局表示今年再加息3次,但有些本港銀行預期只會加2次而已,理由是本港銀行資金池結餘充裕,不用跟得太貼。
在去年底內地及本港銀行同業拆息抽升之際,有投資市場人士預料本港銀行會很快步入加息時期。踏入今年,部分大銀行非但沒有加息,反之在按揭貸款市場推出首一兩年低至大約1.68厘的低廉定息按揭,來個「大搶供」,爭奪置業顧客。
吸實力顧客 提高盈利能力
銀行在每逢年頭出招爭取按揭貸款市場,屬意料之內,但在加息期內來個低廉按息,似乎是逆市而行。但細心分析,按揭是有抵押貸款,風險一貫比較低,最重要是買得起樓的顧客質素通常不錯,不少人更有餘力使用銀行其他服務,是交叉銷售的理想對象。
銀行以低廉按揭作招徠,吸引到實力顧客,能夠創造新業務,提高了銀行的盈利能力,是另闢蹊徑。因為能夠置業已經是實力最佳證明,減省了許多篩選工夫。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450&issue=20180129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