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海九百否認萬達借殼:未進行過任何商談和接觸

上海九百8月17日晚間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否認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萬達商業”)欲借殼的傳聞。公告稱,截至目前,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未與萬達商業就市場傳聞事項進行過任何商談和接觸。

由於上海九百股票於8月15日、16日、17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積達到20%,屬於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經公司自查並向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發函核實,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存在涉及公司的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或處於籌劃階段的重大事項,並承諾至少未來3個月內不籌劃相關重大事項。

此外公告稱,2016年6月,市場上曾有過萬達商業欲借殼的傳聞,公司已及時發布澄清公告。截至目前,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未與萬達商業就市場傳聞事項進行過任何商談和接觸。另外,在公司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期間,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沒有買賣公司股票的情況發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58

商務部:中國出口鋼材完全靠比較優勢 無任何補貼

商務部部長助理張驥今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中國鋼鐵產品的出口完全是靠比較優勢,靠競爭能力實現的,沒有任何補貼。中國現在無論是鋼鐵的人均積蓄量,還是出口占產量的比重,還是產能利用率,在世界範圍仍處於合理水平。中國去產能的決心、意願、行動和成效都在全球領先。

現場有媒體提到,今年國內鋼鐵消費下降,但是今年的鋼鐵出國量的企業同比增長,出國的價格還便宜,所以國際社會上有擔憂,中國的去產能還不夠,如何看待這樣的情況?

對此,張驥表示,鋼鐵產能過剩問題現在國際社會逐步形成共識,這是一個全球的問題,需要共同應對。產能過不過剩都是相對的,是相對於需求而言的。

他介紹,從供給側看,現在全球很難找到真正不過剩的產品。中國的鋼鐵產能是以內需為主的,產量雖然占世界近一半,但消費也快接近一半。我國鋼鐵出口占產量的比重,最高的年份也僅達到13%左右,而有的國家早已超過40%。中國現在無論是鋼鐵的人均積蓄量,出口占產量的比重,還是產能利用率,在世界範圍仍處於合理水平。

因此, 張驥表示,對於中國的鋼鐵產能過剩一定要非常理性的看待,總量大本身不是問題,取決於是否公平競爭,最終取決於競爭力。

他強調, 中國鋼鐵產能的定位是為了滿足內需,從來沒有定位為一個出口支撐性行業。而且中國70%的出口市場基本不產鋼,必須要依靠進口。即使出口到一些發達國家,出口的鋼材品種總體是互補性的。幾年前,中國還主動對出口的部分鋼鐵品種加征出口關稅。“我們對部分鋼鐵出口產品采取了限制措施,怎麽可能還去補貼呢?”

張驥表示,中國出口的鋼材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在平等競爭的情況下賺點錢而已,如果是虧本買賣,企業不會去做,老百姓也會質疑。所以,中國鋼鐵產品出口完全是靠比較優勢,靠我們的競爭能力實現的,沒有任何補貼。中國不會大量進口,通過加工,再出口一些中低檔的產品,把汙染留給中國。中國去產能的決心、意願、行動和成效都在全球領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141

加拿大總理:任何忽視中國的經濟政策都是不負責任的

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本周訪華。他的目的地包括北京、上海、香港以及G20領導人峰會的舉辦地杭州,行程達7天。此次是他2015年10月19日上任以來的首次訪華。

據經濟觀察網30日消息,特魯多今日下午在北京和70多位中國企業家開啟了商業對話。特魯多在會上表示,他將在經濟、文化、旅遊、環保、科技等多方面繼續加大與加拿大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的合作,並“重振加拿大與中國的關系”。

”特魯多表示,加深與中國的交往,才可以實現加拿大自身的目的——“創造就業機會,夯實中產階級,重振雙邊關系”。

亞投行成為重點

在談及加拿大是否會加入亞投行的問題時,特魯多表示,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讓加拿大短期創造就業崗位,更好的橋梁道路、飛機場、醫院、公交系統等可以帶來新機會,並且在廉價住房,綠色公交,免受氣變等方面造福普通百姓。特魯多說,“我們承諾大力投資基礎設施的建設”,並且“正在積極考慮加入亞投行”。

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

目前,由中國主導,並擁有59個會員國的亞投行已於今年1月掛牌營業,開展業務活動。目前,西方七國集團(G7)中已有英國、法國、德國和意大利四國加入亞投行,只剩下美國、日本和加拿大還在門外。

據新華社8月26日消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在西安透露,亞投行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9月將啟動有關30多個國家提交的成員國資格申請審議程序。

中小企業投資備受關註

會上,特魯多表示,加拿大是一個很好的投資環境,是願意支持企業發展的國土,“非常願意與中國的企業攜手合作”。他說,來到中國的目的之一是研究如何創造條件鼓勵加拿大投資,“加拿大需要中國的投資來創造體面的優惠中產階級的工作崗位。”

特魯多認為,加拿大和中國兩國都能從雙邊關系當中獲益,“可以開啟新門戶,為加拿大企業帶來新機會,給中國企業擴大在加拿大投資的機遇,創造最好的條件促進經濟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614

比亞迪回應新能源騙補傳聞:未收到任何處罰決定

對於此前消息稱“比亞迪的天津子公司在騙取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公司名單上”一消息,比亞迪發言人回複詢問表示,未收到任何關於公司涉及新能源騙補的處理或處罰決定。

昨日,財政部網站公布了新能源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專項檢查的部分情況,曝光了五個典型案例。上榜的五家車企累計多申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逾10億元,所涉及的虛假申報或已申報未完工車輛合計達3500余輛。其中,涉嫌惡意騙補且情節最為嚴重的蘇州吉姆西客車制造有限公司不僅被財政部取消了中央財政補貼資格,還被工信部取消了整車生產資質。另外,A股上市公司金龍汽車、京威股份的控、參股企業也“榜上有名”。

對此,金龍客車早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有限公司涉及“騙補”。為此,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有限公司將無法獲取1683輛新能源汽車的中央財政補助資金51921萬元,並將被按問題金額處以50%的罰款,經初步估計,將直接減少金龍汽車2016年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31542.01萬元,將可能對公司2016年經營業績造成較大影響。

而在新能源汽車騙補落地後,江淮汽車早盤強勢拉升,股價盤中漲停。新能源汽車板塊其他個股普遍上攻,截至發稿,亞星客車漲超8%,中通客車、永貴電器漲超5%,升陽股份的等多股漲超4%;而踩雷的金龍汽車早盤一度大跌逾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264

這個鍋我不背!華為稱與國行版Note7爆炸無任何關系

9月20日消息,最近有消息指責華為在背後操縱“三星國行版Note7爆炸事件”。華為終端官方微博在晚間發表聲明,稱與Note7爆炸事件無關,華為將保留法律追訴的權利。

在此次聲明中,華為稱,有“好事者”將三星行貨手機爆炸之事與華為強行聯系,汙蔑是華為在背後操縱。

華為稱與此事無關,保留追訴權利,同時也提醒自己註重產品質量。

三星正在經歷近幾年來最大的危機。截至目前三星Note 7已經發生了90多起有關電池的事故,其中最糟糕的一起事故是手機爆炸炸毀了一輛SUV車。此後三星在全球範圍進行緊急召回,目前英國等國家已經開始啟動換機計劃。

上周,三星在中國召回了1858臺Note 7手機,同時表示因國行版Note7美元采用問題電池所以國行版不會出現爆炸問題。但是,近兩天,在中國區已經接連出現兩例三星Note7國內行貨手機自燃事件。

昨日三星手機電池制造商ATL在聲明中稱,經過初步研究,判斷樣品的燃燒與其生產的電池無直接關系,推測發熱源來自於電池本體之外,很大可能存在其它因素引起的發熱問題。同時三星電子中國公司則表示,通過三星電子研究所、品質檢測部門對該產品進行了詳細分析,檢測結果顯示該產品損壞是因外部加熱導致。

而根據韓國媒體報道,“可能是有競爭對手故意在黑三星”。與此同時,自昨日晚間起,網絡不斷傳言,是國內手機廠商操縱故意加熱手機導致自燃抹黑三星,故才有今日華為的聲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40

外貿企業今年有望在全國任何地區辦理報檢、通關

隨著全國檢驗檢疫系統即將全面實現一體化作業,我國進出口企業、貿易商今年有望可選擇在全國任何地區辦理報檢、通關、檢驗檢疫等事宜,進出口貨物檢驗檢疫流程更加優化便捷。

新華社記者21日從此間召開的中國電子檢驗檢疫主幹系統調研推進會上獲悉:中國電子檢驗檢疫主幹系統正式進入全面上線的沖刺階段,將全面進入大數據時代,開啟“互聯網+質檢”模式,實現業務統一管理。

目前,中國電子檢驗檢疫主幹系統已經完成在京津冀地區、東北及內蒙古地區等20余個直屬局的上線工作,預計10月底前將完成在長江經濟帶、泛珠三角地區等10余個直屬局的試點上線工作。

中國電子檢驗檢疫主幹系統在原有核心業務系統功能的基礎上,建立了統一規範的業務規則體系,新增出境集裝箱適載檢驗、入境截獲物等業務類型,實 現風險管理、監督管理、註冊備案、企業管理、實驗室管理、業務資料、簽證印章等功能。2015年7月1日,東北四省區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實現通關一體化作 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878

騰訊:沒有把任何人當做競爭對手包括網易

2016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於9月22日-23日在福州舉行。在22日舉行的遊戲分論壇上,騰訊開放平臺總經理侯曉楠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騰訊沒有把任何人當做競爭對手,都是合作夥伴。包括目前網易的產品,目前在應用寶上的收入也非常不錯。

侯曉楠介紹應用寶接下來的布局和計劃時說,應用寶將推出階梯分成比例,通過“時間”、“累計收入”兩個維度來判斷。如果遊戲生命周期較長,騰訊最多可以分成80%給合作夥伴。最近一兩個月會有細則宣布。希望在騰訊收入增長的同時,來幫助開發者。

據了解,騰訊將在細分領域布局,包括輕MMO、音樂、二次元、塔防。“這是目前遊戲品類里占比比較少的,我們希望研發不要在同質化的領域再做太多投入。這 個四個細分領域也是應用寶根據自身用戶的特點,”侯曉楠說,“目前用很多年輕的用戶在使用應用寶。我們覺得這四個領域可以有更多內容可以湧現出來。”

侯曉楠認為,現在手遊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預計明年遊戲的款數會繼續減少,希望中小團隊能通過精耕細作來獲得比較好的生存環境。

據悉,應用寶對於一些單機、獨立遊戲也會進行扶持。希望能挖掘一些有創新價值的產品。此外,騰訊明年也會搜羅一些大的IP遊戲,包括和泛娛樂的接入。

面對目前遊戲行業的激烈競爭,侯曉楠表示,騰訊還是希望能做好自己,希望未來應用寶不止是一個分發下載的平臺。他說,騰訊沒有把任何人當做競爭對手,都是合作夥伴。包括目前網易的產品,在應用寶上的收入也非常不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17

這一輪房價上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猛烈些

“跑地產報道十幾年,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漲法。”從大學畢業就開始做地產報道的記者劉麗琴這樣感嘆道。而研究了地產十幾年的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也說,這一輪房價上漲,是過去十幾年所從未見到的。

從去年到現在,深圳很多樓盤已經上漲了150%,合肥、廈門、蘇州等地的大部分樓盤價格也差不多翻了一番,其他很多城市也上漲了50%。去年底到現在,很多城市房價輪番上漲,而且這一輪房價上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來得更猛烈一些。

這種漲法前所未見

由於本輪上漲是在很高的基數上上漲的,所以從絕對價格上看,比往年都漲得多很多。不光是漲幅驚人,在上漲速度上,更為突出。比如以前一個城市房價從1萬到2萬,大多要經歷兩三年的時間,但這一輪上漲潮中,很多城市只需要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

一直對杭州情有獨鐘的王小姐6月份在杭州西溪看了一套房子,價格還是每平方米2萬,到今年9月的時候,已經漲到了3萬5,“算了,我也死心了。”位於廈門翔安、距離主城區很遠的一個樓盤,2014年底開盤時價格還是每平米7千多,現在已經漲到2萬2。

張大偉說,以前的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中,一個城市環比漲幅達到2、3個點,已經非常高了,因為指數上漲2、3個點,意味著現實成交中基本會上漲5、6個點,而現在價格指數環比漲幅動輒超過5個點,實際可能就漲了10個點了。“一個月就已經上漲這麽多,實在太可怕。”

表:8月一二手房漲幅前十名城市

新建商品房住宅環比

二手房住宅環比

鄭州

105.6

鄭州

104.5

上海

105.2

北京

103.9

無錫

104.9

無錫

103.9

合肥

104.8

天津

103.8

福州

104.3

上海

103.7

南京

104.1

南京

103.6

廈門

103.9

石家莊

103.5

北京

103.8

杭州

102.8

石家莊

103.7

福州

102.8

天津

103.6

廣州

102.8

為什麽本輪房價上漲如此猛烈?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在相對寬松的信貸政策下,大量的貨幣流向了房地產。為了保持經濟平穩增長,貨幣供應必須保持一定的增速。但過去,尤其是2008年以前,我國的外貿出口高速增長,2008年後的幾年,擴內需取得了明顯成效。也就是說在這段時期,實體制造業仍處在明顯的擴張過程中,增發的貨幣也有很大一部分會流向實體經濟。

但近幾年,在外貿市場和內需都逐漸飽和之後,實體經濟已經很難再保持以往的擴張速度,在這種情況下,增發的貨幣流入實體經濟的部分大大減少,在股市低迷的情況下,樓市是最好的避風港。

其次,在過去十幾年,樓市的發展特點是,所有的城市都在擴張,所有的城市房價都在上漲。但近幾年,隨著廣大三四線城市人口外流、庫存高企,區域之間、不同城市之間出現了劇烈分化,所有的城市房子都好賣,所有城市都上漲的局面已經一去不複返。在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環一線城市地區上漲的同時,廣大三四五線城市及弱二線城市仍然處於持續低迷的狀態,部分三四線城市由於人口外流,房價仍在持續下跌。

反映在土地市場上也是同樣的道理,過去開發商的觸角遍布全國,但近兩年,由於三四線城市的持續低迷,各大開發商均將資金集中到20多個一二線城市爭奪,比如碧桂園、恒大這些過去主要在三四線的巨頭,這兩年也主要回歸到一二線,這也是為何這兩年會出現史無前例的地王頻出的現象。

也就是說,過去流向各行業的錢,流向所有的城市的錢,現在主要流向了這20多個一二線城市及環一線地區的樓市,這種格局下,這20多個城市也就出現可史無前例的上漲。

三四線要活起來

這種區域之間、城市之間的分化帶來的一個局面在於,在這些一二線大城市房價快速上漲後,未來來自小城市和農村的青年要想在大城市擁有一套自己的居所將可能變得越來越難。

來自福建泉州安溪的陳先生2007年在泉州市濱海買了一套房子,均價是7千多,而同期廈門房價還不到一萬。8年過去了,他在想賣掉泉州的房子,但掛牌8千多都賣不出去,而同期廈門房價已上漲了5、6倍。同鎮的林先生則在去年初舉全家之力在廈門翔安購入了一套新房。“幸好是去年買,要是到今年,想都別想了。”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合肥和安徽省內其他的地級市之間。張大偉說,過去安徽很多地級市的房價大概是合肥的一半多一點,賣掉當地的房子到省城合肥買房,至少可以買半套。但現在,合肥房價已經翻番,而其他地級市房價沒變,因此這些地方的人即便賣掉房子到合肥,都付不了首付了。

“過去我們說小城青年要到北上深這樣的一線大城買房立足很難,但現如今,即便到廈門、合肥、南京這樣的中等城市,也難以立足了。”張大偉說。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近日發聲,質問年輕人生活不下去的城市,要怎麽樣才有未來?他表示,我覺得如果一個城市,年輕人覺得這個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待不下去的時候,這個城市是沒有未來的。

從區域協調發展的角度來看,要嚴控房價過快上漲,除了一二線城市收緊政策、增加土地供應之外,怎麽樣讓三四線城市與城鎮化更好的結合,讓三四線城市活起來至為關鍵。

廈門市政協委員、集美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李友華說,城鎮化過程中的人口市民化應該是一個梯度轉移,即村鎮人口主要向三四線城市轉移。但現在的問題是,農村的人口大多直接向一二線大城市發展,再加上很多三四線城市人口還在向一二線城市轉移。這其中的最主要原因還是三四線的活力不夠,產業發展不足,無論是就業機會還是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存在明顯短板。

貴州省政府參事胡曉登教授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要讓三四線城市真正發展起來,關鍵核心還在於公共產品的供給。比如好的醫院、學校、交通主要公共產品,要是仍然集中在一二線大城市,那三四線城市就很難真正發展起來。也就是說,三四線城市要努力做加法,如何有效增加產業和公共資源供給十分關鍵。

例如,在目前中西部的人口大省中,往往有且只有一個單極核心城市,即省會,比如武漢、合肥、鄭州等,假如這些省份擁有更多的區域中心城市,那麽城市之間、區域之間的發展將會更加協調,城鎮化的質量也會更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763

發改委發聲明”打假“:這個基金會與我們沒任何關系

21日從國家發改委網站獲悉,發改委發布鄭重申明,稱“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基金會”不是發改委下屬基金會,發改委發展規劃司與該“基金會”無業務管理關系,也無任何業務聯系,發改委發展規劃司歷任司領導中無“馬書洪”此人,且經與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核實,該“基金會”並未在民政部註冊。請各地和相關單位提高警惕,防止上當受騙。

近期,據部分地方和委屬單位反映,有一個據稱為“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基金會(www.chengzhenhua.org.cn)”的機構以國家發改委下屬基金會,受發改委業務管理等名義開展活動,該“基金會”理事長馬書洪也以“原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身份對外活動。

“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基金會”網站截圖

該“基金會”理事長馬書洪以“原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身份對外活動(截圖自該基金會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816

“人們沒有必要有任何恐慌”“北京霧霾耐藥基因”論文作者澄清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1125

(新華社記者 李文/圖)

“今天接到了很多中國記者的電話。”論文通訊作者、哥德堡大學抗生素耐藥性研究中心主任和薩爾格學院教授Joakim Larsson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沒想到自己的研究受到如此多關註,這兩天頻頻接到來自中國媒體的突然訪問。

前幾天,一則《呼吸的痛!北京等地霧霾中發現耐藥菌》的消息,剛剛把這位國外的科學家卷入中國的輿論風波。

盡管研究者很意外,但這篇今年10月發表在Microbiome雜誌上的文章,無疑十分敏銳地戳到了公眾的痛點。

在題為《人類、動物和環境耐藥基因組構成》的論文中,哥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從人類、動物和全世界不同環境收集的總共864種DNA樣品中尋找細菌中的耐藥基因。其中有350份樣本取自人類,145份樣本取自動物以及369份樣本取自外界環境。引發公眾大為關註的是他們選取了來自北京的14份空氣樣本。

結果發現,北京霧霾的空氣中含有平均64.4種耐藥基因,其中一種耐藥基因抵抗的是現在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碳青黴烯類抗生素是是治療肺炎克雷伯菌(常見的腸道細菌)引起的危及生命感染的最後手段,被廣泛應用在呼吸系統感染、敗血癥等病癥上,是治療嚴重細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藥物之一。

這一結論在網絡上瘋狂被轉發,一個最早發布消息的公眾號一天時間就獲得了十萬以上的閱讀量。——在消息的傳播中,人們擔心汙染的城市空氣或是耐藥細菌的傳播途徑。不過,這可能是一種誤讀。

課題的研究人員和相關學者都對這一結果表示並不意外。

“總體上沒有意外,我們早就知道耐藥基因分布在環境的方方面面。”Joakim Larsson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但沒想到在空氣樣本中耐藥基因的種類有這麽多。”

他們最初選擇了美國紐約和加州聖叠戈家庭、辦公室、醫院三處的空氣樣本,檢測結果和北京相比:空氣所含的抗生素耐藥性基因的數量上,紐約、加州和北京相當,而在種類上,北京更多。但因為美國樣本的數據量不足,無法得出結論,最終研究並沒有將之包含在內。

為什麽選擇北京,理由比大家想象的都要簡單。

“我們大部分的數據是從公共數據庫中獲得的,北京霧霾的數據是僅有的在開放數據庫中可以取得、且數據質量達到我們分析要求的,所以選擇了北京。”Joakim Larsson說,他們並沒有親自來北京來取樣。樣本時間是2013年1月10日到14日,南方周末記者查詢發現,那幾日北京PM2.5指數瀕臨“爆表”,空氣質量持續六級嚴重汙染。

不過,研究結論也說,到現在為止,空氣傳播作為耐藥性傳播的途徑,還缺乏更充分的研究。

空氣中的耐藥基因

“任何環境都有耐藥菌存在,甚至南極和西葴高原。耐藥有背景值,空氣汙染嚴重地方,顆粒含量髙,攜帶細菌也多,其中耐藥菌也高,任何顆粒物吸入人體,都存在風險,因為含各種成份,包括細菌、病毒等。”長期研究抗生素和環境汙染的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應光國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Joakim Larsson解釋,空氣中大部分成分是無機物,但有少部分微生物,這些微生物中可能存在耐藥性,由於空氣的流動性,地面上的微生物和副產物都會釋放到空氣中,所以中國和美國的空氣中,都檢測到了類似的耐藥基因,但他們也並不知道這些耐藥基因究竟是從哪來的,因為“環境中廣泛存在”。

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朱寶利也有類似的說法,“耐藥菌一直在空氣里,霧霾濃度高,檢測肯定會更多。況且中國本身耐藥細菌分布就比其他國家多。”

論文中指出,他們發現被藥廠排放所汙染的環境,攜帶的抗生素耐藥基因含量最高。不過,Joakim Larsson也推測,這可能源於“汙水處理廠”,他們正在歐洲做相關的研究,希望能采集附近的空氣,探究空氣中的耐藥性細菌如何傳播。

中國學者也做過霧霾和細菌的相關研究。2014年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朱聽課題組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上發表《嚴重霧霾天氣中北京PM2.5與PM10汙染物中的可吸入微生物》論文,指出北京大氣懸浮顆粒物中包含1300多種微生物,在這些微生物中,細菌占八成以上,另外還有少量的古菌和病毒。

事實上,人們治療疾病的抗生素大多來自於微生物,比如青黴素就是來自於土壤中的一種青黴真菌。“學界有一種觀點認為,自然界中,微生物之間鏖戰不休,抗生素與耐藥基因都是它們自然演化出來的攻防手段,無所謂好壞。只要有抗生素的選擇壓力,就會篩選出耐藥基因,這是大自然的辯證法”,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微生物系博士傅賀評論道。而這樣的耐藥菌株是否能通過空氣傳播並致人感染疾病,還需要研究和病例來證實。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解釋,微生物的耐藥性,通常是隨著基因變化而逐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但抗菌素的誤用和濫用會加快篩選細菌的耐藥性。

許多地方存在對人和動物誤用或濫用抗生素問題,抗生素的使用往往未獲任何專業監督。例如有人使用抗生素治療流感和普通感冒等病毒性感染,或使用低劑量的抗生素用作牲畜和魚類的生長促進劑(添加劑)。

“在人類、動物、食物和環境(水、土壤和空氣)中,有些微生物對於抗微生物藥物具有耐藥性。這些微生物可以在人與動物間傳播,也可在人際傳播。感染控制做得不好,衛生條件不具備,以及處理食物不當,都會助長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的傳播。”世衛組織解釋。

耐藥性和致病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首先,我們要知道這到底是不是一個問題。”Joakim Larsson說,現在人們沒有必要對提到的北京霧霾樣本中的耐藥基因有任何恐慌,目前的研究還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他解釋,北京霧霾樣本中檢測出的抗生素耐藥基因是使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基因,只會存在於細菌里,並不會使人類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其次,他們的研究並沒有檢測這些細菌是死的還是活的,因為空氣中很多細菌壽命很短,這意味著不會對人有健康威脅。

Joakim Larsson總結,只有三個條件同時具備,耐藥基因的細菌才令人擔憂:一是證明這種細菌屬於可以引發疾病的細菌;二是這種細菌在空氣中具有活性;三是這種細菌在空氣中大量存在。但目前,這三個條件沒有一個被證明。

“發現耐藥基因,不等於發現耐藥菌;不是有耐藥細菌就會讓人感染。樣本采集的是DNA,但是目前沒有檢測到活細菌。當然,可能細菌死掉了,基因還飄散在外,成為遊離的DNA;另外,即使在活細菌內有這個基因,基因也是受到嚴格調控的,這里還有很多環節、變量。”傅賀分析到,“即使有人不幸感染了,人體還有強大的免疫系統(包括各種免疫細胞)以及共生的微生物群系,它們是我們健康的最終守護者”。

北京市衛計委也在25日晚間作出回應稱,“細菌的耐藥性和致病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耐藥性的增加不意味著致病性的增強。

北京市衛計委在回應中寫道:在環境中有大量的細菌存在,不僅在空氣中,在囗腔丶鼻腔、呼吸道、胃腸道,都存在細菌或真菌,它們對人體是沒害的,大量細菌和我們是共生共存的關系。“人體自身具有免疫力,這些細菌大多數對正常人沒有致病力,甚至有些細菌是有益的。”

讓我們來解決地上的問題吧

“抗生素的濫用助長了耐藥細菌的蔓延,這是不爭的事實。”傅賀說。如果微生物(如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等)在暴露於抗微生物藥物(如抗生素、抗真菌藥、抗病毒藥、抗瘧藥和驅蟲藥)時發生改變,經過自然選擇,就會出現耐藥性。結果是,藥物失去效果,體內的感染持續不斷,進而加劇傳染他人的風險。“而且選擇壓力越大的地方,耐藥基因就越普遍,比如醫院和養殖場。”

“這很重要,即便霧霾里致病菌再多,都不如醫院里多,少呼吸霧霾,不如少去醫院。”一位微生物學研究者形象地說。

Joakim Larsson也表示,他們的研究結論仍引發了人們對於高劑量抗生素排放對人類健康危害的擔憂。他希望能促進人們采取降低排放的行動,並對藥廠排放在抗藥性產生和傳播中所起作用進行深入研究。

幾乎每個國家都存在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根據世衛組織的報告,在有些國家,由於耐藥性,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對半數以上接受治療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無效。目前已在至少十個國家(澳大利亞、奧地利、加拿大、法國、日本、挪威、斯洛文尼亞、南非、瑞典、英國)證實,作為用於淋病的最後藥物手段(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治療失敗。

“新的耐藥機制出現並在全球傳播,威脅著我們治療普通傳染病的能力,導致長期患病、殘疾和死亡。若無有效的抗生素,重大手術和癌癥化療的成功率也會受到影響。”世衛組織提醒,耐藥細菌的蔓延是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各國都要協作努力控制。

“碳青烯黴類是一類重要抗生素,近年我國臨床環境此類耐藥呈上升趨勢,都與用藥有關。”應光國說,隨著抗生素使用,出現耐藥現象是自然規律。但我們要慎重用藥,減慢其耐藥基因出現或傳播的速率。

這可能才是相關部門可以著力的地方。

(南方周末實習生薄昱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0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