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第二季表現不如預期 第三季展望疲弱 宸鴻觸控面板之路 難擋低價化潮流

2013-08-19  TWM
 
 

 

就在八月六日宸鴻舉行法說會的前一天,瑞銀、摩根大通、麥格理、里昂四大外資已聯手調降公司目標價;法說會尚未舉行,宸鴻就提前籠罩在烏雲密布的沉悶氣壓。

果然,由於高階智慧型手機銷售不如預期,宸鴻第二季手機出貨下滑一六%;平板電腦也因為新舊產品交替造成訂單下滑,第二季出貨減少七成。宸鴻財務長劉詩亮說,平板電腦投單保守,自五月以後訂單就急速萎縮。

其實,市場早已反映平板電腦訂單縮減的利空,從五月底開始,宸鴻股價便自六百元一路走滑。在法說會舉行的當天,宸鴻股價大跌四%,法說會後隔日再拉出一根跌停板,直接摜破三百元大關。

股價破底之後,投資市場的問題很簡單:宸鴻「台股獲利王」光環,究竟只是一時蒙塵,還是會就此褪色?

中低階產品瓜分高階市場

對於問題的答案,宸鴻總經理孫大明在法說會中以樂觀的態度回應,他預期,占公司營收兩成以上的平板電腦產品,將在九月出現新一波需求;而觸控筆電的新產品則可望在第四季量產出貨。因此他定調,宸鴻的營運表現「復甦在冬季」,意味近期的營運低潮應屬短期現象。

不過,看在外資眼裡,答案則是截然不同的模樣。

法說會後,高盛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林良俊出具報告,預估二○一三到一五年宸鴻的每股稅後純益(EPS)分別為三十四.○三、二○.九五、十七.五三元。若這樣的預估實現,那麼,不僅獲利下滑的趨勢明顯,也同時宣告了宸鴻的超高獲利時代已經結束。

此外,巴克萊科技產業分析師葉婉屏也認為,目前宸鴻面臨了近乎「前後夾殺」的不利處境。在需求端,由於高階產品的市場正被許多中低階產品侵蝕,導致訂單需求不佳;在價格端,則面臨下游廠商要求降價,宸鴻恐難維持過去享有的利潤空間。她預期,至少到明年之前,這樣的夾殺困境不易見到轉機。

其實,在高階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觸控筆電宸鴻三大主要產品線中,即使後兩者確如孫大明的樂觀預期,能在九月及第四季出現新增需求;但是占公司營收比重近五成的高階手機,如今看來需求復甦仍難期待,從蘋果(Apple)、三星(Samsung)和宏達電手機品牌廠的財報顯示,目前高階手機需求仍弱。

無論是從需求端、價格端,或者是主要客戶的營運表現來分析宸鴻的困境,其實,造成困境的凶手都是同樣一個:中低階產品崛起。

觸控面板需求旺盛,近一年,投入觸控產業的新進廠商如雨後春筍;如今宸鴻面臨友達、群創等面板廠鎖定中低階產品,低價搶單,面板雙虎以非觸控面板廠之姿,研發低價方案,搶食觸控市場大餅,已帶給專業觸控面板廠壓力。

撙節成本、推低價方案因應不僅如此,來自於中國觸控面板的削價競爭,也是宸鴻的壓力。根據業界人士指出,七吋觸控面板平均價格約下滑到十五美元;甚至中國觸控面板廠歐菲光還祭出十美元搶單,讓七吋觸控面板價格仍快速下滑中。

在這樣的情勢下,宸鴻若要擺脫當前的低潮,重返高獲利的榮景,簡單地說,就是要想方設法打贏這場低價化的戰爭。事實上,宸鴻也並非坐以待斃,自第二季開始,已陸續展開因應低價化的作戰策略。

最立竿見影的動作,就是「節流」。由於第二季平板電腦訂單衰退,觸控面板產能利用率同步下滑,宸鴻對人員控制採取被動的遇缺不補政策,員工人數自首季的五.三二萬人,在第二季降至四.九五萬人,一口氣減少三千七百名員工。

此外,宸鴻也將從控制內部費用著手,除了延續第二季的遇缺不補政策外,宸鴻預估第三季人員數可能進一步減少;再者,由於產能利用率較低,加班費也可順勢減少,同時採取廠區產線集中管理,以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減少變動成本。宸鴻預估,第三季營業費用能夠降低至二十七億元,比第二季的二十九億元再減少兩億元。

除了節流,宸鴻也著手強化中低階產品線戰力,將開發低成本製程來布局中低階產品線,推出「低價觸控方案」,迎戰來自中國和面板廠的競爭。

劉詩亮表示,低價觸控方案將採取低成本製程,不僅減少部分製程,也可節省材料成本。他舉例,傳統觸控方案的部分產品往往需要二次強化,觸控模組廠商需要對保護玻璃成形進行加工;但在中低價商品崛起後,現在部分NB客戶會選擇「不再二次強化」,因應需求,宸鴻未來也可提供省掉這道製程的方案。

劉詩亮並強調,雖然低價觸控方案的平均售價較低,但相對成本也較低,因此,宸鴻應可以維持一定的獲利空間。此外,他也強調,宸鴻不會參與殺價競爭,避免壓縮獲利。

從節省人事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到推出低價觸控方案,宸鴻顯然已清楚看到「低價化」這個當前大敵的模樣;至於這場對抗低價趨勢的戰爭,能否在短期之內獲得勝利,外資雖然態度保留,但孫大明在法說會中的態度仍然頗具信心,他以去年失去蘋果iPhone訂單為例,「當時的險惡環境,我們都能迎刃而解,如今當然也會順利過關。」他說。

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訂單驟減——宸鴻第二季各項產品觸控面板表現

應用 出貨量

增減幅度(%) 營收

增減幅度(%) 營收占比

(%)

智慧型手機 -16 -12 47 平板電腦 -70 -53 24 觸控筆電 20 10 14 All in One電腦 80 48 9 註:營收占比不足100%的部分為非消費性電子產品項目

資料來源:宸鴻

台股獲利王光環不再

——宸鴻第二季業績表現

項目 實績 與前一季比較營收 382.85億元 -22.6% 毛利率 14.3% 下滑3.46個百分點營益率 6.7% 下滑5.61個百分點稅後純益 31.4億元 -32.4% EPS 9.02元 -36.4%

資料來源:宸鴻

撰文‧李洵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62

三萬元搞定 它讓基因解碼低價化

2014-08-11  TCW
 
 

 

生技股是近兩年全球投資市場的顯學,但對於許多投資人來說,投資生技股就像是買一個夢,光要搞懂新藥的市場需求和研發過程就是一大門檻。再加上得長時間等待取得國際藥證和臨床實驗的結果,馬上令人望之卻步。

但是,美國一家公司Illumina,對投資者來說,卻較容易理解,因為從商品到競爭優勢都可以用幾句話就說完。

獲利飆高:單季毛利達67%

首先,它提供基因組檢測儀器與服務,專攻解開人類遺傳密碼所需要的設備,特別是針對特殊遺傳性疾病。目前在全球基因測序儀器市場中,市佔率高達七成。它的股價雖稱不上生技類股股王,但漲幅相當驚人,近五年來漲幅超過四.六倍,同期美國生技指數漲幅僅二.六倍。

這家公司的客戶,主要是大型醫療研究機構與醫學中心。光是靠賣檢測儀器和服務,就讓這家公司從二○○七年到二○一三年,每年度營收均比前一年度成長二五.一%,同期淨利成長幅度更高達二七%。

在剛出爐的第二季財報中,單季毛利高達六七%,同時單季淨利和營收都創下新高。如果只是財報成績斐然,並不足以為奇,公司未來發展性如何,對投資人來說更重要。

根據外電報導,這家位在美國聖地牙哥的基因組測序公司,今年初剛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選為全球最聰明的公司,出乎意料的打敗美國科技與網路龍頭臉書、Google、蘋果,評選委員更形容它是遺傳基因測序市場的「英特爾」。

同時,英國衛生部更在七月十一日宣佈,決定選擇Illumina,做為英國政府所推出十萬人全基因組測序專案的最優合作對象。英國政府希望藉此取得有關癌症及一些罕見疾病、遺傳疾病的研究資料。

而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也為此撥款一億英鎊(約合新台幣五十一億元),專案預計將在二○一七年底完成,這是目前為止全球規模最大的全基因組測序計畫。

縮短工時:120天變2天

令人好奇的是,為何這家公司能受到從學界到市場積極的追捧?它的核心能耐,說穿了,就是降低成本和縮短工時。

早在二○○三年四月,由美國主導、聯合多國科學家,完成了第一個人類基因組測序工作。這項工作歷時十三年,耗資二十七億美元;到二○○七年,全基因測序須花費四年,耗資一億美元;而到二○○八年,基因定序時間縮短為四個月,耗資一百五十萬美元。

但現在只要用Illumina產品和技術,就可用不到一千美元(約合新台幣三萬元)的價格,解碼人類全基因序列。換算後,等於每個基因組測序的單位成本,已降低至不到一美元,更只需要花費一至兩天。

這樣的進步速度,甚至比半導體界所推崇的摩爾定律(編按:指每十八個月IC性能就會提升一倍)進步速度更快。而這也是《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之所以推崇這家公司的主因。

不過,投資人更想問的是,這家公司是真的抓到了大趨勢,還是只會開出短暫的火花﹖

其實,早在過去幾年,一般人對這項技術的認知並不深刻,直到去年好萊塢性感女星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被檢測出,帶有容易罹患乳癌的基因後,毅然在未發病之前,就將最具女性象徵的乳房切除。另外,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Steven Jobs),也曾採用這樣的基因測序方法來預防癌症。

擴大市場:5年後破千億

在名人效應加持下,消費者對個人基因狀況的興趣度,越來越高,商機自然也跟著出現。

根據美國市調公司Marketsand Markets調查,去年全球基因分析市場規模為二十六億美元。預估隨著測序費用下降,五年後,將達到四十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九十七億元)。隨著這樣高毛利且不斷成長的市場,也出現了新的競爭者。例如,今年二月的《富比世》(Forbes),就介紹一家可能是Illumina未來最大競爭對手的公司GenapSys。該公司的幕後股東就是曾經成功投資臉書、Zynga、Groupon的俄羅斯富豪米爾納(Yuri Milner)。

這家公司的競爭策略,就是針對它而來,相較於Illumina的客戶,必須花費高達百萬美元成本,建置相關設備。GenapSys推出一款類似iPad的儀器,不僅操作簡單,且號稱基因檢測成本,也接近一千美元,每個客戶都可以買回家自己測,並且在自己的手機或平板上,立即讀到報告內容。

這樣的競爭戲碼,對許多經歷過個人電腦發展的消費者來說,或許不陌生。因為這就如同當初微軟挑戰IBM;後來蘋果挑戰微軟一樣,是一代新人戰舊人。

打入中國:賺新生兒3,000億商機

Illumina也非坐以待斃,今年更加快切入新興市場的腳步,特別是中國。它找上專長產前檢測的大廠中國貝瑞和康,針對產前基因測序儀銷售和服務進行合作。畢竟中國每年新生兒約兩千萬人,以每次人民幣三千元來計算,近人民幣六百億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九百四十九億元)的市場,實在不容小覷,也是替該公司未來幾年業績加上一份保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7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