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人民幣中間價大幅下調125點,報6.8904,上日為6.8779;上日16:30收盤報6.8880,夜盤收報6.8920。
宏觀消息:
1、美聯儲主席耶倫最新表態稱,如果未來數據進一步表明更加靠近美聯儲的目標,相對較快的加息可能是適宜之舉,維持利率不變可能刺激過度的風險偏好。美國聯邦基金期貨交易數據顯示,市場預計下月美聯儲會議加息的概率超過90%。
2、全美地產經紀商協會(NAR)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0月成屋銷售總數年化560萬,創下9年半新高,環比增長2%。NAR首席經濟學家指出,10月的反彈或許是因為部分在夏天沒能買到房的買家需求井噴。
機構觀點:
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表示,當前人民幣匯率的定價機制是參照一籃子貨幣,在三個指數(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BIS貨幣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和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如果美元持續走強,那麽人民幣就會相對走弱。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年底之前就不會有極端的再貶值了,可能會破7,回到相對於年初6.75的5%左右的貶值幅度,這種可能性比較大,在年底之前(匯率)會反彈回去,但反彈幅度不會太大。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要想穩定匯率,不僅僅要緊盯美元走勢這個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從內因著手。如果說今年到明年中國經濟能走出L形拐點,中國經濟增速能平穩下來而不是繼續下行,整個資本流動會相應穩定,這樣匯率就容易穩定下來。
周四,人民幣中間價下調181點跌破6.9,報6.9085,創2008年6月來新低。上日為6.8904;上日16:30收盤報6.8928,夜盤收報6.9190。
另外,北京時間9:10,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6.96,再度刷新紀錄新低。
宏觀消息:
1、北京時間周四淩晨,美聯儲公布11月會議紀要。絕大多數官員認為勞動力市場閑置減少,加息應該相對快地到來。有官員直接指出,12月加息合適。《華爾街日報》稱,紀要顯示美聯儲傾向於12月加息,強化了市場對加息時點的預期。
2、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11月23日發布的報告顯示,10月人民幣的全球支付額下滑至第六位,占比降至1.67%;而在傳統的貿易金融領域,人民幣的排名也被歐元反超,成為第三活躍貨幣,占比4.61%。
機構觀點: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員劉傑認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走勢其實更多取決於中國自身。而當下,外匯占款、外匯儲備均出現連續下降,結售匯仍處於逆差水平,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預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表示,人民幣目前確實面臨著貶值壓力,而這貶值壓力主要是由於出口順差的縮小,再加上資本大量外流造成的。近期關於人民幣匯率貶值的擔憂逐漸加重,雖然人民幣短期面臨貶值壓力,但中國經濟基本面不支持人民幣長期貶值。
中信建投宏觀分析師黃文濤等在會議紀要中稱,短期人民幣仍面臨貶值壓力,但央行料有意控制波動幅度。不能排除中國央行借特朗普當選後海外市場波動增大之機,提前釋放部分人民幣貶值壓力,但短期內市場也無需對匯率波動過度擔憂。他認為,如果貶值預期持續發酵,將增大央行維穩匯率的可能。近期人民幣中間價實際值一直強於其規則理論值,CFETS匯率指數也處在上升狀態,顯示中國央行仍希望控制人民幣兌美元雙邊匯率波動的幅度。中美貨幣政策分化的邏輯依然存在,人民幣匯率重估的進程可能在明年持續,但近期人民幣快速走弱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海外美元走強。
周二,人民幣中間價大幅上調153點,報6.8889,上日為6.9042;上日16:30收盤報6.9022,夜盤收報6.9083。
宏觀消息:
1、外匯管理局分支機構近日召集當地各家銀行開會,要求對跨境業務審核趨於嚴格。加強審核的主要是對公業務方面,尤其是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業務,其它還涉及轉口貿易、利潤匯出、境外並購等。
2、隨著特朗普承諾擴大開支和減稅,經合組織上調了美國及全球經濟增速。OECD稱,有針對性的公共開支計劃可促進私營經濟活動,有助於全球擺脫低增長陷阱。但該組織警告,保護主義擡頭或抵消財政刺激效果。
機構觀點: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在11月28日發表的報告中寫道,近期人民幣匯率屢創新低並不是基於經濟基本面,而是對2014、2015年積累的高估修正,為美元走強提供了契機。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參考一籃子貨幣是人民幣轉向完全自由浮動這一最終目標的過渡,其中一個優點就是,一定程度上將人民幣的波動和美元的不確定性相連,因此分化了貶值預期。換句話說,人民幣不再跟美元綁在一起,也就意味著,如果美元走強,人民幣對美元會走弱,而當美元走弱的時候,人民幣也會相應走強。
光大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認為,當前匯率靈活非常重要。回顧美元自上世紀70年代至今的三次升值周期,頭兩次都導致了新興市場的金融危機,主因是當時新興國家匯率僵化,無論是拉美還是亞洲都對美元采取固定匯率。
周五,人民幣中間價大幅上調164點,報6.8794,上日為6.8958;上日16:30收盤報6.8949,夜盤收報6.8865。
宏觀消息:
1、中國經濟企穩勢頭延續,11月官方制造業PMI 51.7追平4年來高點,非制造業PMI 54.7創逾兩年新高。制造業和非制造業共同回暖,生產和市場需求進一步回升,企業采購意願增強。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創年內高點。
2、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布數據顯示,美國11月ISM制造業指數53.2,好於預期。其中,物價支付指數持平於10月的54.5,新訂單指數由10月的52.1上升至53。
機構觀點:
花旗經濟學家劉利剛認為,人民幣兌美元近期的快速貶值已經造成了在岸市場的擔憂,並導致更快的資本外流。“鑒於全球市場的高度不確定性,中國加強了對資本外流的控制,雖然近期的措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資本外逃,但由此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市場開放的步伐也可能放緩。”
摩根士丹利新任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認為,從中國的貿易順差和貿易競爭力的角度來看,人民幣並沒有被高估。換言之,從貿易的角度來講,人民幣不具備大幅貶值的基礎。
邢自強認為匯率貶值的根本原因有二:第一,因為國內投資回報率在下降的情況下,國內資本有對外投資的需求。第二從貨幣政策周期的角度來講,中國與美國的周期相悖。中國貨幣政策從2014年降息,去年到今年一直比較寬松,但美國在加息——美國在12月份加息之後明年可能會再加兩次息,後年再加三次息,加息周期下,中美的逆差收窄,這樣就造成中國資金往外走的壓力。“資本賬戶的資金壓力是導致人民幣貶值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從貿易上要故意貶值。”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聯席主管、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表示,今年中國央行對匯率政策的管理比較成功,最近一段時間相對穩定。預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今年不會明顯偏離7.0。而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大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將會平穩運行,預計今年GDP增速在6.7%左右,明年可能會減速到6.4%。
周一,人民幣中間價下調76點,報6.8870元;上一交易日中間價報6.8794元,16:30收盤價報6.8818元,23:30夜盤收報6.8900元。
12月2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4.91,按周漲0.24。
宏觀消息:
1、美國11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17.8萬,基本與市場預期的18萬增幅相符;11月失業率意外降至逾九年低點4.6%,預期及前值均為4.9%;但值得註意的是,勞動參與率下降至62.7%,且每小時薪資年率增幅僅2.5%,差於預期,預期及前值均增長2.8%,月率更是下降0.1%;市場普遍預期,此次非農報告不會阻礙美聯儲12月的加息步伐。
2、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表示,無論從經濟基本面還是貨幣金融角度看,人民幣都不存在貶值基礎。目前正是穩定人民幣匯率預期的最佳時機。明年1月起,居民將可以動用新一年的5萬美元購匯額度,應避免公眾出於恐慌而在年初集中購匯,使人民幣貶值壓力進一步加強。
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表示,人民幣加入SDR是第一次將新興國家貨幣納入貨幣籃子,這會帶來更大的多元性,本身就是提升國際金融治理的重要舉措。從中國國內角度看,人民幣加入SDR意味著人民幣將會逐漸向自由兌換貨幣轉變,將會進一步增強人民幣的儲備貨幣角色。
機構觀點: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本輪人民幣大幅貶值與近期經濟基本面關系不大,也非競爭性貶值,主要是對前期高估部分的修正。這可追溯到2014年5月~2015年7月美元強勢周期,在此期間世界主要貨幣相對美元平均貶值20%左右,而人民幣匯率被人民幣國際化、SDR技術評估等綁架,錨定美元被動成為世界第二大強勢貨幣,進而積累了高估壓力。因此,2016年初美元指數回調,人民幣盯美元貶值,2016年底美元指數走強,人民幣盯一攬子貨幣對美元貶值。人民幣在雙錨之間始終選擇弱錨,以釋放修正高估壓力。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認為,人民幣未來不會持續貶值。他認為,從政策層面上來講,貨幣當局不會允許市場形成每年人民幣貶值5%以上的預期,“否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換美元”。從國際政治角度看,特朗普政府也不會同意人民幣貶值。
周一,人民幣中間價報6.9086,創11月25日來最低,上一交易日中間價報6.8972元,16:30收盤價報6.9005元,23:30夜盤收報6.9056元。
12月9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4.68,按周跌0.23。
宏觀消息:
1、國家信息中心報告稱,建議2017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6.5%左右,但實際運行中力爭超過6.5%則仍然是一個較大概率事件。建議明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2.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預計2017年CPI將上漲1.8%左右,PPI將上漲1.0%左右。
2、美聯儲本周二(12月13日)至周三(12月14日)將召開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並將於北京時間周四(12月15日)03:00宣布利率決定並發表政策聲明,目前美聯儲本周加息已經被認為是板上釘釘,市場隱含的加息概率達到100%。接受彭博調查的64位經濟學家中有63位預計周三加息25個基點。
機構觀點:
1、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未來一個時期,我國仍將存在較大的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壓力;資本外流和匯率貶值相互強化可能是重大風險源,應高度警惕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範。
2、瑞銀中國特約經濟學家汪濤表示,國際投資者對本輪人民幣匯率走勢遠比2015年8月和今年1月時冷靜。這可能也反映出,本輪人民幣下行,並非單單因為人民幣走弱,而是主要由美元強勢推動。
3、花旗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認為,巨額貿易順差顯示人民幣並未被高估,盯住一個均衡價格並在一定區間內波動,似乎是一個更好的辦法。這不僅可以減少頻繁幹預外匯市場的需要,也可以消除單邊貶值預期。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12月19日公布,美元/人民幣中間價報6.9312,調升196點。上周五中間價報6.9508,收盤報6.9547,夜盤收盤報6.9510。
上周,美聯儲加息後,美元指數漲幅擴大,刷新十四年高位至103.35;歐元兌美元跌幅擴大跌破1.04關口,刷新大約十四年低點至1.0394。周一亞市早盤美元指數小幅下跌至102.67附近。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上周五紐約尾盤重挫340點或0.49%,報6.9672元創收盤紀錄新低,一度刷新盤中紀錄低點至6.9692元;上周累跌390點或0.56%。周一早盤,離岸人民幣小幅收回跌幅,報6.9592。
離岸市場美元/人民幣掉期曲線上周大幅上揚。交易員稱,受內地人民幣流動性緊張、年底和春節等因素的影響,上周離岸人民幣流動性持續緊張;由於離岸市場主要以掉期方式獲取流動性,掉期曲線大幅上行,隔夜掉期上周一直保持高位。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提及匯率時指出,2017年要在增強匯率彈性的同時,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委員、高級研究員管濤對此解讀稱,當前我國面臨的跨境資本流出壓力,有部分是市場情緒導致的,這就需要監管層一方面進行市場溝通,一方面通過市場操作,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
12月21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9489,小幅調貶21點。上日中間價為6.9468,官方收盤報6.9509,夜盤收盤報6.9490。
周三亞市早盤,美元兌主要貨幣保持優勢,美元指數維持在103點上方,兌歐元穩坐14年高位附近,投資者押註特朗普上臺後美國經濟成長將會加速且升息腳步加快。
交易員指出,美元指數強勢依然,人民幣貶值預期難消,但從監管層反應情況看,年內破“7”的概率仍較小;日內離岸人民幣流動性依舊緊張,離岸做空人民幣勢頭繼續被擠壓
,盤中兩地匯價仍有倒掛。
周五,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9463,小幅調貶28點。上日中間價報6.9435,官方收盤報6.9466,夜盤收盤報6.9440。
交易員指出,離岸人民幣流動性緊張狀況雖然略有緩解,但仍偏緊,這限制離岸人民幣空頭發展,兩地匯價繼續倒掛。聖誕節臨近市場交投相對清淡,美元指數強勢整理,人民幣短期料守穩6.95一線。
周五美元指數在聖誕節假期前持穩。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長速度好於之前的估測,但個人支出和收入數據令人失望,暗示當前季度經濟放緩。澳洲國民銀行全球外匯聯席主管稱,美元漲勢已充分反映特朗普勝選後利差擴大的因素,美債收益率若持續大幅上揚,可能開始壓抑股票及經濟,令美聯儲心存抗拒。
周一,人民幣中間價報6.9459,上一交易日中間價6.9463,16:30收盤報6.9494,夜盤收盤報6.9488。
12月23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5.09,按周漲0.10。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增強匯率彈性”主要意味著允許人民幣匯率在一定範圍內雙向波動,但如果單邊貶值幅度過大,顯然不符合維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的要求,這里面包括對一籃子貨幣和對美元的基本穩定。目前人民幣匯率對一籃子貨幣已經初步實現保持基本穩定的目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此時提出這種要求,實際上還是指向人民幣匯率對美元未能實現保持基本穩定的目標,波動幅度太大,需要加強和改善。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相較於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完善匯率形成機制”的提法,今年強調“要在增強匯率彈性的同時,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這意味著,隨著人民幣定價市場化機制的形成,2017年不會有匯率方面的重大政策調整,就是在現有政策框架下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