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外資行頻賣中資行股份:巴塞爾協議Ⅲ是主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5335.html

外資行頻賣中資行股份:巴塞爾協議Ⅲ是主因

一財網 張華君 2015-02-12 00:07:00

“國際銀行退出持股主要是從微觀經營和符合監管新規兩方面進行權衡。而從監管層面來看,最新的巴塞爾協議Ⅲ使得它們從新興市場退出持股將是大趨勢。”

近日,隨著恒生銀行拋售5%興業銀行股份, 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出清中信銀行股份,再度掀起了外資行拋售中資銀行股的新一輪高潮。而自2009年開始,包括美國銀行、高盛、匯豐在內的諸多國際大行相繼與其在中國市場合作多年的金融夥伴割斷“聯姻”關系。

“國際銀行退出持股主要是從微觀經營和符合監管新規兩方面進行權衡。而從監管層面來看,最新的巴塞爾協議Ⅲ使得它們從新興市場退出持股將是大趨勢。”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迫於資本壓力出售套現是主因

外資銀行近日在減倉中國銀行業資產的態度上再度保持了步調一致,而這一幕曾在2013年上演。滿足資本監管要求成為近年來國際大行撤資中資銀行的主要原因。

“從全球來看,新的巴塞爾協議Ⅲ對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求非常高,特別是銀行持有其他銀行的股權,則要求更高的資本來為其持股風險提供一定的撥備,這也是近兩年國際大行頻頻出清在華銀行股份的主要原因。”曾任職於BBVA的劉利剛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資本充足率提高,若無法獲得更高的回報率,那就是賠本買賣。”劉利剛進一步向本報記者解釋稱,根據現行政策規定,單一外資股東在中資銀行的持股比例不得超過20%,對於很多外資行在對其投資銀行無絕對控股權的情況下,經營受限,回報未必如所願。因此退出獲得收益,補充自身資本的同時豐富其他業務,或是最佳選擇。

興業銀行日前在公告中稱,由於恒生銀行現持有該行普通股股份比例超過10%,較大地影響了恒生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根據恒生銀行2014年業績預報,其資本充足率為13.9%,核心資本充足率為11.7%,均較當年年初明顯下降,資本充足水平已低於香港銀行業平均水平。有鑒於此,恒生銀行做出對所持興業銀行股份進行減持的商業決定,用以緩解資本壓力、提升其符合後續監管規定的能力。

恒生銀行預計此次交易所得的凈收益為28億港元,凈收益將於今年入賬,本次交易預計可增加該集團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和一級資本比率約2.3個百分點,以及增加總資本比率約3.8個百分點;而本次交易預計可令其按巴塞爾協議Ⅲ最終基準計算的備考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增加4.1個百分點。

此外,BBVA於今年1月的最新一次出售中信銀行股份可為該行帶來4億歐元(約35億港元)凈收益,一級資本充足率上升0.2個百分點。

從2009年開始,高盛、美國銀行、匯豐銀行等國際巨頭相繼減持中國銀行業資產,當然不同地區的銀行亦有著自己不同的考慮。

“美資銀行自身在國內就需要保持更高的資本流動性,加上近年來飽受各種‘大罰單’的襲擊,他們需要出售部分非核心業務和資產;而歐洲銀行業統一監管體系的建立,則對那些具有系統重要性的歐資大行的資本金要求更加嚴格。”劉利剛稱。

當然,銀行也會考慮自身業務的定位。劉利剛向本報表示,就BBVA這家西班牙第二大銀行來說,此前選擇同中信銀行合作,也是寄望通過此種方式在無需花費很多資本金的情況下,將其在拉丁美洲的優勢業務(如汽車金融、管理企業和政府養老金)延伸到中國市場。不過,實際的業務進展情況相對較慢,合作模式的不成功加上監管的考慮,選擇退出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劉利剛同時認為,這些銀行也並不是因為自身“造血”機能下降而考慮賣出中國資產。“就恒生銀行而言,其在香港經營穩健或不存在自身資本問題,而從興業銀行撤資,將資金用來延伸其子公司恒生中國在華的業務拓展或更為實際。”劉利剛分析。

當然,“勞燕分飛”現象並不能一概而論。如以投行業務為主的西班牙桑坦德銀行接手上海銀行,法國巴黎銀行也自2013年開始連續增持南京銀行間接實現在中國市場的零售布局。而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匯豐同交行,澳新銀行同上海農商行的合作關系亦較為穩固。

投資中資行收入可觀

不過,幾筆對中國銀行業資產的投資,已讓這些外資大行賺得盆滿缽滿。

2004年恒生銀行以人民幣17億元入股興業銀行,之後2010年斥資23億元參與供股,持股10年至今累計收到興業銀行所派發現金股息達44億港元。此次出售近半持股比例,套現約127億元。再來看,BBVA於2013年10月開始的三次減持中信銀行H股套現約313億港元。

當然,近兩個月金融股價的整體上漲,也為這些銀行可以賣出個好價錢提供了重要支持。自2014年11月以來,興業銀行股價漲幅達37%,而中信銀行H股股價上漲了14%(A股上漲了42%)。

“近段時間銀行股股價的反彈,對外資銀行而言,則是一個較佳的退出時機,以實現利益最大化。”劉利剛稱,市場對中國銀行業的一致觀點,便是無論大行還是股份制中小銀行,隨著中國貸款增速的增長,加上中國經濟下行的現狀,呆賬、壞賬率的大幅上升或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趨勢,這便會引發他們對中國銀行業未來盈利的擔憂。

而在2013年的一輪拋售潮里,幾大國際巨頭也是腰包鼓鼓,揚長而去。高盛自2006年入股工商銀行,經多次減持最終於2013年5月拋清套現逾100億美元,實現近三倍的初始投資回報;美國銀行與建設銀行牽手8年,於2013年9月宣布徹底分手,數次套現約260億美元;而匯豐與上海銀行長達12年的合作關系也在同年結束,套現4.68億美元。

編輯:孫汝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24

中資海外小盤股春意盎然——論A股創業板的溢出效應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36

中資海外小盤股春意盎然——論A股創業板的溢出效應   
分析師:胡曉暉

投資建議:我們推薦投資者增持於紐交所上市追蹤香港小盤股指數的ETF (EWHS:US),以及下列高成長的海外中資小盤股:途牛(TOUR:US), 億勝生物科技(1061:HK), 融創中國(1918:HK), 網龍(777:HK), 金蝶國際(268:HK), 中軟國際(354:HK), 中國燃氣(384:HK), 同方泰德 (1206:HK), CW Group (1322:HK), 綠色動力環保(1330:HK),中國遠程教育(DL:US), 達內科技(TEDU:US), 深圳國際(152:HK), 萬洲國際(288:HK), 中興通訊(763:HK), 上海複旦微電子(1385:HK), 華電福新(816:HK), 康達環保(6136:HK)和東江環保(895:HK)。

事件:過去一周,我們覆蓋的許多中小市值的高成長海外中資股成交量明顯增長,股價由去年11月的低點開始反彈。我們認為,中小盤股此輪的強勁表現主要受兩個因素推動:一是A股創業板的溢出效應,二是中國證監會近期宣布,允許公募基金通過滬港通投資香港市場,而不再需要QDII資格。

邏輯和與大眾不同:


2015年初以來,A股創業板受“新經濟”和李克強總理於兩會提出的“互聯網+”概念的驅動,增勢迅猛。年初至今,A股創業板指數上漲57%,對應91.9倍15年PE,日均成交額高達人民幣900億元,幾乎等於整個香港市場一日的成交量。盡管由流動性和改革支持的A股牛市仍將繼續,部分內地投資者尤其是對沖基金已經開始擔心A股創業板估值過高。我們認為,海外高成長小盤股目前10-20倍的估值相比A股對應標的存在大幅折價,對內地投資者有較高吸引力,上周海外中資小盤股的明顯反彈就印證了我們的觀點。

由於海外中資小盤股成交額僅為A股創業板的10%,少量A股資金溢出就會大幅拉升海外小盤股股價,進而吸引更多內地投資者,形成良性循環。同時,流動性的提升將促使香港小盤股估值修複。我們認為,這種自我不斷加強的良性循環的前提在於,海外中資小盤股2014年業績增長強勁,且相對於A股可比標的嚴重低估。

3月27日,中國證監會宣布公募基金可通過滬港通機制投資香港股票市場,而不需具備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資格。我們認為,該政策將直接提升內地投資者在香港市場的影響力。目前,存量基金通過滬港通渠道投資香港市場需要基金持有人大會通過,然而銀行並不願意向公募基金公開基金持有人名單。此外,在政策正式宣布前,基金管理人募集新基金投資香港市場的積極性也不高。因此,我們認為,該政策的出臺將為公募基金同時投資兩地市場鋪平道路。

內地投資者相比大盤股更偏愛小盤股。我們的實證分析表明,超過50%的海外中資小盤股交易來自於內地投資者。另一方面,香港市場近80%市值的大盤股由海外機構投資者持有,他們擔憂中國經濟惡化而看淡香港市場。因此,相比大盤股,海外中資小盤股拋壓較小,前景更好。

由於香港小盤股不屬於滬港通標的,內地投資者目前暫時無法購買香港小盤股。然而我們預計,即將宣布的深港通標的將涵蓋A股及香港小盤股。我們認為,目前已有資格投資香港市場的QDII和對沖基金將獲得先發優勢,並且於4季度深港通開通前超配香港小盤股。
詳見《中資海外小盤股春意盎然  —— 論A股創業板的溢出效應》

研發收獲年,上調目標價,維持買入   —— 上海複旦微電子 (1385 HK)   
分析師:盛紫薇


投資建議:維持買入。考慮到更多部分的研發費用可以無形資產攤銷和金融IC卡單價下滑的壓力,我們上調15年 EPS 從人民幣0.28元到人民幣0.3元(同比增加10%),上調16年EPS從0.39元到人民幣0.43元(同比增加43%),同時預計17年EPS為0.50元(同比增加18%)。我們將目標價從7.3港幣上調至8港幣,對應21倍15年PE,15倍16年PE和13倍17年PE。其中根據2010年至今歷時估值,21倍是動態市盈率是歷史平均動態市盈率加一個標準差的估值水平(見附圖1)。自從15年2月13日我們發表《15年多重催化劑,看好觸底反彈》的深度報告,股價已經上升了14%。目標價和上升空間(見報告),我們重申買入評級。

業績點評:超預期。複旦微電子公布了2014年全年收入人民幣8.44億元(同比增長3.3%,申萬宏源預期8.06億元),2014年全年凈利潤為1.68億元(同比增長5.4%,申萬宏源預期1.42億元)。收入超預期主要是智能電表芯片中標率增加和IC測試業務迅猛發展,凈利潤超預期主要是其他費用(14年1.92億,13年2.13億)有所控制,其他費用主要部分是研發費用。董事會不建議派發14年末期股利(13年每股8分錢,合計4939萬人民幣),我們認為主要是公司財務風格比較謹慎,且預期未來幾年R&D會有投入更多的資源。截止到14年年底,公司銀行存款和現金為3.46億(13年年底為3.40億),

研發費用資本化的啟示。我們認為其他費用(主要是研發費用)有所控制主要是更多的研發支出資本化到了無形資產,無形資產從13年底的5700萬人民幣上升到了14年底的1.32億。根據香港會計準則38號對於無形資產的解釋,研究階段的費用應該當期費用化,這也是複旦微過去對超過95%研發費用的處理辦法。然而,一旦複旦微或者審計事務所(安永)能證明完成這項研發項目的技術上的可行性較高,費用就應在自從產品開始投入商業生產後不超過一定階段內(複旦微為3年)攤銷。簡言之,相對於研究階段,開發階段的費用投入更容易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流入,故可以攤銷。舉例來說,14年下半年金融IC卡芯片的相關研發費用就應該計入無形資產進行攤銷,因為14年下半年複旦微已經發出了近40萬顆張金融IC卡芯片而沒有出現問題。除了研發費用攤銷帶來直接計入當期費用的減少而對凈利潤有提升外,更重要的是我們預期會有更多的R&D項目投入將進入開發階段(或已進入開發階段),例如FPGA。未來公司在享受研發項目成功的豐厚果實時,同時承擔可控的攤銷的研發費用,可以比較好的平衡收入增長和研發費用增長的關系。我們估計15年-17年計入到損益表的其他費用科目分別為人民幣2.08億、2.38億和2.83億。

金融IC卡芯片單價有壓力,但國產化進程或加速。根據我們的渠道調研,金融IC卡芯片可能面臨了快速下滑的趨勢,但是監管機構或希望加快國產化進程來改變NXP的在國內金融IC卡芯片中的壟斷地位。我們將國產金融IC卡芯片15年單價從人民幣4.5元下調至4.3元,16年單價從4.3元下調至4.0元,17年單價從4.1元下調至3.7元。保守起見,我們維持複旦微金融IC卡芯片發貨量不變,即15年2500萬顆,16年9300萬顆,17年1.45億顆。


來源:申萬宏源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840

港股中資行季報總結:凈息差收窄與資產質量惡化影響利潤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29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5-7 15:52 編輯

港股中資行季報總結:凈息差收窄與資產質量惡化影響利潤
作者:王冬兒,鄭匯享

15年第1季凈利潤同比增長3.2%,相比於14年7.0%的增長率繼續放緩,與我們的預期一致。增速放緩主要是由於2次降息之後凈利息收入由14年的同比增長11.6%放緩至8.3%,但第1季手續費收入由14年的同比增長21.2%小幅上升至23.7%,支撐凈利潤增長。

受自2014年11月起連續兩次降息以及上調存款浮動區間上限的影響,港股中資銀行平均凈息差環比大幅收窄9個基點至2.58%,但收窄幅度小於我們預期。

第1季資產質量繼續惡化,盡管部分銀行不良貸款新生成率有所下降,但我們所覆蓋的港股中資銀行之中,除了重慶農商行之外所有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及不良率均有所上升。

港股中資銀行業在15年第1季及其後仍繼續承壓
港股中資銀行15年第1季盈利增長進一步放緩,大部分銀行業績與預期相符,但中信銀行業績大幅低於預期,而工商銀行和民生銀行則略低於預期。 我們所覆蓋的港股中資銀行平均凈利潤增速由14年的同比增長7.0%下滑至15年第1季的3.2%,主要是受到凈利息收入同比增長放緩以及較高的信用成本所拖累 - 凈利息收入由14年第4季的同比增長11.6%放緩至15年第1季的8.3%,而15年第1季的信用成本為0.87%,高於14年全年的0.79%。我們預計15年凈利潤將同比平均增長1%左右。由於2014年11月以來的兩次降息影響逐漸顯現,除了中國銀行(環比持平)和交通銀行(環比上升4個基點)以外,第1季我們所覆蓋的港股中資銀行凈息差環比收窄8至17個基點。我們預計降息的影響將會持續,第2季凈息差預料將繼續收窄。雖然一些銀行的不良貸款新生成率略有下降,位於0.59%至1.85%之間,但1季度資產質量繼續出現惡化,不良貸款余額環比上升10.2%,不良率環比上升8個基點,預計未來資產質量仍將繼續承壓。

催化劑與估值
為避免實體經濟出現大幅下滑而可能采取的進一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將會成為推動中資銀行板塊股價上漲的催化劑。

目前整個板塊的平均估值水平為1.08倍的2015年市凈率和6.93倍的2015年市盈率。與歷史估值平均水平1.25倍市凈率和7.17倍市盈率相比,我們認為目前的行業估值水平不高。我們對港股中資銀行維持謹慎樂觀的看法,對整個板塊保持推薦評級。建行仍是我們的長期首選,短期推薦交通銀行。我們正在重審我們的目標價。























來源:招商證券(香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636

歐美銀行在俄市場份額下降 中資銀行有望接棒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5951.html

歐美銀行在俄市場份額下降 中資銀行有望接棒

一財網 薛皎 2015-05-10 20:35:00

因歐美經濟制裁而融資受限的俄企,迫切需要中國資金,同時歐美銀行業在俄羅斯市場份額的下降也為中國金融機構進駐創造機會。

當地時間5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了對於俄羅斯的訪問。訪問期間,中俄雙方加深經濟領域合作,一項約為250億美元的融資協議引發關註。因歐美經濟制裁而融資受限的俄企,迫切需要中國資金,同時歐美銀行業在俄羅斯市場份額的下降也為中國金融機構進駐創造機會。

中國資金向俄敞開大門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習近平主席和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莫斯科舉行峰會期間,簽署了一項融資協議。根據該協議,俄羅斯國有的直接投資基金(RDIF)與中國建設銀行(CCB)將建立一項債務機制,以期讓更多俄羅斯企業籌集中國資金。

RDIF首席執行官德米特里耶夫(Kirill Dmitriev)表示,在未來2到3年,俄羅斯企業能夠以比俄國內市場更低的成本獲得來自中國250億美元資金。

“以一筆15億美元的貸款為例,我們會以較高利率提供其中2億美元的夾層貸款,總體而言這筆貸款的混合利率將對俄羅斯企業更具吸引力。同時,我們為中資銀行降低了這些貸款的風險。”德米特里耶夫說道。

據報道,為了讓更多本國企業獲得中國貸款,俄羅斯將以政府名義承擔部分貸款風險,藉此保證中方對俄羅斯企業的貸款信心。同時,該融資協議僅限於向不受制裁的俄羅斯企業(尤其是出口企業)提供資金。RDIF表示,它可被用於美元貸款和其他貨幣,如人民幣等。

早在2012年,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CIC)與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就簽署成立中俄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備忘錄。中俄投資基金以有限合夥制形式設立,進行商業化運作,目標募集規模為20至40億美元。其中,20億美元將由中方出資,10億美元由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出資,剩余資金將向第三方國際投資者募集。

這項基金的70%將投資於俄羅斯以及其他獨聯體國家的項目,30%的資金將投資於中國項目。這種融資架構的效果是,如果貸款出現問題,俄羅斯的資金將首先承擔損失,讓中資共同貸款人有機會全身而退。

中資銀行取代歐美銀行在俄市場份額

在與西方因地緣政治導致關系僵化後,俄羅斯一直在積極尋求與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的合作關系。

盡管目前俄羅斯一些大型國企已經得到俄政府支持以減輕制裁影響,但私營企業仍步履維艱。

但德米特里耶夫認為,由於對俄羅斯企業的信用狀況缺乏信心,中國金融機構在填補俄羅斯資金缺口方面“動作遲緩”。“中國金融機構比較保守,也不太了解如何把握俄羅斯市場,我們正在解決這個問題。”

德米特里耶夫表示,目前俄羅斯5家潛在借款人已經確定,他預計今年可敲定10筆貸款交易,從9月開始。

此外,據《金融時報》報道,俄羅斯還力求與中國其他銀行啟動類似計劃。“目標是在未來兩到三年提供至多200億美元,”德米特里耶夫表示。

他指出,在歐美國家向俄羅斯實施制裁前,歐洲各銀行在俄羅斯利潤最高的,特別是某些意大利的銀行,是俄羅斯最大的外資銀行之一。

但歐美國家在去年7月份發動的又一輪制裁中限制了俄羅斯銀行業獲得外國融資的能力,導致在俄羅斯獲得美元融資的成本不斷攀升。

去年7月29日,歐盟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主打”俄羅斯的經濟命脈。歐盟重點打擊對於俄羅斯的經濟民生有著重要影響的石油工業、國防、金融等領域,限制俄羅斯國有銀行和企業進入歐盟資本市場。

作為經濟制裁的一部分,美國方面也禁止美國銀行業向俄羅斯大型銀行、能源和國防企業,三大對俄羅斯經濟至關重要的領域提供到期時間在90天以上的貸款,這意味著一批對俄羅斯經濟有重要影響的公司需要尋找新的外國融資渠道。

數據顯示,制裁當月,沒有任何俄羅斯公司獲得以美元、瑞士法郎以及歐元形式的貸款。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公司Rosneft由於資金短缺不得不向政府提出了多達1.5萬億盧布(約合420億美元)的國家援助。

“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跡象,俄羅斯經濟正在失去動力,”荷蘭國際集團(ING)首席俄經濟學家德米崔•鮑勒沃伊(Dmitry Polevoy)說道:“外國銀行沒有向俄羅斯提供之前規模的美元,所以,如果你希望以美元借款,進行美元付款或者是為外資交易進行融資,你的選擇只有兩個——不付款或者以更高的價格來獲得美元以完成付款,顯然後一個選擇獲得了勝利。”

“如果中俄雙方的融資計劃成功,有望幫助中國各銀行取代老牌歐洲競爭對手,占領新的市場份額。” 德米特里耶夫說道。

他透露,在建立融資機制的同時,RDIF將與中信國通(CITIC Merchant)簽約成立一家合資投行。RDIF表示,這家投行將專註於幫助俄羅斯公司在亞洲籌資,具體方式包括向中國財務投資者出售股權、首次公開發行(IPO)和債券配售。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083

外資高位套現中資銀行 銀行股還能買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7608.html

外資高位套現中資銀行 銀行股還能買嗎?

一財網 趙星巍 2015-05-13 22:11:00

年初至今,銀行板塊僅上漲了6.01%,明顯跑輸大盤,在申萬一級行業排名倒數第一,自5月10日央行二次降息以來,機構人士普遍看好銀行板塊的中長期行情,堅定的看多者不勝枚舉,但也不乏分歧聲音。那麽銀行股還能買嗎?

恒生銀行又要減持興業銀行股份了。據興業銀行5月12日晚間公告,公司股東恒生銀行擬以每股17.68元的價格出售最多4.99%的普通股。按最大數量計算,恒生銀行將套現168.1億元,自今年2月10日恒生銀行首次減持興業銀行以來,興業銀行股價已漲三成。

不過興業一家猛漲並不能掩蓋銀行板塊今年以來的“疲軟”,年初至今,銀行板塊僅上漲了6.01%,明顯跑輸大盤,在申萬一級行業排名倒數第一。自5月10日央行二次降息以來,機構人士普遍看好銀行板塊的中長期行情,堅定的看多者不勝枚舉,但也不乏分歧聲音。那麽銀行股還能買嗎?

雖然興業銀行的市場表現為恒生銀行的投資帶來了不錯的回報,但是不可忽略的是,今年以來在A股牛市火熱的大背景下,銀行板塊的表現卻一直都是“差等生”。Wind資訊統計顯示,銀行板塊年初以來至今漲幅僅為6.01%,為申萬一級28個行業板塊的倒數第一名,遠遠落後於大盤35.28%的漲幅。

一位機構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市場對銀行股還是沒那麽“感冒”,現在利息差還是銀行主要利潤的來源,相對比較單一,題材方面可炒的空間也很小。

“對於基金來說,出於對風險分散的考慮,從長遠角度出發值得一配。現在估值比較低,漲幅也小,5月10日的二次降息是個好事情,所以中長期來看問題不大。”上述機構人士補充道,從個人投資者出發,並不推薦個人投資者對銀行股進行配置,“當然這也看個人投資風格和風險偏好,除非比較沈得住氣,拿得住,不愛折騰。”

相對看空的聲音,市場看多的機構似乎占據大頭。機構人士更多認為,二次降息符合市場預期,短期會對銀行股造成利空,但是中長期來看,卻有利於估值的提升。

Wind資訊顯示,目前銀行板塊的市盈率(TTM)僅為7.3倍。華泰證券的金融分析師羅毅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直言,“年初以來銀行板塊是先跌後漲,漲幅有限,屬於A股價值窪地,中長期來看價值窪地需要被填平。”

廣發證券測算,此次降息會拉低銀行12年凈利潤增速約1.2個百分點,但是長期來看則又助於緩解銀行銀行資產質量壓力。中信建投則強調在降息周期中,繼續降息有助於推動銀行資產證券化的進程。資產證券化發行規模的增加,將加快銀行去風險過程,從而提高銀行股估值。

一個機構間普遍達成的共識是,此次降息標誌著利率市場化接近完成,銀行股價是短空長多。平安證券認為,鑒於上次存款上限放開後各家銀行的應對,本次存款上限放開後,各級按銀行存款上浮空間用足1.5倍的可能性不大。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78

中資船東簽約淡水河谷,打開穩定利潤空間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42

中資船東簽約淡水河谷,打開穩定利潤空間
作者:楊鑫

中國遠洋與中海發展成立合資公司,購入淡水河谷礦砂船

在去年9月,中國遠洋公告了將購買淡水河谷的4艘礦砂船,並建造10艘大型礦砂船,同時與淡水河谷簽訂了最長25年的長期運輸合同。招商輪船也在去年公布了與淡水河谷的合作,並將建造10艘大型礦砂船。

昨晚,中國遠洋和中海發展公告,將成立合資公司—中國礦運。中國礦運註冊資本3.3億元,中國遠洋持股51%,中海發展持股49%。中國礦運將從淡水河谷購入4艘超大型礦砂船,單船價格為1.1億美元。根據去年中國遠洋的公告來看,合資公司將陸續建造10艘大型礦砂船。招商輪船也公布將從淡水河谷購買4艘大型礦砂船。

在有全部訂單交付後,中資船東將持有28艘大型礦砂船。

我們認為:

1.從對中資船公司利潤貢獻來看:根據中海發展大型礦砂船的盈利水平測算,4艘大型礦砂船每年貢獻約2億元盈利;分別增厚中國遠洋和中海發展的盈利1億元。若後續建造的10艘礦砂船交付後,將給兩家公司每年各帶來3.5億盈利。若未來所有淡水河谷出口中國的礦石均由中國船東運輸,總盈利規模達47.5億元。

2.從對中國的貿易產業鏈影響來看,在去年9月3日的《關於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出臺後,航運業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包括:1))船東之間合作的加強(比如招商輪船合並中外運VLCC資產),中國遠洋和中海發展成立合資公司也是增強合作的一種方式;2)加強船東和貨主之間的合作,例如中海發展與武鋼臵換股權,中資船東與淡水河谷的合作等。這些變化無疑對“國貨國運”,以及增加中國在中國進口的大宗商品中的話語權是有利的。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類似的合作出現。

3.從對礦石價格影響來看,此舉將有望增加中國從巴西的進口量,從而將加劇與澳礦的競爭,因此將抑制礦石價格,並進一步促進中國的礦石進口替代。

4.從對港口的影響來看,若最終中國政府允許40萬噸大型礦砂船靠泊,則利好水深條件好的港口,比如董家口、寧波等港口。若最終中國政府允許的上限僅為30萬噸,則對港口格局影響不大,但是會對沿海大的散雜貨港口均構成利好。

5.對幹散貨運輸市場而言,大型礦砂船的建造無疑增加了幹散貨市場的運力供給,好望角船型主要用於海上礦石運輸,將受到一定沖擊。

中資船東和淡水河谷仍有進一步合作空間

我們認為未來中資船東和淡水河谷仍有進一步合作空間:1))從貨主方面來說,大型礦砂船運輸意味著高運輸效率和低單位成本,利於淡水河谷穩住在中國進口礦石的市場份額,增強盈利能力;2)從政策面來說,交通部尚未放開40萬噸船舶的靠泊限制,淡水河谷通過與中資船東合作的方式是為了尋求大船靠泊的機會。此舉也是符合“國貨國運”的政策;3)目前淡水河谷的大型礦砂船運量僅占銷往中國鐵礦石的31%,若全部用大型礦砂船運輸需要106艘,加上中遠、中海和招商輪船目前訂購的數量,還有51艘的增長空間;4))對於船東來說,若未來淡水河谷到中國的礦石運量除卻其自有船舶外均由中資船公司承運,穩定盈利規模將達47.5億元。

淡水河谷的市場份額正在下降

2014年淡水河谷出口中國的鐵礦石1.57億噸,較2013年的1.46億噸同比增加7%。2013~14年淡水河谷銷往中國的鐵礦石占總銷量的50%和48%,中國是淡水河谷最大的出口地區。從歷史來看,淡水河谷出口中國的鐵礦石占比穩步攀升,從2010年一季度的42%上升至2015年一季度的50%。


但淡水河谷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正在下降:2014年淡水河谷銷往中國的鐵礦石增長7%,雖然高於2013年的-2%,但大幅低於中國2014年14%的鐵礦石進口增速。2014年中國從淡水河谷進口的鐵礦石占總進口量的16.8%,低於2013年的17.8%和2012年的20%。而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礦石占比已從2006年的39%上升至2014年的59%。


淡水河谷與中資船東的合作有進一步擴張的空間

目前大型礦砂船的:運輸比例仍低:目前淡水河谷自有19艘40萬載重噸的大型礦砂船舶,加上租入的16艘大型礦砂船船舶,共有35艘大型礦砂船,運力達1400萬載重噸。巴西到中國航線一艘大型礦砂船一年可以運輸3~4個航次,也就是說淡水河谷現有的35艘大型礦砂船一年的運量約為4900萬噸,占出口中國礦石的31%,占整個中國進口礦石的5%,比例仍然較低。


若淡水河谷所有進口礦石均用大型礦砂船運輸,共約需要約106艘:若假設最終中國政府允許40萬噸礦砂船靠泊,則招商和中遠將建造40萬噸的大型礦砂船,這樣淡水河谷用大型礦砂船的年運量估計在7700萬噸,占比約達到49%,仍然有擴張空間。若假設全要部運量由礦砂船來運營,預計還需要51艘40萬噸的大型礦砂船。


大型礦砂船運輸市場規模巨大

根據中海發展大型礦砂船的盈利水平測算(30萬載重噸的大型礦砂船,每年盈利約2500萬),按照目前合作協議,28艘大型礦砂船每年將分別給招商輪船、中海發展以及中國遠洋貢獻盈利7億元、3.5億和3.5億元盈利。若所有淡水河谷出口中國的礦石均由中國船東運輸,總盈利規模達47.5億元。

“國貨國運”政策支持

在去年9月出臺的《關於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中提到要站在“保障經濟安全、維護國家利益”的高度建立海運船隊,並強調“加強重要國際海運通道保障能力建設,完善煤炭、石油、礦石、集裝箱、糧食等主要貨類運輸系統”。2014年中國遠洋、中海發展和中外運航運的礦石運量約占中國進口礦石量的10%。中國遠洋、中海發展和招商輪船簽訂的28艘大型礦砂船交付後,一年運送礦石約1.41億噸,占中國鐵礦石進口的15%,比例仍然較低。我們預計在“國貨國運”這一政策的支持下,中資船東與國外礦山將會有進一步的加強。

中海發展H仍有機會,確信買入

從基本面看:1)今年收購的4艘大型礦砂船對三家公司業績難有較大的影響;2)中海發展二季度和下半年業績將改善:沿海煤炭在歷史地位,下行空間有限;且近日已經出現大幅反彈,目前電廠庫存處於低位,沿海煤炭運價上漲可期;油運運價二季度淡季不淡,三季度開始進入旺季,有望繼續上漲;3)招商輪船業績將有出色表現:油運運價淡季不淡,三四季度進入旺季運價將加速上漲;4)中國遠洋幹散貨運輸業務仍是拖累,BDI仍在600點附近徘徊,低於保本點,今年業績難有較大改善;

從估值看:中海發展A/H股價對應2015年27.6倍/11.9倍市盈率、1.7/0.8倍市凈率,H級股仍有上升空間,我們上調中海發展至確信買入評級(參見5月21日發布的報告:《與淡水河谷簽約,增加未來穩定利潤,上調H股至確信買入》)。招商輪船對應2015年25.1倍市盈率,3.7倍市凈率,估值較高,維持中性評級;中國遠洋A/H對應2015年5.4倍/2.0倍市凈率,仍然較高,維持中性評級。



來源:中金公司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339

香港中资银行业:预期政策继续利好,盈利同比将有所增长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860

作者:王东儿

预期货币与财政政策将会继续出台有利措施

鉴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我们预计今年年底前央行至少还有一次25个基点的降息,这将在未来几个季度进一步缓解中资银行资产质量的压力。

受惠于1万亿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计划以及未来可能增加置换额度,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资产质量料将保持稳定。

尽管经济增速放缓的步伐加快,但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支持预计将防止银行资产质量问题全面爆发。


预期港股中资银行板块2015-17年盈利将同比增长2.7%/4.5%/8.8%


综合考虑行业2014年业绩稍好于预期以及今年5月降息的影响,我们将2015-16年预期盈利分别略调了1.1%/-0.6%


受降息的影响下,我们将2015-16年预期净息差分别下调0.2/4.7个基点,同时将2015-16年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速上调1.9/2.5个百分点至19.4%/15.5%


2015-16年不良率平均上调17.8/28.4个基点至1.45%/1.66%,因而将信用成本分别上调至0.85%/0.84%


我们首次引入了对2017年的盈利预测,预期净息差将逐渐收窄并且资产质量和信用成本压力将会有所减缓,我们预计2015/16/17年整个板块净利润同比增2.7%/4.5%/8.8%,净息差同比收窄22/14/8个基点,由于上调了不良贷款的预测,信用成本分别达到0.85%/0.84/0.77%


整个板块目前的估值水平为1.06倍的15年预测市净率和6.84倍的15年预测市盈率,15年的平均股息率为4.44%。我们认为相对于其1.25倍市净率和7.17倍市盈率的历史平均水平,整个板块的估值吸引。我们对整个板块维持谨慎积极的态度并重申推荐评级。


股票推荐

买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

中性:盛京银行。

卖出︰

中信银行同业中资产质量状况最差;作为以企业业务为主的银行,将在利率市场化下,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

民生银行新行长悬而未决,而且在目前的经营环境下,此前以小微业务为重点的战略受阻,缺乏新的增长动力。


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是我们的首选股票:

中国银行(3988HK,买入,目标价:HKD5.98)受惠于其较大的海外资产比例以及在现时经营环境下优于同业的表现。

交通银行(3328HK,买入,目标价:HKD8.80)继续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并受惠于混业经营将业务拓展至经纪业务。


 (来源:招商证券)

格隆汇声明本文为格隆汇转载文章,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16亿中国人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902

斯里蘭卡新政府醞釀大膽改革 對中資持開放態度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5119.html

斯里蘭卡新政府醞釀大膽改革 對中資持開放態度

一財網 王琳 紀瑋琪 2015-08-21 11:38:00

斯里蘭卡新政府正在醞釀的大膽改革包括,增加北部、東部地區的發展項目,減少政府債務,平衡與中國和印度的經貿關系等。

斯里蘭卡8月17日舉行的議會選舉結果意味著,這個2009年結束近20年內戰的印度洋島國徹底告別了拉賈帕克薩的時代。據外媒報道,新政府正在醞釀大膽的改革,包括增加北部、東部地區的發展項目,減少政府債務,平衡與中國和印度的經貿關系等。

連續擔任總統10年的拉賈帕克薩不僅在今年年初進行的總統大選中意外落選,又在剛剛結束的議會選舉中再次落選總理。他領導的統一人民自由聯盟以95席惜敗由維克勒馬辛哈領導的、取得多數席位的統一國民黨。

由於新總統西里塞納會取得議會多數黨派對改革的支持,因此,其推行的改革方案有可能被議會通過。現任總理維克勒馬辛哈邀請國內各政黨組建新聯合政府,並與統一人民自由聯盟主席、現總統西里塞納一道開啟大膽的改革。

對中國新基建協定持開放態度

基礎設施是前總統拉賈帕克薩過去10年大力發展的領域,旨在促使占有印度洋戰略位置的斯里蘭卡成為南亞貿易交通和金融中心。其中,中國企業一直積極參與。

長達25年的內戰於2009年結束後,斯里蘭卡的GDP從2009年的407億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672億美元,人均GDP也從2009年的2053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3280美元。斯里蘭卡因此成為世界最快增長的前沿市場之一,這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拉賈帕克薩的發展政策和中國在斯基建方面的數十億美元投資。

盡管此前統一國民黨對前總統的政策持懷疑態度,但維克勒馬辛哈也表示,斯里蘭卡在基礎設施領域將有巨大發展。他競選中承諾的45個經濟開發區有很多會落在斯里蘭卡北部和東部。拉賈帕克薩時期則偏重對南部地區的開發。

中國在貿易和投資上與斯里蘭卡的合作領先印度。而新總統上臺以來一直強調,對外關系的平衡,特別是照顧印度的利益,提升斯里蘭卡與印度的關系。

即將組成新內閣的維克勒馬辛哈表示,計劃與中印達成新的貿易協定,並表示對未來中國企業和政府的新基建協定持開放態度。

除中印外,維克勒馬辛哈也歡迎其他國家對斯進行投資。他還透露,包括大眾汽車在內的德國投資商許諾在其中一開發區建汽車制造廠,並修建其他制造設備。

斯里蘭卡媒體報道,農業和旅遊業的發展將是新政府的重點。新政府還有可能在房地產發展方面,特別是酒店和度假村,給予一定稅收優惠。到2014年,斯里蘭卡一直對外國房地產交易實行100%的稅率,而未來這一稅率有可能會降低。

期盼發行人民幣海外債券

在金融方面,斯里蘭卡新政府將面臨一定挑戰。不僅要解決斯里蘭卡的債務問題,還要增強當前受限的貨幣系統的開放。

去年與中國簽署金融合作協議的斯里蘭卡央行行長布拉爾也已經“人走茶涼”,新任央行行長為維克勒馬辛哈的親密盟友、匯豐銀行(HSBC)私人銀行部門前常務董事馬亨德蘭(Mahendran)。

布拉爾任內積極推動希望斯里蘭卡能夠成為中國人民幣債券的首個海外發行國,可惜這樣的頭籌已經被英國在去年10月搶先。

不過斯里蘭卡新央行行長馬亨德蘭仍表示,對在斯里蘭卡發行人民幣債券持開放態度。

今年2月斯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斯政府需要償還的今年年末到期的12個月債券總額,比其外匯儲備還要高。其中中國持有的份額在70%左右。

馬亨德蘭在采訪中表示,可能會通過延長一些價值5700萬美元的斯政府債券來減少付息,而這其中也包括中國國有銀行持有的。

盡管科倫坡港口城項目由於斯里蘭卡政府和政黨更叠而暫時停工,但中斯之間的合作仍在進行。

2015年7月4日,中國駐斯里蘭卡大使易先良和西里塞納共同出席斯里蘭卡南部高速公路延長線項目開工儀式。

目前中斯還正在進行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中國民營企業赴斯里蘭卡投資發展迅速,涉及酒店、旅遊、農產品加工、漁業、家具制造、紡織、飼料、生物質發電、自行車、倉儲物流等多領域。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608

“歐洲糧倉”烏克蘭急待中資,中企準備好了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1766.html

“歐洲糧倉”烏克蘭急待中資,中企準備好了嗎?

一財網 閻彥 2015-10-23 22:42:00

“烏克蘭政府非常歡迎中國的公司來到烏克蘭——在烏克蘭建合資企業,在烏克蘭租賃土地,在烏克蘭建立農產品加工企業。”對於中國和烏克蘭的農業合作,塔勝利發出了歡迎最強音。

“人口龐大的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而烏克蘭擁有著全世界30%的黑土地,中國人需要多少,我們就可以生產多少。”在10月23日舉行的“第七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合作洽談會”上,烏克蘭農業聯盟主席顧問亞歷山大·索庫林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曾經,擁有豐饒土地的烏克蘭被譽為“歐洲的糧倉”,而如今,歐洲糧倉將對中國企業敞開大門,烏克蘭的農業企業也正躍躍欲試,準備將自己的產品端上中國人民的餐桌。

毫無疑問,農業是烏克蘭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在本次外洽會的“中國農業海外投資合作論壇”上,烏克蘭駐華大使館公使塔勝利表示,烏克蘭農產品占該國出口商品總額的28%,2014年烏克蘭農業收成更是創下了歷史紀錄。“烏克蘭每年生產6000萬噸的糧食,去年我們的糧食產量達到了6300萬噸。”2014年,烏克蘭玉米產量達2800萬噸,小麥產量達2400萬噸。“除此之外,烏克蘭生產的葵花子、葵花油產量是全世界第一,玉米銷量全世界第二。”塔勝利表示。

目前,亞洲國家僅占到烏克蘭農產品購買總額的15%,地理位置更為接近的非洲和歐洲國家仍是烏克蘭農產品最主要的消費者。例如,烏克蘭葵花油的第一大購買國是英國,中國位居第二;玉米第一大購買國為西班牙,埃及和中國分列第二、第三;小麥的第一、二大購買國分別為埃及和西班牙,中國對烏克蘭小麥的購買量尚不顯著。

除居民消費之外,飼料也是烏克蘭糧食需求的重要來源。“烏克蘭雞肉生產規模非常龐大,烏克蘭擁有100%符合國際標準的雞肉生產工廠。”塔勝利指出,“烏克蘭糧食的最主要特點之一,就是100%沒有轉基因,以非轉基因糧食作為雞飼料,也就能保證生產雞肉對人的健康有益無害。”

烏克蘭經濟趨於穩定,匯率低點恰宜投資

2014年,俄烏沖突的發生不僅影響到了俄烏傳統的農業經貿往來,曠日持久的戰爭也直接影響了烏克蘭的宏觀經濟和國家財政。不過,在塔勝利看來,烏克蘭的經濟環境已經趨於穩定。“烏克蘭貨幣格里夫那匯率已經穩定,國家債務問題已經解決,烏克蘭農業領域在海外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也開始提高。”

也正是基於處於低點的匯率,當前投資烏克蘭正是一個良好的時機。“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其他國家的投資者開始投資烏克蘭。要知道2年前,1美元等於8格里夫納,而現在1美元等於23個格里夫納。我們企業的價值依然以格里夫納計算,在這個情況下,外國人今天投資的花費要比從前少3倍。”

“烏克蘭歡迎中國企業投資農業”

“烏克蘭政府非常歡迎中國的公司來到烏克蘭——在烏克蘭建合資企業,在烏克蘭租賃土地,在烏克蘭建立農產品加工企業。”對於中國和烏克蘭的農業合作,塔勝利發出了歡迎最強音。他指出,2014年中國與烏克蘭農產品貿易總額已經達到9.3億美元,而2015年僅上半年這一數額就已經達到7.8億美元。

除直接的糧食原料生產之外,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加工也是烏克蘭政府最為歡迎的投資方向之一。“烏克蘭生產6000萬噸的糧食,可我們的港口只能出口大約3000萬噸。除去烏克蘭自己需要的1500萬噸外,剩下的糧食一定要進行加工。”不過,糧食加工企業在烏克蘭仍存在需求缺口。塔勝利指出:“所以我們歡迎中國的公司來到烏克蘭,跟烏克蘭的合作夥伴多商量合作,多建合資企業。”

除了食品的處理加工以外,“我們也很重視農業機器、機械行業的發展。”來自烏克蘭企業家聯盟的尼古拉斯指出。“這個行業有很多國際投資者,我們也希望能見到中國投資者投入到農機的建設當中。”尼古拉斯表示,烏克蘭每年進口的農機設備價值30億美元,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外商投資在烏克蘭本地生產既能節省成本,也可以向東西方的國家進行出口,尤其2016年1月1日起,烏克蘭與歐盟的全面自由貿易區更將帶來直接的便利。

對於有意投資烏克蘭的國內外企業家而言,“歐烏自貿區”的成立無疑是必須重視的利好消息。“明年烏克蘭將會與歐盟達成完全的自貿區,即歐盟將100%地取消烏克蘭向歐盟出口商品的關稅,且烏克蘭仍可以在10年的過渡期中逐步減少關稅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幾百項國際標準和歐盟標準也將被烏克蘭采納。”尼古拉斯指出。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037

穆迪:降準將釋放6000億~7000億元 有助改善中資銀行流動性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682.html

穆迪:降準將釋放6000億~7000億元 有助改善中資銀行流動性

一財網 張菲菲 2015-10-28 12:48:00

穆迪報告進一步指出,息差下降可能會促使某些銀行為追求更高的貸款收益而增加對高風險客戶的敞口,從而在短期內使其風險控制能力面臨挑戰。但另一方面,這也可能會推動銀行向中小企業和一些過去難以得到信貸的行業放貸,因此長期來看有利於中國經濟結構調整。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日前最新發表報告表示,中國央行下調基準存貸款利率及取消銀行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將提高銀行體系的流動性,並降低借貸成本,這有助於緩解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但是,央行此舉也會對銀行的盈利能力產生壓力。

“雙降”將改善銀行流動性加劇系統風險

2015年10月24日,央行將基準存貸款利率分別下調25個基點,並取消了銀行存款利率的浮動上限。央行同時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50個基點,並對符合標準的金融機構額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50個基點,以加大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

對此,穆迪指出,這是央行在2015年第五次降息和第四次普降存款準備金率。央行降息降準對中資銀行具有正面信用影響,這主要體現在其流動性的改善上。

穆迪助理副總裁、分析師尹勁樺表示:“我們估計降準可釋放銀行存放於央行的法定準備金高達人民幣6000億至7000億元。”

“央行多次降準並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中期借貸便利註入流動性,這使得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自2015年以來處於較低水平。”尹勁樺在最新發表的報告《中資銀行:中國降息降準有助於改善銀行流動性》中作出上述分析。

取消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標誌著中國利率市場化的完成,在歷時多年後,中國最終取消了對存貸款利率的管制。由於央行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放開存款利率,穆迪預計最終取消利率浮動上限對銀行資金成本的短期沖擊非常有限。

但是,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的持續降息將對銀行的盈利能力產生壓力,因為銀行存款的重新定價往往落後於貸款,並且迄今為止,許多銀行實際存款利率的降幅小於基準存款利率的變化幅度。

穆迪報告認為,央行降息降準對銀行資產質量的影響不一而同。貸款利率降低將減輕諸如政府相關投資平臺等高杠桿借款人的還款負擔。然而,降息難以抵消宏觀經濟下滑的影響。制造業、批發與零售等行業仍將面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帶來的壓力,而這些行業是銀行新增不良貸款的主要來源。

同時,低利率環境下杠桿率進一步上升的可能性也會加劇系統性風險。

穆迪報告進一步指出,息差下降可能會促使某些銀行為追求更高的貸款收益而增加對高風險客戶的敞口,從而在短期內使其風險控制能力面臨挑戰。但另一方面,這也可能會推動銀行向中小企業和一些過去難以得到信貸的行業放貸,因此長期來看有利於中國經濟結構調整。

中國GDP增速今年略低於7%明年或為6.3%

穆迪預計目前的經濟增長放緩勢頭將會持續。穆迪對中國GDP增長率的預測是今年略低於7%,2016年為6.3%。按照全球標準來看,中國上述GDP增長率仍屬較高水平。額外的貨幣與財政刺激措施將會避免增長率更加快速下滑,而不是促使其大幅升至更高水平。

穆迪表示,經濟增長放緩可能仍會集中在工業和建築業,這些行業的產能過剩及高杠桿率限制了企業對貨幣政策放寬作出回應的能力。與之相比,服務業的抗壓能力可能相對較好。隨著價格下行壓力持續,整體名義經濟增長放緩將會更加明顯。

穆迪認為,增長放緩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過程的一部分。展望未來,主要的政策挑戰在於推進市場化改革和解決系統高杠桿的問題,同時確保增長放緩平穩,並維持穩定的就業增長率。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