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日前最新發表報告表示,中國央行下調基準存貸款利率及取消銀行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將提高銀行體系的流動性,並降低借貸成本,這有助於緩解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但是,央行此舉也會對銀行的盈利能力產生壓力。
“雙降”將改善銀行流動性加劇系統風險
2015年10月24日,央行將基準存貸款利率分別下調25個基點,並取消了銀行存款利率的浮動上限。央行同時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50個基點,並對符合標準的金融機構額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50個基點,以加大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
對此,穆迪指出,這是央行在2015年第五次降息和第四次普降存款準備金率。央行降息降準對中資銀行具有正面信用影響,這主要體現在其流動性的改善上。
穆迪助理副總裁、分析師尹勁樺表示:“我們估計降準可釋放銀行存放於央行的法定準備金高達人民幣6000億至7000億元。”
“央行多次降準並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中期借貸便利註入流動性,這使得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自2015年以來處於較低水平。”尹勁樺在最新發表的報告《中資銀行:中國降息降準有助於改善銀行流動性》中作出上述分析。
取消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標誌著中國利率市場化的完成,在歷時多年後,中國最終取消了對存貸款利率的管制。由於央行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放開存款利率,穆迪預計最終取消利率浮動上限對銀行資金成本的短期沖擊非常有限。
但是,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的持續降息將對銀行的盈利能力產生壓力,因為銀行存款的重新定價往往落後於貸款,並且迄今為止,許多銀行實際存款利率的降幅小於基準存款利率的變化幅度。
穆迪報告認為,央行降息降準對銀行資產質量的影響不一而同。貸款利率降低將減輕諸如政府相關投資平臺等高杠桿借款人的還款負擔。然而,降息難以抵消宏觀經濟下滑的影響。制造業、批發與零售等行業仍將面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帶來的壓力,而這些行業是銀行新增不良貸款的主要來源。
同時,低利率環境下杠桿率進一步上升的可能性也會加劇系統性風險。
穆迪報告進一步指出,息差下降可能會促使某些銀行為追求更高的貸款收益而增加對高風險客戶的敞口,從而在短期內使其風險控制能力面臨挑戰。但另一方面,這也可能會推動銀行向中小企業和一些過去難以得到信貸的行業放貸,因此長期來看有利於中國經濟結構調整。
中國GDP增速今年略低於7%明年或為6.3%
穆迪預計目前的經濟增長放緩勢頭將會持續。穆迪對中國GDP增長率的預測是今年略低於7%,2016年為6.3%。按照全球標準來看,中國上述GDP增長率仍屬較高水平。額外的貨幣與財政刺激措施將會避免增長率更加快速下滑,而不是促使其大幅升至更高水平。
穆迪表示,經濟增長放緩可能仍會集中在工業和建築業,這些行業的產能過剩及高杠桿率限制了企業對貨幣政策放寬作出回應的能力。與之相比,服務業的抗壓能力可能相對較好。隨著價格下行壓力持續,整體名義經濟增長放緩將會更加明顯。
穆迪認為,增長放緩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過程的一部分。展望未來,主要的政策挑戰在於推進市場化改革和解決系統高杠桿的問題,同時確保增長放緩平穩,並維持穩定的就業增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