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最大淡友」賴志文:下半年加速走資 不利人幣

1 : GS(14)@2016-08-11 05:54:12

【明報專訊】全行看人民幣匯率最淡的大和首席經濟師賴志文接受本報專訪稱,人民幣兌美元今年見7.5的目標不會調整,雖然最近跌幅比他預測慢,但仍有5個月時間,人民幣有可能再跌12%到價。他又稱,雖然今年1月以來外匯儲備相當穩定,但資金流走壓力已經重新出現,走資加速,令人民幣再有下調壓力。

今年仍可能再跌12%見7.5

去年「811」人民幣意外貶值後,4個月內國家外匯儲備急跌逾7000億美元,不過今年1月至今一直穩定維持在3.2萬億美元,不少市場人士均為內地企業借外債已經還得差不多,因而後續走資的壓力將減小。

但賴志文相信外儲流失將在下半年再度加速。首先內地企業界的外債是一個狹窄的定義,這已把香港企業和香港人在內地的套息交易,以及內地企業由離岸中心借的外債,都排除在外。應該參考香港銀行借給中國的美元及港元債才對,截至今年3月底,這個數字只從去年年中峰值5850億美元下調了4%,下跌才剛開始。香港97年金融危機之後,香港銀行債務6年內由頂峰減少53%,中國不可能一年內就完成去泡沫過程。他表示,香港人民幣存款已經由去年高峰時期的1萬億,跌至7000億元,6月開始,跌幅加快。

「點解友邦簽保單會簽到手軟?」賴志文推算,由2005年至2015年,伴隨人民幣升值,有3萬億美元進入中國,這個推算與國際結算銀行(BIS)統計的中國國外產權10年增加了4萬億元相符。10年內流進來的錢必然要流走,這還沒有包括老百姓想將錢匯出去。

有序貶值 央行負債表持續收縮

至於人行是否可以同樣用10年的時間緩慢貶值,賴志文表示,全世界都沒有政府成功做到有序貶值。緩慢升值本身已經有問題:這種做法谷大收支平衡表,形成了泡沫,積累了壓力,現在就是必須釋放壓力的時候,但資金不會用同樣的時間流走。「市場不明白人民幣慢貶有很大代價,並非人行可以主宰。這當中有深層次問題,當你堅持人民幣相對穩定,央行負債表會持續收縮,信貸會持續收緊,演變成債務通縮,中國將步入日本後塵走入迷失的10年,股票毫無升幅,很多人破產……」

不喜「新末日博士」稱號

被稱為新末日博士,賴志文直指不喜歡這稱號,他認為自己的言論客觀、獨立。他透露,「有客人講某一間行報告上預測人民幣目標價6.9,但私底下告訴客戶,真實預測是7.3或7.4」。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995&issue=201608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310

債轉股料短期推 專家:不利內銀

1 : GS(14)@2016-09-01 06:05:43

【本報訊】過去幾年,國企狂借錢令中國債務如山,但經營低效、積重難返,當局唯有再打內銀主意,逼股民為國企爛賬孭數。隨着內地債券到期即將進入高峯,中央需全力撲水,8月起國務院、發改委、中銀監相繼發出文件再為債轉股造勢,意味短期內推出已勢在必行。但有專家直言,「其實債轉股,就是叫內銀為地方政府、國企埋單。」所謂債轉股,是指銀行將債權變為股權。在正常情況下,如企業未能償債,銀行可申請企業清盤破產,拍賣資產收回資金。債權機制亦保障企業謹慎經營,以免走上破產命運。但在債轉股後,銀行只能被動做股東,等原本經營不善的企業起死回生後,然後再分紅。收回資金不但遙遙無期,也失去對企業的制約,尤其是國企做慣「大花筒」,等於毫無約束。在今年5月,《人民日報》引述「權威人士」指「不要動輒搞債轉股」,其後幾個月相關討論在內地銷聲匿跡。但8月起,李克強主理的國務院為債轉股再度造勢,月初發佈《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提及「支援實體經濟企業之間債權轉股權」。之後發改委在國務院政策吹風會上指,正在制定債轉股的具體措施。中銀監在月中亦發佈文件,支持以債轉股化解鋼鐵、煤炭這兩大嚴重過剩產能的債務問題。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認為,「債轉股等於阿爺叫內銀做嘢,救地方政府、救國企。」雖然表面上,內銀會因避免不良資產率大幅飆升,帶來股價短期利好;但中長期非常不利,債權換成股權後,資金回收更加困難,內銀日後股價將更加低迷。內地今年有4.4萬億債券到期,8月起進入高峯期。然而,國企債務形勢極不樂觀,今年至今國企債務違約金額高達165億元,佔違約總金額的66.5%。中央在短期內推債轉股,預料可解國企債務爆煲的燃眉之急,但將以內銀權益為代價。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31/197550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854

新酒店續落成 不利房價

1 : GS(14)@2016-09-01 06:19:58

【本報訊】澳門賭業處於低谷,惟博彩企業早年所獲批地皮要「谷上馬」,更要應政府要求增加非博彩設施。隨着路氹永利皇宮及巴黎人於今年內開幕,再加上美高梅路氹項目以及上葡京預計明年開幕。即使賭枱增長數量受政府限制,但酒店房數目將大增約8,200間,短期內勢對房價造成壓力。新濠影滙去年開幕時,增加不少娛樂設施,如蝙蝠俠4D影院等。但主席何猷龍曾稱,非博彩設施難有可觀收入。新濠博亞的娛樂、零售及其他收入,今年上半年按年升90.9%至9,105.5萬元,但佔總收入僅3.9%。而永利皇宮內亦加入纜車等設施,主席史提芬永利坦言未知何時回本。有分析認為,回本可能需時10年或更久。聯昌證券研究部董事丁柏年認為,新酒店開幕會對舊酒店有影響,令其他賭場表現短期內較疲軟。新供應亦會造成內部競爭,如金沙(1928)旗下巴黎人開幕後令房間供應過多,會搶走威尼斯人、金沙城中心的客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1/197562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977

曾鈺成登《時代》封面 獲讚港希望 受訪稱梁連任對港不利

1 : GS(14)@2016-09-03 23:23:43

■曾鈺成登上新一期《時代》封面,被指可成為中港矛盾的調解人。



【本報訊】外界視為下任特首選舉熱門人選的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登上新一期《時代雜誌》(TIME)封面,雜誌形容曾鈺成是「香港的希望」(Hong Kong's Hope),可以成為中港矛盾的調解人。雜誌又將特首梁振英比作極具爭議的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同樣都不得人心。記者:麥志榮



新一期《時代》在報道中指出,港人在佔領運動中已對梁振英投下不信任票,有人更預測假若民望極低的梁振英在明年特首選舉中連任,將引發另一場騷動。報道又指,梁振英與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一樣不得人心,令連建制中人都反感。美國有「Never Trump Movement」(永不支持特朗普運動),香港則有「Anyone But C.Y.」(任何人除了梁振英)。



■特首梁振英上任前亦曾登上《時代》封面,並以「香港能信任這個人嗎?」作標題。

迴避答是否共產黨員


報道指一般猜測都認為梁振英、曾鈺成及曾俊華都是中方可接受特首人選。而在香港管治精英階層的官僚及財團大亨之中,曾鈺成屬另類人物,是理想主義者多於機會主義者,公眾形象親和、風趣。但曾鈺成對於他是共產黨員的揣測仍不置可否,他對《時代》表示:「如果我是(共產黨員),我不會告訴你,亦不能告訴你。」報道指,曾鈺成有能力調和香港親中與反中勢力,反對派對他亦有好感。與他政見不同卻友好的社民連長毛梁國雄表示,曾鈺成內心是期望中國有根本改變,變成更文明及民主的地方。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表示,特首的使命而要為香港人鬥爭,她認為曾鈺成有良心,而且了解香港如何運作。曾鈺成在訪問中明確指梁振英連任對香港不利。他表示,下一任特首要面對如何改變社會撕裂狀況,必須與反對派重建合作關係。如果梁振英連任,就無法就此問題深入探討,因為他不會改變行事作風,亦難以改善與各政治派系的關係。


指兩地猜忌港有責任


曾鈺成又表示,中港嫌隙不能靠他一人之力修補。中港互相猜忌是一個惡性循環,香港本身亦有責任,廿三條立法是憲制責任,學生應該接受國民教育,普選特首的提名《基本法》亦有規定,是港人不遵守承諾,而非北京領導人。曾鈺成認為,港人亦要令中央領導人明白,一國兩制不只是馬照跑、舞照跳,而是港人可繼續受法治、司法獨立及自由等核心價值保障。文章中亦有談及曾鈺成對下一代的看法,對於年輕人面對佔領對抗中央的失敗,及負擔不起樓價及缺乏向上流動等,曾鈺成認為年輕一代曾經被承諾會有民主,亦獲承諾香港將成為一個更佳的住處,故他們希望政府能實現承諾,「他們有很好的理由不滿足於現狀」。《時代》亞洲版以香港時事做封面並不罕見,特首梁振英在2012年仍是候任特首時,亦曾登上《時代》封面,雜誌大字標題「香港能信任這個人嗎?(Can Hong Kong Trust This Man?)」,當時他正正被傳媒揭發山頂大宅有僭建,誠信盡失,其「大話精」形象更成為國際笑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03/197585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275

盧楚仁:留心加息與選戰 不利美元

1 : GS(14)@2016-09-13 00:07:52

【明報專訊】距離美國大選只有57日,根據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最新公布的民調顯示,特朗普以2個百分點反領先希拉里,令民主黨選情又再告急,如早前分析,若共和黨特朗普真的勝出,幾肯定金融市場會為之震驚,令投資者不安,美國股匯市場相信更為之風聲鶴唳,聞「特」色變。再加上最近美國經濟數據未如理想,加息預期本應大大降溫,但部分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仍無視經濟數據轉弱,釋出加息言論,令美元在上星期先跌後升。在這政經不明朗因素夾擊下,美元表現不排除先升後跌,走勢有機會在本月21日議息後進一步轉弱。

先從貨幣政策分析,聯儲局會否加息雖然仍是未知之數,但由美國經濟數據中看到,美國經濟增長動力有開始減弱迹象,理應9月21日毋須加息,但最近油價反彈,樓價高企,及個別聯儲官員仍支持加息,所以令到9月是否加息沒有一個絕對答案。不過,這不明朗局面及大多市場人士估計不會在9月加息,令美元上周反覆爭持。若問聯儲局是否9月一定不會加息,當然無人可以肯定,最主要是聯儲局官員無視數據好壞,都站出來轉向鷹派,情况極不尋常,更推倒耶倫說加息最終要由經濟數據決定的言論。

倘9月加息 美元將失概念支持

假如聯儲局強行在9月21日加息,估計交易員也會藉加息後拋售美元,因為金融市場會認為9月加了,那麼11及12月便毋須再加,令美元暫時失去加息概念支持,美元有機會受壓,除非聯儲局在議息後記者招待會講明在12月會再加息,若不然,以現在美國經濟環境看,美國加息一次已超額完成。

選舉辯論開始 應有利希拉里

另一個困擾美元的因素,就如上文所說的大選民調,最近兩個重量級媒體的民調結果均顯示,特朗普反超前希拉里兩個百分點,結果令人意外,情况頗令人擔心。現在基本上是勢均力敵,很難言誰勝算較高,上星期結果公布已令美元顯著下跌,若特朗普民情持續看漲,相信對美元及美股會有一定打擊。在貨幣政策方面要留意21日議息,在大選民情方面,則要留意9月26日星期一的第一場總統候選人辯論(同日也有產油國凍產會議),兩名候選人的表現,很大機會影響到幾日後的民調結果,最終影響到美元表現及大選結果。所以,此次辯論是極其重要和有絕對參考價值。除此之外,緊接的是10月4日的副總統候選人辯論,假若首場總統辯論仍難分高下,大眾部分焦點便會放在兩位副總統候選人身上,所以這場副總統辯論也不容忽視。然之後分別在10月9、19和25日的三場總統辯論。以往績分析,希拉里辯論技巧應略勝一籌,而特朗普也有一定技巧但則較易被激怒而失言,在辯論形勢上希拉里應較有利。另一方面,為方便一些11月8日當日無時間投票的選民,部分美國州份會提早在9月23日開始接受投票。所以,在第一場選舉辯論結束後便開始會有選民前往投票,但相信只會吸引些兩位候選人的死忠選民去提早投票。

美日同日議息 日圓料炒上

假設聯儲局一意孤行9月加息,即加息完畢便暫告一段落,特朗普民望又繼續領先希拉里的話,這對美元在21日議息之後的走勢十分不利,情况值得投資者關注。21日同日,早聯儲局公布議息結果的有日本央行,筆者大膽估計,姑勿論日本央行有無動作,日圓均一如今年以往幾次一樣,趁議息結果公布便大幅炒上,再加上金融市場因特朗普選情看漲及金正恩又再核試而情緒不安,所以要開始部署趁低吸納有避險概念的日圓或者紐元這兩隻強勢貨幣,又或者黃金也可以。

重溫「投資36計」

天王國際金融行政總裁盧楚仁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36計」,與讀者分享專業投資心得與策略,如欲重溫各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39663.htm

天王國際金融行政總裁

[盧楚仁 金匯商情]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652&issue=201609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684

財爺憂保護主義不利香港

1 : GS(14)@2016-09-13 00:17:31

【本報訊】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其網誌撰文指,出席G20峯會期間聽到不少領袖反映,保護主義在全球各地有抬頭趨勢,令人憂慮多邊貿易的體制面臨衝擊,認為此議題對本港尤其重要。曾俊華指,香港是一個外向的小型經濟體,易受外圍環境影響,外貿出口一直是本港經濟重要命脈。去年本港是全球第八大商品貿易經濟體系,貿易總額多年來均達GDP約4倍之多。他指,世貿早於2001年底在多哈展開的多邊貿易談判,希望就全球各方面貿易達成削減壁壘協議,涵蓋95%以上的全球貿易(2005年曾以工商及科技局局長的身份主持世貿組織部長級會議)。可惜談判經歷多年拉鋸,各國仍然未能收窄分歧。曾俊華指,只有在穩定、開放、資金和人才自由流通的世界才可發揮本港優勢,在自由開放的經濟環境下,全球經濟才能真正復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12/197680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719

高盛:本土派抬頭不利樓市

1 : GS(14)@2016-09-14 05:21:17

【明報專訊】繼穆迪表示本港政治環境或影響評級後,高盛亦發報告表示,政治因素將左右本港樓市發展,須待行政長官選舉完成後,本港地產市道才能明朗。另外,有荷蘭著名基金經理Hans Op't Veld表示,一旦特朗普勝出美國總統大選,投資者應拋售香港地產股。

高盛日前發表報告稱,本港地產市場的基本面受監管及政策方面的嚴重影響,例如買家印花稅(BSD)、雙倍印花稅(DSD)、取消一簽多行等政策;本港地產股目前的估值較每股資產淨值(NAV)有大約35%的折讓,遠高於過去20年平均的24%。

該行認為,除宏觀經濟環境及利率因素外,政治環境問題亦是主要考量,新一屆立法會將因「本土派」持續分裂及與中央關係緊張的問題,而面臨更大的挑戰;只有待明年的行政長官選舉完成後,市場才有可能明瞭政府在樓市措施,例如「辣招」及土地供應增速等政策的取態。

荷基金經理:特朗普勝選 拋售地產股

另外,據彭博報道,管理近135億美元全球房地產股票、荷蘭養老基金經理、PGGM上市房地產主管Hans Op't Veld在接受訪問時警告,若特朗普於11月勝出美國總統大選,相信其會實施貿易保護,嚴重影響中美貿易,對中國經濟造成重大負面影響,作為貿易轉口港之一的香港亦會受到嚴重傷害,極為不利中港兩地樓市,故建議投資者屆時拋售香港地產股。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904&issue=201609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951

北水10.1前料窒步 恐不利港股

1 : GS(14)@2016-09-27 07:11:39

【本報訊】北水10.1國慶假前縮水,大市本周難望突破!港股通近日吸資額減,分析指是因國慶長假在即,加上北水愛股估值越掃越貴所致,專家料北水減弱限制恒指本周表現。


今或低開近百點

美股上周五偏軟,在美上市的港股預託證券(ADR)上周五普遍向下,恒指今料低開86點,報23600點。恒指上周按周進賬350點或1.5%,報23686點;H指按周升200點或2.1%,報9796點。主板日均成交713億元。北水上周流量反覆,港股通上周一吸資額創歷來第四多,惟上周四突現淨流出,上周五亦僅錄約5億元人民幣淨流入。耀才證券研究部經理植耀輝指內地國慶長假在即,北水先行抽走屬正常,加上內銀股與內險股累積不少升幅後,或趁高獲利離場。事實上,中資金融股被北水連番掃高後,H股較A股折讓大幅收窄,北水掃貨誘因或因而驟降。截至上周五止,16隻AH兩地同時上市的中資金融股,A股較H股溢價平均為12.4%,較8月初的18.7%大減。AH股溢價收窄情況不限於中資金融股,反映A股較H股整體溢價幅度的恒生AH股溢價指數,上周五報120點,較8月初跌約5%。另期指轉倉亦可能左右後市去向,期指本周四結算,惟上周五仍有約14萬張9月份期指未平倉合約。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指大戶留待本周轉倉,意味本周市況或較波動,又指恒指上周逢高均見沽盤,二萬四關阻力大,故本周大市下跌或先升後回機會較大。植耀輝同意恒指本周衝上二萬四有難度,但23400點有支持。北水減少無礙散戶情緒,本報散戶調查顯示,看好後市的散戶指標,由前周-7.14升至7.14。展望本周,因國慶及重陽節關係,港股通周四起暫停,至10月11日才恢復正常。內地數據方面,周二有8月份工業利潤,另9月財新製造業PMI本周五出爐,官方製造業及非製造業PMI則在周六揭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26/197819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075

cherrypicks:港上市環境不利初創 門檻過高 籲政府參考NASDAQ做法

1 : GS(14)@2016-10-17 07:58:18

【明報專訊】本港科技界人才輩出,惟論及本港上市的科網巨擘,竟然花落中國的騰訊(0700)。cherrypicks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趙子翹接受本報訪問時坦言,本港有利於科技初創企業集資的平台匱乏,IPO要求對科技初創來說可謂高不可攀,過程中令不少本土科技人才及公司流走,建議政府可參考美國納斯達克(NASDAQ)的做法,在保障投資者利益的同時,亦給予初創企業生存空間。

明報記者 邱曉欣

趙子翹認為,本港現行的上市條例,難以造就創新科技透過IPO融資,「IPO原意為一個讓企業融資的平台,如果一間初創企業,本身已有5000萬盈利,我點解要推間公司上市?」對一些現時仍未有利可圖,但已是炙手可熱的如Uber來說,香港IPO不是一個融資的好地方。據港交所(0388)網頁顯示,主板新申請者須符合3項財務準則的其中1項(見表),且具備不少於3個財政年度的營業記錄;創業板申請人需沒有為盈利設限,惟對日常經營業務有現金流入及公司市值亦有最低門檻。

大多科企依賴私募基金集資

當初創企業成功印證其盈利模式時,當務之急,是籌集龐大資金擴展,趙子翹稱:「正如Uber或facebook亦經歷同樣的過程,現時大多科技公司都依賴私募基金集資,香港上市平台在此一階段難以發揮作用」,縱然本港股票市場及上市條例仍未能造就科技公司上市,但趙子翹說:「作為本土科技公司,於本港主板上市是cherrypicks的目標,我們絕不考慮借殼上市,公司亦得到母公司網龍的支持」。

擬港上市 「絕不考慮借殼」

企業商業模式變化萬千,本港上市要求似乎未能與時並進。趙子翹建議,香港可參考NASDAQ的做法,「香港IPO公司絕大部分為機構投資者,而且,其角色大多只是在IPO時為上市公司帶來股價支持,但在IPO前期,能夠給予上市公司戰略價值的少之又少」。

可效美集體訴訟法制 保障投資者

另外,於NASDAQ全國市場上市,公司錄得盈利並非必要條件,不過,趙子翹強調,美國同時擁有集體訴訟的法律制度保障投資者,因此,整體法制與資本市場的配合相當重要,認為政府要盡快落實研究海外交易所的政策,保障投資者利益的同時,亦不會扼殺科技企業的發展。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764&issue=201610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325

潘迪藍:打壓內房 不利縮小地區差距

1 : GS(14)@2016-10-17 08:00:29

【明報專訊】儘管中國大陸的領導人現在持續談論「新常態」,但他們發現中國還是很難擺脫靠住房和投資帶動的「舊常態」經濟增長。

因為舊模式十分吸引,2003至2012年間由住房主導的投資熱潮,確實是減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距的強大引擎。它為內陸省份帶來巨大經濟效益,令地方當局和承諾讓全國均衡發展的中央領導人都相當高興。但現在房地產熱潮已經結束,地區差距又開始擴大。均衡發展的引擎失速,內地政府不是試圖尋找一個新引擎,而是反覆試圖啟動舊引擎。

新引擎失速 政府只反覆啟動舊引擎

習近平上任後,比前任領導人更強調縮小地區差距的政治承諾。這令到內地政府很難放棄舊有的增長模式,即使它會帶來更高債務和更低生產力的代價。中國是一個幅員廣闊而多樣的國家,自從共產黨執政以來,維持各地區的團結和均衡就一直是個重要課題。

毛澤東傾向將資源優先分配給內陸省份,因為他認為這可以減低被外國武裝襲擊及被外國勢力影響的風險。但這種政策只改變了地區不平衡的模式,不是縮小地區差距。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地區差距只在擴大,不是減少。鄧小平上場後終止了毛澤東的政策,他容許沿海省份追求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他的其中一句格言是:「讓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

事實上,在鄧小平當權那十餘年間,地區差距問題的確減少。若以人口加權的每省人均GDP計算,由1978年到1989年,地區差距問題一直在縮小。即使用其他指標計算,亦有類似的趨勢。因為原先處於不利地位的沿海省份在1980年代爆發高速的經濟增長,令各省之間的差距縮小而不是擴大。

各省人均GDP差距拉闊

無可否認,內地在2001年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乃隨後10年經濟高速增長的主因,因為沿海省份的製造業藉此在全球市場取得了可觀的佔有率。然而,其間內地樓市火熱及經濟改革成果對增長的貢獻,亦至少與加入世貿組織的效應相若。這兩個因素也產生了相輔相成的作用。因為內地企業藉出口取得的盈利增長,令內地人的存款大增,可以用來投資買樓。由2004年至2014年,各省人均GDP的差距每年都有所減少。但是,到2015年,差距卻略為回升,標誌着地區差距縮窄的第二波已結束。

內地的地區差距並不是遵循簡單的模式來變化,在經濟發展初期就擴大,在後期就縮窄。我比較傾向從具體的機制來思考這個問題。

當有具體的經濟發展進程協助縮小收入差距時,地區差距就會縮小。當欠缺這種具體機制時,地區差距就會穩定或甚至略為擴大。經濟規模效應、城鎮化以及產業的聚群效應,全部都意味着有強烈的動機,令經濟發展集中在較為發達的地區。這種看法的某些證據也可以在美國找到。例如,在二次大戰之後的經濟復甦期間,美國的地區差距就穩步縮小(那就像過去10年內地的城鎮化和住房建設熱潮)。但由1970年代初期開始,美國的地區差距卻只是穩定或甚至上升。

出口利沿海省份 樓市保全國增長

內地已經發現了兩種不同和強大的機制可以縮小地區差距,分別是融入世界的出口市場,以及讓內地樓市自由化。這些機制可以不同的方式令不同的省份受惠。出口當然對沿海省份有利。這不僅因為它們能夠直接將貨物海運出口,還因為它們透過海外華人網絡,與世界其他地區有較佳的社會聯繫。

樓市繁榮可以促進所有地區的經濟增長,但那些能夠供應所需建築材料的省份受惠更大。鋼鐵當然是其中一種主要建築材料,但煉鋼不止需要鐵礦石,還需要煤來讓高爐運轉以及為鋼廠提供電力。因此,最受惠於樓市繁榮的省份,其實是那些擁有合適礦產資源及工廠的省份。這通常是那些在最初幾十年由國家主導重工業發展的內陸省份。

這些省份與內地官方的地區劃分方式有些分別,所以我們使用了自己的劃分方式。我們將擁有最多礦產和金屬行業的10個省份歸類為重工業帶,這些省份位於北方,面積約佔整個中國大陸三分之一。10個不在重工業帶的東部省份,我們則歸類為沿海地帶。至於其餘11個內陸省份,我們則歸類為混合型地帶。

當地區差距在1980年代和2000年代縮窄時,這三個地帶其實有不同的發展軌迹﹕

在1980年代的第一波出口增長之中,沿海地帶最受惠,但對於重工業帶和內陸地帶來說,也有始料不及的好處。到了1990年代,這些融合效應全部都停頓了,但在2000年代,卻重新出現。

加入世貿組織帶來的第二波出口增長,引發了沿海地帶的另一波高速經濟增長,但樓市繁榮亦令重工業帶加速融合。這是中國地區融合的黃金年代,兩個有助地區均衡的引擎(出口和樓市)都處於全速運行階段。但隨着經濟增長在2012年放緩,地區融合效應開始減弱,到了2015年更完全陷於停頓。

刺激樓市 卻增債務負擔

由於全球貿易似乎出現結構放緩,以及內地的住房需求已經見頂,看來任何一個引擎都很難在短期內重新啟動。因此,至少在未來幾年內,內地的地區差距很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就像1990年代一樣。

現時的風險是,經過這麼多年的宣傳和炒作,內地領導人可能真的相信,中國經濟的未來正轉移到內陸省份。這一整代的地方官員一直習慣地認為,由住房主導的內陸經濟繁榮乃是常態,而不是例外的事件。內地的最高領導層亦愈來愈強烈和公開承諾,要縮小地區差距。江澤民在2000年提出的「西部大開發」計劃奠定了這種模式。在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爆發之後,內地更大幅增加基建刺激,擴大了這種模式的規模。

渴望好像其前輩般人死留名的習近平,接受了前朝遺下的這項任務。他特別關注「鋼鐵地帶」,推出了一個新方案去振興東北地區,將其「供給側改革」計劃主要放在陷於困境的重工業;並且宣稱建設小康社會時,不會忽略任何地區或族群。習近平比較實質的舉措,是容許按揭貸款大幅增長來刺激樓市,以令處於困難的重工業省份今年出現一些經濟增長。

在政治上,控制不同地區的貧富差距有其重要性。這令到內地政府綁手綁腳,不得不反覆刺激樓市和投資,給國家經濟帶來了愈來愈大的債務負擔。

GaveKal Dragonomics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793&issue=201610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3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