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轉股料短期推 專家:不利內銀
1 :
GS(14)@2016-09-01 06:05:43【本報訊】過去幾年,國企狂借錢令中國債務如山,但經營低效、積重難返,當局唯有再打內銀主意,逼股民為國企爛賬孭數。隨着內地債券到期即將進入高峯,中央需全力撲水,8月起國務院、發改委、中銀監相繼發出文件再為債轉股造勢,意味短期內推出已勢在必行。但有專家直言,「其實債轉股,就是叫內銀為地方政府、國企埋單。」所謂債轉股,是指銀行將債權變為股權。在正常情況下,如企業未能償債,銀行可申請企業清盤破產,拍賣資產收回資金。債權機制亦保障企業謹慎經營,以免走上破產命運。但在債轉股後,銀行只能被動做股東,等原本經營不善的企業起死回生後,然後再分紅。收回資金不但遙遙無期,也失去對企業的制約,尤其是國企做慣「大花筒」,等於毫無約束。在今年5月,《人民日報》引述「權威人士」指「不要動輒搞債轉股」,其後幾個月相關討論在內地銷聲匿跡。但8月起,李克強主理的國務院為債轉股再度造勢,月初發佈《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提及「支援實體經濟企業之間債權轉股權」。之後發改委在國務院政策吹風會上指,正在制定債轉股的具體措施。中銀監在月中亦發佈文件,支持以債轉股化解鋼鐵、煤炭這兩大嚴重過剩產能的債務問題。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認為,「債轉股等於阿爺叫內銀做嘢,救地方政府、救國企。」雖然表面上,內銀會因避免不良資產率大幅飆升,帶來股價短期利好;但中長期非常不利,債權換成股權後,資金回收更加困難,內銀日後股價將更加低迷。內地今年有4.4萬億債券到期,8月起進入高峯期。然而,國企債務形勢極不樂觀,今年至今國企債務違約金額高達165億元,佔違約總金額的66.5%。中央在短期內推債轉股,預料可解國企債務爆煲的燃眉之急,但將以內銀權益為代價。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31/1975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