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8年即將過去,將來歷史學家會把2008年與1929年大蕭條作出比較,探索金融海嘯的成因。與當年相同的是,凱恩斯精神回歸,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政府干預,由被視為邪惡到現在成為理所當然,各國政府爭相仿效,左派思想有新的闡釋,自由經濟理論一敗塗地。 貪官恒河沙數 世 上當然沒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管治策略,「針無兩頭利」,中國改革開放前,馬列思想成了政策主導,人民公社、大鑊飯,絕對的平均主義下,貧富懸殊徹底消 失,大家一窮二白。鄧小平一句「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先讓部份人富起來,當然包括鄧小平的「人馬」,貪官如恒河沙數,不少在國內工作的港人深有體會。比起 陳希同及成千上萬的國內貪官,陳水扁只是幼稚園程度,區區數億港元又如何?不少老一輩的同志,對49至55年的中國有不少的懷念,懷念國家新成立的人情、 懷念毛主席的清廉、懷念沒有階級的社會。現在人民生活提高,但怨氣並沒有因為每年10%的經濟增長而減少,胡佳案,劉曉波被軟禁,一個充滿假話的國度,一 個充滿仇恨的社會,在經濟繁榮,高樓大廈聳立的外衣下,獨裁者仍然不惜一切代價維持自己的權力。 獨裁壓制自由 香港,本來像 89年前的柏林,給予在獨裁權力下受壓迫的人,一絲自由寄望的地方。可惜97後,香港亦沉淪,官僚敗壞,香港不再擁有高效率的公務員,就連英國人悉心培訓 的Sir Donald亦已變得面目模糊。《海角七號》不能通過國內審批,因為主題有懷念「日治時期」,故思想「不正確」,不能在國內上映。09年,祝大家繼續享有 97年之前香港的自由。Uncle [email protected] | ||||||
| ||||||
上 世紀90年代,香港銀行的業務簡單,分析員主要集中衡量銀行的存貸比率。由於有利率協議,銀行的收入反映在息差之上。還記得90年代的按揭利率,一般為 「P+」,銀行收入穩定,豬籠入水,相安無事,對按揭及trade finance等以外的業務,興趣不大。當時股票買賣都集中一些中小型華資股票行。97金融風暴,正達、百富勤等出事,一般股民對華資經紀行存有戒心,加 上利率協議取消,競爭激烈,按揭息率由「P+」變成「P -」,息差收窄,銀行開始加入其他金融產品的銷售服務,與華資經紀行「爭生意」。 銀行變金融超級市場 由 於銀行的形象比較穩健,吸引一眾「師奶股民」,漸漸銀行變成「金融超級市場」,由孖展、股票買賣、保險,到financial planning,分行經理變成超級金融產品推銷員,與超市的manager平分秋色。銀行的角色轉變,金管局與證監會於2002年達成共識,即任總最近 提出的「一業兩管」。「一業」是指銀行的投資及證券業務,「兩管」是指,證監負責規管銀行經營「證券及期貨條例」所指定的業務範圍,金管局則規管前線銷售 人員的行為。1月8日,金管局與證監會各自表述,公佈自己的調查報告。任總認為「一業兩管」行之有效,出問題主要是「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與「一業兩 管」無關,證監當然提出相反意見,包括所謂「雙峰模式」。不過,歸根究柢,誰管?點管?並非問題核心,迷債事件的出現,最重要是賣的人不知自己賣甚麼,買 的人亦不知自己買甚麼。立法會將於農曆新年後,對「迷債」進行特別調查,到時能否為「迷債」受害者還一個公道呢?Uncle [email protected] | ||||||
| ||||||
轉眼09年又過了近半個月,筆者數周未與看官神交,雖不覺提筆之難,但怕看官要重新習慣自己的文筆,及有欠關愛之情,只好在一年伊始,立下「做好呢份工」之約。 棄西裝改休閒服 本 周從廣東來港的友人或生意夥伴,絡繹不絕。不過他們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在筆者看來每個都是一模一樣的大型商場中逛街和購物。這一幫受到香港高規格招待, 和熱烈歡迎的中國同胞,大部份是識途老馬。首先在裝束方面,已經放棄從前西裝(一定要保留袖口招牌才算)皮鞋之類所謂見得人的「制服」,取而代之是休閒服 (即運動服或T-shirt牛仔褲)配波鞋,聰明。因為他們嘗過在香港瘋狂購物的步行代價,在大陸一年走路的配額短短幾天用完,所以筆者以前必會替同胞準 備膠布。另外在港消費的彈藥,從舊時的兩種:非正式和正式(前者一般是在港客戶給的應酬費,後者是以人民幣兌換的),變成今天在香港的銀行賬戶,或中國信 用卡。 自備消費彈藥 在筆者友人中,特別是廣東的一群,他們把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發揮得比老外更加地道。就以剛提過 的彈藥為例,友人不但擁有私人賬戶,在港開立的公司,也有銀行支持。他們一般在貿易或工業上的transaction,會透過在港成立公司運作,把利潤停 留在低稅率的香港,作為日後在港的使費,或轉到私人賬戶,以便投資香港的股票或基金,甚至外滙和外幣保險等。所以很大部份來港的中國同胞,基本上已經不用 知會在港的友人,或需要我們提供任何協助,做一個真正的「自由行」!因念[email protected] |
| ||||||
最近收到香港廸士尼樂園有關更新全年通行證的電郵,從樂園開幕,雖然每次續證都有優惠,但着數卻逐年減少,似乎廸士尼樂園的收入情況,並未如外界估計般差。 嫌香港樂園太功利 我 們這一代人,自小就看廸士尼卡通、聽「世界真細小」長大,深受米奇、米妮潛移默化,心理上對廸士尼有一種很使人費解的attachment,廸士尼不但是 童話的承傳,亦代表優雅、和平、善良和快樂。香港開設廸士尼,特區政府以引入美式管理模式,創造本土就業機會,刺激香港旅遊收益等為目的,這些都十分之功 利。當然Disneyland不是Disney Charity,但如此赤裸裸把廸士尼與所謂經濟效益掛鈎,未免有點俗氣。可惜廸士尼的target customer主要來自一些在「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加上改革開放後的暴發同胞,他們在樂園內排隊打尖、旁若無人、驚呼狂叫,更聞 米妮慘遭同胞「摸Pat Pat」。為這優雅的樂園添上一抹aggressiveness。 冀上海廸士尼早落成 香港人是窮了 點,但不是「冇飯開」,很同意王維基所講,為甚麼要靠「阿爺」打救?事實上,自港商撤離後,珠三角、東莞、深圳等地經濟急速下滑,到底「邊個靠邊個」?喜 聞上海興建廸士尼樂園,祈求工程順利,速速落成,還香港廸士尼一片淨土。Uncle [email protected] |
| ||||||
經 濟資料顯示,金融海嘯的威力持續和深入,可能所有財金專業已意識到這個在短時間內不能逆轉的事實,聖誕新年假後,港股和國內A股,都像在等甚麼似的。加上 今年廣東工廠提前度歲,這幾天陸續開始休假,大事待牛年伊始才說。筆者只有跟看官聊聊國情。最近中央落實汽油燃油消費稅,由0.2元(人民幣.下同)增至 1元的同時,決定把各地政府還貸二級公路的收費站點撤銷,即道路使用車輛將減少支付路費,作為「對冲」有關的徵稅。至於以地方政府為主體,向銀行申請貸款 並投資興建的二級公路,雖然斷掉收路費收入,但中央已準備在增收的燃油稅中,撥260億元讓各地政府解決這問題。看來,這又是一次給官員撈油水的好機會。 為何?看官還記得07年6月,廣東佛山九江大橋被運沙船撞垮事故嗎? 政府投資變私產 一年多後,一切已進入法律程序,正因國內 現在以法治國,所有證據都須在法庭上提出,如大橋業主廣東省佛開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向運沙船業主索賠過橋費損失2558萬餘元(共6個月的橋費收益),民 眾才知原來工程總耗資才9980萬元。以佛開高速提出訴訟賠償日均14.22萬元為收費基數,僅兩年就可收回投資。本來屬市政府的廣佛高速公路公司和九江 大橋公司,92年在股份制改造基礎上,成立廣東省高速公路發展股份公司(下稱粵高速),96年獲准發B股。這種原來由政府以「貸款建路,收費還貸」演變成 後來的私產,成為人民最看不過眼的30年改革side-dish。 賬上負資產早回本 筆者估計,這次由中央補貼地方政府的還貸 二級公路,很多地方已急不可待向中央伸手,譬如福建省早於去年底已向交通運輸部發函,主動要求成為全國首批撤銷二級以下公路收費站的省分。最重要是這些已 「回本」的「賬上負資產」,如能得到中央關顧,不就是讓地方官員表演一次空手入白刃的大好機會!因念[email protected] |
| ||||||
文章見報日是農曆大年初四,謹向各位看官拜年,恭祝牛年事事順境,身體安康,發財好事!筆者之前提過,最近從國內湧進香港的「貴客」,真的讓我這等行走中國貿易多年之輩不亦樂乎! 中國中產成長史 上 周接到北京朋友來電邀約會面,以為朋友誤會筆者身在北京,沒想到他已坐在香港的酒店咖啡廳,馬上放下手頭工作匆匆赴會,因為上次會面已是3年以前。這位北 京友人的經歷,正正反映中國的「中產」成長史,從本來在醫院當護理員,因當年國企工資低微、收入和專業嚴重失衡(一個醫生的月薪也只有500元),膽粗粗 「下海」從事醫療貿易生意,憑的就是輸掉也不過是幾千塊工資的「決心」。在整個90年代,友人從「零」開始,到公司規模十幾人,總算如李安導演在金馬獎頒 獎禮上說的「終於熬出頭來」。故事在進入21世紀繼續,友人真正起飛其實在過去幾年,公司員工現在差不多30人,一年營業額逾2億元,家人移民美國,自己 留在大陸不但「監督」公司業務,更把多年積蓄以投資者身份尋找機會,譬如兩年前和從澳洲回流的國人投入500萬澳元,在袋鼠國建立生化工廠,一方面使用中 國生產的機器降低成本,另方面把產品賣給本土飼料廠賺取「外滙」,最終等候歐美專業買家收購,以高價套現獲利離場,做一個真正的投資者! 發達靠逆向思維 看 似簡單的故事,但友人能在「特色社會主義國情」下成功,正正培養和實踐了筆者不懂的「逆向思維」。是甚麼?查問天子腳下的友人,會否擔心今年中國因經濟衰 退引發社會不穩定,沒想到他的答案是:「只要國家繼續腐敗,社會就不會不穩定!」假如看官能夠明白和善用這種道理,筆者敢說今年你的A或H股投資,必有收 穫!因念[email protected] |
| ||||||
隨着年假結束,一切回復正常,再不願意也要上班上學去。過年的氣息,如家中開得燦爛的百合,辦公室大堂香噴噴的水仙等仍在身邊,隨處可見可聞,讓筆者想起中港兩地的「滯後效應」! 滯後效應嚇伸手黨 上 周公佈08年首9個月香港財政盈餘309億元,對比現在還沒有平息迹象的金融海嘯,的確讓港人又驚又喜,「開水喉」之聲馬上湧現。港府好像早有準備,公佈 資料前已透過部份傳媒放風,降低「驚嚇」度,另外以專家的思維,拋出「滯後效應」,分析當前形勢,讓「伸手黨」知難而退!筆者明白香港財稅制度,當月收入 都是個人和商業過去活動的稅款,這個時差一直存在,奇在為甚麼先前政府和一些專業團體,會有08年出現財赤的估計,很難想像在「計劃收入」出現如此巨大分 別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增加政府支出所產生的「計劃效果」?筆者當然樂見政府能夠超標完成,但遠低於目標的風險一樣存在。 城鄉旺市僅虛火 過 年期間,除接到手機短訊的新年祝賀外,多年未見的老朋友也紛紛致電問候,當中包括在廣東省打工、回老家過年的友人。問他們今年老家氣氛如何,好幾個都異口 同聲說二三線城市的老家,逛街買東西的熱鬧場面比去年更甚,而且來的早。今年回鄉度歲春運潮提前,有能力的消費者回家後一般都可帶動家鄉經濟活動。不過友 人補上一句:「當這些人把錢花光後,滯後的經濟蕭條很有機會發生!」筆者馬上想起廣東投資友人說過,年中才是經濟最低點。為何同樣的概念,同時發生在兩 地?制度的原因,我們應該有能力和經驗作出應變,但關於經濟運行和消費行為的預測,相對屬於「專家也是估計」的範疇。前者相信看官已不會寄予厚望,後者則 是影響投資者決定時間的要素。因念[email protected] |
| ||||||
天 氣漸漸回暖,藍天再現,空氣質素顯著改善,再沒有灰濛濛的煙霞,這一片澄清的碧空,當然不是特區政府「藍天行動」的結果,反而是「英美」霸權給予香港人的 絲絲清泉。金融海嘯後,珠三角的工廠大規模倒閉,飄到香港的污染物大減,特區政府過去對珠三角廠商引起的污染束手無策,偏偏金融海嘯還香港人呼吸清新空氣 的「生存權」。 把「落後」遷往內陸 上星期有報道指出,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今次珠三角經濟下滑備受批評,主要是他的所謂「騰籠 換鳥」政策。說白了,就是把珠三角「落後」的企業搬到內陸,為「現代化」的製造業騰出空間,目標是在未來5到10年,「現代」服務及製造業佔廣東省經濟產 業60%。共產主義訓練出來的計劃經濟,腦袋都是一樣的貨色,到底甚麼是「現代化」的製造業?「高科技」的sanua浴室、卡拉OK,算不算「現代化」的 服務業?為甚麼指標是60%,而不是40%、50%?總之,這些政策背後代表的是甚麼?具體內容是甚麼?下層官員可以各取所需,各自闡釋。中國經濟在一群 迷糊腦袋的領導人手中,依然有這樣的經濟增長,真算是「奇蹟」。 企業倒閉民工減薪 「騰籠換鳥」加上新勞動合同法,與金融海嘯 crossover,就是一個perfect storm。結果是廣東省08年GDP增長由平均14%跌至10%,珠三角10%企業倒閉,30%勞動密集企業已結業,民工月薪跌到約800元,與90年 代看齊。據國內專家估計,09年廣東省GDP增長會是8%以下,創歷史新低,原來香港要回復藍天,成本是很高昂的。Uncle [email protected] |
2009-02-12 AppleDaily | ||||||
剛過元宵,跟着又是情人節,本應沉醉浪漫中,但在好消息難求的今天,市場還是往壞的一方衝殺!想起「殺手、蝴蝶、夢」! 出口差09年難捱 1 月份中國進出口統計數據連續3個月下跌,是過去10年以來第一次。雖然1月份有農曆新年的因素,但往常出口歐美的貨量不會因此減少,特別是做廠的,有定單 只會拼着幹。筆者過去的貿易經驗,1月份應該是火的,反而2月份會相對差點,所以按1月份數據,09年中國真的艱難!可能已對外貿不抱太大期望,國務院一 直強調增加內需的必要性。星期一舉行的新聞發佈會,商務部為擴大內部消費,提出6個具體政策措施;所謂具體,是一堆的加快、加大、完善等指導性名堂,要真 正知道如何實施有關政策?就是實際情況、實際解決,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於加大內部「索」需,以不同演繹,解釋中央政策,為官的又多了一個收費藉口! 轉內銷成功率堪憂 當 人民意識世界經濟步入衰退,中國外銷嚴重受損,工廠倒閉、收縮、裁員時,國家全力推動「出口轉內銷」,很難想像成功率有多少,特別是國家把重點放在農村, 希望以補貼的利誘,實行家電下鄉,刺激收入不高的農民買電視、雪櫃、洗衣機、音響等電器,偏偏遇上天公不下雨的旱災,一向習慣積穀防饑的中國人,我們看到 的是銀行存款增加,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速度反而減慢。國家領導人當然要帶領國民往「理想」走,但假如是「夢想」,怕已變得實在的中國人不願意發同樣的一個 「蝴蝶、夢」囉!因念[email protected] |
| ||||||
最近經濟變差,筆者不少朋友正在待業。他們大都是銀行投行中高層管理人員,薪金比一般打工仔高,但大部份有車、有樓,子女讀國際學校,加上金融海嘯,身家大縮水,身邊現金不多。床頭金盡,忐忑徬徨,由富入儉,難免要放下身段,怎樣調整心態?人到中年,是比較困難。 政府無意派消費券 奧 巴馬對引起今次風暴的投行高層,打擊絕不手軟,以美國的公權力,相信美國政府會使用一切「合約」以外的手段,對這群shameful(羞恥)的高層,大肆 打壓,好戲在後頭。說起shameful,是一個對特區政府很中肯的評語。面對失業率進入6%沙士後新高,周邊地方如東莞、台灣、澳門發放消費券,深圳亦 積極研究派發20億元消費券,特區政府無動於衷,依然故我。香港有1.6萬多億美元儲備,特區政府竟然殘民以自肥,弄到國富民窮。 高官拒減薪度時艱 最 shameful的是,在這裁員減薪的時候,要求曾財爺及各級司局長減薪兩成,與市民共度時艱,財爺的答案竟然是,他們的薪金佔政府支出很少部份,高官減 薪沒有很大作用,政府不應在這時候緊縮開支(即減各司局級高官人工)。這些匪夷所思的言論,使人覺得高官們麻木不仁,冷酷無情,這些「廢柴」言論,跟那些 美資大行的高層沒有兩樣。梁錦松說得好「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香港盛世百年,現在竟要「折墮」到花數千萬養起一群「鬼卒」,果真是「禍來禍去皆自 招」。Uncle [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