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眾兩院的反對浪潮中,奧巴馬政府仍計劃強推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法案。
美國當地時間12日,奧巴馬政府悄悄釋放出一項聲明,表明白宮已正式通知國會將把有關《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的法案送至參眾兩院的議員面前,由於此舉過於悄無聲息,這條聲明差點被媒體漏掉。
具體而言,白宮所發出的是《行政行為聲明》(Statement of Administrative Action,SAA)。根據此前奧巴馬政府獲得的貿易促進授權(TPA),在計劃通過一項法案前,白宮最少要提前30天同國會進行照會和磋商。
不過,當民主黨內的自由派聽到風聲後,誓言要徹底攪黃TPP,而奧巴馬手中所緊握的,除了TPA這張牌之外,可以騰挪的行政資源已所剩無幾了。
自由派民主黨和總統死抗
盡管國會已經表達了強烈的反對意願,奧巴馬仍希望在11月8日大選之後至他卸任的這段“跛腳鴨”時期親力推動國會通過TPP法案。
目前,TPP許多成員國的領導人為推動TPP談判,出於地緣政治等諸多原因,都或多或少地賭上了個人和政黨的政治資源。
根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上周末到山口縣長門市其父親、前外相安倍晉太郎墓前拜祭,在拜祭後,安倍對在場記者表示,他已向亡父立誓,將在秋季的臨時國會上盡全力促成TPP。
此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訪美發表的演講中對美國國會表示,批準TPP與否,是衡量美國信譽和美方認真意圖程度的試金石。
“跛腳鴨”時期也是奧巴馬通過TPP法案的最後窗口期。在白宮發出的《行政行為聲明》中,白宮肯定了奧巴馬將力促TPP在今年年底通過的決心。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則稍後在聲明中表示,《行政行為聲明》是為確保“政府同國會之間可以進行早期協商”。
目前達成的 TPP協議文本共5554頁長,而民主黨和共和黨雙方對目前已經達成的這份協議都表示不同程度的不滿。
在共和黨方面,包括美國參議院金融委員會主席哈赤所提出的,有關生物制劑藥保護期的問題是最重要的異議。共和黨認為,TPP中對於該生物制劑藥用於研究和開發數據的保護期規定過短。在其他方面,包括有關於煙草公司、美國豬肉和乳制品出口等問題也有待協商。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瑞安以及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克康奈爾(McConnell)均表示,在上述問題解決之前,沒有辦法湊到足夠多的票數令TPP通過。
在白宮發出《行政行為聲明》後,瑞安的發言人斯莊(AshLee Strong)表示,“如同瑞安議長此前數月所強調的,此屆政府的TPP協議仍存在諸多問題,如不解決這些問題,就不會有進一步行動。“
民主黨方面則不滿於TPP在勞工和環境標準的執行方面力度不足,且認為TPP沒有解決例如越南等國所存在的強力操縱貨幣問題。其中,民主黨內的自由派掀起了反對TPP的新一波浪潮:集體簽名反對,為反對TPP而募捐抽空,並計劃舉行全國反TPP主題的音樂會巡演。
“我們要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來阻擋TPP投票。”民主黨眾議員得勞羅(Rosa DeLauro)警告道,“現任美國政府和美國國會仍在為跛腳鴨期間能夠通過TPP而密謀一條路徑,他們會盡可能的在選舉之後通過TPP。”
不過目前也有民主黨人認為,沒必要在跛腳鴨期間太過緊張,因為TPP“看起來已經死了”。民主黨自由派代表、參議員沃倫(Elizabeth Warren)表示,“我一絲(TPP)脈搏也感覺不到。”
TPA是奧巴馬的救命稻草嗎?
奧巴馬將包括財政部、商務部等在內的重要部委部長悉數派出,仍不放棄在全國贏得TPP的支持。 與此同時,奧巴馬手中只剩下了TPA這張唯一的王牌。
去年,為推動TPP簽署,美國政府希望得到一份“快速通道”授權,即TPA。通過TPA之後,美國國會可以對最終的貿易協議進行贊成或反對的投票,但是無權更改或阻撓上述國際貿易協議。這在國外談判對手降低對美國政治風險的預期方面,是至關重要的。
在發出《行政行為聲明》後,根據此前通過的TPA,白宮將向國會發出TPP法案草案,而參議院中金融委員會等在內的委員會可以對於該法案草案進行“模擬標記”。
原因在於,由於TPA,國會無權修改草案,不過國會可以要求美國政府來這樣做,但雙方需要磋商。
不過考慮到大選等因素,在跛腳鴨期間,由於時間過短,國會恐怕沒有足夠時間進行“模擬標記”,僅會在白宮和國會之間進行密集的利益交換。而在選戰期間,TPP已經淪為美國大選兩黨對壘之間犧牲品。
奧巴馬仍然惦念在離任前通過TPP:正如他所說,“我現在還是總統。我贊同TPP。而且我覺得我的看法更好。”
斯蒂格利茨一直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提供經濟和貿易政策意見,他的看法也代表了目前民主黨人的主流主張。
而對於一直以來推崇自由貿易的共和黨,內部也出現了“特朗普效應”,即在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參選之後,民調顯示,共和黨支持者對於自由貿易和TPP的態度出現了大規模的反轉。
針對各種對TPP不叫好的現狀,奧巴馬則表現得“越挫越勇”:不僅將在訪問老撾時再次親自上陣推銷TPP,還將在接下來的時間內在國會舉行超過30場活動力推TPP。此外,奧巴馬政府高級官員還時不時打出“中國威脅論”,提醒美國公眾TPP意味著美國在亞太地區貿易的領導權。然而,美國國會下屬的研究機構指出,美國工人對於這種為了國家外交利益而犧牲自己工作機會的交易早就厭倦了。
“TPP絕對是個錯誤”
其實,斯蒂格利茨並不反對全球貿易,但是近來他認為美國當前的一些貿易政策是錯誤的。首當其沖的就是TPP,因為TPP談判達成的貿易安排只能惠及大企業,而無法令美國的老百姓分享紅利。在接受美媒采訪時,斯蒂格利茨表示,“為TPP背書的人表示這項協定將為所有人帶來紅利,但實際上只有少數人可以享受到好處,而大多數人都將被忽視。”
自TPP談判開始以來,斯蒂格利茨就是一位犀利的批評者。他曾表示TPP是近年以來最差勁的貿易協定,並稱力推TPP是“奧巴馬最大的錯誤”。
實際上,斯蒂格利茨在近期的論文中詳細地解釋了他對TPP和目前大部分自由貿易協定所存缺陷的看法。他指出,全球貿易並未令發達國家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改善;美國位於金字塔底層的90%民眾的收入已停滯了1/3個世紀之久。
斯蒂格利茲還認為,新自由主義者的錯誤在於,在堅持全球化的過程中,未能管控進程。由於擔心反向激勵效應,不願出臺保護輸家的福利措施,令不滿情緒回到了發達經濟體本身。
此次,斯蒂格利茨認為,奧巴馬寄希望於國會在跛腳鴨時期推動TPP通過的這種想法,真的是“太離譜了”。
此外,斯蒂格利茨還表示,他也想重新改寫《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曾經在克林頓政府任職的他認為,作為克林頓政府的遺產,NAFTA也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不過斯蒂格利茨並不同意特朗普對於NAFTA和TPP更加極端的看法。他認為特朗普基本上就是個“貿易保護主義者”。
TPP出現“特朗普效應”
共和黨在自由貿易方面一向秉持支持態度。然而根據多項民調顯示,在特朗普參選後,對於自由貿易和TPP,共和黨支持者的態度均出現大幅度轉變,即所謂的“特朗普效應”。
皮尤調查中心發布的關於美國2016年大選的最新民調數據顯示,如果說在2015年5月,有51%的共和黨人認為自由貿易協定是積極的,那麽當下這一數字僅為39%。特別是在TPP問題上,目前58%的特朗普支持者認為TPP對美國並沒有好處。
另一項民調《拉斯穆森報告》顯示,全體美國人中僅有略超過四分之一(27%)的人對TPP有好感,有近半數人不贊成TPP,還有26%左右的人表示不知道TPP是什麽。
由於TPP在選戰中被高度政治化,此前曾站在TPP一邊的共和黨和民主黨人紛紛開始反水。密西根州民主黨籍參議員丁格爾(Debbie Dingell)表示,“必須確保TPP在大選之後見不到一點亮光。”上周,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共和黨籍參議員圖美(Pat Toomey)為了爭取連任,向州內藍領工人拉選票時公開表態,反對TPP。
按照目前的統計,曾經在去年支持TPP的60名參議員中,至少已經有5位開始公開反對TPP,而奧巴馬必須湊齊50張參議員的投票才能使TPP順利闖關國會。
美國工人厭倦“中國威脅論”
在國會中,當兩黨議員為了知識產權問題和經濟問題錙銖必較時,奧巴馬在面對民眾時選擇了一條宣揚TPP將擴大美國在亞洲影響的道路,並時不時打出“中國威脅論”這張牌。
“我們的投票,要麽將鞏固我們在這一地區(亞太)以及全球貿易體系中的領導地位,要麽將其讓給中國。”美國貿易辦公室談判代表弗羅曼近期再次表示,“我不認為國會最終會把開啟(全球貿易體系領導地位)城堡的鑰匙拱手讓給中國。”
英國前外交官員、現悉尼羅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研究員尤安·格雷厄姆認為,“如果最終把亞洲的合作夥伴晾在一邊,對於美國在該地區的領導地位是災難性的。”
不過,正如中美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成員邁克爾·韋塞爾(Michael Wessel)所一針見血指出的,TPP目前如此步履蹣跚,原因就是奧巴馬政府賦予了TPP過多外交政策的內涵,而在真正的經濟紅利方面考慮不足。“從非常早期開始,論調就從為美國創造就業轉向了在亞太地區的外交政策。”韋賽爾表示,“美國工人早就厭倦了這種為了外交政策目標而犧牲自己工作機會的暗箱交易了。”
“在亞太這個全世界最大的新興經濟市場上,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被看作美國領導力的試金石。”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家安全助理本·羅斯(Ben Rhodes)在當地時間8月29日白宮的一場有關美國總統奧巴馬出訪亞洲並出席二十國(G20)杭州峰會的吹風會上表示,“如果我們不通過TPP,我們就會把這一區域拱手相讓給像中國這樣的國家。”
羅斯甚至進一步表示,TPP不僅在經濟對美國至關重要,蓋因美國需要這些市場,而TPP在國家安全上也同等重要,因為“如果美國不能推進TPP,這將被視為美國領導力嚴重受挫。”
與此同時,此次白宮表示將繼續推進中美在雙邊投資協定(BIT)方面的談判,並希望中美領導人在會見時,可以為完成BIT談判而邁向的下一個步驟進行會談。
再不批準TPP就要輸了
奧巴馬將在9月2~9日訪問中國和老撾,期間出席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美國-東盟領導人峰會以及東亞峰會,這將是奧巴馬2009年就職以來第11次訪問亞洲,也是他最後一次訪問中國。除參加G20杭州峰會之外,奧巴馬還計劃在亞洲推銷TPP,並幫助美國企業擴大向亞洲的出口。
羅斯表示,這次在亞洲的行程將給奧巴馬一次機會闡述美國對亞太地區的重視,並表明TTP是“美國在此區域經濟和戰略領導力的核心議程。”
“我想屆時你們將聽到總統(奧巴馬)對為什麽TPP對美國經濟和安全利益至關重要,給出一個強有力的理由。”羅斯表示,TTP允許我們為貿易和商業制定規則,並展示美國對於成為一個太平洋力量的承諾。
“而亞太地區的國家,特別是亞洲國家也特別急於知道,是否我們說話能算數。”羅斯表示,“當他們看到看到TPP這樣的協定不能通過,這將令他們質疑美國在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領導力。”
羅斯表示,為此奧巴馬將在訪問中闡明,通過TPP符合美國的最佳利益。“一談到貿易問題,永遠都會出現擔憂,但是我想TPP實際上既有關美國經濟安全,又有關美國生活福利,同時也有關美國的國家安全,為此我們要不懈的努力,力促(國會)通過TPP。”
目前,奧巴馬政府仍希望美國國會能在明年1月20日他離任前批準TPP,並希望充分利用11月8日之後的跛腳鴨時期推動對TPP的批準,正如奧巴馬所說:“我現在還是總統。我贊同TPP。而且我覺得我的看法更好。”在8月12日,奧巴馬政府悄悄釋放出一項《行政行為聲明》,表明白宮已正式通知國會將把有關TPP的法案送至參眾兩院的議員面前。
可惜的是,由於得不到兩黨任何一方候選人的支持,參眾兩院尚無在11月大選結束後的“跛腳鴨”期間對此進行投票的計劃。
即便是奧巴馬政府官員再打“中國威脅論”牌也無濟於事。日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首席代表弗羅曼(Michael Froman)再次警告:“如果不能通過TPP,將把通往全球化的鑰匙雙手奉給中國。”
然而正如中美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成員邁克爾·韋塞爾(Michael Wessel)所一針見血指出的,TPP目前如此步履蹣跚,原因就是奧巴馬政府賦予了TPP過多外交政策的內涵,而在真正的經濟紅利方面考慮不足。“從非常早期開始,論調就從為美國創造就業轉向了在亞太地區的外交政策。”韋賽爾表示,“美國工人早就厭倦了這種為了外交政策目標而犧牲自己工作機會的暗箱交易了。”
TPP歷經5年多的談判,在2015年10月達成一致,其中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越南、馬來西亞等12個國家,2016年2月正式簽署協定文本,目前還需獲得各國立法機構批準才能生效。
中美仍寄望BIT談判
此次,參加吹風的另一位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家安全助理(主管國際經濟)阿德耶莫(Adeyemo)則表示,希望繼續同中方在中美BIT談判方面取得進展,這是中美領導人在今年3月份會見時討論的議題,且中美領導人將在G20杭州峰會開始之前的雙邊會見中,討論這一議題。
阿德耶莫表示,美方認為,BIT的目標在於為美國在華企業打開中國市場,並同時敦促中國改革,同時為中國企業也創造更多商業機會:所以我們希望當雙方領導人會見的時候,他們將可以討論完成BIT談判的下一步進程。
此前,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主席弗里斯比(John Frisbie)表示,美中雙方在奧巴馬政府卸任之前能夠達成BIT談判是至關重要的。他認為,BIT將為外資投資鋪平道路,“一個高質量的中美BIT將令美國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時擁有更好的市場準入,以及同中國企業一樣的權利。”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6月的例行發布會上曾表示,中美雙方已經按計劃如期交換了BIT新一輪負面清單的改進初價,且正在通過緊鑼密鼓的談判推動取得新的進展,進入“最實質性的談判階段。”
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希茨(Nathan Sheets)也在今年5月表示, 希望爭取在奧巴馬政府任內完成中美BIT談判。
始於2008年的中美BIT談判,目前已經進行了24輪。2013年7月,在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中美雙方首次同意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的模式進行實質性談判。2015年6月和9月,雙方交換了兩輪負面清單。
業界普遍認為,9月初在杭州舉行的G20杭州峰會將是推進談判的主要時間窗口之一。
在訪問亞洲期間,美國總統奧巴馬表露了要在離任前為了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同美國國會再拼一次的決心。
不僅如此,在訪問老撾之際,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期間對TPP議題保持低調平和的美國總統奧巴馬一下子露出了鋒芒,表示如果TPP失敗,這將不僅僅產生經濟後果,而且會令美國的領導力在亞太這一重要區域受到質疑。
“即便國內政治困難,我要在離任之前繼續猛推TPP在美國國會通過,因為我認為這對(亞太)整個區域和美國都重要。”奧巴馬表示。
此前在9月5日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期間日方記者會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TPP不能黃,下一步就將努力讓TPP在日本國會獲批通過。
對東南亞最後一次訪問仍“推銷”TPP
這極有可能是奧巴馬任內對東南亞地區的最後一次訪問。在訪問前的吹風中,白宮就暗示奧巴馬將親自上陣推銷TPP。
6日,在老撾訪問的奧巴馬表示,TPP如此重要,不僅僅是因為其在經濟方面的原因,也因為TPP具有重要的戰略利益:TPP是美國重新平衡亞太地區的核心支柱,而貿易和經濟增長將支持美國的安全同盟和區域夥伴關系的發展,這將促進該區域的一體化,並加深整個地區的信任。
此前在杭州的一場小型記者會上,奧巴馬表示,他不需要向其他已經參加談判的亞洲領導人“推銷”TPP,因為他們知道這對於他們自己的國家都有益。
“TPP能夠開放那些此前關閉的領域和市場,如果你好好看看它的結構的話。”奧巴馬表示,”我們的市場比他們的市場大部分都要更開放,因此我們將從(他們)降低關稅等諸多方面受益。”
“但對他們(亞洲國家)來說,他們從結構性改革的激勵中受益,並在長期範圍內將重振他們的經濟。”奧巴馬提出,譬如日本的安倍首相,他正在做開放此前在很多方面都關閉的市場的艱難決定,但是他也在面臨幾十年的停滯和增長乏力問題。他對日本人民說的是,“如果我們要擺脫這一點,那麽我們將不得不改變我們做生意的方式,這為我們提供了要如何在世界上更有競爭力的路線圖”。
安倍則在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的記者會上表示,日本必須盡早讓TPP批準案在秋季臨時國會(9月26日)上獲得通過。
離任前要再跟國會拼一次
奧巴馬此次出訪,還將出席東盟系列峰會。他表示,就目前有關TPP的問題,“我會告訴他們的是,美國從來沒有順利地批準過貿易協定,但最終都能得到完成”。
“而且我打算把這件事情搞成。”奧巴馬稱,無可爭辯的是,TPP它所創作的貿易協定比目前的現狀都要更好。
奧巴馬還表示,現在沒有人能有能力說服他TPP有缺陷:“即便是那些批評貿易的人,現在也沒有能力能給我描述出TPP不能為美國工人和美國企業顯著改善現狀的圖景來。”
“所以我打算做這樣。”奧巴馬表示,“等大選季節結束,我們就要反駁那些亂糟糟的噪音。”
目前,奧巴馬政府仍希望美國國會能在明年1月20日他離任前批準TPP,並希望充分利用11月8日之後的跛腳鴨時期推動對TPP的批準。
在8月12日,奧巴馬政府悄悄釋放出一項《行政行為聲明》,表明白宮已正式通知國會將把有關TPP的法案送至參眾兩院的議員面前。
可惜的是,由於得不到兩黨任何一方候選人的支持,參眾兩院尚無在11月大選結束後的“跛腳鴨”期間對此進行投票的計劃。
即便是奧巴馬政府官員再打“中國威脅論”牌也無濟於事。中美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成員邁克爾·韋塞爾(Michael Wessel)一針見血地指出,TPP目前如此步履蹣跚,原因就是奧巴馬政府賦予了TPP過多外交政策的內涵,而在真正的經濟紅利方面考慮不足。
“從非常早期開始,論調就從為美國創造就業轉向了在亞太地區的外交政策。”韋賽爾表示,“美國工人早就厭倦了這種為了外交政策目標而犧牲自己工作機會的暗箱交易了。”
TPP歷經5年多的談判,在2015年10月達成一致,其中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越南、馬來西亞等12個國家,2016年2月正式簽署協定文本,目前還需獲得各國立法機構批準才能生效。
無論誰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的命運看起來都風雨飄搖。唯一的差別在於,如果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當選,他將徹底否決批準TPP;如果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勝選,那麽TPP還有一線生機。
這是美國智庫彼得森研究所(PIIE)在最新的研究報告《美國總統競選選戰中的貿易議程評估》中得出的結果。具體而言,如果希拉里當選,其貿易政策對美國將可能“有害”,但特朗普的貿易政策顯然更具“可怕的破壞力”。如果像特朗普提議的那樣向中國和墨西哥產品征收嚴厲的關稅,則將引發貿易戰,導致美國經濟在2019年陷入衰退,並造成近500萬美國人失業。
該報告還專門討論了美國失去TPP的危害。報告指出,兩位候選人目前都表示不支持TPP,“這不僅將削弱我們與亞洲同盟國的關系,壯大我們的對手,還會侵蝕美國的國家安全。”報告認為,如果TPP最終未能獲批,美國將把在亞太地區設立貿易規則的領導權拱手讓給中國。
頗為有趣的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9日下午在紐約與希拉里舉行會談期間仍表示,希望美國國會早日批準TPP。對此,希拉里沒有正面回應。
特朗普上臺或導致貿易戰
自由貿易成為此次美國大選的最熱議題,頗讓人意外。與希拉里相比,特朗普同美國傳統上支持自由貿易的立場徹底決裂。特朗普已明確表態,一旦上臺,已存在了22年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將重新談判、美國要退出世貿組織(WTO)、反對TPP生效以及要向中國和墨西哥產品征收高額關稅。
PIIE的報告指出,如果在特朗普當選後想要實行上述所有政策,他可以辦得到。這緣於總統在外交事務以及諸多立法中得到的超越國會的授權。
不過,報告認為,只要特朗普實施上述貿易主張,將立刻招致大規模的貿易報複,各國不會耐心地等待WTO的裁決,反而會對美國企業和產品施以報複性關稅,貿易戰在所難免。當然,美國國會也無法迅速通過立法對特朗普造成的損失加以彌補,期待美國的立法系統能夠幹預貿易戰的想法更是不切實際。
基於此,PIIE展望了特朗普上臺後這些激進的貿易措施落實的可能性。比如,在向中國和墨西哥產品征收45%和35%關稅的假設前提下提出三種模型:全面貿易戰、不對稱貿易戰以及中止貿易戰。
在全面貿易戰的情景下,中國和墨西哥將對美國產品和服務征收報複性關稅,美國進出口萎縮,進口價格上升,股市下跌,對美投資將受到最大影響。美國經濟還將在2019年陷入衰退,屆時將有超過480萬人失業。不過,從絕對數字上看,最大規模的失業人群將存在於非貿易領域,即零售業、銷售業、餐飲業等。
從全美各州來看的話,華盛頓首當其沖,其次是加利福尼亞州、馬薩諸塞州和密歇根州。而康涅狄格州、伊利諾斯州、印第安納州、肯塔基州等也均將受到沖擊。其中,加州的洛杉磯恐怕會受到最大沖擊,有近18萬個工作崗位有可能流失。
在不對稱貿易戰情景下,中國與墨西哥可能對特定領域進行貿易報複,比如中止進口美國飛機、降低國企購買的美國商業服務、中止進口美國大豆等。報告指出,如果中國中止購買美國飛機,這將影響美國近18萬個工作崗位。
PIIE預計,即便是在影響最微弱的中止貿易戰情境下,仍將有130萬美國人丟掉工作。
希拉里是TPP的救命稻草嗎
PIIE認為,如果希拉里上臺,TPP也許還有一線微弱的生存機會。
需要指出的是,在各種研究中,TPP的確會對更有技能且薪酬更高的美國工人有利,而對低技能以及低薪酬的美國工人構成擠壓效應,這的確有可能進一步加重美國的薪資不平等現象,且目前美國政府並沒有正式討論對此的補償政策。這也是民主黨左翼對TPP持反對態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希拉里擔任國務卿期間,曾大力宣揚TPP,並稱TPP代表了“黃金標準”。PIIE指出, 目前有一些觀察家認為,如果總統奧巴馬無法在國會“跛腳鴨”期間設法通過TPP,那麽各方寄希望於希拉里在當選後改變立場,重新支持TPP。但即便如此,這也會對美國造成影響:PIIE研究員皮崔(Petri)等人在此前另一份報告中的研究指出,TPP每推遲一年批準,美國就將損失770億~1230億美元的收入。
改變立場的行為並非沒有先例。上世紀90年代,時任總統克林頓就在上臺後轉而支持他在選戰期間攻擊的NAFTA。PIIE希望希拉里也可以如此。
不過,希拉里在公開采訪中指出,她對於TPP的不滿包括在“貨幣操縱”、“原產地規則”等方面的規則仍不夠嚴厲。
PIIE指出,一旦當選,希拉里可能尋求更嚴格的規則制定,從而尋求國會對TPP的支持。不過報告也指出,無法確定未來希拉里是否真的能這樣做,畢竟她曾拋出過對TPP的“三個反對”。
丟了TPP得不償失
PIIE指出,如果TPP最終國會闖關不成功,後果就不僅僅是失業和經濟衰退那麽簡單了。“所有的亞洲國家都在仔細權衡中國和美國在貿易領域的相對力量和影響力。對於美國而言,如果不能通過自己推動這個主要的自由貿易協定,將被視為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和力量不斷下降的重大表現。”
目前,在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的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和安倍都借此機會敦促美國國會通過TPP。不過剛剛結束訪問中國的秘魯總統庫琴斯基並不完全這麽看。他表示,“就長期而言,TPP排除了中國的主導角色,這是令人擔憂的。”而研究一下亞太自貿區(FTAAP)在庫琴斯基看來是有必要的。
目前,奧巴馬在挽救TPP方面的最新動向是在白宮會見了俄亥俄州州長卡西奇,並罕見地邀請後者在白宮參加記者發布會。奧巴馬希望此舉能促成兩黨的合作,幫助他在離任白宮前,促使共和黨批準TPP,不過目前國會方面沒有任何妥協跡象。
PIIE還在報告中強調,“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中,美國放棄在規則制定方面傳統角色的長期成本,可能會大大超過僅僅對於TPP的成本和收益的狹窄計算。”
不過正如英國《金融時報》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吉迪恩·拉赫曼近日所指出的,“不幸的是,長期的戰略思維在當下美國政治的漩渦中,幾乎是不可能的。其結果是,奧巴馬在離任時面臨這樣一種悲傷的前景:帶有他簽名的‘重返亞洲’外交政策倡議沈到了太平洋的波濤駭浪之下。”
“就像我的老同事、軍事委員會主席、參議員麥凱恩最近說的那樣,‘如果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失敗了,美國在亞太區域的領導力也會跟著一起隕落。”美國國務卿克里在當地時間28日的一場演講中為TPP辯護,措辭激烈而動情。
克里表示,他的底線是,相信在不斷變化的全球境況之下,TPP對美國的經濟福祉、國家安全和維持美國在亞洲的領導地位至關重要,“我希望在幾個星期後,當大選結束,國會完成未完成任務時,會啟動程序並批準TPP。”
圖為克里28日發言
多少老領導都說TPP重要
克里在演講中表示,不僅僅是他認為TPP重要,這也是民主共和兩黨中最高級別的軍事專家和防務專家的共識,而許多國內外的重要領導人、前總統以及國務卿也這樣認為。
“想想有多少前將領、海軍將領和國防部長這樣說:‘如果我們不能確保這個協議,我們的盟友和夥伴會質疑我們的承諾,懷疑我們的決心,並不可避免地尋求其他的合作夥伴。’”克里表示,“美國的聲望、影響力和領導力都命懸一線。”
克里表示,簡單地說,TPP是協助美國參與亞太地區事務的重要途徑,是同美國的區域夥伴發展更緊密的外交和戰略聯系的重要平臺。
這些區域夥伴會躬身自問:“如果我們不能依靠美國,我們應該轉向誰?”克里表示,“如果那些寫進TPP的原則和規則對於美國而言無關緊要,我們(指美國的盟友)又為什麽要接受呢?如果美國不會在經濟問題上與我們合作,我們又為何要尋求華盛頓在政治或安全問題上的指導?”
而“不可避免的底線是,有了TPP,我們將可以更好地提高我們的國家安全。”克里說,“並在這個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區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利益。”
針對兩黨候選人在第一次電視辯論上公開批評貿易協定的行為,克里也含蓄地予以反擊。他表示,那些持續認為貿易將導致經濟下行和萎靡的貿易懷疑論者,“一直都被證明是錯的”。
奧巴馬的最後一擊
捍衛任內達成的TPP法案,並敦促美國國會盡快通過TPP,成為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收官之戰。
克里的演講,是奧巴馬發起的這最後一擊之中的一環。此前,奧巴馬還在白宮會見了俄亥俄州州長卡西奇並罕見地邀請他在白宮參加記者發布會。奧巴馬此舉希望兩黨能達成合作,幫助他在離開白宮前,促使共和黨批準TPP協議。
而就在本周二,美國貿易辦公室代表弗羅曼發表文章警告稱,美國有將陣地向中國拱手相讓的危險,“如果國會推遲批準,中國將填補空缺,而我們最親密的盟友也將感到他們該向前看了。”
TPP歷經5年多的談判,在2015年10月達成一致,其中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越南、馬來西亞等12個國家。盡管TPP文本已在2016年2月正式簽署,目前還需獲得各國立法機構批準才能生效。
然而由於得不到兩黨任何一方候選人的支持,參眾兩院尚無在11月大選結束後的“跛腳鴨”期間對此進行投票的計劃。
此前,美國智庫彼得森研究所(PIIE)在最新的研究報告《美國總統競選選戰中的貿易議程評估》中專門討論了美國失去TPP的危害。報告稱,兩位候選人目前都表示不支持TPP,“這不僅將削弱我們與亞洲同盟國的關系,壯大我們的對手,還會侵蝕美國的國家安全。”報告認為,如果TPP最終未能獲批,美國將把在亞太地區設立貿易規則的領導權拱手讓給中國。而PIIE研究員皮崔(Petri)等人在此前的另一份報告中稱,TPP每推遲一年批準,美國就將損失770億~1230億美元的收入。
PIIE還在報告中強調:“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中,美國放棄在規則制定方面傳統角色的長期成本,可能會大大超過僅僅對於TPP的成本和收益的狹義計算。”
不過正如英國《金融時報》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吉迪恩·拉赫曼近日指出的那樣:“不幸的是,長期的戰略思維在當下美國政治的漩渦中,幾乎是不可能的。其結果是,奧巴馬在離任時面臨這樣一種悲傷的前景:帶有他簽名的‘重返亞洲’外交政策倡議沈到了太平洋的驚濤駭浪之下。”
11日據共同社報道,正在韓國訪問的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經團聯)會長榊原定征10日表示,韓國將正式決定參加TPP(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
據榊原稱,與自己在首爾會談的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部長周亨煥就TPP透露稱,“計劃近期正式決定參加,希望得到日本經濟界和政府的合作”。這是韓國負責貿易事務的部長首次公開決定參加TPP。
報道指出,韓國之前一直與TPP談判保持距離,去年10月美日等國就TPP達成大致協議後,韓國國內認為韓國“未能及時趕上”的呼聲增強,因而政府轉變了態度。
榊原還與韓國總統樸槿惠時隔1年5個月再度會談。雙方就為擴大兩國貿易需要促進廣泛領域經濟合作達成了共識。
此外,榊原在該會談中還表示,“為擴大日韓貿易和投資,經濟合作不可或缺。”他希望早日締結日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和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RCEP),並就TPP表示“期待韓國參與”。有關在第三國的基建和資源開發,雙方一致認為應繼續加速日韓企業的合作。未來雙方將在東南亞、中東和非洲等第三國市場開發領域加深兩國企業的合作。
榊原強調,要擴大日韓經濟合作,少不了兩國在政治和外交層面構築良好關系,希望繼續維持政府間的緊密關系。會談後,他向媒體闡述感想稱,“雙方在和睦的氣氛中友好地交換了意見。日韓關系正踏實前進。”
17日據共同社消息,有關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批準案及相關法案的日本眾院TPP特別委員會議於今日上午開始進行朝野全面論戰,首相安倍晉三及相關閣僚出席。在野的民進黨提出要讓此前負責談判的前經濟再生擔當相甘利明作為知情人前來解釋,認為政府公開的塗黑資料中未明示關於汽車、大米等的日美磋商經過。
據報道,民進黨議員近藤洋介指出,被迫作出日本對美出口成品車關稅完全取消時間推遲等讓步是“安倍政府談判的問題”。關於上述磋商的經過,近藤強調要麽解開政府在此前例行國會上公開的資料中塗黑的部分,要麽讓甘利過來答辯,否則無法展開審議。
對此,安倍駁斥稱:“當時甘利與美國貿易代表弗羅曼的談判是以雙方均不公開為前提展開的。”安倍認為已詳細公布了有關談判結果的信息,要求據此推進審議。
另一方面,執政黨質詢環節中接連出現了確認TPP意義的提問。對於自民黨議員江藤拓“為何需要TPP”的問題,安倍強調稱,“規模占全球四成的經濟圈物資與人員將自由往來,以切實制定的規則展開貿易,對日本的未來是有必要的”。
報道稱,安倍表示“如果中小企業與農戶出口有附加價值的產品,就能在獲得準確評估的市場中勝出”,表示將加大對出口的支持力度。關於預計將與海外產品激烈競爭的農業領域,安倍也表示“非常抱歉尚未消除不安”,強調想盡力向農戶加以說明。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是敲定貿易進一步自由化、投資、知識產權等規則的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日美等太平洋周邊12個國家加入。今年2月,12國正式簽署該協定,目前處於為實現生效推進國會批準等國內程序的階段。TPP將在簽署兩年內所有成員國完成國內程序等情況下生效。生效後將誕生各方國內生產總值(GDP)占全球約四成的龐大經濟圈。
據共同社報道,有關日本農相山本有二日前發表可被視為強行表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批準案是選項之一的言論,官房長官菅義偉在19日的記者會上透露,由於該發言“可能會造成誤解”,已經打電話嚴厲提醒山本註意。據悉,山本當時在電話中稱“非常抱歉做出了被人誤解的發言”,表示願意收回發言。
關於強行表決TPP批準案,菅義偉表示“政府絲毫沒有這樣的打算”。
山本下午出席眾院TPP特別委員會的理事會,道歉說:“對於應由國會決定的事項,我卻從行政(立場)做出了不恰當的發言,非常抱歉。”
在此之前,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致電菅義偉表示:“希望內閣也在工作中抱有緊張感”。菅義偉回答說:“給黨造成了困擾,深表歉意。”
山本18日在眾院議院運營委員長佐藤勉(自民黨)的聚會上稱:“是否強行表決由佐藤決定。”
眾院特別委員會正在對TPP批準案進行審議,力爭在本月表決的執政黨與要求充分審議的在野黨之間拉鋸戰白熱化。民進黨代理國會對策委員長笠浩史在19日的記者會上批評稱:“作為閣僚(說出這樣的話)極不合適。這是背靠巨大執政黨的政府的傲慢。”
二階此前在東京與公明黨幹事長井上義久舉行了會談。井上認為山本的發言有問題,要求進行應對。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也在該黨會議上稱:“這樣的發言可能會妨礙審議圓滿成功。應該嚴加謹慎。”
17日,有關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批準案及相關法案的日本眾院TPP特別委員會議開始進行朝野全面論戰。
兩周之後,美國將選出新一屆領導人,無論當選的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還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都明確表示反對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
然而,近日亞洲仍有國家在不遺余力地推動TPP,除了日本外,新加坡的急切日益顯山露水。
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近日稱,TPP的失敗將是美國在亞洲地位的“重大挫折”,毫不掩飾對美國亞太軸心戰略可能轉移的擔心。
擔心美國撤出亞太
尚達曼說:“TPP不僅僅關系到直接經濟利益。還關系到開放的聲譽,以及構建和深化雙邊利益關系的意願。”
新加坡對TPP和美國在亞太地區參與程度的態度早釋放出信號,尚達曼不過再次加強而已。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8月在華盛頓的一次演講中稱,如果TPP在美國國會落空,那麽,美國的亞洲聲譽將岌岌可危。對於美國的夥伴來說,批準TPP是衡量美國信譽的試金石。
9月末,李顯龍訪問日本,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推動TPP早日生效達成一致。據新加坡媒體報道,在那次訪問中,李顯龍還在一個論壇上稱,亞洲乃至全世界面對的最大改變是中國的崛起。盡管他同時稱,這個改變是正面的,但每個國家不分大小都必須為中國的崛起作出調整。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美國的亞洲盟友擔心TPP的失敗成為美國撤出亞太的標誌。
經過5年多的談判,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越南、馬來西亞等12個國家去年10月就TPP達成一致,並在今年2月正式簽署協定文本,獲得國立法機構批準後就能生效。
作為TPP的4個原始成員之一,國土面積僅約700平方公里的新加坡嚴重依賴對外貿易。
競選犧牲品?
自美國大選以來,TPP成為對全球化不滿的“避雷針”。盡管亞太再平衡戰略是希拉里擔任美國國務卿期間奧巴馬政府提出的,她也曾支持TPP,但在大選中,希拉里明確表示將阻止任何扼殺就業和壓低薪資的貿易協定,包括TPP,並表示當選美國總統後也會堅持該觀點。
特朗普則從大選之初就表示,TPP是個壞協議,一旦當選將退出該協議,且不考慮向日本等其他參加國尋求再度談判。在總統選舉第三場辯論中,特朗普還指責希拉里暗中支持TPP。
盡管如此,美國總統奧巴馬仍打算在11月大選結束後推動國會批準TPP,不過,美國眾議院議長瑞安近日明確稱,TPP缺乏足夠多議員的支持,眾議院今年不會對其進行投票,這也就是意味著奧巴馬希望在離任前批準TPP的願望落空。
尚達曼警告稱,發達經濟體領導人缺乏膽識,還引用英國“脫歐”公投作為民主進程“意外結果”的例子。“左右翼的民粹主義越來越強大,最危險的是,中間派正在追逐極端民粹主義的影子。”他說,“曾經的中間派領導人現在也在使用極端的方式說話,以便連任。”
尚達曼是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PAP)黨員,自2011年開始擔任總理,在新加坡選民中頗受歡迎,曾有推測稱他將接班李顯龍成為新加坡首個非華裔總理。
PAP則由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創立。“在很多國家,你不知道誰將贏得下一次大選,不知道誰將是未來的領導人,經常有哪些沒有經驗的人進入政府。”尚達曼說,“而我們至少是現在,我知道執政黨能夠贏得下一次選舉。”
他說,美國沒能“足夠積極”努力用技術變革和全球競爭來幫助那些落在後面的人。“沒有人能責怪技術,那不夠時尚,因此就指責全球化,因為那關於另一個國家,或者關於全球精英。”他稱,“這樣註意力就被從應該集中的地方分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