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美利港 林黃趙李──炒樓活動局外人不易參與(2010/08/14)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5079

「炒樓」一詞又重新在傳媒大面積出現,筆者最近也收到某些電郵詢問炒樓之道。其實這是問和尚借梳──問錯人。雖然筆者知道炒樓的運作,但從沒有參與,難道一路住一路等升等跌玩財技也算是炒樓麼? 

一般人想參與炒樓,恐怕是對此種經濟活動欠缺理解。股票流通量大,又有交易平台,資訊透明度牌面上較高(但最重要的街外人卻不知),同質性又高,故一般人去炒股票,吃虧的總算有限;但物業市場,尤其是二手買賣,局外人實難知內情。比如有朋友問太古站某屋苑最近有一單$5,500的成交,為甚麼這樣低?筆者這樣答:D座。

除了資訊不平衡外,炒樓的另一難是人脈,因為無論貨源或客源,均是操之於該盤經紀之手,尤其是一些地區如北角,連中美利港四大代理也要讓路給當地的中小行,而他們也依附於當區的炒家提供貨源。筆者在網上找到一篇描述「美孚師奶炒樓團」的文章:

http://hk.myblog.yahoo.com/yomagyomag/article?mid=494

 

 

美孚……最著名有林、黃、趙、李四位阿太,佢地每人手上長期有幾十件貨。由於佢地喺大客,兼買賣多,在美孚冇地產敢唔賣佢地賬;如果有平少少嘅貨,而唔賣俾佢地,嗰位sales都 怕且要同佢地幾位好好咁講個合理解釋。久而久之,平嘢只喺賣俾佢地,就成為習俗。佢地入左貨喺會成間執靚先賣的,頭頭尾尾約需四個月,而每件貨基本都賺, 個市如果好唔就,唔得咪最多租一年。用『流水作業』四個字就最適合形容佢地。所以不論市好市差佢地都一樣入貨,如果唔入貨,條流水作業線就將會出現真空, 幾個月後冇貨賣。第二,就喺佢地辛苦建立的入貨出貨王國,金漆招牌,喺唔破得嘅。

美孚的物業投資者,著名的還有博客張大朋(http://dpz88.spaces.live.com/default.aspx),由一間自住的美孚單位開始,一間一間地複上去,到九七前清貨,之後再入過,除住宅單位外,更有美孚的舖位。張先生更有多本著作出版,其中一本是《股市投資實戰策略》,筆者看過,可算是樓股雙絕,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一看。

其實過萬戶的大型屋苑,如太古城、第一城、嘉湖,甚至未來兩萬戶的日出康城, 都有一群群這樣的人,與其簡單地視之為炒家,不如視之為小型的產業鍊。經紀賣筍盤給他們,然後裝修單位,再高價放租或放售,對像當然就是局外人,就像打麻 雀時「三娘教子」,三家數牌,輸的自然是街外人。

港台e線金融網85日 訪問著名炒家陳清白先生,當中最精彩的部份是講述如何用一間太古城翻身,靠的是陳生對樓盤合理價熟悉,而經紀亦自動報盤,平盤就入,入完放租或到價就放。 翻查陳生屢次接受傳媒的紀錄,差不多每一次都是睇淡,但並不阻礙其炒樓成績,只要參與其中,持續的升市對活躍的炒家是有利無害。

一般市民不應被傳媒報導吸引奢言炒樓,或者輕信樓市見頂爆煲之論,而出售自住 物業租樓等跌。如果只是希望置業解決居住問題,在市場低潮時買入乖乖地按時供款,大升浪後有可觀利潤,才去想換樓賣樓加按之類。如果希望投身炒樓一族,但 又無御用經紀,又無樓宇化粧團隊,就要看看自己有何條件火中取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90

2010-09月供指示 hiking

http://hk.myblog.yahoo.com/kl424/article?mid=4477

 

75期月供匯控以$79.9192購入36股,第37期月供領匯以$21.2購入186股,第29期月供中人壽以$33.5購入88股。

 

匯控中期業績因大減撥備而盈利大升一倍,派息亦有機會增加,以4息息率計,可解說為市場預期匯控之後四期派息會約港幣$3.2,粗略估計,末期息約15美仙,下年度第一季派息10美仙。還記得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劉鑾雄在匯控供股時包銷了超過三億股,沒有留意最終結果,但富豪們若購得股份並持有至今,以$28供股價計,賬面純利兩倍兼繼續收取超過十厘股息。不少人「憎人富貴」,然而身為小小投資者,卻應該欣賞學習。

另一邊廂,領匯股價比以往有較明顯的上升,一直認為領匯被低估,最近狀況相信 供求已趨平衡,股價會繼續反映其價值。股息率雖然下調,但仍在可接受水平。中人壽的情況最特別,若果市場是有效,中人壽的中期業務也許未如人意,暫時為持 下月供款比例維持不變,若中人壽真的令人失望,在月底前加注。

 

和記港陸中期業績大升,不過,每股盈利只是0.92仙,即八千幾萬,以其資產值計,表現屬強差人意。上半年,和港終於賣清工業業務,餘下業務都有微利,購入同系的債券後,仍持有四十幾億現金,現時,現金出路是和港最大問題,亦是最大的憧憬。

至今,仍然相信通賬會降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戰敗國印銀紙重建,表表者德國由開戰前至戰後重建,七年間物價升了萬億倍,戰勝國之一俄國亦升了十億倍,另外,英、法、意甚至大西洋對岸的美、加,也升了三至十倍。

 

蒙代爾早兩個月估計未來二、三十年,美元仍會是全球主要貨幣,即地球人短期內不會對美元失去信心,若果大師看得準,世人對美元仍具信心,萬億倍的通脹在這二、三十年便不會在美元區出現,但傳統智慧話我知,大印銀紙與通賬最終都會同步,股神投資短債比例由去年第二季16%升至六月底的21%,意味股神預期通脹上升及利率向上,甚至比市場預期為早。金價一直高企,原油從上八十水平,好些人已在準備,小投資者不能不作打算。

 

六四的其中一個起因是通脹,這是切身的問題,直至93年 老朱成為國務院第一總理兼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大刀闊斧地由寬鬆變緊,頭尾四年「搞掂」通脹,此役之後,「宏觀調控」開始受人認識。回說過程並不好受,另一 個名詞「爛尾樓」亦是同時出現,爛尾樓遍布全國,香港人亦不少中招,若不是老朱魅力過人,恐怕未見成效已老早被迫下台。上世紀尾南美金融危機,十年後巴西 卻成為第一批走出海嘯谷底的國家,其中一個靈丹是緊縮開支,長痛不如短痛,十年後一條好漢。

通脹的後果可說難以估計,但解決方法宜從緊不宜寬,在全民投票的社會(全民投 票與民主之間並無等號),任期不夠長的話,在緊縮政策見效之前,話事人已被選票踢下台,身為「乞討」選票的人,大大的誘因先使未來錢,推行、支持治標不治 本的政策,國民質素較高的國家,選票取向最終時鬆時緊,經濟時好時壞。國民質素較低的國家,永遠個人利益大於國家存亡,寧願國家破產也不吃眼前虧。

持有現金在通脹期是大忌,和港霍主席不會不明此道,和港的現金去向,相信不出兩份全年業績便會知曉,現時持有的和港都是零成本,當股價跌穿資產淨值,和港對我仍具吸引力,花點錢來揭底牌也。

 

永利控股去年上半年賺4.2港仙,下半年賺10.85港仙。6月10日出盈喜,如果以去年同期相比,應該不算「喜」(去年下半年也沒有發出盈喜),如果以去年下半年計,今年的中期業績增長則以倍數計算。寫過了,如果盤數無問題,至去年底每股賺15仙,今年市盈率會更低,每股資產接近$1.7,有大折讓,當中包括每股超過$0.8是香港街舖。另外,資本開支高峰期在2006至2008年, 永控在設備上以三年計提折舊,預期今年開始,折舊開始遞減,盤數會靚好多,在商舖及工業都穩定的情況下,陸續的「盈喜」是預期之內。在通脹時期,永控的吸 引力比現時的和港大得多,當然,業績與股價可以背馳,這裡只論價值與風險,不論股價,明天公佈業績,待出了詳細的業務後,另文分析。

 

收到領匯以股代息的股票,放進Clear Book,另俊和建議16送3派發紅利認股證,行使價$0.5。港鐵中期股息繼續派$0.14,組合繼續以股代息。近期IPO只有三間,星謙及耀才Size太細,西泥並非我杯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33

中環在線:安踏業績玩七星圖 李華華 2010-08-17


2010-8-17 AD




 

安踏體育 (2020)噚日公佈咗中期業績,華華一睇,嘩!真係靚到不得了──份業績powerpoint呀!其中第23頁仲零舍醒神,用咗北斗七星陣,列出安踏嘅 分銷網絡,同埋架構分佈。之不過,華華對內地城市嘅位置都有小小認識,發覺七粒星代表嘅城市大兜亂,例如喺中國版圖偏西嘅成都,就同華東嘅上海走埋一齊, 而喺內陸正中間嘅西安,就竟然黐住咗東北嘅瀋陽喎,你話係咪睇到眼光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52

百丽国际201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轉載

http://hk.myblog.yahoo.com/skyknowbook/article?mid=4615

百麗強!女裝鞋中我就覺得這公司是最好的!達XX跟他還差的遠!

===============

百丽国际201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

        2010年8月24日下午,在香港参加了百丽国际201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



      百丽国际的盛百椒先生对鞋业、对企业运作和经营环境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参加过几次百丽股东会,每次听盛总聊企业的发展,都受益非浅。企业是人做出来的,什么样的人做出什么样的企业,企业的管理团队实在是太重要了。

      以下为浙江庆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研究总监彭建国先生做的会议记录,谢谢他的分享。

      百丽2010年中期业绩会记录:

      盛百椒先生讲话:

      今年上半年利润增长快于规模增长的原因一是鞋类业务增长远高于运动业务增长速度,如此带来了运动业务和鞋类业务占比的变化。鞋类业务增长26%,运动业务 11%增长,结果提升鞋类业务的占比,鞋类业务的经营利润率是运动业务的4倍。二是原有核心品牌业务的增长超出了预期,年初给出的鞋类业务增长目标是 10%,而现在达到了18%,其中,原有核心业务增长了16%以上。本来预计原有核心业务增长最多10%,新并购品牌因为基数低,增长会很快,但没想到原 有核心业务达到了这么高。第三个原因是新并购业务经过08-09年整合,现在到了回报期,也到了发展期,无论是同店增长和规模增长、利润增长速度都高于原 有品牌增长速度。第四个原因是香港业务去年上半年是亏损的,今年是盈利的。

      2007 年以后公司上市,鞋类业务经历了3项比较大的并购,而运动业务又出现了比较大的企稳,所以08-09年的库存状况是不尽人意的,现在经过08-09年调 整,已经回到正常。运动业务存货周转天数在121天。鞋类业务周转天数高于运动业务的原因是运动业务的存货只有成品,而鞋类业务是纵向一体化的操作模式, 包括成品,半成品,原材料。

      百 丽一般每年都会做这样一个比较,就是把销售收入作为1,看其他业务是大于1还是小于1。今年在指标里面,有两个指标是大于了销售规模,销售规模增长了 19.8%,销售费用经营费用增长了22.5%,其中租金费用增长了26.5%。这样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租金费用是增长的,而其他费用同比是下降的。租金 为什么会比去年高了1.2%,主要原因就是在于鞋类业务和运动业务的比例不同。运动业务的商场扣点水平远低于鞋类业务,因为运动业务都是在5楼以上,1楼 租金是最高的。

 

问答环节:

问:租金在第二季会怎么样,租金会不会比收入增长更快?

盛百椒:今年上半年租金水平上升主要是鞋类业务和运动业务的占比变化。下半年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去年下半年已经出现了鞋类业务和运动业务的占比变化。

 

问:行业原材料价格上半年有增长,但没有在上半年财务报表体现出来,后半年会不会影响到公司业绩?

盛百椒:由于08年金融海啸,09年皮料价格大幅下滑,现在需求上升,原材料上涨 很正常。至于上半年为什么没有上涨,主要是在行业内百丽是最后一个涨价的,因为百丽的量是最大的。但今年下半年原材料成本是上涨的,相对于销售额不会高, 基本上是1%左右水平。公司每年都会根据成本、通货膨胀率、费用水平的情况都会提价,可以覆盖成本的上升的因素。

 

问:运动业务品牌支持问题。

盛百椒:运动业务,今年盈利上升是品牌公司的支持增加。现在的市场和以前的市场不 同,市场饱和,市场竞争激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折扣点,折扣点下降原因有2个原因(1是存货太多,要卖掉,2是打折促进销售)。如果说以前品牌公司支持是 因为基于08年泡沫太大,要消化存货,现在面临的是饱和过大,竞争激化,我相信以后品牌公司给的支持不会比现在少。

 

问:A&P的提升的原因?是不是主要是新并购品牌的原因。

盛百椒:公司每个品牌的价格每年都会有温和的上升,不单单是新并购品牌,新并购品牌我们把他叫做恢复性增长,它标价不低,但由于运作模式问题,成交价格低,所以说新并购品牌价格上升较多,但不是说原有核心品牌价格没有上涨。

 

问:下半年开店速度?

盛百椒:下半年肯定会超额完成年初目标。

 

问:同店收入增长?

盛百椒:全年预计同店收入增长15%,明年鞋类业务还会有双位数增长,运动业务符合预期,个位数增长。

 

问:在3线城市开店和品牌商有没有关系。

盛百椒:在哪里开店和品牌商没有关系。品牌商和经销商的关系既是一个切蛋糕的关 系,这个蛋糕在品牌商、经销商、百货商场一起切。这个蛋糕放在一个桌子上,谁都不能切太多,如果某一方切太多,桌子少了一条腿,蛋糕就谁都吃不了。短时间 内蛋糕分配可能不均,但长期都还是均匀的。

 

问:运动业务?

盛百椒:新并购业务无论在营业额上和利润占总体比重达不到四分之一,近两三年内鞋 类业务会有温和上涨。不是认为运动业务没有增长机会,而是认为运动业务在中国发展到今天,面临一个调整,包括品牌公司,经销商,经营模式的调整。目前运动 品牌的销售模式在大陆过于单一,相信在经过一番调整以后,运动业务还会迎来一个发展高峰,但首先要经历一个调整。

 

问:女鞋处于发展的什么阶段?

盛百椒:女鞋还有很大空间,现在公司香港一年卖出200万双鞋,相对于香港700万人口的三分之一,大陆有13亿人口,现在百丽一年才卖出4000万双鞋。

 

问:nike和adidas在大陆销售百丽的占比?有没有说百丽占比到多少份额就会限制百丽不能超过。公司发展会不会受制于nike和adidas对中国不够重视的限制?

 

盛百椒:第一个品牌商不让说。限制独大这个是肯定的,比如某个经销商占比不能超过多少。现在nike和adidas同以前不同,以前大陆市场是第二位,现在不会了,也有研发放在大陆。

 

问:明年会不会仍然盈利增长比销售快?

盛百椒:百丽在08年以前增长是来源于市场拓展,外延式增长,在金融危机以后,公司09年提出把内生性增长作为公司增长最重要的来源,如果发展战略得到贯彻,相信明年盈利增长一样会快于销售增长。这个就要看公司战略执行到不到位。

 

问:明年股息发多少?

盛百椒:打死不能回答。

 

问:运动业务经营模式过于单一。

盛百椒:不论在欧洲美国日本,销售渠道是多元化的,但中国现在只有单一品牌专卖店,相信是要增长新的模式的时候了。

 

总结:高手就是高手,盛百椒一个会议就指出了中国女鞋和运动服装的核心发展。

 

 

                                                                                                但斌 2010年8月26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03

復星國際(656)2010年上半年業績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ckm001/article?mid=39954

復星國際(656)公布中期業績,錄得純利16.1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上升22%,每股盈利25仙,同比增加5仙,不派中期息。旗下的國 藥增長潛力強勁,但零售、服務業及其他板塊業績,錄得虧損1.98億元;而鋼鐵業務亦減少69.74%,至2.33億元,主要是由於去年上半年錄得出售寧 波鋼鐵股權收益,而今年則沒有,集團又指最近鋼價回升,而9至10月亦是其消費旺季,認為其利潤會穩定上升,至於房地產開發的利潤貢獻,亦由去年同期的 1.868億元,激增4倍至9.952億元,公司指,一是因為上半年復地竣工入帳的樓盤毛利率同比有所增加,二是出售天津復地的75%股權錄得收益。集團 認為現時市况平穩,故會加快賣樓套現,以購入新的地皮。復星這間公司屬綜合企業,主攻醫藥、房地產、鋼鐵、礦業與零售服務五行業,綜合企業嘅好處係業務可 以拉上補下,每年盈利穩步增長,不會大上大落,今年以來,二、三線股已經在5、6月與8月尾兩次被基金大戶洗倉,但復星股價卻相對穩定,一年來,股價 在$4.8-$6.6之間橫行(圖二),不受熱錢來去影響,避免了股價狂升暴跌,如果你們因為想分散投資而買入各類中國基金,不如儲入復星這隻股票。

我上年二月用$2.46為組合買入兩萬股復星,在上年六月在$5.14全部沽出,獲利超過一倍,不過之後發覺復星確是一隻值得長揸的股票,於是又在 上年十月用$5.17買入兩萬六千股,到現在再有一成多的利潤,今年又收股息每股$0.167,利疊利,好和味。估值方面,以現價$5.95計,今年 P/E約十倍,P/B約1.2倍,現價估值非常合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4

選股要選人──怎樣評價管理層?(2010/09/02)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5533

上篇講選股的第一步是選管理層,筆者所指與一般人認為不同。很多所謂「好勁」的管理層,如果他們根本就不是為股東做事,以筆者之見對投資者來說是完全無用的,以下是筆者以前寫過的選擇股票及管理層的方法:

九選六不選

九選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643&fid=7

1. 從事行業正在高速增長期,市場仍未飽和,未有壟斷情況出現

2. 公司本身是市場壟斷者,或寡頭壟斷者,或已出現規模經濟(economy of scale)

3. 公司透過R&D成功發展新產品或業務,或透過收購合併壯大

4. 公司透過發展品牌或控制垂直式合併控制貨源及銷售網,獲得比同業高的利潤

5. 公司在面對市場轉變前,能調整業務及轉型

6. 管理層在業務發展及危機處理多次表現出色

7. 管理層能明確地指出公司中長期的發展方向,並付諸實行

8. 管理層必須要公平對待大股東與小股東,能平衡兩者衝突

9. 管理層能與政府及市民維持良好關係



六不選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946

1. 「無故集資」:筆者認為最嚴重的罪狀,即是在沒有明顯提出發展計劃之下集資,只是草草地說「作為減債及公司一般營運費用」之類的廢話。很多公司即使大把資金,也要求股東供股,或發新股給街外人攤薄股東權益。上市目的由幫股東搵錢,變成搵股東錢

2. 「頻頻改組」:有些集團擁有很多間上市公司,即使貴為長期恆生指數成份股的,也曾經將A 公司的業務淘空,塞給B公司導致負債纍纍。公司業務架構頻頻改變,即是在一開始經營時已沒有良好的規劃


3. 「又收又放」:將公司屬下業務分拆高價上市,過不多久低價私有化,表面上母公司可以透過這些交易獲利,實際上子公司的股東也是公司的股東,今日能夠損害子公司股東的利益,他朝也能損害母公司股東的利益


4. 「監控無力」:管理層無法控制下流子公司的業務運作,最近的例子是有公司投資證券業需要注資,幸而股市當旺獲得意外之財,但幸運是不會永遠伴隨的,他日也可以被這些非核心業務拖垮


5. 「博而不精」:公司經營多種不同業務,卻沒有協同效應,令到管理層不能專注主要業務方向,甚至令本業凋零。例如做地產的又去搞娛樂事業,結果兩樣都搞得不好


6. 「私以忘公」:大股東在上市公司與私人業務的利益分配失去平衡,除了以前提及的世家之外,最近有龍頭公司主席被人稱讚為「搾牛奶高手」,可惜上市公司的牛奶被搾掉之後,變成了私人投資業務。人人為己無可厚非,但作為街外人無謂為人作嫁衣裳




此兩文亦收錄在《投資啟動生活》一書中。


More about 投資啟動生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7

數字是第四步──揀股之道(2010/08/31) 脫苦海


http://www.talk-global.info/viewthread.php?tid=11718&page=1#pid127254

揀股票,第一步就係管理層,第二步係商業模式及市場結構,第三步才去講甚麼策略管理之類,到最後才是去計估值,點解d人硬係要本未倒置?

投資(包括買股票、買樓,或者做一盤生意),最重要的部份都係難以量化的。

舉個例子,你將投資的股票收窄到香港地產股,你只係計第四點,分分鐘就係買左麗新、華置、百利保,甚至永義。但你問我,只會睇12、16、83,連1同17都唔會睇。

咁你可能會話,上市公司數目一千間以上,行業是一百個以上,每行可能有5-10間公司,邊得閒睇得晒?

原則上你對某個行業好熟悉,才談得上去研究及投資,所以脫苦海就睇地產,市場先生同Cory就睇金融股,會計仔就製造業公司。

等我開個問題考考你:邊一隻服裝股最好? 答案就係永遠沒有答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8

體育用品股-2010年1H業績 - 數字要說話 clcheung

http://hk.myblog.yahoo.com/clcheung2010/article?mid=1854

先看訂單:

訂單按年增幅(%)

 

 

第一季

第二季

第三季

第四季

平均

# 1968

匹克體育

30

35

34

31

33

# 1361

361

30

30

23

31

29

# 1368

特步國際

22

20

23

25

23

# 3818

中國動向

16

22

22

23

21

# 2020

安踏體育

18

16

18

25

19

# 2331

李寧

12

15

20

20

17

結果1H業績是:

 

2020

2331

3818

1361

1968

1368

 

營業額 +%

23%

11%

15%

23%

33%

22%

 

1968 and 1368 可信,2020 講少左,其他是吹水,又或是未入賬??

 

再看數據:

RMB

2020

2331

3818

1361

1968

1368

 

營業額(M)

3,453

4,505

2,145

2,574

1,809

2,040

 

年內盈利(M)

760

593

786

558

347

373

 

每股盈利(HKD)

0.35

0.63

0.16

0.31

0.19

0.20

每股派息

0.20

0.25

0.09

0.10

0.07

0.10

派息率

57%

40%

60%

33%

37%

51%

 

每股淨現金(HKD)

1.84

1.32

1.31

1.38

1.18

1.28

 

 

 

 

 

 

 

 

市值(億)

386

273

236

136

120

130

 

股價(HKD)

15.86

23.3

4.23

6.72

5.52

6.09

息率

 

 

 

 

 

 

P/E

22.8

18.4

13.4

10.9

14.7

15.5

P/E (exclude cash)

20.2

17.3

9.2

8.7

11.5

12.3

Reference Price

11.54

24.25

5.39

5.55

4.92

5.16

Change

37.4%

-3.9%

-21.5%

21.1%

12.2%

18.0%

 

2020

2331

3818

1361

1968

1368

毛利率

44%

48%

63%

39%

38%

41%

經營盈利率

26%

18%

44%


新鸿基地产2010财年营业利润增12%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9/413643.html

据新浪网消息,新鸿基地产集团(SUHJY)20日晚间公布了2010财年全年财报。报告显示,新鸿基地产集团全年营业利润增长12%,主要是由于来自旗下办公楼和购物商厦的租金收入增长。

按市值计算的全球最大地产开发商新鸿基地产集团在20日向香港证交所提交的报告中称,在截至6月30日的这一财年,该集团不计入物业重估的净利润为 139亿港币(约合1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4亿港币(约合16亿美元)增长12%,但不及分析师此前预期。彭博社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17名分析 师平均预期新鸿基地产集团2010财年营业利润为141亿港币(约合18亿美元)。

新鸿基地产集团2010财年租金利润为83.1亿港币(约合1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2.7亿港币(约合9亿美元)增长14%,原因是“租赁需 求一直都在上升”。新鸿基地产集团2010财年来自于公寓销售的利润为66.2亿港币(约合8.5亿美元),主要来自于香港Yoho Midtown和Greenview以及新加坡Orchard Residence等楼盘项目。

据高力国际(Colliers International)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时间里,香港优质办公楼价格已经大幅增长了16%,原因是在经济复苏的形势下,金融机公司重新开始拓展业务。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BNP)驻香港的分析师Trevor Cheung在财报公布以前称,新鸿基地产集团的租赁产品组合“应该会降低利润波动性以及为公司提供承担更多风险的资本”。

今年截至目前为止,新鸿基地产集团股价已经上涨了5%,与恒生地产分类指数(Hang Seng Property Index)的同期涨幅持平。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今天的交易中,新鸿基地产集团股价上涨1.4%,报收于122.10港币(约合15.73美元)。

据中原地产代理有限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新鸿基地产集团在今年上半年总共售出了大约3200幢住房,总价值接近300亿港币(约合38.64亿美元),在香港各大房屋开发商中排名最高。同期,住房价格大幅上涨13%,主要由于抵押贷款利率创下历史最低水平。

新鸿基地产集团旗下房地产代理部门的执行董事Victor Lui称,该集团在本财年中计划出售价值260亿港币(约合33.49亿美元)的房产;在过去两个月时间里,该集团已经售出了价值80亿港币(约合10.30亿美元)的房产。



出幾多力,即係有幾多料──老細點睇「半斤六兩」(2010/09/26)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5844

之前講過半斤六兩的問題,現在是續篇:

利字當頭—望得遠做得近

人要發奮圖強、擁有卓越的表現, 必然需要一點原動力去加以推動,而無可否認,「錢」確是在工作的推動上佔據着重要的位置。但問題是,大部分未能成功的人,往往只計算眼前的利益,要先得到 回報,才願努力工 作。相反,成功者的想法卻是背道而馳,先努力工作,不計較回報,當贏得了口碑,金錢、尊重與成就也自然會隨之而來。

這樣的說話,或許你會感到莫名其妙,現在,我就跟你說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有一位好友,在某大集團工作逾十年,從見習生做起,直至現在當上集團內的總經理,從薪金平平開始,按年遞增。有天,老闆對他說:「我會調派你到一間新上市的公司做CEO,下星期二上班,現在你手頭上的工作,可交給你的副手去處理。」

此事距今已有兩個月,早前我們一起相約晚飯,在這獨自交談的機會下,我就問他:「你為何不向老闆詢問有關的細節、待遇與工作範疇?一個『哦』字,你竟然就披甲上陣,來到這間陌生的新公司。

請問你知不知道你的月薪是多少?你的職權如何?人事部有否跟你提及?你的老闆又有沒有與你商量過?」他面露自信的笑容對我說:「沒有!沒有!沒有!」

我呆了一呆,他續說:「我不擔心老闆會『搵我笨』,原因是過去這十年,我們之間已建立了絕對的信任,而且,我是從不會計較老闆給我多少回報的,只會做好自己的工作,因為相信我若能做出好的表現,老闆自然會論功行賞。

世上每個老闆都一樣,當他給你10元的薪水,自然會期望你做到15元的工作,可是現在有許多人,卻不明白這個道理。最愚蠢的是,老闆給你10元人工,就只交5蚊貨仔的那種人,他們還沾沾自喜,覺得自己賺了,『着數』了!
 


這些自以為聰明的人,偏偏不知道『你精老闆都唔笨』,總是『渣流攤』與偷工減料,遲早也會被人裁!另一種同樣自認精明,實質『戇居』的打工仔,在收取老闆10元薪水後,就只付出10元的工作,不多也不少,無拖也無欠。


如此一買一賣看似沒有問題,但當中卻全無感情可言,這種人在老闆的心目中,其實與前者的偷懶員工無異,老闆心裏會想:『這個人處處斤斤計較,差點要用磅來秤到足,我才不會給予你機會呢!否則他日你成了氣候,反轉豬肚就是屎,我豈不是更笨?』

而我,就是第三種 – 新界牛!老闆給我10元去工作,我不會只做到15元作回報給他,更是盡全力去幹,做到幾多得幾多,直至我能力到了頂點為止!我不相信老闆會虧待我,因為若 他待我不好的話,我還是可以『炒他魷』,到時絕對有『大把』行家與同業會向我伸出友誼之手,那時,我能索取的價錢定必會更高!」

職場有些人自以為很聰明,其實當上了大笨蛋也不知道。所以這個世界,每天也有人在打求職信與不斷轉工,原因是他們不明白職場求生之道就是要吃得 開,不怕蝕底,以及望得遠,做得近;所謂望得遠,不只是望遠兩天或兩、三個月,而是要看整個發展的長線,那才是職場內的成功必殺技!


黃毅力



黃生「枝筆」仍然是以打工仔的角度睇事,佢身為大老闆,當然知道老細應該係點睇。筆者換轉從老細的角度睇呢三個例:

1. 收10元人工,出5蚊貨仔──呢個員工原來只值$5,點解我會出$10請佢呢?買錯野,速速換左佢。

2. 收10元人工,出10元的工作──呢個員工值$10,咁無理由加人工比佢;同埋,有無D值$12可以用$10買黎代替呢?

3. 收10元,工作超出15元──呢個員工唔只值$10,公司有值$20的野,應該要交比佢做,出$18人工,可以炒左兩個共值$15的員工)

員 工在老細眼中,係factor of production的其中一種,佢地係唔會理會員工出盡全力與否,佢地見到$5功課,呢個人就只值$5,而應該用$4.5或以下黎請。所以初出來打工, 應該要出盡全力,現任老細同其他有眼見的人自會衡量,所以有d人係唔需要見工的,一轉工就轉左去供應商或者客戶度,因為老練的老細往往知道,幾精心設計的 招募測試,都不及親眼見。

作為打工仔,我們需要知道兩樣野:其一是你應該要盡力同時比人見(人地見唔到就盡力都無用);其二,既然良禽可以擇木而棲,今日出幾多糧唔係最重要,而是你有無本事嚮條街度搵到更好的工作同待遇。

讀書進修唔係唔好,但市面上太多學店,佢地可以比張沙紙你,但並不一定能增加你的工作能力及市場價值。例如所謂MBA,有幾多個老細,真係會因為呢三個字母而升值加人工?工作上有太多的秘密,係無得學的。

其實打工一如sell野,有心sell的當然就盡sell,不單要賣晒所有優點,而且要比盡量多人睇到,最好梗係有人爭喇!周大仙在發達指南有講:「16.5真正的終極資產:你本人」(P.2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