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最便宜米其林餐廳 傳奇大廚現身

2014-09-08  TCW  
 

 

一道不到新台幣四十元的點心,為什麼能摘下米其林一星?

走進港式點心店「添好運」的香港深水埗分店,裝潢簡易、座位幾乎沒有空隙;若不看店外的排隊人潮,似乎和一般小吃店沒有兩樣,但是,這裡卻創下兩個紀錄:全球最便宜、最快摘下星等的米其林餐廳。

論客單價(人均消費金額),同為米其林一星的鼎泰豐超過五百元,添好運則不到一半;但論營收,只有四十六個座位的添好運中環店,單店年營收超過新台幣一億元,坪效遠超座位數破百的鼎泰豐。

添好運靠平價餐點就能叫好又叫座,創辦人兼主廚麥桂培是關鍵推手。

出身廣東的廚師家庭,麥桂培不到十五歲便遷居至香港酒樓工作。靠認真與天分,一路在五星級飯店餐廳歷練;二○○九年,時任點心主廚的他,幫助四季酒店龍景軒成為史上第一家米其林三星中餐廳。

然而,攀上業界頂峰的他,也在當年做了讓人意外的決定:自行出外創業,而且做的是所有人都能負擔的平價點心。

嚴控成本:租金要低,人力成本省不得

結果,麥桂培首家店開業不到半年就拿下米其林一星;至台灣展店,顧客排隊時間甚至達四小時。「工法、味道、用料,都在水準之上,」當時添好運一摘星便慕名前去的美食評論家胡天蘭也留下好印象。

只是,添好運以街坊小吃的價格,卻能做到米其林品質,成本和利潤間如何取得平衡?

「我主要看三個數字:租金、人事、食材,租金壓得低,其他就能高,」麥桂培在接受本刊專訪時,首度公開添好運的獲利方程式:將租金壓到營收一○%以下,食材、人事則不超過三○%。

麥桂培說,靠過去飯店的經驗與人脈,他能將食材成本壓到業界水準,但因他對點心作工要求高,讓人事成本較同業多出一成。如焗皮叉燒包有十一道手續,馬來糕光發酵就要二十四小時、完成要一天半,是同業的兩倍。

再加上添好運主打當天製作、現點現蒸,不採中央廚房,每個步驟都必須耗上大量人力、時間成本。現在,添好運台北店配有三十名廚師,而同樣大小的港點餐廳約只需五位。

提高翻桌率:菜單簡化,三十分鐘翻一輪

因此,麥桂培對店面租金特別計較,一開始添好運地處偏僻,加上店內「零裝修、無服務」,也不設廁所,讓員工初期可以把全部心力都放在食物上,「大家是來吃東西,不是看東西的嘛!」即使現在餐廳知名度已高,他展店還是只看一百個座位以下的店面,因為超過一百「太大、太貴!」

如果租金是麥桂培節流的方法,要開源,則必須提高翻桌率,來解決客單價較低的問題,「關鍵是內場速度,」他說。

添好運餐點工序複雜,但已可將出餐速度壓縮到八分鐘內,每天翻桌率超過十次,「排隊時點菜,一坐下就上菜,一輪三十分鐘就能結束!」而速度背後,是簡化工夫。

「一面就能看完所有菜色,不要像其他家還寫到背後,要翻過來翻過去!」他拿起桌上的餐墊紙說。在台灣,添好運只提供二十五道餐點,在香港也控制在三十道以內,是同業的一半。

添好運不做炒菜、沒有燒臘,也盡量減少飯類主食,因為他認為,少樣大量,內場師傅的分工才能更細,如調味、包餡、蒸煮、油炸的每個步驟都能有專職人員負責,甚至光「腸粉負責人」就有兩人以上,「一個人只要專心做好一件事,不分心,就能快,也不容易出錯,」麥桂培解釋。

添好運在台灣的代理商、忕吉小吃執行長林晉頡觀察,添好運內場人員多,為留空間作業、走動,不會因碰撞浪費時間,總部連廚房檯面的長寬都要控管,「真的是拿尺來量,多一公分就要重做,我們拆了三、四次!」

主打招牌菜:備料易掌握,加快出菜速度

最後,主打招牌菜「四大天王」,則是減少食材耗損、加快製作速度的撒手鐧。雖然同業質疑此做法是集結毛利最高的商品供顧客選擇,但麥桂培否認:「初衷是認為這幾道,我有自信做得比別人好,所以希望顧客能先從這四道試起,」但後來因人人「必點」四大天王,內場根本不用等客人下單就直接製作,備料數量也更容易抓。

「有我的配方也沒辦法copy(模仿)我啦!」談到競爭,麥桂培自信的說:「全店都知道配方就放在微波爐上,誰都可以看,但食物、人事等配套營運模式,別人就沒辦法像我要求到這麼細。」麥桂培在不到六年,已摸索出經營之道,證明一名優秀的料理人,也能同樣是成功的企業經理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75

大眾點評戰略投資餐飲信息公司石川科技10%股份:由餐廳CRM系統下沈O2O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19/145884.html

i黑馬註:大眾點評將戰略入股石川科技,投資後在石川科技的持股比例將超過10%。石川科技團隊透露,這是公司自成立以來獲得的第二輪融資。石川科技將與大眾點評在商戶數據及商戶管理系統等方面展開合作。

根據協議,雙方將共同實現包括菜單在內的信息數據的打通,實現大眾點評的核銷、訂座、點菜、預訂、外賣、驗券、CRM等O2O閉環服務和石川科技相關軟件產品和管理系統的無縫連接。
 

\大眾點評方面表示:“石川科技與大眾點評的合作,將幫助餐飲商戶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傳統商戶互聯網能力。例如:大眾點評用戶在團購消費結賬時,商家可以直接在石川科技的系統里輸入大眾點評的團購券驗證碼,後臺將自動驗證並同步到系統的各項運營統計報表中;再如,用戶在使用大眾點評APP訂座時,可以實時查詢餐廳的座位是否可以預訂,實時完成預訂,不必再等待短信確認。”

大眾點評副總裁姜躍平表示,此次與石川科技的合作,使得大眾點評能更好的連接線上用戶與線下商家。用戶在線下的消費體驗會更好,商家的管理效率會更高,這不僅是大眾點評在開放戰略下又一個領域的涉足,也意味著大眾點評向本地生活O2O全平臺的目標更進了一步。

2014年,中國餐飲行業面臨轉型升級,餐飲企業進行互聯網轉型,尋求通過互聯網思維來拓展商業版圖。

此前,中國烹飪協會在《2014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報告》中透露,移動端將成為餐飲O2O的戰略性發展方向,發展也將由線上驅動轉變為線下驅動。如何協助傳統商戶迅速提升互聯網能力,對於餐飲ERP廠商和本地生活O2O平臺而言,意味著巨大的機遇。

有關石川科技

石川科技14年專註於餐飲信息化領域深耕,為餐飲企業提供完整的信息化管理解決方案。石川科技客戶群定位為中高端餐飲企業,客戶覆蓋全國,截至目前,覆蓋商戶總數已經突破2萬家。針對不同餐飲業態,石川科技提供從單門店日常營運到連鎖總部集團管控的系列管理軟件與信息平臺。

石川科技依托餐飲服務獨特流程創新信息化管理手段,為餐飲企業連鎖發展提供可複制管理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82

不單打獨鬥 貿易商與養殖戶合力淘金 不只外銷 鰻魚大王開餐廳拚內銷

 
2014-10-06  TWM

 

曾享有「鰻魚王國」美名的台灣,因養殖量萎縮而盛名不再,但吳明韋、阮旭揚兩位中生代,結合養殖與貿易的實力,再度撐起台灣鰻魚業的半邊天,一年活鰻出口量高達三千噸;現在,他們更開鰻魚料亭,希望讓台灣人愛上鰻魚的美味!

撰文‧鄧 寧

一本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皮書,讓台灣鰻魚外銷大王吳明韋驚覺,「只靠外銷日本是不行的!」由於IUCN在今年六月正式將鰻魚指定為瀕危物種,未來國際貿易恐怕將有所限制,吳明韋決定親自跳下來經營鰻魚餐廳,想藉此擴大國內鰻魚消費市場。

午夜零時,台北市林森北路上正常營業的餐廳都已拉下鐵門,吳明韋監督著新開幕的「浪漫鰻屋」店內清潔工作告一段落,不顧一天勞累,拿了鑰匙就發動轎車趕往桃園,在離機場約二十分鐘車程的工業道路旁,有他龐大鰻魚事業中重要的一環──活鰻出口包裝場。

活鰻出口第二代

北部魚市場都有他的貨

數量龐大的鰻魚,在池子裡無聲地快速游動,牠們前一晚就從雲林養殖場被運來桃園,「吊水」(加速水流迫使魚游動)數小時恢復活力後,包裝場的工人就依照鰻魚的大小、重量選別規格。

一般人肉眼根本分不出差異,但熟練的工人摸一下,就能將一尾五○○克、三三○克或二五○克的鰻魚分出等級,日本人最愛吃的就是一尾二五○克的鰻魚,業界術語是「4P」,一切兩半,正好是一份鰻魚飯的量。

「這一定要凌晨作業啦!選好以後把鰻魚冰昏,充氧裝袋再裝箱,五、六點送到機場,八點就坐飛機去日本了。」光是這天晚上,出貨鰻魚就有三.七噸,以一公斤八百元的產地價來算,價值近三百萬元,出口價還要加上包裝費、車資、空運費、檢驗費等,一公斤可達九百元;需求旺的時候,包裝場一周出貨三次以上,吳明韋一定會到場監督。

或許是因為凡事親力親為,今年才三十七歲的吳明韋,看起來已飽歷滄桑,國中畢業就出社會呷頭路,快遞業、屠宰業都待過,後來才回到父親的活鰻包裝場幫忙。在現場作業時他發現,有些鰻魚長得太大尾,已經不符合日本人要求的外銷規格,他就向盤商買下活鰻拿到北投、天母、士林一帶的菜市場叫賣,一尾只要一百元。

活鰻在現今的菜市場幾乎已經絕跡,但吳明韋自己的鰻魚事業就是從這裡起步。當時他才二十三歲,仗著年輕跑得勤快,他用一年的時間,就打下了新竹以北的鰻魚批發市場,至今講起來仍如數家珍:「從新竹南寮漁港到桃園魚市、三重魚市、中央魚市場、基隆魚市場,北部幾乎都是我放的鰻魚啦!做到我都長骨刺。」但台灣的鰻魚消費人口比起日本,畢竟是小巫見大巫,台灣區鰻魚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蔡秋棠指出,台灣鰻魚養殖已有五十年歷史,最高峰曾同時有三千多戶從事鰻魚養殖,現在約有一千來戶;但鰻魚內銷僅約五%左右,其他九五%全部外銷到日本。

不甘心只做內銷批發的小生意,吳明韋希望能打入更大的外銷市場,但當時在市面上買賣鰻魚的都是五、六十歲的老江湖,吳明韋一介小卒要出頭成為大盤商兼貿易商,實在不容易,直到他遇見鰻魚養殖圈內赫赫有名的屏東林邊阮家之子阮旭揚,他們倆一位貿易起家,一位養殖起家,兩位台灣鰻魚業的中堅世代攜手合作,從鰻苗收購與培育、初鰻與成鰻養殖到活鰻出口外銷,逐漸發展成一條龍的生意模式,這才撐起半邊天。

養鰻世家之子

鰻魚堆中長大還留日

吳明韋的公司叫「永顧」,阮旭揚的公司叫「旭日昇」,兩人加起來就是全台灣最大的鰻苗收購商,當台灣捕撈量不足時,就向中國、日本收鰻苗;兩家公司共有七個養殖場,分布在屏東、雲林、嘉義,合計成鰻養殖量約有二百萬尾,目前是台灣第二大;若論外銷數量,位於桃園的包裝場一年可出口二千至三千噸鰻魚,已經是台灣第一大,市占率達到七成,稱兩人為新一代的鰻魚大王也不為過。

阮家在四十餘年前就投入鰻魚養殖事業,一家都靠養鰻為生,在屏東有三、四甲地當養殖場,光在今年就養了七、八百萬條初鰻,大部分賣給其他養殖業者。「鰻魚業的景氣循環五到六年一次,每次都會淘汰一批人,能留下來的都是信用好的業者,不只台灣,中國、日本也都是這樣。」從小在鰻魚池邊「摸魚」長大的阮旭揚說。

光是看鰻魚的外皮顏色深淺,阮旭揚就能判斷這批鰻是在屏東、雲林還是嘉義養殖;大學時他更直接赴日到東京國際大學讀經營管理,「語言要通、要懂日本人的文化,才能跟他們做生意嘛!」因為深諳養殖要領,懂鰻魚又懂日文,阮、吳兩人在十年前經生意往來認識後一拍即合,成為緊密的生意夥伴,「兩家合作,調節魚量才方便,規模越小越難做。」但這樣的合作模式卻是鰻魚業界裡的異數,老一輩的鰻商習慣殺得你死我活,地盤劃分清清楚楚,極少攜手合作,身為「老一輩」的蔡秋棠看著阮、吳兩人突圍殺出,也是十分讚許:「我們那代比較保守,不像新生代敢衝,之前鰻苗量太少、太貴,保守的人不敢養,他們敢買敢養,自然就變成新生代最突出的業者。」台北的老字號鰻魚飯店「濱松屋」更已向吳明韋進貨長達十年,會計張小姐說:「阿韋做事阿莎力,鰻魚貨源也比別家穩定,品質又好,我們有八成都是用他的鰻魚。」甚至連價格較實惠的肥前屋,也因為這兩年鰻魚奇缺無比,而開始向吳明韋叫貨。

合開鰻魚料理店

聯合名店做大市場

兩人攜手鰻魚事業逾十年,數億元的身家都押在滑不溜丟的鰻魚上面,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紅皮書,卻有可能讓未來鰻魚國際貿易受限。

阮旭揚嘆道,台灣雖然是世界鰻魚的主要產地之一,但仰賴出口外銷的結果,就是價格完全任人宰制,價格好時利潤不錯,差的時候往往會賠得血本無歸,「日本、韓國都是百分之百內銷,價格相對穩定;中國約有三○%內銷,日本人不要還有國內需求支撐,結果同樣的鰻魚賣到日本,價錢就硬是能比台灣好!」長達十年,中國的鰻魚外銷價都比台灣高,一公斤能多賣二百日圓,形成「內銷能力越好,外銷價格越高」,但對內銷比率僅有五%的台灣鰻商來說,就失去了對出口國日本的議價能力。

為了能讓鰻魚養殖戶更安心地投入產業,吳明韋和阮旭揚決定將「一條龍」延伸到鰻魚產業的最後一段,也就是直接開鰻魚料理店。

首店「浪漫鰻屋」於八月底開幕,還找來資深媒體人蔡玉真當行銷總監;蔡玉真獻策的第一招就是舉辦鰻魚祭,集合肥前屋、京都屋、濱松屋、劍持屋、大東屋等名店,一起將鰻魚消費市場做大,「擴大內需」支持本土產業,長遠目標希望能將內銷比率提升至三○%。

「我們要拿回鰻魚的主導權!」走出活鰻包裝場,天空已微微發亮,監督鰻魚送到機場後,吳明韋還要回台北準備開店,阮旭揚則從屏東北上會見日本客戶,兩人的鰻魚王國,還有得拚。

吳明韋

出生:1977年

現職:永顧國際董事長

經歷:快遞業、屠宰業

學歷:國中畢業

永顧資本額:2000萬元

阮旭揚

出生:1969年

現職:旭日昇貿易董事長

經歷:鰻魚養殖

學歷:東京國際大學經營學科旭日昇資本額:2000萬元

鰻魚大王的

創意煉金術

1. 兩強合作

聯手穩定貨源供應日本,穩坐鰻魚外銷7成市占率。

2.一條龍模式

從鰻苗收購、成鰻養殖到活鰻出口全包。

3.自開餐廳

今年開設鰻魚料理店,供應自家活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61

【乾貨】富臨集團:香港全服務式連鎖餐廳,估值有一定提升空間 首募錢厚-Tcoins

來源: http://xueqiu.com/8301293543/32820750

$富臨集團$ 本月4日起開始招股,小T姐特為大家梳理了富臨集團的核心關註點及主要情況,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定幫助。


1. 核心關註點

1.1 公司外延式擴張來源於新開門店提速。

公司最近三個財年分別新開餐館3家、8家、12家,預計未來三個財年分別新開餐館13家、14家、14家,新開餐館提速將為公司帶來成長動力。公司計劃進軍大陸市場以拓展業務。新增41家餐館中有6家位於大陸,此外公司可能收購控股股東控股的位於廣東的五家餐館,以擴大對大陸市場的布局。

1.2 受客流下滑影響,公司同店銷售表現不佳。

公司近兩年同店銷售下滑,2014年第二季度恢複0.88%的小幅增長,主要原因在於客流下滑。分品牌來看,“富臨”系列客流下滑幅度較大,同店銷售表現也較差。未來香港經濟增速放緩、香港市場客流量增速下滑,可能對公司經營帶來一定風險。

1.3 公司面臨人工成本上漲和租金成本上漲壓力,食材成本控制較好。

香港人工成本和租金成本上漲,公司近三年人工成本占收入的比重從29%提高到32%,租金成本占收入的比重從12%提高到15%。未來公司擴張可能會使成本進一步增加。

得益於公司的中央廚房模式,目前43%的食材由中央廚房加工,食材成本控制較好,食材成本占收入的比重從37%下降到32%。

1.4 公司經營較穩健,未來關註分紅政策。

與快餐類餐飲公司相比,公司的擴張速度相對謹慎,屬於穩健經營的模式,未來可能通過分紅提供較好的投資回報。分紅政策是未來值得關註的。

1.5 公司估值

公司招股價預計為1.26元到1.66元,對應市盈率為8到11倍。可比公司稻香控股的市盈率為15.9倍,公司的估值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2. 風險

2.1 公司可能面臨食品安全的風險。

2014年9月的“地溝油”事件中,公司38家“富臨”系列餐館供應的兩款點心涉嫌采用了臺灣生產商供應的不合規豬油。公司反應較迅速:於9月4日銷毀以該等豬油產品制成的兩款點心,尚未動用的豬油產品退還分銷商,並且改用原產地為荷蘭的另一品牌豬油產品。

本次事件對公司影響不大。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在排查中沒有證實公司曾使用的豬油產品受到汙染,也暫時沒有發出吊銷或撤銷重要牌照的函件和通知;公司也沒有收到顧客的投訴。但公司未來仍可能面臨食品安全的風險。

2.2 公司可能面臨類似占中等不可預知事件的影響。

香港近日爆發的占中事件,導致香港交通癱瘓,對香港市場的客流量產生負面影響。未來類似的不可預知事件,可能對公司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3. 公司介紹

富臨集團是一家香港市場的全服務式餐飲連鎖企業,現有店鋪55家。

公司采取多品牌運作的經營模式。目前公司旗下有三大品牌:“富臨”系列、“陶源”系列以及“富臨概念”系列。其中,“富臨”系列和“富臨概念”系列定位於大眾化餐飲,“陶源”系列定位於高端餐飲。

圖示:公司采用多品牌運作的模式



4. 主營業務

公司近三個財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7.24億港元、1885億港元和22.26億港元,同比增速分別為9%和18%,增長主要來源於餐館數量的增長。


圖示:公司的餐館數量從34家增長到55家

分業務來看,公司收入主要來源於餐館業務和食品銷售業務,餐館業務貢獻收入超過95%。





圖示:餐館業務貢獻收入超過95%

公司餐館業務采取多品牌運營的模式,“富臨”系列貢獻的收入占餐館收入的80%以上。


圖示:“富臨”系列貢獻的收入占餐館收入的80%以上

受客流下滑影響,公司近兩年同店銷售下滑,2014年第二季度恢複0.88%的小幅增長。



圖示:公司客流下滑且幅度增大

分品牌來看,“富臨”系列客流下滑幅度較大,同店銷售表現也較差。未來香港經濟增速放緩、香港市場客流量增速下滑,可能對公司經營帶來一定風險。



圖示:“富臨”系列客流下滑幅度加大

“富臨概念”系列餐館是2012財年開始新運作的子品牌,是公司未來業務的重點。



圖示:“富臨概念”系列於2013年新增6家

“富臨概念”系列餐館運營績效良好且單店投入較低。“富臨概念”系列餐館2014年第二季度貢獻的收入超過其於2013財年全年貢獻的收入,2014年第二季度的翻桌率達到6.05。“富臨概念”系列餐館的單店投入約350萬港元,相較另外兩個品牌較低,預計能帶來更好的投資回報。




圖示:“富臨概念”系列餐館單店投入較低

5. 盈利能力

公司近三年的凈利率分別為5.6%、7.9%和7.5%。成本控制是維持盈利能力的重要保證。


圖示:公司2012年財年凈利率提升至7.9%

公司主要成本包括食物成本、人工成本和租金成本。

從2011年財年到2014年第二季度,公司食物成本占收入的比重從37%下降到32%。


圖示:公司食物成本占收入的比重從37%下降到32%

大規模采用中央廚房進行食材預制是公司食材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公司大規模的中央廚房與物流中心於2012年4月投入營運,當年食材成本占收入的比重從37%下降到30%。目前公司約43%的半加工或加工食材由中央廚房預制。未來公司將持續提高於中央廚房預制食材的比例,以進一步增強成本控制能力。

公司預計中央廚房與物流中心可以支持10-20家新增香港餐館。

從2011年財年到2014年第二季度,公司人工成本占收入的比重從29%提高到32%。


圖示:公司人工成本占收入的比重從29%提高到32%

平均工資上漲是公司人工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近兩年公司平均工資分別增加9%和17%。


圖示:平均工資上漲9%和17%

公司員工數量增長相比餐館數量增長較緩和。由於公司近年新增餐館以門面面積較小的“富臨概念”系列為主,平均每家餐館的員工數有下降趨勢。


圖示:“富臨概念”系列單店面積較小

未來公司計劃通過三種方式來降低人工成本:一是進一步將食物預制流程整合至中央廚房與物流中心,減少對餐館員工的依賴;二是在餐館內安裝智能卡閱讀器,通過自助結賬來降低對餐館員工的依賴;三是通過內部培訓廚師以降低外聘廚師的高成本。

從2011年財年到2014年第二季度,公司租金成本占收入的比重從12%提高到15%。


圖示:公司租金成本占占收入的比重從12%提高到15%

公司租金包括餐館租金、辦公樓租金和中央廚房租金,餐館租金占比近80%。


圖示:公司餐館租金占比近80%

公司餐館有兩類租金安排:固定租金和或有租金,采取或有租金的門店需要與物業進行銷售額的分成。近80%的門店采取固定租金安排,產生近75%的租金收入。


圖示:固定租金產生近75%的租金收入


圖示:近80%的門店采取固定租金安排

公司租約一般為3到6年,租期的前三到六個月爭取實行免租,以便進行場地裝修。

6. 未來發展戰略

公司計劃未來在香港和大陸持續新開門店,同時配合中央廚房、物流中心、辦公樓的裝修以及後臺信息系統的升級,以支撐公司門店的運作。

公司計劃未來三個財年資本開支分別為1.45億港元、1.48億港元和1.45億港元。

圖示:公司預計未來開支

(1)香港開設新店

公司計劃未來加快在香港開店速度,未來三年分別開店11家、12家、12家,以“富臨”系列和“富臨概念”系列為重心。其中,計劃於2014財年完成的門店數中,已完成4家,包括2家“富臨”系列和2家“富臨概念”系列。

圖示:公司預計未來三年分別開店11家、12家、12家

公司營運期間有18家新開店,17家達到收支平衡,2家達到投資回報點。新餐館平均約四個月實現收支平衡;平均13個月收回投資回報。

(2)在大陸新開門店

公司目前在大陸沒有業務,預計未來三年每年在大陸開設兩家門店,優先選擇珠三角地區的一、二線城市。

新開店定位與“富臨”系列類似,以大眾消費者為目標客戶群,人均消費80元人民幣,店鋪面積約1800平方米到2000平方米。

(3)中央廚房和物流中心的裝修和升級

公司計劃為現有的中央廚房購買設備和聘請新員工,暫時不計劃在大陸開設新的中央廚房。預期在中國餐館網絡規模成熟、可帶來規模經濟效益時,開設首家中央物流中心。

(4)收購或組成策略聯盟

公司未來可能收購其他品牌、餐館,或與其他品牌、餐館組成策略聯盟。

公司有可能收購控股股東控股的位於廣東省的五家“陶源”品牌。根據公司與陶源酒家簽訂的選擇權契約,陶源酒家將於每年1月31日向公司發出年度要約,授予公司收購陶源酒家股權的獨家選擇權。公司可以根據陶源酒家上一個財年度的業務表現以決定是否收購。

這五家“陶源”品牌定位中高端,人均消費300元,平均店鋪面積達到6000平方米。未來收購有助於公司拓展大陸市場的業務。

$恒生指數$ 
@非新不炒 @方舟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209

賠錢的小餐廳起死回生,年盈利百萬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2/147665.html

一個小夥子用5萬元,在廣州的一個工業區的城中村里開了一家小餐館,實現了年入百萬的成功。而在之前,此店曾有三次不同老板的進駐開張,每次開業都在短時間出現虧損而以失敗告終。小夥子倒底用什麽法寶開活了這家餐館?他開的是一家什麽樣的餐館?有什麽樣的經營高招?成功的秘訣呢?
\案例背景:三開三敗

廣州白雲區是個以工業為主的城市地區,在某工業區路旁邊有一個占地面積100平方的小店。這個小店,原本是一個小型倉庫,後改為門面出租。這個店的東南向全是工業區,西北是一條大馬路,對面一條街條是汽配市場和建材裝飾材料市場,每天都有大量的客人在這市場批發商品,這條街上同時也滋生了大大小小十多家餐館,主要是湘菜館、客家菜館、粵菜館。市場背後就是靠近老飛機場。餐館的正面空間較大,可以停幾臺汽車。周圍居住人數大約是10萬人。從客觀環境上看,餐館的地理位置與市場隔一條馬路,稍遠了一點,但有空間停車,而其它的餐館的停車多是停在人行道上。

背後全是工業區,里面有著大約上萬的打工仔。

就這樣一個小店,自改為門面後,分別有三個老板前來開店,但均以失敗告終。

第一個開的是四川菜館,門面裝修得很漂亮,大大的紅燈籠高高掛,也很打眼,餐位設了八桌,共100個餐位。廚師2個,配料2人,采購1人,收銀1人,老板兼會計和出納。以純四川菜為主,價位在中等偏上。主要是針對對面的批發市場,希望能從斜對面的市場搶些客戶過來。開張前幾天,捧場的人很多,很熱鬧,的的確確有市場的客戶開車過去就餐的。但是,過陣日子,捧場的人一起,生意就立馬淡了下來。第一個月營業業額30000元,而用在請客方面差不多說支出了一半,加上房租、人員工資等,實現凈虧損5萬多元,這還不算開店的裝修投入。第二個月,虧損更重,營業額僅10000多元。第三個月,該餐館老板打出了轉讓啟事。

第二個開潮州菜的老板來了,也是轟轟烈烈開張,最後慘淡收場。價位比四菜還要高。最高紀錄是連接10天實現零收入,沒有一個客人上門。為彌補收入,倒是推出的燒生壕生意倒是不錯,因只收2元一個,時不時有打工仔過來購買消費。但沒有堅持多久,2個月後也貼出了轉讓啟事。

第三個開的是湘菜館。這條街上還有個全國出名的湘菜館韶山沖,所以,這個店的菜價檔位均要低於前二個,屬於中等偏下的價位。其主要目標仍是斜對面的批發市場。因為價較低,所以,後面工業區的一些打工仔請客時不在工業區的小排檔,也有些到這店里來。並且,還發動員工到批發市場散發宣傳單,推出了天天特價的服務,以及外賣快餐的服務。此舉的確從批發市場拉來了一些客戶,並吸引了一些收入較好的打工仔到這里請客吃飯。但是,看似顧客盈門,月底一算帳,還是虧,連接三月,沒有贏利,第4月,同樣貼出了旺鋪轉讓啟事。

六招致勝

小劉,湖南瀏陽人,就是這個工業區的一家服裝廠做畫版師,一個月有著4000多的收入,18歲南下在廣東打工不下10年,積蓄了8多萬資金,早就有著創業的念頭。第一個四川菜館,他女朋友生日,特地在這里請客,第二個潮州菜館,他在這里買過燒壕。第三個湘菜館,倒是常客。隔三差五邀請好朋友聚餐。並向店老板提出了好多建議,可惜沒有采納。眼下,這家餐館又要轉讓,小劉女朋友又因上班時間“工作態度”的原因,剛剛被工廠開除。

小劉的家鄉蒸菜,在當地都享有盛名。小劉一直想在廣州開個這樣的蒸菜館。這樣好了,機會來了。他一方面與湘菜館老板談判,一方面與家鄉父母取得聯系,要請一個會做蒸菜的並且信得過的人來廣州。

經過半個多月的談判,因為都是老鄉,小劉以極為優惠僅僅3萬元的價格就打了下來。空調、消毒器、桌椅板凳等所有餐館用品不動,並且保留二個經驗豐富的服務小姐。

因為什麽都是現成的,只有廚師是新來的,是小劉的遠房親戚,長沙廚師學校畢業,有著二年的蒸菜生意經驗。在只有2名服務員,1名配料,1名收銀(女朋友),再加上自己啥都做的情況下,經過二天的籌劃就開張了。第一個月就實現了贏利,第二個月就收回了投資成本,從第三個月開始,以每月數萬以上的純收入進帳。一年下來,賺足百萬。

小劉主要用了六招,使生意火爆起來:

第一招:找準市場定位,細分菜種。

以特色小炒+特色蒸菜+工業區大食堂快餐店的定位作為突破點。與工業區旁邊的一條食街形成差異化。從消費群體來看,他鎖定了以工業區的打工仔為對象。在菜種上,以湘菜蒸菜為主,肉菜類,一盤蒸菜只賣3元,青菜類只賣1元,而飯以也小盒裝,以蒸後的形式,每盒售1元。這樣算來,吃一個盒飯,可自由搭配,最低只要2元(一個素菜一盒飯)。同時,為適應請客需求,也推出了湘菜系列菜種,可作為補充。另外,還針對對面的批發市場,推出了10元商務套餐的外賣服務。

第二招:多渠道多方法推廣。

小劉印一二種宣傳單,針對工業區的打工仔,則以“最低2元一個盒飯吃好”為口號,在工業區發放。針對批發市場,則以“商務套餐”為主打,每家每戶商鋪發放。而在工業區里面的宣傳,劉利用熟門熟道的關系,只是請管理處幾個人吃了一餐飯的代價,便在幾條主要街道拉起了餐館開張酬賓的廣告橫幅,另外還在店門口的大空地上,建了兩個大棚,以備臨時用餐之需。

第三招:統一識別形象。

小店開張,生意即忙不過來,自第二個月起,小劉增加了4名服務員,為了區別服務員,提升小店的形象,小劉覺得有必要統一形象,便訂制了10套工作服裝。名片、店牌也重新請人設計。

第四招:根據需求增加服務品類。

時值夏天,夜宵市場火爆,小劉發現,工業區的工仔由於白天上班累,晚上大多喜歡喝啤酒吃宵夜,吃燒烤。所以,又增加了燒烤和夜宵服務。

第五招:花樣促銷,拉動收入。

為推進銷售,從第三個月開始,小劉又特地想出了點子:一是針對經常來吃飯的工仔,推出200元包月制(中\晚餐)。此舉一推出,即受到工仔無比歡迎,吸引了100多個包月,此舉以人平純利每月100元計算,則贏利2萬元;二是與自己原來的工廠聯系,成為工廠定點食堂。工廠有200多名員工,作為公司集體定餐推出,每人每月300元(回扣50元人),僅此一限,每月固定收入為5萬元。三是針對批發市場的客人,小劉只鎖定常駐客戶,挨家挨戶發宣傳單和訂餐名片,當天就訂餐電話不停,忙不過來。平均每餐送餐達300個。每月僅送給批發市場的就有6000多個商務套餐。此項每月銷售達6萬多元。加上平常的小炒業務,每月的銷售額平均達20萬元。餐館 的利潤一般都是以100%的來計算的。小劉的純利,我們以60%來計算,則每個月就有10萬以上!!一年下來,則實現了一百萬的純收入!!

第六招:誠信經營,永不欺客,加強管理和服務。

此為小劉的開店宗旨。無論任何時候,小劉要求員工不得偷工減料,不得欺瞞顧客,不得無端拖延時間送餐。還要女朋友從有關酒店的書上抄了一些理念性的東東,作為企業文化張貼在店內。比如“十要十不要”“十分鐘送餐”“文明待客”等等規定。讓客人覺得這個店子很真誠和溫曖。另外,就是加強管理和服務,各司其職,分工到位,比如,為解決客多就餐難的問題,特地成立送餐組,規定,凡集體就餐的,必須以送餐形式在客人指定時間內完成。

現在,經過一年的時間發展,小劉的“XXX菜館”已發展至擁有固定員工20多名(其中廚師和服務員對半),送餐員工20多名,在一年時間賺了100多萬。

點評:

四個不同的老板,四種不同的開店方法。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前三個老板的主要市場鎖定就是以斜對面的批發市場為目標。而最後一個則是以背後的工業區為目標。前三家的致命錯誤就是定位的錯誤,沒有考慮到消費者消費上的便利:想想看,要不就開著車子,轉個大彎才能過來就餐,要不,就下車,橫過馬路來就餐。有什麽能吸引他們這樣做呢?他們在身邊就已有了七八個可以選擇的酒店了。價錢的便宜,這不是請客者要過來的理由,相反會增加客戶對此舉產生的反感,當然是特色菜就是另一回事了。但是,從三家酒店看來,都沒有特色服務。所以,導致了必然以失敗結束的結果。第三家老板,因價位拉低,以工仔為對象的客人人氣增長,此時若適應市場,改變策略,應不難解決贏利問題,可惜老板死守對面的批發市場不放,沒有註意到背後的一個大市場存在。

第四個老板小劉,不同之處就是鎖定了背後工業區上萬的打工仔的大市場。並且,以蒸菜作為不同的特色菜種,以此差異化營銷為突破,取得了成功。另外,在營銷模式上,追求新方式,如根據工業區廠家沒有食堂的特殊因素,將自己的餐館定位工業區大食堂,推出小炒服務、包月服務,工廠集體定點食堂服務,商務套餐服務。在推廣上,也與第三個有區別,根據不同對象而用不同訴求,並且,不在路上發傳單的形式,而是進入市場,以挨家挨戶的形式發放,增加了針對性,提高了有效比。在服務模式上,通過客人分流模式完成。如外賣送餐,集體送餐等,從而使餐館保置一定有空位率,以提供更高利潤的小炒服務。

準確的市場定位,差異化的菜種搭配,多渠道多形式的推廣模式,誠信的服務和強化的管理這應當是小劉老板成功的主要“四大法寶”。(作者:楊華斌)


牛排館不願公開的真相:碎肉黏出丁骨、菲力 餐廳未標示重組肉 專家也被騙

2014-11-10  TWM  
 

 

國內最大牛肉供應商樹森使用頂新黑心油,引爆食安案外案,民眾驚覺市面上充斥未標示的重組肉,甚至連中高價的丁骨、菲力牛排都可能是碎肉黏拼而成。十年前媒體即踢爆重組肉問題,相關單位仍未要求餐廳強制標示,顯有怠惰嫌疑。

撰文‧何欣潔

頂新黑心油風波延燒,國內最大平價牛肉供應商樹森公司,因為使用頂新飼料牛油製作重組牛肉,而使「重組牛肉」又再成為輿論焦點。不願具名的牛肉業者向《今周刊》透露:「現在重組技術非常好,不但火鍋店圓滾滾肉片,都是由重組肉的『肉柱』薄切而成,牛排店裡的沙朗、菲力、丁骨、超大塊的厚切牛排,統統都可以幫你重組出來!」早在十年前,媒體便已踢爆,許多看來肉塊完整、豐厚多汁的牛排,其實都是由零碎肉塊黏著加工而成,但多年來狀況不但未改善,也很少看到業者依法標示,「衛福部全都知道,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業者說。

關於重組肉的說法,坊間有各式各樣的解釋,研究牛肉二十餘年的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陳明汝表示,重組肉的正確定義,是利用廉價的小蘇打或磷酸鹽為原料,再加上食鹽,抽出肉品中的鹽溶性蛋白,並輔以快速攪拌、加熱,最後裝入塑膠袋,進行擠壓、冷凍塑形,就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餚」;若遇重組肉品口感不佳、肉味流失,業者會再另外添加嫩精、肉粉來掩飾,對人體的傷害難以評估。

可別以為吃到重組牛肉,是逛夜市、吃平價牛排才會遇到的風險,業者透露,有同業早已替餐廳「重組」丁骨牛排多年。陳明汝也證實,確實有聽說過類似作法,「因為丁骨價格較高,所以把原塊丁骨兩邊的肉切下,分別當作沙朗、菲力賣出去,餘下的丁骨架,再以口感較佳的高蛋白黏上重組肉,技術上是可以的。」有「配方」!

高價肉、肉片都能黏出來

業者拿出一張密密麻麻的「配方」,上面寫滿肉品代號重組手法,除了丁骨可以巧奪天工地「黏」出來,台灣消費者愛點的沙朗、菲力也可以碎肉合成。價格略高、富含油脂的牛小排,可用背肩肉當原料,黏合上脂肪,再加上化學嫩精,就能製造出誘人口感。

涮涮鍋的肉片更堪稱是「動物聯合國」,業者用豬臉頰肉、碎肉合成羊肉片、牛肉片,端上餐桌。若基於宗教信仰或台灣農村文化而不吃牛、豬肉的消費者,恐怕都早已在不知不覺中犯戒。因祖母過世,而發願終身不吃牛肉的王小姐痛斥,業者這種行為,就算沒有觸犯食品安全法規,「也很缺德!」至於近年由中部平價牛排店開始竄紅的「巨無霸厚切牛排」,則是以梅花肉斷筋,再加上滾筒壓薄處理,「譬如某些雞排店,會將雞肉壓到極薄,創造出超大雞排的視覺效果,巨無霸牛排也是如此,可能還會將兩塊壓薄牛排黏接在一起,讓肉排體積看來更大。」陳明汝表示,業者出示的這張配方,在肉品加工技術上都可行。不知情的消費者,還以為吃到的是原汁原味的大塊牛排,殊不知只是以假亂真的重組肉品。

沒標示!

衛福部未嚴格稽查

面對重組肉亂象,衛福部認定,只要業者依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二十二條規定,使用合法添加,並詳實標示完整包裝食品中所含各項原料,重組肉品並不違法。

但這樣的說法,卻有一個巨大的漏洞。以近來被查獲的樹森重組肉案例而言,即便作為中盤商的樹森在包裝上有標示相關食品添加物,也如實標示重組肉字樣,但下游五百餘家向樹森進貨的餐廳業者,在將重組肉做成餐點時,食藥署卻未落實稽查、強制要求餐廳業者再次標示,等於變相剝奪消費者知的權利,也讓消費者暴露在食品風險之中。

針對此一漏洞,食藥署食品組組長潘志寬表示,現行《食管法》二十八條本有規定:「食品標示、宣傳或廣告,不得有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之情形。」已足以處理組合肉相關問題,不會再另訂法規來規範組合肉標示方法。未來各縣市衛生局稽查時,若發現業者有未誠實標示組合肉之情形,即可依法開罰。

但在連番的食安風暴中,眾所周知各地衛生局有基層稽查人力不足、經費短絀問題,是否有能力再應付組合肉稽查工作,令人憂心。

重組肉風險一:

半生不熟易有細菌感染

陳明汝指出,重組肉製作過程中,由於將肉品拆解重組,會導致受汙染表面積增加,大幅提高細菌汙染的風險。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醫師顏宗海也憂心,市面上重組肉標示不清,「如果老年人或是抵抗力較弱的人,吃下未經煮熟的重組牛肉,恐引發急性腸胃炎,甚至是敗血症。」兩位專家都建議,店家若以重組肉作為食材,務必煮至全熟再送給消費者食用,「絕對不該再問客人到底要吃幾分熟。」消費者在涮涮鍋店看到圓柱形切片、油花分布不自然的重組肉片,也該在鍋中煮到全熟再吃,不可再享受「涮」一下即半生熟入口的快感。

重組肉風險二:

添加物不明,增加腎臟負擔除了細菌感染風險,顏宗海也提醒,重組肉大量使用磷酸鹽黏著細碎肉片,消費者若過量食用,可能會造成心血管疾病、血管鈣化。同時擔任腎臟科醫師的顏宗海更強調:「洗腎病人不能吃到重組的牛肉,過量攝取磷酸鹽,會導致身體中的磷無法正常代謝!」除了使用磷酸鹽、嫩精等傷害身體的添加物,重組肉多半使用廉價肉品作為素材,也可能提高消費者吃到不明毒物的風險。

賣毒肉!

樹森屢被查獲賣問題美牛

經營平價牛肉起家的樹森,除了供應數量驚人的重組肉品給全台餐廳,也在二○一一年、一三年多次被海關查獲,進口含有劇毒瘦肉精「齊帕特羅」的美國牛肉。若有未被海關攔截的廉價瘦肉精美牛流入市面,成為重組肉的原料,後果不堪設想。業者分析,「像樹森這樣的進口商,應該都知道美國哪一家牧場有用瘦肉精,理論上應該要避開、不再採購,但為了價格便宜,還是會去買。」對於外界批評,樹森公司皆不予回應。

政府未推動強制標示,消費者人心惶惶,市面上流傳各種辨別重組肉的撇步。陳明汝表示,用肉眼仔細分辨,重組肉的紋路方向不同、看得出黏接斷面,「退冰後,如果用力拉扯,就可以用手撕開。正常的肉排纖維組織完整,用力拉扯是不會斷裂的。」平價火鍋店中形狀渾圓、油花分布不自然的肉片,也有很大的機率應該是重組肉,「若筷子一夾,整條肉都整齊地從同一個斷面裂開,也是有可能。」但這些辨別的方法,都只是無力而消極的自救。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感嘆,她時常教導消費者如何分辨假食物,「只有重組肉,連我都被騙!」許惠玉指出,重組牛肉不但有健康風險,更涉及以低價食材牟取暴利,「別以為進貴的餐廳、點貴的牛肉,就代表沒有問題!」陳明汝也再三強調,所有辨識方法都未必能夠百分之百揪出重組肉,最關鍵的工作,仍是政府必須盡速推動「重組肉強制標示」。

許惠玉指出,衛福部曾在○四年訂定重組肉處理原則,但卻未落實執行,後因政府組織改造、法規修改等種種原因,相關處理原則更早已失效。目前衛福部欲落實強制標示,亟須立即修改相關規定,以保障消費者的食安權利。

重組肉手法大揭密!

品名 作法

合成肉捲

(火鍋用牛或羊肉) 碎肉+豬臉頰肉大丁骨 丁骨+次級肉+高蛋白標準牛小排 背肩肉+脂肪+嫩精合成沙朗、菲力 碎肉合成帶骨紐西蘭小排 帶骨肉+次級肉大塊牛排 梅花肉斷筋+粉末+滾筒壓薄處理

嫩肩肉 次級肉去筋膜

資料來源:業者提供 整理:何欣潔

 

黃瓊瑩48歲「早退」 玩出營收破億新事業 財務長甩開數字 變蔬食餐廳女大亨

2014-12-29 TWM 黃瓊瑩前一陣子才從紐約飛回來,她退休後創辦的蔬食餐廳寬心園受觀光局、僑委會之邀,到紐約中央車站舉辦台灣美食的推廣活動。寬心園是黃瓊瑩退休後,投入十年心血的「寶貝」,目前有十五家分店,還在繼續展店;此外,還有五家EASY HOUSE美式蔬食餐廳。面對不斷擴張的版圖,黃瓊瑩笑言,「退休後的人生比以前更充實忙碌。」退休前的黃瓊瑩是台中一家專營鞋業進出口公司的財務長,並兼任公司轉投資的連鎖鞋店「老P的收藏」總經理。深獲老闆倚重的她,在公司一待二十七年,二○○三年提出退休時,老闆大力挽留她做滿三十年再退;但每天活在數字裡的她鐵了心「不要再做了」,退休時不過四十八歲。 找來好市多、麥當勞操盤手 一開張就開紅盤退休後黃瓊瑩不用再朝九晚五,人卻閒不下來,自覺還年輕「想要再找事業的第二春」;心想餐飲業的入門門檻較低,「用退休金的五百萬元開間小店,就算經營不善,最起碼還有口飯吃啊。」當時是二○○三年,正值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席捲全台,健康飲食的意識開始風行,她突發奇想要做「蔬食」餐廳。過去提到素食,總與宗教聯想在一起,但如果只鎖定素食群眾,市場就太小了,黃瓊瑩想要做「食葷的人也會來的餐廳」,當她對親友提出來這個構想時,「遭到一致的反對,沒有人看好我會成功。」寬心園的合夥人、前好市多、麥當勞、TGI Friday台灣展店的操盤手胡家濠一開始也不贊成,「餐飲業很累,一年三六五天、每天二十四小時都要待命,都已經退休了,還要再拚嗎?」胡家濠警告說。 黃瓊瑩力排眾議決定試試,誰也沒料到餐廳一開張就開紅盤,跌破眾家親友的眼鏡。 她一面借助胡家濠的經驗,慎選開店地點,另一方面則在菜色、管理上講究細節。「我九點上班,忙到晚上十二點才下班,十二點前餐廳的訂位系統會將大家的抱怨回傳給我,每天要看完所有分店客訴的事情,我才能安心睡覺。」這種在乎客戶感受的細膩在菜單也可一見端倪,當發現有客人把菇、豆類全部剔掉,她心想,菇豆原是蔬食的主軸,若客人不喜歡菇豆,蔬食還怎麼賣,當下黃瓊瑩就決定要設計「無菇無豆料理」。 黃瓊瑩凡事親力親為,從布置到擺盤樣樣盯住細節。寬心園安和店店長陳怡婷就說,她連「餐廳花飾的枯葉有沒有修剪與花朵的高度」都注意到;廚藝總監施建瑋則說:「每道菜出手都像藝術品,菜色的呈現與搭配都很精緻。」隨著餐廳逐步擴展,寬心園透過標準化管理,「連食材擺放的位置是幾點鐘方向,都有設定標準。」自己當老闆,黃瓊瑩不像過去上班時,凡事用營業額衡量事業成就,她更在意員工感受與餐飲品質;寬心園的廚房設有空調,「傳統餐廳都沒有空調,但我相信心浮氣躁很難做出好料理」。不僅如此,退休後開始練跑的她,從在跑步機上走一個鐘頭下來就頭暈,到如今已累積半程馬拉松(二十一公里)的實力。她也鼓勵員工跑步,「有路跑比賽,公司會幫員工出報名費」。 不用添加劑 「端出來的都是老闆敢吃的」近年台灣一連串的食安風波,黃瓊瑩早就停用任何人工添加劑,一律改採天然方式熬煮,胡家濠形容這麼做成本「有些增加數十倍,有些增加數百倍」;但黃瓊瑩深信,「便宜的策略不是最好的策略,要永續經營,就要做到端出來的都是老闆敢吃的。」從沒人看好到現在旗下員工三百人、年營業額上億,黃瓊瑩的創業或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但是她「享受工作的樂趣,如果沒有熱忱,根本做不下去。」提早退休,不但沒有令她喪失活力,反而為她帶來事業發展的契機。在退休新人生中,她投注以熱情,全心擁抱生活,隨著年歲漸長,人反而越發年輕了。 黃瓊瑩 出生:1956年,58歲職場:歷經龍寶興業財務長、連鎖鞋店「老P的收藏」總經理等職務,27年 退休:2003年 第二人生:寬心園董事長 撰文?蔡曜蓮

一個餐廳訂位網 如何讓聯發科看上

2015-01-19  TCW
 

跨年夜餐廳很難訂?不!用手機在易訂網(EZtable)買五星級飯店餐券,順便訂位,就算臨時起意,也還找得到好地方。易訂網是全台最大餐廳訂位網,其趕在二○一五年來臨前,得到了一大筆資金。

二○一四年的倒數第二天,在可眺望一○一大樓煙火的辦公室裡,易訂網完成最新一輪融資,取得五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六千萬元)的資金,不但躋身台灣網路公司募資排行榜前五名,而且,隱身在創投基金背後的金主,竟是聯發科、聯電、義美等成名已久的大公司。

這並不是易訂網第一次得到知名企業「按讚」。二○一二年,易訂網的上一輪投資人,就是以「破壞式創新」理論聞名於世的哈佛教授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當時,克里斯汀生的創投團隊Rose Park在亞洲尋訪超過十家,最後認為「用網路訂餐廳」的易訂網,最符合破壞式創新的理念,出手投資。

新一輪的投資,能夠讓科技大老點頭,聯發科旗下創投扮演著關鍵角色。一位知情網路業人士舉例說明,當初線上音樂網路商KKbox會竄起,就是因為與宏達電手機綁在一起販售,易訂網若能與聯發科手機晶片一起拓展海外市場,應該也會產生相同的互利效應。

不過,本次融資領頭人聯發科態度卻相當低調,其財務長顧大為說:「那只是創投單方面的決策,」強調易訂網不是聯發科的關係企業或集團公司。態度雖然低調,卻擋不住聯發科對電子商務產業的高昂興致。二○一四年投資二十四億元認購中國電商龍頭阿里巴巴股票,取得不到○.○五%股權之後,幾乎與投資易訂網同一時間,聯發科也買了團購網站夠麻吉(Gomaji)股票,市場估計金額約九千三百萬元。

由於夠麻吉與易訂網的業務重疊,聯發科對兩樁投資均定調為「純財務投資」,與兩間公司都不會有進一步業務上的合作。

四個國中同學湊錢創立金融海嘯帶來大飯店合約

易訂網的崛起,得回溯到二○○八年。當時二十六歲的陳翰林,與三位就讀彰化陽明國中時的同學,湊了一百萬元創立易訂網。當時的想法,是想把美國線上餐廳訂位網站Open Table的模式引進台灣。

邁入創業第七個年頭,現在易訂網專攻中高價位餐廳訂位,並販售餐券,目前擁有一百二十萬名會員,與九百家餐廳合作。

二○一四年透過易訂網產生的餐飲交易金額達五億元,是台灣最大的餐廳訂位網站。

很難想像,當初陳翰林騎機車跑業務,其實到處吃閉門羹。

「電話就可以訂位了,為什麼要用網路訂?」當時,大多餐廳老闆根本沒意願,最後竟是二○○八年下半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幫了易訂網一把。

受到金融海嘯衝擊,五星飯店餐廳生意一落千丈,經過半年的拜訪提案,喜來登飯店抱持姑且一試心態加入,陳翰林把握機會,不只網站介面與結帳流程都配合客戶需求,還主動要求到廚房了解作業流程,獨家提供蛋糕預訂服務,半年賣出近千個。

有了喜來登當先驅,其他五星飯店才陸續跟進,奠定易訂網在「中高價位餐廳訂位」的品牌形象。

他用人大玩跨領域從選戰幕僚,到精品業都找

除了定位清楚,陳翰林也是易訂網成長的關鍵。「他的學習力非常強。」易訂網投資人之一、之初創投合夥人林之晨說。兩年前,他曾幫易訂網安排一場午餐,與久攻不下的一個五星級飯店總經理見面。

一坐下來,陳翰林先分析這家餐廳的外場動線問題,再提出易訂網的解決方案,以及應用在這家餐廳可改善的幅度。直接切中要害,十五分鐘就讓這位老總點頭、與他合作。「他使用的是餐飲業的語言,對方聽得懂、自然會埋單。」

陳翰林的用人之道也很跨界,「公司的成敗,有超過一半取決於線下(Offline,指網路連接的實體世界),當然不能只有懂網路的人。」他曾找過銀行業背景的行銷長,也已覓得打過選戰的幕僚加入團隊,因為他認為,選戰就是最好的分眾行銷實驗場。

「精品業或是連鎖加盟業的管理階層,都是我想找的人。」陳翰林說,創業兩年,易訂網就達到損益兩平,開始布局國際市場;不過,目前他信心滿滿的背後,卻是一道又一道的傷疤。

二○一一年,易訂網一度結盟新浪微博揮軍上海,但鎩羽而歸。「無論在資金或對當地市場的熟悉度,中國當地的網路公司都勝於我們。」陳翰林在失敗中得出結論。亞洲各區域中,唯東南亞的網路業,還落後台灣一到兩年,如果他能成功躋身東南亞第一品牌,就能回攻中國、日韓市場。

他誇口要進那斯達克前提是拿下東南亞江山

二○一四年,易訂網在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的辦公室紛紛成立。這年,陳翰林超過半年都待在國外,認識當地網路界與餐飲業人士,還增設「海外事業部」,統籌管理國際業務。結果,這布局又是一場錯誤。

「市場開發人員跟公司各部門中間,多了一道關卡。」東南亞各國文化迥異,無法直接複製台灣經驗,公司組織層級越多,解決問題的速度就會越慢。不到半年,陳翰林再次承認錯誤,快刀斬亂麻撤掉海外事業部,讓台北總部直接跟各國團隊溝通。

訪談中,陳翰林多次語出驚人表示:「我們要在那斯達克(Nasdaq)上市!」敢要、敢言的個性,也讓他在業界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批評他難搞、狂妄、話說太滿,他大方承認,面對這些批評「我OK」。

儘管行事帶些爭議,但陳翰林卻總是可以在關鍵時刻說服重要客戶與投資人。有一次,克里斯汀生的兒子以股東身分來台開會,毫不留情拋出尖銳提問,從財務數字或商業合作細節,轟炸式質詢到深夜。旁人都替陳翰林捏把冷汗,但他卻毫無懼色,有條有理的說服投資人,成功化解僵局。

協助易訂網完成這輪募資的萬澤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人蔣萬安說,在外資證券公司工作過的陳翰林,個性確實與眾不同,「在台灣,他算是非典型的創業家吧。」

不過,陳翰林開口就喊出,未來三年要再拓展至印度、杜拜和日本等國;屆時,易訂網的國際布局高達八個國家,不禁讓人疑惑,一億五千萬元資金夠用嗎?

易訂網主要收入來源是販賣餐券,賺的其實都是辛苦錢。雖然二○一四年帳面營收有五億元,但同類的線上票券業者透露,中高價位餐廳給的拆帳比率不高,平均只能賺到當筆交易的一成到兩成金額。

還要再扣行銷、廣告成本,能留下多少,完全各憑本事。值得注意的是,聯發科同時也投資了另一家在台灣更具規模的團購網站夠麻吉,同樣販賣餐券,也有線上訂位服務,未來兩者競合關係值得關注。

「很辛苦,但就一步一步來。」跟陳翰林的信心滿滿相比,林之晨則多了點保守。

一億六千萬元,一筆風光的進帳,卻是另一場戰役的開始;那斯達克上市的目標究竟是狂妄還是真能耐,這一役也考驗著敢衝敢搶的陳翰林。


如何打造一個“餐廳 吃貨 平臺”三方共獲利的餐飲O2O平臺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19/149377.html

黑馬說:眾觀目前整個餐飲O2O現狀會發現,隨著餐飲O2O模式的越來越成熟,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純平臺類的輕模式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

現在市場上主要的餐飲類O2O為: A. 團購類:大眾點評、美團;B. 商戶端管理:二維火盒子;C. 外賣:餓了吧; D. 點餐:火小二、來我店;E. 排隊:美味不用;F.  其它。

小而美:叫個鴨子、叫只雞、西少爺、伏牛堂、黃太吉等等。

以上品牌都利用了互聯網思維或某種優勢經營自己,各紮一方,垂直深耕。

而一個將吃貨的創意菜譜交餐廳進行實現,並得到相應提成的餐飲O2O平臺吃貨幫,卻從眾多品類中脫穎而出。這是一個為餐廳健康引流的模式, 幫助吃貨打造另一種體驗的平臺,實現真正三方獲利:餐廳、吃貨、平臺。


作為一個微小經濟體自創美食的創業項目,通過吃貨美食收集,向上可以往媒體延伸,向下可以從娛樂、綜藝去發掘市場,過程中碰出的火花正在對餐飲O2O模式的創新提供新的想象空間。  

\|張元奕

以下為王峰口述:

簡單來講,吃貨幫目前的模式是,在現有的O2O模式基礎上細分出一個“大勺”模式,即將吃貨的創意菜譜交餐廳進行實現,並得到相應提成。

盈利模式是:前期,線下舉辦活動;商家精確推廣引流;平臺費用。後期,餐飲媒體模式;顛覆傳統的餐飲連鎖模式。

吃貨幫創建於去年的關棍節,創意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借鑒,比如,去年天貓商城組織的一檔天貓商家做買手的“女神的新衣”,此娛樂營銷項目主打“邊看邊買”模式,大大提升了觀眾的參與感。這是一個從明星到模特,明星的禦用設計師為產品設計的一個競價類綜藝節目,買手倒逼設計,觀眾也在倒逼買手和設計師。這讓我的合夥人沈潔華非常有感觸,她當即認為這種線上和線下、電商和娛樂相結合的模式非常好。

彼時,適逢阿里上市,我們研究了馬雲的路演PPT,期間有提到微小經濟,小微創業,這一點也深深抓住了我們的心。加之潔華的一位做直銷的朋友建議,現在最好的生意是在花錢中賺錢。再結合目前90後人群特點,把賺錢放在娛樂中、興趣中,又是微小體的概念,綜合以上因素,吃貨幫誕生了。我和潔華都不是第一次創業,所以經常會分享一些好的思路。

目前,團隊構架分為三塊:一是資源中心部,二是運營中心部,三是公共中心部,整個團隊現在有12個人,在現有蘇州辦公據點擴張的基礎上,預計下半年在北京成立PR團隊。

我主要負責運營推廣,沈潔華負責戰略規劃。我在北京有自己的傳媒公司,有專業的活動策劃團隊,主要負責吃貨幫的線下活動策劃,以及對餐飲數據的分析庫。沈潔華主要負責吃貨幫整體的戰略,以及整個公司的架構,包括公司未來上市的一系列整體規劃等。

吃貨幫的流程是:1.登錄:由大勺設計菜品,登入網站/APP。2.溝通:平臺客服在後臺看到菜品後,評估菜品的真實可落地性,確認後告知當地地推人員,由地推人員聯系大勺。3.試菜:由地推人員協助大勺,將設計的菜品到適合的餐廳里實現複制。4.開賣:由地推人員通知客服,客服將菜品信息核對後關聯至合作餐廳,實現銷售購買。5.下單:消費者在線上拍得菜品後收到消費編碼、執編碼到餐廳消費。6.領賞:當菜品銷售完成,便可實現大勺的銷售提成,餐廳的成本結算和平臺的管理費用等利益產生。

創建吃貨幫,我的理念是,民以食為天。餐飲行業目前在產業類型、娛樂和社交搭配等細分領域,還是相對空白,所以,我們看到了市場。而且大勺模式是O2O細分的概念。

目前,蘇州作為首站,洛陽為試點城市,統計來說整個粉絲群體接近兩萬人,活躍人群將近一千人。與我們合作的平臺,固定簽約合作平臺粉絲人數在十萬以上。深度蘇州是我們目前唯一的指定合作方,這是一個面對青年群體生活類的平臺,美食是其主營業務。

我們現在有一個專業的管理團隊在經營粉絲,同時也有微信公眾平臺和微信群,大概有五百多人,活躍性非常高。當前,我們通過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進行轉化,慢慢把粉絲轉化到自己平臺上。目前餐廳資源在洛陽有二十個商家,蘇州剛開始啟動,現在簽約大概不到十家,意向商家二十家左右。1月16日,APP成功上線。

獨特的“大勺”模式

“大勺”模式,即將吃貨的創意菜譜交餐廳進行實現,並得到相應提成。具體操作是,從我們現有的客戶里,細化出一部分對大勺概念感興趣的人。此群體以洛陽的85後白領居多,剛工作不久,可能收入還滿足不了整體現狀,但是對生活品質有追求,這是我們的目標用戶群。目前,大勺的人數和代言的人將近五十人,非常活躍。

隨著餐飲O2O模式越來越成熟,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純平臺類的輕模式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吃貨幫的特點是,通過受眾群體和線下活動選出一部分對創意菜品感興趣的年輕人群,即先培養一批意見領袖,這些人是我們現有的最活躍的粉絲。
這樣的意見領袖,在洛陽我們有將近三百人,精英人數大概三十人到五十人。通過他們對洛陽美食圈的影響和輻射,為現有的餐廳帶來引流,營銷的費用一部分反饋給這些人群,讓其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微小創業。

隨著進一步發展,我們平臺以後還會衍生出最基本的廣告、競價排名,甚至還會植入線下傳媒和策劃,以及一些媒體,影視娛樂等內容,所以變現潛力可觀,模式相對也很清晰。

至於今後如何打造一條閉環形成循環,我們有一個特點,就是連接吃貨、餐廳、平臺這三個要素。這個想法最開始是圍繞現有的O2O模式,只是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興趣和微小創業兩個元素。

此外,傳統餐飲業的宣傳和營銷渠道的局限性,以及他們對自身整體毛利率的考慮,導致傳播力度往往達不到效果。而我們提供的平臺是,商家可以自己策劃活動,在平臺上進行宣傳,及菜品的代言和創意推廣,平臺費用的基本點是5%。

專註用戶體驗

吃貨幫是一個為用戶提供好吃、好玩還能賺錢的平臺。好吃、好玩、能賺錢也是我理解的用戶痛點。

舉個例子,我們剛到洛陽不久,就開始策劃了一系列食品試吃的活動,每次活動會鋪墊整個品牌的模式,還需要一些人對我們菜品創意和代言,並在社交圈推廣,我們有相應的獎金和獎勵制度。通過這種方式,營業額提高了將近30%到40%,並且產生的效應是持久性的。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可以為商家帶來比較健康的引流,還加強了粉絲的黏度。

眾觀整個O2O行業市場,大勺模式比較少見。但是,再好的創意,也要註重用戶體驗,特別是O2O模式,如果用戶體驗不好,做的再好,產品再棒,一切都是零,沒有用戶什麽都沒有。

之前創建W無國界餐廳和Summer’s日式雜貨咖啡廳的經歷,為我現在做互聯網營銷提供了很多經驗。以Summer’s日式雜貨咖啡廳為例,投資前期,更註重餐廳的整體營銷,反而在產品和用戶體驗這兩方面做的比較弱。比如我們餐廳有一百種菜,可能只有二十多道菜是有創意和品質的,其它都比較普通,但是,偏偏以全帶精,忽略做好極致產品的重要性,最後導致用戶口碑不是很好。因此,現在我們會更註重極致產品和用戶體驗。

娛樂即商業

吃貨幫的口號是,吃貨幫,幫吃貨。如何幫?我覺得美食分享是最基本的,給吃貨們提供快樂的社交餐飲體驗,是我們可以做到的,以後他們想創業,不僅是代言菜品,甚至投資餐飲我們都會給予幫助。

2014年10月,我們在洛陽發起了一個吃貨募集的活動,兩周時間招募到了三千多人,最後篩選出二百人作為活躍粉絲。然後召集大家,組織了一次針對不同商家的活動策劃。在活動中,把吃貨幫的理念,即微小創業和餐飲中能達到的創業理念傳達給他們,年輕人願意接受一些跟吃有關,跟玩有關的活動,所以這次活動很成功。 

在經營粉絲上,我覺得,這就像談戀愛一樣,大家一起玩兒,有開心的東西一起分享,想其所想,做其所做,把服務做到極致。我們經常說,吃貨幫平臺就是跟粉絲一起談戀愛。

擔心的問題

吃貨幫去年11月創建,到現在也不過五個多月時間,在群雄割據的O2O市場,我們是新人。吃貨幫的模式是,在現有的O2O模式中細分出一個看似新潮的“大勺”模式,以目前O2O行業激烈的競爭狀態,我們如果不能快速推進,必定會被其它更成熟的團隊複制而失去先機。但其實,我真正擔憂的是商家資源,以及餐飲和媒體的渠道。

在洛陽,吃貨的募集非常順利,反而在匹配一個城市本地的商家資源和平臺嫁接上,會有一些困擾。
 
今年3月,吃貨幫進入蘇州,但是在蘇州的發展,目前並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所以隨著吃貨幫的發展,今後進入北京,繼而鋪向全國過程中的美食平臺資源嫁接就會比較擔憂。這意味著,一是會加大運營成本,二在推廣和平臺發展的速度上會受影響,這是我最擔心的。

但是,為什麽我們還要打造這樣一個平臺幫助別人去整合?因為它有市場,擔心的同時也是機會和利益並存的。有挑戰才有機遇,我們很有信心,長遠計劃是在兩年內爭取上市,資本運作,上市的規劃是我的合夥人沈潔華在負責,她在這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戰略規劃

對此,沈潔華的看法是,相比西少爺、伏牛堂、雕爺牛腩等已經用數據采集,大數據的方式把用戶體驗這一塊做起來的成功經驗,吃貨幫是需要借鑒和學習的。

雖然吃貨幫與其他團購和外賣類網站有相似點,但是我們有自己的特色,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娛樂性,我們以線下活動策劃為主,把娛樂性融入到美食和體驗當中,同時利用媒體做好宣傳與推廣。其二,通過活動策劃的粉絲互動增加用戶黏度。

雖然吃貨幫成立時間很短,但是大勺概念在洛陽進行測試期間,第一周,大勺為一家餐廳成功引流86桌,帶動消費金額13749元,商家付出成本約為整桌消費的6%。

目前,“大勺”概念屬於全新的模式,未曾見過類似平臺。未來,我們這樣規劃:在地推上我們分三步走:1.招募吃貨;2.招募餐廳;3.宣傳大勺操作方式。

地區規劃:1.洛陽,進行產品技術及營銷戰術測試。2.蘇州,正式進軍市場的起點。3.上海及北京。4.視項目發展決定以自行管理其它城市還是以分城市頻道加盟管理。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大數據,我們會想辦法把大數據抓起來,並且要保證用戶的活躍度,我們的願景是打破現在傳統的加盟模式。短期目標是,希望在兩個月之後進行A輪融資,計劃兩年之後上市,但這些需要各方的努力。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張元奕,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 歡迎轉載,轉載前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荔苑餐廳賣回憶 月賺$20萬

2015-03-26  NM
 
 

 

亞視前老闆邱德根於上週離世,他曾經營荔園,帶給不少七十後美好的回憶。正是七十後的Kenji(陳子軒),也懷念荔園。他那家賣麻辣、在佐敦德興街的「麻辣媽媽」,因區內競爭大,麻辣熱潮又減退,決定改頭換面,裝修成「荔苑」主題餐廳。大象天奴、白箭香口膠攤位統統有,加上懷舊食物,大賣集體回憶。改裝後,受到傳媒及愛回憶的網民追捧,即轉虧為盈,由月蝕十萬轉賺二十萬元!風光過後,餐廳問題接踵而來,七十後嫌掛羊頭賣狗肉,八、九十後嫌裝修老套無共鳴,有網民更數出五宗罪,今個月生意額開始回落。加上侍應嫌多生意太辛苦,掀起離職潮,店主Kenji慨嘆:「個心好唔舒服!」

Kenji曾做菜欄,他和年紀相若的妹夫陳詩朗(Matthew),見當時不少客仔做飲食賺到錢,故兩人拍住上,五年前在廟街開了川菜館「麻辣媽媽」。生意一直不錯,但其後業主易手,新業主要收回物業,他們將菜館搬到德興街,生意即急轉直下。「兩條街人流爭好遠!初頭都keep到班熟客,慢慢熟客都唔嚟;嗰時四川麻辣潮又減退,生意愈做愈差。」麻辣媽媽在德興街經營兩年多,上年中開始「頂唔住」,「赤字愈嚟愈多,每月蝕六位數,計計埋埋蝕成百萬!」

叮噹觸發懷舊熱

Kenji及Matthew決定將餐廳轉型,Matthew表示:「嗰陣香港發生佔中,好多人都好唔開心,我哋想帶番啲美好回憶俾香港人,就諗到用細細個大家都好鍾意嘅荔園做主題。」Kenji及Matthew自言小時候環境不好,去荔園是奢侈事,更遑論有在場拍照,故設計主題時,只好在網上找資料東拼西湊,並由本身是業餘3D設計師的Kenji做設計,再到大陸找廠房生產傢俬及模型,過程用了三個月:「隻龍船啲釘幾大粒,花紋尺寸全部都要同師傅慢慢傾。」他們亦把菜單大改:「盡量都係諗番啲細個鍾意食嘅嘢,好似紙包骨、蝦多士。」餐廳於上年十二月重新開業,即獲傳媒爭相報導。早前叮噹配音員林保全逝世,更刺激一班愛緬懷過去的食客蜂擁而至,一個月勁賺廿萬。不過,他們無考慮到食客急增令餐廳負荷過大,不少食客在網上聲討餐廳的質素,大數餐廳「五宗罪」。雖然今個月未埋數,但眼見生意已由長長的人龍,變成只得最多八成滿,Kenji慨嘆:「呢排生意無咁好喇!」本刊找來同樣是以主題餐廳吸客的華星客棧負責人兼藝人彭迪安(Eddie),親自到荔苑餐廳與Kenji大談生意經。

「罪狀」一得個殼無互動

荔園內最令香港人記得的,除了一眾動物,就是老舊的機動遊戲及攤位。食客以為「荔苑」會照辦煮碗,提供一些經典小遊戲,讓他們邊吃邊玩。但原來餐廳除了有懷舊小玩具放在飾櫃供觀賞外,就什麼遊戲都無﹗收銀位置設計得像拋階磚贏取香口膠的攤位,有不少食客誤以為真的可玩,經查詢後發現只是收銀機,客人大失所望。回應Kenji:「開頭實在係太忙啦,等我哋習慣番客人嘅流量,我哋就會慢慢加番唔同嘅遊戲。」餐廳暫以送白箭香口膠作權宜之計。而其中一款叫大象天奴的雪糕,盛載的LEGO積木模型,原本可供客人自由組合,但不少客人組合後,他們無法把其還原,唯有將所有積木用膠水黏合。Eddie:「為做生意,盡量將所有位置放枱,確實係無可厚非。而家開始有輪盤俾客人玩算唔錯,但係如果位置許可嘅話,我建議有埋掟銀仔拎香口膠就好啦!」

「罪狀」二菜牌混亂欠主題

有不少客人到餐廳都打算吃懷舊菜,但菜牌內除了川菜外,更有韓國菜如「部隊鍋」、廣東菜、上海菜,甚至茶餐廳普通菜式,過百款任君選擇。原本主打的特色懷舊菜如火箭魷魚、黃金蝦等菜式只佔兩成,大隱隱於餐牌中,有網民留言:「簡直係時空錯亂!」回應Kenji:「始終我哋做川菜起家,有好多拿手小菜。要留住批舊客,有部分川菜都要留低。但又要吸納唔同客源,好似好多後生仔鍾意古靈精怪嘢,為咗呢班客我哋都會加落去,所以菜牌先有咁多唔同類型嘅嘢。」Kenji指會留意顧客反應,將不受歡迎的菜式刪除。訪問當日,被網民質疑其存在價值的部隊鍋已經取消。Eddie:「廚師每幾個月會諗新嘅菜維持新鮮感,將舊嘢同新嘢crossover。但新菜最好逐少逐少加,一個月三、四道就夠,客人接受能力會高好多。」

「罪狀」三川菜不正宗

菜式多,自然做死廚師,直接影響食物質素。有自稱「麻辣媽媽」粉絲的網民,指試過「荔苑」後,發現川菜水準「回晒塘」,質疑廚師是否原班人馬;而有新食客指該店川菜:「完全唔夠辣,喺大陸食開都唔係咁!」回應Kenji:「開始完全唔夠人手,廚師好多時都筋疲力竭,廚師一返嚟要學煮新嘢,之後不停煮十六個鐘,收鋪後仲要埋貨。」他曾經增加人手,但缺乏時間培訓及監管食物,令質素更差。他指現時廚房已經熟習新模式,食物質素已有改善。Kenji亦指他們的川菜從來不是賣正宗:「正宗川菜啲油成寸厚,香港人唔係咁接受到。」Eddie:「開新鋪之前都會試業,同埋預計到底客人有幾多,出品正唔正常。我哋會盡量將啲問題喺開張之前解決晒,到正式開業會順暢好多。」Eddie更指出自己餐廳盡量不會一次過接受太多傳媒訪問:「係人都想多啲客人嚟自己餐廳,但做唔切,廚房水準keep唔到,啲客人都唔會返嚟。所以客棧開嗰時有啲訪問都要延期,太多宣傳都會有反效果。」

「罪狀」四裝修老套 似大陸

有年紀較小的食客在網上留言,指餐廳裝修殘舊:「牆身好舊,用色好老套,緄晒黑邊,一啲都唔似新裝修!」更有網民稱餐廳外賣菜單:「用色好娘,啲字體好似羅湖茶餐廳用開嗰啲咁!」

回應

Kenji:「我見餐廳啲小朋友都玩得幾開心,出咗兩個兒童餐反應都幾好,相信都滿足到一班小朋友!」至於裝修老套,Kenji笑稱有此批評,即是他們成功:「我細個嗰時都覺得荔園『娘』啦,好似餐廳啲枱櫈五顏六色咁,有時我自己都頂唔順,不過我哋就係要呢種感覺。」他指會盡量研究更多玩意,讓沒去過荔園的年輕人對這個樂園有更深刻了解。

Eddie:「香港嘅老店愈嚟愈少,懷舊嘢買少見少。如果餐廳喺裝修、菜式上落多啲苦功,令後生仔體會到以前佢哋未試過嘅味道,會更加吸引佢哋嚟幫襯。」

「罪狀」五樓面混亂

餐應開業初期經常爆廠,不少員工嫌辛苦而離職。有不少食客投訴樓面缺乏人手,侍應無禮貌,漏單情況嚴重。更有網民指試過一份早餐等了近一小時還未上桌,最後發現根本沒有落單。回應Kenji:「做飲食度度都要人,啲人唔會放個心喺度,覺得唔啱就走。好似我呢度樓面都轉咗幾批人,我都好難控制啲人手。」餐廳現時樓面時薪約四十多元,每更時間縮短至十小時,及增設一小時落場休息時間來留住員工。現場所見,樓面約有四、五個員工,他們亦會主動替客人落單及斟水,服務已有改善。Eddie:「除咗人工,其實工作環境都好重要,最緊要令員工有歸屬感,令到佢哋覺得喺度做嘢唔只為咗餐廳,仲係為咗自己,好似提供升職機會,佢哋做嘢會落力好多。」

「死罪」:最怕被逼遷

被網民大數「五宗罪」,Kenji會否怕餐廳步荔園後塵(結業)?Kenji說最怕反而是逼遷:「就算幾好生意,業主一唔續租,你都係做唔到落去。我唯一可以做,就係租約期內做好盤生意。」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