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為何不救德發(928)? -志高空調(449)、德發(928)、恆寶利(3989)(略有更新)


剛才一篇都是寫老千莊、但是今篇的主角都是寫他的其中被經濟日報發現他原是志高空調(449)主要股東的德發國際(928)及和它相類的恆寶利(3989)。


星期三,我分別分析志高的值博率及黃玲的文章,分別都有講這兩家公司,其資料如下:


德發的資料: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ownerid=10&searchtext=%E5%BE%B7%E7%99%BC&Submit=%E6%90%9C%E5%B0%8B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ownerid=9&searchtext=%E5%BE%B7%E7%99%BC&Submit=%E6%90%9C%E5%B0%8B


志高的資料: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8889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ownerid=10&searchtext=%E5%BF%97%E9%AB%98&Submit=%E6%90%9C%E5%B0%8B


在星期四,香港經濟日報報導,公司的招股書的股東資料有誤,報導如下: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8974


  新股浪潮中,志高空調(新上市編號︰00449)亦剛於本周初宣布招股。志高早於數年前,已先後獲多名投資者入股。但本報發現,其中一名於志高上市後持有2.66%股權的投資者,最終持有人身份存疑,招股書刊載內容與公司查冊所得,出現明顯差異。

 


  追查之下,種種迹象更顯示,有關股權可能與已經爆煲的德發集團(00928)有關,令人懷疑德發是否在爆煲前夕,出現資產流失。

 


志高公關指處理中

 


  本報於周一晚上,已開始電郵志高保薦人法國巴黎融資,及聯絡志高的公關,查詢招股書的準確性,公關一直指正在處理中,但至昨晚截稿時仍未有回應。

 


   志高招股書指出,上市前曾引入包括新世界集團在內的5名投資者,其中一名投資者是一家名為智匯動力(Menlo Dynamics)的公司。招股書指智匯動力由獨立第三者Zhang Wen Kai,透過其全資擁有的葆達實業(Potter Industries)持有。智匯動力早於2005年透過借出3,000萬元貸款形式投資志高,其後轉為股權。


-------------------------------------


greatsoup:


志高策略投資者一段: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30/00449_577768/C120.pdf

智匯動力為一家於香港註冊成立的投資控股公司,為葆達實業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葆達實業有限公司由獨立第三方Zhang Wen Kai先生最終全資擁有。智匯動力的投資目標是透過對中國具優厚發展潛力的公司作投資,以達致長遠的資本增值。



....

於2005年3月30日,本集團分別與智匯動力......向本集團提供一筆總額82.0百萬港元(約人民幣86.1百萬元)的貸款,以港元計值及須於一年內償還。

.....




於2006年11月17日,智匯動力與本公司、志高集團及李興浩先生訂立一份認購協議,據此,智匯動力認購3,110股股份,相當於緊接全球發售及資本化發行前的已發行股本約3.11%,代價為30.0 百萬港元。


---------------------------------------



德發曾擁同名公司


   不過,翻查德發過往年報,發現旗下有兩間全資附屬公司,名字同樣為智匯動力(Menlo Dynamics)和Potter Industries。根據德發6月初公布,因重組出售包括Potter Industries在內的資產,但至5月29日交易執行前,Potter Industries仍為德發的全資附屬。而德發2006年及07年報財務報表附註均指出,德發有投資一家中國合營公司非上市權益,金額也是3,000萬 元。

-------------------------------------------------------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03/LTN200906031107_C.pdf


德發6月2日公告稱:


於二零零九年五月二十九日,轉讓人(本公司之直接全資附屬公司)與Key Winner訂立契據,據此,Key Winner同意購買及轉讓人同意轉讓轉讓股份,象徵性代價總額為 1.00港元。轉讓股份指Lantern Services、Potter Industries及Sino Profit之全部已發行股本。
                                                                                                                                                                                          Key Winner由臨時清盤人所控制,乃為債權人之利益而設。轉讓根據重組建議主要促進本集團重組,亦將為本公司精簡其營運締造良機。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731/LTN20060731157_C.htm


德發2006年年報,財務報表附註14:


Potter Industries Limited    英屬處女群島/香港  2股 每股面值1美元之普通股– 100 投資控股



智匯動力有限公司             英屬處女群島/香港    2股每股面值1元之普通股    – 100 投資控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805/LTN20070805003_C.pdf


德發2007年年報,頁71-72,附註14。


Potter Industries Limited 英屬處女群島╱香港 2股每股面值1美元之普通股  –  100   投資控股 


智匯動力有限公司             英屬處女群島╱香港   2股每股面值 1元之 普通股   –  100  投資控股


---------------------------------------------------------------------------------


  至於Zhang Wen Kai名字亦似曾相識,德發於2007年5月,斥資3.3億元收購一休閒服裝零售業務,賣方同樣名為Zhang Wen Kai。


----------------------------------------------------------------------------------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529/LTN20070529160_C.pdf


於二零零七年五月二十五日,本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買方與賣方及擔保人訂立該協議,據此,買方已同意收購而賣方已同意出售銷售股份,惟須受限於本公佈所載之條款及條件,代價為330,000,000港元,全以現金支付。


「擔保人」指Zhang Wen Kai先生,賣方全部已發行股本之最終實益擁有人,及為獨立於本公司及其關連人士(定義見上市規則)之第三方;


將予收購之資產:
Best Favour已發行總股本中9股每股面值1.00美元之股份,佔Best Favour已發行總股本之90%。Best Favour為New Profit及Think Tank全部已發行股本之唯一及實益擁有人。New Profit則分別擁有New Profit(深圳)及New Profit(羅定)之全部股權,而Think Tank則為XS Image全部已發行股本之唯一及實益擁有人。Best Favour已發行總股本之餘下10%乃由Noble Group Investment Limited擁有,Noble Group Investment Limited為獨立於本公司及其關連人士(定義見上市規則)之公司。


Best Favour集團之資料:
Best Favour集團主要從事其XXESS品牌時尚便服之服裝設計及管理,XXESS為中國服飾品牌之翹楚之一。Best Favour集團之目標客戶群為對時裝潮流敏銳之年青消費者。藉著逾200家自營及專利零售服裝店之龐大網絡,Best Favour集團之業務遍佈中國東北地區,覆蓋北京、上海、天津、大連及哈爾濱等城市。


Best Favour集團之管理層專業卓越,經驗豐富,彼等經營XXESS品牌之設計、市場推廣及宣傳事宜以建立客戶商譽及對品牌的忠誠度。Best Favour集團聘用一個經驗豐富之設計團隊,以為其商店及產品均帶來令人耳目一新之形象及設計。


Best Favour集團之營業額主要來自於其於中國之便服零售及分銷。Best Favour集團現正著手將其業務及營運拓展至中國南方。


根據Best Favour集團按香港公認會計原則所編製之未經審核綜合賬目,於截至二零零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年度,Best Favour集團錄得除稅前之未經審核溢利約24,600,000港元以及除稅後之未經審核溢利約21,700,000港元;於截至二零零六年六月三十日止年度,Best Favour集團則錄得除稅前之未經審核溢利約37,300,000港元以及除稅後之未經審核溢利約31,700,000港元。


--------------------------------------------------------------------------------------------------------


greatsoup:


原來該次購入XXEZZ的交易,據去年明報的新聞稱,稱賣方原本都是大股東郭榮: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1789

2008-08-18  明報


質疑交易資料指 主席曾持XXEZZ

德發2007年5月發表的交易通告,指稱阿瑟斯業務賣方為獨立第三者Zhang Wen Kai。但據本報早前收到質疑德發有關交易的資料,資料顯示,早在2006年底,德發主席郭榮曾與多家基金簽訂買賣協議,阿瑟斯業務曾經由郭榮持有。經過一系列公司重組安排,最終在德發進行收購時,交易賣方變成「獨立第三者」。

查詢德發外判公關 未獲回應

本報曾經向德發外判公關公司就有關的質疑提出查詢,但獲答覆是「不會有回應」,另外本報亦向基金Lotus Capital查詢,同樣未獲回覆。

該份日期為2006年11月的合約,列出包括Lotus Capital Management等多個基金,曾於2006年3月以2.43億元向郭榮收購阿瑟斯業務,其中一個基金及後更曾注資200萬美元(約1,560萬港元)予阿瑟斯業務內,但至同年11月,各方又簽訂協議,由郭榮以3.34億元回購阿瑟斯業務。合約指交易會分四期付款,交易完成日期為2007年3月30日,郭榮須在這日期前,支付最後一筆2.47億元款項。根據資料,用作持有阿瑟斯業務的居間公司名稱,於上述合約文件以及德發2007年5月的通告中,並不相同,中期經過一連串的公司重組以及更改英文名稱,但總括來說,整項業務主要由3間公司持有,包括用作持有商標的XS Image Ltd,以及智威服飾(深圳)及智威服飾(羅定)。



查詢德發外判公關 未獲回應

本報曾經向德發外判公關公司就有關的質疑提出查詢,但獲答覆是「不會有回應」,另外本報亦向基金Lotus Capital查詢,同樣未獲回覆。

該份日期為2006年11月的合約,列出包括Lotus Capital Management等多個基金,曾於2006年3月以2.43億元向郭榮收購阿瑟斯業務,其中一個基金及後更曾注資200萬美元(約1,560萬港元)予阿瑟斯業務內,但至同年11月,各方又簽訂協議,由郭榮以3.34億元回購阿瑟斯業務。合約指交易會分四期付款,交易完成日期為2007年3月30日,郭榮須在這日期前,支付最後一筆2.47億元款項。根據資料,用作持有阿瑟斯業務的居間公司名稱,於上述合約文件以及德發2007年5月的通告中,並不相同,中期經過一連串的公司重組以及更改英文名稱,但總括來說,整項業務主要由3間公司持有,包括用作持有商標的XS Image Ltd,以及智威服飾(深圳)及智威服飾(羅定)。

交易未公布 已付2.8億訂金

雖然德發於去年5月始公布交易,但公司2007年報卻顯示,德發早於公布交易兩個月前,即去年3月底止年結日前,支付了一筆2.818億元的可退還訂金。回購合約中指稱的交易完成日期為去年3月底。

本報獲得的資料顯示,德發及後曾經就收購,向銀行申請一筆金額2億元貸款。申請期間銀行曾就收購會否涉及關連交易,表示關注,有人曾就此出示了一份「信託聲明書」(Declaration of Trust),指郭榮當時持有的阿瑟斯業務權益,隻是代Zhang Wen Kai持有。即使郭榮隻是曾經代「獨立第三者」持有阿瑟斯權益,但以往的交易瓜葛又是否應向股東及公眾披露?


--------------------------------------------------------------------------------------------------------


   若細心查看,志高指投資者智匯動力,是一家於2003年10月22日註冊成立的香港公司,而德發的智匯動力則是英屬處女群島註冊公司。本報於是進行公司 查冊,發覺香港公司智匯動力,原來大股東是Potter Industries,但於去年4月,已將所持的2股智匯動力股權,轉讓至另一家公司Ocean Glory Trading Ltd。查冊資料顯示,Potter Industries地址正是德發原來位於葵湧的辦事處。

  查冊資料更指智匯動力於去年5月前一直沒有業務活動,07年至08年期間,智匯動力唯一的董事是郭榮,亦即德發大股東兼主席,傳聞他現身處柬埔寨,一直未有返港(見另文)。

------------------------------------------------------------------------------------





-------------------------------------------------------------------------------------

   至於Ocean Glory公司查冊顯示,其持有1股的股東為一名居於廣東省羅定市的居民張遠州。所有查冊紀錄,均看不到有Zhang Wen Kai的名字出現。為何招股書上,指智匯動力由Zhang Wen Kai,透過其全資擁有的葆達實業(Potter Industries)持有?

  既然志高早於2005年就接受智匯動力3,000萬元投資,並於2006年11月將貸款轉為志高股權,按道理應該清楚知道背後的實質擁有人。

  本報曾向德發方面了解,獲悉因為文件流失,一直都找不到海外註冊的智匯動力的任何文件。另外,記者亦曾分別向證監會及港交所(00388)查詢,前者暫時未有回應,而港交所則表示會考慮有關事件及採取適當的措施,但並不會就個別公司作出評論。


星期六,香港經濟日報稱志高昨日已發出補充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03/LTN20090703554_C.pdf


對智匯動力之澄清
就董事會所深知、全悉及確信,董事會謹此澄清及聲明下列事項︰


(a) 於全球發售及資本化發行(假設超額配股權不獲行使)後持有本公司權益約2.66%的股東智匯動力,為於香港註冊成立的公司;


(b) 根據智匯動力於2008年10月22日向香港公司註冊處提交的周年報表,兩股每股面值1.00港元的普通股(相當於智匯動力全部已發行股份)於2008年4月19日自葆達實業有限公司(「葆達實業」)轉讓予海耀貿易有限公司;


(c) 本公司與智匯動力訂立日期為2006年11月17日之認購協議時,智匯動力所發行股份乃由葆達實業持有。根據在香港公司註冊處所存檔日期為2006年11月16日的註冊辦事處座落地點通知書,Zhang Wen Kai先生當時為Active VisionInvestments Limited的授權代表,而Active Vision Investments Limited為智匯動力的唯一董事,因而誤將Zhang Wen Kai先生視為智匯動力及葆達實業的最終擁有人;


(d) 由於智匯動力


(i)為本公司少數股東;


(ii)自2006年11月成為股東以來從未參與本公司業務及營運;及


(iii)並無參與本公司董事會或出任其他代表,


故本公司並不知悉上文(b)項所述智匯動力於2008年4月19日的股東變動,而本公司於招股章程刊發前亦不知悉任何有關變動;


(e) 本公司一名中介人於2004年為智匯動力投資於本公司的利益引薦智匯動力,而本公司直至2009年6月29日晚上前並不知悉


(i)智匯動力與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德發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股份代號:928)(「德發」)之間有任何關係;


(ii)智匯動力與德發董事兼智匯動力前董事郭榮先生之間有任何關係;及


(f) 一名授權人士代表智匯動力於2006年11月17日就認購本公司的股份簽立協議,而本公司並不知悉該授權人士與德發有任何關係。


--------------------------------------------------------------------------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8979



  【本報訊】志高空調(新上市編號:00449)就招股書中投資者資料有誤,發表招股章程附件,更正持有上市後2.66%的投資者智匯動力(下稱智匯),並非原本的Zhang Wen Kai,志高以「inadvertently」(疏忽)為由解釋資料失誤。

周一晚前 不悉智匯與德發關係

  志高並聲稱直至本周一(6月29日)晚上前,並不知悉智匯與已爆煲的德發(00928)及其主席郭榮有任何關係。

   志高招股書原本指智匯由Zhang Wen Kai透過葆達實業(Potter Industries)持有,但本報日前報道,公司查冊顯示,智匯股東已於去年4月,由Potter轉移至海耀貿易,後者由張遠州持有。智匯前董事為德發 郭榮,而Potter地址與德發辦事處相同。

   志高解釋,於2006年11月17日與智匯訂立認購協議時,Zhang Wen Kai為Active Vision Investments,即智匯當時唯一董事的授權代表,故「誤將」Zhang Wen Kai視為智匯及葆達的最終擁有人。此外,自智匯成為志高股東以來,從未參與公司業務及營運,或參與董事會,故並不知悉智匯的股東變動。

獲注3千萬 附件無披露資金來源

   但翻查志高招股書,智匯是於2005年3月與志高重組前的集團公司訂立協議,透過注入3,000萬元貸款投資志高,貸款並於翌年3月續期,再與公司查冊 紀錄比較,這段期間郭榮一直都是智匯的董事,直至智匯與志高簽訂認購協議前一天,即2006年11月16日才辭任董事,郭榮並於2007年1月1日,重新 再成為智匯董事,直至去年4月又再辭任。

   志高又指2006年11月17日,與一名代表智匯的授權人士簽立協議,當時不知悉他與德發有何 關係。但附件並無披露,其集團於2005年3月及06年3月,分別與智匯簽訂貸款協議及續期時,是與何人簽立協議,當時又是否知悉郭榮是董事,以及注入 3,000萬元的資金來源。

-----------------------------------------------------------------------------
極之顯然地,那位Zhang先生肯定為郭老闆的代名人,該批股份有好大機會是由郭主席持有,不過本文對這篇報導的研究純屬業餘性質,我會在下一篇講講其他更深入的東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3

味氏證券行如何操作股票實錄(3,略有補充)

上一次味皇兄又轉載了一篇「福建民企在港上市的「隱秘通道」」,筆者突然想把一些醞釀了多個月的一些上市公司形及賣殼交易思考再出爐,形成這系列的第3集,希望大家喜歡。前文在此

話說上次煲湯買回玩具業務後,在出售玩具業務後,其後太陽能業務的老闆也把公司盤給另外一個看來更有實力的老闆。

但因為太陽能產能過剩,導致各家公司均盈利大跌,雖然這公司業務仍然表現堅挺,但有部分人已懷疑他們帳目的真實性,在某些網站的聲音之下,股民對該股信心盡失,股價不斷下跌,由30仙,跌至很快8仙,但不久股價開始不知原因暴升3日,至20仙,然後停牌。

不久後,該公司公佈那太陽能股新大股東除給上市公司2,000億訂單,但同時大股東以100億認購2,000億股,每股認購價5仙,並以同價再給予管理層300億新股,股本擴至4,300億股。復牌後,股價大跌至12仙,然後又停牌。

公司其後修訂細則,把訂單金額增至3,000億,但換股價變成4仙,同時給予管理層的購股權變成500億股,股本變成5,500億股,創下香港股票史上的新紀錄。復牌後,股價再次跌至10仙左右的水平,之後在此位置回穩。在此時候,管理層開始大舉行使購股權並減,股價又逐步跌至8仙。

又過了幾個月,公司發佈業績期限前,核數師稱因不能核實訂單及資本開支的真實性宣佈辭任,股價在開市時暴跌至3仙,但仍有極多散戶搶反彈,不過仍不能阻止頹勢,最終以1.3仙收市,並在半日後再次停牌。公司再發佈核數師的辭職理由,發現這公司的200億訂單,還有60億的資本開支憑證是不真實的,並將延遲公佈業績,直至停牌為止。但過了半年,公司仍未復牌,幾間銀行開始入稟,要求公司清盤,並進入破產程序...

但這已經不關煲湯和味氏證券行的的事了,煲湯拿回玩具廠的資產,味老闆仍是做他喜歡的收購融資生意,但在此役他也賺了很多很多錢,於是擴大了公司的規模,不再由自己經手了,他只負責把生意拿回來,然後由其下屬融資高手處理。

不久,地方政府把煲湯廠地規劃為商業區,並提出以6億元購回這塊地,並以1億元讓他購回另一幅較偏遠,面積更大的土地。在這幾年間,煲湯這時由一個快要破產的老闆,變成有幾億現金的大班了,他真的多謝味氏證券行的老闆在危難時幫他一把。有了這些錢,他當然去繼續尋找機會,把這筆小錢變成幾十億。

這時候,他仍和澳門的味氏證券行老闆交往,且愈來愈頻繁,並聽從味老闆的勸告,和他及內地的朋友經營合作開了一間融資典當行,從事高利貸,亦因為如此,加深了內地的商家們密切交往,且他亦努力加入他們的生活圈子,並認識了幾個「鐵哥」們。

有一日,一個鐵哥介紹了一個廠家給他認識,那廠家叫崔穗,是搞化學生意的,即是那些膠水的溶劑,近來他用公司作抵押借錢在陜西買了一個金礦,還花了不少錢打通公關。但是石油價格變動得太快,很快公司就虧錢了,加上金礦的資金需求,兩邊受困,很缺資金,銀行也來追債了,所以就找到煲湯幫幫忙。

煲湯略看一看帳薄。問他欠下了銀行多少錢,他說5,000萬吧,問他那家廠還有沒有客戶,他說客戶都走了大半了,員工也被欠薪幾個月,每個月公司也還要虧好幾百萬。然後問你還需要多少錢? 他說1億。煲湯心想,這公司真像我以前那家公司,倒不如試試幫著他吧...

然後,他和這名崔先生喝了酒,煲湯在半醉半醒下說他會協助他,但在借錢前找些朋友來看看你的情況吧。不久,他和味老闆講述了這家廠的情況,然後說,你有沒有客戶想搞間公司出錢。如果不想出錢和出面,讓我來出吧。

剛巧味老闆和一個在上海搞地產的老闆建立合作關係,那老闆正需要幾十億,把他所在地產業務注入,把生意搞大,但是賣樓的錢不多,銀行融資也不夠,預算兩三年內就會面對資金短缺的問題,所以心想把這化學企業搞上市才算。

之後,味老闆同意派融資高手看看如何辦。融資高手一看,發現問題正如崔老闆所述,只是客戶少了一點,還有點缺錢,但生產技術還可以,主力骨幹還沒完全流失,廠地也只是用來借了幾千萬。老闆也在金礦失敗後,也開始專心把生意搞好,所以還有可補救之道,於是報告味老闆。味老闆決定借給他1億元,但要決定聘請他們的人做財務,並在三年內上市。

於是融資高手開始協助崔老闆。首先煲湯利用自己玩具廠的名義以3,000萬入股這公司,取得公司30%的股權,而典當行亦以文件上的低利約5%借了7,000萬予膠水廠,但這筆錢的實際利息是20%,中間的差價由崔老闆私人在境外開設的公司承擔,並由崔老闆形式以其金礦及廠房的股權作為擔保。

其實,這兩樣東西大家也明白已負債纍纍,也不值甚麼錢,只是個做樣子矣。味老闆自己甚麼路上有很多朋友也告訴了崔老闆,崔老闆也明白後果,但他實在沒有辦法,況且這3,700萬中間利息差額也只是在上市後還,這班人也信誓旦旦公司一定能上市,兩年後他會變成上市老闆,看來也沒甚麼風險,他一定能還清錢,他心想。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04

[無獎遊戲]估現在上市公司名(開估了,略有更正)

這股雖轉了幾次手,但仍在港股上市交易,請問現在名稱是甚麼?



其實就是新世紀集團(234)。

玫瑰針織在1960年成立,為一紡織企業,其後發展成上市公司,在1972年11月招股上市,約於26日掛牌,上市時市值僅600萬元,每股上市價1元,不升水。

上市當日,雖然當年大量股票在短短一兩週上升50至100%,但股價當日上市時最低僅升3%,報1.03元,收市上升12%,報1.12元,在1973年3月股市高峰期時,股價一度到達3.2元,市值僅1,920萬,其實此股為變成股市上的冷門股,無人問津,但業務持續平穩發展。



此後該公司變得沉寂,業績也不太良好。但在1987年股市高峰的時候,開始表演財技。他們把10%股份配售予莊士機構(367)等投資者,股本增至660萬股,其後並把股份1送1,又1拆2,即1股拆4股,變成2,640萬股,然後收購莊士機構的紡織業務,發行500萬股支付,使莊士機構持股增至23%,作為炒作借口,並籌集資金,而股價亦一度確實炒上3元以上水平,但未及集資股災已出現,功敗垂成。





直至1989年後政治風波,或許創辦人年事已高,或許業務到達盡頭,或許莊士機構沒有錢需要套現,所以出售上市公司地位予楊受成,估計取回紡織業務。並把它遷冊至百慕達群島,易名玫瑰國際,或許當初楊先生有注入金融業務的打算,又或許用以發展其他業務,但最後或許不成功,其自傳中亦記載甚略,並把上市公司出售,在1992年易名正德行,在1997年或許乘股市狂潮轉型,被李志誠取得控制權,易名萬亞行國際,和柯達中國從事沖曬業務。







最終,該公司因為業務大幅轉差,最終陷入財困,在1999年,現任主席黃昭麟開始透過購入配售股份供股方式購買股票,持有超過20%股份,其後公司購入當年好像還未有的網絡查冊業務60%股權,作價8,000萬,但該公司資產僅60萬,不久又以3,600.8萬購入耳機製造業務60%,兩次都購入60%股權,真是非常巧合。

其後,這些業務最後當然是失敗,黃昭麟在2001年7月向李志誠及所謂獨立第三方購入24%股權方式取得52%股權入主萬亞行,易名新世紀集團,其後購入多項香港及新加坡物業,包括信德中心幾層樓面及賭船業務,轉型物業投資及賭博業務。

據稱黃昭麟是新加坡人,為一名導遊,不久赴澳門發展,後被何鴻燊賞識,建立新世紀集團。除了這上市公司外,他亦以簡家驄為受託人,其為受益人名義在2002年購入雄豐集團(1141,後為新創企業、保興發展、中國御生堂)的控股權,後在2007年分一次二次三次,出售予孫粗洪及一批「獨立第三方」。後孫粗洪多次轉型,亦鬧出很多不大不小的事件,例如中國建設重工注資之事,失敗後轉型藥業,購入聲稱防流感的金花清飲,終於成功散貨。但由於業務成效當然不佳,所以又把業務出售,退出藥業,重新易名保興資本

資料來源:
1.  玫瑰針織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AB%E7%91%B0%E9%87%9D%E7%B9%94


2. 萬亞行國際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0%AC%E4%BA%9E%E8%A1%8C%E5%9C%8B%E9%9A%9B


3.新世紀集團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4%B8%96%E7%B4%80%E9%9B%86%E5%9C%98


4. 一場三敗俱傷的借殼交易始末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38651

5. 何鴻燊:風雲際會40載
http://big5.ce.cn/gate/big5/mba.ce.cn/ming/mrlb/200609/08/t20060908_8475861_8.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666

雨潤食品(1068)模式的思考(略有更正)

(按: 我並無持有雨潤及下面提及的股票,請大家留意。)

這兩天看到歲寒的文章,突然想到祝老闆的心態,在這兒先記一下,可能認識較為粗淺,希望大家提出一些意見。

祝老闆最初從事併購國企,把它改造成盈利的私企起家,後來不斷複製此模式,規模不斷擴大。在從事本業之間,可能地方政府看見他可以協助他們解困,所以要求他幫幫忙,可能也需要承擔一些經濟任務,例如購買一些土地,或是購買一些工廠,這些也需要資金,他也想把業務,由此他需要資金,但當時因為從事零售,可能有些灰色地帶,加上當時中國股市陷於低潮,眼見有人在香港融得資金回來,所以他需要和財技夥伴合作,把最值錢的業務輸入上市公司,融資開拓他的私人業務。

2002年,黎亮和祝義材合作,透過一間分別持有28%及72%股權的公司,購入福建系列企業齊翔食品(735,後易名東成控股、中國電力新能源)上市的,當初打算模式類似當時的吉利控股(175,前富捷企業、志正國際、東龍集團、南華策略、南華資訊及科技、國潤控股)方式,先成立合資公司,從事銷售業務,把盈利輸入去,然後逐步併購生產實體,最後由大股東購回財技合作夥伴的股權,這就完成財務的運作。中間可能要付出一些費用,這就利用收購方式處理。

不久,他已經把現時雨潤食品的核心企業江蘇雨潤合作成立上海錦潤,但後來可能改變了主意,可能投行接觸過他,認為直接借殼較好,也可能認為黎亮處理另一單在上實城開(563,當時稱科建集團,另曾稱永順國際貨運、輝聯配運、科建拓展、中新地產),前後名稱為交易,最終也成事,可能未能專心回應他的訴求,或是當時已經醞釀借殼之路收緊,於是可能在2003年已逐步放棄借殼念頭,用直接方式上市,這購買土地交易已表明此一點,在年底他們出售了原上市的鰻魚業務,更成為現金公司,於是收購幾項資產維持業務運轉保住上市地位,公告亦能看出祝老闆把持有股權的公司出20%予黎亮,使黎亮於上市公司的控股公司的股權增至48%,亦可證明他退出了。後來和李小琳的中國電力(2380)合作,把新能源的電廠逐步注入,祝老闆也退出,這是後話。

最終雨潤也在2005年上市了,得到資金後,發展如虎添翼,於是向各地方開拓基地,除了本業的發展協助地方政府帶來就業,外但業務外的重擔增加了,他需要為地方政府分憂,方便他從事正業,可能需要併購一些業外的資產,造成更大的資金壓力。但礙著基金的要求,他也不能把這些業外資產放入上市公司,以免讓基金經理認為他利用上市公司不務正業,影響股價,從而影響融資能力,造成商業王國的倒塌,所以可能獲得一些聰明的財技會計高手指點,利用較為灰色的方式,以公司的資金發展業務,並提高股價。

很多資料,特別是歲寒兄指出,公司主要有五大問題,一為大存大貸,二為依賴補貼,三為固定資產投入過大,四是挪用資金,五是大股東持續減持套現,其實就是這種財技衍生出來的果。筆者忽略業務營運的細節,認為他們的財技表現是這樣:

上市公司主席因為業外有業務需要發展,但是需要資金,不過他手上沒有,於是可以利用以下銀行及上市公司的方法帶來資金:

1. 上市公司方法: 利用上市公司內的存款存入銀行,利用這項資金吸引銀行提供等額的貸款,因為對銀行業務有利,於是他們就這樣做了。但這使他們的營運資金變相鎖住,導致他們亦需要對外借貸資金供本業使用,這就是大存大貸的由來。

2. 股票市場方法: 他把股票減持套現,帶來的資金就可以發展業外的業務,但減持套現當然是愈多愈好,這就要股價表現良好,但誰人有錢? 當然是基金及大量資金的投資者,為何別人要買你股票呢,前提就要業績好,業績好有甚麼方法,這就帶來剩下的三個果了,目的就是用來把盈利造好。

我推測,首先這塊地本來不值這個錢的,可能和政府協商好,以一個超高價購買地皮,以補貼方式返還給上市公司,這就造成了盈利大幅上升,以及固定資產的提高。這當中可能需要一些費用,老闆可能認為橫豎都能別人都能拿,為何自己不拿,所以順便也把手伸了過去,所以造成了間接的挪用,但這很難有證據拿到的,因為每個人都是受益者。

不過這導致的惡果就是如果停止擴張的話,盈利就會大幅下跌,加上前期增大資產,導致折舊提高,影響盈利,導致股價下跌,不利套現,這就影響了業外業務的發展,況且股票也賣無可賣,再賣就損失控制權,失去一個資金平台。況且這種方法在順利時,人人賺錢的時候,真是沒有事情發生,但是好像這兩年醜聞盡出的時候,真是兵敗如山倒,老闆可能有一種無力感。

於是他開始把工作分開,為業外地產業務的發展找一個平台,這就是中國內南京中商,近幾年已經不停增持,成為控股股東。而且把各項業務綜合,成立集團控股公司,且逐步退出雨潤食品,並委任專業管理人員管理,可能就是希望把這業外及業內資產分開,以讓上市公司及業外業務更好的發展,他就從更遠的眼光看問題。

但是雨潤新人上場後,面對的問題就是為前幾年的快速擴張及不當行為進行梳理,這中間的過程的會非常痛苦,時間也很漫長,盈利也會大幅下降,股價自然不好看。但中國的豬肉市場應該是不斷發展且持續整合。他是市場龍頭,有品牌效應,相信應該容易解決,只要停止再擴張產能,重建市場信心,業務慢慢好起來,產能使用率提高,隻股票盈利會逐步回覆,投資價值會慢慢浮現,但如果以過往的方式發展,只是像美國的量化寬鬆一樣,治標不治本。

所以筆者認為,這間公司踏踏實實做好的話,未來可能會由過度低估,逐步回到正常估值的情況,慢慢再到高估,這時間可能要維持五至七年,甚至十年,這對長期投資者或許是危機,也可能是機會,要視乎管理者的能力了。如果要我下定論,相信買幾巴仙當賭,無傷大雅,最差也只不過把小部分資金輸掉,但有機會贏幾倍,不過這機會可能不高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38

梁杰文「可換股債券財技」一文商榷(字眼略有調整)

筆者一直有留意這名作者的文章。雖然編輯不會管太多內容的質素,可能認為自己賺份人工就算,做事就當然不認真,對一些很細節的地方不會留意。

但關於這類文章,這些是筆者的本業,當然就會細心對待,可能經常有人以為我是壞人,連找也不敢找我,以為我要和他們吵大鑊,不過這也算了,事實上不是我不想找人,是我怕他們不高興又怕他們忙,怕打擾他們。但我這個人很隨和,如果你很想知道某些事情,或者不懂的地方,我絕對能給出答覆。但事實上別人總是對知名度較高的人多些認同感,別人總當我是傻仔。不過我滿喜歡現在這個情況,至少我還可以好像有理有據地罵人吧。

這就是有部分人認為我眼紅,但我都是不介意,我介意的是這個人文章的質素,這個人寫的東西可能曾經有用心的地方,但找條文上就有些粗疏的地方,今天我們就用短短的篇幅談談這個東西。

1. 「普匯中金(997)打算拓展融資擔保業務,日前公布集資安排,配售代理按包銷基準配售一批6.5%年息1年期債券,金額1.9億元,同時公司將向債券認購人發行同等金額認股權證,認購期1年,行使價0.65元。這個定息債券與認股權證構成組合,實際上與一般可換股債券相若。認購者可收取定額利息外,同時有權在1年內行使或出售權證獲利,較可換股債券靈活性更高。該股1年前曾發行一批3年期可換股債券,年息3%,是次集資方案,年期較短,利息卻高逾一倍。」

按: 如果細心留意可換股債券的條款,2012年發行的債券,換股價30仙是非常貼水的,較當日收市價28.5仙,僅高出5.26%,但是這一次可換股債券分為兩項,換股價65仙連等額購股權的債券,較當日收市價溢價22.64%,如果把換股溢價年化之,後一種債券的溢價大約要補償5.23%,即是可換股債券利率達8.23%才算合理,至於75仙的可換股債券,溢價更達41.51%,大約要補償10.36%,即是13.36%,但考慮到換股後出售的不方便,這兒要有點折價,所以這價錢是否合理,大家應該了解,如果隨便斬掉一兩句,這就是不大妥當。

2. 「除集資用途,上市公司能透過發行可換股債券間接繞過《上市規則》最少25%公眾持股量規定。長和國際(009)需資金發展物業,4月初向大股東發行3.15億元可換股債券,換股價0.43元,較收市價0.53元折讓19%,該批債券可換股數量是已發行股本94%,若獲全數轉換,大股東股權由56%增至77%。惟公眾持股量定義上只計算「已發行股份」,可換股債券歸類為「債務」,只要尚未行使,公眾持股量仍是44%,沒有違反規定。」

按: 老實說,這段東西「長和國際(0009)....至77%」的部分,只是一個事實的描述,根據公告,這段話是對的。但是前一段,筆者早期的文章是有談及這些東西的,事實上,有一些例外情況,公眾持股量可正式低於25%,亦可利用一些手法去把它維持於25%以上,關於正式間接的方式,筆者也曾提及。最近David Webb 也寫了一篇文章建議取消公眾持股的限制,亦可參考一下。


3. 「可換股債不計利息,較一般銀行貸款吸引,大股東慷慨地為公司免息提供發展所需資金。」

按: 這句肯定是有一些問題,「可換股債不計利息,較一般銀行貸款吸引」,不計利息這一句話可能還有點道理,但實際上可換股債券在會計帳目上是會分為債權部分及購股權部分,債權部分會按公平值折扣,然後按公平值利率計算利息金額,例如這公司在2010年11月公佈收購的地產項目,發行了0.5%利息的可換股債券,在2011年報表上亦按公平值7.698%計算(附註28),但這家公司向銀行以地塊融資,以現時情況,我想都是較這利率差不多。所以實際上這句話只能說是「可換股債無現金利息,較一般銀行貸款吸引」。

如果真是免息提供資金,大股東可以直接以免息墊款給公司,只是按關連交易相關處理即可,這次發行可換股債券的換股價是43仙,但以當時股本計的資產值是1.58元,是否慷慨,還是有代價有意識攤薄小股東,相信大家有自己的答案,片面地寫一些不明就裡的文章,真是使我非常不滿意。


4. 「若長和藉向大股東配股集資而非可換股債,大股東持股量增至77%,公眾股東股權將降至23%,低於25%規定,計劃不易得到港交所(388)批准。」
按: 這句話有點問題,如果要寫得合理還欠兩個字,應為「若長和藉向大股東以相同價格配股集資而非可換股債.....計劃不易得港交所批准」。因為如果照他的寫法,配股價可以配合控制至適合的水平,倒不如直接以特別授權配售股票,由大股東承接大部分即可,這樣就可能避過限制。所以他連基本原理也沒搞清楚就寫財技,是誤導讀者的行為。

5. 「可換股債行使價一般高於現價,才算合理,否則將產生攤薄股東權益效應。」
按: 這句話也是有問題,高於現價是合理,因為是時間值的問題。但是這不關攤薄股東權益的事,無論如何做,可換股債券都有機會換股,一換股就是攤薄了每股盈利,但對每股資產淨值要視乎公司的每股有形或無形的資產值如何,才可以下一個適合的判斷。但如果沒有換股就是沒攤薄。

6. 「上月瑞年國際(2010)向中信集團旗下中信國通發行可換股債及認股權證集資,共將發行2.2億股新股,差不多盡用一般性授權上限(僅差約80萬股)。可換股債券行使價3元溢價約56%。即使將來可換股債及認股權證被行使,致使大量新股發行,惟新股以3元發行,相對現有股東權益,影響較少。」
按: 這段東西完全摸不著頭腦。用盡一般性授權是事實,但是以2012年底每股資產值3.70元計算,本身無論是2.2元和3元換股都是會攤薄每股盈利和股東權益,所以這句話應該是這樣說,「即使將來可換股債及認股權證被行使,致使大量新股發行,惟新股以3元發行,相對以當時價格2.2元發行,對攤薄影響較少」。

7. 「公司以折讓價發行股份,惟不能低於市價20%,否則需得股東特別授權。2月中國農業生態(8166)向大股東發行可換股債券,每股行使價低至0.01元折讓80%。換股股份佔已發行股本逾1倍,將來新股發行時,難免大幅攤薄現有股東權益。
行使價僅0.01元,認購人可謂立於不敗之地,帳面利潤可觀。最終4月底股東會以些微百分比(56%贊成及44%反對)通過決議案,可換股債得以順利發行。因將來可換股債被行使時,新股將以0.01元發行,對股東權益的潛在攤薄影響巨大,難怪股東會上反對者眾,可惜贊成人數始終較多,決議案獲多數通過,反對者也無可奈何。 」
按:  這段東西引用的法例屬於例外情況,問題不在於折價發行股份。

根據上市規則13.36(5)條,條文如下:
「(5)  如屬配售證券以收取現金代價,而有關價格較證券的基準價折讓20%或20%以上,則發行人不得根據《上市規則》第13.36(2)(b)條所給予的一般性授權而發行證券;上述的基準價,指下列兩者的較高者:
(a)  簽訂有關配售協議或其他涉及建議根據一般性授權發行證券的協議當日的收
市價;或
(b)  下述三個日期當中最早一個日期之前五個交易日的平均收市價:
(i)  公布配售或涉及建議根據一般性授權發行證券的交易或安排之日;
(ii)  簽訂配售協議或其他涉及建議根據一般授權發行證券的協議之日;或
(iii)  訂定配售或認購價格之日,
除非發行人能令本交易所信納:發行人正處於極度惡劣財政狀況,而唯一可以拯救發行人的方法是採取緊急挽救行動,該行動中涉及以較證券基準價折讓20%或20%以上的價格發行新證券;或發行人有其他特殊情況。凡根據一般性授權發行證券,發行人均須向本交易所提供有關獲分配股份人士的詳細資料。

撇開事實不談,翻開這公司2012年的報告,公司只剩下79,000元的現金,但欠中國鐵路貨運(8089)1,100萬,公司已陷於負資產,2012年3月13日的配售可換股債券集資2,000萬元失效,可以見到是需要緊急支持的,所以這可向港交所申請可按例股東授權折價20%以內發行擴大前股本20%以內股份。但問題在於2個,一是發行3,450萬可換股債券後,換股後佔擴大後股本54.06%,超過一般授權的限制,二是由大股東中國鐵路貨運(8089)認購,是屬關連交易,所以才需股東通過。

如果以市價折讓80%計算換股價來看,可能真是帳面獲利可觀,但從公司資產負債角度看,其實認購是有利公司的安排,因公司已處負資產邊緣,所以無論如何低價發行新股,每股資產值定會上升的,況且明知這堆廢紙不值錢,是否真的能夠全部出掉這堆時值1.7億的股票呢,這些人的思考非常奇怪,令人費解。 至於反對者眾,扣除大股東的7億多股,只是佔非大股東股本的23.68%,這是否代表所有公眾股東呢,相信也可商榷。

但是有些人總是以財技的角度理解,以為攤薄公司權益。如果這次認購改以供股集資處理,這班人又會認為又有得炒,又有發達機會。這堆忽略公司基本情況的人,總使筆者感到無可奈何。

總的來說,我真的不知道是作者還是編輯的問題,如果真是要寫財技,字眼必須要精準,但這篇東西明顯錯漏百出,希望大家寫這些文章時,能夠小心一些對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823

統計局:2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漲幅略有回落

http://www.infzm.com/content/99064

3月18日上午,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數據顯示,房價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減少,持平的城市個數增加,漲幅略有回落。

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價格上漲的有69個城市,65個城市同比漲幅回落,比1月份增加了28個,最高漲幅為18.7%,最低漲幅為1.8%。而二手住宅同比價格上漲的也是69個城市,漲幅回落的城市有58個,比1月份增加了31個,最高漲幅為15.9%,最低漲幅為0.4%。

統計局數據顯示,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下降的城市有4個,持平的城市有9個,上漲的城市由上個月的62個縮減至57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0.7%,最低為下降0.2%。

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個,上漲的城市有69個。2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18.7%,最低為下降4.1%。

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二手住宅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5個,持平的城市有9個,上漲的城市由上月的48個縮減至46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1.1%,最低為下降0.9%。

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二手住宅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個,上漲的城市有69個。2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15.9%,最低為下降8.8%。

北上廣深漲幅趨緩

近幾個月,北上廣深漲幅最為明顯,持續突破同比漲幅達20%。

2月份統計數據顯示,雖然北上廣深四地的房價依然堅挺,但漲幅略微趨緩的態勢,四地房價漲幅均未超兩成。北京環比漲幅0.3%,同比漲幅15.5%,分別比1月份收窄0.2%和3.3%;上海環比漲幅0.4%,同比漲幅18.7%,分別收窄0.1%和2.2%;廣州環比漲幅0.5%,同比漲幅15.9%,分別收窄0.2%和3%;深圳環比漲幅0.3%,同比漲幅15.9%,分別收窄0.1%和2.3%。

從二手房住宅價格來看,北京環比漲幅不變,同比漲幅15.9%,分別比1月份上漲0.1%和減少2.5%;上海環比漲幅為0.6%,同比漲幅為12.1%;分別上漲0.5%和減少1.1%;廣州環比漲幅為0.3%,同比漲幅為11.4%,分別減少0.7%和1.5%;深圳環比漲幅為0.8%,同比漲幅為14.5%,環比漲幅不變,同比漲幅減少0.7%。

網易財經消息,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認為,2月份是傳統淡季,各大房企的推盤力度、購房者的購房力度等都不會太大,房價難以出現較高的漲勢。此外降價潮也對此有影響。

而2月份因樓盤降價而引起轟動的杭州,雖然新建商品住宅價格變化尚不明朗,但二手房住宅已受到衝擊,其中環比繼續下降,降幅為0.4%,同比漲幅為1.7%,比1月份收窄8.3%。

廈門環比漲幅連續兩月全國居首

數據顯示,2月新建商品住宅環比漲幅最高的城市是廈門,漲幅0.7%。而1月新建商品住宅環比漲幅最高的城市也是廈門,漲幅為1.2%。在同比價格上,廈門也上漲較快,上月同比上漲15.0%,1月同比上漲1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871

利邦:同店增速略有回調 期待進一步複蘇信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27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3-24 15:19 編輯

利邦(891):同店增速略有回調,期待進一步複蘇信號
作者:程成

2014年銷售額同比下滑2.7%,凈利潤則同比倒退47.8%:公司14年的銷售額同比下滑2.7%至26.2億港元。期內受大力清庫影響,集團的毛利率水平同比下滑1.4個百分點至74.1%。股東應占溢利則同比倒退47.8%至1.6億港元。每股盈利為9.3港仙。派息率仍維持在73%。

業績回顧:1)2012 年或更早前的庫存的90%已清理完畢,存貨周轉天數由2013 年的428 天下降到2014 年底的343 天。2)期內門店凈減少52 間至399 間,其中新增47 間,關閉99間,公司認為總門店數量維持在400 間為理想水平。3)隨著門店的調整,公司的經營面積同比下降9%至49 萬平方尺,而每平方尺銷售額同比提升6%至5036 港元。4)下半年的同店增速較上半年有所回調,由上半年3.0%的倒退改善至下半年3.0%的增長,下半年內地、香港及歐洲的同店增速分別為2.6%、2.0%及16.3%。

2015 年展望:1)近期采購的春秋季新裝數量較過去季度大幅減少,我們預計在庫存清理理想的情況下正價產品的銷售將逐漸恢複(目前85%的門店為正價門店,15%的門店為奧特萊斯店),預計下半年的毛利率水平將較上半年有明顯改善。2)公司將各品牌分攤的購買力整合為一,加強采購端的議價能力,節省成本,提升產品的定價空間,我們相信集團整體的毛利率可以維持在74%-75%之間。3)預計歐洲業務將於今年內有正面盈利貢獻。4)公司將持續對庫存進行管控,預計今年的存貨周轉天數將較去年底的343 天有進一步的下降。

目標價1.30 港元,調升評級至持有:我們由公司的庫存清理進度及去年下半年同店增速的回調情況可見公司的營運效率在逐漸改善。我們預計2015 年的上半年仍將是陣痛調整期,改善效果將於下半年逐步顯現,但仍期待更明顯的業績複蘇信號。我們預計15 年公司的銷售額及凈利潤都將同比有單位數的增長,我們以15 年13 倍的市盈率給予公司目標價1.3 港元,較前日收市價有13.3%的下滑空間,調升評級至持有。



(來自第一上海)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873

奧巴馬執政8年來 美國人生活略有改善

美國總統奧巴馬即將於明年1月卸任。在他執政的8年中,美國人的醫療、健康和生活水平如何呢?調查研究公司蓋洛普近日發布研究報告對這些領域進行了盤點。

在總統競選和第一個任期內,奧巴馬將醫保改革作為自己的工作重點。如今,《平價醫療法案》已經實施6年,當初奧巴馬簽署這項重要法案的三大目標——擴大醫保覆蓋率、降低醫療成本、改善醫療質量,實現得如何?

2008~2013年間,沒有醫保的美國成年人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但自2014年《平價醫療法案》生效以來,該比例顯著下降——從2013年的17.3%高位回落到2016年的10.8%。2013年以來,約有1610萬此前沒有醫保的成年人獲得了醫保。

無法負擔醫療費用的美國成年人比例也降至8年來的最低水平:從2008年的19.7%下降到了15.5%。美國成年人中擁有私人醫生的比例相對變化不大,醫療質量改善不明顯。

美國人的鍛煉和抽煙習慣有所改進,但飲食習慣卻變差了。

64.2%的美國人表示一天都吃得很健康,這一比例處於2008年來的較低水平。不過,經常吃健康食物的人數比例在這8年間保持穩定,在56%~58%之間小幅波動。

經常鍛煉的美國人比例出現小幅上升,從2008年的51.4%增長至2016年的53.8%,這表明喜愛鍛煉的美國人變多了。

美國成年人中吸煙人數比例呈現每年下降的趨勢,自2009年以來下降了3個百分點(從21.0%到18.0%)。

然而,美國人對自己健康的總體評價有所下滑。2008年,約有22.6%的美國人認為自己“非常健康”,2016年卻僅有19.0%的美國人這樣認為。

美國人重大慢性病發病率情況則表現不一。2008年以來,肥胖發病率增加了近3個百分點,至28.3%;糖尿病發病率升高近1個百分點,為11.5%;抑郁癥發病率也增長了1.6個百分點,至17.7%;但高膽固醇的發病率卻下降了3.5個百分點;高血壓和癌癥的發病率沒有太大變化。

自奧巴馬就任總統以來,美國人的生活水平指數有所提升:對自己目前生活水平表示滿意、認為生活水平有所改善的比例從2008年的24%大幅上升至2016年的50%。

總體而言,美國人對生活的滿意度在奧巴馬當政的8年中有所提高。2008年小布什結束任期時,只有48.9%的美國人認為自己的生活“相當不錯”,但現在有55.4%的美國人這樣認為。

黑人、白人和西班牙裔群體中,對生活感到“相當滿意”的比例均上升6個百分點,而亞裔人群中的這一比例較2008年時提高了10個百分點。不過,黑人對生活的滿意度在奧巴馬的第二個任期內有所下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531

明年深圳看病收費大調整 個人支出將略有下降

深圳人看病要花多少錢?從明年開始,這個答案會有所不同了。

近日,深圳市發改委、市衛計委和市人社局聯合印發了《深圳市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實施方案》和《深圳市公立醫療機構第一階段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有關工作的通知》,標誌著醞釀了近2年的深圳市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將從2017年1月1日正式拉開序幕。

在總量持平、結構優化、不增加群眾就醫支出的前提下,深圳將分三批對公立醫院的2617項收費價格進行結構優化調整。調價有升有降:降低大型設備檢查檢驗的費用,提高手術、護理、治療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等。

深圳衛計委相關負責人強調,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後,“減量”要大於“增量”,患者支出總量將下降。

價格有升有降

今年7月,國家衛計委聯合發改委等部門印發《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則,統籌考慮各方面承受能力,合理制定和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逐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並與醫保支付、醫療控費政策同步實施,確保群眾費用負擔總體不增加。隨後,各地紛紛推進這項改革。

深圳市衛計委副主任劉堃在12月28日的發布會上介紹,改革計劃分三步走:第一階段先調整833項收費,占醫院收費項目的9.2%,患者支出將減少3000萬元。第二和第三階段的改革啟動時間將由深圳市發改委、市衛計委和市人社局協商後確定,預計在明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完成。“三個階段的改革完成後,預計患者總體支出和醫保基金支出均有下降,醫院收入結構更加優化。”

那麽,價格具體是如何調整的呢?深圳市衛計委財務處副處長蔔奇文表示,第一階段的調價,降低了252項大型設備檢查治療項目價格,包括CT、MRI、PET-CT等,降價幅度平均20%。如三級醫院的磁共振平掃(0.5T以下)從500元降為400元。預計調價後,一年將減少大型設備檢查收費1.65億元。

與此同時,第一階段的調價也取消7個項目的收費,包括掛號費、單人房病房取暖費、雙人房病房取暖費、三人以上病房取暖費、單人房病房空調降溫費、雙人房病房空調降溫費、三人以上病房空調降溫費。據測算,這7項收費取消後,一年將減少7200萬元。

此外,第一階段調整的價格中,提高357項4級手術類醫療服務項目價格,提價幅度平均在50%。如人工椎間盤植入術從2500元提高到3750元,乳腺癌根治術從2000元提高到3000元。不過,患者不必過於擔心。由於手術屬於醫保住院報銷範疇,個人自付比例不會增加太多。會診和搶救的費用也進行了調價。如:院際會診從現在的150元調整為260元。據測算,這項收費提價後,一年將增加4000萬元。

深圳市衛生部門希望,通過下調大型設備檢查項目和檢驗類項目價格來控制過度檢查和檢驗,減輕患者負擔,同時通過提高手術等服務項目的收費,體現醫務人員的價值。

患者總費用將減少

在本次改革中,當地經濟效益不高的學科不受重視的局面也將有所改變。

上述改革方案提高了價格明顯偏低的部分綜合治療類項目價格。其中就包括一些開藥、檢查較少,主要依賴醫務人員技術和勞務的特殊專科,如病理、康複、精神、兒科、中醫等項目,通過經濟的杠桿向這些專科的傾斜,引導公立醫院學科發展,回歸公益性。

那麽,患者看病的總費用會增加嗎?公立醫院的收入會減少嗎?據測算,第一階段減少的費用要多於增加的費用,患者支出將減少3000萬。

深圳市衛計委副主任劉堃說,第一階段價格改革後,深圳市部分基層醫院和中醫類醫院等部分專科醫院的收入略有下降。深圳市將通過完善財政補助政策措施,包括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財政補助標準,建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財政補助機制等方式予以補貼。

他補充道,第二、第三個階段改革實施後,預計患者總體支出和醫保基金支出均略有下降,全市各級各類醫院的收入將實現總體平衡,結構更加優化合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763

統計局: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下降,同比漲幅略有擴大

4月12日消息,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的2017年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顯示,CPI環比下降0.3%,同比上漲0.9%;PPI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7.6%。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進行了解讀。

繩國慶稱,從環比看,3月份CPI下降0.3%,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下降較多。食品價格環比下降1.9%,影響CPI環比下降0.39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1%,影響CPI環比上漲0.08個百分點。據測算,在3月份0.9%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因素約為0.4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0.5個百分點。3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漲2.0%,與前兩個月大體相當,保持平穩態勢。

繩國慶表示,從環比看PPI漲幅連續三個月回落,從主要行業看,一是煤炭開采和洗選、石油加工、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環比由升轉降;二是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環比均上漲0.5%;三是黑色金屬礦采選、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4.8%和2.4%,漲幅比上月分別擴大2.6和0.1個百分點。

3月份PPI漲幅在連續五個月擴大後開始回落。從部分重點行業看,同比價格加速上漲的態勢有所緩和。

一、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下降,同比漲幅略有擴大

從環比看,3月份­­­CPI下降0.3%,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下降較多。食品價格環­比下降1.9%,影響CPI環比下降0.39個百分點。鮮菜、蛋、豬肉、禽肉、鮮果價格環比分別下降7.9%、4.0%、3.5%、2.1%和1.2%,上述五項合計影響CPI環比下降0.37個百分點,其中鮮菜影響0.21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1%,影響CPI環比上漲0.08個百分點。其中,衣著和醫療保健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6%和0.5%,兩項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0.09個百分點。

從同比看,3月份CPI上漲0.9%,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3%,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其中,醫療保健、居住、教育文化和娛樂、交通和通信價格同比分別上漲5.3%、2.4%、2.3%和2.0%,合計影響CPI同比上漲1.44個百分點。食品價格同比下降4.4%,降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其中,鮮菜價格同比下降27.9%,影響CPI同比下降0.95個百分點。

據測算,在3月份0.9%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因素約為0.4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0.5個百分點。

3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漲2.0%,與前兩個月大體相當,保持平穩態勢。

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漲幅回落

從環比看,3月份PPI上漲0.3%,漲幅比2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漲幅連續三個月回落。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0.5%,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由上月微漲轉為本月持平。從主要行業看,一是煤炭開采和洗選、石油加工、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環比由升轉降,分別下降0.6%、0.6%和0.1%;二是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環比均上漲0.5%,漲幅比上月分別回落1.5和1.4個百分點;三是黑色金屬礦采選、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4.8%和2.4%,漲幅比上月分別擴大2.6和0.1個百分點。

從同比看,3月份PPI上漲7.6%,漲幅比2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漲幅在連續五個月擴大後開始回落。在調查的40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3個行業產品價格同比上漲,與上月個數相同。從部分重點行業看,同比價格加速上漲的態勢有所緩和。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上漲39.6%,漲幅與上月相同;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上漲68.5%,漲幅比上月回落16.8個百分點;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36.8%,回落3.3個百分點;石油加工業價格上漲29.9%,回落0.6個百分點;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17.3%,回落2.2個百分點;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上漲11.5%,回落0.4個百分點。上述六大行業合計影響PPI同比上漲約6.1個百分點,占總漲幅的80.3%。

據測算,在3月份7.6%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因素約為5.8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1.8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2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