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證義搜查線2 第1集保薦風雲: 解讀

股票當然是我的喜愛,這個節目當然我都唔放過,這套劇上個禮拜二首播,合共有6集。

上一輯證義搜查線是以連續劇形式,筆者已經由電視劇到電影版都寫了至少5篇。第二輯採用連續劇形式,個人認為無論在劇情和人物塑造上,因為除了楊崢仍然擔任證監會高級調查人員Christina 外,江華上一輯結局也沒有說他會離開,只是說他請假去左探女,但今輯卻是沒有出現,降低了可觀性,可能上一輯已經知道他是只做一輯,所以就寧願這樣處理,淡化他的角色吧。至於其他的人,都換上新面孔,甚至有人上一輯做調查員,今輯變成了演員,完全沒有連貫性。另外亦因為採用單元劇形式,雖然不需要好像過往每一集都追看才得知全部的劇情,但代入感沒有以前這麼強,不過可能是成本關係,也都沒有辦法。

至於今集保薦風雲,其實是影射洪良國際(946)及擔任保薦人的兆豐資本的故事。今集劇情如香港電台官方網站,Youtube 片如連結,你亦可以看以下的片段。



1. 首先我們談談這套劇的人物代表著誰。我相信他們簡化了角色,有部分角色合併了,有一個黃騰忠的角色失蹤了,原因是為了便於收看者在半小時理解這個節目,但其實在我角度來看,利用這個題目,配合多幾個角色,相信能夠做出和之前一樣好的連續劇,不用搞到故事好像缺了一些。

這套劇的證券行當然就是兆豐資本。至於人方面,那位Martin當然指的是已被撤銷牌照康曉龍,據明報資料康曉龍據聞最初在太平洋興業(166,後易名新時代集團、新時代能源)旗下的企業融資部工作,筆者估計為2003年出售予時富金融服務(510前時富數碼金融,當時創業版編號8122)的太平洋興業融資的董事(後易名華夏融資、現名為Libra Investment Advisory Services Limited)。

在2003年市場最低潮時、即太平洋興業融資出售前3個月,轉任兆豐資本(亞洲)有限公司前身倍利證券(香港)有限公司的企業融資部員工,倍利證券(香港)有限公司屬台灣倍利證券的全資附屬公司,最初隸屬於裕元工業(551)母公司寶成工業的老闆蔡其瑞家族的私人業務,據稱持有約50%股權,在2002年與台灣的兆豐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之一交通銀行在台灣的部分,即交銀金融控股公司合併,成為旗下的機構,同年又與中國銀行在台灣部分,後易名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合併,故交銀金融控股公司改為兆豐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至於倍利證券(香港)有限公司則在兆豐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交通銀行及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合併時,正式改名為兆豐資本(亞洲)有限公司。

康曉龍加入兆豐資本後,初期如魚得水,擔任多家上市公司的保薦人,包括寧波屹東電子(8249,後易手更名元寧波萬豪)、美亞控股(1116)、明華科技(8301)、安捷利實業(8298)、新焦點(360)。在2006年,因為台資同業金鼎證券在中國銀行(3988)事件中,擔任保薦人處理不當,被台灣金管局控告,故當年招股停頓。但其後業務恢復,在2007年,亦擔任凱普松(467)及峻凌國際(1997)的保薦人,當中除峻凌國際(1997)及安捷利實業(8298)外,當中大部分已陷於停牌、破產或重大虧損。

但其實在康曉龍擔任業務代表後,公司業務其實一直轉差,根據倍利證券的年報及財務報表資料,2003年,倍利證券母公司倍利控股仍獲利1.8億新台幣,但在2007年已轉虧達1,600萬港元,2008年處於金融海嘯的當兒,虧損擴大至2.6億港元,可見在公司虧損下,他們的要改善壓力正在加大,造成這家公司做出一些更驚人舉動的誘因。

除洪良國際交易外,兆豐證券當年亦擔任南嶺化工(663,前恆光行、現金山能源)收購的財務顧問,這名賣方趙明的往績慘不忍睹,如連結,可能這交易為他找了新的去路。康曉龍在完成這兩項業務後已辭工,當時已經找到新去路,但因為洪良案關係,現時不能再做企業融資。據蔡東豪主理的資料稱,他現在任職邦盟匯駿教育機構的教授,教授公司管治,筆者認為這份工作頗適合他。

另外,這名角色的行徑是加入了一位犯案但脫罪的畢馬威核數師梁思哲先生的思維,他收受了中間人陳秋云30萬賄款,但劇中顯然沒有出現核數師或企業融資人員受賄情節,可能是怕被核數師或企業融資人員話因為有涉及他們受賄的事情發生的劇情,使專業人士的地位受到損害,而因為核數師屬於國際機構,問題更大,對他們的操守要求更高,所以柿子選軟的,自然就用企業融資人員來代入這角色了。但顯然昨日警訊以泰興光學(除牌前編號389,現通天酒業)為藍本寫成的黑洞,直接講及核數師行賄,似乎更為露骨。





康曉龍



梁思哲

至於Queenie,根據當年明報的資料,其實當時離職是包括一位女性W小姐,詳細的名字我們談不說了,你見到tag 會有,或者會無。W小姐在公司3月停牌後,據證監會資料仍在兆豐資本任職,但當時明報訪問她,她說已經辭職,並正在休假,紀錄顯示他4月辭任公司的職位,轉任招商銀行(3968)旗下的招銀國際的融資職位,和之前廖碧兒的角色在事後辭職顯然是有出入。但這位Queenie的角色,其實際行為是借用畢馬威的一位女經理助理劉淑婷(Suki)的舉動。稍後等劇情推進後,我們再談。

陳總的角色,其實混合了公司主席蕭登波廖進益的角色。蕭登波為南良集團創辦人掌舵人,擅長扮演精神領袖,鼓勵並支持旗下專業經理人創業,旗下控制多家紡織及布料企業,讓專業經理人持有股權,並互相競爭,可以想到股權分佈亦非常複雜,大致可分為為南良、中良等主要事業體,因為業務複雜,所以對資金需求很大,管理可能亦不到位,加上如陳秋云等人物幫助下,虛構業績上市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事。至於廖進益是公司的行政總裁,主要負責公司運作,所以蕭登波把責任推向廖進益


蕭登波


廖進益

現在講完背景之後,我們來談談劇情。

1. 00:00- 00:30 首歌其實好好聽,唔換都無問題,但是覺得有些節省成本的感覺。

2. 00:55-01:01 都寫晒免責聲明,好小心。

3. 模擬保薦人的寫字樓場景似乎較為節省成本,但以當時兆豐資本的規模約13人來說,似乎這寫字樓也頗為適合,顯得細小亦空蕩。

3. 01:07- 01:30 個老細Martin 殷叫明光上市公司交易Queenie 全權負責,Queenie 問她文件都要由Martin簽,他話簽埋今次,之後Queenie 又問她是咪搵夠退休,然後Martin就話明光交易完成後,暗示就把Queenie 升職,由她簽署文件,但聽聽下有弦外之音,配合之前之後的劇情,看來他和除Queenie 的下屬都拿了不少好處。

4. 02:00-03:00 Queenie 的老公阮德鏘叫王偉雄(Alex)。其實阮德鏘上一輯是擔任證監會調查員強,是不是那些工作人員搞錯了? 還是把它視作兩個不同的故事?如果視作兩個不同的故事,可能這樣說是合理,但是使人感覺混淆。但為何不視作同一故事,叫阮德鏘擔任證監會職員強(Alex)勸說Queenie去把罪證交給證監會,這樣說服力強多了。但他們可能為貼近現實,所以沒這樣做吧。關於同一段片,也隱隱透露了他們有3個物業,每月償還物業按揭需要10萬,負擔很重,這也可能是Martin叫Queenie 負責的原因,因為Martin 夠膽打賭他可能會為錢協助公司上市,增加了劇情可觀性和合理性。

5. 03:00-04:30 陳總和馬經理選角的確有特別的安排,樣子非常的像。Martin 跟陳總講說話經常有弦外之音,例如要嘛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比最好更好,就是講他們的帳目嘛,所以安排第六名客戶來做假,因為根據港交所的規定,他們只需披露頭五名客戶的資料。

劉總之後又講,打球跟做生意一樣,有很多事你控制不了,可能就是說他們的業務其實都是很多變化,控制不了穩定,內中有很多水份,但想想,其實他又說得對,正如這網站,做到現在,其實無驚無險都算是一個奇跡。但他補了一句話,就是唯一能控制就是準備功夫,貴公司準備功夫做得非常充足。從之前之後跡象,看來他對準備都做了不少功夫,但他們的準備功夫是在事前事後,不在實際過程囉,做假文件做假業績,做假客戶,又塞錢給保薦人,這些人為錢做這些其實為了些甚麼?為了錢似乎很無謂。

6. 05:00-09:30 講保薦的過程,我讚賞他們實景拍攝。但其實保薦人去一次是否足夠,其實是一定不足夠的,還要一次去就得到結果,這更是不太可能吧,還有保薦人還要律師、核數師等等人的會面呢?相信都是為了簡化劇情才會這樣。不過如果感覺客戶有懷疑,去8、9個鐘都要去,這就可能是真實。

綜合當年證監會的執法紀錄和聆訊消息,證監會稱,「與供應商和顧客填寫的問卷中遺漏了與洪良集團交易數據等重要資料...未有跟進遺漏了的資料....多個與供應商和顧客的訪談只透過電話於洪良遞交上市申請當日方才倉卒進行....未能就洪良提供的特許經營商資料(如姓名、地址和每個特許經營商的營業額)作出適當的核實,亦未有取得洪良集團和特許經營商之間的交易紀錄」,職員亦有供稱「洪良董事胡金淑提供財務數據及客戶與供應商名單,供兆豐職員完成盡職審查,但後來陳增濤獲上司告知,洪良與胡極不滿兆豐的調查如同騷擾,不容許兆豐直接聯絡客戶與供應商。」,正如今次的在片中遇見到的馬經理告訴老闆陳總的面色很難看,之後多次阻撓他們見面,但在重重困難之下,他們仍能安排得到。但我覺得非常犯駁,為何不一早跟從原本的證供,說公司覺得要對客戶的見面如同騷擾,要事後由公司在場安排見面或者尋找電話調查。 這樣又阻撓,又讓見面,似乎使人非常困惑,如果加入公司安排假門面的過程才需要拖延,似乎更有說服力。但可能以上又是顧全公司形象沒這樣做。

另外,如果要做假客戶的話,為何要找一個荒廢的地方去做這麼可疑,連一個新職員Amy都發覺這客戶有古怪呢? 真是如果真實的話,應該找一個漂亮的寫字樓,但是這寫字樓的人應該是閒著沒事做,員工坐不滿,老闆說員工都出外,也沒有來自客戶的電話,然後去調這公司的工商登記資料,後來發現這公司是由老闆或親信持有。這樣會更有說服力。

至於他的第六大客戶中亞,其實香港真是有這樣的一家公司叫中亞能源(850,前永成化工、中油資源)旗下的流動電訊(8266)都有這一項LED業務,作價3,900萬,還有這賣方一單持有中亞能源的股份的關連交易,交易直值得懷疑。

題外話,廖碧兒的普通話真是很普通。

7. 10:20 Alex告訴Queenie 他賣了A座的一個單位,Queenie 話要付15%印花稅,看來這段片是在2012年10月27日後拍攝的,至今只是5個月。Queenie 話要撻訂,加深了她的財務困難,這加強他要受賄賂的誘因。這老公也很疼愛老婆,把相機賣掉,解決了問題,使她不用受賄賂。

8. 11:30- 13:00,Martin 似乎安排過Amy,使她不受懷疑,類似之後100萬哥爾夫事件,但又為了顧全這堆人的專業形象,又沒有提及。但Martin 對Amy 做了一些甚麼事情? 使她這麼沒有可疑? 我感覺到非常奇怪,這處又是沒有說服力。

另外,他們真是查了工商紀錄,發現中亞營業額很低,稅交得不多,卻是第六大客戶,佔營業額12.7%。顯然這又是值得懷疑,但試問做生意這麼久,又不會不懂逃稅,交易轉由海外公司做,又或是不開發票,或用其他發票行嗎? Amy解釋又好像很合理,可能又說得通。但內資公司不開票可能有造假嫌疑,但不是上市公司,又有誰人盯著? Queenie他做事真的很細心,決定再訪查一次,這對保薦人形象是正面,但事實上為了生意,會不會真是能做到這樣?

9. 13:00-18:28 這顯然是一個局,陳總一手硬,配合Martin突然有事發生,Amy 病了,Queenie一個人出外,到了晚上司機離開了,公司的小王又出現了,他很強壯又年輕,嚇得她慌慌的,一手軟,第二天打哥爾夫更硬塞給她100萬,這就是100萬哥爾夫事件。最終她不願接受這樣的公司能上市,不希望別人質疑她的操守憤而辭職。這種人雖然面對財務危機的張力未有展現出來。但方總如果塞給Queenie 100萬,Martin 應該300萬,但Martin 為何話300萬就退休,這麼少錢?  如果要造假上市,為何陳總還有這麼多錢給他們,那些錢是如何來的,是騙貸回來的嗎?  不過後來挪用公司資金也印證番那些錢的由來,不過老闆又會不會這樣不高明直接拿走錢呢,最少都學學之前鏗鏘集講的中國金石(1380)的黃老闆吧。


據陳秋云的說話稱,當時給錢梁思哲的時候,「稱當時正值農曆新年,欲向會計師事務所職員派發數百元利市,但因忙於「湊仔」,隨手在家拿出一個信封入錢,卻未發現該信封內有30萬元巨款」,但30萬塞入信封內,那信封會很重,會不會這麼易不察覺呢? 至於Queenie 的財務困難,相信是配合當時核數師畢馬威劉淑婷上司周敏怡有孕,需要花不少錢,簡化後配合出來的劇本,但當時周敏怡稱亦沒有收受陳秋云的利益,但後來亞太區主席唐家成親自查問,方知自己被指收受陳秋云的賄款,可見他根本沒有嘗試告發客戶,以免得失生意,如果不是劉淑婷舉報,這件事也會是沒有事情發生,請問在水底下有沒有發生了其他事情呢? 這個社會是不是變得太具效率、太商業化?

10. 19:44 最終Queenie辭職,把物業賣光了,明光也就上市,但是Queenie 應該會每天留意新聞,公司上市她會不知道,為何上市時才告發?

至於明光LED上市價格為1.41元,上市當日升至1.72元,升幅22%,但實際上洪良以2.15元上市一開市就跌破招股價,報1.97元,跌8.4%,雖在1月初上升至2.53元,但不久市況掉頭向下,他亦不能倖免,直至停牌。不過Alex說話說得對,不少人被騙了。

11. 20:09-21:20 證監會職員講話士多老闆說沒有中亞公司,但為何又有工商紀錄,那地址如何來的? 為何當初Queenie 這麼有能力也不找中亞的地址在何處,找個人陳總或馬經理說是他的老闆也可以嘛?另外,兆豐資本最終是被罰4,200萬,不是4,000萬。

不過,我始終認為認為這個實例應該變成一套連續劇,加重每個人的戲份,或者會更好,但可能人員未能配合,才會搞成這樣簡化吧。不過在真實情況下,如果每個人都為錢生存,我感覺都悲哀,錢說破其實是是施了魔法的廢紙,無人有信心只是垃圾,有時人是被錢迷,還是被錢代表著的實物著迷,還是被錢代表的地位而迷?  想到呢點有時真是好無謂,但人就是這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43

碼頭風雲續集再揭嚴磊輝講大話

2013-04-11  NM
 
 

 

本刊上星期揭發香港國際貨櫃碼頭(HIT)董事總經理嚴磊輝,身兼碼頭承辦公司「香港成功碼頭有限公司」(Sakoma)董事,該公司更染指外判工作。報導刊出後,嚴磊輝高調召開記者會,聲言並無假外判,更指Sakoma只是集團用來跟外判商簽約的公司,「唔係用嚟運作」;不過,其實他又再講大話!Sakoma原來擁有車隊,而且更有多次被入稟索償記錄。

上週三,嚴磊輝召開記者會,聲稱要「嚴正澄清」,指今次碼頭罷工事件中,「永豐」員工的工作證上,承辦公司名稱寫明是「Sakoma」,其實只是「行政失誤」、「寫錯咗」,聲言「永豐」員工是外判工人,與「Sakoma」無關。他又指Sakoma雖然曾代表集團與外判商簽約,但有關工作,目前已經交由另一間名為「Hutchison Logistics」的公司負責。不過,被問到Sakoma目前在集團的角色,甚至本刊記者表明身份要求逐點對質時,他卻拒絕回應。嚴多番強調Sakoma「過去只係用嚟同外判商簽合約嘅公司」,但其實又係講大話!本刊翻查法庭記錄,這間被嚴磊輝指為「唔係用嚟運作」的公司,實際上擁有車隊,更曾多次被入稟索償。法庭文件顯示,在○九年一月,一名黃姓司機駕駛Sakoma名下貨車,在青衣楓樹窩路與青衣西路交界,撞傷途人遭入稟地區域法院索償,當時,司機與Sakoma同列為被告。另外,在○八年,一名潘姓司機,駕駛Sakoma名下貨車與另一汽車相撞,司機與Sakoma同被入稟小額錢債審裁處,追討二萬多元汽車維修費。兩宗事故的肇事車輛,都屬貨櫃拖頭,許可總重達十六公噸,而根據運輸署記錄,涉及○八年撞車意外的拖頭,至今仍屬Sakoma名下,換言之,Sakoma擁有車隊,並非單純一間負責簽約的公司。本刊曾向該兩名涉事司機查詢,希望了解司機當時是否受聘於Sakoma,抑或是其他外判公司,惟兩名司機都拒絕回應。

大話冚大話

嚴磊輝在週三高調召開記者會後,便一直龜縮,未有再現身解畫,本刊除了發現Sakoma擁有車隊外,亦發現HIT集團在○四年的季刊《HIT News》,其中一篇文章寫着︰「Sakoma及富大(Floata)是行內具領導地位的服務供應商(leading service providers),為航運公司提供多種貨櫃服務。」由此可見,Sakoma並非只用以統籌服務合約的公司,HIT的季刊,亦踢爆了嚴磊輝的謊言。嚴磊輝早於三月底接受電台訪問時,曾斬釘截鐵聲言碼頭「只聘同一個分判商、沒有判上判」,不過根據查冊,Sakoma由亞洲港口聯運(APS)及和黃高層持有的Colonial Nominees共同持有,而APS則由和記港口信託持有,換言之,集團最低限度已經將碼頭的有關工作判上判。事實上,在季刊《HIT News》亦曾指出,APS負責分判工作,例如外判船上抓結服務等。碼頭先將工作「內判」予Sakoma,然後再外判。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直指嚴磊輝玩弄語言偽術:「左手判落右手、右手先判出去永豐,擺明隔多一層、搾乾工人,仲唔係判上判?唔好再玩呢啲語言偽術喇佢!」

一直以來,不少碼頭工人只知自己「幫碼頭打工」,但卻不知誰是其真正老闆。本刊在葵涌貨櫃碼頭外,訪問了不少外判員工,他們至今仍堅稱「永豐」即是「成功」(Sakoma)。「我做咗咁耐,都無人叫我哋做永豐工人,控制室都係叫我哋做『成功姑爺』、『成功科文』!」其中一名在碼頭工作超過了十八年的吳先生說。就連HIT發給碼頭前線員工的內部文件,亦同樣沒有提及過「永豐」這名稱,一直只以「成功伙記」稱呼永豐轄下工人。本刊得到三份分別於二○一一及二○一二年發出的工作指引,文件將「成功」的名字清楚地與其他兩間外判商「現創」及「高寶」並列;更甚者,本刊取得一份用作正式報稅的糧單,白紙黑字列明「永豐」工人支取的是「HIT Salary」。

「永豐」幕後老細

「永豐」跟Sakoma及HIT的關係撲朔迷離,根據查冊,「永豐」的股東是海外註冊公司,真正幕後老闆身份無法查知,不過,一名現職「永豐」員工向本刊出示過去多年的報稅表,發現原來他曾多次「被」轉工,但卻懵然不知。「公司每隔幾年就會叫我哋去寫字樓簽一次名,話係新合約,人工同福利乜都無變。」他說。根據有關報稅表,該名「永豐」員工早在九十年代,先是受僱於「權記國榮(香港)起卸貨運有限公司」,其後到二○○三年改為受僱於「權記國榮起卸有限公司」,而直到二○○五年再變為受僱於「永豐港口服務有限公司」。這名員工一直理解「權記國榮」是「永豐」前身,而幕後老闆為林氏三父子。人稱「差哥」的林樹根是第一代「權記國榮」話事人,公司全名是「權記國榮起卸貨運有限公司」,在九六年成立,專做碼頭起卸服務。林有兩名兒子,長子林展賢曾擁有四間公司,全部已解散,現僅為一間名為「時達集團」的公司股東;幼子林家駿是「永豐」的行政經理,同時亦為「華比工程」公司的董事。「時達集團」與「華比工程」申報地址與「永豐」的地址相同,同樣位於佐敦南京街。據了解,自從「永豐」成立後,林樹根逐漸淡出,業務主要交由幼子林家駿打理,「我哋叫佢太子爺,因為佢好有錢唔使點做,每隔兩三個月就換架新車,成日揸車落碼頭巡場。」一名永豐員工說。至於長子林展賢,根據法庭記錄,其名下公司有多次被入稟追討僱員補償、服務費記錄,而同名同姓的林展賢則有多次被入稟記錄,包括管有危險藥物、醉駕、藥駕及不小心駕駛等。

呃工人強積金

根據公司註冊處資料,本港曾先後出現多間以「權記國榮」為名稱的公司,全部都涉及碼頭業務,其中包括在九九年成立的「權記國榮(香港)起卸貨運有限公司」及在○二年成立的「權記國榮起卸有限公司」,股東同屬海外註冊公司,但最終兩者均被強制清盤。兩間公司共有多次被入稟記錄,例如人身傷亡賠償、因司機駕駛時撞毀政府車輛被索償、有關強積金等賠償。更離譜是,「權記國榮(香港)起卸貨運有限公司」更曾涉嫌欺騙工人強積金。「我哋呢啲碼頭工,竟然都有房屋津貼,你話幾離譜!」根據工人的報稅表,原來早在○四年,「權記國榮」為工人報稅時,竟將工人薪酬分拆成薪金及房屋津貼兩部分,由於當年法例容許房屋津貼不用供強積金,在這安排下,僱主亦變相慳了一筆強積金供款。不過,這個做法其後被工會揭發,工人亦追回款項。對於Sakoma為何擁有車隊,以及為何HIT的內部通告,仍然將「成功」與其他外判公司齊名。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回覆指,早前已在聲明中提供了有關「成功」的資料,如有需要才會作進一步聲明。

年薪千萬大話精

經濟及會計師出身的嚴磊輝,現年五十三歲,曾跟隨前怡富集團董事劉志敏工作多年,後過檔到由劉成立的百德能證劵任董事,九九年七月加入星島集團任財務總監,再被委任為公司董事及聯席行政總裁,其後曾於投資銀行凱利融資任高層,○三年轉到和記港口信託任職財務部總經理,後擔任董事總經理,負責美洲、中東及非洲業務。○九年,他加入希慎興業擔任執行董事,其後更扶搖直上,成為希慎興業首個利氏家族以外的行政總裁,離職前年薪超過一千一百六十萬元。直至去年五月,嚴磊輝「以尋求個人發展」為由離開希慎,轉到HIT擔任董事總經理,現時居於山頂僑福道環翠園一單位,連車位市值約六千八百萬元。

踢爆嚴磊輝

工聯會潛水梁振英無能

「你見我揸住個袋、著到咁樣係咪高層吖?」早前被《南華早報》揭發,工聯會旗下貨櫃運輸業職工總會理事,同時身兼HIT其中一間外判商高寶管理人員的邱美光,上週五晚上駕駛其平治房車返回上水寓所附近時,本刊記者上前詢問其「雙重身份」是否工聯會替工人爭取加薪放軟手腳的原因,他一臉無奈地拒絕受訪,僅說:「我依家都周身蟻,真係好淒涼,一言難盡!」

邱美光涉利益衝突

邱美光被指利益衝突事件,迫使工聯會六名立法會議員一直潛水。直至上星期四,副理事長黃國健才現身接受無綫《東張西望》訪問,指上月廿日跟HIT召開第一次會議,其後準備諮詢工友對資方提出加薪5%方案的意見前,職工盟便發動罷工,使工聯會前功盡廢。除了把責任往職工盟身上推,黃國健上週五接受本刊查詢時再提出新建議,減輕政治壓力:「由政府出面安排一個會議,包括埋碼頭入面所有嘅工會、HIT、外判商同政府,傾一傾有無辦法解決呢一次工潮。」工聯會認為,HIT絕不接受跟職工盟談判,該會可以充當和事老,替HIT鋪設下台階解決工潮,收復失地。然而,由於《東張西望》內容偏頗惹公憤,市民更將對無綫的不滿遷怒於工聯會,工聯會評估後自知解決工潮的空間大大收窄,如意算盤打不響。

李嘉誠不信任梁振英

跟工聯會一樣,工潮初期勞福局長張建宗保持低調,面對工會發出「尋人啟事」才被迫現身「關注」事件,但他其實沒有擺平工潮的把握。由於李嘉誠跟梁振英沒有互信基礎,前者對張建宗毫不賣賬,梁振英手上也沒有足夠政治籌碼,誘使HIT坐上談判桌。此時,有人向政府獻計,研究對佔用馬路的工人展開清場行動,以圖打散整場工潮。不過,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認為,工人意志堅定,加上輿論強烈支持,他有信心罷工可以長期堅持下去。代表商界利益的自由黨主席周梁淑怡週日把矛頭指向政府,顯然已把梁振英逼入牆角。張建宗本週二使陰招,安排職工盟與工聯會及勞聯分開與資方談判,企圖分化工人,引起罷工工人強烈不滿。HIT亦改變策略,把惹火的嚴磊輝「收埋」,改派外判商面對傳媒,試圖扭轉輿論。不過,政界人士估計,短期內工潮仍然會陷入僵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99

民國風雲銀行系列(一)總述 西雨牛仔

http://xueqiu.com/5082116371/23569064
中國的金融業其實起步很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保險和股權流通,到了秦漢時期,商業受到了統治者打壓,商業、金融出現了五百年的停滯。

之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隨著南方經濟的發展,出現了錢莊和典當。

當時的錢莊是幫助大戶管理錢,沒有利息,還要收客戶的管理費。典當則相當於當時的抵押貸款。

唐朝,錢行逐漸開始了放款業務,對於儲戶也有一部分需要支付利息,信託業務也在這時候孕育而生。

宋朝時,錢行開始盛行異地取款和票據匯兌業務,貸款的種類也大大增加,典當業也有了較大發展。

元朝開始,商業、金融受到歷史上第二輪大型打壓,元明清三代,前後七百年,中國的商業與金融出現了停滯和下滑,直到洋務運動時期才有了一些恢復。

城市是因商業而形成,我們可以通過城鎮化率這個指標來直觀的看這一次巨大的打擊:北宋城鎮化率最高為35%,清朝中期城鎮化率為6%。

清朝末年的洋務運動使民族工商業漸漸有了恢復的勢頭。

1897年,清政府藉著洋務運動的餘威創立了中國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

在民國時期,商業銀行、信託、保險發展比較迅猛,業務相對比較健全。同時,在中國也形成了世界最第二大的證券市場。

工商業金融業的發展勢頭在1931年出現問題,很快渡過難關之後,在1937年遇到巨大打擊,在1952年公私合營潮流中瓦解,直到1978年以後才再次逐漸興起。

這次系列文章主要說其中民國時期的銀行業情況。

民國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北洋政府時期(1912-1926)2.國民政府時期(1926-1937)3.抗戰時期(1937-1945)

而民國商業銀行以北四行南三行最為出名,其中北四行是以北京為根據地逐步向整個北方以及長三角擴張,而南三行主要以上海為中心,全國擴張並不大,而西南地區以本土銀行聚興誠和中美合資的美豐銀兩家為主導,遍佈整個南方地區。

後續的幾篇文章將會對民國三個時期以北方銀行領袖金城銀行、東南地區銀行領袖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和浙江興業銀行、西南地區銀行領袖聚興誠銀行為例。



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統治建立中華民國,不久袁世凱奪權,遷都北京,開始了北洋政府的統治時期。

此時中國的銀行有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都是是以行駛中央銀行權力為主,民間的商業銀行能力還很弱,中國的銀行業主要被外資控制。

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民族工業興起,本土商業銀行也如雨後春筍般建立。

著名的北四行南三行均建立於這段時期。

其中北四行分別是:金城銀行、鹽業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

南三行分別是:上海商業儲蓄、浙江興業、浙江實業

而西南的聚興誠則成立比較早,是家族企業,最開始是做商貿,民國建立前就開始票號業務,後成立股份制銀行。

在民國時期,特別是國民政府時期,民營銀行一直是主導地位,而真正意義上的國有銀行只有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以及後來的農業銀行。同時外資銀行的比例也比較大,大概佔據市場30%-40%左右的份額。

在當時,特別是上海,派系特別分明,銀行在上海分成了三個大門派:鎮江派、官派、學生派。

鎮江派顧名思義是以江蘇鎮江為核心的勢力,其中北方的鹽業、金城、上海商儲屬於鎮江派,他們高管很多都是鎮江出來的,而鎮江在清朝末年被稱為銀碼頭,其錢莊群的實力非常之強。鎮江派的運作風格是比較純粹的利益導向,因此有時會做出一些不被社會推崇的舉措,比如鹽業銀行依靠鹽業的壟斷獲取暴利,而金城銀行有證券市場的坐莊嫌疑到了抗戰時期有明確在淪陷區囤貨居奇和外匯的舞弊操作。

官派,就是一政府建立的銀行。他們主要是為政府服務,直到1933年以後才真正獲得政府在經營上的大力支持。官派以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為代表。他們與有一些唯利是圖的鎮江派勢不兩立,其原因也不是因為他們多正義,而是因為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官僚氣氛太為嚴重其業務也因此經常被鎮江派搶佔。鎮江派的支撐是鎮江錢莊,而官派則是紹興錢莊。官派比較腐敗,若不是政府支持早在市場化競爭中崩潰。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在1927年中國銀行爆發4000萬壞賬,而上一年淨利潤150萬,放款總額3億。最終這4000萬壞賬中2500萬用特權削平,剩下1500萬自己負擔。

學生派,之所以叫學生派是因為其高管大多為海外留學歸國的,其代表銀行是「南三行」:浙江實業、浙江興業、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學生派的特點是操作比較乾淨,腐敗和舞弊的事件比較少。上海商業儲蓄比較特別一點,既是鎮江派又是學生派,在經營商更傾向於學生派一些。學生派各家銀行聯繫比較緊密,關聯業務比較多,像同業業務合作貸款等等。當時同業業務主要是以同業存款買關聯銀行信託和票據。

學生派的聯盟形成南三行集團,與北方的四行儲蓄遙相呼應,而北四行、鎮江派領袖金城銀行與南四行學生派領袖-鎮江派成員上海商業儲蓄成為一時瑜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93

民國風雲銀行系列(四)重慶聚興誠銀行 西雨牛仔

http://xueqiu.com/5082116371/23633941
聚興誠成立於1897年的重慶,控制人為楊氏家族,最開始只做進出口貿易,後來開始做票號業務,1907年正式以票號為主,辛亥革命後稱作銀行。

聚興誠是西南唯一一家既沒有軍政背景也沒有外資背景的大型川幫銀行,它不僅在西南地區影響力巨大,在全國也有很大競爭力。在研究民國銀行史的人當中,一般都是以南三行北四行為重,而比較忽略了聚興誠。其實很多人沒有注意到,1915年,聚興誠利潤達到48萬,為當時商業銀行之首(一般中交兩行不算為商業銀行),且業務已經遍佈全國,而三、四十年代再次崛起,成為這個行業領導者之一。

聚興誠的業務不僅是在西南地區,它很早就做了漢口、上海、天津分行,他們的業務量佔總比例也不小,約有50%左右,也算是一家具有全國性的銀行。

1918年,聚興誠總資產1700萬,存款1000萬,放款980萬,匯兌總額1.8億。

聚興誠存款利率2.5%,放款利率12%,呆賬率1.6%,匯兌匯水率3%。(匯水包括匯差和手續費)

由此可見,聚興誠最大的業務並不像金城、上海商儲一樣為存貸,而是以匯兌為主,這便是聚興誠最大的特色。

該行匯兌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善做套匯。當時重慶的匯率是以重慶、上海間的匯率為基準。該行常以重慶至上海沿途各埠的匯率進行比較,以確定直匯上海抑轉匯上海,何者有利,從中賺取匯差。因此,雖然市面上手續費普遍為0.3%,而聚興誠可以依靠套匯獲得3%的匯水率。聚興誠的這種風格與它進出口貿易出身的背景有很大的關係。

1919年,聚興誠在上海分行設立了中國銀行史上第一家信託,這個信託除了擔保、經營代理以外,還置入了證券業務,在當時算是華商銀行的一個里程碑。聚興誠開了華商銀行的先河後,江浙本土的上海商儲、浙江興業才在幾年後開啟了真正意義的信託業務。

聚興誠對於信託的重視最開始來源於其對現金代辦業務的重視。公司現金代辦的業務很多,包括代理保險、保管、保管轉運等服務。

聚興誠管理結構

事物會主席—事物會—行政會和總管理處總管理處設經理、協理主管六個部門:區域經理、總務股、業務股、會計股、儲蓄股、代辦股。

聚興誠的經營風格是堅持利差。這與其他同業巨頭,特別是上海商儲有著重大區別。對於上海商儲而言,最重要的是規模,可以為了規模而損失眼前利潤,而聚興誠則堅持利差。

這種堅持利差的心理在存貸業務上就表現在高貸款利率低存款利率。20年代,聚興誠貸款利率約12%,而金城為10%,上海商儲也在10%左右,聚興誠存款利率為3%,上海商儲為4%,金城為3.5%。

在分支行的存貸業務上,聚興誠採用了與上海商儲截然不同的手法,聚興誠在市面利息低的地方吸取存款,在市面利息高的地方放出貸款,各分行所有資源由總行統一調度,與上海商儲個分行較為自由的運營權力有很大的區別。

再從匯兌開看,1925年上海商儲匯水率0.8%,聚興誠為5%,1935年,上海商儲匯兌量已經超過聚興誠為全國第一,為4億,但是匯水率僅為0.1%,而聚興誠匯兌量為2.4億,匯水率為0.5%。可見聚興誠的利差實力。

之所以1935年聚興誠匯水率下降那麼多是因為政府金融管制,強制平抑匯差,使得聚興誠套匯空間大大縮小。

聚興誠在很長一段時間有著固守本業的想法,在30年代以前,聚興誠的擴張非常慢,曾經第一的位置很早就不保,並被甩開,直到1930年左右,才逐漸開始了擴張。而這種擴張主要還是不是異地擴張,而是在原有的地盤上深耕。

這種深耕比如學生貸款、學生匯票、跑商匯票、外商匯票。之後又開始代理政府機關的稅款收繳和轉移。這幾大業務的開創對聚興誠銀行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三十年代時又重新引領了行業潮流。以當時的規模排名,金城銀行第一、上海商儲第二、聚興誠第三。這三家銀行雖說總部分別在天津、上海、重慶,但是他們全國性都還比較強,特別是漢口更為各地銀行的聚集地之一。

1937年,抗戰爆發,聚興誠緊急收縮業務於西南,開始了聚興誠的全盛時期。這個全盛時期是相對於同行業務而言,實際也過得比較艱難,這個全盛期持續到1943年,此後因日本的金融打擊和政府管控,使得聚興誠遭遇了兩到三年困難衰落期。

在抗戰初期,總部身處大後方的聚興誠的優勢開始漸漸顯示出來,雖然這期間江浙銀行大規模內遷,但「無依無靠」的江浙財團並沒有對聚興誠帶來太大的衝擊。

這一時期,聚興誠的經營方向了發生了轉變,開始重新回歸老本行:對外貿易和航運。

在抗戰期間,由於物資緊缺與四川交通不便等原因,聚興誠控制了部分川渝對外貿易和航運後獲得了非常豐厚的利潤。同時大規模入股實業,包括電燈、水泥、證券交易所、煤炭、紡織,形成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壟斷集團。

也是在抗戰期間,聚興誠設立了興華保險,以財險為主。至此聚興誠已經擁有了銀行、信託、證券、保險四大業務,完成了它金融業體系的構架。不過聚興誠是三大巨頭中最晚完成的混業經營的銀行,金城和上海商儲早在二十年代已經完成。

在抗戰前期,以上海商儲為首的江浙財團和以金城銀行為首的京津財團受到巨大打擊,業務快速萎縮,即使內遷也沒有徹底改變這種頹勢,而聚興誠依靠多年在西南的實力,逆勢增長,從1937-1943,聚興誠存款量扣去通脹影響後增長約100%,而同行均在下降。此外抗戰時期經濟中心由沿海遷往內地對聚興誠也有很大的幫助。以GDP為例,抗戰前,第一名是江蘇,第二名是浙江,四川僅排第七,而抗戰結束後,第一名是江蘇,第二名卻是四川,而浙江已經跌出了前五。

1943年以後,日本金融打擊大後方,法幣大幅貶值,存款減少,聚興誠提出「以匯養存款」的戰略,具體方法是與商幫「結約匯款」,商號可以隨時將小額貨款放入聚興誠,當積累了一定數額自動匯往目的地,商號可以集零成整,而聚興誠得到了一筆低息活期存款。

在這段時間裡,由於金融危機,政府採取一系列金融管制方法,嚴格控制擠壓商業銀行的生存空間,並且推動政府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大規模進入市場,使得商業銀行舉步維艱,就連向來最乾淨的上海商儲也被逼上梁山,開始掛著洋行的招牌恢復敵佔區業務。

本身在和平年代就有販賣煙土(鴉片)案例的聚興誠也被迫大規模操作違法業務,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市匯兌交易,這些違規業務現在已經查不到具體數據了。

即使聚興誠冒險做黑市業務,也抗拒不了它由盛轉衰的腳步。

1945年,抗戰結束,上海回歸,但急需民國官方貨幣法幣,聚興誠打通各個關節將一批法幣送到上海,獲取巨額利潤。聚興誠也逐漸開始了復興。

但好景不長,1948年遭遇了出現全國金融混亂,1949又面臨了戰爭再次打擊。但聚興誠都頑強得挺了過來。

1952年,聚興誠在公私合營的潮流中壽終正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92

白沙灣碼頭風雲獻身做司機對食5粒鐘李澤楷愛上女大狀

2013-04-05  NM  
 

 

現年四十七歲的鑽石王老五李澤楷,前年初跟為他誕下三子的梁洛施(Isabella)宣佈分手後,各自各精彩。人母梁洛施去年被發現拖猛男同遊巴黎,而「楷女郎」亦陸續浮面,包括八十後、家住屋邨的梁雯影,又被撞破跟名媛葉梁美蘭的中歐混血姪女、二十九歲大律師梁芳(Ella)在中環撐枱腳;日前二人再被本刊目睹在白沙灣遊艇會食brunch五粒鐘,小小超更李澤基爾上身,棄用司機豪華房車,做情聖親自揸開篷跑車,接送女大狀。

曬肌肉臂

李澤楷跟梁洛施分手兩年,專職在加拿大湊仔,有戲唔接的Isabella去年三月再度傳出新戀情,與男友把臂同遊巴黎羅浮宮。至於小小超,除被發現跟在天水圍屋邨出身的梁雯影外遊,又被傳媒影到跟葉梁美蘭姪女大律師梁芳,在中環日本餐廳Wagyu Kaiseki Den晚飯,惹來大批傳媒在門口等候,為怕Ella受驚,護花心切的小小超,臨時急召名媛好友葉梁美蘭出動,救走Ella解圍。日前,小小超跟Ella在西貢白沙灣遊艇會撐枱腳食brunch,入會費只需五萬蚊的白沙灣遊艇會,會所餐廳食物價錢亦十分平民化,不過未有影響二人雅興,在內嘆足五粒鐘。上午十一點,戴墨鏡、著polo恤、露出肌肉臂的小小超,跟同樣一身出海裝扮的Ella,刻意選擇坐在二樓餐廳內的角落位置。為免受到騷擾及引來注目,小小超吩咐兩名著風褸的保鑣,在會所大堂及遊樂場草叢一帶扮路人周圍行。

戒備升級

由於小小超帶同女伴出現,會所餐廳內的侍應早已自動波將戒備升級,每個門口均有人把守。食到下午兩點多,小小超起身離開座位,走去停在露天停車場的百萬Audi跑車,攞走一疊文件後,再折回餐廳繼續傾。「Richard(李澤楷)過往對女朋友出手好豪爽,豪宅現金話送就送;但對Ella就完全唔同,呢年佢變咗情聖,講感情,但早排睇中咗部新車,Richard就心思思,諗過送一部俾Ella。至於同Isabella(梁洛施),兩個已經冇聯絡,但對幾個仔的健康就好關心好緊張,搵醫生睇住,隨時向佢報告。」知情者說。

情聖揸車

當日小小超在餐廳內跟Ella有傾不完的話題,到下午四點左右才捨得離開。由離開餐廳到攞車一段路,二人邊行邊講邊笑,小小超更棄用司機,情聖上身,親自揸開篷車,送女友返屋企。據瞭解,梁芳早已有一個拍拖數年的男友,一一年九月被傳媒踢爆跟小小超在中環食日本餐,臨時到場解困的葉梁美蘭即表示姪女心有所屬,但其實當時梁芳跟男友感情已亮紅燈;小小超的出現,加上表現體貼,梁芳才決定換畫。

擴闊人脈

「大家知道Richard對Ella有意之後,都有啲出奇,因為覺得Ella唔係佢喜歡嘅類型,再加上有報導話Richard唔止一個女朋友,所以大家都叫佢睇定啲,工作行先,唔好輕易放棄事業。」知情者說。記者致電李澤楷求證他跟梁芳拍拖一事,電話長響無人接聽。至於介紹姪女給小小超的葉梁美蘭,回應二人拍拖時說:「佢哋唔係由我直接介紹認識,不過當日係一個商業性質飯局,我只係想擴闊Ella嘅人脈網絡,幫佢搵多啲生意,咁啱李生亦有出現,我唔知佢追Ella,亦唔知佢哋拍拖。」

叻女掌門人

李澤楷的情史豐富,身邊女友如走馬燈,儘管如此,小小超的擇偶條件絕非以貌取人,過氣女友十居其九「才貌雙全」,就算出身普通,也絕不失禮。92年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讀書時,與新加坡華籍女同學Margaret Chew拍拖,畢業後Margaret任職律師,二人拍拖一年後,性格不合分手。02年李澤楷被發現與任法官的李素蘭登上其價值3,000萬的遊艇共度週末,李素蘭出身於葡籍法律世家,父親是退休法官,哥哥是執業大律師。11年與梁洛施分手後三個月,李澤楷被拍到與八十後的梁雯影(Kirsten)同遊新加坡,當年26歲的她家住天水圍屋邨,中五畢業後於中環一高級西餐廳任職侍應而邂逅李澤楷,在餐廳做了三年多後,Kirsten辭工重返校園讀設計課程。

特工式約會

鑽石盤小小超拍拖鮮有高調,就算平日與女友撐枱腳,也甚少被外界撞破,全賴事前部署做得足。09年,梁洛施攜子李長治由美國秘密返港探親,李澤楷與梁洛施跟友人在ifc飯聚見面,亦先派人視察好場地,認為無可疑人或傳媒後,再搵司機接梁洛施及其他友人到目的地。除了事前各人均不知道飯聚地點外,有指小小超的保鑣會先在飯聚場地安上電話干擾器材,令出席飯局人士的電話受到干擾,失去信號,確保飯局地點不會即時洩露,保密行蹤功夫,做到好足。此外,12年與梁雯影約會時,也曾被傳媒拍到包下中環Classified整層樓,梁雯影更等李澤楷到埗後半小時,再由保鑣護送到達餐廳,同女伴一齊出現的情景,少之又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02

說史130622傑弗遜傳(11) 選戰風雲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6/22/%E8%AA%AA%E5%8F%B2130622%E5%82%91%E5%BC%97%E9%81%9C%E5%82%B311-%E9%81%B8%E6%88%B0%E9%A2%A8%E9%9B%B2/

說史130622
傑弗遜傳(11) 選戰風雲
朝日執筆

〈美國簡史番外篇〉:
天才傑弗遜和他的對手們(五)──《傑伊條約》與傑弗遜的東山再起

另一方面,漢密爾頓雖因「桃色醜聞」下台,正處於「過冷河期」,卻沒有動搖他作為聯邦黨領袖的地位。 他仍在其紐約律師事務所中,運籌帷幄,指揮大局。 當時政壇普遍預測,以阿當斯的資歷和江湖地位,當選第三屆總統是意料中事。不過,漢密爾頓卻有自己的盤算,因為阿當斯與其他多數的聯邦黨人有一個最大的的分別—-他並不會對漢密爾頓唯命是從。 漢密爾頓非但沒有為阿當斯拉票,還在有意無意之間對他諸多制肘。 為了制衡阿當斯,他全力支持另一個聯邦黨候選人—-來自南卡羅來納的 平克尼Thomas Pinckney。

當屆的總統大選共有139名選舉人,也就是說,70張選舉人票就是勝選的門檻。選舉的結果出乎傑弗遜、阿當斯、漢密爾頓、伯爾,以至整個政治輿論界的意料。傑弗遜得68票,阿當斯以3票之微的71票,僅比勝選門檻多一票的優勢,當選合眾國的第二任總統。
選票的分布是北方州的票全投阿當斯,南方州的票「基本」全投傑弗遜(這與大部分州採取「勝者全拿」的方式有關),除了南方最大的三個州—-北卡羅萊納、賓夕凡尼亞和傑弗遜的祖家維珍尼亞。 這三州均分別有一票投了給阿當斯! 換句話說,阿當斯是靠這三州的「倒戈一票」,才得以險勝傑弗遜。 選舉結果反映選民對政府「過度強大」的憂慮,傑弗遜雖然離開了幾年,但他的民望仍然直迫當了八年副總統的「老革命」阿當斯。

密爾頓力挺的平克尼只有59票;而本來不被寄予厚望的伯爾,也有30票。 漢密爾頓的「小動作」,引起了不少聯邦黨人的反感,他們早就看不慣漢密爾頓的跋扈,故在選舉中把自己的「第二票」,投給了漢密爾頓的死對頭,前聯邦黨人伯爾。

這裏還有一個小資料補充一下。 按照當時的選舉規則,只要有足夠數目的有效提名,則不必得到受提名者本人的同意,受提名者亦會成為合法的總統候選人。故此,在這第三屆總統選舉中,華盛頓仍然獲得兩票。 另外,還有一點花絮可以說一下。 一個是阿當斯的堂兄,「老革命」山繆.阿當斯也是本屆的候選人之一,他有15票,僅次於伯爾,得票排行第五。 另一個是「為國甘受天下謗」的傑伊,有5人用選票讓他知道,合眾國中還是有人諒解他的。

民主共和黨和傑弗遜,本來就沒有預算會取得這樣的「好成績」,故此當傑弗遜得知自己高票當選「副總統」時,亦感到非常滿意。 他致函阿當斯表達他對二人友情的珍視。 在寫給麥迪遜的信中,他更吐露了肺腑之言:「阿當斯是一個不錯的人,做他的副手我也沒有絲毫的不快。而且我相信,能夠阻止漢密爾頓在1800年成為總統的,也唯有阿當斯一人!」 不過也許傑弗遜是誤會了漢密爾頓,因為他似乎更熱衷於在幕後掌控一切,1800他並沒有參選。

以《國民公報》為首的共和黨媒體,也破天荒地對一位聯邦黨人作出正面的評論,並對這位新當選的總統表示祝賀。

1797年3月,阿當斯宣誓就任總統。 據阿當斯後來回憶說,在新舊總統的交接儀式上,華盛頓展現了罕見的笑容。 過了不久,阿當斯就知道,那原來是「重獲自由」的笑容,因為總統的確不好當。***

看到阿當斯和傑弗遜就任正副總統,不少漢密爾頓的支持者都感到沮喪。 然而,端坐在紐約中心地段辦公室的「名狀」漢密爾頓,並沒有輕易氣餒。 國會的聯邦黨大老仍在他的掌握之內。他首先要觀察阿當斯上任後的行動。

阿當斯上任後的舉措,尤其是人事任命方面,卻有點令人難以理解,甚至被認為是一個歷史懸案。 他的做法就是蕭規曹隨「什麼也不做」! 阿當斯保留了華盛頓內閣的原班人馬—-國務卿 碧克靈Timothy Pickering、財政部長 禾確特Oliver Wolcott, Jr.、戰爭部長 麥亨利James McHenry,還有原則上不參與政策制定的總檢察長 李伊Charles Lee。 前三名主要閣員都是漢密爾頓向華盛頓推薦的,他們當然都是「漢粉」。

阿當斯與漢密爾頓不和,是公開的秘密。 他何以沒有撤換此三名部長?難道是因為他們都是經天緯地之才,是以阿當斯不忍棄之? 很遺憾,這也並非實情。身為國務卿的碧克靈,對國際政治並不熟諳;財政部長禾確特,曾被人嘲諷連簿記也搞不清楚;至於戰爭部長麥亨利,則是一個缺乏戰爭經驗的文人。

歷史學家曾嘗試為阿當斯保留他們三人尋找理由。 有人認為他想向漢密爾頓釋出善意,有人認為他是為了黨內團結,但有人卻說這是因為他根本沒有人可用。反正史學界對阿當斯的做法,始終沒有給出一個令大家都信服的解釋。不過阿當斯為此而付出沉重的政治代價,卻是不爭的事實。

傑弗遜終於東山復出當上副總統,成了好友阿當斯的副手。 然而,阿當斯畢竟也是聯邦黨人,更何況國會中的聯邦黨人和阿當斯的內閣,仍在傑弗遜死敵漢密爾頓的一手掌握之中。 究竟阿當斯是敵是友?漢密爾頓究竟心中還有什麼盤算呢?傑弗遜又如何與躲在暗處指揮一切的漢密爾頓周旋呢?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88

醫學院風雲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30901/18403626

估唔到突然之間,香港兩間大學嘅醫學院同時出現於港聞版,港大醫學院係舊聞翻炒,無風起浪,中大醫學院就出現疑似人事擺不平嘅吵鬧,俾威爾斯醫院拖埋落水,有理說不清。
香港大學在2005年接受李嘉誠基金會捐款十億,將醫學院命名為「李嘉誠醫學院」,本屬平常,在美國閒過立秋,不少著名大學醫學院就以捐款人命名,例如芝加哥大學有Pritzker School of Medicine,長春藤大學康奈爾有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布朗大學有The Warren Alpert Medical School,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有David Geffen School Of Medicine,達茅夫學院有Geisel School of Medicine等等,呢啲大學歷史之長,比港大有過之而無不及,赫赫有名,港大接受捐款而將醫學院改名,無非與世界一流學府看齊而已,無甚大不了。為此而感到不爽,至今喋喋不休者,眼光不出鯉魚門。
至於捐款分期交付,亦非奇怪,特別係針對香港特區政府之配對捐款,捐十億分十年收取,連埋配對得益,最少可收足十五億,港大何樂而不為,駛乜一年就收晒擠出其他熱心捐款人?2005年之時,馮國經博士係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呢位哈佛商學院博士、哈佛商學院助理教授、利豐集團主席,乃係世界級商人,同徐立之校長度出分期收款之計,全係為香港大學最佳利益設想。李嘉誠基金會嘅聲明話一切付款辦法係依足港大建議,以配合大學爭取配對資助的需要,唔該一啲無知評論員睇真啲。
至於中大心臟科教授余卓文「封刀之事」,內裏應有原因,余教授身為手術小組組長,領導小組工作,何解會被所有組員醫生一齊具名投訴?以壹仔肥佬黎領導作風,如有編輯俾七位記者一齊投訴嘅話,必炒編輯無疑,唔駛解釋㖭。醫學院顧大學名譽,醫院顧病人安危,余教授除非有好強烈證據證明自己全無違規,都係收聲比較着數,但既有報導話佢已向中大校董會主席投訴中大校長行為不當,加上醫管局介入調查,事情或會搞大,唔通要法庭相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69

亞洲金融風暴風雲再起?(3) 戥人高興 亂博

http://notcomment.com/wp/%E4%BA%9E%E6%B4%B2%E9%87%91%E8%9E%8D%E9%A2%A8%E6%9A%B4%E9%A2%A8%E9%9B%B2%E5%86%8D%E8%B5%B73-%E6%88%A5%E4%BA%BA%E9%AB%98%E8%88%88/

9月8日國際奧委會公報2020年奧運主辦國為日本,日本舉國歡騰,不過歡騰過後,日本人要面對現實了。 日本經歷自89/90泡沬爆破後,經濟一值復甦乏力,日本央行多次量化寬鬆(QE),利率長期接近零,經濟還是低迷,迷失了20年,今時今日2013年,日本仍然在大印銀紙搞QE,現時情況如何?

1)      看圖(一)及圖(二), 除了4大央行於2008/09年一齊泵水能令日本通脹外,多次的QE都無法走出通縮的縮命,即使短暫有通脹,還是似有若無,處於1厘以下的極低水平。

Japan inflation rate  & QE

japan inflation rate 2013

2)      究其原因是日圓越印越升,日圓兌美元從1998年8月146兌升至2011/12年76至80水平,即使利息低至零,私人環節的借貸意欲仍然很低: japan loans to private sector

3) 私人零售消費也可見一班: japan retail sales

 

4)      日圓越升,日本股市越低迷,不過自安倍晉三打著「無限」QE進場後,日圓下跌,日本股市亢奮地升(看下圖長方格內) ,今次QE能夠湊效,日圓不再上升,我認為最主要是人們預期美國不再QE,如果大家鬥印鈔,效果抵銷,日圓便會不敵美元,因此我認為今次日圓應該可以如願下跌。

nikkei and yen trend

5)      日圓跌令人預期貶值和通脹,迫人消費或投資,加上日股升,財富效應令股民高興,消費上升,兩者方向都是催谷人洗錢,買煲也好,買樓也好,今天有錢今天洗,否則銀紙變陰司紙

6)      日股升的另一好處是股價上升令私人企業無需借貸也可取得資金

7)      可能好多人忽略了,看日本的核心通脹,其實通脹真的「嚟料」了: japan core inflation rate

好了,戲肉到!2020年日本辦奧運,建築期內日本不但會有通脹,辦奧運亦會令資金流入,加上股市升,資金趨勢亦是流入,效果便有點像我早前講聯儲局的扭曲操作會令資金流入,原來安倍抄伯南克功課,抄足了便可以復甦,不過可以復甦幾耐就………???? Me! Don’t know too! 有得做就做,有得玩就玩!日本人面對通脹的同時,還要記著交8%消費稅,一定加得到了。日本人加油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512

亂世亂搏(10):亞洲金融風暴風雲再起?(5) 菲律賓篇 亂博

http://notcomment.com/wp/asia-financial-crisis5-philipines/

聯儲局8月炒作收水,菲律賓的股市匯市反應亦很大,跟隨東南亞國家一齊急跌,但菲律賓的經濟情況很特別,完全有別於早前講的三個東南亞發展中國家。

首先再列出被受狙擊的有利環境因素: • 與美元掛鈎 • 高通脹壓力出現 • 出口競爭力下降 • 經濟增長動力主要來自資產價格上升(炒賣股樓) • 外債上升 以上五項之中,菲律賓只擁有一項被狙擊的有利環境,就是如其他東南亞國家自2010年開始外債大幅上升(見圖一)

(圖一)

philippines external debt

不過這些問題不大,原因是:

1)沒有通脹壓力(見圖二)

(圖二)

philippines inflation rate

 

2) 服務業出口才是國家收入最大來源,因此即使貨物出口下降(圖三),貿易長期赤字,經常帳仍然有很多盈餘(圖四)

(圖三)

philippines balance of trade

(圖四)

philippines current account

3)經濟增長強勁

philippines GDP growth

 

即使Peso不是正式與美元掛鈎,但美國作為菲律賓最大貿易伙伴,Peso其實亦是鬆散定義為跟美元掛鈎。

不過這並不重要,因為菲律賓的經濟數據顯示該國不存在被受狙擊的大環境,奇就奇在為何美國8月疑似收水,菲律賓股匯仍然跌得慘烈?除了報章講的政治理由,還有原因,下篇話你知!

 

以上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不應視為任何投資之建議或邀請,投資涉及風險,應先考慮個人因素,如有疑問請諮詢專業意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38

亞洲金融風暴風雲再起?(8) 香港篇 亂博

http://notcomment.com/wp/%E4%BA%9E%E6%B4%B2%E9%87%91%E8%9E%8D%E9%A2%A8%E6%9A%B4%E9%A2%A8%E9%9B%B2%E5%86%8D%E8%B5%B7-%E9%A6%99%E6%B8%AF%E7%AF%87/

祇是一個半月前,市場關注亞洲是否經歷97亞洲金融風暴前的1994,現在巿場焦點又轉移關注美國債務上限問題,一時恐懼收水、一時恐懼美債、一時對美國經濟轉差表現興奮,巿場情緒就如坐過山車,一時一樣,也因此成為提款機了。

之前六篇「亞洲金融風暴風雲再起」系列指出,東南亞國家各有各不同程度的經濟問題,印度、印尼經濟問題比較大,泰國問題比較細,菲律賓除了政治問題,從經濟數據上看不到大問題,只是企業外債比較多。

而港元與美元掛鈎,但通脹壓力未算大,2013年首八個月合併計算,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後,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3.9%,出口貨品已不是香港經濟的主要動力;服務業出口、金融和地產才是。而且,今時今日,中國才是服務業出口和金融業的重要因素,觀從上次「中國經濟何去何從」的分析,中國經濟還是會平穩增長的,因此預期香港經濟也應該會平穩。

更重要的是,雖然香港樓價貴絕全球,但政府的辣招令成交少得可憐,買樓的人主要是剛性需求及有實力入市的長線投資者(以前已經分析過http://luan-invest.blogspot.hk/2013/02/2013_2.htmlhttp://luan-invest.blogspot.hk/2013/02/blog-post.html) ,樓價起碼要跌40至50%才會拖累整體經濟。另方面,香港股市這兩年都只是徘徊在20,000至23,000點之間上上落落(下圖),成交長期只得4至500億,很難令人相信這叫泡沬吧!

heng seng index to Oct5 2013

但香港如同其他東南亞國家一樣,美國長期低息,令私人和企業借大了外債,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提到,企業的外債不是問題,企業可透過售賣資產套現減債,或大不了執笠來解決。

一個開放經濟體系,大鱷來就犯炒作,並非一國能夠阻止!正所謂打開門做生意,食得鹹魚抵得喝,因此要避免97年亞州金融風暴重演,首要做好的是禦防措施,例如足夠的外匯儲備與大鱷過招,政府辣招勒緊炒賣資產的需求,避免金融機構過過渡度借貸,又例如和黃趁高價賣資產套現減債等等,減少成為人家炒作的借口,避免成為大鱷的提款機! 因為提下提下提乾了,便無問題都變成有問題了!

筆者想趁機提出的是,我們看到8月收水炒作,即使菲律賓經濟並沒有太大問題,政治方面稍為出問題,也成為炒作借口,股匯跟隨亞洲一齊跌得甘。如果聯儲局今年底提出減少買債,2014極可能股匯齊波動,屈指一算,正藉七月香港人大搞佔領中環盛事,政治混亂剛好成為人家提款藉口,又不是沒有商量渠道,自己綁起自己給人家機會打劫,何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6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