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德拉吉:已準備好使用更多的非常規工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29

昨日晚間,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表示,如果通脹仍然太長時間維持在過低水平,那麽歐洲央行準備好在權限範圍內采取額外的非常規措施,並改變非常規措施的規模或構成。

針對最新實施的降息和首輪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德拉吉指出,歐洲央行9月采取的措施是對6月措施的補充,目前歐洲央行已經觸及了利率下限。

此外,他並不認為首輪TLTRO失敗:

銀行業吸納TLTRO規模處於歐洲央行預期區間,現在預言TLTRO對歐元區經濟的影響仍為時尚早。

德拉吉稱,應該將9月和12月的兩次TLTRO合並在一起看待,12月該計劃再次啟動時,會得到更多的需求。德拉吉還預言這會成為火力強大的工具​。

上周,歐洲央行公布9月份首輪TLTRO以0.15%固定利率提供826億歐元貸款,此前市場預期為1000億至3000億歐元。

德拉吉同時強調,各國政府應該以改革措施和財政刺激的新政策組成來配合央行的努力。

沒有結構改革的貨幣刺激政策不會產生有意義的影響。只有政府采取行動後,(央行)才會作出貨幣政策響應。

以下是文字直播:

德拉吉在布魯塞爾的歐洲議會上作季度證詞講話:

歐洲央行為監管銀行業做好了充分準備。

歐元區經濟複蘇正在失去動能,失業率高得無法接受,歐元區經濟複蘇面臨的風險明顯偏下行,將密切監控通脹前景面臨的風險。

我們預期未來數月通脹將保持低位,直到2015年到2016年間逐漸攀升。

將集中關註增長動能可能受損、地緣政治風險和歐元匯率走勢的詳細細節。

歐洲央行9月采取的措施是對6月措施的補充,歐洲央行已經觸及了利率的下限。

銀行業吸納TLTRO規模處於歐洲央行預期區間,現在預言TLTRO對歐元區經濟的影響仍為時尚早,9月和12月的TLTRO措施應當結合在一起來看待,預計TLTRO會成為火力強大的工具​。

資產購買將刺激投資組合再平衡。

沒有結構改革的貨幣刺激政策不會產生有意義的影響。只有政府采取行動後,(央行)才會作出貨幣政策響應,對此不存在討價還價的空間。 

如果通脹仍然太長時間維持在過低水平,那麽歐洲央行準備好在權限範圍內采取額外的非常規措施,並改變非常規措施的規模和/或構成。

額外的風險敞口將很有限,將會購買高級以及擔保債權分支。

由於歐洲央行的介入,對於ABS市場的擴張充滿信心。直接購買將加大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但額外的風險有限。將購買高級和獲得擔保的ABS,購買擔保債券是對購買ABS的補充。

歐洲央行已看到非常溫和的信貸改善跡象,信貸標準依舊較2003年以來的平均水平更為嚴格。

部分國家應該優先進行生產投資。

壓力測試可能已經導致信貸流動收縮。

德拉吉作證詞期間,歐元、黃金和原油價格下跌:

黃金

歐元QQ圖片20140922212947

是喲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82

德拉吉重申如需要或推出非常規措施 席間遭學生起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27

周三,歐央行行長德拉吉給大學生演講,稱將維持低利率,若當前刺激不能推升通脹,或推出非常規措施。德拉吉講話期間遭學生起哄,會場外亦有不到100名反對者聚集,他講話後迅速離場,拒絕問答環節。

Mario-Draghi-Bce

德拉吉表示,歐央行將繼續維持低利率,若當前刺激措施不能推升通脹、中期通脹前景惡化,歐央行對新行動持開放態度,包括推出非常規措施。

德拉吉表示,歐元區利率處在超低位置、歐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寬松環境。今日德拉吉強調了歐元區利率處在歷史低位,比常用的比較對象美國還低。

德拉吉稱,貨幣政策本身能做的工作有限,銀行需要加大放貸規模,政府也需要鼓勵投資、推行結構化改革,以提升本國競爭力、降低失業率。供需兩個方面的改革政策都是必要的,2007年以來歐元區私人投資下降了15%,公共投資下降了12%。德拉吉呼籲歐元區國家政府不要擔心失去國家主權,稱只是在更大的群組里做事。

德拉吉還指出,歐元區失業率水平令人難以接受。15~24歲的青年失業率達到23%,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不正常的,是對資源的巨大浪費,對人力資本的傷害,影響歐元區潛在經濟增長。

德拉吉今日演講的聽眾是羅馬的大學生。據路透社報道,德拉吉的開場白是非常高興和大學生們交流。然而,場下傳來學生們起哄抗議的聲音。德拉吉講話結束後,拒絕回答任何問題。演講會場外,不到100名學生組成了小團體,打出了反對歐央行的口號。

同日,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也發表講話。他指出,歐央行利率已達到下限,歐元區通脹低於歐央行目標水平,通脹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維持在低位,但歐元區嚴重通縮的風險有限。

魏德曼稱,寬松貨幣政策是合適的,歐央行管委會討論進一步措施也是合適的。然而,歐央行購買主權債券會帶來風險,在合法性上也面臨風險,購買主權債券將導致錯誤的激勵,特別地,這會鼓勵歐元區國家增加債務。

今年,歐央行推出了降息、購買ABS證券和抵押債券、TLTRO等刺激,希望這些刺激可以令其資產負債表回到2012年3月的水平,也即比當前水平高約1萬億歐元,進而提升通脹水平、促進歐元區經濟增長。最新經濟數據顯示,歐元區10月年化通脹率初值為0.4%,較9月的0.3%略微上漲,距離歐央行略低於2%的目標相當遙遠。歐元區經濟增速也很疲軟。

目前,一些市場人士認為,歐央行下步行動可能是購買公司債,再往後才會是購買主權債券,也即通常意義上的QE。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41

德拉吉:對非常規政策持開放態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75

W020111031365882606533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周三表示,如果歐洲央行現在的政策不足以推升通脹,歐洲央行對增加新措施持開放態度。

歐洲央行已經決定購買擔保債券和資產抵押債券,並且以非常低的利率將資金借貸給銀行。歐洲央行預計,這些措施將幫助擴大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規模至2012年3月的水平,較目前規模增加約1萬億歐元。

歐洲央行希望這些措施能推升通脹,刺激歐元區增長。目前,歐元區通脹同比增速約為0.4%,遠低於歐洲央行低於2%的目標。歐元區經濟增長也十分疲軟。德拉吉表示,

如果現行措施不足夠,那我們將采取其它措施,包括非常規政策。

一些專家認為,在歐洲央行推出大規模資產購買計劃之前,它的下一步行動將是購買公司債券。

今天,美國財政部長傑克盧(Jack Lew)警告稱,歐洲或將面臨“失去的十年”。針對歐盟,美國財長這一嚴厲措辭十分罕見。

美國財長傑克盧說,歐洲並沒有恢複健康增長,現在正面臨陷入更深衰退的風險。

歐洲央行已采取有力的措施,推出寬松的貨幣政策來支持經濟。但僅僅這樣不足以幫助經濟恢複健康成長。

傑克盧呼籲各國使用全面的貨幣、財政和結構性政策來促進經濟增長。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85

物價飛漲怎麽辦?俄羅斯以非常規手段限制糧食出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171

通脹,CPI,俄羅斯,油價,盧布,貶值

面對西方迄今最嚴厲的經濟制裁,嚴重依賴石油收入的俄羅斯又因近幾個月國際油價暴跌雪上加霜,不但財政收入“荷包”大失血,其引發的盧布大貶值直接導致國內通脹惡化。路透由消息人士處獲悉,為抑制物價飛漲,俄羅斯副總理Arkady Dvorkovic在與糧食出口商召開的會上表示,政府已動用所有非常規工具限制糧食出口。

路透援引俄羅斯農業顧問機構SovEcon主管Andrey Sizov的講話稱:

“在今天的會議上,出口商被告知,相關各方已接到限制糧食出口的通知,現在糧食應銷往國內市場。”

路透報道還援引分析師觀點稱,俄羅斯不想采取正式的出口限制措施,因為這種正式措施實施起來需要一定時間,而且會破壞與客戶的關系。但俄方已加緊采取質量控制等其他舉措控制糧食出口。

作為針對西方制裁的反制裁政策,俄羅斯今年8月宣布停止進口歐盟、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挪威生產的農產品,約等於90億美元進口食品訂單取消。俄羅斯的食品供應壓力更大,價格自然上漲。

本月初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俄羅斯聯邦統計局公布,上月國內消費者價格(CPI)通脹率同比上升9.1%,創2011年6月以來最快增長。其中食品價格通脹高於當月國內整體通脹水平,漲幅超過12%。一些日常消費食品漲價驚人,新鮮的西紅柿價格上漲35%,白菜和土豆的漲幅分別達到24%和21%。漲得最兇的還屬蕎麥。截至上月,今年蕎麥均價上漲50%以上。

CPI,通脹,俄羅斯,制裁,食品

俄羅斯市面出售的蕎麥大多是國產,至少不會受到西方制裁的直接影響,為什麽還漲得這麽兇?上述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BBC報道的解釋:有兩種可能,一是俄羅斯國內有蕎麥歉收的傳言,引起了恐慌性的搶購;二是蕎麥的地位相當於俄羅斯民眾心理的晴雨表,在陷入內外交困的危機時,俄羅斯人就開始囤積這種主食。

無論到底是哪種原因,或許還可能是兩者皆有,以下BBC拍攝的搶購前後俄羅斯當地超市貨架圖都可以體現出,俄羅斯的經濟受到西方制裁怎樣的打擊。

CPI,通脹,俄羅斯,制裁,食品

CPI,通脹,俄羅斯,制裁,食品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175

新債王Gundlach:如果油價跌破40 地緣局勢將非常可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787

與比爾·格羅斯齊名的新債王Jeff Gundlach在接受巴倫周刊采訪時表示,如果油價跌破40美元,地緣政治局勢將會變得非常可怕。

Gundlach表示,最近總是有人問他油價會怎麽走。他的回答是,在它停止下跌之前沒有人能知道底部在哪里。“這麽說並不是耍嘴皮子。當一個市場連續五年都非常穩定——保持在90美元以上——然後再經歷像這樣的暴跌,那麽其跌幅和在低位維持的時間可能都會遠超人們的想象。”

Gundlach表示,現在油價非常重要:“如果油價跌至40美元附近,那麽我預計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跌至1%。我希望它不要跌至40,因為那時候全球都將亂套,不僅僅是經濟。地緣政治局勢,坦白地講,將會非常可怕。”

從歷史上來看,Gundlach是對的。下圖清晰的顯示,油價的暴漲和暴跌從來都與重要的地緣政治和全球經濟危機息息相關。如果油價暴漲,原油進口國將會出現危機,而如果油價暴跌,原油出口國則將陷入災難。

20150105_oilcrisis_0

上圖中藍線為油價同比漲/跌幅

周一國際油價擴大跌幅。布倫特油價一度暴跌逾6%,最低至每桶52.66美元,為2009年5月以來首次跌破55美元。WTI原油跌破50美元。

Jeff Gundlach為知名債券基金DoubleLine的聯合創始人、CEO兼首席投資官,手中管理著640億美元資產。

DoubleLine的Total Return Bond旗艦基金(規模為400億美元)和Core Fixed Income基金(規模34億美元)均名列晨星公司對沖基金回報排行榜前列。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270

歐洲央行管委:希臘退歐非常危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47

Zd3fDn

歐洲央行管委Ewald Nowotny周四表示,對於希臘來說,退出歐元區將是“非常危險”的舉動,並且對整個歐洲都是危險的。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距離1月25日的希臘大選僅10天了,但民意調查顯示希臘極左翼政黨Syriza領導人Alexis Tsipras仍然領先。

市場擔心Syriza的勝出會導致希臘退出歐元區,因為Syriza想要撕毀三駕馬車對希臘的救助條約,對援助項目的條款進行重新談判 。Tsipras 在1月3日的一次講話中誓言要重組希臘的債務,終結他所謂的“不合理的和災難性”的緊縮政策。

奧地利央行行長、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委員Ewald Nowotny 昨日在奧地利ORF電視臺對希臘或有的退出歐元區之舉評論稱

對於希臘來說,這是非常危險的舉動,對整個歐洲來說也是危險的,因為我們知道這不僅僅是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問題,而是關乎希臘退出歐盟。我認為,我們不應該發出這樣的信號。

支持歐洲央行QE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介紹過Nowotny本周二表達了對下周央行議息會議推出QE的支持態度,稱缺乏行動就等同於政策緊縮。

歐央行將於1月22日召開下一次貨幣政策會議,將決定是否開始大規模購買歐元區政府債券,即所謂的全面量化寬松(QE)政策,以抗擊通縮。

“我個人相信,有理由盡早作出決定,”Nowotny周二對奧地利《標準報》(Der Standard)表示:“央行應當迅速給出清晰戰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19

全球青年領袖:成功者與非常成功者的差別


2015--01-19  TCW  
 

 

我們被推銷了超級男人與超級女人的偉大典型,他們對別人要求來者不拒,使勁將每件事填入生活。但這是假的榮譽徽章,抑制我們的思考及創造能力。以下是一些阻礙我們變得非常成功的迷思:

迷思:成功者說:「如果我能安排時間做這件事,我就應該這麼做。」

真相:非常成功者對要做的事是很挑的。

巴菲特曾說:「成功者與非常成功者的差別,在於非常成功者幾乎對任何事情說不。」當我為《哈佛商業評論》寫一篇稿,這表示我不只是擺脫不必要的事,而且願意捨棄其他超讚的機會。很少人有勇氣活出這樣的信念,這也是成功的人物及組織,與非常成功的人及組織之間的差異。

迷思:成功者一天只睡四小時。

真相:非常成功者睡眠充足,所以表現出最佳水準。

認知心理學家艾瑞克森(K. Anders Ericsson)對小提琴家的著名研究,由格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提煉為「一萬小時成功法則」。

艾瑞克森發現,頂尖小提琴家比一般好學生花上更多時間練琴。另一個較不知名的發現是,讓頂尖小提琴家與一般好學生拉開差距的第二個原因,是充足的睡眠。最棒的小提琴家一天平均睡眠長達八‧六小時。

迷思:成功者認為玩樂是浪費時間。

真相:非常成功者認為玩樂是創意來源。

推動學習革命的羅賓森爵士(Sir Ken Robinson)觀察發現,學校教育非但沒有透過玩樂點燃創意,反而扼殺創意:「速食教育讓我們的心靈貧窮、精力耗竭,就像速食耗盡我們的肉體一般。想像力是所有人類成就的起頭。」

迷思:成功者總急著給答案。

真相:非常成功者懂得聆聽。

說最多話的人通常不是最懂的人。強大的傾聽者最清楚事情的真相,他們聽出別人沒說出口的話。

迷思:成功者專注在競爭。

真相:非常成功者專注在將事情做得更好。

美國金牌教練格爾威斯(Larry Gelwix)所領導的英式橄欖球隊,在逾三十六年裡贏過四百一十八場比賽,只輸過十場。

他最常質問隊員「現在最重要的是什麼?」他不要隊員因為其他隊的作為而分心,重點是專注在自己的比賽。

非常成功者會問:「什麼是必要的?」拒絕那些較不重要的活動,以利全心投注於真正重要的幾件事,在短期聲望與長期敬重之間需要做出權衡。最終,願意取捨將帶來更大的掌控權,甚至更大的快樂。(原文請見http://goo.gl/HuVZNh)

【延伸閱讀】兩岸知名企業講師 謝文憲

現代人有三大遺憾:不會選擇、不斷選擇、不堅持選擇。

工作照單全收,注定當萬年魯蛇

成功的人是什麼都做,很忙、很累,事情也都做得還可以;非常成功的人會把資源投注在重點項目,捨去那些他不該做的事。

有些人說,因為我現在職位不到或能力不夠,所以無法做出選擇。我的論點剛好相反,就是因為你現在不會選擇,你的職位才會這麼低!

以為沒得選擇,就什麼都做,瞎貓碰上死耗子,反正做十件事會碰到一件對的事。但如果你做好選擇,應該是你做三件事,三件都要抓到耗子,不能當瞎貓,瞎貓撞一撞會受傷。

怎麼選?看你的價值觀。財富?名聲?工作與家庭平衡?再來,思考這件事最壞情況會怎樣?當你選擇A,沒有選擇B,假設B未來非常好,你會怎麼辦?當你把機會成本的最大值考慮進去,你的選擇就容易做出來了。

職業生涯不外乎三件事:選對產業、進對公司、跟對老闆,這三個有一個不對,都難成功;這三個如果都有,能力普通都是票房保證。

別想著留一手,老闆會更愛你

在跨世代潮流下,如何讓新員工很快進入狀況?讓你的部屬或同仁變得跟你一樣好?這種複製知識的能力在現代變得很重要。因為從老闆角度來看,他希望每個員工都有一些教導別人工作的能力,建立起學習型組織。

如果你有一項別人沒有的長才,試試看透過內部分享機制複製出去,這會讓老闆感覺到很強大的力量,因為老闆都希望員工自成支持體系。一般人都會留一手,自己進步的機率會越來越低;透過多分享、多講,你會變得越來越厲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315

道可道,非常道 二月立春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2vdg1.html

 

規律是用來被遵守的還是用來被打破的?這是一個問題。

 

應該說,99%的時侯,是用來遵守的,只有1%的時機,是用來被打破的,今天,我們可能就站在這1%的時段上。

 

在資本市場,指數漲多了就跌,跌多了就漲是一個基本的規律,但每隔一個較長的時段,這個規律在程度上就會被打破,持續更長久的趨勢,或出現更為可觀的漲幅,這種情況,更多的出現在上升態勢中,畢竟從長遠看,經濟總量的發展總是向上的,資本市場也一樣。

 

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計算機信息產業和互聯網的出世,人類史上最大程度推進社會生產效率提升的工具走到了產業化的發展階段,美國資本市場,尤其是納斯達克很快走出一波創紀錄的超級行情,在多個維度打破了過去市場上漲的規律,上升幅度,上升斜率,持續時間,對投資標的的評判體系等等,都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盡管後來遭遇崩塌式下跌,但是放在更長一點的時期上看,當年納斯達克的上升烈度和斜率,對未來經濟發展的指向是有很強的預言能力的,因為今天,在納指再度挑戰15年前的那個歷史高點時,賦予它核心能量的那些元素,仍然是當年市場為之心動的那些,只不過經歷15年的發展,他們早已從傳說落實到現代產業的每一個細節中,正在發力把新經濟完全現實化,智能產業時代已經是現實,正在深化和全面展開中。

 

現在人們知道,當年打破股市運行規律的,是新的產業革命元素。

中國股市就誕生在新興產業革命發生前後,只不過,因為經濟發展狀況、意識形態和經驗為零等多重因素的限制,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股市不是一個成熟的現代意義上的資本市場,不具備資本運作和配置作用的功能,只是一個還有很多計劃經濟思維支配下的經濟輔助工具;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隨著認識的不斷提升,最關鍵的是,隨著經濟總量的持續上升,國家和國民財富的不斷積累,中國股市正面臨一次質變,過去多年來形成的許多規律,運行態勢上,評判體系上,時間周期上等等,可能都面臨著一次突破。

 

以前我曾在多篇文章中表達過一個看法:中國政府對資本市場的認識不夠充分,對資本市場的作用不夠重視,對資本市場推動經濟的能力估計不足,故而在經濟總量持續增長、貨幣總量持續累積和多個產業產能出現過剩之後,對隨之產生的社會矛盾顯得有心無力,應對措施效率不夠的問題;

 

“資本市場有多麽重要,主事者到現在還是不能深刻理解,如果再這樣下去,財富的崩潰將是必然,因為你不會理財,財如流水,你不能疏通,蓄備,管理,到處不平衡,一處堰塞湖,一處龜裂幹涸,一處又泛濫成災,好好的活水都成了腐敗之水(產權流動,借殼),無水之處又急需灌溉(產業培植),堰塞湖積壓一旦爆發破壞力巨大(低效率偽藍籌過多吸納資金),產業轉型要不是被很多沒必要上市或上市過多占據資金的國企央企搶了先發機會,怎麽會拖到今天還不見明顯的起色?房地產怎麽會被熊了再熊毫無財富效應的股市逼的新高再新高?沒有保值增值效應的資本市場如何讓各路暴增的資產尋找長期安全的歸宿?”

 

這段文字是我以前文章里對整體經濟現狀的一個概述,可以看到許多核心問題是需要借助資本市場來解決的,令人欣喜的是,走到今天終於在認識上出現了轉機,中國迎來了資本市場的非常道時期,許多固有的規律會在這個過程中被打破,因為我們同時迎來了多個質變元素。

 

資本、資本主義和資本市場經過一系列的曲折、積累和發展,一點點走出來,是實實在在的社會實踐的產物,不是空想出來的;近現代中國所有的問題,都是窮困了太久的緣故,人們曾經無比真誠的仇恨資本主義,那是因為幾乎沒幾個人嘗過資本在手,恒業在身是個什麽滋味,什麽感受,怎樣應對,怎樣在守業的基礎上還能不斷增長,相比從前,今天大多數中國人有業有產有積蓄,財富的保值增值需求是極為強烈的,在這一功能上,傳統銀行儲蓄和近年來興起的房地產等都沒有持續大規模承接的能力,只有資本市場才有這個能力,也只有資本市場可以在做好資產管理的同時,完成最佳的資產配置,從而保證資產的升值保值,這是第一個質變因素。

 

全面深化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引進混合式所有制形式,進一步加強市場無形之手調控經濟的比重,是第二個質變因素。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勢必要求一個具備國際化能力,功能完善,健康成熟的資本市場,打造國際資本的運行樞紐,為容納更大規模的資金做準備,這是第三個質變因素。

 

新興產業的全面升級,在幾乎是全部產業中掀起大規模改造與升級,全面智能化時代啟動,這是建立在全球整體經濟基本面上的,是第四個質變因素。

 

新產業的培植和舊產能的升級改造與淘汰,這一本來就應該由資本市場主力完成的事情,過去由於中國資本市場不成熟,這個功能未能充分發揮,今後將會有更多的產業資本與資本市場合力推進,也將在未來的實踐中積累經驗,這是第五個質變因素。

 

 

這五個大的質變元素,都在近期或未來交匯,資本市場要做大事,當然不會拘泥於幾個簡單的數字評判,今天很多分析師保持相當謹慎的心態,還是因為視野所見有限,或者簡單粗暴的認為那就是資金泛濫的結果,與實體經濟無關,就更是不及格了;與經濟全局相比,股市本身也有它的參照系,在某個階段,就估值而估值,是要犯短視的錯誤的;當然市場也不會脫軌運行,人們的謹慎與擔憂情緒也是是一個很好的熱度保障,不至於從一開始就走上瘋狂。

 

現在我們看到全社會資金向資本市場轉移的現象,這個事件才剛開始,相比過去,它很明顯,很紮眼,它將一直持續,雖然短期對股市的推升制造了一些瘋狂,但是長期而言,這令主航經濟的舵手長舒了一口氣,就整體經濟而言,資本市場的泡沫,相比全社會資本長期睡銀行,缺少流動,或者長期淤積在它不該呆的地方,對整體經濟所造成的損害,要小得多,可控的多,也有意義的多;資本去了資本市場,就是到了機體循環的主動脈里,繼而可以服從整體的經濟配置,而不是分散成無數個體外循環,明明是低效率的腐爛部分,卻不敢下刀割除,因為怕引發大出血。

 

目前中國資本市場還不成熟,還在粗放式發展階段,機構占比太小,專業理財還是不及散戶群體,所以一旦行情火爆,就還會出現胡亂炒作的現象,比如什麽消滅兩元股,三元股之類,或者把新興概念炒到無以複加的高位,而成熟市場,行情再火爆,也有破產或關門的企業,也有大把的一元兩元股,炒作新概念也會有制衡力量,從這個角度上衡量,中國股市發展之路還長,但是要發展的前提,首先要經歷全民參與,然後資本有長期駐紮資本市場的意願,各路資本也要有在資本市場長期運作的心理預期,這個過程,是需要一個較長的牛市來培養的,也需要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來增加比較效應,長遠看,想靠短期的暴漲來留住資本是不可信的,資本的增值保值是長期的任務。

 

有了這個要求,就會倒推資本市場盡快成熟與完善,比如固定分紅,比如退市的淘汰機制,指數編制的合理性與代表經濟發展的典型性,資本配置能力的持續加強等等,只有財富效應的長期體現,才能真正開啟資本市場對社會乃至全球的長期吸引力,現在只是這一漫長進程的開始。

 

在引發中國資本市場變化的五大質變因素里,全社會資本保值增值的需求推動力最大,持續性也最好,引起的變化也最深刻,它將讓各相關方面必須認真對待,全力以赴。其他的四個質變因素也意義巨大,只是限於篇幅,本文不再展開論述。

 

去年年底回國期間,曾有朋友問我對那一波行情怎麽看,讓我給下個定義,我說這是全社會資本第一次動起來,不是短期脈沖,應該看作是“驚蟄”,現在,新鮮血液正在全面加速流入,也造成短期瘋狂,大震蕩也在所難免,但相對資本市場正在經歷著的,有史以來最大的發展而言,根本不算什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430

貨幣政策空間充足,無需非常規量化寬松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525

實際利率仍處高位,利率市場化步入收官階段。

宏觀政策的關鍵更多轉向如何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推動寬貨幣走向寬信用。

2015年5月10日,央行宣布降息是合乎市場預期的政策動作,根據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78%,比上年12月下降0.15個百分點;同期,CPI步入1時代,4月環比下跌0.2%,5月可能進一步回落,4月PPI同比下跌4.6%,環比進一步下跌了0.3個百分點。

如果對比一季度貸款利率和PPI的下行幅度,實際利率依舊偏高。同時,從一季度公布的數據看,國內經濟並未出現傳統的旺季複蘇態勢,4月公布的價格指數和進出口數據都相當低迷,PPI連續38個月為負,顯示需求仍然疲弱,通縮風險在增加,同時也在事實上推高了市場的實際利率水平。因此進一步推動名義利率的下行已經勢在必行。事實上,銀行間利率從3月中旬以來已經持續大幅下降近200個基點,存款利率的及時調整總體上是合乎市場預期的,並不意外。

隨著中國金融結構的調整和金融市場體系的發展,目前中國的貨幣政策調控正處於從數量型調控為主向價格型調控為主逐步轉型的過程中,但傳導機制還有待進一步順暢,需要綜合運用量價工具。

經過前兩次降準,以及央行不斷使用的定向工具,銀行間流動性總體寬裕,超儲率水平有所上升。在新的條件下,宏觀政策的關鍵更多轉向如何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推動寬貨幣走向寬信用,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是需要存貸款利率、貨幣市場利率下行等價格工具的同步跟進,形成協調的政策效果。

更為深遠的意義在於存款利率上限浮動區間由以往的0.1擴大至0.2,從2014年12月和2015年3月兩次利率政策調整後存款利率的執行情況看,全部存款實際上浮比例不到1.25倍,存款利率“一浮到頂”的機構數量已明顯減少,金融機構存款定價的專業化、精細化、差異化程度進一步提升,分層定價的存款定價格局基本形成。

可以預期的是,2015年利率市場化在此次改革之後將進入收官階段,這有利於金融機構風險定價能力的進一步完善,向中小企業傾斜信貸資源,同時也會在客觀上促使金融機構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激勵金融市場的創新和直接融資的發展。

綜合近期降息降準等政策來看,中國的貨幣政策依然有足夠多的政策組合選擇,可以在保持政策基調中性取向的同時兼具靈活性和前瞻性,並酌情適度走向寬松。

到目前為止,中國的貨幣政策操作一直在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遵循年初確定的主要政策目標,同時著力應對經濟下行,並綜合考慮利率市場化改革、地方債務置換等因素。

總體上看,以M2增速目標為代表的政策變量,始終在預定的政策目標範圍內波動,這與歐美央行在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失靈之後所采取的非常規的量化寬松(QE)是有本質區別的。同時,現有的常規貨幣政策工具和定向結構性工具都有較大操作空間,也無需走向Q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06

A股走出“非常時期” IPO及再融資有望逐步恢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6640.html

A股走出“非常時期” IPO及再融資有望逐步恢複

一財網 杜卿卿 2015-08-07 10:14:00

“市場流動性危機得到有效化解、基礎定價功能逐步恢複之後,資源配置功能的恢複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市場回歸常態的必要課題。”

上海證券報7日刊文稱,“機制恢複是市場回歸常態應有之義”,並表示隨著交易量的平抑和回歸,下一階段市場各項體制、機制及基礎功能也將逐步找回其“本來面目”。

有投資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這是轉折性的,意味著監管層將要重啟市場融資功能。

上海證券報由新華通訊社主辦,是中國證監會指定信息披露媒體,也是證監會臨時、及時回應市場疑問的常用平臺。對於上述報道,業內人士解讀認為,這是監管層對當前A股所處階段的定調,同時提前為市場“打預防針”,為IPO、再融資等市場基本功能的恢複做好鋪墊,避免引起大的波動。

成交額回歸“正常”

剛剛過去的6個月,A股市場無論是市場行情,還是市場機制,都經歷了巨大的調整。7月中旬,投資者一度以為“股災”已經過去,但是緊接著幾個交易日的大跌立即發出警示——市場依舊脆弱。

那麽,A股市場目前到底處於怎樣的階段?上述報道對這一問題做出了回答:“在監管層與市場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剛走出極端’非常時期’的A股市場正沿著穩定、修複、建設相結合的路徑回歸常態。”

近五個交易日以來,市場日成交額都維持在萬億以內,對此有部分市場觀點提出,市場交易出現了嚴重萎縮。上證報道認為,前期暴漲暴跌行情中的巨額成交量才更顯得“非常”。

“4月至7月初的成交狀況’非常’,主要是受杠桿資金、短期投機交易、高頻交易等因素影響,同時,暴漲暴跌之下,盲目跟風盤也釋放了相當多的交易額。”上證報道稱,目前A股市場資金去杠桿已近尾聲,買賣雙方在交易中都更加謹慎,盲目、無序的跟風盤減少,市場成交額自然回到了“之前正常時期的水平”,這也是投資者回歸理性、市場趨向常態的客觀表現。

對此,一位資深投資人士對本報分析稱,從上述表述分析,監管層認為當前的價位是合理的,當前的成交水平才是常態。“看樣子監管層很快會重啟融資功能,此前的再融資重啟傳聞不是空穴來風。”

穩定是前提

在此前的“救市”過程中,監管層陸續做出暫停IPO、再融資等臨時性的政策措施。對此市場爭議較大。一方面觀點認為,非常時期非常之舉,這是監管層主動有所作為。另一方面觀點則認為,為市場一時穩定,做出的犧牲太大。

對此,上證報道做出了解釋。股票市場異常波動期間,流動性枯竭的局面直接引發了市場基礎定價功能的失靈,建築於定價功能之上的資源配置功能也無從發揮。因此,監管層采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應急措施”,以穩定市場、穩定人心。

同時,上證報道稱,走出“非常時期”與恢複市場機制和功能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要尋回一個健康、健全的資本市場,在維持穩定的同時逐步恢複市場機制是題中應有之義。

“市場流動性危機得到有效化解、基礎定價功能逐步恢複之後,資源配置功能的恢複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市場回歸常態的必要課題。”上證報道認為,從另一層面來說,不恢複市場機制及其基礎資源配置功能,回歸常態也就無從談起。

上證報道表示,下一階段市場各項體制、機制及基礎功能也將逐步找回其“本來面目”,不過是逐漸的過程,不會“一步到位”。而且,維護穩定是前提。

“需要明確的是,管理層對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目標是清晰、堅定的,就是把穩定市場、修複市場、建設市場有機結合起來,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逐步修複、建設市場,在修複、建設市場的過程當中確保市場穩定。”上證報道稱,穩定市場與修複市場將有機結合,兩者互為前提,既不會為了穩定市場而放棄修複市場,也不會以放棄穩定為代價使市場回到各項應急措施出臺以前的狀態。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