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詮釋消費者為何青睞外國品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8343.html
今天在濟南召開的山東品牌建設大會上,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劉平均指出,雖然我國產能過剩,大量產品積壓,中國消費者卻大量購買國外商品,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是,長期以來,我國假冒偽劣屢禁不止,消費者對國產品牌不信任。
其次是我國的品牌建設滯後,其中兩次慘痛的失敗教訓。
劉平均說,上世紀80年代,10年中評了6000多個國家金獎、銀獎、省優部優,因為不正之風的影響,消費者反映強烈,國家經委下令停止了系列評選活動。
國家層面的評獎沒有了,社會上出現了五花八門的亂評比的公司,花錢買牌子,錢多發金牌的亂評比機構達到2000多個,誤導了消費,擾亂了市場秩序。為了正本清源,2001年,國務院批準評選中國名牌和世界名牌,但這次品牌建設的生命力只有8年,以2008年三鹿奶粉惡性質量事件告終。
自從中紀委、監察部2008年明令取消中國名牌評選7年來,社會上的亂評比、花錢買牌子的現象屢屢出現,市場消費需要正能量來引導。
總結兩次品牌評選的教訓,主要原因是評選缺少客觀數據,有失科學、公正性。
第三是我國企業和市場需要正能量品牌作導向,我國缺少“科學、公正”的品牌評價機制。
劉平均說,在聯合國統計的440種重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281種產品產量居全球第一,但是在Interbrand發布的全球最佳品牌百強榜中,我國只有華為、聯想兩個企業入圍,分別為第88位和100位。而發達國家20%的強勢品牌占據了80%的市場份額。
造成這種尷尬局面的原因是,我國中小型民營企業小而散,大型國有企業,由於管理體制、機制與美歐不同,很難實現強強聯合。2015年4月,美國兩家資產規模都在150億美元左右的企業卡夫和亨氏合並,重組後的新企業集團在美國食品飲料行業位居第三,全球位居第五,擁有價值10億美元以上的品牌10個、5到10億美元的品牌8個,都是國際知名品牌。2015年全球最佳品牌100強當中,美國擁有54個,美國依靠強強聯合,走出了壟斷國際品牌經濟的成功之路。
同時,我國缺少自主創新核心技術。德國依靠持續創新,走出了德國制造百年不衰的成功之路。德國西門子總部有2萬人的研發隊伍,每年發明專利在2000項左右、實用技術創新專利5000項左右。德國正是依靠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占領世界制造業和品牌建設的制高點,德國制造百年不衰。百強榜中有10個,居世界第二位。
矽谷投資人青睞NBA球隊背後:誰是NBA的Google?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0988.html
克利夫蘭騎士隊在奧克蘭的甲骨文球場客場擊敗了金州勇士隊,捧起NBA 2016總冠軍賽獎杯,也成為NBA總決賽歷史上唯一一支在1-3落後的情況下逆轉獲勝的球隊。
由於最後一場對抗的特殊性,比賽最高票價被炒到了6萬美金!金州勇士隊雖然以4分惜敗給克利夫蘭騎士隊,但其來自著名風投公司的老板喬-拉各布,卻並不擔心勇士隊在失敗後會一蹶不振。

票價炒到6萬美金
當天奧克蘭的德甲骨文球場因為NBA總決賽而沸騰。金州勇士隊主場迎戰克利夫蘭騎士隊的票價被炒到6萬美金一張!勇士官網Warriors.com 6月17日上午10點向季票持有者開始發售門票;中午12點,向季票輪候名單上的人售票;到了下午3點開始向內部人員售票;直到下午5點才開始向公眾售票。
門票發售後,二手票網站開始運作。售票網站StubHub上的轉手票價賣到了一張4.95萬美金,創下16年以來非包廂門票的最貴紀錄。上次的票價紀錄是由2008年洛杉磯湖人對戰波士頓凱爾特人所創下的,當時總冠軍賽第四戰的前排座位票價最高是3.7萬美金。而這次總決賽第六戰的票價,就已炒到2.5萬美元。

“為了看庫里和詹姆斯兩大巨星,無論花多少錢,都會有人買。”二手票網站TiqIQ負責人表示。在TiqIQ網站上,最貴的一張場邊票更是賣到6萬美金。最終騎士隊的球迷沒有失望。詹姆斯幫助騎士隊在3-1的劣勢下逆勢反轉,捧回了1964年以來的首座冠軍獎杯。用詹姆斯的話來講:“紀錄就是用來被打破的,我回來了。”
以4分惜敗的金州勇士隊被認為是一支歷史級的球隊,在今年獲得的73勝中,斯蒂芬-庫里創造了全票MVP的紀錄,體現了NBA的最高水準,讓冠軍獎杯更具含金量。而更重要的是,傳統的通過賽事來收取觀眾門票費用,如今只是這個行業鏈營收中的一小部分。很多球隊已經涉足到了餐飲業、演唱會場地甚至整條大街上的便利店;並且球隊還會為你“私人定制”相關產品。人們在為球隊瘋狂的同時,也在改寫一個地方的GDP。
矽谷大亨的寵兒 NBA的谷歌
金州勇士在加州是矽谷科技大亨們的寵兒。支持他們的是沙山路上的富翁,那里號稱西海岸的華爾街,知名風投公司集中的地方。矽谷這個充斥著頭腦聰明的技術狂人們的地方有很多籃球迷。很多矽谷人在三四十歲的時候賺了一大筆錢,現在五十多歲的他們想要用錢做點別的事情。
根據不完全統計,如今NBA的球隊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球隊都是矽谷的投資人買下的。
其中2002 年,Highland Capital Partners 的重要成員維克-格羅斯貝克領投,買下了波士頓凱爾特人隊,這當中就包括現在勇士隊的老板喬-拉各布(Joe Lacob)。最近幾年,風險,私募投資人還有對沖基金投資人都購買過 NBA 球隊的股權。底特律活塞、密爾沃基雄鹿、費城 76 人、還有亞特蘭大鷹都是這些投資人的球隊。艾威爾資本集團(Avenue Capital Group )的執掌人馬克-拉斯利(Marc Lasry)2014 年和另一名私募投資人合夥買下了密爾沃基雄鹿。薩克拉門托國王和孟菲斯灰熊這兩支球隊的擁有者也是矽谷工程師。

勇士的老板拉各布是知名風投公司凱鵬華盈(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的合夥人。2010年,拉各布花4.5億美元收購了當時還只是二流球隊的金州勇士,而今天金州勇士的價值已經超過了20億美元。也是拉各布堅持把主力後衛蒙塔-埃利斯賣掉,續約了當時傷病纏身的庫里,事實證明,後來他是勇士隊最好的球員——無論誰擁有籃筐,他總是能在30尺外命中一些匪夷所思的投籃。勇士隊的其它股東包括紅點創投、紅杉資本,The Social Capital Partnership,Benchmark,還有YouTube的共同創始人,以及美國購鞋網站Zappos的共同創始人尼克•斯威姆(Nick Swinmurn)。
在邁克爾•喬丹時代,勇士隊也許還沒有成為受歡迎的球隊,但現在他們已經成功俘獲了矽谷地區的技術人群。拉各布也不是第一個買下球隊的風險投資人,但他稱得上是第一個用矽谷方式來運營球隊的人。拉各布在風投行業的經驗,包括在如何構建多元化投資組合上的經驗,讓他和這樣一支特別的球隊無縫對接。
一個有趣的比喻是:金州勇士就像是NBA的Google。在拉各布接手金州勇士那刻起,他就像打造一件產品那樣管理這支球隊,去年金州勇士終於奪得NBA2015總冠軍。在KPCB風投公司,拉各布經常能夠通過一個決策讓整個公司扭虧為盈。所以,他從未擔憂勇士隊在失敗後就會一蹶不振。就像六年前他接手勇士時沒有人會預料到此後勇士會成為現在這樣的一支球隊一樣,失敗也許才是真正讓拉各布和他的球隊一起成長的東西。
郵儲銀行H股IPO募資或超450億元 內銀股漸受南下資金青睞
最後一家未上市的大型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下稱“郵儲銀行”)的H股IPO,或許選在了合適的時間窗口。
7月4日晚,郵儲銀行在港交所披露了其H股IPO的招股書初稿,投行人士透露,該行上周剛剛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計劃募集資金80億美元。去年底,郵儲銀行已經引進了10大戰略投資者,包括螞蟻金服、騰訊、摩根大通、淡馬錫、國際金融公司以及瑞銀等。
根據郵儲銀行招股書,H股發行116億新股共計約451億元人民幣,平均每股價格約3.89元。
以資產總額計,郵儲銀行目前是中國第五大商業銀行,根據招股書,截至2016年3月31日,郵儲銀行的資產總額、存款總額和貸款總額分別達77076億元、67324億元和26658億元,截至同一時間,該行在全國的營業網點布局超過4億個。
在海外市場仍然對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問題持觀望態度時,郵儲銀行此次H股IPO具有一定優勢。該行招股書顯示,其大部分資產集中於低風險類別資產,產能過剩行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房地產行業等高風險領域的敞口很低。截至2016年3月31日,郵儲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0.81%,顯著低於其他大型商業銀行1.73%的平均水平,而同時撥備覆蓋率為286.71%,顯著高於其他大型商業銀行154.73%的平均水平。
與其他銀行顯著不同的是,郵儲銀行是中國個人存款、個人貸款和個人銀行業務利潤占比最高的大型商業銀行,截至去年12月31日,郵儲銀行的個人存款和個人貸款分別占存、貸款總額的85.4%和49.4%,個人銀行業務對整體稅前利潤的貢獻高達46%,高於業內平均水平。資金成本也具備一定優勢,去年,郵儲銀行付息負債的平均付息率1.94%,低於已在香港上市的內銀股2.75%的平均水平。
一些投行人士表示,投資者對於銀行股仍有一些顧慮,包括資產質量惡化、內地債務違約問題對銀行的影響等,郵儲銀行也難免遭遇同樣的質疑,但對於IPO,最終還是落在定價水平上。野村證券近期對全球200名投資者的調查顯示,投資者對內地銀行股的看法已有改善,不過仍有約80%的投資者認為內銀股會跑輸大市。
過去幾年里,IPO發行價格一直是內地銀行在香港上市面臨的首要問題,由於二級市場上同業估值偏低,對後來者的定價造成壓力,對於海外投資者而言,大型商業銀行與城商行之間的差別也難以支持更高的定價。根據阿思達克的數據,目前大部分在港上市的內銀股市凈率仍不足1倍,僅鄭州銀行(06196.HK)、青島銀行(03866.HK)、天津銀行(01578.HK)和錦州銀行(00416.HK)的市凈率超過1倍。
不過,等到郵儲銀行通過港交所聆訊,正式開始路演時,情況可能又會有所改變。野村證券認為,內銀股當前的市凈率已經與股本回報不符,內地債務違約問題的增多實際上對內銀股的股價影響有限,內地銀行資產質量最壞的時候也已經過去。而二級市場上,南下投資者的參與,正令內銀股的命運發生一些改變。
在滬港通下,自6月以來,內銀股已經成為南下資金最為青睞的板塊,在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中,內銀股通常多達3~4個。港交所數據顯示,本周至今,建設銀行(00939.HK)和中信銀行(00998.HK)已經連續兩天上榜,其中建設銀行H股僅周一和周二就有15.7億港元流入,工商銀行(01398.HK)、招商銀行(03968.HK)和農業銀行(01288.HK)也在南下投資者的愛股榜單上,甚至同屬銀行股的匯豐控股(00005.HK)兩天內的資金流入規模也有10.7億港元。
南下持續的資金流入,也令內銀股在英國退歐造成市場動蕩時表現相對堅挺,對於即將展開上市進程的郵儲銀行來說,不失為一個好消息。摩根大通認為,英國退歐對內銀股來說有危也有機,但總體的直接影響不大。退歐之後,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銀行可能面臨信貸增長放慢等挑戰,而內地銀行以外幣計價的風險敞口截至去年底僅占整體資產約1%,退歐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微乎其微。
驢媽媽:周邊遊暑期最熱 逾六成遊客青睞OTA預訂
旅遊是當之無愧的快樂產業、幸福產業,大眾旅遊時代到來,輕觀光、重休閑體驗的周邊遊市場發展迅猛。驢媽媽旅遊網日前根據用戶調研數據,發布了《2016周邊遊用戶行為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上半年,周邊遊人次是去年同期四倍;周邊遊最高峰出現在暑期7、8月份;43%遊客選擇自駕出遊;房車露營、特色主題酒店、民宿、客棧等逐漸成為“香餑餑”;在產品預訂方面,65%用戶首選OTA,購買決策受使用習慣、價格折扣的影響比較大。
驢媽媽CEO王小松表示,周邊遊是遊客最主要的旅遊方式。周邊遊相對於國內長途遊、出境遊來說,旅遊頻次更高、花費相對較少,更容易實現,也更貼近人們生活。近年來,周邊自駕遊、親子遊、鄉村旅遊等都非常火爆,成為旅遊目的地發展的風向標。
驢媽媽調研數據顯示,周邊遊的頻率一個季度一次是主流,其中7月、8月周邊遊人次最高,家庭型用戶居多,多為朋友、同事間多個家庭組團出遊。朋友相聚、美景美食、親子遊樂是周邊遊最主要目的,杭州、廣州、珠海、蘇州、無錫、上海、寧波、北京等發達城市成為周邊遊的熱門目的地。

都市有車一族越來越多,自駕成為周邊遊最主要交通方式,在整個周邊遊用戶中占比達43%;隨著高鐵網絡的發達,旅遊半徑也在縮短,人們更喜愛“快旅慢遊”的旅行方式,因而有31%的被調研用戶青睞高鐵遊。在住宿方面,遊客選擇最多的是經濟型酒店、客棧,其次為星級酒店;值得一提的是,房車露營、主題酒店、高端民宿異軍突起,增長迅速。在遊玩景點方面,選擇山水名勝、郊野風光的遊客居多;人們在山中、在田野,體驗都市之外的自然之美。

周邊遊用戶以崇尚自助遊的居多,“酒+景”套餐是他們的必選項;而一些品質、口碑俱佳的餐廳打包套餐,也頗受吃貨喜愛。越來越多旅行社將當地美食、小交通、特色演出等當地玩樂產品與酒店、景點組合,讓遊客深度體驗當地的美景美食美宿。

周邊遊用戶即走即訂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旅遊不再是全家策劃半年的大事,而成為一種日常的生活方式,更加“隨心所欲”;驢媽媽調研數據顯示,近半數遊客提前1~3天預訂,更有11%遊客當天預訂當天出行。假期長短對遊客行程天數安排影響最大,其次是目的地喜愛程度、目的地遠近、目的地遊玩內容豐富程度以及旅遊套餐的吸引力。隨著2.5天假期在全國更多地區的落地、普及,遊客周邊遊的熱情將越來越高。

此外,互聯網時代,在線旅遊網站的行業滲透率越來越高,65%用戶習慣通過OTA預訂產品。使用習慣、價格折扣成為人們選擇OTA最主要的原因。

數據監測機構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在線周邊自助遊市場專題研究報告2016》顯示, 2015年中國在線周邊自助遊市場呈現較高幅度增長,市場規模達到44.3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175.1%。以驢媽媽、同程、攜程為首的OTA企業三足鼎立,占據在線周邊自助遊市場78%的市場份額;驢媽媽市場份額第一,達到30.7%。受居民收入提高、假日安排趨向碎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等宏觀利好因素影響,在線周邊自助遊市場規模未來將保持高速增長,預計到2018年市場規模將超過門票預訂,達到164.3億元人民幣。
高知老人青睞醫養結合 險資加快布局高端養老社區
等待四個多月之後,黃本新拿到了泰康之家申園的鑰匙。此前,黃本新在一家外資的養老機構生活,今年3月合同到期之後她沒有續約而是選擇申園作為今後養老之處。
2016年7月18日,泰康人壽斥資43億興建的國際標準大型綜合醫養社區——泰康之家·申園在上海松江正式投入運營。黃本新和其他100多位老人們一起,成為申園首月入住的居民。

作為高端養老社區,泰康之家面向的是“三高”老人:高級知識分子、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以及高幹人群。當機構養老成為這一代中國老人養老的重要選項之時,像黃本新這樣的高凈值人群對養老機構有哪些期待,養老機構又該如何滿足這些需求?
高知人群偏愛醫養社區
相比於傳統觀念依賴的“養兒防老”,選擇高端養老社區的居民,更尊重子女的獨立生活性,偏向自理養老。記者實地調查時發現,這些老人經濟實力比較強,對養老護理、專業性有著更高的要求,而且非常看重養老社區醫療服務的水平和便利性。
泰康是保險行業首個投資養老實體的企業,泰康之家•申園是其在長三角區域布局的首家旗艦醫養社區,全部建成後可提供2200戶養老單元,容納約3000位居民入住。
隨著申園開業,泰康養老社區將在運營管理、服務流程、醫療配套、建築規範、人員培訓等方面形成統一標準的服務運營模式,逐步完成在全國八大城市的規模化、連鎖化運營。
85歲的同濟大學教授王素琴和老伴也是申園第一批居民,她選擇申園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看重申園配套建設的康複醫院。像其他大齡老人一樣,看病成為他們居家養老所面臨的最大困難。由於醫生不能上門就診,通常老人們小病在社區醫院就近治療,大病則要到三甲醫院排隊等號,耗時較長,拖累、捆綁家人或保姆。

“以前我們生病住院滿兩個星期,醫院就要求必須出院,我們就只好重新找醫院,找醫生看病和換醫院對我們來說非常艱難的事情”,王素琴說,現在申園里就配套一家醫院,將來可以用醫保卡老年卡,還有三甲醫院的綠色通道,這些可以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
對於高齡老人來說,醫療護理是和吃飯一樣重要的事情,但現實中醫療供給卻是養老產業中的一大痛點。近年來,養老機構總床位缺口逐漸收窄,但結構性短缺沒有緩解。我國各類養老機構達4萬多家,但真正具備醫療服務能力的只有20%左右,可滿足老年人醫療護理及文娛需求的中高端養老機構床位供給嚴重不足。
泰康人壽副總裁兼泰康之家CEO劉挺軍介紹:“養老體系真正的成功是做好醫療服務的定位,改變傳統醫療人才的思維定式,泰康養老社區就是要將傳統的以疾病治療為核心轉變為以預防康複為核心,將醫療和養老有機結合起來。”
像北京的“燕園”一樣,申園將泰康養老社區創新的“醫養融合”、“文化養老”、“一家社區+一家醫院”等特色服務逐一在上海落地,並以美國CCRC持續照護體系為藍本,為入住的老年居民提供安全、健康、尊嚴的退休生活。申園養老社區規劃獨立生活、協助生活、專業護理、記憶障礙四個基本業態,在此基礎上,配建具備二級資質的老年康複醫院,並計劃在2016年底運營。
康複醫院以康複醫學和老年醫學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全科診所24小時響應,方便居民就近看醫。圍繞高齡長者的健康需求,由醫生、護理師、康複師、營養師等人組成“醫養融合工作小組”,提供從“預防—治療—康複—長期護理”閉環整合型醫養服務。

從“燕園”“申園”的客戶群來看,泰康所推出的這種“醫養融合”的養老模式在高知人群接受程度非常高。
在運營一年的泰康燕園養老社區,北大知名學者錢理群教授、中央電視臺前副臺長陳漢元先生等社會知名人士先後入住,引發社會廣泛關註。根據對泰康燕園社區的居民調研,其中院士、高知等人群、企業高管等人群占75%,高知高管人群占到社區居民的七成多。
對泰康申園養老社區簽約客戶的統計顯示,客群依然呈現為高知、高管人群占主流的特征,其中不乏有高級知識分子、外交大使、國家公務員、企業高管等,擁有大學(專科)學歷及以上的居民比例高達66.2%。
記者在申園開業現場與這些老人交流時發現,當錢不再是規劃養老生活的最大的制約因素時,他們願意在更年輕時進入設施完備的高檔養老社區生活。
還不到七十歲的王阿姨已經決定和老伴7月末就搬到申園來住,雖然申園的費用比其他養老社區要貴,但考察一圈之後,王阿姨還是選擇了申園。她對記者表示最看重兩點,一是有配套的醫院,二是居民的知識層次比較高,大家在一起生活會有共同語言,不會孤獨。
“我們遲早都是要進養老院的,早來還可以趁著身體好的時候多享受這里的生活,否則等生活不能自理了,再好的設施對我們也沒什麽用了”,王阿姨說。
王阿姨夫婦選的是申園社區一間60平米左右的房間,兩個人每個月的花費1.3萬左右,王阿姨的老伴說,“這就等於把我們兩個的退休金交給泰康來做養老費,還是可以承受的”。
機構養老提供的養老服務也獲得入住居民的認可。入住泰康燕園養老社區的居民、北大知名學者錢理群教授曾公開表示:“我將書房搬到養老社區,要在這里安心寫作。”錢教授入住燕園不到一年時間便又出版了新書《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談心》。
險資布局高端養老社區
截至2015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22億,預計到2020年,該數字將達到2.48億,占總人口17.2%。同時,失能老人數量持續增加,目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總數已達4023萬。
龐大的老年群體一方面對中國社會提出了嚴峻挑戰,另一方面也孕育了新的商機。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室主任王新奎在7月18日的申園開園儀式上表示,養老產業是今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醫療、養老、健康、文化已經被國家發改委列入2025服務業發展規劃的重點行業。
保險資金與養老產業具有天然的相關性,最近幾年隨著保險行業的飛速發展,保險資金也加快了布局養老產業的步伐。泰康人壽董事長兼CEO陳東升認為,險企投資醫養產業具有三大優勢:一是擁有長期的資金優勢;二是擁有龐大的客戶基礎;三是業務模式能夠實現產業協同發展。
醫療與養老的融合是資源整合的過程,重資產投入會帶來規模影響力。目前,泰康在全國醫養實體總投資已達203億元、占保險業總投資1/3,歷時9年,先後完成了北京、上海、廣州、三亞、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八城養老社區布局,地上總建築面積逾128萬平米,全部建成後可提供1.3萬個養老單元。
養老產業與醫療健康行業密不可分,在全國布局養老產業的同時,泰康近年來著力投資醫療產業,形成了“保險+醫養”新型醫療養老服務體系。
除了北京燕園、上海申園配套的康複醫院之外,泰康還控股南京市仙林鼓樓醫院,攜手南京大學、鼓樓醫院建設醫、教、研一體化醫學中心;聯手同濟醫院,建設泰康同濟武漢國際醫院;在北京小湯山打造集“創新研發、臨床應用、高端診療”為一體的生命健康城。
陳東升說,泰康的戰略是以大健康為核心,圍繞保險、資管和醫養三大核心業務推進,其中戰略協同的核心是醫養。在醫養領域,泰康做的是商業不動產的投資,不再僅僅是提供虛擬的與生老病死相關的金融方案,而是提供可以落地的一流醫養服務。
獨角獸不再受投資人青睞,只是因為估值過高?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802/157823.shtml
獨角獸不再受投資人青睞,只是因為估值過高?
按照 2016 年上半年的態勢,市場上不乏一擲千金的買主,只不過,這些「金主」正在獨角獸之外尋找更好的交易目標。
昨天各大平臺的主角都是:滴滴出行收購了 Uber 中國、特斯拉合並 SolarCity。可見獨角獸們過的也並太不樂觀。2015 年初估值達到 10 億美元的初創公司有 80 家,此後數量翻了一倍。但到了 2015 年第四季度,初創公司的融資額縮水 29%,2016 年第一季度再次下滑 8%。新獨角獸公司誕生的速度也大幅放緩,開始面臨財務困境、裁員增加、福利消失。這些問題的出現是否因為獨角獸估值過高?
投資人對獨角獸的期待值大幅下降
「獨角獸」(註:獨角獸是指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獲得風險投資的私營企業,主要集中在科技行業。)名單目前包括 168 家獲風險投資的公司,其估值總計達到 6000 億美元。盡管這些公司數量依然龐大,但向來一擲千金的科技公司買家對它們的興趣已不再像過去那麽強烈了。
實際上,進入 2016 年以來,已有 21 家私營科技公司以 10 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但其中只有兩家屬於獨角獸。
考慮到他們對這些公司投資了數十億美元,投資人期待著這些超級公司早日退出,也有情可原。一段時間以來,投資人都對這些沒有以 IPO 或並購的形式退出而感到很郁悶。盡管今年科技企業在 IPO 領域鮮有亮點(Twilio 算是一個),但並購方面依舊不盡人意。
然而,正如下圖所示,這種低迷的態勢並不是因為買家不願意一擲千金。相反,從今年初到現在,科技行業完成的 10 億美元以上級別的交易達到 21 樁,這一數據並不包括超大規模上市公司對其他上市公司的收購,而是專註於私營科技公司的並購交易:
1.被以 10 億美元以上的價格收購的私營科技公司
2.被以 10 億美元以上估值收購了大部分股份的私營科技公司
3.被私募股權公司私有化的上市科技公司
在 21 筆 10 億美元以上級別的科技收購中,只有兩家公司是獲得風險投資的獨角獸:阿里巴巴以 15 億美元的估值收購了 Lazada 的控股股份,而思科以 14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Jasper。換言之,科技行業的並購交易仍然很活躍,只是買家不再對獨角獸感興趣。

公開市場低迷、宏觀經濟萎靡不振導致獨角獸增長陷入停滯
對於與獨角獸有關的並購活動寥寥無幾,業內人士並不感到吃驚。一段時間以來,尤其是 2015 年中期,獲得 10 億美元以上估值已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征,創始人和投資人認為這種地位有助於吸引人才和媒體的註意力。 
如果獨角獸持續壯大,後期投資源源不斷流入,能抵消因快速燒錢而造成的資金匱乏的話,那倒也是皆大歡喜。倘若所有這一切都成為現實,那麽它們的好日子也會持續下去。在有瑕疵的商業模式都可以獲得融資的情況下,良好的商業模式也只能無可奈何。但問題是,投資人現在不再像以前那麽瘋狂了。
根據 2016 年第二季度《風投脈搏報告》(Venture Pulse Report),獨角獸誕生速度在 2015 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達到頂峰。


然而,由於鮮有成功退出的案例,再加上公開市場低迷、宏觀經濟萎靡不振,以及形成 Voltron 等部分,獨角獸的基本上不樂觀,這些企業的增長速度在 2016 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陷入停滯。隨著不惜一切代價實現增長的做法不再像以前那樣受歡迎。盈利性、正現金流以及單位經濟效益等曾經看似奇怪的概念,也再度流行起來。
突然之間,Dropbox、Cylance、Apttus 和 Zomato 等獨角獸企業全都開始討論現金流轉正的緊迫性。

成為估值過高的獨角獸是為了讓買主將目光投向他們
重新專註於單位經濟效益雖然讓人覺得無法理解,但對於這些企業來說,這的確帶來了新的挑戰。 
許多獨角獸在為實現未來增長融資時,都需要讓投資人極度信賴他們。也就是說,他們的估值與未來表現息息相關,而這種表現又需要他們快速增長。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這種業績才能實現——Uber、Airbnb 和 Snapchat 就是典型代表。
對於許多獨角獸來說,他們在估值上已經趨於完美,即他們不得不將估值提升到虛高的地步。換一種說法,公司在融資時必須要被高估,所以,他們不得不將估值定到非常離譜的水平,以至於在估值趨於合理,與其實際表現更為一致之前,絕不能讓買主將目光投向他們。在一些情況下,獨角獸在私營市場的估值,的確是上市公司的好幾倍。舉例來說,相對於上市公司 Box,Dropbox 的估值更高;相對於已經實施 IPO 的 Hortonworks,Cloudera 的估值同樣高得離譜。
重新註重盈利性或正現金流,在資本市場低迷時更加務實,這預示著這些公司對增長的重視,企業最初之所以受到投資人追捧,增長前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較低估值出售、減緩燒錢速度可能是獨角獸未來的安全出口
獨角獸鮮有成功退出的例子,不能簡單地歸咎於市場。正如上面的數據所顯示的,科技企業被以10億美元以上的估值收購,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所以,獨角獸該怎樣做呢?
對於少數基本面很好、增長強勁的獨角獸來說,生活還會繼續。
但是,對於那些想要不斷挑戰自己的獨角獸而言,擺在他們面前的有兩條路:
以較低估值出售,承受由此帶來的打擊——對於那些未來前景黯淡,投資人、董事會和創始人認為估值增長遙遙無期的獨角獸,他們可以選擇以並購的方式「割肉退出」。根據投資人在入股這些獨角獸企業時獲得的保護機制,從經濟角度講,這可能是一種很保險的做法,畢竟,由於相關保護性條款,投資人可能會收回他們的投資。在這種情況下,創始人尤其是普通員工的利益會受到沖擊。
減緩燒錢速度,從長遠角度謀劃發展——如果發展前景仍然一片光明,而且估值繼續大幅上升的可能性極大,那麽獨角獸企業可以減緩燒錢速度,卸掉身上包袱,輕裝上陣。在這種情況下,估計公司會進行裁員,縮小業務規模。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大多數獨角獸仍需要在 2016 年最後幾個月融資。

一旦打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現有資金也許能夠延長這些獨角獸的運營時間。但如果獨角獸的投資人和創始人尋求以並購的方式更體面地退出,那麽按照 2016 年上半年的態勢,市場上不乏一擲千金的買主,只不過,這些「金主」正在獨角獸之外尋找更好的交易目標。
[文章授權轉載自FellowData公眾號(ID:FellowData),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筆i黑馬立場,題圖來自123RF。]
獨角獸
估值
贊(...)
分享到:
“千禧一代”成七夕出遊主力 哪些愛情勝地最受青睞?
傳統的七夕,因牛郎織女的動人傳說而分外浪漫,也為這個暑期增添了些許柔情蜜意。不少“有情人”也打算在七夕時節出遊,共度甜蜜時光。驢媽媽旅遊網日前發布了《2016七夕出遊趨勢報告》(下稱《報告》)。
《報告》顯示,從驢媽媽旅遊網七夕前一周的預訂情況來看,相關線路的訂單量相比去年同期有30%左右的增長。由於今年七夕恰逢周二,當日出遊的人群仍以暑期親子家庭為主,情侶檔、夫妻檔大多選擇在臨近的周末出遊。短途自駕遊頗受青睞,人次量同比去年七夕增加1.5倍。華東地區的上海、杭州、常州,華北地區的承德、北京、天津,華南地區的珠海、廣州、惠州,華中地區的張家界,西南地區的成都、阿壩、大理,西北地區的西寧、西安,東北地區的大連、白山、延邊等目的地成為周邊愛情勝地,五星豪華型酒店成情侶檔首選。在七夕出遊人群中,22~31歲的85後95前“千禧一代”成為出遊主力軍,占比36%。

在驢媽媽預訂七夕之旅的用戶中,預訂雙人線路產品的比重最大,占比65%,且從年齡分布占比來看,出遊者大多為年輕的情侶及夫妻,共度浪漫的“二人世界”;其次是暑期出遊的主要群體“三口之家”,占比26%。

距離七夕還有一個多星期,梁先生便下單“三亞紅樹林酒店雙飛5天4晚自由行”作為送給女友的七夕禮物。梁先生坦言:“以前過七夕總是送鮮花再看看電影吃吃飯,感覺都是稀松平常的沒什麽新意。想挑選禮物送她,又不知道該怎麽選。於是今年七夕就決定帶她去旅遊,這樣既實在又浪漫。”
與梁先生有同樣想法的“男同胞”們占了大多數。報告顯示,七夕之旅的下單用戶以男性居多,占比63%,看來男士們也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好好表現”。

同時,像梁先生一樣早早便開始籌劃七夕出遊的情侶、夫妻們也不在少數,不少人利用年假拼湊假期,來一趟長途旅行。魏小姐表示:“端午小長假過後就再也沒休過假,而中秋假期還早,真是‘感覺自己被掏空’。於是決定趁著七夕休個假,和另一半好好過個節,也給自己充充電。”
七夕尚處在暑假期間,“避暑”仍是遊客七夕之旅的熱門主題,久負盛名的避暑勝地和東南沿海地區深受遊客青睞。數據顯示,三亞、呼倫貝爾、西寧、北京、廈門、桂林、麗江、大理、杭州、青島等清涼又浪漫的旅遊目的地預訂走俏,出遊天數以“五天四晚”的行程為主。

今年七夕是周二,一些情侶、夫妻由於工作的原因無法請假進行長途旅行,於是便選擇在臨近的8月6日、8月7日雙休日提前慶祝七夕,兩天一晚的周邊遊倍受追捧。華東地區的上海、杭州、常州,華南地區的珠海、廣州、惠州,華北地區的承德、北京、天津,華中地區的張家界,西南地區的成都、阿壩、大理,西北地區的西寧、西安,東北地區的大連、白山、延邊等目的地成為周邊愛情勝地。

自駕出行成為情侶、夫妻們短途七夕之旅的主要方式。驢媽媽數據顯示,今年七夕自駕遊人次量同比增長1.5倍,而房車自駕作為一種新興的度假方式,也頗受追逐時尚的年輕情侶們歡迎。驢媽媽旅遊網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適宜露營的夏季,前來咨詢、報名房車自駕、露營的遊客也多了起來。
數據顯示,玩水漂流景區、主題樂園深受愛侶們歡迎,特別是上海迪士尼樂園在目前預訂出遊人次數據中高居第一,將成為今年七夕之旅的心跳指數爆棚地。而除了華東的上海迪士尼樂園,華南的長隆度假區、華北的天津方特歡樂世界、華中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西南的森噠星生態度假公園、西北的鳴沙山月牙泉、東北的的大連發現王國等景區人氣爆棚。
報告顯示,目前七夕期間的酒店預訂已經進入高峰。訂單主要來自上海、江蘇、廣東、浙江、北京、湖北、福建、湖南、江西、四川等城市。特色的民宿、客棧以及溫泉酒店預訂火爆。
在酒店品質方面,選擇五星級/豪華型酒店的遊客占比為59%,四星級/品質型酒店的遊客占比為22%,三星級/舒適型酒店的遊客占比11%,二星級/簡約型酒店的遊客占比5%,其他酒店占比3%。華東的上海玩具總動員酒店、華南的珠海長隆企鵝酒店、華北的天津第一飯店、華中的張家界碧桂園鳳凰酒店、西南的西雙版納世紀金源大飯店,西北的西寧神旺大酒店、東北的大連發現王國度假酒店預訂人次量領先。
P2P行業並購初現端倪 小而美平臺受青睞
持續收緊的監管風暴背後,借助並購獲得發展的機會,已經開始在P2P行業初露端倪。
8月13日,深圳P2P平臺萬家兄弟宣布,獲得新華金控有限公司(下稱“新華金控”)5000萬元的戰略投資。此次投資完成後,新華金控將持有萬家兄弟70%股權,萬家兄弟則將增資至1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萬家兄弟於2013年3月上線,截至目前,註冊用戶超過7萬,累計交易額8.2億元,待收1.2億元,累計壞賬總額1500萬元,壞賬率約為為1.7%。
萬家兄弟總經理董博淳稱,資產開發能力將是P2P平臺未來生存的關鍵,結合萬家兄弟的實際,此次戰略合作後,萬家兄弟定位為房貸專業平臺。在資產端,萬家兄弟將獲得新華金控提供的大量優質的房產抵押項目。
“我們過去的業務中,有一部分也要求房產抵押,但更多的還是看現金流,現在回頭來看,每100家合作過的小企業里面,就有20家已經倒閉或者經營出現了問題。”董博淳說,房產抵押貸款是市場主流業務,且市場規模巨大,對一些不符合銀行要求,或對用款較急的企業、個人來說,P2P平臺仍然存在很大空間。
除了提供大量位於一、二、三線城市的房產抵押項目外,擁有一定的實力,也是萬家兄弟與其合作的一大原因。新華金控副總裁高凡介紹,該公司業務涵蓋銀行助貸、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第三方支付、保險代理、保險公估等,並與多家銀行、保險公司進行了合作。
與此前大多數投資方與平臺的合作不同,此次合作後,新華金控將獲得萬家兄弟70%股權,成為後者控股股東,屬於股權並購行為。業內認為,隨著監管漸趨嚴格,以及競爭加劇,未來P2P行業的並購將會越來越多。
網貸之家創始人朱明春認為,因為E租寶等惡性事件,2016年成為資本市場對P2P投資的轉折點,但與此同時,一些大的產業集團,如恒大、萬達等開始布局互聯網金融。從這一背景下,包括P2P在內的互聯網金融並購機會仍在,只是並購主體發生了變化。
“資產方、小而美的平臺,未來都會有一些機會。像萬達這些大的產業集團,本身有很多資產,無論是並購,還是新設,與P2P結合就打通了資金通道。”達晨創投互聯網金融投資總監劉雙桂亦稱,目前行業雖然處於冬天, 若有好的標的,仍然會進行布局。
“對大量中小平臺來說,並購應該是未來的一個可行出路。要麽通過並購得到資金,要麽得到資源,否則只能走向消亡。”董博淳認為,經過市場大朗淘沙之後,一批相對規範的平臺將會生存下來,社會資金也會再次進入。
港資青睞績優“稀缺貨” 但這幾只“偽深港通概念股”要小心!(名單)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8-20/1032211.html
對於有些所謂的深港通概念股,在華麗外表之下真實的受益情況並不顯著,甚至完全扯不上關系,它們可能也是香港投資者眼中的稀缺標的,但稀缺並不能與港資流入劃等號。事實上,香港機構投資者對軍工股基本不感興趣,他們偏向於業績優良的大盤藍籌股。
繼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開通後,市場期待已久的深港通終於靴子落地,8月16日獲得國務院批準,並預期在4個月內開通。利好消息兌現影響,A股市場“理智”度過了獲批後的首個交易日。那麽,深港通的開啟對市場影響幾何?
短期帶來的增量資金有限
回顧過去一年多以來,滬港通開通後,從香港市場到A股市場,大起大落猶如過山車。但此次深港通的推出,市場氣氛明顯不及當年。對於深港通落地能否再次啟動一輪牛市行情的疑問,增量資金的動向成為左右大盤的重要因素,而2014年11月開通的滬港通為深港通提供了一個可以借鑒的模板。從歷史數據來看,滬港通推出後帶來的增量資金並不顯著。
截至2016年8月1日,滬股通剩余總額度為1543億元,考慮到滬股通總額度為3000億元,這意味著滬港通開通後1年半多的時間,滬股通已使用的額度還不到一半。從單日使用額度情況來看,除了開通日當天滬股通用滿了130億元上限外,再無單日用滿額度的情況出現。事實上,自開通至今滬股通平均每日使用額度不足6億元。
而在深港通細則中,最大的亮點就是不再設立投資總額度上限,這對市場來說是個好消息。但有不少市場人士表示,深港通還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有機構估算,深港通開通將為A股帶來750~1500億元的增量資金,對A股的推動作用不大。
與滬港通相比,深港通在基因上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目前深市的市盈率遠高於滬市和港股,這有可能導致國際資金短期內不會過深介入深市。遙想當年,從2014年11月滬港通啟動之後,指數在多種因素合力下由2400點展開牛市直到2015年6月見頂。但業內人士指出,考慮到當前和滬港通推出時的市場環境的區別,深港通、滬港通的受益邏輯不能完全比照。
在機構眼中,深港通更多地是一種象征意義,是為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是A股加入MSCI指數的主要推進步驟之一。廣發證券認為,在經濟不斷下行的壓力之下,僅憑一個深港通是很難撬動大盤進入上升通道的。
深市稀缺標的將受益深港通
根據滬港通的經驗,相對港股而言,深市稀缺標的將是關註的重點。深港通開通後,港資會重點選擇那些業績好、市值大、估值合理的行業龍頭股(見附表)。
滬港通開啟至今,滬股通累計買入金額排名靠前的股票中,大秦鐵路和上海機場是僅有的兩家上榜的交運企業。在交運板塊中,高速公路行業的周期性較弱,現金流充沛。記者梳理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發現,高股息率且未在香港上市的粵高速A和東莞控股,以4.57%和3.27%的股息率水平位居前列。
從滬港通及QFII的投資偏好看,海外資金一向以價值投資為主,所以重倉個股給投資者布局深港通提供了參考。在已經公布中報的公司中,海康威視頗受QFII偏愛。二季度末,共有3家QFII現身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合計持有1.56億股,占流通股比例為3.32%。除了海康威視,老板電器、歌爾股份、雙匯發展等前十大流通股東中也都有2家以上QFII現身。
而對於尚未公布中報的上市公司,可以參考一季度被QFII重倉的深股通標的,其中也不乏一些資質不錯的白馬股。上市公司一季報顯示,美的集團被4家QFII紮堆持有,深圳機場、格力電器、燕京啤酒、五糧液均有3只QFII集體現身。從QFII持股量占流通股比例看,QFII對寧波銀行的持股比例超過15%,對蘇泊爾、美的集團的持有比例在5%以上。
小心偽深港通概念股
對於有些所謂的深港通概念股,在華麗外表之下真實的受益情況並不顯著,甚至完全扯不上關系,它們可能也是香港投資者眼中的稀缺標的,但稀缺並不能與港資流入劃等號。
對於軍工、有色和農業板塊來說,在深港通的光環下,一度被認為是香港投資者眼中的“稀缺貨”。事實上,香港機構投資者對軍工股基本不感興趣,他們偏向於業績優良的大盤藍籌股。這從滬股通開通後港資實際配置情況就能看出來,港資主要配置在食品飲料、非銀金融、銀行、汽車、公用事業等領域,在國防軍工領域配置很少。
而近期大盤藍籌股表現亮眼帶動市場成交金額回升,疊加深港通利好預期,券商股也有一定程度的估值修複。但分析人士認為,深港通的開通將吸引海外增量資金入場,直接為券商帶來業績增長,但遠水解不了近渴。上半年券商業績大幅下滑,利潤同比腰斬的公司比比皆是。
而從滬股通的經驗來看,把深港通的投資機會放在AH折價股上並非良策。深港通獲批的當天,AH折價股已僅存4只,且無一為深市標的。反過來,AH溢價最高的港股標的,本來會被炒家青睞而推高股價。但諷刺的是,反倒是A股的浙江世寶、山東墨龍、東北電氣、新華制藥、海信科龍幾乎全部漲停,它們的共同點就是溢價率在100%以上且是深市個股,這樣進一步拉開兩地的差價,上演了“水往高處流”的反物理現象。
雪球資深投資者騎行夜幕的統計客指出,這“柏林墻”只是獲準推倒,現在境外的水遠未到來,就算來也不可能被打了雞血去購買溢價最高的股票。所以,近日溢價最高的這5只深港通概念股,只是境內搏傻資金在興風作浪。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眾多國際組織掌門人,為何青睞李克強聯合國主持的這個會
這幾天的紐約,各國領導人、各個國際組織負責人,各方“大咖”都忙壞了。
是啊,聯合國開年會不就是外交界的“世界杯”或“奧斯卡”?各種峰會、會見,多邊、雙邊,個個日程排得滿滿當當。但當地時間19日下午,聯合國所有組織機構及眾多國際組織的負責人,日程表上安排了同一件事。他們齊聚聯合國總部,共赴中國總理之約,參加一場“可持續發展目標:共同努力改造我們的世界——中國主張”的座談會。

請註意,聯合國方面是“所有”,從秘書長到第71屆聯大主席,再到糧農組織、教科文組織、世衛組織總幹事、開發計劃署署長、環境署執行主任等。而來的其他國際組織掌門人名頭更響,其中包括世界銀行行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等。
總共16家國際組織掌門人。難怪連見多識廣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發出感慨:很少能在同一個會場看到這麽齊整的國際組織領導人。不知道秘書長先生會不會有一絲幸福的煩惱:因為中國總理完全把聯合國這個“客場”變成了自己的“主場”。
潘基文把這一切歸因於“李克強總理的領導力”和“中國的力量”。這樣的評價無疑是準確的。
不久前,李克強曾邀請6大國際經濟金融組織負責人齊聚北京參加“1+6”圓桌對話會,世界銀行、IMF、WTO的負責人均在列。那次對話會被與會者共同評價為“深入、坦率,非常成功”,相信金墉、拉加德、阿澤維多等都與李克強建立了良好的工作關系和融洽的私人友誼。此次總理到訪聯合國,又是專門主持討論“可持續發展”這一國際社會關心的重大主題,這些國際組織掌門人當然要來。
中國在諸多主要領域所取得的發展成績,令聯合國組織機構負責人充滿欽佩,也極為倚重中國所積累的發展經驗。所以這些負責人也當然會來。
比如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就專門提及,中國用全球10%的耕地面積和不到6%的淡水資源,保障了20%人口的糧食安全;世衛組織總幹事關註的是,13億人的中國實現了95%的醫療覆蓋率,這是“人類史無前例的創舉”;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則稱,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為環境事業做了這麽多工作。
所有這些令世界矚目的發展成就,正與李克強總理在此次座談會上所宣示的“發展觀”相匹配。他言簡意賅地闡明了“可持續發展”的雙重深意:其基礎是發展,沒有發展和增長,一切都無從談起;但同時發展必須是可持續的,是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是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處,更是開放、聯動、包容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按照語意邏輯關系,實際上可理解為“發展可持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堅持的就是,發展是第一要務。這一經驗經由李克強在聯合國深入淺出的闡述,進一步獲得了國際認同並成為引領全球的發展理念。
同時,中國正越來越好地實踐“兩條腿走路”,在發展主線中貫註可持續的平衡感。這應該也是眾多國際組織負責人,之所以如此青睞中國總理在聯合國主持這場座談會的根本原因。
Next Page